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2025-02-20|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精选10篇)

1.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篇一

一、1------5CBDCB 6------10DCBD C 11------14ACCD

二、15、①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大发展

③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厦门

④A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才能促进国家发展 B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意思相近即可)

16、①“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点是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民洗血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③看待:两岸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2分)

调整:和平统一,通过对话与谈判,实现统一(2分)

2.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篇二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5DCDBA6—10BCBDB11—15CBAAB

16—20CCCBC21—25 DBABB

二、综合题(共50分,6个大题)

26.(7分)

(1)约6.9千米东北(2)170米(3)H处

(4)鞍部陡崖山脊

27.(9分)

(1)DE(2)日月潭(3)闽(4)C(5)第三产业新竹(6)森林宝库、东方甜岛

等(7)①②

28.(9分)

(1)天津中山站印度洋大西洋⑵ 冬极昼

⑶ 南非澳大利亚上海

29.(7分)

(1)沪宁杭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2)港口条件优越,市场庞大,技术力量雄厚京沪线济南

(3)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30.(9分)

(1)莫斯科纬度高,气温低(2)撒哈拉沙漠热带草原气候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3)黄金、金钢石

(4)为非洲提供了较发达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利用了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减少了运输费用

31.(10分)

(1)寿光诸城青州昌乐(4分)

(2)南高北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2分)

(3)小麦苹果(2分)

(4)A地区是因为土壤盐碱化严重,发展农业的条件较差;B地区是因为低山、丘陵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发展农业条件较差(1分)

3.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篇三

A.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成吉思汗

2.公元14,郑和这个名字开始加载史册。现在的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

A、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 B、抗击倭寇, 维护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

C、七下西洋,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英勇抗元,留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3.10月,胡锦涛同志和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共同宣布:中俄边界的走向已全部确定。双方表示:两国间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请你回忆一下中俄历史上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 )

A.《尼布楚条约》 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C.《南京条约》 D.《中俄北京条约》

4.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诗出自谁? (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郑和

5.明朝一位皇帝,他在位时设立内阁,皇权得到空前强化,他是 ( )

A.嘉靖 B.明成祖 C.洪武 D.明太祖

6.清代文字狱与下列各项相似的是 ( )

A.隋唐创设科举制 B.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

C.秦朝的焚书坑儒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文字狱自古就有,统治阶级实行文字狱的目的都是为了 ( )

A.笼络人才 B.选拔官吏

C.稳定社会秩序 D.加强君主专制

8.明朝时,在抗倭斗争中功勋最为卓著的是 ( )

A.郑成功 B.郑和 C.戚继光 D.朱棣

9.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主要功绩是 ( )

A.打败倭寇 B.收复建康 C.收复台湾 D.收复雅克萨

10.《尼布楚条约》规定的中俄两国东段边境的界山是 ( )

A.长白山 B.外兴安岭 C.小兴安岭 D.大兴安岭

11.我国古代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2.下列盛 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光武中兴 ②文景之治 ③贞观之治 ④康乾盛世 ⑤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③②①④⑤

13.明朝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最远到达 ( )

①波斯湾 ②红海沿岸 ③非洲东海岸 ④非洲最南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华,利玛窦是最著名的,他是 ( )

A.意大利人 B.德国人 C.荷兰人 D.英国人

15.制定《大清时宪历》的外国传教士主要是 ( )

A.利玛窦 B.南怀仁

C.汤若望 D.马可?波罗

16.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指 ( )

A.漳州 B.广州 C.宁波 D.泉州

17. 元朝为了实行对全国的有 效统治,建立 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直到今天还存在的行政制度是 ( )

A. 行省制度 B. 重视农业的制度 C. 发展海运的制度 D. 民族融合制度

18.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下列关于台湾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元朝时台湾称为琉球,元 朝加强了对他的管理

B.17世纪的时候,台湾曾被荷兰殖民者占领

C.在台湾主权的维护方面,郑成功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D.清朝时设立台湾府,隶属广东省,加强了我国的东南海防

19. 1月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和反海盗国际使命。在他们的军歌《奔赴索马 里》中提到中国最负盛名的水手—郑和。那么,历史上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 ( )

A. 海上交通发达 B.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造船技术高超

20、在我国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是 ( )

A.回纥 B.回族 C.藏族 D.蒙古族

二、材料分析(共3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9分)

同唱一支歌“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请回答:

⑴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叫什么?唐朝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唐朝时中央政府是如何加强与他的联 系和管理的? (4分)

⑵x藏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是在哪一朝?这一 时期为加强对x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

⑶清朝前期为密切和x藏的关系、加强管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2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探究一:捍卫主权(6分)

(1)明清时期,我国的边疆相继遭到哪几个国家的侵略?广大爱国官兵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其中著名的有哪几次?结果如何?

探究二:民族团结

(2)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 国家,对 台湾采取了哪些政策?(4分)

探究三:团结感悟

(3)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3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问:

(1)材料一中反映清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反映18世纪中期清政府实行“海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2分)

4.六年级英语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篇四

( )1.A.water B.jumped C.climbed

( )2.A.longer B.taller C.strong

( ) 3.A.what B.where C.great

( )4.A.head B.shorter C.leg

( )5.A.big B.tall C.how

( )6.A.next week B.tomorrow C.last year

( )7.A.cleaned B.plays C.read

( ) 8.A.than B.kg C.cm

( )9.A.older B.tallest C.longer

( )10.A.ride B.buy C.pictures

二、按要求写单词。(10分)

1.long(比较级)_______2.thin(比较级) 3. heavy(比较级)

4. see(过去式) 5. play(过去式) 6.do(过去式)

7. younger(反义词) 8. go(过去式) 9. read(过去式)

10. am(过去式)

三、英汉互译(10分)(过去时短语)

1、感冒_________2、看电影________3、拍照_______4、打扫房间 __________

5、呆在家里________6、买礼物_______7、eat fresh food ________

8、go camping ________9、read a book _______

10、wash the clothes ________

四、读一读,选择正确答句,将序号写在题前括号内。(10分)

( ) 1. Did he clean his room? A.she read a book last weekend.

( ) 2. How tall are you ? B.I went to Harbin.

( )3.What size are your shoes?C.I’m1.65 meters.

( ) 4. What did she do last weekend? D.Size 38.

( )5.Where did you go yesterday? E.Yes,he did.

五、单项选择。(15分)

( ) 1. I am 1.58 m tall, but you are 1.55 m. So_____________.

A.I am taller than you. B. I am shorter than you.

C. You are taller than me.

( ) 2. They _______ English last night.

A. study B. studyed C. studied

( ) 3.Where did you go the holiday?

A.over B.in C. on

( ) 4. He didn’t sleep_________ .

A. tomorrow B. Last night C. next weekend

( ) 5. What _______ he _______ yesterday?

A. does, do B. do, did C. did, do

( ) 6. I’m _ than you.

A. strong B. thin C. thinner

( ) 7. ________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I went to Shanghai.

A. What B. Where C. How

( )8.Tom busy yesterday.

A. did B. was C. were

( )9. ----_______did you do last weekend ?

--I visited my grandpa.

A. What B. Where C. How

( ) 10.---. I’m 40 kg. I’m _______ than you.

A. thin B.heavier C. bigger

( ) 11. -- How _______ are you?

--- I’m 35 kg..

A. old B. tall C. heavy

( )12. --- Did you swimming last day?

A、go B、goes C、went

( )13 .--- What did Lisa do last night?

--- She to music .

A、listens B、listen C、listened

( )14. Amy usually do her homework after lunch.

A.does B. do C. Did

( )15. We ride a bike three people

A.at B. in C. for

六、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14分)

1.Did you (go) to Jinan yesterday?

2.It (look)like a mule.

3.What (do)you do last weekend?

4.We (hurt) my foot last weekend.

5.I’m (tall) than you .

6. (Do) you watch TV last night?

7.I (clean) my room yesterday.

七、补全对话。(把编号写在横线上)(5分)

A. What did you do there? B.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C. That’s sounds great.

D. Where did you go? E. How did you go there?

A: Hi,Amy You look tired.(1)

B:I went to Beijing

A:(2) ?

B:I visited the Great Wall.Tian’men Square and the Summer Palace(颐和园).

A:(3) I always want to go there.(4)

B:I went there by train.

A:(5)

B:Yes. I did.

八、连词成句(16分)

1. older you I than am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heavy how you ar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holiday summer your how wa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id do you last what weeken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Stayed I all at weekend home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size are what your sho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did you how go t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go you to did Turp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理解(10分)

A.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Mary, Jane and May are very good friends. Mary is shorter than May, May is heavier than Jane. Jane is thinner than Mary. How old are they? Mary is 7 years old. Jane is 12 years old and May is 9 years old. They study at QingLan Primary School. Mary likes English, Jane likes math and May likes music.They all study hard.

( ) 1.There are 3 children in the story.

( ) 2. Mary is shorter than May.

( ) 3.Mary is heavier than Jane.

( ) 4. Jane is the youngest.

( ) 5. They are all good friends.

B.阅读短文,选出正确选项。

On National Day, we had a long holiday. We had seven days. I went to Hainan with my parents.My grandparents lived in a beautiful village in Hainan. We visited them.We went to see the blue sea every day. We swam in it.We went fishing. My grandma cooked good food for us every day. The seafood is tasty. I like it . We took many pictures. I was excited.

( ) 1. I went to Hainan with my .

A: father and mother B: grandparents

( ) 2. There are days on National Day.

A: a week B: seven

( ) 3. I was on National Day.

A: excited B: tired

( ) 4. I in Hainan.

A: took pictures B: bought gifts

( ) 5. We ate good food .

5.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篇五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主人的标志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解放战争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中国大陆的解放

2.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纪念日是( )

A 1950年10月1日 B 1950年10约5日

C 1951年10月1日 D 1951年10月25日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

A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 土地私有制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并投产的项目有( )

①鞍山钢铁公司的行轧钢厂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④上海宝山钢铁总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国家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措施使( )

A公私合营 B劳资两制 C加工订货 D没收资本

6.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完成三大改造 B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 开展整风运动 D 发展社会生产力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改革开放、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为刘少奇平反

C、邓小平理论领导地位的确立 D、十二大的召开

9.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开发区是( )

A 厦门 B 深圳 C 海南 D 上海浦东

10.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 )

A 实事求是 B 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

C 改革开放 D 发展才是硬道理

1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困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大问题是( )

A 外国势力的干涉 B 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C 姓资姓社的问题 D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12.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3.这是一次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下举行的一次重大外事活动。因此,它的主题也体现出这一时代特色。这一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 、,促进共同繁荣”。横线中内容分别是( )

A、参与合作 B、和平发展 C、平等互利 D、开放公平

14.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哪一少数民族歌曲( )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朝鲜族

15.下列不属于党的十四大会议内容的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6.我国人民空军是在下列那一兵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A 海军陆战队 B 海军 C 陆军 D 野战部队

17.1955年4月,中国参加的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

A 万隆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南南合作会议 D 东盟会议

18.我国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 B、苏联的影响

C、党和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D、忽视客观规律

19.“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

A 大跃进 B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革 C 开辟经济特区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

A 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关系 B 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 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 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二、材料题

2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结合材料回答:

①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1分)

②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一项)?最终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开放格局?(2分)

③为什么说1992你又是一个春天,这一年这位老人作出了什么决策?(3分)

④从他说的话及其产生的影响等,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简单说说原因。(3分)

22.材料一、在旧x藏,95%以上的藏族人民是世代人身依附于官家、贵族和寺庙的农奴。旧x藏用了几百年的《十三法典》、《十六法典》把人分成三等九级,明文规定属于“下等下级”的铁匠、屠夫、妇女,其“命价”为“草强一根”,并用“挖眼、砍手”等残酷的刑法来维持这种三等九级的封建农奴制度。

材料二、(1)1989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机构里,少数民族官员所占比例

(2)直辖市、地区、自治州一级机构里,省数民族官员所占比例

这些比例全都高于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的比例。

材料三:1949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总值为36.6亿元其农业为31.2亿元,工业为5.4亿元;1990年,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达2272.8亿元,与1949年相比,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22.6倍。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旧x藏的政治情况?(1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党和政府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党的民族政策的认识?(2分)

2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①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2分)

②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2分)

③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4分)

24: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岛和九龙。──邓小平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19江泽民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怎样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的问题的?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如何形成的?(2分)

6.九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篇六

1-5、ADBBC 6-10、DDAAC 11-15、BACDD 16-20、BCAB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7分)

(1)批判(1分);天主教教会(1分)。

(2)批判封建天主教教会、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两点2分)。

(3)文艺复兴、启蒙运动(2分);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继承和发展。(1分)

22、(8分)

(1)英国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或英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度)(1分)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蒸汽机;(1分)

(2)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革命:美国南北战争(每一个1分,共计2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完善;(1分)电力(1分)

23、(8分)

(1)民族团结(1分)《独立宣言》的颁布(1分)

(2)调动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战局(1分)维护国家统一(1分)

(3)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或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1分)

(4)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一跃成为各国的债主。(1分)

(5)民族独立、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科技创新、重视科教兴国(2分, 1点 得1分)

24、(7分)

(1)废除农奴制法令(或者1861年改革法令)(1分);地主阶级(1分)

(2)林肯(1分);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1分)

(3)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全国统一征收地税(1分)

7.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篇七

1.既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又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若飞 D.朱德

2.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其寓意是( )

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C、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3.毛泽东的诗句“钟山风 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在庆祝哪一次战役胜利后写的?(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暑假期间,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同学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 )

① 南昌 ② 泸定桥 ③遵 义 ④吴起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 的军事行动是指 (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6.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东北进行抗战的人员包括:①未撤离的东北军②东北人民③蒋介石从关内调去的军队④八路军⑤杨靖宇率领的抗日游击队( )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①②⑤ D.①②③⑤

7.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的主要原因是:( )

A.寄希望于国际干预B.强调中国军事力量薄弱C.想以牺牲东北为代价换取中国本部的安全D.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

8.下列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④促使抗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⑤使抗日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是在:( )

A.西安事变后 B.瓦窑堡会议后C.七七事变后 D.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后

10.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

①钟山风雨起沧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④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

11.解放战争中,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

12.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3.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的解放军是:( )

①东北解放军②中原解放军③ 华东解放军④华北解放军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4.如果以“以史为鉴,勿忘国耻”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

A 南昌起义 B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重庆谈判

15.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B国民党“一大 ”的召开C“九一八事变”爆发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二.材料分析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阅读材料: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 浪!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请你回答:①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该事 件发生在何时何地?(2分)

② 该事件发生后,侵略者又相继制造了哪些类似事件?(2分)(写出两个)

③ 东北人民一直到了“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的?(1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材料二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三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1)材料一的“条约”是什么战争后签订的?(1分)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分)

(3)该事件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1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

(5)试举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两次重要战役。(2分 )

8.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篇八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后面的答案栏里)

1、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地理问题的是()

A.我国新疆生产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B.酷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沉睡着万顷煤田

C.近代中国人何时站起来了D.昔日的海洋如今为什么变成了高耸的山峰

2、下列地图不属于自然地图的是:()

A.地形图B.交通图C.气候图D.水文图

3、下列各项不属于地图中三要素的是:()

A比例尺B方向C地图名D图例和注记

4、要绘一幅学校平面图,你认为最为适宜的比例尺是()

A.1∶1000B.1∶10000C.1∶100000D.1∶1000000

5、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所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A.济南市地图B.山东省地图C.中国地图D.世界地图

6、下列说法中,可信的是()

A.站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看北极星非常美丽

B.自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向正东行都可再回到原地

C.从赤道向北,不改变方向,可以回到原地

D.在野外用手表定向时,时针总是指向北方

7、与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为吻合的()

A.赤道B.北极圈C.南极点D.北回归线

8、本初子午线和赤道:()

A、长度都相等B、都指示东西方向

C、都是半圆状D、数值都是0°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B.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向东数值递减的是西经

10、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

C、160°E、纬度0°D、200W、纬度0°

11、下列地点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西半球”的是:()

A、300W,400NB、150W,400NC、300W,290ND、1700E,400S

12、关于地表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的陆地面积

C.西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东半球的陆地面积

D.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13、下列有关各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洋洲全部在南半球B、赤道穿过南美洲、北美洲

C、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D、南极洲跨经度最多

14、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

A.京杭运河、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C.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D.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15、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

A、北冰洋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16、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小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17、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4.4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的海拔为-155米,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A、8999.43米B、8691.13米C、8848.13米D、9158.13米

18、关于海底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陆架B.海洋深处的地形一般是大陆架

C.海沟都位于大洋的中部D.大陆架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19、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高线的高度是相对高度B.等高线闭合的地方是山顶

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就陡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脊

20、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一般为

A山地B平原C丘陵D高原

2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印度半岛属于亚欧板块,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B.六大板块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板块

C.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D.世界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2、下列关于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有()

A.印度多为黑色人种B.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

C.非洲各地都是黑色人种D.亚洲都属黄色人种

23、下列关于人口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多的国家人口密度就大

B.人口少的国家人口密度就小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人口总数有关

D.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增长快

24、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人口稠密,两极地区人口稀少

B.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C.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人口稠密

D.发达国家人口稠密,发展中国家人口稀少

25、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是()

A.汉语B.印度语C.阿拉伯语D.英语

26、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英语B.汉语C.俄语D.阿拉伯语

27、下列建筑中,属于基督教的是()

A.清真寺B.布达拉宫

C.日本神社D.巴黎圣母院

28、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高山、荒漠B.肥沃的平原C.丰富的资源D.便利的交通

29、窑洞是哪里的独特建筑()

A云南傣族B北极因纽特人C北京D黄土高原

30.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将会带来的问题有()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绿地面积扩大

④就业机会增多⑤供水不足⑥犯罪率上升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②⑤⑥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A卷)

选择题综合题总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二、综合题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分)

⑴图中火车站在宾馆的_______________方向。

⑵量算一下宾馆到火车站的直线距离是____________千米。

(3)假如有一天刮东北风,那么湖中的船只从A处划

到B处,是顺风还是逆风?______________

32、右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4分)

(1)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

(2)图中河流流向的总趋势是从流向。

(3)村庄C在村庄A的方向。

33、根据下列经纬网略网回答问题。(7分)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B: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点位于位于西半球的有____________,位于北半球的有__________,位于低纬度的`有.。

(3)A点在B点的_____________方向,F点在D的______________方向。

34.读右图完成以下题目:(8分)

1、大洲:⑥;大洋:B

2、你的家乡所在的大洲是(填序号与名称)

被三个大洋所环绕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⑤大洲的分界线为_______。

④⑤大洲的分界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被三个大洲包围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和名称)其中,在__________洋周围形成世界的著名火山地震带.

35.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要求。(5分)

⑴写出图中字母所在部分的地形名称:

B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⑵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约_____________米。

⑶甲地在乙地的__________方向。

⑷如果在图示地区建造一座水库,最适合

修建拦水大坝的地点是字母___________处。

36、读“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及“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图中C、D位于_______山脉带,A、B、E、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带。

⑵尝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是世界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近50年来,世界人均耕地的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目前,世界上1/3的居民生活在缺水的地区,约有30个国家严重缺水,因干渴、饥饿和饮用不洁水源共死亡150万人。

材料二:漫画

⑴根据材料提出两个地理问题(不用解答):

⑵产生材料一中所描述的现象的人为原因是:。

⑶材料二的漫画说明:______________。

请你给漫画起一个名字:______________。

⑷我们应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回答问题。(5分)

(1)图中,图例A、B、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人种分布区。

(2)在以黄种人为主的国家中,__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CBCAABADDDABDBD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AADCBABCCDBDADD

二、综合题(40分)

31、西北略逆风

32、先向东南再转向正东自北向南东南

33、B:100°E,36°SD:170°W,20°NCDFCDFDF西北正西

34、⑥大洋洲B大西洋⑤亚洲①北美洲白令海峡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A北冰洋太平洋

35、B鞍部D陡崖100米西北E处

36、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及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它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易发生火山与地震。

37、⑴略⑵人口急剧增长⑶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地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⑷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9.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篇九

了路子。

语文试题 B.大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昨日已盛大收官,截至目前,该剧全网播放 量逼近大约 300亿。

C.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年内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一、积累与运用

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3分)D.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A.炽热(chì)荒谬(miù)甲胄(wèi)殚精竭力(dān)的前提条件。.... B.要塞(sài)尴尬(ɡān)

惊骇(hài)歼灭(qiān)....6.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C.翘首(qiáo)诘责(jié)轩邈(mǎo)猝死(cù)..A.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小说集《呐喊》。

D.瞥见(piē)屏息(bǐng)锃亮(zèng)踌躇(chóu)....B.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2.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欧阳修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A.娴熟 纪录片 锐不可挡 满腹经纶 C.《红星照耀中国》是原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B.教诲 摇控器 不缀劳作 藏污纳垢 D.《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C溃退 挖墙脚 眼花缭乱 粗制滥造 朝齐梁时思想家。D.畸形 订书机 契而不舍 丰功伟绩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凡加字、漏字、错别字现象,该空不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得分。)A.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对弱国好学的学生也一视同仁,热情教育。....(1),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B.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2)亭亭山上松。者。

(3)<<钱塘湖春行》表达诗人为早春美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句子是

C.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4)崔颢《黄鹤楼》中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同的诗句D.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是: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5)《野望》中描写一派秋意颇深的山野景色的对偶句是:

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旧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梦游江南,;游走大漠,;探8综合性学习访名山,;江南的烟雨客,独到塞北看寒雪……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八年级某班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在路上!题,请你参与解决。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②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1)写出两个与诚信有关的成语(2分)③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④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2)请为这次活动写一个宣传标语(2分)A.③①④② B.④②③①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3)写出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字,并简单概述情节。(3分)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3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 1页(共 4页)

(4)为了实现“诚信校园”,作为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请给出两条建议。(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

别样的礼物

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胧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竞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再书包,然后变戏法似地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

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问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噢,是他!这足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作礼物,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谁能说他的礼物不名一文?谁能嘲笑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在世俗面前,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给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 2页(共 4页)

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散落在柜子里的一些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10.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11.选文第⑨段划线句“似一棒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2.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写作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13.小岩毕业时,“我”作为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了对他的感激和祝福之意。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以“我”的口吻写出这段赠言。(3分)

(三)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虎丘:苏州名胜。红粉笙歌:歌女奏乐唱歌。钓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盖:

念:

但:

耳: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语段一共分几层?每层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3分)

17语段

(一)(二)同是作者赏月后所作,所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个语段简要分析。(4分)

赏析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后面的各题。

18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2分)

八年级语文试题 第 3页(共 4页)

19品味尾联中的“送”字的妙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四、写作:(40分)

以“唱给-----的赞歌”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尽量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10.八年级地理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篇十

1、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

(1—4题,14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2分)(1)

,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2)鸟宿池边树。(贾岛《题李凝幽居》)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每题2分,共6分)(1)《鱼,我所欲也》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主人交往人物高雅的句子是

(3)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与“节日”有关的完整诗句。

3.请模仿下面对《水浒传》中宋江这个人物的简介,从你读过的文学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作一简单介绍。(3分)

宋江,人称及时雨,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因协助晁盖等逃脱官府缉拿,被其老婆阎婆惜发现。阎婆惜趁机要挟。宋江怒杀阎婆惜,被迫上梁山。后宋江被众好汉推为梁山首领。

4.一眨眼,初中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我们已站到了分离的路口,内心一定有无尽的思绪。现在,让我们再次回眸那些一起欢笑、共同奋斗过的难忘岁月,对即将展现的新生活作出美好的憧憬吧。(3分)

①[往日重现]请说说你三年里碰到的最高兴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②[带着祝福远航]请给你最要好的同学写一句临别赠言:

③[说句心里话]请与你最尊敬的一位任课教师深情话别(请不要写出教师的真名):

第二部分

(5—21题,56分)

一、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

若此。

5.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朝代)文学家.(2分)6.你知道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请解释。(3分)

(1)俟其欣悦

(2)媵人持汤沃灌

(3)同舍生皆被绮绣

7.你理解下列文言语句的意思吗?请翻译。(4分)(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3分)

9.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⑴在气象学上,台风和闪电都属于灾害性天气系统。世界上每年因受台风影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十分严重。闪电(雷暴)对人类的威胁,也能使人“谈雷色变”。2002年夏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场大雷雨,一个炸雷就夺走了8条人命!⑵在我国每年的5~10月是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袭击的高频季节:这一时期,内陆地区雷电也较多发。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特别是雷暴)。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真的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会怎样呢? ⑶科学家说,如果没有台风,本已严重的全世界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而台风这一热带风暴的存在,却能为人类提供(输送)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中等大小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总降水量的25%以上。

⑷在炎热的季节,台风暴雨的降临,可以迅速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⑸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则将从地球上永远消失。⑹假如没有台风,地球能量将失去热平衡。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地球全凭这种能量保持着热的平衡。

⑺科学家说,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加时,大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是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且清新宜人。

⑻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小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舍有78%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闪电时,电流高速10万安培,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度以上,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氨和氧化合变成二氧化

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稀硝酸,并随雨水降至地面与其他物质化合,变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因雷雨而“合成”的氮肥就有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氮肥,相当于5万个小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0.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闪电对人类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3分)

11.文章开头为什么介绍人们对台风与闪电的惧怕心理?(3分)

12.第⑻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说其作用。(4分)

13.作者写出了危害人类的台风、闪电的利于人类的一面,这对你认识人(物)或做事有何启示?(3分)

14.作者为什么认为“如果没有台风,本已严重的全世界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2分)

15.在生活中你看到了有些事物的“另一面”(事物本身好或坏相对的一面)了吗?试举例说明。(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22分)母亲

⑴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

⑵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铁矿山上挖铁矿。母亲知道父亲爱吃炖豆腐,算着父亲该回来的时候,就提前打一块豆腐放着。等父亲一回来,就给他炖豆腐吃。母亲对我和姐姐说:“你们日子长着哩。长大了,想吃啥没有?这会儿,先尽着你爹。”父亲自然舍不得一人独享,往往吃不到一半,就说:“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

⑶有一回队里分西瓜,家里分了两个。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们娘儿三个把那个小的分吃了,留下那个大的给爹。爹好长一段时间也没回来,家里没人的时候,我就把那大西瓜从床底下滚出来,拍拍,听听,闻闻。但也仅是如此而已。吃的念头是从来都没敢动过的。父亲终于回来了。母亲喜滋滋地把那个大西瓜抱出来放到桌子上,准备切给爹吃,谁知道一刀下去,一股臭水就流了出来。母亲一下子愣在那里。过了一刻,母亲似乎明白了什么,指着我骂:“都是这个龟王八孙!”

⑷说着,抓起一把笤帚就要打我。我早意识别事情不妙,一溜烟地跑了,连晚饭也没敢回去吃。还是姐姐把我找回去的。

⑸女儿出生以后,母亲来城里给我看孩子。那时候,父亲已经退休在家了。逢到只有我们娘儿两个的时候,母亲该叹气了。母亲说:“不知道你爹在家咋过的!”我说:“他一个大老爷儿们,还饿着不成?”母亲说:“他一辈子没进过厨房的门,连啥是锅滚了都不知道。”我说:“没进过厨房的门,还不是你惯的嘛!”母亲知错地笑笑,不再说话。⑹到了麦收或秋收的时候,母亲更是坐卧不宁的。母亲常在我面前唠叨:“娃,我听见‘吃杯茶’叫了。”我说:“‘吃杯茶’叫又咋着?”母亲说:“‘吃杯茶’一叫,就该收麦了。”隔

天又说:“娃,我闻见麦子的香味儿了。”我说:“尽说梦话!在这城里,你会闻得见麦子的味儿?”母亲却说得真真切切:“可不是哩嘛,今儿一大早我一起来,就闻见新麦子的味儿了,真香啊!”

⑺于是,只好放母亲回去几日。

⑻父亲去世以后,母亲迅速地苍老起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头发就全白了。我怕母亲在乡下孤单,就写信让母亲来。母亲不来,说是在城里住不惯。后来,我亲自去接,母亲才答应来了。临走的时候,母亲领我到父亲的坟上烧纸。纸点着以后,母亲说:“他爹,娃让我到城里住几口,你给我好好在家待着。”停了一下,母亲又特意拿出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纸摊到地上,说:“你要是愿意随我去,也中。”然后就去看那空气中飘荡着的纸灰。一阵微风吹来,有一朵纸灰像一只黑蝴蝶一样在空气中飘来飘去的,最后,慢慢地落到了母亲摊在地上的那张纸上。母亲小心地把那纸灰包好揣进怀里,喜滋滋地说:“你看看这老头子还怪会顺杆儿爬哩。我让他去,不过是虚虚,他倒当真了!”

⑼那年秋天,我回去帮母亲收花生。走到父亲坟前,母亲惊讶地叫了一声:“咦——”我忙问:“怎么了?”母亲说:“你看你看,你爹在叫我哩。”我一看,爹的坟上裂开了一道一寸多宽、三尺多长的口子,我笑笑,说:“天干嘛。”母亲正色道:“不是。肯定是你爹叫我哩。我这一阵总做梦,总梦见你爹,说是在那边也没人给他做饭,常常吃不饱„„” ⑽果然,到那年腊月,母亲就不行了。

⑾临去之前,母亲从枕头下摸出—副绿玉手镯。对我说:“娃,这副镯子我想戴走。”我说:“你戴嘛。”说着,我就把那副镯子给母亲戴上了。母亲说:“要说也不是啥值钱东西,是你爹给我买的。”停了一下,母亲的脸上突然地涌起了一片红晕,母亲像个羞怯的少女一样地笑了,“那一年,你爹到熊寨去卖瓜,整整一挑子瓜,就换了这副镯子。你爹回来说是钱丢了,你爷爷把他好一顿骂„„” ⑿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⒀母亲说:“那还是我当闺女的时候„„”

⒁停了好大一会儿,也没听母亲再说什么。低头一看,母亲已经咽气了。16.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母亲对丈夫深沉而感人的爱的句子。(3分)

17.第⑵自然段中写父亲吃炖豆腐时,父亲说:“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父亲真的“吃不下”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4分)

18.母亲去世前,为什么要求戴“玉手镯”?(3分)

19.品析下列语句的言外之意。(4分)

“可不是哩嘛,今儿一大早我一起来,就闻见新麦子的味儿了,真香啊!”

20.父亲去世后,母亲为什么会迅速地苍老起来?(3分)

21.文中有这样的细节:母亲小心地把那纸灰包好揣进怀里,喜滋滋地说:“你看看这老头子还怪会顺杆儿爬哩。我让他去,不过是虚虚,他倒当真了!”这里是不是表现母亲身上有着浓厚的迷信色彩?试发表自己的看法。(5分)

第三部分

(22题,50分)作文(50分)22.写作

1.以“岁月如歌”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2.在生活中,人人都在盼望着。小学时盼望上中学,中学时盼望上大学,大学时盼望工作„„在你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曾有过怎样的盼望呢?在你对未来的畅想中,你又有哪些盼望呢?请以“盼望”为题写一篇文章。以上两题,任选一题。

要求:①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1)黄四娘家花满蹊(2)僧敲月下门 2.(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3.略4.①所述必须是初中三年里出现的事情;能看出是令人高兴的或印象深刻的事情。②“临别赠言”应情浓辞美,蕴含着美好的祝福,有激励作用。③话别应是饱含深情,依依不舍的;语言应精练,能引人共鸣。第二部分

一、5.宋濂

元末明初6.(1)等待。(2)热水。(3)通“披”,穿。7.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8.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9.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意近即可)

二、10.(1)闪电将大气中的氧激成臭氧吸收宇宙中的大部分射线;(2)他所产生的高温可以杀死细菌与微生物;(3)能为农作物合成氮肥。11.这是与下文介绍台风与闪电对人类的益处形成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形成欲扬先抑的效果。12.运用了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能具体生动地说明闪电对人类的特殊作用,使人们对闪电对人类益处的一面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13.看待人或物以及做事都要从多方面考虑,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认识正确,不断提高工作效率。14.因为台风这一热带风暴的存在,却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15.此题没有惟一答案。如蛇可能伤害人类,但被制成药物以后,又能为人类造福。高脂肪类食品营养丰富,能为小孩身体发育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但过分偏食会导致人身体发胖,可能引发一些疾病等。

三、16.“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17.并非是父亲真的吃不下去,因为母亲疼爱父亲,父亲更疼爱母亲与孩子,以“吃不下”为由,想把炖豆腐留给母亲与孩子们吃,这里也同样传递了父亲对母亲与子女的深深的爱。18.因为玉手镯是父亲用一担子瓜换的,这玉手镯凝聚了父亲对母亲的情感,所以母亲至死也不忘戴上它。19.这里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思家心切,特别是深深地挂念着父亲,所以母亲以“闻麦香”表白自己的心迹。20.因为母亲太爱父亲,父亲的去世自然会给母亲带来内心的痛苦,所加速了她的衰老。21.此题没有惟一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三部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指标体系下一篇:材料库存盘点分析报告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