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批判性思考(共12篇)
1.学会批判性思考 篇一
“高效课堂”下的语文课堂批判性思考
“高效课堂”下的语文课堂批判性思考
浙江宁波鄞州区龙观中心学校 卢兴治
【摘要】“高效课堂”下的语文课堂,从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语文的本真,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朴素的,语文课应该安静的让学生学习,让语文安静,让学生真正的学到语文,在真正的合作中学习。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语文教学 安静 导学案
时下,高效课堂似乎是一夜之间成了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从十年前的课程改革到今天的课堂教学改革,好似一场轰轰烈烈的教学革命,一堂高效课堂课,就是一张导学案,课堂上老师上课必须用导学案上课,而且教师讲的时间不许超过10分钟。
一堂课的高效究竟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语文学科,是不是一张导学案就能解决问题的?是不是大家集体朗读几遍课文,背诵一下课文,做几道题目,再在黑板上展示一下,上课有热闹的场景,就算是实现了高效课堂?毋庸置疑,高效课堂大多是应试教育结出的果,高效的表现和目的,显而易见,还是为了应试,所谓的“高效课堂”充其量是应试教育的翻版而已,目前的考试制度不改,教学永远离不开应试教育。
高效课堂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高效课堂理论认为,传统课堂是“悲剧场”,是“恶之花”,认为传统课堂是教师满堂讲,不把学生当成人来看,但是,只要仔细的想想,高效课堂无非就是一张导学案,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而导学案中是设计的一连串的题目,那岂不是成了满堂练?所谓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以前的“满堂讲”变成了现今“满堂练”,那不是为了更好的应试吗?
就语文教学而言,语文教学的本真是什么?是语文味,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时下的高效课堂,完全没有了语文味,取而代之的是练习,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就这样被肢解,变得面目全非。我们知道语文教学不可能速就的,是需要慢慢来的,是需要潜移默化的,是需要经老师熏陶下,学生渐渐的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理解语文的特有的韵味,语文课堂并非是快餐食品,不是娱乐文化,是春风化雨式的,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学,是一种慢慢的积淀,一种化为内在文化的过程,这种内化,并非你几堂课就能解决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高效率,实在的胡言乱语。今天你教给学生的东西,需要一定的时间,有的需要几年,有的需要几十年,有的甚至是一辈子才能显出其效能来。
教育是“慢”的事业,教育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张文质先生在他的《慢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的特征是“慢”,教育是“慢”的事业,它需要等待,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目前的高效课堂其实是教育的功利化思想在作梗,他们追求的是短时间的效率,这样就完全违背了教育是慢的事业的本意,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教学行为。
语文就是语文,语文需要静,《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12期发表的戴贤泽的《静,语文课堂活动永恒的风景》一文中指出:“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学生在课堂上充当”知识容器“的”满堂静“现象是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时下的课堂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浅“思考,满堂”动“了。课堂上”蜂飞蝶舞“,煞是热闹。主要表现在:课堂活动过频、课件充斥课堂、教师主导意识太强、问题设计过多、讨论流于形式等等。学生静心学习语文,沉思默想、咀嚼感悟的时间严重缺失,取而代之的是脱离文本”架空分析“和”架空讨论“的现象,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深度不够,效率低下。课堂呈现的是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一堂课上完,文本的”天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学生成了课堂的匆匆过客,坐着揽车看风景,没有真正的提升和体验。”戴贤泽老师从六个方面提出语文教学需要“静读,聆听,潜思,静写,默想,静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第3期发表的苗琼的文章《语文有必要如此“高效”么》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语文教育的目标不能――也绝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目标,它还有情感目标、价值目标。如果知识目标在“高效课堂”上能够实现,那么情感目标和价值目标难道通过“高效课堂”也能达到吗?……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性”,难免会忽略语文的人文性,这样的语文课堂淡而无味,失去了语文独有的魅力。
高效课堂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学生可以随心所欲,随意走动,课堂像一个超市,你喜欢买(卖)什么就买(卖)什么,完全没有了学生静读、静思、静想、静悟、静写的机会,高效课堂理论者把高效课堂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试想,学生在课堂上“大闹天宫”,他们怎么能静下心来思考呢?这样的高效课堂,还有语文的本真吗?
很多教师早已对今天的语文课堂提出了深刻的建议,还语文课堂以本真,还语文课堂以干净,我们不需要那种徒有虚表的华丽外衣,我们需要的静下心来让学生读书,如让学生静静地去品味朱自清笔下的诗意盎然的《春》的.优美语句,让学生静静的区感受马致远笔下的《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那种孤寂情怀,并不是叫学生背一背就算是高效了,让我们的学生深深的陶醉于诗歌优美的意境中,而并不是出几道题目,叫学生练习就算高效了,这些课堂貌似不“高效”,但它真正在进行语文素养的教育,是真正致力于学生的内在文化的熏陶和提升,是致力于学生的心智发展的教学。
特级教师严华银在他的专著《让语文安静》一书的序中指出:让语文安静。从语文学习的规律入手,回归真实的语文学习状态,语文就是语文,喊偏激的口号,贴招摇的标识,炒“创新”的陈货,不是十足的幼稚,就是沽名钓誉!
时下的高效课堂中,教师凭借一张导学案来上课,把课文的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的问题,让学生去做,没有了课堂的导入,也没有了课堂的结尾艺术,没有了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有的只是热闹的场面,有的只是虚伪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只是伪展示,伪合作,伪点评,一切是显得那么的形式,显得那么的华而不实。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需要安静的学习,设想一下,在图书馆里,6个人一小组,大声的谈论着,这样还能学习吗?教室不是乱哄哄的、人声嘈杂的超市,而是学生静静学习的地方。
时下的高效课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出现,学生团团围在一起去做,这种做法也未尝不可,但问题的实质是,名义上的“合作学习”,究竟有多少属于真正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中似乎没有小组合作就不能算是高效,其实,这样的学习从效果上考量,除了场面和声势的“热闹”与“好看”之外,不少真的没什么“干货”.从语文教学回归本源来看,个体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还是通过自身独立的理解和运用实践获得的,小组“合作”的学习不过是一种补充的方法和措施,不是必需的,更不是主体。笔者曾多次观察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是组内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发言,其他的同学则是忙于对答案,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俨然成了对答案而已,哪里称得上合作学习?很多的课堂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将合作流于形式化,表面化。这种合作如同拉家常和“今天天气真好”一般的肤浅和浮泛。
高效课堂以“案”为本,即便是新授课,也似乎成了练习讲解课,只不过由原先的教师讲解变成了现在的由学生自己来讲解,文本的理解感悟被简化为数问数答,少了不期而遇的精彩,少了智慧火花的闪烁。虽然,表面上学生在动,而实际上我们看到从导学案身上有一只无形的手在牢牢的钳制着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语文价值追求已经被简化为应试训练,所谓“主体”只是工具、奴仆,看上去老师的主体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但老师的“主导”作用却却有增无减,因为课堂上老师一切所为都是在把学生导向预先设计的这份导学案上。
在这样的高效课堂中,课文的理解,语言的学习和训练,语文的能力和素养究竟在哪里?实在说不清楚。
高效课堂理论认为,哑巴也能成好老师,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一个连最基本的语文素养都没有的老师,他怎么能去熏陶学生呢?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那么在这样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去品味语文之中的美呢?如何让学生的思想去浮想联翩呢?
高效课堂的语文学习,存在着总多的问题,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课堂的热闹,势必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
2.学会批判性思考 篇二
生活情感类节目的兴起引发了众多的社会争议, 也引起了学界的密切关注。支持者称生活情感类节目关注民生, 贴近百姓, 将普通人生活的点滴、老百姓心底最真切的感受反映到节目中来, 提供情感交流的平台, 使弱势群体得到应有的帮助。反对者则认为该类节目内容低俗, 题材过多涉及婚外情、家庭冲突、同居、乱性等不良社会风气, 是对社会形象的变相扭曲, 是对受众的错误引导, 有悖新闻伦理道德, 丧失了媒介的责任和道义。
2008年12月, 国家广电总局向各地方卫视下发“整改令”, 制止情感类节目的低俗化倾向, 要求各台进行自查。“现在情感类节目很多都是哭哭啼啼的悲惨故事, 讲述的是凶杀、乱伦等题材, 甚至有些是个案, 不是普遍现象。情感类节目在边缘题材的选取上过于集中, 很多事情也都不是真实的事件, 放大主人公经历的曲折程度, 讲述的都是一些耸人听闻的故事”, 国家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情感类节目过于集中反映社会边缘题材是此次严格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情感类节目在今后的选题上也应该多增加积极、向上的题材。
自国家广电总局下达“自查整改令”之后, 《人间》、《心灵花园》、《真情互动》等不少生活情感类节目都做了调整和改动, 应总局要求避免低俗化倾向。
一方面是广电总局的下令整改和学界人士的批评指责, 另一方面是电视媒体的模仿追逐和广大观众的欢迎喜爱, 可见, 生活情感类节目的确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从新闻接近性、娱乐化新闻的媚俗倾向、媒介环境和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负向功能, 以及新闻伦理的角度出发, 采用客观真实的定性、定量研究方法, 探讨生活情感类节目可能存在的传播偏差和伦理背离问题。
一、生活情感类节目与新闻接近性
新闻接近性, 即指新闻与受众的接近或相关联程度, 可以理解为新闻人物事件与受众及其生活的“相似性”。新闻的接近性是生活情感类节目的立足点和本质所在, 关乎大众生活、抒发百姓情感应成为其核心竞争因素。从此类节目的内容看的确符合新闻接近性的要求, 笔者对江苏卫视《人间》2009年8月28日至2010年4月28日的节目话题进行了分析归类, 统计发现, 在总共89期的节目中, 有26期关于爱情问题, 25期关于婚姻家庭问题, 24期关于亲情问题, 14期关于其它问题 (见图表2) 。由此可推断, 新闻的接近性对此类节目受到观众青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 新闻接近性真正构成了生活情感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了吗?事实并非如此。分析发现, 某些生活情感类节目同样符合新闻接近性的特征, 但收视效果并不理想 (见图表3) 。可见, 节目所具备的新闻接近性并非获得高收视率的决定性因素, 促使观众观看此类节目的根本动因实际在于受众的猎奇心理、窥探欲求。与其说生活情感类节目的制作方着力追求新闻的接近性, 还不如说他们是深谙传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所谓使用与满足 (uses and gratification) , 是指受众使用媒介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言”。[1]节目制作方正是在充分了解受众心理的基础上, 专门制造噱头, 利用煽动性乃至挑逗性的字眼引诱观众, “投其所好”。他们的此种行为动机, 从其栏目名称所呈现的风格上就可见一斑, 譬如“一女周旋两男之间, 又与第三人私奔”、“忘年恋背后的阴谋”、“妈妈男友大我一岁” (《人间》) 、“钢管舞女的艰难爱情”、“当女儿爱上继子” (《8090》) 、“半夜‘鬼’敲门”、“与空姐同居的日子”、“重庆男子与狼厮守, 放弃女友叫狼唱歌” (《人生》) 等等。这些话题之所以能抓住观众的眼球, 提升节目的收视率, 主要不在于与百姓生活的贴近, 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击中了受众偏爱猎奇和窥探的软肋。
二、生活情感类节目与娱乐化新闻的媚俗倾向
“所谓娱乐化新闻, 就是指将各种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吸毒、嫖娼、三陪、偷情、离婚、坠楼、生活琐事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重点以及从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中挖掘出娱乐价值。”[2]许多生活情感类节目具备了娱乐化新闻的基本特征, 从对贵州卫视《人生》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总共78期节目进行的分类统计来看, 其中32%涉及婚变 (又以“婚外恋”居多) , 32%涉及家庭纷争和亲人相残, 10%涉及爱情骗局, 8%涉及疾病和死亡, 3%涉及邻里矛盾, 3%涉及经济纠纷。 (见图表4) 。而电视媒体不仅不以批判和整治的态度报道这些负面新闻, 反而是通过煽动、刺激性的字眼, 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和爆炸性效果, 而且很多情况下实际不过是对琐碎的小事喋喋不休, 热衷于故弄玄虚和无病呻吟。比如贵州卫视《人生》2010年3月11日的一期节目《我和父亲的战斗》, 开头即打出极具刺激性的噱头:“网上惊现复仇日记:我恨!我恨!我恨不得将那人五马分尸, 恨不得放到油锅里去炸!男人们都贱!……我每天都想自杀!”看到此处, 观众们不禁疑惑十六岁的花季年龄、本应成长在阳光下的女孩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仇恨?究竟是谁伤害了她?是什么酿成了父女间的深仇大恨?带着这种悬念观看, 但直到节目最后, 我们都没有发现任何激烈的矛盾可以造成父女间如此深刻的恩怨。总结生活情感类节目发现, 它们一般都有这样的特质:节目讲述的道德情感问题并非真正难以评判调和, 却刻意小题大做, 将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将小矛盾、小冲突激化为大是非、大憎恨;把生活中偶然出现的不和谐因素故意集中、放大、暴露在受众面前, 还有意纠缠不清、故弄玄虚。
当然, 生活情感类节目绝不愿戴上“媚俗”的帽子, 于是把自己定位为调解矛盾、整合社会的角色;以此为出发, 大部分生活情感类节目都邀请嘉宾针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解说, 帮助当事人梳理情感问题。但遗憾的是, 除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花园》每期邀请心理专家作为嘉宾之外, 其它此类节目的嘉宾都不是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 他们只不过是充当另一个主持人的角色。由于身份的局限, 节目嘉宾大都不能针对矛盾本质进行沟通疏导, 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而只在事件的边缘或表层游走。有些节目貌似最终化解了争端冲突, 但实际矛盾的根源仍然存在, 节目所谓的化解纠纷、增进情感、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根本没有起到, 这不过是其昭然打着的旗帜罢了。“媒介总是把自己打扮成‘和事老’的角色, 但最后的结果往往于事无补, 反而可能激化矛盾。而媒体并不关心结果, 他们真正所需要的, 不过是当事人能配合他们做一期能打动人的节目而已。”[3]这一点上, 湖南卫视的情感故事《8090》表现尤甚, 该节目由嘉宾主持观察团充当“看客”, 他们争锋相对, 喋喋不休;这样是增加了节目看点, 但全然不顾当事人的尴尬与痛楚。综上所述, 生活情感类节目仍难以摆脱娱乐化新闻的媚俗倾向。
三、媒介环境与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负向功能
“大众媒介在我们同世界本身之间竖起一道不见实物只是虚影的隔离帷幕, 即媒介环境。”[4]对于媒介环境, 美籍华裔传播学者居延安表述得更加干脆:“我们看不到世界本身, 看到的是被大众媒介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这就是说, 受众对社会实况的认知和评价,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媒介提供的信息。“如果人们经年累月听到的都是媒介事件, 日复一日见到的都是媒介人物, 那么久而久之便难免将媒介环境当成实际环境;如果人的主客观活动都被置于一种非实在的虚化环境中, 那么此种环境对人类生存及社会发展的潜移默化作用便不容忽视。”[5]
“负面新闻信息, 指处在原始状态的消极变动的事实, 即那些不合于实践的规律性、目的性、违背社会发展的行为活动。”[6]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 并不绝对产生消极影响, 但传播者应注意数量上的控制。因为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导致质的变化, 媒介信息是受众形成社会认知和道德认知的重要资源, 受众极易将媒介环境等同于身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负面新闻信息内容是消极的、丑陋的、令人侧目的, 传播量过多, 极可能造成不良后果。“过量负面新闻的报道使受众形成一种与客观现实不相符合的虚假认知, 并倾向于认为身处其中的社会缺乏安全感。因此, 它会加重受众的身心负担, 增加对他人和社会的不信任度。”[7]
依据媒介环境理论和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负向功能分析, 生活情感类节目大多涉及家庭纠纷、情感矛盾、心理障碍、道德背叛、侵权犯罪等负面、消极内容, 笔者对贵州卫视《人生》从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4月30日总共78期节目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总结, 其中只有9期是非负面新闻信息, 而属于负面新闻信息的节目多达69期, 占到总数的88% (见图表4) 。“节目中, 当事人的苦情、悲情被放大, 容易使人觉得这个社会存在的苦难太多, 婚姻、家庭、生活处处充满危机, 背叛、抛弃代替了忠诚和责任。当事人声泪俱下的倾诉画面, 虽然能产生视觉冲击, 满足观众共情、窥私、自我安慰的心理需求, 却难以传递出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念。”[8]由此可见, 从数量上分析, 生活情感类节目已经具备造成新闻传播负面影响的条件。从质量上看, 此类节目也难以摆脱面临带来负面新闻信息传播负向功能的危险。而且, 根据对节目进行过程的分析发现, 生活情感类节目的焦点并不是所谓的“家庭纠纷、情感漩涡、奇闻轶事”本身, 而是为营造矛盾冲突氛围并增强其激烈程度有意设置的节目流程。如此设置流程只为赚取观众眼球, 片面追求节目的高收视率, 根本难以发挥新闻传媒弘扬正义、正面引导的舆论作用。总之, 生活情感类节目所营造的媒介环境很可能起到助长道德错位、造成道德颓废、造成道德迷茫等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负向功能。
四、生活情感类节目与新闻伦理的背离
大众媒介担负着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守护正义的社会功能, 新闻传播活动从来不是新闻工作者随意发挥的场所;新闻工作者必须严守职业道德, 遵循新闻伦理规范, 不能仅仅把眼光盯在经济效益上, 片面地追求收视率, 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但遗憾的是, 生活情感类节目往往打着“亲近大众、呵护情感、化解矛盾”的旗号, 将当事人的私生活或者有悖伦理道德的行为暴露在聚光灯下, 公开展览, 任人评说, 以满足部分受众的窥探欲望和消遣需求。“有些平时在人前难以启齿的事情, 随着主持人的引导, 随着矛盾双方的唇枪舌战, 也渐渐成为观众娱乐的佐料。”[9]例如, 江苏卫视《超级调解》就曾播出过一期节目, 名为《变性男人婚后生活》, 节目着重挖掘当事人的性别扭曲倾向、变性手术的实施过程以及变性后的爱情婚姻纠葛;而将揭露当事人隐私的负面后果抛之脑后, 也许他们并未考虑节目过后当事人将承受更大的心理负担,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从受众的角度来看, 生活情感类节目也表现出与新闻伦理的背离。面对受众窥探、猎奇等消极需求, 新闻媒介不仅没有进行纠偏和正向引导, 反而表现为积极迎合、无条件满足;长此以往, 势必造成受众审美价值取向扭曲和审美水平下降, 这样正切合了拉扎斯菲尔德对媒介负面功能的分析, “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10]
除此之外, 作为新闻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 生活情感类节目的真实性也值得怀疑。诚如我们所知, 真实性是生活情感类节目的灵魂, 真实性的丧失必将导致观众的丧失。虽然生活情感类节目故事本身的真实性难以考证, 但纵观节目的播放流程, 却可以明显发现其故意安排设计和表演做秀的痕迹, 即“以真事之名, 行表演之实”。“一些节目为了在现场形成戏剧化效果, 刻意追求现场画面冲击力, 甚至故意制造和渲染激烈的矛盾冲突, 营造出的是矛盾激化的‘看点’。”[11]例如, 贵州卫视《人生》2010年3月16日《一场游戏一场痛》这期节目中, 盘丽梅妈妈刚一上场就对女婿做出过激行为, 以及湖南卫视《8090》2010年1月18日《老师我可以爱你吗》一期中许老师男朋友的假扮者夺过鲜花扔向姚明哲的举动, 都很难让观众相信真是激愤所致、因情而发。
因此, 无论是从新闻的真实性, 还是从当事人的隐私和名誉, 抑或从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 生活情感类节目都存在着明显的传播偏差及与新闻伦理相背离的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 我们在对生活情感类节目繁荣发展归因的过程中, 不能只片面地看到此类节目与百姓生活的贴近, 而忽略其对大众消极趣味、需求的迎合及满足。从新闻事业的整体发展进程来审视, 作为新闻媒介研究者和工作者, 对于生活情感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生活情感类节目要想得到健康长久的发展必须真正以真实性、接近性、大众化为成长的基准点和原动力, 如目前节目中呈现出的低俗化趋势和媚俗倾向理应得到及时杜绝;新闻工作者也须以新闻伦理标准重新审视和规范自我的传播行为, 以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总之, 生活情感类节目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确有其必要性, 但同时对生活情感类节目的进一步规范和管理也是必须的。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生活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透过其成长壮大的表层因素, 用批判性的眼光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从新闻接近性、娱乐化新闻的媚俗倾向、媒介环境和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负向功能, 以及新闻伦理的角度出发, 探讨生活情感类节目的传播偏差和伦理背离。经分析研究发现, 该类节目并没有将新闻接近性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而存在娱乐化新闻的媚俗倾向;其营造的媒介环境必会产生传播的负向功能;而且多方面表现出与新闻伦理的背离。由此本文认为生活情感类节目的存在是合理的, 但对生活情感类节目的规范和管理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媚俗倾向,负向功能,新闻伦理
参考文献
[1]李彬.传播学引论 (增补版) [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231.
[2]邓名瑛.传播与伦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46.
[3]刘国强, 张永德.电视情感类节目的伦理问题[J].新闻爱好者, 2008 (12) :182-183.
[4]李彬.传播学引论 (增补版) [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202-203.
[5]李彬.传播学引论 (增补版) [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204.
[6]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7.
[7]邓名瑛.传播与伦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39.
[8]明婷.电视情感类节目的优势与困境[J].视听界, 2009 (1) :80-81.
[9]苏雅芳.试析电视情感类节目存在的误区及原因[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 (3) :91-92.
[10]李彬.传播学引论 (增补版) [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191.
3.中学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思考方法 篇三
批判性阅读要求学生不再单纯地接受文中的观点,而是带着批判眼光进行阅读,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思考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不仅仅是停留于表面文字性的理解。
二、怎样进行批判性阅读
1. 鼓励学生大胆地怀疑
很多学生学习外语就是为了高考,其实英语和漢语是一样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学生带着一颗好奇心去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甚至可以大胆地去怀疑,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的特点。如果学生没有疑问,老师要引导学生,设疑,久而久之,学生就敢于怀疑。
2. 鼓励学生大胆地与人交流
学生在做阅读理解寻找其最佳答案,意见不一致时,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某个话题,没有谁对谁错之分,此时,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大胆的与人交流。
3.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
学生要带着问题听课,教师在课堂上解决问题,下课后学生又探寻了更多的问题希望是下次在课堂上去解决。日复一日,问题被解决,而英语水平也随着大大的提高。例如人教版必修1 Unit 4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一文中有一句话“Bricks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比喻合不合适,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很多学生认为课本上的就是正确的,没有疑问。其实,想一想就会发现有不恰当之处,地震是给人类带来巨大痛苦的自然灾害,有些人认为秋天的落叶铺满地面是美景.所以,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不符;而有的人认为秋天的落叶给人的是一种无奈和凄凉的感觉,很符合此处的意境。那么这样,这个比喻就有一定争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的问,这也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中学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步骤
1.学生提出疑问
有疑问是促进学生阅读的关键所在。有疑问学生才有阅读的兴趣,才能在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提出疑问这个环节,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是教师仍然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因为有的时候,学生虽然有疑问,但是这种疑问可能和文章关联不大;有的时候,学生没有疑问,这并不代表学生就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可能只是学生还提不出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从旁指导,找出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原因所在,针对原因进行指导。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在预习环节,教师要布置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确保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
案例一:人教版中学英语必修5 The United Kingdom 。教师要想学生对于这篇文章能够提出问题,就必须提前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包括政治文化.经济文化.饮食文化等。这样,学生在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会对文章有自己的思考。针对这个案例,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课前预习:本单元的文章是关于英国的地理构成的,所以教师应该提前让学生去搜寻和英国的国家地理构成和环境有关的资料。因为英国是西方国家,并且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个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大陆型的中国和岛屿型的英国之间的差异,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效果会更好。
2.教师对学生问题进行分类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第一步,教师应该确认分类的维度。第二步,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将相似的问题进行总结。第三步,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保留那些最能揭示文章含义,同时又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第四步,将学生预习中认识上存在明显分歧的内容进行组织和设问。经过以上四个程序,教师就可以大体上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对文章相关内容的了解情况。
案例二:学习The United Kingdom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预习中发现的问题首先划分类型,依据标准是政治文化问题,经济文化问题,还是饮食文化问题。然后,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留下那些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对学生存在异议的问题提问如Which group of invaders did not influence London?教师就很好的知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
3.教师解疑
教师解疑是教师主导作用在批判性阅读教学课堂上的集中体现。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总结。学生由于受到能力.经历的局限,往往会影响其看问题的深度和准确度,有时甚至会对问题有错误的看法。这时,教师应及时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总结.点评,分析其可贵之处,指出正确的方向。对于学生一时达不到的高度,教师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思路。
四、批判性阅读应该注意的事项
1.进行批判性阅读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因为阅读占去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草草了事
中学英语需要大量的阅读,虽然批判性阅读看似会占用更多的时间,但是只要坚持,培养学生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待问题,这样的时间投入式值得的。
2.阅读还要有深思熟虑、严谨审慎、不轻易下判断的思考态度
阅读要时时与自己对文章的思考结合在一起,要跟着作者的脚步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要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做出自己对于文章的独到理解。
3.阅读要有独立思考、合理质疑的精神
追求独立思考,意味着不能简单地依靠权威或现成的定论;合理质疑,意味着所提问题是恰当的,切中要害的,是有根据的。
4.学会换位思考 篇四
供应室黄春勤
大家好!我是来自供应室的一名老护士,不知不觉中在医院护理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0年,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在这20年当中医患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的病人对医生护士很信任,医生和护士也是很受人尊敬的,但最近几年病人动不动就说要投诉医生或者护士,一些报刊或电视也曾报道某某医院的某某医生或护士被病人砍伤致死的新闻,前些日子深圳某一家医院的护士在值夜班正常的巡病房时据说吵到病人家属休息竟也被打了。对此,在心寒的同时,我充满了困惑,百思不得其解,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还是现在病人都挑剔?患者来到我们医院,怎样的服务才能令患者满意?难道真应了媒体所宣扬的那样医患矛盾日渐突出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现今的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竞争又如此激烈,而做为民营医院的我们,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医院当中脱颖而出形成我们的服务品牌?
10月10日,在医院护理部的倡导下,本着“一切为了病人”为服务宗旨,以“探索顾客愿望,满足顾客期望”为目标,我和其他护士姐妹们进行了角色互换活动,那天,我们脱下大白袍,以病患的角度,换位去感受与体验病患的看病感受。从挂号,交费取药到打针一系列流程下来,从中以专业的眼光也发现时下医院的亮点或不足,一天虽然很短暂,但通过护患角色互换活动,我更深深的理解了患者的痛苦以及病中更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的细心的服务。
作为一名供应室的护士,我的角色是为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服务,1
也许会有人说,你们又不用直接面对病人,也要讲究细节服务吗?坦诚的说,之前我也有这样的观念,但几天前的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几天前,我负责到病房做收发工作,一大早,我带着手套推着车到门诊大厅,准备到门诊去收器械,当我进电梯的时候,有两个衣着光鲜的中年妇女也进了电梯,当确定没有人进来之后,我习惯性的用肘部关电梯门,这时候那两个中年妇女一个高点的对矮一点的妇女说,你看她是用肘部按的电梯,而不是用手,看来这间医院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培训的,素质高,所以就算离市区较远,我也宁愿过来这里看病,觉得放心。当时我在一旁听了很是触动,没想自己就是按电梯门的一个小细节病人都看在眼里。所以在此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不要以为我们不是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就妄自菲薄而不注重我们的一言一行,只要我们是在这医院上班的很普通的一员,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我们医院的形象,而我们医院品牌的树立,不单单靠院长和科室的大主任,也需要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小护士们,还有许许多多清洁工和运送人员,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是靠我们这些普通的工作人员在平凡的工作当中注重细节一点一滴做起来的!也许还有人会说,你们供应室不就是做那些洗洗刷刷的工作吗?连清洁阿姨都会做的工作,你们也要培训?也要优质服务吗?那么我告诉你,医院的不断发展,如今的供应室的工作也是要求越来越高了,我们每天都必须要小心严谨的工作,不能出一点疏漏,工作中,我们急临床所急,当发生投诉的时候,田护长常常教导我们,不是人家太挑剔,较真,是我们太粗心,让我们经常站在对方角度理解对方,学会
换位思考,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在这20年当中,我们国家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做为医护人员的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让病人满意呢?怎样才能让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可能会有很多种方法,诸如微笑服务或提供星级服务,通过这次活动,我终于明白,在工作中应注重细节服务,学会换位思考,能站在病人的角度替病人着想,那么,我想,医患关系将不再是雪上加霜,而是冰雪消融,春暖花开。我也坚信,这次的活动将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从今天起,我们医院的文明医风正在形成,医患关系正在走向和谐!
5.学会思考作文 篇五
在新学期有一节课,让我一直记忆犹新。那是一节语文课,上课后老师就给我们出了一道问答题,让我们每个人用心去思考并写出答案。
抬头望着电视课件,上面出现了一段话:在当今网络出现过一个热门话题,一位年老体衰的老人,在一个十字路口,因旧病复发,而晕倒在地。因地处交通要道,围观的人在5分钟内达到十几人,大家议论纷纷,可最终没人去帮助老人。
看着黑板上的大大的几个字:如果你在现场,会怎么做?我沉默的思考着,为了让自己进入状态,我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努力把自己代入当时的场景。
仿佛此时的我来到了那个十字路口,看着老人蹒跚的走来,突然因为心脏病突发,老人捂住胸口,僵硬的倒在了地上,脸上露出痛苦的神情,虚弱的想开口求救,可老人的嘴一闭一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临近的路人是一对情侣,二十多岁的样子,看到老人卧倒在地,他们加紧了脚步,可来到老人身前1米处,女人想去扶老人,可男的拉住了女人。此时的我也加快脚步,想要去帮助老人。耳边传来了那对情侣的对话:“你不能扶,如果扶了,万一老人的家属赖住你怎么办?”我听后也赶忙止住脚步,心中也在急速的思考。路人相继赶来,一会儿围了一大圈,大家都在讨论该怎么帮老人,可始终没人去扶老人。我茫然的站着,耳边听到有人说:“该拦车送老人去医院,或者打120急救。”可路过的车辆避之不及,准备打120的人也犹豫怕120来了要付钱,更怕摊上大事,最后有人提议:“不行打110报警吧!”二十分钟后,警察姗姗来到,问明情况后,现场取证拍照,并登记了现场好几个人的电话后才把老人送往医院。
场景退却,思绪回到现实,回想起当时如果我在现场什么也没做,就只充当了一回看客,也许我本能的想去救人,可理性的思考后,我却放弃了救助,当然放弃的人有很多,也许大家同样在思考,似乎都在害怕着什么?
6.学会思考作文 篇六
第一篇:学会思考
有墨香的纸张、铅印的文字,这就是书;有古人的思想、未来的畅想,这就是书;有深刻的道理、易懂的知识,这就是书。有人说:书是一面镜子,能看透生活中的真善美、伪恶丑,是你真正认识社会,接触生活,催促你成长。书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却能用细小的文字向你细诉一个个故事,教会你一个个道理。
空暇时间,总是喜欢听着悠扬自然的音乐,沏一壶清香的茗茶,随手在书架上挑一本书,坐在椅子上细细地品尝茶香和书香。阳光透过吊兰,斑斑驳驳地洒在书页上,就在这宁静祥和的环境中,我独自在书中寻找着,探索着,思考着,品味着。就这样,书陪伴我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带给我欢笑与希望,带走我悲伤和孤独。
平时疯疯癫癫的丫头――我学会了静静地坐下来,慢慢地思考,细细地领悟宛如清泉一般的人生哲理。
书,他带领我穿越时空,跨越地域,他把作家们最真实细腻的感情蕴涵在文字当中。因为书,这个友善而且大方的朋友,我才能有幸地认识到鲁迅先生的深沉而富有哲理,冰心奶奶的清新而充满仁慈;鲁滨孙的机智和勇敢,保尔•;柯察金的坚强与不屈;郭敬明的明媚和忧伤,张悦然的华丽和别致。他们虽然生在不同是年代,写出来的作品也不相类似,风格各异,但是通过书的传递,他们都给了我同样的感受:文学是华丽的,是美好的,是温暖的,是灵气的。那些华丽的词语,精巧的比喻,在他们的重新编排下竟可以诞生如此之大我魅力。他们是书就像一株奇花异草,绽放出绚丽的色彩,吸引我去不断接近,去欣赏。
书,就像一块磁石,使我深深的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在我和书“约会”的时候,每当读到高兴处,脸上会情不自禁露出甜蜜的笑;每当读到伤心处,我会替主人公打抱不平甚至“梨花带雨”;当我读到深奥处,我会“深锁眉头”苦思冥想,甚至茶饭不思夜不能眠;当我读到优美处,我会细细品味反复欣赏……童话让我分清了丑与美,诗歌唤起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笑话让我对生活充满乐观,百科全书让我了解了现代科技的发达。因为有书告诉我的知识,我才能够在与别人的交谈中泛泛而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成为朋友和同学之间的“智多星”。有人说过“读书犹如在品尝一杯怡人的香茗”,这个说话的人一定是以为英雄,不然的话怎么会和我“所见略同”呢?书让我懂得了生活的含义,成长的意义!
小时侯的我,是那么的不起眼,别的同学在一起谈天论地的时候,我只是一个人偷偷地躲在旁边,我那匮乏的知识使我一开口就会受到别人的耻笑,笑我的无知。我哭着去找爸爸,爸爸摸摸的头说:“不用担心,读书吧,书能给你智慧!”我遵照爸爸的话,用一切课外的时间去看书。几个月后,当同学们再次在谈论时,我鼓起勇气把自己从书上看来的知识说出来,结果他们大吃一惊,不得不对我刮目相看。因为我说的比他们的还丰富,还准确。连我自己也不能相信,因为现在的我和几个月前的我简直是若判两人。是书给我重拾了自信!
如果没有了书,我可能会丢掉许多我一辈子也无法从其他方面知道的东西。至少,没有书,我不会有今天的灿烂人生,可能现在的我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女孩。
书,静静地陪伴了我一个又一个季节的轮回,一次又一次悲欢的时刻。
感谢书,教会我知识;
感谢书,教会我成长;
7.学会思考作文 篇七
如果,有人问你---你怎么样;你要说我很好,不加思考的辩论你就是有问题---心里的问题。在这样的世界里谁会把自己夸的是一朵花,我想肯定有的,但是我们要用我们的实际去做。我们的工作才更加出色,你就会无愧于心。就说我们的学习吧,你走过多少弯路,你吃过几次亏,你成功过几次,难道,你不会思考吗?还可以给你一点启发呢?这是什么-----思考的力量。
如果,有人问你--花可以不开吗?你要是说可以。你会怎么说呢?别人会怎么看呢?我们的科技时代就可以把花变死变活。你不消息吗?那么你怎么知道它会开或不会开呢?可想而知,你思考了就可以知道了,因为这就是思考的力量。无论你怎么说,你知道了花的结构,知道它是花,你就有了思考的力量,你说对吗?你怎么知道一个人的好或坏,因为你有一颗防人的人,为什么呢----因为这也是你的思考的力量。
如果,有人问你--你可以有第二次生命吗?你怎么说呢?我猜----你会说我有的,是啊,不管你怎么说你必须有个观点吧,这不是你思考的力量吗?不然,不然你怎么知道我有第二次生命。你要说我是胡说的,那么我想你肯定是个白痴,那么,你不服,你就说你为什么不是白痴,我想你肯定有许多的高度认识。这是什么呢?----难道,不是思考的力量。
8.学会换位思考作文 篇八
人们经常会用自己的观点来观看这个世界,没错,人们总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最完美的,而对别人做的事情就能挑出许多毛病,看不惯,认为有许多缺陷,只有你换个角度思考,才会发现:其实对方的观点也是有道理的。
有一次值日,我是值日班长,看着那些值日生不紧不慢地做着值日,我的心里真替他们着急。好不容易做完了值日,他们口口声声说已经扫完了,但我扫视一番教室,墙角的那团废纸却格外显眼,便狠狠地教训了那个值日生。值日生生气了,大叫:“你算什么值日班长,根本不会体谅我们值日生的辛苦!你整天就只会站在讲台上指手画脚,你考虑过我们吗?”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一下子失去了理智,大吼:“好,明天我来做值日,谁怕谁!”
第二天,我一人做起了所有人的活:扫地、擦窗户、摆桌子……但很快,我就发现其实值日生是很辛苦的,我刚想把垃圾倒进垃圾桶,风一吹,垃圾又飞了。我只得扫操场,干完后我已腰酸背痛。我才发现:我错怪值日生了。从今以后,我们相处的更融洽了。
还有一次,我看过一个故事:在茫茫沙漠之中,有两个人从背包里掏出水来,但都只剩下半瓶水。第一个人伤心极了:“哦,只剩下半瓶水,怎么出沙漠?”另一个人却很高兴:“哇,还有半瓶!”同样半瓶水,两个人却有两种想法,一个高兴,一个伤心,可见换个角度思考是多么重要!
换个角度思考,才会有更多的收获,与人有矛盾时,退一步海阔天空!
9.学会思考读书笔记 篇九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受。因为我很佩服那位20年教龄的老师,因为他的教龄并不高,但他却有很多老师都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勇气。为什么说他有勇气?因为他的教龄并不足以让别人相信他的推理是对的,可是他却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实事求是。他的举动惊动了教育界,难道这还不足以称为勇气吗?
并且他还不受外界的干扰,就算是有校方、老师、家长去说他,他还没有任何动摇,并坚信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最后他得到了他应得的回报。学生们真正的学会了思考,为什么是真正的学会了思考?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为了成长而放弃很多东西,包括思考。但是这才是最为珍贵的东西,因为思考就是兴趣;因为思考就是成就!
10.学会独立思考作文 篇十
我的父亲是教师,所以我们一家人都非常善于学习,因为我们认为学习比拥有更多的金钱更重要。在我们家里,至高无上的理想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最后成为一名科学家。
对于你们任何人来说,生活当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你们的家庭、你们的父母所能灌输给你们的理想或者人生目标。如果你们的家人、你们的父母希望你们赚很多的钱,那么你肯定成不了科学家。
同样也非常重要的是,在你生活的某些特定阶段,你必须有很好的老师。他必须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能做些什么,而且他能够引导你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在中学时代,大概14岁或15岁的时候,有幸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老师,他引导和教育我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我给大家讲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拥有好老师的重要性。今天早晨有人问我,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却特别少,而荷兰这么一个小国家,竟有不少人获得了诺贝尔奖。我觉得,必须要有好的中学,好的中学里要有好的老师,这很重要。只要这个条件具备了,其他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大学里遇到好教授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像在中学时代遇到好老师那么重要。1948年我进入大学学习,当时因为刚刚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学里几乎没有什么好老师。我在大学待了5年,竟然没有碰到一个好老师。没有人讲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以我在这两个方面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指导。
战争使得我们所有的研究机构都变成了废墟,即便有很好的老师,他们要么已经离开了荷兰,要么就是在战争中死去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当时也就20来岁,虽然清楚自己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成绩,但却没有人在这方面给予我指导。于是我只好自学。
我开始做科学研究的时候,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好的人才非常少。不仅是荷兰,整个欧洲都存在这个问题。战后10~欧洲在学术方面的情况都相当糟糕。当时在物理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是美国人,因为“二战”中美国遭受的.损失相对来说不是很大。
那么,欧洲是如何解决人才稀缺问题的呢?是靠开办一些夏季学校解决的。夏季学校是为期很短的学校,有的是3周,有的则是两个月。我们会到各地去游学,比如当年我就去过奥地利、苏格兰和法国。授课的是来自世界各国的老师,其中很多人来自美国。他们可以很好地给我们教授一些物理学知识。正是在第二次进入夏季学校时,我遇到了一些非常好的老师,并找到了让我付诸一生来研究的课题。
真正从事科研工作之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必须和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交流。不然的话,你孤身作战,往往不知道什么问题重要,什么问题不那么重要。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首要的一点是独立地思考,另外也要跟踪世界其他地方所发生的事情,不能孤陋寡闻。就拿我来说吧,我的同行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所做的一些最新实验的结果,我总是知道的。今天在日内瓦出现一部新的机器,或在别的地方有人提出了新的想法,我也会马上知道。
成功实际上没有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规则。曾有人问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所有的诺贝尔获得者有什么样的共同点?他回答说:什么共同点都没有,连智力上都没有共同点。我想告诉大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智力也是不均等的,他们也不都是很聪明。成功由很多因素造就,关键在于你必须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当然,如果你聪明的话那就更好了。
我在中学时代并不是个好学生,毕业成绩也就刚刚过线。为什么呢?因为我必须要学很多我不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当时上的那所中学就让我们学4门语言,还有一些我现在都记不得是什么东西的学科。
11.让孩子学会思考 篇十一
开始的时候,这对夫妻的孩子以为可以用国内语文课上的“读后感”模板来应付读书笔记,也就是一般先把书中内容梗概写一下,再写几句心得便可。
哪知道,美国老师的“朱笔御批”总是问题一大堆。几乎在每一篇批语中,都写着“我需要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呢”,“请给我你的观点”……孩子的妈妈和批改这个作业的老师进行了沟通,希望老师多在用词、语法上给孩子更多的指导。老师却说不要担心英语语法,书看多了,错误自然就少了;然后老师告诉这位妈妈:“看书是为了让孩子去思考,去形成他自己的观点。不会说话的人少,不会思考的人多……”原来美国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其实就是在教孩子们如何思考,启发他们思考,“逼迫”他们思考。
在中国读书的那些家长们马上感慨道:啊呀,这样教孩子思考的作业在中国太少了。在中国除了写作文,其他作业或者考题基本只有一个标准答案,阅读理解都不会有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只有“作者想表达的是……”这一个标准答案。这两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孩子,如何在将来这个一切皆有可能、没有标准答案的社会里竞争啊?!
其实孩子的教育10%靠社会,30%靠学校,60%靠父母。如果父母足够智慧,每一天在家里,都有机会可以来引领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在HFC我们教父母们运用启发式提问的工具来引领自己和孩子去观察和思考。
古人云“智者每日3省”。在HFC我们鼓励学员们每日都用魔力4问的工具来和自己的孩子和家人进行链接,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启发孩子们每日都有反思和觉察。“宝贝,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今天让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是什么?”“今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的支持/帮助吗?“这样的对话,不仅可以每天让孩子来分享,爸爸妈妈们每天也可以来分享和孩子或者家人有关的最开心的事情和最有趣的事情,以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言传身教,让孩子觉得每一天都不是得过且过,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又都过的非常的开心和有意义!当然每天或者每周如果还有亲子阅读时间,那就更棒了!大家可以一起分享对一本好书,一个段落或者一句话,甚至一部电影、一首歌、一件事情的感受与觉察,这样的对话,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会有自己的思考,对事情会有自己的观点。
有时魔力4问还可以转换主语,父母每天回家都可以用放大镜找找宝贝身上的优点,然后用第一人称来开启这段对话:“宝贝,妈妈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是……” 比如,妈妈回家可以和宝贝说“宝贝,妈妈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是宝贝已经连续一周自己按时完成作业,而且质量也特别高,老师今天都在班级家长群里表扬我的宝贝了!我的宝贝真是一个说到做到、对自己负责任的孩子!妈妈很好奇,我的宝贝自己管理学习坚持一周下来,感受怎么样?”“这个过程里宝贝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助吗?”“宝贝,继续加油奥!”这样的对话,不仅可以让孩子从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有思考有收获,这样的4问还能给孩子赋能,让他继续坚持正确的行为。
而当我们的宝贝在学校遇到问题、挑战或者做错事情的时候,现在更多的父母用的是说教或者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因为父母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经验倾囊相授,直接灌输到孩子的脑子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和反思,或者即使有,家长们也未必有机会让他们说,说了家长也未必愿意听或者听的进去,孩子只是被动的接受、执行。而在HFC我们鼓励父母们用上魔力8问的工具,去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想解决方案,自己去践行。实践出真知!孩子们只有通过自己思考、践行过后,从错误中学习得到的经验,才会是最宝贵的,这个学习过程才是真正的学到、得到,而且他行动起来也会更有动力,因为那是他想要去做的,而不是爸爸妈妈要求他去做的。将来面对类似的问题,他们也会更有自信的去面对。
12.学会思考作文 篇十二
教师出去后,有的同学在悄悄议论着教师去干什么,有的跟同学玩起了拳击,有的在静静的等待教师的到来。我在想:教师是不是去洗手间了呢?是不是什么东西落在办公室里去拿?还是准备器具给我们做游戏?一个个问号在我的脑瓜子里回想。教师终于回来了,她告诉我们,其实她什么也没干,就是想让我们学会考虑,猜测教师去做什么了。
接着教师给我们讲了个真实的故事:“湖南省某市三年级的学生刘强放学回家,发现爸爸妈妈没有回家,就想出去玩一玩,在路上遇见几个小同学,于是他们决定去公园里的鳄鱼池玩,他们来到鳄鱼池,发现鳄鱼在睡大觉,刘强那树枝去弄鳄鱼,鳄鱼没有反应,只是移开去了,刘强发现鳄鱼 池里有几只鳄鱼蛋,他就想用棒把蛋弄过来然后拿走。当他把鳄鱼蛋移过来的时候,俄语妈妈纵身一跃,把刘强咬入水中,那些小同学们立刻想到去找大人,当人赶来的时候刘强已经不见了。后来,警察把那些鳄鱼都杀了,把它们的肚子割开,看见了一些刘强的尸体。”
听了这件事,我就按教师教导多方面去考虑,终于得出了以下三点:第一,孩子不对,如果他不去偷鳄鱼蛋,鳄鱼也不会主动袭击人,第二是警察不对,他不能没有弄明白事情的因果,就把无辜的鳄鱼杀了,那鳄鱼也是属于正当防为,我觉得不能杀。第三是,管理人的责任,管理人应该时时刻刻看着那儿,这样可以及时制止刘强的不良行为。
我这样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表扬了我,我真高兴。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要认真观察,注意细节,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考虑问题。
【学会批判性思考】推荐阅读:
批判性思维习题10-17
从《阿Q正传》谈鲁迅早期小说的批判性10-06
作文:母亲的批判07-20
批评与自我批判08-30
学会思考,学会权衡作文06-20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体会06-30
企业管理问题十大“批判”08-12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心得08-27
教孩子学会思考06-25
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论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