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共17篇)
1.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一
元谋县2018年开学中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如何通过新课改提高教学质量 老城中学 李杨坤
一、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抓好两头,兼顾全体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严格按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当堂训练,争取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做到问题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抓实培优辅弱,开展分层教学。对优秀学生加强培养,发挥特长,鼓励拔尖;对后进生决不放弃,给予热情关怀,针对存在的问题耐心指导,使他们不断跟上班级进步同学。
二、强化常规检查,增强工作实效
以教学常规管理检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改教研等工作进行检查,对没有落实工作或工作不到位的教师进行督查,通过检查促落实,增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小组的主要工作有:
1、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总结各组的教学常规落实情况;
2、每周至少随堂检查一次教师备课上课情况、至少随堂听课不少于两节,并做好记录与当堂交流;
3、每两周不定期检查教师的作业批改和单元测试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
4、每两周检查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情况,查看教师听课笔记,并认真做检查记录,期中、期末各检查一次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记录情况;
5、月考、期中、期末各检查一次教学成绩,并做好排名和比较;
6、每学年进行一次教案或论文、课件评优活动,对优秀教案、特色教案或优秀论文、课件进行表彰。
三、完善奖惩机制,激励教师拼搏。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体系。本学年,学校与各科任教师签定责任书,明确目标和责任,加强和完善期末考试成绩的终端评估,实行量化得分,并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并在教师考核中给予加分,对成效差、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并进行后续跟踪。检查组将各阶段检查的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常规检查的具体情况,将作为教师在校工作表现、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记入教师个人成长业务档案,纳入教师年终目标管理及考核范围。
四、优化校本教研,推进课程改革。
1、加强学校的校本教研管理。(1)健全完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确保学校教研工作的正常
开展。(2)教务处定期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和落实。具体要求如下: ①教研组期初要及时制订每学期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②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活动要与研究的课题相结合。③教研组长应做好活动过程记录,整理好有关材料,期末进行总结。④教务处加强对各集体备课存在问题进行指导。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倡进行小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与学校的课题的研究,把参与课题研究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
3、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学校、教研组每学期对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进行反思,思考学校的每一项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思考每次开展的教研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求每个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具体要求如下: ①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并在自己教学设计中写出教学反思; ②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进行反思; ③每次质量监控的测试后要教学反思,并写出质量分析。
2018年9月7日星期五
2.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二
一、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及把学生当做知识容器的做法, 但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当前, 很多教师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 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时常常蜻蜓点水, 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 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真正实现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教师不仅不能贬低知识的地位, 而且要进一步强化知识的作用。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要通过师生的互动, 最大限度地充实教科书所设计的历史基础知识框架中的内容, 使历史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 直接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教学质量能否提高。
二、注重教学形式, 忽视教学质量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很多教师则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 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 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如, 课堂讨论、辩论会, 编演历史剧, 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及虚拟拍卖会等。但诸如“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也让学生进行讨论, 实在是画蛇添足, 其不但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引发争论, 久而久之还会扼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 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 教学情境的创设, 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 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 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却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注重师生互动, 忽视课堂秩序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历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历史教师可谓绞尽脑汁。课堂确实活起来后, 教师可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 学生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一旦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秩序往往会处于失控状态。学生们各说各的, 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 但在其中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展示成果的时候, 其他小组的学生要么忙着整理手头的资料, 要么说笑、吵闹, 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学生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 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 教师也只是与某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 其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 而对其他小组取得的成果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 在一节课中, 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为此, 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的规则, 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自控, 真正地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产生新的想法, 同时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取长补短, 在追求教学民主、开放的同时, 要形成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忽视教师主导作用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为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但令人遗憾的是, 在气氛热烈、民主开放的课堂中却只能看到学生一展风采, 教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转变,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 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帮助。历史是人文学科, 具有综合性、过去性的特点。这些无不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 初中阶段学生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 辩证思维能力还不强, 有些认识难免会存在偏差。这个时候, 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发挥自身主导作用, 把他们引向正确的学习轨道。
3.课改下如何提高排球教学的质量 篇三
关键词:排球;教学质量;现状分析;兴趣;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是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体育课程价值的重要体现。排球作为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其存在的价值不仅要有效地落实体育课程的价值,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要先从当前排球教学的现状入手来分析,再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切实提高排球教学的质量,进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以确保高质量排球课的顺利实现,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现状分析
对于排球教学现状的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保障。那么,排球教学的现状到底如何呢?
1.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体育课堂的存在常常只是停留在课程表上,体育课被各种高考课程所占据,更不用说排球课了。也就是说,排球在高中教学中并不受重视,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包括学生也是。而这一因素也就成为直接影响排球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2.排球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排球教学一直都是在教师简单示范之后,便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导致很多学生根本看不到排球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开始下降,导致排球学习质量也得不到提高。
3.学生对排球缺少兴趣。众所周知,在初练排球时,学生会非常不适应,会因为一直不断地击球而手疼,所以,学生会在一开始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就会对排球存在排斥心理,这也就成为影响排球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总之,在提高排球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分析现状也就成为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也是做好改进工作、明确改进方向的基础。所以,在明确了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我们就要为构建课改下的高质量排球课堂做好改进工作,以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
二、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影响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排球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走进课堂,并能自主地去练习排球,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笔者看来,我们可以借助视频,也就是说,借助排球赛场的场景来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冲击,进而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频功能来向学生播放“世界杯排球赛”,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激烈的排球比赛中感受到排球的魅力,找到学习排球的乐趣,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排球赛场上的一些规则,这对保护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锻炼兴趣入手,要通过多种活动来保护学生的排球学习兴趣,进而为高质量排球教学的顺利实现做好前提工作。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重要方面。但是,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在排球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太先进或者是有效的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才导致了排球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提高。所以,我们要改变教学思想,要有意识地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与排球教学结合在一起,目的就是要在夯实基础的情况下,实现抛球要稳,击球要准,发球要用力的目标,进而也为高效排球课堂的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因此,我们可以将分层教学法与排球教学结合在一起。
对于排球教学来说,分层的原则绝不是简单地根据学生的排球掌握能力进行分层,而是通过对学生自身特点的分析来做出正确的分层,比如:一些学生的弹跳能力强,但是击球的准确率低;有些学生发球用力,但是弹跳性差等,总之,就是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排球学习效率,同时,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以及学习信心的培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除了分层教学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将示范法、讲解法以及比赛法等教学方式与排球教学结合在一起,以真正促使学生成为排球课堂的主体。
总之,我们要充分展现排球教学的存在价值,要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在多种教学活动的参与中掌握技能,锻炼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在高效的排球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4.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四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省的推进与实践,新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心中。虽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曾遇到许多困难,绕了许多弯路,但随着不断的探索,实践优化,广大教师们已很好地实现转型,建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开辟了全新的课堂。教师们都在积极探索尝试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们能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验、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实践者,师生关系日趋平等、民主、和谐。教师们都在如何做到高效课堂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仍是一个广大教师必须跨越的重要课题。因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的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 要精心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我们应在备课时除常规备课内容处,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更精练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能使时间的效率的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产生大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果。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备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对教案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
(1)三维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切忌大、空,不切实际。
(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3)教学准备
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前导入
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对于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及已经内化的.部分,如物理学科的单元教学要求、例题、课后练习题,则不必抄写在教案上,只需标明在参考书或教材中的页号,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课堂练习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5)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6)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
二、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每一句话,所提每一个问题,都直接反映着他的教育素质,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提问技巧,不仅所提的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创造必要的学习情境,围绕学习目的的要求,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而且提问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从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的多种水平问题,选择一个“最佳智能培养”进行设问,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时机要得当,同时教师要注意,提问以后不可随意的解释和重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所提的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也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予以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和确认,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善于运用夸张和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是师生不断处于和谐的情感和信息交流中,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欢迎。它带来了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变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信息,为实现信息重组,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打下基础,但在课堂上一定要有“度”,否则达不到目标,得不到效果。
四、分层设置课后作业
作业要分不同层次,第一类题目全体学生都要做,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类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能力的提升。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做,而且都能做得很好,让学生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学生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越学越好。
5.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篇五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曾说过:课改不改不行,失败也不行,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应该说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市的教育教学教研状况都有了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新课程实施的保障体系、教研制度的转变上;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上。例如: 新的教育理念顺势深入人心;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得到验证;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开发等。虽然课程改革的理念、想法很好,但是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以行政方式自上而下推进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不充分,配套措施、培训、资金等方面跟不上,而且课程改革又在多个领域、多个侧面涉及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在实施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部分行政管理部门、校长、教师对当前推行课程改革的基础、条件和环境均不太满意,从而对改革最终能否成功表示怀疑。同时,我们在解读新课标、观摩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及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时常也能听到、看到、遇到课改的一些问题,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也存在着一些困惑,下面我就新课标的实施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对新课改的一些感悟
(一)感悟之一:关于“情景的创设”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于是乎在这种课改潜能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十分重视“情景的创设”,不管是习题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都有一个“情景的创设”,上课一开始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习新课„„为此,不少教师都要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创设一个“情景”,当然一个好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是所有的课的导入都必须有一个“情景的创设”,《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来源于数学本身。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绝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
因此我们在“情景的创设”中,首先要注意:情景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课的内容和不同的学段来创设,切忌牵强附会,让情景成为课堂的“摆设”或使情景牵强化、庸俗化。其次,“情景的创设”必须目的明确,切忌在情景中“兜圈子”、“绕远路”。
(二)感悟之二:关于“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主体地位的突出。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的这一主体,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有些教师似乎没有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不管”,课堂上教师不讲授,完全是学生的活动,还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被淡化,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作为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点辩证观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而且是信息的重组者;不仅是对话的提问者,而且是疑问的激发者;不仅是学习的辅导者,而且是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课堂的管理者,而且是课堂的合作者;不仅是学业的评价者,而且是成长的记录者。在这里,强调后者并不等于否定前者。
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某种程度上讲,因为学生正处于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有限,大部分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要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
(三)感悟之三: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验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提倡合作学习几乎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词。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
在大多数的教师观念中,合作学习主要适宜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因而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同学们“合作”找出老师布置的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中的哪一页然后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这显然是一个误区。因为这样简单的任务根本无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方式更多的应该是在当学生个人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学习任务时应用,通过合作学习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国外已有的研究认为,合作学习方式适宜
于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任务,适宜于绝大多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任务。另外,如果教学目标本身包含了人际交往品质与能力培养的话,那么,就更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合作中学会合作”。(《人民教育》2004年第5期盛群力文“什么样的教学任务适宜合作学习”)
在一般的合作学习中,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形式。当老师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一些老师说,新课程让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也来自以上原因。因此我们在小组合作时,一要把握好时机;二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三要进行合理地分组;四要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真正让小组合作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四)感悟之四:关于“课堂评价”
标准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多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在如今的一些公开课课堂上,每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后,我们常能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或者“你真了不起”的表扬声,然后全班学生“啪啪啪”的鼓掌声,因此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有的还能在额头上得到一颗五角星,更有的还能得到老师准备的一份意外礼物!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教师已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情感领域,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注重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其实,过多外在的鼓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持久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赞赏实在太多太滥,它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必然带来更多的迷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不要过多过滥,当然也要肯定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回答,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学生回答和解题结果与正确答案不符,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在作评价。在一定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不必匆忙地作出评价,既不要肯定,也不要否定,要善于接纳学生,乐意听学生说,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得到发展。
三、对新课改的几点建议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治学严谨认真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例如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又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教学时,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⑴组织一次对称面具制作比赛。用卡片,纸板,甚至三合板来制作。要学生制作对称图案的面具,并进行比赛,参加的学生一定会在笑声中感到创造的乐趣。⑵收集有对称图案的昆虫、动物的照片,进行展览。⑶教师开始借助一幅学生非常熟悉而又滑稽的大头娃娃的头像,通
过“眼睛的不对称,让学生想办法使其变成对称”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关于“再创造”,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是这样解释的:“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如在“相似三角形”一章中有这样的例题:“已知:在Rt△ABC中,CD是AB上的高线。求证:△ACD∽△CBD∽△ABC”。当把它的结论隐去改编为“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你能得出那些结论?”变为结论开发题时,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后,提出了许多结论,如:⑴∠ACD=∠B,∠BCD=∠A ⑵△ACD∽△CBD,△CBD∽△ABC,△ACD∽△ABC(例题要求的结论)⑶CD=AD×BD,AC=AD×AB,BC=BD×AB(射影定理)等。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命题是否成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又得出了许多命题。如:⑴已知∠ACD=∠B,∠BCD=∠A,求证:CA⊥BC,CD⊥AB(成立)⑵已知CA⊥BC,AC2=AD×AB,求证:,CD⊥AB,CD=AD×BD(成立)⑶已知BC=BD×AB,AC=AD×AB,求证:,CD⊥AB,CA⊥BC(成立)⑷已知∠ACD=∠B,AC=AD×AB,求证:CA⊥BC,CD⊥AB(不成立)⑸已知∠BCD=∠A,AC=AD×AB 求证:CA⊥BC,CD⊥AB(成立)通过这样的演变和探索,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从而达到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做一题而通一类的目的。
五)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数学中的数“线段条数”。图上有多少线段呢?先数单个的AB、BC、CD、DE共四条,再数中间有一个点的AC、„,然后相加,生活中的数客人数目、一栋楼房的门窗数目;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主要指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相信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书越来越难教”,这是我们一线老师的共同感慨。如何体现新理念,需要教师自我否定,“扬弃”习惯的教法,这是一个痛苦的脱变过程;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处在实验研究的初始阶段,没有标准可依,没有模式可仿,又谈何容易?感性地走近学生,学生是一个猜不完的谜;理性地研究课堂,课堂是一个解不完的结。我们只能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成长。
理科教研组
2013-7-1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理科教研组
安广金
6.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六
摘要:《美术课程》明确指出:“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一、转变自身观念,了解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愉悦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五、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
六、紧密联系生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鼓励创新思维,以提高课堂效率。
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摒弃单调、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力求形式多样、方法多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美术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基础教育培养目标服务的。所以《美术课程》明确指出:“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一直处于学校教学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走出旧教育模式的阴影,恢复它本来的地位,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的、动态的变化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主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上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一、转变自身观念,了解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观念的革新中要做到,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旧模式,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的传授美术技法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观。很多美术教师因为专业的特点在以往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从学科本位看待美术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都会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教师个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束缚了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条框框之中,从而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而长时间的固定模式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他们感到美术的专业性很强,非常难而且很枯燥,使他们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多种教育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观念,以新课改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从事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小学美术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学生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如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所画的画有以下特点:画面单纯,线条、颜色较大胆,不拘泥于事物本身的颜色;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份;画面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有很强的随意性。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掌握学生的这些特点,不能以成人眼中的像不像为标准来评价他们的作品,而应重视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是否有新颖的表现来及时地给予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大大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无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进行学习和创作的动力源泉。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新课标追求的理念之一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因为小学美术课对学生的升学、求职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要使学生自觉地去努力学习美术技能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除非是那些天生就对美术有极大兴趣的学生。因此,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自觉、认真的学习美术,首先应该让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即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美术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关心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美术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一个对美术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美术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而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反之,如果他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愉悦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对提高美术课堂效率有阻碍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加以循循诱导。在美术课上学生希望教学内容、方式灵活多变,每节课都有新内容、新收获,在贯彻大纲内容的前提下,要想让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在愉悦中求知,在求知中愉悦;就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其快乐的潜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的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都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以提高教学效率。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课上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竞赛、师生合作等形式给学生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氛围;也可以在上课时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美术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甚至超额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提供了先进的教学工具,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电教手段能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十分有利。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现在上美术课的一大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特别是美术欣赏课。欣赏课由于其具有知识性和理论性,缺乏师生互动的操作平台,因此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非常有必要。教师应在上课前准备好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通过大量材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上,现在有不少光盘、VCD都有这方面素材。老师整理之后,让学生课上欣赏,丰富多彩的画面、声情并茂的讲解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轻松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美术教学需要美术教师花费很多时间来精心准备示范画、教具。在课堂教学中都是不管任务的难易前半节课教师讲后半节课学生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为教师利用大部分时间来讲解、示范,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听众,这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看”的模式,即剥夺了学生课上的宝贵时间,又不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然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就可以用彩笔在幻灯片上直接作画,既方便构图,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效果特别好,同时也大大地节省了时间。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示范作品,画面精美逼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和相关的技能。提高了美术教学示范的直观效果。如在上《风景画》这一课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就会用去大量的时间,使学生练习的时间缩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则效果完全不同,精美的美术作品图像、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令人陶醉的音乐背景,瞬间展现在学生面前,既节省了传统教学所用的时间,又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美术教学的效率。
六、紧密联系生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灵感,很多是来自他们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事物、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多留意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这样的积累,就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智力挖掘,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去感受美、认识美,进而用线条、色彩、、结构、空间等描绘语言去观察、认识、想象、创造美好的生活,达到了这样的目的,我们的美术课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就实现了我们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命题画——童年趣事》这课时,我先让学生讲讲自己童年的趣事,再拿出记录童年趣事的照片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同时我也给学生讲了自己在童年里记忆最深刻的一件趣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自己一样,都有难忘的童年趣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动手表现,激情饱满、跃跃欲试。当一幅幅题材各异、想象丰富、形象生动的画面跃然纸上时,我真不敢相信这些都出自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之手。
七、鼓励创新思维,以提高课堂效率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创新理念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找到创新能力的突破口,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能力是教育教学中诸多目标的最高目标,在美术这个艺术领域中显得犹为重要,它也是每个献身艺术的人的终身目标。然而创造思维则是创造能力的根基和动力。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是在评选优秀作业时,不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就适时加以肯定、表扬,久而久之,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使美术这一学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改是适应现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美术课堂效率的保证。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摒弃单调、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力求形式多样、方法多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发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从而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宝坻区马家店镇大兰中心小学
7.新课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之我见 篇七
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多年来,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 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 体育教师被鄙视为“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的粗人, 得不到尊重。据统计, 体育教学中多数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不高, 而且这种积极性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总体呈递减的趋势。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 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首先, 教师要经常进行体育目的与意义的教育, 使学生意识到参加锻炼既是增强自身体质锻炼意志, 又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其次, 根据《大纲》精神, 教学时注重娱乐性、趣味性, 把“快乐体育”渗透到教学中, 采取轻松活泼的形式教学, 使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乐趣;再次, 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参与的时机, 选择适合于学生参与的内容,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 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同时应注意分层教学, 做到全面性与层次性兼顾, 使其参与意识达到持久、牢固。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同时, 还应注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要让学生形成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的自觉意识。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合作, 使语言、情感、思想都得到沟通, 从而促进学生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二、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1 . 低起点。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 使他们乐学, 并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所谓低起点指对部分完成练习有困难的学生放低要求, 并适时的鼓励。例如在跳高教学中, 有学生不敢跳, 可以放低高度, 用橡皮精代替竹竿, 还可以在下落的地方置一块海绵垫子, 学生跳过了, 不要忘了称赞他们“你真行, 动作完成的不错。”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 产生“磁化”效应, 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2.多归纳。考虑到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太极拳的教学中, 学生始终存在着重心高、身体不正、动作太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 我在课前制定了一个运动处方, 在课堂上, 引导学生把问题一一归纳出来, 再把如何纠正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 最后把事先准备好的运动处方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动作改进了, 课堂效率提高了。
3.勤练习。由于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于是在平时的课中留有时间给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自创, 小组练习, 小组展示、自我评价或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 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 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4.快反馈。学习困难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 动作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教师对于课堂练习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和个别相结合, 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 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 使之受到激励, 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 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三、营造氛围,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过程, 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 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 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组织体育兴趣小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就是一项不错的因地制宜的课外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 组成乒乓球小组、羽毛球小组、跳绳小组、太极拳小组等, 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组织在一起, 有质量地锻炼1小时, 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体育周”, 来推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体育周”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历时较长, 参与面广, 有利于营造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
综上所述, 新课标下的学校体育工作要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 面向终身体育, 从情感教学入手, 强调乐学、好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 使学生从“让我学”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 培养、塑造、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使他们从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 进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小玉.提高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2009 (09) .
8.新课改下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初探 篇八
关键词:教学质量 提高
物理是较为抽象的自然学科,学生怕学,老师怕教。不管老师多么用心,学生成绩都难以大面积提高,甚至出现老师花的时间越多学生越反感的反差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学过程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轻松愉快的乐观主义教学原则。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上的选择和倾向性。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并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表现出很强的自愿和主动性。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好奇、好动、好问的儿童少年,他们希望得到愉快和快乐。这是必须遵从的规律。为此,我在进行物理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好奇心被引发了,兴趣被激发了,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物理是快乐的,从而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
2.建立合作的师生关系,创造启发式教学情境的原则。在教学的情感因素中既有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又有学生对教师角色以及对由教师主导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情感。离开了合作的师生关系,愉快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师的努力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发生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决定着他所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决定着他在活动中的角色和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活动是师生的合作性劳动,教师只能作为配角处在与学生充分协作的位置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他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创造启发式的教学情境,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局面。此外,愉快并不排斥管理和必要的约束。
二、尊重认识的规律
初中物理作为启蒙教学应当把握如下三个原则:
1.能力超前发展的原则。就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而言,如何考虑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及升入高中的学习进行能力超前发展呢?主要是确立以实验为核心的教学。这既是掌握当前知识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能力,从而对后续学习发生积极影响的主要契机。因此,以实验为核心,以能力发展为主线的初中教学全程相对未来而言无疑是一种能力超前发展思想的体现。
2.充分利用物理环境的原则。尊重认识规律的教育,最根本的是尊重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要充分利用物理环境便是这一精神的反映。初中物理以本源性知识为主,因而必须使学生更多地去感受自然的物理环境以及实验、模型、挂图、电影、录像、书面材料等改造或转化了的人为物理环境,获得更多的感性材料,从事更多的观察、实验、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自然物理环境当然最直接、最生动,但在教学条件下直接利用自然环境比较困难,而且不是所有的客体本身都可以直接对它进行研究,因而实验活动就成了主体。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积极地创造优良的物理环境,而且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它的作用。
3.循序连贯的系统性原则。要使物理教学成为尊重认识规律的教育,还必须合理地安排学习的内容、活动方式,循序渐进地发展。既要注意教学的局部(子系统)的结构,又要注意教学整体(大系统)中各局部、各阶段、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的结构,使整体系统发挥最好的功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整体优化思想。
三、尊重学科的特点
要使物理教学真正成为尊重学科特点的教育,至少要遵循下面两个原则:
1.以实验为核心的原则:
(1)凡有可能,应尽量使学生从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中获得知识,如形成概念、得出规律等。因而观察性的演示实验和探究性的学生分组实验应成为主体。当然,这种探究不是放羊式的,不是前人探索经历的照抄,而是在老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究。不能因为怕麻烦而放弃不做学生探究实验。
(2)在实验教学中要避免牵着实验围绕知识转以牵着实验围绕考试转的做法。我们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更多、更丰富、更充分的实验活动,一方面为当前掌握知识服务,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习、未来的发展培养更高层次的,作用于后来的基本能力。于是,我们不能忽视如下三个问题:①操作技能的培养。②实验设计的技术意识。③实验方案的统筹思想。
2.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初中物理的直接源泉是大自然、生活与技术。因而物理教学必须从自然界、生活与技术中引入素材。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认识其中的规律或原理,最终又必须回到大自然、生活与技术中去,从而使知识成为认识和改造大自然、生活与技术的有力武器,推动社会的发展。即使从理解掌握知识方面看所谓理解与掌握,就是当提到某一物理知识时脑海里能够想到跟它有关的物理事实,知道它的应用,知道跟它有关知识的联系。因此,应用物理知识应当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物理教育的过程应当成为“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尊重认识规律的教育;尊重学科特点的教育”的教育过程。
参考文献:
皮亚杰.《发生认识导论》
9.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九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强调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统一,改革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模式,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已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热点。不断探索职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中职生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意义深远。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中职教育教学效果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广泛应用的通用语,不仅代表了一门外语课程,同时,也成为当今社会谋生和工作社会需求所必备的一种技能。但中职英语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校的目的是希望尽快掌握一门技术,顺利实现就业。他们对文化课尤其是对英语学科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而中职生学好英语对于今后的工作能力至关重要,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刻不容缓。
一,新课改标准与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截然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材、教师,使学生在各个孤立的的基础上被动接受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教材四个因素的整合,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并要求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任务驱动型学习,内容涉及文化、情感态度和跨学科内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新课堂呼唤建立新型的中职课堂关系: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英语教育的现状堪忧,无论从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的角度来说,都存在较大问题。首先,中职学生虽有过基础英语学习经历,但整体水平不高,英语基础较薄弱,缺乏相应的英语运用真实环境,没有意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其次,大多数中职英语教师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和课堂教学专业内容毫无关联。对课程教材体系把握不够精准,对学生的就业工作实际应用了解不够。教学仅停留在理论之上,并且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陈旧,课堂教学只照本宣科,较少进行拓展教学,教学气氛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部分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对学生上课的“不学习”情况听之任之,缺乏责任心。
三,新课改理念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启示
1,树立现代职教理念
1.1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探究式学习、体验学习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1.2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让位于平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负责的交往方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1.3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1.4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情感、独特的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
2,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选择实用的教材体系,必须符合学生的就业导向。教科书的选择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文化知识,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在编排形式上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科书内容的阐述,要层次分明。难易结合;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可以根据时代、区域特点对教学内容适当增减,改变教学内容的繁、难、偏、旧的状况,被时代淘汰的一些生僻词汇可以省略。随着网络、书刊、杂志、报纸应运雨生的新词汇,做适当增加。既要精简内容,又要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与现实生话的联系。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中职生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和组织者,尽可能地采取直观、生动的工作场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采用录音、挂图、影像等手段刨设学习氛围,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法,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刨新的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定要互动起来,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改变学生以往机械的学习方式,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学生预习学习内容,使其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调查搜集和教学相关的一些资料,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
教师不能仅仅沿用传统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法的教学方法,也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向教师询问实际工作中的疑难向题,采取课堂一问一答的形式,既充实了学生的知识量,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实际所面临的困惑,学生就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4,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环节
教学工作以课堂上课为中心环节。在课前准备教师应当围绕学生的就业工作特点提前准备好教案,包括学生班级、人数、上课时闻、地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步骤和教学教具的使用等;还要根据中职生不同班级、年级、专业、性别等,注意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的人,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看到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教师课堂教学中占主导作用,教师要围绕学生全方位传授知识技能。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任务。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提问问题展开教学内容,再借助录音、教学挂图等进行讲解,接下来,学生个人阅读和小组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适当指导。第二,反复操练。提升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于教学重点反复操练,可以进行对话、跟读、抄写等模仿情景,贯彻深人教学内容。总之,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不断探索职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从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教学生涯的快乐,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终身教育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钱敏瑜.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2013.(35):56-57
[2] 何文明.职业教育呼唤教学方法大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35):16-18
[3] 丁莉维.新课改下的中职英语课堂互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6):110-111
10.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十
新课改指导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田 海
(青海省大通县景阳镇岗冲学校)
摘 要:初中思想政治课重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是初中课程大纲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鉴于课程理论性的知识较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论述,表现了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对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
一、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上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系统,各个模块都已经划分得非常清楚,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让学生采用背诵和熟记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学习。这种方式被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应用,主要目的就是应对考试,通过很多调查可以看出,在所有的初中科目考试结果中,思想政治课的平均分数最高。但是,成绩并不是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得到的情感认知是最重要的。
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热点政治话题,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述,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对当下思想政治问题的看法,与学生增加互动,以此实现知识的记忆。在课下,教师可以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都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可以搜集相关的资料、图片或者视频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
二、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知识都是理论性质的.,并且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次数非常少,因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教师在课外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或者敬老院慰问老人,因为思想政治课强调的是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还会增强与教师间的互动和交流,实践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利用网络资源,转变教学方式
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对课程效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课改教学指导下重要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依靠网络技术的教学方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将理论化的知识转变成生动的图像或者声音,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
本文主要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表现了要想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要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水平以及应用网络技术方面进行加强。
参考文献:
[1]廖信松。新课改指导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44)。
11.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十一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一、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转变传统观念。
1、教师必须转变高高在上的观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
2、做好充足有效的课堂准备。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等,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另外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
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还有业余爱好特长素质。
三、地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传授。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电影、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必须加强科学教育的研究,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12.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十二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上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师的主导起着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应制定一个恰当的政治教学目标, 给学生指出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教学目标是课程最后达到的结果, 是课程的出发点, 也是课程的归宿。教师应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充分掌握学生状况的基础上,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知识以及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自身道德素质, 进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其次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组织内容、方式应多样化, 并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符合《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如《经济生活》中讲到几种消费心理和消费理念: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时尚等。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比较贫穷和富裕的生活, 进而比较消费观念的差别, 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 引导学生量入为出、转变观念、理性选择、合理消费。
教师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教师的素质包括专业精神、师德素质和业务能力等。专业精神是指教师具有专业的学科基础、教育理性认识和教育价值观念;师德素质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而业务素质是政治教学工作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教师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和修养, 对学生会有一个很大的导向作用。作为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水平。故教师在充分掌握政治这门学科的基础上, 对政治其它的一些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也要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学生更多的知识。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创新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模式。即改传统的简单传授和被动接受的模式为主导传授, 主动接受的模式, 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我们要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 拥有正确教学观念, 精心挑选教学材料和优化教学行径, 让思想教育课活跃起来,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如教学《文化生活》中不同区域的文化现象时, 教师可让学生描述各自所熟悉的文化生活, 展现文化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印记;也可让学生考察日常生活中, 如校园、社区、网络等文化环境来比较观察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的文化生活, 观察不同人们的文化需求, 了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三、倡导新的教学方式
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1.恰当使用多媒体。现在, 已有很多学校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因为多媒体技术除了能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还能例举丰富或有趣的案例分析等。图片与视频等把课本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案例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情景教学, 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展示课本内容, 有效地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自己亲身去体会, 并且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如针对《文化生活》中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 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等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鉴赏某一高雅文化作品或举办专家讲座或开展“如何提高欣赏文化的品位”的讨论。也可让学生推荐自己所喜爱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 并说明理由, 分享积极向上的文化体验。
3.案例教学, 思想政治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可引入多种案例, 并充分利用课本知识进行解析。如《生活与哲学》“盲人提灯笼走路”的案例, 告诉我们为别人照路, 也照亮了自己,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又如, 有两个小女孩跟她们的妈妈去玫瑰园。不一会, 一个小女孩跑回来跟她妈妈说:“这是个不好的地方。”妈妈问:“为什么呢?孩子。”小女孩说:“因为这里的每朵花都有刺。”这时, 另一个小女孩跑过去跟她妈妈说:“这是个好地方。”她妈妈问:“问什么呢?孩子。”小女孩答“因为这里每丛刺上都有漂亮的花。”这案例说明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思维不同, 对客观事物的结论也不同。
四、参加社会实践, 联系实际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在基础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政治观念和道德素质。但许多学生不愿去学习这门课程, 因为许多学生都觉得学习政治课程相当枯燥无味, 而且思想政治是一门概念比较抽象、系统的课程, 其理论性也相对较强。课外活动是丰富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 它更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有参加兴趣小组或举办讲座等。如政治课程讲到哲学对生活的反思反映不同的人生观, 教师可让学生分组收集一些体现哲学寓意的典故、成语等。关于诚信的典故有“曾子杀猪”“华盛顿砍错树”等, 通过这些典故或小故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进一步探索哲学对我们的启示。
思想政治课程与人文、社会经济等领域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学生的德育和智育相联系, 思想政治教学与社会生活和时事政治相互联系, 因此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 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文明,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阅读》, 2012.06
[2].范成业,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J], 考试周刊, 2010.25
13.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十三
实施新课程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多样了,师生互动丰富了。老师们对公开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件设计新颖、富有动感,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教学形式有唱、有听、有欣赏、有表演等,教学效果相当不错,真正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走进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又是另一种现象:教师上课随意性强,没有对课堂四十分钟作精心的安排。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表演,时间就在这种无效的课堂上流失了。这样只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达不到欣赏音乐的目的。音乐课是学生享受美、体验美、感受美的领地,音乐体验不仅可以在“动”中参与感受,也可以在“静”时细细品味,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调控音乐课堂的节奏。我觉得,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一、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要寓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于音乐教育中,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情操的培养不能离开音乐艺术形象,审美教育需要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会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再辅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在听听、唱唱、跳跳、奏奏中就接受了教育,它是音乐教育所特有的功能。正如古语所云:“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如我在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就是通过“听”、“唱”、“跳”、“奏”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首先,让学生欣赏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听之前向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启发学生对前辈的崇敬之情。听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回顾想象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情景:优秀运动员挺立在领奖台上,眼望五星红旗伴随国歌那庄严的旋律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激动的心情与爱国的热望。在教唱时不仅教学生们会唱、唱好,而且还对国歌的作者、创作时代背景,及国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做了一一介绍,启发同学们思考唱起国歌联想到了什么。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如休止符、附点音符、三连音、力度记号、进行曲速度等,让学生在激奋的歌词、雄壮的旋律所表现的音乐艺术形象中受到情操的感化,使他们懂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民族的心声。“起来!起来!”这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而且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祖国的进军号。
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利用教材间的相互联系,让他们回想歌曲《大中国》,启发学生加上秧歌舞动作,且歌且舞,以动激情,这样恰到好处地抓住了爱国主义这个结合点,将两个教材揉合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使学生加深了对《国歌》的认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学生对国旗崇敬、热爱的心情油然而生。为了加深印象,还可让学生用竖笛吹奏《国歌》的前奏或者用小鼓敲击《国歌》的前奏,使学生在自己创造的乐声中体会三个三连音所塑造的矫健、雄壮的艺术形象,仿佛是进军的号角,铿锵的军鼓声,给人以激昂奋进的感觉,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听听,唱唱,跳跳,奏奏”,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下,使学生理解作品艺术形象及思想内涵、陶冶他们高尚情操的做法,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音乐特有的功能,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多方位、深层次的实效。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音乐课堂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我们的学生,心理成熟,知识面广,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单纯的说教很难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兴趣,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在教唱《新疆音乐》时,可以首先运用课件播放新疆的音乐风光片,并用极富激情的旁白给学生介绍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民族特色,给他(她)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冲击,学生非常感兴趣。总之,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是活的。
三、引导参与,体验成功,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音乐欣赏课:任课教师首先介绍了作者、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接下来是初听全曲,建立整体印象;然后教唱主题音乐,在教唱的过程中教师反复纠正学生出现的音准和节奏问题;最后是曲式结构分析,整节课上都在高频率地使用着一个词汇――“再来一遍”。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课堂小结中,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没有一个学生可以回答,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由此可见一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固定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直接体验,代替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把知识强加给学生,正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音乐欣赏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应当以聆听为主,结合其它音乐实践活动,如歌唱、演奏、律动、讨论、评价、创造性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魅力。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能最大限度激发儿童的兴趣与动机,活动即实际参与体验。”所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是提高音乐课堂实效的关键。
14.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十四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无疑对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目标和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设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以下几种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将要讲授的一堂课的总体规划,它是实现课堂高效率的前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目标,而且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更要吃透教材,内化教材,熟悉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知道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并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恰当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美国教育家波丽亚说过:“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问、启发诱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主动发现。这样做不但锻炼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品质,而且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做法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例如在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时,教师可以如下设问:①植物为什么会向光弯曲生长?②什么是向性运动?③向性运动的产生是哪种激素调节的?④植物体内还有哪些激素?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很自然就知道什么是植物的激素调节。巧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神经系统的激奋水平较高,大脑接受的信息印象就深。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列举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常见的生命现象,很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体液调节》一节中几乎每一种激素都有对应的分泌失调疾病,如巨人症,甲亢等;《免疫调节》一节的内容和器官移植、疫苗制备等紧密联系;《呼吸作用》的知识就是酸菜和酸奶的制作原理„„学生对这些话题很感兴趣,很自然会产生很强的学习动机。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极其抽象、难懂,例如染色体组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理等,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善于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例如在讲述染色体组的概念时,可以这样比喻:把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后剩下的五十二张牌看作一个细胞中的五十二条染色体,同一数字的四张牌看作同源染色体的话,所有的红桃、黑桃、方片和梅花分别相当于一个染色体组;介绍DNA的分子结构时可以把DNA分子与螺旋楼梯进行类比,把DNA的主链比作楼梯的扶手的话,那么DNA分子内部的碱基对就是楼梯的台阶。把抽象的生物学概念等一旦转化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多种教学手段巧妙结合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照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把课本上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视觉、听觉并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用flash动画等演示就非常适合。多媒体课堂的容量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当然,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对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搜索、筛选和组合;为每堂课准备精美的课件,意味着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需要更高的工作效率等等。
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还与教具的使用、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的感染力和个人魅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等许多因素有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尽可能发挥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就一定能不断地提高。
15.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十五
一、对教学方法进行更新, 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
高中体育老师在教学时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并要丰富教学手段, 保证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图解观察利用进去, 让学生更好地观察, 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这样学生在学习体育的时候会更加主动, 体育教学质量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保证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
老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 不但要了解学生的运动技能情况, 还要真正地将健康观念体现出来, 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这样学生才能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应该制定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增删, 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同时体育教学的质量也会上升。
三、尊重差异, 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老师平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 真正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方案, 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大提升, 教学质量也会提高。此外,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应该对方法进行创新, 对学生进行指导,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给学生更多的鼓励。
老师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时, 必须认识到体育对学生的重要性, 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将体育优势体现出来, 在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同时,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其更好地发展。
摘要:实行新课改之前, 很多高中对体育教学的质量不够重视, 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比较低下, 体育教学的作用无法真正地展现出来。所以, 老师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时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 提高其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6.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十六
关键词: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学校管理;教学质量
1.新课程改革概述
新课程改革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场教育改革。它是以往历次教育改革所不能比拟的,具有前瞩性和开创性,实现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的统一。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的背景下提出的,也是在世界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展开的,到现在已经有许多年头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许多理论要求和实践操作对这一场改革都有很高要求,学校条件要好,教师素质要高,学生的起点要求也较高。在大城市,它正以前所未有的改革态势稳步推进;而这种高要求在农村小学是无法满足的。因此,新课程改革虽然农村小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它也使得农村小学的教学陷入了一些令人头痛的困境。
2.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小学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如学校硬件条件不好,教师水平不高,学生起点较低,严重地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反而使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加强学校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保障。作为一个农村小学的校长,我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变革创新,敢于付诸实践,认真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1促进教师传统观念的转变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执行主体,而农村小学很多教师固本思想比较严重、思想转变慢,跟不上改革的步伐。“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为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首先要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树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为了使全校教师学习、认识新课程,以新课程的理念武装头脑,学校搜集并整理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献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激发他们重学新课标、认识新课程的使命感。使他们认真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努力调整与改革有冲突的传统观念,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含义,从而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2.2加大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条件,而经济投入是决定性因素。大城市和农村对于教育投入的不断扩大,是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推进程度和大城市不断拉大,教学质量不断下滑重要原因。学校基础设施简陋,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瓶颈。
农村小学教育经费普遍匮乏,一些学校连正常运转所需的办公经费都难以得到保证,使得新课程改革到了难以推进的困境,尤其是作为贫困地区的小学更是苦不堪言。因此,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才能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基本保障。用“等”和“靠”的办法来改善基础设施是适应不了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要千方百计筹措经费,一是要抓住机遇,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争取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二是要宣传到位,把“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办学宗旨宣传到社会中,积极主动的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的支持和帮助。
2.3 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来实现的,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对新课改的推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普遍较低,而且参差不齐,对于新课标和教材的把握和驾驭能力不够强,使得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质量不升反降,严重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精心组织教师参加全面的新课程培训,通过多种学习和研讨活动,全体教师共同钻研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发生转变。另外,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再实践,将学到的教学新理念和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3. 总结
作为农村小学校长,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特点,逐步改善限制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努力创造学习培训机会,营造教学研讨氛围,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让农村小学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金星.略谈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J].吉林教育,2010年 第4期
[2] 林川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教学管理[J].师道,2009年 第11期
[3] 张艳玲.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校长谈教学管理的困境和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 第21期
17.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篇十七
梅峰小学 游艳萍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两者是相互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水平,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依赖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实现。现在,本人就针对上学期期末测评的情况,并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是主阵地。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有扫描仪一样的眼睛,随时扫描课堂上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特别是中等生及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教育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就看当班老师有没有能耐把中等及以下学生的成绩拉上来。每一次要讲题目时我都会先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然后再开始教学。
其次,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期末测评填空第4小题就出了平时特别容易混淆的题型:9的6倍是(),45是9的()倍,我想,如果题目出得更巧妙一点,改成:8的4倍是多少?9是3的几倍?相信更能考验孩子对这种概念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学中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能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上学期期末测评时,选择题第3小题:“小明7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倍数,小明爸爸今年可能几岁”这是一道选择题,可选答案分别是:14岁,33岁,35岁。有的孩子看到是7的倍数就选,导致应选35选成了14,说明平时教学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孩子学生活中的数学,孩子自热而然就能理解现实生活中没有14岁就当爸爸的。又比如,这次期末测评还有一道题目,解决问题第3题,“8个碗,14跟筷子,一次最多可以供几位客人吃饭?”这道题是书上的知识,我记得当时做这道题时,很多孩子感觉困难,说白了他只认识字,但不明白字字组成句子后该句子表达的意思。但如果老师懂得从操作的层面引导孩子理解,把抽象的句子转嫁为通俗易懂小孩能够接受的常见事理中,小孩受到启发会慢慢对应用题感兴趣的。对这道题目理解也会更深刻。
最后我来谈谈良好的做题习惯,相信很多老师都知道,有的孩子,考卷一分下去,哎呀,可惜,这我会做,那个我没看清,这说明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就算会做的题目也可能做错,从而被扣了很多冤枉分。特别对于期末区统考这么简单的考卷,平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就更重要了。
一、培养仔细审题习惯。
我经常对学生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舍得在审题上多花点时间,审题的基本方法是读题。“一读而过”不行,“一读而过,提笔就做,一做就错”这是规律。读题是做题过程中非常重要、而且是能反映出学习能力的一个环节,读题一般至少分为三步。一是“通读”,就是要将题目所有的内容一字不漏的读一遍,特别是对于那些似曾相识的题目,要准确把握题目含义。二是“重点读”,就是根据通读对题目的了解情况,结合题目摘出关键词和关键条件。三是“返读”,就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再次阅读题目,以保证所用的条件和语句的准确性。根据三年级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这一特点,可以要求孩子手眼脑并用,用眼睛看,用手指读,动脑筋想。尽量让学生养成自己读题审题的好习惯,要相信小孩子是具有这个能力的。这样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就养成了做事认真、踏实稳定的好习惯。第一遍的高正确率完成胜过做完后多次的检查效果。体现在期末测评中,因为没有好的做题习惯而失分的题目有:填空第5小题“按规律填数”2、4、8、14、22、()、(),没有把规律一个一个地标出来,让孩子吧规律标出,有利于规律的得出,也有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填空第8小题,把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粗心的孩子就做成了“按从大到小排列”这时要求孩子平时读题过程中一边读一边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就很重要了。
二、培养认真计算习惯。
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三年级现在主要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主要是让孩子掌握计算方法,要训练孩子冷静沉着地对待每一道题。特别是学生列竖式时看错数,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还可以训练学生单位时间内做题的正确率,不要一味地追求做题的数量。对于计算比较认真的孩子要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励孩子计算的认真习惯。
三、培养认真检查习惯。
【紧随课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推荐阅读: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09-30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率07-15
扎扎实实抓课改 积极探索再提高10-18
语文组课改初一06-14
语文课改工作总结06-22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改07-02
地理教学课改体验09-03
小学课改教学工作总结06-11
小学教育语文课改心得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