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的小学作文

2024-12-20

美丽中国的小学作文(精选11篇)

1.美丽中国的小学作文 篇一

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小学作文

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晚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向光明。少年的梦,是中国梦。

我心中美丽的中国应该是自然环境优美,没有污染,空气清洁,山清水秀;城市布局合理美观;人民心灵美、行为美,勤劳、诚实守信,讲文明、有礼貌。可现在呢?雾霾天气严重,土壤大多数都被污染,树木被人们滥砍乱伐;城市三天两头就施工改造,到处都是工地;人民道德缺失,没有了精神的信仰,为了谋取利益,丧失了基本的公德心。

现在,就连食品安全也成了重要的问题:妈妈爸爸整天都担心着因为食品原因所导致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常常嘱咐我说:“这个东西不能吃,有添加防腐剂!”“那个东西不能吃,有地沟油!”面对中国的这些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党已为我们制定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现在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还要学习、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中认识了解中国的.历史文明,激发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必须从生活的每一点一滴做起,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如随手关灯,节约一张纸,不浪费粮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为建设美丽中国,为祖国繁荣富强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2.美丽中国的小学作文 篇二

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段的精彩论述。这段论述中有个关键词:“美丽中国”。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 “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美丽中国”首倡生态之美和自然之美。而生态之美和自然之美离不开生活之美。而生活之美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就是住宅。然而一提到住宅, “房价、质量”这两大敏感话题似乎又成了住宅之美的美中不足。

“长期以来, 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模式存在的误区是过分依赖中央货币和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整体调控, 而地方政府只是房地产调控的被动受体。长期的实践证明, 这样的调控模式效果往往不佳, 这一方面是因为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住房需求、基础房价和人居环境差别极大, 难以用统一的调控手段进行操作。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分依赖也使中央与地方利益产生分野, 地方政府在调控房价方面没有任何利益可获, 难免会产生或明或暗的抵触情绪。更重要的是, 在采用以户口限购商品房的房价调控方式实施之前, 地方政府很少自主进行房价调控, 以至于众多自主权极大的地方首脑不熟悉如何有效地进行当地房地产市场调控以获取城市长远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机遇。”本期《本刊特稿》独家刊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撰写的文章《城市政府如何进行房地产调控》。该文基于对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分析, 并结合地方政府现有或潜在的权限, 对地方政府中调控权限最为完整的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提出八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这八条措施和建议或许是实现美丽住宅的一个途径。但如何制定出因地制宜的美丽政策, 那就看各地政府是否有美丽的行动了。

最近在长沙举行的“2012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技术创新大会”一批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受到表彰, 还有在住博会期间颁奖的“广厦奖”项目, 都无疑是美丽住宅的杰出代表。标志着中国的住宅正在走向美丽, 展示出中国住宅的巨大变迁。这些受表彰的住宅项目不仅限于环境与绿化及外观之美, 还在于内在之美, 功能之美。获奖项目注重科技成果应用和技术集成, 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成为全国房地产行业节能减排的典范, 促进了全行业产品品质和住宅产业化水平的提升,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住宅的品质之美。

3.关于“美丽中国”的对话 篇三

美丽中国:十八大报告的新亮点

《绿色中国》:黎教授,目前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更是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您作为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的常务理事,一定有很多深刻的体会,能够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黎祖交:党十八大报告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进行专门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在以往历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是没有过的。《报告》中的许多新概念、新提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让我读后感到眼前一亮。

《绿色中国》:您说到《报告》中的“新概念”、“新提法”,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黎祖交:所谓“新提法”指的是不同于以往的提法,反映的是该提法所代表的观点和语言表述的新变化,通常表现为一个新的命题或句子,其中可能包含新的概念也可能不包含新的概念;所谓“新概念”指的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概念,反映的是该概念所代表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变化,通常作为一个关键词出现在一个新的命题或句子中。应该说,新提法不一定包含新概念,但是包含新概念的提法一定是新提法。

《绿色中国》:您能分别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黎祖交:譬如十八大报告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法,相对于十七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法而言,就是一个没有包含新概念的新提法;十八大报告中“建设美丽中国”的提法就是一个包含“美丽中国”新概念的新提法。

《绿色中国》:您刚才说十八大《报告》的许多新概念、新提法让您读后感到眼前一亮。请问,十八大《报告》给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新亮点是什么?

黎祖交:十八大《报告》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新亮点莫过于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这个新提法。

《绿色中国》:您为什么认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是十八大报告的最大亮点呢?

黎祖交:我之所以认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是十八大报告的最大亮点,有以下五点理由:

第一,“建设美丽中国”宣告了我国将要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彰显了当今世界人类文明转型的新概念;

第二,“建设美丽中国”反映了全国人民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从总体上提升人民福祉的新境界;

第三,“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新构想,反映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第四,“建设美丽中国”反映了党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凸显了人类匡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觉醒;

第五,“建设美丽中国”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主题,体现了我们全社会共同肩负的新使命。

美丽中国:

顺应文明转型的新概念

《绿色中国》:我们注意到,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提法是在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出的,您对此作何解读?

黎祖交:这意味着十八大报告是把“建设美丽中国”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放到当今世界人类文明转型的时代潮流中去考量的。事实上,报告提出的“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我们党顺应当今世界人类文明转型的历史潮流向世界做出的庄严宣告。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美丽中国”是一个顺应人类文明转型的新概念。这充分反映出我们党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和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好未来的向往,也可以说是我们党引领我们国家走向生态文明的风向标。

《绿色中国》:您所说的“当今世界人类文明转型的历史潮流”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当今世界会出现人类文明的转型?

黎祖交:当今世界人类文明转型的历史潮流指的是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转型。这是因为历史已经表明,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创造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文化财富的同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和地球环境造成了空前严重的破坏,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蔓延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

《绿色中国》:对于工业文明给自然生态和地球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您能简单概括地说一说吗?

黎祖交:简单概括地说,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和地球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主要包括:资源高耗、不可持续;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大面积森林消失、退化;湿地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水资源危机凸显;土地沙化、荒漠化、石漠化扩大;臭氧层破坏、损耗;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气候变暖;酸雨危害加重;生物多样性锐减;人类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危害等。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我国工业文明的进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十八大报告的话来说,就是也“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党对工业文明造成的严重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忧虑与重视。

《绿色中国》:您说的这些问题,难道工业文明不能自行解决,只有走向生态文明才能解决吗?

黎祖交:正是这样。事实已经证明,工业文明走的是“人类战胜自然、掠夺自然”的道路,遵循的是“资本至上”、“利润至上”、“经济增长至上”的逻辑,在处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上,存在很大的片面性、破坏性,犯下了自身不可能纠正和补救的历史性错误,如果再不改弦更张,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将陷入不可持续的困境。只有走向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人类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

《绿色中国》:那么,相对于工业文明而言,生态文明的优势是什么?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黎祖交:相对于工业文明而言,生态文明的优势在于:它是在人类反思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明,是一种汲取和发扬工业文明优点长处、弃除其弱点短处、转型升华为符合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更为高级的文明。

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认识和实践而论,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审视的整体性。与工业文明重点关注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高额利润不同,生态文明坚持以大自然地球生态圈整体运行规律的宏观视角,全面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强调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顾及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是调控的综合性。与工业文明形成的将经济学、社会学、人文和自然科学各行其是、各展其长的独立分割格局不同,生态文明集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人文和自然科学之大成,立足于大自然与人类发展全局的综合性研究,追求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有机统一。

三是物质的循环性。与工业文明那种造成资源大量浪费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简单直线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生态文明使得经济活动变为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或循环过程。

四是发展的知识性。与工业文明时代工业化的完成主要靠资金、资源、环境的高投入、高消耗,因而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不同,生态文明时代的经济发展主要靠智力开发、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

五是成果分享的公正性。与工业文明时代发展成果的分享存在极大的不公正性即极少数人占有大部分财富、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人却只分得极小部分财富不同,生态文明强调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有效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总之,生态文明是源于工业文明又高于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其优势远非工业文明所能比拟,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已是当今世界的大势所趋。

美丽中国:

提升人民福祉的新境界

《绿色中国》:十八大报告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您对此作何解读?

黎祖交:十八大报告基于“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科学认识,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描绘了我们国家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蓝图,提升了人民福祉的新境界。

《绿色中国》:您说建设美丽中国“提升了人民福祉的新境界”,这话怎么讲?

黎祖交:这就是说,“美丽中国”所体现的人民福祉的那种境界,是对以往人们所理解的人民福祉境界的一种新的超越,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更高的境界。

《绿色中国》:那么,“建设美丽中国”所体现的“人民福祉的新境界”究竟新在哪里呢?

黎祖交:我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所体现的“人民福祉的新境界”至少体现了以下三个“新”:

一是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就是秉承人与自然平等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和谐相处、协同进化,而不是把增进人民的福祉建立在破坏和掠夺自然的基础之上。

二是体现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是从追求温饱、追求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追求共同富裕,再到追求文化繁荣,追求公平正义,追求社会和谐,再到追求身心健康,追求山川秀美、生态良好和环境优美,追求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等生态产品,而不是仅仅追求物质财富。

三是体现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眼界。就是当代中国人民福祉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后代中国人民的福祉为代价,而是要兼顾后代中国人的利益,为世代永续的中华民族谋福祉,真正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绿色中国》:那么,您心目中的“美丽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呢?

黎祖交:我心目中的“美丽中国”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美丽的:

首先,中国的国土生态是美丽的。在中国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内,不仅山川秀丽、风光旖旎、环境优美,各种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得到彻底根治,真正实现了“天蓝、地绿、水净”,而且海洋、森林、湿地、江河、湖泊、草原、苔原、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完备,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趋势得到根本遏制,自然生态系统得以协同进化,生态平衡得以实现。

第二,中国的国民生产是美丽的。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不仅能充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产品的需求以及人口健康繁衍的需求,而且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于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不致因增加生产、发展经济而造成对自然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也就是说不仅生产的结果、生产的产品是美丽的,生产的过程也是美丽的。

第三,中国的国民生活是美丽的。这里所说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在内,就是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11月15日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所说的“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以及“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那样一种境界,也就是人民所期盼的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能够变成美丽的现实。

第四,中国的人民是美丽的。除了形象、健康的美丽外,还包括: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不断提升;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得以自觉履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成为社会主流心态;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成为良好风尚;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成为通行准则等。

简言之,美丽中国就是要使中国的国土生态、国民生产、国民生活和中国的人民都是美丽的。在我看来,这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没有像十八大报告这样“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还没有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

美丽中国:

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绿色中国》:您前面还提到“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黎祖交:这是从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角度来讲的。“建设美丽中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作为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个不断与时俱进、深化发展的过程。十八大报告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表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绿色中国》:您能简单说说这个发展的过程吗?

黎祖交: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党的十四大报告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党的十五大报告和十六大报告的经济建设(十五大报告称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政治建设(十五大报告称为“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十七大报告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直至十八大报告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而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反映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提高,体现出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与时俱进。

《绿色中国》:为什么要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的地位?

黎祖交:我认为,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的地位主要有以下三点理由:

一是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如十八大报告正确指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造成这种严峻形势的原因固然有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源上说还是因为没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没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二是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我们前面讲到的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已经反映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新需求,其中最重要、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健康需求和生态需求,而要满足这些需求,除了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外,别无他途。

三是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当然,这里说的手段还应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即前面说到的“五位一体”。但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说,生态文明建设是“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手段,其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的无以替代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美丽中国:

匡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觉醒

《绿色中国》:前面我们谈到,十八大报告中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那么,在您看来,导致这种执政理念新发展的更深层次的思想动因是什么?

黎祖交:在我看来,更深层次的思想动因是我们党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特别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反映了当今世界人类重新认识和匡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觉醒。

《绿色中国》:您为什么认为这是当今人类重新认识和匡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觉醒?

黎祖交:这是因为当今世界由工业文明引发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说到底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出了问题。长期以来,人类在对待大自然的问题上,认识偏颇,定位失当,关系扭曲,一直以统治自然的主宰自居,任意掠夺自然、残害自然、破坏自然,以致造成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退化,危及人类生存。

为了从根本上摆脱全球性生态危机,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各国有识之士相继从不同的角度努力探寻、揭示造成这一危机的深层原因,逐渐认识到人类要从根本上破解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就必须重新审视、匡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彻底改变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的思维定式和价值观念。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十八大报告中“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既反映了中国应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的迫切需求,也反映了当今人类重新认识和匡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觉醒;既为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做出贡献,也是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绿色中国》:那么,在您看来,我们应该怎样重新认识和匡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呢?

黎祖交:在我看来,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匡正人与自然的以下四层关系:

一是从人在自然界的位置看,人与自然是“一体关系”——自然是人类依存的整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二是从自然进化过程和自然界作为人类活动的对象看,人与自然是“母子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是自然之子。

三是从自然界作为人类的知识和力量的源泉看,人与自然是“师生关系”——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类是自然的学生。

四是从自然界生存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看,人与自然是“朋友关系”——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也是自然的朋友。

正确认识了人与自然的上述四层关系,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匡正与自然的关系:

一是既然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体,就必须遵循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以不超越和损害自然承载力为前提;

二是既然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就必须顺应自然、感恩自然,而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作威作福;

三是既然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就必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觉向自然学习,不断增长和正确运用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而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四是既然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就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利共生、协同进化,而不能以牺牲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取人类自身的发展。

总之,认清人与自然的上述关系,有助于我们懂得现实的世界不是人的世界与自然界简单的相加,而是两者相互作用构成的完整的生态系统,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既有益于人类,又有益于自然,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美丽中国:

全社会共同肩负的新使命

《绿色中国》:十八大闭幕后,各行各业都在热议“建设美丽中国”,这是为什么?

黎祖交:这是因为“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是我们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

《绿色中国》:您说是“全社会共同肩负的新使命”,为什么?

黎祖交:这是因为十八大报告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已经表明,“建设美丽中国”是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来实现的。换句话说,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因而一定要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并要“融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决定了“建设美丽中国”不是单纯的重复“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有涵义,而是涵盖了新的内容,是要使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融入生态文明观念、体现生态文明要求;不是单纯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和环境的问题和单纯的环保、资源、林业等职能部门的责任,而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各级政府、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各类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当然,由于各行各业的职责分工不同,其在“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共同使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各不相同。

《绿色中国》:我知道,您长期在林业系统工作。作为一个林业工作者,您认为林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黎祖交: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从个人学习十八大报告体会的角度讲点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对于林业来说,“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凸显了林业地位和作用的新使命。

《绿色中国》:请您稍微展开一点说说林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所凸显的地位和作用。

黎祖交:那就从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等四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来说吧。我认为,林业在落实这四项重点任务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是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突出地位。仅从林业经营和管理的作为“地球之肺”的森林和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的作用来说,全国林业系统管理的总面积达19545万公顷的森林和保护面积达1820万公顷的湿地大都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林业系统建立的总面积达1.237亿公顷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大都属于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森林、湿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管理对于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在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缓解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上具有基础地位。林业作为世界公认的支撑经济发展三大原材料(钢材、水泥、木材)中惟一对人类最友好、可再生的绿色原材料——木材的生产经营行业,同时作为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林木生物质能源的生产经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对于推动国家原材料生产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资源和能源安全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现出来。

三是在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上具有首要地位。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担负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石漠化治理、湿地保护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的重任。其在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

4.美丽中国行小学作文 篇四

今年的国庆假期,我和爸爸从杭州出发,沿着莫干山路—104国道—201省道—乡间小路徒步毅行,用时两天,行程78公里,到达了安吉奶奶家。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美丽中国”。

十月一日的清晨,沐浴着杭城的第一缕陽光,我和爸爸背起行囊,穿梭在杭城的街道上。金色的陽光洒在错落有致的大厦上;洒在远处工地的塔吊上;有的还 顽皮地穿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行人的笑脸上。街道两旁的行道树整齐翠绿,行道树间点缀的`五颜六色的花朵把我们的城市装扮得分外妖娆。我和爸爸迈着轻快的步伐,不知不觉把美丽的杭州置于身后了。

映入眼帘的乡野又是另一番情趣。村舍零星点缀在山旁、树后、河边。它们没有城市大楼的挺拔高大、错落有致,但它们有着玲珑小巧的身段;有着袅袅的炊烟;有着城市没有的瓜棚果树的环抱。乡野的空气沁人心脾,我贪婪地呼吸着,疲惫感都烟消云散了。偶见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静静地流淌着,在陽光下波光粼粼,仿佛有一种魔力,让我卸下行囊,步入其中,洗去旅途的风尘。

一路上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 有美丽的人们。我们在村舍边休息时,有叔叔阿姨给我们送水送茶,还 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吃饭;我们行走在路上时,有叔叔阿姨停车,让我们搭顺风车;下雨时,还 有一位叔叔特意停下了车,给我们递上了雨伞。

5.美丽中国的小学作文 篇五

第一课 新疆在祖国的位置

教学目标:

一、知道我们新疆是祖国的哪边。

二、知道新疆的面积,并占我国的多少面积。

三、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辽阔大地的祖国和新疆。懂得新疆是历史以来祖国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学生能说出亚洲地理中心在什么地方?乌鲁木齐市是距离海洋有多远?

课前教育:树立热爱祖国和家乡的美德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叫什么?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特点: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和中部,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新疆在我国的西北部,土地辽阔,有很多美丽的地方。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新疆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自治区,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89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

第一幅图我们伟大祖国

第二幅图:我们可爱的家乡。第三幅图:亚洲地理中心标志塔

第四幅图:美丽的牧场

第五幅图:新疆部分少数民族一览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新疆在祖国的位置

五、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 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道我们新疆的壮美高山、奔腾的河流、沙漠、草原等。

二、知道新疆是瓜果之乡、歌舞之乡。

三、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新疆的山水。

教学难点:学生能说出新疆瓜果之乡、歌舞之乡。课前教育:树立歌颂,赞美家乡的美德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为什么说美丽的新疆?

二、进入新课:

讲解本课特点:新疆有壮美的高山、奔腾的河流,还有美丽的草原、香甜的瓜果,是有名的瓜果之乡,歌舞之乡。解说图片:

第一幅图壮美的高山、奔腾的河流

第二幅图:大的沙漠,广阔的草原。

第三幅图:香甜的瓜果,歌舞

第四幅图:美丽的草原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

五、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 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我们新疆的壮美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等。

二、知道新疆是瓜果之乡、歌舞之乡。

三、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新疆壮美的高中山和无边的沙漠。教学难点:学生能说出新疆著名的高山、盆地。课前教育:树立歌颂,赞美家乡的美德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为什么说美丽的新疆?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特点:新疆有壮美的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有中国最大的沙漠,有两个盆地。解说图片:

第一幅图阿尔泰山和昆仑山 第二幅图:天山 第三幅图:塔里木盆地

第四幅图:准噶尔盆地

第五幅图:火焰山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我们一起去登山

第三课 美丽的天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天山的可爱美丽,是著名的风景区。

二、知道天池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三、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课前教育:树立热爱家乡的美德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天山的冰川,牧场和美丽的景色有个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学生能说出天山是个美丽的地方,而且是牛羊的家乡。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去过哪里?说说当地对你留下的印象。

二、进入新课: 1.教师讲解本科特点:

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不仅是亚洲最大的山系之一,而且是那里有我国最大的现代冰川区。天山不仅养育着新疆的各族女儿,而且山山都是宝,山山都有旅游观赏的好景点。解说图片: A.第一幅图一条银色的冰川好似一条长龙蜿蜓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

B.第二幅图:远处的天山高大,白雪积于山顶,好像给天山戴上了一顶晶莹的皇冠。

C.第三幅图:天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山湖泊,景色宜人。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三.学生朗读本课。四.板书设计:美丽的天山 五.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 美丽的天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天山的位于哪里,是哪里著名的风景区。

二、了解天山的特点及其风景。

三、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课前教育:树立热爱家乡的美德

教学重点:让学生对天山的冰川,牧场和美丽的景色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学生能说出天山是个美丽的地方,而且有哪些美景。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天山在哪里?说说天山有哪些美景。

二、进入新课: 1.教师讲解本科特点:

美丽的天山,到处都有秀美的景色。雪峰、冰川、森林、草原、湖泊、山花,共同组成了天山美景。解说图片:

A.第一幅图:美丽的天山天池。

B.第二幅图:雄伟的天山冰川。

C.第三幅图:优美的天山雪莲。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三.学生朗读本课。四.板书设计:美丽的天山 五.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四课 雄伟的昆仑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昆仑山宏伟壮观,乔戈里峰是世界第二高山峰。

二、收集有关昆仑山的传说和故事与同学交流。课前教育:热爱美丽的家乡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教学难点:感受昆仑山的高大,宏伟。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你见过这里吗?这是哪里?

二、授新课:

看本课内容: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它山势陡峭。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A.第一幅图:这是乔戈里峰的航拍图,像一位圣洁的少女。

B.第二幅图:是宝石,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上的金镶玉中的宝石就来自昆仑山。

C.第三幅图:是昆仑山的远景图。昆仑山一片青色。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雄伟的昆仑山 五.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四课 雄伟的昆仑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昆仑山主要有哪些山峰,能认出乔戈里峰。

二、收集有关昆仑山的传说和故事与同学交流。课前教育:热爱美丽的家乡,了解家乡。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关于昆仑山的一个传说。教学难点:能说出昆仑山的重要山峰。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这是哪座山峰?

二、授新课:

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有很多神话传说都和昆仑山有关。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A.第一幅图:这是昆仑山口汉白玉纪念碑。B.第二幅图:这是宏伟的公格尔九别峰。C.第三幅图:这是昆仑山上常年积累的冰川。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三.说一说你知道的昆仑山传说。

四、板书设计:雄伟的昆仑山

五、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五课 多彩的阿尔泰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阿尔泰山宏伟壮观,俗称金山。

二、掌握阿尔泰山一年四季的风景。

课前教育:热爱祖国、热爱美丽的新疆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阿尔泰山四季的景色。教学难点:阿尔泰山脉中有哪些风景区。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哪位同学去过北疆?阿尔泰山在什么地方?

二、授新课:

阿尔泰山俗称金山,一年四季风景秀美。

1、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第一幅图:阿尔泰山春天的图片,到处鲜花。

第二幅图:阿尔泰山夏天的图片,山上有雪、山腰绿地。第三幅图:阿尔泰山秋天的图片,满地是金黄色。第四幅图:阿尔泰山冬天的图片,满地都是雪。

2、看看图片说一说阿尔泰山四季的景色,我们这里四季的景色如何。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多彩的阿尔泰山

五、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五课 多彩的阿尔泰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阿尔泰山在哪里。

二、掌握阿尔泰山风景。

课前教育:热爱祖国、热爱美丽的家乡。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阿尔泰山有哪些景色。教学难点:阿尔泰山脉中风景区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这是阿尔泰山的哪个季节?

二、进入新课:

美丽的喀纳斯风景区就在阿尔泰山脉中。每年有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1、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第一幅图:阿尔泰山山腰风景图。第二幅图: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图片。

第三幅图:喀纳斯的风景图。

2、看看图片说一说阿尔泰山景区的景色,我们这里景区的景色如何。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多彩的阿尔泰山

五、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第六课 有趣的火焰山和鸣沙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火焰山是什么样的山,全国最热的地方。

二、掌握火焰山的风景。课前教育:了解新疆、了解家乡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火焰山的景色。教学难点:火焰山有哪些风景区。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看看这是谁?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

二、进入新课:

吐鲁番的火焰山是一座奇特的山,山上寸草不生,在烈日的照射下,就像熊熊火焰在燃烧。

1、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第一幅图:火焰山下的“金箍棒”——巨型温度计。

第二幅图:火焰山风景区《西游记》人物雕塑。第三幅图:寸草不生的火焰山。第四幅图:炽热的火焰山大峡谷。

2、看看图片说一说火焰山的景色,我们这里的景色如何。三.你知道孙悟空借芭蕉扇的故事吗?说说看。

四、板书设计:有趣的火焰山和鸣沙山

五、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第六课 有趣的火焰山和鸣沙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鸣沙山的由来。

二、掌握鸣沙山分布在哪里。课前教育:热爱新疆、了解新疆。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鸣沙山的景色。教学难点:鸣沙山有哪些风景区。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图上的人在做什么?你见过会唱歌的山吗?

二、进入新课:

鸣沙山是一座会唱歌的山。每当刮风的时候,黄沙流动就会发出鸣响声,像乐队在演奏一样。

1、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第一幅图:木垒鸣沙山。

第二幅图:巴里坤鸣沙山。第三幅图:游客们从山顶往下滑沙。

2、看看图片说一说鸣沙山的景色。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有趣的火焰山和鸣沙山

五、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走进盆地 第七课广阔的塔里木盆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塔里木盆地位于哪里,是我国第一大盆地。

二、掌握塔里木盆地的风景地貌。

课前教育:了解新疆、了解家乡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塔里木盆地的景色。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有哪些风景区。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说说你知道家乡有什么地貌?

二、授新课: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在天山山脉与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第一大盆地。

1、教师指导学生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第一幅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形、地貌图。

第二幅图:塔里木盆地。

第三幅图:准格尔盆地。

2、看看图片说一说塔里木盆地的景色,我们这里的景色如何。

三.在图一中试着找找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

四、板书设计:广阔的塔里木盆地

五、作业:把你知道的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课后反思:

第七课 广阔的塔里木盆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第一大沙漠。

二、了解塔里木河。课前教育:了解家乡的地貌。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塔里木盆地的景色。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分布的有哪些风景区。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看看这些风景你见过吗?

二、授新课: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第一大沙漠。沙漠里的沙丘有的像新月,有的像长龙,有的像鱼鳞,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1、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第一幅图:塔克拉玛干沙漠。

第二幅图:塔里木河。第三幅图:沙漠公路。

2、听过《塔里木河》这首歌吗?找一找,和小朋友一起欣赏一下吧!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广阔的塔里木盆地

五、作业布置:知道塔里木盆地在那

六、课后反思:

第八课 壮观的准格尔盆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准格尔盆地位于哪里,是我国第二大盆地。

二、掌握准格尔盆地的风景地貌。课前教育: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准格尔盆地的景色。教学难点:准格尔盆地有哪些风景区。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说说你知道家乡有什么地貌?

二、进入新课:

准格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在阿尔泰山脉与天山山脉之间,是我国第二大盆地。

1、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第一幅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形、地貌图。

第二幅图:准格尔盆地地貌。

第三幅图:准格尔盆地。

2、看看图片说一说准格尔盆地的景色,我们这里的景色如何。

三.在图一中试着找找准格尔盆地、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山脉。

四、板书设计:壮观的准格尔盆地

五、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八课 壮观的准格尔盆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

二、了解五彩湾。课前教育:了解家乡的风景。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准格尔盆地的景色。教学难点:准格尔盆地分布的有哪些风景区。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看看这些风景你见过吗?

二、进入新课:

位于准格尔盆地中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沙漠中生长着一些固沙的植物,可以防止沙土流失。

1、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第一幅图: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第二幅图:魔鬼城。

第三幅图:五彩湾。第四幅图:普氏野马。第五幅图:沙漠绿洲。

2、准格尔盆地中间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地图中找找看!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壮观的准格尔盆地

五、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九课 美丽的伊犁河谷盆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伊犁河谷盆地位于哪里。

二、掌握伊犁河谷盆地的风景地貌。

课前教育:对新疆有更多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伊犁河谷盆地的景色。教学难点:伊犁河谷盆地有哪些风景区。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这里风景美吗?

三、进入新课:

美丽的伊犁河谷盆地

伊犁河谷盆地位于天山山脉的西部,三面环山,资源丰富。盆地里有许多美丽的风景胜地。

1、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第一幅图:伊犁河谷盆地大片的苹果园。第二幅图:伊犁河谷。

第三幅图:那拉提大草原。

第四幅图:伊犁河谷盆地果子沟。第五幅图:伊犁河。

2、看看图片说一说伊犁河谷盆地的景色,我们这里的景色如何。

四、板书设计:美丽的伊犁河谷盆地

五、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九课 美丽的伊犁河谷盆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伊犁河谷盆地的景点。

二、了解伊犁河。

课前教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自豪感,更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伊犁河谷盆地的景色。教学难点:伊犁河谷盆地分布的有哪些风景区。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看看这些风景你见过吗?

二、授新课:

美丽的草原

美丽的草原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草原文化,悠久的历史古迹,伊犁河谷盆地真是旅游的好去处。

1、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第一幅图:伊犁河谷盆地的山花。

第二幅图:伊利的薰衣草。第三幅图:喀拉峻库尔德宁。第四幅图:伊犁河大桥。第五幅图:果子沟大桥。

2、伊犁河谷盆地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如那拉提草原、伊犁河、霍尔果斯口岸。收集有关伊犁河谷盆地的地图,办个小小的旅游展吧。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美丽的伊犁河谷盆地

五、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十课 富饶的吐哈盆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吐哈盆地位于哪里。

二、掌握吐哈盆地的风景地貌。

课前教育:对吐哈盆地有基本了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及对知识的储备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吐哈盆地的景色。教学难点:吐哈盆地有哪些风景区。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这是哪里?

二、授新课:

富饶的吐哈盆地

吐哈盆地位于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境内,是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简称。吐哈盆地是新疆三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南北分别与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隔山相望。

1、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第一幅图:吐哈盆地。

第二幅图:吐哈石油基地。

第三幅图:吐哈石油大厦。

2、看看图片说一说吐哈盆地的景色,我们这里的景色如何。

3、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如今的吐哈盆地已建成为一个新兴的石油基地。

三、板书设计:富饶的吐哈盆地

四、作业布置

五、课后反思:

第十课 富饶的吐哈盆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道吐哈盆地的景点。

二、了解艾丁湖。

课前教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自豪感,更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理解图意,能说出吐哈盆地的景色。教学难点:吐哈盆地分布的有哪些风景区。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这是什么湖?

二、授新课:

艾丁湖

在吐鲁番盆地南部,有一个盐湖,叫艾丁湖。艾丁湖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

1、教师与学生共同说出书中的图片内容: 第一幅图:吐哈盆地的葡萄长廊。第二幅图:风力发电站。第三幅图:戈壁滩。第四幅图:艾丁湖。

2、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找,看看风力发电站、葡萄长廊、艾丁湖在吐哈盆地的什么地方。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富饶的吐哈盆地

五、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乘着船儿去游湖

第十一课 天山明珠——天池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天池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2、能说出景点的特色,并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它。

二、课前教育:保护旅游景点的环境

三、教学重点:了解天池的自然资源和主要景点。

四、教学难点:能说出景点的特色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你们听说过天池吗?知道它是什么样的湖吗?

2、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天池的美丽与神奇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

A、第一,第二幅图: 两幅图表现的都是天池的美丽景色。是怎样的情景?你觉得天池美在哪里? B、第三幅图:

介绍天池景区景点的布局及结构。

C、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3、学生朗读本课。

4、板书设计:

天山明珠——天池

5、作业布置

6、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 会变色的湖——哈纳斯湖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哈纳斯湖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2、能说出景点的特色,并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它。

二、课前教育:保护旅游景点的环境

三、教学重点:了解哈纳斯湖时时变换着颜色。

四、教学难点:能说出景点的特色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听过哈纳斯湖吗?知道它是什么样的湖吗?

二、授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哈纳斯湖的美丽与神奇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A、第一,第二幅图:

两幅图表现的都是哈纳斯湖的美丽景色。湖水还能变出什么颜色?是怎样的情景? B、第三幅图:

在丛林的深处,一座座美丽的木屋好像是神话传说中公主的宫殿一样。这是古老的图瓦人居住的木屋。C、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会变色的湖——哈纳斯湖

五、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十三课 像海一样的湖——博斯腾湖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是四大芦苇产地之一。

2、知道芦苇有什么用处。

二、课前教育:保护博斯腾湖的环境

三、教学重点:体验莲花盛开,芦苇遍地的博斯腾湖的美妙。

四、教学难点:了解博斯腾湖鱼虾多,物产丰富。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看书上的图上都有什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图,为什么?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那里芦苇茂盛,沙滩金黄,莲花怒放,鱼虾成群„„。A、第一幅图: 图上是博斯腾湖的睡莲。B、第二幅图:

是博斯腾湖的芦苇。C、第三幅图:

是博斯腾湖黄昏时的美景。D、第三幅图:

是博斯腾湖的鱼类。

E、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像海一样的湖——博斯腾湖

五、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第十四课 高山湖泊——赛里木湖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赛里木湖的景色之美,并能动手画一画。

2、感受赛里木湖的美,并赞颂这种美。

二、课前教育:热爱美丽的家乡

三、教学重点:知道赛里木湖是著名的高山湖泊

四、教学难点:能感觉到赛里木湖的景色非常优美。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去过赛里木湖吗?

二、进入新课:

教师讲解本课内容:赛里木湖是著名的高山湖泊,景色非常优美。A、第一幅图:

远望赛里木湖,山脚下一片明丽的湖水,湖水蓝得像一块宝石。B、第二幅图:

赛里木湖静静地卧躺在群山的怀抱中,湖水清澈,天空深远,草色青青,野花遍地。C、第三幅图:

到夏天,山花烂漫,仿佛给赛里木湖穿上了五彩的裙装。

D、学生自由讨论并发挥见解。

三、学生朗读本课。

四、板书设计:

高山湖泊——赛里木湖

五、作业布置

6.美丽中国的小学作文 篇六

我的梦,中国梦,我们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说过:“中国梦,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的梦。”

我们国家的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发达——我们国家有了自己的航母“辽宁舰,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真正是越来越强大,繁荣。我为生在这样的国家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的梦很简单,也很纯真,就是中国依然有很多留守儿童,我希望他们能有一天和我们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还可以得到爸爸和妈妈的精心的照顾。我希望国家多做一些慈善活动,让那些远在天边的孩子可以过得幸福一点。想想自己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课,可以在绿化的校园里玩耍,可以吃上妈妈精心调配的晚餐,可以穿上整洁,干净的衣服,可以吃上美味的小零食。还有很多很多美好的往事。可是那些在山区的留守儿童,他们连正常的家庭之乐都没有,爸爸妈妈在遥远的城市里打工赚钱,我想他们的父母也像我的父母一样爱他们。孤独的兄弟姐妹们什么时候你们能和我们一样,也许是今年,也许是明年,也许更远。

7.美丽中国的小学作文 篇七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了一系列关于国计民生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明确了指引中国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方位、新目标、新部署。其中,最能激起全社会共鸣、反响最热烈的,无疑是建设“美丽中国”[1]。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最直观表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不仅是要做好城市建设,同时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村镇的人居环境建设[2],要建立清晰、完备、长远、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需要观念和制度的引导,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3]。无论是“美丽中国”的字面意义,还是官方解读,都与“景观”有着密切的关联,启发我们从景观学途径思考这一命题。

1.尊重场地特征,延续地域风貌

在新型城镇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保护国土风貌应是建设“美丽中国”重要目标。从尺度上说,国土风貌是中观层次上地域景观特征的横向拼接。地域风貌是地域建筑群落及其所依托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三者综合作用下的表现形式[4],具体又可落实到微观层次的场地上。因此,尊重场地特征、延续地域风貌是建设“美丽中国”进程中景观设计师开展工作的首要原则:一是注重保护场地的自然地貌特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场地改造;二是尽可能地减少人工痕迹,注重对场地人文环境的保护。

关于如何处理场地原有特征的问题,清华大学的朱育帆教授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提出了“三置论”。这是一种尊重传统、面向未来,用于探讨场地原有内容(原置)和新加内容(新置)之间关系的设计理论构架[5],其核心是正确判读场地、传承场地文脉,并使其适应新的发展。朱育帆教授的理论和实践无疑为在建设“美丽中国”前提下的景观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坐标参照系。当然,在场地毫无特征的情况下,景观设计师也可以从地域的无形文化中寻求景观形式的依据。

此外,国外大量的景观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美国布鲁克林大桥公园设计中,设计团队提出了综合性的设计方法,将废弃货船厂引入设计中[6],保留码头原有格局,将长久废弃的码头建设成供市民游憩的开放空间[7]。(图1)美国国家二战纪念园的设计很好地延续了其景观轴线上的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等已建成景观的风格,将它们发扬光大,并且在这一系列纪念性建筑中找到了立足之地与平衡点[8]。(图2)

2.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永续利用

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一词由希腊文衍生而来,即生物共同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文明”在《周易》《尚书》等我国古代典籍中均有表述,如《周易》中写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尚书》中则有“睿哲文明”之语。“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追求,其目标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前提,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

首先,建立景观基础设施,划定国土生态安全的底限。借助景观生态学,通过优先控制对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不建设区域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建立景观基础设施使城市内部、城市与自然之间形成具有连接性的自然区域及开放空间的网络系统,为人类和野生动物提供自然场所,总体构成保证环境、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框架。美国的精明增长、精明保护等理念,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提出的“反规划”理论,其目的都是控制土地的粗放利用,改变城市浪费资源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

其次,建立景观资源保育机制,增强资源利用的永续性。在景观资源利用方面仿照“封山育林”的方式建立全封、轮封、半封的景观资源保育机制。景观是一种不可再生和不可逆变化的资源。景观资源的保护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景观资源保护规划[9]。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规划保护区域,限制破坏性开发;建立完善的景观资源管理法律体系;积极引导国民树立保护、珍惜景观资源的意识。

来源:http://gardens.liwai.com/content-14191-5.htm

来源:http://image.baidu.com

3.发展复合功能,激发空间活力

当今,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眼光的景观设计师已不满足于以往就事论事的姿态,更多的设计师试图通过景观学的途径优化城市的发展,更有学者提出“城市应以景观为基质”。近年来欧美流行的景观都市主义、食物都市主义和生态都市主义等理论,其共同的基点都是通过创造具有复合功能的景观场所,充分激发空间活力,处理当今城市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这对建设“美丽中国”而言,是一举多得的景观学途径。其价值具体表现为:一、提高空间的使用率,节约建设用地,复合功能的景观可以使失去使用价值的场所,经过精心设计改造后重新被利用,在满足人类精神、生存方面需求的同时为其他生物重新提供多样化的生存空间;二、创造多方面的价值,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及人与人的和谐,复合功能的景观同时具有了生态、社会、文化、经济多方面的价值,同时协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来源:http://www.china-designer.com/home/56149_4_14979.htm

在创造复合功能景观方面,国内外已有大量成功实例。如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在原A.G. Tyssen钢铁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设计师彼得·拉茨在原有工厂复杂而庞大的建筑上结合独特的设计思想,使得整个公园在视觉、功能、象征上相互联系,带给人们具有震撼力的景观效果[10]。(图3)同样,美国高线公园是在美国一段废弃高架铁路线的基础上改造而成,项目将高线公园发展主要历史时期的特征自然地融合到更新设计中[11],保留了场地的原始风貌,同时又为场地增添了新的功能,充分激发了空间活力。国内以南京下关区长江边“四号码头”改造为例,改造后的“四号码头”很好地保留了长江滨江景观,同时利用其抬高的地势在码头下方设置了沿街商铺,为下关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激发了区域经济增长。

4.运用高新技术,创造高效景观

利用高新技术创造低能耗、低成本的景观,是景观专业技术人员借助于本领域的知识积极介入城市发展的尝试,如缓解城市面临的雨洪问题、景观破碎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及食物安全问题等。同时,这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路径。

首先,在规划设计的技术方法上,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兴起,出现了以ESRI公司的Arc Gs为代i表的一系列成熟的GIS软件,地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等学科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得以借助GIS软件被应用到各种尺度的规划与设计实践中[12]。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精确性不断提高。

其次,在场地建造过程中,注重对新技术的使用,发展可循环的城市景观。为了解决城市化带来的水环境问题,多样化的雨洪管理技术应运而生[13],是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战略和措施。垂直农场、阳台农场等技术的发展,为解决食物安全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

第三,在后期的景观维护管理中,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例如利用数字化景观进行管理,全方位的管控各处场地,使场地景观得以长久保持。关注新技术的发展,是创造科技化、人性化景观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环境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结论: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景观设计师在规划设计、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等多方面扮演着协调自然与人工环境、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角色。充分发挥景观学在延续地域风貌、资源永续利用、激发空间活力、创造高效景观四方面的学科优势,把生态化设计放在首要地位,融入景观设计的全过程,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在国家号召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本文着重思考景观学所应承担的责任,如何在专业的领域做好建设美丽中国的工作。结合成功实践案例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做到尊重场地特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复合功能、运用高新技术等四个方面。

8.美丽的中国结(大班) 篇八

新年快到了,教师在活动室里挂上了中国结。古朴而漂亮的中国结给活动室增添了节日的喜气。许多幼儿不认识中国结,他们好奇而又热烈地询问着。“老师,这是什么呀?真漂亮!”“老师。我家的墙壁上也有这个东西。”“老师,为什么要挂这个东西呢?”

中国结是我国特有的民间手工艺品,它丰富多样,蕴含着美好的意义,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新《纲要》指出,要适当地向幼儿介绍我国的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幼儿理解、尊重及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根据新《纲要》的精神,结合幼儿的兴趣点,我以中国结为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教师向幼儿介绍中国结的来历,亲子活动——到商场观察中国结、收集与研究中国结图片和实物,学习简单的中国结的制作方法,等等。这些活动层层递进,使幼儿在各个环节都能充分欣赏到中国结独特的美,感受我国民间工艺的多姿多彩,从而萌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喜爱之情。

这些活动有些在区域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进行。有些则是由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以下是两个集体活动方案。

活动一我们喜欢中国结

目标:

1、初步了解关于中国结的初浅知识,欣赏中国结的多样性,感受中国结的美,产生喜爱中国结的情感。

2、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萌发民族自豪感。

准备:

(一)幼儿知识经验

1、教师讲述故事《中国结的传说》,让幼儿了解中国结的来历和意义。

2、幼儿在家长协助下收集各种各样的中国结挂件、图片、书籍等。

3、请家长在本次活动前利用双休日带幼儿欣赏大商场布置的中国结,了解中国结的多种式样,为后面制作、交流积累素材。

(二)环境布置

1、将各种中国结挂在幼儿园美工室。

2、准备“年年有余”“吉祥如意”等有特殊意义的中国结。

过程:

一、观察中国结

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地方,那里悬挂着许多美丽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猜猜是什么?哦,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二、了解中国结

1、我们刚才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这些中国结都是用什么做的吗?

2、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中国结?它是什么颜色的?(有红色的如意结、鱼形结,还有金色的花生结……)

3、中国结的主色是什么?(红色。)还有些什么颜色?(金色、蓝色、绿色。)为什么要用这些颜色?(这些颜色看上去特别喜庆、美丽,代表如意、吉祥。)

4、(教师出示鱼形结和如意结)谁来说说这些中国结的图案代表什么意思?(幼儿自由讨论。)

5、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

6、中国结既美丽,又带着美好的祝愿,所以大家都喜欢它。

三、萌生制作愿望

1、你家有中国结吗?你还在哪里看见过中国结?

2、这么多地方都悬挂着中国结,真漂亮!

3、你们想编中国结吗?下一次我们就来学编中国结。活动二我们来编中国结

目标:

1、了解中国结的编织工具与材料,尝试学编简单的十字结。

2、发展动手能力,体验编中国结的乐趣,萌发对中国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准备:

1、了解中国结的意义,欣赏过各种中国结。

2、小铜钱、红丝线等制作材料。

过程:

一、认识编织材料和工具

1、大家都说中国结漂亮。那我们今天也来动手编一款中国结。好吗?

2、你们想想编中国结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师幼共同讨论。)

3、幼儿看看、摸摸、讲讲编织中国结的材料和工具。

二、尝试操作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老师制作的中国结(十字结)是什么样的?

2、教师示范讲解:选同色或多色的绳交叉叠放。串成长长的一条,就变成美丽的中国结了。

3、幼儿尝试编“十字结”,教师观察并进行个别指导。

4、你的中国结表示了什么祝愿?请你为自己的中国结取个好听的名字。

5、幼儿交流自己编中国结的感受。

三、欣赏和交流

1、幼儿介绍、欣赏各自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2、幼儿把自己编织的中国结送给同伴或小班弟弟妹妹,并向对方表达美好的祝愿。

延伸活动:

9.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作文 篇九

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中孕育着辉煌的成果。悠久的文化传统是古人结出的丰实硕果,一代又一代的传至今,启迪中华的儿女,造就了美丽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我们的祖国,经历了无数的屈辱,数不清的挫折伴随着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为建设中国,不知有多少的英雄故事在扮演,为建设中国,为弘扬中国的生机蓬勃,弘扬中国精神,一个个伟大催人泪下的故事,便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为弘扬中国文化,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衔着我们的中国梦,筑成我们的新中国。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五千年的古国文就从这儿发源,不知多少的英雄故事就在它的身边扮演。它浩浩荡荡,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仗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浩浩荡荡的黄河,一泻万仗,正如中华民族一泻万里的魄势,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就如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黄河,之所以是我们的母亲河,是因为它在中华民族最困难的时候,将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更重要的是它哺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如今,我们的母亲河正面临着不可抑制的劫难,黄河水在不断恶化,就像黄河母亲在哭泣,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炎黄的子孙,我们必须拿出实际的行动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绘画一条绿色的母亲河。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凝聚了古人的心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古人的力量令我们赞叹,万里长城是汗水所凝聚的奇迹,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奇迹,至今,仍让人感慨。站立于长城,似乎看到了古人在烈日下挥洒汉水,似乎看到了上千万人筑城时的身影,古人的力量不得不让人感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屏障,它仿佛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精神,将要在它的保护下,发扬滋长。伟大的长城代表着中华儿女不屈的精神,为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必须保护这伟大的万里长城。

中国是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国家。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强盛、深厚的中华文明仅深刻影响了东亚的文化格局,而且强大的辐射力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他的《大国的兴衰》中指出:“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的更发达,更先进。”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也

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继续开来,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起了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滋养孕育了无数奋勇前进的中华儿女。

任何时间我们都必须认识到走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梦想也才会走向现实。目前,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国家逐渐走向富强,经济的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和国际影响都今非昔比。

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实现民族复兴是我们共同梦想,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要尽一份责任,出一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寄托着几代中国人的美夙愿,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心血汗水。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于美丽事业的奋斗之中,小行动,大不同。为了我们国家天空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为了中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我们从现在就行动起来,把建设美丽中国的理想抱负落实到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当中,用勤劳的双手托起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10.美丽中国的高二作文 篇十

“五一劳动节”是大家旅游的最佳时间,往往这时,大家会选择去一些大城市旅游,像北京、广州、武汉等地。在“五一”期间,各地的环卫工人可就忙了起来,因为游客们都太不讲文明了。这些天,新闻上一直在播报游客们的“丑恶行径”:许多游客在北京故宫的墙壁上乱涂乱画,随处可见“×××到此一游”这一行字;有些游客为了拍照竟爬到了景点区的树上;更可气的是,很多大人让自己的孩子钻进警戒线,怂恿他们摸这摸那……当记者采访那些游客时,他们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这里又没有提示牌,也没有专门管理的人,这可不是我的责任!”听到这些话,我真伤心,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们不能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乱涂乱画,不能损坏公物,不能乱扔垃圾,不能随地吐痰……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这些,那么中国就会变得无比美丽。

还有一个事例让我十分恼怒。在外国,提示牌上的话一般都是中文,而且会写着“中国人你看,垃圾箱在这里”“中国人,请不要大声喧哗”这一个个醒目的大字,让我十分地生气。凭什么只说我们中国人呢?不过转念一想,也对。外国人在公共场所都是规规矩矩的,而中国人却在公共场所里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这真让我觉得羞愧!

11.《美丽中国》的诗意美境 篇十一

纪录片《美丽中国》海报

《美丽中国》系列作品反映了中国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简朴、淡然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在动人的细节与情节中感受造化的奇迹,人们以顺应自然的方式与自然和谐地共生息。

一、形式手段

根据纪录片总制片人连拜恩介绍,节目中使用大量的蒙太奇、慢镜头、长镜头、剪辑、特效来获取最自然最美好的瞬间。制作组通过多种形式手段为观众奉献出美轮美奂的画面,创造了美丽中国的诗意画境。

(一)蒙太奇创造节奏产生诗意

节奏是诗意得以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纪录片中,蒙太奇创造的节奏产生的意境大于所有意象之和,也使得影视作品的意境产生了动感和层次,它赋予了作品诗歌般的节奏和韵律,凸显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在青山绿水间,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自然息息相关,作品镜头转向了平常的庄户人家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在此场景中,以古老爹不同寻常的状态设下悬念,古老爹专注思考的场景与因为燕子归来忙碌的场景不断交叉进行,在往复的交叉蒙太奇中交待出播种时节与燕子归来的关系,人与万物以顺应自然规律的方式而存在着,在安然而忙绿的生活中传达着诗意;深夜,湖面低旋的大足鼠耳蝙蝠不断略过湖面,红外镜头记录下大足鼠耳蝙蝠张开半透明的双翼与激荡的湖水共舞的场景,极其优美,类似的飞舞慢镜头重复了多次,形成了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也创造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荒凉的雪景中艰难生存的藏羚羊觅食的场景,由特写到大远景的连续过渡拍摄,自然而充满情感,在荒瘠的群山中可以感受到点点生命的执着,充盈着静穆的诗意。

(二)暂缓或暂停创造诗意

约翰·赫兰德认为“各种各样的停顿赋予诗歌以音乐性和魅力,而且停顿引导着读者领悟这种美。”[1]同样,在纪录片中,长镜头、慢镜头、特写等镜头的缓慢与冗长恰好使得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移换存在于镜头内部,通过长时间的冷静而沉默的暂缓或暂停,减少了信息的传达,造成了默默凝视的效果,将世界的真实潜移默化地印照在观众的心底,在静默的注视和舒缓的移动中,营造出了诗意氛围,在对人和物的静默关注中,恬淡而清醇地表达对困顿生命的揭示和对积极生命的颂扬。长镜头抒情气氛较浓,作品在面对沙漠、雪山等很多场景时,均使用了长镜头拍摄,保持了时空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在节奏上比较缓慢,在凝神注视中,营造出孤立绝缘的诗心观境;神秘的地下山洞间别有洞天,滴水溅落雕琢石笋的特写慢镜头,水花飞溅,晶莹如珠,轻盈如芒,从时空中关注水花这一微点并使之永恒化,如此常见的现象却因陌生化的艺术手法表现而别有一番情趣;而特写微观镜头关注的动物的微观世界生活,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在云南的泼水节场景中,人们在飞舞的水花中开心欢笑的模糊摄影营造了梦幻和浪漫的气氛,造成了丰富多彩的虚化效果,更新了我们的视觉体验,表达的想象空间更大,也更具新引力。

(三)奇异形式语言创造诗意

贝尔从视觉艺术出发,把线条、色彩与主体的审美情感结合起来,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他说:“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的关系和组合,这些给人以审美感受的形式,我们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2]有意味的形式追求的是纯粹的美,是超现实的同时也是新奇而陌生的,这种充满情感但陌生的形式表达中充盈着诗意的美。延时摄影将物体或者景物缓慢变化的过程压缩到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平时用肉眼无法察觉的奇异精彩的景象。在凝缩的时光里展示着生长与变幻,作品中城镇中人群的过往,竹笋的迅速生长;梯田在光影中的变幻阐释了时光的变迁。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开始的多场景的无逻辑的剪辑展现出沙漠的线和面的构成美;美丽的丹顶鹤们在夕阳下引吭高歌翩翩起舞的优美剪影既凸显了丹顶鹤的优雅身姿,也带来了美的震撼和感动。

二、意象表达

诗意化的表达中,需借助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来传情达意。艾略特在《哈姆雷特及其问题》一文中,提出通过一系列实物、某种场景、一连串事件等“客观对应物”[3]激发人们的情感。我们可以视“客观对应物”为人们的“意中之象”,即意象。《美丽中国》作品由多个主题的序列组合而成,多个主题序列紧紧围绕山、水、人、物之间的形象描摹展现出秀丽山河的诗意画卷,也娓娓道出醇厚的中华情。

作品《美丽中国——锦绣华南》从美丽的漓江山水开始,星星点点渔火间,渔民撑杆而行,叶叶扁舟在黑夜中静静滑行,渔火、人、扁舟形成的点、线、面的构图和谐而诗意。

随后由雨水季节的黑色鹳鸟在水田觅食的场景转入到南方人赖以生存的农作物:水稻的种植。在与自然协调的过程中,人们再次以充满智慧的方式解决了生存问题,崇山叠峦之间的梯田是人们为天空准备的镜子,阳光在梯田的水面烨烨生辉,光影的变换中隐喻着长久的耕种方式的绵延。不断传承的农耕文化中,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接下来的主题转入重重山峦间的神秘地下世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神奇的石钟乳和石笋,带来了新鲜而神秘的探险空间,也造就了无数稀有的地下生物的生存空间。

在山峦间自由攀爬的是黑叶猴,黑叶猴们相互梳理毛发;猴妈妈与小黑叶猴们在丛林间休息与嬉戏,并在夜间寻找安全栖息处等都很好地体现了傍山而居的黑叶猴们的生活状态;当然依山而存的生物还有人类,很多孩子跋山涉水去往大山深处的学校:位于山洞中的学校,洞穴中不仅有学校,还有神奇的生物们:家畜、燕子、蝙蝠等,燕子们为人们准备好农作物的肥料;山洞深处还有黑暗中的舞者:大足鼠耳蝙蝠们驰骋于暗夜的湖面并猎食湖中的鱼儿。

接下来镜头转向浩瀚的湖面,人们撑杆滑行于湖面,飞鸟在湖面低旋,人们在传统的捕鱼生活中借助鸬鹚捕鱼,镜头跟随鸬鹚进入水底潜行猎鱼,继而跟随鱼儿浮出水面;传统的猎鱼方式还有草海中的地笼捕鱼,在天水一色间,人们远远地点缀着诗意的山水。人们捕食鱼类但也自发的保护着野生动物,这一行为使得濒临灭绝的物种的数量逐渐增加。

初升的太阳从云海间出现,在黄山迎客松间升起,山水画般的朝阳初升的场景在眼前浮现,人们安详地生活在田园牧歌般的生活里,人们在种植水稻的稻田里喂养鲤鱼,在收获的季节,开始了庆典,欢乐而轻松的生活场景在村落里年复一年的上演。

质朴的人们,自由的生物在青山绿水间,惬意而和谐地共存,《美丽中国》在客观的叙述中展现出美丽中国的秀丽山河中执着、自由的生命体;以真诚而热烈的态度关爱这一切,在生动的形象中传达着情感,诗意的境界在情感和意象中契合,这一境界在瞬间见永恒,在细微中展现无限。

三、诗意美境

“中国人一直以来追求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人生境界和精神状态,注重内在精神境界的追求。在审美特质上,主张从人与自然的契合中去探求美,追求宇宙精神和人的精神的契合,强调心与物、情与景、形与神、虚与实的统一,讲究情、景、境无限融合的诗情画意,重视自然之性及和谐之美。”[4]《美丽中国》作品中所展现的主题序列:桂林的漓江、元阳的梯田、西藏的雪山、新疆的大草原等,都是山、水、人、物的相依相存,“作品从自然的角度解读人类,从全知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的行为,巧妙地将动物的世界拟人化并与人的世界进行关联,用隐喻和警示的方法来审视人类的价值观念及许多悖论性行为方式。”[5]在形象的表达中勾勒出整个意境,以形象的创造性表达,体现出“万物有灵”的灵境,在山、水、人、物的情景交融中,展现出韵味无穷的美感特征,呈现生命律动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诗意化地表达出人类与自然及生物的和谐境地。

[1][3]黎志敏.诗学建构:形式与意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8,92.

[2]贝尔.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4.

[4]汪涛.中西诗学源头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8.

上一篇:《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下一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六年级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