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质量控制制度

2024-10-15

原料质量控制制度(精选9篇)

1.原料质量控制制度 篇一

原料奶安全检测及质量控制

生鲜牛奶是奶制品的源头,它的质量好坏至关重要,是保证奶制品食用安全、维护人类健康的基础。我国奶牛饲养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个体庭院式养牛、手工挤奶到现在的大中型企业集中饲养奶牛、机械集中挤奶,产品的质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主要归功于原料奶质量的提高。但是,近年来不断出现奶制品的安全问题凸显了原料奶的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性,而原料奶化学掺假等问题直接影响奶及奶制品的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在乳品厂质检中心的实习及调研,对原料奶的质量安全控制及相关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原料奶的质量安全问题及相关检测

奶牛疾病

奶牛由于患病,会导致产奶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原料奶的质量,同时会通过奶及奶制品将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染给人类。其中奶牛乳房炎是最常见的疾病。

有研究证实,奶中微生物总数与乳房患炎症的数目紧密关联,生鲜奶中的体细胞主要组成是巨噬细胞、噬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的上皮细胞。当身体特别是乳房受到感染或伤害时,体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体细胞数的增加会直接影响牛的产奶量并导致乳脂肪和乳蛋白被酶破坏,使奶变味。目前我国生鲜奶主要是按菌落总数来分级的,而世界上养牛业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同时使用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来评价生鲜奶的卫生质量。在实际应用于生鲜奶分级时,两因素所占的权数一般是:菌落总数为1.2,体细胞数为0.8.进行积极有效的乳腺炎控制管理的牛群,体细胞数通常控制在每毫升1×105个以下。

抗生素残留

奶牛易患多种疾病,如乳腺炎、子宫内膜炎等,人们往往使用青毒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奶牛在用药期间和停药几天之内挤出的乳汁中都会有抗生素残留。

对于食品中药物残留是否引起严重后果仍有争议,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含有致敏抗生素的牛奶被敏感人群饮用,可引起食用者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一些抗生素具有一定毒性,长期用药对服用者的肝肾功能具有一定损伤,甚至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并且可引起长期服用者体内耐药菌增加,当有重大疾病需治疗时抗菌药物失效。从奶制品加工的角度来看,原料奶中抗生素残留物严重干扰发酵奶制品的生产,抗生素可严重影响干酪、黄油、发酵奶的起酵和后期风味的形成。

因此,许多国家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都作出规定:奶牛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及用药后数日内挤出的乳汁不得用于生产商品奶。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农场或奶农不遵守相关规定,向乳品加工企业提供含有抗生素的原奶。因此,对乳品加工企业来说,抗生素已经是原奶收购环节不可缺少的检测项目。

乳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分析方法主要有TTC法和Snap检测法。TTC法为国家标准方法,Snap法为AOAC(国际官方分析化学家协会)官方认可的方法。

TTC法为微生物受阻抑制法,测定原理是基于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乳品中加入嗜热乳酸链球菌培养后,如果乳品中无抗生素,菌种增殖进行生物氧化,其中脱出的氢可以和加在乳中的氧化型TTC结合而成为还原型TTC,还原型TTC是红色,可以使乳变红色。相反,如果乳品中有抗生素残留,TTC不被还原还是无色,乳汁也无色。

Snap法为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原理是将特定抗生素类群作为靶子,使样品中的抗生素和内置抗生素标记物共同与固定包被抗体发生竞争反应,通过酶与底物的显色反应,测定吸光值,判定结果阳性还是阴性。

乳品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最近几年中发展很快,除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外,还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Delvotest系列检测试剂盒、Charm系列检测试剂盒等,均可很好地检测出抗生素残留,但检测成本较高。但是由于常规方法检测时间长,不能满足企业对大批量原奶快速检测的要求,所以快速、准确的抗生素检测技术对乳品加工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人为掺假

奶农为了提高指标,增加收入,掺入如糊精、淀粉、糖类、脂肪粉、乳清粉等非电解质物质;为了降低微生物水平,提高原奶的售价,掺入防腐剂,如双氧水、纯碱、苯甲酸盐、山梨酸盐等;或是原料奶已经变质,通过掺入火碱、尿素、柠檬酸盐等达到稳定奶的性状,以便蒙混过关;或受谋求暴利趋使,用非奶物质,如植物油脂、植物蛋白、动物蛋白、乳糖、矿物质勾兑成分与牛奶接近的假牛奶以牟取暴利。

同时乳品厂检测手段相对滞后。目前对原料奶的检测方法,一般包括理化检测、掺假检测和微生物检测。其中理化检测主要是检测牛奶的脂肪、蛋白、非脂固形物、干物质、pH指、酸度、酒精试验、煮沸试验。对于层出不穷的掺假技术来说相应的检验手段更新太慢。

掺水 感官检验:如果牛奶颜色过淡,闻不到特殊的香味或加热后香味不浓郁,口感无微甜味,则表明已掺水。

化学检验

(1)密度测定法:牛奶掺水后呈稀薄状,密度减少,正常牛奶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028克~1.032克,当牛奶密度小于每立方厘米1.028克时,若奶牛无病状,奶中可能掺水。

(2)冰点测定法:正常牛奶的冰点很稳定,平均为-0.55℃,掺水稀释后的牛奶冰点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掺水量成正相关,根据冰点的不同,可确定奶中的掺水量。

(3)乳清密度检查法:正常牛奶的乳清密度一般在每立方厘米1.027克~1.030克,若乳清密度降到每立方厘米1.027克以下,则可怀疑牛奶中掺水。

(4)干物质测定法:正常牛奶的干物质量为14%~15%,若被检乳的干物质量明显低于此标准则证明已掺水。

(5)二苯胺法:由于一般水中含有硝酸盐,加入硫酸和二苯胺后则变成蓝色。操作时加入牛奶和20%的氯化钙,酒精灯上加热,出现沉淀后取上清液2滴~3滴,加入二苯胺硫酸溶液,如变为蓝色则证明掺水。

铵盐 鲜奶中掺入铵盐一是为了掩盖由于掺水而引起的鲜奶的比重下降,二是掩盖某些分析方法(如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与正常奶的差异。

目前测定铵盐的方法有苯酚法,纳氏试剂法,NH4+-KI-NaClO显色体系法,其中由于苯酚法操作繁琐而不宜应用于户外操作。李海英等着重对纳氏试剂法和NH4+-KI-Na-CIO显色体系法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NH4+-KI-NaClO显色体系法为最佳方法,对NH4+的检出下限可达到每毫升16.82微克。此方法灵敏度高,所用试剂种类少,试剂有效期长,易于保存,受其他盐类的影响较小,操作简单,检测费用低廉,易于推广,适合于牛奶收购现场及其他野外检测的环境。

芒硝 个体奶牛户为了提高利润多赚钱,向鲜奶中掺入大量水,为了掩盖掺水后奶密度的降低,往往掺入芒硝到鲜奶中,以使鲜奶的密度符合要求。

经研究建立了SO42--BaCl2-玫瑰红酸钠显色体系。该法操作简便,阳性结果为不同深度的黄色,易于判定掺假现象,且具有较高检测灵敏度,对鲜奶中芒硝的检出下限为每千克1200毫克,便于推厂应用。

尿素 由于乳品厂家大部分对原料奶实行“按质论价”时往往以蛋白质为主要检测指标,部分不法奶商往往会在鲜奶中加尿素来提高蛋白质含量。

检验采用格里斯试剂法:尿素与亚硝酸盐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而亚硝酸盐可与格里斯试剂发生偶氮反应生成紫红色染料,掺尿素就会影响该反应的发生。结果显紫红色时,表示不含尿素为合格奶,而结果不变色,表示为含尿素的异常奶。

添加氨基酸 国家强制规定了乳饮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最低含量,特别是蛋白质的含量。目前,国家规定方法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但一些乳品生产企业为减少成本,用单一的氨基酸及其螯合物替代本该添加富含蛋白质的原料奶,尤其是甘氨酸,再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结果合格,欺骗消费者。

鉴别是否添加单一氨基酸可以通过测定乳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方法。用于测定乳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有氨基酸分析仪法,生鲜牛奶中游离氨基酸的比例和含量是一定的,可以通过测定乳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比例与含量,看其比例是否异常,含量如果高过常值,可以判定添加了单一氨基酸及其螯合剂。当样品中游离甘氨酸含量大于每升50克时,可判定添加了甘氨酸。

以复原奶代替生鲜牛奶 一些乳品生产企业解决奶源短缺问题时,从国内或国外购买大量奶粉,掺水勾兑成液体奶,以生鲜牛奶的名义销售,欺骗消费者。这种复原奶由于经过了很多道的生产工艺过程,其营养价值已远低于生鲜牛奶的营养价值。但因生鲜牛奶和复原奶的成分相同,常规检测项目不足以判定复原奶的存在。

牛奶在加工制成奶粉的过程中,受热发生梅拉德反应,牛奶中的蛋白质会与糖反应生成特定产物之一糠氨酸。当奶制品中糠氨酸含量高于一定值时,则可鉴定为含有复原奶。巴氏杀菌奶中,每100克蛋白质中糠氨酸含量大于12毫克时,鉴定为复原奶。对UHT杀菌奶,每100克蛋白质中糠氨酸含量减去0.7倍储存天数的值大于190毫克时,鉴定为复原奶;当其每100克蛋白质中糠氨酸含量为140毫克~190毫克时,还须测定牛奶中乳果糖的含量,乳果糖含量与糠氨酸含量比值小于2时,则鉴定为含复原奶。

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也是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用于塑料等材料的制造。由于该物质含氮量高,掺入奶中可以使凯氏定氮法测得的蛋白质含量虚高,故一些不法商贩常将其掺入奶粉或鲜奶中,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除了国标GB/T22388-2008的检测方法之外,康宏玫等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测定三聚氰胺残留的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是利用萃取液通过均质及振荡的方式提取样品中的三聚氰胺进行免疫测定。先将三聚氰胺酶标记物、样品萃取物及标准(即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溶液)加入到已经包被有三聚氰胺抗体的微孔板中开始反应。在孵育过程中,样品萃取物中的三聚氰胺与三聚氰胺酶标记物竞争结合微孔中的三聚氰胺抗体。孵育30分钟后,用蒸馏水洗掉小孔中所有未与抗体结合的三聚氰胺及三聚氰胺酶标记物,再用去离子水清洗后,每孔中加入清澈的底物溶液,已与抗体结合的酶标记物就会将无色的底物转化为蓝色的物质。再孵育30分钟后停止反应,根据各孔颜色深浅进行数据读取,依据标准的颜色得出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浓度值。

碱性物质 常见的碱性物质有苏打、碱面等。由于牛奶营养丰富,微生物易于繁殖,特别是在夏季最容易酸败;另外在牛奶中掺了羊奶也易发生酸败现象,奶农为了掩盖酸败,常常会加碱。

检测时使用溴百里香酚蓝和玫瑰红酸指示剂,溴百里香酚蓝指示剂在pH值6.0~7.6的溶液中颜色由黄至蓝发生变化。结果呈黄绿色表示含碱0.03%,为异常奶,呈绿色表示含碱量不小于0.1%,为严重异常奶。玫瑰红酸亦为酸碱指示剂,其pH值变色范围为6.9~8.0,遇到加碱牛奶则由棕黄色变成玫瑰红色,反应灵敏,容易检出。若奶中含碱则呈玫瑰红色,含碱量越大其颜色也越鲜艳,而不含碱的牛奶则呈棕黄色(肉桂色)。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硝酸盐常作为肉类食品的防腐剂和发色剂,但人体过量摄入会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在鲜奶收购中必须监控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

由于硝酸盐在细菌(亚硝酸菌)的作用下会还原成亚硝酸盐,我们只要控制好含亚硝酸盐的异常奶就基本上可以做到二者在成品中不超标。在弱酸性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再与α-萘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结果显微粉色说明含亚酸硝盐每千克0.2毫克,为异常奶,显水粉色说明含亚酸硝盐每千克0.3毫克,为异常奶,显粉红色说明含亚酸硝盐大于或等于每千克0.4毫克,为严重异常奶。

其他问题

由于奶农不合理用药、环境污染、挤奶方式、设备都会对原料奶产生污染,导致原料奶还存在如兽药残留、有害物质超标和微生物污染等问题。

原料奶的质量控制

奶牛饲养

奶牛饲养应符合GBl6568-1996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的要求,符合NY5046-2001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符合NY5047200l无公害食品奶牛兽医防疫准则,符合NY5048-2001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和NY/T5049-2001奶牛饲养管理准则的要求。

通过比较50头和250头的奶牛规模的牧场达到安全标准的支出水平,得出250头甚至更多的奶牛规模不会给达到高质量安全标准增添更多负担的结论。

泌乳牛在正常情况下禁止使用任何药物,必须用药时,在药物残留期间的牛奶不应作为商品牛奶出售。同时注意及时补充奶牛的营养。

挤奶的控制

挤奶设备、牛奶过滤器滤芯和滤网等必须每班都要清洗和彻底消毒。挤奶前要采取乳头药浴的操作,防止细菌感染。同时保证挤奶员工和挤奶时间的相对稳定,减少诱发奶牛乳腺炎和其他疾病的几率。

贮藏运输

运输奶罐车交奶后必须清洗消毒罐体。储奶罐内无奶后必须及时清洗消毒后才可再次储奶,并注意储奶罐各个管道死角的清洗。未能打入车罐的残留原料奶不得与新打入储奶罐原料奶混合。避免多次挤奶混和,原则上要求每次挤奶后及时运输,避免混合。防止交奶时污染,对奶泵及输奶管进行消毒后使用,可与储奶罐一并清洗消毒。使用有隔热或制冷设施的奶罐车进行运输,夏季在清晨或夜间运输牛奶,在运输中奶温不应高于10℃。运输原料奶必须及时装卸,防止奶温升高,避免将微生物数量级不同的原料奶混合。运输过程中须要防止强烈振荡而改变奶的组织状态所引起奶的变质。

展望

乳品的质量和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奶,而影响原料奶质量安全的因素又很多,故只有各有关方面积极主动采取一定的措施,原料奶的质量才可以得到保证,各种各样的乳品才能吃得安全和放心。这需要有政府的正确引导,行业对法制法规的认真贯彻,认真执行HACCP的质量控制管理,奶牛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乳品检测手段的提高,以及积极地实施原料奶第三方检测相结合,才能够在保证奶农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满足人们对乳品安全性的要求。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行 业 综 述

2.原料质量控制制度 篇二

1 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的意义

1.1 对接原料基地建设

组织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烟叶标准化操作和规范化生产, 解决生产条件的差异性和操作管理的随意性问题, 强化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构建稳定可靠的烟叶原料供应体系。

1.2 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目前我省烟叶产县的年产量大都在10-20万担左右, 哈尔滨、牡丹江两家烟叶公司的年产量也都在80万担以下, 且布局比较分散、种植水平参差不齐、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实施全面质量控制管理就是在目前种植布局一时还很难改变、生产总量短期还很难增加的情况下, 按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方案、统一管理措施、统一监督保障的要求, 建立科学、有效的烟叶原料质量保证体系, 使烟叶品质、烟叶等级合格率满足卷烟工业需求。

1.3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近年来, 全省逐步形成了由国家烤烟标准、全省烤烟生产技术标准为主体、两大烟叶公司及产县生产技术标准为辅助的烟草农业标准体系。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资源配置改革的逐步深入, 技术标准研究尚需要进一步拓展, 技术标准体系尚需要进一步完善, 技术标准推广尚需要进一步加大, 这些任务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的具体实践。

1.4 提高烟叶竞争能力

烟叶原料质量决定着行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烟叶原料竞争的核心是质量, 通过提高烟叶质量控制水平, 为骨干品牌提供优质烟叶原料, 进入大企业、大品牌配方, 从而提高烟叶市场竞争力, 实现烟农、商业、工业产业链条的互利共赢。

2 建立和完善全面烟叶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把过程管理作为全面质量管理控制的核心, 找准烟叶质量管理的着力点, 严格烟叶质量管理的控制点, 强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机制与手段。

2.1 技术标准控制管理

烟叶生产技术标准贯穿于从苗床育苗到大田生长、从采收调制到分级扎把全过程, 每个阶段都有定性和定量的标定。根据龙江烟叶质量目标定位, 研究制定生产技术标准, 使烟叶生产从业者真正认识到技术标准对确保烟叶质量的重要作用, 避免“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做应付差事的表面文章。

2.2 农业生产控制管理

农业生产环节是烟叶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2.2.1 认真贯彻执行农业生产技术标准

在十个方面做到精准精细管理:一是精准选种, 严格控制杜绝劣杂品种;二是精准育苗, 严格控制产生三类苗;三是精准整地, 严格控制破坏土壤结构;四是精准施肥, 严格控制盲目施肥和氮肥超量;五是精准移栽, 严格控制弱苗率和死苗率;六是精准覆膜, 严格控制压苗和封膜不严;七是精准植保, 严格控制超量用药和农药残留;八是精准铲趟, 严格控制粗放作业;九是精准灌溉, 严格控制灌溉水质和灌溉时间;十是精准留叶, 严格控制烟花及烟杈。

2.2.2 结合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规模化种植是实施烟叶产品质量控制管理的前提, 推进规模种植、连片种植的关键是推进千亩村、万亩乡建设, 重点发展科技户、规模户, 严格控制低水平分散种植;专业化生产是实施烟叶产品质量控制管理的载体, 重点做好烟叶生产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建设, 大力发展育苗生产专业户 (队) 、田间管理专业户 (队) 、机械服务专业户 (队) 、采叶烘烤专业户 (队) 、分级扎把专业户 (队) , 创建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烟叶生产专业农场和烟叶生产互助组等生产组织形式, 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生产经营;机械化作业是实施烟叶产品质量控制管理的抓手, 以推广烟用刨埯机、覆膜机、移栽机、中耕机、喷药机、编烟机等小型实用机械为重点, 严格控制手工操作的低水平差异;精细化管理是实施烟叶产品质量控制管理的保证, 要以深入实施烟叶电子合同管理、烟农户籍化管理为契机, 着眼于烟叶生产的每一个时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项管理的细节及到位, 突出烟叶生产质量控制管理的精准、精细, 严格控制低水平原始粗放管理。

2.3 采收调制控制管理

烤烟同普通农作物的区别在于成熟后的调制加工。一是成熟采收, 要严格控制采收未熟和过熟烟叶;二是烟叶运输, 要严格控制烟叶机械伤;三是绑烟装房, 要严格控制成熟度及均匀程度;四是烘烤操作, 要严格控制烟叶变化及升温排湿作业;四是下房回潮, 要严格控制烟叶水分超限;五是分级扎把, 要严格控制部位颜色组别不分;六是打捆交售, 要严格控制烟捆混把和超重。

2.4 设施设备控制管理

一是烘烤配套设施, 要重点推广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烘烤, 减少调制过程损失;二是机电井设施, 要按照基本烟田规划抓好烟田水利灌溉工程, 努力实现种烟有水的目标;三是烟站仓储设施, 提高烟站烟叶收购和仓储保管条件及能力, 减少打包、储存过程的损失;四是育苗设施, 要加大烤烟育苗小区建设, 推广规模化、专业化育苗;五是防灾设施, 按照种植布局合理配备预防冰雹灾害设施。

2.5 队伍建设控制管理

2.5.1 努力打造一支掌握标准、执行标准、

推广标准的技术指导队伍, 增强各级生产管理者及技术指导队伍的质量控制管理意识及能力, 从根本上解决烟叶生产技术指导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5.2 烟农是烟叶产业的生产经营主体, 也是烟草三农工作的核心。

要把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化烟农队伍作为烟叶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任务, 将全面提高烟叶质量控制管理的着眼点延伸到烟农, 适应全面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需要。

2.6 质量目标控制管理

2.6.1 实施“双向质量管理”。

“双项质量管理”即通过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按照ISO9000质量认证要求, 明确烟叶生产各环节的质量管理规程和控制重点, 实行“全员性、全过程、全方位、全痕迹”管理, 确保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

2.6.2 质量控制管理目标考核。

根据生产农时、育苗、施肥、田管、成熟度、分级扎把等质量管理关键环节技术要求, 制定质量控制管理阶段性目标考核细则;根据中上等烟比例、烟叶交售等级合格率等具体质量管理指标, 制定质量控制管理总体性目标考核细则。对阶段及年度质量管理进行严格、细致、准确、及时的考核监督, 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控制考核绩效评估体系, 从奖惩两方面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

2.6.3 质量控制管理问责制。

3.北京同仁堂阿胶原料质量较差 篇三

近几年,主打“补血止血、滋阴养颜”功效的阿胶产品受到许多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消费者青睐。而越着市场的扩大,阿胶产品价格也频频上涨,北京同仁堂、佛慈、太极等药企也进入阿胶市场。

品牌多了难免乱花迷眼,市场扩大之后也难免鱼龙混杂,消费者的选择也变得困难起来。

为了解各品牌阿胶的真假和品质,今年3月,《消费者报道》对东阿、福牌、北京同仁堂、太极、佛慈、东健等6个品牌的8款阿胶产品进行了测试对比。

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显示,在代表阿胶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L-脯氨酸”上,北京同仁堂的阿胶样品未达国家标准——这意味着其原料质量相对较差。

北京同仁堂一指标不合格

阿胶的主要原料是驴皮,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按中医药理论,具有补血止血作用。驴皮质量的高低也决定了阿胶质量的高低。不过,在市场上,由劣质皮料或者以其他动物皮冒充驴皮的假阿胶事件时有出现。

为验证市场热卖主流阿胶产品的质量,此次本刊送检的6个品牌8款阿胶块产品,检测了“四种氨基酸含量”和“鉴别”两个品质项目。

“四种氨基酸含量”的选择,是根据2010年新版《中国药典》规定:阿胶中L-羟脯氨酸、甘氨酸、L-脯氨酸、丙氨酸这四种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不得少于8.0%、18.0%、10.0%、7.0%。

“驴皮中这几种氨基酸的含量与大多数动物皮相比要高,可以真实地反映原料驴皮和阿胶的品质。”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李博向记者指出。

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徐新军博士也解释,这四种氨基酸在阿胶的水解产物中是最多的,对这四种氨基酸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可增强阿胶质量标准的可控性。

根据本刊此次检测结果显示,北京同仁堂的“L-脯氨酸”含量为9.5%,未达到国家标准10.0%,而其他7个产品的各项指标均合格。(如下图)

L-羟脯氨酸是胶原蛋白中特有的氨基酸,其含量在胶原蛋白中比例固定。“从检测结果来看,北京同仁堂阿胶未达标准,可以说该产品不合格,原料质量差,但还不能肯定其原料有问题(掺伪或假冒),因为采用质量差的驴皮熬胶也会出现含量不合格。”徐新军分析。

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胡小鹏对本刊这次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则认为北京同仁堂阿胶的“L-脯氨酸”值与国家标准值无显著性差异,“无法判定北京同仁堂阿胶的原料有问题。”

记者就此次送检的产品批号及检测结果联系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质量管理部的金春莲部长,她称“该批号的阿胶产品经企业复检合格。”

新指标更能反映阿胶品质

据了解,旧版《中国药典》在阿胶质量指标上规定的是“总氮含量”不得少于13.0%,以此反映原料驴皮中的蛋白质含量,但并不能真实地反映阿胶的有效成分。这四个氨基酸指标是2010年的《中国药典》中新增的指标。

徐新军认为,标准更改后,一方面测定误差会缩小,另一方面控制的指标越多越接近阿胶本身,有利于控制阿胶的质量。

“总氮”测定实质上是测定所有氨基酸的氮含量,所以四种氨基酸含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总氮含量的多少。基于此次检测结果,本刊记者对8个阿胶产品的四种氨基酸含量的总和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佛慈阿胶的四种氨基酸的总含量最高,达48.6%;其次是北京同仁堂;福牌的最低,为45.6.%。(如下图)

李博告诉记者:“如按旧版标准评价,则可能因样品中其他氨基酸(如丙氨酸)的含量较高,使总氮符合规定,得到北京同仁堂合格的结论。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的药品标准对药品质量的控制越来越全面,要求在不断的提高。”

对此,胡小鹏也表赞同:“总氮含量很容易通过添加含氮小分子化合物进行人为控制,比如三鹿奶粉事件。”

合格阿胶,不代表是纯驴皮熬制

此次《消费者报道》阿胶品质检测还包括用于定性判断阿胶真假的“鉴别”项目,以期告诉消费者阿胶中是否用的为驴皮,而不是其他动物的皮。

“阿胶的鉴别项目是以甘氨酸作为标准品。甘氨酸在阿胶中含量最高,只要是含有足量的甘氨酸,采用这种鉴别方法就能出现阳性结果。“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刘德育解释道。

本刊此次8款阿胶产品的“鉴别”结果显示,均呈阳性,即符合标准要求。然而多名专家均向记者表示,即便合格,也不能肯定阿胶是纯驴皮熬制。

“对于阿胶的检验,目前国家药典规定的检查项目有性状、鉴别、水分、重金属及有害物、水不溶物、含量测定等。标准是针对驴皮生产的阿胶制订的。对于马皮、牛皮、猪皮等,只要按工艺要求处理干净,这些指标都可能合格,而标准是限制不了的。”他说。

徐新军也指出,甘氨酸是没有专属性的,包括明胶、动物皮里面都含甘氨酸,用甘氨酸薄层色谱作为阿胶的鉴别,无法把阿胶与其他动物胶区分开来。

既然当前的标准无法肯定阿胶用的全是驴皮,那是否有技术解决办法呢?对此多位专家均表示,已有研究表明通过驴皮的特征性DNA和特征肽鉴定可以鉴别阿胶的真伪。

那为什么现行的《中国药典》不将其作为阿胶的“鉴别”方法?

4.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篇四

1、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3、重大项目会审制度

4、档案管理制度

1、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1.1 专业项目负责人岗位责任制度 专业项目负责人是指承担审计项目造价咨询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项目负责人完成咨询项目的编审或评估后,应对本人提交的初步成果进行自校,并对初步成果的质量负责。自校的主要内容:

(1)是否完成了咨询项目计划书规定的全部咨询内容和达到规定深度;(2)项目咨询采用的法规、规范、标准、定额、计算方式、价格等依据是否正确、合理;

(3)咨询过程中形成的记录、会议纪要、取证等文件是否真实、充分和有效;(4)对咨询项目中出现的复杂事项、重大分歧、风险因素以及对咨询结果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初步成果是否有说明分析,判断和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否充足;

(5)数据引用、数据计算、数据调整、数据评估、数据汇总是否准确;(6)初步结果表述是否完整一致、清晰,是否满足要求。

专业项目负责人对本人完成的初步成果自校确认无漏项和错误后,填写《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控制流程单》,将未决事项和需要提请上一级复核人员重点复核的问题在流程单自校意见栏中说明。应说明而未说明的,专业项目负责人负直接责任。专业造价人员将初步成果、技术文件、相关附件和《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控制流程单》提交项目负责人复核。

1.2 项目负责人岗位责任制度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工作,恪守职业道德,工作认真仔细,对标的物现场勘察、记录、市场调查情况的真实性负责。

(2)全面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各项工作,对操作程序合规性、计算参数正确性、计算内容全面性、审核结论准确性负责,(3)负责对外协调业务项目技术操作工作。

(4)完成报告的起草、初审工作,并负责将完整的报告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报送归档。

1.3 部门负责人岗位责任制度

(1)制定本部门业务计划及目标任务。(2)制定业务操作流程及风险防控措施。

(3)审核本部门完成的工程咨询项目报告,并对审核结果准确性负责。(4)审查造价咨询业务计划实施情况,做好三级复核工作。对复核过程中发现的的问题,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进行分析、修改并记录,出具最终的工程造价咨询报告。

(5)负责工程造价咨询人员的业务指导工作。

(6)负责工程造价咨询人员的阶段性考核,并参与工程造价咨询人员的招聘、培养和辞退工作。

(7)参与工程造价咨询合同谈判、签署工作,对合同价格的合理性负责。(8)管理考核本部门人员工作业绩,统计上报本部业务情况。(9)负责工程咨询报告档案的整理和移交。(10)完成公司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2、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2.1 三级审核要求

公司对出具的工程造价咨询报告实行三级审核制度,包括项目负责人初审、部门负责人审核、公司负责人审批。

2.1.1 结算审核类报告在出具征求意见稿之前,项目责任人需整理好完整的计算依据材)料、工程量计算底稿、报告初稿、三级审核表,供初审、审核、审批使用。

结算审核依据包括业务委托书、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竣工)图纸、设计变更、图纸会审记录、会议纪要、经济签证、现场勘察记录等。未经三级审核的征求意见稿不得对外公布。

2.1.2 项目负责人在与结算编制方的核对过程中,如有调整需做好记录,包括调整原因及基本准确的数据,按三级审核程序提交审核后出具审核报告。在核对过程中,结算审核初稿总额调整超过3%或者单个项目调整超过10000元的,由项目责任人填写调整审批表,由部门负责人提出审核意见,经公司负责人审批后调整;特殊情况下项目责任人认为确需调整的应先口头汇报经同意后方可调整,并在出具报告前由项目负责人填写调整审批表。

2.2 三级审核主要内容 2.2.1 初级复核

(1)熟悉咨询业务的基础资料和咨询原则,对咨询成果进行全面校核,各责任人对其校核内容的质量负责。

(2)校核使用的资料和依据是否正确合理,引用的计价依据及计价方式是否正确。

(3)校核中的数据引用、计算公式、计算数量、软件使用是否符合咨询业务有关规定,计算数字是否正确,各分项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漏项、多项。

(4)校核人员在三级审核表中列述核出的问题,交咨询成果原编制人员复核修改,复核修改后方能提交审核。

2.2.2 二级审核

(1)审核咨询业务成果文件,审核人员对其审核内容的质量负责。(2)审核咨询业务的原则、依据、方法是否符合咨询合同要求和有关规定,基础数据、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以及软件使用是否正确。

(3)重点审核咨询成果的内容有无漏项、多项,采用的技术经济参数与标准是否恰当,计算与编制的原则、方法是否正确合理,各项目技术经济标准是否一致,咨询成果说明是否规范,论述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完整正确,检验关键数据及相互关系。2.2.3 三级审核

审核人员在三级审核表上列述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交咨询成果原编人员复核修改,复核修改后方可签发。

各级审核人员在审核时,应做出审核记录,书面表示审核意见,记录在表内,并签名和签署日期。工作底稿经三级复核无误后,由公司负责人审批签发方可出具报告。

2.3 质量考核标准

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责任人由具备独立作业能力的造价人员担任。公司对每个项目的负责人进行质量考核,与效益工资挂钩。考核办法如下:

2.3.1 考核实行百分制,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

2.3.2 专业项目负责人自查及项目负责人初审阶段,本阶段发现并更正的错误不扣分,但应记录于审核表内。

2.3.3 部门负责人二级审核阶段,对咨询成果文件中发现的问题在核实后予以扣分,扣分标准如下:

(1)对咨询成果文件不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小错误,每发现一处扣1分。(2)咨询成果文件关键性内容中发现有张冠李戴、汇总错误、逻辑性错误、前后不一致等情况时,每发现一处扣10分。

(3)工程量计算误差、套项错误、缺项、重复计算等对咨询成果文件未产生较大影响,每发现一处扣2分。

(4)工程量计算误差、套项错误、缺项、重复计算等对咨询成果文件产生较大影响,误差超过该项目总价3%且在3000元以上或影响金额超过10000元的,每发现一处扣5分;影响金额超过50000元的,每发现一处扣20分。

(5)由于资料不合理,项目责任人未能发现导致出现误差的,酌情扣1-10分。

(6)结算审核项目初稿调整未按本办法相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的,扣100分。

(7)报告未经三级审核擅自向外公布或发放的,扣100分。

(8)单个报告出现错误3处以上的,加扣5分;同一人员同样的错误在一个月内出现三次及以上的,从第三次起每次加扣10分。(9)每个项目的考核得分低于60分的,该项目不计提效益工资;考核得分60分到89分的,该项目效益工资按得分数计算比例,即得70分的按70%计算效益工资,得80分的按80%计算效益工资,依此类推;得分在90分及以上的,每分扣50元,但扣款总额不超过该项目效益工资。

(10)项目负责人一年内报告无扣分的,本完成最终报告的项目将给予适当奖励。

(11)年终时,按个人所有项目的平均得分纳入个人报告质量考核指标。2.3.4 三级审批阶段发现咨询成果文件有错误时参照二级审核的扣分标准对项目责任人进行扣分,同时对二级审核人员进行加倍扣分;若二级审核人员全年无错误,公司将业务人员的扣款金奖励给审核人员。

2.3.5 咨询成果文件发出后,委托方或其他相关方发现有错误时,参照二级审核的扣分标准对项目责任人进行处罚,同时对二级审核人员进行加倍扣分;对公司声誉造成影响的,对责任人及审核人加倍处罚;对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时,分别按责任人、审核人在该项目中的收益二倍以内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没收执业风险金。

2.4 专业项目负责人在执业过程中发现有不能确定的技术问题,需以书面形式向项目负责人反映,项目负责人应予以明确回复。项目负责人不能解决的报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应予以明确回复。部门负责人不能解决的报公司负责人,公司负责人应予以明确回复。专业项目负责人按最终的回复意见执行,回复人对所回复的意见负责。

3、重大项目会审制度

3.1 目的:

为搞好工程造价咨询,保证工程造价咨询质量,保障工程造价咨询质量进度,建立完整的工程造价重大问题会审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3.2 适用范围:

我单位实施的所有工程造价咨询项目。3.3 制度:(1)工程造价咨询控制:在招标或与委托单位签定合同时特别强调工程造价咨询项目相关资料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的资料制度,以尽量减少工程造价咨询项目相关资料的矛盾错误。

(2)工程造价咨询项目接受制度:项目负责人接受工程造价咨询项目,检查相关资料质量,要求清晰明确,相关人员签字、盖章,项目负责人做好项目负责人资料接受记录及存档保管。

(3)项目发放制度:项目负责人负责向项目具体编制人或复核人发放资料并做好资料发放记录,记录清楚发放资料名称、接受人、接受时间及接受人签字。

(4)重大问题会审人员:下列人员必须参加工程造价咨询重大问题会审 建设方:现场负责人员及其他技术人员;

设计方:设计院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及各个专业设计负责人; 监理方:项目总监、副总监及各个专业监理工程师;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及各个专业技术负责人; 其他相关单位:技术负责人。

(5)重大问题会审时间控制:资料分发后三~七个工作日内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进行重大问题会审沟通。重大问题会审沟通后十五个工作日内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上述单位进行重大问题会审。

(6)重大问题会审,项目负责人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他各个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文字性汇报材料分发会审人员讨论。

(7)重大问题会审会议由业主主持,主持单位应做好会议记录及参加人员签字。

(8)重大问题会审提出的问题在会审会议上必须经过讨论作出明确结论;对需要再次讨论的问题,在会审记录上明确最终答复日期。

(9)重大问题会审记录由造价咨询单位负责整理、执行、归档。(10)重大问题会审记录可采用全部资料集中会审、分部资料会审、分阶段资料会审及分专业资料会审,具体会审形式由造价咨询单位确定。

4、档案管理制度

4.1 档案内容:工程造价咨询业务资料,收、发文件资料,学习培训资料,财务资料。

4.2 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档案 4.2.1 工程造价审核报告存档项目

(1)《工程结算审核报告书》正本原件和有签发人签发的底稿。(2)《工程结算审定表》原件。

(3)盖有审核人员资格专用章的《工程结算审核计算书》和结算调整明细表。(4)审核过程中获取的取证材料、会商纪要。(5)《委托人送审资料清单》(包括签收和退还清单)。(6)送审的工程结算书。

(7)工程招标和投标文件;图纸及招标答疑、编标统一口径的资料。(8)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或补充协议、专业分包合同、工程签证单等。(9)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评定表。(10)《工程造价咨询合同》。

(11)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控制流程单》。(12)《工程造价信息资料》公司集中留存。(13)其他需要存档的资料。

4.2.2 档案整理由工程造价咨询项目负责人整理、装订后,交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

4.2.3 档案管理人员接收档案时,要核对存档材料内容,对资料不全的一律退还经办人重新整理,符合存档要求后才可进行存档。

4.2.4 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应将档案分类、分期存放,便于管理、使用,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档案台帐,实行查借登记制度。

4.3 文书档案

公司所有收文、发文,必须统一编号登记建档。4.4 学习培训资料档案

4.4.1 公司购置的工具书籍、定额软件、相关资料等由办公室统一登记造册,规范存档。

4.4.2 办公室对员工学习培训计划、实施情况、培训结果情况统一登记建档。4.5 财务档案

财务档案由财务会计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存档。4.6 档案管理要求

4.6.1 公司档案实行保密制度,员工必须严守机密,维护档案安全。

4.6.2 借阅、复印档案必须由总经理批准。4.6.3 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翻阅档案。4.6.4 档案借阅实行登记制度,借阅人对借阅档案的安全、完整负责,不得损毁借阅的档案,也不得对档案进行刮擦、挖补、涂改。

4.7 客户档案管理

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建立个性化的客户档案,大客户由专人负责建档。

5.原料仓储管理制度 篇五

对原料储存进行管理的目的在于明确其状态、防止并能及时发现变质、减少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耗等,具体规定如下:

1;所有原料必须有明确的标识牌,标明品名、生产厂家、供应商、入库时间、入库数量、包装规格、使用状态及当前库存。

2;原料码放地必须干燥通风,空间适宜且配备必要的防火灭火设施。

3;对于特殊原料,如贵重原料,储存地还必须具有防盗设施;对于储存时间一般较长的袋装原料,必须特别注意防潮防湿,且以小区域堆放为原则,各堆之间应预留适当走道.以便定期检查原料质量状况。

4;库房保管员需每天检查原料使用状况,检查项目主要是:原料是否按先进先出原则使用;是否有错用;并于早晚检查,按领料单填写原料标牌及使用记录,核对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

5;品管人员应经常与原料保管巡视仓库,随时处理破损及变质等问题。

6;对于储存期间出现的变质原料,必须要求专门区域码放并注明不合格状态,同时由品管部负责申请降低使用等级或报废处理事宜。

6.《原料药管理制度》 篇六

NO:XAYY-QM-045

起草人:方丹

审阅人:

刘明胜

批准人:王庆

版本号:01

修订时间

审阅时间

批准时间

执行时间

2017-11-01

2017-11-05

2017-11-08

2017-11-08

修订原因:

增加经营范围

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修订号:NO:1

1.为加强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原料药经营过程中的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条例》、《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2.内容:

2.1原料药购进管理:

2.1.1坚持“按需进货、择优选购、质量第一”的采购原则,应从具有生产、经营原料药范围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购进。

2.1.2对首次经营的原料药,应要求供货方提供生产批准证明文件和法定的质量标准。对首次购进的原料药,按首营品种审核制度的要求进行先审批、后购进。

2.13原料药的采购活动应符合公司购进药品的管理制度。

2.2原料药收货管理:

2.2.1收货员应严格按公司收货管理制度、收货与验收操作规程收货。

2.2.2收货员应检查运输方式、随货同行单是否符合要求,并对照随货同行单(票)和采购记录核对药品,符合收货要求的方可收货,对不符合规定的,应予以拒收。

2.3原料药验收管理:

2.3.1验收原料药,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验收,对其包装、标签进行检查,外包装及封签完整的原料药可以不开箱查看。

2.3.2验收原料药时,每批均应要求供货方提供加盖其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药品出厂检验报告书,对无药检合格报告书的原料药,应予以拒收。验收结束后,应当将抽取的完好样品放回原包装箱,加封并标示:“验讫”字样。

2.3.3验收进口原料药应当有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专用章原印章的相关证明文件:《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注明“已抽样”的《进口药品通关单》。

2.3.4一般情况下原料药到货后二个工作日内验收完毕。

2.3.5验收要做好验收记录。记录内容应符合公司验收管理制度相关要求。

2.4.原料药储存保管管理:

2.4.1按其贮藏条件的要求(常温库:10-30℃;阴凉库不高于20℃;冷库:2-8℃;相对湿度:35%-75%),将验收合格的原料药存放于相应的库区中,原料药应专区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2.5.原料药养护管理:

2.5.1加强对原料药的储存养护,严格控制温湿度条件。为缩短原料药的在库储存时间,应适当控制其库存,按需购进。

2.5.2养护员根据库房条件、外部性质、在库原料药的性质及流转情况,按公司药品养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养护和质量检查,并按规定填写养护档案。

2.5.3养护过程中发现质量可疑的药品应当立即采取停售措施,并挂待处理标识牌;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同时报公司质管部确认处理。

2.5.4每季度对原料药进行养护汇总分析。

2.6.原料药销售管理:

2.6.1销售原料药时,应严格审核购货单位资质,只能销售给具有该经营范围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对于资质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能销售。

2.6.2按公司销售管理制度销售,并按规定做好相应的销售记录。

2.7.原料药出库复核管理:

2.7.1按照“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出库,如“先产先出”和“近期先出”出现矛盾时,应遵循“近期先出”的原则。

2.7.2原料药不得与其他药品进行拼箱发货。

2.7.3按公司出库复核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复核,做好出库复核记录。

2.8原料药运输管理:

2.8.1按药品运输与配送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对原料药的运输质量控制,保证其运输质量。

公司经营范围:1中成药2化学药3抗生药4生化药品5生物制品

2.9原料药效期管理:

2.9.1近效期原料药为有效期等于或小于六个月的原料药。

2.9.2计算机系统对库存原料药的效期进行自动跟踪和控制,采取近效期预警,超过有效期自动锁定,停止销售。养护员每月将近效期情况分别报销售部、采购部、质管部各一份,并通知相关部门对该药品的效期引起重视,防止过期销售。

2.9.3对于超过有效期原料药予以停售,养护员应通知保管员将药品转入不合格药品区,并报质量管理部、质量负责人、财务部签字后,由保管员在质量管理部的监督下进行销毁。

2.10.不合格原料药的管理:

2.10.1不合格原料药包括内在质量不合格、外观质量不合格和包装不合格的药品。

2.10.2不合格品的确认:

2.10.2.1超过有效期的,可直接确认为不合格品。

2.10.2.2霉乱变质、破损、污染等存在外在质量不符合法定质量标准的原料药,一经发现即可直接确认为不合格品。

2.10.2.3包装质量不符合法定质量标准的药品,一经发现即可直接确认为不合格药品。

2.10.2.4凡与药品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合的药品,均属于不合格药品,包括内在质量不合格、外观质量不合格和包装、标签、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药品。

2.10.3不合格品的处理:

2.10.3.1对于确认的不合格品,应及时通知储运部、销售部立即停止出库、销售;同时通过销售记录追回已经销售到下游单位的不合格药品,集中存放于不合格药品区,挂红牌标志,由保管员登记造册,报质量管理部,质管部审核同意后,报质量负责人批准,经财务部下账后,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对周围环境无污染的地方,根据药品的性质,选择恰当的销毁方式,在质管部的监督下,由储运部保管员进行销毁。

2.10.4公司在验收,养护、出库、复核、配送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原料药,应向公司质管部报告;重大的不合格事件应随时上报。

2.10.5保管员应认真、及时、规范地做好不合格品的处理、报损和销毁记录,相关记录至少保存5年。

2.11原料药销售退回、购进退出管理:按公司退货药品的管理制度执行。

END

7.原料质量控制制度 篇七

1 林权制度改革对原料林基地建设的影响

在林权制度改革之前, 原料林基地多是通过与掌握集体林地管理权的村民进行承包协商。在签订承包合同时也是由村委代表与政府进行签约, 村民在林地处置权和所有权上并没有直接正面的权利。这样大多数村民对林地的承包过程以及承包价格等并不关心, 当地政府与村委代表直接签订承包协议, 可以很容易的获得大片集中林地的承包权。在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地所有权分到了各家各户, 村民获得了对林地的直接处置权和所有权, 如何对林地进行分配及使用就由村民自己决定。这样当地政府要想承包村民手中的林地时就会涉及到村民的直接利益, 在交涉的过程中双方就租金等问题的谈判是比较费力气的, 而且当地政府要想使林地连成片的管理必然要与各家各户协商, 这样协商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2 林权制度改革下原料林基地建设的策略

林权制度改革后, 集体林地分归村民每户所有, 国家要再以低廉的价格承包到大片的林地是有一定困难的, 而市场发展最关键的是产品的生产成本, 国家要想获得强大的市场销售, 就得转变林地承包方式。现阶段最好的方式是让拥有林地所有权和处置权的村民加入到林地的管理和利益分配中, 使农民的管理和收益息息相关, 与集体的收益紧密相关, 这样既有利于大片的原料林基地集中建设, 也有利于村民和国家利益实现共赢。常见的原料林基地建设有以下几个方式:入股形式、转让林地、与村民共同经营、订购形式。

2.1 村民以入股形式参与林地管理

林地入股形式即以林地承包经营权为资本, 折算成相应的资金后加入集体管辖, 从而获得集体相对于林地承包经营权价值的股份。在林权制度改革后, 林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归于各家各户所有, 林地产权非常分散, 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产业林地。通过入股的形式国家能够整合村民的林地, 进行大片原料林基地的建设, 也将村民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牢牢绑定在一起, 使村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同时, 入股形式还可以使村民避免因卖出林地所有权而失去林地的问题。村民以承包经营权作为入股资金, 将林地所有权牢牢抓在手中, 既可以获得不小的收益, 也避免因林地所有权丧失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有利于双赢。

2.2 转让林地所有权

购买林地所有权也是为了建设大面积的原料林基地所采取的措施, 转让林地所有权是最彻底的林地产权流转方式。当地政府或林业生产企业可以与村民进行协商, 在村民自愿的情况下出资购买村民的林地。转让林权对于村民来说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一笔丰厚的收入, 但是不利于村民长期收入, 而且丧失林地所有权后对于世代依靠林地为生的农民来说潜在的风险是不容小视的。因此, 在转让林权时, 村民一定要慎重考虑, 以防失去林权后产生的收益风险。

2.3 与村民共同经营林地

当地政府与村民共同经营即政府或生产企业出钱、出树苗和出技术指导, 村民出林地共同经营。管理林地主要由林业专业人员进行, 村民可以受雇于政府或企业, 进行林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在最后进行收益时按照所出资比例协商分配。或是集体出地, 个人出苗木并栽植关乎, 收益按比例分成;共同经营可以使村民和政府的利益紧密相连, 也是一种原料林基地建设的有效方法。

2.4 以订购的形式进行原料林基地建设

在林地的建设与管理时需要投入较大数目的资金, 会出现有的村民负担不起这项资金的现象, 政府采取的先期支付村民一部分资金, 对村民林地产出进行提前收购, 双方约定到期交付林木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对于多产出的林木政府可以按市价进行收购。采取订购的形式省去了政府对各家各户进行谈判的环节和林地管理资金的投入, 使得政府避免许多林地产权和管理过程中与村民的纠纷。由于收入与林地的产出直接相关, 村民在除了完成订购任务外, 额外的产出就意味着额外的收入, 村民在林地的管理上就会格外的用心。

3 结语

在新的林权制度改革下如何进行原料林基地的建设是政府所需要关注的重点, 通过采取适当的方式, 整合村民手中零星的林地, 形成规模化的大型林地, 从而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相信在林业主管部门的帮助和这些措施的实施下, 可以实现双赢的结果。

摘要:林业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林业生产有着产权不明确、管理经营机制死板、所获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成效不佳,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在新的林权制度改革下, 我国林业生产制度将越来越完善, 农民开荒造林的热情高涨, 从而推动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就林权制度改革下原料林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并就原料林基地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林权,制度改革,原料林基地,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孟宪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推进造纸原料林基地建设的强大动力[J].中华纸业, 2008, 29 (19) :47-50.

[2]裴安道, 李艳.林权制度改革下原料林基地建设探讨[J].中华纸业, 2009, 30 (07) :32-34.

8.原料质量控制制度 篇八

关键词 烟草有机种植;卷烟原料;安全性;消费者健康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02

过去人们在种植烟草时,只注重使用更有效的农药和肥料来促进烟草植物的生长,结果导致产出的烟叶质量下降甚至威胁人体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也越来越重视。而吸烟人群则对于卷烟原料质量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烟草行业应正视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烟草的种植过程中应该注意肥料的合理施用、农药的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才能够从烟草生产的源头阻断有害物质的侵入。在烟草种植培养过程中,采取有机种植方式能够在烟料产出源头降低卷烟原料中的有害物质成分,确保烟草原料质量的安全性。

烟草中对人身体健康有毒有害的物质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有害物质是指吸烟人群在吸烟过程中烟料经过燃烧所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焦油、一氧化碳、苯酚等;而外部有害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在烟草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合成的肥料中所含的重金属、预防病虫灾害所使用的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影响烟草质量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就是烟草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的有毒物质,这两种因素也是影响吸烟人物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烟草种植所使用的肥料大都是化学合成肥料,这些化学合成肥料都含有大量重金属物质。烟叶中的重金属是烟草植株生长过程中,通过种植土壤和肥料将这些重金属物质吸收到叶片中,肥料是烟叶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1]。因此,在烟草种植过程中,可通过筛选种植产地、肥料用量控制一定范围内从而达到控制烟草中重金属含量;在烟草种植培养过程中,对农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防治病虫灾害,可根据栽培技术对烟草中病虫灾害进行防范和治理,尽可能少的使用农药。而在烟叶生产种植过程中,采用有机种植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烟叶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实现降低烟叶烟气中的有害成分,提高烟草质量安全等级。烟草有机种植所使用的肥料都是天然肥料,其包含的有害物质极低,能够确保烟料的质量安全性。在烟草有机种植过程中,对病虫灾害采用栽培技术和一系列人工技术,既能够确保对病虫灾害的防治,又能够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量。

1 烟草的有机种植

有机种植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趋势。对烟草的有机种植是指在烟草栽培生长过程中,不使用重金属含量高的化学合成肥料,尽量避免使用农药除虫除草,不使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干扰烟草作物生长,而是依照自然规律,采取天然肥料、运用物理手段以及自然规律的生物链方法来养肥土壤、防治病虫灾害,以在确保烟草作物生长生产安全。在烟草种植过程中,采用有机生产种植方式,使烟草对人身体健康的伤害减小到最低限度,能够确保烟草烟料质量的安全性。

烟草有机种植过程中常用的有机肥料有:堆肥、圈肥、绿肥、人畜尿粪以及土杂肥等天然肥料,有机肥料里包含烟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能够易于被烟草植株根系吸收。有机肥料不仅能够促进烟草作物生长,而且后劲足,对烟草作物具有极高的持续供肥能力。烟草作物中易发生的虫害主要是烟青虫、烟蚜、棉铃虫等对这一类的虫害的防治,对虫害的有机防治措施:可以采用黄板,烟草植株揭膜培土以后,在有翅蚜阶段和粉虱发生时期使用,烟草种植地均匀放置75个/hm2[2]。当黄板沾满蚜虫以后,使用竹条出去黄板上面的蚜虫继续使用2~3次,直至黄板失效及时更换黄板;也可以使用诱捕装置,这种装置主要是预防夜蛾、烟青虫和棉铃虫的成虫。在烟草栽培揭膜培土之后,放置20~30个/hm2诱捕装置,每隔30 d换一次,对捕捉到的害虫转移到其他地点深埋处理。此外,可以在烟草旺长时期实施天敌释放,在烟草作物旺长期释放蚜茧蜂和赤眼蜂。若以上措施都不能够控制虫害时,再采用农药防治,但要控制住用药的恰当使用量。烟草作物生长的早期主要以作物生长早期易发生的黑胫病、烟草花叶病毒病为防范治理的重点,生长中后期以炭疽病、白粉病以及野火病为防治重点。有机种植对病害防治的措施主要包括抗害性栽培,采取科学生产管理措施(定向种植、控制作物的种植密度、定期除草等),以达到降低病害的发生。对病害的预防措施是在作物移栽后的15~45 d时间内喷施稀释100倍的农抗20和稀释100倍的草芽孢杆菌,通过这种措施来提高烟草作物的抗病性。烟草作物生长过程中,主要的杂草有苋、牛筋草、辣子草等。在烟草有机种植过程中,对草害的有机防治管理主要是通过除草则是结合结膜、中耕培土后及时中耕除草,以此来防治草害对烟草作物生长的影响。

2 有机种植烟叶质量安全性

通过有机方式种植的烟叶与常规方式种植烟叶所含有的主要致香成份种类基本相同。但香叶醇只在前者中检出,而后者的检测为未检出。有机方式种植烟叶的酮类致香成份总含量常规方式种植烟叶高一些。如金合欢基丙酮A、二氢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C、β-紫罗兰酮、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等主要香气物质都比常规方式种植烟叶较高[3]。通过有机式种植的烟叶与常规种植烟叶相比,其烟碱含量相对较低,其表面残留有害物质也教少,检测结果见表1。

3 结語

在烟草种植中,采用有机种植方式不仅能够净化环境、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能够降低烟叶生产成本、改善烟叶品质、降低烟叶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对自然的物质良性循环起到促进的积极作用。有机种植作为一种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因其高质量高品质的产物而受到人们的大力推崇。烟草种植商们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这样才能永远在行业中领先。

参考文献

[1]敖金成,赵剑华,戴勋,等.有机种植方式对烟叶产量和内在品质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2(6).

[2]窦玉青,刘新民,程森,等.论我国有机烟叶开发[J].中国烟草科学,2012,4(33).

[3]雷梦遥.烟草常用有机肥的作用及施用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3,5(5).

9.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分析 篇九

超声科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宗旨

1、提高超声医学诊断水平

2、充分发挥彩超设备的效能

3、提高影像质量

4、利用科学的检测方法,使超声技术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

5、努力提高超声医学技术队伍的自身素质

超声科质量管理方案

一、科内成立质量监控管理小组

组成成员由科主任和副主任以及有关人员(副主任医师、主治医 师)组成。

组长:平杰

质控员:张秉宜

成员:张玲 王旭 刘三英 高晓艳 张毅

职责:平杰、张玲、张秉宜、刘三英负责诊断报告书写、描述、结论等监控,对差错、漏诊、误诊现象及时修正,并督促做好每月的 质量统计报告,《报告质量控制表》、《差错分析》、《阳性病例登记》、《疑难病例讨论》、《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危急值登记本》、《业务学习记录本》等登记本记录。每季度一次总结,并安排科内诊断质量报告会议。

高晓艳、张毅负责归纳病例、追踪病例,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安 排一次到二次追踪病例的全科讲座。

张秉宜全面负责诊断质量的监控,督促并参与完成科内诊断质量控制体系各项任务。

二、质量监控制度及具体措施

1、超声科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以质量为中心任务,作到登记、编

号、归档准确;每张诊断报告必须逐项填写,字迹清楚,用词恰当,标点正确,诊断确切,言简意赅,签字清楚。

2、为保证打印报告质量,由科主任进行每月统计;对诊断病人多 质量好、报告报废率低者进行奖励,对发生错号、报告报废率高者等 分清情况,扣除有关人员奖金。

3、凡经医学正规学校毕业的医师分配来科工作者,必须熟悉各机房机器性能及操作后方可上岗工作,凡未经专业学校毕业和专业培训及未取得相应技术职称或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者,暂不能进入彩超及介入室工作。

4、诊断医生按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安排工作,凡没有取得报告权的 医师诊断报告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书写,由上级医师签字后发出.

5、建立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集体学习制度,疑难病例 讨论制度,作好讨论记录,建立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6、建立每月诊断追踪制,每月初到病案室将超声检查与有关手术、病理结果进行随访登记,以及电话随访重点病例,每月反馈,每季度 将追踪结果中误诊或和诊断不确切病例进行全科读片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建立影像诊断与手术符合率追踪本、疑难重点病例追踪随访本。建立每月诊断报告质量控制表,由质控员每月随机抽取每个亚专业组一名医生2份诊断报告进行统计,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反馈相关医生进行整改。建立《诊断报告质量控制表》。

7、科内建立质量差错登记本,登记事件经过,详细分析,每月统计,月终将各种差错对照奖金分配方案条例扣发当事者相应的奖金。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

8、每月不定期地向临床科室征求有关超声诊断质量意见,向科室 宣读并提出改进措施。建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登记本。

9、科主任或责任医师对每日疑难病例的检查诊断诊断报告进行审 查,对影像显示病变不甚清楚者,必须经复查后再写诊断报告。

10、为保证科内急诊工作质量,科内每日常设二线值班人员,值班医师对其急诊中的疑难病例必须请示送上级医师处理后方可书写报

告,二线值班医师必须在岗尽责。

1l、为保证超声诊断质量,应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全科 必须服从科主任领导,下级医师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工作。

12、科室制定超声科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设备运行、安全 防护、应急等相关制度,使科室管理达到科学化、标准化、正规化。

13、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科内质量控制会议,每半年至少召开一 次与临床科室的联席会议,有收集意见渠道,有记录。

超声科医疗质量与安全制度

1.各项超声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介入超声,应事先预约。

2.重要检查由二名医师共同确定诊断。

3.重危或做介入超声的病人,必要时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 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4.超声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 经上级医师签名。

5.超声图文工作PACS系统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 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超声图文资料储存与PACS系统云端,由超声科及信息科统一管理。

6.每天集体讨论,经常研究诊断中存在问题,解决疑难问题,不 断提高工作质量。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彩超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超声科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

一、诊断报告书写质量要求

1、“一般资料”项目要齐全,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床、门诊号、超声号、报告日期。

2、“检查名称及部位和检查方法”要具体说明。

3、“影像学表现”要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者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轮廓、邻近结构改 变,以及超声影像等的密度或信号改变等一一加以描述。

4、“影像学诊断”一般为一个或几个疾病的名称。

5、“医师签名要包括书写报告者和签核报告者。

一、诊断质量要求

1、影像诊断与手术符合率≥90%。

2、彩超检查阳性率≥60%,B超检查阳性率≥50%。

三、随访质量要求

1、随访要有书面记录,资料要齐全。

2、随访项目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门诊号、超声号、病理号、手术日期、影像检查名称和诊断、手术记录、病理表现与诊断、书写及签核报告医师姓名记录和随访者签名。

四、评分标准

按“超声诊断报告质量检查记录表”要求评分。按照楣栏(4分),逻辑性(3分),描写(3分),结论(8分),签名(2分)等每月由责任医师抽查各亚专业组一名医生两份诊断报告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须为中+以上。

超声科管理人员分工及职责

科主任:平杰

副主任:张玲

张秉宜

诊断质量控制小组组长:张秉宜

诊断质量控制小组组成员:平杰、张玲、张秉宜、刘三英

科主任职责:全面负责本科教学、医疗、科研、进修培训、行政 管理工作,并督促各种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副主任协助、分管以上 工作。

诊断质量控制小组组长职责:负责检查诊断报告质量,完成质量控 制体系,建立奖惩制度,严格把好诊断质量关。各位成员协助以上工 作。

超声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疑难病例一般在科内讨论,每月一次科内重点疑难病例讨论时间。由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前收集病例做好准备,负责相关临床资料和既往检查资料的收集,并作好发言准备。若遇有特殊病例,需要临床医师参加时,则邀请有关医师参加。若疑难病例需要外院专 家会诊时,则请外院相关放射诊断专家会诊,再综合诊断意见。

2、疑难病例讨论会前指定专人对每次讨论的病例做好记录,对其 相关影像资料记录归档。

3、疑难病例讨论时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主持,当 住院医师介绍病史和基本影像表现及结论后,安排其他医师发言,进 一步分析讨论病例,并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等方面的问题 并提出分析意见和考虑的诊断结论意见。

4、每季度安排一名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医师,根据临床 病例追踪情况,负责选择本季度疑难和典型病例,查阅相关文献和资 料,与科主任协商,确定专题内容,组织科内人员专题业务学习。

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访制度

1、为提高科内人员的学术水平,超声科应对少见及疑难病例及手术病例进行记录和随访。

2、随访工作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专人负责制。

3、科内派专人负责定期(一个月)对手术或临床证实的病例进行随访。并记录、评定诊断符合率。

4、科内派专人对未能在本院手术病例进行电话随访

5、科内定期(半年)对漏诊、误诊及手术证实病例进行集体讨论大会,不断总结提高。

手术病例追踪随访制度

1、凡在超声科进行影像检查的手术科室病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组病理检查证实、或外院手术证实的病例,均列为手术病例追踪对象。经病理证实与影像学诊断相符者视为诊断符合。

2、科室明确分工,由指定住院医师负责,每月安排人员到病案室或病理科对各系统的手术病例追踪并做好记录,并对疑难病例及 重点病例不定期进行电话联系,追踪随访在外院的手术病理结果,并 做好记录。

3、对追踪结合进行分析,统计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结果的符合率。并每季度疑难病例讨论时安排时间在科内进行反馈,提高全科人员对 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超声科管理制度

第一节

超声科组织管理制度

一、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实施超声科主任对超声 科各个部门(包括普通B超、彩超、心电图、超声介入治疗等)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二、副主任协助科主任工作。

三、鼓励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钻研、培养 成某一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实施相对固定,定周轮转,能够掌握超 声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能。

四、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科主任要全面管 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级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提高。

第二节

登记室管理制度

一、根据临床医师对疾病要求开出不同的部位,按照价格表给出 正确价格。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

一、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部位及核实收费,登记记录并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

三、为受检病人指明所要检查的诊室并做好耐心讲解工作。

四、对申请检查患者,详细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

五、坚守岗位,主动、热情、耐心等待前来检查的患者,有问必 答,树立超声科良好窗口形象。

第三节资料存档保管制度

一、B超、彩超检查申请单、报告单、超声图文等资料要保存三年。

二、超声检查资料要有专门储藏场地,专人负责,保证资料完整,不得遗失破损。

三、及时查找,明确去向。

四、每天整理,汇总,归类。

五、遇有借阅,要办好借片手续。定期催还,如遇遗失,及时落 实责任,作好记录。

第四节

诊断室管理制度

一、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工作期间不得在机房内喧哗,保

持工作环境安静。

二、机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吃零食,保持机房整洁。

三、工作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机器做工作以外的病人,一经查实,严惩不怠。

四、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五、维持机房温度和湿度恒定,保证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环境。

六、工作人员应爱护公物,耦合剂等彩超室一切附属消耗品应放

在指定位置,不得乱放。

七、工作人员应在每日工作结束前,对仪器进行正常程序关机。

八、操作诊断医生的工作应遵守操作规程。

九、应定期对机器做清洁、正常保养等日常维护工作,并做好记录。

十、所有病人资料应及时保存,防止丢失。

第五节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定期举行疑难病例讨论或每天上机时发现选取疑难病例,展 开科室内讨论。

二、定期或不定期与相关科室联合讨论。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 系统的病例,准备讨论内容并负责联系相关科室人员共同讨论。

三、疑难介入手术病例多科室联合读片,制订最佳手术方案,并 报院领导批准。

四、讨论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并提 出需解决或存在的疑问,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各种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

五、专人负责记录疑难病例结果。

第六节

手术随访制度

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各系统疾病的手术病例追查并作记录,每周两次安排人员负责手术病例追查。登记疑难病例定期安排医师进行手术或临床随访。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手术随访结果讨论,定期统计影像诊断的正确率。

第七节

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一、设备定期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l、设备机械性能维护:安全装置检查,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 查,各种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

2、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探头、电缆线 检查。

3、每周对高档彩超进行一次综合检查。

二、日常维护(每日进行)

1、每日开机后先检查机器是否正常:有无提示错误等,如有必须 先排除。

2、对于B超及彩超开机前必先预热后才能工作。对于高档 彩超工作前先查看各种仪表盘及按键情况。

3、每日工作完后,需清洗机器上的脏物和血迹等。

4、每天使用完机器后,应在大型仪器使用维修登记本上进行相关记录。

第八节 超声介入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细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 程。

2、设专人负责管理,术前必须穿手术衣,戴口罩,帽子,洗手(按 外科手术规程。

3、凡规定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物品不可回收再用,一次性使用导管针具不得重复使用,医用污染垃圾扔入黄色污物袋按规定统一处理。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药产品,其说明书未规定一次性 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1)导管针具应编号,记录使用情况。

(2)用过的各类导管针具经高效消毒剂消毒后用高压水枪冲洗。

(3)传染病人用过的导管针具不得重复使用。

5、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每周犬扫除一次,保待室内清洁干燥

6、隔离病人所需的一切用品必须与普通病人分开放置,使用,处理。

7、每次操作后作好终末消毒处理。

8、常规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必要时随时消毒,并记录在册。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如不合格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消毒处理。

9、每月监测:手指,空气,消毒液,操作台。

10、保证滤风机畅通。

第九节 进修、实习医生管理制度

1、严格管理进修、实习生,高标准要求进修实习生。

2、安排专人负责进修、实习生的管理,制订合理的进修实习计划。

3、进修、实习生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参与日常工作,学习各种临床 检查技能。

4、上级医师负责指导进修、实习生超声诊断报告的书写。

5、定期给进修、实习生上课,提高进修、实习生理论水平。

6、建立进修、实习生管理制度,锻炼进修、实习生的超声影像认 识能力,提高进修、实习生实践能力。

7、建立进修、实习生请假制度,请假一周,应经科主任批准。

超声科工作制度

1、各项超声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者应在申 请单上注明“急”或“ST”字样,并随到随查。各种特殊检查如介入治疗等,应事先预约。

2、重要检查由二名医师共同确定诊断方案。特检和重要会诊,要 等诊断完善后方嘱病人离开。

3、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 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4、超声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 经上级医师签名。

5、每周集体讨论一周来重点病例,经常研究诊断方案,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6、严格查对制度,认真核对申请单,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7、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彩超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 进行检修。

超声科大型设备上岗制度

为保障医用设备使用质量和安全,根据大型设备的相关管理规 定,大型设备上岗人员必须通过相应设备的上岗证考试合格。我院规 定医师经过科内考核,参加省卫生厅装备处的CDFI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CDFI医师上岗证之后才有资质操作和管理相应的设备,取得执业医生资格的CDFI医师,经过科内考核,安排参加省卫生厅装备处的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CDFI医师上岗证之后才能签发CDFI检查的报告。

超声科值班、交接班制度

一、超声科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1、超声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均须设一线和二线医师值班。原 则上应由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任一线值班、副主任医师及高年资主治医师任二线。值班医师条件:获取执业医师资格后可参加一线单独值班。

2、值班医师应提前15分钟到岗,接受各级医师交班的医疗工作。交班时应巡视B超室、彩超室、介入室等,并与上述各检查室医师做好交接班。对急危重病人应协助交班医师快速处理和解决,将急危重病人情况和处理事项重点扼要记入交班簿。对回科加照、询问病史等,原则上由白班医师负责通知患者,若因种种原因没能或无法通知到的病人,值班医师应作好交班记录。

3、应与二线医师联系负责准备次日讨论的重点或疑难病例,应遵循《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负责完善或补充住院讨论病例的病史、认真全面收集相关信息,作好发言准备。负责当天各检查室阳性病例数及阳性率的统计并作好记录,负责认真记录加班、拖班的人员的名单、事由和时间。

4、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按应急处理流程办事。

5、值班医师在班期间,必须尽职尽责,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人的临时处理,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二线医师以及上级医师处理。

6、值班医师必须坚守岗位,夜间原则上要求在值班室留宿,并保持二十四小时电话畅通,不得擅离职守,不得随便找人顶替,确有特殊情况,须向科内二线医师或科主任报告,协调安排I作,避免影响工作。

7、每日晨,值班医师负责交清急危重病人处理情况以及尚待处理的工作。负责将当天未完成的各检查室的检查项目,事由向全科交班。

8、负责将当日急诊报告的申请单归类交给各检查室。患者的检查报告原则上不能超过两天

9、值班医师负责医师值班室的清洁。

超声科行为道德守则

一、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一视同仁,满腔热忱,耐心细致,周到认真,尊重患者隐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

者等候报告时间。

二、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

三、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在工作中严禁弄虚作假、编造数

据与结果;严禁发放虚假报告。

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认真执行质量控制方

案;对可疑结果应认真复查,并与经治医师取得联系;

不隐瞒工作中的问题和差错,以使及时纠正。

五、严格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不擅离工作岗位;上班时

间不聊天,不干私活。

六、努力学习,不断掌握行理论,新技术,并主动和临床相

关科室联系,介绍新开展的项目。

七、注意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对患者及自身保护。

八、工作时着装工作服,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言行文明。尊重同行,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超声科主任岗位职责

在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本学科的建设及日常行政管理,负责本科室的思想、业务、质量控制、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

一、日常行政工作:

1、二十四小时保持通信通畅,保证和医院、科室的联系;

2、坚守岗位、行政管理等公务活动交待去向,遵守外出审批手续;

3、遵守干部组织原则,令行禁止;

二、履行职责:

1、参加一线医疗诊断治疗工作。

2、对照临床要求,执行首问负责制。

3、每年十一月制订科室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督促工作计划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每半年按期(5月及1 1月两次)总结汇报。

4、组织调动本学科人员及资源,提出升、调、奖、惩的意见。确定本科人员学习、进修、轮换、值班、会诊、休假等,保证医疗及相关服务的正常进行。

5、审查、申请本科室器材、设备及易耗品和报销,组织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及维护情况。

6、组织实施及时完成医院下达的指令性任务。

三、医疗质量管理:

1、制定修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

2、督促本科室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督促相关人员做好质量控制。经常检查各项工作环节,制定预防缺陷的各种措施,严防差错事故。

3、组织并监督每天随访工作的开展并审查相关记录,每月最后一个周四下午召开超声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会议,并检查相关记录; 定期组织本科室的业务学习、训练和技术考核,积极指导、培养下级医生和业务骨干;引进国内外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并不断改进检查方法,组织资料积累与登记。定期与临床科室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参加临床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担任教学,组织对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考核。

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参与及指导本专业的诊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2、解决疑难问题,参加临床会诊、疑难病例的讨论,负责报告质量的检查。负责检查、指导下级医师的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3、认真学习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积累资料,及时总结,撰写论文。

4、担任教学,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学习,配合科室

主任做好各类技术人员的培养。

5、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征求意见,提高诊断符合

6、完成领导下达的其他指令性任务。超声科主治(住院)医师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和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本专业日常诊疗工作,对病人进行仔细检查,准确及时完成

诊断报告,遇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

3、参加值班任务。对危、急、重患者应优先检查,并及时向上级医

生汇报或在职权范围内作出相应的处理。

8.参加临床病例及术前讨论会,报告所检查患者的病情、超声诊断

情况,并提出意见。6.值班后做好交接班工作,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科内的有关规定,严防差错事故。

9.必须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新技术,参与科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承担一定数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负责检查、指导实习医生的工作。

10.完成其它科主任及上级医师指派的任务。

超声科登记员及护士职责

1、主动、热情、细致地做好服务窗口工作。

2、负责登记、预约、存放、发报告、工作量统计,资料归档保管 及借片工作。

3、负责领取保管药品、器械以及器械消毒,及时补充急救药品器及氧气等。

4、负责介入治疗的预约,为患者做好检查操作等各项工作。

5、负责做好与患者沟通工作,特检如超声造影检查时遇有造影剂 过敏反应,协助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夜班医师岗位职责

1.负责当班时间(12:00Am-2:30Pm;5:30Pm-8:00Am)的急诊超声诊断及报告的书写工作。

2.负责科内安全保卫工作,坚守工作岗位。

3.遇有疑难病例,必须请示二线值班医师。

超声科进修医师管理规定

1.进修人员凭单位介绍信和“进修通知”在规定时间内来我院医务科报到后,在规定时间内来我科报到。

2.来我科进修人员自备工作服、听诊器等学习和生活用品。3.进修期自报到之日算起,到期即办理离院手续,所有缺勤概不延长进修时间。

4.进修期间,考勤由我科负责,无探亲假及婚产假。事假:一天以内由教学秘书批准,三天以内由科主任批准,报医务科备案;三天以上由原单位证明,科主任签署意见后,医务科批准。

5.病假:凭我院副主任以上医师诊断证明,科主任批准报医务科备案,假期未销者,按超假论处。

6.事假、病假累计一个月以上者,停止其进修。因公请假,应出示选送单位院长批准证明,我科同意后,再与医务科联系并同意后 方可批准,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月。

7.按申请进修计划,我科室进修时间为六个月至一年。进入科室后,应立即制定个人进修计划交带教老师。

8.在我科进修期间,严格按照排班表上班,不迟到早退。对待病人热情周到。

9.进修医师必须自觉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重老师,服从管理,爱护公物。对犯有错误、累教不改或违法乱纪、情节严重者停止 进修,退回原单位。

10.积极参加我科业务学习,严格履行自己职责,遇有疑难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或上级医师汇报,严防差错事故。

11.进修人员在我科进修期间,因不请教带教老师、擅自处理病人而引起医疗纠纷者,所造成经济损失由其本人承担,导致医疗事故 者,其本人承担法律责任。

12.进修期满,填写鉴定表,由科室考核、鉴定、主任签名,医务科盖章后带回原单位。离院前,本人持鉴定表,还清所借物品,在 医务科办理离院手续。

超声介入诊断治疗工作制度

1.进行超声介入诊断治疗工作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掌 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作风严谨,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有较强的应急能力。

2.进入超声介入治疗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戴好口 罩、帽子,治疗前必须洗手。

3.严格控制超声介入治疗室内人口密度和流量,凡进入超声介 入治疗室的见习参观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超声介入治疗室的参观规定 和接受治疗人的指导,不得随意走动,非值班人员不得擅自进入超声 介入治疗室,一切私物不得带入治疗室。

4.超声介入治疗室内一切物品、仪器、药品应该分类、定位放 置,专人保管,定时检查、检修,以保证实用,用后及时补充归还。

5.超声介入室随时保持室内清洁,每日湿式清扫2次,操作前 紫外线照射1次,每月细菌培养一次。

6.超声介入治疗室人员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治疗室内 的无菌物与有菌物分开放置,一切无菌物品用专用柜存放,标签清晰,及时处理、更换已过期的无菌物品。

7.进行超声介入治疗工作时,态度严谨,不得闲谈,严格执行 查对制度。

8.介入超声是一项高风险工作,治疗室内必备常规抢救器械、药品,以便及时应用,并由专人负责检查,保证药品齐全,保持在备用状态。

9.超声介入治疗应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治疗前认真准备,包括病人以及术前检查和用药,充分考虑介入操作的风险,坚持有创 检查、治疗前签字制度,防患于未然。

10.认真做好术后处理工作,做好手术和治疗记录。

超声介入规章制度

1.接受临床申请单,预约安排患者,并发出手术通知单,通知病房有关医师、患者。

2.治疗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患者的病史和病情,了解临床的要求,明确介入操作的目的。主操作医师至少提前1-2天对患者要进行一次专门的超声检查,具体了解病灶或目标情况,确定穿刺途径,拟定操作程序。对于病灶显示不清或无安全穿刺途径者,则视为禁忌证,通知临床主管医师和患者,并取消手术安排。

3.工作时间,非有关人员不得进入介入超声室;非有关操作人员不得进入主操作间。

4.进入主操作间以前须换鞋,着洗手衣,戴帽子及口罩。

5.操作室内保持安静,不得大声说话、聊天说笑。

6.每次介入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要求:从皮肤消毒、超声引导显示病灶、定位、瞄准、穿刺及病灶处理,直至最后出针。要求操作人员精力集中,配合默契,动作连贯,准确高效完成。

7.须接台手术时,应遵守无感染患者在先,有感染患者,在后做的原则。

8.治疗后,介入室要及时通风、清洁、消毒、保持清洁,物品到位。

9.为取活检做诊断的患者一般可以以门诊方式进行;囊肿、脓肿及良性肿瘤患者的介入治疗,可以门诊方式也可以住院方式进行,酌情而定:恶性肿瘤患者的介入治疗,原则上应住院后再进行。

超声介入室工作人员配备

介入超声属侵入性方法,相当于一种精确的小手术,其核心内容有两点:

其一精确的超声引导技术;

其二,直接有效的介入诊断或治疗技术。因此,有关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临床超声检查经验以及较全面的有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知识。介入超声技术的实施如同外科手术一样,须主操作者与助手密切配合协作,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能顺利、准确地完成。同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

根据介入超声专业的要求,工作人员的基本配备建议如下:超声医师1名,负责超声引导技术,进行术前定位、术中引导穿刺针进入靶目标,监视介入处理的全过程,自始至终保证超声引导的准确性,是主操作者的密切助手;介入操作医师1名,直接完成介入的具体操作过程,是患者的主管医师,负责掌握病情、决策介入方案,并组织实施完成;巡回护士1名,负责治疗前患者的准备,如治疗前打针、输液及血压和脉搏测量等,术中保障用药及器材的供给,治疗后帮助观察及护送患者;其他人员1名,负责超声图象记录,帮助调节声像图,以及操作各种介入治疗仪器;需实施静脉麻醉时,由麻醉科派医师进入介入室完成麻醉工作。

大型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为协助设备科保证我科室大型仪器设备正常运转,特制定一下制度:

l、我科室设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大型仪器设备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仪器设备总帐。

2、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指定专人日常维护,负责每周定期日常清洁维护,检查各部件完好情况,检查功能执行情况,如有异常请示科主任后,2小时内和设备科取得联系。制定操作规程,使用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3、仪器设备资料交医院档案室统一管理,包括产品样本,使用和维修手册、线路图及其他有关资料;

4、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应用质量检测、计量、使用维修记录及调剂、报废情况记载等管理资料由设备科管理。

5、我科主要负责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定期对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意见或建议。

6、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作相关记录,每日记入保养工作记录本。

超声科仪器定期校正和维护制度

1、超声科每台仪器均由专人保管及维护,资料记录均挂在每台仪器上。

2、每年由市质量监督管理局派专人来我科进行超声仪的精度测量评估,对于不达标仪器坚决停用,保证仪器测量精度。

超声科安全管理制度

1、各诊室贵重仪器设专人保管制度,严格操作规程禁止非本室人员乱动仪器。

2、工作完毕应注意关闭电源,关好稳压器。节假日应切断电源,避免意外事故。

3、加强防火意识,禁止仪器室内吸烟。

4、发现不安全苗头,由科内安全员负责及时检查,并与设备科、后勤科联系检修。

上一篇:123.治理乱办班补课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方案下一篇:区政协调研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