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2024-12-01

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14篇)

1.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篇一

论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姓名:陈宗哲学号:03091403指导老师:上官飞

【摘要】自从物流业作为一门新兴的行业从企业竞争中分离出来的时候,就注定它作为一门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学科存在的重要性。当每一个公司都在为自己的物流系统绞尽脑汁压缩成本的时候,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专业的物流企业。虽然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比较晚,但是物流专业化势在必行,中国的物流行业在发展,物流公司在走向成熟。本文通过对中外物流系统的比较和对典型公司的分析,简单的阐述了中国物流公司要发展应该注意的几点。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怎样去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管理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和提高物流质量,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平衡,在以最小成本的投入下,给服务目标最大的收益。笔者在列举了几个案例之后,比较个方面的利弊,得出几个结论,给大家作为参考。

【关键词】物流管理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物流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物流业的兴起

二战以后,西方工业化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其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这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看到,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走到了头,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诸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创造“第三个利润源泉”。

物流对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经“实和配送”、“市场后勤管理”等观念的演绎,到了90年代逐步成为企业在市场中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管理手段。美国管理学家La Lan Londe甚至预言21世纪将是物流时代。其实,全球著名的零售商,如沃尔玛Wal Mart、麦德龙Metro、家乐福Carrifoul等,无一例外地借助于卓越的物流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市场地位。营业额从1997年6600万美元飙升至1998年25200万美元的亚马逊Amazon,1999年迫不及待地建立了第5个物流配送中心。人们对于物流的研究和探索有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专业的物流公司也由此产生。

(二)我国物流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欧美很多国家就在大力发展他们的物流业,虽然说在同一时间中国有关于物流管理的研究,然而物流业在中国的只能说在九十年代才开始,比世界物流落后十年以上。

中国物流的最开始叫做仓储运输行业,在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才逐步向现代物流的要求靠近。由于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几乎每个工厂在建厂时都建立了自己“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系统,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物流模式仍在影响着企业和社会生产。工商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过大,占压大量资金;自备仓储和自备运输等设施利用率低,成本支出高;销售配送体系不健全,产品实体分配效率不能满足售后服务要求。从整个社会生产来讲,条块分割、地区封锁、产供销分离等体制和结构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国企业和社会总体物流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物流资源的合理利用,无论是在认识方面,还是在组织框架、运作方式等方面,不能适应经济国际化的要求,也制约了物流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我国物流规模较大,但在物流的合理化方面存在差距。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以物流业为基础的统计体系,无法准确反映物流的总规模。表现为物流组织不尽合理,受资源分布、流通体制、产业布局和企业生产组织的影响,物资舍近求远、迂回流动的现象较为严重;大量物流活动缺乏专业化组织物流服务,物流费用高。

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达295437亿元,同比增长27%(按现价计算),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其中:工业品物流总值为249570亿元,同比增长26.8%;农产品物流总值为11261亿元,同比增长2.5%;进口货物物流总值为34193亿元,同比增长40%;再生资源物流总值为278亿元,同比增长18.3%;邮政物流总值为136亿元,同比增长3.2%。

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继续下降,但比重仍然偏高。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4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物流总值27.5%的增长速度低13.9个百分点。其中:运输成本为14028亿元,同比增长15.1%;仓储成本为7376亿元,同比增长15.1%;管理成本为3570亿元,同比增长7.3%。这就说明过多的公司重视物流的发展但是没有合理的物流管理系统,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地位和效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物流公司所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物流与国外先进物流的比较

1、管理制度的比较

放眼现在入住中国的各大超市,无论是世界第一大的Wal Mart,还是台湾大润发,其先进的物流系统让人瞋目,内部管理更是井井有条。他们早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供应链系统以及高效率的管理制度。就江西南昌,像什么华联、百货大楼这样的所谓超市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但是他们对员工的管理及其素质的培养,内部流程的管理用心不多。

撇开超市不说,就是各处的杂货商和零售商,也会由于地理或者天气的原因收不到自己可以及时出售的货物,这不能只说供应商,而是要从这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愿进行物流整合,导致企业内部各物流组织处于分散的低水平状态。企业与物流供应商之间合作的紧密程度有限,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很难建立战略关系和信任机制。

2、供应链体系比较

2006年8月,在供应链、仓储和运输管理解决方案方面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的赖德系统公司宣布,帝国烟草加拿大有限公司正在扩大与赖德系统公司的供应链协议,以便执行5月份宣布的主要供应链改革。帝国烟草加拿大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本杰明·J.健姆波尔说:“基于它们的战略企化能力、供应链管理专门知识和对推进我们整个供应链效率的强大运营洞察力,我们选择赖德公司来帮助我们设计和推行直接到店的运输行动。有赖德作为我们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将使我们能够配备最佳的供应链操作方法,并满足我们尊贵的零售商及他们的成年消费者在加拿大快速发展、不断变化的烟草环境的需要。”这个就是国外大型企业与物流公司强强联合,以提高他们物流效率,产生利润的最好例证。保证了他们产品从产地到销售目的地的快速流通。

供应链上物流的速度以及成本一直是令中国企业苦恼的老大难问题,据统计,中国制造企业有90%的时间花费在物流上,只有10%用于制造;中国企业物流仓储成本占据了总销售成本的30%-40%。中国企业本来在基于产品创新的超额赢利方面较之发达国家企业就不占优,而供应链上的支出又使得原本不丰厚的利润变得更加微薄。

中国有其特定的历史国情,落后的基础设施、破碎且混乱的分销体系、不成熟的3PL能力、地方保护主义、不稳定且不严格执行的法律都给中国企业供应链体系的成熟与完善设置了障碍。供应链缺乏能力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协调和在多个组成部分间的联接。

美的公司(000527)在上市以后,为了既可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越来越苛刻的差异化需求和愿意支付的价格,又可确立在接近饱和的中国家电业生存空间中的独特地位,在管理层融资收购改革(MBO)的同时,用五年的时间进行了一场 “低成本差异一体化”的物流完善之路,就是通过不断完善的物流设计保证公司总成本领先,又能实行适度差异化。根据PMG 供应链成熟度模型的划分,我们可以把美的公司的物流完善之路划分为三层: “I级: 通过物流中心内部整合”;“II级: 通过安得物流进行外部整合”;“III级: 信息化上马完善整条供应链”。通过这个例子也不难看出,美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的供应链系统还是处于新的阶段,经过5年的建设也是如此进展而以。所以说,中国的供应链系统的完善涉及到很多个方面,不是单纯末各企业就能解决的问题。

3、物流理念的比较

目前,我国企业主要有三种物流模式:企业自营物流、业务外包、协作物流。自营物流是货主企业利用已有的物流资源,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和物流技术,不断优化物流运作过程,为生产经营过程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基本方式。但从具体运营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传统自营物流、SCM物流、TPL自营物流。协作物流是货主企业自身已有的物流资源难以满足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时,与供应商、社会物流企业以及消费者联合起来为有效解决物流需要开展的物流协作的基本方式,并通过资源互补、合理运作,实现企业物流经营过程的顺利进行。由于

此模式可以减少企业固定物流资本投入,许多中小企业选用这种模式,但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兴起,中小企业将把物流业务外包出去。

美国企业物流合理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将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3PL)。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由1996年的308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650亿美元,但仍只占物流服务支出6900亿美元的9.3%,增长潜力巨大。根据最近的抽样调查,在过去两年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8%,物流资产下降24.6%,订货周期从7.1天下降到3.9天,库存总量下降8.2%,说明美国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已从单纯的降低客户物流成本转变为多方面提升客户价值,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是美国的第三方物流已从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服务向提供咨询、信息和管理服务延伸,UPS、FEDEX、APLL、RYDER等一批物流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与客户结成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现在的美国已经将第三方物流规模化,基本达到了边际效益规的最佳状态,而国人的物流理念还停留在个为个主的状态上,这就是中国物流发展速度如此之慢的原因之一。

(二)物流公司成本问题的讨论

从物流管理理论研究或学科体系建立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物流成本是与物流管理,物流系统,物流功能,客户服务,物流信息和物流绩效等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基本概念。显然,如果没有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物流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是难以建立的。一个学界普遍认同的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概念性公式为:企业物流总成本(Total Logistics Costs)= 运输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 存货持有成本(Inventory Carrying Cost)+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Logistics Administration Cost)

人们争论最多的就是关于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的问题。其中比重较大的就是运输,可见下表:国外物流成本分布状况表

成本项目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

运输成本45%44%41%42%

仓储作业成本21%23%21%24%

存货成本25%25%23%14%

管理成本9%8%15%20%

资料来源:国际经贸消息2003年10月13日

物流的最终目的就是: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和优质的物流质量,但是这些都不能同时达到,只能取其一或者均衡处理,成本比重自然也就不同。发达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额中的比重平均在9.5~10%之间(一般认为,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在20~40%之间),但还是有专家认为这个水平不仅是太高了,而且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未来发展构成了最大的挑战。

(三)提高物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

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各成员国之间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可是就中国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根本抵挡不了外国大型企业的进攻。每年几十个亿的人民币就

这样拱手送人吗?不会!这就提出要我们自己的物流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中国的物流品牌,其中对供应链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物流的发展方向就是: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混沌化和流通主体物流化。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说明我国物流企业正在大力发展,国家的政策也有所体现。

三、提高物流公司核型竞争力的办法

(一)降低成本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经济全球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据统计,中国国内产品物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到6%,而国际性产品的物流成本则占总成本的10%到25%,这要随公司所在国别、地区、物价水准等因素而变动。中国的物流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据测算,中国产品平均直接劳动成本所占总成本比例不到10%,而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却占到生产成本的40%。所以大力减少物流成本就成为了中国物流企业根本性的问题。降低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物流成本管理

2、使用新的物流技术,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3、树立新的物流管理理念,实现“双赢”目标

4、拓宽物流成本的包含范围,反映物流实际成本

5、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

6、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配制度,恰当分配物流成本

还有一些是关于政府政策的建议,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加强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的目标前面已经提到,有一个好的制度和管理阶层,是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具有高素质员工和良好制度的物流公司,他们的服务可以让所有合作者满意。不同时期的物流管理策略不同,A)在新产品的引入阶段。要有高度的产品可得性和物流的灵活性。在制定新产品的物流支持计划时,必须要考虑到顾客随时可以获得产品的及时性和企业迅速而准确的供货能力。在此关键期间,如果存货短缺或配送不稳定,就可能抵消营销战略所取得的成果。因此在本阶段物流费用是较高的。本阶段物流是在充分提供物流服务与回避过多支持和费用负担之间的平衡。

B)在成长阶段,产品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市场认可,销售量巨增,物流活动的重点从不惜代价提供所需服务转变为平衡服务和成本绩效。处于成长周期的企业具有最大的机会去设计物流作业并获取物流利润。此阶段销售利润渠道是按不断增长的销量来出售产品,只要顾客愿意照价付款,几乎任何水准的物流服务都可能实现。

C)在成熟阶段具有激烈竞争的特点。物流活动会变的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而竞争对手之间会调整自己的基本服务承诺,以提供独特的服务,取得顾客的青睐。为了能在本阶段调整多种销售渠道,许多企业采用建立配送仓库网络的方法,以满足来自许多不同渠道的各种服务需求。在这多种渠道的物流条件下,递送任何一个地点的产品流量都比较小,并需要为特殊顾客提供特殊服务,可见成熟阶段的竞争状况增加了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和作业要求的灵活性。

D)在衰退阶段,企业所面临的抉择是低价出售产品或继续有限配送等可选择方案之间进行平衡。于是企业一方将物流活动定位于继续相应的递送活动,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风险。在两者中,后者相对显的更重要。

(三)加强供应链的建设创造国际物流品牌

现在的供应链建设正在向供需链方向发展,并且就中国而言更需要国际化的物流企业,来实现供应链扩大化。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了中外物流供应链中的区别,为什么Wal Mart能成为所有人学习的典范呢?其实Wal Mart的思路并不复杂,但多数商业企业更多的是充当厂商和消费者的桥梁,缺乏参与和控制生产的能力。也就是说,Wal Mart的模式已经跨越了企业内部管理(ERP)和与外界沟通的范畴,而是形成了以自身为链主,连接生产厂商与顾客的全球供应链。而这一供应链正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保障的,这就是它的一整套先进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离开了统一、集中、实时监控的供应链管理系统,Wal Mart的直接控制生产和高水准的客户服务都将无从谈起。

以下是笔者对于供应链建设的几点建议:

1.缩短订货与交货时间

2.可依赖的运送承诺

3.减低日程表上的断裂

4.降低仓储水平5.使改变的企业计划加快执行6.减少质量问题7.对竞争的价格具有平稳作用

8.订单的优先权达到最高

9.完成资源整合最后就是看中国的企业能否按照现代物流发展方向的要求来操控自己,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同时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物流企业。

参考文献:

1、吴清一,《物流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3.2、骆温平,《第三方物流供应者的研究》,1998.5.3、王之泰,《现代物流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5.4、Martin Christopher,, 1992.

2.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篇二

物流企业提供的不是有形的产品, 而是无形的服务, 决定了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物流企业在现在和未来的物流市场上, 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 有效地获取、协调和配置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源, 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 以低廉的成本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物流服务, 使顾客满意并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迅速, 但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也还存在许多抑制其发展的问题。

1、市场定位问题。

我国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从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发展而来, 从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 这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业务为主, 加工、配送、定制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处在发展完善阶段, 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许多物流企业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 核心业务不突出, 造成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很高而服务水平却不高的局面。

2、服务能力问题。

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网络不合理, 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 货源不足, 传统仓储业、运输业能力过剩, 造成浪费;信息技术落后, 条形码、EDI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 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 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 物流企业服务还处在非常低的顾客服务层次。

3、企业素质问题。

从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 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 企业缺乏整合, 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 规模效益难以实现;企业管理不规范, 管理水平较低, 管理机制不完善;物流人才缺乏, 素质不高;物流设施设备落后、老化, 机械化程度不高;市场营销能力也有待加强。

4、学习能力问题。

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学习先进物流理论、了解先进物流企业管理的动力, 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粗放管理阶段, 未能解决好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 未能在真正意义上进行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二、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1、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

第三方物流企业依靠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形成核心能力才能使企业发展。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 这些职能战略是企业外在和显性化的战略, 只能使企业获取暂时的竞争优势, 只有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2、核心竞争力可以优化企业和社会的资源配置。

核心竞争力的建立要求企业根据外界环境的要求和自己内部资源的特点, 将企业的资源流向成本最低, 能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的环节, 使各项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1、提升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

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 把企业外部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 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任何物流活动的开展对社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公共设施、信息及社会物流环境等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 如何整合物流资源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基于企业战略定位的物流资源整合, 可以使企业有效地获得战略性经营资产, 完善物流服务功能,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高物流效率。

2、提升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降低了物流过程的交易费用、资源的整合成本, 提高了服务的响应速度、运作的便捷与效率,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加大投入, 通过联合或购并等方式来完善自己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整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 实现其核心技术能力。现在世界上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 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 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广泛的服务网络, 使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 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 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3、提升企业市场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反映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影响力, 它通过将潜在的竞争优势转为现实利润优势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有限的客户市场中, 谁的营销能力强, 谁就可能先扩大市场份额, 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而竞争对手想挖走你的客户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因此, 市场营销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可缺少的内容。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树立先进的营销理念, 如品牌营销理念、知识营销理念、文化营销理念、关系营销理念、特色营销理念、绿色营销理念、创新营销理念等, 以及制订合理的营销策略, 包括服务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合作策略、促销策略等。

4、提升企业个性化服务能力。

目前我国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提供的服务有限, 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结合顾客的实际需要, 改善物流服务链, 健全企业的服务功能体系, 重视客户关系管理, 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和增值服务。要不断扩大企业规模, 通过合作、代理、联盟等多种手段, 建立强势的战略合作联盟, 构建物流运营网络,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 使客户真正感受到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与客户加强业务联系, 增强相互依赖性, 发展战略伙伴关系, 降低企业的经营费用和经营风险。

5、提升企业学习和创新能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保持其核心竞争能力, 必须不断满足市场及客户新的需要, 持续创新, 开展增值服务, 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 建立与现代化物流企业相适应的企业制度, 通过体制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把物流企业构建和发展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 在不断学习、积累经验的过程中, 增加企业所特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能力, 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能力。同时,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 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加快培养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提高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也成为了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建立在核心能力之上的竞争优势, 才是靠得住的、真正的竞争优势;只有集中资源, 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 并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 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并缩小与现代化物流先进企业的差距, 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袁长明:物流管理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2]赵国浩: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赵光忠:核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策划[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4]刘安、刘元元: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06 (5) .

3.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篇三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提升路径

引言: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优势,而这些优势不同于其他同类企业。就目前认知而言,核心竞争力可分为竞争观、文化观、知识观、组织观。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够帮助一个企业扩展市场份额、降低企业成本,从而达到效益增加的目的。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整合性,它是物流企业员工个人竞争力的集合。同时,核心竞争力还具有难以替代性。不同的物流企业环境也就造就了不同的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很长的时间内,核心竞争力不容易被取代。因此,研究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快速的实现资本集聚,也能够使物流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实现收益最大化。

一、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较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李雪虎(2013)[1]从顾客价值理论出发,分别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如今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通过审视自身价值、量化管理活动、结合测评模型与方法等,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钟德平(2013)[2]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讲述了德邦物流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并从四个维度提出了制约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而后提出相关建议。最后,从企业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及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出政策保障。杨婉(2013)分析了中小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相关问题,通过构建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途径建议。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研究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一点新的参考。

二、制约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一)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过高。在物流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存在着货物装载量不足、车辆自营成本高以及企业资本投入大等问题,货物装载量不足体现为车辆的每车载货数严重不足、装车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以及装车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差等因素。货物装载量不足必然导致每车的成本过高,即在单位车辆成本一定的条件下,运输量越少,造成单件商品的运输成本偏高。整体势必会影响物流企业的整体规划,从而导致物流企业运营成本过高,利润降低。装车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货物装载量的不足。装车人员能否合理运用车辆空间,也是影响车辆装载的重要因素。

(二)市场空间较小。物流企业的品牌效应还有待提升。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就不会赢得客户的信赖。没有良好的市场基础,企业的发展就会缺乏后劲。因此,营造良好的市场口碑,需要企业随时随地注意自我形象,同时不断提高自我服务水平。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过慢。随着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物流业务不断增加,物联网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物流的需求量成几何倍数增长。因此,过慢的信息化进程势必会导致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化渠道阻塞,部门需求无法实现,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瓶颈。

三、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

(一)构造合理战略规划。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构造合理的战略目标,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定位准确。企业目标的设定必须要包容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的合理统一。

(二)合理布局降低成本。找到有效途径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法宝。首先企业应拥有一种战略性核心产品。拥有该产品或相类似产品的绝对优势,从而使得该产品抢占市场。面对产品成本较高问题,物流企业也可以实现重组,以达到范围经济的生产模式。

(三)市场细分与合理定位。物流市场大致分为五类:快递物流市场、零单物流市场、大件物流市场、项目物流市场以及企业物流市场。物流企业要准确区分自己在市场中的相关业务。市场定位指的是能够准确的知道自己在市場中的属性,把握经营好自己的主营业务、服务范围乃至功能定位。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吸引力,对于市场就必须进行价值分析与描述,然后通过生产制造、传播、销售等实现客户的价值和企业自身的价值的统一。

(四)完善信息化工程。信息化网络建设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推动信息化网络建设,物流企业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先进信息化专业人才以及完善信息化服务制度。总体布局,使三个方面统筹兼顾,从而形成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雪虎.基于顾客价值理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3.

4.论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篇四

--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单位: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姓名:苏华 摘 要: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类货物运输和物流服务市场的开放,物流企业应紧紧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中心,从物流企业的战略策划、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系统化推进现代物流一体化进程,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物流;竞争力;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

我国加入WTO后,各类货物运输及与之相关的仓储、加工、包装、配送中转等物流服务市场,将完全对外开放,中国物流已逐步融入市场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进程。面对物流竞争格局的急剧变化,根据现代物流的发展和当前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煤、电、油运紧张的情况,物流企业应围绕“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中心,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立足物流企业,超越客户需求,认真分析市场,在公司的优势领域做到最好;通过健全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体系,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通过全方位完善一体化管理,实现优势扩展,占据现代物流的主导地位。

1、提高物流企业的战略管理

物流企业的战略管理与别的行业不同,要在市场调研、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并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领域和方向,确定科学的物流发展战略。

(1)健全研究机构,加强企业战略的研究。成立物流战略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企业战略的调研、落实和调整工作。在对国外市场环境、物流业发展状况、目标市场、客户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进行详尽调研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情况,发挥比较优势,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①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协调能力,占据现代物流产业的主导地位;②致力于成为国际及国内、省内知名大中型企业的战略伙伴;③以现代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确立在物流领域中的战略领先地位。

(2)明确战略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支持优势和自身比较优势,迅速切入未来在物流市场属于重要地位的资源建设(如铁水中转港、内陆口岸中转港等),形成支持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强有力支撑,逐步完善基于先进信息网络技术、拥有强大服务能力的综合物流体系;建立具有一流水准的高质量服务体系,最大限度进行企业资源整合、优化物流流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升客户价值。

(3)制定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①强化物流节点建设。投资或参股具有独特经营优势或物流基础资源建设或项目。②强化协调能力建设。通过综合物流服务信息系统建立项目的科学管理制度、物流资源管理体系、客户关系管理和客户服务中心。③强化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建设。以资源整合为重要途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追求卓越的综合物流方案策划能力和运作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综合物流信息网络技术优势,优化物流操作、规范服务标准,逐步形成满足客户需求、响应及时、运作灵活、规范统一、质量稳定的综合服务体系。

2、设计物流企业的组织机构

(1)保持组织结构与物流战略环境的动态适应。根据企业所处物流环境,拟用适当战略,使企业组织结构与物流环境保持高度适应,从而确保企业对外界信息的快速反应,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适应机制如图1所示。

图1物流企业组织结构适应机制图

(2)采用矩阵制和两级管理相结合的三维组织结构。物流企业的三维组织结构由专业职能部门、地区管理机构和物流服务事业部三重指挥链构成。围绕物流项目的开发、规划及供应链的设计、组织等重大问题,高效协调3个方面的力量,克服了职能部门相互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不仅使资源保持了较高的利用率,也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各种专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同一项任务共同努力,培养了公司员工的合作精神和全局观念,且在工作中不同角度相互激发,相得益彰。

(3)分支机构日常运作管理的组织结构。分支机构行使部分物流职能,设置订单处理人员或需求预测人员,这部分人员实行矩阵式管理,业务上受总部指导,而行政上由分支机构管理。区域物流中心和分支机构物流部门处于同一个级别,统一由总部管理。分支机构处理订单为有效订单后,由信息系统根据设定的规则自动安排发货指令传递到区域配送中心。总部主要负责除日常订单处理以外的物流管理,对特殊需要审批和协调的订单则由总部处理。

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兼职培训师制度。把各部门的物流业务骨干联合起来组成兼职培训师队伍,使员工的专业素质提高,专业知识得到更新。培训和受训员工都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实现公司“更专业、更全面”的业务要求。

(2)与高校手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或和物流实验室。利用院校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优势,为物流企业需要解决的市场分析,、发展战略、资源优化、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绩效评价和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其在教学、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物流企业输送专门人才,建设一支物流职业经理人队伍,培训一批在交通运输、仓储、包装、港口、海关、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等不同物流领域的专业管理人才与专业工程人才。

(3)建立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5)直接引进专业物流人才。

4、完善现代物流一体化管理

(1)抓好物流信息整合,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立体式、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

在信息流的引导下,物流企业能为客户设计最合理、最优化的物流链,通过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全天候实时跟踪控制,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又使 公司的服务质量得到充分保证,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优化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应始终以提供一流的供应链管理作为自己的基本要求,采用条码技术对货物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采用先

进的物料搬运设备和识别系统,提高搬运效率,降低货损货差等,并通过实施分销资源规划、制造资源规划、企业资源规划、顾客关系管理、准时制(JIT-Just-in-Time)、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为整条供应链上的制造、存货、运输、选址等活动做有序安排,统筹考虑,从而提供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3)满足客户个性化物流需求。物流企业要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如针对某钢厂铁矿粉用量稳步上升,铁路运输需求量日益扩张的情况,考虑到钢厂矿粉堆场小、卸车速度慢且卸车成本高,为保证铁矿粉的供应,为客户独一无二地、特别定制了特种铁路运输工具,大大提高了卸车速度,加快了车辆的周转,年节省装卸成本达300多万元,并减少了矿粉转场费用。

(4)以精品式物流服务吸引客户。对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客户企业,物流企业应构筑最符合客户要求的精品物流体系,向客户提供能产生最大效益的组合方案,并建立互利互益的合作关系,谋求共同发展。如浙江某知名物流公司得知某电厂或某钢厂要修建,当项目还处于可行性研究论证的阶段时,就为其提供免费的物流咨询、策划、优化供应链设计等服务,通过提供前期服务,厂方肯定会优先考虑将物流服务外包给该公司。

(5)不断增强物流服务功能,开展大集成。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公路、铁路、内河、海运、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为客户提供仓储、加工、包装、中转、代理、连锁销售、城市配送、分销、国际货代等各种方式的物流服务,并为客户在物流规划、模式设计、运输管理仓库管理、信息技术支持和管理方面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并与不同的物流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战略大联盟,提供最优的物流链,完成一条龙、一站式的综合物流服务。

5、推进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

物流企业文化要有利于供应链的管理,有利于提供最优的物流方案,使物流链的每个环节从整体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核心价值观要以顾客为中心(顾客友好型、灵活性)。永远不对客户就“不”是物流服务的基本价值观念。物流体系运行的目标是为了服务于顾客,其存在的惟一目的也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世界级企业的优势也在于此,它们利用快捷而富有弹性的物流系统,去满足不断变化中的顾客需求。

(2)服务观要体现速度性、责任感、供应链的整合性等。如联邦快递的“使命必达”;TNT的“我们不断致力在物流和快件等方面提供一应俱全的产品和服务,矢志让业务长足发展。”

(3)创新观方面要体现不断进取和完善。物流企业在发展中会不断面对 新技术、新需求、新情况,因此,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开发并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如UPS根据商业发展及顾客需求的最新趋势,提出“致力于资本与电子商务服务的领导性的提供者”。

(4)市场观要体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产品的竞争力,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最终共同成长。

(5)合作观要体现多赢合作无极限,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战略伙伴。

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人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物流企业就应当责无旁贷地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5.简析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五

摘要:本文以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着重阐述企业在当今竞争空前激烈的环境中为何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现在和未来更具有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规模经济;企业文化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现代的企业早已不再是只依靠于劳动力市场的价格以及企业发展规模及其资本数量来带动企业发展。在兴衰成败中,原本一直着重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的营销维护,然而,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系统考察企业内部各部门方面的能力问题和整体大环境的发展和影响却被很多企业所忽视。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是企业长久地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成为了每个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

二、提升第一产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国人不可一日无食,且要吃饱吃好,无论是从巨大的人口还是从政治的战略高度,为了国家的安全,粮食必须自给自足。为了农业的发展,要将农业放在国家发展的基础地位。

就科技方面说,国外对人工调雨早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运用,而我国仍停留在人工降雨的低水平上;从宏观水利工程来说,我国的南水北调,东水西调,地下水回灌和抽取就农业而言基本没有大的动作,而这些工程正是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我国的西北和内蒙古正是由于水的资源不足而无法成为国家的粮仓,这样宏大的水利工程只有国家有这个能力去做,对于今日国家的实力来说,只要有决心和规划,是完全能够在几年时间内解决的。

从农业的发展方向来说,中国农业必须进行创新的发展,找到国家、企业与农民共同发展的道路。社会化农业调动社会的一切有利因素参与到农业的发展中,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互利共盈共同发展。国家从行政方面,企业从组织、管理、营销方面,集体从生产经营方面,农民从劳动力和土地方面,科研单位从科技方面,银行从资金方面,商业从社会服务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发展农业。只有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农业的精品化,精细化方能有发展的可能。

三、提升第二产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工业经济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竞争更为激烈的巨大挑战。新的形势告诉我们,只有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工业经济才能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竞争力的形式多种多样,对具体企业来说,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只有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出众的资源和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的各种资源,而各种资源要转化成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各种具体的运行能力。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整个工业经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华北多数地区都处于雾霾等环境污染中,无论从当前还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提升企业乃至整个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加强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企业家和企业职工的知识水平,充分发挥管理在提高企业效益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应用为重点、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专利成果产业化促进计划,积极促进企业与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结合,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

四、提升第三产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一些传统的第三产业行业,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比重持续下降;而一些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兴行业,如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持续发展,比重不断提高。针对第三产业,主要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企业,我们发现,无论行业的平均利润高低如何,某些企业总能获得更高的盈利,其致胜的法宝就是拥有竞争优势。

第一,知识创新是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动力。服务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实物、人力、信息资源等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培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知识创新,其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以及难以模仿性三大特点。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经济资源,知识创新将成为服务业竞争力强弱的主要决定力量。

第二,人力管理是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得力保证,只有一流的人才才会造就一流的企业。古往今来,企业兴旺人才为本。服务业的竞争,实质也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人才资本的储备及其开发状况不同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市场适应能力。人才资本丰富的服务企业面对经营的不利环境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机会,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和创造出新的需求。而人才资本匮乏的服务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能力,无法将服务企业引向有竞争力的新市场,只能坐失良机,走向衰败。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是服务业企业竞争致胜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事业为追求,以职业道德、相关法令、制度和政策为导向的土生土长的全体员工和企业领导的长期共识。简言之就是经营理论、价值观及行为模式。企业文化影响着服务业的命运,许多服务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上消亡的主要原因不是战略的失败,而是企业文化的失败。

6.从战略层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六

------------------

http:// 2004年10月09日 08:34 产经网-中国工业报

企业核心竞争力一定要定位在战略上。现在企业管理的重点移向了对组织的管理,核心竞争力也已经从多元化向归核化转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扬长不补短,要用开放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上提升核心竞争力。

管理的重点移向了组织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有两个重要的背景。一个是理论背景。上世纪90年代,人们发现对于管理者仅仅进行管理还不够,因为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管理者是一个高级打工者,存在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在管理者主导的条件下,他追逐的是适度利润。作为所有者就要考虑,如何来激励他发挥最大潜能,解决的办法就是让他也从管理者变为所有者。管理者成为所有者,企业管理的对象多元化了,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对于一个组织的管理。对于组织的管理,就是追求组织的最大功效。如何提高组织的最大功效,一方面要学习,另一方面要找到组织最核心的地方,就是提高整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背景,就是企业战略的转型。整个20世纪90年代,企业战略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型,由多元化战略转型为归核化战略,也就是说把企业的资源和业务,归并到了核心业务上来。核心竞争力理论正是适应了企业归核化过程,应运而生。

核心业务是一组业务的组合有人认为核心业务就是一个,这是不对的。事实上,核心业务是一组业务的组合。家乐福是个大卖场,但是它现在大量地收购加油站,有人说,家乐福在多元化了!事实上,家乐福不是多元化,而是沿着家乐福的核心业务来扩展业务链。家乐福收购加油站是给所有的购买者提供更便捷的汽车停放和加油服务。核心竞争力是一组业务,但是这一组业务是在核心业务上扩展和延长的。

企业从多元化到归核化的战略转型,是一个大趋势,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如果大家都进入了归核时代,企业还在重复着自己的多元,就意味着这个企业落伍,难以和别人竞争。

从战略层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有的以价格见长,有的成本占先,有的规模占优,但现代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核心竞争力的角逐。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一定要落实到战略层面,企业要在资源有效整合的基础之上,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集聚核心业务,开发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核心价值。

在落实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上,一方面是企业层面的任务,另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任务。我们国家已经确立围绕着建立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国有资源整合。事实上,我们开始打造的两大航母已经有雏形了,第一个是房地产板块,我们要用中房这样一个品牌概念,把它整合成一个大的集团。第二个是旅行社,中旅也要按 照这个模式整合资源。

在整合的过程中,对于垄断的判断,也应该与时俱进。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如果还用一个封闭的概念来谈垄断,显然是不适合的。去年国家工商总局对中国市场进行了调研,我们惊讶地发现,在中国市场上,不是我们搞垄断,而是跨国公司在搞垄断,而且有的垄断达到了95%以上。

7.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篇七

1.1核心竞争力内涵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两位著名的管理学者帕拉哈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的。他们认为,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关于如何整合多样化生产经营技术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能力和学识。核心竞争力整合了内部资源, 包括企业技术, 技能和学识, 以及在整合中的组织管理过程[1]。

1.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

随着经济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的出现, 面对各方压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解决自身的物流问题, 达到降低物流成本, 减少物流方面投资, 减少物流时间, 集中精力于自身的核心业务的目的。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的物流服务[2]。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否能够为物流购买方的生产企业和工商企业提供合适的长期的低成本优质的物流服务, 带来“第三利润”效益, 也要看看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否有竞争力, 而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合作双方关系长期稳定的关键。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整合了内外部资源, 利用其设施设备和物流信息技术, 合理地优化物流操作流程, 运用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 为顾客带来能够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减少时间的增值物流服务的过程。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隐含在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 或者是其集合体, 是其他企业很难复制, 不可模仿的一种能力[3]。

2安徽省物流业发展情况分析

2.1 GDP快速增长, 物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安徽GDP增长, 物流需求增大、物流企业数量逐渐增多, 但国外物流企业的入驻, 本土物流企业竞争压力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以来, 2012年安徽省GDP快速增长, 位列全国第14位, 连续5年排这个名次。而合肥市经济保持快速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 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15位。经济发展使得物流总量不断扩大, 物流需求不断增长。

2.2物流业增加值快速增加

2012年安徽物流业增加值达到860亿元, 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全省物流业从业人员达到180余万人; A级物流企业的数量近70家, 在中部地区居于领先位置。此外, 规模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超过300家, 全省共有物流园区超过300个[4]。合肥巨大的物流市场已经吸引了外资物流企业的入住, 比如DHL、UPS。近年来, 合肥的物流业发展迅猛, 截至2012年底, 合肥市注册登记的物流企业有691家, 物流园区14个。2012年, 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 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6%, 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16%[5]。在安徽省国民经济发展良好并且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 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物流需求持续增长, 社会物流总额大幅上升。如下表1所示为近年来安徽省GDP和物流业增加值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整理)

2.3物流需求情况

安徽地理位置优越, 处于泛长三角区域, 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随着经济的发展, 安徽省的物流需求不断提高。 货运量或者货物周转量能够反映物流需求变化规律的。如下表2是2008年到2012年安徽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情况表。 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 安徽物流总量和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4地理位置优越

安徽省处于我国中部华东地区, 紧靠长三角, 经济高速发展, 水、陆、空交通网络发达, 全省铁路正线长3052公里, 铁路密度居华东地区之首。省会合肥市承东启西、连南接北, 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 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 是我国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物流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合肥市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现有6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在合肥交汇, 为华东地区与西部地区公路、铁路货运主要联系通道。水路运输是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一横一网十线”和安徽省“两干三支”航道骨架体系的组成部分, 1500吨级货轮可经巢湖通江达海,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首年吞吐量即突破5万标箱。合肥骆岗机场是全国重要的国际备降机场, 已开通30余条航线, 合肥4E级新桥国际机场即将投入运营。合肥还是交通运输部和安徽省政府联合批准的七个重点建设货运站场之一。拥有上海铁路局最大货场[6]。合肥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确定为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 安庆、 阜阳、马鞍山、芜湖为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

3安徽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制约因素分析

3.1企业物流外包的比例偏低

第三方物流在安徽起步晚, 发展慢, 没有的得到足够的重视, 虽然安徽企业对物流的需求比较高, 但是大部分都被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所完成, 对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 目前欧洲外包的比例达76%, 美国外包比例达58%, 而安徽工商企业物流社会化程度还很低, 工业企业物流的60%至70%都是由企业自建物流来完成, 商业企业物流65%以上也是采用自营模式。安徽物流水平低, 工业企业的自营物流占整个物流的大概70%, 像淮矿物流、奇瑞、江汽、铜陵有色等的大型企业, 都采用自营物流, 工商企业自营物流占比大, 从而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供给有限, 需求不足。

安徽物流外包比例不高, 且物流外包层次较低。物流外包的项目第一为运输及配送业务, 其次为仓储及库存管理外包, 最后为销售物流外包, 其比例分别将近39%、16%、14%。 回收物流、物流信息、订单处理等物流增值业务外包几乎为零。物流需求不足, 导致物流企业很难整合资源扩大规模, 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 一体化、专业化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3.2第三方物流企业类型多, 但总体服务范围狭窄

安徽省物流公司有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提供基础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二种是提供城市配送的物流公司, 比如合肥智尚物流就是专门提供合肥市区及周边的配送服务;第三种是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有机整合的物流公司, 比如合肥汇文货物配送服务有限公司, 专门与亚马逊网、当当网、凡客网、梦芭莎、唯品会、麦考林、乐蜂网、互动网、 招商平台等网站长期合作;第四种是综合物流服务的公司, 比如永春物流公司能够提供物流方案设计、干线运输、国内零担专线、仓储配送及装卸、车辆挂靠、保险代理、汽车修理、车辆检测等业务。合肥诚邦货运咨询有限公司, 是从事第三方综合物流服务, 包括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咨询及物流设计等内容的专业物流企业。

3.3物流企业数量有所增加, 但规模偏小, 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薄弱, 服务功能单一

安徽省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规模偏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全国第十六批A级物流企业名单, 安徽5A级企业1家; 4A企业8家, 其中合肥2家;A企业8家, 其中合肥的2家;通过复核的3A两家;通过复核的2A一家, 其中合肥一家。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很多, 但多数都是小公司, 规模小、 服务水平低。有些企业带着物流公司的名称, 却只是简单的运输车队。即使是A级物流企业也是提供传统的物流业务、 仓储、运输配送服务占多数, 能够提供供应商管理、成本控制、物流金融增值服务的很少。多数服务项目有限, 能够同时提供包装、流通加工、分装、配送等一体化服务的很少。 没有形成物流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水平。所提供的服务没有差异性, 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设有客户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及网上投诉留言通道的物流公司很少, 不重视跟踪服务过程、回访客户等物流服务质量情况普遍存在。

3.4物流人才缺乏

即使在A级物流企业,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也就20%左右, 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仅占10%左右。其他中小型物流企业招聘人员大多数要求大专以上学历, 有的是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安徽省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及大专院校有50多家, 但毕业后真正从事物流专业并且坚持下来的不超过30%, 原因在于物流公司薪资待遇低, 工作内容繁琐, 工作强度大, 升职无望等。据了解, 合肥物流公司1000元至2000元之间占27%, 2000~3000元之间占43%, 4000元以上的仅占5%, 薪水普遍偏低。 而对比薪资, 处罚严厉, 货损货差都要员工自己负责。能够给予专业毕业生分配股份的物流企业很少, 多数物流公司没有很好的职业上升通道, 物流专业毕业生频繁跳槽或者改行, 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3.5成本压力大

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压力较大、过路过桥费、税负重、 用地成本高, 难以扩大规模。首先是利润的增长远远低于收入的增长。2011年, 安徽省A级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6%, 成本增长44.5%, 利润增长2.7%, 而税收增长34.4%, 远远高于利润增长幅度, 近年这种情况几乎没有改观。其次是运输成本高, 油价上涨直接导致的运费增加, 再次物流配送过程中费用压力大, 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约18%, 远高于发达国家8%~9%的水平。然后是物流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不但没有使税费降低反而增加, 增加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大约提高1.7%至1.8%。物流企业用地成本也非常高, 合肥经济发展, 地价也不断上涨, 对物流企业也被要求按工业企业用地标准, 使得物流企业扩大仓库面积成为较大的问题。

3.6国外物流企业抢占主要市场

中国市场全面开放, 我国已经取消对外商在中国投资物流企业所有权的限制, 外资物流企业在瞄准安徽省发展机会, 加快发展将安徽市场作为拓展我国物流市场的重要战略布局。外资物流企业及中外合资物流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高技能人才、先进的物流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完善的服务及技术等优势, 抢占了安徽的中高端物流市场, 安徽省本土物流企业主要进入的是中低端物流市场。国际物流巨头UPS、 DHL早已落户安徽合肥, 安徽的外资物流企业有日通物流 (中国) 有限公司已经在2012年8月签订合作协议, 落户合肥经开区。

4安徽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建议

4.1政府的支持

政府给予土地、税费、奖励方面的支持。土地方面, 返还土地增值收益, 免收土地出让金, 优先供地措施。税费方面, 对经省、市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批准的新建投资的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增设施项目, 应适当减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奖励方面, 对营运好的物流企业给予税收奖励;对新晋升为国家A级的物流企业, 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小型物流企业给予房租补贴。

4.2加强自身建设

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需要依靠国家的扶植, 更要完成自身的转变, 努力拓展增值服务。首先要重视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完整的仓储配送设施, 覆盖全面的运输网络, 建设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其次应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 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 拓展业务范围, 大力发展个性化服务, 用专业化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然后第三方物流还应通过联合、并购、兼并扩大自己的服务网络。

4.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安徽大多数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 即使拥有信息系统, 只是简单的订单处理、 仓库管理等物流服务系统, 缺乏应用货物跟踪、支持RFID的物流系统。多数企业应用条形码技术, 但是RFID、GPS等技术的应用不理想。物流企业的设备比较陈旧, 立体仓库、 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很少。物流企业应适当投入, 加强员工培训, 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以期提高物流效率。

4.4重视客户关系管理

第三方物流在正确的市场定位前提下, 专注某一细分市场。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服务理念, 接触客户, 及时了解客户需求, 第三方物流细分服务, 根据客户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业务。了解客户真正需求之后, 根据客户需求制定物流服务方案, 使客户参与物流服务方案的制定和设计中, 增加客户体验。服务过程中做到信息透明, 及时跟踪, 使客户能够随时了解自己的物流情况。正确处理客户抱怨和投诉。 制定客户投诉渠道和流程, 及时处理。

4.5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 忽视了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制度。本地物流企业与外来物流企业的差距, 不仅仅是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技术、物流资金上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通过培训, 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 才能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同时, 企业可以通过关心员工如集体婚礼, 优秀员工评选等精神鼓励, 年终分红等物质奖励, 提供升职机会等方法留住人才。

摘要:文中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安徽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情况, 为政府、企业相关人士提高第三方物流核心竞争力提供建议。文中结合了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安徽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 指出提高安徽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从依靠政府的支持、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利用信息技术、重视客户关系管理、重视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安徽省,第三方物流,核心竞争力,建议

参考文献

[1]包菊芳, 杨婉.基于资源整合的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中国市场, 2013, 2.

[2]来金贵, 张龙.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价值分析[J].商品与质量, 2011, 9.

[3]刘立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市场, 2011, 6.

[4]合肥晚报.安徽物流“跑得快”[EB/OL].http://news.hefei.cc/2013/0823/022524135.shtml.

[5]合肥晚报.合肥发布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物流业会展业等都能得补贴[EB/OL].http//news.hefei.cc/2013/0627/022161067.shtml.

8.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篇八

关键词: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8.1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8-36-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日益步入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技术升级日新月异、世界市场自由开放、各国竞争激烈残酷、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的新环境。为了能更好地迎接这些日益严峻的挑战,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本文就如何提升安徽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安徽省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制造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具备了相当的产业规模,并在产品的品牌、价格、质量、服务、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2009年安徽省制造业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050.23亿元,占工业投资的34.39%,比2005年增长8.09个百分比。另外,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也不断提高:家用电冰箱产量由2005年的530.4万台增加到2009年的1565.8万台,年增长31.96%;家用洗衣机产量由441.8万台增加到1002.3万台,年增长33.27%;彩色电视机产量由374.4万台增加到389.9万台,年增长16.68%;家用房间空调器产量由515万台增加到1022.8万台,年增长31.84%;汽车产量由40.1087万辆增加到91.5954万辆,年增长23.52%;轮胎外胎产量由1073.6万条增加到1466.1万条,年增长2.42%。

二、影响安徽省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安徽省制造企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其核心竞争力还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制度以及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以良好的企业制度和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而目前我省制造企业中,产权结构不合理、所有者缺位、政企不分的现象仍存在,严重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2)由于中小制造企业的量少、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安徽省制造企业的质量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例如,安徽制造企业进入全国500强的企业寥寥可数;(3)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我省制造企业在创新方面仍存在技术创新发展机制不完善、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和缺乏技术创新人才等问题;(4)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企业信息化过程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集聚过程,我省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应用水平总体不高、信息化水平行业差距较大、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从而最终影响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5)我省资源型高能耗制造企业占有较高的比例,而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制造产业基础薄弱,所占比例不高,从而影响到制造企业的发展水平,导致安徽制造企业在产品和数量上与其他发达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6)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企业独特性的、最后的竞争武器。依据我省企业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状况的现状,可发现我省人才总量不足、高技能人才匮乏、现有人才没得到充分利用、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而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三、提升安徽省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由该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各方面经验的积累和创新,并逐渐培养而来的,因而它具有难以摹仿性和难以替代性,且不能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得。本文根据安徽省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各种环境制约因素,并结合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提高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管理创新是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造企業要保持持续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就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永恒的活力。提高我省制造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应做好以下两点:(1)管理观念创新。管理观念创新对整个企业管理创新起着导向和决定性作用,只有管理观念与时俱进,符合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要求,在它指导下进行的创新才会有效;(2)突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企业核心资源与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因而我们必须注重对人才的开发、培育与使用的研究,从而有效地利用人才资源。

2.提高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能直接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提高我省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优化企业自主创新环境;二是加强研发力量,积极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三是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的技术创新模式,发挥企业的后发优势,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术的企业文化氛围。

3.提高制造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

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是以制度创新为基础,因而制度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保障。进行制度创新的有效措施有:一是建立产权清晰的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优化产权结构;二是建立政企分开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机制;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

4.提高制造企业的文化创新能力

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方面,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精神支持,因而只有企业文化创新,才能带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的变化。进行企业文化创新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开放合作的文化理念,加强企业间的联系;二是培养创新文化,把企业建设成为创新型企业,从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三是为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应建立可持续文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性、社会性、论理性的相互结合。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龚学琴、王富新.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J].改革与战略,2008,(07).

[3]李旭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2008,(05).

[4]徐光、韩祝国.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2002,(04).

[5]王朝辉.谈谈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师,2008,(01).

[6]彭文华.试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提升[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7]孙雁.培育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途径[J].商业经济,2006,(12).

[8]洪宗训、马配书.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和培养[J].现代管理科学,2005,(08).

[9]鲍晗蓓.《如何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1).

9.提升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论文 篇九

3.2建立良好的企业制度。(1)组织结构分析。发电企业应该建立产权清晰的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优化产权结构,同时,要根据效能,效益,效率的原则,建立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经营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除此之外,发电企业还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变革组织,使企业组织结构保持柔性和适应性,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2)从企业流程再造来看。发电企业为了适应厂分离带来的竞争,需要进行企业内部的组织改造,需要改变过分强调制约的管理方法,适当采用授权管理方法,需要寻找和构建符合发电企业特点的“ERP”。为了做好这些工作,对发电企业的各项流程进行整理和优化是必须的。

3.3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1)确立人力资源的总体目标。发电企业应建立以下人力资源目标,即以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养和选扰优秀人才为重点,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人才这四个环节,着力建设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生产技能人才三支队伍。(2)建立科学的人才流动机制。只有结合人才的特点,项目的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对人才进行合理安排,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发电企业应该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导向,建立组织调配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3)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一个成功的企业才应该有一套科学的人才机制,根据发电企业的实际,本文建议发电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考虑从实行激励导向式的薪策略,推行自助餐式的福利政策,实施岗位轮换计划,建立良好的人才晋升渠道等方面入手构建符合本身情况的人才激励机制。

10.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篇十

内容摘要: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审视当今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然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有多种,本文仅从研究开发、市场进入壁垒和技术创新战略等三个方面分析论证,表明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一文,该文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但是,现实经济中往往存在一种现象:企业中很难找到常青树,其业绩排行榜也是风云变幻。这是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在不同时间点上,其内涵与要求是不同的,企业的长期成功必须依托于不断更新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更新本质上就是技术创新。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的研发能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指谁能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发展企业自身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核心能力。笔者认为企业的研发能力就能使这个目标得以实现,而且核心产品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1.企业通过持续地研发(R&D)打造核心产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企业也有其产生、发展、衰退、消亡的生命周期。但不同企业的生命周期却有很大差别,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却经久不衰。世界知名的大企业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行业中站住脚,很关键的一点便是他们不仅有核心产品,而且能保证其核心产品的更新换代,这是竞争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研发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表明,研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成功的先导,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推动力。菲利浦公司近一个世纪的持续技术创新,精确的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使其在光学器材生产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更新速度更加惊人,如计算机芯片平均每两周就有一次技术更新。技术更新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过程和结果。所以,企业的研发能力实质上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检验,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2.研发是企业获得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如果说研发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的话,那么企业技术能力则是基石的基石。研究表明,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吸收能力,二是应用能力:三是创造能力,而且企业的技术能力是在研发中形成的。其理由是:首先,企业的技术能力取决于企业拥有的人才、仪器设备等研发手段,所掌握的方法、诀窍、经验,以及队伍的协同性等。其次,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靠技术实践培育,尽管人才可以招聘,但研发所需的方法、诀窍、经济主要靠从实践中获得,具有各种才能、具备各种专业知识人才之间的配合、合作也需要长期的“磨合”,作风、传统、精神等更是要在长期磨练中养成。再次,技术能力的长期积累和发展,会逐渐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技术。以上三点,正是企业研发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研发离不开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的形成,则是研发的必然结果。因此,也可以说,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核心技术发展的历史。

二、依靠技术创新跨越市场进入门槛,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从市场价格战谈起。麦肯锡咨询公司潘望博认为,中国的产业或行业中有太多的竞争者,竞争环境十分严峻。因为任何一项产品,它只要赢利,就会有很多竞争对手进入参与竞争,此时,就会形成一种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结果爆发价格战。为什么价格战易起也易落,一项赢利产品会有如此众多厂商进入,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市场进入门槛太低。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要获取超额利润的常用法宝就是设置较高的产品入市门槛,亦即进入壁垒。比如,英特尔的CPU和微软的视窗技术都有着极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即进入壁垒),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也因此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经济学家佩雷斯与荷兰经济学家苏蒂共同提出了“进入壁垒”模型(1988年)①,该模型认为,发明人和模仿者都要投入一系列成本,以克服创新、生产和模仿所面临的壁垒。

2.市场进入壁垒模型。模型由4个部分构成:

(1)固定投资成本(1)。这是发生在工厂和设备方面的投资成本。由于一定的固定资产投

资是研制或模仿的基本条件,因此,存在一个生产者进入的绝对最小值,称之为固定投资的进入阈值。若进入阈值越高,则进入门槛越高。

(2)弥补知识差距的成本。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包括几个部分:公开可获得的知识、自己生产积累的知识或发明范围内的知识。不管想拥有哪种知识都需要支付成本,进入发明和模仿也存在一个知识阈值。最小的知识阈值表示:如果企业处于或低于此水平,不管它是首创者还是仿制者,由于缺乏吸收能力而将面临与知识有关的无限的进入成本。如果用S表示最小的知识阈值:Sn表示使用发明所需要的有关知识的总量,Sp表示可获得的公开的知识总量,则发明范围内的知识量为(Sn—Sp)。假设企业起点的知识水平为Sa,Sa处于S和Sp之间,对于发明者来说,与知识有关的进入成本S包括:一是弥合Sp和Sa之间差距的成本。二是产生新知识(Sn—Sp)的成本。显然,实施技术创新的企业具有的有关科技知识水平越高,技术创新能力就越强,它必须弥合的差距就越小,它的进入成本就越低,产品进入市场的障碍就越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就越强。对仿制者来说,这个结论同样成立。

(3)弥补经验技能差距的成本。为使一种创新产品设计或创新工艺技术走出实验室,成为进入市场中的成熟成果,需要获得从管理、生产到市场营销的一系列相关经验。对于成功的仿制者来说,同样如此,与弥合知识差距的成本一样,其中也存在一个最小的经验水平阈值,低于此值,企业将面临无穷大的进入成本。同样,较高的初始经验水平意味着较低的弥合差距成本,即技术创新能力越强,产品跨越市场门槛的能力越强,显然,其核心竞争力也越强。

(4)弥补缺少外部条件的成本。任何企业都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运作。其创新成本的每一部分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由于周围环境提供的科技能力的质量和数量的不同,由于与这些可能的知识来源的距离(地理的、文化的)存在差异,会使具有相同资金条件的企业,在获得所需的相关知识成本产生差异,也使进入成本的S部分增加到(S+Xs)。同样,Xs可以大到足以使创新者难以跨越,也成为模仿者难以逾越的障碍或门槛。

3.企业的超额利润应该来源于其技术创新能力。从进入成本分析可以看出,成本构成包涵的四个部分,实质上都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它与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定义是吻合的。因此,产品进入壁垒模型实际是追赶创新模型。企业要想获取利润甚至超额利润,就必须依靠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跨越所面临的门槛(壁垒)。

三、技术创新战略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1.技术创新战略是现代企业战略的核心。实践表明,技术创新使现代企业经营出现了全新的概念。雄厚的资本、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员工不再成为企业成功的必然要素,而成功的关键是要确定以技术创新为中心内容的企业竞争战略。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着眼于企业的未来而不是当前。它作为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什么产品,运用什么技术,为谁服务及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一般分为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和模仿创新战略。美国采取的是领先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超常规的、无可估量的。美国人未能在传真机方面做得比日本人好,但美国人另辟蹊径,实施领先技术创新战略,使其发展的个人计算机功能远远超过了传真机。英特尔和微软这样的以技术创新为特色的企业并没有太大的规模,也没有庞大的员工队伍,但它们对世界信息技术乃至生产方式的进步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只有按消费者需求持久地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长期具有核心竞争力优势。英特尔公司是创新战略成功的典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它总是保持芯片设计技术领先地位、不断创新。英特尔的微处理器是成千上万PC机的“大脑”。领先的设计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全世界最赚钱的企业之一。二是英特尔的创新战略不仅是扩大规模,而是利用扩大规模来推动自己先进技术的研发,英特尔通过推出采取最新芯片的计算机,其他公司就不得不采用这些芯片,芯片的技术越好,价格就越高,利润也越大。三是英特尔战略最成功之处,就是向自己进攻,而不仅仅是创新领先。

由此观之,在新的生产方式革命面前,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新的生存危机,也都具备新的发展机会,都必须重新规划自己的发展战略,而处在中心地位的战略是技术创新战略。

11.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篇十一

1.1 欧洲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在欧洲物流服务市场上,欧洲物流企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处于最高层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增值服务,高效的完成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二是欧洲较为传统的物流公司——国际货运代理,以基本的仓储、运输服务为基础,在特定产品和地域为企业的物流活动服务。

1.2 美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1)服务市场扩张趋势明显;

(2)资产结构轻型化。在重资产型企业在大幅度减少,而轻资产型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3)客户数量与利润具有小幅度的增加。2010年美国第三方物流百强企业的客户数量增加的平均数和利润平均增长都有了小幅度的增长,涨幅分别为0.3%和0.6%。

1.3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我国的物流也正处于一个积极发展的阶段。我国的物流水平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2015年我国物流发展趋势良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158.4万亿元,同期增长了12.36%,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相比于上一年持平,物流活动完成效率仍然有一定幅度的增长,总得来说,社会物流需求仍将继续扩大,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外在条件。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第三方物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

2.1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

(1)目标层: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U);

(2)测准层:市场能力(U1)、营运能力(U2)、技术能力(U3)、管理能力(U4);

(3)指标层:市场占有率(X11)、市场响应能力(X12)、市场开拓能力(X13)、顾客忠诚度(X14);存货周转率(X21)、应收账款率(X22)、流动资产周转率(X23)、资产负债率(X24)、主营业务利润率(X25)、资本收益率(X26);信息技术利用率(X31)、网络覆盖率(X32)、技术装备水平(X33);人力资源水平(X41)、企业文化(X42)、组织能力(X43)、创新能力(X44)。

2.2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根据所建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步骤如下:

(1)假设评价对象的因素集,设U为评价指标集,U=(U1,U2,,U3,U4),其中:U1=(X11,X12,X13,X14),U2=(X21,X22,X23,X24,X25,X26,),U3=(X31,X32,X33),U4=(X41,X42,X43,X44);

(2)给出评语集P=(Y1,Y2,Y3,Y4,Y5),其中Y1代表非常强,Y2代表比较强,Y3代表一般,Y4代表比较弱,Y5代表非常弱;

(3)利用模糊评价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模糊评价,以便能够确定模糊关系矩阵R。在建立等级模糊子集之后,要对于被评主体所有因素(i=1,2,3,4,5….,n)进行量化关系处理,从而来确认从单因素角度来说被评主体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R/U),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4)确定评价因素模糊权向量A,一般情况下,P个评价对象对于被评价事物的重要程度并不是一样的,而且各个单因素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在合成之间就需要确定模糊权向量,即A=(a1,a2,….an),方便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顺利进行;

(5)利用合成算法将A与被评事物R通过合成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子集的隶属程度,对模糊向量A将不同行处理就能得到被评主体相对于各个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就是模糊综合评价结果B;

(6)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并得出评价指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程度。并作出相对应的决策,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3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天地华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天地华宇的主要工作人员,采用分发问卷的形式调查的,根据回收问卷来统计相应的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市场能力、营运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将一级指标的数值设置为0.3、0.2、0.3、0.2,并结合二级指标可以得到以下的数据:

市场占有率为0.3、市场响应能力为0.25、市场开拓能力为0.25、顾客忠诚度为0.2;

存货周转率为0.1、应收账款率为0.2、流动资产周转率为0.2、资产负债率为0.15、主营业务利润率为0.15、资本收益率为0.2;信息技术利用率为0.3、网络覆盖率为0.2、技术装备水平为0.5;人力资源水平为0.3、企业文化为0.2、组织能力为0.25、创新能力为0.25。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级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得到二级指标的矩阵,并且根据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综合评价集有:

同理可以得到: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知道建立一级指标评价矩阵U=(B1B2 B3 B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集为B=A*R=(0.2265 0.3485 0.242 0.11 0.073),根据模糊数学综合中的隶属度最大评价原则,评价集中最大值0.3485相对应的是评论集中的“比较强”,因此,可以得出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比较强的。

4 评价结果分析

经过评价得知天地华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比较强的,与该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基本相符。在天地华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过程中,市场能力所占的比重为30%,这说明企业市场的占有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顾客忠诚度的比重为20%,说明客户满意度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客户满意度越高,表明企业的服务就越周到,就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在营运能力方面,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0%,说明企业的资金的周转率越高,企业可灵活利用的资金越多,能够完成更多的企业活动,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在管理能力方面,人力资源所占的比重为30%,在四项比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这充分表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创新能力所占的比重为25%,说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注重企业的创新能力,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其转化成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因素。

在技术能力方面,技术装备水平所占的比例最大为50%,这说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和企业的技术和设备方面有关,有了这些良好的外在条件,才能更好的完成企业自身的物流活动,提高企业物流活动效率。

参考文献

[1]缪兴锋,秦明森.物流运筹学方法[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玲玲,李晓萍.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

12.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篇十二

新疆网讯 5月28日上午,新疆近300名民营企业负责人来到伊犁宾馆,他们将再次成为学生,参加为期3天的民营企业高级管理师培训班。

据自治区私营个体企业协会秘书长姜文国介绍,自治区私营个体协会已举办了5期民营企业高级管理师培训班,1200余名学员获得了《民营企业高级管理师》资格证,学员主要来自全疆不同企业、服务行业、新型行业的负责人和高层管理人员。

台上,来自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尚水利在讲有关领导力的课程,台下,私营老总、微小企业经营者以及刚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新型企业负责人像学生一样认真听讲、记笔记。记者注意到,除了一些工业企业的负责人外,一些服务业的负责人也来参加了培训。伊宁市民丰肥牛负责人丁名丰说:“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壮大,尤其是到了伊犁的旅游旺季时,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就能凸显出来,所以餐饮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的理念也需要及时更新,能参加工商部门这样的培训课程一定会让我受益不小。”

13.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篇十三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具体表现为战略策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而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能力,是一种能将各种竞争能力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它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创建一流企业的内化动力,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对外扩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企业能否持续地发展,取决于企业能否通过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文化创新,注重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如何通过实施人本管理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所以我们在管理中要把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和企业的经营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人性化管理机制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每一名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员工的潜能,从而实现员工个人价值目标和组织目标的有机融合。一个员工只有当他被看作是被信赖的人而受到尊重、受到依赖时,他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因而通过富有感情交融气氛的管理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欲望和工作热情,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方法,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和宗旨。

制度文化创新,规范员工的行为模式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而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既是使员工个人的工作行为和非工作行为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是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我们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时,要在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从制度的制定开始,就要充分尊重员工的行为习惯,在执行、评价、激励等环节中,也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

思想贯穿始终,全力打造企业稳定和谐的制度文化氛围。

精神文化创新,培育群体行为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因此企业员工群体行为的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企业员工群体行为除了组织员工政治思想学习、企业规章制度学习、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开展文化、体育、读书以及各种文艺活动外,还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激励全体员工的智力、向心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为企业创新做出实际的贡献;第二,把员工个人的工作同自己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有利于员工形成事业心和责任感;第三,让每个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是自己最宝贵的资产,是个人和企业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以积极处世的人生态度去从事企业工作,以勤劳、敬业、守时、惜时的行为规范指导自己行为。

组织文化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

建构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要塑造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一致状况和思想境界,而这一切唯有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的进行学习培训才能达成。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型组织发展的潜力主要集中在人的身上,而不在技术、资金、信息等优势上;只有促使所有组织成员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才能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的永续发展。

营销文化创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14.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 篇十四

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传统气氛构成的公司文化, 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 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魂—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 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一种非制度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是从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出发协调和控制人的行为, 既充分发挥个人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又使个人的行为自觉地与他人趋向一致, 构成团结协作的整体, 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物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方面是指物流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是物流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理念, 经过时间的积淀而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等的总和。物流企业文化具有服务性、协作性、效率性、学习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与企业向社会所提供的产出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规律有关, 也与物流企业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员工的民族文化等分不开。

1.2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布罗哈德和哈默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一篇论文中提出的。核心竞争力又称为核心能力或者核心专长, 是区别于企业一般竞争力, 可以树立并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能为其客户带来特殊效用的能力资源。一般而言,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上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 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企业特有的、能够给企业和用户带来价值的、稀缺的、难以被模仿和替代的知识。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包括一些公开的工程知识和管理知识等, 可广泛传播、易于转移。而隐性知识包括员工能力和组织规范中的知识或经验, 在本企业效率显著的方法简单移植到其他企业并不能保证也有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隐性知识。

企业文化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文化的形成来看,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家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从企业文化的形态来看,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将它很具体、直观地描述出来;从企业文化的竞争角度来看, 对企业内部员工来说, 企业文化对员工既具有激励作用又具有约束作用。

物流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管理、价值链的每个环节, 影响企业战略的选择和制定。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在企业内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降低制度的执行成本并弥补制度建设之不足;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当一种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被该企业成员认同之后, 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 从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起来, 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使组织产生极大的协同力。

近年来, 河南省将现代物流产业定位为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继出台措施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在规划引领和政策激励下, 河南省物流业企业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 物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今, 建设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致力于发展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这对河南省的物流企业是一种机遇, 也是一种挑战。如何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务之急。从企业文化的角度, 研究河南省物流企业的内在个性, 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

2 河南省物流企业文化来源

河南省物流企业文化的来源众多, 包括民族文化因素、制度文化因素、外来文化因素、地域文化、个人文化因素等, 也与行业文化和企业的发展阶段有关。本文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河南省物流企业文化来源, 而这些文化来源并不是彼此独立的。

2.1 民族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作为企业文化主体的全体员工, 同时也是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 在他们创办企业或进入企业之前已经深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河南省是人口大省, 以汉族人民为主, 还包括回族等少数同胞民族, 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祥地和发源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文化积淀深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河南人民明礼重义和仁爱忠信的价值观、天下大同的文化气概、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循道立德的思想品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和辩证的思维理念等, 经过千百年的锤炼, 成为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厚重的中原文化, 培育了河南人民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开拓创新、和衷共济等优秀精神品质。

2.2 地域文化

河南省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发祥地和发源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河南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从夏代到北宋, 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 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的八大古都其中四个都在河南。少林寺扬名中外, 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等, 都已深深融入河南人民的血脉。

2.3 行业文化

物流在本质上是一种服务, 物流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 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和考虑顾客的要求, 尽可能全面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 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文化往往具有服务文化、协作文化、效率文化、学习文化等内容。

河南具有独到的区位优势, 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郑州为中心, 500公里内覆盖了我国3.5亿消费人群, 700公里内覆盖了我国7.2亿消费人群, 且都在两小时高铁交通圈的覆盖之下。周边城市洛阳、安阳、商丘、濮阳、信阳、南阳等有望发展成为区域物流枢纽。河南省从事物流服务的公司众多。长期以来, 由于需求市场大, 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并不严峻, 很多公司都是简单从事运输、仓储等传统业务, 企业主动创新服务内容的积极性不高。

3 基于企业文化提升河南省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3.1 以人为本,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 人力资源丰富, 省内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众多高校为社会各界源源不断输送高学历人才。由于河南省就业压力大, 工资水平相对不高等原因, 很多高素质人才首选的还是去北京、沿海等地就业, 致使当地中小型物流企业招不到或者留不住高素质员工。

河南省物流企业应该以人为本, 尊重人才, 弘扬中原文化的“家”思想, 增强当地员工的归属感, 有利于企业各部门组织建立和谐的协同思想。这种归属感使员工得到极大的尊重和信任, 积极主动地履行各种职责, 共同完成企业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进而增加自豪感。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减少高素质员工的流失, 并对潜在人才供应市场产生吸引力。

以人为本, 尊重人才还应包括对人才的进一步开发。物流企业可以跟当地高校合作, 主动、积极地进行物流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员工的个性及学识, 为员工制定出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 促进内部人力资源的长期持续的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 减少企业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招聘的成本。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企业做出详细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及各项配套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将本项工作纳入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从制度及政策各方面给予保障, 促进人力资源规划的有序推进,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好必要的人才储备, 形成人力资源竞争力。

3.2 开拓创新, 提高服务质量

根据SERVQUAL模型里的服务质量差距矩阵, 服务质量取决于用户所感知的服务水平与用户所期望的服务水平之间的差别程度。只有提供超出客户期望的服务, 客户才会满意。物流服务包括一般服务和增值服务。一般服务是物流企业用以建立其最基本业务关系的客户服务方案, 所有的顾客在特定的层次上予以同等对待, 以全面保持其忠诚。增值服务指独特的或特别的活动, 可以提供效率和效益, 并能够巩固现有一般业务。

河南省巨大的物流需求市场以及中原经济区的设立, 已经吸引国内外的物流巨头的进入, 省内物流企业应尽快摆脱小富即安思想的束缚, 从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汲取营养, 鼓励员工开拓创新, 统一物流服务标准, 坚持完善物流基本服务, 并创新服务内容, 为客户提供更多超出他们期望的增值服务,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诚信、务实, 塑造企业形象

现代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风险性以及对市场流通的关键性作用, 决定了物流企业的诚信比其他制造业和零售业更为重要, 必须减少一些企业追求短期利益, 不顾客户效益和供应链整体效率的不守信现象。减少小农思想等的不利影响, 河南物流企业应避免出现贪客服小便宜, 在提供物流服务时以次充好、投机取巧现象的发生。充分发扬河南人民自强不息、循道立德的思想品质, 切实塑造企业的诚信、务实的良好形象, 留住客户并发展客户。

4 结束语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给河南省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抓住机遇、助力经济区建设是物流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探索的一个课题。河南省物流企业起步和发展于有着丰富内涵的中原文化氛围中, 物流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文化的角度, 深挖河南省物流企业的内在个性, 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

摘要:如今, 建设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致力于发展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这对河南省的物流企业是一种机遇, 也是一种挑战。如何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务之急。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化力的角度探索河南省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文化,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德, 吴剑平.企业文化与CI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喻翠玲.基于“文化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及实现路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8) .

上一篇:菜鸟学日语经验顺口溜下一篇:金思路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工地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