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和探索(精选13篇)
1.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和探索 篇一
关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单位: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幼儿园
邮编:215164 作者:徐云
【摘要】: 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0-3岁婴幼儿的教育的现状存在很多问题,0-3岁婴幼儿的教育主体、教育途径、教育投入都不容乐观的。针对如上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关键字】: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
对0-3岁婴幼儿实施早期教育是关乎民族、国家乃至人类未来兴衰的重要举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前教育国际协商会议上提出:“学前教育要下延到0岁。使学前教育真正成为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切保育、教育活动。”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也掀起了相关的研究热潮。[1]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是国家确立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开端,业已成为新时期深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要内容。重视婴幼儿早期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儿童的发展。让每个儿童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为他 1
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也是一门艺术性的工作。近年来,我们吴中区在大力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今年区政府将0-3岁科学育儿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充分利用全区幼儿教育资源,建立起区镇(街道)两级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建设了区科学育儿指导中心和各镇(街道)分中心。目前幼儿教育设施建设大都已基本完成。与此同时,加快了对育婴师的培训,目前已有120多人经培训合格获得国家育婴师资格证书,为早期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现状分析 1、0-3岁婴幼儿的教育主体
目前,3岁以下的孩子入园及受教育机会比较少,绝大部分的0-3岁孩子基本上是在家庭养育中成长的,都是无目的地自由玩乐,是由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保姆看护的,这些看护者没有受过基本培训,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带孩子,而家庭中保姆的文化层次偏低,基本上不懂得应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早期教育,他们多数是以照顾孩子生活为主的保护角色出现在孩子面前的,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健康发育,对孩子的成长阶段的特点不够了解,因此也谈不到有目的的指导和训练。只有小部分3岁以下孩子的入托,所以,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挖掘孩子潜能始于零岁”的观念成为多数孩子家长的共识,由于现在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孩子的问题上输不起,现代父母的文化层次越来越高,他们对待孩子的成长越
来越趋于科学和理性,希望尽快寻求到简捷有效的教养方式伴随他们指导教育自己的孩子成长。2、0-3岁婴幼儿的教育途径
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来教育孩子,对待孩子应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孩子的反映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于这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他们没有或很少得到孩子早期教育的指导,多数家长的育儿经验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一部分家长是从书上或媒体里得到一些方法,但对于自己孩子的适宜性差,效果甚微。因此,所有家长的态度都是鲜明一致的,他们强烈需要在居住的社区得到科学的、可操作的、多方面的早期教育指导,比如亲子活动、咨询、讲座、玩具图书馆、妈咪俱乐部以及网络服务等。3、0-3岁婴幼儿的教育投入
现在的父母会满足孩子的大部分愿望,有的父母甚至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对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大大超出了教育投入。所谓教育投入是指对孩子成长发展中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程度,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关注程度很高,期望值偏高,并不等于他们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投入高,例如:虽然家长都会保证有一定时间陪伴孩子,有近6成的家长能做到每天陪孩子玩3个小时以上,但他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和交往,不知道这一年龄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游戏。因此,他们只是一味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对孩子精神上的支持、鼓励与帮助很少。目前城镇地区有不足10%的孩子家长会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去一些早教机构接受训练和指导,参加一些亲子活动,然而,参加这
些活动的费用与孩子平时的零食是不能比的,这些费用都是比较高的,一些普通百姓是根本承受不起的。因此,要为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用力,要办平民化的早期教育,办人民满意的0-3岁早期教育。
三、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对策
1、高度重视0-3岁早期教育工作
一是政府要加强对早期教育工作的领导。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站在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问题,将其纳入主要议事日程,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加大对早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对于发展早期教育事业给予人才、经费、场所、机制的保障,按适龄人口数建立早期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当年财政预算。二是教育部门要切实履行早期教育的管理职责。制定我市早期教育发展规划、行业规范和评估体系,并监督实施;加强早期教育的监管力度,确定准入门槛,对于场地、设备设施、工作人员配备、任职条件、教育教学、收费等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引导早期教育机构朝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三是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整合计生、教育、卫生、宣传部门与妇联组织的力量,加强规划制定、政策协调和宣传教育,整体协调推进0-3岁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2、0-3岁婴幼儿教育主体的改变,由家庭教育为主向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转变
0-3岁婴幼儿教育的主要向幼儿园托班教育和早教机构的教育发展:随着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日益重视和早期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托幼一体化”的趋势将逐渐凸显,幼儿园教育向三岁
前延伸将成为早期集体教育的必然趋势。[2]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附设托班,对三岁以下的婴幼儿进行教育管理,这种形式也在起步阶段,要真正把托班和幼儿园小、中、大班一样纳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统一管理的范畴,在教师配置、场地安排、教玩具配备、教师培训等方面统一安排,这样成熟的教育管理机构家长才愿意让幼儿来生活学习。而且,相对与早教机构而言,学前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幼儿园是一种教育机构,不以生产利润为目的的。[3] 家长也不必为昂贵的费用犯愁了。早教机构:早教机构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利为根本目的,主要为幼儿园提供教育产品和服务(如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咨询、形象设计等)的经营实体。早教机构的大量涌现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非义务属性的幼儿园教育必然面临的态势。它提供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咨询与指导、教材教具和课程资源等方面的服务,家长可以选择这种专业的机构,让幼儿进行专业的指导与学习。3、0-3岁婴幼儿教育由随意向专业化发展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开展以来,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在现有水平上取得进一步发展,应该在认真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多部门优势,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和人员培训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监督评估与激励机制。构建一个由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为主,卫生部门和妇联为辅,街道、乡为责任主体,社区成员参与的社区早期教育管理体系。区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制定“早期教育”机构的系统管理规定,规范办事准则,使早期教育工作初始阶段就行为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目前,我区0至3
岁早期教育工作从体制上看,各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的管理权限,从而形成了0至3岁早期教育事实上缺乏有效的业务指导的现象。从事业发展现状来看,0至3岁早期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社区开展早期教育工作由幼儿园牵头整合资源、组织活动存在客观困难,因此需要进一步强调政府责任。职能和分工上注重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和妇联的优势互补,以街道、乡对社区早教工作具体负责,制定地区早期教育发展规划或计划,以幼儿园等专业机构为主体整合地区资源开展社区早教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资金支持,从而形成教育社会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和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区街道社区层次分明的0至3岁早期教育管理网络。
【参考文献】:
[1]胡育.梅仲荪.起步之路如何走:上海关注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研究的评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2,(12):37-41.[2]姚慧.对幼儿园托班现状的调查和思考.早期教育,2005,(1)[3]王海英.学前教育还是“教育”吗.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2.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和探索 篇二
一、民间游戏的特点
(一)童谣与游戏的紧密结合
儿童对游戏的要求其实只有两个字“好玩”,众所周知伴随几代人成长的拍手游戏,看起来枯燥无味,但配上节奏分明且语言诙谐流畅的童谣,立刻就变得生动有趣。例如: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丢手绢。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来搬砖……。”此类游戏节奏感强,韵味十足,深受儿童的喜爱。
(二)游戏工具简单,成本低
民间游戏有的也是需要游戏工具的,几颗弹珠、一个沙包,几根橡皮筋 …就能让孩子们玩的有声有色,其乐无穷。例如,传统游戏“打沙包”,只需制作一个沙包即可,而沙包的制作过程十分简单,几片废布头,一些黄豆粒或者细沙,将二者缝制完成即可,成本低,工程量小。家长也十分愿意为孩子制作玩具,让孩子可以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三)趣味性和随意性强,对场地要求不高
民间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其形式多样, 内容有趣,且对场地和时间要求很低,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例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格子”“捉迷藏”等,极富趣味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幼儿智力开发
民间游戏多数是需要儿童调动全身细胞,从肢体到语言再到大脑,在游戏中全方面促进儿童发展,尤其在提高儿童智力方面,民间游戏发挥着重要功效。一方面,它有效提高儿童的语言词汇量。首先,多数民间游戏是几个儿童一起进行的,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民间游戏能潜移默化的丰富儿童语言,提高儿童与人的交流沟通能力; 其次,许多民间游戏是伴随着朗朗上口的童谣进行的,幼儿本身就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在游戏中,也可以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智力发育。另一方面,民间游戏可以极大的丰富幼儿的社会和生活只是,使幼儿能够更好的感知社会,丰富生活,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成长。
(二)有助于促进儿童自身发展
幼儿教育之所以探索对民间游戏的引入,最大的目的就在于利用民间游戏的优势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以加强对幼儿的培养。民间游戏在设计上也十分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其多数是需要幼儿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官和肢体进行的,有益于幼儿心理、生理上的健康发展。
例如,常见的民间游戏“打沙包”,游戏中每个儿童都需要集中精力,一方面,中间的儿童在紧盯沙包方向的同时,还要开动脑筋,通过扔沙包儿童的动作,提早对沙包的动向做出判断,以保证自己“不出局”,还要找准时机接到沙包,提高自己的“命数”; 另一方面,两头负责扔沙包的儿童要不断做 “假动作”迷惑中间的儿童,迅速、准确的将沙包扔到对方身上,将对方“踢出去”。在此过程中,每个儿童都要不断经过脑力与身体的有效配合,对提高儿童素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幼儿教育在引进民间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对幼儿的积极作用,摒弃不良因素,取长补短,必要时可以加以改进,与时俱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全人格
幼儿在游戏中不可避免的要经历成功与失败。当幼儿赢得游戏时,自然心情舒畅,能获得更多的快乐与自信,而当其失败时,很容易产生挫败与失落情绪。因此,教师要在游戏中对幼儿多加引导,不断鼓励孩子,使幼儿有勇气继续进行游戏,提高其抗挫能力,培养其愈挫愈勇的精神和开朗健全的人格。
三、总结
3.台湾生命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篇三
[关键词]生命教育;台湾;伦理教育;死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2-0046-03
我国台湾地区自1997年年底开始在教育系统推行生命教育。1998年,台湾从中学一年级开始实施生命教育;2010年,“学校生命教育项目小组”成立。生命教育正式被纳入小学至大学16年的学校教育体系之中,但是这项规划没有将幼儿教育包括在内;2001年被定为“生命教育年”,台湾开始在包括幼儿园在内的教育机构中全面推行生命教育。为了提升幼儿园教师编撰幼儿生命教育教材的水平。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2001年“与生命有约——幼儿生命教育教学观摩暨研讨会”在台北市召开,与会人员以台北市公、私立幼儿园教师为主。会议期间,有研究者对与会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试图了解台湾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的现状。从回收的140份问卷来看。有高达85%的教师表示自己曾在幼儿园实施过生命教育;而15%未曾实施过生命教育的教师则将未实施生命教育的原因归结为幼儿阶段不适合实施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概念太过抽象、不清楚生命教育所包含的内涵、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生命教育等。虽然这是一项非正式调查,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台湾幼儿园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状况。根据这一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进一步思考与规划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生命教育。了解生命教育是什么,这是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的先决条件。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幼儿教育之中,这是近几年台湾幼教工作者积极研究的一项课题。该课题包括生命教育图画书的编绘、生命教育系统课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实施生命教育课程以及教师对生命教育的反思等内容。
本文尝试就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内涵、台湾生命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内涵
不论是中文的“生命教育”,还是英文的“lifeeducation”。都是很新的概念。由于文化与社会情境不同。各个国家或地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会有较大的出入,即使在台湾,学者们对这个概念的诠释也是五花八门的。
对生命教育的内涵虽然众说纷纭,但综观各家之言,笔者认为生命教育应该是全人教育,教育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以“爱”和“尊重”的信念来面对生命。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认识生命、爱惜生命、欣赏自己、关怀他人、拓展正向的人际关系,同时还能与自然和谐共存。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增进生活智慧。
在台湾,生命教育的内涵涉及面十分广泛,包含伦理教育、宗教教育、死亡教育等范畴,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维度:(1)宗教取向:探讨生命的意义以及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体会到生命的价值。(2)职业取向:着重认识自我,培养技能,对自己的生涯作适当的规划,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3)生活取向:着重培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生活适应能力、人际互动能力等。(4)生理健康取向:着重探讨预防疾病、维护健康、重视环保等议题,增进生理、心理健康。(5)生死取向: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二、台湾生命教育的发展历程
1996~1999年是台湾生命教育的萌芽期。[2]当时。台湾台中市晓明女中将实施多年的伦理教育概念进行扩充,提出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率先开始实施生命教育。这一时期生命教育的核心精神为“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四大理念。生命教育教材由12个单元组成,即生死尊严、信仰与人生、良心的培养、能思会辩、敬业乐业、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全球伦理与宗教、欣赏生命、做自己真好、生于忧患、生存教育、人活在关系中等。这些教学活动浅显易懂,广受学生的欢迎,也为生命教育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有学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四大理念与内涵仍嫌粗略,缺乏完整的理论论述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厘清与扩展,以推动生命教育在台湾的发展。
1999~2002年,台湾生命教育进入百花齐放期。台湾地区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书面出版物有200~240种之多。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许多学者及文教机构纷纷依照自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提出各种类似但也有相当差异的生命教育理念。这使得生命教育的内涵更加不确定,极大地影响了生命教育在台湾的普及。
不少人把生命教育与预防自杀画上等号,一想到生命教育便联想到预防自杀的问题。大约在1997年,台湾地区发生了多起学生自杀或杀害他人的事件,造成社会的震惊,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珍爱生命就成为推动生命教育开展的主要社会因素。然而,生命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预防自杀,否则其内涵就太过狭窄。要让青少年远离伤害或暴力,其根治的方法在于防患未然,引导青少年建立正面的人生观。与同伴、家庭及社会建立互爱互助的关系。因此,生命教育应致力于这些根本问题的解决,而非消极地预防自杀。
2002~2004年为台湾生命教育的整合共识期。通过不断沟通与交流,2003年孙效智等20余位学者逐渐形成了对生命教育的共识。共同提出“生命教育教学资源建构计划”。将生命教育分为三大领域,即人生终极关怀领域,包含人生哲学、生死关怀及宗教教育;伦理教育领域,包含基本伦理、两性与婚姻伦理及生命与科技伦理教育;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领域,包含教育学理论等,从而相对完整地呈现了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内涵。
三、台湾生命教育的实施现状
目前台湾主管生命教育工作的最高行政机构为“教育部生命教育委员会”,下设四个工作小组,分别为研究、发展及评估组,课程与教学推广组,9币资及人力培训组以及宣传推广组。各组根据不同的主题,研讨不同的方案,以此作为生命教育委员会研讨生命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4.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和探索 篇四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上,我校态度一直是审慎的:一方面我们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是21世纪基础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和亮点,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形成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我们也理智地认识到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盲目开发,将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耗费,不仅无助于教改进程,而且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2002年起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以“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为试点,进行了前期的探索,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反复思考和论证:我们需要开发怎样的课程?如何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如何减少课程开发成本?随着研究与学习的深入,逐渐在课程开发取向问题上形成了清晰的认识:
1、与学校教育目标的整合,为师生可持性发展服务;
2、在课程开发总目标的统领下,与地方课程、研究性学习和现有学科教学的整合;
3、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现有的资源、家长资源和地方资源。
在统一认识后,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对学校课程开发的需要和资源进行了认真的评估,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合理规划,决定在下阶段尝试构建“以‘生命教育’为主线,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着力点”的板块式校本课程体系。现将本课程体系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课程开发需要评估
1、学校发展需要
校本课程应该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即育人目标和办学宗旨),开发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个性和凸现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我校的教育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明晰:开展“生命教育”,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阳光校园。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使我校的教育观深入实践,发挥更大的育人效果,使学校的“生命教育”更趋系统化和科学化。
近几年来国内部分学校开始关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但总体上集中在高校学者的理论分析层面,缺乏广大一线学校、教师的实践探索。如何以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站在全面开发学生生命潜能和为其终身生活负责的高度,来拓展生命教育资源,构建并实施中学阶段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系统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目前,在国内的中学教育中尚不多见。因而我校在这方面的探索是极有实践价值的。
2、学生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的教育更加关注“人”的教育,因为教育首先是人——生命体的集合,教育应当充满生命力。对中学的学生而言,其生命更具生长性,更需要引导和培养。目前的中学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面临种种尴尬,关键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在现实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忽视了对象是“人”,是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忽视了中学教育是面对处在人生最重要时期的、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人”,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生命。所谓人的“生命的整体发展”是指人的生命是多层次、多方向的整合体;生命有各方面的需求,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等等。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将提供学生个性张扬的积淀基础,采用个性化组织形式和专题性校本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生命空间用以发展自我,形成个性。
3、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课程开发的需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校本课程成为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是任何课程都回避不了的问题,而且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故道德与人文教育应是我国现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取向。
二、课程开发的依据和基础
(一)理论依据 1、20世纪末,台湾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把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台湾中小学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对于我校课程的开发,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2005年3月14日,上海市正式公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也对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实践基础
1、我校自2002年起着手“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随着课题《初中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研究的进展,安全教育在我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该课题于2002年10月结题,并获“2003年湖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
2、“孝敬教育”是我校的传统德育项目,在以往活动开展的基础上,于2004年9月申报校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该课题已于2005年8月结题。故已具备了开发“孝敬教育校本活动课程”的基础。
3、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于2002年开始起步,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开展,富有成效,教育水平位于湖州市前列,于2004年获得“健康杯”全国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 2
教育先进学校。
4、我校自2004年起开展以“带你走进湖州”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研究成果十分可观;教师也掌握了一定的乡土资源,为进一步的校本活动课程开发积累了实践经验。
三、生命教育的内涵及课程开发理念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关于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内涵,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可以说还没有形成共识。综观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可以看出,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通过进行生命教育,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对生命情调的追求,使人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形成,在激扬生命之力的同时焕发生命之美。本文所讲的生命教育是广义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包括生命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
(二)课程开发理念
1、生命教育为主线
以人为本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基本思想,而生命教育更是“本中之本”。生命教育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2、凸显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其实就是三级管理体系中“学校”一级的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中外大量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走的是一条基于学校特色的道路。
3、地域资源教育化
教育与社会是在联动中共同发展的,在校本的开发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湖州本土的地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的开发,这不断能使课程贴近学生,向学生传递我们的地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生命价值的内涵,让学生关爱生命,热爱家乡,培养社会责任感。
4、多方互动生成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传统的国家课程的开发不同,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关心学校发展 3 的社会人员都可以成为校本开发的有生力量。课程内容的开发是在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中生成的。在多方力量中,教师是核心力量。
四、课程预设总体目标与结构板块
(一)预设总体目标
第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体系,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尊重、关怀、欣赏他人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第二、在探索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式的基础上,整合生命教育资源,构建常规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师与学生生命互动的校本课程。
第三、通过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过程调控、效果评估以及保障措施等相关问题,形成共识,推进学校课程的改革与调整。
第四、在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过程中,引导师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体验生命价值、追求生命质量,使整个学校充满生命活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程内容的六大板块:
1、“生命家园 ”系列
引领学生关注个体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本课程重在引导学生对家乡、学校和家庭在个体生命发展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增进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对家园的热爱之情,树立建设家园的强烈责任感。初期计划开发《带你走进湖州》校本活动教材。
2、“生命美德 ”系列
引领学生开展生命美德的自我养成教育。初期计划开发《孝敬教育》校本活动教材。
3、“生命课堂”系列
本系列主要建构课堂教学的生命观,改变课堂教学评价观,通过学科渗透和拓展来完成,围绕“生命教育”这一专题,各学科的拓展和渗透可以各有侧重:如生物——自然生命;体育——运动生命;音美——艺术生命;文科——价值生命;理科——智慧生命。
4、“珍爱生命”系列
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追求生命质量。完善“安全教育”校本活动课程,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生命质量”系列
引导学生学会呵护生命,追求生命质量。开发“心理教育”校本活动课程,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悦纳自己,学会宽容对待其他生命。
6、“灿烂生命”系列
采用个性化组织形式和专题性校本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和舞台用以展现自我,体验生命的价值。本系列主要研究学校传统的“艺术节”、“读书节”和“运动会”,如何在“生命教育”中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
五、课程开发和实施预设阶段。
(一)初步酝酿阶段(2005年7月至10月)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对学校和地方教育资源进行分析,确立校本课程目标和内容板块。
(二)骨干子课题先行阶段(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完善“安全教育”校本活动课程,着手“带你走进湖州”和“孝敬教育”两门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积累案例,并编著操作文本。
(三)研究全面启动阶段(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骨干子课题成果汇总,经验推广,启动其他板块的开发研究。
(四)完善校本化体系,改进应用(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整理和分析各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聘请专家审核和校本教材,在修改的基础上,印发教材,正式纳入学校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诚然会遇到人力、经费、技术、评价、资料等诸方面的困难,但是,只要群策群力,相信一定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树立起坚实、丰厚的生长点,开拓出一条富有实效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2005年10月6日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命教育论纲》 王学风 《教书育人》2003年第1期。
2、《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冯建军(网上下载)。
3、《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 许世平《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4期。
5.幼儿园生命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篇五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护意识。
2、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自护方法,并能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难点: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护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三、活动准备:
1、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图片、影碟片等相关资料;
2、影碟机;
3、奖品;
四、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生活中的危险真不少”引入课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现小偷进屋偷东西;
2、小孩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
3、小孩独自在家时,家里突然着火了;
4、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生了食物中毒、受伤、生病的事件;
(三)组织幼儿自由讨论:遇到上述的四种危险时,怎么办?
(四)师生谈话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正确有效的办法。
(五)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后半段:
1、发现有小偷时,可悄悄的溜出门去报警或找邻居帮忙等;
2、有陌生人敲门时,不可随便打开门,可打电话告诉大人等;
3、家里着火了,先打开门逃生再求助,无法逃生时要先打电话告诉大人、打电话报警等;
4、发生食物中毒等事件时赶紧打电话告诉大人等;
(六)师生共同小结影蝶片中传授的办法和小朋友及教师想到的办法,教师要一边小结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或资料强化幼儿的记忆。
(七)活动小结:
1、教师再列举一些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并介绍其应变与防护的办法;
2、教育幼儿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能发生危险,只有不去做危险的事,并在面对危险时能够保护自己才能避免灾难的发生;
(八)活动延伸:
激励幼儿在平日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在自主寻求自护办法后,与大人共同商讨自护的办法。
五、活动反思:
活动能围绕幼儿们需要的、感兴趣的、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且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安全自护问题来有目的的开展活动,使幼儿能充份调动所有的智慧去滩索、去发现,并有效的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且活动取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与实用性。
整个活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而是帮幼儿设计情景,进行角色换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授之于渔,使幼儿能真切的体察真情实境,有效的提高自护意识。
在活动中教师能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有利于并能推进活动开展的教育氛围。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活动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动。
安全课《安全的玩》
1、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2、培养幼儿识别游戏时识别安全和危险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
2、安全卡片和不安全卡片若干
操作要点
一、导入活动,引出话题
1、小朋友都喜欢玩球,而且有许多玩球的方法,但是小朋友应该在哪里玩球呢?
2、出示图片
有两张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然后讲讲在哪里玩球好
3、一张图片里有车道,旁边有小河,另一张是有围栏的空地
4、我们应该在第二张图片所表示的地方玩,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第一幅图片中的不安全的因素,只有在没有障碍的空地玩球才是安全的。
二、故事受伤的皮皮
1、故事里有谁,讲了什么
2、皮皮为什么三次受伤
3、我们从故事里受到什么教育
三、游戏:传球
玩法:教师准备有安全内容和不安全内容的卡片,幼儿围坐在一起听铃声传球,当铃声停下时,手拿球的幼儿从盒子里取出一张卡片面向全体幼儿问;这样玩可以吗,幼儿根据卡片内容边拍手边讲对,对,对对可以这样玩,或错,错,错不能这样玩。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四、集体讲评:
今后在生活,游戏中如何学会自我保护,注意安全。
安全课《怎样过马路》
活动目标:
1、知道红绿灯的用处,能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2、懂得过马路时应注意安全,一定要走斑马线。
3、对交通标志感兴趣,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红绿灯、斑马线、课件《三颗星星》录音、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听录音,谈感受
录音内容:街道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的喧闹声,喇叭声,汽车快速行驶的声音……突然,传来了长长的急刹车的声音。
师:请问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
二、倾听故事《三颗星星》认识斑马线标志。
1、播放课件《三颗星星》,使幼儿知道红、黄、绿灯代表的意思。
2、出示斑马线标志,共同讨论斑马线的用处。
3、幼儿学习安全儿歌,帮助理解红绿灯和斑马线的用处。
嘀嘀嘀,汽车叫.
车来了我让道,
过马路,左右瞧,
走路要走人行道,
不玩耍,不乱跑,
安全第一我知道,
红灯停、绿灯行,
遵守规则别忘掉。
三、交通游戏。
1、谁对谁错
教师依次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判断图中行为的对错,并说出理由。
2、红绿灯、斑马线游戏
玩法:教师出示红绿灯的变化图,请幼儿按照红绿灯的指令前进或停止。
6.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和探索 篇六
点击次数:1533 发布时间:2009-8-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作用日益广泛和深刻。伴随着信息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浪潮,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也正在展现出未可限量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预见到,一个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即将来临,并将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六大指出,对于我国来说,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应当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一次实现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无论是科技界还是产业界,都基本认同这样一个重要判断: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日益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正在加速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等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医疗卫生、农业、人口和食品状况。尽管世界各国对高科技领域范围的界定不完全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医疗业、制药业、农业、环保业等行业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
作为“对全社会最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进入新千年后,生物技术产业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1年美国生物科技投资占到风险投资总额的11%,2002年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投入研究开发资金已高达157亿美元。日本政府2002年已明确提出生物技术立国战略,强调把“科研重点转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并计划五年内将政府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预算增加一倍,达到8800亿日元,力争使日本生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欧盟已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继在第四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对生物技术研究大量投资后,又在第五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中专门制定了“生命科学计划”,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在软件领域成就斐然的印度,早在1995就提出“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研究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这些都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仍然集中在基因组学、蛋白质学等领域。继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水稻、疟原虫、蚊子和老鼠的全部DNA序列测定也在2002年完成,这
些研究成果都直接与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关。老鼠和河豚鱼基因序列的测定,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关于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线索。特别是科学家们已经把目光投入到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这两个极富挑战性的领域,这将带来更多与人类自身发展密切关联的重大研究成果。
生物技术方面的进展则更为迅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与发酵工程、组织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干细胞研究、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等等,将大大加快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以及推进对重大疾病新疗法的研究进程。总体来看,生物技术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医药和农业,但在食品、环保、化工、能源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美元,预计2003年将达到600亿美元。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尽管人们对基因改造生物的讨论和疑虑仍然存在,但200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比上年增加了600万公顷,达5867万公顷。据有关资料分析,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销售额201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将有力地促进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将达到3000种左右。这将对提高人类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值得强调的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融合趋势。特别是生物技术与其他高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生物芯片、生物信息、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光电、生物传感器等高技术领域,产生了生物技术群。比如,生物芯片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在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研究、疾病诊断、新药开发、食品、农业、环保等广泛领域中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据GoldmanSachs最新技术报告显示,美国的IBM、Sun、康柏和摩托罗拉等公司都已与生物技术公司达成了广泛合作意向,内容涉及到DNA敏感基因芯片、通过计算机模拟药效等各种技术领域。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10年全球仅生物芯片的市场就将达到600亿美元。科技发展的这一突出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深层次变革,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
7.我对生命教育的追求与探索 篇七
一、生命教育内涵的三个层次
(一) 自然生命的教育
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 和地球上其他有生命的动物一样, 人的生命首先具有自然属性, 而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生命特征必然遵循生命的规律, 都必然会经历从出生、成长、衰老到死亡的过程。生命教育的实现基础和出发点就要从唤起生命意识的教育开始。
生命意识就是活着的每个个体能够意识到生命的存在, 有了对生命本质的清楚认识, 进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通过生命教育, 我们要让学生们明白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 要树立健康的理念, 要遵循人的生理规律, 爱惜自己的身体。在意识到自我生命的珍贵性的同时, 也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存在的生命,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进而珍惜生命, 热爱每一个存在的生命, 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协调发展。
(二) 精神生命的教育
人的生命不仅仅是生理性的自然生命, 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生命。人的精神生命是自然生命的升华, 人的精神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 是生命意义引领下生命情感、意志和理性的综合, 意义是精神的核心、统帅。有意义引导的生命能在追求意义的人生历程中形成丰沛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牢固的信念和理性的精神, 因此, 精神生命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情感教育。
情感是生命的重要内涵。幸福的人生离不开积极正向的生命情感, 因此, 我们将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2. 幸福观教育。
没有对幸福的追求, 就没有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但同时, 幸福又是一种具有主观性的感受, 是一种生命历程中的体验, 几乎总是和欲望、快乐等概念联系在一起。通过生命教育,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明确正确的幸福观不是以满足自我的欲望的实现为目标, 而是要更多的体现出和谐的状态, 不仅是自我的和谐, 更是自己和他人的和谐, 自己和社会的和谐以及自己和自然的和谐。
3. 挫折观教育。
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一次旅行, 一路上总会遭遇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 不仅会经历阳光明媚, 春暖花开的时候, 也会经历狂风暴雨, 寒冷彻骨的时候。如何让学生学会换个角度思维, 不沮丧, 不气馁, 也是在生命教育中我们需要传递给学生的。
(三) 社会生命的教育
马克思说过,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生命是实现人之生命价值的根本, 价值体现的是一种意义关系, 人活着不仅仅是只为自己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而活, 最终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的是人的社会生命, 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因此, 我们将责任意识教育和感恩意识教育纳入到社会生命的教育中。
1. 责任意识教育。
责任意识不仅体现在对自我生命成长的关心, 更主要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热情和关注。“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离不开国家的怀抱, 要具有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
2.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 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 一种情怀和行为, 就是知恩、报恩和感恩。感恩意识体现的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无比热爱和珍惜, 更是对他人的认可和欣赏, 要感恩人类生存的家园, 保护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感恩是一种情感, 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 是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如果每个人都能永怀感恩之心, 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是和谐而完美的。
二、生命教育的三个特征
(一) 人文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 是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身心发展需要确定的教育目标, 并体现生命关怀的教育。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 最终把人还原为“人”, 达到人的自我实现, 进而使学生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与乐趣, 帮助学生获得身心和谐持续的发展。
(二) 实践性
生命教育是有着明确价值追求而又涵盖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它不仅通过语言或理论, 且更多地通过生活时间来教育人, 既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主要体现为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 必须强调活动的真实性和体验性, 只有真实, 孩子们才能从活动中获得真识、真情、真感, 才能是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体验生命的价值。
(三) 开放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成性的教育, 具体表现在多方整合拓展的教育内容、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注重开放行与现场生成性的教育过程、多元多要的教育评价、从课堂到家庭到社区及青少年活动基地广泛延伸的教育时空等。只有将生命教育放到广阔的社会、时代与文化背景中, 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并丰富其学习经历, 积累生活经验, 才能真正促进个体生命成长, 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
三、我们正在生命教育的道路上前行
(一) 营造生命化校园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环境, 也是学生一生的记忆。校园内的状况, 决定了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的状态。大连市第八十中学在开展生命教育时, 主要从环境建设入手。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中, 我们力争体现生命的活力, 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氛围。
无论站在校园哪一个点上, 望出去都是一幅比较完美的图画。教学楼深情伫立, 楼宇生辉;雕塑腾飞向上, 英姿飒爽;围墙脉脉含情, 召唤智慧;宣传板妙语连珠, 哲思串串;草坪上, 芳洲飘香, 绿茵滴翠, 沁人心脾;花园中, 百花竞放, 姹紫嫣红;操场上, 古木参天, 绿树成荫, 走廊内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气息。漫步在我们的校园内, 让每一处风景都具有美感和诗意, 每一堵墙, 每一棵树, 每一方空间都能与之交流。
校园成为“文化浸润, 情感体验”的理想教育场所。智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 在这个校园师生处处都能感悟到人生的、历史的和民族的智慧。校园成为师生“学会选择, 明事明理, 大胆想象”的理想教育场所。
为丰富学生和教师的生活, 学校还设有体育馆、健身房、心语室、茶吧等, 这些环境优雅舒适的课余休闲空间, 都营造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对师生的心灵是一种无声的净化和陶冶;对师生的身心健康, 生命质量是一种隐性的提升和保障。
(二) 研发生命化校本课程
我们认为,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 任何教育思想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得到系统的传播和实现。当我们舍弃功利, 从人的需要出发才会感觉到课程无处不在。为此我们研发了生命化校本课程体系, 进行了“双线并行”校本课程实践。
1.必修课:生命教育课程。
依据理念开发课程, 遵循“知我、知人、知物、知天”四个纬度, 我校开发了一套生命教育课程。
从一年级至九年级特设专职教师自编教材。教材的内容在唤醒生命意识、关注生存环境、提高生命质量、训练生存技能等方面渗透生命教育内涵, 各单元之间逻辑关系严密, 遵循人的认知规律, 由生命到个体, 由抽象到具体, 又由自我推至他人和社会, 由内而外, 由知到行, 循循渐进。
编好教材不是目的, 运用好教材才是根本。为此, 我们还对任课教师进行专门培训。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的生存意识显著增强。一个家长说, 他的孩子每天睡觉前都要检查一下家里的煤气是否关紧、电源插座是否拔掉、门是否上锁……是家里名副其实的安全监督员;三年级的一些孩子自制了安全包, 里面装满了急救时的必需品, 每天都把它放在床头, 以备急用;全校的学生每人都备有一本通讯录, 上面记载了亲人及一些报警电话……
2.选修课程:生命化系列课程。
我们开发了人文类、艺术类、健体类、科技类、文学类等五类17门校本课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 选择心仪的课程进行学习。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张扬学生的活力与个性, 学校进行特色课程的展示交流活动。展示内容有手抄报、调查报告、科技论文类、照片以及合作完成的PPT等, 展示的形式有作品展览、解说以及小品表演等。展示以学科为单位在班级内进行, 人人参与展示和评价, 而后选出优秀小组参加学校的精品展示。
生命化的校本课程使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彰显自己的舞台, 在各种能力得以锻炼的同时充分激发了自信心, 生命教育的种子就这样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了。
(三) 构建灵动高效的生命化课堂
要让课堂迸发生命的活力, 就一定要解放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观念指引下, 我们倡导课堂上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学习, 因此, 我们的课堂时时充盈着思维的历险之美, 处处洋溢着智力的成长之美。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我校的活力课堂已经成为“道德的课堂”“生命化的课堂”和“大美的课堂”。
1.道德的课堂。
课堂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 同时还要承担起文以载道的使命。课堂不仅有教学效率、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科学性、规范性的要求, 同时还有合理、善良与幸福等道德性的要求。道德的课堂着眼于教师和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 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和自由地发展, 着眼于学生愉快、和谐的精神体验。
我们的活力课堂, 首先就是道德的课堂。道德课堂的核心让课堂教学回归人与人的交往。我们的课堂, 无论怎样的设计, 都要留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舞台, 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生命化的课堂。
课堂教学生活是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人生历程。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学生, 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因此, 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 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生态课堂环境, 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我们通过讨论和实践不但使学生获取深层感悟的经验, 而且加强了集体内部的沟通与合作, 培养了集体探究和团队精神, 和谐自由的富于创造的课堂讨论氛围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主参与的积极性。而民主参与的课堂氛围正是灵魂与创造的必要条件, 让学生的学习生命天性自由释放。
3. 大美的课堂。
费孝通在谈文化时曾说过“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含义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 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 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 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引用到教育中来, 生命理想的状态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能在教育中得到认可和尊重。因此, 我们的课堂中时时涌动着“充满智慧”的思辨之美, “积极主动”的求知之美, “润物无声”的学科之美, “沁人心脾”的沟通之美, “感人至深”的人性之美, “活力四射”的灵动之美, “亲切自然”的生活之美。
(四) 以体验式主题活动化育学生
生命教育在生活中发生, 也需要在生活中实践。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认识自己与其他生命的重要性, 更要以行动去真正加以履行, 热爱生命, 实现生命价值。“生命有多么珍贵, 老师用多么生动的话语来说明, 没有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来得有用。”在我看来, “体验实践式”活动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
“体验实践式”教育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或实践性的活动、实习等方式的体验活动, 让学生直接参与, 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 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 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 进而学会生活, 学会在生活中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 进而学会体谅别人, 学会与人相处。
学校先后与大连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森林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 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的潜能, 建设生命教育的活动基地, 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同时利用形形色色的主题式班队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从课堂到生活, 由他人及自身, 在学校的一次次教育引导下, 学生们体会到人生的宝贵。课堂的领悟与活动实践的结合, 将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升华。可以说, 八十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 不仅建设了和谐的人文环境, 营造了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氛围;最关键的是让学生们认识到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了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生命质量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五) 用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问题, 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有人说:多一把评价的尺子, 就多出一批人才。我们认同这个观点, 在生命教育理念中, 每个生命都是精彩的, 学校要用多元评价, 力争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活力。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 我校开展了“争星创牌”活动, 根据学生爱竞争的心理, 评选“礼仪星”“乐学星”“自律星”“才艺星”“洁净星”等奖项, 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得到肯定和展示。
学校每个班级每周都要进行知行成长课, 以反思自我、夸赞别人为主, 扣合孔子的“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自我修正理念, 将表扬、激励的作用发挥至最大, 将“反省”“奋斗”的理念深植到学生心中, 让生命的向善成长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习惯。学生们通过“自评”“互评”“家评”“师评”“校评”相结合的办法, 认真对照学生“争星创牌”评比内容及标准逐项评定等级。知行成长课后填写评价手册, 同时为表现突出的学生点亮班级“争星创牌”明灯。
通过“争星创牌”活动, 我们的学生们学习更主动了, 纪律更自觉了, 做人更踏实了, 反思更深刻了, 教育更自主了。从一份份家长和学生的调查问卷中, 我们惊喜地发现了“多元评价”带给学生们的变化。
学生体验到了自信、成功, 一些学生这样写道:“多元评价, 让我们在合作中活跃, 在讨论中多思, 在分享中善学, 在比赛中拼搏”;“多元评价, 我们变得敢想、敢说、敢做了”;“课堂成了我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多元评价=活跃+敏思+善学+比拼”;“老师把主动权交给我们, 每个同学都争着到前面讲题, 那种自豪和兴味是无法言喻的”……
同时, 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些教师这样表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把你让学生做的事, 变成学生喜欢做的事”;“埋怨学生不听话, 常是我们自己没动脑;埋怨学生太难教, 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时刻提醒自己, 当我们处在学生这个年龄的时候, 我们经常在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理解万岁”;“用商量的口气跟学生谈话, 学生会把你当做他的朋友”……
(六) 尊重教师的生命, 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教育是一项用生命来唤醒生命的工作, 试想如果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 怎么能用自己积极的生命去影响感化学生的生命呢?所以, 我坚持认为:要把教师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让他们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 然后把这种幸福传递给学生。只有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才是最成功的教师管理。
我们为教师提供人文关怀, 让教师享受集体的幸福。对教师来说,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工作量少一些、工作任务轻一些或者不干什么什么活, 就是幸福吗?不是的!教师真正的幸福是得到领导的器重、同行的尊重、家长的敬重、学生的喜欢。为此, 我校建立设有健身房、台球室、舞蹈室、咖啡屋的“教工之家”;为老师提供早餐;深入实际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等举措, 都能够让老师们时时感受关怀, 处处体味温暖。
当然么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想有尊严的活着, 必须要用作为求地位。所以说, 教师最大的需要就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我们学校则要提供个性化培训, 满足教师的个性发展需要。我们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特点、规律及各自需求, 主要针对教师职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等对教师进行菜单式校本研修。除此之外, 我们根据教师的行为动机以及目标设置, 将教师的个人需要、期望与工作目标结合起来, 通过多种平台激励教师前进发展, 充分调动和发挥生产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教师在自我成长中享受幸福。
8.试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和对策 篇八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对策
幼儿园是儿童正式进入正规教育阶段以前重要的集体组织,其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是巨大且不可估量。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为了纠正和规范我国的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存在的弊端,国家相关部门和教育部等机构已经采取了很多的措施,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但要想彻底对其进行纠正,需要教育界的相关人士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完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述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在在进行幼儿阶段教育的阶段下,将很多小学阶段中涉及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强行引入,使得小学教育的内容在幼儿教育的阶段变成常态化的教育内容。由于每个幼儿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及规律,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对儿童的教育采取小学化的模式显然是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既不利于儿童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又严重阻碍了儿童的身心的健康发育。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现状
1.课堂教学取代游戏教学,抹杀教学乐趣
对于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而言,游戏对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显然是巨大的。游戏能够满足儿童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儿童可以通过各种游戏,编织关于生活最美好的梦想,这种美好的想象能够给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可名状的快乐。因此,在幼儿阶段中的大部分学习其实都应该伴随游戏而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应该仅仅成为游戏的“副产品”。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以游戏作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灵活的集体活动或者是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儿童在游戏中充分参与,充分感受,再得到快乐的同时收获额外的知识。但是,近年来很多幼儿园教育为了片面追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将幼儿园的教学模式逐渐向小学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坐在课堂上规规矩矩的接受课堂教育。这样显然是不利于幼儿良好的成长发育的。
2.追求知识难度与数量,忽略幼儿接受能力
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和智力发展水平,把小学的才应该教授的学习内容提前到幼儿园阶段进行学习。有的幼儿园甚至直接将小学低年级的教材用于幼儿上。
3.以小学生的行为模式要求幼儿,阻碍成长天性
根据幼儿的年龄生理特点,幼儿园的每日活动应该主要包括生活、运动和学习等主要方面的内容安排。但是目前很多的幼儿园对每日活动的安排设置几乎和小学一模一样。其基本形式都是以集体的班级教学为主,统一制定儿童的作息时间,采取打铃就进教室上课的模式进行的日常的管理。还有幼儿园的学习强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一天八小时的时间,一半以上都是在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这样长时间的文化学习时间远远的超过了国家对于幼儿园教学时间的规定,使得儿童的童年就被繁重的课业所压迫,不能感受到纯真童年的快乐。
三、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对策
1.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监督管理工作,树立正确的入学观念
在加强幼儿园教育的监督管理上,首先需要的是建立一套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完善健全的幼教监督管理体制。同时,加强幼教监督机构的权利,让其能够直接对其所管辖区范围内的幼儿园进行不定时的抽查。而抽查的内容则应该包含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言等各个方面。而对于抽查过程中发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幼儿园应该给予严肃的处理,并责令其及时进行教学整改。
2.家长转变教育理念,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现如今,幼儿园之所以越来越呈现“小学化”的倾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观念上的影响。因此針对于此,首先国家或者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让儿童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其不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半点益处,反而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其次,家长可以在孩子幼儿园阶段中,适当的根据孩子的喜好为他们选报一个兴趣班。因为,这个时候兴趣的培养对他们才是至关重要的,而智力等方面的培养则应该循序渐进,而不应该急功近利。
3.幼儿园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小学化”倾向
首先,相关机构对教师的教学资质等进行严格审查,杜绝无资质的教师上岗教学。其实,还应该加大对于教师的培养力度,从源头上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也专业素质。再次,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让教师认识到幼儿园阶段仅仅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对孩子加以高强度、高容量的知识讲解是错误的做法。在幼儿园阶段内,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教学内容,这才是教师应该采取的教学方式。
4.积极稳妥推行中小学教育改革,为幼儿园教学树立良好的导向
9.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篇九
依照中国教育实情,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越重视,越支持,越容易有突破和发展。目前,高校考核面临就业率的挑战,以致高校教育容易重文化知识学习而忽略生命教育。为此,要真正推动生命意识教育在高校的开展,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给予生命教育政策性支持,首先从领导层面强化生命教育意识。
年7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落实生命教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教师作为学校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者,直接关系到生命教育的质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提高大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首先需要全体高校教育者的重视,并主动承担此义不容辞的责任。
2.科学安排,构建系统化生命意识教育体系是关键
目前,国内生命教育以几次讲座或团体活动为主、系统性缺乏、学生知晓度及普及度并不高,大多高校并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中。考虑到生命意识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及其现状,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应遵循课内与课外互补、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原则,科学安排,形成体系。
首先,以选修课为当前着力方向,以必修课为后期目标,系统介绍,“教学做合一”开展生命意识教育;其次,渗透式生命教育课程的生命化教学改革尝试,如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对生命意识教育教学内容的融合;再次,校园文化活动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践行和推广,形成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校园环境氛围。
3.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命,学会生存技能是重要关注点
大学生生命意识水平整体良好,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死亡、自杀有不清晰的看法和认识,他们对自杀现象表示理解,甚至认为自杀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这会让生命教育面临诸多隐患。如不及时加以积极引导,将潜藏有大量自杀行为的可能性,这也进一步提醒我们加强生命意识教育力度的重要性、必要性、急迫性。而且,从现有调查、访谈中发现,大多学生对生命意义呈模糊状,对怎样在危机中自救、生存等更是了解更少。如何看待生命,经营生命,学会生存,需要现行生命教育着重加以关注。
4.“体验式”生命意识教育,联结学生个体生命体验是方法
只有学生愿意来听,才能听进去,只有学生愿意接收,才能收到效果。生命意识教育必须关注到不同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将生命意识教育与个体生命体验相联结,才能焕发教育活力。生命意识教育以学生体验、接收多少为准。“体验式”教学是生命意识教育的优选方式,没有体验就没有教育效果。尊重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存在,都有自身的独特感受、生命经历及追求,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统一标准。生命意识教育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当事人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独特性、自主性、存在感和生命意义。
5.多因素影响生命意识水平,打造全方位教育空间是方向
归根究底,个体是生活在关系里的,如与自我、与他人、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等,没有健康的关系,就难有健康的生命态度和体验。加上有没有生活精神依托、近期重大生活事件、亲友死亡经历、家族自残自杀事件等,都可能影响到个体对生命的态度。因此,生命意识教育并不仅局限于课堂和教师,更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自主体验和思考,能够寻找和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相应支持和引导,甚至包括网络环境的积极引导,以营造一个全方位的生命意识教育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济良。生命的深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 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3] 何晓杰。我国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 许海元,张艳红,付海玲。大学生生命意识及生命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9(1)。
[5] 姚月红。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4)。
[6] 章坤。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及其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9(11)。
[7] 李国。生命意识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6(2)。
[8] 周巧红。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9] 孔庆荣。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J]。山西大学学报,(3)。
[10] 刘继荣。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培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4)。
10.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探索研究 篇十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幼儿园健康教育作为课程领域之一已提升到很高的地位。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机结合的。3岁至6岁的幼儿处于人的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教育机构的良好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幼儿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社会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还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幼儿树立乐观自信坚强的品格,引导幼儿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幼儿园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全面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将为幼儿的未来的健康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所在的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艺术学院,其附属幼儿园非常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不断进行探索研究,使幼儿园健康教育一直走在西南地区各幼儿园的前列,受到多方好评。多年来我们已经形成自己幼儿园的健康教育特色: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齐头并进;艺术和游戏使健康教育活泼清新;电教媒体使健康教育直观动情。现在就把我园进行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齐头并进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的健康水平。我园将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归纳为三条:(1)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幼儿的体质。(2)帮助幼儿获得基本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和能力。(3)紧密结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合作开放等心理品质。
如何选择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针对幼儿的健康现状及其趋势选择教育内容,与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连。例如:幼儿中存在肥胖、消瘦、爱哭、胆小等现象,就可以选择有关的资料,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教育。
2、与幼儿的接受能力相符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幼儿的理解接受能力,将必要的内容以幼儿可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我们要求幼儿“不偏食,不挑食”,实际上要说明“膳食均衡”有利于健康,但我们不能直接对幼儿讲“膳食均衡”的大道理,只能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食物,让幼儿了解到每一种食物的主要特点,从而感受到只有样样食物都吃才会身体健康。
幼儿园教师在健康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积累扎实的有关幼儿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的科学知识,这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前提。幼儿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知识背景,实施过程中十分强调信息传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比如,要帮助幼儿增加对人的身体的认识,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知识,充分了解人体各器官、各部位的名称、构造、功能及如何保护,并且能深入浅出地表达,教师还必须能够及时纠正幼儿错误的、模棱两可的回答。
2、在进行任何一个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都必须思路清晰、表达准确。教师头脑中对“今天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 “重点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等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并预先设计好教学语言。教师的思路是否清晰、表达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成败。
3、教师要掌握并运用幼儿健康教育评价的一些主要方法。比如:1自我报告,让幼儿报告个人与健康教育项目有关的认识、兴趣和行为等,常用于了解幼儿的饮食习惯,进餐次数,食物偏好等。2问卷调查,采用问卷向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幼儿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的认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二、艺术和游戏使健康教育活泼清新
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记忆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想象的独特性、情感的易感染性等心理特点决定了孩子特别喜欢艺术活动,悦耳的音乐、漂亮的图画、好听的故事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但是幼儿注意的时间短,容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自我表达的能力较弱更应该引起重视。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流露出内在的心理冲突以及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绪情感;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而愉悦地感受和学习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习惯,体验身心放松带来的快乐。因此,在幼儿健康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美术、舞蹈、语言艺术的作用,把艺术和游戏紧密结合起来,为儿童创设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游戏中认识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较好地去适应现实环境。比如,幼儿园小班里有好几个孩子都胆小爱哭,王育维老师就以童话《胆小先生》编构活动,鼓励幼儿做大胆勇敢的孩子。下面我就以这次教学活动为例,说明艺术和游戏是怎样使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活泼清新,妙趣横生的。
1、教具准备,用积木搭一座童话故事所描述的漂亮房子,并准备一个可站立,移动的胆小先生木偶和一只硬纸做成的大老鼠,一窝小老鼠,一窝大老鼠,布置成童话故事中的情景。
2、教师绘声绘色讲述故事。演示教具、让幼儿记住故事的名字和童话中的人物形象,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
有一位先生,住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因为他的胆子很小,大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胆小先生。
一天,一只大老鼠闯进了他的房子,胆小先生马上去捉,结果在地下室捉住了它。
“你放了我,”大老鼠挣扎着说,“我要是一跺脚,整个房子就塌了。”
胆小先生害怕了,忙放开了它,还允许它住在地下室里。
地下室里吃的东西真多,大老鼠吃呀,喝呀,真开心。后来,大老鼠生了一窝小老鼠,小老鼠又长成大老鼠„„很快,地下室住满了老鼠。
“不行,不行,”大老鼠冲着胆小先生嚷嚷,“这么多老鼠住这么一个小小的地下室,而你一个人住这么多的房间,太不合理了,得换房子。”
“换房子?”胆小先生大吃一惊。
“对,换房子!”老鼠们齐声说。
胆小先生又害怕了。
房子换成了,胆小先生住进地下室,老鼠们住进各个房间。它们在宽大的客厅里唱呀跳呀,在喷香的厨房里喝呀吃呀,每天都像过节一样。
“你应该搬出去,”大老鼠又冲着胆小先生嚷嚷,“你干吗老住在地下室,这么好的地下室你配住吗?”
“什么?”胆小先生着急得跺了一下左脚,“咚--”整个房子轻轻地抖动了一下。
“不!”胆小先生气愤得又跺了一下右脚,“咚--”整个房子猛烈地摇晃了一下。
老鼠们害怕了,它们个个抱头乱窜,以为地震了。
“哦,原来我是很有力量的!”胆小先生抓起一把扫帚,这儿一扑,那儿一捣,打得老鼠吱吱乱叫逃走了。
胆小先生后来怎样呢,小朋友能猜到吗?
3、教师在第二次讲述过程中向幼儿提问,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表现故事中所述的人物动作,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感受主题。提问:(1)大老鼠闯进了胆小先生的房子,胆小先生怎么做的?胆小先生为什么让大老鼠住在地下室里?
(2)大老鼠要和胆小先生换房子,大老鼠的态度和做法是什么样的?胆小先生表现是什么样子的?房子换成后,大老鼠又是什么样的?(让孩子们表现一下大老鼠的凶狠和得意的样子以及胆小先生害怕的样子)
(3)大老鼠要赶走胆小先生,这下胆小先生怎么样了呢?(让幼儿重点表现胆小先生愤怒的样子和追打老鼠的勇敢行为,让孩子在胆小先生的勇敢精神中得到启迪“我是很有力量的!”)
4、编构故事结局。复习讲述一遍《胆小先生》,以“胆小先生后来怎样了呢,小朋友能猜到吗?”的提问引导幼儿把故事编完,顺着胆小先生后来可以做的事想象,寻找故事情节发展的结果。可以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并编构,如“胆小先生还害怕老鼠吗?”“胆小先生抓起一把扫帚,打得老鼠吱吱乱叫逃走了。胆小先生怎么想呢?”“他以后还想叫胆小先生这个名字吗?”教师在幼儿自己编构的故事结局中,选择一个符合故事逻辑的结局,将童话故事从头到尾完整讲述一遍。
5、针对童话里的人物形象和主题组织幼儿讨论,教师向幼儿提问:
1、围绕胆小先生和老鼠之间关系的变化,要求幼儿说出自己在听故事时的体会,感受勇敢的力量。
2、“你有什么害怕的经历?害怕什么?”教师也谈到自己曾经害怕过的经历,引导幼儿联系自己。
3、“如果你遇到害怕的事情该怎么办?”在讨论中教师指点幼儿:“当胆小先生认识到自己是很有力量时,他就变得勇敢起来了。”帮助幼儿得出“我不是胆小先生”的结论,鼓励幼儿做勇敢的、有力量的人。
三、电教媒体使健康教育直观动情。
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为此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现代教育媒体----投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所以,在帮助幼儿获得健康知识和形成健康行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恰当把握教育时机,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得手段运用与目标培养达到和谐高效。
例如,我们幼儿园进行有关换牙的健康教育主题,就选在大班已有几个幼儿开始换牙,大多数幼儿将要换牙的时候进行。这样既利用了个别幼儿的亲身经历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面向大多数进行超前教育,对幼儿健康教育产生良好效果。同时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帮助幼儿掌握健康知识,将抽象枯燥的知识搬到生动的屏幕上,使健康教育知识浅显易懂。为了让幼儿知道换牙的重要性并顺利度过这段时期,我们设计了“宝宝要换牙”的课题。通过活动投影片的覆盖、抽动,演示了人为什么要换掉乳牙、长出恒牙的过程。接着又播放录像让小朋友看到日常生活中自己或周围的小伙伴在掉牙时惊慌不安的神情,幼儿所贮存的经验及情感体验被激活,他们兴奋地谈论着自己的亲身感受,并共同讨论换牙时我们应该怎样做。一场活泼开心的相互议论后,他们知道了“人为什么要换牙,换牙并不可怕以及如何让恒牙健康地长出”的知识,促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态度,并养成自觉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
在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时,我们还特别注意与幼儿所受的社会影响同步。社会环境因素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可针对社会治安问题,适时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教给幼儿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策略,如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随便跟人走。我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重庆电视台播出了一个儿童安全意识的新闻调查,陌生人以查水电气表、父母亲朋友来访等借口就轻易哄开了家门,小朋友天真而热情地接待,完全没有任何防范心理,有的小朋友还被骗出来跟陌生人走了„„第二天,我们把这个节目录制下来重播给幼儿看,然后讨论电视节目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你遇到那些情形该怎么办?最后玩模拟的游戏“应该怎么办?”紧张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得到了一次自我保护的生动教育。
11.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和探索 篇十一
(一)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主阵地,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生命教育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充分挖掘利用课本中的素材, 寻找生命教育与生物基础知识的结合点, “渗于其内, 寓于其中”把生命教育有机地渗透于知识教育中;二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最为奇妙、最富魅力的一种自然现象, 认识人的生命是宝贵的, 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意识。例如, 向学生介绍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致癌因子的类型以及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时, 补充一些癌症防治的小常识, 警示学生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三是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 唤起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 在进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的教学时, 可先播放音像资料《地球之歌》展示全球环境问题, 再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环境问题影响到你的生活了?你平时的行为是否影响到环境问题?现在你如何理解“人定胜天”这句话?……音乐的渲染、实际问题的探讨以及教师的适时点拨, 都将引起学生内心的碰撞, 学生很容易在情境教学中较为深刻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了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 在实验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 许多生物学知识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所以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主要应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加强实验安全的教育。生物实验中会用到一些具有伤害性的仪器设备, 如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容易给自己或他人造成意外的伤害。例如, “检查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用到Na OH溶液、双面刀片、酒精灯等, 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应将存在的安全隐患向学生交代清楚, 并在实验过程中督促学生科学操作。同时, 还要求学生注意节约实验试剂, 爱护实验仪器, 从一点一滴做起, 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二是加强爱惜生命的教育。在生物实验中, 有的实验需要以活体动物为材料, 应改革实验方法和技巧, 如果能够用模拟实验或虚拟实验来代替, 则尽量不使用动物活体进行实验, 倘若不能替代, 也要善待生物, 慎重处理实验后的动物。例如, 蚯蚓、鱼、蛙等实验, 实验完毕应将它们放归大自然, 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在研究生命的同时, 也要爱惜生命, 善待其他生命, 尽可能减少对生命的危害, 以实际行动体现和谐包容。
(三) 在专题活动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
联系所学的《生命科学》知识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种可行手段。
1. 以研究性学习为契机, 有效渗透生命教育。
研究性学习旨在创设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主动发现和体验,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主动获得深刻的情感经验的方式。教师可以用研究性学习的平台, 开展渗透生命教育知识的主题, 例如, “基因改造生物带给人类巨大的收益还是危害”“另眼看克隆”“关于营养饮食”“流行疾病预防”“调查我们周围的环境”“DNA与遗传疾病”, 等等。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调查, 写出论文, 较为深刻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2. 举办专题讲座, 有效渗透生命教育。
从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出发,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生命教育。例如, 结合“世界艾滋病日”, 举办防艾讲座, 向学生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发病症状、致病机理、预防知识、关爱艾滋病人等方面的知识;结合“世界环境日”, 邀请知名环保大使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在环保事业中的切身经历和体会等。这些活动易于触动学生的心灵, 从而建构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关注人类共同生活的环境的理念, 并付诸实践。
3. 开展体验式活动, 有效渗透生命教育。
体验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的一种认识人的精神世界的方式。在生命教育的专题活动中, 让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 例如, 观摩义务献血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 有着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12.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和探索 篇十二
《环境教育》 2002年01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浙江大学西溪幼儿园 李红 王晓玲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所形成的环境态度、情感等对其成长过程中环境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重要的。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并出台的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贯穿着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终身学习思想,贯穿着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与幼教密切结合起来的开放教育思想,不仅给幼儿园的全面教育设定了总纲,也与我们正在实践的环境教育课程理念不谋而合。为此,我们尝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指导纲要》的框架下探索幼儿环境教育实践。
新课程领域与幼儿环境教育相关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学前教育课程划分为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些领域可成为有效实施幼儿环境教育的载体。
首先,健康与社会领域:《纲要》要求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在这里,爱整洁和讲卫生习惯的培养不仅是个人文明行为的养成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公民对公共环境的爱护和劳动成果的尊重问题。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健康意识,健康意识激发的同时,也将促使保护环境的意识,如果从小就能初步了解整洁、绿地、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习惯将垃圾分类,爱护公共环境,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减少噪声污染等等,那么,学前教育就能为幼儿未来环境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健康与社会领域涵盖了许许多多生活中经常遇到而往往容易被忽视的行为习惯都与环境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迫切需要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幼儿的公共道德并萌发环保意识。
其次,语言与艺术领域:《纲要》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并且能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讲述有关大自然的故事形成环境意识;艺术要求幼儿广泛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这里,我们看到的环境不仅只是自然环境,更多的则是人工环境,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人工环境,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它需要教师、家长、社会之间的合作,让幼儿在参与中主动接受“在环境中的教育”,与此同时,积极地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己设计玩具,举办绿色展览、比赛、幻灯欣赏会,美化环境,营造浓厚的环境氛围,促进幼儿形成初步的环境审美感和情感。
第三,在科学领域,《纲要》要求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这一领域里,显然更多的是倡导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关爱,幼儿虽然涉世不深,但他们天天都在接触周围的人、事、物,对身边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并不陌生。由于幼儿认识过程中有意性发展较弱,他们对自然界各种的颜色、声音以及变化多端的现象的兴趣都是无意的、偶然的、不稳定的。这就需要成人及时地帮助他们,去关心、了解生活中出现的有关自然界的各种秘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给予他们所能理解的环境知识,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把握《纲要》精神确立幼儿环境教育目标
环境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综合环境素质得到提高,其教育目标包括情感目标、伦理目标、认识目标和行为目标,而作为学前教育这一特殊阶段,我们认为应该把情感目标放在首位。
首先,《纲要》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是以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为依据的。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因而他们对环境价值的判断,对道德准则的衡量都处
在无意识之中,其特点是可塑性很大,不善于控制和调节,情感不仅富有易变性,很容易受外界事物支配,而且还富冲动性,随着儿童经验的发展,随着儿童内抑制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儿童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就逐步增长起来。其中最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尤为关键的是儿童情感的发展在儿童个性的形成立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此时引导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养成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形成欣赏、关爱环境及生命万物的品质,对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社会要求和新型的公民格外重要。
其次,情感目标是教育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目标,主要发展幼儿对自然,对人类的热爱,要树立幼儿对待环境的正确的价值观与态度,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环境教育,使幼儿自觉遵守环境道德准则,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并且能初步识别和抵制那些不自觉甚至侵害他人环境的不道德行为。
诚然,环境教育课程在突出情感目标的同时须兼顾伦理目标、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它们在培养全面环境素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情感目标为环境教育的核心更切合实际。
幼儿环境教育实践探索
1.综合利用教育资源实施环境教育
构建环境教育课程、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是通过整个幼儿园的教育过程来进行,即创建绿色幼儿园来进行。而绿色幼儿园的创建最重要的是管理者和教育者应树立绿色的教育理念,综合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园内环境、社区环境及当地环境等,促使环境素质和行为成为幼儿园所有成员生活和道德精神的内在组成。
幼儿园实施环境教育,要任务落实在教师身上,教师不仅是教育资源的集大成者,而且能充分组合各种资源,适时地创造丰富的环境,安排能吸引幼儿的学习活动,提供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机会,使幼儿通过与同伴及环境等方面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因此,实施环境教育我们认为应该做到:
第一,帮助教师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时时留意和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将五大领域的环保内容和一日活动中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串连起来,适时适地地引导幼儿去遵守环境公德、学习环境知识、了解并关注环境问题,引导幼儿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
第二,环境本身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美丽而宽松,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环境,无论是室内墙面的设计,物品设备的摆放,自然角的布置,还是室外大型玩具的造型,色彩的选择,花草树木的栽种、生态园区动植物的养护都以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参与活动为出发点,让环境真正成为幼儿园的第三位老师。
第三,与社区、家长携手,扩展幼儿环境教育的空间,幼儿园虽然是孩子所生活的主要阵地,但是周围环境及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同样不容忽视。鼓励孩子不仅与同龄人交朋友,还要乐于与社区里的大哥哥、大姐姐甚至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交往以扩大信息,周围人们的语言、思想和行动都有助于增进孩子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了解,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
2.立足活动课程开展幼儿环境教育
英国著名环境教育学者卡斯提出的环境教育模式所倡导的“关于环境教育”、“为了环境教育”和“在环境中的教育”中,作为环境教育策略层面的“在环境中教育”尤为适合幼儿
阶段的环境教育,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首先,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必须以幼儿的真实生活环境为课堂,强调“在环境的教育”,以启蒙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引导他们自主地欣赏,观察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环境要素和环境问题,初步理解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努力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最终采取行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不宜作为一个单独的学习领域或知识领域,而应以渗透为主。新《纲要》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须设定不同层次的环境教育目标。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更多的是能在直觉行动水平上(有具体实物和行动)解决问题,情感富有多变性,容易受外界事物的支配,一个新鲜的事物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吸收力、情感容易受感染,可通过故事、儿歌、动画等形式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中水、土、动植物的兴趣,感知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初步体会人与生态的关系;中班幼儿开始逐步学会在词的水平上考虑问题,具备了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可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参与环境的布置及生态角的管理,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的能力和保护环境的行为;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理解能力及情感的发展已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进行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表面的评价进行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评价,同时,他们的社会性情感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因此,这一阶段可组织幼儿参与和环保有关的活动,如回收废电池、给小树浇水、饲养动植物、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玩具、养成垃圾分类、节约用电等习惯,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广博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关于环境的知识,初步认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激发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并产生探究的欲望和行动。
再次,幼儿园环境教育宜引入“互动式”教育理念,以儿童为本,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是我们开展环境教育实践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放在首位,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积极提倡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师幼与环境之间、幼儿与家长、社区之间的互动,重视幼儿作为“资源人”的利用和价值,鼓励实践和创新,坚持融环境教育的综合性,多样性,活动性,趣味性于一体采用自然民主的方法,通过集中和分组、集体和个人、室内和户外,幼儿园和家庭、社区等多方位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形成全新的、立体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体系。
启蒙教育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今天,时代赋予幼教工作者承担起环境教育的重任,我们责无旁贷、刻不容缓。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环境教育纳入到各大课程领域之中,其最终目的是要把我们的新一代培养成为具有综合环境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所需要的合格的地球村公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育》.2001年9期
2.张俊.“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研究”.《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3.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和探索 篇十三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体育活动的重心已从机械和单纯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转向使幼儿喜欢并积极参加的快乐体育活动。幼儿园要顺利完成体育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与体育器械的配置、使用是息息相关的。自制体育器械它不同与商店购买的各种体育活动器械,它是由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而制作的,具有色彩鲜艳、经济实惠、玩法多样等特点,能够有效地配合开展各种体育游戏活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教育的需要,同时还为幼儿园节省了经费,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技能,又促进了家园互动,丰富了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材料,值得提倡和推广。
[关键词]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兴趣、安全、环保、多样性
一、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应从幼儿兴趣出发,满足幼儿的需要。
学龄前孩子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自己参与制作的物品,更是爱不释手。所以每次准备材料和制作器械,最好让孩子参与其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动员家庭成员一起收集身边的废旧材料,带来后不急于教他们玩的方法,不急于制作加工,而是先耐心的看一下孩子的反应,看看他们喜欢用那些材料干什么、怎么玩,再切入或调整计划。教师根据孩子的玩法不断调整、启发、引导,鼓励孩子玩出多种玩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拓展幼儿的思维。
(二)材料的选择必须安全、环保、实用。
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在自制运动器材时,我们就要考虑自制体育器材的安全性。所选的材料必须是无毒无味、无尖角、环保的废旧物品,其实这本来就是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是对环保做贡献。但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后这些自制体育器材的正确处理,如利用废旧报纸、废旧塑料袋、易拉罐等制作的体育器材,活动后没有及时收集处理,幼儿可能就会到处乱扔,以至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同时有的材料可以采用胶带、丝带、铁丝等辅助材料加以固定,提高它的使用寿命。
(三)开发的器械要具有多用性、可变性。
自制器材不是为单一的运动而制作,用一次就不用了,而是可以在多种活动中使用。如家长与小朋友自制的“彩棒”,可以接力、跨越、搭建、骑马、障碍跑等;饮料瓶可以做成抛接桶、滚筒、哑铃、跨栏等;在指导亲子自制器材的同时,可以鼓励幼儿去思考自制器材的多用方法。在自制体育器械时要做到灵活多变,通过颜色、形态等的不同,使器械有尽可能多的变化和玩法,从而在体育活动中实现其多种的教育价值。操作的形式越多,幼儿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越高,相应的得到的身体锻炼就越全面,让孩子获得了主动探索和成功的机会就越多,更能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增强其自信心。所以同一种器械,它所实现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就看教师怎么去挖掘。
二、灵活使用自制体育器械充分发挥使用价值。
单一地让幼儿玩某一种体育器械,一般不会让幼儿有持久的兴趣,如果能将多种器械合理搭配,多种材料灵活组合、变通,就能让熟悉的材料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魅力,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
(1)“一物多玩”:即相同的器械不同的玩法。如大沙包可以背、滚、抛、拉、跳等。
(2)“多物一玩”:即不同的器械相同的玩法。如:粘粘乐、流星球、纸团、飞镖等都可以进行投掷的练习。
(3)“多物多玩”:即多种不同类型的器械自由组合,产生新的玩法。如将饮料瓶与纸棒组合玩“赶小猪”;将沙包与饮料瓶组合玩“抛接桶”如用油桶制作的“爬爬乐”与纸盒组合,可作成跑道、堡垒、平衡木等。
三、通过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实践,提升教育内涵。
1、运用器械的多样性,激活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而自制体育环保器械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幼儿的参与和体验,身心和动作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发展。我们发现,每一年龄段幼儿的自制体育环保器械都有侧重点,幼儿对各种新奇的、颜色鲜艳、有趣味性的器械特别的感兴趣,活动的积极性也特别的强。对于托、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较强,由于他们各方面动作的发展还不是很协调,因此为了激活幼儿的兴趣,我们在考虑内容时,也就尽量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重点放在制作一些拖拉类、投掷类等玩具当中,逐步根据幼儿能力的发展再补充一些简单的平衡类和旋转类等玩具等。到了中、大班幼儿年龄段,幼儿在体力和智力上有较高的要求,我们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情况,选择一些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富有挑战性的体育器械,以培养幼儿的探索、创新能力和动作发展的协调性,如:高跷、竹竿、万花筒等,由此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活动兴趣。
2、运用器械的可变性,激发了教师的创新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最好的玩具是那些幼儿能够用各种方式加以变更的玩具”。自制体育器械的玩法种类很多,对幼儿的体能发展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既满足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愿望,又锻炼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使自制体育器械的教育价值得到了有效的体现,教师在开发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创造与设计出自制环保器械的多种玩法,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幼儿园教师之间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观摩、自制体育器械的评比及展览活动,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大家互相学习制作的品种、方法、玩法,并进行讨论和改进,会使自制的体育器械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功能更齐全,更加的实用,从而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3、运用器械的游戏性,增进了家园之间的互动。
本着自制器械安全性、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及简便实用的原则,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制作活动中,增强家园互动与沟通。通过大家一起来动脑动手,不但集思广益办法更多,还可以从制作过程中增进师生、亲子间的感情,促进家园联系。同时还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兴趣更高,有参与活动的高涨热情和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爱护器械的良好品质。为了让器械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我们还可将器械游戏的活动延伸到家庭,使幼儿和家长能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不断相互促进、相互沟通,从中不仅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到亲子之间游戏的快乐,而且也能获得动作的发展,给家园之间的联系又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
【幼儿生命教育的现状和探索】推荐阅读:
幼儿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教案12-04
幼儿教育教学中教育技术的意义探索论文06-30
七年级生物教案:探索生命12-14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12-10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10-28
幼儿双语教学教育现状及启示论文06-14
爱心与生命同在,亲情与血脉共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教学设计09-23
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