申论写作技巧及常用套路

2025-01-26

申论写作技巧及常用套路(共10篇)(共10篇)

1.申论写作技巧及常用套路 篇一

《公务员申论万能模板》

一、阅读概括的基本套路

注意是让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还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三遍四步法”:读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强调: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脑袋里要装着问题: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不同的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

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

2.关联词原则: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

3.常见词原则: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

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

(二)总结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对其进行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

(三)分门别类

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敢小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有个总体的把握。

纵向: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横向:问题的表现: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

问题的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 措施:成绩和问题

(四)概括主要内容。

这里又一个八股模式,或称万能模式,简称四句话。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防治应该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

如果能够从这个思路出发,这一部分就不会失分太多。要按照这个模式,尽可能的把关键词写进概括当中,即使逻辑性差也不太要紧,这一部分完全是按点给分。一般有十个左右的要点,根据阅卷的经验,能找到6-7个要点已经是很不错了。因此,一定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多写关键词,而不是在组织文字上浪费时间。

二、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一)因果分析——查找问题根源的基本办法

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是要坚持两点论,进行多项求异分析。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应当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矛盾的原因展开分析。其中要涉及到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要分析现实原因,还要分析历史原因;要分析内在原因,还要分析外在原因等等。总之是要全面地、多方位地看待问题产生的原因。需要补充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多维度的原因分析,并不是指一对矛盾中必须涉及到上述的所有方面,而是提醒各位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应尽可能的全面到位。

2005年申论考试的解题秘诀就是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来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两种思路,而不是简单的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换句话说,只要能够想到内外因关系原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种思路是“输血式”——即以国家扶持为主。具体的说就是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和贷款,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输血式”的思路是要完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二种思路是“造血式”——即以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为主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利,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找到了两种思路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题目还要求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那么这篇文章怎么写呢?有的考生按照这种思路展开:分为两部分,一是评价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二是评价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这样的做答,虽然没有实质性错误,但是违反了辩证思维的根本法则,强调了内因和外因的对立性,忽视了内外因的统一性,因此,不可能得高分。正确的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解决“三农问题”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农民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第三部分:根据内外因相互作用原理,指出应把国家扶持和充分发挥农村农民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

再例如,关于“标本兼治”的提法实际上也是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

(二)利用矛盾普遍性 借鉴“万能八条”

1.“万能八条”详解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实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激励制度、惩罚制度、利益相关制度、分工制度、规则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的反馈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媒体监督(舆论监督)领导(上级)监管

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大整顿力度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总结……的经验教训

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2.“万能八条”的经典案例

2006年6月29日,李毅中在《谈谈我国的安全生产问题》一文中指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采取七项措施,这七项措施就是对万能八条应用的经典案例。

一、把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纳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的的经典应用)

二、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同时,探寻和采取治本之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的经典应用)

三、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安,建立规范完善的法治秩序。必须严刑厉法,重典治乱。在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部门推动下,《刑法》和《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以及司法解释工作正在推进。必须在法律的贯彻执行上动真从严。继续下决心解决“执法不严、工作不实”问题。纠正和惩处非法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不仅要严惩事故直接责任者,查处失职渎职行为,还要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行为。中纪委、高检、高法等部门将联合对近两年事故的查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必须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和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等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有效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必须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把建立健全完善安全技术标准,作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来抓。(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加强监管、全面落实,和组织协调、形成机制的经典应用)

四、落实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纳入政绩、业绩考核。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大政方针、法制建设、工作格局、运行机制、舆论导向、政治保证等方面。明确支持两个责任制的落实,纳入政绩业绩,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五、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安全发展。(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

六、增加安全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除了落实好国家扶持资金外,主要依靠企业增加投入,提足用好安全费、维简费、折旧费;地方政府也应投入相应配套资金。(增加投入的经典应用)

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加强社会监督。实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宣传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动员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强制性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特别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工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权益。(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和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3.关于“万能八条”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 在提出对策时,思维要发散,可以参照“万能八条”,但千万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被其束缚住我们的思维,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提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灵活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万能八条”能用则用,如果不合适,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

1.法律手段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来检验有关行为的正确与错误,衡量其是否合法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来处理有关问题

通过有关法律程序(例如民事、刑事、行政诉讼、调解)来解决有关矛盾、争端

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执法主体、依据、程序合法

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有关方面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加快有关方面的立法步伐

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树立全民法治意识

深化司法制度改革

2.行政手段

制定机关政策、贯彻执行政策

实施职能管理,例如城市管理、规划管理、市场管理、人事管理、文化管理

改革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切实转变职能

推进行政民主化进程,实行透明管理

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

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加强督办、查办,强调落实,提高执行力

加强信息工作,加速推进电子政务

重视调查研究,充分体察民意

重视可行性研究,重大决策出台前举行听证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社会环境

各级领导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心为民想,事为民办,利为民谋”

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之风

遏止行政腐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建立预警机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实行政务公开,推进民主化进程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节约政府

构建和谐社会

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科学的发展观

正确的政绩观

科学的人才观

正确的群众观

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经济手段

制定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政策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治理经济环境,政治经济秩序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深化改革开放

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杠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从实际出发,发展地方经济、特色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引入和建立全新的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分配机制

加强工商管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

建立诚实守信的经济道德、社会道德

按规定对有关方面实施经济处罚、经济赔偿

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

实行政府采购制,公开招投标制

认真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预算

厉行解决,建设节约型社会

4.管理手段

掌握管理规律,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探索先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管理规章(规章制度)(建章立制),做到照章办事

明确职责、权利,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管理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搞好有关工作

强化社会管理、社区管理、属地管理、行业管理

树立“人本”意识,加强人性管理、柔性管理

加强协调沟通,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人际环境、上下级环境、劳资环境

加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

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

节约管理成本

5.教育手段

继续实施普法教育,树立全民“法治”意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推行社会主义全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公德水准

加强对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扫盲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教育

加强有关适应性、针对性短期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

努力培养选拔科技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和管理者队伍

深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改革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加强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6.监督手段

党纪国法监督

司法监督

新闻监督

群众监督

舆论监督

内部监督

审计监督(领导干部离任审计)

7.协调手段

树立协调意识

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利他观念

注意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互相尊重、理解、支持、帮助

统筹兼顾,注重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注意利益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双赢多赢

注意协调方法与技巧

选择适当的协调方式

注意上下级协调、干群关系协调、矛盾各方协调,有关方面的协调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8.自律手段

建立有关机关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

有关方面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修正

领导干部要加强“四自”,即“自重、自省、自励”

领导干部要接受监督,更要加强自律

要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官德修养

自觉树立诚信观念

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申论文章的写作套路

提出问题(怎么了):概述材料、引出论点。1-2段

分析问题(为什么):分析原因。

解决问题(怎么办):解决方案

(一)提纲或框架

审题、立意后不要马上动笔,要进行充分的构思,写出提纲。(1)标题

(2)开头/总论点

(3)分论点及其对应的材料/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4)论证结构(5)结尾

(二)标题

标题必须是中心论点,或者反映中心论点。主题力求醒目、简练。

1.回避总论点的万能标题

由……现象引发的思考

……问题引发的思考

……问题带来的启示

对……现象的反思 反思……现象

透视……现象

为……开“方”抓“药”

例:《由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思考》、《对承德扶贫模式反思》

2.表达总论点的题目

(1)介词短语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2)动宾式:动词+宾语

树立……观 开创……局面 例:《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依法行政》(3)主谓式:主语+谓语

……的核心是……、……的关键在于……

例:《利用外资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三)开头

最好是单刀直入,简单明快,开门见山,直接揭示文章主题。

1.开头的结构:一般有三层,首先交代文章的事件提起,根据材料得到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发生了某某事件。第二层、揭示主题,由某问题看出相当严峻。第三层、谈主题的影响或危害。

第一层事件,第二层主题,第三层影响或危害。第三层视情况而定。一段也可,两段也可,最好是一段

2.开头常用的方法

叙开(最常用):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引出文章。

设问:

万能句式:

近年来/目前/最近一段时间,XX现象/情况频繁出现/形势严峻,导致/造成……。究其原因,则存在多个方面……由此/针对以上导致……原因,我们认为……迫在眉睫/应当提上议事日程/应该重视……/我们必须……

3.开头常用的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和相应的政策

1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的改革却明显落后,(后面引出材料反映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政策)近年来,我国。。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引起了上到中央,下至地方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现象,政策)近些年来。。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现象,政策)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政策)。。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政策)

(四)过渡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

(五)结尾

结尾关键是言简意赅情真意切,给人回味。

常用词: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等等。方法:三层

第一层概括总结,收束全文

第二层强调和深化主题,把第一段的话翻新,从反面来说也可以,不这样做的话怎么怎么样,三两句话总结全文。

第三层提出希望或者发出感慨。

结尾的万能句式:

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关于申论的万能模式 :四个字——引、议、联、结。

所谓“引”,概括起来就是引用材料,引人入胜。开头一定要引用原文材料,总结性的概括命题,由命题自然涉入议题。一定要精炼,宁缺勿滥,要想让伯乐相中你是个千里马,本部分就是需要攻克的桥头堡。

所谓“议”,概括起来就是展开议论,分析问题的原因。由浅入深的找到根源,把复杂的问题分类并有机组合,把一般性的问题归纳为规律性的问题,用邓小平老人家的话讲是“要梳成辫子”,为接下来的提出对策做铺垫。这部分切忌空谈,原因从材料中来,以3-5个要点为宜。

所谓“联”,概括起来就是联系实际,提出对策。提出对策一定要务实,要联系实际,结合相关法律和政策,科学论证,客观的拿出方案,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注意三点:

1、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找出了几个原因,后面就要拿出几个对策,要前后照应,顺序也要对应,刑侦学上讲,要形成一个 “证据链”互相支撑才能证明一个人有罪,这个意思比较雷同。各个对策之间要有逻辑关系,错落有致,由眼前的雷厉风行扩展到制度化的长效机制。

2、一定要有新意,一定要拿出新颖的观点来让改卷的老师没有理由不给你打高分。

3、本部分还是一个调节字数、调节时间的机动兵力。如果你感觉你的时间很紧,不够用,可以在这部分压缩一下,少写扩展句和引申句,简明扼要的提出方案;如果你感觉你的字数太少,就可以在这部分里加大论述力度,多写扩展句,也可以把一句话后面附加几个补充句,争取符合字数要求。

所谓“结”,就是做结论,画龙点睛。结尾要简洁明快有力,总体囊括全文,归纳中心,一气呵成,切忌拖沓。

2.申论写作技巧及常用套路 篇二

Initially, entertainment is the principle reason for the entire world watching movies. Be it comedy, science-fiction, drama or action, movies are a medium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for every single individual ranging from those on streets to the high and mighty residents in penthouses. Put it in another words, the greatest of all benefits of watching a movie is that it entertains you and calms your tumultuous heart down. Take me as an example. I feel very tired after the full devotion to my career in a week and there is no time for the gym and outdoor activities just because of the busy work schedules. Then, I will choose to lie on my couch and watch movies of many kinds with a bowl of munchies like popcorns and sodas during the weekends. By being engrossed in a comedy show that can evoke hearty laughs, I will encounter situations with a positive frame of mind. Besides, when watching the horror movies, I will feel excited, scared, and emotional during those two and a half hours, leading me to be transferred to a world far away from the reality. Obviously, no matter what kind of movies they are, they will be worth watching if they can entertain you.

Another general concern about movies is that they can help fasten the bonds between families. More often than not, what audiences are more focused 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watching movies, is the time they spend with their families rather than the well-orchestrated plots or the life lessons they might disclose. Current citizens can afford to spend too much time having fun like traveling around the city or having a party because most of them are under huge pressure from the society and most of their time has to be occupied by a variety of professional tasks. However, watching movies won’t consume too much time, serving as a stress buster and lubricant to strengthen relationship with families. Almost at every weekend, I will hang out with my girlfriend to watch movies whatever the genre is and staying with each other at that moment can help shorten our mental distance and we can just hold hands of each other and feel so close between us. Accordingly, my personal experience can help explain how we spend with our families or lovers like watching movies matters more than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 movies.

In a word, I don’t think only those movies that tell us important life stories are worth watching. What I truly believe is those movies that can entertain audiences and provide viewers with a chance to stay with each other are more welcomed.

20.For people who want to adopt a healthy and meaningful life style, it is important to find time to learn certain new knowledge. Just as an old saying goes: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对于那些想过上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的人们来说,找时间学习一些新知识是很重要的,正如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

托福写作模板:了解跟你观点相反的人更重要

2016年8月27日托福独立写作题目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read and watch news presented by people whose opinion is different from your own view than by people whose opinion are similar to yours.

3.申论写作技巧及常用套路 篇三

集锦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对于申论的备考要提前入手、早做准备,尤其是申论作文历来都是多数考生头疼的问题,其实对于申论作文的学习重在积累,接下来中公教育主要针对申论作文常用名言警句按照不同方向进行了整理,快快拿去看吧!

一、政治: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治大国,若烹小鲜。——孟子

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经·系辞下》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习近平,2014年1月14日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急流勇进;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习近平,2013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李克强,2014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的讲话

二、诚信 :

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三、勤俭: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

四、创新: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4.申论作文写作技巧 篇四

随着申论满分作文的出现,如何在申论考试中将自己的分数最高化,便又触到了公务员应考者最敏感的神经。究竟申论作文怎么写才能得高分,才能使阅卷人员心甘情愿得给出他那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的分数,我们所有人不得不进行再次反思。

大家看本次的申论作文满分文章,我们能发现此文章中诸多的优点,其实我们在平时都知道,并且是烂熟于心的。在应考者备考的过程中,每一位考生都不是消极地等待在考试中或考试后出现奇迹,他们都付出了自己艰辛的劳作。精神、物质与肉体的多重重压使得他们不敢对自己的考试有丝毫的松懈。那么,为什么在每次的申论考试中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考生成绩并不理想呢?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要做到“落笔生辉”实是不易。为什么开头如此难呢?一方面,开头是门面语,要首先给读者一个耳目一新的印象。否则开头抓不到读者的兴趣,读者便没有心情看下去。在阅卷者阅卷时,考生的分数也就很难有一个理想的结果。另一方面,开头是文章的一部分,他有自己规定的任务。有些事开头要点出来,不能谈得太多。谈得太多,便肢解了后面的内容;有的开头要概括,又要开宗明义,后面才能展开;有的开头讲求趣味,一见面就能抓住读者。如此等等,都是相当有难度的。同时开头还要考虑到结尾。结尾与开头呼应,才能体现文章的完整性。开头有伏笔,后面才能出人意料而又有理有据。

申论满分作文欣赏:以自主创新谋求全面发展纵观古今,秦国因极力推行“商鞅变法”而使国力昌盛,以致最终实现一统天下之伟业。而清政府闭关自守、摒弃改革创新,终致丧国辱权、泱害国民。故此,创新是发展的推动器,惟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谋求全面发展。“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主席曾高屋建瓴强调。而至今日,我国虽步入经济快速增长的上升期,但却凸现出许多有关创新水平低下以致阻碍发展的问题。据报道, 双边贸易规模最大的30种商品中,中方具有比较优势的很少,多数是日本具有优势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创新水平偏低是我国目前亟待正视的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创新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高、所需人才匮乏、体制不健全、科技水平较低等决定性因素阻碍发展。观念是创新的源泉,落后的思想只会阻碍发展,又谈何发展?所需人才匮乏,创新主体力量薄弱,只能是捉襟见肘,想促进社会快速发展谈何容易?创新能力低下、体制不够完善、科技水平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又如何促进发展呢?社会终究是向前发展的,落后就等于挨打。那么该如何才能提高自主创新水平,使我国步入更快发展的轨道呢?

首先,务必提高创新观念,在思想上有新突破。观念乃创新之本,失去创新的观念,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政府要重视创新者的个性想法,鼓励创新者积极探索,帮助扶持创新事业的发展。破除旧的传统的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发展观念。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一个“创新光荣”的社会氛围。

其次,务必创新先进技术,在生产力上有新突破。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政府应成立专门研究技术开发的部门,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创新工作。并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发明创造新技术,开创新领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务必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在保障创新力度上有新突破。创新需要有环境,需要有健全的体制做坚强后盾。及时出台有利创新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拨款资助等倾斜性政策。坚持走政企分离的道路,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法制法规,保障和维护创新成果。依法惩处侵犯个人、法人创新产权行为,行为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务必推行人才强国战略,在人才使用上有新突破。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任用。企业要搭建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鼓励人才自由创新。高校要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培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企业与高校应加大相互交流的层面、层次、广度、深度,创新出更多科技文化成果。

长城非一日之功,创新非片刻使然。”政府要从打造“服务型政府“为出发点,导航创新方向,维护创新环境,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人才,为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

现在,大家来看这篇满分作文的开头。“纵观古今,秦国因极力推行“商鞅变法”而使国力昌盛,以致最终实现一统天下之伟业。而清政府闭关自守、摒弃改革创新,终致丧国辱权、泱害国民。故此,创新是发展的推动器,惟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谋求全面发展。“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主席曾高屋建瓴强调。而至今日,我国虽步入经济快速增长的上升期,但却凸现出许多有关创新水平低下以致阻碍发展的问题。据报道, 双边贸易规模最大的30种商品中,中方具有比较优势的很少,多数是日本具有优势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作者以历史上一对结局具有巨大反差的对比来引出主题,只此一笔,便有了足够的亮点来吸引读者的眼球。紧接着一句江主席高屋建瓴的话语并一个一百八十度陡转的事实,将文章主题进一步深化。这样的文章开头,不仅阅卷者喜欢,每一个人都会为它拍案叫绝。

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主要是作者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具体的解决方案。人与人是不同的,同样的解决方案不同的人来写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牵涉到了写作技巧的问题。满分作文的作者在按排方案具体步骤的过程中就巧用了一些技巧。要解决问题就要从本质上或者说从根源上找到它的事发原因,这样提出的方案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点作者处理得很好,不吝笔墨的使用了一段文字来阐述了这个问题根源。在具体方案安排上,作者做到了主次分明及重点与非重点的合理安排,使整个的方案逻辑严密,并照顾到了方案的可行性。在具体措施完成后,仍不忘来上一段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的概括,从而使读者记忆中分散的条条措施凝聚到了一起。看完这一部分,读者会有这样的感受,对作者提出的方案,不但具体措施条清缕晰,还有了一个全局上的把握。

再看结尾。在一篇文章中,结尾和开头具有同样的分量。白居易说“句首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乔梦符提出“豹尾”之说;谢榛主张“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沈德潜、施补华要求结尾“作斗健语”、“完固有力”;李渔认为“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蘧别”。这些说法同样也各有道理。在文章结尾时,作者切不可因为文章即将结束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好的文章要有好的结尾,好的结尾贵在不落俗套。好的结尾除了要再次点明主题,回应开头之外,还要有力,有余味,要给人留下思索的余地。当然,精炼优美的收笔语言同样也能够为文章增色不少。大家现在来看这篇满分作文的结尾。“长城非一日之功,创新非片刻使然。”这样点题且精炼优美的结尾语言定能够使人全身舒畅,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5.申论写作技巧 篇五

申论写作是需要技巧的,研究阅卷者心理然后找出相应的对策是很重要的,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阅卷者的心理诉求,与考生分享,希望考生能借鉴一二,写出高分文章。

一、求全心理

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立意准确,这是对一篇二类文章的最基本要求。阅卷者拿到一篇文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整体浏览一下,浏览的内容包括:题目、开头、结尾、主题内容是否完整,字数是否达到要求,字迹是否工整。看到这些之后阅卷者会给此篇文章一个印象分。阅卷者第二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看文章题目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即判断文章的立意是否准确。因此,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针对阅卷者心理,考生应该做的就是依主题,立论点。

二、求新心理

观点、内容、逻辑结构陈旧的文章,是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一个问题重复的讲,不但背离了公务员的工作原则,而且也不能满足阅卷老师的求新心理。申论不但内容要新,其写作形式、语言、角度、技巧,都要既遵循规范,又不断创新,才可能适应申论考试的发展变化。同是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其内容、观点、写法、语言却年年有新意,都给人大代表和全国人民以耳目一新之感。同样道理,虽然每年申论考试的模式基本不变,但随着给定材料、题型和阅读量的不断变化,中公教育认为考生的答案也需要发展和创新。

三、求实心理

申论写作与过去科举考试有相似之处,在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针对目前的社会问题谈观点、提对策,而我们当前申论写作亦是如此。所以,在公务员申论写作中务求实际十分重要,很多考生在申论文章中,经常出现很多大而空的论述,较少涉及实质性内容,这是当前申论写作的大忌。为了迎合阅卷者的求实心理,一方面要求内容的绝对真实、本质真实,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把握“中庸”的手法,即在突出讲某一个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到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强调某一方面的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到其他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要寓倾向性于中庸之术。不注意这一点,过分强调一个因素、一种意见、一方面观点,极有可能出现片面性和绝对化,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当今复杂的公务活动的客观全貌,这样的答卷无法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四、求快心理

6.申论写作技巧及常用套路 篇六

2018年国考申论备考:写作常用的六个原理效应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正在紧张的备考阶段,为了帮助广大考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的备战国考,中政教育网为各位考生准备了行测和申论备考资料,陪各位考生一起进步.在申论写作中需要考生注入大量的知识面和内涵,运用原理分析也表现形式之一,中政教育网为了让大家运用得更加恰当,特在此为大家进行总结.1、蘑菇定律:刚踏入社会的人常感不受重视,需要打杂跑腿,或者面对批评指责.有人将之与蘑菇的生长相比拟,认为大多数人都有一段“蘑菇”的经历,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启迪】当几天“蘑菇”,能消除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莫让“蘑菇”时期成为选调生的“分水岭”》

2、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可能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启迪】在工作中,时时刻刻都要保持警戒,别让自己成为职场上那扇任人践踏的破窗户.《谨防失信“破窗效应”》《用真实身份打破互联网“破窗效应”》

3、酒与污水定律:把一勺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勺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启迪】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年轻人要争取多接触一些美好的事物熏陶自己,注意防微杜渐,坚决摒弃丑恶的东西.《专家学者不应充当那“一勺污水”》

4、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新约·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启迪】要保持在某个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就能够将大部分有利的资源聚拢在你的身边.《放大“隧道效应” 抑制“马太效应”》

5、聚光灯效应:有时我们总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当我们出丑时总以为人家会注意到,其实人家或许当时会注意到,事后马上就忘了.【启迪】没有人会像你自己那样关注自己,“聚光灯效应”只存在于你的头脑中,而非真实情况的反应.试一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会更好.《官员形象亟待风险管理》

中政公务员成就考生梦想,与梦想坚持者同行!

7.申论议论文写作技巧 篇七

立意简单理解即为写作的行文意图,具体到申论文章写作中,因为我们的文体是固定的——议论文,所以立意即可理解为是这篇文章的总论点,围绕的核心观点。因此,立意决定了一篇文章是否跑题、偏题。而根据文章评分档次的划分,一旦跑题即为判定为四类文,得分极低。所以考生在文章写作中,首先把握好立意的选取。

立意的选取有两点标准:对不对;好不好,这两个标准,对不对是前提,只有立意是对的情况下才能追求好不好。

如何正确选取立意呢?两点原则需要把握,一是立足题目,二是背靠材料。其实这也是寻找立意的两点方法,称之为题干点睛法和材料致胜法。一个对的立意,必须是符合题干要求和材料主题的。当然这里面又根据命题的不同,有多种情况的出现,如题干关键词与材料主题不一致的情况怎么确定最佳立意等。

二、标题

标题是展现文章核心思想的窗口,是立意的外在表现。好的文章一般描述为“凤头”,要小而精致。标题也是阅卷人第一眼看到的地方,所以不仅要规范,还要有亮点。文章的正常写法或者称之为基本写法为两种:

主题词+对策,如:树立忧患意识 保障城市安全;加强制度建设 治理城市顽疾

主题词+意义,如:落实民生政策 提升幸福指数;合理规划城市 打造幸福生活

标题如何进行亮化呢?

1、 引言式

通过名言警句的方式,打造主副标题 的写作方式,起到亮化标题的作用。如: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

——以道德建设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2、比喻式

采用比喻的修辞方式,使得标题更加生动形象。如:启明星、助推器、压舱石、指向标等。

如:政府要当好“裁判员”;用文化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3、对称式

采用A+B的写作结构,打造句式结构一致的标题,如:

天变不足畏 安全当先行;

推动全民阅读 促进社会进步

三、结构

对于申论文章的结构,有两点要求,一是要完整,一篇逻辑完整的议论文体文章,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开头、论证过程、结尾;二是要匀称,切忌头重脚轻,或者段数过多,分论点表述单薄等问题。

常用的申论文章结构为:

五段三分和六段三分

五段三分式结构如下:

开头+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结尾

六段三分结构如下:

开头+过渡段+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结尾

8.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技巧 篇八

归纳概括能力是公职类考试中最基本的一种能力,是申论作答的基础,申论的所有题型都会涉及对归纳概括能力的使用,如综合分析题可能要从材料中归纳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策题中可能要从材料中归纳相应的措施,至于应用文写作和大作文写作中就更不用说了,是绝对要用到的。可见,归纳概括能力在公职类考试中的重要性。在申论考试中,也为考察这种能力设置了一道专门的题型——归纳概括题。这既是出于应试考察的需要,也有出于实际的考量,因为在生活中不做归纳总结的人就无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容易再次犯下错误。下面,中公教育就来说说如何做好一道归纳概括题。

不可否认,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最容易的一道题型,也是初窥申论门径的一个窗口。但容易只相对归纳概括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归纳概括能力弱的同学依然会觉得很难。如何提高归纳概括能力?这个没有捷径和窍门,唯独不断的练习,每次练习时都去有意识的总结归纳每则材料、每个段落的大意,练习多了,归纳概括能力也就上来了,下面中公教育主要来说说归纳概括题的答题技巧。作答必须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答题要点归纳成答案

归纳概括题的答案一般都来自于材料,从材料找出符合答题要求的要点,加以归纳总结形成答案,所以做好归纳概括题的第一步必须通过阅读材料圈出契合题目作答要求的要点信息(有同学可能会说不对,第一步应该是审题。第一步是审题没错,但审题每道题都要做,这里只讲针对归纳概括题答题技巧),在圈要点信息时一定要把所有的答题要点信息都圈出来,不能有遗漏。再圈答题要点时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材料中有准确的关键词和语句,直接摘取关键词和语句就可以形成答案。

9.申论写作技巧及常用套路 篇九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在即,相信会有一部分考生对申论依然处于茫然状态,在作答中容易出现阅读不规范、概括不到位、思路不清晰,作文阐述单一等问题,针对考生易犯的几大错误,教考生如何应对。

申论考试要“发挥”得好,没有较高的语言水平是不可能的。从申论考试的题目来分析,申论考试中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要通过文字表达来体现,因此,语言表达能力是申论考试中的一个重要测评要素,在各个题目中都会赋予其一定的“分值”。因此考生应有明确的认识,要弄清题目的要求,在备考过程中通过必要的训练,提高、优化自己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申论考试,要求考生能够依据给定材料做“片断”陈述和“成文”论述。但无论是“片断”还是“成文”,申论考试都属于文章类,而不是文学类,也就是说,要求考生掌握的是议论型、说明型和实用型语体,而不是描写型的审美语体。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考生应以说明、陈述、议论等语言表达方式为主体,表达自己概括、分析的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作答,不能“借题发挥”,不能抛开“材料”写成“随笔”。有些申论作文的得分不高的原因不是文章不好,而是不符合论述文的语言要求。

总体而言,申论的语言表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准确。所谓准确,是指语言传输的信息绝不能有歧义。其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员、范围、性质、程度等必须明确,解释要具有惟一性。赞同、反对、肯定、否定,必须鲜明,不能含糊其辞。

二、简明。所谓简明,就是要剔除语言中一切冗余信息,将主要的信息突现出来。要力求用最精要的文字符号实现预定的表达目的。

三、规范。所谓规范,有两层含义。一是文章中使用的词语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适于审阅者需要;二是要语出有据,不用方言,避免俗语,力戒生僻用语。语言应以得体、郑重为上。

四、清晰。所谓清晰,是指用语的条理清晰,应能把握主次,辨明因果,从表达目的出发,安排句序、段次;语句之间、段落之间都要体现出合理、严谨的逻辑关系,力求将意义传达到最佳。

10.申论写作技巧 篇十

纵观几年来的申论考试试卷,从形式上看,申论考试所给定的材料主要表现为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案例型材料;二是资料汇编型材料。前者是指所给定的材料主要是集中反映一个有一定影响有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后者是指所给定的材料主要是围绕某一个热点问题摘录组装而成。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希望一遍便将所有问题搞清楚,至少需要两遍甚至更多。第一遍通读,以整体性为原则。其任务是确定材料类型,并了解材料的题材、体裁、结构和逻辑关系,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主要问题以及主要问题的类别和性质。第一遍速度要快,以为第二遍的精读留出足够的时间。

精度是在通读的基础上,主要要把握住两个原则,一是多角度原则,二是筛选性原则。这一遍要根据申论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把握材料的细节,判断和推敲材料的言外之意,为作答申论要求做准备。同时,运用“发散性思维”对材料进行分析,列出几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的写作最有利的角度进行切入。当然,在列出观点的过程中,有一些材料具有迷惑性,是多余的,这就要求考生筛选出有用的材料,切不可使切入点偏离主题。

二、概括主题的方法

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用简明的语言文字,准确地概括出主要问题的内容、性质、阐明主要观点和看法。具体到写作上,则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地说,它类似于普通文体写作中的综述,即在综合叙述事实的基础上,适当的加以评论。具体的方法也有一些:

(一)探求原因法

俗话说“无因不成果”,是说每一个结果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导致它发生的原因。只要考生逆向的推过去,定能探求其原因。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接过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定文章的观点。

(二)分析关系法

所给材料中的人和事物必定是互相联系的,不会也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考生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立论,搞明白它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关系又该怎样处理。如此立论便不会偏题或者是跑题了。

(三)辨明是非法

申论有些给定材料是以辩论的形式出现的,在辩论的过程中势必有一些人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这些材料就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地将之剔除,对正确的材料进行总结并形成考生自己的观点。

三、提出方案的方法

申论考试主要是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求考生对材料有很好地把握,并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这些工作是在前面概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方法为:

(一)明确给定角色

申论协作与一般作文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命题这鱼献给了应试者一个确定的公务员角色。这就要求应考者在根据主要问题提出对策方案时,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这个虚拟身份,即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杨得志围上来提出方案。明确给定角色,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应试者必须体现政府的行为,这一点应考者从进入考场的那一刻就应该意识到了;其二,也是比较难把握的一点是,应试者必须确定自己体现的是什么样的政府行为,即哪一个级别、哪一种职位的政府行为。把握不好这一点的应试者也会前功尽弃。

(二)明确方案的针对性

所谓明确方案的针对性,也就是要针对问题提出方案,是指应试者所提对策方案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使之对策方案应该于所给定材料的倾向性相吻合。其二,实施对策方案要紧紧围绕前面概括材料所提出的主要内容,切中要害。当遇到给定材料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时,首先要根据题目给定的角色进行认真筛选,抓住核心问题,切忌平均用力,甚至本末倒置。

(三)明确方案的可操作性

对于任何政府部门而言,对任何社会问题的一个对策方案,不管它有多完美,如果没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一般而言,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是指:其一,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主题,即制订出来的方案由谁去执行。其二,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步骤,即制订出来的对策方案怎样执行。其三,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实效,即制订出来的对策方案何时实施。其四,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条件,即执行出来的对策方案在什么条件下实施。总之,应试者在沟想对策方案时,要通盘考虑,尽力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是方案合理、具体、便于落实,切忌脱离实际、坐而论道,提出一些很难付诸实施的对策,力避大而空、难以操作的虚话、套话。

四、论述问题的方法

在论述这个环节,实际上就是给材料作文,即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论点,并对此加以论证,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任何一篇申论作文都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我们简称申论的三要素。论点,就是你的主要观点。有总论点,也有分论点,总论点有时候也就是你的作文题目,而分论点就是论证总论点的角度。论点的原则是整体性、身份、高度、广度、准确。身份指的是你要以国家公务员的身份,有时候题目本身也会规定写作者的具体身份。高度指的是申论文章要有一定的政治高度,一般的政治高度在当下指的是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等。广度指的是分析问题的思维要宽阔。准确指的是立场一定要和国家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论据是论点得以存在的基础,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它是文章的支撑。一般情况下有两种类型。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事实论据指的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资料,如统计资料、概括的事实、具体事例等。理论论据如经典著作、理论文献、名言谚语、科学公理、规律等。

论证就是如何把论据利用起来对论点进行解释说明。一般情况下有例证、引证、理论论证、比较论证、归谬论证等方法。

申论文章的写作步骤一般是先审题、列提纲、定题目、想开头、写分论点、想结构、论证、写结尾等8个环节组成。

第一,详细审题,理解命题目的,审清作文的类型要求具体是策论文、评论文、议论文、公文、讲话稿还是其他。审出限制条件,即论述的内容重点要分析原因还是强调对策,弄明白虚拟身份是谁,要求的字数限制和其他规定。

第二,列提纲,列提纲就是要写出文章的基本思路,在草稿纸上画个草图,弄出各个分论点来。

第三,写题目,题目的写法一般有正立法、反立法、引申法。所谓正立法就是标题就是论点,我们要提倡这种写法,如《确保“权为民所用”要有新思路》。反立法就是对一种错误的观点或负面现象进行质疑,如《开发海洋资源不可顾此失彼》,《警惕地方保护主义借“救市”抬头 》等。引申法如由xx引发的思考,xx的启示,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xx告诉我们什么等。

第四,开头。开头里面要交代清楚事件、影响和观点。第一层,交代事情的缘起,根据材料得到某时某地发生某事,非常具体。第二层,揭示主题,由该事件看出某问题相当严峻,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第三层,谈某问题的影响或危害。一般情况下有铺开型、引用型、比喻型、对比型和设问型。对开头我们可以套用一个万能开头。

a、近年来/目前/最近一段时间;()现象/情况频繁出现/形势严峻/导致/造成()。究其原因,则存在多个方面()。由此,我们认为()迫在眉睫/应当提上议事日程/应该重视()/我们必须()。b、形势/现象再一次引发了世人的震惊/人们的警惕:()面对如此现状,我们禁不住涌出深深的忧虑:时下的问题为什么还是()也有人乐观的解说:从()上看,();从()上看,()。可是,如果转换一下视角,从()尺度上去审视、去深入思考,我们又付出了这样的代价?

第四,文章的结构,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三段式结构:三w原则即提出问题(怎么了what),概述材料,引出论点。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是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为什么why),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海阔天空的乱谈,要集中论述一个问题,重点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解决问题(怎么办how)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问题的方案要有层次条理性,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时推出刚才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五,结尾。基本结构:总结观点 + 强调意义 + 铺垫重要性。第一层,概括总结,收束全文;第二层,强调和深化主题,或把第一段的话翻新,或反面论述,三两句话总结全文。第三层,提出希望或者发出号召。通过你的总结分析,把由具体现象引发的思考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或理论高度,一般可纳入“科学发展--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话语体系。

结尾常用词: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

万能句式: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六,还要写好过渡段和过渡句,如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可见,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状况,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一难题;面对着这些漏洞和隐患:一是……。二是……;目前,我国要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尚存许多困难与障碍。具体来说,改革应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好好下一番苦功夫等等。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详案教案《合作力量大》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广告文案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