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蝇草的作文

2024-08-12

捕蝇草的作文(12篇)

1.捕蝇草的作文 篇一

猪笼草和捕蝇草

自然界中,动物往往是吃植物以维持生计。可是有两种植物,它们是以捕捉昆虫为食。

猪笼草是一种长相特别的植物。它长得像瓶子,上面有盖子,用来防风;一个瓶状似的身体,是它嘴和消化系统。而嘴有花蜜。一只苍蝇飞过,看到这里有花蜜,飞了过来。正在吸花蜜的过程中,猪笼草开始行动。它的身体中的消化液吸住了苍蝇,苍蝇动弹不得。消化液把苍蝇中的营养物质吸收进去,供为己有,把苍蝇的残体沉积在身体下面,继续开始下次“捕食”。

捕蝇草的外观像女生的发夹:两篇叶片,翠绿色的;上面长有几根直直的东西。每当有昆虫经过,它就会咧开大嘴。这不,一只蜻蜓飞了过来,看见这株草上有蜜,于是飞了过去,它在里面吸食花蜜。突然,捕蝇草合上了,分泌出消化液,开始吸收蜻蜓的营养物质。两个星期过后,捕蝇草张开“嘴”。把蜻蜓的残体吐出,再次分泌蜜,让更多昆虫“败”在它的“脚下”。

大自然无所不有,都有它的规律。我们要合理利用大自然,让大自然为我们人类服务。

陈老师评:观察细致,描述有条理。

作者:陈泽锋

公众号:德星小记者

2.捕蝇草的作文 篇二

一、作文定义研究之必要性

作文概念都不知道,教师如何教作文?学生如何写作文?中考、高考阅卷教师又该如何评判作文?

教师教作文时是心中无数的,学生写作文时也是心中无数的,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也是心中无数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一些高级的作文教学研讨活动中,许多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都上了示范课,但研讨活动始终是在作文的最下位概念上纠缠,涉及的往往只是作文的某一个知识点而已,而对于作文的定义却极少关注。这样的研讨活动对作文教学并没有太大的推动作用。

作文,是一门课程。作文的定义,是其最核心的知识,是最上位的概念。作文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首先要明确核心概念。唯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学科知识体系。核心知识、上位概念没有搞清,就像建造高楼大厦没有基础一样。

目前,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就在于没有搞清作文的定义。在教学中,教师上一节课,落实一个作文知识点。可是,写作到底有多少个知识点?写作教学到底要掌握哪些最重要的知识点?这些都不知道,那么,我们又怎么知道,教师上的知识点就是学生写作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呢?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这样处于最低层次,在无数的作文知识点上纠缠用力。教师、学生用尽心力,可学生最后还是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有鉴于此,笔者开始致力于作文定义的研究。

二、作文定义研究之现状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关于作文的定义,主要有三类观点。

(一)从写作者角度研究

从这个角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叶圣陶。叶圣陶是语文界的泰山北斗,他对于作文有这样的观点:“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兴趣,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意思是说,写作是作者自己表达的需要。

(二)从文章内容角度研究

从这一角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李镇西、王栋生。李镇西主张作文教学要呼唤真善美;王栋生主张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

(三)从文章对读者的作用角度研究

从这一角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巴金。巴金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又说:“我为什么需要文学?我想用它来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

三、作文定义之我见

(一)作文的定义

上面三类研究,到底谁对谁错?有没有更言简意赅的表达?如果盲目讨论,会有无数答案。笔者以为,讨论这一问题,要基于如下两个前提:一是学生写的给别人看的东西;二是学生写的东西属于精神产品。

明白了这两个前提,作文定义就非常容易明白了:既然是给别人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当然不能只从自己感不感兴趣、想不想表达的角度考虑;既然是给别人看的,当然也无法以自己的真善美去满足读者的需要。所以,关于作文的定义,我们接受巴金的观点,从给予读者精神益处角度考虑。这样就可以明确:学生写的文章对读者而言必须具有一定的精神价值,即文章必须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造福精神。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力量的东西。”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揭示出“作文”的“文”的含义了,“文”应是“文化”。

那么“作文”的“作”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应该是“创作”。因为,能够给别人精神力量的东西,不是照搬生活就可以的,不是胡编乱造就可以的,也不是随心所欲就可以的,而是只有呕心沥血、只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造才行。

所以,作文,就过程而言,就是创作文化;就结果而言,就是创作的文化。

那么,我们人类创作的文化,具体可以满足人类精神的那些需要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是提升思想,即给读者正确的思想,帮助读者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如初中语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它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观点:一个巨大的困难,不是一下子可以克服的,把它分解成无数小困难,就容易一一克服了。很多议论文,都属于这类文章,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

二是陶冶情操,即给读者展示美好人性,帮助读者提高情感水平。像初中语文课文《老王》,文中的老王,一无所有,却有颗金子般的心,他给予了作者人间最宝贵的亲情。处于社会最低层的老王却有最高贵的灵魂,读了此文,读者情感就会得到净化、升华。

三是丰富知识,即给读者介绍知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奇妙的克隆》等。

四是愉悦心情,即给读者呈现的是各种事物的美丽。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学生写的文章,必须要有其中的一个价值,或提升思想,或陶冶情操,或丰富知识,或愉悦心情。若一个价值也没有的话,那只是文字的堆砌而已,算不得作文。

(二)好作文的定义

什么是好作文?好作文,可以从三大维度衡量。

一是看价值数量多少。一篇文章,同时具有四个价值,可提升思想,可陶冶情操,可丰富知识,可愉悦心情,就是好文章;只有其中的一两个价值,则稍逊了。

二看价值本身质量。价值本身质量越大,文章越好。提升的是大思想,就是好文章;提升的是小思想,则稍逊了。陶冶的是大情操,则是好文章;陶冶的是小情操,则稍逊了。丰富的是大知识,是好文章;丰富的是小知识,则稍逊了。愉悦的是大心情,是好文章;愉悦的是小心情,则稍逊了。

三看读者受益面。读者受益面广的,是好文章;读者受益面狭的,则稍逊了。

四、作文定义之实现

所谓作文定义的实现,就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写出符合这一作文定义的文章。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系列的训练才能达成。这里讲讲其中最重要的几点。

要使学生的文章富有思想性,就必须使学生拥有先进思想。要使学生拥有先进思想,可以这样做:第一,通过语文课文学习,指导学生从中提炼思想,积累先进思想;第二,指导学生订阅具有思想性的杂志;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教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要使学生的文章能陶冶情操,就要使学生具有美好的情操。要使学生具有美好情操,可以这样做:第一,通过课文学习,指导学生向主人公学习,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第二,要帮助学生观察发现家人、同学、老师的美好情操,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情操得到熏陶,也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表达能力;第三,要帮助学生践行美好情操,譬如引导学生去敬爱长辈,关爱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要使学生的文章有丰富的知识,就要使学生知识丰富。要使学生知识丰富,可以这样做:第一,在班级里订一些知识丰富的报刊,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第二,在班级开设图书角,让班级同学提供精美图书,以开阔学生视野;第三,每节语文课开始的5分钟,可以让学生交流在课外阅读的精美文章,以扩充学生信息。

3.捕蝇草与法国大革命 篇三

粮食歉收和不公平的税收等,被广泛认为是引发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原因。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捕蝇草可能也对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产生了微妙影响。

18世纪60年代,捕蝇草的发现在欧洲引起相当大的轰动,这种奇怪的植物,有其他植物一样的根、茎、叶和花朵,但与此同时,它身上还带有一种看上去很像动物嘴巴的东西,与张牙舞爪的血盆大口极其相似,而这个器官,使得它能够吃掉昆虫。

肉食植物捕蝇草,模糊了植物和动物生命之间的界限,它扰乱了科学家将自然世界分类的已定方式,更关键的是,它促发了知识分子思想的变化,并反馈到法国的革命运动中。

但是,为什么捕蝇草能造成如此大的动静呢?

答案要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关联,那时传统的人们认为,大自然被上帝分为三个独立的“王国”:动物、植物和矿物。人们也普遍认为,上帝下达了同样的指令,将人类社会分为:上层、中等和底层劳动阶级。所以捕蝇草这种有动物和植物交叉特性物体的发现,让知识分子们不禁提出以下的问题:如果自然的界限并不像以前那样固定,那么推而广之,人类社会的界限是不是也没有森严的界定呢?

因此某些激进人士跳出来,渴望证明出身在所谓的工人阶级,不一定要被迫一生都要生活在辛苦的工作中,而且他们开始宣称人与人生来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并希望废除贵族制度。

可是如果仅仅将捕蝇草的发现,作为革命的惟一的原因,那可能就过于简单化了。因为在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因素下,法国大革命已经发酵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们不能把它作为单一的原因。

4.捕蝇草作文 篇四

我每天放学回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仔细观察这株捕蝇草。

它全身是翠绿色的,它每根茎的上顶端顶着一个又扁又大的嘴巴,嘴巴上有两排尖尖的刺,嘴巴里面是红彤彤的,像玫瑰花一样红,很好看,我第一次见到这一种特别的植物,就被它的样子吸引住了。

经过了好几天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了捕蝇草的秘密。早上的时候,它是合拢的,但是随着太阳地升起,捕蝇草慢慢地张开它的嘴巴,好像在说:“我饿了!”

这时已经是中午了,捕蝇草的嘴巴已经全部张开了,并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香气。不一会儿,飞来了一只蚊子,那只蚊子直冲着捕蝇草的嘴巴飞去,刚刚进去,捕蝇草就立刻把它那大大的嘴巴紧紧地关上,把蚊子牢牢地锁进了它的嘴里,之后蚊子就被它吃掉了,并漏出了满意的笑容!就这样,捕蝇草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吃饱为止。

到了晚上,捕蝇草一个个垂了下去,嘴巴也一个个合上了。好像在跟我说:“我吃饱了,我要睡觉了!”

5.捕蝇草作文300字三年级 篇五

这种有趣植物的叶子是贝壳状的捕虫夹,捕虫夹的上方长着毛刺,在它的内部带有感觉毛,当小虫进入带着清香和甜味的叶片内之后,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用感觉毛感觉到小虫了。当“小贝壳”闭上“小嘴”的时候,它的刺毛就像紧闭的牙齿,此时的捕蝇草仿佛露出满意的微笑,但是此时的小虫却在它的叶片里奄奄一息。所以你别小看植物的力量哦!

捕蝇草的叶片是红绿相间的。捕蝇草一共有六百多种,是由它们生长的区域,叶片的大小等来分类的。

捕蝇草十天需要吃一次虫子,而且它对人体没有危害,所以可以放心养护,如果养护的得当,它可以活二三十年。捕蝇草还可以美化环境,当捕蝇草进行呼吸时,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把它们变成氧气释放到空气中,因此捕蝇草对空气还有好的净化作用。

6.捕蝇草说明文 篇六

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神农尝百草》了,古时候,草药和百花长在一起,哪些可以治病,哪些不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百姓们靠打猎过日子,渐渐地,天上的飞禽,地下的走兽越来越少,人们经常饿肚子。谁要是生疮害病,无医无药的,不死也要脱层皮呀!老百姓的病痛,神农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于是带了几个臣民上山去尝草,他们经历了很多困难,臣民多次劝他回去,但他只有一句回答的话:“不能回!百姓们饿了没吃的,病了没药医,不能回去。”有一次,他吃了一棵草,顿时觉得天旋地转,站不稳了,立刻瘫坐在地上,臣民赶快过来扶他,他已经说不出话了,他用手指了指前面的那棵灵芝,又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把那颗灵芝放进他的嘴里,他立刻就好了起来,之后,他继续尝草。

神农真是持之以恒,有超强的行动,而且还有惊人的毅力,有一句话叫“有志者事竟成”,就可以用来形容他。

7.作文与生活、作文与实践的教学谈 篇七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作文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作成什么文字”。确实, 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也是学生习作的唯一源泉。假如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或是内容空泛, 假话成风, 很大原因就是他们漠视生活, 缺乏生活体验, 造成了远离生活的假象, 他们很少能够热情地投入到生活中去, 很少能够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们并不是不在生活中, 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材料的眼睛和对生活进行思考的大脑。因而作文自然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根据现实中存在的这些现象, 根据前人的经验总结, 紧紧抓住作文与生活、作文与实践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总之, 要让学生观察生活, 拥抱生活, 体验生活, 感悟生活, 从生活中吸取营养, 积累素材, 培养自己对真善美的爱, 对假丑恶的恨, 使生活真正变为作文用之不竭的源泉。

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 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乡镇农村的生活尽管没有在城市的生活那么喧嚣热闹, 却别有一番宁静的风姿, 同样也是绚丽多姿的。但学生们往往非常向往大城市的繁华生活, 觉得乡村生活太单调无味, 不能进入文章之中。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这些思想, 我注意引导他们对生活、社会、人生进行观察, 并且把观察落实到实处、细处。首先指导学生用视觉观察, 让他们观察从乡间的一草一木、羊肠小路、家禽家畜, 到常见的日出月落、春耕秋收、乡间与众不同的婚礼习俗及风土人情等, 把他们的视觉引到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乡间儿童游戏、多姿多彩热闹的校园生活以及多愁善感的青春生活等。除了这些, 还引导学生通过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去观察生活, 让他们把陪伴在我们周围的鸟语花香, 把混着泥土味的自然气息, 把生活中的各种地方小吃一一记录下来。在这样的细致引导下, 学生在口语训练的基础上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接触到的一一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他们发现, 原来生活中处处是美, 社会中到处是文章, 且这些内容一点都不逊色于课本的范文反映的社会生活, 以前那种“无米之炊”的难题解决了, 观察多了之后, 写多之后, 一到下笔就文如泉涌。就这样, 观察把学生和生活紧紧地联系了起来。让他们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和思考的大脑。除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生活之外, 我还注重让学生投入到生活中去, 做生活的主人, 以调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其主要的方式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如在校内开设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 创建文学社和开办社刊, 定期举行朗诵、演讲、辩论、讲故事、书法、作文等比赛, 开办广播站、记者站等。这样, 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了, 内心充实了, 热情高涨了, 视野开阔了, 见识广了, 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加深了, 写作时可供选择的材料自然就多了, 内容自然就丰富了, 写起来底气自然就足了, 那种“抓耳挠腮造作文”的现象减少了, 取而代之的则是具有真情实感的内容丰富的佳作不断涌现。

8.捕蝇草说明文特选300字 篇八

地球上很多地方都分布有食虫植物。食虫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地球上的食虫植物共有500种左右。其中,在我国境内的约有30种。这些食虫植物“猎手”身上都具有特殊的武器:一是香饵或伪装,用来诱捕昆虫,像气味、花蜜、颜色等;二是各种陷阱,用来捕捉各种昆虫;三是具有分泌溶化昆虫的消化液。

捕蝇草是一种珍奇植物。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孔雀捕蝇草。其叶子是长形的、厚实的,叶面上长着几根尖尖的茸毛,边缘上还有十几个轮牙。每片叶子中间有一条线,把叶子分成两半儿,可随时开合,比开屏的孔雀还要漂亮。

平时,捕蝇草散发出一种香甜的气味,诱惑那些贪婪而愚蠢的昆虫上钩。捕蝇草的叶子只要一经昆虫触动,就会迅速地折叠起来,边上的轮牙也互相交错咬合,虫子就被关在陷阱里,成了它的食物。它的叶子既是用来捕捉猎物的武器,又是消化器官。陷阱里会分泌出消化液,将昆虫消化掉。这个叶子就像一个“临时胃”,虫子越挣扎,叶子就夹得越紧,分泌的消化液就越多,猎物很快就被“吃完”了。然后叶子又设下新的陷阱,等待着别的虫子上钩。然而,这个漂亮的猎手一生只有3次打猎的机会,然后就逐渐枯萎,再也不能狩猎。

9.捕蝇草的作文 篇九

一、观察生活,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在新的作文教学思想指导下, 作文要以“培养学生做人为主”。“为做人而作文, 以做人促作文”, 其首要任务是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累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如在引导学生写《最难忘的第一次》作文时, 首先启发学生回忆第一次的经历和感受。众所周知, 一件事即使重复了几次, 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第一次”。人在第一次做某件事时, 心里会产生陌生感、好奇感、自豪感、惊喜感、自卑感……这是第一次带来的特有的感受。然后, 再让学生认真想一想, 先说什么, 再说什么, 最后说什么。想好后互相在小组里说一说, 听听别人的意见, 再在练说的基础上, 怎么想的, 怎么说的就怎么写, 把事情写清楚, 写出自己的感受。

又如在作文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渗透理想教育时, 布置学生写《假如我是……》为题的想象作文, 写自己美好的愿望。教学时启发学生畅谈幻想, 教师适当提示, 并把幻想写在黑板上;然后, 归纳学生发言, 尽量拓宽思路, 扩大选材范围, 如幻想当老师、医生、宇航员、歌坛明星、奥运名将、科学家等。最后, 让学生把心中美好的愿望说出来成为习作题材, 并把幻想的内容有序地具体地写下来。这样习作内容充实、真切感人。

作文素材是在这社会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原始材料, 它是还没有经过整理、集中、综合、提炼等到加工处理的材料。如果原始材料缺乏, 就写不出好文章。在生活中创造作文素材,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参与生活, 提高自己分析、比较、认识事物的能力, 将学写作文与学做人有机结合起来, 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 提高写作能力。

二、走进生活,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章。” (叶圣陶语)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是文章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对于任何创作来说, 观察和体验始终是第一位的。为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的习惯, 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在单元作文教学前, 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写日记。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作文是“写父母对自己的爱”, 我提前布置学生完成以下活动:1. 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 (要是不记得, 可以向亲人或邻居了解) , 比如你生病时父母多么着急, 你过生日时父母多么快乐。2. 观察父母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 自己有什么感受, 并想想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3. 把自己的调查、观察所得和自己的想法分别写成日记。有的学生记录了爸爸 (或妈妈) 风雨无阻, 每天准时接送她上下学的情景, 有的学生记录了爸爸生活上的缺点, 还有的记录了父母为了他的身体健康, 经常陪他爬山、打球、放风筝。有了日记内容作铺垫, 学生写起单元作文来便不再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了。

要真正撑起学生抒写生活的“篙”, 在教学中,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生活, 拥抱生活, 观察生活, 思考生活, 让孩子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捕捉到许多美的、可以习作的素材, 如 (以学生的习作题目为例) :

想象类作文:《扫把的述说》《桌椅的对话》《小鸭旅行记》《文具盒里的争吵》……

对未来的憧憬类作文:《未来的家乡》《未来的教室》《2030年的地球》……

学校生活类作文:《课间十分钟》《难忘的一堂课》《绝招大PK》《我们班的那些事》……

三、评改结合,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 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 教师要巡视指导, 让学生自我修改, 先求“通”, 再求“好”。同时, 让学生同桌互改, 改后看看对方的满意度, 评出优秀的“小老师”。让学生在修改中体验快乐, 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 当堂点评与课后批改相结合

有效的作文评点必须及时, 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 趁热打铁, 选择典型的学生作文片段, 当场组织学生朗读, 教师在一旁点评。对于学生作文中好的方法, 教师在点评时鼓励其他学生“偷偷地借用”;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通病, 教师在点评时指明修改方向, 做出修改示范, 其他学生便“暗暗地修改”。这样的当堂点评, 让每个学生得到了结果反馈和矫正, 也增强了学生作文的动机和信心。

课后的批改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作文的情况, 并反馈给每位学生。教师所加的批语应该根据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简单清楚的引导, 切忌空洞抽象, 要让学生看了批语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补充修改。

10.捕蝇草的作文 篇十

一、研究两年高考作文, 提出审题立意思考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主要内容含义显然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造成影响, 改变着蝴蝶的生活与生存环境因素。自然地可从关注自然、保护自然, 构建和谐生态的角度切入。但事实上, 约有70%的考生以蜡烛为对象, 从“小大之辩”、细节决定成败立意写作, 得分普遍不高。2014年对照式的给出“青春”的两种看法, 其实是从青春的价值意义、青春易逝角度说的来谈青春的问题, 显而易见, 写“珍惜青春”是最好的立意, 但是考场上众多的学生出现单写青春不朽及其如何不朽, 或是青春易逝和如何易逝, 虽然这样的立意也不算偏离太远, 毕竟材料作文的立意是多向的, 而有学生抛开青春谈不朽、谈信念就有走题嫌疑了。

立意大众化, 甚至不很准确, 阅卷老师怎么可能给出较高的分值呢?因此, 只有深挖材料, 寻找出最佳立意或是富有创新色彩的立意才可能受青睐 , 如2013年江苏高 考一考生《退———只为保护自己》 一文, 从“蝴蝶”的角度切入, 论证“退”不是“胆怯”而是“明智”之举, 阐释人与自然相处中要“明智”的道理, 如此的立意就不同于俗, 获得阅卷老师的赏识, 获得高分。

可见, 在材料作文写作时审题立意至关重要。材料作文可以立意的角度较多, 如果我们所选角度不够深刻、不够新颖或是偏差较大, 那么, 得高分基本无望。

二、明确审题立意方法, 深入探寻最佳立意

材料作文写作中有“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的要求。这就告诉我们材料作文的角度不唯一, 多个角度可以写。如《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作文典型题2012年全国卷2的材料作文就可以从“儿子”的角度, 从排除干扰, 或放下顾虑, 或听取别人意见等角度立意;或从“母亲”角度写正确指导、言传身教角度立意。“放下顾虑”被认为是这一则材料最好的立意, 但并不是如此立意的作文都得高分;只有审出材料的立意与自己写作的最佳结合的立意, 才是属于自己的最佳立意。

1.具备审题立意常规能力。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含义是丰富的, 我们在审题时要扣住材料的主要内容, 分辨可能有的关系。一般来说要从材料中关键词句和对象关系及主次、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和作者情感倾向的把握入手。如2013年江苏高考的这道材料作文, 我们首先要明晰材料中的关键字有“探险者”、“山洞”、“蜡烛”、“蝴蝶”等;把握关键句“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 对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明确“探险者、蜡烛”是“社会”因素, “山洞、蝴蝶”是自然因素;那么, 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便可得出立意大方向:人类社会影响自然生态。那么, 作者的情感倾向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这句话进行分析, 这句话隐含着对人类活动影响、破坏着自然生物的生存状态的惋惜与担忧。如果考生就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立意:写人类怎样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怎么做才是真正的保护自然也是可以的。

具备这些能力是前提, 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的深入、细化立意, 让自己的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更胜一筹。

2.寻找属于自己最佳立意。

材料作文往往还有这样的要求: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写一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因此, 选择适合自己写的, 自己能够写好的或新颖或深刻且符合材料的立意才是最佳的。

11.捕蝇草说明文精选 篇十一

叶片是捕蝇草身上最为明显的部位,拥有捕食昆虫的功能(它不只是捕食苍蝇噢,还有飞虫、蚊子、蚂蚁、蜘蛛等等,要是叶片足够大,它还能捉住蝉或青蛙呢!真是个可怕的习性!)外观有明显的刺和红色的无柄腺部位,看起来好似张牙舞爪的血盆大口。

捕蝇草是如何捕虫的呢?我来告诉你吧!

捕蝇草的捕食结构是有一左一右对称的叶片所组成的夹子,捕捉夹上的边缘排列着长长的刺毛,是为了防止昆虫逃跑,看起来很吓人,但它们其实都是软的。捕虫夹内全是红色,如果你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有很多红点,这些就是捕蝇草的消化腺体了。你还能发现在夹子内两边各有三对小绒毛,如果有昆虫进入,碰到第一对毛,它假装没有任何反应,当碰到第二对毛时,捕蝇夹就马上闭合(大约在0.5秒内!),里面的昆虫越挣扎,夹得就越紧,就像蜘蛛网一样。

捕蝇草如何得到更多的食物呢?

如果只是守株待兔,等有昆虫不经意地碰到而捕食,那养分实在是太少了。经过万年的进化,它们有着一系列的捕虫方案。

捕蝇草的叶缘部分有一圈蜜腺,会分泌出香甜可口的蜜汁,引诱昆虫靠近,结果这些昆虫就成了捕蝇草的盘中餐了。如果在食物极度缺乏的时候,它的叶片就始终张开着,能够吸收空中飘来的尘土、雨水,以及其它植物的种子,把它们消化掉;或者像其它普通的植物一样,用根吸收土壤里的养分。

它们若捕到昆虫,大约要花五到十天的时间来消化,等到消化完毕后,叶片再次张开,但这时就只剩下一个空壳了,最后掉落在泥土里,被其根食用。

12.捕蝇草的作文 篇十二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往往无从下手,即使写出的作文也往往是东拼西凑,言之无物。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较有效的方法是让生活走进作文课堂,引导学生写生活化的作文。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链接生活,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启发他们思考,搜索写作素材。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那么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呢?第一,观察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也要了解市场经济;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满怀激情地拥抱那青春燕南北,长虹溢彩,金果飘香,白雪皑皑……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良好个性得以形成,人格魅力不断升华。

二、链接生活,积累素材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这就说明了平时的素材积累才是写作的源泉。

首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从中捕捉写作材料。比如通过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其次,引导学生锁定生活观察重点。只有经常进行有重点对象的观察,并使之形成习惯,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才有可能积累起鲜明的写作素材,否则,杂乱无章、毫无鲜明印象的观察是丝毫无济于作文的。对于这一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描写就是很好的范例。在文章的描写中,很显然,朱自清先生是把“父亲的背影”作为观察重点的。他始终把目光投注在“背影”上,无论是对穿着还是动作都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一观察是这篇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点,如果作者没有这种潜意识的观察选择,我们也就难以体味到那样浓郁深沉的父子之情了。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要从众多的人、物、景中择出重点来。

三、链接生活,感情悟理

所谓真情实感也即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所以要获得实感,根本的经验就是去实感生活。我们要教育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种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没有感染力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走向创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让学生们站在风中、雨中、雪中、月下、花间等,去感受美好的景致。或凭窗远眺,写远山,远水或远天,使他们处于一种想说的写作境界。这样何愁写不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何愁他们思维不活,感情不丰,文章不好呢?”没有实地的观察,亲身体验是决不能写出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感的文章来的。伟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小学生!

四、链接生活,走进作文

当我们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作文,就能让学生把作文练习融入到生活中,它不是作业负担,而是变成一种既快乐又有收获的事。同时,由习作练习获取的资源和在阅读教学中获取的资源互为基础,相得益彰,是语文能力生成的有效环节,为了更好的落实到生活中去作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活动和指导习作备课时应有新的认识;阅读教学活动与基础技能训练活动中要有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训练内容,要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为书面表达打好基础,习作训练备课不能只盯住课堂去备,而要放开思路,事先做好有的放矢地做好课外活动安排,如采访活动、参与活动体验、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实验研究为习作而准备。结合课外活动课,开展有益发展学生观察、鉴赏,识别能力的活动,调动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勤于思考的积极性。培养积累知识收集信息的习惯,教育学生做一个富有情感,明辨是非,学有所成的人,体现语文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写作文。

上一篇:演讲稿:认真对待每分钟 青春奉献“十一五”下一篇:查办案件工作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