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共15篇)(共15篇)
1.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 篇一
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家, 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先生认为:“要发展教育事业, 培育天下之英才, 办好图书馆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和推进, 各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和水平的逐步提升, 作为高校办学条件“三大支柱” (即教师、图书馆、实验室) 之一的图书馆对书、刊及电子文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采购需求日显突出。购置书刊采购的经费也逐年递增, 有的经费少则几百万, 多则上千万, 客观上, 也使图书馆购置书、刊及电子文献资源渐成规模的“政府采购”态势成为不争的现实。
图书馆文献资源实行政府采购,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 增强了采购行为的透明度和纯洁性, 防止了“暗箱”操作的不良后果, 从源头上, 预防和有效遏制了腐败行为及现象的滋生, 促进了图书馆廉政建设和法制意识的增强, 极大地维护了国家“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 同时也树立了图书馆良好的精神文明和知识圣殿的高尚形象。
同样现实重要的是, 通过政府集中批量招标采购, 形成规模效应, 引导供应商参与良性竞争, 这样有利于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 实现物有所值的目标, 降低政府采购成本, 为国家节约经费, 做到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公平对待和扶植综合实力强、资信状况好的大型品牌服务商并能够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其达到维护、规范和培育良性书、刊市场的目的, 对图书馆业界整体来说无疑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幸事”。
2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实行政府采购招标的大环境下, 通过与“采购中心相关的职能机构”的沟通及我们的具体操作实践, 我们觉得:鉴于每年常态化面对本地区几十所不同程度的高校图书馆的书刊文献的数次和多方位的政府采购招标, “采购中心相关的职能机构”付出了很多艰辛并且重复的人力、物力性劳动, 也增添了繁重的事务性工作, 且由于各个学校委托招标的时间不一致, 每次招投标工作都要经过各级单位的层层申请、批报、同意挂网、制定招标文件、投标、开标、评标与定标、报账、付款等一系列必备的程序, 重复劳动程序很多, 给相关组织机构和图书馆及图书供应商带来了诸多不便, 有的供应商为了参与不同学校的投标、竞标等工作, 在短时期内往返数次, 疲于奔命, 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的增加与浪费。
这些弊端, 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 组织机构承担的事物性程序多, 重复性劳动繁杂且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2) 各图书馆申请政府招标的时间不相一致, 相对给组织机构增加了庞大的工作量及劳动强度。
3) 各级申请招标的单位对政府采购具备的认知程度不一, 势必给组织机构增添许多重复解释和培训认知的不必要的机会, 事务性层面加大。
4) 因为组织机构面对的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多样性、多层次的需求, 在时间上, 高峰期势必急重难缓。且图书馆文献资源订购时效性和特殊性较强, 难免政府招标组织机构应接不暇, 工作非常艰辛, 据说有时“组织机构”每天实施招标工作多场, 甚至有时还要忙到深夜。如此超负荷的劳动, 我们深感不安。
5) 各图书馆申请政府招标所需招标的文献载体要求及方式、方法十分复杂, 其具体操作情况如下也可略见一斑:
我们知道, 文献资源政府采购方式一般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面购等方式。
但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传播载体的文献资源, 因与其它一般商品的特性其出版发行方式有所不同, 其固有它必然的特殊性所在, 需要根据不同的文献类型的特点, 采取不同的政府招标采购方式, 做到既符合学校关于物资采购管理的原则精神, 又能保证文献资源采购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特殊性的要求。
6) 关于以上文献资源的采购, 我们经过调研得知, 根据文献资源商品的固有特点, 有的省份高校图书馆联盟职能机构与政府采购的组织机构共同协调参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政府采购的协调操作、运行, 收到的效果甚佳。
3 设想实施的总体办法和具体实施的意见、建议
1) 总体办法和建议
为完善高校政府采购书、刊及电子资源的采购方式, 缩短采购时间和流程, 提高采购效率和资金效益, 确保采购质量, 同时, 也为上级组织机构节省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及繁忙, 我们建议:由财政厅及相关招标机构牵头, 会同中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下属的“省属高校图工委”相关领导及专家协同调研、商讨出一个统筹实施统招、统采集中采购的专门委员会, 根据高校书刊采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特点, 整合资源, 完善程序, 提高效率, 将全省书刊文献实行“年度统一集中采购招标的模式”:即根据原则上纳入政府采购的高校图书馆的纸本文献实行年度提前统一集中采购招标, 具体分为:“中文图书”、“外文图书”、“外文期刊”、“中文报刊”、“台港学术资料”、“电子文献”6个采购项目分别公开招标, 确定“入围资格商”, 这样大大减少了组织机构因以往多次招标带来的重复劳动。
政府集中采购招标之前, 从招标文件的撰写到政府采购实施办法, 组织机构牵头与“省属图工委”共同征求用户主要学校的意见, 大家集思广益, 既从满足一般性高校的普遍性出发, 又有兼顾重点高校对书刊文献的特殊性要求的特点即“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共同搞好“中外文纸本书刊采购采购工作项目”, 以利于多方职能资源得到更好、更快、更高的合理配置, 使“中外文纸本书刊采购采购工作项目”进入可操作性、持续化、科学发展的轨道。
2) 具体操作的意见及建议
①由组织机构确定来年度统一招标时间, 根据经费特点, 一般定在头年的10-11月间进行集中操作。
②对有愿望的供应商确立基本的资质入门要求。可根据综合性书商和特色性书商分别处理。
③充分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业绩和信誉优良的供应商。
④变直接确定供应商为确定入围资格供应商。即由组织机构根据各校图书馆提出的具体要求, 包括采购名称、采购经费额度、供应商基本要求、供应商个数 (包括全国范围内和本地均应有比例要求) 、文献质量要求、文献优惠性价比及售后服务承诺, 总体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本地招到优质资格供应商, 具体供应商的选择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校的需要, 中标范围个数在15家左右, 以便于提供各图书馆自行甑别、挑选的平台。此种办法国内些许省份图书馆界已有操作实施, 并且效果甚佳。
⑤关于报价的程度各馆因根据各自的图书质量特点, 售后服务赢利空间和售后程度情况提前与组织机构备案, 以便杜绝某些不良书商毁标、烂价现象及致使标后不能正常操作的现象发生。
⑥对实施合作后的供应商实施优胜劣汰的原则, 对各级供应商进行动态管理并实施数据分析, 以备来年招标向组织机构提供参考依据。对以往服务优良且资信状况好的供应商可以考虑来年增加分值。但要能提供客观、可靠的科学及数据依据。
以上建议和探讨, 是近年来, 笔者, 在从事图书馆文献资源政府采购招标操作过程中, 与采购中心机构相关人员, 图书馆界同仁相互学习、沟通、实践当中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积累而成, 建树平平, 只想起到抛装引玉, 相互探讨之意。
摘要:现阶段, 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下, 高校扩招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成——因果态势, 客观上, 也使图书馆购置书、刊及电子文献资源量的发展渐成规模和“政府采购”的操作实施成为不争的现实。但也存在着相当客观的问题, 诸如:重复招标, 标准不一、组织机构资源劳动重复浪费、协调性差等弊端因素。笔者以自己近年来, 从事高校文献资源“政府采购”的实际经验, 从现状、需求及存在的问题, 就总体原则, 具体思路及方法, 阐述了自己对图书馆中外文纸本书、刊及电子文献“政府集中采购”的点滴认知。以期抛砖引玉, 相互探讨。
2.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 篇二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145-02
引言
外文文献是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读者了解并获取国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利用中,外文文献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常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拟对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措施。
一、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是高校读者借以了解和获取国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在读者的实际借阅中,外文文献并没有发挥其“重要渠道”作用,外文文献利用中经常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相对中文文献而言,外文文献利用率很低。相对中文文献而言,外文文献的价格一般比较昂贵,图书馆每年花费大量资金购置外文文献,但外文文献的实际利用率很低,许多原版外文文献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无人问津,使得图书馆花费大量资金购置的这些外文文献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也造成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浪费。
其次,相对专业类外文文献而言,非专业类外文文献的利用率很低。高校图书馆馆藏外文文献中,相当一部分是非专业类外文文献,这些文献的实际利用率很低。许多外文文献读者只对专业类外文文献感兴趣,对非专业类外文文献兴致不高,导致这些非专业类外文文献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再次,相对文学类文献而言,非文学类外文文献的利用率很低。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中借阅率最高的是文学类外文文献,尤其是小说等文学作品颇受读者亲睐,但非文学类外文文献的借阅率相对很低,很多非文学类外文文献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很少有读者去关注。
最后,相对电子类外文文献,纸质类外文文献的利用率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中的电子图书馆的利用率越来越高,电子图书馆中的外文资源数据库的读者访问日流量远远高于纸质类外文文献的借阅量,使得纸质类外文文献颇受冷待。
二、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图书馆缺乏相关调查研究,盲目购置外文文献。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的服务机构,图书馆应该针对教学科研需要有目的地购置外文文献。但是,不少高校图书馆采编与教学科研需求似乎完全脱节,图书馆只是盲目地扩大外文文献馆藏规模,并没有很好考虑所购置外文文献能否真正服务教学科研。由于各种原因,图书采编人员也很少在购置外文文献之前进行大规模的相关调查研究,只是依据一定的外文文献订购单盲目购置,其结果是,花费大量资金购置的外文文献中,读者实际需要的文献较少,但读者不太需要的文献却很多。
第二,读者的外语水平制约了其对外文文献的利用。高校图书馆读者是高校教师和学生,由于专业和教育背景不同,读者的外语水平差异很大。有些读者虽然很想充分利用图书馆外文资源,但常常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讲,读者的外语水平是决定其能否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外文文献的重要因素,很多读者的外语水平决定了他们不能借阅专业类外文文献,因为无论从知识面、词汇量还是和难度来看,专业类外文文献对读者的外语水平要求更高。因此,很多读者对外文文献望而却步,有些读者甚至在校期间从未接触过任何外文文献。
第三,读者的功利心和知识视野制约了其对外文文献的利用。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读者主要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很多读者借阅外文文献的目的就是为了查阅学习和研究中所需相关信息,因此,对于与自己所求信息关系不大或毫无关系的外文文献,自然就不会特别感兴趣。另外,由于专业和知识所限,很多读者也对自己专业之外的外文文献不感兴趣。很多读者长期比较关注某一种或几种外文文献,但对其他文献从不关注。有些读者觉得阅读纸质类外文文献不如在网上“下载”然后“复制”并“粘贴”那么省时省力,他们对纸质类外文文献很不感兴趣,因而很少光顾图书馆或外文期刊阅览室。
第四,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方式也限制了读者对外文文献的利用。不少高校图书馆规定,外文文献特别是外文期刊只能在阅览室内借阅而不能外借阅读。这种外文文献管理和服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读者对外文文献的利用。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外文文献不能很好地在读者中间流通。另外,外文文献管理者的服务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读者对外文文献的利用。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图书馆对新进外文文献和馆藏经典外文文献缺少必要的宣传,也没有很好地对馆藏外文文献布局进行必要介绍,有些管理者与读者之间缺少交流,不少管理者外语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无法对读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缺少工作热情,读者服务意识也比较淡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读者对外文文献的利用。
三、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有读者自身的原因,也有图书馆方面的原因。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图书馆就不能保证外文文献发挥其应有作用。根据上文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解决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做好外文文献购置前的调查研究工作。高校图书馆购置外文文献,必须遵循“用则购置、购置则用”的原则,必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有的放矢地进行购置外文文献。图书采编人员在购置外文文献之前,应该深入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调研,充分听取专家和学者对外文文献购置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还可聘请相关专家和学者作为外文文献购置顾问。采编人员在充分听取院系和科研机构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后,结合图书馆目前馆藏外文文献的情况,确定真正需要购置的外文文献的种类和数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广大读者对外文文献的实际需求,努力使所有外文文献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第二,改变外文文献借阅方式,实行外文文献全部开放借阅。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要为教学科研服务,要满足读者的借阅需要,部分外文文献“只准室内借阅不准带出室外”的借阅方式极大地限制了读者对外文文献的充分利用。众所周知,图书馆是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好地方,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读者无法全天候在图书馆,部分外文文献“只准室内借阅不准带出室外”的借阅方式使他们接触这些外文文献的机会大大减少。如果不对所有外文文献实行开放借阅,他们就不能在图书馆之外借阅他们所需要的外文文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了外文文献的利用率。
第三,提高外文文献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服务仅仅停留在管理人员根据读者需要将刊物提供给读者这种方式上,很多外文文献管理人员的外文图书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外语水平偏低,准确把握馆内所有外文文献的排架和名称的能力不强,根据教学科研人员对外文资料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代查、代译及咨询服务的技能较弱。要提高外文文献的利用率,外文文献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应该主动向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的外文文献咨询服务,改变看门守摊的服务方式,以严谨的态度开展深层次的外文文献服务,耐心帮助读者查找所需外文文献,最大限度地为读者借阅外文文献提供方便,最大可能地让读者接触并利用外文文献。
第四,加强外文文献宣传。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率低,也跟图书馆对外文文献的宣传程度有关。图书馆应该尽力使外文文献特别是新进或经典外文文献摆放在比较显著的位置,应该利用比较显著的位置对重要外文文献进行宣传和介绍。图书馆可以在馆内大厅摆放新进外文文献宣传和介绍牌,也可在外文期刊阅览室内和门口张贴新进或经典外文文献宣传海报,还可以在图书馆的宣传栏或网页上发布外文文献的最新馆藏情况,还可以制作外文文献宣传小册子,比较详细地介绍外文文献的馆藏、分类、特色和使用细则等,甚至还可以借助院系网页宣传和介绍馆藏外文文献,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并充分利用馆藏外文文献,从而提高外文文献的利用率。
第五,培养并提高读者的外文文献使用意识。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读者中,大部分读者是在校学生。图书馆要与院系携手,通过院系专业教师的力量努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外文文献使用意识。图书馆要主动走访院系,及时向院系介绍馆藏外文文献资源,使图书馆馆藏外文文献进入教室和报告厅,通过院系专业教师的介绍和推荐,使学生知道图书馆馆藏专业类和非专业类外文文献,使学生树立使用图书馆馆藏外文文献的意识,积极使用外文文献资源,提高外文文献的实际利用率。
四、结语
外文文献是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中的重要部分,是高校教学科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但由于读者的主观原因和图书馆方面的客观原因,高校图书馆馆藏外文文献的实际利用率常常比较低。高校图书馆在购置外文文献时应该深入院系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教学科研对外文文献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订购外文文献,同时努力改变外文文献的借阅方式,提高外文文献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借助院系的力量努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外文文献使用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馆藏外文文献的实际利用率,使馆藏外文文献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楠.试析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的利用现状及对策[J].云南科技管理,2007,(3).
[2]孙双臣.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的开发与利用[J].现代情报,2004,(4).
[3]高志平.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情况浅析利用[J].河北科技图苑,2006,(5).
3.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 篇三
地方文献建设即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利用和保护,历来是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开辟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领域,增强办馆效益,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尤其对地方高校图书馆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方文献的概念及特点
1.1 地方文献的概念
国内外关于地方文献概念的解释,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广义的理解是:地方文献是指一切与地区有关的文献,即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和内容述及本地的出版物;狭义的理解是: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与地区有关的一切文献,从而排除了内容不涉及本地的地方人士著述和本地出版物。
1.2 地方文献的特点
1.2.1 区域性
区域性特征是从此类文献所反映内容的空间范围界定的。我们之所以称之为地方文献,就是因为它所承载的社会发展信息是局域性的,反映的是―个特定地区的历史与现实。如历史流传下来的方志类著作,地方的公私档案,各类文物古迹资料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征。
1.2.2 多样性
地方文献的多样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存在形式,即种类的多样性,它包括了文字的和非文字的各种类型。二是内容的多样性,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关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大体,到一地地理^文、民风民俗,甚至种族延续、名人轶事等无不涵盖。
1.2.3 连续性
从地方文献所反映的社会发展内容看,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特征。虽然地方文献的留存形式一般都是十分零散的,但当我们把他们搜集起来并经过整理后。就可以看出它大多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出一个社会发展的连续的、完整过程。
1.2.4 分散性
分散性是指地方文献的保存不集中。主要表现为:地域分散,馆藏分散,保存文献的人员分散。由于文献形成的时间不同,流转的次数不同,虽然地方文献内容是反映某一特定区域的,但其保存则比较零散。
1.2.5 稀缺性
无论是古代文献和近现代文献,很多地方文献资料都不是可以随便得到的。有的甚至是唯一的,有些是一次性出版,有些是偶然性出版,不少地方文献发行后就变成孤版、绝版。即使在印刷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中依然发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印刷量也是极少的。如部分县(区)花费十几年时间,数十人整理的近现代史类,仅内部印发几百册,古代文献更不待言。
2 建设地方文献的意义
2.1 有助于图书馆保存地方文献典籍并形成馆藏特色图书馆进行地方文献建设,不仅有助于完整保存地方文献典籍,而且对本馆的文献资源和文献工作都是极为重要的补充,在一定程度反映出一个图书馆的藏书所具有的地方文化特色。
2.2 能为本校及本地区的教学科研和修志等提供丰富的资料近年来,到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查阅地方文献的读者显著增多。出于对地方志的纂修、地方剧目的编写、地方人物的研究及资料整理等目的的人员,以及地方史研究的人员等,经常都到图书馆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来借阅此类资料。
2.3 对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文献不仅是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背离文献老化规律,有反复提供使用的信息价值。由于地方文献可以作为地方各界人士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当地政府部门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发展与建设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本地区自然条件与资源等,所以地方志又被称为地方的“资政要览”、地区性的“百科全书”,各地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3 地方文献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对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上还不够到位
到目前为止,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法规性文件,所开展的地方文献工作也多是“自发”式的,因此一些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将地方文献工作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有的虽然制订了地方文献工作计划,但并没有真正去落实,导致地方文献工作不能顺利地有计划地开展。
3.2 地方文献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地方文献与其他文献一样,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具有不同的载体、版本,不同的生产、出版、发行单位,不同的保存单位和个人,而且还有内部档案、内部资料和许多未开发的零次(口头、实物)文献,仅靠市场订购或购买是很难搜集全的。在地方文献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各地政府部门虽然制定了许多措施,但并没有将地方高校图书馆纳入其中,而一些高校图书馆也没有积极主动地与地方建立协作关系,导致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3.3 地方文献工作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全国统一规划,没有具体的工作条例和标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上,对文献的收集标准、范围认识不一致,对收集重点、收集渠道不明确。在地方文献的整理上。没有统一的分类、著录标准,缺乏便利、快捷的检索途径,没有进行集中的入藏、展示。在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多数难以入网,严重影响了地;h-3c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4 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4.1 收藏地方文献要遵循的原则
收藏地方文献要“广、全、精”,由于地方文献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广泛性、连续性和无序性等特点,所以,收藏地方文献要注重“广、全、精”的原则。“广”是采集的范围要广。凡是涉及有关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宗教、民风、民俗和社会发展动态的相关资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发行的均应列为收集的对象。“全”是采集地方文献的内容要全面。无论哪一学科专业,无论地方上发生的每一件重大事情,只要属于地方文献采集的范围,就必须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乃至产生的重大影响都完整地收人。“精”是收录的`地方文献要精。收集的内容精。质量高。
特别是一些非正式出版的内部资料,民间流传的资料以及来自网上的资料,要进行认真的筛选,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内容详实,文字精练的地方文献资料才具有实用价值和保存价值。
4.2 收藏地方文献要注重整理和加工
如果文献工作仅仅停留在收集和积累阶段,这样的文献资料是“死”资料;只有对收集和积累起来的文献资料,进行适当的整理、研究和加工,并很好地利用起来,才能使“死”资料变为“活”资料。具体措施是:第一,要分类集中管理,设立专门的地方文献藏书室,把以往分散的地方文献集中起来管理;第二,编写地方文献目录,方便读者检索;第三,把报刊中有关地方文献的资料制成题录索引,要把文章题目、刊目、日期、关键词等著录清楚,方便查阅原文;第四,地方文献目录和题录索引用卡片编制,将这些卡片按不同内容分类放人卡片柜,或输入电脑存贮;第五。将收集到的地方文献加工编辑成文摘、综述、述评、专题索引等二次、三次文献,编制加工力求傲到信息面广,内容集中,观点全面,最后把筛选加工的信息及时提供给读者。
4.3 地方文献的利用
对地方高校图书馆来说,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稀有的宝贵文献资源。其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利用。特另U是从地方文化建设的地区性、专属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来看,能否在做好地方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保护、收藏工作的前提下,充分做好利用工作,是直接决定着地方文献建设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性环节,也是这项工作能否健康开展,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地方文献的利用,要注意从高校自身需求和地方社会需求两个方面出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密切联系本校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地方文化研究,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并把重放在地方课程建设、乡情和区情教育、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上;第二,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利用高校文献管理的人才、条件、资源优势,为推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文献咨询和文献外借服务,并可参与有关的研究活动;第三,为校内外、国内外文化交流服务。把地方文献作为专有资源,获取与校际乃至于国际间文化交流的资本,使之成为既不改变其地方文化属性,又成为民族、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赋予其新的存在价值;第四,为文献原主和生成单位服务。与地方文献的捐赠单位、个人,文献搜集、制作单位、个人保持永久的交流关系,并为其提供优质服务,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后续文献和更大范围的文献搜集、整理工作。地方文献的利用和服务形式可根据各校、各地区实际灵活确定,但其主要的形式不外是馆内流通、馆际交流、专项服务(专题会议、专题活动、专题研究等)、社会借阅等几种。由于地方文献是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个特殊分支,又有着较强的社会性,为更好地开展文献的利用工作,可成立专门机构予以管理,以确保其服务的规范、快捷、优质。
5 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5.1 数据库建设的原则
(1)地方文献数字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在数据库建设中,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和本馆现实业务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本馆的业务指导作用,对本地区的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和统筹规划。
(2)数据库的建设要突出馆藏特色和地域特色,亦要考虑它的传播意义和价值,有步骤、有计划地建设。
(3)数据库内容的选择要先易后难,避免求大求全,着眼点应小,但力求傲到精深。达到唯我独有的效果,同时也要兼顾现实的需求,应选择需求迫切、广泛的资源。
(4)数据库建设不能是单纯地把纸质文献转为数字信息,更重要的是对纸质文献内容的分析与品质的提升,要投人编辑力量,进行二次、三
次文献的创作,要充分考虑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关系,按一定的知识或专题体系将资源重组。
5.2 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地方文献数据库
5.2.1 数据库的划分和确定
地方文献种类繁多,一个馆不可能同时建全所有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应根据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可行的方案,根据自身所具备的条件确定是建立书目数据库还是全文数据库。
5.2.2 数据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数据库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它不仅直接影响数据库的使用效果,更决定其应用前景。在建库时,必须对数据库结构、录数据格式和字段的定义给予规范化界定,并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使其符合图书馆网络建设发展的要求。
5.3 以创新服务带动资源建设
地方文献具有“存史、资政、励志”的作用,三方面的作用都要发挥,不仅仅是为子孙后代保存地方史料,更重要的是能提供良好的服务,起“资政、励志”的作用。提供服务与资源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深化服务可以拉动资源建设的速度,资源的不断丰富可以提高服务档次。地方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提供地方文献的书刊借阅,还要提供缩微品阅读、音像资料服务、计算机浏览、网上查询等方面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中,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进而促使工作人员加速文献资源建设,不断改善技术手段和硬件环境。同时,读者也会源源不断地提供人物资料线索,为人物资料的搜集、整理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易雪梅,赵萍萍.地方文献工作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国家图书馆学刊,(1):23―25.
(2)张月娥.试析地方文献情报资源开发.晋图学刊,(2):25―26.
(3)程文娟.试析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现代情报,2004(5):2O一22.
(4)邹华享.地方文献工作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图书馆论坛,2004(6):35-36.
(5)俞红国.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探讨 .图书馆学刊。(4):29―30.
(6)骆伟 洙晓华.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图书馆论坛,
(黎邦群,广东省惠州学院图书馆技术部主任)
4.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之我见 篇四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文献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知识与信息、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为认识某一地域的历史和现状提供可靠资料。地方文献的范围很广,凡记载某个地区过去与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重要人物事件、风土人情及民间习俗等方面内容的书刊文献,均可称为地方文献。作为地域文化中心的高等院校,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政治、经济的发展,不仅在专业设置上要设立与地方文化、经济密切相关的专业,还要在科研上更多地涉及到与地方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相关的项目。因此,作为高校信息储备及传播重要阵地的图书馆就责无旁贷地将收集地方文献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将图书馆建设成为本地区的文献信息中心。这项工作不仅有助于本校教学、科研,也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
5.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 篇五
高等学校的三大功能是教学、科研和服务,而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是教师、图书馆和实验室。新的世纪,高校肩负着为国家输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则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它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和做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工作,从而充分发挥它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那又是什么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呢?无可置疑,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人力资源管理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支撑,是保证图书馆其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重要保证,有效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将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知识的利用率,从而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①人力资源管理在求才、用才、育才、留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图书管理员的潜力,建设好高校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尽管重要,但是,依旧存在的不少问题。如:图书馆员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专业方面的人才;专业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不断流失;图书馆对在职人员的培训缺乏规划;缺乏现代管理观念和管理新机制②;等等。快速发展的今天,若想要持续发展好高校图书馆,让它在校园文化中发挥的更好,解决这些现状问题变得刻不容缓。
21实际是网络的实际,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全社会各行各业已呈现迅猛之势得到迅速推广,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更不可避免收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致使其内部服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信息存储自由化等等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新特点,这一切势必将对图书馆员知识层次、技术能力提出跟高的要求。③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积极不断的引进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及时补充专业人才的紧缺和不足,对于已经聘请的中低层次图书馆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在慢慢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必将会被占用资源更少更方便的云计算模式所取代。现今大量的出版物飞速涌现,图书文献资料价格急速增长,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在经费、馆舍、人力和技术有限的条件下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高校图书馆正迈向数字化图书,大量的数据资源需要处理,信息海量存贮的云计算的出现恰好可以有效地解决图书馆的这些问题④。如果高校图书馆
还处在招聘录用没有专业知识的图书馆员或者不对在职图书馆员进行培训,必将导致工作效率低,而无法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很少考虑到工作人员的特点,缺乏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严重地束缚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对于图书馆员的有效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是据顶图书馆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⑤,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十分必要。高校图书馆科学运用激励机制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构建一支素质好、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人才队伍;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图书馆的服务迈向更高的层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将压力转变为工作动力,等等。再次,过去图书馆一直在“读者第一”的管理模式下,但是,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今天,图书馆应当适当调整管理观念,将“读者第一”和“图书馆员第一”相结合。⑥稻盛和夫说:“让我们为了日航的员工,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吧。”他为员工幸福着想的信念赢得了日航所有员工的心,从而让日航起死回生。高校的图书馆需要的也是这种理念,不再仅仅是为广大教师学生服务,更要为图书馆员服务,珍视员工不仅仅是营利机构最基本的原则,更是非营利机构最基本的原则。因此,图书馆必须创新管理模式,建立起一套崭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基础的系统工程,应该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辅助高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① 姚咏梅.关于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探讨.现代商业.2010(18)
② 田中雨、那世平、陈文华.浅谈21世纪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农业图书情报学
刊.2010(07)
③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试论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百度文库 ④ 戎建梅.浅析云计算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晋图学刊.2011(02)
6.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 篇六
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的深厚积淀,具有存史、励志等的重要作用,是广义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定友先生在《广东文化与广东文献》一文中提出“研究乡帮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在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和热爱乡土的教育活动中,地方文献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顾名思义地方文献就是“记录某一地区知识的一切载体”,其内容是反映特定区域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历史与现状的知识宝库,是某一地域内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的群体活动方式的历史纪录,是地方文化的积淀,也是了解和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历史与现状的主要情报来源。地方文献对地方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我们创造新文化和促进社会文化进步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对于推动当地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管理收藏的一大主力,必须突出亮点,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为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服务。
1 收集与整理地方文献的意义
由于地方文献具有较强的保存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它是地方高校及本地区教学、科研、生产活动的丰富的情报资源。地方高校是本地区的最高学府,高校图书馆作为其最大的文献资源库,收藏大数量的地方文献,逐步发展成为地方文献信息中心,既可以满足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又可以兼顾本地区科研生产、经济建设的需要。由于地方文献能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精神文化风貌,有利于宣传地方文化,便于学生了解当地史实,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乡土教育、保护本地区文化遗产,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地方文献的特点
2.1 形式的多样性
以地域知识为基本内容的地方文献除了包括传统的公开发表的各种小说、散文、剧本、诗歌、杂文、美术作品、摄影、书画作品等以外,还有应该包括碑文、作者手迹、文件档案、录音、录像等文献形式。地方文献记录了当地原有的物质文化特色以及特色的形成原因、发展基础,记录当地经过长期的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形成的经验。这种经验对保持和发扬当地的物质文化特色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必不可少的基础[2]。它反映出了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方面,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到该地地理人文、民风民俗,甚至名人轶事、种族延续等无不涵盖,是其它学科文献所无法超越的。
2.2 明鲜的地域性
地方文献详确地记录了一个地域的政治、地貌、经济、文化等人文科学与自然状况,常常被称为“省情”、“市情”、“县情”等资料,是研究地方建设发展的主要文献资源。地方文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在地方出版物和本地人士著录中记载了许多本地从古至今各方面的资料。它所记录的对象一定是某一个特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名胜古迹、文化环境、风土人情、山川河流等诸多方面的历史和现实,这也是地方文献最本质的特点。
2.3 较强的资料性
地方文献的内容来自于社会、自然、基层等方面,它属于原始记录,特别是大量的统计资料,信息内容丰富可信、资料性很强,无论从形式到内容涉及到了某一地域内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无以伦比的作用。
2.4 资料的稀缺性
无论是古代文献还是近现代文献,许多地方文献资料都不是可以随便得到的。有的堪称是唯一的,有的是偶然性出版物,有的是一次性出版物,很多地方文献出版后就变成孤版、绝版。就在印刷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我们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中发现,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印刷量还是很少的。如部分县区整理的近现代史类,仅内部印发几百册,古代文献就自不待言了。
3 地方文献收集与整理的原则
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是一项细致、繁杂的工作,也是一项地方区域性资料建设的长期系统工程。在对地方文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即完整系统的原则、专门性原则和特有性原则。由于高校图书馆人力和财力的有限,在对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中因优先考虑社会需求,分清轻重缓急来确定文献收集整理的重点。
3.1 完整系统的原则
地方文献的产生为满足地方社会的需要,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种社会需要会表现出它的连续性。如年鉴、族谱等都是按年度连续编排出版的,对于这些地方文献,应不断采购,使它保持完整。只有在连续地记载下统计数据才有利于教学科研的需求,有助于人们从历史的角度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出该地区该领域的资料。
3.2 专门性原则
地方文献所记载的人物、事物和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特定区域、又或者与这一区域有关的范围内,与该地域有着直接的联系以及对该地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经济事件等;除此以外,地方文献内容的专门性也是很强的,记一人,讲一事,说一地等等十分广泛,资源庞大复杂。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发展的文化基础和先导,也是地方文化发展的真实体现。它们两者是积淀历史、记录地方人民的认识和实践,并传承于现代与未来、服务于社会的精神财富[3]。在这些方面,高校图书馆没办法做到全面收藏,就应该有所侧重地收藏,收藏与本单位教学科研有关的的地方文献。便于保证收藏质量,更大地为本单位的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服务。
3.3 特有性原则
每个高校图书馆都应收藏与其他图书馆不同且具有自己特有性的地方文献。特有性的地方文献在内容上应该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同时应该要考虑该文献是否具有必较高的学术价值,是否位居于无法取代的地位以及在必较长的时段内能否保持其优势。
4 收集与整理中因注意的几个问题
地方文献收集与整理组建具有地方性特点著述资料室,对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特色的藏书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还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搜集整理时应该注意按该地域高校图书馆的特点,确定优先收集与整理范围。它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收集与整理之前应该根据各个馆情况、设专设或兼职人员。在大量调查、了解、采访的基础上划分出搜集的先后,选择具有一定时间限制的地方文献,还要选择对地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地方文献。反映该地域的资源调查报告、国土资料开发利用资料等应该采取急用先搜的原则,优先进行搜集整理。
4.2 采用由远到近的原则,逐步扩大收集与整理范围。
对于要做到收集与整理的完整性、系统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人员仔细的了解、寻访、征集。搜集中还应该不失时机的了解情况,由远到近、似点带面逐步扩大搜集。
4.3 高校图书馆必须重视零散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零散资料一般来说内容广泛、人员涉及面广收集与整理起来比较困难。但是这一类资料一旦经过收集与整理后,最是能体现出该地方文献的特色,也能够促进该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搜集工作中应该把这类资料列为重中之重。
4.4
在收集与整理过程中还应该要注意对各种文献资料作认真、仔细的鉴别,最后根据资料的质量和数量区分出重点入藏和一般入藏的文献。作品鉴别工作可以请各学科具有一定影响的人员承担,这样更有利搜集工作的发展。总之收集与整理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必须针对各体实际情况,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收集与整理工作,逐步形成一个具有高校自己馆藏特色的地方文献藏书体系。
知识就是力量,地方文献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在创建新的知识经济体系中,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作用。“把图书馆中蕴藏着的丰富知识资源开发出来,为知识创新和终身学习提供深层次服务,促进知识经济发展,这是新世纪图书馆事业肩负的重要任务[4]。”地方文献是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的一部分,它有着十分重要的开发价值。特别是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甚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有条件、有能力的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努力地收集与整理出更多、更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料,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为读者的需要尽一臂之力,为服务读者、为服务会,发挥出其特有的贡献。
摘要:对于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中因注意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高人们对地方文献的重视,切实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方文献,收集,整理,高校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周传清,肖雪梅.略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1):57-59.
[2]骆伟,朱晓华.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图书馆论坛,2000,(5):3-6.
[3]任庆芳.论临沂地方文献与临沂文化的关系.兰台世界,2006,(1):66-67.
7.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 篇七
[参考文献]
[1] 李杰.我国的民族文献及其建设.图书馆,1992(5).
[2] 包金玲.加强民族地方文献建设.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
[3] 陆建芳.地方文献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
[4] 彭延炼.论民族地方文献的采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1).
[5] 乔惠萍.浅议地方文献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2).
8.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 篇八
地方文献是反映某一地区的政治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交流、地理状况和风俗民情的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也就是指一切记录和反映某一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图书文献资料。它是地方图书馆藏书建设和服务工作中最富有特色和生命力的部分之一。地方文献除了具有永久性的史料保存价值,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外,对于研究、开发本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发挥地方优势,促进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文献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切实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无疑是图书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1]
9.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 篇九
1.1增加了经费投入, 改变了文献采访模式。各个高校接到通知后, 都在积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评估, 学校也对图书馆专项评估工作十分重视, 各个高校几乎都在接到评估通知之后加大了图书馆经费的投入, 图书购置费几乎是以前的两倍多。2010年由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牵头, 将图书采购工作纳入吉林省政府采购, 从此改变了以往各个高校各自为政的采购形式, 由吉林省政府采购中心确定中标资格书商, 再由各个高校图书馆与书商洽谈购书事宜。加强了高校图书馆采购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1.2减轻了各图书馆编目工作的负担, 使之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过去图书馆的编目部门是图书采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根据图书馆专项评估指标体系规定, 要求在校生人均均藏书占有量达100册以上, 各高校图书馆为达到评估要求, 基本都在集中的时间购买大量的图书, 大大增加了编目工作的工作量。因此, 各馆开始尝试编目业务外包工作, 由书商为图书馆提供图书编目服务。也就是说, 中标的书商要为图书馆提供从采购、验收及物理加工、建立馆藏书目数据, 以及图书典藏上架的一整套服务。
1.3自动化管理系统优化升级。近年来, 在高校图书馆借评估带动下, 很多馆引进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或对本馆已有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升级, 利用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完成本馆的采、分、编、点、流等各项具体业务。目前吉林省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使用江苏汇文软件公司提供的汇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在“十二五”图书馆专项评估期间, 很多高校图书馆又升级了该软件。以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就将当时的汇文4.0版本升级到了5.0版本。由于各高校图书馆加大了自动化建设的投入, 高校图书馆利用这个机会或是引进或是完善了自身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
二、吉林省教育厅的图书馆专项评估给高校图书馆造成的压力
2.1图书到货率降低。由于经费的增加, 购书需求急剧扩大, 很多高校在短时期内图书购置量迅速增长, 这使得一些书商措手不及, 所以很多图书到货率会受到影响, 普遍图书到货率低。另外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图书品种不足的情况下, 盲目扩大复本量, 很多专业性很强的图书复本都要40-50册, 这样也会导致出版社暂时缺货, 无法及时供应而导致订购图书到货率偏低。
2.2馆藏文献质量下降。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增长, 书籍也成翻增长的势头, 给图书馆的采购工作带来的极大的困难, 甚至出现馆藏文献质量不断下降的现象。一是由于购书量急剧增加, 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 二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为了达到评估指标要求, 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采购以牺牲藏书质量的方式, 来弥补藏书数量的不足, 在图书采购的过程中, 失去了采访部门的本来的职责, 仅以不断满足数量的要求为标准, 没能进行筛选, 致使很多书籍的采购都变成了资源的浪费。二是为了满足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 图书馆的旧书、破损书剔除工作不断拖延, 大量的过时的书籍、没有利用价值的书籍, 占居了图书馆大量的藏书空间, 使读者想借的书借不到, 现有的书, 读者又不需要, 影响了读者的利用率。
2.3书目数据质量下降。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依托于书目数据库的建设, 在图书馆基本实现自动化的今天, 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开展资源建设的基础, 也使高校图书馆馆际间进行联机联网、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可能。一般图书馆为了满足评估的要求, 会集中购进大量书籍, 在编目人员不变的情况下, 致使工作量大量增加, 而导致编目质量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编目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文献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导致标引过程中出现分类不明的现象发生。二是编目人员没有对书目数据进行认真校对, 或者对由书商提供的书目数据进行校验, 而出现错误, 增加了日后返工的概率。
三、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3.1确立符合评估指标的文献资源建设目标, 加大电子资源建设力度。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时代的需要, 在评估指标体系中规定生均藏书100册及以上 (电子版按1:1计算) 那么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必须考虑数字化信息内容。但同时绝不意味着不需要丰富的实体馆藏。应该在保持纸质型文献稳定增长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电子资源比例。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纸质型文献不可能完全被取代, 仍然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主要建设内容。高校图书馆要确立纸质版图书与电子版图书稳定增长的概念, 逐步丰富自身馆藏体系。
3.2加大配置新办专业文献资源的力度。随着高校的扩招幅度大大增加, 专业设置不断增多, 新兴专业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 自2006年以来, 长春师范大学所拥有的本科专业已经集中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6个学科门类, 在2011年又成立了工程学院, 开设了轨道交通、有色金属等纯工学专业。学校逐渐朝着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 多学科协调发展。为了保证各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图书馆虽然采取了一些倾斜政策, 但是因为文献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 更因为受到文献经费的制约, 新开专业的文献资源保障情况仍不理想。以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在2008年对全校的文献资源购置计划做出了调整, 但是至今为止, 工科专业图书占馆藏比例还是偏低。
3.3加强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图书馆专项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要求要有“长期积累, 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就师范类高校图书馆而言, 其馆藏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省内很多高校图书馆近几年来也在一直打造自身的特色馆藏, 以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就有中国东北边疆历史研究资料信息中心馆藏特色资源, 该中心主要为读者提供东北边疆历史资料与研究成果的查询服务。中心主要收录了有关高句丽、渤海、中朝韩关系及中俄东段边界沿革史以及中国东北史、东北民族史等方面的文献20000余册, 中文论文30000余篇, 并建成8个专题数据库, 在数量与质量上位居国内前列,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主要藏书:《四库全书》、《燕行录》、《宋集珍本丛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东北边疆档案选辑》、《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满文原档》、《满族说部》等。此外, 中心还藏有大量域外汉文史部典籍的复印本和电子版, 其中大尺寸韩国藏本《李朝实录》、《高丽史》、《备边司誊录》、《承政院日记》以及日本藏本《古事记》、《本朝六国史》、《本朝通鉴》和《大日本史》都属国内鲜见,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每年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也十分注意保持它的连续性。
3.4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涉及学校教学、科研等多个领域和部门, 要真正做好图书馆的各项工作, 必须加强与这些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广泛征询学校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广大用户对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和相关意见。让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教师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作指导。例如, 长春师范大学图书馆每年都会组织几次全院各分院系教师到图书卖场现场采选图书,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证被选图书的质量。对于新增专业和院系, 图书馆也在第一时间为他们创造了单独选书的机会。各分院系都派出了相关专业的教师, 老师们也都十分认真负责地为图书馆采购工作把关。同时, 文献资源建设部将平时所订购的《全国新书目》、《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以及部分出版社的订单定期发给全院各分院系, 让广大教师了解近期的新书, 并让他们将应该购置的新书进行圈画, 反馈给文献资源建设部。由此可见,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应当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让广大教师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结语
吉林省教育厅的图书馆专项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对高校图书馆办馆条件和藏书质量的一次检验, 更是高校图书馆谋求发展良好机遇。一方面要把评估指标规定的标准作为建设目标, 以评促建, 加快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进程, 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馆藏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参考文献
[1]孙士宏.高校评估给图书馆采编工作带来的影响及对策[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7 (5) .
[2]梁正华.论高校改革中图书馆采访思路的变革[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07 (3) .
10.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 篇十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开放的图书馆在为全社会提供信息与知识的服务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面对挑战,拟定专题、专人,有目的有系统的建立有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库,是现代图书馆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开拓创新的重要举措,可以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当前图书馆界似乎有一种倾向,比较多地注意到高科技的设置与发展的问题。这虽然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我们不可忽略。但现在各馆都在一味的比哪个馆电子阅览室有多少,上网程度如何,数字转换进程如何和宽带网的设置等等,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一个常规的且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地方特色文献的储存和利用。所以,地方文献的搜集与利用工作,应引起重视。
我馆对业务工作一直持两个重视的理念,一是重视高科技的发展,二是重视日常业务工作的不放松。当前图书馆工作的大环境是多着重在发展馆界规模和加强高新电子技术等,而对一般不会引人注目的常规工作则没有重视,往往造成经费负重比例大,建一个大馆,差一大笔历史帐。而造成馆藏书建设和用户服务等基础工作渐渐式微。有的甚至文本文献的储存和利用等基本建设工作基本上未开展,处于一种冷落的状态。所以我们在当今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谈一些悖乎时尚的意见,呼吁各兄弟馆认真狠抓文献部、文献研究室的业务工作建设,让图书馆真正发挥为社会精神文明与经济建设服务的良好功能。
知识资源的特点主要包括可共享性、重复使用性而不损耗、易于传递以促进知识资源共享与利用。鉴于此,我们在抓图书馆业务全面发展的工作中,认为应该对现在所处的时代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说人类积累和创造的知识,将成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文明与进步最主要的推动力。知识经济的特点是经济的增长来源于知识资本,而知识资本的核心是人才加技术。它们进行组合后所拥有的创造能力和这种能力的持久性,就体现了知识经济的价值。知识经济时代这个大环境对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并随时伴随着陷阱。它面临的机遇:
一是图书馆已经或即将成为知识流通与传递的重要部门,它将直接进入经济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是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它将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知识的管理者。
三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争夺,图书馆对培养人才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受到政府、社会与教育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四是图书馆是出成果、出人才的地方。因此,图书馆是知识经济的基础性结构,它可以有机地融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成为知识经济产业的重要部分。
五是图书馆是向人们展示古今社会文明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与场所,因此图书馆有义务真实地记录和推广我们社会先进的文明和光荣的传统。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但是,我们图书馆在发展的机遇中同时也存在着各种挑战,那就是:
一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将有更多的需求和企望,它不仅要为社会进行文献的收集、保存、整理、开发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而且在智力开发、人才培养、知识信息传递、文化艺术展览和再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是知识经济时代更面临着如何体现综合国力的提高这样一种挑战,要走向全球化就要加速培养人才,提高信息质量,势必要求图书馆员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宽广的知识面,具备卓越的决策判断力,有相当高的全面业务技能,善于利用图书馆的藏书、设备和管理手段筛选出用户需要的信息,向读者进行高效高速的全方位的传送服务。所以一方面要尽快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就是对现有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三是图书馆也必须迅速转变自己,加快现代化进程,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图书馆发展,使之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中心和网络中转站。而图书馆员则当然地要成为信息导航员和知识工程师。面临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可以预测,现在的图书馆势必将在于21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发生全面性的巨变。新一代的图书馆也就是数字图书馆之类,将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出现。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既有它前进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一面。在知识经济时代同样也有随之而来的知识陷阱。陷阱这个词大家都不愿听,但它确是历史发展必然伴随的一种现象。
四是知识在未来将获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光辉地位,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任何光辉都伴随有阴影,“知识经济”也将伴随着各种陷阱,比如说电脑化陷阱、商品化陷阱及权力化和经济化陷阱等。
五是必须认识文献资源是形成面向实践、注重新技术、追求理论精品的特色,铸就求实创新的风格,成为社会各界所求学科领域极具权威性与指导性的应用工程。
在知识经济这一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图书馆可能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而倾全力于图书馆的高科技的发展和建设,而忽略或漠视了常规工作,特别是文本文献工作。我们万不可以片面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来对待新时代图书事业的发展,不要出现“见(计算)机忘(文)本”的现象。我看到不少馆因为片面追求高科技建设,耗用了绝大部分经费,而使文本入藏出现大量短缺,使图书馆文本收藏的功能逐渐萎缩。为了满足高科技建设的经费需要而大大削减购存文本的经费,因此很多期刊短缺了,很多重要的书籍采购量不足,甚至有人还认为只需几间电子阅览室就能很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不可避免地落入“知识经济”的“电脑化陷阱”之中。我们对于文本应有充足的认识,因为信息的产生大部分需要有文本根据,因此不能偏废文本文献的不断储存和利用,既要开拓创新,又要传承文明。文献的储存不可能无所不收,而应视具体情况来确定其收藏的重点,如各地区的图书馆在加强电子书库的同时,应着重地方文献的储存与利用。
“文献”的概念在我国始于远古时代,有文字记录的认为是始见于《论语・八佾》,至于文献的具体定义和所涵盖的内容既有自汉以来的不同解释,又有今人的研究和诠释。近几年,有不少文章着重阐释了地方文献的有关问题。地方文献是不同于其它文献的一种特色文献,它充分体现着地域的社会发展和地方的时代变迁特色,只要是忠实的反映本地区的社会、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军事、物产资源以及人文活动等相关资料的事件收录,不论其时间的上下限和使用各种不同的载体,即使是散乱的手书记录资料和口述回忆包括原始数据等等,都应是地方图书馆应馆藏和利用的对象。这些地方文献对立足祖国、放眼世界及本地区的各方面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咨询作用。尤其在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更应以其独有的特色参与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共享。
现在我们可以从网上浏览到无数我们想要了解的地方文献的有关信息,我们可随心所欲地随手获取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资料,这正是我们长期储存地方资源信息的结果,是知识经济时代给我们的贡献。如我们长安图书馆现在开展了地方信息档案库,专事地方文献的收藏,我馆五楼展厅还投资200多万元特别建立了一座长安改革开放历史成就展厅,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通过地方文献以实物和文字方式向全社会展出,使社会各界一进入图书馆就可以通过触摸实物看文字说明、观电视演播等清楚地了解长安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有民国时期以来有关社会变革的国家及地方文献达数千种,一些地市公共馆也多注意及此,如佛山市图书馆规定了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分古籍地方文献、现代地方文献和虞籍人士著述等。湖北荆门市以政府行为的方式,向全市市民大力征集地方文献。另外一些图书馆还设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对地方文献工作进行专题的研究。南开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还挂靠有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属的地方文献研究室,承担收集与研究工作,以便能更好地加强地方文献的建设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服务!
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涉及面广、点多、线长,无所不在日常主要表现在:
一是地方史志方面。地方志是一方区域修史之志,是某个地域专门性的原始记录文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传统,且受到各个时期社会的重视,它是一个综合国情、省情、地州(县)情的活化石,有能力的地方图书馆就是它最好的收藏与保护的场所。据我们了解,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古今不同时代的地方志有数万多种。如某省图书馆最近公布的地方文献年鉴中提到,他们当前所搜集的地方文献中仅新旧地方史志约有15000余种,仅这一宗就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地方文献之宝。因为这些地方史志中,保存了大量有关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自然现象、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工艺等资料。
二是宗族谱方面。宗谱是与地方史志有同样悠久历史的一种地方文献,数量非常之大,在我国新旧约有近十万余种。它记载了祖先的功过是非,这些文本除去夸耀与虚构的内容外,确有不少可资参考之处。因为在记载某个人的历史时必会记录当时时期的社会原始情况。如名门旺族的家族史,为地方的.开辟发展、为人物的研究提供祖先和子孙的资料最详细,如荆州图书馆收藏的岳姓族谱中就清晰地记载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岳飞将军苦读诗书,尊敬师长和长辈的动人故事,这些虽然具有一定的民间传奇色彩,但它必竟从历史的角度向我们补充了一些有关英雄的轶事。在《曹氏宗谱》中,证实曹雪芹的祖籍是辽阳,后迁居沈阳,原属汉军旗,后改归满洲正白旗。宗谱的内容比较丰富,除一般有关家庭的世系、家训、祠墓、传记外,还有专题部分(如杂记和文献),储存着较多的地方文献。家谱对人口研究尤有价值。通过家谱,可以了解到本家族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的增减速度、原因,家族的兴衰过程,人口的社会构成,职业,文化状况,婚姻状况以及寿命等。因此书库中保存这些各个时代的宗谱,是非常具有重要性和战略性的。
三是民间自存书库。有些地方图书馆一味地认为档案馆是地方文献专门的收藏馆所,图书馆不具有这一功能。最终造成图书馆资源贫乏,馆藏知识层不全的局面。正是由于现在有些地方(全国大部分地方)体制是图档分流,是两大系统,档案由档案馆保存。但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情况下图书馆应该有自己的一条线去重点收集自己所需的地方文献资料。因为国家专门的档案机构很少去搜集民间个人留存档案,以至于部分民间个人保存的档案没有受到良好的保护,丢失、遗落、被盗情况严重。所以说地方图书馆应该担当这些重任。
四是石刻碑文。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为重要的人物、事件立石建碑是中国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这些碑文是地方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珍贵的资源已经被各个时代的政府所注重。如山西是我国文物大省,到处都有石刻,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人编著《山右石刻丛编》保存了重要的地方文献,为学者研究所用。沁水县曾汇集石刻文字160余通,有不少反映地区社会生活的文献资料。河南省为了研究该省地震文字记载的准确性,特在全省范围内搜求碑刻文字相印证,终于完成了一部比较系统而可靠的河南地震集,为预测地震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有一些隐性的地方文献知识也常常被人们忽视,这是过去很少涉及并往往被忽略的重要地方文献资源,我国有句成语说“入境问俗”就是为寻求地方文献的隐性知识。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文献中“献”的部分,也就是地方上贤哲们头脑中尚未变成以文字落于载体的知识。国外有些图书馆对所属社区可以提供隐性知识的贤哲们都很熟悉和关注,遇到各式各样问题无法为读者解决时往往就向这些贤哲们进行咨询。我们的图书馆应该开发这一领域,为这些人建立人才档案,以备随时咨询。但作为一方图书馆,应该有责任去收集有关文字资源、图片拓印资源,为地方文献历史留下可循性资料。
除了上述几例外,地方文献还有图册、簿录和旧照片等等,数量极多,而且大多是有收藏保存价值而一时尚难数字化的,稍有忽略,一纵即逝,终成遗憾。杜定友先生把地方文献视作地方图书馆的第一要务确是卓见,至今仍具有其生命力的。我们之所以如此强调图书馆与地方文献的关系,甚至达到呼吁的地步,主要是希望不要以一种矛盾掩盖了另一种矛盾。我们的思路是,不论是哪一种类型、哪一种级别的图书馆都必须在与时俱进的思想指导下,加速图书馆的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进程。建立不同内容的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以满足资源共享的要求。但与此同时,也不应忽略作为图书馆大宗入藏资料的地方文献,要用同样的力量对之进行收集储存整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图书馆事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为社会现实、经济建设和高科技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11.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 篇十一
2.1地方文献收藏的质量有待提高
由于地方文献品种多、类型多、发行机构多、发行渠道多,尤其是大量地方文献属于非正式出版物,缺乏出版和发行信息,使图书馆难以及时征集,客观上造成了地方文献征集和收藏的残缺不全。
2.2地方文献开发和利用有待深化
我国公共图书馆虽在不同层面上对地方文献进行了开发利用,但大都停留在编制馆藏地方文献书目索引、题录、咨询服务等方面,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地方文献的全文数据库建设仅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长期规划和具体措施;地方文献的咨询服务工作尚处于被动服务,缺乏主动参与服务意识。
2.3地方文献的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的收集标准、范围上并没有达成共识,收集重点也不明确。在地方文献保管上,除少数图书馆是设专库集中收藏外,绝大多数馆是分散在各个书库之中;在数据库建设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处于一种无序的、各自为政的状态。2.4地方文献工作的交流和研究有待加强
目前,各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交流、信息交流很少,特别是学术交流就更不多见。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对提高地方文献的建设和开发工作的质量是很不利的。
2.5地方文献工作的队伍有待进一步充实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公共图书馆现有地方文献工作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某些馆甚至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造成各馆的地方文献收集不力,开发工作也难以提高和深入。
3提高地方文献工作质量的对策
3.1拓宽信息来源、主动出去征集
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非常艰巨的任务。各公共图书馆一定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把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变为一种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呈请政府出台形成“呈缴本”制度的地方性法规,为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提供保障。广东、广西、江西、黑龙江、山西、四川、甘肃、湖南、上海等省、市政府均曾发文给各出版机构和机关、团体,要求他们给省、市图书馆提供呈缴本,他们的经验值得普遍推广。同时,各公共图书馆还应确定地方文献的收藏方针和范围,设置专人,拓宽信息来源,主动与新闻出版单位、修志机构、档案馆等单位以及全市的机关、团体、学校、厂矿企业等广泛联系,主动上门访求,广觅博收,尽最大可能将新出版的地方文献收集齐全。
3.2深入发掘馆藏,充分开发利用
地方文献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方信息资源,如何大力开发利用,服务当代,造福子孙,是各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首先我们必须改变被动的服务模式,主动做好需求调研,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其次,拓宽二次文献信息开发的思路,扩大索引的编制范围,甘肃省图书馆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该馆自建国以来编有34个专题书目索引,其中《甘肃省所藏西藏和藏学档案史料目录》、《丝绸之路文献叙录》、《黄河书目索引》颇具参考价值。由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馆牵头,组织17个各类型图书馆参编的《东北地区地方文献目录》是一个创举,具有推广价值。同时,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社会需求,有选择地编辑专题资料、研究综述等等。第三、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以专题书目、索引数据库为重点,再深入到各种专题的全文数据库,并提供自动化网络服务,形成良好的地方文献检索与服务系统。如广东佛山图书馆设计开发的《广东花卉数据库》、辽宁省图书馆建立的《辽宁近当代作家、作品资料数据库》、大连市图书馆的《地方产品样本数据库》就很有特色,值得我们借鉴。
3.3完善地方文献工作人才结构
进行地方文献的建设与开发工作需要图书情报专业与地方文史专业人才的结合,没有双重的人才结构,既不能做好必要的基础工作,更无法做好开发工作。因此,各公共图书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人选进行此项工作,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培养,务求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不断提高地方文献建设和开发工作的水平。
3.4加强交流,完善网络
现代图书馆是一个有机的群体,加强馆际协作协调,发挥整体效益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关键。地方文献如果能在网上实现资源共享,其影响和效果将会大大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馆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健全区域性或全省性地方文献工作协调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方文献的征集、书目编制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把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整体优势。那末,地方文献的建设和开发工作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黄俊贵 地方文献工作刍议,中国图书馆学报,(1)
2 邹华享 关于地方文献若干问题的思考,图书馆,(6)
3 张武耕 地方文献工作五十年之探讨,图书馆论坛,1999(1)
4 柯平试论我国地方文献事业的几个问题 图书情报知识,1992(2)
12.高校图书馆文献采编工作的探讨 篇十二
1 网络环境下, 采编工作的发展变化
1.1 选书途径多元化
过去选书一是通过看《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等报纸来了解最新的出版信息, 二是通过书商给的书目清单来订购图书, 三是现场采书。同时网络上还有图书发行最新信息的收集、整理, 及最新文献信息的出版动态, 采访人员平时多关注这些信息, 就可以弥补书目订购的不足。
1.2 采购模式多样化
对于时效性较强的图书或社会热点图书, 老师教学急用图书, 都可以通过网络购得。对于当年因文献因宣传不及时错过选购的图书, 或因出版年代较久, 书商或出版社已不再销售的图书, 我们也可以通过二手图书网购得, 这样还可以更好的完善我们文献资源建设。为教师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
1.3 联合编目, 数据共享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应用, 大部分的图书馆都采用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软件, 通过加入CALIS联合编目和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 不仅提高了图书分编的效率, 同时提高了图书分编的业务水平, 规范了馆藏数据, 同进还实现了编目数据的共建共享。
2 网络环境下, 采编工作应与时俱进
2.1 网络购书
因从书商处购书, 到书周期较长, 尤其对于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图书, 不利于读者的利用。如:考研用书、考公务员用书、英语四六级考试用书等, 只要每年考试结束, 当年的这类图书基本就被弃用了, 有时就造成了图书还没到馆, 就已经被淘汰了的事实。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们可以采用网络购书, 到馆时间快, 通常只需要用三五天, 并且如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等这些网站的书也都能保证是正版书。这样更有利于读者对这类图书的利用。
2.2 适应学校学科建设, 构建适应学校发展的藏书体系
现代高校都有自己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图书馆也对此类学科的图书定为特色馆藏, 采访人员应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动态, 从现有馆藏基础格局出发, 紧密结合图书馆特色化馆藏的重点, 合理的建设高质量馆藏。
2.3 联合编目, 规范回溯建库
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网络环境下的核心, 其中书目数据的回溯建库工作, 是图书馆全面实现自动化管理, 网络化书目检索和文献信息共享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利用联合编目, 修补以往不规范、不标准的数据, 提高文献数据质量。
2.4 编目业务选择性外包, 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 图书馆购书量也相应增加。但采编人员少, 工作量大, 高校图书馆应有选择地将编目业务外包, 可弥补采编部门人手紧张的不足, 提高工作效率。如, 把盖章、粘磁条、贴书标、粘胶带等工作交由书商完成, 让采编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投入到分编工作中, 提高编目质量。能够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更精确的检索手段和方法, 让读者能够更方便更全面更快捷的检索和使用图书馆的各种馆藏信息资源。
3 采编工作人员的要求
3.1 采编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随着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图书馆逐步走向网络化、数字化。这就要求采编部的工作人员平时要树立学习意识, 尤其是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图书采访人员不仅要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而且还要熟悉互连网, 具备在互联网上搜集、筛选、采访和订购的能力。图书分编人员每天面对着千变万化的网络环境要不断的接受新事物、新名词, 新的思想理念。掌握各门类学科一般的知识, 知识广博。
3.2 分编人员还要转变故有的思想模式, 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 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结合实际工作开拓创新, 主动地深层次的了解读者的需要, 为图书馆开创个性化服务创造有利的条件。采访人员面对良莠不齐的文献资源要有鉴赏和筛选文献的能力。图书分编人员要有先进的思想观念, 对于新兴事物, 新有名词 (如云计算、物联网……) 要主动学习了解, 对网络环境下分编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能够及时的进行分析研究和认真探索。
3.3 主动学习
有条件应参加CALIS联合编目和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业务培训班, 更多更好的接受专业培训,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对分编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操作, 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 同时还要了解各学科各领域的最新成果。掌握各前沿学科的最新动态, 拥有更为广博的学科知识, 还要熟悉掌握和运用第五版《中国图书分类法》及修订信息, 这样才能在文献分类编目的时候准确细致的归类信息内容, 更多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在新环境下有了新的特征, 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如何更好的做好的采编工作, 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编目,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
参考文献
[1]靳涛.浅谈网络环境下的科技文献采编工作——以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文献馆采编工作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2 (11) .
13.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 篇十三
文献利用基本知识与信息检索技能竞赛(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
1.按《中图法》可将图书分为()基本大类。
A、5 B、10 C、22 D、26 2.目录、索引、文摘属()。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3.有一种出版物,《大英百科全书》这样解释:刊登论文、故事等文字并定期出版的刊物。请问这种出版物是()。
A、图书
B、报纸
C、期刊
4.CNKI推荐使用的功能强大的浏览器名称是什么?()
A、CAJViewer 7.0 B、Adobe Reader C、Eread D、PdfReader 5.下列()数据库是我校图书馆还未购买使用的数据库。
A、银符考试模拟题库; B、人民数据;
C、超星名师讲坛; 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6.在《中图法》的分类体系结构中,Z代表()。A、医药卫生
B、生物科学
C、综合性图书
7.一本书未看完就快到期了,若还想再看,应该办理什么手续才能满足你的需要()
A、预约 B、续借 C、借书 D、预借
8.本科学生读者图书借阅期限为(),硕士研究生为90天。
A、30天 B、60天 C、90天 D、180天 9.图书馆主页的网址是:()
A、http://lib.hpu.edu.cn B、http:// D、http://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全文格式有()和PDF两种。
A、CAJ B、PDG C、CAD D、JPG 13.请在下图的括号内,表示的是“或(or)”的布尔逻辑为():
A、B、C、14.目前ISBN号是()位。
A、7 B、10 C、13 D、15 15.某书的索书号是TP3-44/285,其中的TP3-44是指()。
A、分类号 B、著者号 C、条码号 D、登录号 16.我国最大的图书馆是()。
A、中国国家图书馆
B、上海图书馆
C、广州图书馆 17.现刊指的是()。
A、当日期刊 B、当月期刊 C、当年期刊 D、单册期刊 18.我校图书馆现可提供万方数据的哪些电子资源系统?()
A、中国学位论文系统 B、中国会议论文系统 C、数字化期刊系统 D、以上都是 19.下载的超星电子图书如何拷贝到其它机器上阅读?()
A、不须任何操作,直接拷贝
B、注册用户登录后下载的图书可以拷贝到其他机器上阅读 C、无法拷贝到其他机器上阅读 D、不能下载图书
20.一次文献的特点是:具有()。
A、创造性; B、创新性; C、可读性; D、复制性
21.教科书、综述、参考工具书、进展、调查报告等属于()文献。
A、原始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22.大学生或研究生为取得学位资格而提交的学术研究论文称为()。
A、学术报告 B、学术论文 C、学位论文 D、教学论文
23.目前我国图书馆界普遍采用的图书分类法是(),自1975年10月正式出版后至今已修订了第四版。
A、《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B、《科图法》 C、《杜威分类法》
24.进入图书馆网页主页面,点击(),就可直接到达公共查询界面。
A、图书推荐 B、新书通报 C、馆藏查询 D、读者查询 25.我馆图书的索书号由什么组成()。
A、条码号和著者号 B、分类号和著者号 C、分类号和种次号 D、分类号和出版年月号
26. 计算机类的图书按《中图法》的分类结构应分在()类。
A、TP B、TS C、TN D、TU 27.预约通知是指读者在网上查看自己预约的图书是否被归还到馆,预约通知期限是()天,指图书归还到预约失效的时间。
A、一天 B、三天 C、七天 D、一个月 28.①D;②D20;③D2-08;④D0;⑤D-44,按中图法排序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③② C、⑤④③②① D、①⑤④②③ 29.从出版形式来说,我们把图书、期刊作为普通文献,其余均列为(C)。
A.特别文献; B.一般文献; C.特殊文献; D.载体文献 30.下面哪项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期刊)编号的简称()A、ISBN B、ISSN C、ISBD D、ISR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图书馆的公共查询系统,可以实现读者留言、()等流通功能
A.分类查询 B.书目信息查询 C.新书通报 D.预约通知 2.下列数据库中哪些不是视频数据库?()
A.中国数字化期刊群 B.网上报告厅 C.综合数字图书 D.EI数据库
3.我校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中,检索途径包括:()
A.题名 B.责任者 C.出版社 D.关键词 E.主题词 F.ISBN/ISSN 4.二次文献主要包括()
A.手册 B.年鉴 C.目录 D.题录 E书信 5.下列哪些数据库可以查询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A.中国期刊网(CNKI)B.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C.超星电子图书 D.万方数字化期刊群
6.我馆已有数据库中以下哪些需要下载浏览器才能正常阅读文章(A.综合数字图书 B.维普中文科技期刊 C.CNKI数据库 D.超星电子图书
7.阅读电子图书可以访问以下哪些数据库:()
A.超星数字图书馆 B.维普数据库 C.综合数字图书 D.北大方正教参用书)8.以下数据库中,哪些期刊库是全文数据库?()
A.万方 B.维普 C.CNKI D.Elservier SDOL数据库 9.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机构设置包括:办公室、采访编目部、()A.流通典藏部 B.期刊阅览部 C.参考咨询部 D.信息部 E.现代技术部 F.电子资源部 10.网上检索到的未借出图书,不能在库内找到的原因()
A.该书未在正确的架位
B.该书正在书库中进行阅览的读者手中
C.该书正在修补之中
D.您未找到该书 E.该书可能已经丢失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图书续借,应在图书到期后在网上进行操作。(N)2.在“新书通报”中不能查找到中、外文期刊。(T)
3.借书期间如遇上节假日不能正常归还时,图书的归还期限可自动延期。(T)4.我馆读者的“读者查询”密码和校园一卡通的使用密码相同。(N)
5.期刊是指有固定名称、定期或不定期出版、汇集了多位作者论文的连续出版物。(T 6.教师研究生阅览室的图书不允许外借,只能在室内阅读。(T)
7.为防止图书被丢失,寒暑假期间不允许读者将图书馆图书带回家中。(N)8.已经被别人预约的图书,不可以续借。(T)
9.图书馆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可以免费在校园网内使用。(T)10.南北两个校区可以实现通借通还。(N)
四、简答题(共5分)1.读者如何推荐新书?)
六、实践技能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图书馆馆藏检索:请利用图书馆“馆藏查询”找出《欧洲音乐史》这本书。要求陈述查找或检索方法以及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书籍,书的索书号及册数等信息。
2.电子图书检索:利用“读秀学术搜索”,检索作者为校党委书记“王少安”的有关图书,共___4_本,可在线阅读全文的有__11___本。
3.请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调查河南理工大学的老师自2010年至今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数量,陈述检索过程(要求写出检索途径;检索项;检索词;检索结果)。按“相关度”进行排序,写出前三篇文献的“篇名”“作者”“刊名”及出版“年/期”。
4.在“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查找李军撰写的“智能采油井系统设计及实现”的学位论文。写出撰写年度,毕业学校和论文使用的关键词。5.Michael Lesk是数字图书馆先导研究(DLI)中IIS计划负责人,ACM的主要成员,都柏林顾问委员会成员席。请利用我校图书馆主页中的Elsevier SDOL全文数据库检索其发表的论文,条件是标题(title)中含有“digital Library”,检索到______篇,写出其中一篇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 篇十四
3.1 详细登录
刚采集到馆的民族地方文献,不管新旧,均应及时验收。指定专人,按文献的类型与载体形式分别进行财产登记造册。
3.2 科学分编
先按民族语言文字归类,再依地方文献学科内容属性分编,取著者号为书次号,集中同类型同著者的不同著作,便于管理与查检。
3.3标准著录
民族地方文献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标引著录,各馆都应创造条件,以CNMARC作为机读目录数据格式,为建立民族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打好基础。
3.4合理排架
民族地方文献应采用集中专藏、分类排架管理模式。设立民族地方文献专用库和阅览室,并划分成若干馆藏区,根据不同文种、不同载体类型、不同外表特征,购置不同样式的书架、柜橱,分门别类存放各种民族地方文献。
3.5 严格管理
15.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新思路 篇十五
1. 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做好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基础, 是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保障。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新知识、新信息快速涌现, 特别是网络技术、数字传输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的采集、加工、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 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1 正确处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数量与质量关系
近年来由于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 图书馆面临着一方面读者人数骤增, 文献需求量增大, 另一方面由于书刊价格不断上涨, 经费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因此,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建设中, 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生、教师等在教学科研各方面的需求, 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 合理分配经费比例。本着保障重点兼顾一般的采购原则, 在充分保证品种质量的前提下, 适量增加数量, 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1.2 正确处理读者需求与文献类型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分为一般读者 (本、专科学生) 和教学、科研型读者 (教师、研究生) , 各类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类型是不一样的。图书和期刊是各类文献的基础, 也是各类读者共同需求的文献。在图书和期刊的采集中, 应适应学校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 在保持馆藏特色、有重点地收藏重点学科文献信息的同时, 拓宽文献收藏面。
近年来电子文献成为图书馆文献收藏的新类型。电子文献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相比具有信息容量大、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内容更新快等特点。各馆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经费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 不断加大对电子文献的投入。虽然传统印刷型文献存在着诸多缺点, 但是目前电子文献还不可能取代传统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必须与传统印刷型文献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因此, 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应充分协调二者的关系, 使它们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藉此丰富自身的馆藏。
1.3 正确处理传统文献和网上文献资源采集与开发的关系
随着我国教育科研网的连通以及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的建立, 馆藏文献采集方式已不仅限于传统的从出版商处购进有限的书刊文献。大量的、无限的文献要靠我们从网上收集、整理、加工、开发, 继而成为读者可方便获取的文献形式。网上采访、编目在当前的图书馆建设中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文献采集和获取方式。因此应重视和加强网上文献资源的开发工作, 处理好传统文献采集与网上文献资源开发的关系, 避免重复, 相互补充, 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
1.4 正确处理文献资源建设和文献信息开发的关系
从外部获取信息固然是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 但是各馆都有可供进一步加工整理的从外部获取不到的文献信息。如本校学生论文、各馆的特藏文献等都可以进一步加工开发成专题数据库上网, 通过图书馆网页供校内外的读者共享, 以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因此,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讲, 自身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是一件刻不容缓的, 也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
1.5 正确处理图书馆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随着高校图书馆与教育科研网的连通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 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已不单是哪一个部门的工作, 高校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读者服务方式和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 应各部门联合开展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文献开发利用等工作。各系室资料室应遵从图书馆在业务上的全面规划、统一领导, 确保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在本校教学和科研中得到共建、共享, 使文献资源避免重复购置, 节约资金发挥效益。
2. 提供特色化信息服务
“以读者为中心, 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需要”,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都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永恒的主题。在文献服务方式上要不断采用先进技术, 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 图书馆员也要逐步实现角色转变, 从管理员逐步转变为知识的向导和读者的参谋。
2.1 建设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中, 形成了自己的馆藏特色及独特风格, 对于这些资源优势, 图书馆应依托计算机网络系统, 优先开发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库, 充分反映本馆在同行中具有特色的信息数据资源, 为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特色化信息服务, 打造自己的品牌,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 占据信息资源优势, 使自己能够在信息资源大战中, 立于不败之地。
2.2 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信息时代, 呼唤能满足多元化信息需求的服务方式, 个性化信息服务应运而生。首先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机检索, 提高读者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其次设立网上导读、专题咨询、专家咨询并建立咨询反馈机制。网上导读可以将本馆的新书目信息及时地发布在图书馆的主页上, 便于用户查询。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发出不同的专题、栏目, 以便把最新的科研信息传递给用户。
第三, 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使他们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地点, 无限制无阻碍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载体形式 (文字、图片、声像等) 来满足自已的所需, 提高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的易用性和共享性, 最大限度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2.3 提供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从传统的“我有什么就提供什么”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你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的服务模式。这需要图书馆从传统的文献收藏转变为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高校图书馆应重视二次、三次文献的开发利用, 积极与企业、市场联合, 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 将信息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既可解决企业因信息不发达带来的困境, 又可解决图书馆的资金不足问题, 可谓一举两得。
3. 注重馆员素质的培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的服务手段正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现代化的图书馆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一专多能的混合型人才。图书馆人员必须不断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既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图书情报知识, 还要有娴熟的信息资源检索技能。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者缺一不可, 只有具备敬业和奉献精神的人才能不断进取、耐得住寂寞、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只有掌握了现代化技术、有较厚的业务功底、一专多能、又有渊博知识的人才能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和文献信息服务。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方便、省时、准确、齐全将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努力方向。每个图书馆都应审时度势, 抓住机遇, 深入研究自身优势, 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服务模式, 不断创新文献信息服务工作, 在激烈的信息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摘要:要实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创新, 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 就必须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以读者为中心, 为不同层次读者提供特色化信息服务, 并努力加强馆员自身素质,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关键词:文献信息,信息服务,数据库,定题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静, 张曼玲.数字化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探讨.图书馆建设.2003.21.张静, 张曼玲.数字化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探讨.图书馆建设.2003.2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电子文献】推荐阅读:
深圳图书馆台港澳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08-13
新型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管理08-22
图书馆文献保护制度08-27
图书馆文献资源介绍11-26
高校学生管理参考文献07-10
博客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08-29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分析10-15
定稿:浅析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08-02
浅谈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环境的实现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