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校园道德与法治

2024-08-13

我们的校园道德与法治(共12篇)

1.我们的校园道德与法治 篇一

第二单元 我们的学校 1.说说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2、知道遇到困难和问题怎么办,找那些部门,能够说说自己的学校,介绍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的学校,能给他人介绍自己的学校,知道遇到困难怎么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我们的学校”小调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听歌曲《校园多美好》,边听边看校园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校。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我最喜欢的校园一角

教师;我们已经在学校生活了两年多。在这里,我们学习、活动、玩耍……学校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阅读教材P24页,下面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是哪里?为什么?

学生交流:可以同桌讨论。

教师:阅读教材P25页的阅读角,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校园一角是哪里?为什么?

学生交流:举手发言(图书室、文化墙、足球场等等)。

活动二:我们的学校不简单

教师:我们不仅喜欢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更关心学校的发展、变化,以及在这里发生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课前老师已经请同学们做了一个了解我们学校的小调查,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调查成果吧!

活动三:有了事情找哪里?

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你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吗?

①小明当上了年级小记者,写完的广播稿应该送到哪里呢?

②教室的门锁坏了,找谁来修理呢?

③如果同学的手指弄破了,到哪里去包扎呢?

④对学校午餐有好建议,该到哪里反映呢?

⑤我想借几本书看,去哪里借?

⑥我在操场上捡到一件外套,该交给谁?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知道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吗?请有经验的同学分享一下吧!

学生交流:(看门牌;看校园示意图;指示牌、找同学或者老师帮忙等)。

活动四:一起画张平面示意图

教师:相信同学们对我们的学校非常熟悉,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画一张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可以简单地显示出学校的样子,也帮助我们更加熟悉校园。画完之后请同学们自愿来展示一下你的绘画成果。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颇丰吧,请把你的收获与小组成员分享一下吧。我们的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好好爱护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加美好。

2.走近我们的老师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师的工作的辛苦,树立正确对待老师表扬与批评的态度

2、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学会与老师交流,增进师生情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正确对待老师表扬与批评。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学会与老师交流,增进师生情谊。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完成“小小故事会”中教师的采访提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我们爱老师》导入新课。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我和老师的故事

教师: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陪伴我们成长。我们和老师之间,曾经有过许多难忘的故事……

看教材P32页图文,说说下列小朋友与老师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分享一下,你和老师之间发生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学生交流: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给我讲题……

教师:有时候我们当时不能理解或接受老师的做法,但事后发现老师是有道理的。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教师:有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在管闲事,你是怎么想的?老师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老师有时候也有疏忽大意或者误解你的时候。看看下面的事例,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例1:刚把地面扫干净,不知道谁又丢了纸屑,老师缺批评我扫地不认真。真是冤枉……

例2:老师好像总是喜欢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我也很想回答,但老师总是不点我名。我真不服气……

学生交流总结:当老师的批评不够恰当,或者对我们产生了误会时,我们可以向老师说明情况,也可以向老师提出建议。提出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要尊重老师。

教师:请选择一位老师,看一看他的任课表,观察一下他的学校生活,把他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间涂在下表空白处。如果是同时教几个班,别忘了把他和其他班同学在一起的时间也涂上。

活动二:老师,您辛苦了

教师:老师的工作很多也很辛苦,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既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又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呢?

学生交流:我要认真写字。把作业写得工整,老师批改作业会轻松些。

学生交流:我要和同学好好相处。少发生矛盾冲突,老师就可以少操心。

教师:老师工作这么辛苦,可是他们却能坚持下来。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

组织活动:分小组分别采访一位老师,了解老师的故事。回到班上开个“小小故事会”,交流一下。

教师:了解老师后,我们和老师的心贴得更近了。请你制作一张感谢卡,送上对老师的感谢、赞扬或者建议,也可以送给你想感谢的工作人员哦。

3.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生活、学校的设施、环境等,热爱学校,珍惜校园生活,能为解决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好校园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学校生活、学校的设施、环境等,热爱学校,珍惜校园生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美好校园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完成“校园垃圾报告”。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就想跟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发现校园里的美景最多,好不好?

出示校园美景图片,学生畅所欲言。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我们的成长天地

教师: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天地。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本领,认识不同的老师和同学,而且还可以参加各种活动。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在学校里参加了哪些活动?

学生交流: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教师:同学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是最长的,我们是如何度过的?请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我每天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玩耍。

学生交流:我喜欢数学老师,每次上数学课我都很开心。

学生交流:这是我在美术课上画的美丽校园。

学生交流:……

教师: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对我们的成长很重要。但是,有些同学却不这样认为。

你同意小玲的观点吗?为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分组讨论。

教师:阅读教材P42页阅读角中的内容。想一想:你能理解这些失学女童上学的渴望吗?她们能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吗?

学生交流。

教师:为学生普及相应的法律知识。

活动二:我为学校出点力

教师:学校正在开展“我为绿色校园出点力”的活动,朱可可和同学们发现学校总有扫不完的垃圾,他们决定调查校园垃圾问题,你可以根据本校情况把调查报告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的学校还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请分组调查,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或文字报告等方式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学生课前进行调查,补充调查报告。

教师:我们可以行动起来,与同学、老师和校长一起,为学校建设提出建议。

教师:学校可以改进的地方,很多与我们的行为相关,请同学们做一个行动方案,赶快行动起来吧。

2.我们的校园道德与法治 篇二

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新编教材在中小学起始年级投入使用。新编三科教材编写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革命传统、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法治教育等;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坚持继承发展,教材内容既保持相对稳定,使经典篇目世代相传,又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新编三科教材实行了严格的学科审查、综合审查和专题审查。既从专业角度对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适宜性进行把关,又统筹兼顾,对跨学科横向配合和各学段纵向衔接情况进行把关,同时着重对涉及我国主权、边疆海域、重大事件、著名人物等内容进行专门把关,确保教材整体质量和水平。

新编三科教材更加突出了育人导向,符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既传承经典又富有时代气息;既遵循学科规律又贴近学生实际,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新教材投入使用之后,还将组织专家进行持续的跟踪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及时修订完善,不断提升教材质量。@(摘编自教育部网站2016-08-31)

3.我们的校园道德与法治 篇三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实施

生活实际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无处不在,教师要留心观察,记录在心,同时在课堂上及时的反馈更新,进行讲解,给儿童创设一定的情境,模拟现实的情况,学习知识。如何具体的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呢?

一、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在课堂之中,教学的活动内容一定要丰富,这样才能吸引儿童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心理。不应当是简单枯燥的教学,还要与多媒体结合,灵活运用电视、电脑等,给儿童展现逼真的现实情景,让他们身临其境,用现实的情景作为引导,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基础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例如,在学习节假日活动的课时,我播放了数种节日的影像和图片,再给出各种节日的名称,让儿童去一一对应,猜测这是什么节日。香喷喷的月饼、滑溜溜的元宵、崭新的衣服和热闹的鞭炮等等,这些节日的习俗自然而然就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印象深刻。

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活动的形式不能拘泥,要多种形式并存。听音乐、看视频、小比赛、角色扮演等,都是活跃儿童的思维,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学习的好办法。而且完全可以从生活中取材,贴近儿童的生活,利于他们接受。

例如,在学习良好习惯的课时,我让儿童分别扮演闯红灯的人和交警,让他们自由的进行对话,儿童稚嫩的语言充满了童趣,但是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很高,都积极地要表演。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道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恶性,通过孩子们自己的表演和体会,他们会了解这一行为的害处,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三、活动空间的广阔性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好奇心很重,对于教室外面的空间很有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不必将儿童活动的空间局限于教室、操場、活动区等地方,而是将空间扩大,扩大到实际的生活之中、生活区域之中。

例如,在儿童与自然方面的学习,就可以组织儿童和儿童家长进行野外春游、踏青、植树等活动,让儿童亲近自然、爱护自然,在游玩的行程中培养与自然的友好关系,教育儿童要对自然友善,要感恩自然,从而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自觉遵守各项自然法则,不去破坏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活动时间的灵活性

儿童的教育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一定要灵活安排和合理分配。一个普通的下午,一个难得的周末,一个恰巧的节日,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时间,组织儿童和家长进行游戏活动、外出活动、互动活动等,都很适宜。

例如,在一次偶然得知一位学生的家长是消防员之后,我便联系了该家长,约定了第二天下午的时间,让该家长给孩子们演示解说了许多的消防知识,认识了许多的消防指示标志,并且熟记了火警电话119以及该电话的播出,该家长的解说很是详细生动,还带来了不少的用具,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消防课程。

五、活动环境的民主性

现在一直是提倡人本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这不只是说说而已,更应该付诸行动。儿童的判断能力差,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情感比较强,在学校还是比较听老师的话,不过我还是在各方面尽力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和想法,让他们可以在自己想要的环境中玩耍学习。贯彻人本理念、民主性理念,儿童虽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要同样的尊重。

例如,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之前,我都会将策划好的地点一一展示给儿童,用图片的形式,然后征集孩子们的意见,“这次的活动,大家想去哪里呢?”根据孩子们的支持率,最终决定这次出行的地点。尊重孩子们的意见,虽然他们不知道这就是民主的表现,但是在潜移默化中,这种理念已经扎根于他们的脑海中,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必定影响深远。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知识,日常中处处体现着教育,作为一名教育人员,一定要从日常的生活做起,留心观察,从中提取教学素材,加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是如此,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才能让儿童感受实际、学习实际,理解什么是道德,明白什么是法治,从中体会教育的真谛。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儿童时期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以促进学生正常的心理健康发展,真实认识自己、认识外界,树立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人生道路意义非凡,应当引起家长、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教师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围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题,以学生为中心,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丁长飞.小学品德教学中结合生活开展教学的策略[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7).

4.我们的校园道德与法治 篇四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学校的公共卫生和家居周围的公共卫生已有直接感受,且对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已经直接接触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环境意识很差,随地乱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导致有些地方的公共卫生很差。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小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培养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显得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应当保持公共卫生。

(2)比较环境是否卫生的不同感受,说明应当保持公共卫生。

2.情感与态度

(1)喜欢干净的卫生环境,对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反感。

(2)愿意保持公共卫生,做到“以保持公共卫生为荣,以破坏公共卫生为耻”。

3.行为与习惯

(1)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以及其他废弃物;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2)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理解个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的健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为什么要保持公共卫生以及怎样保持公共卫生。

2.难点

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问题情境、课件。

学生准备:对公共场所不讲卫生的现象以及造成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图一:操场上到处是果皮纸屑等垃圾。

图二:教室里桌椅摆放杂乱,黑板没擦,小朋友的桌上凌乱不堪。

图三:在教室一角,扫帚、拖把、簸箕、纸篓堆放凌乱。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

学生回答:小朋友们不讲公共卫生、没有自觉保持公共卫生等。

二、我喜欢哪种情景

出示课件:

图一:学校美丽的花园。

图二:漂亮的教室。

图三:整洁的楼道。

图四:宽敞的教室。

图五:垃圾满地的马路。

图六:体育场或电影院等场所中留有垃圾的座位。

图七:漂满垃圾的小河。

师:你们从这几幅图中看懂了什么?看完后面三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喜欢这样的环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整洁、优美的环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会使人心情愉快;脏、乱、差的环境有损我们的健康,还会令我们心情不愉快。

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干干净净的,让人觉得很舒服呢?

学生回忆、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图片,直观地感受到哪种情景好,从而产生不乱扔垃圾的思想,同时让学生通过回忆、思考,指出身边干干净净的、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其他地方。】

三、不只是为了干净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要求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是不是为了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呀?

学生甲: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教室就干净、漂亮了。

学生乙:不只是为了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还能回收再利用有些垃圾。

学生丙:是,因为垃圾太脏了,应该把它们放到垃圾桶里去。

课件出示课本第39页图片。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

(2)垃圾箱上的这两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3)怎么给垃圾分类?

(4)为什么要把垃圾整理好带走?

学生认真看图,思考交流。

小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孩子们的做法,分辨对错。同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四、这样可不行

师:公共场所是公众休息、娱乐的地方,自然是人群较多的地方。在这些人群中,有健康的人,也有患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的人。如果这些人不注意公共场所卫生,随地吐痰、大小便等,会怎么样呢?21教育网

学生讨论交流。

师:在公共场所,我们随处会看见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有人乱涂乱刻。在生活中,我发现还有一些不讲公共卫生的情况。你发现了哪些呢?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播放:生活中不讲公共卫生的视频。

师:视频中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你有什么建议?你还见过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学生根据课本第40页的“我的观察记录”,记录观察的时间和地点、看到的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我的建议,并在全班集体交流。

小结:公共场所卫生不良,不仅会传播各种疾病,还会使休息、娱乐的人感到厌恶和不快。可见,公共场所卫生关乎大众的利益和身体健康,我们每个公民要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保持公共卫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辨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形象直观地感受生活中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认识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

五、我能做到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维护公共场所卫生要怎样做吗?

学生举手回答。(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看到纸屑捡起来……)

师: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第41页图片,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师:我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对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了解多少。

生:在公共场所要做到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丢果皮纸屑;不损坏公物;不在墙壁、树木上乱刻乱画;不践踏草地;不摘折花草、树木;等等。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上乱刻乱画,共同来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熟记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知识,知道应该怎样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六、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课本第41页花朵图片。

要求:做到一条,就给一个花瓣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到学期结束时,看看自己能收获几瓣花。

板书设计

我们不乱扔

我喜欢哪种情景

不只是为了干净

这样可不行

5.我们的校园道德与法治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和班级是我们成长的园地。这是因为学校和班级这个集体()①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②可以陶冶情操和培育品格 ③可以追名逐利,满足欲望 ④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晓玲同学非常聪明,但却性格孤僻、不愿接近同学。老师要求班上同学要主动关心、帮助她。最终她融入了班集体,性格也开朗起来。晓玲的变化说明()A.集体生活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

B.集体生活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 C.集体生活有利于我们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D.集体生活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促使我们茁壮成长

3.在班级、学校中学习和生活,我们的情操能够得以陶冶,品格能够得以培育。这是因为()①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中,逐步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②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中,掌握了更多人际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③懂得的道理多了,掌握的方法多了,我们更圆滑世故了 ④在良好的班风、校风的熏陶下,我们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佛祖释迦牟尼曾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呢?弟子答不出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A.要积极关心集体的变化和发展 B.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

C.集体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D.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5.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王俊在荣获2014年“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时说:“荣誉都是集体给的,庆幸自己能借助华大这个大平台,做了一些顺应社会发展的事情。”这表明()A.集体的发展离不开个人

B.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中,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机遇 C.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

D.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总是完全一致的

6.学校“社团节”正式启动了,不同社团之间打起了“擂台”:“演讲赛开始了!看我们的精彩表现吧!” “对面的同学看过来,魔术表演开始了!”„„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A.会导致过度竞争,影响团结 B.只给有特长的同学提供了表现机会 C.有利于同学们培养兴趣、发展特长 D.并不适宜,会影响同学们的学习

7.某校初一学生刘小鹏,每周轮到他值日时,总以各种借口逃避,作为组长的王丽想对刘小鹏提点意见。你认为王丽最合适的做法是()A.严厉批评他,让其面对全班同学作检讨 B.向老师如实汇报,建议扣其品行评价分 C.为平息其他组员的怨言,代替他做值日 D.让他知道做值日是承担责任的表现,应主动做好

8.在学校里,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志趣相投的同学。这说明学校是我们()A.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最佳场所 B.完善个性、发展能力的最佳场所 C.开阔视野、了解社会的最佳场所 D.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最佳场所

9.小宁是家中的独生女,养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小伙伴们都不喜欢她。进入初中后,在新的集体中,她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慢慢改正了缺点,最终获得了大家的喜爱。小宁的这种改变,是因为学校()A.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 B.有系统的教育内容和完备的规范制度,能帮我们成为学霸 C.拥有齐全的教育设施,能让我们和小伙伴打成一片 D.拥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能包容每个同学

10.我们新的班集体确立了共同目标之后,就要()A.把握机遇,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B.各行其是,彰显个性 C.各想各的,各做各的,发挥各自独立性 D.不顾集体利益,满足个人要求

二、非选择题

11.七年级(1)班学习氛围很好。口语优异的英语课代表每天为同学们用英语讲一个小故事;酷爱文学的语文课代表为同学们精心选取“每日一句”;思品课代表则每日为同学们准时播报“每日要闻”„„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同学们学到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在学校最近开展的班级评比中,该班以明显优势赢得了“优秀班级”的称号。(1)这段材料体现了该班什么特点?

(1)这个班级有集体凝聚力,每个同学都有较强的 集体荣誉感,班级具有向心力和归属感。(2)进入中学以后,我们都有了自己新的班集体。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创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呢?(2)树立共同目标。建立一个良好班集体,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12.某校七(2)班已经连续几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

七(2)班学习氛围很好。口语成绩优异的英语课代表每天带同学们练习口语;有“小作家”之称的语文课代表为同学们精心选取了“每日一句”;数学课代表为同学们解答各种疑难问题„„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同学们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班每个人都深知“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竭尽全力为集体做贡献。七(2)班之所以成为先进班集体,源于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

(1)你认为这段材料体现了该班具有什么特点(1)团结友爱、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等。(2)“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怎样做才能让集体的“和声”更美?

(2)①要让集体的和声更美,需要每个人保持单音的准确、饱满,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之美。②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③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④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

6.我们与法同行 共建平安校园 篇六

——饶河农场中学“五五”普法依法治校工作汇报材料

为期五年的“五五”普法依法治校工作已经结束,五年来,学校在上级领导和农场司法科的具体指导下,始终坚持“围绕教学抓普治,抓好普治促教学”的原则,以“法律进学校”为载体,以建设“五支队伍”为切入点,以实现“三增强、三提高”为落脚点,做到“三个到位,突出“五个结合”,实现了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目标,较好地完成了“五五”普法依法治校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现将中学普法依法治校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在思想上求“深”,确保“三个到位”。

1、认识到位。建立学法制度,完善学法考核,做到“四落实”。要求在内容上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学习方式采取集中、自学、以会代训,发放材料;在形式上开展系列活动。五年来各部门组织普法讲座二十余次,撰写心得800多份,感受500多份,论坛100多份,竞赛五次,测试五次,参测率达100%。通过学习,使领导干部、师生员工提高了思想认识,为深化普法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责任到位。学校于2006年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普法领导小组,建立以书记校长为龙头,工会、团、学生会为依托,教务处、政教处、年级组为主体,班主任为骨干的法制宣传和教育机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建立“五支队伍”和“五老十大员”示范体系,“法制副校长”辅导体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3、投入到位。农场为中学投入资金171.56万元,中学多渠道筹措资金12.945万。维修教学楼,改造实验室,增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器材,校园网建设。使普法工作基础设施有了保障。

二、在普法中求“严”,突出“五个结合”。

在普法工作中,突出五个结合,即:普法同德育结合、同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结合、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同常规管理结合、同教育教学结合。不摆花架子,使普法工作融入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整体工作之中。学校突出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完善“三结合”德育网络,在各项工作中渗透法律教育内容。同时运用文明创建考评制度,(“文明学年”、“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楼层”和“星级学生”等),规范学校管理,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6——2010年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特别是2009年中考取得了重大突破。分局前五十名上线11人,占五分之一强;入一高63人,二高32人,职高5人,升学率达100%;语文中考及格率达100%;2010年中考成绩又有了新突破,进入重点高中66人,创我校历史新高。学校相继获得国家“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安全教育基地学校”;省“民主法制示范学校”、总局“文明单位”、“先进团总支”、“绿色学校”。分局“标准化党支部”等荣誉称号。2010年申报总局文明单位标兵。

三、在形式上求“新”,增强普法实效。

1、法制宣传,讲究方法。一是集中,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升旗仪式后的讲话,集中教育;

二是专题。结合特定时期的教育目标,特请青山派出所、交警队和关工委的同志来校作法制教育报告;三是警示。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橱窗、法律简报、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将法律知识,守法模范,违纪反面事例,图片和文本进行展示,以直观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教育,给学生以警示和启迪。

2、法制教育,突出重点。2006年以“一学三讲”为主题,开展“八个一”活动,即:一份学法计划,一次讲座、一次演讲、一次竞赛、一次征文竞赛、一份心得、一期简报、一份手抄报等,让普法教育“动”起来。学校还利用重大节日,把法的概念和与法相关的内容,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去体现。五年来,开展大型法制艺术教育活动文化广场演出6次,根据每年宣传主题,用歌、舞、剧等为人们赏心悦目的直观形式,进行法制宣传。(2006年以“八荣八耻”为主题。2007年以 保护地球母亲,爱我家园”。2008年以庆“五.一”暨素质教育。2009年以《颂歌献给党》演唱会。2010年以庆“七一”暨“五五”普法依法治文艺演唱)。学校还特别重视在宣传日、宣传周、纪念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每年四月的安全教育周、“6.26”禁毒日,与农场公安局青山派出所联合组织开展以“扫黑除恶”、“禁毒扫黄打非”为主题的专项法制宣传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发放宣传单,面向社会宣传法律法规;为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消防法》,学校专门举行“11.9”消防知识讨论和消防演习活动。特别在“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学校充分利用闭路电视、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让学生间接参与其中,不出校园也可受来自祖国各地的法制教育。

3、法制体验,力求实效。五年来,学校结合法律进学校的要求,通过“说、讲、做、演、走、比”等形式,开展“大手牵小手”系列法制实践活动。使师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学法用法。一是校园说“法”。同学们把每周搜集的一题,在班会上进行说、议、辩,进一步分清是非,明确守法与非法的界限。二是故事讲“法”。要求学生在法制课上讲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交流后,选出“我最喜爱的法律小故事”3000多个装订成册。三是编报写“法”。以班级小组为单位,每学期将对法律、规章的认识和有关内容、搜集的图象,编写手抄报2400多份,专题板报十期,简报五十多期,提炼精华在学校展示,并装订成册。四是模拟辩“法”。结合创建“平安校园”的要求,学校安排学生参观农场公安局、拘留所和法庭,法律副校长全程跟随并做讲解。每年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庭审场景,让学生在诉中知法,辩中明法,判中执法,生活中用法。五是社区普“法”。学校开展了以“一学三讲”为主题的法律志愿宣传团,利用每年的宣传周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街道,走进家庭,在向社会宣传的同时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六是人人守“法”。学校将法制教育与政治课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法制教育形式,提高效果。如开展“三好”评比活动(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每年评选“守法之星”、“普法好学生”,使学生学法守法评比有内容,学习榜样。

四、在效果上求“实”,实现“三个增强,三个提高”。

学校不断探索法制教育的新途径,通过“三个延伸”,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法制教育网络,使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全方位地受到法制的教育和熏陶。进而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增强党员干部的法治理念,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学校依法治理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师生的水平。五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和学生伤害事件。

总之,学校将本着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认真总结“五五”普法工作成绩和不足,积极

7.道德与法治 篇七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承担了一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能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教学,学生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乐于交往,体验快乐,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并能有一个正确的生存态度和处事方法。

1、寻求新课程的改革。

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3、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

4、讲求教学的实效性。

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我创设了多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收获。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感受、体验,以亲身感知来接受知识。

通过本学期教学的回顾与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习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及时针对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办法。

8.道德与法治论文 篇八

低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就需要好的方式方法来引导,《道德与法治》就是这个合适的准绳。

新教材体现了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以单元形式展开,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一、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围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三、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四、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充分解读了教材后,实际授课中,我大胆实践,开展丰富生动的意识教育。

“课间十分钟”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中的第三个主题。教材展示了很多图片,呈现了多种课间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间生活,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课间游戏乐分享”活动:

1.介绍游戏。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游戏玩法,在学生介绍时,教师有意识地把游戏图片分成三类(安全室内游戏、安全室外游戏、不安全游戏)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游戏,并说出理由。

2.展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开展分组游戏活动,活动前进行分组,有的组做游戏、有的组观察。回到教室后,学生再进行讨论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游戏中发现了哪些新问题?又找到了哪些小窍门。指导学生进行室内活动,给学生一些时间,试着玩一玩。

3.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在游戏中要注意哪些规则?有什么必胜的窍门?通过体验活动,学生渐渐领悟:游戏的时候,要学会开动脑筋,寻找窍门,增长生活智慧;要学会选择有益身心的课间游戏,注意自我安全,遵守游戏規则;要做到室内外结合,动静结合,体验和感悟课间游戏的快乐。

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亲自去观察、记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发现的过程,是自主探究的过程

总体而言,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你活着不是只为讨他人喜欢,也不是为了炫耀你拥有的,没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话。你变得优秀,你身边的环境也会优化。

3.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缚情感的空间,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4.很多你觉得天大的事情,当你急切地向别人倾诉时,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痒呵呵地应和着。

因为他不是你,他无法感知你那种激烈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无需再向别人提起,你就已经挽救了你自己。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5,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走进爱情的,总想展示自己最优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

事实经常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变,我们只是走进对方最真实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难过、伤心时都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珍惜经常和你开玩笑的人,说明你在这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

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时第一个发现的人。

7.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8.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

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以婴儿学步的态度,认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时刻。

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9.总有一天,你会与那个对的人不期而遇:所谓的幸福,从来都是水到渠成的。

它无法预估,更没有办法计算,唯一能做得是:在遇见之前保持相信,在相遇之后寂静享用。

宁可怀着有所期待的心等待下去,也不愿去对岁月妥协,因为相信幸福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你活着不是只为讨他人喜欢,也不是为了炫耀你拥有的,没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话。你变得优秀,你身边的环境也会优化。

3.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缚情感的空间,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4.很多你觉得天大的事情,当你急切地向别人倾诉时,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痒呵呵地应和着。

因为他不是你,他无法感知你那种激烈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无需再向别人提起,你就已经挽救了你自己。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5,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走进爱情的,总想展示自己最优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

事实经常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变,我们只是走进对方最真实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难过、伤心时都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珍惜经常和你开玩笑的人,说明你在这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

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时第一个发现的人。

7.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8.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

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以婴儿学步的态度,认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时刻。

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9.总有一天,你会与那个对的人不期而遇:所谓的幸福,从来都是水到渠成的。

它无法预估,更没有办法计算,唯一能做得是:在遇见之前保持相信,在相遇之后寂静享用。

9.我们的校园道德与法治 篇九

主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及建议

向生活学习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这是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日渐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识。因此,向生活学习,也是本书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

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已有经验出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其中有道德价值的东西,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这是一种生活的反刍,而道德意义正是在这种反刍与回味中呈现的。

教材中也有很多现场的活动体验,包括表演、游戏、制作等,这都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向当下的生活学习,包括着用心生活的引导,即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每一个当下,发现生活中内在的道德意蕴,理解道德对于生活的构成性影响。

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主要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生活的教育。未来生活是理想的代称,是经由过去与当下而连接的,是以未来作为目标,与过去一起规定当下的存在状态。

由上可见,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服务于当下问题的解决,服务于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服务于对更美好的未来的憧憬。对儿童当下生活的指导,也不是与过去与未来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为了儿童道德意义生活的持续成长。而未来总是出现在当下的话语中,出现在对过去的反思中。就这样,道德的意义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出来。

在活动中领悟 生活是日常的,是很难完全按照计划生成的。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于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教育和教学活动,使儿童通过所设计的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这是教育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性。因而,本教材通过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作为低年段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现场教育体验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

首先,低年段儿童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教育中的现场活动体验,更多是对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培养。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例如,本册教材第2 课的《这样真精神》,第6 课的《走,看花看草去》,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快乐》,第11 课的《送“小伙伴”回家》,第12 课的《再来学一招》,第13 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5 课的《快乐地分享》,第16 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内隐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形成道德无意识状态,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道德两难情境、紧急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情境下,道德意义与价值则更容易显现出来。教育体验活动往往会设计上述比较典型的情境,向学生再现这种道德存在状态,并对其进行现场引导。这种体验活动能够产生教育的效果,如本册教材第2 课的《我们天天有精神 》,第8 课的《大自然中的礼物》《大自然中的快乐》《大自然的语言》,第10 课 的《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相亲相爱一家人》《 肩头上的爱》,第12课的《干点家务很不错》,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意图。

最后,在特殊现实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则的实践智慧,如逃生、救护等,虽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教育的现场活动体验,在某种意义上却起到提前准备的作用。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学生学会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避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5 课的《风儿的“脾气”》中“台风中的自我保护”,第6 课的《花草面前要小心》,第7 课的《别让自己受伤害》,第14 课的《我要求助吗》等中提到的危险情境等。

榜样学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这不仅是因为榜样如镜子一样,可以让人更好地进行对照式自我反思,还因为榜样有示范作用,有引起人模仿的驱动力。实际上,榜样学习是21 世纪课程改革前中国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无数榜样故事,承载着人类精神,并将其代代传承,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中国包括尧、舜、禹传说在内的各种榜样人物形象等,都是推动人类精神前进的动力。

榜样,不论真实与虚拟,都可以成为人类自我激励的源泉。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因而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前的榜样教育中,的确存在着问题: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强调模仿、忽视反思等。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依然将榜样学习作为低年段儿童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中的榜样学习方式,一是体现在大量的绘本故事中,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到学校只向教师学习的观念。如第1 课的《镜子里的我》《保持整洁有办法》,第4 课的《怎样才能不马虎》环节,就突出同学间的示范与相互学习。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更是以一个主题单元的方式,强调与身边的人共在、乐群、分享、互助和共同进步的教育理念。批判反思 批判反思是道德理性的基本能力,它使人能够在现实情境中有向善的姿态与可能。依据批判与反思的对象,批判反思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核心是对某种“道德权威”的超越,如成人(特别是家长及行业)权威,他人(主要指同龄人)权威、习俗(包括法律、法规)权威等。

作为道德学习方式的批判反思,除了指向外在的道德权威的超越外,也是一种道德生活的方式,主要指明辨是非善恶,依据善的原则进行的自我批判与反思,即荀子所讲的“日参省乎己”。对低年段儿童而言,主要是引导他们形成自我批判与反思的意识,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10.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篇十

核心素养

关键词

道德品质

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团结友善、爱岗敬业

心理健康

自尊自爱、情绪情趣、乐观向上、坚强意志、健全人格、交往合作、善于竞争

法治观念

法律作用、学法守法、宪法精神、公民意识、权力义务、程序意识、维护人权、民事责任、依法办事、依法治国

国家意识

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全面小康、国家利益、国家观念、开放意识、世界眼光

政治认同

有序参与、党的领导、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文化自信

文化传统、民族精神、文化选择、文化强国、兴国之魂

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和谐自然、和谐世界、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活

人生价值

个人理想、民族复兴、奉献创造、劳动就业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道德品质

:尊重老师、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友善、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心理健康:积极情绪、高雅情趣、乐观向上、健全人格、文明交往

法治观念:学法懂法、遵纪守法、公民意识、权力义务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心理健康:健全人格、交往合作、善于竞争

法治观念:法律作用、学法守法、宪法精神、公民意识、程序意识、维护人权、民事责任、依法办事、依法治国

社会和谐

和谐自然、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活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九年级思品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意识。主要表现为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勇于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理解接受并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全面小康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2.政治认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领导的意识和行动。懂得只有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文化自信。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知道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弘扬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而努力。

4.社会和谐。树立和谐发展理念,自觉参与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提高素质修养,处理好人际关系;树立绿色生活理念,落实低碳行为,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建设美丽中国付出应有努力。

5.国际理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

11.道德与法治培训总结 篇十一

王 相 宁

培训工作总结

良平初中王相宁

2017年12月16日至17日,在宁江初中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天津市河东区教育局与宁县教育局对口帮扶第一期骨干教师培训”。在两天的时间里,主要听了由天津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初中政治课标修订教材总体介绍(七八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

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

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制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

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

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

二、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

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

从各领域内容的前后顺序、内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政治内容与相关学科内容的配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角度,调整了不合理的内容顺序,构建更加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政治知识。

2、反映背景、重视过程、加强应用,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

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是政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志。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科发生、发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政治所依赖的基础,也是政治课程教学的精髓。

3、发挥章引言的“先行组织者”和章小结的“概括提升”作用,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引言是全章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好的引言,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思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章引言的作用,修订版教科书着重从本章内容的引入、本章内容的概述、本章方法的引导等角度组织相关内容。在具体处理中,不追求“实际问题——政治问题”的单一模式,而是结合具体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

4、加强探究、重视“综合与实践”,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修订版教科书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内容的呈现上努力体现政治思维规律,倡导探究式学习,给学生一条观察事物(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

教科书从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考虑,在一些关节点上设置“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领悟政治的本质,提高政治思维能力,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三、对教学的一些建议

1、把整个学段看作一个整体

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概念要逐个学,知识要逐步教。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是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2、“理解政治”是教好政治的前提

理解政治就是要了解政治概念的背景,掌握概念的逻辑意义,理解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把握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挖掘政治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理性精神等价值观资源。

理解教学内容,弄清“是什么”;

理解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概念体系中认识核心概念; 理解教学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

3、提高研究教材的水平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并重。

仔细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教材中的例题是经过反复打磨的,习题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内容顺序不应随意调整;例子不是不可以换,但换的时候要想清楚理由。

4、重视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前提;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概括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

5、加强研究方法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

加强政治教学的思想性,是体现政治的育人价值的需要,也是教改对教学的整体要求,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政治的整体性认识。

12.学好道德与法治的方法技巧 篇十二

在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到了初中,它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此时我们就要端正态度,认真学习道德与法治。其实道德与法治并不难,只要你想学,并且重视它。

2、上课要认真,勤做笔记

上课是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要记板书,记老师重要的话。合作学习时不懂要多问。“问”是有技巧的,可以问自己、问同学,还可以问老师。重要的应是问自己---自问自答,实在不懂才去问老师,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课后再想。要多做题,把做过的题记住。

课后复习不是一味地搞“题海战术”,练习要做但不是急于跳进“题海”。首先要做的应是回顾本课听了多少?记了多少?明白了

如何学好初二道德与法治,如果有不清不楚的地方不妨先翻开书再看看,直到弄明白了才做一些适当的练习以加深应象并锻炼思维能力。

4、能力问题

道德与法治的开卷考试以开放性试题为主,多以漫画、材料为载体,进行命题,尽管现在各省、市的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减少了背景材料,但是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寻找材料 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提取答案、概括答案要点,仍然是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成绩的颈瓶,能 否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仍然决定着学生是否得到道德与法治的高分。

该如何预习?

搞好预习要求做到:

(1)列预习提要:要带着老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去预习,边读边思,并列出提要,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可以利用标题、不同字体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体系,以便我们有轻有重、有精有粗地阅读教材。

(2)做好笔记:

在书上,做出眉批,在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哪些是语言叙述属文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管它。另外自己还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可以加上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符号,留下预习的“痕迹”。

(3)勤思善想(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在预习中,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有恒心、有自信心。预习是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和运用检测良性循环学习过程中的起始阶段,只有坚持一个时期才能看到效果。

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三到”和“三遍”预习法,三到就是眼到、心到、手到,三遍就是粗读、细读、精读,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文有所收获。

“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看清每一课的课题、框题,重要观点以及观点的表述文字和图表等,因为,每一课的课题是教学的中心,其它的论证要点和理论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重要观点只是对它的论证,表述或者展开,在内涵上和外延上加予阐述和拓展,是学习知识点的主要体现,图表是更加形象或者更加数据化的说明与补充,其次重要观点是课题得予成立的基石,它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地对课题加予认证和说明,一般来说,知识结构的血肉部分就是这些重要观点和它的论证过程。因而,预习时,首先必须是眼到,重点看清每一课的重要观点及观点的表达文字和图表,并用心记忆它们;

其次心到,要一边读课文内容,一边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带着疑问去读,抱着怀疑去思;

再次,手到,在读课文时要用笔标注含有自己意图的标记符号或记下难懂的地方,结合自己的各方面实际首先试着掌握、理解,理解了的课堂上听老师讲再丰富,再拓展,不理解的,上课时认真听课、认真作好笔记,听老师如何分析、如何解答,如果之后还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可再和老师个别交谈。

上一篇:山东省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方案下一篇:三项机制测试题2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