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复习方法

2024-06-22

文综复习方法(精选8篇)

1.文综复习方法 篇一

记要点

做过高考练习的同学都知道,高考是按点得分的。一道大题的标准答案通常只有几个要点,答出要点就有分,答不出哪怕写再多也没分。而要点通常都是很简洁、干净,课本上的一大段内容可能只需要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词一句话就是要点。

很多同学不放心,大段大段地背课文,而且还要求自己背的与课本内容一字不差。这么做,既难以记住又占用大脑空间。

学会诠释

这里所说的“学会诠释”就是用自己掌握的学科的语言去展开。有的同学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展开来写,就把死记硬背的课本内容套进去,其实可能是他对课本内容还不够熟悉。这时候不妨多看看书。

在复习文综三科时,最重要的就是把课本变成最重要的伙伴,可以像看小说一样将课本看得津津有味,连注释、图说这些边边角角都不放过。

看书后去做题

看书并不是辛辛苦苦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别人辛苦背完半本书时,我可能已经轻松看完整本书了。看完了,合上书本,花上十几分钟在脑子里过一下自己刚才看到的内容,然后再去做题,把看到的知识结合题目作答,大脑中的印象会更深刻。

另外,平时看书看熟了,在回答大题尤其是主观题时,自然而然会用学科语言展开答题,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写完要点不知如何展开的情况。

每周一练保持“手感”

高考四门考试中,文综是最能拉分的一门。毕竟文综三科不像语、数、英是从高一就练起,它是等到高三才开始三合一大综合,大家适应这门考试的时间都不长,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方面夺分的可能性也最大。

有的同学平时单独做三科中的某一科像历史、地理什么的都挺强的,但一到三合一练习就不行了。这种情况,我也有过。说到底,就是还不适应。要适应的话,有个既笨又土但很有实效的方法:加大练习。

做题总结规律

做得多了,有些规律也就摸索出来。像大家都挺头疼的文综大综合题,其实题目里都会隐藏着线索,做题的时候先要找出这条线索,才能把握答题的方向。比如线索是农业,那就调出史、地、政三科有关农业的知识再做题。

再如做题顺序、做题时间,这些都是在平时的考试、练习中琢磨出来的。去年考文综时,就有同学说做到最后,一看没时间了,看到大综合题就乱了阵脚。如果平时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给自己定出做选择题、单科大题、最后一题等各用多少时间的话,高考时就可以保证所有的题目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2.文综复习方法 篇二

一、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分析

1.坚持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的原则。

2.坚持以能力和问题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 充分展现了考试的选拔功能。

3.图文兼顾, 材料量减少, 设计简洁, 呈现稳中求变的特点。

4.注意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及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命题的特点。坚持学科内综合为主, 强调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学科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以知识为载体, 突出考查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社会现实, “以人为本”, 重建核心价值观, 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不高;对高考试题考查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面;记忆理解不够牢固准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

二、高考历史复习值得重视的十个趋向

1.以人们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为命题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 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专题式的命题方式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全面把握和理解, 在客观试题中如此, 主观试题更是发挥了在这一方面的突出优势。

3.命题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注重对综合学习能力的考查, 综合性增强。加大了地理、历史、政治各学科知识交叉与综合的力度。

4.以地理知识为切口导入, 也就是先确定区域, 再设计与该区域相关的历史问题, 最后以政治命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5.突出主干基础知识考查。

6.突出周年问题考查。

7.突出重大工程问题 (基础设施、人文景观、科技工程等) 考查。

8.突出重大时政问题显性化考查。

9.突出研究性学习成果化考查。

10.突出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

三、十二点备考对策

1.要以纲为纲, 以本为本, 稳扎稳打。

2.要回归基础、抓住三个“基本” (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线索的清理、基本结论的证明) 。

3.培养学生的通史意识、现代意识、世界意识和文明意识。

4.正确认识国际关系问题, 重视大国崛起及联合国的改革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5.关注课改和课标, 做好新旧教材的衔接与过渡。

6.研究高考试题, 训练解题和答题技巧, 加强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

7.正确对待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正确的对策。

8.正确处理“大小字”关系。特别要注意新中国建国后和二战后的小字知识。

9.关注新增考点, 最好把新增考点的具体知识归纳印发给学生, 落实到位。

10.关注时政与社会热点。如:

(1) 坚持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史上的盛世、儒家思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物价、腐败、医疗和住房等问题) 。

(2) 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效益和节能降耗, 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如:唐代对外开放、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

(4)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如:中非、中印、中俄、中日关系) 。

(5) 关注重点工程及能源、环保问题 (如:丝绸之路、大运河、铁路;石油、电力、核能, 可持续发展) 。

(6) 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如:东部发展、中部崛起、西藏地区、环渤海地区、北京) 。

(7) 关注中国统一和巩固统一、统一战线与国共谈判 (如:台湾和西藏问题) 。台湾和西藏是当今的热点问题。

(8) 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时政热点焦点、周年和次周年。

(9) 关注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民族精神。

(10) 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即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1) 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

(12) 高频考点的备考建议。突出重点、热点和主干知识。

(13) 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如水灾、雪灾、地震等。

11.加强对高考信息的搜集工作。

12.调整心态, 科学备考。

总之,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记忆要求高, 制定出合理的计划, 就能够达到“学好历史, 提高成绩, 考好文综, 高考必胜”的目的。

摘要: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记忆要求高, 制订出合理的计划, 认真回归课本梳理知识, 把以前总结的知识再看一看, 把错题本再翻一翻, 把知识盲区再补一补, 成绩在短时间内会得到提高的。学好历史, 提高成绩, 考好文综, 高考必胜。

3.关于文综复习的反思 篇三

关键词:复习 三合一

回首近几年文综备考,尽管每年都扎实复习,但每年的备考都不是尽善尽美,多少有些遗憾。近思酌再三,偶感如下:

根据近几年文综试题的特点,我把高三阶段文综的复习分为两个大阶段即“单打一”和“三合一”。

“单打一”阶段,即史地政搞好单科复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该阶段可分为四层次:

夯实基础练好基本功——即基础知识的复习(8、9月至次年1月)往届生从8月份始,应届生从9月份始,该阶段的重点是抓基础。具体要求是:以考钢为纲,抠死知识点,找出核心概念,画出主干图示,注重知识的联系。在夯实基础方面,“写”的能力训练尤为重要。“写”可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把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原理、方法论等都认真写在作业本上,并上交批改。另一方面就是限时练。老师要自编、选、贴比较新的试题,限时40分钟做完,复习一节练一习,避免文科生“眼高手低”,会的写不对(尤其是政治要在限时练中揉进当年时政热点,突出热点时政新情境)。

专题突破全面提高能力——即专题复习层(2月—4月)该层次的复习重点是:根据高考分专题,精心梳理成体系,重点讲解要点拨,本、热专题互映射。该层次的复习,课本专题与热点专题可长可短。一般史地热点专题较短,政治本、热专题可按课本三分之二(40天),热点三分之一(20天)安排。以往复习,专题训练较少,但专题训练不可少,老师在选题上,要少而精,也要做到一专题一练习,搞好专题的限时练。

学会方法四两拨千斤——基本题型的复习(4月下旬—5月15日),针对文科生答不到“点”上,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站位低、角度单一等缺点,教师要集中作好基本题型的复习。面向高考各科教师精心总结出每一类题的回答方法,配以典型题讲解,让学生找到文综题的解答思路,悟到其中的规律,高考時才能做到“按套路出拳”。高考题型的方法讲解,一定要少而精,讲究实用,切忌华而不实,每讲一类练几道典型题,学生答题渐成规范。

千变万化回扣课本知识点(5月15日—5月26日),高考中每年几乎都有1—2道“死”题,即课本上的原题。但学生大题会编写,“是什么”的死知识却写不出来而丢分。所以,我告诉学生,不管材料多么新,都是考课本知识,一定要回扣课本。方法有二:一是教师就每章节重点提前编好十个小题,1个热点题,9个本上题,限时25分钟练学生写,凡本上的,必须写到一字不差方能满分。二是教师整理重点知识编印一至二张印出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重点记。这样回扣,既不呆扳枯燥,又兼顾了热点材料。

“三合一”阶段。高考文综题量大、试卷长、分值高,再单干最终要汇成一张卷。所以从一开始的单打一要有三合一的胸怀,史地政三科既有你我之分,也无你我之别。始终要把史地政复习三力合一力,看成一张卷,练成一张卷。

该阶段可分为五层次:

早尝禁果提前综合。近几年学生练的文综少且堆在最后,效果不明显。我建议,文综卷提前练,从1月底始让学生初见文综题,1月份每月练一次文综。这时的试题可用当年高考题或变形题,侧重考察已复习过的知识点,提前培养学生语言转换能力。

三月开始周周测,一周翻开新一页。自三月份始,文综测试可坚持每周一测。限时150分钟,题型向高考看齐,教师要选出各地模拟卷、月考卷等优秀试题改编,尽量不用现成卷。认真讲评补一体化,针对文综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精讲、补练。

专项突破分解练,所费时间记心间。进入五月份,教师可做好两项专题训练的准备。可分为单选练(限时40-50分钟、长度35题)和主观题练习(限时100分钟、长度36-39题)。练至5月26日左右,每类题可练十次左右,这样,优秀生ⅠⅡ卷所费时间做到了心中有数,又“熟”练了涂卡、书写规范等常规要求,使学生在考前达到了又好又快的书写。

闻鸡起舞,强化记忆。年级组根据文综知识点多、散、需背内容多的特点,自4月份始给文综科安排早自习,4月份安排两节,5月份安排三节。全体文综老师早晨到齐,指导学生背文综,使重要考点做到“轮番轰炸”。强化记忆是提高文综分数的一个有效手段。

考前简练,手熟增信心。自5月26日起,教师不再讲解,留足时间让学生归纳总结,此层次外松内紧。教师可挑选典型题及答案发下去,让学生多看思路。其间,可挑两套较易试题简练,主要练信心,练手熟。唯有较好的手感,方能使“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通过背、看、练、写四能力的规范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定会提高。当然,不管是“单打一”还是“三合一”都需要每一位史地政老师要有敬业精神,要顾全大局、团结一致、步调协调;高考方向把握较好,备考针对性强,业务精;对学生辅导要耐心,做到盯好重点,促边缘,多鼓励,多谈心,注重心理素质培养……只有三合一,成绩方能有所提高。

4.学霸文综复习方法 篇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主席的豪气让我们在欣羡之余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没赶上那个“造英雄”的年代。非也,我们恰是生在了更好的时代。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建立、民主法治的日趋完善、社会风气的不断开化无疑为我们成长为胸怀天下的当代青年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察觉物价上涨,我们可以用经济常识中物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两会如期举行,我们便想到政治常识中全国人大、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等相关内容;环境遭破坏,哲学常识中自然界的客观性、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知识又能指导我们发掘这一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综上,现象本身并无深浅可言,关键在于我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能够独到深刻地阐述自己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理解,你就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今朝风流人物”。

当然,理想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转化为现实,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政治功底。

一是政治虽然文科性质很重但经济常识中那些计算题,如价值量、汇率等如果出刁了,还是够我们在考场上急出一身冷汗的,务必重视。

二是平时做题时要注意答题套路及术语的总结,如提到党,我们常从党的性质、宗旨、党风建设、领导执政方式等方面入手。

三是注意对课本知识的精确理解,规避模糊性错误,如当下,我国很多地方摊贩经营非常活跃,但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经营场所的方式给小贩提供经营空间,加强市场管理,规范摊贩的经营行为。促进这类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①实现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则②扩大政府调控范围③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④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为 D.

四是平时应适当关注时事热点如三农、金融危机、节能环保、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科学发展观、建国六十年等问题,将其与课本相关知识结合,知其然,思其所以然。

历史:一纵一横两条线

闲来拂卷青灯畔,笑看古云今风。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明事理,历史的一纵一横间总蕴含着发人深省的道理。因此,对历史的纵横把握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抓住纵横两条线索,纵向把握一地各个历史阶段的史实,横向对比同一阶段各个国家的不同状况。

如纵向:我国古代政体的变迁及其原因;中国人民反列强侵略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程等。

横向:工业革命时期东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状况及此状况对后来一系列事件的影响。这样将知识穿线连网不仅利于宏观把握知识体系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历史是文综三科中记忆量的一门,掌握好的记忆方法十分重要。除常用的多次重复记忆法外,还可用简化记忆法,如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可这样记:深(圳)海(南)下(厦门)猪(珠海)(汕)头;联想记忆法,如黄河全长5464公里,就可联想到5.4青年节,64与律师谐音(6的大写是陆字),则可记为青年律师游黄河;讲故事法,历史有一很大的特点就是故事性强,我们可将一些史实改编成小故事讲给亲友们听,这样既加强记忆又培养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以上仅是我总结出的一些记忆方法(还“厚颜无耻”为他们扣上不太恰当的名字-嘿嘿,意会吧!),还有很多方法等着你去探索哦!历史答题时要注意史论结合,如请根据所学对隋炀帝进行评价。回答时我们就要列举他的政略举措并说明其影响,然后才能对其进行评价,不可只说个人观点而忽略事实依据。

另外,正确的入手角度也是答题的关键,如问到原因时要考虑从根本、直接原因答,还是主要、次要原因答,或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角度回答。语文课上学到的分析方法在历史答题中也有重要作用,如我们分析一个事件时可以从语文上讲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事件构成要素分析。

地理:发扬啃数学的精神

一百多年前,福克先生环游地球需要80天,今天,我们只需打开地理书便可环球采风笑傲游。但我知道,地理是一门让许多文科生“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课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自然地理中四大运动规律的难懂与难算,这个就只能靠我们发扬啃数学的精神多练、多思啦!当然,自然地理中也有不少需要背的东西(如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高发原因)需要我们发挥文科生特长。趣味性强的人文地理是多数文科生喜爱的,但要得满分却很困难,原因在于其得分点不好全面把握,我们只能平时练习时多加总结尽量完善我们的答题点,亦可自己总结小专题,考试时灵活套用。

人文地理的核心当数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对其发展条件评价一定要烂熟于心。以农业为例,分析一地农业发展现状常从自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农业基础、工业基础、交通、科技、政策等)两方面答,有时要连上一些时政内容。这类题表面考人文地理实则将一些自然地理内容牵扯进去,是典型的学科内综合。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区域地理小至微观区域大到大洲大洋,还有那些特殊地形(如我国喀斯特地貌典型分布区)以及非区域地理中的大气环流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洋流盐度曲线图、地质循环图、土壤成分构成图等都对我们做题有重要帮助。另外读图能力也不可小视,掌握科学的读图方法(图名图例—坐标轴意义—读取内容)才能迅速准确地切中肯綮。

生活处处有文综

俗曰:政史地不分家,文综三门是辩证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活处处有文综”意识:平时看新闻等信息时要从命题人及考生的双重角度筛选信息:此信息与课本哪部分相关,可以从哪个角度出题,如何回答等。例如:新闻材料是有关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发展道路回顾的。

示范命题如下:在新中国经济及发展道路探索上我们由最初的计划经济过渡到如今的市场经济,二者各自利弊如何?为何要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经济常识);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试从哲学角度分析改革的重要意义(哲学常识);*时期我国民主法制遭到极大破坏导致社会混乱,试说明民主与法治对一个现代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你对今天民主法制建设的建议(政治常识);中国近代许多仁人志士对中国发展道路进行了一系列艰难探索,请列举三个并说明其意义(中国史);请对比新经济政策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背景及结果(世界史);珠江流域对推动中国一步步走向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试从其地理环境分析其原因(地理);回答时只需回挂课本相关知识并加上自己的思想逻辑,顺畅地表达出即可(注:这些题是我根据新闻现编的,难免有疏漏,请见谅)。

另外,文综复习中,要善于利用发散思维。见到一个知识点要能由点引线再到面,最后想出跨学科立体思维框架。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提高思维灵敏度加快答题速度。例如:某日,你走在大街上忽见一管子,则可想到:管道运输——石油管道——世界主要石油输出路线——对外贸易——能源安全——国家主权——国际组织——我国古代何地最早使用石油……总之,只要你愿意并且对课本够熟,此思维网便会无限延伸……

5.高考文综高效备考复习方法 篇五

2、由于文综背诵部分较多,所以文综复习最重要的是背书,这是文综的特点决定的;

3、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这可以使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其联系,有助于记忆理解;

4、复习期间应追求质而不是量,历年高考试题是很好的范本,练和分析结合起来,了解高考答案的答题技巧;

5、练习中建立个人的错题集,要学会将有用的知识进行积累等。

<<<返回目录

艺术生如何复习高考文综

政治:关键在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一、政治虽然文科性质很重但经济常识中那些计算题,如价值量、汇率等如果出刁了,还是够我们在考场上急出一身冷汗的,务必重视。二、平时做题时要注意答题套路及术语的总结,如提到党,我们常从党的性质、宗旨、党风建设、领导执政方式等方面入手。三、注意对课本知识的精确理解,规避模糊性错误, 四、平时应适当关注时事热点如三农、金融危机、节能环保、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科学发展观、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问题,将其与课本相关知识结合,知其然,思其所以然。

历史:一纵一横两条线

历史的一纵一横间总蕴含着发人深省的道理。因此,对历史的纵横把握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抓住纵横两条线索,纵向把握一地各个历史阶段的史实,横向对比同一阶段各个国家的不同状况。如纵向:我国古代政体的变迁及其原因;中国人民反列强侵略史。

地理:发扬啃数学的精神

地理是一门让许多文科生“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课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自然地理中四大运动规律的难懂与难算,这需要我们发挥学数学的精神平时多练、多思。当然,自然地理中也有不少需要背的东西(如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高发原因)需要我们发挥文科生特长。

趣味性强的人文地理是多数文科生喜爱的,但要得满分却很困难,原因在于其得分点不好全面把握,我们只能平时练习时多加总结尽量完善我们的答题点,亦可自己总结小专题,考试时灵活套用。人文地理的核心当数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对其发展条件评价一定要烂熟于心。

<<<返回目录

如何学好文综

一、历史

1、根据时间点来记忆

历史课本的编撰,通常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来呈现的,当然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顺序,必须先掌握前面的知识,才知道为什么这样发展。因此,根据时间点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知识点的记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例如:唐宋元明清不同的朝代,可以将所有的皇帝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包括每个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什么大事,有什么历史意义,以及对后面历史有什么影响等,一环扣一环,应该能更好的帮你理顺该阶段的历史知识点。

2、通过对比来加深记忆

对于文科学生而言,中国古代史应该不算最难的,毕竟它离我们时间很远,有许多东西都无法进行验证,而近现代史、世界史就不一样了。这距离我们时间不过两三百年,也是我们必须铭记的一段历史,无论它是怎样的,都不应该忽视。为了更好的进行记忆,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来进行记忆。

二、地理

1、根据高考地理题型整理归纳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以往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发现,很多情况下,重要知识点都会通过固有的题型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根据高考地理题型的不同,整理归纳重要知识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例如:高考地理出现最多的就是关于分布规律的知识点,其展现的题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利用太阳辐射分布推导地理位置,或是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的综合应用,或是利用洋流的分布规律来解答地理问题等。这些都需要考生认真分析题型,仔细归纳总结知识点。

2、需要结合一些社会问题来分析解答

高考地理综合主观题所占分值较重,且一般一道题里所涉及的知识点众多,需要考生完全调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顺利解答。尤其是,高考出题者最喜欢结合当下聚焦的社会问题来出题,一是考察考生对社会实时的关注,二是真正的让考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运用。

因此,考生在紧张的备考阶段,还需要抽一定的时间了解一下当下社会问题,自己试着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出题者,会出一些什么样的题目,自己再试着解答。说不定在高考考场上真的会出现与你想法不谋而合的题了。

三、政治

1、总结划分背诵重点梯度

考生必须根据考纲,老师平时的重点划分,以及多次考试和对往年高考试题的分析,自己对政治重点知识有一定的把握。并将所有的政治知识点进行一个梯度划分,即哪些是必须背诵掌握的,哪些是知道了解的,哪些是可以一眼带过的。只有通过这样的划分,才能将时间与精力都花在“刀刃”上,获得最大的价值。

2、政治冲刺离不开时事热点

在高考所有科目中,如果说哪一科与社会时事热点联系最紧密,政治说第二,就没有哪一科敢说第一了。因此,在政治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必须了解一下近几年,尤其是今年的政治新闻热点。

6.文综复习方法 篇六

一、抓住选择题

就拿全国卷来说,文综的选择题一题四分,每科都有12道选择题,占了单科试卷接近一半的分值,这可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呀,因此,文综含金量最高的莫过于选择题了。主观题考查的是考生们对知识的储备量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主观题色彩都很强,不容易拿高分。所以,考生们要抓住选择题的分值,多练多分析选择题,尽可能在选择题这一块多拿分。

二、保持“手感”

高考文综不像语数英那样从高一开始要打好基础,稍有一环节落下都很难补上,文综是到了高三才三科合并为综合的,也是在高考四门考试中最能拉分的一门。所以,考生们复习文综要坚持每周一练,保持答题的“手感”。

三、弥补弱科

7.文综复习方法 篇七

一、明考纲:以纲为纲, 明晰考试要求

所谓“纲”, 主要指《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简单地说, 《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教学大纲》则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全面、透彻研究《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 以纲为纲, 全面复习。又要重视今年同往年的比较, 重视其中调整的内容。尤其是当年新增的这些知识点, 要思考新增知识点与现实问题的内在联系。

结合考纲, 我们在高考复习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 关注常考点。高考政治说明年年有变, 但仔细推敲不难发现, 变与不变是矛盾的统一体, 其中有一部分是年年常考的知识点。对这些常考点, 要花大力气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全面重点的复习, 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并要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中学生的具体实际。 (二) 关注热点。在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 既要抓住时政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 又要善于挖掘时政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 深入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 哪些层次设计问题, 进而准确地把握答题的切入点。 (三) 关注盲点。所谓盲点就是《考试说明》中所列的内容, 近三年在试卷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复习中要将这些“盲点”作为重点来抓。 (四) 关注弱点。大家在复习检测中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弱点和薄弱环节, 因此, 要针对自己的实际进行有重点的弥补、矫正, 查漏补缺, 做到万无一失。

二、夯基础:做好“地毯式扫荡”, 进行“知识重组”

俗话说:“题目在书外, 答案在书中。”每年政治试题背景千变万化, 但仔细分析, 不难发现“万变不离其宗”, 政治试题的“基础性”特点十分明显。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能力是知识的升华,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高考强调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命题的第一根据是教材基础知识。“不怕难题不得分, 就怕每题被扣分”。广大师生在高考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夯实基础。

(一) 落实基础知识点, 做好“地毯式扫荡”。

基础知识薄弱是百病之源, 是制约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牢固知识基础是高考复习的“奠基”工作。教师应指导学生平时全面复习, 全面地、正确地、熟练地掌握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 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在这个基础上抓住重点再进行深入理解, 重视主干, 突出重点。确定重点、主干知识的依据, 一是考纲规定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观点;二是与当年高考热点问题联系的概念、原理和观点。综观近几年高考, 可以发现试卷在遵循考纲的前提下对知识点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核心概念。

(二) 应做好“知识重组”, 施展“立体复习”。

具体说来, 就是要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的基础上,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 打破课、节、框的界限, 形成知识网络, 构建起学科知识体系。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 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 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复习不应只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 而应“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 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 做好“知识整合”, 实施“立体复习”, 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复述教材”, 要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 优化组合教材知识, 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例如, 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生活》的主线, 是高考的主干、核心、常考知识, 是复习的重点、难点, 复习时要综合第一课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外汇与汇率, 第二课的多变的价格, 第四课的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第八课的财政与财政的作用、征税与纳税, 第九课的市场配置资源, 等等,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 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进行“知识重组”, 施展“立体复习”。再如, 对于《生活与哲学》的复习, 必须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 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四个方面把握, 然后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挖掘知识, 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 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 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 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 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强调夯实基础, 绝不是简单地拿着课本从头背到尾, 这样只会把知识记死, 死记硬背而不融会贯通就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能力也便无法形成, 那肯定是考不好的。

三、强能力:突出思维能力, 突破表达能力

培养能力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工作, 它既是教学的落脚点, 又是学生应考复习的着力点。《考试说明》在规定考查知识范围同时, 规定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如果说“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对考查内容的广度做了要求, 那么“能力要求”规定的就是高考政治对于考试内容深度的要求。高考改革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并且将继续深入下去。因此, 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的前提下, 强化能力训练是下一阶段复习的首要任务。

自从2010年广东高考政治学科由x科改为文综政治, 试题总体而言变容易, 能力要求和难度系数都有所下降, 但学生依然反映分数不理想, 出现所谓的“一看就懂, 一讲就明, 一做就错”的怪现象。如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37题 (1) 结合材料一,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10分) 。 (2) 结合材料二, 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6分) 。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36题 (3) 结合材料三,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 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 (11分) 。37题 (3) 结合材料二, 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10分) 。学生走出考场第一感觉是“简直太容易了”, 但得分并不理想。其原因除了基础不扎实外, 主要是学生普遍存在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薄弱的问题。

就思维能力而言, 从同学们现在的实际来看, 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审题的问题。同学们经常困惑于自己的答案为什么总是不全,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全不全的问题, 而是所答的内容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和指向, 是否具有针对性, 是否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和重点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在审题上下一定的工夫, 辅之以必要的练习提高能力。我们一定要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细读试题设问指向的习惯, 杜绝一看试题就动笔, 凭感觉答题的马虎作风。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养成看到材料、事例就联想理论、思考理论的习惯。在具体操作策略上, 我们在解答每一个主观试题时, 应养成用语言描述自己思维过程的习惯, 树立“对于一个问题, 我可以不会答案, 但不能不会思考”的理念。

考生普遍存在的“答不到点上”、“逻辑性差”等问题, 都是这一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因此, 在答题训练时, 我们要模仿高考答案规范对所做的每一道主观试题答题。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书面表述时一定要写意思完整的话、写有层次和条理的话、写不重复啰唆的话、写有专业术语的话、写有逻辑性的话, 尽最大可能地减少错别字, 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只有从这些最基础性的工作做起, 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调状态:调整心态, 以考促考, 提高应试技能

考试是一门学问,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 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 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 对大家的心理、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也是一种挑战。因此, 我们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 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 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 以及整个考试的把握诸方面不断调试, 逐步适应。平时考试的试题要精选, 注意试题的典型性, 新颖性, 注意试题的难度、梯度。一般说来, 考试时首先要调整好心态, 不能让试题的难度、分量、熟悉程度影响自己的情绪, 力争让会做的题不扣分, 不会做的题尽量得分。然后认真、仔细读题、审题, 分清题型, 审清题意、规范答题。其次, 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讲究快速、准确。平时做题应做到:想明白、说清楚、写到位, 即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再次,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归纳总结某一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在复习过程中, 要对稳定的高考题型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对经典题型应“熟题生做”, 尤其要作变式训练。如把客观试题的背景材料作为切入口设计主观试题, 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学会自己重组问题情景, 学会自己设计试题, 根据自己所学知识拟出答题思路和要点。最后, 学会反思, 在反思中“颗粒归仓”。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这话很有道理, 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学”与“思”、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不断尝试以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和当前时政为主题, 展开多层次、全方位剖析, 有意识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训练自己的思维的整体性、逻辑性和严密性。

8.文综复习方法 篇八

一、把握高考命题特点

熟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知彼”,就要研究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在命题理念和试题结构上的趋势。纵观近三年的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共同特点:

1.组题方式上逐渐隐弃了选择题中的“主题式”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Ⅱ的历史选择题部分都只设置了一个题组,首次改变了题组在选择题中“一统天下”的局面。这实际上预示了“主题式”命题方式将被取消。果然,2008、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的历史选择题中没有出现题组。这个变化便于扩大试卷的覆盖范围。

2.文史常识被引入命题领域,并且不断推陈出新,考查范围不断扩大

从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考查皇帝的谥号、年号、庙号开始,便一发而不可收,2008年全国文综卷Ⅰ、Ⅱ的“阴”“阳”方位题、2009年全国卷的姓氏起源题和四面楚歌题等,这些题目与新课程理念相呼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试题构造样式的创新

运用新的历史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已经成为高考文综历史命题不可逆转的趋势。2007年,命题专家在继续引用新材料命制非选择题的同时,在选择题中也开始大量引用新材料,在12道历史选择题中,这类试题有7道;2008年,这一命题趋势继续发展,历史选择题部分全部为材料型选择题,其中有11道试题引用了新材料;2009年,12道选择题中,除第16题是直接设问外,其余题目也都选用了材料。这种创新更利于考查学生能力。

4.以新的历史范式入题

传统高考多采用唯物史观、阶级斗争(革命)史观命制历史试题。近年来,以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研究历史成为学习我国历史学科体系发展的新趋势,新式史观成为高考历史试题设计和制作的基本范式。如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中思想近代化(第15题)、经济近代化(第14题)、政治近代化与民族独立(第16~18题)就体现了现代化范式;第19~23题体现的是文明史范式;2009年全国文综卷Ⅰ第23题考查全球化,明确体现了整体史观,第39题更是体现了整体史观、文明史观和唯物史观,是一道相当精彩的综合题。

5.关注社会热点

历史试题关注现实,不回避热点问题,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隐性切入,考查非常隐蔽或者说非常含蓄。如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39题,考查了土尔扈特回归祖国,这其实是从反对分裂、增强民族团结这一角度出发,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折射了当今中国“藏独”“疆独”和“台独”等热点问题。2009年全国卷Ⅰ第16题通过西夏文化题隐性考查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热点问题,第19题通过台儿庄战役题隐性考查了国共两党合作的热点问题,第39题通过三角贸易题考查了索马里海盗、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废奴主义运动等热点问题。

6.关注新课程改革,贴近新课程要求,是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重要特点之一

如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12、13、19题(分别考查帝王谥号、“武周代李唐”的意义、赫德在中国的活动),曾因超出了2007年《考试大纲》的范围和涉及教材小字内容而遭到不少中学师生的质疑。从表面上看,这些试题确实有超纲之嫌,但它们都在题干中提供了相关材料,实际上是对基本常识和学生的阅读、理解材料能力的考查,在本质上并没有超出《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

二、优化复习方法

了解和把握高考命题趋势,可以为我们取得优异成绩提供有利条件,但仅仅了解这些信息是不够的,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真正的胜利,还必须讲究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复习过程中去。

1.夯实基础,融会贯通

基础知识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不管解决什么问题,必须用史实说话。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高考绝不可能脱离基础去考能力。因此在高考备考复习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力求做到“面全、线通、点透”。“面全”就是对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各方面的特征力求宏观把握;“线通”就是对历史线索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点透”即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各种要素做透彻的分析,把握其本质。这其中,记忆和理解非常关键,不背书是不行的,但只背书也是不行的,只有了解、理解后,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2.关注文史常识

备考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积累一定的文史常识,如中国古代的避讳、对联、传统节日、纪年方法、人物称谓、史书的编写体例、古代典籍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但不能本末倒置,文史常识千千万万,短时间不可能穷尽,现行教材才是中学历史学习最重要的资源和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

3.关注史学范式,推陈出新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成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高考命题注重考查不同文明类型的主要成就、特点以及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途径。高考命题注重考查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科学化。

整体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认为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渐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同一时期世界各地、各种文明的横向联系。

以“文明史”为总纲,以“现代化”为主线,以“全球化”为导向,了解、吸收历史学术研究的新变化、新观点,将其融入教学与复习备考中,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4.密切联系现实,巧入历史

复习中,要针对发生在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间的国内外时政热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尾数为9、0、l的年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对进行重点复习;把人类长期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有机渗透。如中美建交90周年,新中国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纪念100周年,上海世博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承包与“三农”问题,和谐世界等热点问题。应注意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注意思考对现实社会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如关于全球化、区域化的思考,关于近代化探索的思考,关于社会和谐的思考等。二是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如对日本侵华的反思、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反思、对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等,切勿空谈热点,片面追求热点。

5.关注课改新理念,借鉴利用新课标教材

新课标教材弥补了旧人教版教材的不足,知识内容以专题模块形式呈现,强调理念的推陈出新,突出知识的归纳整合,为历史专题复习提供了一种范式和借鉴。如新课程教材涉及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商业与城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因此在现行教材的复习中应适当借鉴利用新课标教材的观点,关注新课标教材与现行教材相关联的主干知识,发挥新课标教材的工具作用和引领作用。

6.科学训练,提高质量

冲刺阶段各类高考模拟试题浩如烟海,简直令人应接不暇,所以必须跳出题海,一定要讲究效率,更多的是通过典型引路,领悟解题思路、方法,提高应考水平。高考试题和各地联考、调考试题比较规范,其导向性不容置疑,应当多加揣摩,以求甚解。同时要注意适量的限时训练,及时总结反思,查漏补缺。

三、提高解题能力

1.基本原则

(1)顺序:遵循平时训练时做题习惯,不要临时更改;先易后难,不要容易就大肆铺开,滔滔不绝,难就纠缠不清,耽误时间。

(2)心态:稳扎稳打,扎扎实实做好会做的题目,拿住能拿的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题目越容易越要细心,越难越要镇定,冷静更有利于思考。其实再难的内容自己肯定学过,只不过一时想不起来,要多花一些时间思考、整理罢了。退一步想,你不会的说不定大家都不会。

(3)注意细节:①选择题答题卡需考试结束前15分钟时涂(免慌乱而出错);②不要留空白(确实很难的选择题,绝不要轻易放弃,凭感觉大胆猜测一个,至少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希望;如果是主观题,把材料翻译、整理一下,关键词句抄写一些,都有可能得点分);③保持卷面整洁;④题序号不要弄错和更改;⑤看菜吃饭,按分值作答。

2.选择题的解题

命题人最容易在时间、空间、人物、程度、性质等方面设置障碍,制造迷惑。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在审题时,弄清题目的时间、空间限制,题目涉及的历史现象的程度、性质、立场、相关理论以及与教材的联系。

(1)时间定位

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为了干扰我们的正确判断,命题人往往会在选项中故意把此一时说成彼一时。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确定这一历史现象的时间。

(2)空间定位

选项中会经常将甲地说成乙地,把此领域说成彼领域。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出纵向和横向的观察和比较,才能明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

(3)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

每道选择题,均涉及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只有明确了他们的性质和立场,才能迅速区分题目中的现象和本质等因素,才能够迅速确定正确选项。当然,确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性质和立场时,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无论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还是历史人物,都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即使是名人、伟人,也会因为时代和阶级局限性,难免在认识某一问题时出现失误或偏差。反之,也不能不加分析地看待其他与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不一致的历史人物,他们也有保持公正、客观的可能性。

(4)明晰题目涉及的基本理论

当前的历史高考选择题,越来越多地渗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目,都必须分析其涉及的基本理论。在审题时,应自觉地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分析题目。

(5)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揣测命题人意图。考查的是哪一知识点,设置了什么样的陷阱。

二是见到相似的题时不要兴奋浮躁,应该保持冷静,审题看条件及要求,选项认真判断。记住:该题可能是似是而非。

三是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高考选择题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选材大多非常新颖、独特。但无论怎样变换形式,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它的“身影”。因此,审题时回归教材,确定其位置,对解题大有裨益。

四是双向取舍选项(技巧选择):肯定一个选项时要清楚另三个的错误之处。如不符题干要求、自身表达错误等。

五是两个选项中的取舍:常常淘汰后还剩两个选项无法判断,怎么办?首先是再读题干,谁符合一切限制条件选谁。如果不行,再比较两选项,谁表达更科学、更客观就选谁。(笨方法:选更抽象的,不一定都对)

3.材料题的解题

目前文综高考历史非选择题主要以材料解析题为主。材料解析题有内涵式、外延式和内涵外延结合式三种类型。

内涵式题目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这样的说法,解题必须依据材料。在解内涵式题目时,有时只要符合题意,照抄摘抄材料亦能够得分。但要注意,评分标准规定“整段抄袭材料不给分。”

外延式题目其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要联系教材或所学知识,答案来自于教材和所学知识,与材料本身无太大的联系。

内涵外延结合式题目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叙述)……”,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相结合,两者都要兼顾,是难度最大的题型。

一道设问完整的题目一般包括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四个方面。①提示语:提示学生用何种方式作答(解题的思维方式,答题的表达方式)。②限定语:规定题目涉及的时间范围和情境内涵(观点、材料)。③中心主干语: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④求答语:规定考生所要回答的(“未知的”)内容和项目。

答题方法:分审、读、靠三步走。

(1)审题:笨方法:画圈(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

(2)泛读(初步整体了解):①基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②核心内容(所表达中心问题);材料间联系(问题重心)。

(3)精读(找+靠):(找出符合所问要求的一切相关内容,并注意加以整理,靠教材)。①语文肢解:长文分段;短文分句;一句分成份(成份重在定、宾、补语上)。②注意头、尾(引言,材料出处);文头尾(断章取文,始于有用,终于有用)。③注意符号:括号(注释);分号(并列);省略号(两头不可省)。④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唯物史观,辩证法;透过表面语言(蔑称、外交辞令)深入认识。⑤记得要辩真伪:有时材料真假(或正误)并存。

特别提醒(谋取高分的要诀):

(1)第一问是关键(是答案基调,且又往往最容易)。

(2)答案编写形式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一层意思作为一个要点,以求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3)分少有话少说,分多即使话少也要深挖。

(4)用历史学科语言,禁白话连篇。

(5)文字表达简要:“简”就是做到简洁,不要罗嗦。“要”就是把核心、本质的东西表达出来,千万不要忽略,要点须一个不漏。

(6)注意各问之间的联系,最后一问升发常从前几问答案内容关系出发。

(7)尽量不涂改,特别是题号。

上一篇:如何看待小学化倾向下一篇: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