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10-27

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精选15篇)

1.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一

报考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和“艺术硕士”的考生的报考条件详见(一)。

要求考生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

我校所有专业均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欢迎符合条件的考生报考。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信息以考生报名时填报为准。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具体办法由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 理机构公布。考生须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一)网上报名。报考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

1. 网上报名时间:

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网上预报名时间:

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2.报考点选择

报考我校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工业设计、设计艺术学、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网上报名须选择天津科技大学考点(代码:1233);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3.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2014年天津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首次试点实行网上支付报考费,请考生按照要求缴纳费用。

4.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按目录上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4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5.报名期间教育部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6.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7.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现场确认时间:

2013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地点

我校报考点现场报名确认地点请关注校园网通知。选择非本校考点的考生请关注所选考点具体通知。

3.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如发现伪造证件时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四、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我校将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将按规定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准予考试。

五、初试

(一)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2014年1月4日至1月5日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四)初试科目。

1月4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月4日下午 外国语

1月5日上午 业务课一

1月5日下午 业务课二

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五)考试大纲及命题。

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

全国联考

2.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二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

2014 年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信息公开制度,深化高校招生信息公开的改革之年。教育部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指导和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高校录取考试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越来越成为公共信息[1]。研究生招生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基本保障,而信息公开是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信息公开的新形势下,传统研招工作面临着诸多变革和挑战。因此,招生单位应充分认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对原有工作流程和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健全研究生招生录取信息公开制度,确保研招工作的公正、科学、规范、透明。作为基层的研究生招生工作人员,笔者将结合国家文件规定和日常工作实践经验,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个人对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的认识与思考。

一、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

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研究生招生单位务必对招生简章、招生计划、复试办法、复试名单、录取办法、录取名单和咨询申诉渠道等进行及时、充分、规范的公开。教育部文件对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涉及每一项信息公开的实施细节,招生单位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符合规定的方式和方法。

(一)初试

考生报考最先接触的信息就是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随着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招生单位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并逐渐完善研究生多元奖助政策体系。因此,招生简章中须写明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和学费具体标准,并链接财务部门的教育收费项目公示。同时,简章应提供本单位网站奖助体系专栏的链接,方便考生获取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和三助岗位等奖助体系的评选办法和实施细则。此外,招生简章中应写明相关专业对不同身份考生的报考要求。例如针对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考生,部分高校要求发表一定科研成果或者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

招生单位的专业目录须明确分专业招生计划,并注明拟招生人数及接收推免生比例,方便考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报考。教育部文件规定,招生单位不得指定考试科目的参考书目和参考材料,但招生单位可以在专业目录中提供考试内容范围说明,对考试题型和要点等内容进一步明确细化,便于考生复习备考。另外,招生单位在公布考生初试成绩时,应同时公开申请复核成绩的办法,并提供考生初试成绩排名情况。

(二)复试

招生单位须提前公开复试录取办法和实施细则,未按要求提前公布的复试录取规定一律无效。招生单位的复试办法应尽量细化,明确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和其他具体业务要求。

首先,复试办法中应说明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占录取总成绩的权重。由于部分招生单位在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时,将初试各科成绩按一定权重折合为技术分数线,而并非各科成绩总和,这就需要在复试办法中详细介绍技术分的计算方式;同时,复试办法中还需要注明是否设置外语和专业课单科分数线。其次,招生单位会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差额复试比例,复试办法中应该明确各专业差额复试的具体比例。例如,部分招生单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比例从1:1.2 扩大至1:1.5 甚至1:2。再次,复试办法需说明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和外语听说测试等环节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例如,复试办法中应公布各专业复试笔试的考试范围和参考资料,介绍专业面试各项评分标准和复试各环节分数权重,等等。

教育部文件特别强调,招生单位须对享受初试加分或政策照顾等特殊类型考生的相关信息予以公开。例如,对于“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推荐免试资格,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破格复试,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和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退役后的考生,招生单位可以使用单独的复试名单公示或者在复试总名单的备注栏注明考生的加分和政策照顾情况。

为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推荐免试工作,教育部于2014 年建立了“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作为推免工作的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报考录取系统,推免生录取名单及新生学籍注册均以该系统备案的信息为准。招生单位要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考生公开招收推免生章程和专业目录,并将学校和院系的推荐办法、接收办法以及获推免资格的推免生名单在系统中备案,并在本单位网站公示。其中,院系推荐办法须说明推免生综合测评成绩的计算方法,接收办法需要说明对推免生绩点(GPA)和荣誉奖励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推免生名单须包含姓名、院系和综合测评成绩等必要字段内容。

(三)录取

全国统考复试拟录取考生名单须包含考生编号、考生姓名、初复试各项成绩和总成绩,并在本单位网站公示十个工作日。复试结果可按照初复试总成绩降序排列,对包括拟录取和未录取的所有复试考生各项成绩统一公示。同时,招生单位需要对破格复试、专项计划和享受初试加分或照顾政策的拟录取考生进行说明。此外,推荐免试拟录取名单应该包含考生的录取院系、录取专业、姓名、本科院校和复试成绩。对于因拟录取考生放弃录取资格,依次补录取的考生名单需要单独公示十个工作日。如果招生单位将初复试各项成绩向所有考生公开,各项考试流程和环节完全透明,将大大增强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公信力。

(四)咨询申诉

招生单位需要公布详细的咨询和申诉渠道信息,应包含联系部门、电子邮箱、电话和通讯地址等内容。对于初试和复试环节违纪作弊等行为的投诉,招生单位应联合校纪委、学风建设委员会和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成立工作小组进行调查处理,掌握确凿证据,并及时公布违规处理结果。同时,招生单位应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制定本单位的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细则,并在本单位网站公示。从而对广大考生起到警示作用,肃清考试氛围,维护考试公平。此外,招生单位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需求,对公开信息可能产生的申诉做好预案,并在网络等媒体进行舆情跟踪观察,确保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应对相关申诉。

(五)其他

研究生招生工作应本着以考生为本、对考生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教育部文件也指出,对于其他按规定应予以公开的招生录取信息,招生单位也要及时主动予以公开。因此,为方便广大考生备考,招生单位可以公布各专业历年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公开历年全国统考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全国统考报考录取比、推荐免试录取人数、复试分数线和录取最高分最低分等信息。招生单位可以在网站公布历年自命题试题真题的公开办法,考生可参考历年真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此外,招生单位还可以在本单位网站开辟专栏,全面介绍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国际交流、学术科研和就业信息等内容,并就常见的招考问题答疑解惑,从而进一步指导考生合理报考。

二、信息公开的渠道

招生单位应该在完善信息公开内容范围基础上,不断拓展信息公开渠道。首先,教育部建立了“研招信息公开平台”和“推免服务系统”,为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搭建了基础平台。其次,考生访问频率最高的是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网站,该网站可开辟信息公开专栏,专门针对获推荐免试资格名单、推荐办法、全国统考复试办法和拟录取名单等信息进行统一公示。此外,各招生单位的信息公开网面向全社会公开,可以同步研究生招生网的相关信息。最后,招生单位可以尝试借助新媒体手段和平台,例如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订阅号,方便考生用移动设备查阅各类研招动态和资讯。当然,各种渠道的信息公开内容应及时维护更新,保证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考生的隐私保护

《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对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不予公开。因此,招生单位在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的同时,也应在最大程度上保护考生的个人隐私。如今,信息泄露现象十分普遍,个人隐私保护令人担忧,招生单位在信息公开工作的细节方面也应该适当调整。例如,在对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公示中,可以只显示准考证号后四位,考生姓名只出现姓氏,名字部分用星号代替。同时,招生单位在公布投诉处理结果时,应该注意对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隐私保护。此外,招生单位应提醒考生在网上注册信息时,应避免使用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等作为密码,防止个人信息被非法盗用。

四、招生单位的职责

招生单位是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主体,按照“谁公开,谁把关”,“谁公开,谁解释”的原则,招生单位需要建立严格的信息审核把关和解释说明制度,将工作的各项责任和要求落实到人。招生单位向社会公开的方案、办法、细则和名单,尤其是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需要经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讨论通过。同时,招生单位也应该积极聆听社会和考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新增公开内容。公开意识的薄弱无疑是制约高校信息公开的关键[2],因此,招生单位需要加强对招生工作人员信息公开的培训,普及相关知识和理念。

信息公开并非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是倡导了一种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理念。招生单位应认识到招生信息透明是获得公众信任的根本前提,也是赢得公众信任的唯一方式[3]。招生单位应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信息公开内容范围,拓展信息公开渠道,完善相关制度办法,确保研招工作更加公正、科学、规范、透明,使得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成为新常态。同时,招生单位也应该及时反思信息公开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相关经验,不断改进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增强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金明鱼.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助推教育公平[J].教育与职业,2014,(7).

[2]张鲁萍.高校信息公开初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三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违规现象的特点及原因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初试违规;招生考试

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报名人数连年攀升,考试作弊活动也有进一步蔓延趋势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受到社会和舆论的广泛关注。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有效防范和打击考试舞弊,维护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公信力,已成为一个亟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违规现象呈现的新特点

通过深入分析,笔者认为助考机构组织考试作弊活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试题印制、保管环节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窃取试题;二是提前安排人员报名参加考试,在考试环节通过微型扫描设备将试题内容发送出考场,场外人员组织“枪手”快速答题后再通过现代通信工具将答案发送给考生;三是组织“枪手”持伪造或变造证件替考。

二、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违规现象原因分析

考试活动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综合考量来看,考试违规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1.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的诚信缺失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法治建设及道德建设相对滞后,加之社会环境中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导致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出现了诚信危机,随之而来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对考试管理造成巨大冲击,严重影响了良好考试文化氛围的形成。

2.家庭因素的影响

父母是子女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可以说来自家庭的影响是个别考生诚信缺失、考试违规的重要原因。家长的诚信道德缺失直接影响子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树立,以至部分考生产生思维误区,对考试舞弊这种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不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形成作弊惯性。

3.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近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国内外需求萎缩,大量中小型企业倒闭,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相应地,部分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学历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增加砝码,提高自身竞争力,部分考生不惜靠作弊通过考试,形成了作弊的市场需求。

三、防范舞弊的基本对策

考试舞弊严重危害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公信力,笔者认为除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严格考场管理外,还应针对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违规现象的新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大力开展诚信考试宣传教育

考试舞弊归根结底就是“诚信”问题,我们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对考生进行遵纪守法、诚信考试的宣传教育,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宣传的基础上,特别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涉及考试作弊相关条款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使广大考生牢固树立法制观念。

2.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考试是一种社会活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诸多因素的制约,构建诚信考试环境必然要依赖于诚信社会这个根基,更需要与构建诚信社会同步并行,相辅相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于2014年6月发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我们应按照《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成员信用记录系统,完整准确记录社会成员考试违规、商业欺诈等不良信用情况,并提供给个人和社会查询使用,将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情况作为其升学、求职就业、职务晋升乃至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的重要依据,严格失信惩罚,使不诚信者无法在社会立足。

3.严厉打击涉考违规违法行为

在全国人大和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已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组织作弊的行为;为他人实施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行为;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考试的试题、答案的行为;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行为,以及伪造、变造或者盗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行为都将触犯刑法,有关部门将依法予以严惩。中共中央2015年10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规定在考试工作中有泄露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相关条款明确了考试招生舞弊等行为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处罚,为打击涉考违规违法行为、保障考试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需要各相关部门依法治考,从严治考,加大打击、查处力度,严惩相关涉考违规违法人员,以形成震慑效果,从制度上、源头上杜绝考试舞弊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4.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四

注:本版本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中,如有与教育部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不符之处,以教育部政策为准。

一、培养目标

以学生为本,培养知识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坚定、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2015 年我校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

二、时间节点(所有时间节点安排以教育部最终通知为准)

网上报名日期: 年 10 月 10 日-31 日每天 9:00-22:00.预报名时间为 2014 年 9 月 25 日至 9 月 28 日每天 9:00-22:00.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或修改本人报名信息。逾期不能补报,也不能修改报名信息。

现场确认时间:2014 年 11 月 10 日-14 日(以教育部最终通知为准),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打印《准考证》时须使用 A4 复印纸,《准考证》正反两面均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初试时间:以教育部最终通知为准。

三、考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代码 101)、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科目代码 199)、英语(科目代码 201、204)、数学(科目代码 301、302、30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代码 311)等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统一发布;其它考试科目由我校命题,参考书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外语听力在复试中测试。

四、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4 年 11 月 14 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同等学力人员。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目前研究生招生同等学力分为以下几类:(1)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 2 年或 2 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 2015 年 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

① 已进修完 6 门或 6 门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本科课程,并持有所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课程成绩单;

② 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 1 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

(2)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须于 2015 年 9 月 1 日以前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且必须在我校研招办报考,在外地报名无效。

4. 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考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的考生,研究生毕业后具有 2 年或 2 年以上工作经历、大学本科毕业后具有 3 年或 3 年以上工作经历、高职高专毕业具有 5 年或 5 年以上工作经历。该类考生必须在我校研招办报考,在外地报名无效;

6.参加教育部强军计划的军队考生,需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证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 4 年以上,政治思想表现好,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成为业务骨干,经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报考。强军计划考生名单由解放军总政治部提供给我校研招办,考生报考前须与各大军区/兵种政治部联系确认报考资格事宜。未经总政治部允许的报考一律视为无效。该类考生必须在我校研招办报考,在外地报名无效。

(四)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复试时体检,并须在指定医院或县级以上医院进行。

五、报名手续

1.考生必须进行网报,如实填写个人信息,牢记网络报名号。

2.现场报名时应届本科毕业生需携带学生证;往届生需携带毕业证原件。

3.报名时先缴纳报名费,摄像,打印报名信息表,仔细核对信息表,确认无误后签名并妥善保存,复试时请携带此信息表与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应届生出示学生证)。

4.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名,逾期不再办理。

六、复试

1.2015 年报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各学科/专业领域的考生,复试时必须进行外语听力与口语的测试,复试笔试科目参见招生目录。

2.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同等学力考生(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参加成人高考统一录取的成教在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国家承认学历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初试合格后,复试时需加试(笔试)本科阶段主干课程科目 2 门,我校各学科/专业领域加试的具体安排请参照招生目录后的详细说明,加试由各学院组织。

七、录取

根据教育部当年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差额复试,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定向生在录取前必须与用人单位签定协议书,用人单位须与我校签定定向录取协议书。

八、注意事项

1.2015 年我校继续招收应届本科生推荐免试到我校攻读硕士学位,同时欢迎外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

2.2015 年我校各学科/领域计划招收各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3100 名。

2015 年国家招生计划尚未下达,招生专业目录中各专业的招生人数为 2014 年的实际招生人数,仅供参考。

3.在 201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所有考生必须持第二代身份证验证身份。包括现场确认、初试、复试。

4.报考者必须符合报考条件。

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真实填写个人信息,对在报考中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将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强军计划和 MBA 考生请特别注意)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因不能在现场确认时提供学历认证报告而无法参加考试的考生,责任自负。

6.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到时须持毕业证、学位证办理入学注册手续。

7.我校不接收下列考生报考:

(1)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及以下考生;

(2)未在 2014 年 11 月 14 日前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的自考和网络教育毕业生。

8.现役军人报考,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其他考生报名时不必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原因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无法被录取或其他问题,我校不承担责任。

9.报考我校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 27 研究所(郑州)、第 29 研究所(成都)及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联合培养的考生,录取后为该研究所定向培养,毕业后留所工作,欢迎考生报考。

10.2015 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昆山研究生院继续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为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招生人数 120 人,欢迎报考。

联系我们

西电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xidian.edu.cn/

研究生院主页:gr.xidian.edu.cn/

5.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五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是一所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信息安全和办公自动化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下面是小编分享的2021年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文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应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与本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主要社会关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无重大政治历史问题。父母、兄弟姐妹未在境外工作(不含公派出境)、生活、定居,未在境外驻华机构工作。本人和家庭成员没有参加非法组织。

2、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中国大陆地区普通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或为2020年毕业未就业,且能提供未就业期间政审证明材料)。

3、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在职考生,原则上应为党政系统、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且工作单位同意报考。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另需符合:无明显视功能损害眼病,双眼矫正视力不低于0.8(标准对数视力4.9)。

5、具有推荐免试生资格的考生应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报考我院,参加我院的复试。具体要求见我院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

6、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一经我院或认证部门查证为不属实,即取消录取或入学资格。

二、招生专业(领域)名额及培养目标

1、全日制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代码0839)学术学位(60人)

培养目标:面向网络空间安全学科领域,培养政治上忠诚可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公务员素质,掌握密码学及应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等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方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领域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和系统开发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分析、设计、集成、开发、测试、维护等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

2.全日制电子信息类别(代码0854)专业学位(合计60人)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30人)

培养目标:面向保密通信领域,培养政治上忠诚可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公务员素质,掌握保密通信技术和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岗位创新能力,能够承担保密通信工程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保密通信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技术领域(30人)

培养目标:面向信息安全领域,培养政治上忠诚可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公务员素质,掌握信息安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本领域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计算机应用系统、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等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三、报名

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和预报名时间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通告或通知。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按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或修改本人报名信息。

现场确认时间请关注报考点通知。考生须按时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考生报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被取消报考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考试

1、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2、下载准考证时间请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告或通知。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打印《准考证》时须使用A4复印纸,《准考证》正反两面均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3、初试方式为笔试,初试时间请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告或通知。初试科目详见研招网公布的我院研究生招生专业(领域)目录或我院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

4、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由我院自定,考生须在3月中旬登录我院官网研究生教育栏目查询复试的有关信息及安排,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五、体格检查

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我院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时间、地点、要求在复试前见我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通知。

六、录取

1、根据教育部当年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差额复试,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2、我院将对拟录取研究生及亲属进行政审,政审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体检不合格者(含推荐免试生入学前体检),不予录取。

七、学制、学费、奖(助)学金和就业

1、学制: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2.学费:8000元/人/年。住宿费:750元/人/年。

3、学院发给每生每月500元国家助学金。学院设有学业奖学金,原则上覆盖率100%。研究生按规定可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奖励和学院优秀党员、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可申请助教、助研、助管岗位,享受岗位津贴。

4、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学生毕业前参加公务员统考,学院根据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向全国党政系统推荐就业。

学校主页:http:///

招生办联系电话:010-83635301

Email:gr@besti.edu.cn

6.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六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是我国建没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 更好的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教育部自2009年起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逐步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1]。本文结合我校自身实际, 对目前地方农业高校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为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招生生源奠定了基础。

二、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原因分析

(一) 公众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认同度不高

从2009年开始, 虽然公众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认识逐渐提高, 报考人数逐渐增多, 但相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言, 公众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加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 导致社会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实际地位总体还不高, 进而影响其整体招生数量和质量[2]。

(二) 生源不足, 招生政策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存在偏差

近年来, 教育资源配置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现, “985”、“211”高校对地方高校的生源影响很大, 导致地方高校生源的不均衡性比较严重。并且, 农业院校中的专业大多属于农学门类, 局限性较大, 毕业后多从事大田、户外等工作, 条件艰苦, 因此报考人数较少[3]。

另外, 教育部的招生政策对于专业学位硕士来说存在偏差。在调剂政策上, 政策规定学术型的硕士考生可以调剂到全日制专业学位, 但专业学位却不允许反调。对于招生单位来说, 这种调剂政策会导致一些招生单位为了完成招生计划, 会采取用学术型硕士的考生的数量来填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数量的策略;对于考生来说, 会给考生造成一个误区, 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含金量不如学术型高。[4]

(三) 生源分布不均, 培养环节不完善, 培养机制不健全

地方农业高校招生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科专业之间生源分布不均衡[5]。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 农业推广硕士中的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其报考生源逐年递增, 而对于倾向于农业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报考人数相对较少, 这直接影响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整体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 大多数地方农业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与学术型的培养方案划分不明晰, 培养过程流于形式, 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培养方案缺乏特色。

(四) 面对就业形式, 公众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偏见

在就业方面, 与农业相关的大部分企业要求学术型毕业的研究生, 大多数的考生及家长也认为学术型研究生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研究生形式, 就业机会更大一些。这样直接导致大部分考生 (尤其是应届生) 不会选择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有些考生甚至将专业学位硕士作为一个底线, 在找到工作后便放弃专业学位录取资格, 这不仅会出现专业学位生源流失的情况, 同时也扰乱了整体的研究生招生秩序。

三、对地方农业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 加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宣传力度

地方农业院校应充分正视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重要性, 合理规划招生计划, 创新招生理念, 建立客观有效的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6]。同时, 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广开宣传渠道, 提高公众对专业学位的理解和认知度, 为专业学位教育开辟广阔的市场。

(二) 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扩大推荐免试生所占比例, 正确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各大院校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专业学位的推免生奖励制度的方式, 扩大专业学位推免生的比例, 吸引更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申请推荐免试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 招生单位应进一步优化专业学位培养的办学环境, 改革复试录取办法, 通过多种方式联合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待遇, 协助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三) 完善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机制, 加强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沟通

全日制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机制面临着一系列改革, 地方农业院校作为培养农业人才主体, 应结合自身实际, 引导高校和企业共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 并且应设立专项经费, 开展专项就业工作, 提升社会竞争力。

(四) 关注专业学位硕士学业全程, 着力解决其就业问题

作为地方农业高校, 应加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学程的就业指导, 让更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与到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另外, 学校应多为全日制学位研究生提供与企事业单位的平台, 从多方面解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满强, 焦建鹏等.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论刊, 2013 (06) :49-51.

[2]陈磊, 粘山坡等.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1 (6) :91-95.

[3]安丰勇, 荆红等.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探索[J].本刊视点, 2013 (9) :1-2.

[4]黄雪, 柳建良等.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生源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0:180-181.

[5]荆红, 安丰勇等.试论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定位[J].学园, 2013 (16) :1-2

7.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七

关键词:北京市属高校;建筑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对策

北京市属高校目前18所具有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资格,随着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需求量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报考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硕士学位点、学科专业数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本课题组通过对北京市属高校建筑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较深入的调研,发现了北京市属高校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使之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征求意见稿)中指出:“从目前的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多数、辅以少数攻读应用型、复合型学位的状况,逐步调整到多种类型并举,应用型、復合型学位为多数的新格局。特别要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其宗旨在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于培养部分教学科研专门人才和大量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应该说,北京市市属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那就是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但是,这样一来,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势必又陷入单一化。学位层次多样化和培养模式多样化已成为国际潮流,也是未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应该确立一个应用型、复合型、学术型并举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要求上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应有各自的侧重,不能一刀切,应该有所区别。但是,不管哪种类型人才的培养,都应该引进竞争机制,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学生创新,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课程设置,重视跨学科培养

高校和研究院所作为跨专业培养的主要阵地,要想占领科研的制高点,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就应该鼓励跨专业考研,给以政策倾向和提供服务便利、营造培养环境。由于跨专业考生本科学习时间的缺失,其相关学科基础存在一些不均衡,为了后面的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研究生培养部门应该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提供一些专业基础课给这些学生以选修,并且给以相应的指导。而对于本科、研究生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同样要增强跨专业研究的培养,一样的可以通过开设旁支学科核心课程给予选修,要打破学科专业间的壁垒,鼓励并实施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课。此外,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对于那些并非跨专业入学的研究生,除了掌握本专业、本学科的知识之外,还要对其他领域有所了解,鼓励跨专业、跨学科多学习,特别是前沿和创新课程,拓展其学术视野和创新能力。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和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与新兴学科的新发展、新动态,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课程结构要进行修订和优化,制定的培养方案强调要将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既注重学科基础又反映学科前沿,既重视理论基础的提高,同时也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三、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指导方针,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教育不能只强调科研,必须让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面、丰厚的基础知识,还要训练学生的新思维。所谓“宽口径、厚基础”,就是要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吸收相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实现研究生培养由单一封闭型向复合开放型的转变,由单纯知识的灌输向强化创新能力的转变,为解决相关学科领域的难题提供保证。这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目前研究生教学中的单一、封闭,与本科雷同的弊端。此外,还必须加强大学与企业的联合,确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通过高校与企业展开广泛合作,高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企业在高校建立研究机构,不但能够为学校引进实验设备与科研经费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还更加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扭转当前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共享,并进一步加快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建立健全导师的遴选与淘汰机制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导师少、研究生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后,高校普遍出现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业务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研究生素质训练不够、解决问题能力偏低。仅靠导师一人指导力量薄弱,因此,必须加强导师组指导制度。其一,不同学科背景的多位导师参与指导,发挥导师集体指导的作用。可以由本学科专业或相关专业导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制度,可以是3人一个小组,以导师指导为主,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研究生。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作用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重点在实践、技能、方法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有意识地培养研究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聘请既富有实践经验又具有科研能力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研究生的校内导师为主导师,企业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被学校遴选为在站研究生现场导师。校内导师结合企业工程技术问题及培养人才的需求,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学术指导、论文审阅并主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在站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结合企业的科研来完成,一般通过参加企业承担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或企业项目的科研实践而完成学位论文;其二,对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资格要废除终身制,实行淘汰制。要定期对培养单位进行评估,对那些未通过评估,不合格的单位,应取消其学位授予权;要定期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对那些责任心不强、学术水平不高,长期没有科研成果的指导教师,应进行淘汰,废除导师资格的终身制。

五、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和措施,解决市属高校培养经费问题

按照国家目前的要求,导师必须有科研课题和经费才能招生,那么,无经费的导师就面临不能招生的窘境。

对此,应该有一个统筹,从学校的角度上应建立宏观调控机制,比如:政府应该给予投入,因为难以靠市属院校自己来解决这一问题。导师和课题和招生直接挂钩,如果没有经费,有高水平的论文也应算具备科研能力,不同学科也不应该用同一标准。同时,有无课题经费可作为遴选导师条件之一,资格上有限制,但不能作为招生的条件,应该有一定的比例。例如:多少导师、每年有多少课题经费、给多少培养数额,最后测算出经费所占的比例。对于缺少科研经费的导师怎么办?缺少科研经费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科的特殊性造成的,即该学科的研究工作,需要的经费较少或者很少,从而获得科研项目经费的可能性较小。如果同一专业的导师都面临相同的情况,都很少甚至没有科研经费,可以按照取得的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或者获得奖项等)来定,一些理学专业、人文学科专业、经管专业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情况。学校对此具体分析,分别为该专业导师提供部分或者全部助研津贴;另一种情况是同一学科中,有些导师科研经费比较充足,而另外一些导师缺乏经费,这就不是学科特点的原因,而是导师本身的原因了。这时,缺少科研经费的导师可以自愿选择少招生或者不招生。事实上,减少培养条件较差的导师的招生数量,增加研究能力强和条件好的导师的招生数量,是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

注:本论文获得“北京市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与促进首都高端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中国海洋出版社,2007.

[2]李盛兵.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魏进平.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9).

8.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八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学校地处中国上海,两大校区分别位于松江区和长宁区,占地面积近亩,校园环境优美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

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更名为东华大学。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59年。目前拥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种专业学位(工程硕士、MBA、艺术硕士、高校教师),学科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8大学科门类。学校共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同时设有10个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检测中心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目前在校研究生总数近5600人,其中博士生830余人。学校坚持“着力创新、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加强内涵建设,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至,已有四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另有四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提名。研究生在三大检索上发表的源刊论文大幅度增加,对学校科研的贡献率正在大幅提升。毕业生就业状况态势良好,研究生就业率连续9年达100%。在上海市乃至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拥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资深学者,而且涌现了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现有教职工3000余名,其中院士8名、长江学者2名,有光华工程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得者,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近700名。

学校按照“坚持特色、拓宽基础、加强交叉、按需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十五”“211工程”建设被“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正式确认为“优秀”。纺织科学与工程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性评估中,名列同类学科第一。依托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国家和教育部科研基地,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积极为国家科技攻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校连续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连续两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连续两年纺织类三大检索论文收录总数超过世界其他九所著名纺织院校的总和。此外,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军事、新材料、建筑、环保、医药、农药等领域,并为我国“神州”五号、六号和长征二号火箭的发射成功作出了贡献。学校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数也不断提升,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

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世界60多所高等院校及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83个国家培养了大批留学生。学校积极推进合作办学,与美国波士顿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美国纽约时装学院、日本宇都宫大学、日本服装文化学院、德国劳特林根应用科学大学、意大利米兰欧洲设计学院、法国鲁贝国立纺织学院、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等一批名校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校重视举办国际会议,举办了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纺织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上海世博会“大都市形象论坛”等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并自1995年以来成功承办年度上海市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凸现着学校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日益活跃的国际交流新局面。学校注重校企联合,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软件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等。

学校历来重视培养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每年组织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赴全国各地,充分发挥自身高学历的人才技术优势,多次获得上海市最佳项目奖、优秀项目奖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及创业计划、上海市发明创造等赛事中多次获得特等奖、金奖或冠军。为激励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向上,帮助困难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了奖学金(普通、优秀)、恒逸助学金、研究生三助、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制度,设有“宝钢”、“仪化”、“钱之光”、“桑麻”、“宏大”、“协大创新”、“天然”等奖学金,鼓励研究生全面发展,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由于学校治学严谨,教学质量高,有七个专业的毕业生享有在英联邦国家开业资格(LTI)。

9.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九

一、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的中国公民。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3.同等学力考生,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毕业两年以上(含两年,从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止);

②原毕业专业与所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③复试时加试(笔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且成绩合格。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以报名参加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法律硕士联考”: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三)符合(一)中各项要求的考生均可以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

(四)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以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的全国联考,简称“MBA联考”: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的中国公民。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报名时间和地点

硕士研究生报名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部分,所有考生必须先进行网上报名,再现场确认。

1.网上报名时间:2010月10―31日(网报时间:9U00-22U00,网址:yz.chsi.com.cn 或yz.chsi.cn)

2.现场报名时间:年11月10―14日。

3.现场报名地点:考生网上报名时所选的地、市招办或设有报考点的高校。

三、报名注意事项

考生在输入网上报名信息时,一定要真实准确。请详细填写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以便在整个招生过程中保持联系通畅。

四、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阶段进行。

2.初试时间:2010年元月(具体时间以教育部规定为准)。

3.初试科目:政治理论和英语各100分,数学和专业基础课各150分;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的综合能力科目满分为200分,外语满分为100分;历史学第三门考试科目满分为300分。每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4.初试地点:考生所选考点指定的考场。

5.复试:符合复试条件的考生均须参加复试。

五、其他事项

1.以上事项如有变动,以教育部文件规定为准。

2.我校有关研究生招生的信息均及时在我校校园网研究生部网页上予以公布。我校网址:www.aufe.edu.cn 研究生招生办E-mail:acyzb@sina.com

3.联系电话:0552―311 传真:3114471 3111261

六、学制二年半(法律硕士(法学)为二年,美术学专业、MBA和法律硕士学制均为三年)

10.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十

1.简牍; 2.官刻; 3.套印; 4.ISBN;

5.码洋; 6.封面; 7.版权; 8.三审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哪些基本阶段组成?

3、出版图书的付酬方式有哪些?

4、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业是如何形成的?

5、书目的类型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6、简述编辑加工整理的原则。

7、简述书刊整体设计的总体要求。

8、简述出版物的宣传方式。

9、列举出版发行渠道的类型,并简要评述其优缺点。

10、简述校对的功能。

三、综合题(共26分)

1.某同学准备撰写“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建设”的论文,请你利用有关信息检索知识,帮助他解决下列问题。(本题12分)

(1)帮助他列出有关检索思路及流程。

(2)如何查找到有关国内外出版企业品牌建设中涉及出版企业上市的期刊论文?

(3)如何查找到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建设的学位论文?

(4)如何查找涉及我国出版行业的品牌建设的图书?

2.请撰写一份主题为“宣传十八大”的图书选题约稿信(本题14分)。

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简牍:纸张发明前记载文字信息的文献载体。简牍是指加工成细长条而可书写文字的竹、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牍。简牍的形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了后世的纸本书籍制度。

2、官刻:我国古代图书的生产方式之一。是指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官刻多以正经正史类为主,强调书籍内容的教化功能。

3、套印:套版印刷的简称。将同一版面有不同颜色要求的部分,分别刻版、施色,分几次印刷而成的技术。套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印刷进入了彩印时代,是我国对世界印刷技术的又一重大贡献。

4、ISBN: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的简称,中文译名是国际标准书号。是出版物的标识之一,由前缀号、组区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和校验码组成。

5、码洋:又称定价金额、总定价。按出版物定价计算的金额。多用于表示一定数量出版物定价的总和,以反映出版物的生产和销售规模。

6、封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封面也称“书皮”、“封皮”,由面封(封一)、底封(封四)、封里(封二)、底封里(封三)和书脊构成;狭义的封面仅指其中的面封部分。

7、版权:也称“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

8、三审制:“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的简称。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是我国出版单位依靠分级负责与集体智慧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

二、简答题

1.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三个基本要素是编辑、复制与发行。同时要回答编辑、复制和发行的含义和意义。

2.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由哪些基本阶段组成?

由精神产品生产、物质产品生产、产品流通这三个基本阶段构成。同时要回答每一阶段的具体工作或步骤。

3.出版图书的付酬方式有哪些?

除著作权人与图书出版者另有约定外,一般分版税方式、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方式、一次性付酬方式。同时要回答各自的计算方式。

4.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业是如何形成的?

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业主要通过加强新华书店工作、建立国营出版单位和对私营出版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形成的。同时要对统一全国新华书店,实行出版、印刷、发行专业分工,建立国营出版单位,对私营出版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等进行简要叙述。

5.书目的类型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首先要回答书目的定义,书目是图书或报刊目录的简称,是著录和揭示一批相关的书报刊文献,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登记、报道和宣传书报刊文献的检索工具。其次,要回答书目的类型,如综合性书目、专题文献书目、地方文献书目、个人著述书目、联合目录等,并举出恰当的例子。

6.简述编辑加工整理的原则。

(1)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2)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3)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同时要对这些原则的含义简要加以说明。

7.简述书刊整体设计的总体要求。

(1)整体性;(2)艺术性;(3)实用性;(4)经济性。对每一要求要做简要介绍。

8.简述出版物的宣传方式。

(1)利用大众传媒宣传;(2)新闻发布会宣传;(3)专题讲座宣传;(4)发行人员培训;(5)活动宣传;(6)会议宣传。对每种宣传方式要简要介绍。

9.列举出版发行渠道的类型,并简要评述其优缺点。

有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对这两种渠道的形式、优势、不足要简要分析。

10.简述校对的功能。

校对的功能是校异同和校是非。对校异同和校是非的概念、意义要做简要叙述。

三、综合题

1.某同学准备撰写“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建设”的论文,请你利用有关信息检索知识,帮助他解决下列问题。(本题12分)

(1)帮助他列出有关检索思路及流程。

1.要撰写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建设的论文,需要了解已经出版了哪些该方面的著作、论文,以及一些出版企业品牌建设的案例等。

检索流程一般是:首先分析问题,然后确定检索工具,其次是确定检索入口,最后是获取原文。检索式为“出版业”or “出版企业”and“品牌建设”。

(2)如何查找到有关国内外出版企业品牌建设中涉及出版企业上市的期刊论文?

可以通过《全国报刊索引》、中国知网(CNKI)等查找。

(3)如何查找到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建设的学位论文?

可以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中国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等查找。

(4)如何查找涉及我国出版行业的品牌建设的图书?

可以通过《中国国家书目》、《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中国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库等查找。

2.请撰写一份主题为“宣传十八大”的图书选题约稿信(本题14分)

该约稿信要围绕“宣传十八大”这一主题,应包含下列内容:1.稿件的题目;2.写作的内容和要求;3.读者对象;4.字数和交稿时间;5.可供参考的资料;6.写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7.对著作方式的要求。

11.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十一

关键词: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定位

2009年3月教育部为了应对金融风暴的冲击, 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 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 对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进行了改革,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运而生。作为地方高校, 西安理工大学现有的专业学位领域在招收在职考生的同时向应届本科毕业生也敞开了入学通道。2009年至2012年, 已招收了4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共约700人 (不含有工作经验要求的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作为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管理工作者,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以期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找到合理的定位。

一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分析

地方高校相较于“985”“211”等院校来说, 无论从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社会声誉等方面, 还是招生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尤其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1. 招生现状

第一, 第一志愿报考率低。第一志愿报考率是指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的百分比。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志愿报考率低是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 近几年,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率约为70%, 甚至个别类别 (领域) 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现象。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 基本都靠调剂来完成招生计划。调剂有两种途径:一是本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筛选下来的, 二是其他高校淘汰下来的。

第二, 上线生源类别 (领域) 分布不均衡。以我校为例,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上线生源专业不均衡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类别 (领域) 不均衡的现象更为严重。虽然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志愿报考率约为70%, 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报考率更低, 而全日制会计和审计专业硕士则成为“热门专业”, 报考人数的不均衡, 导致更严重的上线生源不均衡的现象。以2013年为例, 我校的全日制会计和审计专业硕士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和计划录取人数的比例为200%, 而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和计划录取人数的

*基金项目:全国工程硕士教育课题研究 (编号:2012-JY-050) 比例则不足50%。

第三, 生源质量不理想。生源质量不理想是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存在的更严重的一个问题。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全国统考、推荐免试和一些第一志愿报考学术型研究生未被录取的调剂考生, 不仅考生数量少, 且生源质量整体不高。以我校为例, 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来源于三本、自考等弱势学校的生源占到50%以上, 少量的优秀生源以本校推荐免试生为主。生源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 问题产生原因

第一, 社会的“不认同”。尽管教育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 以期从政策制度上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获得社会的认同。但这些政策还未获得社会群体广泛的认同, 考生、家长、用人单位, 甚至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更有一种错误观点, 简单认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仅仅是本科教育加技能培养, 或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仅仅看成缓解就业难问题的一种手段。

第二, 地方高校的劣势。学生报考志愿反映了考生把报考院校的声誉及其报考专业的地位和价值作为给其带来理想回报的主要判断依据。首先报考院校的社会声誉, 与部属重点院校相比, 地方高校社会认知度较弱;其次专业特色, 部属重点院校一般办学历史较长, 其专业也已被特定行业所广泛认可, 尤其全日制专业学位属于新生事物, 更不易被考生所接纳;所报考院校或专业能够提供考生个人发展与赋予考生就业竞争力的条件。现今社会考生普遍认为, 在就业方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远不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又由于部属重点院校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方面也存在生源不足的现状, 考生即使选择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也更倾向于选择部属院校;在考生及家长的心里, 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想法:或上“好学校”, 或上“好专业”。

第三, 就业定位的模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出现, 正是教育部提出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显然,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是适应特定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但在社会公众的心里,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定位仍很模糊。无论是学生本人、就业指导部门, 还是招聘单位都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定位: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岗位似乎面向的是学术型的, 招收应用型的似乎招收本科生或专科生就足够了, 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似乎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 这种就业定位的模糊更导致学生报考时“望而却步”。

二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合理定位

针对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现状及原因, 我们看到:作为新生事物,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还未被社会广泛接受, 尤其是地方高校面对着更大的挑战。但我们也应看到,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出现, 开创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作为地方高校, 我们要把握机遇, 认识到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层次上主要以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 培养应用型人才, 这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所以, 作为地方高校,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进行合理的定位:

1. 地方高校的全体教育管理工作者, 思想上要正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内涵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新生事物, 其社会认可度还较低, 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 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 只有思想上认可了, 才是真正的认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能否真正落到实处, 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源, 首先取决于广大研究生导师和各级研究生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态度, 取决于学校和管理部门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如果地方高校的广大研究生导师和各级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从内心认同, 那么我们能招收到优秀的生源将会是一种空想。因此, 地方高校必须以解放思想为旗帜,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 从各个角度正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内涵。

2. 地方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合理的招生政策, 让考生内心获得“平等感”

很多考生选择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时总在乎周围同学、家长和朋友对自己所报考专业学位的反应, 担心周围人群“瞧不起”, 似乎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对自己没信心的一种表现, 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基于此, 地方高校在招生时就应制定合理的政策, 让考生内心获得“平等感”。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 我校在招生宣传手册中明确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 其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实践性、应用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时, 复试的组织管理、复试成绩的使用等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基本原则一致, 将更加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 加强对考生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同时还将注重对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考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 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奖贷助学金申请、考核评优以及就业服务等方面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

3. 地方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 应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获得某一个专业的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绝大多数人选择攻读研究生的原因。因此, 能否找到一个符合其学位层次和类型的就业岗位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会选择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 这两年招生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上线生源各领域间极度不均衡, 会计硕士报考人数过多, 而其他领域上线生源又严重不足;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目前社会上普遍认为会计硕士“好就业”。因此, 为了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1) 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2) 设立专项经费, 支持就业指导人员开展专业硕士职业规划培训工作; (3) 增设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 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结论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地方高校应从自身的招生现状出发, 认识不足, 抓住机遇, 合理定位, 从而开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潘剑波、李安萍、郭登峰.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遇、挑战、出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 (12) :35

[2]刘旭、叶巧先.论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J].现代大学教育, 2005 (1) :98~101

[3]高文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下) , 2010 (12)

[4]魏玮、雷彩虹等.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刊) , 2011 (4)

[5]刘万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形势与对策探析[J].科技与管理, 2012 (4)

12.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十二

重庆大学招收各类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4100余名,其中含推荐免试、统考生、全日制专业学位、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

目录中招生规模和各专业招生人数仅供参考,以国家下达的20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准。本单位将保留根据国家下达的规模以及各专业上线生源情况对各专业招生人数进行调整的权力。

二、报考条件

(一)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考生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考生年龄不限。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获得毕业证书)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报考条件

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⑵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获得毕业证书)或往届本科毕业生;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⑶报考硕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40周岁。⑷保证毕业后回定向地区(单位)就业,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全部回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

(三)强军计划报考条件

1、符合第二条(一)中的第1项要求。

2、国家承认学历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的在职人员,并属各军区推荐报考人员。

(四)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报考条件

1、符合第二条(一)中的第1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7月底前毕业)工作三年或三年以上。

3、大学专科毕业后(7月底前毕业)工作五年或五年以上。

4、研究生毕业学历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

5、工商管理硕士(MBA)只招收原单位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培养考生。

(五)法律硕士(J.M)专业学位报考条件

1、符合第二条(一)中的第1项要求。

2、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的考生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非法学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或应届本科毕业生。

2)非法学专业的大学专科毕业后(7月底前毕业)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

3)法律硕士(J.M)只招收原单位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培养考生。

4)下列13个专业的毕业生不得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3、法律硕士(法学)的报考条件以教育部招生简章为准。

(五)其他专业学位报考条件

其他专业学位,如工程硕士(含软件工程)、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风景园林硕士(MLA)、艺术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报考条件以国家招生简章为准。

(六)接收推荐免试生条件

1、一般是全国“211工程”学校(研究生院、“211工程”、“985工程”学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优先考虑)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学科专业全国排名名列前茅院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对研究生院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推荐来的推免生,将在提前攻读、硕博连读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2、需获得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推荐手续完备,材料齐全。

3、统考报名前通过我校的复试,成绩合格。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成绩不能有不及格科目),未受到纪律处分、毕业设计(论文)良以上成绩,毕业时能取得学士学位证书。

三、报名时间及地点

1、网上报名时间:10月10日-10月31日,网上报名网址:yz.chsi.com.cn或yz.chsi.cn。

2、现场报名(摄像)时间:月10日-11月14日。

3、报名考试地点:全国各地所设研究生报名考试点。重庆大学属重庆市所设报名考试点之一,报名地点:重庆大学(A区)研究生院一楼大厅。

4、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现场报名时报名点只对考生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核对,不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审查,请考生自审。资格审查在复试期间进行,凡不具备报考资格而参加报名者,造成遗留问题考生自行负责。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考试舞弊等行为,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不予录取。

四、报名程序

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将继续试行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两个阶段。网上报名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或yz.chsi.cn)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然后点击“进入网上报名”,并按要求完成网上报名操作。网报中,考生必须认真阅读教育部、省(市)招办、招生单位、报名考试点发布的相关公告。网上报名后考生本人还必须到报名点进行现场电子摄像并本人签字确认网报信息。

2、报名步骤:①仔细阅读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②按网站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考信息与所报考的专业名称及代码、院系名称及代码、考试科目名称及科目代码等;③认真核对所填报考信息;④确认无误后提交报考信息,提交报考信息后考生必须准确记录考生本人报考的“报名号”和密码;⑤考生本人修改报名信息仅限教育部规定的网报期间。

3、网上填报说明:

①凡报考重庆大学的硕士生在“备用信息1”栏填所选导师的姓名。

②报考强军计划的考生在“备用信息2”填写“强军计划”、“备用信息3”填写“推荐军区名称”。

③凡属国防生的考生无论是推免生或统考生必须在“备用信息2”栏注明“国防生”及保留资格年限。根据教育部、总政治部文件规定,国防生录取后必须保留1-2年入学资格,对未注明“国防生”和保留资格年限的,不能保留资格,责任自负。

4、考生网上报名后,符合报考条件的报名考生凭身份证(应届生还须带学生证)、报名费、打印的网报信息表,于年11月10日―11月14日到报名点现场报名,考生本人当场进行电子摄像,对打印的考生报考信息表由本人签字确认,签字确认的“考生报考信息表”必须交回报名点的收表处,否则报名不成功。签字确认的考生报考信息为上报教育部的信息,不能更改,所造成的后果由考生自负。

5、凡报考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的“艺术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专业,考“817素描”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务必选择重庆大学报名点报名,现场报名到重庆大学报名点,入学考试也在重庆大学所设考场进行考试。

6、取得推荐免试生正式资格(通过省市招办审批,并且复试成绩合格)者,须凭推荐学校发的“推荐免试校验码”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未进行现场报名确认者,视为自动放弃推免资格,不予录取。

五、各军区推荐报考重庆大学的强军计划考生,请考生自己首先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 或yz.chsi.cn)进行网上报名(由于考生信息不全招生学校不能代报名)。报名同样按“第四条报名程序”进行网上报名。请考生与推荐军区联系,索取报名校验码。在网上报名时,必须选择重庆大学报名点,即选择“5001”,选择其它报名点报名无效。报名选择考试科目时,暂选相应专业“统考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针对强军计划的考生由我校认可其报名资格后,再将考试科目更正为单考考试科目(①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②251英语(252俄语、253日语);③601高等数学(不考数学专业的考试科目同《重庆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相应专业的第三科科目代码及名称);④考试科目同《重庆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相应专业的第四科科目代码及名称。)本人所填报信息要认真仔细进行核对,然后提交。该信息为上报教育部的信息,也是以后网上下载准考证、网上查成绩、网上下载复试通知书等的依据。

六、考试科目及时间

13.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十三

一、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等招生单位招收硕士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

2014年,我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980名,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05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930名。录取时,各专业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规模数和生源情况作相应调整。

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三、报考条件

(一) 参加全国统考的报考条件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最迟应在入学报到前取得本科学历);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考我校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项要求;

2.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报名参加经教育部批准我校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项要求;

2.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

(四)接收推荐免试生:

1.除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硕士,其他学科、专业均可接收推免生。

2.推荐免试生一般应是全国重点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优秀,具备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潜能和素质,并获得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手续完备,材料齐全。

3.欢迎来自国内重点大学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于209月起访问我校研究生院网站(yjsy.ujs.edu.cn),查阅我校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生的相关说明。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4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 网上报名日期: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网上预报名时间:2013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2.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 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复试基本分数线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暂行)》进行处理。

(4)教育部在学历(学籍)审查方面将加强管理,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在招生单位核查报名信息时,将认证报告交招生单位核验。

4. 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为少数民族地区定向就业方式。

5. 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6. 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含推免生、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1. 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2013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 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4)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可疑学历证书时,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学历认证证明。

(三)网上报名及现场确认的补充规定:

14.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十四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与工具

以方便抽样的方法, 在A大学 (“985工程”院校) 的生活区、学习区发放问卷250份, 回收有效问卷224份, 问卷有效率89.6%。其中, 男生127人, 女生97人。

本次调查一共采用2个问卷, 分别是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和Rosenberg自尊量表。自编问卷涵盖人口学特征、学习、生活、工作效能、家庭五个方面, 共28个条目。Rosenberg自尊量表, 由5个正向计分和5个反向计分的条目组成, 用以评定个体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 总分范围是10~40分, 分值越高, 自尊程度越高。

(二) 统计方法

采用的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LSD事后检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分析

(一) 自尊总分分布

自尊总平均为31.87分, 最低20分, 最高40分, 中位数32分, 众数30分。自尊总分分布并非一个正态分布, 在所调查的研究生中, 大多数人的自尊水平较高。

(二) 自尊水平的差异分析

1. 人口学特征方面。

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亚群体自尊平均分进行T检验, 探讨自尊总分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数据显示, 专业、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生源地五个亚群体的自尊分数差异不显著, 年级这一子因素差异显著。LSD事后检验发现, 研二学生的自尊分数最低。

2. 学习方面。

对学习因素中不同亚群体的自尊平均分进行差异分析, 知识面、图书馆资源、课程设置、论文发表四个子因素差异不显著。而获得一等奖学金的研究生自尊平均分高于没能获得一等奖学金的研究生, 且存在显著差异。

3. 生活方面。

生活因素中, 宗教信仰、购物习惯、对饭堂服务的满意度、婚恋状况, 存在差异, 但不显著。而师生关系、被所属群体接纳的程度及对疾病的反应水平三个子因素亚群体之间差异显著。

4. 工作效能方面。

关于工作效能因素, 社会实践、干部经历不同的研究生自尊分数差异不显著。专业技能过硬、能有效应对工作挑战的研究生自尊总分高于专业技能一般的研究生, 在应聘中能充分展示自我的研究生自尊分数高于怯场的研究生, 且两者差异显著。

5. 家庭方面。

家庭因素包含归属感、与家人沟通的频率、家人的健康状况、亲人能否帮助安排工作、童年记忆五个子因素, 且每个子因素亚群体自尊分数都具有显著差异。对家庭的归属感越强烈、与家人沟通越频繁、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的研究生, 自尊水平越高。

三、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自尊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一) 人口学特征

经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 发现在人口学特征这一因素中, 只有年级这一子因素的差异是显著的, 年级差异显著这一研究结果与杜婷的研究结论相似。研二处于整个硕士生学习生涯的中期,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面对越来越繁重的学习和科研任务, 又因为招聘信息不足、应聘经验少、就业压力增强, 致使焦虑情绪普遍存在, 因而研二学生自尊水平最低。

(二) 学习因素

分析发现, 在学习因素的六个子因素中, 能否每年都获得一等奖学金和学习效率两个因素T检验结果差异显著, 说明这两个因素对研究生的自尊影响较大。获得一等奖学金, 可以不用支付一整年的学费, 还有一定的研究补助, 这能减轻研究生的经济负担, 极大地降低因经济不宽裕而带来的焦虑情绪。此外, 获得奖学金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获助, 更是精神上的鼓励, 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 生活因素

生活因素涵盖宗教信仰等七个子因素。其中, 师生关系和被群体接纳的程度、对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三者不同亚群体的自尊分数差异显著。师生关系, 尤其是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 是研究生在校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 如果研究生在读期间与导师关系紧张, 对其学习、生活都有较大影响, 从而影响研究生的自尊水平。

(四) 工作效能因素

工作效能因素中, 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的研究生自尊水平高于专业技能一般的研究生, 应聘中怯场的研究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怯场的研究生, 且都差异显著。专业技能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过硬的专业技能, 能够坚定研究生的自信心。招聘会中的表现关系到应聘的成功与否, 在应聘过程中, 考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与技能, 还有心理素质, 不怯场本身就意味着对自我价值的高度肯定。

(五) 家庭因素

在家庭因素的五个子因素中, 都呈显著差异, 可见家庭对于研究生的影响作用之大。家是社会的基本单元, 也是大多数人的心灵港湾, 对家有深厚归属感的人必然与家人沟通频繁, 也会非常在意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在气氛温馨、融洽, 无需担心经济状况也不愁未来工作去向的家庭中成长, 自我接纳的程度自然就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总体而言, 硕士研究生群体自尊水平较高, 总平均分为31.87, 总分在30分以上的研究生占72.8%;年级、奖学金的获取状况、学习效率、师生关系、被接纳的程度、对疾病的反应、专业技能、应聘表现、归属感、与家人沟通频率、亲人健康状况、亲人能否代为安排工作、家庭经济、童年记忆均能显著影响研究生的自尊水平。

(二) 建议

1. 建立健全动态研究生心理障碍普查方案。

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但目前大多高校、研究所一般只是在入学之初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 重视程度不够。心理普查应贯彻研究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包括入学普查、年度普查、重大事件后的普查。建立一个健全、动态的心理普查方案理应成为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加强研究生人际交往的指导。

人际交往对研究生的自尊影响较大。因此, 加强研究生人际交往的指导成为必要。在心理层面上, 引导研究生树立包容的交往观, 克服社交恐惧;在技巧层面上, 引导研究生学会倾听、微笑。如此, 研究生在心理、技巧两方面同时提升自身的交往能力, 与所属群体良好互动, 进而被他人、群体所接纳, 最终提高自尊水平。

3. 加强研究生职业指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专业技能不扎实、应聘表现不良的研究生自尊水平较低。这预示着, 学校应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职业指导不仅涉及研究生正确就业观、择业观和职业核心素质的培养, 还包括职业心理辅导及就业指导。适当的职业生涯辅导, 是帮助研究生提高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黑龙江晨报.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EB/OL]. (2015-07-13) [2015-06-05].http://difang.gmw.cn/newspaper/2015-07/13/content_107840974.htm.

[2]百度百科.自尊量表[EB/OL]. (2015-07-10) [2015-06-05].http://baike.baidu.com/view/6510725.htm.

15.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十五

重庆邮电大学概况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几所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与优势,在邮电通信行业、在信息产业领域、在重庆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50年,1965年成为当时四川省仅有的10个可以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起与国内多所重点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成为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研究生教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与建设,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振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 2200 余人。有教职工 1600 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 140 余人,具有副高职称的 350 余人,硕士生导师360余人,博士生导师20人。外聘了 10 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为我校兼职教授,我校校友、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为我校名誉校长。学校现有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学校现有4 个一级学科、 20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可以在6个学科领域招收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在 8 个学科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在7个学科领域招收培养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具有推荐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资格。学校与英国南岸大学、韩国仁荷大学、韩国鲜文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校坚持自主创新,科学研究取得突出成果。我校是中国数字通信的发源地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我国研制出第一套符合国际电联标准的24路、30/32路脉冲编码机和120路复接设备及其配套仪表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八十年代承担了国家“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TDM/FDM60路复用转换设备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研单位参加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和终端产品的开发,制定出移动通信领域第一个中国标准TD-SCDMA,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部TD-SCDMA 3G手机样机及世界上第一颗采用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荣获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殊荣。学校自主研制的 TD-HSDPA TCN230型无线上网卡率先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入网认证测试,获得入网许可证,成为我国第一款商用 TD-HSDPA 上网卡,并且该产品服务北京奥运,为我国实现3G服务奥运的承诺做出了重要贡献,“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我校在网络控制和汽车电子领域联合攻关、服务企业方面,成效显著, “支持生产设备集成运行的网络化制造系统及支撑技术” 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制定的《工业测量与控制系统的 EPA 通信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被 IEC 认可的工业自动化领域国际标准。同时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协议栈软件、人工智能、网络行为与计算、网络安全、生物信息等研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我校在微电子、光器件及材料、电子商务及经济管理、理论物理等研究领域在西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我校以信息技术为背景,开展的人文社科等研究特色鲜明。目前我校承担科研项目700余项,在研经费近亿元。近5 年,出版专(译)著1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7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0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完成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近400 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部(省)级科研成果奖 80 余项。我校积极开展军工项目研究,顺利通过了国防武器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认证并承担国防项目的研究。由于在信息产业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我校被评为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是全国首批信息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首批通信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软件人才和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与重庆北部新区、西永微电子园、茶园新区等共同组建了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进行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已取得显著成效。由于培养的人才质量高,毕业研究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他们主要就业于国内外知名的信息通信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政府机关,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了专业特长,学有所用。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构建了“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三助)、国家助学贷款和临时困难补助”的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其中,“研究生奖学金”覆盖全部研究生,最高金额达10000元/人。学年。对于在知识创新、科技发明、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研究生,学校专门设立了“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予以奖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兼任学校的“三助”岗位(即教学助理、管理助理、研究助理)等措施获得一定资助。此外,“华为”、“长飞”等企业也在学校设立了研究生奖学金,对学习成绩优秀和科研能力突出的研究生给予奖励,最高金额达15000元/人。学年。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产学研合作不断扩大。学校与国内外许多著名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邮政、大唐电信、中兴通信、华为公司、普天集团等信息通信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科研院所以及与长安集团、四联集团、重钢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和牢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 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加拿大、荷兰、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每年选拔研究生到国外大学交流学习,积极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专门制定了“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资助办法”资助成绩优秀的研究生到国外交流学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随着信息科技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快实施,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不断建设,重庆邮电大学将迎来再一次腾飞的良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将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我国信息通信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欢迎有志青年报考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

欢迎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生

申请免试攻读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

考生须知

20我校可以在20个二级学科专业和6个专业学位学科领域招收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三年。所有学科专业和领域均接收推荐免试生。考生可以登录我校研究生部网站查阅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专业目录中各专业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201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准。

一、报名

1、报考条件

按教育部《2010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的有关规定。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

2、报名程序

201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

考生在教育部公布的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yz.chsi.cn)填报报名信息。考生在网上报名时请仔细阅读重庆市及我校网上报名公告,必须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弄虚作假者无论何时,一经发现,即取消资格。

(2)、现场确认

已在网上报名的考生在教育部公布的时间内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确定的报考点确认本人的报考信息。

二、考试

1、初试

(1)、初试时间和地点: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考生的具体考试地点由报考点安排。

(2)、初试科目: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各专业具体科目请查阅专业目录。其中政治理论和外国语满分值各为100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满分值各为150分。各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

2、复试

(1)、复试时间和地点:一般在2010年4月中旬。通过初试的考生须到重庆邮电大学参加复试。复试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安排以我校研究生部网站上公布为准。

(2)、复试内容: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专业课笔试和综合面试。各专业笔试具体科目请查阅专业目录。通过初试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基础课程。各专业具体科目请查阅专业目录。

三、对学生的奖励及资助措施

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构建了“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三助)、国家助学贷款和临时困难补助”的多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其中,“研究生奖学金”覆盖全部研究生,最高金额达10000元/人。学年。对于在知识创新、科技发明、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研究生,学校专门设立了“研究生科技创新奖”予以奖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兼任学校的“三助”岗位(即教学助理、管理助理、研究助理)等措施获得一定资助。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专门制定了“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资助办法”予以资助。此外,“华为”、“长飞”等企业也在学校设立了研究生奖学金,对学习成绩优秀和科研能力突出的研究生给予奖励,最高金额达15000元/人。学年。

四、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我校将及时在研究生部网站上公布招生信息。各位考生需要了解招生信息请随时关注研究生部网站,或与研招办联系。

学校代码: 10617

学校地址: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崇文路2号 邮政编码: 400065

联系部门: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 系 人: 章甫

联系电话: 023-62460038

上一篇:18-1-古坭塘小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少年时代》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