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健康心得

2024-09-23

学习心理健康心得(共18篇)(共18篇)

1.学习心理健康心得 篇一

心理健康学习心得

通过网上培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真实感受颇深!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古老文化的中国有这样一句格言3岁看小,7岁看老。这充分说明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响。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可惜,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也只能劝说学生家长有科学地教育子女,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健康学习心得(2):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

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2.学习心理健康心得 篇二

他是外来民工子女, 来自广西, 现与父母同住。他平时话很少, 眉头时常皱着, 表情冷漠, 性格孤僻。课间他基本不外出活动, 就坐在位子上。当有同学经过, 不小心碰落他的书本时, 他一声不吭, 出手就是给对方一拳;当有人不小心碰到他手肘或踩到他脚时, 他依然一声不吭, 但脚已经使劲地踢出去了。我每一次与他谈话时, 他都气冲冲地争辩:“谁叫他 (她) 先碰 (撞、踩等) 我的!”每一次, 我都耐心地引导他:对方不是故意的, 同学间交往要大度, 别斤斤计较, 更何况对方已向你道歉了;我们要学会宽于待人, 自己才会快乐。但每次听完我的劝导, 他总是冷冷地回一句“知道了”, 转身就走。最初, 我当他的暴力冲动是由于性格内向、孤僻、自卑造成的。因此, 我就经常找机会鼓励他, 有时还特意安排活动开导他。

他的暴力冲动、蛮横无理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为了能尽快解决他的问题, 我多次找他父母了解情况。但其父母也一样认为他性格内向, 不喜欢说话, 平时他与父母都不愿意多交流。从与父母的沟通中我了解到, 他父母也经常针对他的这一特殊问题教导他, 对他的各方面都挺关心的, 可是依然没效果。我就提议其父母平时多与他聊天, 周末多带他参加户外活动、集体活动。但是, 一年过去了, 两年过去了, 别人都已学会避着他了, 他还是“本性不改”, 真是一个铁打的人啊!虽然因为同学们的“小心”关于他的这类冲突事件少了一些, 但是每当看到他那孤冷的身影, 充满敌意的眼神, 就感觉他好可怜, 快乐的童年与他无关, 我总忍不住想帮他。

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年级的一次语文单元考试中有一道开放题, 要求学生写写自己最想对某人说的话。他写道:“爸爸妈妈, 你们从小就把我一个人丢在老家, 你们不爱我, 我恨你们!”读完这句话, 我心头一震, 马上去看姓名———是他!我心头又瞬间转亮, 终于找到打开他心结的钥匙了。随即, 我就约他妈妈来了解具体情况。

午饭后没多久, 他妈妈来了。我带她到教室外私下问她, 孩子是否小时候没跟他们一起生活。她沉默了一下, 红着眼告诉我:孩子两岁时, 因为经济拮据, 他们就外出打工了, 孩子是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 直到可以上小学了才接来一起生活。她还告诉我, 因为这事, 孩子一直有怨言, 说父母不爱他, 丢下他不管。了解这些事后, 我心中更加肯定了, 孩子的冷漠与敌意就是因为心中的这个阴影造成的。我马上安慰他:“别担心, 我帮你们解开心结。”于是, 我让她到教室后面的餐厅等我, 自己走回教室, 叫这位孩子出来。当我边走边搭上他肩膀, 对他说:“妈妈有话要对你讲。”他满脸敌意, 加快脚步, 肩膀使劲一甩, 挣脱了。我又马上搭回去, 俯耳轻声对他说:“老师叫你妈妈来, 不是要说你的坏话, 是想帮你, 这几年来, 老师发现你总闷闷不乐的, 心里也不开心, 老师想让你快乐一点。”这时, 他脚步缓慢了, 肩膀也不甩了。

宽敞的食堂里, 静悄悄的, 就我们三人, 我让他们母子紧挨着坐一起, 我坐他们对面。我先开口:“XX, 妈妈是爱你的, 爸爸也是爱你的。小时候, 他们丢下你外出打工, 他们也是迫不得已。那时家里穷, 买菜买衣服都没钱。他们为了你有更好的生活, 才外出打工的。你还小, 带上你就只能一人工作, 爸爸妈妈才狠心把你留在老家的。离开你, 他们也心疼, 也不舍得呀, 孩子。你看, 后来他们工作稳定了, 就把你接过来了。还有, 为了让你过得更好, 他们就只要生一个你, 不再生第二个了。XX, 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呀!”

在我说这些话时, 他妈妈已泣不成声, 抱着孩子, 眼泪不住地往下流。此刻, 这个孩子也终于伸出手抱住了妈妈, 哭了。看着这一幕, 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 只是自己也没控制住, 眼泪顺着脸颊滑落。

下午课后, 几个学生正排着队改作业。一个学生有一题做错了, 我问他是因为粗心还是因为不懂, 他摇摇头表示不懂。这时, 一个欢快的声音响起:“老师!这题我会, 我教他!”我猛一抬头, 看到的是上扬的眉头, 上扬的嘴角, 这是一张写满快乐的、自信的笑脸。是他!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主动帮助同学, 第一次看到他活泼的笑, 也是我见到过的印象最深刻的笑脸。就是他, 他终于卸下了戴了三年多的冷漠面具。那一刻, 我感到自己好幸福, 感到当老师好幸福。

如今, 他六年级了, 这两年来, 他再没打过同学, 相反, 还交到了几个很要好的朋友。相遇时, 他总是带着丝腼腆的微笑主动向我问好。课后, 也时常能看到他与同学一起玩耍的快乐的身影。

这就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个外来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案例。通过这个案例,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外来民工子女或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 并且总结出了如何进行这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尊重对方, 给对方安全的空间

良好的沟通要建立在双方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当谈论内容涉及到对方面子、隐私方面的问题时, 不要选择有他人在场的场合, 即使办公室也不适合, 要给对方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这样, 对方才可能会打开心扉, 才会有真情表露, 才会达到有效的沟通。在该案例中, 午饭后空无一人的食堂就是个“安全”空间, 不会有他人闯入, 而办公室, 随时都有人进出, 缺乏安全性。

二、要让对方体会到自己是真心要帮助他

首先, 自己的态度要诚恳, 轻轻地指出对方哪个地方有待改善, 直接告诉对方希望他拥有怎样美好的结果, 让对方明白自己是真心的, 将大大提高对方对意见的接受程度。如该案例中, 我的“搭肩”、“俯身贴耳”及直接告诉对方我的目的, 就让他明白了我的心意, 态度发生了大转变。

三、建立和谐关系, 耐心引导

有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学生一般在沟通交流能力方面相对弱一些, 也许还有明显的抗拒、抵触心理。因此, 在与他们沟通时一定要耐心, 语气亲和, 要建立和谐的沟通环境, 不可居高临下, 咄咄逼人。

四、坚持不懈, 相信未来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贵在坚持。当对一个学生的一次、两次教育失败后, 不该气馁, 应该坚持不懈, 要相信未来, 要相信铁打的心也有被感化的一天。如上述案例中, 我的班主任工作手册上还清晰地记着, 我约他们母子俩交心谈话的时间是2012年1月12日。从2008年9月到2012年1月, 长达三年之久, 我一直把“他”当成一个任务放在心头, 终于, 我找到了那把钥匙。

五、做有心人, 从多方面搜集信息

3.学习心理健康辅导的体会 篇三

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到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良行为就是心理障碍的表现。教师方面:过度的工作压力带来的苦恼、烦闷、焦虑、沮丧、抑郁等;学生方面:自我中心、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心理脆弱、自制力差等等。

据有关方面统计: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占48%,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占12%,小学生9.5%有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对心理健康问题很感兴趣,当我拿到书本认真阅读时,才真正了解了一个人不但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教师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更要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家庭、学校、社会所来自的种种压力。当我在网上听到讲座时,心潮起伏,被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所震动。为此,我将用心地研究与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把理论与实际工作融合在一起,用我所学专长去开拓师生心理健康的一片新天地。

一、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和伟大的,他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影响极大。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就会健康;反之,师生心理都不健康了,还谈什么和谐呢?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课堂上,教师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学生就会轻松愉快,积极向上。课堂下,教师要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上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冷静思考,做出合理的对策。生活中,教师还要正确地为自己定位,了解自己,辩证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节心理方法及缓解心理压力。遇事换位思考或用合理的方法去发泄,这样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平衡。与同事、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付出,甘于奉献。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健康的工作与学习。因此,教师要完善心理素质和品格,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校关系。创设愉悦的氛围,营造健全的心理人格。

二、认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现在的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宠爱和娇惯,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很多。做任何事都要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能够去帮助有困难的人,无同情心,遇到事情无主意,受点挫折没有承受力等等。笔者认为,应多让学生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经历失败与胜利,感受到人与人的真诚与爱心,体会到自私的狭隘,贪图享受的无耻,感受到与别人分享快乐和幸福,同时,设身处地为人所苦,为人所乐,让她们有同情心,无恻隐之心。再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能敞开心扉与你交谈,什么话都想与你说,增加信任度。当你犯错误时他就会理解你。教师要多听学生的呼声,理解她们的欢乐与苦恼,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培养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三、認识学校环境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校园环境幽雅、舒适、宽敞、明亮,就会给师生带来好的心情。如果室外设计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就会唤起师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师生的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和生活情趣。如果室内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就会有领导关心教师,教师关心学生,学生理解教师,形成平等相待,共同成长,共同分享快乐和幸福。

学校各种板报、校报的设计,要人为地突出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感情倾诉,情感交融,消除三者之间的代沟,用真心换真情,用榜样激励奋进。如果说学校是绿色的,师生就是健康向上的;如果说学校是阳光的,师生就是和谐温暖的。

4.心理健康专题学习心得 篇四

罗耀明孝感市安陆市心理健康班

2011年2月26日,我参加了安陆市教育局人事股组织的学习小组组长培训,明确了学习任务和意义,及时进行了登记注册,从此就一直没有间断地点击浏览学习课程,拟写了近万字的学习笔记。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受到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远程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又如春风送绿美化心灵。下面我就自己参加心理健康专题培训以来的点滴心得作如下小结。

一、远程教育,增长了知识,提高了专业素养

按照培训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和《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两课程,在学习中自己边看边做学习笔记,由开始的强制学习到后来的不知不觉的就学习起来,以致每天不学就像缺了什么一样,心里空落落的。两课程的内容着实吸引了自己,使自己学到了过去未知的东西,更使自己认识到我们教师原来的一些表现都是某些心理问题的反映,这些心理问题若不进行正确的疏导和调适,最终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极不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对教师和学校都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试想,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又是如何能应对残酷的现实。当今世界是经济竞争的世界,经济竞争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又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不过,教师也是社会中的人,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其内心也易发生波动和倾斜,加剧其内心的冲突。这些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势必影响百年大计。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从人格到认知、意志、情趣、行为习惯,从有意识到无意识,教师对教育环境的调控对学生来说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心理健康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由此看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对于培养合格的人才,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正视自己的职业,正视自我,接纳自我;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灵活的采用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追求不断发展;也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并正确的应对这些压力。以上这些认识是我过去工作中所没有的,或者说是模糊的。然而,通过了远程培训学习,我对当今教师、教师职业的状况认识得更全面更深刻了,也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高度的工作热情,还要使我们的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正 确的面对现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远程教育,开阔了视野,提供了交流平台

远程教育学习,拓宽了我的学习时空,一是在时间的安排上灵活自由,工作完了,在闲暇之余可以随时学习,反复学习;二是没有空间上的限制,在办公室里,在家里,在有电脑的地方,一坐下来便可以点击,轻松的学习。可以说,我借助这个平台,又步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开阔了眼界,认识了更多的“同窗”,我们在自己的“班级”里畅所欲言,交流心声,叙说感想,释放压抑,多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种亲切温馨之感油然而生。她她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正视了自己,还是我开阔了视野,放松了紧绷的神经,豁达了心胸,感到了无比的快乐。

“班级论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一块自由的空间,它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无不是心灵的感悟,真情的流露和释放。例如,我的一个主题帖为“育人还需要大环境——相对来说学校还是一片净土,学校和教师无不遵守国家的教育方针,但如今的学生为何这么难训,出了校门就变了样?看来学校这个环境太小了,社会这个大环境太大了,这就像拔河一样,小孩怎么拔得过大人呢!”随之回帖的有周双平“大环境关键是保障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让教师时刻充满职业荣誉感优越感。”黄家斌“是啊!何时能真正实现社会都关心教育事业啊!”雷珍珍“盼望着……”赵永久“希望尽快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目标共同一致。”黄佑文“我们要适应新的环境。”这些回帖都反映了不同的心声。当然,我的主题是,育人不光是学校的责任,更有社会的责任。例如,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勤俭节约,而学生一走上社会、回到家里看到的,经历的又是什么呢?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发奋图强,而学生已走出校门听到的是麻将声声,看到的是阿谀奉迎,甚至是身遭拦劫恐吓……这样的环境与学校的教育不是大相径庭吗!所以加强社会的综合治理也是“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再如,我发的一个主题帖为“只求无愧心——教书动真情,毫无虚假心。子女无时管,学生可不行。学生百千万,报恩有几人。不求名和利,但求无愧心。”跟帖的有李艳“好诗!很多老师也不求名和利,只求负责。”欧玲利“说得好,只求无愧心。管他记不记得恩。”雷珍珍“尽力尽量,问心无愧就好。”赵永久“我们必要追求太高,只要对得起自己的称呼,问心无愧就好。”黄佑文“这就是教师的风范。”陶泽伦“做到无愧吾心真得很难很难哦。”我们的交流无不是真情的流露。“只求无愧心”难道不是教师崇高精神境界的写照!

三、远程教育,解决了问题,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教师的情绪态度言行举止无不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也无不被每一个家长所关注,一个具有良好形象的教师,一定会受到世人的尊重,赢 2 得学生的爱戴。一个良好教师的形象应具备哪些条件呢?良好的人格魅力,广博的文化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优秀的道德品质,宽阔坦荡的胸怀,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些都不可缺少。当然,一个教师要做到这些实在不易。有的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得较好,有的教师尽管也在努力地去做,可做得不怎么样。但无论如何,这些条件无不是我们教师的毕生追求。

例如,我乡某个学校有一位女教师,从教学上看她还是一把好手,勤奋敬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处处不甘落后,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教师。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她缺乏容人让人的度量,总是疑神疑鬼,怀疑一切,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得不到他人的好评。因此,她时常找领导反映这个不行那个怎么样,谁在跟她过不去,她自己做的怎么怎么好,领导若不就她的,她就说领导一碗水没端平。面对这样的教师你该做何处理?很明显,这位女教师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损害了她的形象。通过这次培训之后,我将她的一些表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自负的表现。第一,自视过高,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都不行,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遇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顾及别人,不求人时,对人没有丝毫热情,似乎人人都应该为她服务,结果落得个门庭冷落。第二、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改变她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总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第三、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自尊心很强。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其妒忌之心油然而生。这位女教师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在家庭生活中老子天下第一,养成了一个唯我独尊的性格,不反思自己;二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缺乏自知之明,过高地评价自己,把成功看成完全是属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完全看成客观条件的不合作;三是这个女教师的自尊心太强,常有神经质和过敏感。为了改变这位女教师窘迫尴尬,我与她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对他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要主动与他人接触,平等与他人相处,对己对人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问题。我希望她按照我的一些建议去尝试。通过交流,这位女教师接受了我的建议,通过近段时间的努力,人们对她的看法逐渐发生着转变,领导对他也有了好的评价。

5.教师心理健康学习心得--吴静 篇五

团结小学教师:吴静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然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学生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很多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教师友善、宽容、公正公平等态度特征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学生会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的态度,久而久之,教师良好的态度及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了作用,影响了学生相应性格的形成。教师情绪的稳定性、可控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极大,教师工作的对象是身心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时时处处都会遇到一些有情绪色彩的事情,需要教师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这方面,教师富有同情心,热情而宽容,情绪稳定少起伏,尤其情绪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使自己经常保持一种宁静的心境,防止由于学生的表现而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以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和感染学生,往往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情绪的失控往往导致教育的失败。

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加强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6.“心理健康辅导员”学习心得 篇六

我参加了教育系统第四期“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班,收获颇多。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道德状况、心理品质如何,不仅关系着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握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十分重要。做好这一工作,关键是队伍建设。因而,我们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老师,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理解孩子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好的工作方法。在以前的工作中,对于学生调皮打架,不爱做作业,厌学,迟到等现象,在处理时,方法简单,还是存在不尽人意之处。原因是分析欠缺深入,处理时缺乏技巧。

在“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辅导教材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案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当年担任育才小学校长时,一天,他发现一个叫王友的学生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并要求王友放学时到校长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办公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陶行知当即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说完,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在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敢于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啊。”这时王友哭了,后悔地说:“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对这个打架的孩子,陶行知没有批评训斥,也没有逼其就范,而是用四块糖奖励他的诚实、正直等优点。这样从优点入手,扬长避短,变罚为奖,受到了理想的效果。要做到这样,首先老师必须做到尊重、接纳、宽容,要对学生多关心、帮助、谅解和鼓励。

7.浅谈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学习 篇七

一、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只有德才兼备, 心理健康的教师, 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任, 才能在学生中享有威信, 学生才乐意接受他的教育。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而教师威信的形成, 最根本的因素是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 其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素质条件;教师的人格及其言行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影响或教育手段, 这种影响在塑造青少年的灵魂中是其它影响所难以比拟的, 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也代替不了的;教师的人际交往态度和能力也会影响学生的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和情感, 青少年从与教师发生的关系中, 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关系, 也从教师的人际交往方式中学会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准则;教师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 高尚的道德情操, 都会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老师仿佛每天都蹲在一面镜子里, 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测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 在不断的盯着他。学生就在这种盯视的过程中, 把教师的言与行, 教师的言行与公共道德标准相对照, 从而做出关于教师品格的评价, 并不断接受其影响, 因此, 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拥有一颗爱心, 敬业爱岗, 爱学生、爱人生, 这种爱需要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 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二、要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

调查表明, 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系统的教育理论, 三者合一, 构成教师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具备这三方面的知识修养, 教师才能在教学和管理中挥洒自如, 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

教师使用积极的体态语言是教师的教育艺术之一。体态语言指的是教师身上发出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健康有利的、起积极作用的态势语言信息。它对学生的影响, 不仅是以身为范、树立楷模, 而且它还直接影响着学生自我完善的个体能动性。若教师能以和蔼可亲的面容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进课堂, 就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和信任, 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就比较容易开展起来, 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 经常对某个学生传达出赞赏、鼓励、信任的信息, 这个学生不但学习劲头倍增, 而且还会热心公务, 积极参加班内外、校内外的群体性活动。这种努力再得到教师的持续鼓励, 则又会进一步对该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相反, 教师的体态语言经常流露出对学生的轻视、反感、甚至厌恶, 就会使其心理受到伤害, 导致的结果使其要么消沉孤僻、落落寡合, 要么走向极端, 可能成为对群体或社会有威胁的因素。

三、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用积极的体态语言教育学生, 同时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包括差生, 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从而走向成功。

所谓“差生”是指在人们印象中包括学习在内的不太好的学生, 后来为了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又称之为“学困生”、“后进生“, 意思是说, 只有学习上困难, 其他方面表现还可以。实际上, 许多人对“差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见, 我认为,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正是这种偏见的存在, 使“差生”更差, 大家对他们的关注更少, 期望值更低, 从而造成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恶性循环。其实, “差生”不是天生的, 而是后天形成的, 在这一点上社会、家庭、学校都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都应该给予这个弱势群体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从而激发和唤醒他们心中蕴藏的巨大潜力, 使他们向“优生”转化, 一旦成功, 在他们身上, 将迸发出某种比其他学生更巨大的力量, 从而创造奇迹。

做为一名教师, 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要想使“差生”转化, 首先应全面了解和掌握“差生”的思想动态, 生理、心理的特点, 把握问题, 击中要害, 对症下药。“差生”在对待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点。

多数“差生”对待事物的认识程度、情感变化、意志行为、行动习惯上都具有相同的心理特点。我们只有在全面掌握这些特点后, 才能采取不同的对策, 对他们进行心理和行为矫正。我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采取矫正对策。做为教育者, 首先应看到, 这些”差生”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但仍然是国家的未来, 我们要象对待生病的孩子一样, 进行精心治疗和护理。其次, 青少年思想还没有定型, 可塑性很强, 在不利的条件下容易变坏, 在有利的条件下也可以变好。要看到他们有自尊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 好胜心和无法取胜的矛盾, 上进心和意志薄弱的矛盾及情感丰富和不能控制的矛盾, 要激发有利因素, 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要从情感入手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使学生确信教师的真心实意。在此基础上,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 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闪光”点。同时抓住醒悟和转变的关键时机, 促进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化, 点燃学生自尊心的火种, 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教育帮助“差生”, 要把情感教育、说理教育与威慑教育、严格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育与实践中得到完美的结合。要尊重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健康的心理, 他们的心灵同样也象泉水那样, 清澈透明, 它能够洗净污点, 同样也极易被污点所污染。只要从实际出发, 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耐心教育, 我们所做出的一切努力一定会收到成效的。

8.蔡依林推荐健康饮食心得 篇八

针对女性健康养颜问题,蔡依林推荐可以喝红枣红豆茯苓莲子汤,她自己常在早上起床后喝,消除水腫效果甚佳,也可当下午茶或宵夜;不过自我要求甚严的她,以红枣取代砂糖,当宵夜则只吃料、不喝汤,蔡依林的御用营养师补充,可以在经期结束后的一周内饮用,消除水肿效果更佳。此外,营养师还推荐另一道甜品桂花乌梅白木耳莲子汤,1周喝2-3次,不仅可开胃、补充津液,还有滋肺阴、养颜美容功效。

红枣红豆消水肿清心去热

材料:红豆约300克、茯苓3-4片、莲子400克,去籽红枣可取代砂糖约10颗,若吃不惯可加少许砂糖调味,以上材料为1人1周的份量。

功效:补血、美白、安神、清心去热。

做法:将红豆、茯苓和莲子洗净,再将茯苓剥成指甲大小,和红豆泡水2小时,莲子不用泡水,电锅外锅放4杯水,内锅放红豆和茯苓,水加到七或八分满,按下开关,待跳起再加莲子、红枣,外锅再加1杯水再煮1次。

桂花乌梅酿养颜

材料:桂花和陈皮约浅口汤匙1匙、6颗乌梅、干燥白木耳约2碗、莲子约1碗,冰糖适量。

功效:开胃、滋肺阴、补充体内流失津液、养颜美容。

9.学习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的心得 篇九

通过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谈体会: 首先,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给教师带来超于其他一般职业更大的压力。教师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我们更应该想办法调节好身体,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适应社会,生存下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师要学会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地填补自身的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素养,以适合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认为一切高于学生。不是有句话说: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学教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社会的舆论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须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乐于奉献,爱岗爱学生,学生气我,我不气,以平等,和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注意身体,合理饮食,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建立良好社会人际关系;学会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10.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素质学习心得 篇十

通过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我认为,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

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11.中学学习心得 篇十一

■ 关于语文的学习

基础知识贵在积累.平日遇到的字、形、音、成语一定要积累.文言文要吃透课本.只要充分掌握了课本上的文言文,就算考试中遇到未读过或未见过的东西,也可以根据积累的知识,将里边的虚词、实词、句式分析清楚.语言应用及阅读,平时按老师传授的方法,注重练习,练习不求多,求精.同样,作文素材平时就要积累,比方说多看一些名人故事等,还要注意一些成语、词句、格言的运用,这些都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日多读报,多读美文,适当地进行背诵,然后有意识地在平常的作文练习中使用这些东西,真正考试时写作文就会如鱼得水、妙笔生花.

■ 关于数学的学习

数学是学习理化生的基础.只有把数学学好了,理化生才可能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我觉得数学就是一种工具,应用好了,得高分的空间就很大.数学不可轻视小题和基础题,大意失荆州啊!做大题步骤要严谨,要特别注意答题过程,抓住每一个得分点.当然,数学考试一般最后会有难题,量力而行,能抓多少分就抓多少分,懂得适当的放弃才是上上策.数学复习时,要做到每天都题不离手,学会每天总结.我的经验是把每次考试的错题总结在一个本子上,复习时拿自己的错题本复习效率较高.

■ 关于英语的学习

要把英语的学习当做一种享受.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异国文化,那是很有趣的.除了做题,英语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声朗读和背诵.很多人不喜欢放声朗读,那是很不好的习惯.要珍惜集体早读的感觉.平日可以多阅读一些英语报刊杂志.也许很多人都尝试过,但一段时间后觉得没啥效果就放弃了.其实,如果你能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自己的语感来了,不知不觉中就比别人学得好了.

■ 关于物理的学习

很多人也许会发现,做物理题时不知该用什么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是由于对物理原理以及物理模型的认知不够所造成的.物理的学习很注重对原理的理解,平日多看书上的概念,把一些原理理解透了,物理学习就会轻松很多.

■ 关于化学的学习

化学是一门很注重细节的学科,平常要把一些很细小的东西都在本子上记下来,时常翻阅.化学虽然是理科,但是有一些东西还是需要记忆的.

12.学习心理健康心得 篇十二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 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 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 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 从而保障学生全面地得到健康发展。

1.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1 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 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 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 必须以健康的身体, 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运动, 能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 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1.2 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 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 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 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 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 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 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 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 既要带球前进, 又要防止对方拦劫, 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 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 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 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 学生在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 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 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 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1.3 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 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 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 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 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1.4 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 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 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体育运动, 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 吃苦耐劳, 坚持不懈, 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 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 合理设置课堂环境

2.1 课堂目标结构。

有关课堂环境对学习动机影响的系统研究始自多伊奇 (M.Deutsch, 1949) 提出的目标结构理论, 它是在勒温 (Lewin, 1942) 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多伊奇认为, 由于团体中对个人达到目标的奖励方式不同, 导致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 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也不同。研究表明, 个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对抗、相互促进和互相独立三种形式, 与此相对应, 也存在着三种现实的课堂目标结构: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在个体化目标结构 (individualistic goal structure) 中, 个体是否成功与团体中的其他成员是否达到目标无关, 个体注重的是自己对学习的完成情况和自身的进步幅度。在这种情境中, 个体寻求对自己有益的结果, 而并不在意其他个体是否取得成功, 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大量研究表明, 三种课堂结构激发的是学生三种不同的动机系统。

2.2 竞争型课堂结构激发以表现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

竞争激发了学生用社会标准进行比较的兴趣, 而社会标准充分地提供了关于一个人的能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 唯独最有能力、最自信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激发, 而能力较低的学生明显感到, 将会在竞争中失败, 他们通常回避这种情境。一般来说, 他们所采取的回避竞争和社会比较的方式是, 选择极为简单或极为困难的学习任务, 而回避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然而, 在实际教学情境中, 中等难度的学习 (即具有挑战性的学习) 是最恰当的学习任务, 可以使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提高得更快。

2.3 合作型课堂结构激发以社会目标为中心的动机系统。

合作情境涉及为共同目标而工作, 因此, 在合作情境中常常出现帮助行为。帮助既是援助他人, 又是承担合作学习中的工作, 帮助和合作是不可分的。研究发现, 取得成功的合作小组成员, 都认为同伴的帮助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合作情境的另一明显特点是共同努力。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 他们共同努力, 共享成功的奖励。在合作情境中, 每个成员都尽全力为集体的成功而工作, 积极承担集体义务。

总之,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心理学的知识创新可以提升我国的整体知识能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 并学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张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 2003, (5) .

[2]徐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观[J].科技创业月刊, 2004, (7) .

[3]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13.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 篇十三

2015年1月,我有幸参加了自治区中专院校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研读心理辅导书,认真学习了几位心理教授的图片讲解,和其他学员沟通交流,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以前,一直困惑着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学生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教了?……曾经,对于心理健康辅导一无所知,幼稚地认为:每学期给孩子们上几节热热闹闹的心理课就行了。通过这几天的听课、学习,真正让自己大开了眼界,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下面我谈谈在本次培训中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一、我的收获:

1、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以前,觉得学生来学校学习,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等都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而学生不做作业,打架,厌学等都是不应该的,但通过心理辅导后,再来分析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

2、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等。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纳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最后解决问题。

3、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只有掌握中职生心理发展、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处理学生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

14.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学习心得 篇十四

2012年12月18至19日,我参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专家专题讲座。期间我认真听了专家的讲解,和其他学员沟通交流,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

我从教二十多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自认为了解学生们的心思,算得上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困惑着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学生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教了?……曾经,对于心理健康辅导一无所知,幼稚地认为:每学期给孩子们上几节热热闹闹的心理课就行了。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真正让自己大开了眼界,受益匪浅。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小结我在本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一、我的收获:

1、认识了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以前,一直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错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错误,因此一直教育学生不可以这样或那样,觉得学生来学校学习,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等都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而学生不做作业,打架,厌学等都是不应该的,就是学生的错,老师应该批评,教育他们做好。但通过心理辅导后,再来分析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以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2、了解了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等。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纳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困难。当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帮助时,我们首先要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改变一下心态,把学生当成一个平等的主体,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倾听,共情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别人,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3、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在学校中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2、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3、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15.学习心理健康心得 篇十五

艺术高职学生既有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 又具有自己特殊的心理特征, 他们在接受单一的刻苦的专业训练的同时, 文化课程相应减少, 他们聪敏、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强, 但认知能力弱, 社会阅历相对缺乏, 心理较脆弱, 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差。 在他们面对一些重要人生发展课题—学习、情感、人际关系、择业等问题时, 也许会遇到各种困惑和矛盾, 这些冲突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疏导解决, 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但是, 由于条件有限, 学生不能接受系统的学习, 因此, 深入开展艺术类高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专题学习平台的的研究已是教育研究中一项必要且重要的任务。

1 心理健康专题学习平台的建设逐步完善了递进式心理课程体系, 充实了学习内容

根据艺术类学生高职阶段的成长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 在专题学习平台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 并及时做了调整, 比如“ 压力与应对”的知识在入学阶段就应普及。 这是因为艺术类高职学生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一方面面临着来自家庭、个人成长 (青春期) 、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惑, 另一方面, 其心理发育滞后于生理发育, 有幼稚与成熟、世故与单纯、依赖与独立、盲动与自觉等诸多矛盾并存的特点。参照宋英 ( 2004) 、徐洁 ( 2009) 的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了解到艺术类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方面与国内常模存在差异显著;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着年级差异, 一年级多于二、三年级[1,2]。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 艺术类高职段一年级学生要面临舞台表演、作品展演中同班同学之间的竞赛、选拔的压力, 在专业学习第二年逐步出现在校内外、国内外的青少年艺术表演赛场上, 因此他们比同龄人更早更多的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选拔和压力。 艺术院校学生希望自己成为明星, 但明星不只活在公众的光鲜追捧之中, 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 艺人所面临的压力比寻常人更大, 成名的欲望, 外界的关注, 舆论的苛责, 恶意的炒作, 经济的打理, 情感的困扰, 高落差的境遇等等都成为他们生活的压力源。加之, 艺术生一般内心世界都更丰富、细腻、敏感和激情, 更在意外界的评价, 因为追求完美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更差, 因而明星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出现心理问题, 甚至比普通人更严重。 顶不住压力时就难免做出一些反常行为, 如吸毒、乱性, 甚至轻生。

针对这种情况, 艺术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可以通过心理健康学习平台进行专题学习, 既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又强化了学习效果。 比如, 在实际的教学反馈中发现, 表演类学生对“ 压力与应对”专题兴趣浓厚, 课后学习与提问的频次明显多于非表演类学生。

实践结果表明, 心理健康学习平台的建立对艺术类高职阶段学生适当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了解压力与应对的知识是有益且有效的。原因之一是艺术类学生有更多概率遇上压力性事件, 每一次表演都伴随着压力和激烈的情绪变化:有研究表明, 过于突然的、强烈的, 以及持久的压力性事件增多可以引发负性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3]。 原因之二是应对方式的改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改善是有效的:刘贤臣 ( 1998) 的研究也进一步表明———在面对相同压力时, 选择的应对方式不同, 那么压力对个体的作用结果也不同[4];因为应对是在寻求一种理解并设法改善个体适应应激的心理机制[5];在应激与健康的关系效应中, 应对被看作是一种有效和成熟的自我过程[6]。而且, 应对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若采用指向问题解决、退避等应对方式, 可以增加自我肯定, 减少忧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若采用发泄、忍耐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则容易产生心理问题。[7]因此, 艺术类高职学生通过心理健康学习平台进行专题学习, 是有效应对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之一。

另外, 依据过去实际的教学效果和已有的研究成果, 我们在专题学习资料的建设中, 侧重于心理调适、学习方法指导、生活指导、学习兴趣和人际交往指导, 并不断地结合学生情况相应地调整课程内容, 以增进学生个体的积极体验, 帮助学生发展积极人格和积极力量。

高职阶段, 我们将结合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的测量, 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应对方式, 认识到个体应对方式的选择是个体差异、应激情境、人格特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讨论具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 ( 尤其是学生自己) 在不同应激情境下的应对方式, 结合个体生活事件探讨情境因素、人格特质在应对中的交互作用, 以及在应对过程的不同阶段中, 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变化与发展———这个过程既能提高高职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能力, 又能帮助学生意识到个体的差异性, 从而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行为, 在逐步形成稳定的职业素质的同时学会理解他人、宽待他人。

2 基于“ 职业知识”、“ 职业能力”、“ 职业道德”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专题学习平台的建设有益于学生建构健全的职业人格

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按照“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的要求,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心理健康专题学习平台的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丰富了“ 职业学力”的内涵, 内容上强调“ 职业知识”、“ 职业能力”、“ 职业道德”三位一体, 强化了学生的意志力、自控力、问题思维、创新意识、创造力、服务意识的训练。 为了利于学生建构健全的职业人格, 我们既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体验, 又注重培养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的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将行动力作为提升和改变个人素质的一种能力, 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发展意识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

我们提供了《 艺术生的心理读本》 的电子版本, 学生反映良好。 这些内容:一是, 注重以职业标准为依据, 注重职业岗位的实际发展需求, 在分析艺术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基础上, 强调职业规范和职业伦理;二是, 以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职业能力、关注学生个人体验为主线, 以“ 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目的, 将学生的学业发展、职业规划与个人事业发展联系在一起, 多层面、多角度地提供与行业、专业学习相关的学习内容。 比如, 我们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 发展心理学》 、《 健康心理学》 的相关内容———身体发育和衰老、健康,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既能促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的了解, 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也为学生有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择业就业 ( 幼儿艺术教育、青少年艺术教育、老年人文化服务) 提供科学的职业知识, 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其次, 增加了青春期学生关注的有关情感与爱的《 社会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 内容, 为学生一生的情感发展、与他人交往提供心理学知识的支持, 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原理, 既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也利于学生提高情商、创造自己的幸福人生;再次, 强化学生能力发展、个性发展相关的知识———气质与才能、情绪管理等,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 扬长避短,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类型, 提升职业素质, 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让自己在职场、生活中获得快乐。

在打造“ 职业知识”、“ 职业能力”、“ 职业道德”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专题学习平台的建设过程中, 始终坚持学习内容的科学性, 积极引用在职场研究成果中最新的、具有权威性、前沿性与代表性的科研成果, 增强职业教育的时代感, 使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 学有所思。

摘要:本文论述了艺术高职心理健康专题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应用, 提出基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专题学习平台的建设充实了学生学习的内容, 逐步完善了递进式心理课程体系, 有益于学生建构健全的职业人格。

关键词:心理健康,专题学习平台

参考文献

[1]宋英.艺术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山东精神医学, 2004, 17 (3) :171.

[2]徐洁.艺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调节手段探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 29 (11) :94.

[3]Joseph E Schwatz, John Neale, Chris Marco, Saul S Shiffman.Does Trait Coping Exist?A Momentary Assessment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of Trait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77, No.2:360~369[J].

[4]刘贤臣, 等.青少年应激生活事件和应对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 12 (1) :46~48.

[5]程涛.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4:4~13.

[6]Edwards J R, Cooper C L.Research in stress, coping and health: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Psychological Medicine, 1998, 18:15~20[Z].

[7]冀肖力.艺术类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 2011:58.

[8]James.A Beane著.课程统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9:110.

16.新课改学习心得 篇十六

关键词:新课程;启发;改革

新课程所反映的课程共建文化要求重新对教师进行角色定位,重新诠释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从一个传统意义的“塑造型教育①”的灵魂工程师变为一名实施“服务型教育”的组织者。

教师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型教育”的工作者,这种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十个字:平等、理解、宽容、爱心、共勉。老师实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激励和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记得一位初中数学老师,班里100%的人都怕她,尽管她从不打人,但是她说的每一句话就像“圣旨”一样管用,现在想来,应该是她好的授课方式吸引了我们,我们由衷的敬佩她而并非怕她,这也充分证明了一名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现代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我上本科时的一位李老师说在新大附中有一位英语老师,教出的学生的平均成绩都在90分以上,学生都喜欢她的英语课,这对我们很多英语老师来说是一个神话。我曾经很努力的工作,每天早去晚回的拼搏在教育岗位上,学生也就能拿到70多的平均分。我很好奇这位老师是怎样工作的,但李老师说那位老师很少听写,但一听写学生都可以拿满分,她也不上多余的课,但是她的每堂课都有一个出彩的地方,比如她教单词,shampoo这个单词,对学生来说不是一下就能记住,她交给学生的方法是用语言诠释出来:她爱我吹泡泡。非常的形象,我在班里实验了一下,果真效果很好。

新课程改革要求一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我对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一堂语法课的教学比较。一(9)班运用的教师灌输法,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一(10)班则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积极主动的。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现成的知识,还有语言运用的能力,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取使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學创造一个新的高度。

17.学习心理健康心得 篇十七

心理健康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很重要。看了《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的讲座后,我知道了心理健康的八条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4、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

6、人格和谐完整。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特征。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响影教师本人的事业心、成就感和个人幸福,但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一、教师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

(一)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

(五)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

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较强的感染力,要以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所任学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响学生。努力做到教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趣味性。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使每一个同学在良好的集体环境里成长。

18.学习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十八

我本人本来就很喜欢研读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正好在这次学习中有相关知识,让我倍感欣喜。在这次网络学习中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前总是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忽略了自己所在的群体。还是经过了此次学习,我真正感觉到了不仅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也要保持心理健康,而这个问题一直是被我们大家忽视的。教师常常要做学生的心理工作,给学生排忧解难,而教师的心理压力又由谁给解决呢?教师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及社会的认可的不对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压力。

教师的工作环境是学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级同事,又和自己的学生终日在一起。社会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针对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时间段来服务,而老师的服务对象是人——成长中的人,并且肩负着指导他们成长的重任。那种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还在为自己的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殚精竭虑的事情,是不做此项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做教师根本就是一个累身更累心的活计。而社会对老师的认同却是让老师不平衡的。因为教师的收入低,部分家长急功近利仅仅关注学生得的短期成绩对老师求全责备等原因,教师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压力太大。碍于自己的所谓“面子”,普遍的现象是有了心理问题不会疏导又不去找专业人士治疗,甚至于心理健康教育未能普及的情况下,教师有了心理障碍和疾病却不自知!积劳成疾是常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舆论开始纷纷关注教师的”亚健康”状态,不仅是身体的,更多的问题来源于心理。那么,教师怎么样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呢?

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运动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方法,找几个朋友,在运动场上大汗淋漓后,不仅疲劳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有资料指出:运动时,身体内部会分泌一种物质,俗称“快乐物质”——会让人们放松,高兴。

二、要有知心朋友。时常和他们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好办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对于平时假期少的教师,可以选择附近的地区游览,逛逛市区,或者去家乡有名的景区游览。当然。教师的两个长假是你放松自己调节情绪的最佳时间。

四、照顾好家庭。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家是你永远的避风港湾。永远不要试着只顾大家,不顾小家。最后的可能是会失去两个家。

上一篇:中专毕业自我评价参考示例下一篇:地磅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