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情况(精选14篇)
1.年轻干部情况 篇一
全市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情况分析报告
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要求,“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全会强调,对年轻干部从严教育管理监督,提高拒腐防变免疫力。为落实全会工作部署,近期,**市纪委监委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剖析,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提供借鉴。
一、全市年轻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主要特点和表现。
一是违纪违法低龄化问题凸显。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受处分年轻干部平均年龄**岁;移送检察机关的年轻干部平均年龄**岁,其中30岁及以下的占**%,发生首次违纪违法行为时年龄最小的仅**岁,而且还出现了“95后”年轻干部职务犯罪问题。比如,199**年**月出生的**某某,担任**区人民法院**大队**期间,违法为他人传递案件信息,受贿**余万元。二是监守自盗、官小胆大问题凸显。
一些年轻干部刚参加工作不久就经手大额资金或是手握“实权”,未能抵挡住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以权谋私追求“想要的生活”。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移送检察机关的年轻干部中,涉嫌贪污犯罪的占比最高,达到**%。有的年轻干部虽然年龄不大、职位不高,胆量却很大,贪腐金额不亚于“老虎”。比如,原**集团**有限公司**部**(198**年生),在资金管理中借机获利、中饱私囊,挪用公款巨大,从中非法获取利益。三是一线人员执纪违纪、执法违法问题凸显。
处于工作一线的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易发多发,特别是年轻公安干警、财务人员受处分比例较高。公安干警执法拥有一定自由裁量权,违纪违法多为以权谋私、收受贿赂,特别是派出所年轻民警违纪违法问题突出,其受处分人数占到处分年轻公安干警总数的**%左右。财务人员“近水楼台先得月”,违纪违法多为贪污、挪用。党的十九大以来,在移送检察机关的年轻干部中,这两类人员占比分别为**%、**%。四是相互勾连、共同犯罪问题凸显。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向检察机关移送的年轻干部涉嫌犯罪案件中,**起有**人以上参与,具有共谋共犯特点。比如,**区**办公室原工作人员**某某(199**年生)、**某(198**年生),与**区原**局**室及**工作负责人**某某(198**年生)相互勾结,以伪造**权属档案证明等方式,共同贪污**万余元。比如,**县**局**大队**某(198**年生)、原****某某(199**年生),二人通过重新鉴定、修改**等手段,包庇醉驾人员,大肆收受贿赂。五是纪法、道德素养低于学历学位问题凸显。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受处分年轻干部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在移送检察机关的年轻干部中,**人有研究生学历。学历高并不等于纪法意识强、道德素养高。一些年轻干部虽然受过专业知识的高等教育,但接受纪法和道德的高等教育还远没有完成,纪法红线、道德底线还没有守好守牢,心中还缺乏对党纪国法的敬畏,致使有的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有的索贿受贿,有的甚至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机,大发不义之财。比如,毕业于**大学的**某,利用在**行**分行工作的便利,在向深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发放复工复产贷款过程中,索贿**万元。二、全市年轻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剖析。
一是缺乏长期党性锻炼,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相较于经历几十年党性锻炼的干部,年轻干部接受政治历练、组织考验的时间较短,缺乏党性锻炼,工作后容易只关注业务知识学习,护士政治理论学习,没有做到同步提高。一旦手握权力后,年轻干部容易受到腐蚀,理想信念动摇,进而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二是入党求职初心不正,拒腐防变意志松懈。
年轻干部违纪违法,很重要的一个内因在于初心不正、私心太重,个人利益至上,心里只装着“自己那点事儿”,缺乏为党为国为人民的公心,以致把权力当做谋取私利的筹码,铤而走险,走上违纪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在违纪违法者心中,公务员全然不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而是社会地位的体现,更直接的想法是要通过权力获得各类社会资源,将职权变现、为己所用。三是艰苦奋斗精神不足,贪图享受谋求捷径。
年轻干部大多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顺境多、逆境少,溺爱多、吃苦少,多数直接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机关,社会阅历、实践锻炼相对不足,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干扰,价值观容易扭曲变质。有的单位“上梁不正下梁歪”,年轻干部“跟风随大流”;有的人生观跑偏,贪图享乐、热衷攀比,甚至把金钱作为追求的人生“梦想”。四是纪法意识比较淡薄,侥幸心理十分严重。
年轻干部大都接受过良好的现代教育,有的学历还很高,但普遍存在“专业知识过硬,纪法知识欠缺”的现象,对自己违纪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后果认识不清,无知无畏;有的甚至知法犯法,心存侥幸,觉得自己的行为不会被人发现。除了自身因素之外,单位对其教育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也是重要原因。有的内控机制不健全,工作程序不规范;有的重业务、轻教育,缺乏经常性的监督、提醒;有的对年轻干部思想作风情况关注不够,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未能及时有效察觉;有的考察、选拔年轻干部不严谨,以致于出现“带病提拔”问题。
三、防范年轻干部违纪违法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党性锤炼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年轻干部扣好第一粒扣子。
二是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从严从实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三是督促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管理监督,防止年轻干部的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四是坚持精准果断查处,持续释放从严惩治违纪违法问题鲜明信号。五是始终真诚关心爱护,营造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环境。2.年轻干部情况 篇二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长期任务, 要适应新形势, 把握新要求, 根据年轻干部的特点, 加强培养教育。一要加强理论武装, 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二要加强实践锻炼, 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治国理政能力。三要加强党性修养, 教育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要加强监督管理, 确保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解放思想, 拓宽渠道, 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也是革命”, 我们要从党的事业的大局和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出发, 大胆破除妨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思想束缚, 坚决抛弃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和凭个人好恶选人等种种陈旧观念和错误做法。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年轻干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广开渠道, 不仅要注重从党政机关中选拔, 也要注重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中选拔, 要从发达地区选拔也要从欠发达地区选拔, 要从国内培养的人才中选拔也要从留学归国人才中选拔。必须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基础性工作, 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
3.挂职年轻干部的角色定位 篇三
一、变“挂职”为“任职”。由于挂职干部在责任、权力、义务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往往容易出现原单位鞭长莫及管不着、现单位无名无分不好管的现象。因此,挂职年轻干部要正确对待挂职干部这一特殊身份,把挂职当任职,在心理上克服三种不良倾向。一是克服临时观念。挂职锻炼一般为一到两年,最短不少于三个月。虽然挂职有期限,但挂职年轻干部要安下心、沉住气,强化扎根观念,把挂职当做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和重要财富,真正工作在基层、心思在基层,努力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二是克服自傲心理。挂职干部一般来自上级机关,有一定的职务职级,学历层次比较高,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思路比较开阔,和基层干部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因此而自大自傲,感觉自己高人一等,官气十足,颐指气使,指手画脚,更不能认为基层干部都是“泥腿子”、“土把式”而瞧不起人家,应该谦虚谨慎,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把基层干部当知己,与普通群众交朋友,展示自身的良好形象。三是克服畏难情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轻干部离开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到条件相对比较艰苦的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所遇到的困难多,矛盾复杂。面对这种情况,年轻干部不能怕苦畏难,消极应付,而必须坚定信心,勇于迎接挑战,敢挑重担,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通过在基层艰苦环境中的摸爬滚打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增长才干。
二、变“客人”为“主人”。一般情况下,挂职干部的行政关系、工资关系都保留在原单位,在挂职单位不占编制、不拿报酬,因此往往被基层单位奉为上宾,礼遇有加。对此,挂职年轻干部要有正确的认识,要不做“客人”做“主人”,不做“看客”做“干将”,工作做到三个主动。一是主动请缨。年轻干部要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尽快熟悉基层情况,熟悉分管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和优势,找载体、搭平台、争项目、求发展,在穿针引线、牵线搭桥、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主动沟通。一方面,主动与挂职单位人员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双向交流,坦诚相待,以心换心,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身错误,弥补不足;另一方面,主动向原单位领导汇报挂职情况,争取信息、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帮扶。三是主动参谋。对挂职单位的重大事项,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向主要负责人反映,为其决策提供参考。对需要决策表态的事情,既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又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力争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切不可固执己见或人云亦云。
三、变“镀金”为“充电”。有人认为,年轻干部在基层挂职是一个“镀金”的过程、补基层经历课的过程。对此,年轻干部要有清醒的认识,端正动机,把挂职锻炼当做一次“加油”、“充电”的好机会,勤奋学习,探求新知。一是善于学习新知识。年轻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自觉摒弃陈旧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领导方式,主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二是善于积累新知识。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外,年轻干部还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学习经济、管理、法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做复合型人才。三是善于追踪新知识。对于代表未来发展和前进方向的新文化、新技术、新成果,年轻干部都要积极关注、及时追踪和认真学习了解,培养自己宽广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科学的决策力。同时,要坚持学用结合,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联系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联系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把理论学习与推进工作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领导能力和知识水平,使挂职经历真正成为自己的一笔宝贵财富。
4.年轻干部情况 篇四
换届后,我局共有30岁以下年轻干部7人,全部为科员。其中大学专科学历2人,大学本科学历4人,研究生学历1人。我局年轻干部工作作风过硬,工作态度端正,业务素质强,已逐渐成为各科室的骨干力量。在年轻干部的培养上,我局把“两个善于”作为年轻干部培养教育的着力点,一方面,对年轻干部要加强中国历史和中国国情的教育和研究,加强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研究,加强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习,使他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重大政治斗争和大事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讲政治、顾大局,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力度。有意识地把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重点工作或艰苦困难的环境中去摔打磨炼,通过交任务、压担子,给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缩短成长周期。
我局年轻干部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二是专业结构欠合理。我局业务性较强,年轻干部中环保专业人员仅1人,缺少熟悉环保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和环保监测的专业人才。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环保工作任务增多,业务量加大,我局需要
增加一批环保专业的年轻干部。
5.年轻干部培养 篇五
把年轻干部培养好、选拔好、作用好,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各级领导班子抓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年轻干部是我们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当前,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实践,高度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推动我们的干部队伍 “可持续发展”,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念。首先,应破除论资排辈思想,树立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观念。其次,破除求全责备思想,树立注重本质的用人观念。
二、竞争择优干部机制。构建竞争择优干部机制。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律人、以制度用人是促进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坚持从建立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入手,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建和完善选拔任用干部的科学机制。比如,健全竞争机制、考察机制、退出机制等。
三、长远进行战略布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和干部特点来制定近、中、远期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
年轻干部有朝气、有拼劲、有潜力,年轻干部的数量,代表了一个单位的发展后劲和未来。必须从各个层面,从上到下加大力度,大力选拔一批优秀的青年干部。根据新时期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他们进
6.年轻干部党课心得 篇六
青年干部应学会换位思考,处好三种关系 小时候,父母教我们换位思考,是为了和小朋友愉快玩耍;长大后,老师教我们换位思考,是为了增进同学情谊,树立集体意识;工作后,组织教我们换位思考,是为了团结同志,联系群众,推进党的事业。那么到底什么是换位思考?我们又应当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3 月 15 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同志给我们讲党课时说:“换位思考是指我们在思考自身问题的同时要善于站在群众和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中得到更多体会、更多信息,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理性、更包容,使工作决策、举措更切合实际、更具针对性,效果更好”。那么作为青年干部,自身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处理好三种关系。
学会换位思考,促使干群关系鱼水交融。我们党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大力提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干部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的为人民脱贫致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保护绿水青山;扫除人民身边的黑恶势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促进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像鱼和水一样和谐融洽。
学会换位思考,推动同志关系精诚团结。同志关系是党内关系的重要关系。它包含上下级关系,但不是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我们很多同志同时扮演着上下级角色,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工作任务艰巨,经常要换位思考。我们是下级时,要服从上级领导,听从上级指挥,提高站位,站在上级的角度思考工作,不等不靠,不拖不绕;既讲效率,又讲质量;既能完成任务,还能发现问题;补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我们是上级时,要体念下级,帮他们指出问题,查找不足,不能一味地要求责备,只命令、不理解,只要工作结果,不看工作过程,只解决工作问题,不关心下级成长。这不是团队精神,也不利于党的事业。同志关系还包含平级关系,我们这里是指同事关系,同事间最重要的莫过于团结合作,需要换位思考,需要协同作战。团结才能出战斗力,换位思考才能合作出更好的成绩。
学会换位思考,增进亲人关系情谊深厚。我们每个人除了工作还有生活,都扮演着父母、子女、亲人等角色,我们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更应该承担家庭责任,安排好家事,处理好社会关系。党员干部应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准则》,树立廉洁齐家,艰苦朴素,团结和睦,包容理解的家风。
7.年轻干部情况 篇七
选拔数量要“从一些到一片”。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新鲜血液、生力军、后备力量, 承载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与未来。当前, 不可否认, 年轻干部队伍的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统筹性、计划性、针对性不够强。为此, 在选拔年轻干部的问题上, 不能浅尝辄止、浮光掠影, 不能象征性地拿出几个职位去“装点门面”, 而要根据工作实际, 结合班子建设的需要, 扩大范围、增加数量, 把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选拔上来, 为党的事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选拔频率要“从一时到一贯”。人们常说, 江山代有才人出。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与合作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许多地方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表明, 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既是当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又是事关党和国家未来的一项战略任务。正因如此, 选拔年轻干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不是一项权宜之计, 不是一种短期行为, 不能一蹴而就, 也不能一劳永逸, 不搞昙花一现, 而要作为一项根本之策, 统筹考虑当前需要和可持续发展, 对干部队伍建设作出长远规划和战略安排, 建立长效机制, 常抓不懈, 做到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选准用好年轻干部。
选拔机制要“从一项到一套”。从当前各地的实践来看,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是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快车道”。但在选拔年轻干部的问题上, 不能“一提了之”, 不能“一选完事”, 而要既重选拔又重使用, 既重教育又重管理。为此, 在健全选拔任用这一项机制的同时, 要完善各种配套制度, 包括教育培训、激励管理、考核考评等一系列制度, 弹好年轻干部“选、育、用”三部曲, 让年轻干部不仅选得出, 而且管得住、用得好。
8.年轻干部是“腐败高危人群”吗 篇八
近些年,我国在干部队伍年轻化方面取得不小成绩。截至2007年底,全国机关干部中45岁以下的占71.5%,其中35岁以下的占30%。当然,这组数据蕴涵的信息,对于全面评估干部队伍年轻化还不够充分。比如,人们并不能从中看到领导阶层的年龄结构,而高级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意义和实践意义;又比如,这样一支看上去已呈现年轻化的干部队伍,在提高政治效能、改善政治生态、推进体制改革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至今仍未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不能说一些地方为干部队伍年轻化所作的努力是作秀,也不能说极少数吸引人们眼球的年轻干部只是一种点缀,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干部队伍年轻化还远未制度化,令这方面的工作呈现随意性,同时也容易使公众对干部队伍年轻化方向产生疑虑。近年媒体经常报道年轻干部成为贪腐高危人群。年轻干部固然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但这种现象至多只能说明腐败人群有年轻化趋势,而不能证明年轻干部已成为腐败高危人群。如果混淆这个概念,再加上集中暴露年轻干部作为年轻人所具有的共性弱点(比如资历浅、经验少),就很容易使人们对年轻干部的整体形象产生信任危机。
年轻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干部队伍年轻化方向,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事物。前者是后者在发展中的问题性表现,不能因为前者而对后者发生动摇。倘若考察现实体制环境和社会生态,我们甚至可以说,有些年轻干部的问题主要原因不在于他们自身。邓小平说自己“二十几岁就做大官了”,“不是也照样干”?“二十几岁就做大官”,当然也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不是坐火箭升上来的,但拥有巨大潜能的人,若得不到机会,也只能怀才不遇。“二十几岁就做大官”的人,也不可能老练得一点错误不犯,若没有包容、扶持,就无所谓“照样干”,结果是“行而不远”。对年轻干部求全责备是一种偏见,以为不那么年轻的干部犯错就少,同样是一种偏见。
哈耶克说:“自由社会里,没有人有义务去负责某人的才能要得到正确运用。”显然,这是一种理想化情境。从现代行政意义上说,组织部门不应以“当代伯乐”为追求目标,而应以构建科学的、民主的工作机制为要务。年轻干部身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组织工作机制问题的折射与投影。
年龄与阅历,的确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如果将二者对立起来,就有可能顾此失彼,沦于偏执。偏好于年龄优先者,主张“年龄是个宝”,在年龄上人为划杠杠,搞“一刀切”,“痴长”一岁也不行;偏好于阅历者,强调“台阶”的不可或缺性,主张“排排坐,吃果果”,年轻化就会沦为一句空话。其实,一个人的才干与经验,不取决于自然年龄,而取决于社会实践。因此,年龄与阅历的冲突,可以也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得到调和与统一。从这个角度看,现实中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还存在不少偏差。
“一日三迁”之类的选任,只可作为“佳话”、作为特例,而不应视为通则。没有规矩的特迁、简任如果泛滥,只能败坏用人风气。“60后”、“70后”领导干部,文凭高,眼界宽,信息灵,知识新,交游广,反应快,这些都是优势。但一个干部能否胜任岗位,不取决他的一般知识,而取决于他在特殊环境和条件下形成的具体知识。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所谓“三门干部”,如果不到基层接受锻炼和考验,他们的具体知识就不出这“三门”,即使升了上去,也难当大任。一个当过县委书记的人,到市里去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很可能胜任愉快;而一个在市里某部门担任“一把手”的人去当县委书记,情况却可能相反。此外,在选任视野与专业化标准等方面,选任年轻干部也存在与一般性干部选任工作类似的问题。
干部队伍年轻化不可逆转,且应在规范化的轨道上快速推进。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过,“领导层干部年轻化的目标,并不是三五年就能够实现的,十五年内实现就很好了”;“哪一天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政治家、经济管理家、军事家、外交家就好了”。假如没有时不我待的精神和自觉的历史使命感,再过一个“十五年”,这样的目标恐怕也只能是一种想望。
9.年轻干部网评 篇九
随着各级党委、政府换届工作的陆续展开,很多地方在选拔任用年轻干部方面都出台了新规定、新举措,大大改善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增添了干部队伍活力。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公众对于选人用人公平性的各种猜测和质疑。去年以来,各网站广大网友对29岁厅官、29岁县长、25岁镇长等发表了不少争论,焦点无非集中在对年轻干部的选拔标准、选拔程序以及公平公正方面。
年轻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后备力量和希望所在,源源不断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毛泽东曾说过,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希望。而年轻干部更是组织的后备力量,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组织以后的发展。公开选拔、推选领导干部,体现了十七大提出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要求。在年轻干部选拔标准、选拔程序和选拔监督上,需要各级组织部门更加审慎、细致,更加公开、透明,才能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评价年轻干部的关键,并不是看他年龄的大小、学历的高低,而在于能力和业绩。因此,只要年轻干部的思想作风、业务素质、工作实绩各方面过硬,选拔过程各环节公开透明,我们就应该平等地看待,并在工作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在网络传播迅猛的时代,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舆论的影响。当前,由于一些地方在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上存在一些误区,直接导致了公众对于年轻干部的误解和不信任,并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形成了一定的外部压力。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压力的存在,才不断地促使组织人事部门以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形式选拔任用干部。
10.基层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篇十
为学要勤:增强学习意识
学习是能力之基,修身之道,成事之本。基层年轻干部应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思想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一是加强学习政治理论,使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成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强化宗旨意识的过程;二是加强学习业务知识,开阔视野,增强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加强学习党纪国法,不断规范工作行为,为依法行政,依规管理打好基础;四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出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为务要实:增强忧患意识
为政之道,贵在实干。基层年轻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突出“实”字。一是实际。所制定的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出台的政策、举措都要切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二是实在。每项工作都要强化目标责任,明确推进工作的步骤,细化落实任务的措施,做到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三是实干。对定下来的事情要雷厉风行、争分夺秒抓紧快干;对部署了的工作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不见成效决不罢休。对重大和复杂的问题要身先士卒,在一线靠前指挥,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四是实效。说了算、定了干,干就要干出实效来。为民要诚:增强民本意识
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基层年轻干部一定要增强民本意识,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好人民公仆。一是对工作尽职尽责。把心思用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用在做好本职工作上。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二是对群众满怀真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牢记执政为民宗旨,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满怀热情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为事要公:增强团结意识
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任何时候,基层年轻干部都要坚持党性原则,倍加珍视团结,自觉维护团结,努力增进团结。发扬党内民主,绝不搞“一言堂”;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做到小我服从大我,个人服从组织;办事出自公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营造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
为政要廉:增强自律意识
廉洁自律是讲党性的基本要求。基层年轻干部要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正确看待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保持高尚的生活情趣,用良好的生活道德情操带动社会风气好转;加强自律,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言、慎行、慎权,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清醒,经济上的清楚,生活上的清白。(作者系中共平南县委书记)胡锦涛总书记不到七年五赴河南寓意深远
带着对河南发展的关心,带着对河南人民的厚爱,7月9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再次来到中原大地,来到河南人民中间。自2003年,在不到七年的时间内,胡锦涛总书记五赴河南,看经济、问农事、察民生。今年3月10日,总书记与河南团代表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烈场景也还历历在目。这对河南的干部群众是
多么难以忘怀的激励和鼓舞!(2010年7月1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河南日报》)胡锦涛总书记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在不到七年的时间里能够五赴河南,检查指导工作、体恤民生民情,足见总书记对河南发展的关心、对河南人民的厚爱,可谓寓意深远。其一,对中原崛起的期望。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中原自古以来就是主导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是自三皇五帝到北宋中国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河南振兴是中原崛起的必然走向和必然选择。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对河南如此关心,在不到七年的时间里五赴河南,也就不足为奇了。特别是7月9日至11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在河南省考察工作时,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热情指导,对河南未来发展寄予殷切希望,沿途作了很多重要指示,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为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指明了方向,也必将成为河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发展、跨越崛起、创先争优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武器。其二,对民生问题的关切。民富才能国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牵挂的重要问题。对河南的粮食生产,总书记尤为关心。考察途中,看到路边农田里绿油油的玉米已有一尺来高,胡锦涛让停下车来,沿着田垄走进田间,仔细察看玉米长势。总书记对乡亲们说,扶持粮食生产是国家的长期政策。国家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今后扶持粮食生产这一政策的力度只会加大、不会减弱。这么做,就是要让乡亲们放心种粮,通过种粮实现增收致富。胡锦涛总书记走进田间地头和除草农民聊收成的感人场面,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民生图景。而总书记走进厨房,试试沼气炉,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民生问题的关切之情。
其三,对基层组织的重视。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一个地方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因此,总书记深入基层时,总忘不了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悉心指导。在这次考察过程中,在妯娌村党支部,总书记翻看党支部活动记录,同党员、干部交谈,深入了解党支部建设情况。村支书李东风向总书记汇报,党支部正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干部确定了帮扶对象,力争两三年内让村里贫困户的收入赶上全村平均水平。胡锦涛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希望你们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发展生产、服务群众紧紧结合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临上车时,总书记握着村支书李东风的手再一次叮嘱:“一定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结合好,拜托你们了!”李东风大声回答:“请总书记放心!”总书记和村支书的这一深情对话,让我们看到了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和紧迫性,也找到了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一枝一叶总关情。胡锦涛总书记冒着酷暑进企业车间,看科研院所,入田间地头,访村民农户,与广大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就转方式、调结构、抓党建、促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考察,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热情鼓励、寄予殷切期望,给正在着力推进中原崛起的河南干部群众带来新的力量。总书记来了,是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步伐的重要时刻,是在夏粮刚刚喜获丰收、再创历史新高的难忘时节,河南是一块历史深厚的沃土,也是一块充满希望的热土。河南人民对总书记的感情,那么深沉,那么久远。总书记对河南的寄语和期望,那么深情,那么炽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总书记七年五赴河南的深情指导下,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不懈奋斗,河南的发展一定会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原崛起的美好蓝图一定会成为现实。(倪洋军)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需要解好“五个不等式”--秦继成作风连着党风,更连着效益。当前,全市创先争优活动已扎实有序地开展起来。各单位
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特点,都相继研究制定了具体翔实、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制定方案是基础,抓好落实才是真。只有扎实了作风,才能使方案中的每项工作落到实处。笔者感到,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需要认真解好五个“不等式”:
一、部署≠落实。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开个党员部署会是必要的。但是,仅仅在开会过后便放慢行动,甚至束之高阁,即使会议开的再及时,任务部属的再全面,措施制定的再规范,也是枉然,纯属“半截子”工程。须知,创先争优活动历时两年时间,制定出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部署,只是开了个头,大量的、重要的还需要有计划、有秩序、有成效地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切不可唱“空城计”,画“空心圆”,贴“空白纸”。笔者认为,作为领导干部和机关部门,尤其是具体牵头组织活动的职能部门,需要真心实意地沉到一线亲看、亲查、亲问、亲带、亲帮,这样,才能才能使方案中的逐项内容得以落实、取得实效。同时,领导和机关及职能部门,也需要做到对口摸情况、理问题,不可工作组“满天飞”,到基层和所属单位“轮流轰炸”,这样,不仅容易分散基层和所属单位领导的精力,也会不同程度影响基层和所属单位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照搬≠照办。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要求无可厚非,但如果对上级的精神不加以理解、全面消化,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而是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甘当“搬运工”、“传声筒”、“复印机”,看似态度坚决、行动迅速,实则偷懒耍滑、消极怠工,是“照搬”的具体表现,理应即使克服。基层有基层特点规律,落实工作有落实工作的不同路数,上级强调指出的问题,多是从所属单位面上情况梳理形成的,往往在不同单位有不同的具体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这就如同焊接断裂的器具一样,如果找不准最佳结合点,即使完成了焊接工序,也未必能牢固耐用,还很可能很不美观。因此,在落实上级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系列较深指示要求,既要吃透上情,还要摸清下情,再次基础上,找准工作落实的最佳结合点,创造性地把上级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好。
三、过程≠结果。为确保创先争优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不少单位都计划设计了系列具体活动。比如,开展党课教育;组织典型交流;开展岗位比武,等等。开展历时较长的主题活动,固然需要一定的形式和过程,但更为重要的是结果。纵观平时落实一些工作的实际,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还现实存在。比如,有的把工作过程看得很重,出主意、想办法的多,对工作终端效益考虑的少;有的开展某项活动,不是看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计划定了没有、形式是否多样;也有的把开了多少会议、发了多少文电、搞了多少检查等作为成绩炫耀,不注重看完成一定数量之后的质量怎样,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表现,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劳民伤财,最终因为“雷声大雨点小”而使工作不落实。因此,要时刻注意防止和纠正这种“重过程轻结果”、“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牢固树立这确的政绩观,辩证地对待“过程与结果”、“数量与质量”的问题,切实在追求工作实效上动脑筋、出实招、见实效。
四、变色≠特色。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是增强创先争优活动实效的一个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一个“特色”问题。没有特色,就没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没有特色,就没有活动的创新与落实。从一定意义上讲,抓特色就是抓工作,各级在抓活动落实时都需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抓特色,并以此推动和促进活动的落实。要切实注意防止和纠正一些“变色”的现象:如有的降低标准,搞“实用”特色;有的求名图利,搞“虚假”特色;还有的盲目求异,搞“多变”特色,等等。如此之举,不仅促进不了活动的开展,很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和不良风气。俗话说,既要知道锣是一面响,更要知道鼓是两面敲。各级都需要充分认识到抓特色对促进活动落实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抓特色”的进步思想与不健康的名利思想区分开来,把“抓特色”的工作目标与不正确的私利目的区分开来,把“抓特色”的进取努力与不正当的虚假手段区分开来,决不能把特色抓变了“色”,抓走了样。
五、“发现≠解决”。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有悖于党员
先进性要求的问题扎实有效地解决掉。认真分析以往开展的一些活动,有的之所以没有取得实效,就是把发现问题当成了解决问题。如有的只注重查找问题,不注重具体帮助,甚至把指出问题、指责下级当成传帮带,把让基层部队出“洋相”作为检查的根本目的;有的虽然能发现一些问题,但究竟如何解决,有哪些建议,说不清、道不明,等等。发现问题是基础,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诊断”,那么解决问题就是“治病”,光“诊断”不“治病”不是好医生,也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发现问题而不去抓紧解决,等于没有发现问题,甚至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由此看来,必须坚持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一致起来。只有注重防止和克服把“发现问题”当“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行为,真正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真心实意指导和帮助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各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得到落实。
做人 做事 做官 ——观电视连续剧《远山的红叶》有感
中共南江县委书记张长云 2010年07月16日13:48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以南江县原纪委书记王瑛同志先进事迹为原型而创作的电视连续剧《远山的红叶》,通过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作为王瑛同志的生前战友、朋友,我是怀着缅怀、敬仰、学习的心情去观看的,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思绪穿越荧屏久久不能平静,她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她那傲然的风骨、那坚定的信仰、那不朽的精神,令我再一次感动。
王瑛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可她的声音始终在南江人民耳边萦绕,她美丽的英姿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她不朽的精神已化为南江人民打好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的自觉行动。过去的一年多来,我们组织带领全县人民继续着王瑛未竟的事业,在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南江中苦干实干、爬坡上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王瑛同志为什么能在人民心中傲然挺立?是什么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是她老实做人、埋头做事、公道做官的人格魅力。王瑛是一座山,彰显着党的力量;王瑛是一株花,蕴含着人性的光彩。做人,要堂堂正正、干干净净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无为”。胡锦涛同志要求我们国家工作人员“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干干净净是一个人品德的核心,是能否真正干事创业、有所作为的关键所在。
“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公共权力,是人们群众让我们保管的,我们只是一个保管员。”在特别讲纪律的王瑛眼里,权力是一种责任,党性原则不能作交易,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从她的身上,我们领悟到了:一个干干净净的人,安之若素,心如止水,经得起磨难,守得住清贫,心境天宽地阔。她把干净做人作为一种境界一生坚守,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他人,所以活得透彻、踏实而有意义。
王瑛为我们立起了严律己、宽待人、诚为信的标杆,也告诉我们:做人是根本,人做正了,做事就容易,做官也就不会出问题。在王瑛同志离开我们的这一年多来,我们逗硬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健全“老实人不吃亏、投机者不得利、太平官不太平”的选人用人机制,始终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努力践行 “四个特别”,深入推进“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赢得了群众的好感、信赖和尊重。加大了干部监管问责力度,绝不迁就问题、绝不姑息错误、绝不袒护个人,健全了干部正常退出和责任追究机制,及时调整不胜任、不作为干部,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真诚换真心,诚信变真金。“作为一个纪委书记,不办案就是失职;作为一个纪检干部,不办案就不配在岗!”,王瑛同志是这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做人朴实,办事认真,不踩“假水”,用真诚、用实干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敬仰。信誉是现在社会最昂贵的资本,没有诚信交不了朋友,没有诚信谈不成生意,没有诚信干不了大事。当前,我们正紧紧抓住灾后重建的独特机遇、大交通形成的发展机遇、全国工商联县域经济试点县的政策机遇、省委主要领导挂联的政治机遇、王瑛生前工作县的历史机遇,树立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意识,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用做人的诚信栽下“梧桐树”,与国中商联等知名企业成功对接,换来四川科创医药集团、东达蒙古王集团、互利达集团、百草中药材公司等“金凤凰”落户南江。
水清沙自洁,官清事自成。如果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单位,都能向王瑛同志那样,堂堂正正、干干净净做人,人们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民风就会淳朴,政风就会清明,环境就会清爽,就会形成一种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这就是地方发展一笔宝贵的无形财富,是最强劲的竞争力。做事,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
观看《远山的红叶》,王瑛同志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敬业精神再一次感动我们,这种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气度和风范、一种气魄和胆略、一种意志和涵养,是我们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南江的强大动力。
王瑛同志创造的“五个零” 工作法,牵头办理50多起疑难案件、帮助挽救失足干部、为群众建造“连心桥”……这些都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为本、干为先、实为绩”的做事风格的最好诠释。我们弘扬王瑛同志特别讲实干的敬业精神,按照“不提口号,不当罪人,不积民怨,不怕吃苦,不瞎折腾”的思路,围绕“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大力实施交通、教育、卫生、文化、政权建设“五个全覆盖”,坚持民生事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 “三个优先”,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项目一个主体,时间倒排、挂图作战,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奠定了基础。截止6月底,全县灾后重建项目累计完工660个,占项目总数的73.58%;累计完成投资49.12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76.56%。
生命短暂,精神永恒。《远山的红叶》艺术地再现了王瑛同志的人生魅力和风采,既再次展示了先进典型,更激励着广大干群,抓住南江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凝聚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集中精力抓发展。有了王瑛精神的动力支持,我们才能够始终保持击鼓奋进的士气、跳起摸高的勇气、顺势而为的锐气和崛起危难的虎虎生气,把南江建设成面向西部的开放前沿,融入“西三角”的“桥头堡”,走出“根据地”的“排头兵”。我们紧紧抓住南江被全国工商联列为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的重大机遇,科学编制园区和产业发展规划,大批项目的集中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南江的城乡面貌:灾后美好新南江,最便利的是交通,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完善的是设施,最漂亮的是城镇。
党和人民给了我们一个干事的舞台,我们就要像王瑛同志那样,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用严谨科学的工作方法,认真把公德要求的事、组织安排的事、自己份内的事干好、办实,以真抓实干的实效来体现做人的境界、追求、毅力;以做事的认真,负责、执着,展现做人的品位、风范、表率。做官,要地地道道、清清白白
“在南江这片土地上做纪委书记,一步脚印也不能歪!”王瑛就像一位拓荒者,在纪检工作的领域,以忠诚与智慧奋力开辟出一片片理想的绿洲。她虽身居要位,却装备“寒酸”,一架钢丝床用到她去世;虽手握重权,却宁愿自己承受生活的重担,也拒绝一切用权力谋取私利……从王瑛身上,我们看到了:做官要德为高、洁为廉、权为公。凡是人民群众认可、赞扬、称颂的好官,职务再小也是他们心目中的“大官”,职务再小也是最崇高的人。
人们称赞王瑛“有红叶的操守,一尘不染”,这是对她做官的肯定,是对她的最高褒奖。当前,南江正处于黄金机遇期和发展转型期,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这对我们是激励,也是挑战,更是考验,我们的作风、政风、行风将面临着一次巨大的考验。面对机遇,面对考验,我们把“德为高、洁为廉、权为公”这个“准则”随身携带,作为干事创业的准绳,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准确把握南江的发展环境和经济走势,增强了苦干实干、超常付出、锐意进取的信心和决心,全面落实“两个加快”,强力实施“两个推进”,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我们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四难”,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槐树村等扶贫重点村建设初见成效。深入开展“大接访”和“大调解”活动,营造了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公生廉,廉生威”。清白能营造一个政治清明、人心思进的良好氛围,能凝聚民心和智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全体人员一心一意干事业、聚精会神谋发展。一个党员干部,如果自身不清白,就顶不住歪风,经不住诱惑,在干部群众中就没有威信,就不可能有执行力。我们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将全县所有行政审批项目和有条件的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务中心集中办理,48个乡镇、522个村均建立便民服务机构。逗硬落实“三问”责任制度,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党员干部的最高境界,是让群众觉得离不开他,离开了仍然怀念他。王瑛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我们将在王瑛精神的感召下,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南江而不懈努力!
湖南“强盛组合”“三少三多”的密码解读文白石
7月14日,湖南省政府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代省长徐守盛强调,要坚持少应酬、多学习,少开会、多干事,少办论坛、多办实事。(见7月15日红网)这不是湖南高层第一次如此强调。今年1月25日,时任湖南省长周强对各级政府工作人员提出过同样的要求。(见1月25日中国广播网)从湖南两任省长强调“三少三多”的高度一致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湖南“强盛组合”的一些执政密码。
如今,知识日新月异,领导干部不学习,就容易思想僵化,思路狭窄,甚至为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然而,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迎来送往、推杯换盏,常以“应酬多、没时间”为借口,回避学习。湖南两任省长强调“少应酬、多学习”,正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而只有“少应酬、多学习”,才能确保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会议是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然而,如果一个领导干部一天到晚忙着开会,不论大事小事都要开个会研究一通,大量的事情、问题就势必会堆在那里,哪还有时间抓落实、办实事?湖南两任省长强调“少开会、多干事”,就是要求会议能不开就不开、能开短会就不开长会,最大限度地少开会议。而只有少开会议,领导干部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抓落实、干工作、办实事。
现在一些地方一说到经济发展,就想到办论坛。本来,论坛可以提高一个地方的开放度和形象,适当办几个无可厚非。但论坛开得过多、过滥,领导穷于应付,讲排场、比阔气,最终钱花了,却没有推动当地发展。湖南两任省长强调“少办论坛、多办实事”,就是要求各级干部少花些精力在出席论坛上,都费些心思在干实事上。而只有这样,办论坛才不会异化成“形象工程”、表面文章。
实质上,湖南两任省长一致强调“三少三多”,就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党的事业靠一代代人持续奋斗来完成,地方的发展靠一茬茬班子“接力”来实现。如果一个班子一种思路、一套办法,蓝图就会变成草图、挂图。只有同唱一出戏,齐奏一支曲,跑好“接力赛”,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才能把事业推向前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1.论高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12-0041-02
当前我国高校均处于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需要有一批党性强、素质高、业务精、视野广、能力全的管理人才和领军人才不断补充各级领导班子。与此同时,在今后五年内,将有大批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干部面临退休。干部的新老交替以及年轻干部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开明包容竞争氛围
当前,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应统一思想认识,破除观念障碍,同时要在机制上加以保障:
(一)完善选拔和培养机制,给年轻干部“压担子”。要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机制,通过创新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式方法,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使优秀年轻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同时,通过挂职锻炼等形式,全方面地考察和培养年轻干部。
(二)营造开明、包容、竞争的氛围,鼓励年轻人更好更快地成长。为有能力、有抱负、品行端的年轻人提供“用武之地”,必要时也应破格提拔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大胆选拔和使用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成绩突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年轻干部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同时也要对年轻干部更多包容,允许年轻人尝试和失败。
(三)重视中层领导班子结构和梯队建设,避免“清一色”的局面。构建“用好70后、选拔80后、培养90后”的工作格局。同时要关注干部的学历结构和成长背景,避免“清一色”的局面。
二、把握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培养年轻干部
年轻干部正处于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他们普遍学历层次和职称较高、知识面较宽、思想较活跃。我们应当创新理念、制度和方法,充分把握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
(一)深入开展调研,把握年轻干部思想现状。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倾听年轻干部心声,通过帮助年轻干部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明确培养途径,进行思想和愿景激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内驱力;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加强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深入了解年轻干部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二)开展积极有效的培训,对年轻干部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年轻干部的个体需求,推广干部选学等培训方式。围绕新理念、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兼顾党性锤炼、专业技能、实务操作、科学工作方法、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给予年轻干部更多可选择的教育培训机会。通过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年轻干部参训的“内需”,为年轻干部提供“心灵鸡汤”。同时,为避免“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应将干部参训的综合表现纳入干部考核、晋升等环节的评价指标。
(三)倡导沟通交流,为年轻干部打造 “心灵家园”。年轻干部处于个人成长的关键期,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学校应注重与各级干部之间的沟通联系,通过交流增进干部间的相互了解,消除隔阂,缩短磨合期,帮助年轻干部有效处理党政关系、正副职关系等问题,抓好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为年轻干部提供正能量。例如,通过校领导与新任处级干部的党风廉政谈话、与新任党政正职的任前谈话等,使年轻干部明确任务,增强使命感和对自身的要求;通过组织部长与新上岗干部谈心谈话,深入了解情况,疏导思想情绪,给予工作指导;通过发放调研问卷、召开年轻干部座谈会、建立年轻干部联谊会等方式,深入交流年轻干部的问题和困惑,收集意见和建议,并积极提供帮助。
三、打造实践平台,锤炼和考验年轻干部
目前高校的年轻干部普遍缺乏多渠道多层次的实践培养锻炼,尤其是挂职这一有效的实践培养方式在操作上存在着一定困难。一是受学科、专业限制,缺乏不同学科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碰撞和互补,有些年轻干部缺乏世界眼光、大局意识,有些“双肩挑”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上,对管理上的重视和投入略显不足,对自身的能力锻炼和素质培养内在动力不足;二是校内与校外能提供的实职岗位和挂职岗位数量有限,流动机会不多,校外岗位还存在着匹配性问题,有些岗位与高校干部的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无法做到为年轻干部安排匹配性较强的挂职岗位;三是高校的编制问题是挂职无法全面开展的重要原因,“一个萝卜一个坑”,考虑到离开岗位较长时间会影响学校的工作、个人的发展以及对家庭的照顾,年轻干部即使有此想法也会存在一定顾虑,导致派不出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小富即安”的校园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年轻干部缺乏“走出去”的勇气和魄力;五是对校外总体情况、岗位情况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使年轻干部对“走出去”实践锻炼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疑虑。为此,我们要坚持年轻干部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实践锻炼和培养方式,努力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一)建立流动机制,让年轻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校内通过完善任期制、轮岗制、助理制,在暂不能解决编制问题的情况下,采取“加凳子”等措施,为年轻干部提供更多的岗位锻炼机会。同时,要拓展更多的社会资源培养和锻炼年轻干部。要坚持组织统筹的原则,通过全方位多渠道搭建平台,形成合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岗位,并充分考虑岗位的适配性。此外,要拓宽视野,打破高校和社会的壁垒。高校干部有自身的优势,也有不足,但从整体上来看,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优秀的,无论是从上海发展的需要、学校对社会的贡献需要还是干部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应该选拔更多的高校干部为地方服务,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保证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二)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年轻干部“走出去”。一方面要主动给任务,做工作,安排年轻干部进行多岗位多渠道锻炼,另一方面,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要通过一定的机制,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如援藏、援疆、援滇等,锤炼他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以及善于处理突发事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采取积极措施激励年轻干部走出去,给予挂职干部岗位待遇、职称职级、学习培训、思想心理等全方位的关心,全程跟踪培养,增强年轻干部的归属感和工作动力。同时,干部的实践锻炼经历应与教育培训一样,纳入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综合机制,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
四、实行分类管理,制定符合实际的长远规划
在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上,要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指导。要根据国家、地方、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认真分析当前干部队伍结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
(一)培养统揽全局的“帅才”。重视培养选拔优秀正职年轻干部,从政治坚定、具有战略眼光和宏观思路、实践经验丰富、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岗位和平台。
(二)培养优秀“双肩挑”干部。注意选拔专业行政干部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强、党性强、素质优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工作队伍中,同时为他们在业务发展方面解决后顾之忧,探索职称等方面的发展和激励机制。要花大力气培养和引进各方面的高水平人才,兼顾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并给予一定的适应期和考察期。对“双肩挑”干部要强调管理工作上的投入,加大培养和管理力度。
(三)培养专职党务干部和管理干部。培养一批具备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一定的管理工作经验、能力较强、素质全面的年轻干部,从待遇、职级等方面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走专业化、职业化管理干部道路。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关系全局、关乎长远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抓好年轻干部队伍建设。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
12.年轻干部情况 篇十二
一、强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忠诚教育
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观, 强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是年轻干部教育和培养的当代主题。综观人类发展史, 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往往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仰, 而且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 是科学、现实、健全、崇高的信仰。随着人们信仰多样化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青年是各种信仰争夺的对象。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去占领, 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会占领。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充分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极其重要性, 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明确指出:“坦率地说, 中国不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而且要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 中国革命也搞不成功, 这种信仰是一种动力。”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动力, 可以使人们为了真理而义无反顾和英勇献身。过去我们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 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 就是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今天, 马克思主义信仰仍然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精神支柱, 仍然是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和“分化”的策略。信仰的形成, 不是完全自发形成的, 而是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获得外界的各种信息和知识, 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终形成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是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 正如列宁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工人自身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意识, 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为此, 当前对年轻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与熏陶是政治忠诚教育的首要内容。
二、强化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忠诚教育
2009年7月26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重点强调要“坚持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 将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建设贯穿始终”。信念是指自己或组织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自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诞生以来, 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就伴随着共产主义运动的始终。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对于我们党的干部来说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要问题, 因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于党的干部起着目标导向和精神动力的作用。一个党员领导干部, 一旦牢固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则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 都会满怀豪情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 积极推动党的宏伟事业向前发展;反之, 如果失去了理想信念, 就会迷失方向, 工作上萎靡不振, 直至走向堕落和颓废, 甚至会把党的事业引向失败。一个党的干部如果没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就没有群众观点, 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 就不愿深入到群众中去, 不愿与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 这样就很难把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更谈不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了。理想信念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 它是由于人们受到客观现实的影响和理论的指导而逐渐形成的。因此, 加强对年轻干部队伍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是政治忠诚教育的主要核心内容。
三、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的忠诚教育
信心是指相信自己或组织的愿望经过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对年轻干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心教育, 目的就是要增强他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的经验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和自觉运用这些宝贵经验。”胡锦涛同志的这段论述, 寓意深刻, 既是对30年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 也是对试图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各种思潮和各方挑战的明确回应, 是我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的政治宣言, 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 无论是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国内严重政治风波, 还是面对西化、分化图谋和所谓的“制裁”, 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 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这些都生动展现了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 展现了阔步前进的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 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党心、民心, 增强信心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支柱。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 无论是面临世界社会主义的低潮, 还是国内改革的攻坚,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8年, 我们经历了冰雪灾害、汶川地震、金融海啸等诸多严峻考验, 但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始终坚定信心,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当代中国种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未来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都依赖于坚持这条道路不动摇。
四、强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任的忠诚教育
信任是指个人对某人或组织的充分相信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历史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建设中国, 能够使中国强大, 能够使人民安康, 能够逐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对年轻领导干部强化对党和国家信任的教育, 就是要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 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治国理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足够的信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确保理想信念不动摇, 始终高度保持对党和国家忠诚, 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纲领, 自觉执行党的执政方略和各项政策, 为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宏伟事业奋斗终身。
13.年轻干部要做到“三要” 篇十三
一、年轻干部作风要正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江泽民同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尤其是年轻干部更要将此作为人生坐标,做到讲学习,观念要新;讲政治,脚跟要稳;讲正气,作风要正。
1.讲学习,观念要新。憗拑要善于学习,注重积累,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不固步自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新观念。唯有如此,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1)善于学习,注重积累,不孤陋寡闻。学习要抓重点,要突出抓住“四个一”,即把握一个精髓、掌握一个标准、突出一个核心、围绕一个目标,同时,还必须广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国外先进管理知识等等,善于积累,方能优化知识结构,博学多才,不孤陋寡闻,视野开阔,更好地服务四化建设。
(2)解放思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固步自封。学习要讲求方法,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去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年轻干部尤其要树立此良好学风,要求要严,起点要高,克服肤浅浮躁的学风,唯有如此,才不会一知半解,固步自封。
(3)实事求是,站得高,看得远,不就事论事。作为一名年轻干部,丝毫不能放松理论学习,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论上似懂非懂,模模糊糊,就很难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就难免出现片面性和摇摆性。因此要加强学习,实事求是,只有如此,才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才能有较强的洞察力。
2.讲政治,脚跟要稳。领导干部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没有政治上的清醒,就没有立场上的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练,要强调自觉地刻苦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做遵守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做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因此,作为年轻干部就应加强学习,讲政治,努力做到“六要”:(1)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2)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3)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4)要有严明的政治纪律;(5)要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6)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
3.讲正气,作风要正。年轻干部通过自身刻苦努力,走上领导岗位,如不保持清醒头脑和稳定心态,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工作冒进,急于求成,工作方法情绪化,刚愎自用,甚至搞个人业绩;二是不能以稳定的心态对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易产生“保”、“怨”、“混”的心态,即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消极应付,满腹牢骚。因此,年轻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树立正气,端正作风,以成熟稳定的心态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对上,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对下,要保持与职工群众密切联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个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唯有时刻牢记江总书记要求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八字方针,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
二、年轻干部腰杆要直
古人言:“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只要立的是笔直的标杆,就不会出现弯曲的影子。作为年轻干部,要时刻警惕自己,正其身,勤政廉明;淡名利,无私奉献,做一名腰杆笔直,勤政为民的好干部。
1.正其身,廉洁自律。憗拑我国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在《桔颂》中所言:“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其意为:凡事坚贞自守,始终不会有过失;心中无私,就能顶天立地。廉洁自律,是维护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包丞刚正不阿,不畏强权;诸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板桥两袖清风,高风亮节;焦裕禄、孔繁森甘为公仆,为民献身等无数古今清官、好官为老百姓世代敬仰和爱戴,同时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学习效仿。作为年轻干部在新时期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勤奋工作,廉洁奉公,效白沙千年洁,仿松林万年青。
2.淡名利,无私奉献。前人说的好: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伸手要官耻,默默奉献荣。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总理,以其光辉的一生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典范:不争名,不争利,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一生。作为新时期的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四敬”意识,敬上--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定不移;敬下--牢记党的宗旨,甘当公仆;敬岗--忠于党的安排,勤政廉政;敬业--实现党的伟业,开拓进取。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权,不争位,不越位,不恋位。克己奉公,努力做到以下十条:(1)谦虚谨慎,忌争功诿过;(2)耐心细致,忌简单急躁;(3)群众路线,忌主观武断;(4)用人不疑,忌疑神疑鬼;(5)头脑清醒,忌偏听偏信;(6)胸襟开阔,忌计较得失;(7)五湖四海,忌亲亲疏疏;(8)讲究团结,忌互不服气;(9)坚持原则,忌内外无别;(10)树立正气,忌家属参政。
三、年轻干部胆气要壮
年轻干部要具备知识、品德、能力、作风、气质等方面的内在品质,并在实践中接受锻炼,不断接受考验,才能增强才干,有胆有识,做一个勇于开拓的管理者。
1.正确用权,服务宗旨。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年轻干部一要做到“三忌”:忌有怨气,忌有傲气,忌有官僚习气;二要做到“五官端正”:做“嘴不谗”的官,做“腿不懒”的官,做“手不长”的官,做“耳不偏”的官,做“心不歪”的官。不计名利,不谋私利,不计得失,把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使用权力,凡是群众满意的就办,不满意的就坚决纠正,以良好的政风取信于民,服务于民。
2.强身健体,勇挑重担。年轻干部不仅应具备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还必须具备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身体素质。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应注重提高以下四种素质:(1)提高专业素质。如古人所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要注重学习和积累,在自己身上积蓄才干,等到党和人民需要时,就能较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2)提高能力素质。包括统筹全局的思考(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能力;科学周密的决策能力;干练自如的组织能力;娴熟的沟通联络能力;反应讯速的应变能力;诚恳动人的宣传能力。(3)提高气质素质。既要有胆识、积极开拓,又要实事求是、埋头苦干,既坚持原则、雷厉风行,又豁达大度、宽容待人;对人对事严肃认真,又密切联系群众。(4)提高身体素质。保证精力充沛,能够适应繁重的工作需要。不因挫折而气馁,不因诱惑而动摇,摒弃过分容忍、优柔寡断、畏难手软、息事宁人等软弱病,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强身健体,勇挑重担。
14.年轻组工干部谈党性 篇十四
党中央提出的“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经审时度势后,向全党同志提出的更高思想要求、道德要求和行为要求。这九个字蕴含的,不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忘我的境界,一种无私的品格,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使命。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组工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我作为一名在组织系统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今天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到这里,希望和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交流几点体会。我认为要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必须在五个方面十个字上下功夫,即:学习、责任、勤奋、感恩、成绩。
年轻组工干部要用学习开启智慧的大门。每人都有大智慧,都能干出大事业,成败关键在于能不能用“学习”金钥匙,开启智慧的大门。办公桌上厚厚的书籍,文件柜里成卷的材料,各种重要会议、重要讲话、重要文件,包括各级领导及同志们身上闪耀的智慧光芒以及互联网上同仁创新的作法等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讲“领导干部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政治责任”,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组工干部。
年轻组工干部要用责任升起远航的风帆。学习补充能量,责任把握方向。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未必是好干部。历史上不乏奸臣秦桧等饱学之士、现实中也不乏电脑黑客等
专业尖兵,为什么却成为千古罪人?是他们的责任心出了问题。年轻组工干部要用较强的责任心统领思想和行动,确保正确的努力方向。责任心强,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始终坚持原则,真正做到讲党性;责任心强,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丝毫不为所动,真正做到重品行;责任心强,才能在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奋力争先,真正做到作表率。
年轻组工干部要用勤奋取得一次次骄人的成绩。天才出自勤奋。有了知识和责任,还必须把他们持续高效地运用到工作中,体现在实效上,积小胜为大胜、积小绩为大绩。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人,是称职的干部;做到拒敌于千里之外,化险于无形之中的人,才是优秀的干部。这就要求年轻组工干部要自觉做到三勤:要勤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勤干。珍惜每分每秒、埋头苦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要勤钻,发扬雷峰同志挤和钻的钉子精神,把自己钉到矛盾的集中点、钉到疑难问题中间、钉到重大任务之中,要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年轻组工干部要用感恩架起友爱的桥梁。良好的人际关系、友爱互助的工作环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组织部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年轻组工干部作为三家中的光荣一员,要拥有家的风范、展现家的风采、释放家的温暖、维护家的尊严。要用感恩的心善待家中的每一位兄弟姐妹,善待家外的每一位好友亲人。
年轻组工干部要用成绩回报各级组织的培养。我们年轻
组工干部大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长大成人成材的,这期间凝聚着各级党组织的辛勤关怀和培养。所取得的成绩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回报社会的体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年轻组工干部要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来报答党和各级党组织的悉心教育和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负厚望、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讲到这里,有的同志要问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怎样在日常的工作中体现呢,能不能结合实际工作来谈一谈呢。当然可以,不仅可以,我还要结合以上这五点来阐述。前段时间,党员信息库建设工作和网上公文流转系统工作都已经展开,我们年轻组工干部应该,第一,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第二,责任心强,勇挑重担;第三,勤奋做事,肯钻研,勤实践;第四,心怀感恩,协助兄弟学院,共同进步;第五,讲实效,出成绩。所以我们说,只有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理论学习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
最后,我想用雷锋同志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并希望与大家共勉。
【年轻干部情况】推荐阅读:
年轻干部十要07-26
年轻干部党课心得09-15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08-18
年轻干部如何更好成长09-06
培养年轻干部,须有“三心”10-13
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总结11-11
年轻干部当好排头兵06-13
年轻干部选拔调研报告09-30
年轻干部的使命与担当10-16
年轻干部成长的思考与建议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