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食品安全太有问题

2024-11-12

中国的食品安全太有问题(精选10篇)

1.中国的食品安全太有问题 篇一

关键词:之一,食品安全令人堪忧。随着食品安全法、侵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食品安全问题有所改善,却仍然是两会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可见在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继续深化,所需采取措施有待进一步优化。一、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 “食品安全”一词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 食品安全不断牵动国人神经, 两会最新调查显示, 食品安全成为十大关键词之一, 食品安全令人堪忧。随着食品安全法、侵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 食品安全问题有所改善, 却仍然是两会最关注的民生问题, 可见在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继续深化, 所需采取措施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食品安全的现状

众多食品安全事件被爆出来, 这不仅损坏了企业长久以来形成的诚信体系和品牌效应, 也使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度急剧下降。今年两会最关注的民生问题还是食品安全问题, 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显示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回顾那些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会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是多么亟需改变。2011年有水银刀鱼、蒙牛奶“中毒”、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2012年有双汇瘦肉精、雨润烤鸭问题、毒豆芽”等。从今年年初开始, 食品安全事件还在不断喷发出来, 黑作坊被查用臭水做泡菜、炒瓜子含铝吃多会脑残、德芙巧克力吃出活蛆等一件件令人作呕的事件。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物质条件较以前有很大的改变, 老百姓富裕了, 但却更忧心忡忡。食品安全事件绝非偶然, 一件件都是系到消费者身心健康的重大问题。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

引发食品安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能找到以下几个原因:

1. 标准方面:

这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最重要原因。与国外相比, 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不仅少, 而且低。以农产品为例, 中国农产品中只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 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公布了相关标准2 522项, 相差之悬殊, 出现问题的几率大大增加。

2. 农业方面:

各种抗生素通过肥料进入食物链, 使我们食用的肉、蛋、奶中含有抗性菌株, 长此以往我们的身体也会对抗生素产生抗体。对农作物来说, 农田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 根源是有害的, 其他过程再优化也无济于事。因此, 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绝。

3. 生产者方面:

企业诚信缺失、责任意识下降。 (1) 诚信缺失。现在的企业不是把诚信放在第一位, 而是把谋取暴利放在首位;企业的文化建设相当落后, 诚信意识太淡薄。 (2) 责任意识下降。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毫无责任意识, 他们利用一些不为人知的方法降低食品的质量, 把一些已经变质的食品利用其掌握的技术, 让这些本来应该进入垃圾场的食品, 进入了老百姓的肚子。

4. 监管者方面:

中国的食品监管方面存在“多龙治水”的问题。 (1) 食品监管过程相当复杂。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监管重叠问题, 造成部门之间对于想管的事情争着管, 但大多情况是没人管、不敢管、不能管。企业给钱, 监管者放行, 老百姓遭殃。 (2) 抽检率过低, 流于形式。犹如食品专家所言, “我们的监管往往就是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而且这只猫还经常打瞌睡。比如在生猪流通渠道, 所谓的抽检往往是流于形式, 交钱放行。”[1]

5. 消费者方面:

消费者欠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认食品的能力。 (1) 消费者的法律意识不强, 《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法》都是消费者保护自己权利的武器, 但这些法律出台以来, 几乎没人关注过。 (2) 消费者不会辨认食品。消费者是社会中的普通人, 不可能掌握各种食品知识, 从包装上也无法辨认食品是否有害。

6. 法律制度方面:

法律体系不完善, 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框架基本形成, 不仅有《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有关食品安全的单行法, 而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中也包含了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需一步加强和完善。

7. 其他方面:

中国食品生产采用分散化管理模式, 生产场所多而杂, 给监管带来困难;法律对于违法者的处罚缺少具体规定。由国家卫生部、环卫总局、工商总局和建设部联合下发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 虽明确了从事加工废弃油脂活动的单位, 不得将废弃油脂加工以后再作为食用油脂使用或销售, 但对违反者怎么处罚、处罚程度等, 均未具体规定, 从而缺少可操作性[2]。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 两会委员提出了许多方案, 我们只有制定恰当的解决方案, 才能减少食品安全事件。

1. 追根溯源, 从整个链条上完善食品标准, 才能保证食品安全。

建立一个可追溯的食品标准体系, 所有的食品都要建立质量标准, 根据质量标准来布置生产, 形成相应技术, 考察生产食品的场所是否安全, 是否能够生产出优质的农副产品。

2. 建立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确保有不良记录者不能再进入食品生产经营领域;

完善食品安全档案制度, 力求实现无缝监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道德。

3. 执法部门应积极执法、有效执法、技术执法。

(1) 削减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我们应削减一部分监管部门, 由部分监管部门负责监管, 并且明确他们之间的职责范围。 (2) 工作人员大多白天执法, 而违法生产大多是在晚上进行, 可以调整部分监管人员的上班时间, 使监管工作做到全天候无死角执法。 (3) 工作人员要便衣执法。很多时候执法人员在执法时, 违法生产者看到执法人员来了, 短短几分钟内很多证据就销毁了, 造成工作人员取证困难, 给执法带来难题。 (4) 工作人员要尽可能多的了解食品的生产过程, 以便在抽查过程中有自己的分辨力, 由工作人员自己挑选检验样本比由企业提供检验样本的安全性高很多。 (5) 监管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举报系统, 接受来自群众的监督。几天时间里, 武汉全市共接到“地沟油”举报155起, 其中举报回收行为82起, 大中型餐馆疑似使用14起, 小型餐馆和摊点疑似使用59起[3]。这就极大提高了监管部门的效率。

4. 依据中国现行法律, 对食品安全的处罚力度过低, 或是

金额10倍以下罚款, 或是10万以下罚款, 经济处罚过低, 导致法律失去应有的威慑力, 因此, 应提高违法成本, 加大惩处力度, 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

5. 消费者要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 要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积累法律知识, 要学会辨别有毒与健康食品。

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身心健康, 我们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消费者都必须提高警惕, 只有我们团结起来, 使违法生产者无处可藏, 使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展现在阳光下, 我相信, 未来的中国, 食品安全问题将不再是常态, 而是一个偶然事件。

参考文献

[1]佚名.双汇“瘦肉精”事件始末[EB/OL].http://www.storychina.cn/main2.asp?Id=29031&tablename=sitesearch, 2012-05-22.

[2]佚名.地沟油为何屡禁不止[EB/OL].http://www.21food.cn/html/news/35/639611.htm, 2012-06-12.

2.中国的食品安全太有问题 篇二

我第一次看《安妮•霍尔》是大四,那时我念念不忘的是安妮的这句话:“我碰到过太多混蛋了。”现在我念念不忘的是她的另一句:“你总是觉得我不够聪明。”

尽管艾维总是极力否认,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她对安妮确实是这个看法。纵观全剧,这个评价对她未必公平。这个把“La-De-Dah”挂在嘴边的威斯康辛来姑娘,开车技术奇烂,需要借助大麻来提高性致,会用非常弱智的借口来挽回跟情人的分手(打虫子,效果奇佳)。她有受不住诱惑的时候(跟她的老师大卫),而且最后似乎是受到一个富豪的诱惑而离开了艾维。但是,这个姑娘有良好的歌唱天赋,而且具有超凡的文学灵性。艾维第一次在安妮家看到希尔维亚•帕拉斯(Sylvia Plath)的诗集,大概有点现在像我们看到一个女文青读张爱玲一样,耸一耸肩,心里想,啊,小清新。后来他劝她去读成人教育课程,她看上的是《现代美国诗歌》和《长篇小说导论》这样的课。剧尾他们最后一次吵架,她脱口而出就是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他震惊之余,只能说一句“是我向你推荐这本书的”。她主动地去结识艾维,把他带到自己家里喝酒,愉快大方地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家人,却从来没有以婚姻相逼。事实上,即使以一个苛刻的标准,安妮也算得上是自由健全女性的典范。

艾维有资格挑剔她吗?尽管电影里没有渲染,不过完全可以看得出,艾维勾搭女人的本领相当地强,而且专挑文艺女性(我觉得女文青已经完全不能涵盖他老婆的层次了)。第一任妻子艾莉森只是他出场的晚会的一个志愿工作人员,他可以三言两语地哄她说出自己的论文题目是《20世纪文学的政治使命》,然后用一连串的左派暗号来跟她套近乎;第二任妻子是个眼界相当高的女知识分子,她所提到的那一连串与她相熟的座上宾,不仅在当时纽约的知识界赫赫有名,就算放在当代世界学术史,也是能够有一席之地的,这样一个女人居然挑了作为政治喜剧家的艾维作老公,可见他有多不同寻常的魅力。

除此之外,他真是毛病多多。比如说,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对任何“反犹”的暗示或倾向都不能容忍,别人说到一个跟“Jew”发音接近的词,他都会觉得别人有反犹倾向,有人表达对纽约的不满,他都会认定别人是反犹主义,因为纽约是美国犹太知识分子(同时也是左派知识分子)最集中的一个城市。安妮的奶奶是个经典的“恨犹者(Jew-hater)”,他能跟他们坐下吃完一顿饭而不掀桌,原因大概是奶奶完全把敌意表现在脸上而一句话也没有说。

他厌世、悲观,他沉溺于对死亡的幻想,他连续十五年都在看心理医生,他在被警察抄牌的时候当面撕掉自己的驾照还安慰警察说“我只是对权威有一点不爽,不是针对你个人”。这些都不是大的毛病,他最大的毛病,在于他身上那种自相矛盾的性格。用伊索寓言里的比喻来说,他就是那只蝙蝠,只不过是反着来:在寓言里,蝙蝠是见兽装兽,见鸟装鸟;艾维刚好相反,跟知识分子在一起,他觉得自己跟这群装腔作势的家伙绝逼不是一路人,跟普通人在一起的时候,他又开始鄙视这些人是文盲。就好像动物学家没有让蝙蝠自成一类,我们也没必要把艾维列为“第三种人”:蝙蝠其实就是哺乳动物,艾维其实也就是个知识分子。

我永远不想加入这样一个俱乐部,它的会员是像我这样的人。”

在一开始,艾维就没有掩饰他的这个倾向。我甚至觉得,他就是在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讲一个蝙蝠的故事。影片迫不及待地跳过和安妮相遇的开头,直接讲述他们某一次在电影院约会的场景:他们排在一条缓慢移动的长队里,后面一个知识分子模样的男人在对自己的女伴评价费里尼,学术词汇乱飞,唾沫星子溅到艾维,艾维对安妮抱怨了几次,终于忍不住“反”唇相讥,还把麦克卢汉本人从广告牌后面拉出来把学术男羞辱一番。

平心而论,学术男的用语称不上特别高端和装逼,“技术性的(technical)”、“自我沉溺的(indulgent)”、“热媒体(hot media)”……现在的公知随便一条微博都能甩这个几条街。以哥大讲师的水平,我觉得那学术男已经是相当地克制,反倒是艾维表现出来的敏感和不饶人,让人有点瞠目结舌。

在他第二任妻子携他参加的宴会上,艾维躲在一个小房间里看NBA,妻子进来后,他发表了这么一个观点:“知识分子可以看起来才华横溢,实则狗屁不通。”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但引发这个评论的场合却有点让人匪夷所思:知识分子在自己人搞的聚会上聊学术,有什么不合时宜的吗?我倒是参加过官员和商人的聚会,席上尽是荤段子和潜规则,见到姿色尚佳的女同志还有人借着酒和威势吃豆腐。我也听好友说过和一位清华某文科带头人吃饭,餐桌上讲的都是楼市和股票,让在座几位青年学人好生失望。相比之下,几位纽约重磅知识人齐聚一堂,谈一点“异化的模式(modes of alienation),有什么值得他如此大晒敌意的?

所以,我们必须起一下这只蝙蝠的底:他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哺乳动物?

在安妮带艾维回威斯康辛的家之前,刚好有两个片段讲到这件事。第一个是别人要他帮一个同行写点笑话,他看着同行给他展示自己的“品位”,心里默念:“天哪,这家伙真是个可怜虫。”另一个是他在威斯康辛大学的表演,一开头就说,“当年我给纽约大学开除了,原因是我在考《形而上学》的时候偷看了隔壁同学的灵魂。”全场哄笑。

于是我们现在知道,尽管艾维可能比剧中出现的正牌知识分子都要“左”(他说,只要有一个人还在挨饿,他晚上就睡不着),尽管他对当时流行的所有左派理论了如指掌(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或许还有结构主义),他依然只是个“半路出家”的,他自己真正的同行是那些滑稽可笑的“可怜虫”,他只是凭借犹太人的身份和对左派意识形态的自我认同而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他讨厌的断然也不是知识分子整体,而是学院派知识分子。那个口沫横飞的哥大讲师,参加宴会的纽约知识界名人,甚至他的前两任老婆,都属于面目可憎的学院派知识分子。萨义德写作《知识分子》的时候,大概没想到知识分子内部还会这样来拉仇恨。

看不起学院派知识分子的“非主流”,明显也不会看得起知识分子以外的人。他对自己的粉丝是这样,对自己的喜剧家同行是这样,对安妮还是这样。唯一看得顺眼的,估计只有那个一直喊他“麦克斯”的高个朋友。即使是这样,当他朋友移居去加州,开始投身情景剧表演的时候,他也忍不住恶毒地吐槽。

跟这样一个精神分裂的人恋爱和生活,真是再辛苦也没有了。他给安妮买和“死亡”有关的书,出钱让她去看精神医生(而且还是弗洛伊德那一派的),还给她推荐成人教育的课程,他做的这些,都应了安妮的那句话“你嫌我不够聪明”。可以看得出他对自己的做法还很得意,因为在加州的露天咖啡店,安妮说,我感谢你让我勇敢地唱歌,然后她马上用自己的谈吐证明艾维对她的改造有多么让她受益(《死于威尼斯》),这个场景被他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自己的话剧中了。即使我们承认安妮确实从艾维那里受益良多,这个过程也并不一定让她开心:长期跟一个否定自己智商的人一起生活,她的自信压抑应该非常严重。一段健康美好的关系,不仅是要让彼此变成更好的人,也应该让彼此变得更喜爱自己。她最后选择了托尼•雷西,可以肯定和钱没有什么关系,她只是想在变得更好之后,再变得更有自信而已。

不过,我们也不能说他完全没有反省,在他们第一次分手的时候,他茫然地走在路上,碰到一对恩爱的情侣,居然走上前问:

你们看上去是很幸福的一对。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女人说:“我很浅薄和空虚,我没什么想法,也说不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男人说:“我跟她完全一样。”

艾维说:“所以你们终于想到法子了对吗?”表情没有一点恍然大悟。我不知道这是场面话还是他无奈的表达。如果是后者,那也相当讽刺。这无异于宣称,知识就是一种原罪,知识分子不配得到爱情和幸福。这真让我想起米兰•昆德拉某部小说里一个女人对男主人公说的:你做爱的时候就像一个知识分子。我不知道这是一种自嘲,还是一种抗议。

复合以后,他和高个带着安妮去他们小时候住过的布鲁克林社区怀旧,还尝试和安妮一起吸点可卡因(结果他打个喷嚏,上万美元付诸鼻涕),他有付出努力在弥合和安妮的鸿沟。但加州一行,两人在飞机上顿感旧情已去,艾维又发表了这么一番高论:“爱情就像一条鲨鱼,它必须不停地往前游,否则就会死掉。”正式宣布分手。

他在电影一开头就说:我想念安妮,难以释怀。他当然难以释怀,他再也找不到像安妮这样好的伴侣,尽管他能找到源源不断的新伴侣。1979年伍迪•艾伦推出另一部电影《曼哈顿》,在里面,安妮的饰演者戴安•基顿出演一个正牌的女知识分子,她干练、老道,斡旋于各种编辑和学者之中,有时一个晚上就要读一本书,然后写出书评。安妮•霍尔身上的光彩此时此刻不见分毫。这大概就是伍迪对“如果安妮变成了一个女知识分子会是什么样”这个假设性问题的回答。

从此看来,知识分子真是一个四处讨人嫌的角色,最关键的是,知识分子也厌恶自己:右派知识分子骂知识分子都吸上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牌子的鸦片,左派知识分子恨知识分子依然保留着小资产阶级的趣味和生活方式。用卡尔•曼海姆的话说,知识分子不自成一个阶级,他们就是各个阶级在知识这个角斗场的代表(这可能本身就是一种左派观点)。在《安妮•霍尔》里,艾维厌恶普通人,厌恶学院派知识分子,但我觉得他最厌恶的,是自己。伍迪让他用各种无理取闹的方式表现他的愤世嫉俗,让他跟一个又一个的人闹翻,伍迪就是艾维,艾维就是伍迪,他通过嘲笑别人来让自己出丑,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憎自虐的表现。从伍迪•艾伦遍布全剧的精神病隐喻,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想说的是:知识分子都他妈是一群精神病。

“我想起了那个老笑话。有个家伙去看心理医生,说,我弟弟疯了,他以为自己是只母鸡。医生说,那你为什么不把他带来呢?那家伙说,我想啊,但是也需要鸡蛋啊。我觉得这就是我现在对男女关系的看法:它们完全是非理性的、疯狂的、荒谬的,但我们还是一直不断尝试,因为大部分人还是需要里面的鸡蛋。”

当然,我们也从来没看过一个人可以用这么诙谐的方式来表达对自己的憎恨。

3.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篇三

调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了解人民对食品安全现状的了解以及应对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不仅严重

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 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民以食为天,试想如果连食物都不能 放心食用,还谈什么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意义重大!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1:瘦肉精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肉精在上海曾经引发了几百人的中 毒事件。而在台湾,由于从美国进口的猪肉里含有瘦肉精,几乎挑起一场政治争 端。由于西方国家一般不消费动物内脏(猪肉一般不含瘦肉精,但内脏特别是肝 脏则会残留瘦肉精),因而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瘦肉精这类物质的 使用是合法的。在中国,通常所说的“瘦肉精”则是指克伦特罗。它曾经作为药 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肥猪饲喂瘦肉精后,逐 渐发生四肢震颤无力,心肌肥大心力衰竭等毒副作用。

典型案例2:染色馒头

人工色素本质上说是一种染料,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国内外对

食品中的色素添加都严格管理,馒头之类的糕点中根本不允许使用人工色素。但 由于着色效果好、成本低,一些不法企业在食品生产中违法使用人工色素,这早 已不是什么秘密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初步查明,问题馒头销售给了上海市 华联、联华、迪亚天天、乐天玛特、惠侬、乐家购物中心松江店、雨润发购物中 心、吉买盛、物美、如海等10家超市。小商小贩的馒头质量靠不住,大超市的 馒头也不能让人放心,百姓不免担忧

典型案例3:“鲜绿”粽子叶

竹粽子叶的采摘季节在每年的7月到10月,通常都是在当年的端午节之后,这也就是说,当年包粽子用的很多都是上一年产的粽子叶,很难保证粽子叶的颜 色长期不变。粽叶的返青加工,就是以硫酸铜、氯化铜等工业原料中的游离铜离 子与叶绿素生成叶绿素金属络合物而形成绿色的加工工艺。硫酸铜多用于农业杀 毒和工业防腐,临床上出现中毒一般都是由于误服造成。硫酸铜对胃肠道有强烈 刺激作用,如果用硫酸铜泡过的粽叶包粽子,很容易把附着在上面的物质渗透到 粽子中,然后通过食用进入人体内。“一旦食用过量,就会导致急性胃肠炎,黄 疸,严重时还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

活动时间:2011年8月15日星期一

活动地点:家乐福、沃尔玛、华联、中兴、乐购等大型超市

活动形式:派发调查问卷,回收后加以处理并分析数据

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85份,回收率95%

调查问卷及结果见附表

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是商贩自身道德的缺失,良心的蒙蔽;客

观原因是中国的社会环境,整个食品流程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一、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一切以能取得最大利益为标准。这就造成了食品生产

者不考虑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有毒有

害的原材料生产食品,已获得最大的利益。

二、政府规制失灵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很不充分,表现为主体发育不良、体系不健全、价格和竞争机制不完善等。政府如果退出,仅靠市场主体的自我调节是不能够正

常调整食品安全领域的。同时,本来应该由政府规制来调节市场经济领域的,可

是由于政府的定位不当导致规制不能及时发挥作用。

三、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虽然这些法律法

规构成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本框架,但是由于它出台早,要求标准低,以及

现实情况的飞速发展,有些条款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体系,对待严重的食品问题,已经不能有效的规范,合理的操作。

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检测体系的不完善

1.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行多头管理,管理职能

不明。第二,执法机构建设还不适应严峻的管理形势。

2.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第一,检测机构不健全。第二,对已有的检测机构建设重视不够。关键是检测技术检验设备和资金不足,致使食

品检测事业一直处于步履艰难的状态。

五、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

在食品市场上,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不注重食品质量。

在确信不会对消费者立即造成致命伤害时,根本无视消费者的健康,致使消费者

在对有可能伤害到自身健康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购买行为。

六、地方保护主义的过度发展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地方保护主对食品药品的流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第一,地方保护阻碍了全国统一、公平、规范、有序市场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形成。第二,地方保护危害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损害了地方政府的信誉。第三,地方保护肢解市场,阻碍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没有统一的大市场,地方割据

就必然保护落后,影响公平竞争。

七、国家处罚力度的薄弱

目前,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惩罚力度不够,缺乏威慑力。我国对食品安全事

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惩处相对过轻,对违法行为大多予以查封、捣毁窝点、停

业整顿和罚款等,处理威慑力不够。

解决方案

综合以上中国食品问题的形成原因,我提出如下改善方案:

一、制定和完善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有关标准,将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中,有关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标准是热点和难点。

二、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长期化,通过长期规范的管理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恶化的势头,促进食品安全。

三、加强对剧毒农药的管理,堵住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具体而言,包括两方面的工作: 一

方面,要加强对农药生产过程和流通渠道的管理,发挥农村

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农药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普

教育,提高对农药的鉴别能力,促进农药安全合理地使用。

四、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建设和治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由食品产业链

相关企业的主要厂商组成的行业协会可以在保证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积极

作用 食品是 “经验产品”,消费者在消费之后的体验及其反应对于发现

假冒伪劣食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希望以下方案能为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的提高做出一定的贡献,只有食品安全

有保证,百姓吃得放心,才能有好的生活质量。百姓安居乐业,中国社会才能够

稳定发展。

附表:

食品安全调查问卷

1、在日常生活中,您关注食品安全吗?

A、关注B、不关注C、无所谓

2、您有没有买到过不安全食品?

A、经常会遇到B、有过,但很少C、从来没有过

3、您决定购买的理由:

A、价格优先B、质量优先C、价格质量并重

4、您选购食品时主要关心:

A、价格B、生产加工企业名称、地址C、生产日期、保质期/

保存期D、配料表E、产品认证标志F、产品说明G、食品的色泽、外观等感官方面K、品牌L、标识G、绿色食品H、无公

害H、其他

5、您了解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之间的差别吗?

A、非常清楚B、了解一些C、不清楚D、不关注

6、食品安全方面,您最担心的问题是:

A、添加剂超量使用B、转基因食品C、没有明确标识的D、散装食品卫生E、食品过期变质F、食物中毒问题G、蔬菜中农药高

残留问题H、病死牲畜肉问题I、非食用油(如地沟油、泔水油、垃圾

肉油)流入餐桌J、其它

7、各种不诚信的食品生产或经营行为和现象中,您遇到最多的是:

A、以假充真B、以次充好C、缺斤少两D、虚假或错误标签标

识E、利用大众媒体虚假宣传F、过期食品仍销售G、其它

8、你所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A无B注水肉C病害肉D有害物超标E

三无产品F过期食

品G包装不合格

9、购买食品通常选择以下哪些场所:

A、超市B、便利店C、农贸市场D、路边早/夜市E、其他

10、您认为 最安全的食品购物场所是:

A、批发市场B、贸市场C、超市D、便利店E、马路市场F、其他

11、您认为不安全的食品有:

A、蔬菜B、水果C、鸡蛋D、水产E、粮油

F、调味品G、糖酒茶H、小食品

12、对于食品添加剂,您的观点是:

A、有化学合成和天然物质两种B、添加剂都有害,食品中不该用

C、凡列入国家标准中的添加剂都是安全的D、只有列入国家标准中的添加剂,按使用范围和限量,才是安全的E、即使是天然食品添加剂,食品中也应尽量少用

F、为了色香味,使用添加剂无所谓

13、您知道目前国家对哪些食品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QS”标识吗?

A、知道B、只听说,具体哪些产品需要不清楚C、不知道

14、是否知道购买食品时应关注食品包装标签的哪些内容吗?

A、知道应看清食品标签标准中规定内容B、只听说,具体不清楚

15、您知道负责食品安全的主要职能部门是:

A、农业部门B、质量技术监督部门C、食品和药品监督部

门D、卫生部门E、工商部门F、公安部门G、城管部门H、不知道

16、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向有关部门投诉:A、是B、否

不投诉的原因有:

A、不知道如何投诉B、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C、不愿意花费精

力和时间去投诉D、自认倒霉

17、您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是:

A、问题太多,令人失望B、问题存在,但有信心解决C、问题不大,无所谓

18、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您认为:A、到位B、一般

C、不到位

19、为了搞好食品安全,以下措施您认为哪一项最有效?

A、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督B、对销售不安全食品的市场进行查

处C、对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企业严加惩罚D、曝光典型案

件E、倡导诚信经营F、行业加强自律G、普及科学消费知识,提高购买者的感观鉴别能力H、其他

20、如果买到劣质食品,您会采用以下何种方式维权?

A、与经营者交涉B、向消协投诉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D、算了,自认倒霉E、其它

21、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是:(多选项)

A、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B、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C、各主管部门指责不明D、各执法部门沟通不畅、缺

乏配合22、您认为开展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质量整治活动的重点是;

A、对无证无照的小作坊坚决取缔B、对达不到质量安全卫生基本

条件的限期改造C、对其生产的食品严格限制在工厂附近销售D、推

动合并联合,或由大企业兼并,帮助提高生产水平E、小餐馆、小摊点、小

食杂店F、小企业、小作坊、批发市场、集贸市场

23、按满分100分计,您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打多少分?

A 100分B、90分C、80分D、70分E、60分F、60分以下

24、在购买蔬菜和肉制品时,您知道并且注意察看“蔬菜检测合格证”和“肉 品品质合格证”吗?

A、不知道也不察看B、知道但不察看C、知道并主动要求察

看D、不在意E、想起来了会问问

4.浅谈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篇四

【摘要】:近些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每年频频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亟待我们一起探讨和解决。

【关键词】:安全现状、特点、产生的原因、不利影响、对策

一、食品安全的定义

食品安全在我国有2方面的定义,分别来源于2个英语概念:一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食物保障(food security),即是否具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另一个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food safety)。食品安全有2个层次的含义: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该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相对安全性: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但不能担保在不正常食用时可能产生的风险。其实现实生活中绝对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我们都在每天使用相对安全的食品。

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从最初曝光的二恶英、红汞、甲醛(福尔马林)、激素、面粉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面粉漂白剂、假酒(甲醇)、洗衣粉油条、陈化粮毒米、苏丹红、瘦肉精、铁酱油、毛发酱油,到牛奶业普遍使用三聚氰胺、养殖业普遍滥用抗生素、食品工业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滥用氢化油(反式脂肪酸)、农药残留严重超标 等等,直到近几年不顾一切冒然推进转基因食品产业化。这些问题已对人民生命健康和民族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三、食品安全大事件

1、双汇瘦肉精事件:瘦肉精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药物添加剂,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猪食用后在代谢过程中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提高了猪肉的瘦肉率。但人体食用后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其主要危害是: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消费者熟悉的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被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央视报道,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因此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导致有毒猪肉流向了“双汇”。足以见得企业对消费者的健康不负责任的态度。

2、染色馒头事件: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等,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等,工人还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日期。“染色”馒头进入了上海部分超市销售。上海工商执法人员对报道中涉及的迪亚天天仓储中心、华联超市光新路店等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在现场发现了涉嫌使用色素的“染色”馒

头。

3、地沟油事件:“地沟油”中混有大量污水、垃圾和洗涤剂,经过地下作坊的露天提炼,根本无法除去细菌和有害化学成分。所有的“地沟油”都会含铅量严重超标,是个不争的事实,而食用了含铅量超标的“地沟油”做成的食品,则会引起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等症状。其中潲水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可以导致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

地沟油的职业回收者,只需一把铲子、几个破旧铁桶、一把手电筒,外加一辆电动车就可以满载而归。那些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低价出售。

四、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

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

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

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五、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

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六、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基本权益。然而,蔓延欧洲大陆的疯牛病造成一些人患上了“克雅氏症”,在患者中有近百人死亡,引起整个欧洲甚至可以说全世界消费者空前的 “食品信任危机”;比利时等国相继发生因动物饲料被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品含高浓度二恶英事件,引发有关国家人民对畜禽制品的高度恐慌。

(二)造成生产经营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对行业发展带来沉重打击。前些年疯牛病在英国等13个欧洲国家蔓延,欧盟为疯牛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首先,欧盟牛肉消费市场遭到重创,疯牛病导致欧洲牛肉市场一蹶不振。其次欧盟肉骨粉加工业遭到重创,这一项的经济损失达12.9亿美元,而且还要为焚烧动物下脚料支付25.8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欧盟的牛肉事件已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并引起市场萧条。我国的情况也不乐观,近几年发生的有毒大米、含“瘦肉精”的猪肉、劣质奶粉等的销毁也造成了上千万元的损失,并对本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三)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据美国FDA向中国卫生部透露,近年来美国 FDA之所以扣留了多批中国进口食品,其原因是:食品卫生差,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色素问题,沙门氏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另外,我国近年来出口的食品也有多起因为食品卫生问题,纷纷被进口国退货。货物被扣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使我国食品丧失了良好的信誉。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会造成人民群众的心理压力,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中毒、死亡及其他事件,也会激发受害者与国家政府机关、生产企业的矛盾,从而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

七、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二)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科技水平

(三)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五)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七)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八、安全饮食小对策

1.尽量在食堂就餐。

2.如到外面餐馆就餐,需看餐馆是否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3.尽量不要吃油炸的零食,小吃。

4.购买食品,需看生产日期,厂家,保质期等。

5.浅谈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篇五

食品是人类维持生命与健康的必需品, 是人类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然而最近几年, 接二连三的食品问题频频曝光:为了增加猪的瘦肉率, 有人在饲料中掺加“瘦肉精”;为了给粉丝增白, 使用有毒化学品“吊白块”来漂白;为了骗钱, 将含有黄曲霉素的陈大米抛光上蜡再出售;尤为突出的是去年的毒奶粉事件, 黑心者为了赚取高额利润, 竟在原奶中添加能致使婴幼儿尿结石的三聚氰胺, 从而酿成数十万婴儿中毒、多人死亡的惨剧。食品安全已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 日益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去年年底, 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09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中, 食品安全问题被列为2009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之一。

二、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生产者方面

当前许多食品生产企业, “利”字当先, 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低成本、高效率, 高产量”的思想指导下, 盲目追求高产率, 却忽视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1、在食品的源头上,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食品安全令人担忧。

滥用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品, 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据报道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500万吨, 农药超过130万吨, 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同样, 因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 以及畜禽类和水产类生长环境的污染, 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2、食品的加工过程, 也同样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大隐患区。

首先, 我国绝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小, 生产环境恶劣, 生产能力低下, 生产设备薄弱。同时生产经营者素质也较低, 缺乏食品安全的卫生意识和法律知识。从这类企业出来的食品, 卫生方面的指标严重不合格。

其次, 超量使用, 滥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有些不法厂商为了使其生产的食品色泽诱人, 口感鲜美, 长期保持, 非法滥用添加剂, 甚至使用一些有毒的化学品来添加。

3、食品流通领域的安全控制, 也是一个薄弱环节。

食品的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 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 在流通环节腐败变质。而由于管理不善, 这些食品居然还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大零售区域。

(二) 消费者方面

很多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较薄弱, 自我保护意识很缺乏。有些地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当地民众对一些价格低廉的食品有很大的需求。正是由于消费者对食品卫生方面的警惕性较差, 才致使那些路边摊, 食品加工小作坊有了存在的理由。

(三) 政府部门

1、执法体系存在权限不清、职责不明现象。

食品卫生安全, 到底是工商管理部门, 还是质检部门, 还是卫生部门, 还是农业部门来监管, 多头的监管体系, 很难形成合力, 往往导致监管的不力。这样的格局很容易产生监管的真空区域, 或监管脱节, 酿成严重的后果。

2、执法体系缺乏规范性和持续性。

质检、工商管理等部门很少主动执法, 等事后媒体曝光了才开始行动。甚至有人投诉了, 他们也无动于衷。这种“事后”, 这种“被动”完全就是我国政府部门监管的漏洞。

三、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 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财富》杂志09年3月刊的封面是“中国企业责任调查”, 很明显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排名是相当落后的。但对中国企业来说, 企业社会责任已经绝非可有可无。目前, 世界上能长期屹立于商业强手之林的企业无不将社会责任, 可持续发展模式放在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

在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上, 关键因素其实并不是技术, 也不是管理和设备, 而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 是这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如果能从食品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从企业文化来强调对社会的责任, 让他们放眼未来, 做可持续的事业, 让他们明白企业能走下去的根本不是高额利润, 而是保证食品的持续安全, 对于拯救我国的食品行业有很大的战略意义。

(二) 增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广大群众是劣质食品最直接的受害者, 维护自己身体健康还得靠我们自己把关。要摈弃贪便宜, 图方便等不良习惯, 培养理性的科学消费观。在消费过程中, 要培养辨别真伪的意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 要增强维权意识, 遇到劣质食品或不法厂商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证, 并协助有关部门的监督和调查工作。

(三) 政府部门

在“三鹿奶粉事件”的催生下, 2009年2月28日新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随即废止了长达14年的《食品卫生法》。标志着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但是仅靠建立食品安全法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有效地贯彻实施这部法律成为了如今更紧迫的任务。

首先, 要整合执法队伍, 解决多头执法的问题。对质检、工商、卫生、农业等承担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部门重新调整, 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利用精简、合并等手段, 整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队伍, 由这一部门对食品安全严格把关。

其次, 这支执法队伍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现在食品的种类, 以及生产食品的技术日新月异, 执法队伍能有效监管的前提就是自身的专业素质能与时俱进地更新, 对食品和技术有全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分析及对策http://www.ttzyw.com/Article/2006/24343.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全文) http://news.sina.com.cn/c/2009-02-28/185217309015.shtml

[3]、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http://www.aheat.cn/news/news_detail.asp?id=23855

6.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问题分析 篇六

摘 要:目前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该文从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添加剂解决对策

近几年,虽然中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不断通过各种媒体进入公众视野的如“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多宝鱼”事件等等,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如此信息接触多了,让人似乎不知道吃什么才安全。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一、当前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毒物质大量在食品中残留

在原料农、牧产品的生产中,大量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兽药、化肥、激素,使农业及农村环境污染加剧,使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附着沉淀在农(畜)产品中,如水果、蔬菜中的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在草莓、番茄、香蕉、西瓜等农产品中使用催熟剂,粮食作物中铅、镉等贵重金属污染,猪肉中瘦肉精、禁用兽药等的残留都会引起慢性、急性食物中毒,食品安全从原料开始,便受到严重的威胁。在水产品养殖业中,不法业主为了提高水产品的成活率和出品率,不惜使用禁用鱼药,甚至使用激素类药物,有些药物代谢速度非常慢,因此大量在成品中残留,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问题,部分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过程达不到规定的卫生要求。原材料污染严重,生产过程中灭菌不彻底,储存条件不当,销售环

节的再次污染,都能导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出国家强制标准的规定,甚至导致有些产品被致病菌污染,食用这些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食品,能引起食源性疾病。

(2)食品加工中天然有害物未完全消除,引起的食源性问题。比如土豆、青番茄中的龙葵碱,生四季豆中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的秋水仙碱等,加工中处理不彻底易引起食物中毒。

(3)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比如油炸类食品在加工中油温过高,食用油多次重复利用,都能导致成品中过氧化值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过量食用这种食品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3、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滥用工业添加剂

(1)食品加工企业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有些小型食品加工企业或手工作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防腐剂、化学合成甜味剂等严重超标。

(2)不法企业在食品中添加食品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和其它工业添加剂,比如在豆制品中添加吊白块,火腿生产中使用敌敌畏,在水发产品中添加甲醛,在辣椒制品添加苏丹红等。有些小作坊生产的散装食品,无标签、无商标,甚至使用伪造的食品标签,致使检验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检验。

4、在食品中掺杂掺假,甚至故意制造伪劣食品

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生产者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用病死畜禽肉加工熟食肉制品,用工业酒精勾对白酒,用工业皮革残品生产假奶粉,用毛发生产酱油等等。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1、食品的小作坊式分散化生产。从近年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看,几十万小作坊随意制作各种食品,他们使用的设备简陋、技术水平落后、卫生状况恶劣、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的45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10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有35万家,29%的企业无标生产,60%的企业出厂不检验或根本不具备检验能力,这些小作坊“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条件差、工艺乱”,食品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如何有效解决“食品小作坊”难题,已经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决定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突出问题。

2、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一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农业法》等,仅仅对食品质量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有较大的法律监管盲区;二是食品法律法规的条款笼统,操作性差,一些法律法规规定的比较原则和宽泛,有些条款甚至完全过时,对实际问题约束力较低,操作性不强。三是食品法律法规的罚则较轻,法律效力不够,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极其严厉的惩罚力度而言,缺乏威慑力。

3、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方面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监督管理部门多,部门间的职能交叉、重复执法、重复抽检、执法缺位、监管空白等现象较为突出,部门之间形不成合力,监管责任难以落到实处。

4、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各类检验机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检测设备、检测技术落后,很难为食品质量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由于部门障碍,检测报告的法律效力不被广泛承认,造成了检测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1、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建立国家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查和例行监测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2、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3、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根据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具体情况,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过渡标准或分级标准;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完善认证制度;加快我国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进程。

4、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预警预报机制一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启动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就风险评估技术及有关数据资料与发达国家加强交流,并就我国一些具有特色的食品加工技术、影响因素开展前

瞻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及时有效的预报和处置。二是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以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把突发的、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小,以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4、加强宣传,提高中国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倡合法经营,严厉打击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

5、加强立法,加重处罚手段,使制假、售假者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当其违法所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其违法所得,生产不法食品无利可图时,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法食品的出现。

四、结 论

总之,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中国的食品类标准逐步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覆盖全面,行之有效的标准监管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着标准不能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相关标准外,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其次要通过立法加重处罚手段,提高违法的成本,第三是要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方面通用型标准的制定,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确保中国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书国,陈 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2):7-10.[3]丁昌东.我国蔬菜农药残留标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标准化,2004,(7):16-18.[4]赵晓锋.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美中经济评论,2003,(1

1):34-37.[5]雷红淘.蔬菜农药残留问题[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6):18-20.[6]杨江龙,刘拉平.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研究及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6):51-53.1

[7]张继宗.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及启示.中国工商管

7.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篇七

自从联合国粮农组织1974年提出“世界粮食安全”概念以来,国际上对这个概念的界定几经修订,但基本含义没有改变:第一,在生产层面,确保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符合需求的食物;第二,在供给层面,最大限度地稳定食物供应;第三,在需求层面,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食物。长期以来,中国是否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存在争论。

一、居安思危,唤起人们增强粮食安全的意识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80%的中国人民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粮食仅为210公斤。在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组织粮食合理分配和流通。到1984年,扭转了长期粮食短缺局面,人均粮食达到390公斤,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96年以后,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大丰收。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粮食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时期的粮食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由数量上的满足,向品种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发展,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56.7%和67.7%,下降到2002年的37.7%和46.2%,基本达到了小康要求。

但在粮食供求稳定的形势下,也一度出现“粮食多了”的杂音,动摇了粮食基础地位,淡薄了粮食安全意识。在粮食连续丰收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居安思危,正视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因素。其一,粮食种植面积减少。2000年至2003年的四年中,全国共减少农田13580万亩,2007年粮食种植面积刚刚恢复到15.8亿亩,仍低于16亿亩的安全警戒线。其二,我国人多、地少,淡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繁,制约着粮食的持续增产。其三,世界粮食生产下降,库存减少,供求紧张。当今世界,粮食出口国仅有美国、欧盟、加拿大等10几个国家和地区,而粮食进口国多达100多个,致使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紧张。

二、立足国内,自力更生,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途径

立足国内,是由我国国情、粮情和粮食商品特殊性决定的。依靠大量进口粮食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既不现实,又不经济,更不可靠。具体地说:其一,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又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大国,占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其二,世界粮食贸易量有限,每年只有2.3亿吨左右,如果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势必挤占其他粮食进口国家的份额,势必带动粮价上涨,影响我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其三,依靠进口粮食必然受制于人,造成政治经济上的被动。其四,增产粮食,是主产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限制国内粮食生产,大量进口粮食,势必导致农民收入减少,这个问题历史教训很深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立足国内,解决我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既是绝对必要的,又是完全可能的,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有些西方国家对中国依靠自己解决粮食问题持怀疑态度。1994年9月,美国学者布朗发表了长达141页的《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他认为,到了21世纪初,中国可能大量进口粮食,买光世界上2亿多吨的贸易粮食。十几年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布朗先生的论调。

立足国内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方针,之所以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我们国家的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粮食和农业问题,把解决粮食问题视为重大政治、经济和战略问题,并建立了粮食问题各级政府首长负责制。二是实行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如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实行最低收购价等。三是加大对农业投资力度,扶持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兴修水利,改造中低产田,防治病虫害等。四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袁隆平现在研究的第三期超级水稻正在向亩产900公斤攻关,实现这一目标,平均一亩可增产150公斤,如果推

广一亿亩就可以增产150亿公斤,可以养活一亿多人口。

三、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改革开放,解放发展了农业生产力,粮食生产持续提高。但绝不能因此而放松农业生产,忽视粮食工作。

要针对制约粮食生产的关键问题和粮食生增产的潜力,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依法保护耕地,遏制粮食耕地面积不断下降的趋势。耕地资源是增产粮食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人均粮田不足1.3亩。1999年到2006年的七年间,全国粮食耕地由16.97亿亩降到15.72亿亩,每年平均减少1788万亩。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严格控制非法占地,确保总量动态平衡,使全国粮食耕地面积保持在16亿亩警戒线以上。

2.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粮食综合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在继续抓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旱涝保收基本田,把主产区建设成稳定的优质商品粮基地。要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粮食品种为中心,引导农民增加市场适销的优质粮食生产,适应人民消费水平提高的要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是增加资金投入。一方面,要抓住国家投资向农业倾斜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国债资金和基本建设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另一方面,在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引导、鼓励民间资金投向农业,加快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引进种源和先进适用技术。

3.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增产的科技含量,这是优化粮食品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对优质粮食品种要实施科技攻关,力争在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治、粮食加工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研成果,并认真做好利用、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增产增收显著的重大实用科学技术及时推广运用到粮食生产中去。

四、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粮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因此,保障供应,稳定市场,确保粮食安全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计划经济时期,在粮食短缺的形势下,国家靠统购统销、合理分配手段实现粮食安全;进入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强化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有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搞活粮食流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市场的特点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自身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消极因素,甚至有干扰破坏粮食供求的弊端,尤其是全面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多元化粮食主体经营的激烈竞争,增大了粮食购销市场的不稳定的因素。同时,还要看到,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的国家,粮食生产的丰歉,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致使粮食供求中紧缺与过剩交替出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粮食市场多次紧缺与过剩,都是依靠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和政策干预,缓解了矛盾,稳定了市场。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竞争带来的波动,解决“卖难”、“买难”,保护产区农民利益,稳定市场粮价和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健全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储备粮是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和调控手段。目前,中央储备粮管理体系初步形成,规模基本到位,制度比较健全。为适应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必须加快地方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五、实施“节约粮食”工程,积极开发“无形粮田”

节约粮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这些年来,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以及粮食的比价不合理,节约粮食的社会风气日渐淡薄,不爱惜粮食和浪费粮食现象处处可见。据有关专家调查测算,我国每年损失浪费粮食几百亿公斤,令人触目惊心。据原内贸部对22个省574个县1400多处的调查,粮食产后综合损失率18.1%,约826亿公

斤,其中有些是难以避免的,有些则可以减少或挽回一部分。如果能从浪费的粮食中挽回20%,一年即可增收165亿公斤,相当于全国一年增产的粮食,是不动一锄一镰的大丰收。为此,建议实施“节粮工程”,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减少粮食收获、运输、储存、收购、销售和消费环节的损失浪费,并形成节粮惜粮的社会风气。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这是基辛格在上世纪70年代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话。

8.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 篇八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石油的需求。然而, 石油产量增长却很缓慢, 石油供需缺口加大, 供需矛盾日益增强。为了弥补石油缺口, 实施了石油进口战略。近年来, 石油进口的加速增长导致石油依存度上升, 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石油安全。确立石油安全战略不仅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也是关乎中国国际政治地位的战略性问题。

一、中国石油安全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在石油尚无可替代能源的今天, 中国石油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已完全被打破, 供给包括国内生产与进口状况, 以下就从供、求两方面看看中国石油的现状。

(一) 国内石油的生产状况

中国石油产量只占世界石油产量的比例不到5%。另一方面, 中国又是石油消费大国, 消费总量高居世界第二。1993年中国由石油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 此后对外依存度飞速提高。如此巨大的进口量对世界石油的供需状况和价格都有很大影响。同时, 高油价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很大程度影响我国的经济, 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将最直接最显著。因此, 必须把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尽可能的安全范围之内, 以确保经济的良性健康运行, 自我生产能力对中国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石油作为当今社会、军事等发展的原动力, 其产量尤为值得关注。

现今, 能源产量大幅度增加。2008年, 原油产量1.9亿吨, 是新中国成立初的1583倍、改革开放初的1.8倍, 居世界第五位;原油加工量3.42亿吨, 是新中国成立初的2000多倍、改革开放初的3.8倍, 居世界第二位;汽油产量6347.54万吨, 是新中国成立初的2350倍、改革开放初的6.4倍;柴油产量1.33亿吨, 是新中国成立初的8867倍、改革开放初的7.3倍。

(二) 国内石油的消费发展趋势及未来预测

在过去的30年, 中国主要依赖原油、原煤的出口, 可现在时局已完全逆转。中国现在是全球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 面对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和国内石油资源有限的矛盾, 国际社会应尽快将中国纳入能源对话。在未来的年代里, 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会保持高速增长, 能源消费需求将持续强劲。

自工业化从发达国家开始以来, 全球的石油资源已被其消耗了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原本是世界石油资源的主要消费国, 加之其目前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新一轮升级, 为提高自身发展质量, 发达国家普遍将高能耗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在实施“赶超型”经济增长战略过程中, 出于引进技术的需要, 只得依托这些产业在本国的发展。正是在这一发展阶段, 中国的石油消耗急剧增加, 供需矛盾迅速激化。2008~2020年期间中国石油消费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石油需求年均增长率为4.5%, 2010~2020年石油需求年均增长率为3.3%。成品油消费需求将分别达到2.2亿吨和3.35亿吨。2008~2010年成品油需求年均增长率为5.5%, 使得成品油需求占石油需求比重进一步提高, 从2006年的47.1%提高到2010年的54.1%, 2020年的59.5%, 总体提高12个百分点。

2008~2010年的, 中国石油消费将在控制下增长, 年均增长量约为1500万吨~2000万吨。其中柴油比重将继续提高, 由2008年的34%提高到2015年的36%;汽油所占比重将减少;煤油比重保持在3%~4%之间;燃料油作为被替代的对象, 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

(三) 国内石油的进口状况

中国原油稳产已处于临界状态, 石油的需求量与日剧增, 没有合适的进口量是无法满足交通、航运等最基本的需求的。与持续膨胀的石油需求相比, 中国的原油自给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 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 供需矛盾突出, 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2009年, 进口原油2.04亿吨, 进口依存度达到了52%。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 中国原油的生命线将越来越脆弱, 一旦世界风云突变, 中国的能源安全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威胁。石油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 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进而成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因素。

总体来看, 在石油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和国内资源存在限制的共同影响下, 中国原油贸易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202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4.5%。

二、中国石油供给存在的问题

要解决中国的石油难问题, 必先要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究其原因:内源不足、外源受制恐怕是最主要的方面。并且外源牵制力量还包括大国限制和通道单一。中国的石油安全由此陷入了僵局。

(一) 内源供给的脆弱性

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资源不足、优质能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 在经济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呈刚性增长的前提下, 探明石油储量却在逐年下降, 原油储量有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世界银行统计, 中国原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43%, 天燃气储量占世界总量的1.20%。人均化石燃料仅为世界均值的56%, 石油天然气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均值的8%。中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比重低。相对总人口规模和GDP总量规模, 属于“贫油大国”。这种状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油气短缺的问题会进一步加剧, 石油消费将更加依靠进口。

不仅如此, 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实力较弱, 没有对国际油价的话语权。由于国内石油现行的垄断和计划定价体制, 非市场的油价不能够反映实际的供求关系, 石油定价不被国际上所接受, 这就使得中国缺少价格博弈能力。提高市场的供给能力或购买协调能力, 是我们提高价格谈判能力的关键之所在。

(二) 外源供给的敏感性

1、原油供给受大国牵制

中国利用国际资源的环境并不十分理想, 美、俄、日等国在能源领域已对中国构成了较大牵制。首先, 中国有超过一半的原油进口来自中东, 而美国不惜动用武力加强对中东地区石油控制权的争夺。其次, 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而且是中国的近邻, 双方在油气合作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美国通过控股及参股等形式, 竭力插手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油气投资及国际合作项目, 力图控制中国油气供应的中亚源头。第三, 中国原油水路进口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是美国控制的全球最重要的战略通道之一。第四, 美国、日本和韩国通过各种手段对中俄输油管道项目施加影响, 阻挠中俄能源合作的顺利进行。虽然俄罗斯与中、美、日等国同时开展能源合作, 左右逢源, 采取大国间平衡的原则, 但是俄罗斯对向中国供给原油始终保持着非常谨慎的态度。

2、原油进口通道相对单一

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 使得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的脆弱性凸现。在目前的原油进口量中, 从中东和非洲地区5个国家进口的原油约占75%;进口的原油和油料90%以上需要从海上船运, 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 这使得中国的原油运输受制于人, 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海盗或是其他不可抗拒的风险, 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预计未来几年, 中国从中东及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东、非洲地区正是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 局部冲突持续不断, 恐怖事件也频繁发生;而且无论是从中东还是从非洲进口原油, 大都采用海上集中运输, 其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安全隐患突出, 石油进口面临较大的运输风险。目前中国海军还不能够确保海上能源交通线的安全, 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 将使得中国石油进口的脆弱性比较明显。如果遇上特殊情况, 正常的石油进口可能无法得到保证, 中国将承受重大损失。

3、石油供给安全受制于美元汇率

价格和数量是影响中国石油供给安全的主要因素, 但是数量是刚性的, 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近一半;价格则最敏感, 只要美元作为石油定价货币的机制不改变, 美元汇率对中国石油进口的影响就始终存在。即使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变化, 美元贬值也会造成每桶石油的美元价格上涨。防范美元汇率长期走低导致油价走高带给我们的不利影响, 是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而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为了满足民众的愿望而偏好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房贷政策。美元发行与黄金脱钩, 货币供应量的约束机制就已弱化;美元转弱并贬值, 使货币供给约束机制进一步松动, 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加强中国石油安全的建设性思考

目前我国石油生产仍处于上升时期, 但受资源条件的制约, 产量增长十分有限。从需求方面看, 我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仍然很低, 石油消费仍将大幅增长, 但是石油贸易过程中石油安全如何解决?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给予一定的分析。

(一) 加大对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 并以国外进口贸易为辅

目前, 国内原有油田的原油产量在逐年递减, 给国内原油供应造成一定的压力。如果没有后续石油资源接替, 要维持目前的石油年产量非常艰难。应加强西部和海域石油勘探开发, 增加石油储量, 扩大石油生产能力。从目前的勘探形势来看, 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约1/6的新疆是中国最有希望的能源支撑点。

为了保证中国对石油资源获得的稳定性, 进口原油的贸易方式应以长期合同为主。提高国内石油供给能力是未来解决石油供需缺口最基本的一步, 建议我国优先加强国内勘探, 努力增加石油后备储量, 保持必要的石油自给率;鼓励中国海上合资原油销往国内。在控制国内需求方面, 应适当控制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比例增长的速度, 大力发展可替代能源;利用税收作用, 抑制石油消费。适度进口应是实现油气资源进口尽可能地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 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的石油储备体系和商业库存体系

为了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变化, 对市场起到调节和平衡作用, 一方面, 必须尽快建立起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和商业库存体系。战略石油储备的重点是针对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造成的短期内石油供给中断等能源安全问题, 因而不应受油价变化等因素干扰, 必须有序推进战略石油储备库建设和储油进程。商业石油储备主要是应对季节性、区域性需求变化带来的石油供给紧张问题, 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多次出现油荒等问题, 加快商业石油储备建设显得非常迫切。另一方面, 应建立相应的运行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框架, 尽快制定和颁布石油法和石油储备法。

如果国家不能尽快建好战略石油储备库, 可考虑将战略石油储备的大门向民营企业敞开。中国商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民营石油批发企业有663家, 仓储企业247家, 总储量约为2.3亿吨, 相当于国家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储备能力的近10倍, 但多数处于闲置状态。

(三) 加强石油价格体系改革, 建立适应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市场机制

在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之间建立合理的价格协调机制, 使国内油价既能够反映国际油价的变动, 又可以防止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对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形成大的冲击。打破石油行业的行政性垄断, 实现中国石油行业的有效竞争,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 加强中国石油价格体系改革, 建立适应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市场机制。真正使国有石油公司进入国际石油市场, 提高国际竞争能力。鼓励和支持其他性质的企业进入勘探、开发和炼制领域, 引进竞争机制, 构建竞争型市场结构。同时, 使高能耗企业改变生产增长方式,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使国内原油、成品油市场体系更加规范, 增强应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

(四) 适时开展石油期货交易, 转嫁石油价格波动风险

国际石油市场的石油现货价格很大程度上要参照石油的期货价格。尤其是短期的石油价格波动, 受国际期货市场的影响很大。因此, 构建中国石油期货市场有很大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构建石油期货交易市场, 培育石油期货及衍生投资工具市场和投资者, 获得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决定的话语权, 充分发挥石油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价格信号功能、近远期交易均衡功能和公平交易功能。

1、发展石油期货将是大势所趋。

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 却没有自己的原油期货。按照加入WT0承诺, 中国已经放开了成品油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 为石油期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扩大分配给非国营企业的成品油进口配额。《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逐步推出能够为大宗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这些都表明发展石油期货将是大势所趋。中国积极发展石油期货市场, 对改变被动接受国际油价的现状, 增加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定价中的权重, 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而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2、有关政策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

改革现有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和市场准入机制, 放松进出口管制, 打破石油供应方的寡头垄断促进有效竞争。同时, 积极进行石油市场体系建设, 逐步形成规范、有序、公正、透明的市场规则, 力争以完整的市场规则来规范放开后的石油市场, 并在相互磨合中使其尽快成长和完善起来。

(五) 节约能源高效利用、大力开发新能源

中国必须从未来世界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 从能源发展的资源基础和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出发注重能源节约, 大力提倡和推广节能型经济和生活模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人均能源资源并不多。要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必须走节能型经济和生活模式的道路。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机制和政策, 合理引导能源消费, 改进能源消费方式,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乙醇和生物柴油代替石油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 国内乙醇汽油的比例可以在加入10~15%的乙醇后基本不影响汽车性能, 每年可以节约数十万吨石油, 并在中国拥有节约数百万吨的市场潜力。而美国最新的技术可以将乙醇的掺烧比例提高到80%以上, 如果汽车动力系统对于这种燃料的适应没有问题, 仅在中国就可以节约数千万吨石油。目前, 全世界看好燃料电池技术, 它不仅可以成为电力和热力供应的主要技术, 也可以与电动汽车技术结合, 成为交通动力的主要技术。因此, 应通过政府节能采购、合同能源管理、需求管理等方式, 引导和促进节能向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方向转变, 进一步提高燃油性能, 节约用油, 清洁用油。

(六) 动用国家和政府的力量, 为石油天然气国际合作开辟道路

石油天然气采掘业是商业性和非商业性行为相交融的产业, 任何国家的政府和领导人都没有放松过对石油产业的关注。

从中国国情和面临的21世纪世界局势出发, 应充分考虑中国改革开放建设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需要, 并参考西方国家的石油安全战略, 笔者认为, 中国目前的石油安全战略, 仍然缺乏足够的油气地缘政治观念, 特别是对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迫切性和加强国家对石油这一战略资源的控制与介入的必要性重视不够。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石油与政治间的密切关系, 具有宽广的石油政治视野。

中国的石油安全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研究的过程中, 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 (1) 由于石油本身的特殊性, 石油安全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石油进口来源地, 也应包括石油贸易方式和运输方式。 (2) 中国石油储备体系的不断完善是新形势下的策略准备。 (3) 石油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应得到重视, 监管部门将通过加强立法、完善法律规则, 促进期货市场规范发展。 (4) 石油安全的研究必须紧跟世界能源安全的新观念。

摘要:目前, 中国石油供需缺口加大,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对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 进口石油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中国应采取加快国内石油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开展石油期货市场、开发新能源等战略性措施, 保证石油等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石油安全,国际战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吟.中国能源形势与能源安全探讨[J].新浪财经.2009, 11, 10.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1104/19546923914.shtml.

[2]高新伟, 张娟.我国石油工业的国际化构架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 2009, (03) :3.

[3]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国经济技术研究咨询有限公司.资料库.[J]2010.12.30.http://www.cetdc.com/c4540/w10043002.asp

[4]高析.近期国际油价波动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N].中国信息报, 2009, 11, 5, (08) :6.

[5]刘林.中国石油供给安全受制于石油美元计价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 11, (03) :6.

[6]李北陵.索马里海盗威胁中国石油安全[N].香港:大公报, 2010, 12, (22) :2.

[7]2009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突破4亿吨[J].中国经济技术研究咨询有限公司.资料库, 2009, 12, 30.http://www.cetdc.com/c4540/w10043002.asp

9.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 篇九

1.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缓慢

从产品来讲,果蔬产品从采收、贮藏、包装、运输、销售都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减少果蔬因腐坏变质而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果蔬产品的质量水平,在国外发达国家,80%的果蔬是通过冷链物流来运输的,而中国目前则只有5%。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的果蔬产品每年在流通环节造成的损失占果蔬总产量的20%~30%,而由于受到传统的常温及自然物流、商品化处理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费用高等因素影响,果蔬产品冷链物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难以获得较快的发展。

2.肉制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效应难以实现

目前,国内大约90%的肉类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除外贸出口的部分外,肉制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冷链物流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致使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同时由于国内肉制品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肉制品流通系统提供有效的低温保障,加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均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肉制品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肉制品零售商虽然希望提高冷链的可靠性,但由于零售点密度不足,分布范围较大,导致物流配送成本的大量提升,使肉制品冷链物流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3.水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

目前我国水产品处于冷链物流阶段(21世纪初),是在冷藏库阶段(上世纪80年代)、冷藏链阶段(上世纪末)两个阶段基础上建立,建立了信息网络,维护良好资源、生态环境,且更重视冷链物流整个体系的成本核算。

目前我国水产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腐败量减少,变质量增加,首先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限时加工再入库规定的难以实行;其次批发市场(配货中心)的交易(配送)场所没有温度控制要求,水产品出库后在没满足规定低温控制的条件下滞留时间较长,影响了产品鲜度;而水产品冷链物流配套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对水产品难以实现有效的监控措施。

4.冷饮、速冻、乳制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较为稳定

由于产品特性原因,冷饮、速冻及部分乳制品冷链物流市场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国内冷饮物流一般都是企业作为冷饮企业的自建部门;速冻食品企业则大部分依靠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来帮助将产品输送到消费者手中;乳制品市场由于目前国家监管的严格以及品牌健康形象的树立,使企业无论是在自营冷链物流还是在使用第三方冷链物流方面均加大了管理的力度。

5.连锁餐饮企业对冷链物流要求较高

连锁餐饮业对于产品保鲜的较高要求,使冷链物流在连锁餐饮行业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中国大部分冷链物流配送供应商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内容缺乏竞争力,较多冷链物流配送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连锁餐饮企业的需求,特别是外资连锁餐饮企业。

综合来看,冷链物流下游产业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众多的问题,大部分农副产品没有形成冷链物流体系,导致在物流环节中的损失很高;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冷链物流的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冷链物流综合性人才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的缺乏,影响了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那么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将成为我国冷链物流及下游客户产业下一阶段主要的思考方向。

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现在所关心的已不再是数量和价格,而是新鲜与安全,因此,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冷链物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 现状

食品冷链(cold chain)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直到转入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4】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物流应遵循“3T原

则”:产品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与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产品耐藏性(tolerance)。“3T原则”指出了冷藏食品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于冷藏食品在流通中因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品质降低的累积和不可逆性,因此对不同的产品品种和不同的品质要求都有相应的产品控制和储藏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食品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复杂。首先,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次,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第三,食品

【1】 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现状

1.中国食品冷链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改装了一部分保温车辆。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近20年来,中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及大型快餐连锁企业,还有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

2.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3.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

我国食品企业实力相对薄弱,自营食品物流的组织弱、规模小,不适应食品物流的高技术要求,食品物流业务外包的实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目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准备推广食品安全物流追踪系统(二维码,日本东芝技术),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系统为冷链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问题食品可以追查到底,但是限于推广资金问题,效果并不显著。

【2】

冷链物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比常温物流的建设投资要大很多,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同时,整体运作始终与能耗成本相关联。

人们往往认为,食品从生产地到低温物流冷库或冷链运输再到消费者手中,中间只要冷库的温度达标,冷藏运输过程达标,就可以保证食品的相对保质期。市场上也往往会出现一些第三方物流商在运输低温食品时,该用冷藏的不用冷藏,用了冷藏的不达标现象。所以,通常产品有问题时,都认为是出现在运输过程中。然而,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

上海领鲜物流公司发展部经理钟立困惑地说:“我们企业的冷藏运输和冷藏库都严格按照食品达标温度控制,但从供应商那里接货的时候,经常发现供应商就没有把货物按照相应的温度来操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将该食品重新冷却再运输到各个门店。而一旦在门店出了问题,供应商会把所有的责任都转嫁给我们物流商。”

4.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欠账太多

中国冷链设施装备状况如下:

汽车冷藏车辆:目前,中国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英国为

2.5%~2.8%,德国为2%~3%。欧洲各国汽车冷藏运量占比为60%~80%;中国汽车冷藏运输占比约为20%。当美国生鲜产品的冷藏车运输率达到80%以上的时候,我国生鲜产品的冷藏车使用率只有15%。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资质的冷藏车制造企业已超过100家,但冷藏车保温车的保有量大约为3万辆,僧多粥少,不得不低价竞争。

铁路冷藏车辆:在全国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食品冷藏运输率:食品冷藏运输率是指易腐食品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欧、美、日等国均达到80%~90%,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约50%。目前我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食品约4000万吨,中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约10%左右。

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候,棉被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冷库容量:中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而当生产淡季和原料资源不足时,冷库往往处于闲置耗能状态。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也曾投资数亿元人民币先后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并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较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生产线,主要用于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但由于不适应我国国情,引进的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加工产品质量不稳定,加工废弃物未得到综合利用,企业成本高、效益差。从上述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

5.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食品冷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1】 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6.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涉及冷藏食品运输的产品有几百种,且在不同的温度存放它们的易腐程度也不一样,每种产品所要求的低温储藏所控制的时间与条件等各项技术指标都不尽相同。例如鲜、酸牛奶4-7℃,水果蔬菜10-15℃,速冻食品0℃以下等。但目前类似此类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标准,以及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要求,冷链物流行业管理要求与规范等,都尚未见出台。甚至可以说,至目前止,国家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与执行。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一些标准,诸如冷藏链中对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没有强制要求执行。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

【3】 白,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二、展望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善和大力发展中国食品冷链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食品冷链正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未来的中国食品冷链发展建设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明确和突破:

1.加强中国食品冷链的整体规划研究,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联动机制。

一个国家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技术管理手段和监管措施;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中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2.推动建立多种模式的食品冷链体系建设。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形的食品冷链有两种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冷链体系,这种模式在美国、日本和西欧比较普遍,日本7-11是其中的代表;二是以保证大量食品的一般质量、降低在途损耗的价格与品质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为发展中国家采用。根据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应该推进多种冷链模式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食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在建设农产品绿色大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物流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食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

3.建立食品冷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

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于问题食品

【1】 可以追查到底。

参考文献

[1]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07-03-20

[2]我国食品物流发展状况与2007年行业展望.中国农产品加工网.2008-5-9

[3]李志军.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现代物流报.2007-10-16

10.中国钢铁产业安全问题探析 篇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转型首在经济结构调整,而经济结构调整又首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又首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钢铁工业产业安全问题是国有经济的代表,因此钢铁工业产业安全问题在经济转型中具有典型性、首要性,其产业安全问题的探讨现实意义深远,但是国内学者对其概念应用混乱、问题界定不清、研究落后,理清其逻辑关系也具有理论意义。

二、钢铁产业安全问题概念的界定

1、钢铁工业概念的界定

从微观行为主体的角度讲,生产钢铁商品的厂商称之为钢铁行业,生产钢与铁的工业称之为钢铁工业,因此钢铁行业是钢铁工业的行为主体。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是广义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产业至少是居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

2、产业安全问题概念的界定

西方发达国家认为资本输出是理所当然的,在现代开放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对外资进入本土所引发的民族产业安全问题,很少有学者针对性地予以讨论——很少关注产业安全、一些国家甚至没有产业政策,西方国家的学者更关注于贸易保护。

国内学者对产业安全概念的讨论集中于三类,一是侧重于外部因素影响——外资、生态、资源等因素,二是侧重于最终结果——产业最终能生存和发展,三是侧重于掌控过程——产业竞争力和产业控制力。产业安全首先决定于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处于显著的重要位置才有必要探讨其安全性,否则谈论产业安全本末倒置;因此如果某产业在某一时期并不处于显著的重要位置,三种安全分类的研究都失去了意义;相反,如果某产业处于显著的重要位置,三种分类的研究还存在各执一端的缺陷。如果外部因素负面影响过大,并且掌控过程不可能,侧重于最终结果的产业安全分类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如果外部因素负面影响过大,但却能掌控,例如兼并外部因素或产业升级等,那么侧重于最终结果的产业安全分类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就侧重于外部因素影响的产业安全而言,是必须考虑的,但也不能将制约产业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等因素与外资进入造成的本土产业损害进行片面的比较;在极端情况下,FDI即使吞并国内某产业,对产业的危险是直接的,但对国民乃至国家的危险却是间接的,并且其危险程度依产业重要性而定;而生态恶化对国民乃至国家的危险是直接的,对产业的危险却是间接的,并且其程度也依产业重要性而定。所以,正确的产业安全观是指一国在开放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民族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既能保证对国民所需的供给、又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

3、钢铁工业产业安全的界定

马克思两大部类理论阐明了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客观上,钢铁材料是20世纪最主要的人造结构材料、也是使用量最多的功能材料,涵盖民用、军工,被称之为重工业之母、工业的粮食。钢铁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工业的产业安全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安全、稳定及发展,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现在乃至未来的中心,而钢铁业是中国制造业的中心,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对钢铁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钢铁情节——一直将钢铁工业置于工业化道路的首要位置。

因此,钢铁工业的产业安全,必须契合我国钢铁工业的特殊性,钢铁工业属于战略重要产业,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钢铁工业产业安全是指中国钢铁工业在开放的条件下,既能保证满足国民所需、又能在国际竞争的发展进程中保持民族产业持续生存和发展、乃至对国家经济安全支撑的能力,同样着力点在于钢铁工业的产业竞争力。

三、钢铁工业产业安全问题分析:在中国具有典型性

中国钢铁工业产业安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005)明确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但钢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物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今后发展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本文认为中国钢铁工业产业安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落后,落后产能严重”、“国内投资的低水平重复扩张,资本集中度低”、“铁矿石价格受制于人,出口产品贸易摩擦加剧”,是中国整体经济存在问题的代表。

1、技术落后,落后产能严重

中国经济整体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对钢铁工业来讲,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的代表。

以生产技术为例,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钢铁企业,延续中国在科技上的老路——引进,集中表现在初始端的钢铁生产设备引进上,特别是二手设备。建国以来引进和建设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企业——宝钢,1978年引进日本新日铁成套设备;1992年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民营钢铁企业的老大沙钢在2001年收购竞争力丧失的德国蒂森克虏伯钢厂时,仍然是购买全套设备。

结果是引进一套、落后一套,在中后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上不强,更谈不上原始创新;整体装备和工艺落后、先进技术与落后技术差距巨大共存的现状没有完全改变,尽管从时间纵轴上看中国钢铁工业整体生产技术处于最好时期。

再看资源节约技术的落后,钢铁工业是耗水大户,占全国工业用水的14%,仅次于水力发电、纺织印染、造纸业。2012年重点统计企业用水总量累计671.06亿立方米,而同期日本、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钢铁用水占全国工业用水的12%。耗水如此之大,既源于钢铁工业节水技术的落后,也源于钢铁工业水资源管理的落后,集中表现在吨钢耗新水这一关键指标的差距上,2000年吨钢耗新水为25.24立方米、2012年吨钢耗新水为3.75立方米,但相对于世界钢铁强国——2011年新日铁吨钢消耗新水2.1立方米——差距明显;并且企业之间吨钢耗新水量差距很大,最高的达234.95立方米。钢铁工业2010年总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6.3%,仅次于电力行业。

环保技术来看,据2006年统计资料显示,钢铁工业是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第二大户。

2、国内投资的低水平重复扩张,资本集中度低

国内第二产业——工业存在的问题是一些行业重复建设严重、产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问题仍很突出。对钢铁工业来讲是国内投资的低水平重复扩张,资本集中度低,是“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行业为重点中的代表。

重复扩张的结果就是中国钢铁产量告别短缺——目前的全面过剩,2006年第一次成为钢铁净出口国,2008年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出口大国和第一净出口大国。2012年中国拥有10224家钢铁企业,这些企业不用说与六大军工产业十大军工集团比较,就是和石油领域的中石油、中石化的绝对垄断地位及其对市场的掌控能力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3、铁矿石价格受制于人,出口产品贸易摩擦加剧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是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重、国际间产业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的新形势下。对钢铁工业来讲是铁矿石价格受制于人,出口产品贸易摩擦加剧。

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铁矿石进口大国,消耗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矿石,对铁矿石进口依赖性仅次于石油进口。在1995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世界反倾销调查4757起,而XV-Base metals and articles of base metal为1379起,位居首位;当然同期China遭受反倾销调查1052起,XV-Base metals and articles of base metal为283起,也位居首位。

四、钢铁工业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滞后但有所改善

1、关于“技术落后,落后产能严重”问题研究的分析

图1“技术落后,落后产能严重”方面的文献分布

中国知网检索钢铁工业在“技术落后,落后产能严重”方面的文献分布图可以看到,整体上看,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始自1997年,以后研究逐渐增多,但变化幅度很小,但2011年后急剧增加,2013年增加幅度最大。对于生产技术落后的文献,走势与整体文献走势基本相符,但却与生产技术落后程度走势相反,或者说生产技术逐年向好,但文献数量不降反增;其中在2001年(十六大前一年)、2006年(十七大前一年)数量为0,而2011年(十八大前一年)数量急剧上升。对于资源瓶颈的文献,走势也与整体文献走势基本相符,1997年前没有具体文献,1998-2000、2002、2005年文献数量为0。对于管理要素的文献,2005年前没有具体文献,随后数年文献数量几乎没有,2012年后急剧上升。对于环保约束的文献,2003年前没有具体文献,随后走势与整体走势大致相符。

2、关于“国内投资的低水平重复扩张,资本集中度低”问题研究的分析

图2“国内投资的低水平重复扩张,资本集中度低”问题的文献分布

中国知网检索钢铁工业在“国内投资的低水平重复扩张,资本集中度低”方面的文献分布图可以看到,整体上看,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在2002年之前没有具体文献,以后研究逐渐增多,但变化幅度很小,但2011年后急剧增加,2013年增加幅度最大。其中低端产能、集中情况文献数量的走势与整体走势基本相符,而有关外部经济的文献只始于2009年,随后走势与整体走势大致相符。

3、关于“铁矿石价格受制于人,出口产品贸易摩擦加剧”问题研究的分析

图3“铁矿石价格受制于人,出口产品贸易摩擦加剧”问题的文献分布

中国知网检索钢铁工业在“铁矿石价格受制于人,出口产品贸易摩擦加剧”方面的文献分布可以看到,整体上看,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始自2001年,以后研究逐渐增多,但变化幅度很小,但2011年后急剧增加,2013年增加幅度最大。对于国外铁矿石约束的文献,2002年之前没有具体文献,2003、2005年数量为0。出口摩擦的文献,2002年之前没有具体文献,2004、2005年数量为0,以后逐渐增多,但幅度变化平稳,2013年文献为0。外资情况文献2001、2006、2007、2008、2011、2012年各一篇,其余年份为0。

4、钢铁工业产业安全问题研究的分析

在以上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出口摩擦方面的研究依赖于国外贸易限制的强弱,事后讨论的文献多,而前瞻性研究没有。外资威胁方面的文献很少,源于我国钢铁工业国有经济的属性。

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尽管有局部差异,但大都同国内政府的约束强弱存在正向关系,即政府对钢铁工业的政策落实越严格,相关文献越多;同时与国内钢铁工业的发展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关系不大,对政策的关注超过对问题的敏感;同时,研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整体性不强,源于对钢铁工业产业安全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够完整。

五、启示

上一篇:温酒读夜下一篇:对老师授课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