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材料(精选12篇)
1.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材料 篇一
某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验材料
作者:一叶清舟
固本强基多措并举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镇地处**市中部,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辖**个行政村和**个社区,____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镇是省级教育强镇、**市级文明镇,镇党委是**市首批先锋工程
“五好”镇党委。近年来,特别是____年**市委、市政府出台新一轮(____-____)扶持经济薄弱村政策以来,我们**镇结合实际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村级集体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截止____年底,全镇村级集体可支配资金**万元,比____年增长**。全镇**个行政村中,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资金超___万元的有**个,超__万元以上**个,超__万元的有**个,超__万元**个,平均每个村集体可支配资金达到**万元。
一、配强班子,抓好队伍,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证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班子是根本。我镇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村级组织建设的决定》为指导,以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证。
_、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切实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列入镇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镇党委专门建立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和镇领导联系经济薄弱村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加强对村级组织建设和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的领导和指导。同时,针对行政村数量偏多、规模偏小、布局不尽合理的实际,按照**市委的要求,在____年开展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通过调整,行政村数从原来的__个调整为__个,解决了村小人少、人难选、事难办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因农村税费改革造成村级收入减少、服务功能弱化的矛盾。
_、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结合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选好配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积极推行村党组织选举“两推一选一公示”和村委会差额直选制度,把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同志选进村“两委”班子,初步形成以__岁左右为主体,优势互补、梯次明显的村“两委”班子结构。开展了村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共确定村级后备干部__名。在____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新任书记_名,新任村主任_名,共有__名后备干部进入了村“两委”班子。建立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对村干部的岗位目标考核,坚持绩酬挂钩原则,把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考核工资、效益工资进行考核,合理确定村干部报酬标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政策,____年为全镇__名村干部办理了医疗保险,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
_、不断提升村干部的能力素质。按照“提高基层干部统筹发展能力、依法办事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认真做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分层分类培训,组织**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到上级党校参加培训,组织好市级经济薄弱村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开展新任村书记主任任前集体谈话等,以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发展经济和管理村务的能力。同时,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共有__多名村干部参加了市委党校的大专学历培训,其中有_名已取得了大专文凭。__名村干部取得了中专文凭。镇党委还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开展了村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整顿活动,努力提高村干部的自身素质。
二、政策引导,上下联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较快发展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政策是动力。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先锋工程”建设的落脚点,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_、开展“先锋工程”创建活动。结合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的创建活动,引导他们立足和挖掘本村资源优势,盘活村级集体存量资产,在资源开发、资产经营、服务创收等方面寻求发展集体经济的新途径。至____年底我镇已有__个村通过了“五好村”的创建工作。通过示范村的表率作用,整体推进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同时,镇党委分别于____、____年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其中对各村集体建造标准厂房进行财政补助,两年来镇财政已拿出___万元补助村标准厂房建设,极大地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各村也因村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_、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政策扶持力度。____年,**市委、市政府开展了新一轮经济薄弱村转化工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原__个行政村中争取列入市级经济薄弱村_个,确定镇级经济薄弱村_个,并出台了配套扶持政策。各村抢抓机遇,通过盘活村存量房产和土地、建造标准厂房、维修或改建存量旧房等途径,培育村级集体收入稳定财源。一是对经济薄弱村实行财政定额补助。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市级经济薄弱村进行按_:_配套补助,每年每村_万元;对镇级经济薄弱村每年定补_._万元。二是提高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补助标准。对市级经济薄弱村实施符合补助政策的农业、水利、农桥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给予优先立项并提高镇补标准,补助金额在既定政策的基础上增加__(市镇补助额最高达到项目额定投资总额的__);对镇级经济薄弱村在现定政策的基础上增加__。如我镇**村____年利用政策优势,积极申报“小康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并通过了市级“整治村”验收。三是鼓励参与土地资源开发。对市级经济薄弱村安排_亩净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建造工业综合开发用房,对镇级经济薄弱村则安排_亩用地指标。在缴纳用地、审批等手续费时享受优惠。四是对创收项目提供资金扶持。为配合市财政对市级薄弱村创收项目的扶持,镇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__万元资金,用于创收项目的贷款贴息和存量房产维修补助和生产用房的建设补助,使薄弱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五是落实部门结对帮扶责任制。扶持薄弱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市确定了_个市级部门结对我镇经济薄弱村。各结对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做好帮扶工作。到目前止,_个市级部门直接资助村实施增收项目和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已达___万元。如市国税局无偿借款**村___元建造了____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为该村年均增收__万元。在加强资金和物资扶持的同时,还通过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地在指导、参谋、牵线搭桥等方面做好工作。通过上下联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薄弱村的转化,推进了全镇村级经济健康协调发展。____年,我镇_个经济薄弱村中有_个村集体可支配资金达到__万元以上,最少的_个也达到__._万元,剔除行政村合并因素,_个市级经济薄弱村和_个镇级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了脱贫转化目标。联群村因____年度集体经济转化工作成绩显著被**市委市政府表彰。
_、开展“民企联村,关爱三农”活动。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针对部分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建设公益事业较为困难的实际,以党组织结对共建为纽带,积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企业联村结对资助形式,实实在在地为村办实事。全镇__个民营企业与__个行政村进行了结对,企业资助金额达___万元;在开展的“为农民兄弟送健康”活动中,全镇____名农村老年居民享受到了免费体检。如我镇**公司拿出__万元为结对村建设组级道路和为农民兄弟送健康提供资金。在鼓励民营企业资助行政村建设基础设施、文化设施等公益性事业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村组织与企业党组织在组织建设、党员教育、人员培养、社会服务、促进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形成教育管理互动、活动阵地共用、党建资源共享的良好格局,促进村企党建工作共上新台阶。
三、民主管理,强化监督,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水平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是关键。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在积极探索新时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的同时,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
_、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出台了《**镇村干部工作手册》,制定了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严格推行村帐镇代管的财务管理新办法,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级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总量,进一步优化村级财务支出结构,积极稳妥地探索村级集体资产的运行渠道和形式,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村集体生产服务设施的管理。按照因事设人的原则,减少村干部职数,合理制订村干部报酬标准。
_、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建立健全以村务公开、村级重大事项“三会”决策制和民主恳谈会为重点的民主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积极推行村务公开“六统一”制度,进一步规范以村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工作。健全完善各项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对村干部财政事权的监督制约。对于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在增加财务公开次数的同时,积极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对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到目前止已有_个村开展了审计工作,强化对村干部支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
_、积极探索村级集体资产的运营渠道和形式。启动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级集体生产服务设施的管理,确保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工作,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镇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制度、明确责任,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子,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2.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材料 篇二
一、资源开发型
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 (如窑厂、矿山、公墓、旅游、水资源等) , 通过合理开发和挖掘, 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 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经济活力。这类村大多地处边缘的山区或半山区, 虽然区位优势不明显, 但当地的资源优势相当突出。如鄞江镇东升村充分挖掘当地砖窑厂资源, 通过不断改善生产条件, 规范公开发包形式, 把砖窑厂年承包收入由原来的64万元提高到目前的180万元;同时又利用当地低山缓坡的有利条件, 在原来基础上扩建公墓地, 年承包收入为210万元。仅此两项该村级收入就可达500万元, 成为鄞江镇村级经济实力的“大哥大”。又如章水镇李家坑村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拥有阳关三叠、激流勇进、冷龙潭、虎跳涧、飞流直下等9个景观的李家坑漂流全程2.6公里, 总体落差70余米, 因其惊险、刺激而誉满宁波, 堪称“四明第一漂”。从2007年开始试营业以来, 吸引了大量的旅客, 2008年仅门票收入就达200余万元, 初定村集体2008年可从旅游公司分得8万元。正式营业以后, 村社将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占有相当的股份。旅游业的兴起, 在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 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更甚, 不仅为村民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 也为当地商业、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良机, 农民自产的土豆、笋干、水果等土特产再也不用因身陷深山而愁销路。
二、工业园区型
近几年来, 随着宁波市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 工业投资用地矛盾越来越突出, 许多村社就顺应形势, 抓住机遇, 想方设法盘活、建造厂房, 发展“房东经济”。特别是一些近效村社在发展工业经济, 增加工业投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走出了一条通过“筑巢引凤”, 积极招商引资, 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保值增值, 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路子。其主要的做法和经验是:
(一) 合理整合资源, 拓展投资发展空间
通过积极整合闲置的存量资产, 有效利用村级留用地和通过合法征地的方法来解决工业投资用地, 提升土地资源价值, 将建造标准厂房与招商引资相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如古林镇陈横楼村地处宁波近郊, 2004年以每亩10万元的价格向国家买入工业用地52亩, 共建造标准厂房37000平方米, 形成了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小城, 每年可收租赁费400万元。又如首南街道前周村利用村级发展留用地建造标准厂房3000多平方米, 同时对原来的一些老厂房进行翻修和改造, 新旧厂房每年共可收租金80万元。
(二) 有效运作集体资金, 增加村级经济“造血”功能
对一些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村来说, 大量的货币资金闲置在银行, 收益率低下, 对外投资又有很大的风险, 通过投资工业, 建造厂房, 除了确保村级货币资金的保值增值外, 还可通过可持续发展, 实现村级经济的“滚动式”增长。
(三)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改善投资软环境
许多村社不仅按“八通一平”的高标准建造标准厂房和园区硬环境, 同时也不断强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 从人员配备、服务水平、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增强综合服务职能, 为企业创造安全、整洁、优美的生产经营软环境。如邱隘镇东华村为改善工业小区生产、生活环境, 村社专门辟出资金建造了好几座公共厕所和浴室, 还专门建造了农贸市场, 引进超市, 为企业职工生活尽可能提供方便。
三、物业经营型
土地是村级经济最重要的资源, 严格土地管理, 合理调整、利用集体土地资产, 使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 对村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部分村社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 雄厚的经济实力, 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 做好土地综合开发文章, 不断推进商贸经济的发展。如下应街道袁家、团桥、王家、蔡家4个相邻村利用村级留用地, 搞合作开发、合作经营。在40亩共有的土地上投资3500万元, 建造了一座综合物业城, 包括11000平方米的厂房、40间店面、一幢商务楼和一个综合市场。其中厂房出租收入预计100万元;店面年出租收入预计170万元;商务楼出租收入预计80-100万元;综合市场的第一层为农贸市场, 年统一发包价100万元, 第二层出租给宁波好又多超市, 年可收租金50万元。整个综合城正式营运后, 预计年可收500万元, 5-7年就可回收投资成本。这种强强联合, 市场运作的先进经营模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成为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强后盾。又如下应街道殷家坑村, 地处宁波市最大的建材装潢市场附近, 村主要干部瞄准这一“商机”, 利用本村原有工业用地大力发展仓储业, 近几年来共投入2200万元, 建造仓房30000平方米, 成为宁波建材装潢市场主要的后备仓库之一, 年可收租金600万元。2000年, 该村又利用土地入股的方式, 以每平方2000元的低价购得宁波富豪房地产开发的5000平方米的店面房, 年可收租金80万元。优越的位置、雄厚的实力、先进的理念为村级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滚滚财富”。也有部分村对村属的闲置非农用地 (如晒场、广场、废弃地基和零散边角地等) 进行重新整理后出租给相关单位做堆场或零时仓库, 此举不仅有利于整洁村容, 而且还盘活了土地资源, 增加了村级收入。
四、政策扶持型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 近几年来鄞州区政府在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同时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不仅补充发展了集体经济, 也为农民发展生产, 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2007年全区各村上级补助收入是2.81亿元, 比2003年的1.42亿元增长98%, 年平均增长率是14.6%。政府扶持的主要形式是:一是出台相关惠农政策如在如横溪镇金山村2007年村级总收入100万元, 其中自营收入仅10万元, 90%以上是来自上级各部门的补助收入。历年的收入除了建造农业基础设施和投入自来水改造工程外, 还投资100万余元建造了一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 把村集体所有的400亩茶场和加工厂以每年8万元的价格进行发包, 同时跟承包者约定好加工厂必须优先收购本村村民种植的茶叶, 使得农户家庭经营的600亩茶叶的“销路”也有了着落。此举不仅为村级经济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股份合作型
一些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的村将经济合作社改造为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对土地政策上, 规定村集体土地征用时要按5-10%比例留给村集体发展二、三产业。该项政策近年来正逐步落到实处, 给村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福音”。二是深入实施“欠发达村奔小康工程”, 对一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村, 通过结对扶贫、开发项目、政策优惠的方式增强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2008年全区确定欠发达村为82个, 这些村社主要分布在章水、龙观、横溪、横街、塘溪等镇的偏僻山区。由于地理位置不理想, 生产经营条件差, 集体经济底子薄, 村级经济的发展陷入了“困境”。从2008年起, 区财政计划每年安排帮扶资金1600万元, 支持欠发达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属全部资产的清理、评估、量化与分配, 使得过去模糊不清的集体资产的产权得到了明晰。将以前“人人拥有”, 但在一定意义上又“人人空有”的集体资产落实成实际股份, 成为农民实实在在可以拿到手的效益。这种方式不仅创新了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机制, 提高了资产的管理水平, 有效防止了集体资产流失, 而且还创新了集体资产的运行机制, 使其更具有活力, 增值更快。目前鄞州区已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村社共有50个, 2007年实现股份分红9155万元, 人均分红收入1852元, 其中分红收入最高的是中河街道大河沿村, 人均达6000余元。股份分红收入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
摘要:村级集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既是坚持我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 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按照城乡统筹、城乡互动的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的创新, 实现集体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实力增强, 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良好发展格局是现阶段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文章在对典型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归纳和总结了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增长的途径, 旨在揭示村级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 走多元化、多形式、多途径发展的路子。
3.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材料 篇三
【关键词】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对策
1 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基本状况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2012年,全县203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204.71万元,村均20.71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30%。村级集体资产总额3824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00%。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收入结构上看:经营收入214.28万元,占总收入的5.09%;发包上交收入323.91万元,占总收入的7.70%;投资收益64.89万元,占总收入的1.54%;上级补助3315.79万元,占总收入的78.86%;其他收入285.84万元,占总收入的6.80%。从经营性收入(不包括上级补助收入)村数上来看: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只有8个村,占总村数的3.94%,20万~50万元的11个村,占总村数的5.42%,10万~20万元的17个村,占总村数的8.37%,5万~10万元的24个村,占总村数的11.82%,3万~5万元的23个村,占总村数的11.33%,1万~3万元的55个村,占总村数的27.10%,1万元以下的65个村,占总村数的32.02%。
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县,大部分村底子薄,资金短缺,资源匮乏,村干部认识不到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巨大难题。
2.1 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思想认识不足
(1)一些贫困村村干部以资源、资金缺乏,想发展也无能为力为由,对发展集体经济不求进取、束手无策。
(2) 一些村干部只看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计划,有的村干部不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而是为谋取私利削弱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上任后,只考虑本人任职期间的资金需求,一上任就将集体资产拍卖,所得资金本届内花完,不考虑发展集体经济,没有长远打算。
2.2 村集体基础薄弱
2.2.1 资金短缺,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
经调查,全县村级集体经营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65个村几乎无集体经济收入,村级组织日常开支只靠到有关单位“乞讨”点援助和上级补助款,这类村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年收入1万~3万元的有55个村,勉强维持村日常开支,要想投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就只能纸上谈兵。目前全县有186个村举债,债务总额达5873万元,村均举债30多万元。举债的主要内容是:经营性支出举债50万元,占总债务的0.85%;公益性支出举债4168万元,占总债务的70.96%;其他举债1655万元,占总债务的28.18%,沉重的债务已严重影响村级正常运转。
2.2.2 资源缺乏,制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90年代初期,全县有村级集体茶果园255个,经营面积1963hm2,每年上交村集体经济收入82.4万元;有村级集体林场126个,经营林地8333hm2,年上交村集体经济收入14.27万;全县有村级统管山41440hm2。现在不少村级集体茶园被解散,茶果园60%分包到农户。90年代后期,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网络等公益事业的兴办,村统管山林木已基本砍光,要有收入也要一个30年的周期。据年初调查,全县村级可开发山地面积5483hm2,其中适宜种植粮食、蔬菜作物的213hm2,药材536hm2,毛竹2493hm2,茶葉、干水果1298hm2,用材林149 hm2等等,有可开发耕地面积367hm2,有可合作开发资源的村70个。可见,大部分村资源缺乏,发展集体经济无门路。
2.2.3 固定性经营收入项目少,制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90年代初,全县村办企业有289个,年上交村105.4万元,到目前全县村办企业只有20多家,而大部分都是近年创办的,其中小型水电站9家,约占40%。2012年全县有经营性收入的村为79个,占总村数的38.90%,经营性收入603万元,村均2.97万元,且村与村之间不平衡,经营收入少的村是几百元,多的几十万元,有经营性收入的村也不稳定,有的村今年一片统管山砍了,收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以后几十年也就没有经营收入,全县有固定性收入的村只有33个,占总村数的16%。
2.3 支出不合理,非生产性开支过大
据统计,2012年度全县村级财务总支出4011万元,村均19万元,其中:经营支出128万元,占总支出的3.19%;农业发展支出592万元,占总支出的14.73%;管理费用支出1478万元,占总支出的36.84%;其他支出1813万元,占总支出的45.20%。非生产性开支过大不但不利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3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3.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物质保证。没有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村级公共设施建设就将成为空话,如通村公路、村内道路、路灯、饮用水、电视网络、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维修、保养都要靠村集体经济支撑。针对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在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发展内涵和发展形式等方面有一个较大转变,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2 盘活现有存量资产,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要盘活原有的固定资产,对原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理,建立好台账。对村原来会堂、学校、加工企业厂房等要通过租赁、出租、拍卖等形式盘活资产,确保集体资产增值,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要盘活土地资产,下山脱贫和新农村建设后,有的地方建立了新村,要对老村的宅基地通过整理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要根据环境条件,在集镇和城镇所在地的村,要充分利用人口集聚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好集体土地资源,在政策允许下,可以兴建标准厂房、民工适用房、店面房出租。山区村要利用山水资源,在“四荒”地、小水电、旅游开发上做好文章,开发时被征用占用的山、地资源提倡以折价入股形式参与开发。村集体可以与农户合作经营,联合开发,收益分成。
3.3 加强扶持力度,强化造血功能
各级政府在扶持集体开发的项目上,要足额给予扶持资金,防止留有缺口而迫使村集体举债上项目。对贫困村的扶持要改“输血”为“造血”,以项目为抓手,各级财政要集中一段时间,连续几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乡镇要抓好项目的落实、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对无资源可开发的村,可跨区域联合开发,取得收益,使村级集体经济有长期的固定收入来源,改变以往年年扶持年年贫困的现象。
3.4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3.4.1 健全制度
各乡镇村要根据本乡镇村的实际,制订切合实际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如现金管理、审批制度、物资财产管理和使用制度,招投标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等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3.4.2 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程序
各村要按照有关规定,通过民主选举,建立民主理财监督小组,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村财务的审核监督,重大村务实行民主决策。
3.4.3 深化财务公开,提高财务公开质量
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目的在于能让群众看的明白,接受群众的监督。因此,在公开的内容上要细化,该分类公开的要逐类公开,建设项目按项目公开,“一事一议”事前事后公开,干部误工补贴逐人公开。公开形式要深化,做到逐笔公开。公开范围要扩大,要从原公开在行政村所在地扩大到较大的自然村。公开时间要统一化,每个季度公开一次,没有发生经济往来的村也要实行“零”公开。
3.4.4 抓好增收节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各级部门及乡镇要杜绝村级请客送礼,干部到村指导工作原则上不能在村里用餐,要在村用餐的,要在农户中与他们同吃,年终由相关单位统一结算。村级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订非生产性开支的细则,建立严格控制的长效机制。
3.4.5 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村级债务的化解,坚决遏制村级债务增加和蔓延
村级债务的化解,一是要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实行自身化解;二是各级财政扶持化解,实行化解业绩挂钩的“以奖代补”;三是要建立举债责任追究制度;四是对村干部每届举债作为审计重点进行专项审计。
4.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文件汇总 篇四
各村民委员会:
现将《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长潭河侗族乡委
2010年6月7日
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长潭河侗族乡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确保农村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特制定长潭河侗族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办法,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完善政策、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多措并举,不断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篇五
岚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一直是制约该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脱贫摘帽的短板。近年来,岚县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层的战略之举,坚持县委统筹、整体推进,层层落实责任,鼓励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多元发展,“输血”“造血”并举,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基本情况】
岚县位于吕梁山北端,汾河上游,北靠岢岚,西接兴县,东邻静乐,南连娄烦、方山。全县辖4镇8乡,136个行政村(合并前167个)、336个自然村,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5.4万。20xx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95元。20xx年全县16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破零”,1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78.4%,其中5―10万元89个村,10―50万元38个村,50―100万元3个村,100万元以上1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主要做法】
(一)落实责任,多方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领导挂帅重引导,带动“破零”。县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县“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大任务,多次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出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空壳村“破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了县四大班子领导的包联责任,县直机关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和农村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乡镇党委书记的领导责任,村“两委”主干的直接责任,做到了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党建引领谋发展,合力“破零”。县、乡党委着眼于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在极力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行动中强化组织建设、压实工作责任,统筹省、市、县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力量,选派167名“第一书记”、128支扶贫工作队,深入农村找准切合各村实际的途径,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破零”的有效模式,精准发力。部门联动齐发力,助推“破零”。在村集体经济“破零”行动中,将责任层层压实,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帮扶推动作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发改、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财政、扶贫部门有计划有重点地将项目、财力向集体经济薄弱村倾斜、集中。截止20xx年共投入各类经费6000余万元,其中,整合扶贫资金3000余万元。
(二)创新模式,因村施策,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1、以盘活集体资产实现“破零”。以“三资”清理为突破口,通过整体土地、财产等村集体资源,盘活存量,提高资产利用率,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顺会乡戍子村通过集中流转集体土地500余亩入股村祥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顺会乡牛湾子村整合村集体土地50余亩新建蔬菜大棚19座,通过租赁给本村种植大户,每年实现集体收益14000元、户均收入33000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和种粮大户增收“双赢”的局面。
2、以开发集体资源实现“破零”。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创新机制,实现集体经济“破零”。王狮乡紧抓岚县被确定为全省林业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县的政策机遇,依托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乘势而为,以蛤蟆神村和府台村为试点,依托5000亩退耕还林地,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构建林业资产收益脱贫新模式,造林公司通过村集体以土地流转的形式获得退耕土地的经营权,因地制宜发展沙棘、中药材等林业产业,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进行林业生产,参与沙棘管理管护,剪枝整形收果,村集体在土地流转期内获得每年每亩10元的公益金。目前,蛤蟆神村流转退耕地2254亩,村集体每年收入22540元,府台村流转退耕地1040亩,村集体每年可收入104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
3、以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破零”。利用由村集体领办企业或合作社,延长产业链条,实行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上明乡官桥村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按照“村委主导、合作社运营、产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群众共享”的思路,借助整村脱贫的有利时机,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品牌,培育村级特色主导产业,实现集体经济“破零”。王狮乡史家庄村与山西新大象集团合作发展生猪养殖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享受金融扶贫贷款政策,由新大象集团进行担保,贫困户贷款入股,年底分红至少可达到15%,按每户入股金额5万元计算,每户至少增收7500元,实现稳定脱贫,村集体按入股金额20万元计算,年收益将达到3万元。
4、以实施光伏产业实现“破零”。借助资源、地理等优势,内引外联、企地联合,加快发展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县扶贫开发总公司为主体,按照“成本控制、效益优先”的原则,与山西华润和山西晋能合作的方式,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建设梁家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30MW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34MW,全县112个贫困村每村收益2—3万元、深度贫困户每年收入不少于3000元、持续20年的收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和贫困户收入共赢。
5、以整合各类资源实现“破零”。通过争取上级政策或整合扶贫资金,发展项目获得集体收益。顺会乡扶持龙头企业,整合使用扶贫资金实施肉羊育肥项目,采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合作模式,整合使用扶贫资金129.96万元入股合作社,在10%的保底分红的基础上,根据合作社收益情况,实行二次分红,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村集体获得收益。土峪乡东土峪村筹集资金20余万购置农机具,通过租赁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破零”。
6.镇多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篇六
彻底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近年来,腾冲县明光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注重农村经营机制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镇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万元以上,提前实现了消除“空壳村”的目标。
配强班子。镇党委把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来抓。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把一批素质高、思路广、方法多、会经营、群众信任的能人选为村干部,特别是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选配上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二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结合地方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济、农村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增强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发展的能力。三是实施“凝心聚力”工程。建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责任制,把发展集体经济成效作为干部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选准路子。镇党委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 “打造冷凉山区特色发展的典范”的核心目标定位。在镇党委指导下,各村按照 “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坚持“定一个好规划,找一条好路子,壮大一个经济实体,造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思路,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一是围绕产业优势做文章。山区半山区和土地资源丰富的农业村,充分利-1-
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优势,集体投资或联合农户参股发展特色农业,增加村集体的发包经营收入。如:红云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牵头下,采取各级投资、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兴办了万头猪场,建设了大型沼气池,引入生物能源加工厂,推动循环经济园的建设;自治村依托现有的10000余亩乌龙茶和“明光小耳朵猪”品牌,将加快乌龙茶产业和发展“明光小耳朵猪”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致力打造“中国乌龙茶第一村”和“明光小耳朵猪优质原产地”;东山村围绕“泡核桃红花油茶全覆盖的生态园”的目标定位,套种泡核桃和红花油茶22000亩,实现人均拥有26亩特色产业,2010年末,引进了100多个姬松茸大棚,同时村集体种植400亩泡核桃和红花油茶,搭建了2个姬松茸大棚,从长远产业和短期效益上来增加群众收入和村集体收入。二是围绕资源优势做文章。一些矿产资源、砂石资源丰富的村,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村集体资产和“四荒”资源,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加大投入帮助经济薄弱村提高造血功能,以此盘活集体资产,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加村集体的投资收入。如:红云社区将电站租赁出去,集体每年收入72万元;东山村依托丰富的砂石资源优势,采取村级贷款、入股投资的形式开办采石场,村级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自治村、中塘村依托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积极引进企业,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从中收取服务费和协调费,每年村集体可增加收入10—30万元;沙河村对3000亩村集体低产林以股份制的形式进行改造,种植泡核桃
和红花油茶来壮大村集体经济。截止目前,改造山林1000亩,集体收入1万元。三是围绕合作社做文章。科学、规范的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通过服务收取相应的服务费,扩大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合作社或协会的班子成员基本上由村“两委”的领导兼任,不仅发展了产业,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干部待遇低的问题。明光镇除自治、东山村外其余各村都是2000亩以上的烤烟种植大村,每年仅烤烟合作社这块村集体就可以增加收入3—15万元。四是围绕区位优势做文章。中心集镇、公路沿线、矿区附近区位优势明显的村,用活村级集体土地资源,按照以地生财的理念,有效结合土地资产和资本,通过建设商铺、出租房、服务设施等项目,获得稳定的物业租赁收入。如自治、东营、顺龙、红云等村通过对村内小集镇进行改造提升,在强化服务上挖潜增收,在新增集体出租房上扩大收入。
摘掉帽子。过去,明光镇9个村(社区)中有6村是“空壳村”。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明光镇党委把消除空壳村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打优势牌、走特色路”的思路,以“造血”模式,消除了空壳村。如今,在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经过短短几年时间,各村村级集体收入全部达到了1万元以上,其中有2个村还高达50多万元,昔日的“空壳村”变成了 “万元村”,彻底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如:自治村通过引进矿产企业、改造集体林、盘活小集镇、发展乌龙茶等,每年
有62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东山村2010年以股份制形式开办石场、种植姬松茸、租赁土地种植泡核桃、红花油茶,目前,已出售毛石15000立方米,村集体收入3万元;姬松茸已开始出售,预计实现集体收入1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半年,全镇已实现村级集体收入162.9万元,发展形势更是喜人。
7.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材料 篇七
一、基本情况
成都市青白江区11个乡镇 (街道) 中现有111个行政村 (含15个涉农社区) , 1498个村民小组, 农户8.79万户, 农业人口25.74万人。2010年全区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11个, 资产总额9105万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36万元;村级所有者权益总额6534万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18万元。总地说来, 通过近几年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 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已经拥有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 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实力逐年略有提高。
二、发展模式
近年来, 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 统筹城乡发展有力地推动着青白江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 部分村社通过积极探索实践, 已形成了企业主导、股份经营、托管经营等多种发展模式, 为青白江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借鉴蓝本。
第一, 集体资产股份制经营模式。如红阳街道永红商贸公司, 依托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厂房、铺面等经营性资产, 结合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进行股份制改造, 组建“产权明晰、管理规范、利益协调、分配公平”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或公司, 对集体资产进行经营, 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从中获得可观的、稳定的收益。
第二, 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模式。如城厢万柳种植业合作社, 在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 按照“自愿、依法、有偿”原则, 以股份制、合作制方式, 组织成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组建合作社, 或者以家庭农场、现代农庄等形式开展土地规模经营, 以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和产品质量来提高组织成员的收益。
第三, 企业主导经营模式。如龙王贡韭合作联社依托韭黄科技示范园,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与村社、农户联合组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按照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等主导产业的具体目标, 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四, 农户联合经营模式。如福洪四季鲜水果专业合作社, 按照自愿、自治和民主管理的基本特征和“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 由农户联合组建专业合作社, 围绕农业、农村开展经营服务活动, 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第五, 托管经营模式。如清泉明妍果蔬专业合作社, 发挥种养能手、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的专业技术优势, 成立托管式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对粮油、水果、蔬菜、畜禽、水产、林木等生产经营进行托管, 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 提高农村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
第六, 劳资服务模式。如同湾农机专业合作社, 整合农村剩余劳动力, 并加大技能培训力度, 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 加快发展劳务合作社 (公司) 或农机合作社等各类中介服务组织, 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劳务输出、物业管理、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服务。
三、对策建议
在当前加快发展的过程中, 青白江区各乡镇 (街道) 应切实针对当前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 通过不断完善自我发展的体制机制, 从明晰产权主体、创新发展模式和规范经营管理入手, 多轮驱动, 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第一, 建立健全经营体制。一是明确职能定位。按“社企分离、职责分开”的思路, 重新定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明确其市场主体地位, 加快推进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与村民自治职能的分离, 进一步理顺其相互关系, 恢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管理的权力。二是加快机制建立。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为核心, 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机制、分配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三是明晰产权主体。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将原村社传统意义的集体经济组织自愿改制为公司或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做好确权颁证工作, 明晰产权主体, 改变由于所有权不明晰造成的效率低下、市场竞争能力弱等状况, 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第二, 灵活运用发展模式。一是城郊村社加快过渡。随着统筹城乡步伐的推进, 处于城乡结合部的部分行政村建制已逐步纳入城市管理, 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依法参与城镇建设和发展商贸业、乡村旅游业等, 继续深化股份合作制形式, 加快发展过渡到股份合作制企业。二是浅丘村社深化引导。对于毗河以南的祥福、姚渡、城厢等离中心城区较近的浅丘乡镇, 要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产改成果的深化运用以及集体资产的不断壮大, 通过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创办生态农业和旅游园区、生态畜牧养殖小区等, 深化引导传统的集体经济组织, 向社区股份合作制的组织形式发展。三是纯农村社逐步推进。对于清泉、福洪、人和等山区纯农业乡镇, 应在外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自觉运用市场经济规则不断提高对外开放度, 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建设特色果蔬、花卉、生猪等特色商品基地,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逐步推进农户联合、企业主导、托管等经营模式的运用。
第三, 不断规范运行程序。一是加强“三资”管理。在产权明晰、股权清晰、股份量化的基础上, 加大我区“两股一改”力度, 实行市场化运作, 建立健全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权、股份管理制度, 有效激活农村集体“三资”经济, 不断提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产保值增值水平。二是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收支审批, 严格规范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办公经费开支, 实行每月或每季度公开制度, 建立健全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预决算和财务公开制度, 确保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时了解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情况。三是推进民主管理。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须经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其代表大会通过, 以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主成立监事会, 对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运作及财务收支情况实施监督, 完善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
第四, 着力优化内生环境。一是加强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设立150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专项基金和50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奖励基金, 对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兴办各类服务实体的各项规费予以减免。金融机构对村社集体经济组织以信用和相互担保进行融资的方式要积极支持, 为农村资源资本化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村社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坚持合理引导。积极鼓励、引导村社集体经济组织集成运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相关政策, 统一制定经济发展规划, 合理开发资源性资产, 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符合总体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及其出让收益, 发展第二、三产业, 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造血功能。三是支持项目建设。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全力支持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 通过整合各种资源, 强化项目包装, 承担城乡一体化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和经营, 发展配套服务产业, 把配置用地的收益主要用于促进失地农民的集中居住、非农就业和持续增收。对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能够胜任的本村社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管理等项目建设, 应适当降低准入门槛, 以切实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作者单位:中共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办公室课题组)
摘要:文章从青白江区实际情况出发, 分析了其形成的6种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模式, 并对下一阶段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
8.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材料 篇八
1.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村级集体经济观念弱化。
(1)意愿不强。村干部客观上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愿不强。认为市场经济主要是鼓励农民创业创新闯市场,发展民营经济,没有必要化心思再去发展集体经济,“经营成功了——成果是集体的;经营失败了——群众要埋怨,债务难化解”,不愿意去冒风险,思想上有压力和阻力。原有村办企业都已然改制,重新强调由村班子集体经营“属于全体村民”的股份制市场主体,在机制体制上看也存在矛盾,难于有大的作为。
(2)发展信心不足。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缺资源、无资金,无路可走,信心不足。
(3)工作精力不专。村经济合作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无专门经管人员,大都是村两委班子人员兼任,很难专注于发展经营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力不从心。
(4)考核激励不够。村干部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导力量。但长期以来,对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求有余、激励不足,现实中往往出现短期行为。一些村干部只顾村级组织的日常开支,不管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有些拥有一定经营性资产、经营性收入比较稳定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无所作为。
(5)管理难度加大,集体资产流失严重,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由于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对发展集体经济,部分干部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顾虑;部分群众怕搞毁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有阻力。
(6)村级共有资源匮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起步难。由于第一次土地承包到户时,集体地、山林及公有财产分割比较彻底,村统管山、留用地保留小,很多村公共财物的变现等,给现在发展村级经济留下空间小,发展的资源不足,加上错过了第一次发展乡村企业的大潮,造成现在想发展村级经济起步难的尴尬。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
2.1因地制宜,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根据本地区的自然与经济条件和优势,通过可行性调查研究,确定经营项目,把潜在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增加产业投入。合理调整种植业的品种结构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特种种植畜禽业,增加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资金投入。同时,不断发掘本地区独特资源条件,利用本地区优厚的地理位置,力争把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
2.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社区集体经济补充实力
农民个体的贫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集体经济的实力,农民富裕了,反过来又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所以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农民需求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引导农民在经济实体内自主投资、自主经营,瞄准市场,选择适合家庭经营的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风险小的项目,使农民愿意投资经营,并且在经济上承受得起。对于有发展前景的,社区集体也可以投入启动资金、场地、房屋等参股,进一步夯实社区集体经济。
2.3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机制创新,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是要创新领导机制,根据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村级班子素质,帮助村班子建设适合村实际的工作领导体制,重点解决好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决策盲目、债权不清、缺乏约束等问题,确保集体经济项目能按市场化要求运作,实现债、权、利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活力。二是规范财务管理机制,要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规范财务管理,加强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对集体资产,无论是土地、果园等资源,还是小型水利设施等固定资产,凡是不再由集体直接经营的,都要合理确定集体与承包、租赁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强承包、租赁合同的动态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
2.4加大激励扶持,优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环境
9.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材料 篇九
一、基本情况
XX镇XX村有八个自然村组成,常住人口916人,34名党员,其中女党员5名。村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5340元,全村耕地面积3500亩.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单一。总体上看,全村级集体经济基础总体偏弱,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势头不强。目前,村级集体经济主要以制种玉米服务费为主,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近年来,由于村级支出呈现上扬态势,尤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为民办实事和村干部报酬等方面的支出压力较大,导致村集体产生经济债务。
2、村干部素质不高、发展意识不强。一些村干部、学历较低、思想保守,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对本村的资
源优势挖掘不深,对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贯彻不到位,导致地理、资源和政策等优势效能发挥较低,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研,找准症结,达成发展集体经济共识
目前,“无钱办事”的矛盾在村一级表现较为突出,成为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由于村集体没钱,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服务工作、村党组织活动开展等方面困难重重,直接导致群众对村“两委”信任度不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减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发展稳定。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势在必行。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又存在很大难度,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其中,突出表现在村干部身上,以往村干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存在“三不”思想,严重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是不想发展。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则满”的心理,认为村集体有转移支付,虽然紧点儿,但还够用,没有必要劳心费力地发展集体经济,得过且过。二是不敢发展。怕搞不好担责任,畏难思想严重。更是怕村民埋怨、组织上不满意,最终出力不讨好,丢了“乌纱帽”。三是不会发展。有的村干部热情很高,但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找不到发展集体经济的门路渠道,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一筹莫展,有心无力。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竞争意识。并专门召开了关于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动员会
议,提出了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使村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不发展集体经济不行”的共识。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新路子
1、依托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从全村目前情况来看,发展集体经济的手段主要是依托资源优势,因此,村党支部本着“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的原则,积极鼓励本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采取“公开标底、自主定价、现场揭标”等办法,对村集体所有的集体土地、林地、荒地等资源进行有偿承包、租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3、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使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另一有效途径。
乡党委在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新路子的基础上,积极优化保障机制,集聚各方力量,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同时,加大日常管理力度,确保了村级集体收入合理有效使用。
1、选优配强村干部。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项目再好、扶持再多,也不能很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因此,村党支部结合 “三项
工程”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把是否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作为选拔任用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标准,大胆启用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2、结合“双联”活动的开展,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创造条件。根据本村经济发展特点,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项目。通过项目、资金扶持等形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3、管好用好集体收入。为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集体收入合理使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整体发展。
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1、科学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地制定集体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选准选好发展路子。还可以探索制定村集体经济区域发展规划,以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经营模式、市场需求等为主线,制定出跨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2、扩宽村集体收入渠道,化解债务。要积极探索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负债村和经济薄弱村的转化和增收。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各村特色产业,结合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搞活农村经济;二是培育新的经济收入点,将村集体闲置的固定资产用于公开拍卖、招商引资等方面,盘活存量资产,努力构建村村有项目、村村有企业的经济发展格局,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三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把荒地按照有关规定,集中连片开发,建立种养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
10.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材料 篇十
根据桐委[2008]5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经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和新丰村村党总支、村委会研究讨论,并现结合我村实际,于2008年开始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项目促发展,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有效地改变了经济薄弱村的面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取得了初步的实效。
一、工程实施前新丰村的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依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本村共下辖27个村民小组,647户农户,总人口2341人,党员48名。2007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3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308元。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收支不平衡(固定收入3.1万元、日常支出33.45万元),是全市 20个市级经济薄弱村之一,且村基础设施需加大投入加以改善,产业结构急需优化。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相对存在有以下三个方面问题:(1)收入渠道趋于萎缩。主要体现在固定的稳定量偏少。2007年,全村各类收入42.53万元,其中相对稳定的租金收入3.1万元,明显偏少。(2)村日常支出和公益事业支出增长较快。2007年各类支出达44.5万元,明显超过收入。(3)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绩效不够明显。全村相对稳 1
定的租金收入,主要来源于村里的原小学房子、土地租金计1.7万元,以及新办公楼出租0.5万元,后面土地出租0.6万元,江荣菜厂土地租金0.3万。合计全村租金只有3.1万元,资产的保值增值绩效不够明显。
二、工程实施中的村建设及项目实施情况
(一)积极改善村级基础设施,优化产业机构,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三年来全村投入284万元,其中财政落实帮扶资金136万元,用于村级基础建设:
1、河道整治是我们新丰村一项焦点任务,2008年—2010年我们共疏浚河道3254米,总土方达32056方,新筑河岸2.8公里,全村新建便民桥4座。
2、浇筑水泥路面9.8公里,实现了道路硬化到组的既定目标,并且在村整治点新设绿化带0.8公里,基本实现主干道的绿化工作。
3、在电气化村的建设中,新增变压机2台,惠及200户农户。
4、在创建桐乡市级生态村中为农户新建六格式化粪池200只,使全村的改厕率将达总户数的82.69%,完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整体卫生水平和村民健康水平,减少了疾病传播。
5、在2008年,投资建成村级卫生服务站一个,辐射新丰、迎丰两个村区,方便了周边群众就医。
6、在土地整理上,三年共完成土地平整290亩,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使全村土地都得到了有效整理,为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流转土地夯实了基础。
(二)以项目促发展,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
1、利用本村土地整理相对较好的优势,依托优扶政策,加快土地流转机制,扩大流转面,三年共计流转土地50亩,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带来0.5万元的效益收入。
2、以地理优势为依托,结合新村规划,利用好土地政策,启动了新丰村农副产品购销点项目,3.5亩土地统一规划,一次设计,一次立项报批,统一出租,固定回报,作为新丰村长期固定收益。项目由新丰村经济合作社与曹利兴等6个个私老板共同出资,预计投资360万元,其中村经济合作社投入预计达70万元,项目在2010年底建成后,按照每年4000元/间的租金收入测算,全部建成后,预期每年可收益租金8.8万元。
3、在土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做好宅基地复垦整理项目,三年总计整理宅基地20.5亩,为村集体经济回笼资金118万元;且利用复垦点引进苗木种植户,每年为集体经济收益
1.2万元。
三、新丰村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随着三年工程规划的实施,村总体现状呈现出:
1、在村基础设施上基本实现了合理配套,能够为农村的产业结构优化提供设施环境上的坚实保障,从而引导村民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600元以上;
2、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上有了稳定的收益来源,根据村实际统计数据,预期2011年全年新丰村经济合作社可支配固
定收入总额将达21.3万元,达到摘掉“经济薄弱村”帽子的标准;
3、在现有基础的提升上,首先,宅基地整理项目正在进行,对今后的资金回笼和资源利用正做着准备。第二,在新丰村农副产品购销点南面的征用土地开始了前期规划,准备按原有“新丰村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三年规划”设想,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设想新丰村以土地入股共同参与三产开发或直接投资建厂房以供出租的形式,进一步扩充集体经济的收入渠道,保障了集体收入的稳定性。
总之,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前景壮阔,任重道远,我们将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细致的工作,以十足的冲劲和干劲投入到建设中去,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把新丰村的建设推向一个新局面。
中共高桥镇新丰村党总支部
高桥镇新丰村村民委员会
高桥镇新丰村经济合作社
11.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材料 篇十一
典型案例
一、基本概况
茨冲村辖19组,1106户,4338人,少数民族人口91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1.1%,劳动力2531人,村总面积约27.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34.75亩。共有党员69名,2015年拟发展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10名。平均海拔高度约1680米,村内交通十分便利,大烟公路、贵昆铁路、株六复线、“六六高速”(前炉组建有匝道口)等从村境内通过,村境内有3个铅锌冶炼企业,2个铅锌洗选厂,1个矿泉水厂。根据所处地形及气温条件,茨冲村适合种植大棚蔬菜、玉米、马铃薯等;养殖业主要以养猪、养牛为主,现正在实施退耕还林项目300亩。
二、主要做法
(一)厘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思路决定出路,加快经济强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把资源优势或地缘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茨冲村利用大项目征地的村提留资金进行周转创收村级积累资金,利用项目征地可以多征部分土地作为村集体预留地的优惠政策(最多不能超过10亩),利用村集体土地发展项目为村集体创收资金;按照“三变”(产权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和村民变股民)的要求,积极用村提留资金创办村集体公司(水城县垚鑫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全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房屋亮化工程约51万元,猴儿关公路两旁护栏约8万元,全村境内“六六高速”公路沿线精品水果种植约10万元,带动约50人就业,约120人群众参与发展,让全村村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发展集体经济工作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今年年底集体经济收入约5万元,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约9万元,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约20万元。
(二)盘活资源优势,创新工作载体。建立以“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围绕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臵形式,探索实行村企联建、企企联建等党组织设臵形式,进一步激发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成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采取“党组织+公司+农户”、“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形式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一是盘活土地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给村民承包地确定“身份证”,村民就可以把自己的土地资源流转,可利用自己的土地入股村集体创办的企业或者合作社,或者通过出租、转让给承包商获得收益,真正使“村民变股民”,能解决约60人的就业问题,带动约150人群众参与发展,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 元。
二是盘活水资源优势。茨冲村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利用原有水厂得天独厚的优势,扩建水厂的二期工程,通过村级集体公司(水城县垚鑫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或招商引资的方式单建或联建组织创建村级经济实体公司,打造好一至二个在周边有一定知名度和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实体。力争在2015年底实现村级积累达到2万元以上,2016年底达到10万元以上,2019年底达到50万元以上,进入全县“经济强村”之一。
三是变“垃圾”为“财富”。按照“产权变股权”的发展思路,茨冲村将村境内大项目留下的弃渣弃土再次利用深加工作为建筑材料,利用原有工厂的产房经过改造后作为村合作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村合作社等以村集体经济控股的公司或合作社的固有资产,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把原有的“垃圾”变为村民的“财富”,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创收约2万元收入,带动约5名农村带头致富人致富,可以解决约20人的就业问题,带动约50人群中参与发展。
(三)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
积极利用茨冲村猴儿关农民画、特色鸡火锅和邻近陡箐村坪箐组的自然风景,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打造茨冲村度假休闲旅游一体化服务。通过创新服务方式,积极 利用现在网络、媒体和报刊等方式做好度假休闲旅游一体化服务。更加积极主动将“茨冲鸡火锅”、“茨冲豆腐”向外界推广,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服务业;充分挖掘猴儿关苗族特色农民画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茨冲村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度假休闲旅游一体化服务打造完成后,能带动全村约6名致富带头人,可解决约18人的就业问题,加村级集体经济约1万元。
12.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材料 篇十二
经济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以及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全省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方案》精神,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城乡结对共建以及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都是推动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对这几项工作高度重视,最近相继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并下发了文件。市委、市政府考虑这几项工作紧密相联,环环相扣,彼此促进,必须统筹协调起来加以推进,所以决定将这几项工作统筹起来进行安排和部署,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整合力量,协调推进,务求实效。会前,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经管局、市民政局等单位和部门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拿出了工作实施方案。其中《‚难点村‛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于去年九月份下发,深化城乡结对共建工作也已经开展几年。今年主要是继续抓好这两项工作的延伸和深化。《农村集体“三资”清理代理以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实施方案》这次会上已下发给大家。请各地
各部门对照《实施方案》要求,统筹起来安排,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次动员会后,各驻村工作组要迅速到位,积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全面推进这几项工作。为了切实抓好这几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
近年,在一系列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了很大起色,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环境持续改善,特色种养规模持续扩大,农村形势持续好转,农村社会总体稳定,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累积增多,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环境。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农业弱势产业和农民弱势群体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判断,中央一号文件用了‚四个越来越‛:一是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增效的制约越来越多;二是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四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中央指出,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不滑坡、农民收入不徘徊、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必须不断深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坚持固本强基,着力夯实‚四个基础‛:一是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二是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三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四是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这‚四个基础‛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这次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深化城乡结对共建、深化‚难点村‛治理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都是在农村固本强基的重要举措。各地、各单位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具体要求上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崇高的使命感切实抓好这几项工作。从目前来讲,抓好这几项工作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回良玉副总理在今年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己进入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这是对当前城乡关系和城乡发展形势的一个重要判断。无论是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角度,还是从缩小城乡差距、保持农村和谐稳定的角度,都迫切我们更加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镇化,坚持走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路子。现在,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平均为70%左右,大量的农民都转移到了城市。我国仍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农民占到了9亿。全国的城镇化率平均为45%左右,XX目前也只有47%左右。这个问题不解决好,要保持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增长都是很难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选择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主题,旗臶鲜明的提出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正是基于对我国当前形势的正确判断而作出的正确决策。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强调,在当前形势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协调推进。但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困难还很大,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还没有从根本上理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还没有
完全建立起来。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担心失去土地转移不出去;二是农村调田调不动,规模化种养殖发展不起来;三是农民收入难有大的提高;四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五是新农村建设缺乏有效的投入保障,城镇化水平也上不去。四川成都从2003年就开始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现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抓住土地流转这个核心问题,通过确权确地,让农民都领到了土地承包权证,村级成立了农民土地流转合作社,村民把土地交给合作社后,合作社再统一招标发包给种养殖大户,土地的承包效益显著提高,农民除了每年可以从合作社领到每亩500元左右的租赁收益外,还可以放心大胆地外出打工,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村规模化经济也发展起来了。成都双流县的彭镇村村都有特色规模种养基地,其中一个葡萄种植基地规模达到了5000亩。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1万元,每个村集体的收入积累平均也在几百万元左右。农民和村集体的收入上去了,新农村建设就有了稳定的投入保障,村庄环境变化很大,村级各项社会福利事业也上去了。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和作法可以说代表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方向。我们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把土地流转的问题解决好。这次我们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就是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进一步确权确地,让农民吃上定心丸,然后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以镇为单位建立土地流转中心,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村级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各地要紧紧围绕土地流转这个核心,先耐心细致的做好‚三资‛清理代管这个基础性工作,再逐步推进土地的大规模流转。检验我们‚三资‛清理抓得实不实,最终就看土地流转推不推得动,这是一条硬杠杠。
二是有利于化解农村矛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历来是群众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几年,我市在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三资”引发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多,群众反映还比较强烈,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由于资产、资源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不少村没有建立集体资产资源台帐,给了少数人可乘之机,浑水摸鱼捞取好处。二是部分村对村集体资源和资产随意处臵、私自处臵、低价处臵、超年限处臵的问题仍然存在,造成了村级资产的流失,群众对此反响较大。三是村级债务负担较为沉重,债务负担多的村甚至达到了几百万元。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群众对村‚两委”班子不信任、不支持。这些问题的存在久而久之,必然严重地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一些不稳定因素。我们这次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通过对农村‚三资‛的清理,进一步理顺土地承包关系,明析承包权,减少土地矛盾纠纷,推动土地流转;二是在 ‚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村级“三资”监管代理制,依托镇财政所对村级‚三
资‛实行监管代理,保证农村集体‚三资‛存量科学使用、保值增值,从源头上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三是通过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使全市649个村都能与一个市直部门或城镇基层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共建帮扶全覆盖。同时选派部分市直部门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帮助结对村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通过一对一帮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四是通过结对帮扶帮助各村选准一个好项目,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五是继续深化‚难点村‛治理,突出解决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和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以及村级经济发展不快的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地各部门和各驻村工作组要紧紧围绕完成这五项任务,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力争使全市农村干群关系有明显改善、村级经济有明显起色、群众收入有明显提高。
三是有利于夯实发展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发展靠资源。我们有些村现在虽然还比较困难,但只要我们善于发挥优势,用好资源,发展的潜力还是很大的。省委明确提出要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使全省9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这是保障一个村不负债运转、良性发展的最基本的目标。根据测算,一个村要维持正常的运转,除去上级转移支付用于发放村干部工资的经费外,一年的其它各项开支大概平均在5万元左右。如果这个村村级集体收入一年达不到这个水平,就必然会产生新的债务,长此以往,债务必然越积越多,使村级运转陷入困境,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都会随
之而来。因此必须从做实村集体经济的要求出发,苦练内功,夯实基础。这些基础工作,如果我们现在不实实在在地做起来,时间拖得越久,矛盾就越多,村级发展就会越艰难。当前,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将村集体的“三资”锁定下来。锁定下来有几个好处,一是便于群众监督,二是堵塞腐败漏洞,三是有利于找到发展路子。彭场的杨步村现在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村。村集体经济基本上没有一分钱的来源,完全靠负债运转,矛盾特别突出。这次市经管局主动选择这个村办试点,准备在清理锁定村级‚三资‛的基础上,重新理顺土地承包关系,采取土地流转重新招标发包的办法,引进有实力的经营者承包经营,在提高土地承包收益的同时,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的收入。各地也要在全面开展‚三资‛清理代管的基础上选准一到两个点,进行重点突破,做出样板和示范,带动更多的村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各地和各结对单位将村集体“三资”清理完毕后,不能将这些资产和资源束之高阁,要和各村一道研究盘活资源、资产的办法和途径,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的理念,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开发和利用,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推动集体经济更好发展。杨林尾同兴村砖瓦厂过去租赁承包费一年5万元,今年通过在镇政府设立的村集体资产处臵中心竞价承租后,年租金提高到了50万元。三伏潭鲜码村通过竞价承租,轮渡年承包收入由22万元提升到31万元,砖瓦厂年承包收入由20万元提高到了36万元,青沙场年承包收入由6万元提高到了9万元,现在全村不欠债,村集体帐面资金还有70多万元。各地都要
学习借鉴他们的好思路、好办法,力争使清理‚三资‛的过程变成凝聚民心、集聚民智、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的过程,达到群众受益、村级发展、社会和谐的目的。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三资” 清理代理
开展农村‚三资‛清理、代理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在9月15日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突出抓好清理登记、委托代理、规范管理等工作。这项工作分四个阶段完成:5月20日前是健全机构,广泛动员;7月20日前是全面清理,摸清底数;8月20日前是办理移交,统一代管;9月15日前为巩固提高,切实规范。各地要按照这个时间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特别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集中力量抓好“三资”清理。一是清查要彻底。各镇(办、园、场)要采取查看帐本和实地勘察相结合的形式,对村居所有资金项目进行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盘点、核实、登记,彻底摸清村居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各地要为各村统一建立‚三资‛专帐、明细分类帐、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固定资产登记簿和资源登记簿等。还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和资源台帐的村,要迅速填写固定资产和资源登记卡片。对权属不清的资产,要依据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协商和民主程序对各类有争议的资产进行权属界定。在核实权属工作中,要坚持农村集体所有的原则,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拥有产权的原则,坚持平等协商、依法界定的原则,力求依据充分、界定合理。二是家底要澄清。各村清理专班对集体资产、资源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后,向村民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公示期间有反映不实的,镇(办、园区)‚三资‛清理、代理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人员进行复查,真正澄清底数。经公示群众无异议后,由村民代表大会审核并签字认定。三是管理要统一。为实现对‚三资‛业务、帐务的一体化管理和满足监管部门的后台查询,经过公示、审核认定的资产、资源数,要报镇(办、园、场)‚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中心‛专业会计将集体资产、资源数据分村录入‚三资‛网络化管理体系,进行帐务处理,实行动态管理,即时录入,随时汇总。
2、健全机构实行委托代管。按照中央纪委《2010年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中纪办发【2010】4号)和省纪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全省实行‘三资’监管代理全覆盖‛要求,各镇要以财政所(经管站)为依托,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各村‚三资‛台帐统一移交镇财政所(经管站)集中代管。根据中央和省要求,各地要建立专门机构,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建立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以财政所(经管站)为依托,成立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负责村组‚三资‛的检查、登记、申报、建档和招投标等日常管理工作。在原来代管农村集体资金的基础上,增加对资产、资源的委托代理服务,全面履行‚三资‛代管职能。在保留原有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基础上,从本地财 9
政所选拔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人员,充实到‚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二要定岗定职。在原有的总会计、出纳、专业会计等岗位的基础上,新成立农村‚三资‛招投标办公室,负责监管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和工程建设项目发包、签订承包合同。‚三资‛的增减变化、利用等情况的记录及帐务等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由包村专业会计负责。做到专人专职,各负其责。三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定岗定职后,要制定出每个岗位的人员工作责任,年初签订责任状,年终与评先评优挂钩,予以奖励。
3、规范程序强化制度保障。推行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制度建设是保障。各地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委托代理机制。主要包括《XX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的实施方案》、《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等,使‚三资‛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同时,要规范‚三资‛代理操作流程。主要是编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流程图》和《农村集体项目招投标流程图》,对每个环节都确定严格的程序,明确步骤,统一标准,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机制保障,实现交易规范化、效益最大化。
三、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因地制宜,把握方向,理清思路。各地要结合‚三资‛清理工作,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重要
议事日程,力争用1到2年时间使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万元的村达到50%以上。
1、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各地经济基础、地理位臵、资源条件千差万别。发展集体经济要立足现有基础,透析本村实情,理清发展思路,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旅游则旅游,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拓展、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不拘一格求发展。一是以资产经营为重点,依托存量资产,发展多种经营。村级集体闲臵资产、资源较多的村,要积极创新运作方式,通过承包、租赁、参股经营、有偿转让等多种形式盘活集体所有的林地、鱼池、水塔、库房、闲臵校舍及各类企业等集体资产,形成连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要结合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低产林改造,积极兴办一批农业项目,开发观光农业、农家乐等项目,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获取稳定的经营收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二是以土地流转为重点,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现有集体土地资源较多或土地清理潜力较大的村,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落实农民土地承包权。通过全面清理各村的二轮承包土地、集体机动地和新开发的土地,进一步扩大土地资源优势。对于村集体机动地的开发和利用,要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租赁、协商等方式进行发包,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三是以服务增收为重点,积极服务招商引资,发展配套物业和服务业。有区位优势或资源优势的村,要充分利用优势,发展特色经营,多种形式兴办各种服务实体,针对农业生产开展系列化统一服务。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要依托地处城郊和工业功能区的优势,大力发展餐饮、运输、休闲、旅游等三产服务业,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增收。
2、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新。目前我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普遍不健全,导致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明晰,资产安全完整难以保障。要按照村民自治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与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职能相分离、村企分开的原则,以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为重点,创新集体经济组织。从长远来看,这三大合作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要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把发展农村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采取‚支部+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实现集体收益。二是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集体资产问题的关键。2007年,全省有8个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开展了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去年,市经管局专门到襄樊的樊城区和武汉的蔡甸区进行了学习。他们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集体经济后劲进一步增强,樊城区的檀溪湖村产权制度改革后,2008年实现净利润267万元;二是农民财产性收入进一步增加。檀溪湖村通过股权分红,村民年人均增收800多元。三是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檀溪湖村通过推进城中村改造,拆迁还建后的村民户均住房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基本上每户都能够拥有两套以上的商品房。四是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通过明晰股权,减少了
矛盾纠纷,村民都享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三办一园部分村已经具备产权创新改革的基础,可以大胆开展产权创新改革试点工作。下一步,要选好试点村,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班,在清产核资、清人分类、配臵股份上下狠功夫,确保规范运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真正使集体资产‚动‛起来、‚活‛起来,实现保值增值。三是要推进发展机制创新。要坚持用市场经济手段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建立‚产权明晰、主体多元、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民主管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运行机制。要妥善解决集体经济组织的双重职能问题,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政企分开‛,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界定好集体经济组织与村‚两委‛的关系。建立跨越村级组织的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和专业协会,探索受益分享方式,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机制。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建立集体资产积累机制,实现保值增值,做到聚财有术、理财有方。
3、坚持政策支持,优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外部环境。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会上我们也下发了《XX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代理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方案》,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要树立扶持集体经济就是扶持广大农民的观念,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关
部门在安排涉农资金和项目时,要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地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采取适当形式,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要将项目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给予税收减免优惠,该免的免,该减的减,该返的返。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把扶持村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村级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要继续推广新的信用模式,以新的产品、新的服务不断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加大部门与村结对帮扶力度。要以现有的共建对子为依托,各共建部门要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对集体经济薄弱的共建村进行全面帮扶,尤其要注重洗脑子、指路子,帮助结对村兴办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形成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三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企自愿结对,合作开发,可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实现双赢。结对企业与村合作进行旧村改造,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依法兴办经营服务设施。结对企业和村以投资联营等形式,利用结对村的存量土地、林木、水面等资源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财政支农资金要优先予以立项补助和奖励。对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结对企业,各地和社会各界要给予不同形式的表彰。
四、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开展农村“三资”清理代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 城乡结对共建和推进“难点村”治理,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这里,我着重强调四个方面的问题:
1、切实强化组织领导。这次开展农村“三资”清理代理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任务十分繁重。为了有效保障工作任务的落实,市里已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代理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具体牵头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管局,由财政(经管)、国土、农业、林业、水产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农村集体“三资”清理、代理指导、督办工作,以及协调指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各镇办也要相应成立“三资”清理、代理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办主要负责人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抽调镇办包村干部、财政所工作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做好具体工作。村级“三资”清理暨壮大集体经济工作专班由村支部书记、主任、报帐员、村纪检小组成员、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组成,原农村会计服务中心更名为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具体做好“三资”管理的登记、核算等代理服务工作。会后,市级牵头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迅速做好纪委、组织、监
察、民政、财政、国土、农业、审计、林业、水产等部门的协调工作,使各部门各单位尽快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镇办是‚三资‛ 清理、代理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主体,要在落实人员与经费的基础上,细化监管措施,定期召开相关会议,推动工作落实;村级的纪检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本村‚三资‛清理、代理的过程监督,使整个工作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这次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市、镇、村三级都必须各负其责,要制定工作日程推进表,按照时限要求,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
2、深入推进结对共建。从去年5月以来,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组织了140家市直单位与138个农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共到位帮扶资金1045万元,为群众解决具体困难200多个,新建改扩建村部65个。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要在第一批参与活动单位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把市、镇两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中小学校、医院、驻仙单位等全部纳入进来。同时,鼓励和动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积极与村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尽量扩大参与面,使全市649个村每村都能与一个城镇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城市党员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党建工作上台阶、科学发展见成效”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活动集中时间安排到2011年底,具体到一个结对共建单位,以完成帮扶共
建任务、检查考评合格为准,考评不合格、群众不满意的不脱钩。活动期间,各参与单位要重点帮助和指导结对村做到“五个一”,即:建强一个好班子、制定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项目、建设一个好阵地、完善一套好制度。为了切实做好这“五个一”工作,把深化“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落到实处,经市委研究决定,要做好两项核心工作。一是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我们将在全市组织开展“年轻干部下基层”活动,选派649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其中选派47名机关干部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任“第一书记”,选派602名机关干部到结对共建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对于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各派出单位要围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五个一”的总体目标,教育和引导他们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上有所作为,切实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到村任职期间规定的目标任务。同时,也要落实市委制定的选派干部保障措施和加强选派干部的跟踪管理,在这个方面,组织部门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希望各地各单位,无论是作为选派单位还是作为管理单位,都要把这项工作当做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任务,依照实施方案,切实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取得预期效果。二是全面推进新一轮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村部建设是“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年初,组织部门作了一次全面摸底,发现仍然有部分村没有村部或村部面积狭小、条件简陋,不能满足需要,其中有103个村完全没有村部。这一次,市委结合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决定在全市启动
新一轮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下定决心在3年内实现村村有规范适用、功能完善的办公活动场所,彻底消灭无村部现象。这轮建设任务共需新建103个村部,分3年完成,其中今年完成71个村部,2011年完成17个村部,2012年完成15个村部。这里我需要强调几点:第一,村部建设一定要立足长远,做好统筹规划。选址要尽可能选在交通方便、村民集聚的村中心地带,以方便群众办事。办公地点除了建筑用房外,还要充分考虑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卫生等发展需要,留有一定的建设余地和空间,以便今后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级文化广场、老年活动室、甲级卫生室、文体活动场所等纳入规划和建设。第二,这轮新建村部建设资金,以镇办筹措为主,省市两级给予一定补助,“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单位量力给予帮扶。仅靠省市给予每个新建村部的4万元补助要想把村部建起来,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通过本地企业或外出成功人士捐资、群众投工投劳、本村闲臵或废旧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结对帮扶单位扶持等多种方式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不能指望坐、靠、等。第三,对于村部建设的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做到“四个统一”,即镇办统一组织购买建筑材料,统一组织专业施工队伍,统一购买办公用品,统一组织工程验收。第四,建设村部要发挥好综合效益。村部建设要在抓好村部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各项软硬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拓展综合功能,发挥综合效益,切实把村部建设成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议事决策中
心、管理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和医疗保健中心,真正发挥村部联系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致富群众的阵地作用。
3、继续开展 “难点村”治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总体性工作中的一部分,也是市委、市政府未来两年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这项工作自去年9月启动以来,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成立了机构,建立了专班,开展了试点。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村级矛盾和问题、改善村级办公和服务场所、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今年开展“难点村”集中治理找准了重点,明晰了思路,积累了经验。但是,在“难点村”治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省委、省政府对“难点村”治理工作有明确的要求,每个“难点村”都要有市、镇两级派出专人组成工作小组,建立包保制度,驻村开展整治工作。我市共有48个“难点村”,其中30个是省级“难点村”,在2010年12月前,对照《XX省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达标验收评分标准》完成治理任务,对没有达到治理标准的 “难点村”,驻村工作专班不能撤,帮扶部门不能撤,直至通过检查验收。各地要在这次农村“三资”清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城乡互联、结对帮扶”活动中,把“难点村”作为首选试点村,主要领导要亲自上阵,一个“难点村”,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两个“难点村”,党委书记、常务副镇长(主任)各包一个点。‚难
点村‛治理的工作重点一是要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解决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的问题;二是要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解决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的问题;三是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四是要帮助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解决‚难点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问题;五是要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消除可能引发农村社会部稳定的因素。特别是要以解决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切实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力争使全市“难点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4、扎实抓好检查督办和考核结账。“徒法不足以自行”。好的政策要得到贯彻执行,必须强化检查、督办和考核。要建立 “三资”清理代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城乡互联、结对帮扶”活动、“难点村”治理的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推动这些工作取得实效。要加强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加大责任考核和追究力度。市委、市政府要将把这四项工作纳入对镇办和有关部门的年度考核范围加以考核,对那些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敷衍了事,虚以应付,造成工作延误、被动甚至出现严重影响的,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工作责任分工具体来讲,农村“三资”清理代理工作由由市纪委牵头,市财政局、经管局负责对全市“三资”清理、代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定期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各镇办工作专班负责
检查指导各村的工作。各地“三资”清理要设立举报电话,纪检部门要加强对“三资”清理、代理工作过程中违规违纪事件的查处,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保驾护航。9月底,在全省检查验收之前,市纪委要对各地“三资”清理、代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及深化“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加强对整个活动的综合协调,重点督促镇办抓好工作落实,协同有关部门抓好各驻仙单位的督办和协调工作;镇办和市直各战线党委要根据结对共建活动“五个一”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考评细则和验收办法,将活动开展情况与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公务员年度考核、“红旗党员”评选、“红旗党组织”创建、文明单位创建结合起来。在加强督办检查、建立工作通报制度的同时,及时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对领导不重视、人员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要督促抓好整改。“难点村”治理工作由市民政局负责对全市“难点村”的指导,并对进展情况进行通报。明年6月至10月,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将组成专班对全市“难点村”整治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凡是能够按时按标准通过检查验收的,市委、市政府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支持;治理不彻底、有反复、不成功的,或者因个别单位、部门工作拖拉、影响进度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向市委、市政府作出检讨,说明原因,限时整改,确保“难点村”治理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材料】推荐阅读:
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10-08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07-09
壮大村集体经济汇报11-02
壮大集体经济工作总结07-07
积极创办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农村经济06-13
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制度06-27
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08-12
村级校长竞聘演讲材料06-08
党委加强村级组建汇报材料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