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精选11篇)
1.(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篇一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侨乐小学
罗庆红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正确认读、积累“卫生间、牙刷”等11个词语,认识“卫、刷”等8个生字。2.能根据生活经验将词语分类,培养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3.发现反犬旁、鸟字边、虫字旁所代表的含义,复习巩固形声字偏旁表意的规律。
教学重点:在生活情境中,正确认读、积累“卫生间、牙刷”等11个词语,认识“卫、刷”等8个生字。
教学难点:发现反犬旁、鸟字边、虫字旁所代表的含义,复习巩固形声字偏旁表意的规律。教学准备:课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识字加油站
1.导言: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课件播放喜羊羊起床、穿衣,来到卫生间的动画。出示:喜羊羊早早起,来到卫生间要考考你。)
2.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卫生间、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
3.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卫、巾、刷、皂、梳、盆。(1)读准字音:刷shuā、皂 zào、梳shū。“刷”和“梳”是翘舌音,“皂”是平舌音。
(2)认清结构:“卫”和“巾”是独体字,“刷”和“梳”是左右结构的字,“皂”和“盆”是上下结构的字。(3)交流识字方法。
(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导学:喜羊羊为大家鼓掌,大家真棒!听一听,他又说了什么:“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这五种物品分别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出示。)
6.引导学生说出五种物品的用处,并一一课件出示:毛巾——擦手、牙刷——刷牙、香皂——洗澡、梳子——梳头、脸盆——洗脸。
7.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擦”和“澡”。8.指导学生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词语。
9.你还知道有哪些跟卫生间有关的词语,同桌互相说一说。10.挑选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词语说一句话。教师先示范。
二、认真观察,我的发现
1.导言:由于同学们表现非常棒,现在喜羊羊带我们去动物王国逛一逛。一年一度的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开幕仪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队伍参加。
2.课件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小狗队,并相应出示生字猫、猴、狮。
(1)齐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反犬旁”。)(2)引导学生思考“反犬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然后指名汇报。
(3)导言:这支队伍想扩充,哪些动物还可以参加呢?(预设:狗、狼、猪、狐狸等。)3.课件播放第二支走出来的队伍——小鸟队,并相应出示生字鸡、鸭、鸦。(1)导言:观察生字,你又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鸟字旁”。)(2)引导学生思考“鸟字旁”的字又和什么有关,再举几个例子。
4.课件播放第三支走出来的队伍——蜘蛛队,并出示词语蝴蝶、蜻蜓、蚂蚁。(1)导言:最后一支队伍比较特殊,看看都有谁。(生齐读。)(2)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字又有什么相同点。(课件出示“虫字旁”。)(3)“虫子旁”的字多数和虫子有关,学生举例子。(螳螂、蟑螂等。)
三、拓展
1、读儿歌
板书
语文园地八
2.(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篇二
一、“提前识字”的编写新内涵
遵从母语学习的要求,“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相对简单、儿童熟识度高的识字内容,凸显语文学习向儿童生活延伸的理念;编排了高频常用字,为学生提早阅读做铺垫;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加强幼小衔接,开启语文学习大门
在拼音学习前安排了一个识字单元,打破了以往学生刚入学就学汉语拼音的传统。一方面,体现了对儿童学习规律的尊重。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要用。诸如,学生的姓名、玩具的名称、动画片中人物的称呼等。学生喜欢汉字,觉得认识更多的字就可以自己看书、读故事,对学习汉字有着莫大的期待,可见,第一单元安排识字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借助常用词语,根据汉字的读音,尝试逆向拼读,有效突破拼读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则,经过一个单元的识字,学生逐渐适应了小学课堂学习的方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接下来相对枯燥的拼音学习。
(二)优先编排高频字,做好提前阅读铺垫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要求认识300个字,书写100个字。其中要认的300个生字,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生活、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语文教材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字形方面,先安排独体字,再安排合体字,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认识的40个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常用独体字。在字义方面,选择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最易理解的汉字,如“口、耳、目、手、足”等字,结构简单,在童书中使用频率高,而且易与其他汉字组合,构字能力强;再如“你、我、他、坐、站”等合体字,都是儿童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学生交往、学习、生活密切联系,也是儿童阅读的故事中出现的高频字。通过对此类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例如“喝、吃、叫、唱”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做好铺垫。
(三)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又一个特点。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识字课:三字文识字《天地人》,引导学生认识世界;韵语识字《金木水火土》,引领学生亲近万物;看图识字《口耳目》,带领学生了解自己;象形识字《日月水火》,借象形图文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史;对对子识字《对韵歌》,借对比诵读感受中华文化的韵味。五篇课文,文化气息浓厚,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此外,还借助中国传统元素,凸显汉字文化的意蕴。如开篇第一课六个大字“天、地、人、你、我、他”,充满了浓郁的中华书法元素。又如课文插图采用窗花、水墨画、国画、京剧脸谱等形式,较好地将中华古典文化的意境和韵味融入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提前识字”的教学新策略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针对文本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重视在语境中识字,在运用中识字,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凸显听读学习,在跟读中纠正“乡音”
音、形、义是汉字的三要素。读准字音,能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对于学龄儿童尤为重要。但学生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乡音各不相同。面对第一单元的40个生字,学生中普遍存在发音混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读不准,发音读不到位的问题。由于这个单元识字在拼音学习之前,因此,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要靠多种形式的范读、听读和纠读。
新知学习伊始,教师范读非常重要,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发音口型,听完整的发音,再进行跟读。范读和跟读的关键是要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倾听与模仿,学生倾听的清晰度与完整度,直接影响认读的质量。在学生集体跟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倾听每个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纠正读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追求一天学会,但要持续跟踪,落实个别化听读。
在学习过程中,可多开展同桌之间的相互听读,纠正各自读音。相互听读时,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别人发音的优势,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发音,相互帮助,相互纠偏。还可以借助微课、录音进行听读,学习吐字清晰、铿锵有力地朗读生字,从读准字音到读得掷地有声。
(二)注重整体识记。在语境中学习巩固
儿童认识事物具有整体性,识字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各种语境,帮助学生借助生活场景、生活经验进行反复认读,使识字向学生生活延伸。
提供直观图片,复现生活图景,在唤醒体验中整体识记。如第一课“天”字学习时,让学生看图片中的天气变化,读读词语“晴天、阴天、雨天”;教学合体字“地”时,出示图片,认认“草地”,找找“沙地”,看看“田地”,辨辨“山地”,通过各种语境,引导学生看图认读“地”,从而实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的目标。
借助生活情景,开展口语游戏,在反复运用中整体识记。如在学习“你、我、他”时,将认识新朋友与识记“你、我、他”相结合。第一步,师生谈话交流,再现交友场景,激发学习兴趣:“你叫什么名字?(出示字牌:你)他是你的同桌(出示字牌:他),他叫什么名字?我是你们的老师,我叫××。”第二步,三人一组情景演绎,选用字牌交友说话:“我是××,特别喜欢踢足球,你呢?”“我叫××,我也喜欢踢足球。他是我的好朋友,是踢球高手!”使学生在交友情景中运用生字,在运用中巩固识字。第三步,听唱儿歌《你我他》,屏幕中出现歌词,学生尝试跟唱,在歌曲语境中巩固识记“你、我、他”。
(三)重视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感受
《天地人》一课虽然只有6个汉字,却包括组成世界最基本的三要素“天、地、人”。它源于《周易》,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人为贵,天地人之和谐,表达了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人文思想。《金木水火土》中出现了包含万物的“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理解难度非常大。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多形式的诵读,以读代讲,在读中加深理解,感悟内涵,培养语感。
跟读。学生跟着录音读。如《天地人》《日月水火》,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课文。学生通过跟读,學习词语连读,模仿课文朗读,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就行。
对读。师生根据韵文的含义进行配对读。如《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可以教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教师读上面一个词,学生对下面一个词,促进熟读背诵。通过朗读背诵,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表演读。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诵读。如《口耳目》两句诗,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上动作,有表情地进行诵读。表演中包含着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使诗句生活化。
3.(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里、有、几、飞”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并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2.正确认读文中十一个生字。
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也”的用法,会用“……也……”说话、写话。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比较、识记、组词开花等方式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
2.通过观察比较、书写、组词,会写本课四个生字。
3.通过拼读、朗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进行阅读训练,逐步掌握朗读技巧,达到熟读成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间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重难点分析:
1、逐步积累识字方法,掌握写字的技巧,注意字的布局和间架结构,正确、美观的写好“里、有、几、飞”四个字。从字里行间体会树和喜鹊心情的变化,读出由孤单到快乐的情绪变化。
2、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懂得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树和喜鹊。2.请一名同学拼读课题。3.齐读课题。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导入:让我们看看树和喜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拼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2.把生词读给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好。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4.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1.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
从前 喜鹊 孤单 叽叽喳喳 后来 邻居 快乐 安安静静
5.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孤 单 鹊 邻 居 快 乐 静
6.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老师适时给予引导、点拨。
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识字方法。
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2.出示句子: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说说从这个“也”字你感受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再读课文,后来树和喜鹊又有了什么变化?(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5.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6.出示句子: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1)指导学生理解“邻居”。
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样。(出示:远亲不如近邻。)(2)他们和邻居怎么相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喜鹊:每天天一亮……安安静静地睡觉了。)(3)想象: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呢?(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7.出示句子: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1)小结:“因为____________,他们再也不______________,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2)指名朗读句子。
8.教师小结:是呀,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我们同学之间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呀!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孤单
没有朋友 快乐
有了朋友
教学反思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4.(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篇四
课题 荷叶圆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从而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正确运用语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摇、珠”等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学习重点 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由图入文。(用时:3分钟)1.课件出示:荷叶配乐的美丽画面。指导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荷叶是什么样的? 2.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3.揭示课文题目。
1.学生观看课件,欣赏美丽的荷花池。
(预设: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大大的。)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朗读。3.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8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晶、膀、停)和翘舌音的字(珠、翅)。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学习“荷”字。3.检查认读情况。
4.组织交流识字方法。1.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2.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3.全班汇报认读情况。4.交流识字方法。
1.我会填。
“荷”是()结构,部首是(),可以组词:()、()。2.我会认。
荷叶
摇篮
翅膀
亮晶晶 透明
蹲下
水珠
笑嘻嘻
三、再读课文。(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有四个小伙伴愿意和荷叶交朋友,你能找出它们吗?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自然段朗读课文。3.组织齐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荷叶的四个小伙伴。
2.小组合作分自然段朗读课文。3.齐读课文。3.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荷叶是小水珠的(),是小蜻蜓的(),是小青蛙的(),是小鱼儿的()。
四、读第2自然段。(用时:9分钟)1.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2)(出示摇篮图)想一想躺在摇篮里的感觉。(3)指导表达:小水珠躺在摇篮里会对谁说些什么?(4)请学生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练读这段话。3.指导学生背诵。
1.读第2自然段,正音、评价。
2.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课文。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做眨眼睛的动作边朗读课文。(2)读出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快乐、舒服的心情。(3)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预设:小水珠会对荷叶说:“谢谢您,荷叶妈妈,躺在您的怀里好舒服啊!”)
(4)带动作、加表情练习朗读第2自然段。
3.自由练背。4.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对荷叶说:“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背诵第2自然段。
五、指导写字。(用时:10分钟)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4.组织全班展示。问题。
2.仔细观察教师范写,跟着书写。3.描红、临写。4.全班展示。6.我会写。朵
亮
美
台
鱼
机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树立了师生平等合作的观念,激发学生兴趣,创设乐学氛围。始终以学生为本,师生之间像朋友,是伙伴,课堂始终以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为主体,在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1.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交流书写要注意的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本课的生字和词语。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点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引导开火车认读生字。2.组织分自然段读课文。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用时:25分钟)1.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1)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第3自然段。(2)再读思考:小蜻蜓把荷叶当成了什么?(3)想象一下:小蜻蜓会对荷叶说什么? 2.指导学习第4自然段。(1)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2)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青蛙把荷叶当成了什么。(3)引导学生想象小青蛙和荷叶的对话。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一读最后一段。
(2)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鱼儿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
1.开火车认读生字。(3)指导朗读。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第3自然段。
(1)个人读,齐读,表演读。(2)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3)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对荷叶说:“荷叶妈妈,谢谢您让我在您这里休息!”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听教师范读,学生齐读。(2)默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预设:小青蛙对荷叶说:“荷叶妈妈您真好,我天天给您唱歌好吗?”荷叶笑着说:“好啊,孩子,你的歌声很优美,欢迎你每天到这里做客。”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第5自然段。(1)在小组内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交流汇报。
(3)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小鱼儿开心的心情。蜻蜓把荷叶当成什么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青蛙把荷叶当成什么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鱼儿把荷叶当成什么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全文。(用时:10分钟)1.指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欢乐。想想荷叶还会给谁带来快乐呢?
2.启发思考:读了课文,你们想对荷叶说些什么? 3.根据板书背诵全文。1.小组合作想象说话。2.预设:荷叶是露珠的滑梯。3.试着背诵全文。
10.我会说。
荷叶是()的()。荷叶是()的()。荷叶是()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我重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读正确、读流利、读懂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指导学生读、思、议、演。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荷叶圆圆》课堂教学片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看来词语是难不倒大家了,把书拿起来,我请同学分段读课文,词语藏在课文中,除了把词语读准外,还要把句子读连贯。(指名分段读课文)师:哪一段特别难读? 生:第五段。
师:谁愿意来挑战一下第五段。(生读第五段)
师:读得不错。小鱼儿很喜欢荷叶,还有谁也喜欢这些荷叶? 生: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也喜欢荷叶。师:谁再说一说。
生: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喜欢荷叶。师:谁能说的不一样。
生:小水珠喜欢荷叶,小蜻蜓也喜欢荷叶,小青蛙也喜欢荷叶,小鱼儿更加喜欢荷叶。
师:谁能在她的基础上,重新改一下。
生:小水珠和小蜻蜓喜欢荷叶,小青蛙也喜欢荷叶,小鱼儿更喜欢荷叶。
师:很聪明,自己说一说。(生自由说)
5.(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篇五
荷花的种球由圆球狀至圆锥状的球茎(或称根茎),及著生于球茎基部的贮藏根(或称营养球)所組成,一个球茎可著生1-6 个不等的贮藏根。球茎上有二排对生的芽,但春季种植后一球茎通常仅萌一个第一代芽;新芽萌芽后,叶片展开3-5片时,开始抽出花序,随后花序发育,花梗抽长并开花。在露天栽培下,切花长度约40-60 公分,遮阴处理则可达70 公分以上。
荷花的叶片为长椭圆形,中肋紫红色,在露天栽培下,平均叶片长度约为30公分宽度约5 公分,一般比花茎短。但在遮阴栽培下,叶片较为狭长,长宽可达45公分,有时甚或比花茎还长。在田间栽培時,上午10 时以后,因日照强度增加,温度升高,叶片常会因失水而有反卷现象。
荷花的花序为穗状花序,花梗上端有7-9 片半圆状绿色苞片,接著为9-12片彩鲜明的阔卵形粉红色苞片,这些粉红色的苞片形状似荷花的花冠,是主要观赏的部位。目前栽培品种的粉红色苞片尖端带有绿色斑点,是其特色也是他的缺点。
荷花真正的小花着生在花序下半部苞片內,每片苞片着生4 朵小花。小花为唇状花冠,具3 片外花瓣,及3 片內花瓣;其中一枚內花瓣为紫色唇瓣,而且唇瓣中央漏斗状的部位为黃色。
荷花新芽在顶芽花芽分化、开花的同时,茎基部逐渐肥大,形成圆球状至圆锥状的新球茎。新球茎的基部直根状的营养根的根尖,则在入秋后逐渐肥大形成球状的贮藏根,而形成新的种球。
荷花—花中仙子
学名:Nelumbo mucifera
英名:Hindu Lotus
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
科名:睡莲科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 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根据<中国荷花品种图志>的分类标准共分为3系、50群、23类及28组。即:
A、中国莲系:
I、大中花群:
a.单瓣类:
1、单瓣红莲组
2、单瓣粉莲组
3、单瓣白莲组
b.复瓣类:
4、复瓣粉莲组
c.重瓣类:
5、重瓣红莲组
6、重瓣粉莲组
7、重瓣白莲组
8、重瓣洒锦组
d.重台类:
9、红台莲组
e.千瓣类:10千瓣莲组
II.小花群:
f.单瓣类:
11、单瓣红碗莲组
12、单瓣粉碗莲组
13、单瓣白碗莲组
g.复瓣类:
14、复瓣红碗莲组
15、复瓣粉碗莲组
16、复瓣白碗莲组
h.重瓣类:
17、重瓣红碗莲组
18、重瓣粉碗莲组
19、重瓣白碗莲组。
B.美国莲系:
III、大中花群:
i、单瓣类: 20、单瓣黄莲组
C、中美杂种莲系
IV、大中花群:
j、单瓣类:
21、杂种单瓣红莲组
22、杂种单瓣粉莲组
23、杂种单瓣黄莲组
24、杂种单瓣复色莲组
k、复瓣类:
25、杂种复瓣白莲组 26杂种复瓣黄莲组
V、小花群:
l、单瓣类: 27 杂种单瓣黄碗莲组
m、复瓣类:
28、杂种复瓣白碗莲组
6.(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篇六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刘街乡中心小学 杨欢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4页。
(二)、初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议一议:小组讨论小猴子是怎么做的?生汇报讨论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四)、拓展练习
1、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量词。
2、学习并运用“又()又()”形式词语。
3、词语大闯关。
4、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排图片顺序。
5、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6、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五)、板书: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空着手回家去
四、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第二册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趣味性很强,全文配有四幅画,讲的是一只小猴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又看见桃子、西瓜、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下面谈以下三点感受:
1、积累词语
采用“又()又()”的词语教学,首先出示“又大又多”,给学生一个示范,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同类词语,在同学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下进行了拓展训练;学习动词的使用。通过表演体会,让学生们能够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词语的正确使用。
2、图文结合
紧密结合图文,使学生了解小猴子活动的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3、以生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7.(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篇七
教材分析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课前准备: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我们以前学过关于月亮的一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对,是唐朝李白写的《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再次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看看作者是想通过月亮表达什么呢?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设计意图: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字词游戏:小猴子过河
(复习巩固学过的生字词,为正确朗读古诗作准备)安静、夜晚、木床、光明、举手、低头、看望、故乡、疑
三、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给静、夜、思三个字组词,老师分别用大屏幕显示安静、夜晚、思念,再让学生将这三个词连成一句话——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心中的思念。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静、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设计意图:指导方法,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精神。]
五、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1.小朋友们,你们都发现诗中老师加上了斜线,这是有什么作用呢?对,表示停顿。那么我们就来试试古诗该怎么读吧。(静夜思 唐.李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举手读。
2、理解诗意。(课件出示插图)通过插图和重点字词的意思,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意并试着翻译诗句。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疑:好像。
六、总体感悟。
(课件出示插图,播放背景音乐)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你们觉得此时的李白,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远方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新疆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师: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设计意图:深入感知课文中的情感,利用诗意的画面和故事,用播放音乐和有感情地朗读的办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这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农村里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得会更深,这首诗很短,含义又及深,很难让一年级的学生全面理解,这里只是让学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后每一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静夜思(唐)李白
明月光 疑 / 好像 地上霜
8.(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篇八
灵璧县冯庙镇高宅小学 杨泽侠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课件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答:可能是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可能答: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可能答: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回答: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课件出示: 屈原的故事......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答。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答: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也许会回答: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爱国之情
9.(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篇九
姓名:郑爱珍 开课日期:2017年5月11日星期四 午别:上午第一节 课时:第二课时 开课地点:平海西柯小学 组织单位:平海第一中心小学
设计说明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了许多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对此“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是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基于读的重要性,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力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根据经验,把语文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拓展思路,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教学理念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立足于“童眼看世界”,注重体现以下理念:
1、识字教学与阅读训练相结合,坚持“自主学习”的原则;
2、教学方法上的读与思相结合,坚持“合作探究”的原则;
3、学生能力上的读与说相结合,坚持“整体提高”的原则;
4、课程整合上的语文与艺术、语文与科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坚持“学科整合”的原则。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4、人文目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认识“七星瓢虫”和“蚜虫”,了解益虫和害虫的概念,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棉花姑娘的图片、棉花姑娘、燕子、青蛙、啄木鸟、七星瓢虫的头饰;查找资料。(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小动物的特点。(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做好铺垫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她是谁呀?(出示图片)你们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是呀,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么美丽呀!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一叫她的名字吧!(板书题目:棉花姑娘)2.识记“棉”和“娘”,你们在哪儿见过这两个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说说棉花姑娘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伤心、开心)2.是呀,第一幅图棉花姑娘愁眉苦脸的,很伤心。第二幅图棉花姑娘开心地笑了。棉花姑娘从伤心到开心,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吧。
3.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随机出示词卡: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吐出、笑啦。
(1)学生认读。
(2)同桌你指我读合作学习生字“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碧、吐、啦”,自主发现最合适的识字方法。
4.自由读课文。
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要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我们应该怎么办? 2.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1)第1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大家能读好吗? 第二句:认读词语“治病”,识记“治”。齐读第1自然段。
(2)还有难读的句子吗?(指名读,齐读)
3.课文中还有许多重点的句子,你们会读吗? 出示句子:(1)“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2)“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指名读)
4.你们真了不起,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重点的句子也会读了,把课文连起来读有问题吗?现在就读一读吧,老师相信这一次你们会读得更好!
5.指名按照自然段读课文。
四、多种方法,巩固生字
1.识记“燕”和“瓢”。
(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两个字特别难,(燕、瓢)谁有好办法帮帮大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2)学生小组内分析。
2.生字娃娃看见大家都认识它们了,心里特别高兴,就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词语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在这里,一边高来一边低„„
词语:棉花、姑娘、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碧绿、吐出、笑啦。
五、仔细观察,认真写字
1.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写七个生字:病、医、别、干、奇、星、七。2.请同学们看看,注意每个字的占格位置。
3.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师范写、强调“病”的笔顺。5.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6.展示学生作品,及时评价鼓励。
第二课时
一、认读生字,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棉花姑娘》这篇课文。今天棉花姑娘又来看望大家了,让我们亲切地叫一声“棉花姑娘”吧!
1.棉花姑娘还带来了很多棉花宝宝呢!(出示带有棉花图案的生字卡片。)她要考考大家。谁能把生字认出来,我就把这个棉花宝宝奖给他。(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一读,并组词。)
2.指名认读生词,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3.指名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你们掌握得可真快,棉花姑娘看到这么能干的同学们可高兴了。大家看,(出示笑脸棉花图片。)棉花姑娘笑得多开心啊!
2.可是,过了几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出示生病的棉花图片。)这时的棉花姑娘怎么了?棉花姑娘变成这样是谁弄的?(蚜虫)别看蚜虫又圆又小,其实蚜虫是许多农作物的敌人,它专吸植物的汁液。如果你就是可怜的棉花姑娘,现在许多蚜虫在吸你的汁液,你最想说什么?
3.你能用“生病、可恶、蚜虫、盼望、治病”这些词语来说一说吗? 4.真了不起,你把棉花姑娘不幸的遭遇都说出来了。(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读课文)
三、以读为本,理解感悟
(一)问题入手,整体感知。
出示第一幅插图:多可怜的棉花姑娘啊!
同学们,你们平时也生过病吧,大家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想想棉花姑娘的身上长了许多的蚜虫,她的感觉会如何?有一个词最能体现棉花姑娘现在的心情,它是哪个词语?(盼望)谁能读出棉花姑娘此时的心情?(学生读)
她最企盼的是什么?最希望的是什么?最渴望的是什么?对,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她现在最希望看见的是谁呢?
1.指导读描写棉花姑娘心理的话。
2.在句意不变的情况下,你能把“盼望”换成另一个词语吗? 3.你们也有过最盼望的事吧,谁能用“盼望”说一句话呢?(二)图文结合,角色朗读。这么难受的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还真来了几位动物界的名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棉花姑娘请了哪几位医生帮忙治病,最后又是谁帮她治好了病呢?
1.哪些医生来给棉花姑娘治病了?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指名回答。语言训练: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棉花姑娘请谁帮助自己捉蚜虫”?(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用“棉花姑娘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给她治病”的句式练习说话。)
2.通过图片简介燕子、啄木鸟和青蛙及其对人类的贡献。3.指导朗读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和啄木鸟、青蛙的对话。5.教师情景导读。
导读:棉花姑娘等啊等啊,终于等来了燕子医生,她真高兴,心里想:终于有医生来给我治病了,我有希望了。她非常有礼貌地对燕子医生说„„(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燕子的话。)燕子医生不好意思地飞走了。棉花姑娘很难过: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医生,却没有办法治我的病,难道我的病真的治不好了吗?哦,那边,啄木鸟医生来了。也许他有办法治我的病,我去问问他吧„„(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啄木鸟的话。)
啄木鸟医生也走了,这下可怎么办啊?我的身子越来越疼了,可恶的蚜虫还在拼命地吸我的汁液,我感觉自己快要死了。突然,青蛙医生跳来了,哦,也许他是我的希望,我高兴极了,连忙叫住他„„(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青蛙的话。)
燕子走了,啄木鸟走了,青蛙也走了。来了这么多医生,都治不好我的病,看来我的病是治不好了„„
6.指导朗读棉花姑娘和七星瓢虫的对话。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合作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读好的同学,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2.小结。板书设计
附: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连线。
燕子 只会捉田里的害虫 啄木鸟 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2、你们知道吗?蜻蜓、螳螂、猫头鹰„„也曾经想来帮助棉花姑娘的,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对话吗? 先连线,再填空。
蜻蜓 捉老鼠 螳螂(tánɡ lánɡ)捉蚊虫
猫头鹰(yīnɡ)捉蝗(huánɡ)虫
()()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说:“对不起,我只会(),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3、先练字,再帮棉花姑娘完成寻虫启示。星
帮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是棉花姑娘,我的身上长满了蚜虫,好难受呀!
xīnɡ bānɡ
听说只有是七 瓢虫才能 我治好病,请你
们赶快找到它们。谢谢!
棉花姑娘
10.(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篇十
执教:陈烈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3.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课文。(学生)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阅读愿望。
1、师展示学生丢弃的橡皮,铅笔,直尺等文具,引发思考:这些文具都是同学们捡到放在老师这儿的,这些小伙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他们多伤心啊,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找个家吧。
2、板书课题,随文认读生字:文具。
重点指导.“具”里面是三横。八笔写成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课文之前,检查学生对生字预习,掌握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拼读生字。2)摘苹果游戏。教师指名请学生认读生字。
2、教师给足时间,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课件出示读文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教师引导学生)课文写了贝贝乱丢文具,在妈妈的教导下学会了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三)课文详解。
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课文第一幅插图,回答问题:贝贝经常丢的是什么文具?(铅笔和橡皮)
2、铅笔,只用了一次,橡皮,只擦了一回,就找不着了。你有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想过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回答:贝贝的文具丢了,她回家怎么做的?
4、学生读贝贝和妈妈的对话。
5、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句子: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练习说话。师生交流,贝贝的文具究竟去哪儿了?贝贝把文具借同学了?扔了?还是不小心弄丢了?
6、师生看课文第二幅插图,学生感悟妈妈说的话,理解妈妈说得话。“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7、师生交流:妈妈让贝贝想办法,为文具们找一个家。贝贝为文具找到了吗?
(贝贝想起来了这些文具的 家是文具盒。)
8、贝贝为文具找到家后,贝贝怎么做的?(贝贝把文具都仔细检查装进文具盒)你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1)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句子“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句中“小伙伴”是指---------“回家了”是指------这句话表达了-----------
(四)总结讨论
师生交流讨论:贝贝以后还会丢东西吗?为什么?怎样做才能不丢东西呢?
(五)拓展延伸
11.(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篇十一
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 卢晓玲
教学目标:
1、认识“甜”、“温”等13个生字,会写“阳”、“因”、“为”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前准备:四个太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出一个让你们猜,好吗?﹝出示课件﹞谜面:“一位老公公,面孔红通通,晴天早早起,按时来做工”。(学生回答)(板书“太阳”)(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1)谁来读读这个词?
师:读得真好听,还有谁愿意试试?
(2)太阳的“阳”读第二声,还能组什么词?(3)太阳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多少关于太阳的知识?引导交流
2、(教师板书“四个”)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四个太阳
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文中的小朋友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二、初读课文,自主生字。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边读边想,文中的小朋友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来表达他的心愿。(1)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汇报交流: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个季节。春天的太阳是多彩的,夏天的太阳是绿绿的,秋天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太阳是红红的。)
(2)随机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并贴出对应的四个太阳。(3)集体朗读
3、要想把课文读得流利,我们一定要认识课文中的这些字词。
(1)你们想和这些词语宝宝交朋友吗?快快与它们打个招呼吧!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词语。)
(2)﹝出示课件﹞(出示第1.2.3.4自然中带拼音句子的生字词,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
(3)出示“道”“校”“尝”“甜”“温”“因为”等生字词,指名拼读。(4)自主识字,渗透识字方法。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5)﹝出示课件﹞教学“伙伴”“该”“甜”观察特点,认记生字(指名回答)
(6)指导学生用两个字相加的方法识记 “甜”字。
(7)学习第3自然中“冻”“温”你能给其中的一个字组词吗?你能用你组的词说一句话吗?(指名回答)
(8)学生用“温”字组词说句子。
4、继续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季节?(春天)
师;是呀,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到春天您能想到那些词语?(指名汇报2—3人)(预设: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2)引读: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学生接读)
(3)因为……学生接读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春天的太阳画成彩色的(指板书)
(4)教师引读,集体读第4自然段的内容。
(5)去掉音节集体、个别、同桌再读词语句子,还能读正确吗? 5.巩固字词(集体读,师正音)
6.过渡:这些字词放在课文中,同学们读得怎么样?(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读文情况,字音的准确度,同学们边看边认真听,共同正音。指出优点与不足,教师适时引导。)
三、我会说
(1)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我画了个()的太阳送给(),希望()。(2)看图说句子
四、我会写(巩固识字,指导书写“阳”“因 为”三个字。)
(1)“阳”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复习双耳旁的写法,左右结构,学生书空(2)随机指导书写“阳”字﹝出示课件﹞范写“阳”字,注意笔顺(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有6笔。)(“阳”字型左窄右宽,参照“队”写双耳旁,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部,竖要拖长。“日”竖在竖中线上运笔,里面的横在横中线上。双耳旁比日长,日比双耳旁宽。)(3)“因”字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4)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为”字的笔顺书写(点、撇、横折钩、点)(5)描红书写(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坐姿)。(6)教师评一评学生写的字。(7)拓展学习“秋”字。
五、我会画,课外作业 你想画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呢?把这份美好的心愿画下来,再写上几句话。
六、总结:
同学们,太阳是地球上万物的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与太阳息息相关。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板书设计:
春 彩色的 四个太阳 夏 绿绿的
秋 金黄的
冬 红红的
【(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推荐阅读: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池上》教学设计11-04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06-12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教学设计》08-29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的教学设计08-26
(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教学设计09-26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鸟》教学设计10-24
一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和复习(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