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教学反思(精选17篇)
1.掌声教学反思 篇一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这篇课文记叙了主要叙述了身患残疾而内心又极其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最后她终于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在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我锁定重点,抓住小英产生变化原因的句子,即文中的两处掌声的语句,反复诵读,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透视小英的内心世界,感悟掌声的内涵,在学生的心中竖起爱的旗帜。
一、紧扣重点,自主质疑。
《掌声》的教学设计中,我围绕小英信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英为什么永远忘不了那次掌声,为什么掌声使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为什么要永远感谢掌声?引领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在交流与探讨中,那些融入自己独特感受的理解相互碰撞,使学生获得了关于文本的更丰富的信息,对“掌声”内涵把握得更加深刻了。正是围绕这一点,没有琐碎的分析,通过扣词析句,层层递进,不断夯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潜入文本,充分感悟。
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不断地品味语言,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由此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陶冶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为此,我努力引导学生潜入文本,在读中感悟,在想象中感悟。我抓住小英前后变化的句子,先从“默默地、一角、不愿意、头低了下去、慢吞吞、眼圈儿红了、一摇一晃、”等词句,引导学生感悟小英的自卑、无奈和痛苦;再从“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体会小英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变得活泼开朗了。这种巨大的变化,完全是掌声造成的,使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掌声”的内涵;最后出示“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引导学生感受掌声,即鼓励、肯定、赞赏的巨大作用,再一次感悟掌声的魅力,语言层层品味,情感步步推进,爱意渐渐弥漫,学生内心爱意涌动。
三、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本堂课,让学生写写在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演讲结束后她向同学们鞠躬时,心里分别想什么?如果说的话,她可能会怎么说?学生通过练习,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明白掌声给予小英强大的力量,明白鼓励、赞赏这些词语的美好;分析课文以后,出示:因为那神奇的掌声,让她红着眼圈走上讲台到()走下讲台;因为那神奇的掌声,让她由总是默默地(),变得开始和同学们一起()、(),甚至还();因为那神奇的掌声,()。训练学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还注重训练学生自主阅读时的在书上写批注和感受的能力,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觉器
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更好地领悟了文本的主旨,深刻理解了“掌声”的内涵。
四、课外延伸,深植爱心。
在课堂教学临近结束时,我适时出示了一首小诗: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个甜甜的微笑,爱是一句友善真诚的话,爱是一个鼓励的眼神,爱是一阵(),爱是一杯(),爱是(),爱是()。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们尽情地读,尽情地欣赏、品味,尽情地展示才华。学生读的精彩,填的漂亮,个个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形成了一个亮点,让学生在一番美的享受中,将仁慈之心、关爱之情深植心田。
不足之处: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仍不敢完全放手。如:在教学时,当学生兴趣勃勃的汇报自己的阅读感受时,我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用,没有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实则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甚至还失去了课堂生成的亮点。同时在升华“爱”这一主题时,没有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也没有将“小爱”“大爱”有机结合。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学习,使教学机智更快提高,努力还原课堂的真实性。
2.掌声教学反思 篇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9课
教材简析
《掌声》这篇课文描写了同学们的掌声让残疾女孩英子走出心灵的忧郁, 走向充满希望和欢乐的生活。文章语言质朴、生动。教学时, 不仅要让学生懂得爱是什么, 学会关爱别人, 而且要让学生懂得爱的力量, 学会感激别人的关爱。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姿势、鼓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关爱他人和珍惜他人的关爱。
4.抄写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故事, 引发爱
1.交流资料,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爱的故事, 让这些感人的故事在学生心中泛起爱的涟漪。出题: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有关“爱”的故事, 出示课题。
2.朗读题目, 设置悬念。
师:谁发出掌声?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掌声?掌声里蕴含着什么?
(设计意图:既提高了学生收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又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同时设置了悬念, 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闻掌声, 了解爱
1.自主读书, 掌握生字。
让学生自读课文, 自己查字典识记生字, 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势、述”二字的字意、字形及“鼓励”一词的意思。
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与掌声有关的感人故事, 了解爱。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运用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把生字放入文本让学生自主识记是提高、巩固识字效率的必要手段。识字重点的突出, 文章整体的感知, 又为下文体会重点词句作好了铺垫。)
三、赏析“掌声”, 感悟爱
1.赏析第一次掌声, 授之以法。
(1) 让学生再次读课文, 画出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及关键词 (骤然、热烈、持久) 。
先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骤然”的意思, 了解掌声是不约而同响起的,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热烈”是指掌声的强度大, “持久”是指掌声持续的时间长。
(2) 用多媒体播放热烈而持久地鼓掌的画面, 让学生边欣赏边感受掌声的热烈、持久, 通过直观画面来创设情境, 为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情感创造条件。
(3) 抓住时机, 创设情境:同学们, 看英子就在我们教室里, 她正从教室的一角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同学们, 请大家用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鼓励她勇敢地走上讲台吧! (预设:霎时, 教室里响起暴风骤雨般的热烈掌声。此时, 学生不但领悟了文本的内涵, 也身临其境地沉浸在了爱的氛围中。)
(4) 紧接着,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找出英子在掌声前后变化的句子, 反复朗读, 抓住“把头低下、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及“泪水流下、说得很好、十分动听”等词语, 采用对比法品味, 感受英子从掌声前的自卑到掌声后的自信的巨大变化, 让学生体会掌声的强大力量。
2.探究第二次掌声, 感悟变化。
赏析完第一次掌声后,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第二次掌声的句子, 结合上下文, 采用对比法, 体会英子从掌声前的忧郁到掌声后的快乐的变化, 感受掌声的巨大力量, 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探究, 通过多种手段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授之以法, 学以致用。这样既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又有助于实现学法的迁移, 让学生既学会品词析句, 又能与文中的人物融为一体, 实现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的高度整合。)
四、夸夸掌声, 畅谈爱
1.学习表达, 深化阅读。
(预设:这时, 学生的情感已达到高潮, 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 教师趁机创设情境, 开展采访活动。)
课件出示采访问题:
A.假如你是文中的英子同学, 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B.你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C.今后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 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当采访者与被采访者, 相互交流、补充, 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 同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体会爱的力量。
2.合作反馈, 总结提升。
教师在参与活动的同时, 发现学生讲得好时, 引导其他学生评价并用掌声给予肯定和表扬;发现学生讲得不好时, 也应引导其他学生帮助完善并用掌声给予鼓励和信心;当老师讲得好时, 也应引导学生以掌声予以回报。
(设计意图:用“采访”的形式包装“表达”这个教学环节, 富有情趣, 利于学生更有激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的问题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的, 由浅入深, 让学生置身于文本的特定环境体验爱的历程。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通过表达, 便把对文本的感悟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特别是引导学生运用掌声互相鼓励, 不仅使整个课堂充满热烈的掌声和浓浓的爱意, 也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实现了情感的升华, 让学生学会了读书, 学会了关爱, 也学会了感恩。)
五、课后作业, 记忆爱
1.抄写生字词以及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2.加上表情、动作, 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积累语言
1.自习课文及生字词。
2.听写词语、句子。
(姿势、热烈、情绪) (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3.师生讲评, 纠正积累。
(设计意图:根据三年级的识字目标及学生识字的规律, 对识字进行复习与强化。)
二、情景表演, 训练语言
1.训练个性化表达。
2.通过表演, 再次感受爱。
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 抓住描写“同学们”“英子”神态、动作、心理变化的词语进行深度理解与揣摩。
组织表演, 鼓励学生个性化地理解文本并创造性地演绎文本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进行赏析与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表演、赏析, 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深化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 通过朗读与表演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并且通过以演促读, 使学生达到了快乐学习的目的。)
三、课堂练笔, 内化语言
1.小练笔。
写一段话, 可以写对课文的理解, 可以写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也可以写身边的人和事。
2.学生展示。
组织大家欣赏、分享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以写促读, 整合并强化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歌声响起, 升华情感
1.总结谈话, 再次扬起爱的风帆。
2.共同唱响爱的乐章。
3.《掌声》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课时)
一、设计理念:
以情激悟,让学生在对文本充分的阅读中感受阅读的快乐,以“感受英子的变化——感悟、深化掌声的意义”为课堂主线,抓住“情”源于“掌声”,以情激情,感化学生,积淀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2.过程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情感目标: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亮“掌声”
1.孩子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对他们的欢迎呢?
2.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大家紧张吗?
3.这么自信,不过,李老师有点儿紧张,我很想听到同学们给我的掌声。
4.谢谢同学们,有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有你们做坚强后盾,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上课!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
板书:掌声
5.齐读课题。(读得真精神!)
(二)走近小英,感受变化
过渡:掌声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个故事。
1.通过读课文每个人对小英都有了了解,你能用文中的话来介绍一下她吗?你觉得小英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出示第一自然段)
2.你觉得小英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自卑忧郁)
3.过渡:是呀,她是一个自卑的女孩,她怕自尊心受到伤害,童年的许多快乐都与她擦肩而过了。
4.小英不愿意和大家交流,不愿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这是一个忧郁的小姑娘,你能再读一读这一段话吗?
(指导朗读)
5.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或朋友,你希望看到一个怎样的小英?后来小英有没有变成我们所希望的样子呢?快速找到有关段落。
(出示第五自然段)
6.抓住省略号,想象小英还会做些什么?
(三)走进小英,感悟掌声
1.是什么让小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掌声)
2.是啊,正是那次故事会上同学们的掌声,让小英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让我们再回到那次难忘的故事会!
3.仔细地读一读课文2、3自然段,把描写小英动作、神态变化的句子画出来。体会一下,当时小英心里在想些什么?
交流:出示句子
(1)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A.男同学读。
B.此时此刻,小英低下头在想些什么?
(2)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A.女同学读。
B.理解“犹豫”。哪个词语最能看出她的犹豫?
C.生活中,你遇到过犹豫的时候吗?
D.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3)朗读训练:请同学们把自己当做小英,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痛苦、无奈、无助、胆怯、自卑)
4.过渡:最后,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小英的每一步就像她的心情一样沉重,就在她万般无奈、无比痛苦的情况下,是什么带给她勇气和信心?
生:掌声。(齐读写掌声的话)
(1)这是一次怎样的掌声,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现场采访:如果此时小英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送给小英掌声吗?你想用你的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3)小英听懂了我们的掌声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小结: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呀!是掌声让英子镇定了情绪,讲述了动人的故事;是掌声让我们听到了小英那标准而生动的普通话。你们的掌声就是对小英最好的鼓励。
(5)此时的小英听到你们鼓励、支持、关心她的掌声,变得自信,有勇气了。齐读这段话。
5.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1)指名朗读。
(2)理解“经久不息”。
(3)此时此刻,同学们用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
6.无数的话语都浓缩在这深深的一个鞠躬之中。这不是普通的掌声,这掌声里有同学们对小英浓浓的爱!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希望你把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融进你的声音里。
(推荐一名学生读。)
7.配乐齐读,读出小英的情感变化,读出掌声的热烈,读出你的感受。
8.品读来信。
过渡: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奇妙的掌声,正因为这充满爱的掌声,使原本自卑、忧郁(板书)的小英变成了活泼、开朗的女孩,英子把心中的万语千言化作了深深的一躬,她用行动诠释着她那感激万分的话语。几年后,她来信了,读读信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1)指名朗读,谈感受。
(2)小结:在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别人需要帮助和鼓励的时候。掌声既是一种尊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肯定。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会用掌声来帮助和鼓励别人,这样世界会更美好
(四)阅读拓展,深华掌声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1)女同学,请轻轻地把这段话告诉自己。(配乐)
(2)男同学,请真诚地把这段话告诉身边的朋友。(配乐)
(3)全班同学,请大声地把这段话告诉所有的人。(配乐)
2.读到这里,你们一定对掌声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掌声已不仅仅是鼓掌的声音,它是一种鼓励、支持、赞扬,是一种关爱。
(板书:爱)
3.爱心不仅仅是掌声,在你们的生活中,爱还是什么?
总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最后,让我们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语文课。
(五)板书
掌声
忧郁 开朗
4.《掌声》教学反思 篇四
一、整个课堂充满着爱的氛围:
(一)、设疑导入,引发爱;
(二)、研读课文,感悟爱;
(三)品句析段,体验爱;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五)、联系生活,奉献爱。全文教学设计紧扣“爱”字贯穿全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突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思想品质得到升华。课堂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堂也因动态生成而绚丽多彩。
二、这节课意外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孩子们对爱的涵义异乎寻常地理解了——什么是爱:爱是给爸爸妈妈端杯热茶;爱是对有困难的人伸出温暖的双手(捐款、献血等);爱是给年迈的老奶奶梳梳头;爱是扶着残疾人过马路……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回答,使我感到无比欣慰:孩子们不仅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即将成为“爱”的创造者,他们将会用语言、用行动将“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与此同时,在教学本课中,我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
整个课堂中,掌声多次响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如何及时把掌声献给别人。
5.《掌声》教学反思 篇五
《掌声》一文写的是一位原本内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为此,我设计了一堂情意交融、开放、扎实而有效的语文课,让爱的掌声响起在课堂的每个角落。
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法,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等多种行之有效又契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使本堂课生动、扎实、有效。
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回答精彩时,我带头鼓掌,当某个学生鼓起勇气举起双手时,让学生给他鼓掌,当全班齐读课文很棒时,让学生自己给自己鼓掌,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看着学生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我觉得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掌声,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掌声的内涵,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整堂课,我设计了激趣导入、新授、拓展延伸、总结点题四个教学环节,其中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英子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边,摸摸她的头)说:英子,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心理。当讲到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台时,(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英子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当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的掌声时,我又问那位女同学:英子,听到这么热烈的掌声,你想说什么吗?她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就这样,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6.《掌声》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六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掌声》这篇课文。谁能告诉什么是掌声?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课文
1.课文介绍了一位学生叫小英。她是一个怎样的学生?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心理。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的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眼圈儿红了”,是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
(4)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是小英感到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感动得流泪了。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深鞠一躬是感谢同学们在一次的热情鼓励。练习朗读。(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讨论:小英为什么回有这些变化?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从同学们的掌声中获取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她很珍惜同学们的掌声。
4.有感情的朗读的第1~6自然段,说说从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5.显示最后一段,读一读再讨论: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身处困境”,小英怎样珍惜掌声的,这里的“掌声”只是指鼓掌吗? 三.总结课文 1.读课文 2.总结:《掌声》这篇课文,通过身患残疾而自卑忧郁的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上台演讲,在同学们掌声激励下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板书设计:
21、掌声
孤独 沉默 自卑——掌声——开朗 活泼 乐观
课后反思:
1、全文通过对比,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因为全文以掌声前后英子的转变为线索,所以我们设计了英子性格的对比、眼圈红红时的眼泪和第一次掌声后的眼泪对比、立刻低下头和深深地鞠了一躬动作的对比、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的对比、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的对比等多处对比,使全文脉络清晰,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2、联系实际,升华了主题。《掌声》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是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拓展环节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最后配乐朗诵一首爱的小诗,不但烘托了课堂气氛,而且情感目标在意味深长的乐曲中也得到了升华,成功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
3、不足之处: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7.掌声 篇七
在教学中, 我经常会为学生们的进步、为他们精彩的表现而鼓掌;会让学生欣赏同伴, 为同伴而鼓掌;会让他们欣赏自己, 为自己而鼓掌。孩子们在掌声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自信心, 有时还能激发学习兴趣……然而, 第一次的掌声令我至今难忘。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信息技术画图课, 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画冬天的雪景。我教学生学着用曲线画出天和地的界线, 并分别填上不同的颜色;教学生画出一个个憨态可掬的雪娃娃, 并自己设计雪娃娃的装扮。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 忙得不亦乐乎。最后, 我做演示, 用画图中的“喷枪”工具在画布上喷出或大或小、或浓或淡、轻盈飞舞的雪花。孩子们被屏幕上那美丽的景象吸引住了, “哇”、“老师, 你真棒!”之类的赞叹不绝于耳。忽然, 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由最初的一两声蔓延到整个教室。我抬起头来, 7 0多双眼睛正看着我。原来那些掌声是送给我的。
我心潮澎湃。这是我从教以来, 在课堂上获得的第一次掌声。我得感谢这些可爱的学生们, 是他们让我收获了为人师最珍贵的礼物, 让我品尝到为人师的最大幸福, 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三尺讲台的宝贵价值。也许伴随着这份职业的是清贫、是烦琐。但面对这群天真的孩子, 我们能做到的, 就是无怨无悔。用心去经营, 用爱去经营, 让每一节课都能赢得孩子们内心的掌声。
8.掌声的教学效应 篇八
关键词: 尊重 鼓励 动力 信心
一天,我坐在电脑前无聊地翻看网页,无意间,郎朗的一则小故事吸引了我的眼球。故事内容梗概是:
一位来自辽宁沈阳的父亲带着9岁的儿子,来到北京寻找他们的音乐梦。
可是,父子俩一无关系,二无背景,仅凭着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根本不足以引起音乐节的重视。父亲勉强把儿子送进了京城一家小学,儿子爱好钢琴,父亲又为儿子花高价钱联系了一位颇有名的钢琴辅导老师上课,第一天上课就脑子笨、反应慢受到老师批评,儿子性格倔强,与老师发生了争执,师生不欢而散,决定再不弹琴摸琴了,父亲伤心难过,决定带儿子回家。动身当天意外接到学校通知,儿子所在学校办晚会,老师们指定儿子弹一曲钢琴,可儿子还在气头上,怎么也不弹,老师劝说,又与老师争执起来,很快赢来了许多同学的围观,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帮老师劝他,打动了儿子的心。那天晚上,儿子流着泪以从未有过的激情,弹奏了几首中外名曲,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掌声四起,久久没能停下来,此时儿子作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我要学钢琴,我一定要学好!”凭着过人的自信加努力,被誉为“百年不遇的钢琴天才”。这就是郎朗。
我此时脑海中闪现出课堂教学,一位孩子富有情感地朗读着课文,吸引了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师生不由自主地鼓掌激励,该生自豪的神情,其他学生争先恐后的情景一一浮现眼前。随着鼠标的滑动,思绪拉入故事的最后。
一位记者这样写道:“这些掌声,是对草根艺术的肯定。尽管他们不是出自名人大腕,却在关键时候,以恰到好处的声音,拯救了一位音乐天才。”
或许是出于职业的原因,我被这掌声的艺术渲染魅力触动了。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一幕因掌声而起的小事情。
我是一位极其普通的语文老师。记得很多年前带过一位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很差,老师们一提起她总是摇头,一些同学不愿和她相处。这位学生好像显得自卑,不大说话,但她的书写很漂亮。一次“小龙人报”征集手抄报,我在班级仅以那位学生的优点动员大家积极报名参加,不料同学们的掌声齐响,好一会儿才停息。面对这一场景氛围,我就势引导学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我发现她脸上带着羞涩,眼睛却放着光。随后我辅导学生如何办手抄报,那位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办的小报质量也不错,最终获得“小龙人报”手抄报比赛二等奖。从那以后,我发现她特别爱学语文,语文成绩逐步提高,不少学生主动和她拉近了距离。从她的变化中,我悟出了掌声在课堂教学中的氛围渲染作用,以后,我懂得了时不时用掌声代替语言评价,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记得还有一次听某位老师的课,总体来说,这位老师的课上得不错,有些过于完美。从满怀激情的导入,到环环相扣的每一板块内容安排,从语言组织到课文分析,几乎无可挑剔。课堂上学生情绪也很饱满,老师提出的问题几乎是全班学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时不时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这掌声非常整齐,很有节奏感,“啪,啪啪,啪”,初步给人的感觉是学生训练有素,一时也挑不出缺陷,但总感到有些瑕疵,压根儿看不出掌声的应有艺术魅力和效应。
后来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发现有几位学生写到某老师上公开课时的掌声,全班学生举手的奥妙,我猛然想到那堂课的掌声,原来是缺少了同学们禁不住心头的发自内心的由衷鼓励,得到掌声的同学内心未被感动,虽然整齐,富有节奏,但缺乏调动,内心的情趣激发不出来。
掌声的教学效应,重要在于它不仅是一种渲染氛围的艺术,更是一种对人性的基本尊重,换句话说就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这是最高的境界和最大的魅力。有时一位老师抑扬动措、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有时一位老师铿锵有力、激情四射的分析引导;有时一位学生独有见解、富有创新的领会发言;有时一位常不举手发言的同学突然举手、且能从多个角度回答老师的提问,都会得到学生们情不自禁的掌声鼓励。无论是被鼓励,还是班级其他同学,激情同时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老师的组织引导,学生的思维表述能力空前高涨。掌声不但是一种赞美,一种鼓励,更是情绪的调动,课堂气氛的活跃。发言者的情绪被调动,同学们的情绪也被调动了。人的情绪处在兴奋状态,思维意识就会异常活跃,此时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均会得到提高,同时,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得以增强。
常常看文艺演出时,会看到演员们请求观众给自己一些掌声,因为这掌声能调动演员的演唱情绪,达到感染观众的艺术效果。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恰当掌握火候,多给对方一些掌声,一些嘉许,一些鼓励,能够有效激发对方的动力,提高做事效率,也能活跃情景氛围。尤其是对那些不常发言或后进生的发言,用掌声评价他们比用语言评价的效果更好,他们会感到大家的认可而被感动,会暗下决心努力学习。比如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掌声的鼓励会让他一改往日的自卑,从此判若两人,学习成绩迅速提高,与人交往落落大方。
因为掌声也是一门艺术,所以教学不能满堂响,它的效应需兼而有之,要有恰当的场景、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客观要素相呼应,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否则就会作假做作,成为一种形式,达不到预期目的。掌声通常是自发式的,不应该是训练有素、节奏整齐的。总之,只要这掌声能给人以思之动力,言之信心,就不应该吝啬,因为这掌声是对孩子的鼓励。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11.
[2]陈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小学语文《掌声》教学反思 篇九
“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这样一个情感主题。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怎样通过英子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要怎么把这篇课文上得精彩,又能让学生有所感悟呢?
在教学设计上,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点设线
“掌声”是课文的文眼。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个文眼,从引导学生说课文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入手,抓住小英的前后变化。质疑,让小英如此难忘的掌声究竟是怎样的?同学们为什么要送去这样的掌声?掌声产生了怎样巨大的作用。即扣住“掌声”这个点,步步深入。
二、加强朗读教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他们自己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然后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三、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在理解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过程中,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英或是小英的同学,自己会怎样做,这样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获得一种真切的感受了。
但课上完后,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根据师父对我提出的一些建议,我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一、导入不合理
上课前,我让一个学生把她的一篇作文背给大家听,然后让其他学生给她掌声,然后我顺势问她“得到掌声是什么感觉”。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对这个导入进行了反复地思考,最后才决定用这个,因为我的意图是想让学生自己体会得到掌声是什么感觉。毕竟我的经验还不足,考虑事情还不够周全。事后师父对我说,一个成人要把他自己写过的文章背诵出来还有点难,更何况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而且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我的这个导入并不成功,学生并没有我预期的那么情绪高涨。
二、自主悟读还不够
让学生对比体会小英情感变化及原因时,我没有等学生悟过来就把原因告诉给了他们。
演讲前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姑娘。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交流,让学生自己看出小英的忧郁和自卑。但是我却直接把这个答案早早地写上了黑板,然后再让学生从第二三段中画出最能体现小英忧郁自卑的词句。这个过程就是显示出了我一个新教师的缺点。
三、沦为了教案的奴隶
教案,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教学而准备的文案。它的作用是让教师在上课时有个明确的教学任务和方向。但是我在上课时却处处依照教案,脑子想得是下个应该问什么问题了,根本就不去理会课堂上学生的变化。教案是死的,而学生是活的。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总是往我们教师设计的方向去。我却没意识到这一点。
当我问“同学们为她送去第二次掌声后,小英为什么微笑?”学生回答得非常好,而我只是稍微点评了一下,此时我应该就势问“此时,她有哪些心里话要说?”这个问题既激活了学生思维,又使得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主人公的形象也立体化了。但是这个问题我的教学设计里没有,那我也就没有把文章给深入下去,错有了一次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机会。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以教材为凭借,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语文素养;应以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与发展,努力的去挖掘教材中的人本因素。我们三年级是新课程,作为教师更应该有一种创新精神,让教材“活”起来,而不要被教案牵着鼻子走。
10.课文《掌声》的教学反思 篇十
“掌声”看似不起眼的词儿,在课文中却起着关键的作用。小英由原来的自卑而变得勇敢地面对生活,使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力量,使他“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基于对课文的理解,我抓住这一关键的词语,与学生讨论。让学生找一找小英获得了同学们的几次掌声。获得掌声之前,小英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获得的?第二次呢?获得掌声的小英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变化?通过这样巧做对比,使学生从小英的变化中领略到“掌声”的重要作用。学生关于“掌声”的肯定回答以及顺势带出的作者议论,较好的升华了课文中心意旨——既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又要在必要时奉献“掌声”。经过这样的教学,以及从课后的练习结果来看,觉得学生理解了课文,并能铭刻在心。
11.掌声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爱心的作用 笑声 掌声的运用
教学的基本环节都离不开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查和考试等。但在教学中,同讲授一个内容,为何有些教师的传授很受学生欢迎,知识易被吸收呢?这就关系到教学的技巧问题了。笔者担任体育教师三十几年,深深体会到要上好每节课,除了要认真做到上面几个环节外,还在传授过程中,要巧妙运用师生之间爱的心声,做到心心相印,课堂中的笑声与掌声相辅相成。
一、“心声”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心声”也就是爱的心声。由于体育教学区别其他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练习紧密相结合,师生的频繁接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教师与学生都处于野外作业,师生情感之间就显得更关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带上爱心去上课,把感情落实到行动上就显得更重要。首先,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真心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做他们的表帅。如,在强光下上课,要让学生背向太阳,冷天上课要想到学生的服装如何,学生情绪不好要考虑各种原因等,使学生在这些小理上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有一次,我正在授课,突然刮起大风,风沙、尘土直向同学们吹来。在这种情况下,我马上下了向后转的命令,让学生背着风,而自己却顶风站在学生面前讲课。这虽然是件小事,但这行动却使同学们觉得老师对他们太关心爱护了,从而增加了教学气氛。其二,要有耐心和挚心。在教学中,不是每个动作都是一下子就被吸收掌握的,电不可能一个动作同学们同时掌握,对于个别掌握动作较慢的同学不能过于急躁,要耐心主动地帮助指导他们,使他们逐步形成一个掌握动作的过程,有一次,我在教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时,有位同学拿着球总是打不着。急得她在原地乱跳,埋怨自己说:我笨;学不会了,不打了,便想离开场地。这时,我马上过去安慰、鼓励她说:“不要急,来,老师再教你一下,等下你就可以打过网去了。”这时我先耐心重新给她讲解动作要领,指出她为何打不到球的原因,要求她在下一步练习中应注意些什么,然后将球按在她的持球手上,让击球手向后边摆动向前击球,体会怎样才能打到球。经过反复练习,终于将球打过了网,当时我笑着问她:怎么样?难吗?她高兴地笑着说:“老师我可以把球发过去了”。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带动了那些差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三,要注意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易出现的缺点,及偶而发生的事情,教师应端正态度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困难,纠正错误,不能偏之过急。总之在上课中只要付出你真挚的爱心,你就会取得事半功信的收获。马克思说得好:“只有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心来交换信心”。教师让你爱的心声在同学们心中回传吧。
二、笑声在体育课中的作用
笑是一种很好的体育放松活动。一场激烈的体育运动后,放松活动就显得很重要,好的放松能使学生迅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体重新进入运 动状态。而笑不仅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还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体育课中我经常用“笑”作为运动后的,放松运动方式,常用的方法有:语言法、拟声法、滑稽法和游戏法等。如,在一节大运动量的中长跑课以后,同学们的肌肉正处于全身紧张的情况下,老师可用语言的巧妙作用,使学生得到好的放松。如,老师可对学生说:下面还有点时间,大家来一个好笑的运动,这运动就是笑,笑的形式有很多,如,干笑、冷笑、皮笑肉不笑、咪咪笑、放声大笑等。下面我们一起来对上面几种笑表演一下,看谁笑的最好,于是,让大家开始笑。这样一来,全班同学各种情态的笑声都出采了,原来不想笑的同学因笑的感染也大笑起来,达到了放松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用模仿其它声音的动作带动大家笑起来,如,学狗叫、羊叫等。在一些单调、模仿动作比较强的教学中,教师应用滑稽的动作,使学生在笑中理解动作,掌握动作。如,在武术学生学到“虚步亮掌”时,动作不舒展;象个猴子,教师这时可用滑稽的模仿猴子的动作让学生笑,然后提醒大家正确的动作,从而增加同学们的理解能力。游戏在体育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游戏能使学生在笑声中自然轻松地放松身心,恢复体力,,总之一节课之后,笑的放松是不可少的。
三、掌声在体育课中的效用
运用掌声来组织教学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方法,适当地利用掌声可起到集中、引导、激励和赞许的作用。由于体育课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在野外进行讲解和练习,故此受外因影响较大,在受到干扰的时候,学生注意力会分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几声掌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身上来。同时,在练习中教师可用掌声作为动作引导,使练习整齐、节奏协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奋性,也便于掌握动作。在一场中长跑的练习中,有利于提高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成功往往在坚持一下之中,为了这一目的,老师在教学中遇上一些体弱、耐力较差的同学,眼看难以坚持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用掌声可激励他们坚持到最后,达到练习的目的。同时当他们取得成绩或完成任务时,教师用掌声表示赞许和祝贺,这都可使学生获得心理的体验,精神上产生愉快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只要我们带着爱心去教学,关心爱护学生,以心相处,同时巧妙地利用笑声与掌声的作用,学生对体育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和锻炼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掌声”缘何失色 篇十二
掌声是响起来了, 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 这个“小英”不仅是在上去的时候“犹豫了一会儿, 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 “眼圈儿红了”, 在老师近乎强迫的搀扶下“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并且在下来的时候, 是伴着孩子们异样的眼光, 哭着逃回座位上的。执教者虽然极力安慰, 说些“要学会坚强, 大家会帮助你”之类的话, 却怎么也无法使该学生平静下来……掌声原本多么美好, 可是, 在这堂课里, 却如此失色。它不仅没有散发出应有的魅力, 成为疗伤的灵丹妙药, 反而成为揭开伤疤的无情利刃。我不知道教师为何要有此一举, 是出于善心想帮一回弱者?还是就想让课堂也来点掌声点缀一下?我只知道, 这样的掌声不能有。
也不知从何时起, 掌声竟然成为评课中“课堂气氛热烈”的一个标准, 许多教师都竞相模仿名师课堂里那种掌声不断的热烈场面。于是, 课堂中的 掌声慢慢 地变了味, 成为倒胃口的一道菜。真可谓“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掌声, 大多饱含褒赞与鼓励之意, 那就应该在值得表扬与需要鼓励之处。反思以上教学片段, 我们不难看出, 单凭教师的一厢情愿, 忽视学生的内心情感, 是很难达到教学效果的。这次掌声, 缺乏了解, 缺乏真情, 缺乏体贴, 缺乏尊重。
盘点一下当下的课堂教学, 掌声带来的尴尬比比皆是。反思其原因, 不外乎三种情况:掌声来得不是时候;掌声来得不是场合;掌声过多过滥。我们要从心里明白, 掌声也许是课堂的调味剂或催化剂, 但绝不是课堂的主旋律, 更不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如果课堂一定要有掌声, 那我们该追求怎样的“掌声”?
掌声当有“爱”
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 爱是教育行为的核心。掌声作为一种教育行为, 就需要“爱”在其中。这种爱, 不是一厢情愿的爱, 而应该是充满尊重与体贴的爱, 是带着理解与关怀的爱, 它需要有“蹲下身来看孩子”的姿态, 也需要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教育”的心态。一位教师执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指名一学生朗读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结果该生连读三遍仍然没有读顺, 不是“蓟北”读错, 就是“涕泪”读错, 或是“衣裳”不对, 纠正一处, 另一处又错, 摁下葫芦浮起瓢。甚至有一些学生已经暗暗发笑了。见此情景, 教师深呼吸一下, 说:“这位同学, 不着急啊, 这样, 老师读一遍给你听, 然后你再读, 如果还读不顺, 就再读一遍, 一直到把这两句诗全读对了, 同学们就给你掌声, 好不?”果然, 该学生在之后还读了3遍, 直到第6遍的时候, 全都读对了。教室里响起了掌声。这阵掌声, 让学生在努力之下以成功者的身份坐下, 既化解了学生的尴尬, 也表现出教师的智慧。
细细观摩, 课堂中的这一次掌声充满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教师的示范朗读, 教师的平心静气, 教师的真情许诺, 都在为最后的掌声做铺垫。掌声中有对学生的尊重, 有对学生的鼓励, 有对学生的赞扬, 它是对学生“屡败屡战”终获成功的终极赞赏, 得之不易, 当之无愧。想象一下, 如若该生第一次第二次读不好, 教师就说“大家掌声鼓励一下”让该生再读, 掌声之下, 学生更加紧张, 更可能读不好, 那又该怎么办?显然, 掌声越多越紧张, 场面也只会越来越尴尬。再反思一下前文提到的案例, 教师给班级中的“小英”来一次掌声, 虽然看着有“爱”, 但那是师者的一厢情愿, 缺少一份体贴与尊重。若是不能充分体会弱者的内心世界, 好心的教育行为也许只能带来负面的效果。
掌声当有“诚”
当前的流行词汇众多, “非诚勿扰”就是其中之一。我看对于课堂教学来说, 掌声也当“非诚勿扰”。很多时候, 掌声只是流于形式, 没有以诚相待的情感, 没有心灵相通的默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很多时候都比较微妙, 既有管理与被管理者般的关系, 又有父母与子女般的关系, 更有朋友与朋友般的关系。无论是哪一种关系, 都离不开一个“诚”字, 只有诚, 才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才能让学生信任教师。只有让学生信任掌声中饱含的真诚, 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掌声的力量。
《九色鹿》的教学进行到一半, 学习到调达落水获救后与九色鹿的对话, 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演读, 其中一个学生把调达的话读得惟妙惟肖, 但是另一名学生读九色鹿的话时却逊色不少, 甚至连正确、流利都无法做到。在评价两位学生的表现时, 教师极尽赞美之言对前一名学生进行赞扬, 并提议大家给予掌声表示鼓励。发现另一位学生有尴尬之色, 教师急忙敷衍:“这一位同学也读得很好, 同学们也给他来点掌声!”掌声稀稀拉拉, 其间还夹杂着几位同学不屑的倒彩声, 以至于该学生在更为尴尬的气氛中坐下。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表现差异客观存在, 作为教师, 在评价中尤其要注意措辞, 不能厚此薄彼。遗憾的是, 此案例中的教师正是犯此大忌, 虽然看似都给了掌声, 但内涵却有天壤之别。给前一位同学的赞扬与掌声是无可厚非的, 毕竟他的确表现优秀, 但是对表现不佳的那位学生, 教师以“读得很好” (实际上同学们都明白他读得并不好) 的模糊语言来评价, 态度不够积极, 情感也不够真诚, 尤其是那勉强的掌声, 更陷学生于窘迫的境地。如此掌声, 不要也罢。
掌声当有“度”
古语云:“全则必缺, 极则必反。”掌声在课堂中亦是如此。教学中, 教师对“掌声”应恰当、适时使用, 以激发学生热情, 活跃课堂气氛。但若是让课堂中的掌声泛滥成灾, 掌声就有可能贬值, 学生不仅不会珍视, 甚至会对这种掌声产生厌烦情绪。
一位教师在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时, 为了检查学生们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就逐个请学生来读课文。课文共9个自然段, 每人读一段。从第1自然段开始, 每位学生读完, 教师都要求学生给予一阵掌声。读得好的, 给掌声表示赞扬;读得不好的, 给掌声表示鼓励。刚开始的掌声还比较热烈, 越到后面, 掌声越少, 鼓掌的学生不太耐烦, 连接受掌声的学生也表现得相当不情愿, 到最后一位学生读完, 掌声已经完全变了味。
掌声本该让人欢喜, 此刻缘何成了讨人嫌的东西?其实, 掌声本身并没有过错, 教师的出发点也是好的, 问题出在教师以掌声代替评价, 就使得评价简单化、机械化了, 更使得掌声失去了魅力。众所周知, 在课堂教学中, 评价是相当重要的一项教学策略, 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 掌声只是其中的一种, 若都用掌声来评价, 虽然易于操作, 可效果必定欠佳。
13.《掌声》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十三
师:小英以前什么样?后来又变得怎样呢?
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师:“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怕别人笑话她
生2:她自卑
师:“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你又觉得她怎样呢?
生:没人和她玩儿,很孤单。
师:现在她变得怎样,你能用哪些词语来概括呢?
生1:开朗
生2:活泼
生3:自信
师依照学生的答案板书。
14.《掌声》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篇十四
本节课共分5个段落。在讲第一段时,我通过让孩子自由读、情景读的方式让学生感悟英子的残疾给他童年生活带来的不幸。如:抓住“默默地、早早地、她总是”这三句话,让学生谈感受。又通过介绍“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和图片,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英子的痛苦、悲伤难过、自卑等心理疾病。接着,我又让学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英子变化的段落。学生很快找到了课文第4段,让学生自由读第4段,边读边想:英子现在是一个怎样的女孩?马上学生得出:自信、活泼的孩子。然后,我又抓住时机让学生想:是什么原因让英子有了这么多的变化?这时,让孩子分小组默读第2、3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再讲这一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当回演员,老师做导演。老师读句子,孩子们表演。从而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到是掌声改变了英子;是同学对英子的爱改变了她以前的生活。
本节课虽然较顺利地结束了,但我通过听后面的三篇课与自己的课作比较:我觉得课堂上仍有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再讲课文第2、3段时,我课下预设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明白课文只是通过英子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重点,应该让学生知道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用到这种写作方法。结果在讲课时忘记给学生点拨了。二是课文最后一段应该让学生明白:英子之所以写信不仅是因为感谢同学们的掌声,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白这是英子对爱的回报。这一点我也忘记讲了。三是课前积累在讲课中应该适时贯穿文中。我只是让学生为了读背二读背。
15.中国电视2012年度掌声 篇十五
获得2012年度掌声的有六个:
1.《新闻1+1》十八大开幕式直播的语态创新。
中共十八大的电视报道是2012年中国电视的头等大事。会议召开期间, 全国各地电视台云集北京, 精兵强将不敢懈怠, 但节目的呈现方式亮点不多, 基本上是表态和展望式的。央视《新闻1+1》的过人之处在于注重细节, 见微知著, 甚至注意到了十八大报告的细节 (比如若干个“清醒”, 后续报道归纳的四个“平”, 等等) , 保持一致又不乏独立判断, 这不仅是小聪明, 更有大智慧。
2.《新闻联播》播出“寻人启事”、“你幸福吗”、“航母style”的社会反响。
我甚至将其列为2012中国电视重要的年度记忆。以“你幸福吗”“我姓曾”的年度著名电视问答为例, 如果出现在民生新闻中不足为奇, 但出现在央视《新闻联播》中, 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它的语法含义。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话与假大空的区别。时政新闻的民生化是我们的世纪梦想, 《新闻联播》一小步, 中国电视一大步, 我们一直真诚期待。
3. 中纪委推动反腐倡廉公益广告“底线片”的播出行动。
这很可能不被注意, 但我们特别看重——因为我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体育明星和中纪委有什么联系。然而, 姚明的“干干净净比赛, 干干净净做人”, 林丹的“坚守底线”, 中国体操队的“站得直, 落地稳”, 顺理成章地演幻成反腐倡廉的警世恒言。好极了!这其中蕴涵了两点:一是被高度娱乐化的明星如果做正了, 同样字正腔圆;二是公益广告同样可以微言大义充满阳刚, 运用电视手段弘扬社会正气的天地宽着呢!
4.《中国好声音》的营销策略。
有人曾总结了这档节目的五大营销策略:微博营销, 推介营销, 内容营销, 话题营销, 广告营销。我最感兴趣是微博营销。这个营销方式毕竟有口口相传的特点, 加上明星级微博控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为节目收视的节节攀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微博资源超高的性价比我们的利用还远远不够,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探索具有普遍意义, 值得各种节目借鉴。
5.《舌尖上的中国》实现纪录片贴近大众走向世界的成功跨越。
《舌尖上的中国》记录的是中国式笑脸, 这些笑脸中都有一种乐天知命的安然和快乐。普通人的发自内心的微笑, 成了中国电视的稀缺资源, 《舌尖上的中国》抓住了, 从一个侧面回答了那个问题:“你幸福吗?”
6. 杭州台《我们圆桌会》、武汉台《电视问政》等运用电视手段的参政议政。
实际上, 电视问政在不少地方都有平台, 比如扬州、郴州、洛阳等。我们本次选择了两个省会台, 因为它们的影响更大。电视问政直接而又独特地体现了媒体的职能:通达社情民意, 疏导公众情绪, 开展舆论监督, 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从“群众利益无小事”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电视问政的发展空间极大。
16.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教学反思 篇十六
对这节课,我感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读音、用法,落实了朗读指导;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去体会、想象英子的生活,从而理解她忧郁、自卑的原因。对于身体正常的孩子来说,只有理解了残疾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最终理解这个故事。语文课,不仅要有语言文字训练,更要有精神的`培育与涵养;在文本的细读阶段,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层次:第一,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二,由人物的内心世界反观人物的外部动作与神态的细微变化。情感体验与表达方法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朗读则成为学生表达情感与领会表达方法的一种手段;配乐朗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一切情感因素,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
17.《享受掌声之后》教学反思 篇十七
[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在我们多数教师的心中已经牢固地树立起来了。但是,何时我们想到过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呢?我们所理解的民主与平等,学生是怎样认识的呢?由此我认识到真正的民主与平等一定是在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中体现的。有时我们自认为对待学生的方式是民主的,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激发起学生平等交流的欲望,学生依然是被压抑的,他们就享受不到平等交流的快乐。对教学过程而言,交流与合作意味着人人参与(包括教师的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它不仅是一种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民主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与合作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达、创造潜能的发掘;对教师而言,交流与合作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单向地输出,而是双向交流的过程。交流与合作意味着教师角色的根本转换: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掌声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课文掌声的教学反思11-18
《掌声》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0-12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教学反思10-19
掌声教学与08-08
《掌声》教学案例06-09
掌声教学设计及分析10-21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优秀教学设计08-11
《掌声》反思08-25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反思10-10
掌声响起作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