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学生心理辅导讲座二

2024-06-25

中考学生心理辅导讲座二(共10篇)

1.中考学生心理辅导讲座二 篇一

四川江油市永胜初中2012级中考考前培训资料陈本友中考学生心理辅导讲座

(五)中考前调整心态最重要

中考即将来临,很多同学对中考担心、害怕、紧张。“十年寒窗,在此一举”,“离中考还有**天”,“你可要为父母争口气”„„各种各样的嘱咐、标语像鼓槌一样敲在众多考生的心上。一时间,仿佛草木皆兵。可以这样说,初三这段时间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是难熬的。学校的、家长的、社会的、自身的压力一齐涌来。面对这些考生们该怎么办?现给考生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自我激励 要相信自己。首先是要自我激励,以“瓦伦达心态”应对中考。瓦伦达是伟大的绳索平衡家。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诚心诚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据有关专家调查发现,考试中的心态在中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一位,考试前的心态在中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二位,学习方法在中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三,学习知识基础在中考中的作用名列第四。因此现在比的是心理状态,心理素质。考生们要有不怕谁的心态,“我紧张,他比我更紧张。我有困难的题目,但别人不会做的题目也很多”。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相信自己。现在没有复习完的,都是中考不考的,因为中考的考题只有所学知识的10%,所以现在要坦然面对。还有就是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的心态。天无绝人之路,条条道路通罗马。想想自己现在最坏的局面是什么,想好了就不用再怕了。

二、控制情绪 保持平常心。考生考前与考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挫折,情绪一时有所波动在所难免。但考生要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及时地调整情绪,把不稳定情绪调整为稳定的情绪。

要以平常心对待中考。不要把考试本身看得过重。考试本身就是检验我们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想开了也就没什么。只要不把考试看得太重,才不会产生胆怯的心理。其次,不要过多考虑考试的结果,如果老是考虑考好了怎样,没考好又怎样,就往往容易分散精力,不能好好地学习和休息,影响考试时水平的发挥。其三,要搞好复习,把所学知识掌握透彻,运用熟练。所谓‘艺高人胆大’,有实力作保证,自然容易保持平静的心态了。其四,要注意不仅是在中考前,而且在平时也要努力保持平静心态,你能行!你一定能行!你只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再讲究考试的技巧!

你就一定能成功!老师相信你!1

四川江油市永胜初中2012级中考考前培训资料陈本友 在激动的时候劝自己冷静下来,在心烦的时候想办法散散心,一直保持静如止水的状态,就更容易在考前保持平静。

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出现考试焦虑现象,有些紧张、有些不安、有些着急是难以避免的。轻度考试焦虑在某种意义上还会促进考生发挥自己的心理潜力。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存在轻度的考试焦虑是相当普遍的。因此考生不要把自己存在的轻度考试焦虑想得太多,看得太重。

三、坚定决心 踏实地行动。有了决心就有了目标,再加上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行动,最终的胜利指日可待。决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为决心给人动力,决心不强,动力就不足,进而就容易出现各种不利于学习的情况,如不专心等。所以说考前一定要先使自己确立极强的决心。

信心乃成功之本,没有坚不可摧的自信心的支撑,要走完初三这一段风雨路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去夺取胜利了。有了自信,才有前进的勇气,才能不被困难与失败吓倒,继续冲刺。自信就必须有资本,否则就成了自大,而自信的最大资本是优秀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成也性格,败也性格,这是无数人经过实践后总结出的真理,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找出其中的优缺点,撑起自信的天空。

以平常心对待中考当一次作业知识的准备物质的准备耐心

细心信心中考超水平发挥身体的准备心态的准备

冷静应对中考微笑面对人生微笑迎考成功在望

易题不丢失半分难题不放弃努力

你能行!你一定能行!你只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再讲究考试的技巧!

你就一定能成功!老师相信你!2

2.中考学生心理辅导讲座二 篇二

一、辅导书的使用有利有弊

我认为学生使用辅导书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反之,如果学生仅仅为了应付老师提问和做作业而买辅导书回来抄答案,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和投机取巧的心理。

(一)辅导书的好处

数学辅导书在师生的教与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数学辅导书里很多题目出自名家之手,有深度,有代表性,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课本只给出一般式和顶点式两种形式。许多辅导书增加了交点式,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表达形式以求更便利地解决问题。因此,数学辅导书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积累解题经验,启迪学生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数学应与生活、应用密切联系,学习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除了做到把知识在课内渗透,还应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自己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辅导书中许多题目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又能把学生引到学习的情境中去,使学生思维上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锻炼,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3.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许多数学辅导书提供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阅读材料,对于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发展数学思维起了很大的帮助。它们使学生产生对生活、对数学的热爱,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生活世界。

(二)辅导书的弊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辅导书的使用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辅导书成了“答案书”。由于现在学生功课重、时间紧,为了应付老师课堂提问或快速完成作业就照抄辅导书上的课后习题答案,班上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本“答案书”。辅导书对某些学生来说只起到了提供答案的作用,大大降低了辅导书的使用效率。

2.辅导书起了“拐杖”的作用。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辅导书,甚至有的学生在老师讲解时还看辅导书。有些学生觉得自己读得很明白,可是合上书又不明白了。这使得辅导书成了“拐杖”,学生一旦离开它就不能独立行走,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缓慢,效率很低。

3.辅导书选择不当,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些辅导书脱离实际生活,脱离课本拔高训练,片面追求学生高分,推行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辅导书

数学辅导书的使用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使用数学辅导书

要想让学生眼中的“答案书”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辅导用书,教师应先让学生认识到在课堂上看教辅书的危害。这种行为会导致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凡事看看答案即可,没必要再去绞尽脑汁去思考了,久而久之,对老师的讲解失去兴趣,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教师应告诉学生平常练习可以参考教辅用书上的答案,但必须懂得教辅用书上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可以自己先尝试解题,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和教辅用书上的答案进行对比,找出不足的地方根据辅导书上的答案进行修改,渐渐摆脱对辅导书的依赖。

(二)正确选材

一方面辅导书的选择应该与初三阶段的复习相匹配:初三第一学期,尤其是期中以后,最好选用一些偏重讲解的辅导书,这样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也可以让自己对初三的一些经典的传统习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一些固定的解题套路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有效避免做题的盲目性;期末考试完毕,选择讲解与练习兼重的辅导书是这个时候最实用的,选这类辅导书应选用水平高,质量好的。使用这类辅导书时,应是研究阅读完前面的讲解内容,然后认真完成后面的练习。第二学期开始,基本上全面进入了总复习阶段,选择习题集较实用。这个阶段,主要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特别是全国中考试题汇编,练习真题,紧贴中考,熟能生巧,巧能生速,可使自己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定适合自身的辅导书。选择的辅导书中的练习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太难,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过于简单,就不能达到训练思维的作用。另外,课辅作业量不宜过多,应体现“精讲多练”的精神,不宜搞题海战术。

(三)适当点拨

教师应对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比较系统的,有独特见解的典型题目要进行集中评讲。对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还不能解决的疑惑问题,教师也应及时进行点拨。

(四)精心提炼,注重反思

对于精选的题,要让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種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中考学生心理辅导讲座二 篇三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距离今年中考仅还有30天,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为了使他们在考前克服烦躁、紧张、焦虑的情绪,调整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轻轻松松迎接考试,5月10日下午,学校特邀绵阳师范学院心理学王小林教授为2007级学生作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心理知识报告。

王教授以“阳光男孩、阳光女孩”为主题,用“三个聪明人的故事”拉开了报告的序幕。在报告中,他谈到一个重要的观点——人格决定命运,心态决定成败。他告诉同学们目前应处理好这八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正视升学压力,二是调整成就动机;三是了解悦纳自我;四是确定适度目标;五是改变心智模式;六是改善人际环境;七是保持愉快心境;八是选准应对策略。每个同学应学会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努力做一个阳光男孩、阳光女孩。

最后,王教授告诉同学们说:“恒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灰心就是衰弱;死心就是失败。每个同学要具有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客观地评价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牢固树立恒心和信心,努力做到更好。”

4.小学生学生心理健康讲座 篇四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对全体师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是“阳光成长心理健康”。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而阳光的心理,给人光明,让人温暖,助万物成长。阳光的心灵,积极向上且充满热量,不仅能令自己的内心温暖无比,还能让你的家人、朋友、同学倍感亲切,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一个心灵阳光的人,微笑将是他最经常的表情,不论发生什么,总会坦然接纳,他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个心灵阳光的人,他将敢于展示自己、挑战自己,从而更好的把握机会,创造精彩的人生;一个心灵阳光的人,他会把握现在,专注地过好每一天,充分享受生命的过程;一个心灵阳光的人,他会珍惜所有,懂得感恩,并让自己获得快乐;一个心灵阳光的人,他会保护自己,在压力太大时知道弯曲,保持生命的弹性。

清华大学吴维库教授提出了阳光心态的四个方面:第一,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第二,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第三,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你对事情的态度;第四,不能向上比较就向下比较。其核心就是“接纳”和“适应”,这是每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策略。

同学们,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加阳光自信,每天快乐多一些,《哈佛幸福课》主讲老师沙哈尔简化出的10条小贴士或许可以得到启示。

1.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能让你快乐,并能够发挥你特长的事情。不要只是为了轻松而放任自己,或一味只遵从别人认为你应该做的事情。

2.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总在座位上学习或看书,良好而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有力保障,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3.接受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4.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5.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买了太多的练习册吗?参加了太多的辅导班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6.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锻炼4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每天充足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8.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9.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依然向前。

10.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同学们、老师们,希望我们多爱自己一些,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重视自己的生命质量,塑造阳光的心灵,创造幸福快乐的人生!

5.大学生心理讲座策划书 篇五

一、活动背景: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要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恋爱、人际关系、适应学习等方面,这使得我们学院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尤为要。

二、活动主题:

从人情淡漠中走出来,关注亲情,珍重友情,正视爱情

三、活动目的:

1、提高同学们对大学生人情问题的重视;

2、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3、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同学们在恋爱、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困扰。

四、邀请专家:

心理专家xxx

五、主要对象:

xx学院大

一、大二学生

六、前期准备:

1、邀请心理专家xxx;

2、申请场地,多功能报告厅;

3、测试语音设备,并划分好会场各个年级、专业的位置区间;

4、活动宣传,由学生会发文,通知到xx学院大

一、大二年级各个专业。

七、活动流程:

心理专家xxx老师进行专题讲座;

八、活动时间:

九、活动地点:

6.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稿 篇六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普遍荐在,这类学生人数占多少呢?有人说是20%-25%,有人说是30%-40%,最保守的值是15%以上。人数是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缺乏有力的关注和有效的对策,同时我们德育效能很差,跟不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总得一句话“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心”。

举个例子:① 我们常常听到某学校有孩子“离家出走”,专家调查:平均两个班最少有一个孩子,有这样的打算,也就是说一个学校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有这种心理问题。

② 上学期我们听到某中学有个学生自杀,就他一个吗?温师院的毛华配老师一次心理学讲座时就说,像苍一中这样的学校至少有5、6个这样的学生,正在作痛苦的心里挣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走到这一步。

③ 前几年听过,某中学优秀学生铁锤杀母事件,这是突发的一件事吗?像他这样的心理不成熟,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很多。只是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还没暴发出来!

当然,不仅是上面的心理问题,还有的学生太焦虑、特孤癖、太任性、太自卑、非常嫉妒等等,这些心理问题每个班里都能找到例子,只是成度有轻有重。

这就是我们当今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现状!

那么道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二、心理健康概念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是这样被定义:(看一看大家能不能理解)“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非常难理解,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就好理解多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这个人与其他人相比较,发现符合你们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你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举个例子:两、三周岁的小孩子,喜欢哭闹,这非常正常,但到了十一、二岁还哭闹,那这个学生一定有心理问题。因为哭闹不是十一、二岁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再举个例子:到了十一、二的孩子至少会交些好朋友,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那这个学生心理一定有问题!

那么:怎样去判断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由上面我们知道: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应该是这样评判:“如果这个学生与其它学生比较,发现符合小学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该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因为,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有人会问:小学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具体特点是怎样的呢?我从小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社会适应四方面进行剖析:就能知道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班标准。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第一方面是学习: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是能够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力,并将习得的智慧和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因此,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1、是智力正常

一般地,心理健康的学生智商至少应该在80以上

不然,就是弱智,他就不能顺利完成学业。这样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2、是能自我满足

这里所说的满足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上成就感。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动机。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一心想成为全班第一、二,结果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而有些学生却不想有所作为。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甘于落后。这种过于强烈和过于滞淡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因为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是能“保持在适中的水平上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能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例如:有一学生考了65分 非常高兴 因为他本来就只能考60分,65分对他来说已经能在学习上获得自我满足感。这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的学生。如果一个本来成绩是90分,考了65分,也嘻嘻笑笑的,不当一回事,甘于落后的话,这就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

3、是能排除学习中不必要的忧虑

例如: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会产生悲伤情绪,考试前会出现焦虑。问题在于,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一直不能摆脱这些不良情绪的阴影,结果焦虑过度,由其是低年段的学生,甚至害怕去学校,对学习产生逃避。心理正常的学生在学习中也有烦恼,会采取积极的方法,会摆脱这一消极情绪。

第二方面是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学生既有好朋友,又乐于与人交往。能与父母形成亲子关系,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形成较好的同伴关系。

我们常发现班级中有的学生乐于与人往,但总是交不到一个朋友,没人理他。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有些同学却喜欢独来独往,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些都是人际关系不健康的表现,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三方面是自我认识

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但能了解自己,而且能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努力谋求自己的最佳发展。甚至有些学生对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有时还会自我安慰。

有些学生,一次考试考砸了或做了错事之后,总是极力地找各种借口或对同学和家长隐藏。还有些学生就是不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缺点。这些都不算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四方面是社会适应力。

人是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有重要意义。所以心理健康的学生都能了解现实,正视现实。社会生活也能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准则。生活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学生容易产生出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例如:有些高年段学生沉迷电脑游戏,沉迷虚拟世界里,对学习不感兴趣。这些都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以上四点,是我们评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如果我们知道学生有心理问题,如何处理呢?这里有必要说一说心理健康水平的四个等级。

四、心理健康水平四个等级

按一定的条件,人可以分成三六九等。同时按心理健康水平,人可以分成四个等级。

一是完全健康型 心理非常正常完全符合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这种人占多数,不用服务。

二是一般问题型前面提到不能排除学习上忧虑、交不到朋友,自我封闭,焦虑、孤癖、任性、自卑、嫉妒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大部分学生心理问题都属这一类,这一类学生有少许心理冲突与障碍。要送交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三是人格异常型如想自杀、想杀人、有强迫症等。这一类人有严重的心理冲突与障碍,一定要送交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这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围。以心理辅导员能力不足以处置这类心理问题。

四是精神病

7.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稿 篇七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大家都知道,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这类学生人数占多少呢?有人说是20%~25%,有人说是30%~40%,最保守的值是15%以上。人数是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缺乏有力的关注和有效的对策,同时我们德育效能很差,跟不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总得一句话“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心”。

举个例子:① 我们常常听到某学校有孩子“离家出走”,专家调查:平均两个班最少有一个孩子,有这样的打算,也就是说一个学校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有这种心理问题。

② 上学期我们听到苍一中有个学生自杀,就他一个吗?温师院的毛华配老师一次心理学讲座时就说,像苍一中这样的学校至少有5、6个这样的学生,正在作痛苦的心里挣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走到这一步。

③ 前几年听过,金华某中学优秀学生铁锤杀母事件,这是突发的一件事吗?像他这样的心理不成熟,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很多。只是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还没暴发出来!当然,不仅是上面的心理问题,还有的学生太焦虑、特孤癖、太任性、太自卑、非常嫉妒等等,这些心理问题每个班里都能找到例子,只是成度有轻有重。

这就是我们当今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现状!

那么道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二、心理健康概念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是这样被定义:(看一看大家能不能理解)“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非常难理解,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就好理解多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这个人与其他人相比较,发现符合你们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你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举个例子:两、三周岁的小孩子,喜欢哭闹,这非常正常,但到了十一、二岁还哭闹,那这个学生一定有心理问题。因为哭闹不是十一、二岁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再举个例子:到了十一、二的孩子至少会交些好朋友,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那这个学生心理一定有问题!

那么:怎样去判断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由上面我们知道: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应该是这样评判:“如果这个学生与其它学生比较,发现符合小学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该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因为,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有人会问:小学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孩子的心理发展具体特点是怎样的呢?我从小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社会适应四方面进行剖析:就能知道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班标准。

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第一方面是学习: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是能够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力,并将习得的智慧和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因此,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1、是智力正常

一般地,心理健康的学生智商至少应该在80以上

不然,就是弱智,他就不能顺利完成学业。这样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2、是能自我满足

这里所说的满足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上成就感。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动机。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一心想成为全班第一、二,结果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而有些学生却不想有所作为。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甘于落后。这种过于强烈和过于滞淡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因为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是能“保持在适中的水平上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能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例如:有一学生考了65分 非常高兴 因为他本来就只能考60分,65分对他来说已经能在学习上获得自我满足感。这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的学生。如果一个本来成绩是90分,考了65分,也嘻嘻笑笑的,不当一回事,甘于落后的话,这就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

3、是能排除学习中不必要的忧虑

例如: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会产生悲伤情绪,考试前会出现焦虑。问题在于,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一直不能摆脱这些不良情绪的阴影,结果焦虑过度,由其是低年段的学生,甚至害怕去学校,对学习产生逃避。心理正常的学生在学习中也有烦恼,会采取积极的方法,会摆脱这一消极情绪。第二方面是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学生既有好朋友,又乐于与人交往。能与父母形成亲子关系,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形成较好的同伴关系。

我们常发现班级中有的学生乐于与人往,但总是交不到一个朋友,没人理他。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有些同学却喜欢独来独往,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些都是人际关系不健康的表现,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第三方面是自我认识

心理健康的的学生,不但能了解自己,而且能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努力谋求自己的最佳发展。甚至有些学生对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有时还会自我安慰。

有些学生,一次考试考砸了或做了错事之后,总是极力地找各种借口或对同学和家长隐藏。还有些学生就是不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缺点。这些都不算心理健康的学生。第四方面是社会适应力。

人是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有重要意义。所以心理健康的学生都能了解现实,正视现实。社会生活也能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准则。生活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学生容易产生出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例如:有些高年段学生沉迷电脑游戏,沉迷虚拟世界里,对学习不感兴趣。这些都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以上四点,是我们评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如果我们知道学生有心理问题,如何处理呢?这里有必要说一说心理健康水平的四个等级。

四、心理健康水平四个等级

按一定的条件,人可以分成三六九等。同时按心理健康水平,人可以分成四个等级。

一是完全健康型 心理非常正常 完全符合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 这种人占多数,不用服务。

二是一般问题型 前面提到不能排除学习上忧虑、交不到朋友,自我封闭,焦虑、孤癖、任性、自卑、嫉妒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大部分学生心理问题都属这一类,这一类学生有少许心理冲突与障碍。要送交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三是人格异常型 如想自杀、想杀人、有强迫症等。这一类人有严重的心理冲突与障碍,一定要送交心理医生或心理资询师,这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围。以心理辅导员能力不足以处置这类心理问题。

四是精神病

如精神分列症等 这一类病人心理医生很难用心理疗法医治。一定要送到精神病医院交精神病医生处置。

心理健康讲座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我得声名今天我可不是在给大家搞讲座。我可不够那个资格。我只是把我这2年以来参加心里健康培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既使这么说我还是觉得自己有点班门弄斧。各位老师可以说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都有自已的实践经验和自已独特的理解和做法。所以今天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老师能给我指正。

每次参加心理健康培训都让我受益很多。同时也觉得非常的沉重,平时也不觉得小学生需要什么心理健康教育,一个那个大点的孩子。一群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家伙。哪会有什么心理不健康的。可是现在,面对小学心理健康这个问题时我是害怕,是惊讶。我记得我曾有一次为了应付检查曾在陈主任的班级让每一个同学往知音信箱写了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困惑和心理话。我仔细看了一共五十多封。反应出有十多个大的问题。有的同学问我:“我一点也不愿意上学怎么办……”有的同学问“上课不敢举手怎么办……”、“上课老走神怎么办……”、“我爸妈总吵驾我该怎么办……”“还有不少提到青春期的问题;早恋的问题。其实我们学生的心理问题真挺多的。前两天上网,看一份调查,说现在小学生心理存在问题的占30%。如果有兴趣大家也可以去看看。

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

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看过这样的一个案例:洛虹是独生女,12岁,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视其为掌上明珠,爱护备至,期望极高。洛虹生性活泼,聪明伶俐,上学后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不仅父母为炎乐不可去,老师同学也都非常欣赏她,对她很是推崇,洛虹本人也意认到自己的出色,很自负。然而,正当大家都对洛虹满怀信心时,她却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时,她正好重感冒,为了不耽误考试,她仍坚持来校参加了全部考试。由于身体不好,复习准备不足,加上心情紧张,结果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不仅史以来第一次掉下前十名,而且数学甚至才七十几分,给她以一记学生打击。这次前所示有的失利使洛虹变得沉默寡言、定神萎靡、情绪低落、食量也大大减少,逐渐怕见老师和同学。后来发展至整天躺在床上,再不愿去上学了。家长开始还没怎么在意,只是一般地安慰她几句。直到后来见她不愿去上学,他们才着急起来。问孩子究竟怎么了。洛虹说不清楚,只是一味地流眼泪。父母把她带到医院作检查并无身体异常。其实,她的这种行为表现可以判断是抑郁症了。直接原因是由于是她考试失败后自觉大失面子,精神受到严重挫折而造成的。而促发其发病的根源还在于她人小在赞扬声中长大,生活一帆风顺,以至意志薄弱承受挫折能力太差。造成的。可见,情商也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成度对一个人的影响多么重要。

由此可以联想到马家觉事件。甚至学生的自杀、出走等等事件。其实这些都是心理的问题。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环境千万的,有的是教育方法千万的。有的是社会影响的等等。比如一个小孩长期在棍棒下长大的。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或造就有爆力倾向的性格。其实每一个问题学生,造成这个样子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其实大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智障到底在我们这样的学校是极少的。所以说,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是必要的,加强我们教师的心育意识也是必要的。

今天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学生,甚至我们的孩子普照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自信心的培养的问题。另一个就是注意力的培养。其实这不属于心理辅导的范围而属于心理训练的范围。希望能有点用。

有个小故事

一块钢板的价值

在经济学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希尔顿价值说,大意是,一块普通的钢板值5美元,如果把这块钢板制成马蹄掌,它就值10.5美元,如果做成钢针,就值3550.8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指针,价值就可以攀升到25万美元。那么,一块钢板值多少钱呢?纽约州第一任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的故事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罗尔斯出生在纽约州的一个贫民窟,这里的孩子逃学、打架成风,有的还偷窃、吸毒,非常难管,长大了也鲜有能找到体面工作的。而罗尔斯则幸运地遇到了皮尔·保罗――他的小学校长。皮尔·保罗想尽办法劝孩子们回到课堂,劝他们不要打架,劝他们要有理想,但都无济于事。最后他想到了给孩子们看手相。当罗尔斯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展开他的小手,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句话在罗尔斯幼小的心灵里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因为从小到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有一天奶奶说他可以成为一艘五吨重的船的船长。从此后,罗尔斯记下了这句话,并坚信它。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不再产污言秽语,他总是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长。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是按照一个州长的规范要求自己。五十一岁时,他真的成了州长。

一块钢板值多少钱呢?就看你把它看成什么,马蹄掌还是指针。

还有一个故事。是我上课时老师给我讲的,有一个学校请来了著名教育学家来学校指导工作。这个教育学家非常厉害的就是他指导过的学生都很有出息。被教育界奉若神明。学生也以见他一面为荣。这所学校有一个班以问题学生和学困生出名。学校很头疼。就对这个教育学家说,您来看看这个班的学生怎么办吧。

于是教育学家就来到这个班,见了一班的学生。摸摸这个头对所有人说,这小伙不错一定可以成为大企业家。看一个小女孩安静坐在哪说你可是个好公关的料。。。以此他夸讲了许多学生。这几个学生在他走后高兴极了。连教育学家都这么说那我一定是块好料。从此真的越来越好了。许多年以后,他又来。校长说,你真是神了你说的那几个孩子差不多都成才了。他们可都是差生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结果教育学家说,我什么也没看出来呀。我甚至没有好好看他们。我只是故意这么说的。

其实,这两个故事,就是我要说的所谓的“贴标签效应。” 我们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贴什么样的标签。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它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行,是个聪明的,有主见的,有能力的,可爱的孩子。让他觉得他就是这样的孩子在心里上认可自己。就会在心理上按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做这样的孩子。其实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赏识教育有点象。如果你总说一个孩子笨、是个淘气的捣乱的不关心集体的。长了他也会觉得自己真的是这样的,反正也这样了,那就这样吧。而让孩子失去了进步的机会。我没当过班主任,对于班主任怎样教育学生我是没有发言权的。但,我曾是学生,就说说作为一个学生的感受吧。我记得我上学时最爱学的是语文课,而且我的作文几乎是满分,常做为泛文在年级中传阅。语文成绩也总是数一数二的。这并不是我一开始就这么好,是因为的语文老师曾在我写的一篇作文上写过这样一句评语“这是一篇很有见地的议论文,观点独特论据充分语言流畅。其实这几句点评很平常,这不算什么,很多老师都这样点评过作文。重要的是接下来还有一句话。他说“泽,溪之水也,如能汇入大海必能乘风破浪到达理想之彼”。这个作文本我一直保留着。这句话让我如沐春风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很有文学潜力的学生所以对语文我一直就自信。我甚至现在都用这句话鼓励我自己。其实在影响学生方面老师的力量是大于家长的。有时一句话就是孩子的一生。所以我想说无论对于我们自己的孩子还是我们的学生一定要给它们贴好标签。每个班都有所谓的差生,这些差生是一开始就那么差吗?是智力不行吗?为什么好学生会越来越好,差生会越来越差,什么都差。他脸上贴的就是差的标签。谁都认为他差,连他自己都这么认为。他能不差吗??

对于学困生的问题本不是我今天想说的主要的问题即然提到了就多说两句,对不对的大家多提意见。我也许太理论话,太理想话了。因为我没真正做过,也许没有说话的权力但我总认为学困生还有救。造成学困的原因是长期的过程主要应该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行,学习动机不明确或肯本不有动机。使成绩慢慢排在班级的后面。然后学生会瞧不起他,他自己没有在这方面了找不到成就感所以失去兴趣然后越来越差。学习不好,精力用在其它上了,所以纪律也不好。最后导致失去自信。如果能让他们找到自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用好的学习方法。给他们贴好标签我想会有效果的。大家不防回忆回忆咱们学校的好学生和学困生是不是我说的标签效应还有点道理。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孩子和学生最常见的问题那就是马虎,我妈就说我马虎,我是真马虎,我上小学很少得100分。我妈是老师,这家长是老师的最大好处就是你刚下考场就知道自己得多少分。有两次我是刚离开考场到我妈办公室,我妈第一个动作是插门,然后就手起掌落。挨打原因就是因为马虎。我们总说的是这孩子不是不会就是马虎。这话听起来其实没有太多责备的意味。我们虽然知道马虎不好,但并不认为他有多严重,以为大了就好了。学习这么久之后我才知道马虎不是小事,它是一种习惯,当一个毛病成为习惯就比较可怕了。什么是马虎?不认真是马虎!为什么不认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呀,不一心一意呀。马虎即然是习惯那就可以养成不马虎的习惯。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作题或作业后检查的习惯,在学校如此在家也必须如此。自己先检查然后老师家长再检查有错时不告诉他具体错哪了。划定范围让他自己的再查。另外在学习时不能让孩子有分心的因素。由其在家别把水果呀小食品呀放他旁边。别开电视,小声说话别有事没事地问一句饿吗?渴吗?难吗?心理学上说一个习惯的养成最少要六天。可这个习惯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除此之外马虎的孩子通常注意力是不集中的。这表现在上课时有时不注意听讲,常做小动作,老走神。注意力有专门的训练方法如果大有有兴趣我就说说我知道的。

一、听觉集中训练法:

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来听闹钟的滴嗒声,并要求他伴随着这种声音默念“嘀嗒„„嘀嗒„„”要求:环境安静,可以是一两个孩子。也可以是全班或小组。每天五次每次两分钟左右,坚持六天。

二、视觉想象训练:这个高年级和中学的孩子适合

要求环境安静,让学生闭目静坐,先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黑点,再想象由这个点向右无限延长的黑线。每天练习三次。每次五分钟。隔两天后再想象,由黑点起无限旋转的螺旋线形。疗程为7天。然后减少量坚持2周。(巩固)

另盯五分钟,有什么变化

点靠近自己时继续盯

三、数字连加法

这是一个全脑协调活动。闭目静坐,家长以每秒钟出一个数字的速度让孩子用心进行连加计算。中学生每次半小时小学生10到20分钟(事先要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确定数的大小不要难但也不要太简单自己要先算出结果。)这个的好处是训练了注意力、心算力、同时拓展心理空间。

四、游戏法。适用比较小的孩子

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可以随时拿一堆东西,或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让孩子观察周围的东西看5秒钟再拿开、盖上或上孩子闭上眼睛尽量说出它看到了什么,多少、什么颜色、质地、形状。要善于提问。

最后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注意力的生要性。不走神的重要性使他们想克服“走神儿”的毛病。学生自己克服的办法是

1、自我提示法:找几张小卡片,上面写专心听讲、不要走神、等放在平时常看得见的地证词如文具合时书桌上,家里的写字台上墙上等这样无论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做作业都可以提醒自己别走神。

2、记录法:准备一个小本,专门用来记录走神儿的内容。比如,今天数学课中你想昨天的足球赛来着,那就要在本上记录:数学课足球赛约2分钟„„这样记录几天后认真看一遍会发现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多无聊,浪费了多少时间。想信用不过多久本上的记录会越来越少的

3、自我奖惩法:就是在每次写作业或复习功课之前。先给自己定个时间表,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完成什么内容。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学习计划,并且始终专心致志的。那么就奖励一下自己:看会儿电视或听一段音乐;相反,如果由于分神而使计划落空,那你就该毫不留情地惩罚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如干家务或跑楼梯等。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为了奖励避免惩罚而渐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了。

这是几个训练注意力的方法。如果有兴趣可以试一下,试时别忘了告诉我。我还想检验一下行不行呢。

心理健康的培训其实学了不少的理论与方法。也知道了不少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但没试过也就不说太多了。

最后想以两个小故事结束我今天汇报,这是我在一个杂志上看到了

第一个故事是有一个小经理,晚上睡晚了,早晨这个不愿意起来。好不容易起来了发现就要迟到了。这个急这个烦呀。坐在车上就说司机你快点干什么吃的这么慢。这司机就不高兴了,你不就是经理吗?自己晚了还说我,所以也是一肚子火。司机晚憋了一天的气,下班回到家就看妻不顺眼,我都回来了怎么饭还不上桌呀,妻也不高兴呀。心想,我这一天,洗洗涮涮的,又抢收屋又做饭,都专职保姆了,我容易吗?我还忙了一天呢!心理这个不高光。可也不敢说什么。也就闷头吃饭、收拾碗。这时,妻看到正在看动画片的儿子说:“一天就知道看电视,学习去!”这儿子也挺委曲,我每天不都是这时看动画片吗。今天这是惹谁了。可也不敢反抗,回到自己房间看到猫,于是拿起东西就打猫。

由这个故事你想到什么。他们由于自己的不良情绪伤害的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如果不把自己的不快迁移给别人呢??

第二个故事,一天,一个老师给一个孩子补课到很晚,男孩子的父亲来找孩子见到老师就冲老师一脸怒气地说,这么晚上还补什么课孩子饿坏了怎么办?如果你是那个老师你怎么感觉。谁能说说。。校长。那我现在告诉你这个父亲刚刚下岗妻子在今天和别人跑了呢。母子两人放风筝,风筝没放好下下子落在一个椅上,可没等母亲去拿,一个男人走到椅子旁一屁股就坐在了上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

如果我告诉你那;男人是个瞎子呢。

其实我们教师由于工作环境,性质,压力的影响,心理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我们也经常心情烦躁,易怒。可是其实心情的好坏来原于你的想法。有些事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为了自己,不如给快乐找个理由。换个思路。有点阿Q精神。做个快乐的人不难。我祝大家天天有个好心情。别让烦恼左右自己影响家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小学生,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学生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你们却在忙碌着大人为你们准备的各种补习。你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飘过的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你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2)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3)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你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使你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你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我们现在许多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主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易怒、羞怯、嫉妒、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般是:过失行为、说谎行为、偷窃行为、攻击行为、破坏行为、逃学行为等等。

看这样的一个案例:洛虹是独生女,12岁,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视其为掌上明珠,爱护备至,期望极高。洛虹生性活泼,聪明伶俐,上学后成绩一直十分优秀,不仅父母,老师同学也都非常欣赏她,对她很是推崇,洛虹本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出色,很自负。然而,正当大家都对洛虹满怀信心时,她却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时,她正好重感冒,为了不耽误考试,她仍坚持来校参加了全部考试。由于身体不好,复习准备不足,加上心情紧张,结果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不仅史以来第一次掉下前十名,而且数学甚至才七十几分,给她以一记学生打击。这次前所示有的失利使洛虹变得沉默寡言、定神萎靡、情绪低落、食量也大大减少,逐渐怕见老师和同学。后来发展至整天躺在床上,再不愿去上学了。家长开始还没怎么在意,只是一般地安慰她几句。直到后来见她不愿去上学,他们才着急起来。问孩子究竟怎么了。洛虹说不清楚,只是一味地流眼泪。父母把她带到医院作检查并无身体异常。其实,她的这种行为表现可以判断是抑郁症了。直接原因是由于是她考试失败后自觉大失面子,精神受到严重挫折而造成的。而促发其发病的根源还在于她人小在赞扬声中长大,生活一帆风顺,以至意志薄弱承受挫折能力太差。造成的。可见,情商也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成度对一个人的影响多么重要。

由此可以联想到马家觉事件。甚至学生的自杀、出走等等事件。其实这些都是心理的问题。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环境千万的,有的是教育方法千万的。有的是社会影响的等等。比如一个小孩长期在棍棒下长大的。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或造就有爆力倾向的性格。其实每一个问题学生,造成这个样子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其实大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智障到底在我们这样的学校是极少的

今天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学生,普照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自信心的培养的问题。另一个就是注意力的培养。其实这不属于心理辅导的范围而属于心理训练的范围。希望能有点用。

有个小故事

一块钢板的价值

在经济学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希尔顿价值说,大意是,一块普通的钢板值5美元,如果把这块钢板制成马蹄掌,它就值10.5美元,如果做成钢针,就值3550.8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指针,价值就可以攀升到25万美元。

那么,一块钢板值多少钱呢?

纽约州第一任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的故事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罗尔斯出生在纽约州的一个贫民窟,这里的孩子逃学、打架成风,有的还偷窃、吸毒,非常难管,长大了也鲜有能找到体面工作的。而罗尔斯则幸运地遇到了皮尔·保罗――他的小学校长。皮尔·保罗想尽办法劝孩子们回到课堂,劝他们不要打架,劝他们要有理想,但都无济于事。最后他想到了给孩子们看手相。当罗尔斯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展开他的小手,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句话在罗尔斯幼小的心灵里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因为从小到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有一天奶奶说他可以成为一艘五吨重的船的船长。从此后,罗尔斯记下了这句话,并坚信它。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不再产污言秽语,他总是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长。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是按照一个州长的规范要求自己。五十一岁时,他真的成了州长。

一块钢板值多少钱呢?就看你把它看成什么,马蹄掌还是指针。还有一个故事。是我上课时老师给我讲的,有一个学校请来了著名教育学家来学校指导工作。这个教育学家非常厉害的就是他指导过的学生都很有出息。被教育界奉若神明。学生也以见他一面为荣。这所学校有一个班以问题学生和学困生出名。学校很头疼。就对这个教育学家说,您来看看这个班的学生怎么办吧。

于是教育学家就来到这个班,见了一班的学生。摸摸这个头对所有人说,这小伙不错一定可以成为大企业家。看一个小女孩安静坐在哪说你可是个好公关的料。。。以此他夸讲了许多学生。这几个学生在他走后高兴极了。连教育学家都这么说那我一定是块好料。从此真的越来越好了。许多年以后,他又来。校长说,你真是神了你说的那几个孩子差不多都成才了。他们可都是差生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结果教育学家说,我什么也没看出来呀。我甚至没有好好看他们。我只是故意这么说的。

其实,这两个故事,就是我要说的所谓的“贴标签效应。”

它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行,是个聪明的,有主见的,有能力的,可爱的孩子。让他觉得他就是这样的孩子在心里上认可自己。就会在心理上按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做这样的孩子。其实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赏识教育有点象。如果你总说一个孩子笨、是个淘气的捣乱的不关心集体的。长了他也会觉得自己真的是这样的,反正也这样了,那就这样吧。而让孩子失去了进步的机会。我没当过班主任,对于班主任怎样教育学生我是没有发言权的。但,我曾是学生,就说说作为一个学生的感受吧。我记得我上学时最爱学的是语文课,而且我的作文几乎是满分,常做为泛文在年级中传阅。语文成绩也总是数一数二的。这并不是我一开始就这么好,是因为的语文老师曾在我写的一篇作文上写过这样一句评语“这是一篇很有见地的议论文,观点独特论据充分语言流畅。其实这几句点评很平常,这不算什么,很多老师都这样点评过作文。重要的是接下来还有一句话。他说“泽,溪之水也,如能汇入大海必能乘风破浪到达理想之彼”。这个作文本我一直保留着。这句话让我如沐春风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很有文学潜力的学生所以对语文我一直就自信。我甚至现在都用这句话鼓励我自己。其实在影响学生方面老师的力量是大于家长的。有时一句话就是孩子的一生。所以我想说无论对于我们自己的孩子还是我们的学生一定要给它们贴好标签。每个班都有所谓的差生,这些差生是一开始就那么差吗?是智力不行吗?为什么好学生会越来越好,差生会越来越差,什么都差。他脸上贴的就是差的标签。谁都认为他差,连他自己都这么认为。他能不差吗?

对于学困生的问题本不是我今天想说的主要的问题即然提到了就多说两句,对不对的大家多提意见。我也许太理论话,太理想话了。因为我没真正做过,也许没有说话的权力但我总认为学困生还有救。造成学困的原因是长期的过程主要应该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行,学习动机不明确或肯本不有动机。使成绩慢慢排在班级的后面。然后学生会瞧不起他,他自己没有在这方面了找不到成就感所以失去兴趣然后越来越差。学习不好,精力用在其它上了,所以纪律也不好。最后导致失去自信。如果能让他们找到自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用好的学习方法。给他们贴好标签我想会有效果的。大家不防回忆回忆咱们学校的好学生和学困生是不是我说的标签效应还有点道理。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孩子和学生最常见的问题那就是马虎。我们总说的是这孩子不是不会就是马虎。这话听起来其实没有太多责备的意味。我们虽然知道马虎不好,但并不认为他有多严重,以为大了就好了。学习这么久之后我才知道马虎不是小事,它是一种习惯,当一个毛病成为习惯就比较可怕了。什么是马虎?不认真是马虎!为什么不认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呀,不一心一意呀。马虎即然是习惯那就可以养成不马虎的习惯。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作题或作业后检查的习惯,在学校如此在家也必须如此。自己先检查然后老师家长再检查有错时不告诉他具体错哪了。划定范围让他自己的再查。另外在学习时不能让孩子有分心的因素。由其在家别把水果呀小食品呀放他旁边。别开电视,小声说话别有事没事地问一句饿吗?渴吗?难吗?心理学上说一个习惯的养成最少要六天。可这个习惯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除此之外马虎的孩子通常注意力是不集中的。这表现在上课时有时不注意听讲,常做小动作,老走神。注意力有专门的训练方法如果大有有兴趣我就说说我知道的。

一、听觉集中训练法: 闭上眼睛,用心来听闹钟的滴嗒声,并要求他伴随着这种声音默念“嘀嗒。。嘀嗒。”要求:环境安静,可以是一两个孩子。也可以是全班或小组。每天五次每次两分钟左右,坚持六天。

二、视觉想象训练:

要求环境安静,闭目静坐,先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黑点,再想象由这个点向右无限延长的黑线。每天练习三次。每次五分钟。隔两天后再想象,由黑点起无限旋转的螺旋线形。疗程为7天。然后减少量坚持2周。(巩固)

怎样克服“走神儿”的毛病。

1、自我提示法:找几张小卡片,上面写专心听讲、不要走神、等放在平时常看得见的地证词如文具合时书桌上,家里的写字台上墙上等这样无论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做作业都可以提醒自己别走神。

2、记录法:准备一个小本,专门用来记录走神儿的内容。比如,今天数学课中你想昨天的足球赛来着,那就要在本上记录:数学课足球赛约2分钟。这样记录几天后认真看一遍会发现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多无聊,浪费了多少时间。想信用不过多久本上的记录会越来越少的

3、自我奖惩法:就是在每次写作业或复习功课之前。先给自己定个时间表,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完成什么内容。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学习计划,并且始终专心致志的。那么就奖励一下自己:看会儿电视或听一段音乐;相反,如果由于分神而使计划落空,那你就该毫不留情地惩罚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如干家务或跑楼梯等。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为了奖励避免惩罚而渐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了。

这是几个训练注意力的方法。如果有兴趣可以试一下,试时别忘了告诉我。我还想检验一下行不行呢。

二、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1、学会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1)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对价值的察觉: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3)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2.学会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3.学会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2)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了解交往中开诚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时机谈论感情问题;谈论感情问题时懂得倾听和发问;勇于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不卑不亢;不轻易责怪他人;面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避免消极的影响;能区别某人的真正言行与你、对他言行的反应或判断是否相同。(3)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作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

(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时挺身出来带头,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

4.学会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l)了解体察情绪的多样性情绪自觉: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辨别,倾听内在的自我对话。

(2)学习分析不同情绪状态的前因后果情绪监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贬抑的消极信息,了解情绪的真正原因。(3)学习情绪状态下的控制和疏导方法情绪管理:延迟满足;衡量情绪的强度,克制冲动,减轻压力。(4)学习分析情绪与行为的差距情绪决策: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

8.中考学生心理辅导讲座二 篇八

古往今来,人人都希望健康。因为健康总是与家庭的幸福、学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人曾这样描述:人生有两大意愿,一是家庭幸福,二是事业有成。如果家庭幸福为10分,事业有成为100分,那么健康就是0前面的那个“1”,可见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途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这就是本章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健康

健康一词,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例如,《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对健康的解释为:“(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把健康界定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这样理解显然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人既是一个生物性的个体,也是一个社会性的个体。人的健康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做了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就是说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表现为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的效能状态和动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

心与身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现代健康教育必须明确的一个基本的观念问题。早在公元前三百年前后,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就在《天论》中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唯物主义观点,成为我国中医理论“形神合一”学说的指导思想之一。我国中医理论认为:“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其中神是形体的主宰者。对此,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也早有论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说明人的心身活动都是在心神的统摄和协调之下进行的。

这表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即已明确地认识到,心与身是统一体,两者互相影响,而心又是主导方面。事实表明,对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人的心与身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因而在研究健康和健康教育时,就要充分注意心与身两个方面,不能只注意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因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交互影响着的。

例如在人体内分泌系统中,甲状腺的生理功能是分泌甲状腺素,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如果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新陈代谢加速,就会引起个体产生紧张性心理反应,如情绪易激动,注意分散,焦虑不安,甚至产生妄想和幻觉;相反,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代谢作用减慢,个体心理的智能活动就会减慢,反应迟滞,记忆减退,思维缓

慢,常会出现悲观、抑郁等消极否定性的心理状态。这表明生理功能的异常变化会引起心理功能降低或紊乱。反之亦然,心境不良也会导致生理病变。比如,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愁和愤懑的心境状态,就会导致食欲减退,胃酸分泌增多,胃壁充血,胃黏膜出现延展,使充血部位变得单薄,保护胃壁的作用降低,使胃壁经常处于胃酸的侵蚀之中,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胃炎、胃肠溃疡等消化性疾病。心身医学研究表明,任何生理病变,都有可能引起心态消极变化,出现抑郁、悲观、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等消极心态,严重者可能出现各种形式的伴发性精神障碍。

相反,任何过分的心理反应或异常的心态变化,也有可能导致生理病变,即心因性疾病。因而在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中,既要重视生理健康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不可偏废。总之,健康的本质就在于和谐。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般来说,某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正常即为健康,不正常即为不健康。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正常或不正常以什么为标准?或者说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正常或不正常呢?这是任何一位从事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都无法回避、必须明确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十分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很难划出一条严格的界限。比如注意分散,记忆减退,精力不能集中,以及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态,在正常人身上也可能存在,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出现病理性变化才能表明由正常心理变为异常心理,才是不健康的表现。所以绝对的正常和异常是很难确定的。另一方面,心理正常或异常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形态的心理或精神症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互相交织或互为因果的,往往表现为某种形态的症候群。比如抑郁总会伴随着焦虑、恐惧和哀伤,而焦虑也难免紧张和惶恐,不同的症状总是相伴而生,相随而行,每个人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和康复能力也各不相同,因而很难规定一个不变的、到处适用的绝对准确的标准。当然我们也必须明确,心理上的正常或异常也和其他事物一样铲其内在的差异性和界限不管怎样复杂,总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认识的。因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某些条目,确定某种标准,作为鉴别和诊断心理健康

与否的客观依据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乐于学习、工作;(2情绪乐观、稳定;(3人际关系和谐、融洽;(4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5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6智力正常;(7人格完整;(8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规定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因而认真理解和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内容,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心理健康的经验性标准

经验性标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个体依据已有的知识和主观体验对自己的心理是否正常作出判断。比如,个体基于对现有知识的理解,对自己的智能活动、情感活动或人格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而感到不舒适、不适应,感到烦恼而又难以自我调节,因而意识到或认为自己的心理不正常,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二是指观察者依据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或临床经验对被观察者的心理是否正常所作出的判断。比如,一个人面对亲人的伤亡或痛苦无动于衷,没有悲哀,也没有痛触,没有任何相应的情绪反应。或者相反,当哭而笑,当悲而喜,尽管本人没有任何不舒适的感觉,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正常。然而根据观察者的经验,这恰恰是判断心理异常的标准。

一般来说,经验性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局限性和差异性。不同的观察者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不同,理解不同,参照的标准不同,所作出的判断也不同。然而作为专业的观察者,由于接受的专业知识及所积累的临床经验存在着内在的同一性,能够形成大致相同或相近的经验性判断标准,对多数心理异常现象取得一致的看法,因而经验性标准具有重要的实用性、可信性和推广意义。

心理健康的医学标准

医学标准是将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与躯体疾病同样看待,是指以生理病理性变化为根据的心理诊断标准。医学标准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之所以出现异常,其大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其他系统必定存在着生理病理性变化的过程,即使目前未能发现任何生理病理性变化,也不等于这种变化过程不存在。随着现代科学和诊查

技术的发展,必定能在更加精细的分子水平上发现这种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程度。医学标准认为,人体这种生理病理性变化的存在,才是判断心理正常或异常的可靠标准,因而医学标准十分重视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检查及心理上的测定。

一般来说,医学标准对于大脑及其他躯体病变导致的伴发性心理障碍及癫痫、药物中毒性精神障碍的诊查十分有效,而对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则无能为力。因为导致心理异常的因素通常都不是单一的,往往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单凭医学标准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判断标准相互印证。

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性标准

社会适应性标准有两层含义。一是以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否严重违背一定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标准。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与一定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相比较,显得过于离奇,不相适应,不为常人所理解、所接受,对其本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那么这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就被认为是异常的,不健康的。比如,一个成年人在众人面前赤身裸体、欣喜若狂,其心理和行为与其年龄、身份和社会规范明显不符,不能为社会所理解、所接受,对其本人和社会都有害,而其本人却不以为然,完全没有羞耻感,这就是心理异常的表现。二是以某个人一贯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为依据。比如,一个人一向乐观开朗、活泼好动,然而一个时期以来逐渐变得抑郁寡欢、沉默少语,甚至绝望轻生;或者相反,一向沉默寡言,喜静不喜动,突然,反常态,变得十分活跃,表现欲望十分强烈,夸夸其谈,口若悬河,自我感觉十分良好,如此等等都表明这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异常的变化,形成了病态心理。

社会适应性标准是与社会常模即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及个体心理的常态相比较而言的。就是说判断某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是正常或异常主要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常模,是否符合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常态,而不以有无病理性变化为依据,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社会的局限性和差异性。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应当充分考虑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差异性及其影响。比如同性恋,在有些国家和地区被看作是纯粹个人的正常生活方式而受到法律保护,而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则被看作是一种变态的心理和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也不合法,其本人也认为是不正常的行为,因而感到苦恼,寻求治疗。再比如塞万提斯小说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如果他生活在14世纪,骑士作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支柱的时代,那么其心态和行为就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英雄的壮举,然而到了17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大革命的时代,堂吉诃德的心态和行为就显得荒唐,就是一种病态心理。

(2必须注意分析其心理和行为的性质及对社会的影响。比如对于那些传统的保守落后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反叛者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开拓者、改革者,尽管其心理和行为与社会常模不相容,也不能把他看做心理异常者。

(3要注意细心观察。如果一个人的心态和行为突然一反常态,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判断其正常或异常并不困难,然而如果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不明显的、渐进性的,要作出确切的判断就是相当困难的,必须注意细心地观察。

心理健康的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是指依据心理特征偏离统计常模(即平均值的程度作为判断心理正常或异常的标准。统计学标准来源于心理测量的统计结果。事实表明,在普通人群中,对某些方面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统计结果,往往呈现正态分布,即居于中间状态者为大多数,视为心理的正常范围,而偏离中间状态居于两端者为少数,视为心理异常的范围。必须明确,依据统计学标准认定的所谓正常或异常也是相对的,在心理疾病的诊断中仅有参考意义。因为一个人的心理由正常到异常,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某些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恐惧、注意分散或人格结构上的某些弱点或缺陷在居中的大多数正常人身上也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未必就是病态,只有偏离均值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一个半或两个标准差以上才是不正常的,并且偏离程度越大越不正常。尽管如此,也未必都有病理性变化,因而不可轻易作出心理疾病的诊断,一般可表述为某项或某几项症状偏高或略显偏高。

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量化资料,比较客观,便于分析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统计结果一目了然,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统计学标准是以心理测量的统计结果为依据的,心理正常

或异常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局限性。比如智力超常的人在群体中总是极少数,智力测验的统计结果必定大大偏离中间值,就不能视为异常心理或病态心理。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在人群中也不一定都呈正态分布,比如在应激条件下,具有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刚毅果敢等人格特征者,在同样条件下的随机人群中往往是少数,如果据此来判断心理正常或异常就可能得出荒谬的结论。此外,心理测量的方式和内容也往往受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因而在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时,按统计学标准评定的结果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参考,不可据此轻率地下结论。

马斯洛等人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十条标准,即:(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是杏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启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能否在社会规范酌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王效道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北京大学医学部王效道教授提出判断心理正常与否的三项原则。

(1心理与环境的同兰性原则。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任何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无论其内容和形式总能和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保持一致,即同一性。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与周围环境不相适应,失去了同一性,就难以为人们所理解,就是不正常的表现。

(2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原则。一个正常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其所引起的内在的情感体验和意志行动总是完整的、协调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这种统一性是确保个体具有良好社会功能和有效活动的心理学基础。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不一致、不统一,比如面对喜庆的事而伤悲,遇见悲痛之事而喜悦等就属于不健康的异常状态。

(3人格的稳定性原则。人格也叫个性,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独特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如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人格特征形成以后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来说没有重大变故或特定环境的长期影响,是不易改变的,如果一反常态,就要考虑其人格是否出现了异常。

王效道教授认为,上述三项原则单从外显行为表现是否异常来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否是不够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健康尚有水平上的差异性,为此他根据区分心理健康及其水平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七条标准。

(1适应能力。“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尽管人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在实践中能动地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但毕竟不能脱离自己的生存环境,因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判断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人的一生中所面对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及个体心理的内部环境等都是动态变化着的,有时这种变化是相当急剧的,如果不能适应就有可能出现各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如焦虑不安、血压升高、心悸、睡眠障碍等。

(2耐受力,即对精神刺激或心理压力的承受力或抗御能力的统称。个体间心理上的耐受力是各不相同的,心理健康水平高者耐受力强,对于来自环境变化和意外事故等各方面的精神刺激和心理压力,都能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地应对,从而保持正常心态。相反,心理健康水平低者相对来说其耐受力较弱,而对强烈的或频繁出现的精神刺激和心理压力特别是持续性的精神折磨难以承受,从而出现异常,导致人格改变,甚至发生心身疾病。

(3控制力,指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能够积极自觉、恰如其分地进行有效的调节控制,因而思维敏捷,反应灵活,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变化能够应付自如,能够有分寸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态度和情感,支配自己的行动,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而心理健康水平差,大脑皮层功能低下者,其自控能力就会降低,表现为情绪失控、易烦恼、易激动等。

(4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可以从不同方面来量度,一般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临床则多以意识的清晰度为指标,分为朦胧、梦幻、嗜睡、昏睡、昏迷等层次。注意力经常性地不能集中往往是某种严重精神疾病的先兆。如果一个人长时期地不能专注于某项工作,不能费心地思考问题,经常分心,就要引起重视。注意力不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注意力不能集中对观察、记忆和操作等智能活动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相互间成正比关系。相反,注意的稳定性过分增强,如强迫观念、强迫回忆等注意固定状态即为心理障碍,亦属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5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维持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常的社会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一个人长期与世隔绝,社会交往被剥夺,就会出现心理障碍,甚至有可能导致精神崩溃。正常的社会交往应当是适度的,过分冷漠、不加选择的广泛交往、过分热情均属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6康复力,指蒙受精神打击和刺激后心理创伤的复原能力。康复能力是心理健康与否的又一重要的判断标准。在人的一生中难免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打击和委屈,由于个体间认识和评价水平不同,阅历不同,知识经验不同,人格特点及其他条件不同,其心理创伤的程度、康复的时间

和程度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能够很快康复,没有任何消极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低者则康复缓慢,有的甚至完全不能康复,心灵上的伤痕永难平复,因而对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7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道德是人类社会化的产物,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和行为规范的总称。道德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愉快是指个体在利他活动中自我体验到的愉快心情,是道德感的表现形态之一。尽管利他行为往往意味着精力、体力或物质上的牺牲和付出,但行为者本人却能作出自我肯定的评价,体验到满足、愉快和喜悦。道德愉快是个体与社会矛盾统一的结果,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的结果,而道德痛苦则是个体与社会矛盾即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矛盾对抗、不可调和的结果。道德痛苦往往比其他任何心灵上的痛苦都深刻、都剧烈。当一个人陷入自责自罪的痛苦之中,他就体验不到任何真正的快乐,它可以破坏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格,可以使人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甚至轻生。道德愉快具有减轻和消除心理痛苦的作用,它是信心、勇敢、乐观进取、坚忍不拔等许多优良心理品质形成的坚实基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能超越道德痛苦而使道德愉快常居主导地位。道德愉快能够拯救道德痛苦的心灵而保持健康的心态。

林崇德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在每个方面的具体标准,很难包揽无遗地逐条列出,但是,大体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概括:一是敬业,二是乐群,三是自我修养。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地说,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表现在六个方面。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心理健康的学生,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是学习活动韵主人和积极的探索者。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心理健康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从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学习的能力。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合理使用体脑,顺应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活动规律,注重一定的运动调节,能借助体脑获得智力与能力的更好发展。

(4从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每个人都有幻想,心理健康的学生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幻想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且在时间上比较短暂,不会妨碍其学习和人际交往。

(5从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进行合理的调节。

(6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的学生会制定学习计划,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人总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方面。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在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健康表现在五个方面。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心理健康的学生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既重视对方的要求,又能适当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保证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2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会以表面印象来评价他人,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是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他人。

(3关心他人的需要。心理健康的学生知道只有尊重和关心别人,才能得到回报。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尊重和关心中才能获得发展。这就是“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的道理。

(4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是虚伪地恭维别人,而是诚心诚意地称赞别人的优点。对于对方的缺点也不迁就,而是以合理的方式加以批评,并帮助其改正。

(5积极地沟通。心理健康的学生对沟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沟通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他们沟通的方式是直接的,而不是含糊其词,在积极的沟通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友谊。真诚的友谊意味着健康。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与人和谐相处,亲密合作,但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人格,即在保持个性和差异的前提下亲密合作。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他们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加以改进。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心理健康的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不为他人的议论所左右,能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而逐渐成为自信、自尊、自爱、自重的心理健康的人。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心理健康的学生能经常反躬自问:“我在某方面的情况与别人相比怎么样?”他们除同周围的人相比较之外,还常与理想的自我相比。心理

健康的学生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能虚心地;批判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从中认识自我。

(3及时正确地归因。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因为学业成绩或工作成果通常反映了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或努力的程度。但如何归因呢?是归因于运气、教师教得怎样、有否提供条件等客观原因,还是归因于主观的能力与努力的程度?心理健康的学生,主要归因于主观。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断扩展自己的生活范围,从中不断地充实自我,超越自我,悦纳新的自我。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心理健康的学生,善于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目标的难易程度,把抱负水平定在既有一定的实现把握,又有可能冒失败风险的层次,以此激发自己努力进取。

9.初中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篇九

李 侠

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同学们坐在一起。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就行为和心理方面,跟同学们谈与女生有关的几个方面的话题。我们大家都是中学生了,这一阶段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所以在这阶段中大家都要好好把握,好好珍惜。现在大家思考一下:

一个人的“性别化”源于性发育。性发育是从精卵结合的瞬间开始的,当精子和卵子结合时,未来的婴儿性别就由精子所带的性染色体种类而决定了。性发育是循序渐进的。人在出生时,男性和女性所有基本的生殖结构都已一应俱全,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叫第一性征,第二性征出生至青春期这一阶段,性发育只限于结构的增大,完全成熟开始于青春期。青春期是性生理、性心理发育的高峰期,是性别身份和性取向的展示期,也是性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适时、适度的性教育能优化其“性别化”过程,不但有助于完成其现阶段的性发展任务,更是为将来一生的高质量生活垒筑基础。

相当一部分同学性知识缺乏。有近20%左右的同学不知道“月经”、“遗精”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回答“是否认为女孩来月经、男孩有遗经就有了生育功能”时,21.89%的人回答“不是”,30.19%的人回答“不知道”,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答对了;在回答“是否知道女孩怎样就会怀孕”时,35.29%的人回答“不知道”或“不敢肯定”;在回答“是否知道性病及其传播渠道”时,63.5%的人回答“不知道”或“不太清楚”;而回答“知道”的人中,能完整的例举出三种性病名称的不到一半,能正确举出三条性病传播渠道的只有44%。初中生性知识的缺乏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他们生理上处在性欲旺盛期,心理上又处于两性眷恋期,性关系对他们来说是充满诱惑,容易发生早恋现象。

一、如何对待早恋?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行为,是不可取的。

1、早恋的类型可以归纳为8种:

第一种,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根据爱慕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仪表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专长型,就是因为爱慕对方的能力专长而产生的早恋;品性型,就是由于爱慕对方的优秀品性而产生的早恋。

第二种,好奇型,即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和性成熟,很容易产生性冲动,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 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就想结交异性朋友,建立“恋爱”关系。

第三种,模仿型,即因为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模仿的对象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

第四种,从众型,即迫于周围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周围人是指所出的同年龄群体。

第五种,愉悦型,即为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早恋现象。青春期男女之间的密切交往,往往会给双方带来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会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之间的密切交往,逐渐转变为早恋。

第六种,补偿性,即为了获得感情补偿和排解受挫的情绪而产生的早恋现象。感情补偿是指青少年在学业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时,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或者为了摆脱感情创伤,一些青少年就想用早恋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绪,从异性那里获得感情补偿。

第七种,逆反型,即由于青少年在两性交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早恋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心理就是“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异性交往会迅速向早恋关系发展。

第八种,病理型,即由于病理原因而产生的早恋现象。在当代社会,由于营养过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的作用,或者生理上的疾病、家庭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体早熟,身体外观像成年人,或者心理早熟,或者性变态心理。这些都会诱发青少年的早恋现象。

2、正确处理好自身的早恋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处理:

(1)要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来战胜这不成熟的感情。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有关统计材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2)要注意心理卫生。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有些青少年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认为对方的一言一行 都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对方成绩下降,挨了老师批评,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替对方难过;对方近日精神不振或者瘦了,认为这是因为对方想念自己的缘故,因此,自己很感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青少年在这种对异性的想念和思念中,除了使学习下降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3)设法摆脱早恋。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

(4)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无多大关系。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

(5)多参加集体活动,分散独自喜欢一个异性的注意力,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现在没有早恋,也许不久就会早恋,因此,应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因为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爱”的火焰,随时都会被异性点燃,到那时,你就是想让它熄灭,也都难以做到。

二、如何对待青春期和防范性侵害?

1、性意识的觉醒:正是因为我们生理上的变化,我们逐渐有了性意识。什么是性意识呢:表现在①被某认识的异性吸引或对某异性明星的崇拜、追捧;②异性的一个眼神,或擦身而过,都会让自己激动不已,并产生无限的想象; ③幻想与某异性约会、交谈和亲密依偎等情景;④睡梦中梦到了有关性的内容,并伴随性兴奋;⑤看到有关两性或情爱的小说、电影时出现性幻想或是性兴奋,有时也会渴望看有关这方面的书籍、电影。

性意识活动的产生是符合人的性生理、性心理的发展规律的,是正常现象。因此,几乎所有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会有此体验。但因为保守的文化观念通常把与性有关的一切视为肮脏的、下流的,当这些观念被个体接受时,就会 对其心理构成不良的影响,使其产生性意识的困扰,造成学生的苦闷、焦虑、厌恶、自责自罪等情绪,影响学习、生活及其同异性的正常交往。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困扰逐渐减少,相反,中学生们在这方面有日显开放、大胆的趋势。如:街上中学生牵手、拥抱的大有人在,在钱包里放上恋人的贴纸相、约会看电影,并以此作为同性伙伴的谈资,并带有成就感„„这样又好不好呢?以下我们看看专家给了我们什么建议:

不要认为与男生交往是无耻的,不应该的,相反我们是鼓励男女正常交往的,甚至应该学习如何与男生交往。我们常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在心理学上把这称为异性效应。[现象实例]某校某班学生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一片嬉笑吵闹,杯盘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男生彬彬有礼,你谦我让,不乏君子风度,女生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韵。这两次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就是异性吸引而产生的推动力。重要的是,男女个性互补,男性的刚健豪放与女生的俊美细腻,可以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平衡和升华,满足自我完善的需要。总的来说,人们潜意识中是向往异性交往的,因为它具有心理的整合、协调和保健功能。因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自己的异性交往都应是珍惜的。

2、怎么把握好与男生交往的度呢?

1)尊重是交往的前提。2)少一点随便,多一份庄重。3)不宜过分冷淡。4)避免单独在一起的机会。忠告:不要过早陷入感情旋涡。

3、不要发出让人误解的信息:感情世界的特征之一是敏感。尤其是少男少女们,对来自异性的微妙信息是心领神会的。问题在于,少男少女往往容易在无意之中发出了错误信息,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

在情感世界行走的少男少女们,应掌握一些交往的底线。不要与异性单独约会,更不要在晚上俩人独自相处;不穿过于暴露身体的衣服,以免刺激异性;给人留言不宜多情,以免让人迷惑等等。也就是说,应当明明白白的交往:你是我的同学,不是我的男朋友;你是我的老师,我们只是师生关系等等。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4、警惕性侵害的一些伎俩。

哄骗:我们来玩一种好玩的游戏。

贿赂:脱衣服给我看,我就给你100元。

恐吓威胁:你如果告诉别人,我会杀了你的!暴力:把你痛打一顿,你才会听话。

甜言蜜语:我喜欢你,别的孩子都比不上你可爱。扩大伤害的威胁:如果你不来,我会找你妹妹。利诱:你学会了,将来可以赚很多钱。

以权威的名义来欺骗:是你爸妈(或老师)要我来找你的。秘密禁忌: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不要让人知道。

拿你的错来封住你的口:上次你打同学的事,要我告诉你爸吗?

正常化:以前你姐姐也和我做同样的事,她现在过得这么好,你还担心什么? 拿后果来封孩子的口:这件事情如果说出去,那就不得了,我会被关到监狱,你妈妈也会被判刑,你呢,会被同学笑。

拿亲人来威胁孩子:你奶奶如果知道了,她一定活不下去了。

强调善意:虽然我知道这很不对,但因为太爱你,所以没有办法克制自己。

5、如果不幸遭遇性暴力该怎么办?

一定要告诉父母。否则,将无法得到必要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治疗,这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被强暴只不过是遭遇了不相遭遇的事故,被害人决不应该因为羞耻心或罪恶感而承受痛苦。但是罪犯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因此与其个人想办法应付,还不如向有关机构申请援助。当你遭遇性暴力时,请采取下列方法报案:

① 记录遭遇性暴力的地点、时间、日期,和罪犯的样子、穿着等。

② 尽快(最好在72小时之内)到妇产科取证,并检查有没有感染性病,怀孕与否,以及采取预防措施。

③ 被害时穿的衣服可以成为证据,因此不要洗,放到纸袋里保管好。④ 通过性暴力专门咨询机构进行咨询,以便进行心理疏导,并接受医疗、法律援助。

三、怎样做个美丽的女孩?

女孩子,谁都希望自己拥有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样是美的呢?

通常大家公认的、直观和外表上的美,如:身材苗条,面容俊秀,皮肤白皙,双眼皮,大眼睛„„对美,大家有公认的标准,各人也有各人不同的看法。

时髦的不一定是美的。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黑发是美,黄发是病态,是女孩子的遗憾,现在怎么倒成了美了? 甚至有的大男孩、大女孩染成红头发、绿头发、五颜六色的头发。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反正我看了没有感觉到美,只是想到“另类”这个词,还想到小时候,听老人讲的故事里的红毛妖怪。爱美之心,人之常情。如今的社会环境宽松了,妆扮得有个性一点也可以理解,但作为中学生,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审美观。讲个性是美的,但病态不是美,另类也不是美。

对中学生的仪表,国家教育部有规定: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特别增添了不染发。)烫发、化妆、佩戴首饰,不是不美,而是分什么年龄、什么场合、什么身份。从身体发育的角度说,烫发、染发、化妆、穿高跟鞋,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女孩并不适合。

我觉得你们的本色应该是清纯、活泼,有朝气,有礼有节。学生的身份,也要求对自己容貌的美丑不要看得过重,保持平和的心态。爱美没有错,追求美更没有错,关键是心中要明白怎样是美的。

我认为能做到一下几点就是美:

1、干净、利落、得体的衣着打扮,会让你看起来青春亮丽。女学生的外在形象,以简洁大方为美。切勿佩戴过多或过于招摇的饰物,戴上只会有一种怪怪的 觉,而不是美感。

2、挺拔端庄的仪态是最美的。很多长得漂亮的女孩,让人看了却觉不出美来,就是因为常习惯性地缩脖、耸肩、哈腰,向前探着头,走路摇摇摆摆。很不美!正确的姿势:挺胸、收腹,下颌微收,双肩打开,脊背挺直;走路步伐坚实而轻盈,不东倒西晃、左顾右盼。记住这几点,并注意平时常提醒自己保持这样的姿态,那种优雅的气质就出来了。

3、注意举止言谈的细节。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女孩,长得原本不错,穿着也很漂亮。可是,却因为脱口而出的一句脏话,或者随地吐了一口痰,让她的形象一下子大打折扣;还有的女生,课间活动时大喊大叫,跟男生追逐打闹,自己玩得忘形,却没注意到别人都在侧着眼睛看她。另外,边走路边吃东西、吃饭时爱用筷子挑挑拣拣爱吃的菜、遇到长辈不打招呼„„这些都是很不雅的行为。有些女孩子不在意这些小事,其实,这些举止言谈的细节,比容貌更能影响大家对你的印象。

以上我讲了有关外形美的几个问题。

外貌的美和你们现在正拥有的青春的美都不是永恒的,谁也阻挡不了美貌的衰老和青春的流逝,而有一种美不会衰老,这就是魅力!

四、女性的魅力表现在哪里呢? 一是高尚的人格。二是知识与修养。

高尚的人格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高贵气质的自然流露。这种气质与你的出身阶层无关,与生活贫富无关,与身材高矮、容貌美丑无关。它表现为心地善良、有道德,富有同情心;不向权势低头,不为利益出卖良心;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具有这些品格,就具有了超脱平庸的魅力。也许我们不能全做到,不能做得很好,但起码要有向高尚的人格努力靠拢、努力去做的愿望。

你们正处在感情丰富、精力旺盛的时期,社会阅历浅,有时头脑简单、天真,如果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就容易被诱惑、被蒙骗。可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金钱的诱惑、权力的诱惑、安逸生活的诱惑、寻求刺激 的诱惑,乃至一些书刊中色情的诱惑,无处不在。只有明确地分辨是非,坚定自己的意志,才能抵御诱惑,人生的道路不至于走偏走斜。女性魅力的第二个表现是知识与修养。

10.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篇十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情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的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三、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我们学校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适应问题。

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如果适应不良,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使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

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

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

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情感问题。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

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想让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

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

13、14到17、18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

其实异性吸引以致于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出现问题在所难免。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学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你不让我谈,我偏要谈给你们看看,从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荒废了学业,耽误了一生。有的同学为此很烦恼,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心理十分压抑。其实在中学阶段,你们无力承担组建婚姻与家庭的重任,你们也不可能在中学阶段选择好真正适合与你的伴侣,因为恋爱、婚姻与家庭都是社会的产物,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学习问题。

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初三的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初三学生中,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有人将网络称为精神毒品,这足以看出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我们都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对我们有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许多有用的东西,但另一方面网络上面鱼龙混杂,由于青少年的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被网上的一些游戏及不良内容所诱惑,一旦染上网瘾,那和毒瘾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国家为了保护青少年,专门在网吧门口强制性地悬挂着“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标志,由此足以看出网络对青少年的精神毒害之严重性,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进网吧,你就在网吧门口默默地念几遍这几个字,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悬挂这个标志,也许你从此就改变了你自己。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呢?有一为智者说过这样四句话:

一是把自己当成别人。比如,有些同学善于欺侮别人,话一定要在别人的话上面,你试着想一下,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你,你是什么感觉。

还有一些同学喜欢抽烟,总认为自己抽烟的样子一定很酷,到底是不是很酷呢,这里我不做评价,你只要看一看哪一个小学生或者幼儿园的小朋友抽烟的摸样是不是很酷你就知道了。也就是说,只要你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自己就会明智许多,许多问题也就想开了。

智者的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一下,要同情别人的不幸,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富有善心的人才是心灵的富裕者

智者的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说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独立性,不要侵犯他人的权利,不要侵吞他人的财物。

智者的最后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创造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最后,祝愿全体同学都能够成为心理健康,心灵充实,生活幸福的人。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稿

(二)1.接受自己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模一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身体都各具特色: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黑或白,或健或弱,不会有任何人和他一模一样的,也不要指望能和别人一样,当他的父母结合在一起,生他的机会只有亿万分之一,这就是说,假如他有亿万个兄弟姐妹的话,他们仍然会有许多地方会不同,试着接受和珍爱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所必不可少的自尊。欣然接受自己的身体,接受既定的事实,不掩饰自己的本真,一个人要下定决心接受自己,不要和别人进行无谓的比较,任凭别人怎样评论也无关紧要,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生理上的自己,关键是能表现出自己特有的长处,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掩饰真我。2.开放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只以自己为中心,只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如果你脱离集体或人群之外,只是欣赏自己,那你就是另外一个纳西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健康的人格有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其规律是由自恋到他恋,也就是说应该从欣赏自己开始到关注他人,弗洛伊德认为,这一人格发展在12~14岁应该完成,否则就会造成心里的自闭状态,我们正处于这个发展时期,我们应该关注周围的一切,无论是自然界的花草,山水,大自然恩赐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全身心地感受吧,身边的老师同学、熟悉或不熟悉的面容、身影,一切都是真诚热情的,让我们发现他们的美,让我们全身心地去融合吧。只有充实的心里世界才有丰富的情感,只有开放的感观,才会获得美好的事物.紧紧关注自我的人,心中是一片荒芜干裂的沙地,他们会失去友情,失去梦想,失去热情和真诚.简单易行的自恋转移训练法:

全神贯注的注意一些自己熟悉的事物如一张桌子,一朵花,夜深人静,闭眼细听数一数五分钟之内你听到多少种不同的声音。品尝判断调味品。

3.装饰自己

在咱们学校教学楼的大厅有几面镜子,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女孩子有时三无成群地一块照镜子,相互比划,男生一般很少这样,是不是男生不喜欢照镜子呢?其实不是,当没有人的时候,他们也会前三步后三步的照镜子欣赏自己。爱美是人的天性,所有的人都关心自己可能给别人留下美或丑的印象,我们正处于生理和心里急剧变化时期,关心自己的形象是无可厚非的,同时希望通过衣着打扮来掩饰那些令自己感到泄气的缺陷,或者增加一点外在的吸引力,正是欣然接受自己的积极措施,但是,怎样的穿着打扮才能体现现代中学生的最佳风采呢?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学问了,据有关调查大多数的中学生均穿着打扮不当,你们在心理上有三种错误倾向,(1)盲目模仿心理,表现为受到社会上和自己崇拜者的影响,盲目的模仿对方的衣着和打扮,例如前几年日韩偶像流行,很多学生模仿他们,将头发留的遮住眼睛,男孩子打耳洞等等。中学生应展现的是健康向上的风采,但那样给人的感觉却是颓废委靡。

(2)从众心理:表现为看别人怎么穿戴,自己也如何穿戴,完全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3)错觉心理:表现为由于自己感知觉的错误造成衣服的搭配不当,例如上身穿红色衬衫,下身穿咖啡色裙子,这种色彩的搭配就会给人以混沌的感觉。

为了纠正这些弊病我们有必要学一些衣着打扮的常识。大方和体的穿着会使我们容光焕发,看起来富有朝气。任何一个人如果以为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热门服饰或自己崇拜者的扮相都适合自己的话,那就错了。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些掩饰身材不完美处的方法,但你必须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原则:

中学生的服饰以整洁、大方、宽松为主,以朴素为佳 2.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段,衣服的选择必须留有余地

3.注意颜色的效能,深色具有收缩感,浅颜色有膨胀感

4.表达自己

1974年,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在日本展出,“蒙娜丽莎”微笑的魅力在东京引起轰动,日本各地都掀起了一股“蒙娜丽莎热”。于是,有10位女中学生,请美容大师左藤做了整容手术,使他们的容貌与“蒙娜丽莎”非常相象然后这十个人应邀来到电台与全国电视观众见面。那是什么样的场景?十张来年都与“蒙娜丽莎”相似,但是那一张也不具有“蒙娜丽莎”的神韵,完全没有深度,只是“徒有其表”!

现代科技的发展,确实能使人通过整容手术改变自己的容貌,但是,人的魅力不可能依附在手术刀上,美与丑不仅仅与人的容貌有关,更与全身所表现出来的情操与教养的综合气质有关。

有人被称作有魅力的人,有人被称作乏味者,这不单单是由一个人的自然相貌所决定的,而是个人长期努力的结果,他的奥妙在于人的面部表情,以及形体动作上。人类的有些无声语言,也就是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要比声音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更具有可靠性。一个人所说的话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谎言,而人体语言却更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一方面因为一个人的动作是性格思想和人格品质的反映,另一方面由于人体的动作是内在心理的外部显示。著名潜意识心理学的开拓者弗洛伊德认为:没有人可以隐藏秘密,即使他不说话。由此看来,人体语言大都发自内心深处,很难压抑和掩盖。例如,做了亏心事或偷了别人东西的人总显得心神不宁,说谎时总怕看对方的眼睛,激动总要手舞足蹈,等等。掌握了体态语言,等于掌握了社交领域的交通规则,不懂此规则的人,常常很难准确快速地判断他人的反应和心理活动。社交生活中不善于察言观色,往往使自己处于尴尬窘迫的境地。作为中学生来说,我们应当养成良好的举止行动,下面给大家介绍几项应掌握的规范:

一、迎宾送客

1.见面时面带微笑,握手时亲切热情,不要毫无生气

2.客人来家里做客,起立欢迎,避免用手示意客人入坐

3.客人告别时,要送出门外。

4.客人走出门时,不要用力关门。应为这是对客人无言的侮辱。

二、交谈体态

1.避免翘二郎腿,并将翘起的脚对冲着他人

2.避免打哈欠,伸懒腰

3.在友好的气氛中,不要模仿他人的消极手势和姿态]

4.不要将双手抱在头后,将双臂交叉,或来回抖动大腿

5.避免在谈话中将大拇指朝自己的方向摆动,这是嘲弄他人或自夸的语态。

6.注意对方的语态,调整自己的交际方法。

总之,要想轻松表现自己,就应多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体态语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三)主要跟同学们谈与女生有关的五个方面的话题。

一、怎样做个美丽的女孩

女孩子,谁都希望自己拥有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样是美的呢?

通常大家公认的、直观和外表上的美,如:身材苗条,面容俊秀,皮肤白皙,双眼皮,大眼睛„„对美,大家有公认的标准,各人也有各人不同的看法。时髦的不一定是美的。比如,前几年流行的,那种跟大船似的厚底松糕鞋,很多女孩子爱穿。我就纳闷,本来这么苗条、这么小巧、这么可爱的女孩子,干吗非穿上那么笨重的巨无霸一般的大鞋? 走路拖拖拉拉,跟机器人似的那么沉重,一点轻盈的美感都没有。还有现在街上流行的染发,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黑发是美,黄发是病态,是女孩子的遗憾,现在怎么倒成了美了? 甚至有的大男孩、大女孩染成红头发、绿头发、五颜六色的头发。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反正我看了没有感觉到美,只是想到“另类”这个词,还想到小时候,听老人讲的故事里的红毛妖怪。爱美之心,人之常情。如今的社会环境宽松了,妆扮得有个性一点也可以理解,但作为中学生,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审美观。讲个性是美的,但病态不是美,另类也不是美。

对中学生的仪表,国家教育部有规定: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特别增添了不染发。)烫发、化妆、佩戴首饰,不是不美,而是分什么年龄、什么场合、什么身份。从身体发育的角度说,烫发、染发、化妆、穿高跟鞋,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女孩并不适合。这个道理我不多说了,我想单从审美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烫着发、染着红指甲,戴着叮呤当啷的首饰。让人看了觉得别扭极了,失去了儿童天真无邪的特征,这就是打扮不符合年龄特点的结果。你们是女孩子,拥有“女孩子”这一称呼,就是拥有年轻,这已经很美了,是再多的装饰也换不来的美。不必为个子矮了,身材胖了,皮肤黑了而烦恼。实际上,年轻,不管容貌如何,都有一种朝气蓬勃的美。这种美,就象春天的花草树木,花儿是美的,你能说绿叶就不美吗?平凡的小草就不美吗?青春就是这样一种美,有生机、活力的美。在我眼里,你们都是美丽的。

同学们不过才十三四岁,有的还要小些。我觉得你们的本色应该是清纯、活泼,有朝气,有礼有节。学生的身份,也要求对自己容貌的美丑不要看得过重,保持平和的心态。爱美没有错,追求美更没有错,关键是心中要明白怎样是美的。

在已定的外表条件下,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美呢?在这里,我向同学们传授几个秘诀:

1、干净、利落、得体的衣着打扮,会让你看起来青春亮丽。女学生的外在形象,以简洁大方为美。切勿佩戴过多或过于招摇的饰物,戴上只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而不是美感。

2、挺拔端庄的仪态是最美的。很多长得漂亮的女孩,让人看了却觉不出美来,就是因为常习惯性地缩脖、耸肩、哈腰,向前探着头,走路摇摇摆摆。很不美!正确的姿势:挺胸、收腹,下颌微收,双肩打开,脊背挺直;走路步伐坚实而轻盈,不东倒西晃、左顾右盼。记住这几点,并注意平时常提醒自己保持这样的姿态,那种优雅的气质就出来了。

3、注意举止言谈的细节。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女孩,长得原本不错,穿着也很漂亮。可是,却因为脱口而出的一句脏话,或者随地吐了一口痰,让她的形象一下子大打折扣;还有的女生,课间活动时大喊大叫,跟男生追逐打闹,自己玩得忘形,却没注意到别人都在侧着眼睛看她。在做早操、课间操时,我注意到,有的女同学表现得很懒散,或者很拘谨。该伸展时伸展得不到位,该蹲下时不蹲,该跳起时不跳,可能她觉得做这样大幅度的动作不好看。其实,在整整齐齐的队伍里,大家都在认真到位地做操,只有个别同学做得不好,是非常显眼的,让人感觉很不美、很不协调。落落大方,做自己该做的事,才让人看上去舒服。另外,边走路边吃东西、吃饭时爱用筷子挑挑拣拣爱吃的菜、遇到长辈不打招呼„„这些都是很不雅的行为。有些女孩子不在意这些小事,其实,这些举止言谈的细节,比容貌更能影响大家对你的印象。

以上我讲了有关外形美的几个问题。

外貌的美和你们现在正拥有的青春的美都不是永恒的,谁也阻挡不了美貌的衰老和青春的流逝,而有一种美不会衰老,这就是魅力!女性的魅力表现在哪里呢? 一是高尚的人格。二是知识与修养。高尚的人格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高贵气质的自然流露。这种气质与你的出身阶层无关,与生活贫富无关,与身材高矮、容貌美丑无关。它表现为心地善良、有道德,富有同情心;不向权势低头,不为利益出卖良心;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具有这些品格,就具有了超脱平庸的魅力。也许我们不能全做到,不能做得很好,但起码要有向高尚的人格努力靠拢、努力去做的愿望。我觉得,有的同学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不够强,看到别人吃得好,穿得时髦,花钱大方,就跟人家学,攀比;还有的同学,不能坚持正义,明知有些事不对,就为别人做了,便也跟着做。或者,面对错误,面对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不关我的事,就不制止、不批评,不向老师反映;要么因为她是我的好朋友,我就明知她违反了纪律,也包庇她、纵容她。这都是不辨是非的表现。你们正处在感情丰富、精力旺盛的时期,社会阅历浅,有时头脑简单、天真,如果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就容易被诱惑、被蒙骗。可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金钱的诱惑、权力的诱惑、安逸生活的诱惑、寻求刺激的诱惑,乃至一些书刊中色情的诱惑,无处不在。只有明确地分辨是非,坚定自己的意志,才能抵御诱惑,人生的道路不至于走偏走斜。女性魅力的第二个表现是知识与修养。你可能没有爹妈给的美丽容貌,但可以拥有后天学得的知识与修养。这是一笔可以终生享有的偷不去、丢不了的财富。现在学的知识,将来不一定全用得上,但知识的积累对我们自身却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使你思想敏锐,聪明睿智,胸怀博大,深沉豁达,使你的“内容”丰富。修养和知识是共同促进的。缺乏修养的人心地狭隘,私心重,受不得半点委屈,一不如意,就有发不完的牢骚怨气,和别人处不好,自己心情也不舒畅。所以,今天有这样好的条件读书、学习,应该珍惜。学得多,是你自己的财富;学得少,是你自己的损失,是你在放弃使自己变得美、变得有魅力的机会。

读书,是充实自己的最佳途径。爱读书的女孩子有一种特殊的魅力。现在好多同学喜欢看电视、玩电脑,书看得少了。电视、电脑能让我们开拓眼界,增长很多知识,但这种直接作用于视觉的影像,对大脑的开发作用微乎其微。养成看电视习惯的孩子,往往大脑习惯性地接受影视中的直观表现,进而使大脑养成懒惰习气,不积极思考,结果脑子会越来越迟钝,而且对眼睛也不好。好多同学爱吃方便面,好吃、拿过来就吃,吃完了把包装袋一扔,的确很方便,却没有我们成长需要的营养。整天吃方便面,肯定会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电视就象方便面,好吃而没有多少营养。长期看电视,会让人变得浮躁、浅薄。因此,我建议同学们,除了有选择地看一些新闻、自然或社会专题、知识性节目外,还是少看电视,多读点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文字的美、意境的美,读的同时,会让你思索、想象,让你有思想,有深度。

当然,读书要有选择,要读好书。内容低级,宣扬色情和暴力的书不要看。现在街面上有很多小书店,租书、买书很便宜方便。但这些小书店里很多书的内容是不太好的,同学们选择书一定要有辨别力,抵制住不良书刊的诱惑,为自己选择真正有营养的书。有这么一个比喻,说人就象一个袋子,空袋子是立不起来的,只会瘫在地上;装满东西,才会站得稳当;但如果里面装的是脏东西,它就会腐烂掉。我希望大家都用好的东西来充实自己,自觉地拒绝丑陋的东西。有时,我们说一个人,长得不算漂亮,但气质很好。我认为这种评价比长得漂亮,气质粗俗好得多。是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才使人具有了这种高雅的气质。这才是到老不变的美。

二、正确认识纪律与个性的关系

讲究个性和自我价值,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但个性并不意味着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中的,谁也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独立存在。大环境给我们建立了一个生活规则,就是纪律。纪律约束的不是个性,而是我们身上那种惰性、那种散漫习气。纪律不是束缚了自由,而是更好地保证了大多数人的自由。不允许乱扔果皮纸屑、攀折花木,是为了更多的人能拥有美的环境;不允许晚休时间打闹、点蜡、听收音机,是为了保证别的同学的休息自由。你不能只顾张扬自己的个性,而忽视了周围人的权力。遵守纪律也是一种修养。有的同学,一个人独来独往,对集体活动不热心、不参加,或应付、对抗,不服管教。自以为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不是有个性,不是超脱,是浅薄低俗。

如果我们是一棵正在生长的树,那么纪律就是一把大剪刀,它剪去的是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斜枝歪杈,使我们向着更高处更壮处成长。关键是,很多时候老师只是起督促作用,遵守纪律、约束你行为的散漫还要靠你自己。

其实,制定纪律,不是想制裁谁。所有的纪律都是为大家好,为大家创造一个好的学习、锻炼、生活的环境和氛围。

遵守纪律,规范行为,要从小事做起。十二年前,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当时是政教处主任,一次,他召集学生干部开会,事先在门边地上倒放着一把笤帚。结果,前来开会的学生们从旁边走过去,没人注意到,只有一名学生把笤帚拾了起来,放在门后。这名学生就是后来留校工作,现在分管师范餐厅的杨明玉老师。

从一件小事看到的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内在素质。今天,当我们走在校园里的时候,看到被风刮到道路、绿地、角落上的废纸、方便袋,我们有没有自觉捡起的意识呢?多走几步路,把手里的果皮纸屑扔到纸篓里,把污水泼进水池里,应该不难吧?一个中学生,这点应该做的事还做不好吗?我建议,以后谁再看到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乱泼污水的行为,就象看到老鼠过街一样批评、指责。别觉得她是我的同学,就不好意思去批评她。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她乱泼乱扔,污染了环境,是对我们精神上美的享受的侵害。比方说,我一看到楼梯上、地面上到处乱吐的痰迹,就觉得恶心、浑身不舒服,你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纪律,而且对我的身心造成了损害,我为什么不批评你不能让不文明的行为成为司空见惯、见惯不怪。大家都起来反对,它就没有了市场。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热爱我们周围的环境,才是热爱生活。

三、正确看待和处理与男生的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的漩涡

我们小的时候同男孩在一起时,性别意识很少,大家一起玩,很少有距离感,这就是人们说的“两小无猜”。步入青春期,会渐渐对异性产生一种朦胧的好奇心。有的女孩子在男生面前表现得热情、兴奋,用种种方式表现自己;或是慌乱、羞怯、不知所措。这些变化都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变化,同学们不必紧张不安。

但是,也不能因为这是正常的心理变化,就任其自然发展;更不要把这种朦胧意识,当成爱情去盲目地追求。这个年龄,对爱情有一些幻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急着陷入感情的漩涡。

过去人们习惯把少男少女的过度交往称为早恋,我们权且不用“早恋”这个词,用“来往过密”来代替。“来往过密”不是指男女同学在集体中来往的多与少,而是指一个男生与一个女生过多地单独来往。突出特点是脱离集体,单独行动;避开师长,来往频繁。男女生间的“来往过密”,可能当事人自己觉得很沉醉,但其实这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情,大多属于友情、好感。这种好感不是恋爱,因为恋爱要有责任感,目前你的年龄、知识、生活阅历等等还无能力承担责任。这时,你和广大同学走得太远,和某一个男孩走得太近了,眼光被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在这种状态下,其实并不能正确看待两个人的性格、爱好、条件的差异,往往只看到了对方的外表,或某一特长。如果迷迷糊糊地把这种对对方的欣赏和好感发展成“来往过密”,那么,在短暂的新鲜和快乐之后,必定会有长期的烦恼和悔恨。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过多的精力用在想入非非上,必然影响学习和其它活动。十四五岁,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记忆力强,是学习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时期。如果这个时期被感情问题纠缠,必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好时光。就好比,一棵果树,只幻想着采摘早熟的果子,在应该努力汲取营养的时期却忽略了对自身能量的储备,结果,错过了花季的营养吸收,怎么会有成熟季节的收获?这种所谓爱情,极可能会葬送了你的才能和前途。我认识一个很聪明、很有才华的学生,他的班主任曾说过:“我们班如果只考上一个大学生,肯定就是他。”就因为过早陷入感情的漩涡,忘记了自己的志向,整天沉迷于感情的琐事,不思学习,结果成绩直线下降,而且屡屡违纪,最后不仅没有考上学,还差一点被学校开除。可惜了一个原本很聪明、有前途的少年。

你们年龄还小,社会阅历浅,社交范围还很小,视野窄,感情的萌动我相信是纯真的,但具有很大盲目性。将来走上社会,接触面广了,思想成熟了,肯定对感情会有完全的认识和理性的选择。回想过去,就会觉得少年时代的“爱情”是很幼稚的,白白花费了青春最好的年华,是得不偿失的事。

面对感情的波动,必须付诸理智,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采取积极的措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用理智战胜感情的冲动。在与男生接触时,要把注意力放在相互间学习、爱好等方面的交流上;同时注意有意识地扩大交友范围,在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开展广泛的、正常的男女生交往活动,避免只盯住某一位男生而造成“来往过密”。集体交往的形式各种各样,如娱乐、游戏、竞赛、讨论、小制作等。在吸收众多同学的优点的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建立起纯真的友谊。家长放心,老师也支持。

当你接到某一男生的表示“友好”信时,要有清醒的认识,坚定的意志,经得起诱惑,克服虚荣心。让对方清楚地明白你的决心,放弃对你的追求。但要注意方法,不可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对于纠缠不休,甚至威逼恐吓你的人,就要请家长、老师帮助处理了。大家想想,人的一生,要做、可做的事多着呢,你们是不是心中都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描画?除了男女之间的感情,我们还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还承担着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祖国振兴,我的责任;事业有成,我的责任;家庭幸福,我的责任。我们的任何理想、抱负的实现都离不开勤奋学习。今天,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好一切准备。关于感情,请记住一句话:“春天的事情春天做,秋天的事情等到秋天再做!”

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做个自强自立的女孩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说:“弱者,你的名字叫女人!”这句话适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是我们的幸福,同时也要求我们付出更多。陈旧的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存在,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示出女孩卓越的风采,才能体现出作为平等的新女性的价值。

同学们大多数看过连续剧《还珠格格》,喜欢里面的小燕子,那个不喜欢学习,光会傻玩、傻闹、捅漏子的女孩,却山珍海味、绫罗绸缎、不愁吃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今的青春题材影视作品常常描写这样不经过自身努力、不需要刻苦学习和勤奋工作,仅凭机遇就过上好日子的人物,还喜欢去强化一些柔柔弱弱的女孩形象。不要相信这些美丽的描画,更不要幻想自己是幸运的还珠格格。电视剧只是作为一种娱乐,用离奇的情节吸引人们,描写的只是一种美丽的梦想。做为女孩子,不要把自己当弱者,不要指望别人的怜爱;先自强,而后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在这个竞争和发展的时代,弱者只会被淘汰。美好的明天、幸福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努力去创造。这就要求我们脚踏实地,从今天做起。培养坚韧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上进心,有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信念。同时,努力克服小女生常有的某些心理缺陷。有时会听到别人说:女孩子,就是事儿多!这个事儿多,就指有的女生气量小,一点小事也斤斤计较,心胸狭隘。狭隘的人把目光投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固执己见,处处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只听得进好话而听不得批评,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接受失败;脆弱,把挫折、困难扩大化,稍遇坎坷和不如意,就受不了;嫉妒,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结果导致自负心理增强和交际圈的大大缩小,必然给自己带来孤独和空虚的困扰。自负、嫉妒、孤僻、猜疑等不良心态的积累,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产生。要想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女孩,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想一想,我们在人世间的旅程,不过是几十年时间。生命的意义何在?我觉得,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充分挖掘生命的潜能,为社会做贡献,给别人、给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即使我们这一生成就不了惊天动地的伟业,至少,在回首走过的历程时,不会为自己的庸庸碌碌、一事无成而感到悔恨。把眼光放得远一些,自己一时的得失就算不上什么了。如果你能事事从长远考虑,处处以集体为重,那么,对整体、全局有利而自己受点委屈也就能容忍和接受了。总之,把眼光从狭隘的个人小圈子放出去,抛开“自我中心”,就不会遇事斤斤计较,整天闷闷不乐了。“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

我手头有一份资料,是在四川省和重庆市部分中学,进行的一次对女生的问卷调查统计。主题是:假如我们开设“知心大姐姐信箱”,用书信回答你的各种问题,那么你会向知心大姐姐提出哪些问题呢?你有哪些悄悄话向她诉说呢?经过统计归纳,影响女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人际关系问题,占39.3%;早恋问题居第二位,占28.5%;居第三位的是学习问题,占21.2%。其它还有社会适应问题、性别及爱美问题、人生观问题等。我没有跟在座的同学们交流过,不知道你们的想法是不是与统计相符。从统计结果来看,人际关系、男女生同学的交往、学习问题是困扰青春期女生的最大心理障碍。这三种问题加起来,占到所有心理问题的90%。而且,在这些问题上,女生都比男生表现得更为突出。下面我重点谈谈中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是一件很烦恼的事。大多数同学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有些同学常常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误解和猜疑。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摆正自我位置,以坦诚的态度、宽阔的胸襟对待朋友,彼此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其次,在交流中学会表达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不探究别人的隐私;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并能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真诚地帮助别人;约定时间要守时;交流中要注意对方的感受。不要小看了一句话、一个动作这样的细节,可能就为一句不恰当的话,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而且沮丧、后悔、气恼的情绪会很长时间影响你,让你无心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憋闷出病来。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我曾看过这样一个关于人际交往的说法:假如大家都梦想能到达天堂,并永远生活在那里。却注定只有一个人能实现愿望。有一个人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天堂,看到了人世间不存在的美景,可他却不快乐。因为,他很想把看到的美景告诉别人,很想对别人倾诉和描绘,可在美丽的天堂,却只有他一个人,没有朋友,所以他不快乐。这说明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人是需要有思想的交流的,这比物质的享受更重要。当我们通过交流,取得了相互了解,满足了交往的需要时,才能情感交融,行为协调,心理健康,精神愉快。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要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努力寻求双方的共同点,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性格内向的同学,要经常参与交往活动,多与人交谈、讨论。对同学间出现的矛盾和误解,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善于理解并接纳别人的意见,能够正确对待所受到的委屈。“退一步海阔天空”,善待别人,也正是善待自己,和大家相处得好,自己也才能生活得舒心、快乐。真的没必要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学斤斤计较,甚至一连几天不说话。双方都为此耿耿于怀,心情不好,影响了学习,不值得。

如果在座哪位同学现在正和朋友闹别扭,我建议,心胸开阔点,大度点,回去后,给你的同学写封信,主动表示和好的意愿。或者,什么也不用写,向你的朋友伸出手,握一握,不愉快就全没了,两个人中都有了一片蓝天。

要想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女孩,还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培养抗挫折能力,并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有不良情绪时,不要闷在心里,可以向老师、家长、好友诉说,让情绪发泄出来。或者引导情绪转移,找些自己爱做的事做,哪怕到操场上做一下深呼吸,跑上几圈,就不会那样专注于消极的情绪了。还可以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效果也是不错的。

无论有什么问题,要相信,家长、老师是关心你的,是肯定愿意帮助你的。青春期的女孩,对家长往往逆反心理重,如果你能清醒地想一想,不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就会认识到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爱,认识到你们间的问题只是阅历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方法不同,而你和父母的意愿实质是相同的,那就是:只为了你能生活得更好。多与家长交流、沟通,你一定会得到很多帮助,还会得到与父母相处融洽的快乐。另外,自卑心理也是影响女同学的一大心理问题。女生不必为性别的差别而自卑,觉得不如男生。要自信,相信自己能做得好。女生有女生的优势,形象思维、语言能力一般比较强。据我了解,在我校,学习成绩居前列的,女生的比例很大。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很多女生脱颖而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参加过几次洛北中学的活动,演讲、诗文朗诵等,看到很多女生表现得相当出色。这已经从客观上证明了,我们不比男生差。

一个新时代的女孩子,应该具有诚实、开朗、团结协作的优良性格,健康向上、勇敢自信、热爱生活,既有很强的现代意识和能力,又有女性特有的温柔性格和优雅气质。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尊重自己的人格,自立、自强,有高度的进取心,不断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做生活的强者。

我很喜欢咱们洛北中学的一句自勉口号:“我进洛北当自强,洛北有我更辉煌!”很有自强、自信的精神。走进洛北,我们感受到了优美的校园、规范的生活、师长的严厉教导和亲切关怀;走出洛北,应该让人看到洛北学生的与众不同之处。做一个独立、能干、关爱、优雅的女性,以活跃的思想、宽阔的心胸、落落大方的行为举止,展现出洛北学生一流的素质。“到底是洛北中学的学生,样子就不一样!”应该成为我们常听到也最为自豪的评价。

五、自我保护,注意安全

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里增添了有关安全的内容:“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等。

上一篇:变电所仿真运行实习任务书下一篇:想你,陆老师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