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设计

2024-06-18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设计(共11篇)

1.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设计 篇一

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第七师124团中学 段金辉

学科:七年级数学

课题: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一、活动背景与意义

本课安排在第一章“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有理数的运算,它随着实际需要而产生,被广泛应用。从数学科学上看,有理数的运算是代数学的基础内容,而后一章解方程就是建立在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有理数加减法运算又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本课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可以通过转化成有理数的加法来进行运算,则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就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进一步通过省略加号、括号,得出简单的书写方式,并在此形式下进行加法运算。运算过程中的“转化思想”是本课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也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积累:通过复习引例转化,体会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技能掌握与指导: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3、智能的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探究过程中,学会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合作,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的准确能力。

4、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感受到“问题情境--分析讨论--建立模型--计算应用--转换拓展”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结合例题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和计算准确能力和渗透转化思想。

三、教学要求

重点:为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难点: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并巩固复习减法法则.

【教法说明】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师: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说明: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9)+(+6)-(-11)-7

师:先独立思考在四人一组合作交流探讨解答方法

学生活动: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并与同伴交流,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巡视辅导.

两人板演,对比解法。

【教法说明】题目出示后,教师不急于自己讲评,而是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自学交流合作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先把减法都转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计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统一为加法形式后,通过运用加法结合律,可以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简便运算能力.

2.、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3)+(+5)-6-(-1)

师:对比前面解法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

【教法说明】目的是巩固前面简便算法和合作交流成果运用。但也不拘泥定法,不死教学生。

3、学习新知 代数和的概念

师:表示几个有理数相加的式子,叫作这几个数的代数和(投影出示)引导学习

例如:(– 9)+(+6)+(+11)+(–7)叫作-

9、+

6、+

11、-7的代数和 进而设问,(-5)-8-(-3)叫作谁的代数和呢? 生思考回答 【教法说明】目的继续巩固减法统一为加法的思想,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中项的概念。

4、练习引申

(1)化简:+(+3)= +(-3)=-(+3)=-(-3)=(2)、口算抢答:

(1)2-7=(2)2+(-7)=(3)(-2)-(-7)=(4)(-2)+(+7)= 【教法说明】此设计有承上启下作用,一边加强符号概念训练巩固减法法则,另一边利用口算对比加法法则的实际用法,为后面的减法法则逆用作铺垫。

5、思考 a-b=a+(-b)a+(-b)=a-b 2+(-7)= 2-7 3+(﹣8)= 3-8(-2)+(+7)=-2+7 师设问,减法法则是一个等式可以倒过来写吧?把前面口算抢答练习题连立,进一步设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思考回答

师归纳: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 【教法说明】此设计最大的成功之处解决了教材中关于省略括号和加号的理由是“为了书写简单”这一模糊解释。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省略加号和括号实际上就是减法法则逆用!

6、学习新知——省略括号和加号的代数和

因为(– 9)+(+6)+(+11)+(–7)叫作-

9、+

6、+

11、-7的代数和

则(– 9)+(+6)+(+11)+(–7)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与加号,化为-9+6+11-7 此式一般读作 负

9、正

6、正

11、负7的和;

或者读作 负

9、加

6、加

11、减7 师:引导学生读说 【教法说明】引导学生读说目的为了加强训练学生对代数和的理解和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方法理解学习。

五、教学训练

1、(1)说出式子-3+5-6+1的两种读法. 师问生答

(2)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①(-5)+(+7)-(-3)-(+1); ②10+(-8)-(+18)-(-5)生独立解答,并板演

师针对学生的板演进行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省略括号和加号的简便形式的算法教学

【教法说明】继续巩固代数和概念和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升华!要求学生不能在对省略之后的混合算是减变加在倒回去,而是直接把各项看成代和的形式利用加法交换律简便计算。并渗透师个人归纳的算法,如-3-5当成减三再减五即减八,就是负八。在和加法结合的和进行异号相加,当遇到异号相加时先用减法法则逆用省略加号括号再减,大减小,小学题,小减大,不够用负的代替。

2、例5:(-20)+(+3)-(-5)-(+7)解:原式 =(-20)+(+3)+(+5)+(-7)减法转化成加法 =-20+3+5-7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

=-20-7+3+5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 =-27+8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19 归纳: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教法说明】通过分析例题巩固已学内容,升华算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巩固新知,课堂练习课后习题练习

【教法说明】课后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提高独立解题能力和运用能力

六、本课小结

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小结

1、知识方面: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再运用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计算

2、方法技能 转化思想: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

3、易错提示 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需同时改变 【设计说明】从三个重要方面全面小结使学生对本课加深印象。

七、作业

1、课堂作业 课本P25习题5;

2、家庭作业 同步第二课时

3、预习作业 有理数乘法

八、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生生互动、组间互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有针对性的从问题中、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算能力,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在前两节学习整数加减运算的基础上自然地过渡到加减混合运算.通过两道题复习巩固.进而变式引出课题,进而小组合作自学,再对两种算法比较的同时,学生将体会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在对代数和概念学习和减法法则逆用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加法运算可以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即“代数和”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最后对算法升华教学使学生体会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综合运用能力。本课不足:小组合作学生一开始不知所措,原因在于对七年级新生开学以来教学训练和自我组织不够,老师的引导不能最大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够。本课困惑:可能有部分学生对最终的省略加号和括号的算法掌握不够,还会沿用从左向右依次计算套用加法法则。我认为课后教学还要加大引导训练,我们教的目的是学生对数学思维方法理解,学会会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熟练应用,不死死套用法则,最后可抛开法则熟练计算的目的。

2.有理数加减法教法初探 篇二

有理数运算是初一代数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但有理数加减法特别是减法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照课本的安排利用相反数、绝对值、数轴来学习有理数加减法,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解是无可非议的。但学生基础太差、理解抽象概括能力跟不上,又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于正有理数的运算,对于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很陌生,很抽象,难于理解;再加上从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讲,他们对枯燥的数学语言和记忆有关法则缺乏興趣,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难于记忆,学起来困难较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在教学中打破了教材的编排程序,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在讲解相反数概念的基础上加强诸如-(+2)、-(-3)、+(-3)、+(+2)、-[-(-3)]等的练习,为讲解去括号的方法作好充分准备;然后将第二章中的“去括号”一节提前到有理数加减法之前,用相反数的概念讲解去括号法则。在“去括号”的训练中熟练符号的化简方法(同号为正,异号为负,第一个数为正省略正号)。最后采用异于教材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一、 出示题目

(+2)+(+3)(+2)-(+3)

(+2)+(-3)(+2)-(-3)

(-2)+(+3)(-2)-(+3)

(-2)+(-3)(-2)+(-3)

二、让学生化简符号得

(+2)+(+3)=2+3(+2)-(+3)=2-3

(+2)+(-3)=2-3(+2)-(-3)=2+3

(-2)+(+3)= -2+3(-2)-(+3)= -2-3

(-2)+(-3)= -2-3(-2)+(-3)= -2+3

三、学生观察两组算式化简后的结果有几种情况

四种:2+3 2-3 -2+3 -2-3

四、将四种情况合并成同号和异号两种情况分别讨论

1、同号:2+3与-2-3

①先确定符号,同正得正,同负得负。

2+3=+() -2-3= -()

②求出两数和写在括号里面(即同号相加)。

2+3=+(2+3)= +5=5 -2-3= -(2+3)= -5

③重点抓同负情况进行教学和训练。

2、异号:2-3与-2+3

①把正项调在前,负项调在后。

-2+3=3-2

②比较被减数与减数的大小确定符号。

大 – 小=正 小 – 大=负

3-2= +() 2-3= -()

③把大数减小数的差写在符号的后面(即异号相减)。

-2+3=3-2= +(3-2)= +1=1 2-3= - (3-2)= -1

④重点抓首项为负的和小减大的两种情况进行教学和训练。

五、用此方法计算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的和与相同的两个数的差

(+5)+(-5)=5-5=0 (-5)+(+5)=-5+5=5-5=0

(+5)-(+5)=5-5=0 (-5)-(-5)= -5+5=5-5=0

我在运用这种方法对有理数加减法进行教学时,没有把加法与减法分开来教学,而是把它们混合起来教学,教学中首先强调符号,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做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时认识到符号的重要性。且这种方法将书上繁琐的运算法则简化为“同号相加,异号相减”,便于学生记忆理解。

3.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篇三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习重点、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的变化 上升4.5千米 下降3.2千米 上升1.1千米 下降1.4千米

记作 +4.5千米 3.2千米 +1.1千米 1.4千米

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 千米.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

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3、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如:(-20)+(+3)-(-5)-(+7)有加法也有减法

=(-20)+(+3)+(+5)+(-7)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20+3+5-7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可以读作:负20、正

3、正

5、负7的 或者负20加3加5减7.4、师生完整写出解题过程

三、解决问题

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再比较前面的方法,你的感觉是

2、例题:计算-4.4-(-4)-(+2)+(-2)+12.4

3、练习:计算 1)(7)(+5)+(4)(10)

三、巩固

1、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P241、2

3、计算

1)2718+(7)32 2)

四、作业

1、P255

4.有理数加减法教案(答案) 篇四

教师寄语:你越努力,运气就越好。

【学习目标】

1、会用有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2、会用用有理数的加减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使运算简便。

【知识要点】

1、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把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4、有理数加法与算术加法的区别:有理数加法不仅要进行绝对值的运算还要判断和的符号。其次,有理数的加法中,加数的符号可正可负,加法的结果也可正可负。因此,有理数加法中,和不小于每一个加数的结论不再成立。

5、有理数加法中“+”号“”号的意义:

(1)表示运算符号(加号或减号);

(2)表示性质符号,一般单独的一个数前面的“+”或“”号表示性质符号。如“4”的“”表示负号。

【经典例题】

1、计算:(-13)+0;(-3.5)+(-6.1);(-

2、计算:

9-(-5); 0-8;(-3)-1;(-5)-0。

例3计算下列各式,并说说?它们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8)+(-9)= 4+(-7)=

21)+(-);(-8)+5。36(-9)+(-8)=(-7)+ 4 = [2+(-3)]+(-8)= [10+(-10)]+(-5)= 例

4、计算:

(1)31+(-28)+28+69;(2)(-32)-(-27)-(-72)-87

(3)(-72)-(-37)-(-22)-17(4)(-16)-(-12)-24-(-18)

115)+(+3)(2)(-3)+(-7.125)2212

【课后作业】

一、填空

1、-3+3=__________。

2、若a, b是互为相反数,则a+b=_______。

3、已知|a+3|+|b-1|=0,则(a+b)的相反数为_______。

4、计算-4+3=。

5、-8+|-5|=_______。

二、计算(1)

(4)[8+(-5)]+(-4)(5)8+[(-5)+(-4)](6)[(-7)+(-10)]+(-11)

(7)(-7)+[(-10)+(-11)](8)[(-22)+(-27)]+(+27)(9)(-22)+[(-27)+(+27)]

(10)(-72)-(-37)-(-22)-17(11)(-26)+52+16+(-72)(12)12+(-5)-8+5

三、(1)小学所遇到的加法运算,两个加数的和会小于任何一个加数吗?

(2)a+b会小于a吗?为什么?

同步练习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计算:

(1)23-17-(-7)+(-16)

(2)

(3)(-26.54)+(-6.4)-18.54+6.4

(4)(-4

5.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篇五

丹江口市红旗中学 郑华萍

一、教法、学法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在学习了数轴、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之后,以有理数减法法则和减法运算为主要由容的一课。本节课的学习是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的减法运算的拓展,在已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对有理数减法的学习,初涉解决“较小数不能减大数”的问题。利用化归的思想将加与减两种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同时也为学习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一发现法组织教学:

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完成本节课教学饪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减法运算到加法运算的转化,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中,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甩。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有理数减法的意义,并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阅读一则北京过去三天的天气预报。教师提问:你能发现每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吗?怎么计算呢?

学生:第一天是31-19=12,第二天是31-18=13,第三天是26--2O=6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知道温差等于最高温度减去最底温度,为下一个问题作铺垫。】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青藏高原某一天的最高气温是4℃,最低气温是一3℃,问青藏高原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怎么计算呢? 学生:4-(-3)教师:在这个减法算式里出现了减负数的情况,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有理数的减法。【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挑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评析:教师能够准确找出知识的生长点,善于从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形象、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积极性被充分调动。2.探究尝试,突破难点

教师:那么4-(-3)等于多少呢?借助于多媒体演示温度计中水银柱从零下3℃上升到零上4℃,温度上升了多少度?温差是多少? 学生:上升了.7℃,所以温差是7℃。教师:即4-(-3)=7,并板书到黑板上

【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温度上升了7℃,由温差等于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不难得出4-(-3)=7】

教师:将水银柱平放,可以抽象地看成一条数轴。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与表示一3的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 学生:7 教师:非常正确。表示4的点与原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原点与表示-3的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所以4+(+3)=7℃,并板书到黑板上。

教师:由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4-(-3)=?可以转化成加法式子是什么? 学生:?+(-3)=7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可启发:被减数等于差加减数】 教师: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等于多少? 学生:?=7 教师:故4-(-3)=7 评析:这部分是学生实践、探究与尝试的过程,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3.数学交流,释疑解惑。.

【有理数的减法对于刚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面向全体,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设计了以下活动】

教师:将被减数4换成0,-1,-5这些数,看看他们减-3与加+3的结果相同吗? 【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法,请每一组的代表说他们的方法】 学生1:相同,0-(-3)=3,0+(+3)=3. 学生2:相同,-1-(-3)=2,-1+(+3)=2 学生3:相同,-5-(-3)=-2,-5+(+3)=-2 【教师板书三组式子】

0-(-3)=3,-1-(-3)=2,-5-(-3)=-2,4-(-3)=7 O+(+3)=3,-1+(+3)=2,-5+(+3)=-2,4+(+3)=7 教师:请学生观察、比较四组式子,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 【在教学中充分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交流,充分体现课改所提倡的“做数学”的过程,教师及时做出纠正和补充。】

学生1:每组式子里的被减数相同。

学生2:运算结果相同。

学生3:每组式子里的被减数相同,加号变成减号,减数变成了它的相反数,结果相同。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演示这些式子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 教师:谁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请举手。【培养了学生语言归纳能力】

学生: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教师:非常正确。谁又能用字母表示法则? 学生1:a-(-b)=a+(+b).

学生2::a-b=a+(-b)。

教师: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里有两点要注意:1.减法运算转化成加法运算,2.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擘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和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交流,互相启发,学生进步理解所学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经过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达问题,多种策略恩考问题等活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同时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解决问题,应用新知:

教师:下面进行一组抢答题,看谁答的有好又快? 将下列减法算式转化为加法算式,看谁说的又快又好。(1)2-(+39)=(2)4-(-7)=(3)(-6)-7=(4)(-1)-(-8)=(5)O-6=(6)lO-(-5)= 学生1:2+(-39)学生2:4+(+7)学生3:(-6)十(-7)学生4:(-1)+(+8:)学生5:0+(-6)学生6:O+(+5)【从正数减正数、正数减负数、负数减正数、..负数减、负数、O减正数、O减负数这6个方面进行设计,直接针对本节重难点进行训练,以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妁学才更积极主动】

教师:大家回答的很好,给他们掌声。学生:很高兴地给同学们鼓掌。教师:出示例1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3-(-5)(2)O-7(3)7.2-(-4.8)(4)(-3.7)-5.6 学生:到黑板演板。

【教师给予纠正格式,使学生解题规范化】.

点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运用意识有初步的形成,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问题解决,形成初步的迁移能力。5.巩固提高,突出应用

教师:出示例2:

油井8O6深3985.3米.(记为-3985.3米),在它的不远处是油井807,深4746.7米(记为-4746.7米),问这两口油井的深度差是多少? 学生:到黑板演板-3985.3-(-4748.7)=763.4 教师:很好!【这与新课引入中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贯彻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的要求。】 点评: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在诱导启发下,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 6.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教师:(1)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2)给你印象最深的问题是哪一个?你有何看法? 学生:畅谈体验:收获和疑惑。

教师:同学们谈的都很好,我们这节课主要是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同学们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刚才我们说的那两点。下面我们做两组练习:,(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一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2)课后练习

学生:先独立解决,然后交流答案。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话动中去。及时给予纠正和辅导】 教师:思考题已知:︱a︱=2,︱b︱=5,求a-b的值。【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学生:a=2或-2,b=5或-5;a-b有四个值,3或-3或7或-7。

教师:肯定学生的答案,给予鼓励

点评:这里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回顾得到结论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渐养成学习总结的好习惯。

6.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设计 篇六

授课时间:2014年9月16日

授课班级:七(3)班

授课教师:汪立军

1.4 有理数的加减(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并会应用法则说明问题。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划归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情介绍:

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自然要对有理数减法的计算进行学习和研究,尝试把有理数减法转化成所学的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从实际情境出发,提供学生进行观察的材料,从中抽象出有理数减法的法则。本课知识是有理数加法知识学习的继续与发展,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教学难点: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完成有理数减法到加法的转化。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计算

2.探究:乌鲁木齐的最高气温是4℃,最低气温是-3℃.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第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 第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4+3=7.谁能把4+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4)+(+3)=+7.

师:计算:(+4)—(-3)得多少呢?

生:(+4)—(-3)=+7.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4)-(—3)=4+3.

(1)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法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一题,计算50-(-10).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10)相加会得到5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

【教法说明】结合引入新课中温度计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合理性,同时向学生指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1 计算(1)(-3)-(-5);

(2)0-7;

(3)7.2-(-4.8);

(4)(311)-5. 2

4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教法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3),(4)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 练习:1.你会做吗?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教师与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怕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出题,相互解答,互相纠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回授.

变式练习:2.口算

【教法说明】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已经熟悉,学生在做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规律,而不要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为以后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做准备.

3.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生答:8848-(-155)=8848+155=8999.

所以两地高度相差8999米.

四.总结反思

7.有理数的减法 篇七

(一)一复习:

①计算

(1)2.6+3.1= 5.7

(2)(-2.6)+(-3.1)=-5.7

(3)(+ 8)+(-3)= +5

(4)(-2)+0.6=-1.4

(5)(+5)+(-5)= 0

(6)(-6.9)+0=-6.9

(7)16+0= 16

加法法则:

8.《有理数的减法》观课报告 篇八

在本次互联网+远程研修中,我很认真的观看了李姝珩老师《有理数的减法》这节课。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课堂容量适当,练习题选择精准。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方面做到了点睛和引领作用。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简单说一下对这堂课的浮浅的想法和认识。

一、注重创设情境,视野决定高度

看完这节课后,我感悟到李老师站在一定的高度设计这节课,她沿着(1)确定单元学习主题(2)确定单元总目标(3)确定单元重难点(4)确定课时重难点设计的问题,学生能主动参与,实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李老师用三亚1月份气温情况为例子,通过问提串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教材中的乌鲁木齐温差改为三亚的温差问题,让学生在温差中挖掘有理数减法知识,同时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来自身边,明白为什么学数学。经历推导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过程,明白怎样学数学。应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计算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试一试让知识升华,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明白学数学干什么,能解决生活问题。整节课围绕“为什么学数学”—— “怎样学数学”——“学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教与学,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

二、注重新旧结合,高度决定深度

在经历推导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过程中,让孩子各抒己见,一共归纳出4种比较清晰的做法,增加新旧知识的联系,强化数形结合和方程思想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新知,接受新知识自然,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轻松推导出有理数减法可以转化为有理数加法,学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

三、注重合作探究,赏识激发宽度

李老师选择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又很典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十分强烈,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这种丰富的数学体验是对学生最好的奖赏。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对学习任务表达清晰,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学习差异,教师的指导十分有效,教学设计十分合理,重视倾听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到位。

四、对本节课的思考:

1、时间分配感觉前松后紧,引例的时间设计能否在精准把握?

2、提出问题后,孩子展示的形式能否再多样化以及展示的人数能否再广泛化?

3、有理数减法法则推导完成并用字母表示后,能否再给学生点落实的时间,夯实到位?

9.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设计 篇九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新人教版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1、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提问: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

2、自然过渡到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4–(–3)后引入课题:有理数的减法(板书课题)

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探索规律归纳结论:

在学生提出可以用4–(–3)计算温差后,教师鼓励学生充分探索计算4–(–3)的方法,得出结果为7.

在学生得出4–(–3)=7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 4–(–3)=7与4+3=7这两个算式及其结果.

在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提出初步的猜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后,教师设问:

只有4–(–3)=4+3=7这一个例子,你能不能断定这个猜想成立?

引导学生通过列举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如:正数减去正数、正数减去零、正数减去负数、负数减去正数、负数减去零、负数减去负数、零减去正数、零减去零、零减去负数等.

最后请学生根据上面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板书这一法则)学生得出结果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教学中只要是合理的都应鼓励.

如采取逆运算的方法,或利用温度计直接数读数的方法等.

对4–(–3)=7与4+3=7的观察、比较,是进一步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基础.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算式的规律,帮助学生探索其中的内在关系.

从提出猜想到得出正确得结论之间有一个探索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做数学”的过程,教学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交流.

学生通过相互补充,不断列举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在合作交流中彻底理解有理数相减时总成立的一般法则.而这个“举例”过程,正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正是一种对数学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归纳可能不规范,教师可请学生互相交流、补充使之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例题讲解,及时反馈:

1、师生共同完成P22例1,其中第(1)小题教师讲解,其余各题请学生完成.

在完成例1后,教学中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及时处理P23“随堂练习”.

2、师生共同完成例2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并熟练利用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

教师讲解第(1)小题时要点明算理,规范解答.

互动交流式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体会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例2是实际问题,它们的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课堂总结:

多媒体出示总结性问题: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的同伴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10.有理数减法计算题 篇十

第2组

第3组 1)(-70)-(-53)= 1)(-30)-(-88)= 2)(+34)-(+76)= 2)(+96)-(+12)= 3)(-52)-(-78)= 3)(-59)-(-79)= 4)(+68)-(-23)= 4)(+89)-(-63)= 5)(-89)-(+89)= 5)(-97)-(+38)= 6)(+49)-(-56)= 6)(+16)-(-91)= 7)(-75)-(-74)= 7)(-78)-(-11)= 8)(+17)-(+46)= 8)(+12)-(+25)= 9)(-93)-(-81)= 9)(-88)-(-39)= 10)(+14)-(-24)= 10)(+48)-(-27)=11)(-98)-(+93)= 11)(-44)-(+39)=12)(+96)-(-73)= 12)(+22)-(-27)=13)(-71)-(-20)= 13)(-28)-(-60)=14)(+93)-(+60)= 14)(+59)-(+82)=15)(-11)-(-66)= 15)(-14)-(-30)=16)(+20)-(-21)= 16)(+26)-(-37)=17)(-46)-(+55)= 17)(-66)-(+56)=18)(+54)-(-20)= 18)(+52)-(-25)=19)(-27)-(-20)= 19)(-17)-(-37)=20)(+17)-(+49)= 20)(+90)-(+82)=21)(-34)-(-13)= 21)(-74)-(-99)=22)(+20)-(-21)= 22)(+32)-(-64)=23)(-16)-(+34)= 23)(-92)-(+75)=24)(+74)-(-66)= 24)(+34)-(-28)=25)(-81)-(-60)= 25)(-47)-(-70)=26)(+73)-(+43)= 26)(+49)-(+95)=27)(-83)-(-17)= 27)(-68)-(-77)=28)(+67)-(-46)= 28)(+16)-(-75)=29)(-48)-(+35)= 29)(-61)-(+54)=30)(+26)-(-61)= 30)(+66)-(-95)=31)(-78)-(-16)= 31)(-55)-(-27)=32)(+72)-(+67)= 32)(+38)-(+82)=33)(-11)-(-27)= 33)(-47)-(-34)=34)(+99)-(-92)= 34)(+90)-(-83)=35)(-86)-(+87)= 35)(-39)-(+95)=36)(+57)-(-94)= 36)(+81)-(-60)=37)(-31)-(-70)= 37)(-16)-(-21)=38)(+63)-(+58)= 38)(+44)-(+73)=39)(-28)-(-70)= 39)(-23)-(-56)=40)(+13)-(-18)= 40)(+62)-(-37)=有理数减法基本功 第1页

第4组 1)(-14)-(-12)= 2)(+72)-(+32)= 3)(-63)-(-49)= 4)(+53)-(-18)= 5)(-76)-(+33)= 6)(+53)-(-11)= 7)(-52)-(-87)= 8)(+62)-(+22)= 9)(-97)-(-92)= 10)(+90)-(-11)=11)(-27)-(+99)=12)(+77)-(-45)=13)(-48)-(-51)= 14)(+21)-(+31)=15)(-40)-(-67)= 16)(+20)-(-98)=17)(-24)-(+25)=18)(+85)-(-20)=19)(-20)-(-69)= 20)(+57)-(+80)=21)(-22)-(-65)= 22)(+78)-(-11)=23)(-86)-(+56)=24)(+24)-(-83)=25)(-76)-(-32)= 26)(+20)-(+80)=27)(-62)-(-74)= 28)(+93)-(-84)=29)(-28)-(+81)=30)(+21)-(-30)=31)(-46)-(-45)= 32)(+11)-(+81)=33)(-24)-(-87)= 34)(+59)-(-59)=35)(-19)-(+73)=36)(+42)-(-42)=37)(-24)-(-42)= 38)(+23)-(+98)=39)(-61)-(-48)= 40)(+27)-(-44)=有理数减法计算题专项训练

第1组 1)-81 2)112 3)-95 4)65 5)-11 6)21 7)-80 8)64 9)-60 10)73 11)-4 12)6 13)-124 14)159 15)-99 16)-28 17)48 18)-5 19)-72 20)144 21)-127 22)28 23)-46 24)-31 25)-85 26)147 27)-139 28)-43 29)-22 30)19 31)-112 32)183 33)-112 34)-3 35)-7 36)-20 37)-50 38)157 39)-110 40)6 第2组 第3组 1)-123 1)-118 2)110 2)108 3)-130 3)-138 4)45 4)26 5)0 5)-59 6)-7 6)-75 7)-149 7)-89 8)63 8)37 9)-174 9)-127 10)-10 10)21 11)-5 11)-5 12)23 12)-5 13)-91 13)-88 14)153 14)141 15)-77 15)-44 16)-1 16)-11 17)9 17)-10 18)34 18)27 19)-47 19)-54 20)66 20)172 21)-47 21)-173 22)-1 22)-32 23)18 23)-17 24)8 24)6 25)-141 25)-117 26)116 26)144 27)-100 27)-145 28)21 28)-59 29)-13 29)-7 30)-35 30)-29 31)-94 31)-82 32)139 32)120 33)-38 33)-81 34)7 34)7 35)1 35)56 36)-37 36)21 37)-101 37)-37 38)121 38)117 39)-98 39)-79 40)-5 40)25 有理数减法基本功 第2页第4组 1)-26 2)104 3)-112 4)35 5)-43 6)42 7)-139 8)84 9)-189 10)79 11)72 12)32 13)-99 14)52 15)-107 16)-78 17)1 18)65 19)-89 20)137 21)-87 22)67 23)-30 24)-59 25)-108 26)100 27)-136 28)9 29)53 30)-9 31)-91 32)92 33)-111 34)0 35)54 36)0 37)-66 38)121 39)-109 40)-17

11.《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十一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理解其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过程,培养观察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小学学习过加法运算律,带领学生回顾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提问:在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律还能不能成立?

板书课题,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二)生成新知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展示两组算式:3+(-5)=-5+3=;

提问:上述两个算式相等吗?如果换成其它有理数相加,两个算式的结果还相等吗?

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的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展示第二组算式:3+(-5)+7=3+(-5+7)=;

提问:分析式子意义,计算一下两个式子结果是否相同,换一些其它有理数试一试?

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的加法中,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思考:多个有理数相加是不是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合某些加数求和?

(三)巩固提高

计算:

1.(-11)+25+(-9)=

2.(-16)+25+(-24)+15=

总结: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其计算简便。

(四)小结作业

小结:提问学生本节课有什么收获,阐述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上一篇:交友的名人名句下一篇:中医美容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