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

2024-10-03

2011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15篇)

1.2011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 篇一

2011年度工作计划

刘春源

送走2010,迎来2011。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的村官工作生涯承上启下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在县、镇两级领导的关怀和帮扶下,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继续发扬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和求实务实落实工作作风,一边紧抓村里的日常公共事务不放松,一边勇于实践,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全面推进东北角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紧紧围绕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带领村民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关注“三农”问题,鼓励并带领村民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强化科技兴农,在规模效益上求突破,加快农业发展的科学化、专业化、产业化、企业化和规模化进程。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稳定蔬菜面积,扩大油料、甜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并进行深加工,使农副产品就地增值。在鼓励和带领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的同时,我也要加强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等方面的农业专业知识学习,请教种植能手和养殖大户,不断积累丰富的种植、养殖知识和经验,确保能够随时解决村民在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病虫灾害、灌溉排水等方面的难题和困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工程,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

二、紧紧围绕全镇“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关注民生,紧贴民心,积极推动全村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改善民生,紧贴民心,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村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可靠保障和重要内容。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工作理念,切实关注民生,让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全村百姓。

“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农民增收,这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带领、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行科技兴农,做好做强优势产业,增加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帮双带”作用,在我自己勇于实践创业的同时,要鼓励和引领群众利用村内资源发展个体工商户,不仅能优化创业环境,还拓宽了村民的创收渠道,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快速迈进。

积极推动全村各项社会事业稳固前进,与镇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联系和沟通,坚持不懈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持之以恒的抓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抓重点,攻难点,提高计划生育水平。要建立完善、合理的统计网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和受益群体,配合镇民政部门积极做好贫困户的救济款物和低保金的发放工作。配合镇卫生部门,积极发展基层卫生事业,大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9%。配合镇工贸中心,加强对村民的工作技能和技术培训力度,加大“内转外输”力度,做好劳动力培训与就业转移工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配合镇文化中心,搞好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大力实施关爱工程,关注五保老人,详细调查全村贫困家庭基本情况,为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给予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不让一例学生因经济原因而失学。

三、紧紧围绕全镇“和谐发展”的工作意识,强化法治建设和社会安全建设,打造安居乐业、稳定祥和的治安环境。

平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实基础。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做到头脑清醒、居安思危、依法治村,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社会稳定。

一要严厉打击那些别有用心地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无中生有、制造事端干扰我们村稳定发展的人和事。二要严厉打击纠帮结伙、欺压百姓、横行乡里、扰乱市场秩序的“市霸”、“村霸”。三要畅通我们与村民的沟通渠道,并与镇信访部门紧密配合,紧盯“上访钉子户”,及时排查、主动化解不稳定因素,调处村民之间的各类矛盾和纠纷,确保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镇,维护好社会稳定。四要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村,严格依法行政,村“治安巡查队”加强全村庄的昼夜安全巡逻,为推动村级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建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

四、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实施培养和锻炼的发展方向,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村民推进“创业富民”进程,带动全村村民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

在镇党委、政府对我们大学生村官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充分发挥自己所学,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不仅在网络上帮助村民寻求就业、致富的信息和门路,还要将我们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向外宣传,形成捆绑式销售,帮助村民联系和开拓进货渠道、产品销路等事项,解决村民创业的后顾之忧。扩大远程教育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范围,免费为村民教授office办公软件、上网、制作网页等一些简单的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使村民能够主动操作在网络上宣传自己的产品、检索自己所需的信息等内容,为创业致富、全面奔小康打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

五、认真完成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事项。

时代的航船已把我们载入社会历史前进的新起点,发展赋予我们更高的要求,人民寄予我们更大的期望。我们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强化“权力就是责任、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以百倍的信心、千倍的干劲、出色的成绩来回报关心我们的各级领导,支持我们的亲朋好友和信任我们的全村村民!融汇大家的智慧,凝聚众人的力量,我坚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懈追求和务实创新下,我们的事业一定会乘东风、破巨浪、展鸿途、创佳绩!我们的信心在关爱中得到坚定,才华在工作中得到施展,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价值在付出中得到体现,我们一定会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希望!

2.2011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 篇二

一、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成果

党和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是不仅仅是为了缓解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 更是为了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高素质人才短缺的问题。要缓解城乡二元差异, 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发展需要一大批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 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大学生深入农村开展工作, 正是把新观念新思想带到乡村, 转变当地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把新技术新科技新成果带到农村, 应用于农村, 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带领农民致富,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从而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由此可见, 大学生村官能够“一心为农”, 脚踏实地的为农民着想, 为农村建设出力, 直接关系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成果。这其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又是其中的关键, 只有思想上扎根了农村, 才能在行为上切实为农村服务, 才能实实在在的为新农村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才智。

2.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基层开展工作的平台, 是保证农村稳定的一线平台。由于农村特殊环境的限制, 大大限制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行, 弥补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缺陷, 也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生力量的代表, 他们具备了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 思想开阔, 具有创新精神, 他们敢想敢干, 他们的加入给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年轻的大学生也有自身的一些不足, 在工作岗位上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对于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思想上存在误区, 无法真正扎根农村

首先, 把大学生村官作为逃避就业压力的避难所。由于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近两年,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报告2008年底, 全国有100万名大学生未能就业, 2009年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不排除有部分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选择投身农村, 所以内心并不热爱这份工作, 所以思想上很难真正稳定。

其次, 把村官工作作为谋求未来好工作的跳板。在报考村官的大学生中也有部分人是奔着选聘以后的相关优惠政策而来的, 是为了到任后能优先录用为公务员或者在考研中加分。大学生村官网有一项关于2009年到期的北京大学生“村官”去向的在线调查, 共有1437人参与调查, 其中选择考公务员的占46%, 续签、继续留在农村工作的占12.87%, 政府推荐工作的占16.7%, 自谋职业占到10.51%, 考研占到4.18%。由此可见, 大学生在选择服务农村基层工作中, 更多的是作为晋升的阶梯。持这种心态的大学生村官不是把自己当作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 而是把自己当作农村的匆匆过客, 因而在工作中不认真负责, 得过且过。

最后, 对“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位本身缺乏正确的认识, 导致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 现在又是“干部”感觉自己高人一等, 自视甚高, 轻视农民和农村干部, 认为农民愚昧落后, 农村干部素质低下。由此, 他们在工作中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动辄满口洋文, 摆出一副“救世主”的姿态。所以难以和基层干部群众相处, 工作自然难以开展。

2.对农村复杂环境缺乏了解, 不能很好适应工作环境, 遇到困难思想容易动摇

众所周知,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 农村情况极其复杂。受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 中国农村的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 差别巨大。对于一直生活在学校的大学生而已, 农村复杂的现实状况、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艰苦的生活条件是他们不能想象的, 加上大部分报考大学生村官多为应往届毕业生, 所以大部分缺乏工作经验。即使是有过工作经验的, 也因为农村情况复杂而难以应付。这就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很难进入角色开展工作, 遇到困难挫折就容易产生离开农村的想法。

三、加强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是我们一切行为活动的导向。综合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不难看出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思想方面的问题, 只有思想上切实认识了自我和现实才能确保大学生村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干事业。以下我们着重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提出解决对策, 确保他们在农村能稳定的展开工作。

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观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 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教育。切实把这些内容具体贯彻到在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 通过定期举办相关讲座, 大学生村官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选择农村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以及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和承担的责任的重大性, 才能帮助他们在工作中认清自我, 正确定位, 从而艰苦奋斗做出成绩。

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大学生村官心理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大学生村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从单纯的校园生活来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艰苦环境中, 他们所面对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以及工作任务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特别是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而言, 适度有效的心理疏导教育显得尤其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关注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 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压力和挫折,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才能帮助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应对繁杂工作。

大学生村官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树立扎根农村的思想, 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和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就一定可以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有所成就, 就可以在为农村发展做贡献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宫敏.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课题—大学生村官[J].法制与社会, 2009.9 (下) .

[2]林善炜.大学生村官研究综述[J].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3]田晓超.论高校在大学生村官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培训教育, 2009.9 (下) .

3.2011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 篇三

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深远意义

(一)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新的力量。农村基层是我党执政的基石和各级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大学生“村官”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发展的热情和积极的进取心,他们以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身份投入工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增添了新鲜血液。让大学生“村官”在党内重大活动、推进党内民主等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发挥作用,既让他们在了解农村、熟悉农村中尽快成长起来,又让他们在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长工作才干中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做出贡献。

(二)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以后,大部分能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积极为发展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有的利用计算机知识,负责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阵地,推进了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有的结合所学专业,在种植、养殖、果蔬栽培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实践,带领村民致富;有的依托党员服务中心、“老娘舅”工作室等为村民提供法律、心理等各类咨询和服务;也有的运用所学知识,参与村里的一些规划、管理和建设等,为农村带去了新观念、新知识。大学生“村官”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为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创设平台。选聘优秀大学生任“村官”,让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华,“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更有利于大学生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为整个干部队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养储备力量。经过锻炼,从中选拔出一些表现突出者充实村、镇干部队伍,为大学生尽快成长成才创设了平台。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难点分析

(一)从选聘质量来看,严把“入口关”还不够。当前,选聘大学生任“村官”,比较偏重于大学生的外在表现,如毕业院校、所学专业、表达能力等,而往往忽视选聘对象的内在素质和应聘的真正动机,有相当一部分不愿长期扎根农村,而是将其作为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等的过渡。在松江区选聘的13名大学生“村官”中,有一部分人平时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业务、与村民群众打成一片,而是忙于各种资格考试的复习和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的准备。所以,严把“入口关”非常重要,尤其要考察大学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树立远大理想为农村建设事业奉献青春的坚定性和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纯洁性。

(二)从大学生的适应性来看,在农村发挥作用还不够明显。首先是语言不适应。松江区这次选聘的13名大学生“村官”,有7人是外省籍的,他们在村工作半年来,依然存在与村民群众沟通说不上、听不懂的情况,在走访、座谈中,大学生“村官”也坦陈语言是近期内最大的障碍。其次是需求不适应。村党组织和村民群众最需要的是专业上能与“三农”对口、综合素质较高、踏踏实实、愿意长久在农村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但同时又担心他们在农村工作不适应,不能做到长期扎根,对村里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储备干部的培养等都带来不利影响,这对矛盾客观上也影响了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三)从政策待遇来看,还难以体现因地制宜。与松江浦南地区的村干部待遇相比,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已高于村“两委”副职干部,更高于镇自主招录的大学生村干部,这样的政策设置带来两个后果:一是挫伤了现职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选聘大学生“村官”三年服务期满后,如果留在村里继续工作其经济待遇势必会有较大的减少,对他们的积极性也是一种影响。因此,在制定待遇政策等方面,要给基层一些自主权,以体现因地制宜,调动各方积极性。

三、几点思考

(一)抓好政策引导,让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人往高处走”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但是在政策上可以作一些引导,让大学生“村官”感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舞台上发展自己的事业,在农村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成长成才是真正的“高处”。要鼓励大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加大扶持创业的力度,在经济上适当补贴,在信息技术、资金扶持、平台搭建等方面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感到在农村大有作为。在待遇措施上要因地制宜,在生活上要悉心关怀,妥善安排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及时足额发放大学生“村官”的各类福利待遇,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要确保待遇政策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考虑平衡性,不能顾此失彼,避免人为的矛盾;要考虑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中组部和上级党组织明确规定的政策不搞重复叠加,关键是要把现有政策用好,通过制定一些评价机制来规范,防止出现不公正的评价而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符合实际的政策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让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的前提条件。

(二)抓好帮带教导,让大学生“村官”锻炼成才。大学生思路开阔、朝气蓬勃,许多大学生“村官”胸怀大志,渴望把握机遇成就一番事业,但他们刚刚踏上社会,很多价值观、理念还没有转变,对农村的实际情况也还不太了解,适应性相对较弱。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要有胸怀,既能热情接纳他们,又要为他们创设条件,尤其是做好言传身教,让他们尽快适应和成熟起来。首先是要建立结对帮带的制度。根据每一位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发挥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镇干部帮教和村“两委”干部帮带制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农村、融入农村。镇党委还可以设立指导员、联络员等,加强指导和辅导,使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学习工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其次是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要把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统筹进行安排,每年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班,按照“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采取理论学习、案例教学、经验传授等形式,重点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党的农村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工作方法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尽快融入农民群众、全面适应农村工作。上级党委组织的一些讲座、报告等可以请大学生“村官”一起参加,也可以专门组织外出参观考察、“村官”沙龙等,加强交流、增长知识、提升素质。三是要建立挂职锻炼制度。上级党委的一些涉农部门,可以让大学生“村官”参与一些工作;上级党委一些大型的阶段性活动,如党内的集中性教育活动等,也可以让大学生“村官”一起参与,有意识地培养,让他们在各种不同的岗位接受锻炼,增长才干。

(三)抓好发展指导,让大学生“村官”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健康发展,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非常重要,农村各级党组织要创设一些平台,有针对性地树立一些典型。定期组织交流,可以设计一些主题,确定一些主要的发言对象,通过交流思想体会、工作经验等,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勉励,扬长补短,并要发现一些好的苗子,这是各级组织部门的责任,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任务,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责任更重。同时,通过评选表彰等方式进行激励,各方面确实表现突出的可以推荐进入党代表或人大代表候选人等,在政治发展上指导他们健康成长。此外还要通过宣传来激励,增强榜样的示范效应,通过简报、报刊、网络等各种途径予以宣传,展示大学生“村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进一步激发他们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要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学习先进、争创典型,树立当代大学生“村官”的良好形象。

(四)抓好管理督导,让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健全定期联系制度,层层建立大学生“村官”管理台账,一人一档,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学习、考勤、奖惩情况,定期分析他们在思想、工作、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跟踪不断线、管理不放松。坚持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改变年终考核“一锤定音”的模式,实行定期考核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综合比较和全面衡量大学生“村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了解和掌握工作实绩,注重发挥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把考核结果与大学生“村官”的去留以及奖惩结合起来,激发其一心一意干事业、放心放手谋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创业热情。把督促检查贯穿于大学生“村官”工作全过程,建立区(县)、镇(乡)、村三级督查工作机制,突出重点,改进方法,定期不定期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督促检查,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组织部

4.2011年大学生村官工作报告 篇四

2010年9月初,俺成为临沂市首批选聘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任职于沂南县蒲汪镇于家官庄村。到村任职已近三个月,对村情、民情有了一定了解,与村两委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并逐步接触参与农村的实质工作:

1.参与我村经济普查工作。通过对法人单位、产业合同单位、从事二、三产业经营户的清查,对我村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及规模有了第一手的资料。

2.担任远程教育操作员b角。每月最少组织村民四次集中收看学习远程教育知识,为农民了解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农科知识、致富信息。

3.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耐心地向村民宣讲参合的重要性、完成登记、收费、建档等各项程序,与两委共同努力下使我村今年参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

4.开展深入宣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活动。根据于家官庄村实际发展情况,重点宣讲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大原则,对于家官庄的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5.2011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 篇五

自2011年9月份正式参加工作至今,已经半年的光景。在这六个月里,我完成了从在校大学生向农村工作者的转变。半年时间虽短,但我却增加了不少农村工作经验,也增长了许多见识。现就2011年工作总结如下:

我的日常工作大致分为以下两块:

一块是负责填写上级部门派发的各种文件,填报完毕经村负责人核查后及时上报给乡党委或乡政府。具体如下:

① 统计村大龄青年无房人员情况。

② 填写村申请“优秀基层党组织”申请表。

③ 县里开展“地名普查”活动时,协助填写村地名统计调查表,并整理好了调查表的电子版,便于以后使用或者查询。

④ 协助填写村村民养老保险登记表。

⑤ 在刚举行完的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中,从刚开始的人大代表选民登记到打印选民名单,全程参与。

⑥ 协助卫生院及村赤脚医生填写村居民健康档案,并将健康档案内容全部录入山东省卫生厅建立的专门网站上,方便居民查询。

⑦填写村申请“烟台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的申请表。工作的另一块是参与小浩村内部事务的日常管理。例如: ① 每天早上提前到办公室,打扫村委各屋的卫生。② 为村民开证明材料,如新出生婴儿的落户证明、村民入党的政审材料等。

③ 每月中旬差不多用一天的时间和小会计一起下村查水表、收水费。

④ 各个节日协助村里给村民发福利:像老人节协助给老人发大米,过春节时给村民发现金福利等。

⑤ 帮书记整理些上报材料(如年终工作总结)以及其他的一些表格文档等。

⑥ 在上次省市县补贴渔民的救生衣发放的活动中,先负责给救生衣盖章,正式发放的过程中填写领取人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救生衣的编号。

⑦ 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中,和包村干部一起深入选区的每一户人家发放并回收选票,跑完后又回到村委协助唱票工作并统计选举结果。

⑧最近又协助妇女主任填写“五好文明家庭”“优秀母亲”“孝亲敬老好儿女”的推荐表。

当然,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第一:刚走出大学校门踏上工作岗位,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多,许多问题不知怎样解决,只能在日常工作中慢慢摸索,逐步总结工作经验与方法。第二:日常工作大部分时间呆在村委办公室做些文职工作,深入百姓家中,调访群众的机会较少,没有很好地和村百姓深入交谈,及时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点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慢慢改进。只有深入群众中,倾听百姓心声才能了解村民的诉求,才能及时的对症下药的为村民提供相应的服务,才能共同将小浩村建设的更美好。

第三:日常工作经常想满怀斗志的为村民做些事情,但也常常苦恼于无处下手,找不到很好地工作的突破口。随着工作的深入,加上对村情况了解的越来越多,这种情况正逐步好转。

2011年已经过去,我们更要着眼于未来,2012,新的一年,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新一年的工作打算如下:

1、加强与群众联系。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和群众密不可分,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宗旨都是为群众谋福利。运用自己大学所学的知识,总结前辈们和自己的工作经验,勤勤恳恳,带头服务好群众,把先锋模范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衡量标准,以优秀党员、模范村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做好“宣传员”。尽各种方式在群众中大力宣传创先争优的意识,挖掘他们内心深处敢想敢干的思想,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能够化思想为行动,自觉为村部、为钦岛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时刻关注国家、省、市、县对渔村渔民的一些政策优惠,让村民知晓并了解,切实 感受到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关怀。此外,好好学习下新闻报道的写法,将小浩村发生的新鲜事都记录下来并通过网络报纸等相关途径推广、报导出去。让外界对大钦岛对小浩村多些了解。

6.2011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 篇六

我叫许晓斌,福建莆田人。2011年9月被选聘为莆田市大学生村官,被组织分配到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金溪村工作。

在到村的这几个月里,在县、镇领导和组织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在村书记和村主任的言传身教、悉心培养下,我的各项工作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工作经验也不断丰富,为以后更好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村官的这些日子里,我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农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认真地做好县、镇和村交待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了不辜负领导的支持和群众的信任。

现将上任四个月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学习动态

不断创新、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和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积极实践服务农村,扎根基层的思想,端正态度,以村民的身份去定位自我,深入村民体会农民疾苦,把人民的利益与自身的本职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利用电视、网络、报纸、远程教育等关注党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文件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并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情况,深入基层,向广大村民虚心学习,认真讨教,在基层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二、工作情况

在村里的日常工作中,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村书记和村主任处理一些文件和文字方面的事情,即负责两委班子的宣传、写作和资料整理工作,起草一些文件、申请、规划、方案等文件,并管理一部分党务工作,如党建工作。下面是我这几个月来参与的主要工作:

1、综治工作。

2、生态村建设工作。

3、沿海高速建设征地和安置区工作。

4、2011年征兵工作。

5、2011年第四季度计生工作。

6、农廉示范村建设工作。

7、仙游县(镇)第十六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

8、村退休干部满十年养老补贴工作。

9、村农廉网站建设工作。

10、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11、党建工作。

12、参加村里的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且做好记录,了解村民的动态和想法。

13、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医保社保人数及其他数据录入工作,把全村人数的基本信息电子化,为其他工作提供了方便

14、与下乡干部协助村户籍人员做好外来人口登记管理工作,做好村民爆物品的排查工作,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15、利用远程教育协助党支部深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党课学习。

16、按上级要求,及时更新公开栏,保证党务村务公开透明

17、学习党员发展流程,协助村组织委员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这些工作都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不断丰富了自身的工作经验。

在实践这些工作的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计生工作、党建工作和村网站建设工作。计生工作是个很复杂却又很简单的一份工作。考验的是耐心和细心。我在计生工作中,主要是负责村部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做法如下:

1、利用广播、随访及送药等时机,向村民宣传普及计生知识和法律法规。

2、元旦期间利用广播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张贴标语,利用外出人员回家及时为他们提供免费孕检,并积极宣传各种计生政策。而党建工作呢,则是一份繁琐而又要求认真的工作。在党建工作中,必须以严谨的态度、细腻的心思去处理党建事宜。至于村网站工作,则是每天必做的功课。我现在已经习惯了及时更新网站信息,基本上做到了一天一更的状态。

在村任职期间,我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倾力完成镇党委、镇政府交付的工作,并坚持写工作日志和信息,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工作业务能力。

三、不足之处及改正

在上任的这几个月里,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是基层工作经验还是欠缺,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做事有时粗心大意,对村情、村民的了解还不够详细,太注重完美,对其他村干部关心也不够。

我们知道,大学生村官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集思广益,注重细节,加强与村民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呼声;认真总结,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积极了解村情村貌,与村两委主干负重奋进,积极沟通,多向领导和其他村干部请教,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运用大学生的各项优势,为村民办实事,认真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为全面实现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而努力,为金溪村经济的腾飞而奋斗,为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奠定更加强大的基础。我相信只有通过学习与锻炼,才能离工作的要求更前一步,离村民的满意更近一点,从而不断得到提升。

四、工作体会

2011年对我来说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从面临大学毕业到被组织选聘到村任职,这中间的种种,让我感触颇深。记得刚到村任职时,对各项工作都很迷茫,特别是对于我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来讲,困难的确很大。但就在一步步的摸索学习过程中,从不懂到半懂,再到熟悉,这中间的过程不可谓不艰辛,我同时感受到了农村工作原来也是如此的神圣和伟大,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民族的繁荣昌盛。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任职过程中,是直接和村民打交道,是直接为村民办实事。也许曾经因为我的年轻,总想做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实现鸿鹄之志,诸不知做好点点滴滴的小事和实事,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路,才是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基础。在大城市里,我们也许很难有机会成就一番大事业,相对于农村来说,虽然依旧落后,各方面基础设施也相对薄弱,但对我们这些拥有一定文化和知识的热血青年人来说,恰好找到了一个大显身手、展示才华和释放激情的机会。记得刚来村的时候,面对着一张张真实和朴实的面孔,我就在心里暗自承诺,为了给我机遇,为了给我以展示才华的农村,我即便是用尽全部青春也无怨无悔。

龙华镇金溪村村官 许晓斌

7.2011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 篇七

1 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相似之处

1.1 目的之一:促动就业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因其所处历史时期的特殊性, 所以运动的目的比较复杂, 但是其最初的目的之一便是为了解决城镇就业问题。建国初期, 我国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然而人口增长却很快, 城镇就业岗位无法满足人口过快增长的需求, 这时城镇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便凸现出来。当时又实行劳动管理中央集权制和固定工制度, 增加新职工需要由主管部门审批。而国家不可能将众多的待业人口全部安排在城镇就业, 必须通过多种渠道, 运用多种办法安置就业, 倡导和动员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措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根本出发点便是试图把解决城镇失业问题同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结合起来, 探索一条解决中国城镇就业问题的道路。无独有偶,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 就业再次成为在城镇读书的大学生首要面对的问题。据人保部门统计, 2006年到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413万、495万、559万、611万人, 而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630万人。毋庸置疑, 高校毕业生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村官”计划就是作为一项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尝试开始实施的,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要目的便是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因此, 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促动就业。

1.2 群体流向:从城镇流向农村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是大批年轻人纷纷从城镇涌向农村插队工作。1955年, 毛泽东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 紧接着1957年10月25日, 中共中央发布《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 其中明确指出:“城市中的中、小学毕业的青年, 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 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下乡上山去参加农业生产, 参加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伟大事业。我国人口百分之八十在农村, 农业如果不发展, 工业不可能单独发展。到农村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和极其光荣的”。在毛泽东的鼓舞和国家的号召下, 千百万城镇知识青年纷纷涌向边疆和农村参加生产劳动, 据资料显示, 1962~1979年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总人数达到了1776.48万人。大学生“村官”计划同样是国家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2009年, 中组部在《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中指出, “中央计划从2008年到2012年选聘10万名大学生‘村官’”, 希望实现全国“一村一名大学生”。近期, 中组部又将名额由10万名增至20万名。从2008年到现在, 全国各地共选聘15.9万名大学生“村官”, 加上2008年以前部分省区市自行选聘的, 目前共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大学生“村官”的流向仍然是从城镇流向农村。

2 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不同之处

2.1 体制背景不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在计划经济时代, 当时经济模式单一, 政治体制高度集中。虽然新中国的建立在政治上使得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同时从法律上确立了劳动人民的地位, 但是从经济层面来说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获得多大的改变, 特别是在安置就业方面。城镇能够容纳的就业人数, 取决于执行计划经济所需要的劳动力数, 计划内无法安置的人员就号召他们“上山下乡”。而大学生“村官”计划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推出的。市场经济要求资源的配置由市场来决定, 大学生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 其配置自然要受到市场的影响。我国现在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 但是由于长期人力资源的单向流出严重, 当前农村不仅缺乏年轻的有文化、高素质的人才, 而且缺乏能够跟上时代、利用自身文化知识储备带领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帮助农民致富的后备干部。国家正是抓住了农村对于人才资源的需求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两者的结合点, 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任职, 担任大学生“村官”, 这既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 更是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 主体的地位不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尤其是在“文革”期间, 除了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还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因此, 知识青年在当时代表的是“落后分子”, 他们是到农村去接受教育和改造的对象, 其地位处于较低的层次。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台一方面是为了向农村输入精英, 以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精英流失、人才匮乏的问题,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另一方面, 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是培养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他们对于农民来说是“先进分子”, 是到农村帮助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他们是国家党政干部的后备人才。

2.3 主体的文化程度不同

“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知识青年在“文革”前主要是指当时的高小和中学毕业生, “文革”后则以高中、初中毕业生为主, 由于当时时局混乱, 他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得到系统的教育, 因此, “知识青年”这个称谓对他们来说其实是“名不副实”的。而大学生“村官”则是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而来, 中组部在《意见》里明确了选拔条件:“主要选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是中共党员或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他们接受过比较完备的现代高等教育, 而且被选拔担任“村官”的大多数是毕业生中的优秀分子, 综合素质较高。

2.4 选拔的程序不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初始时是在说服的原则下进行的, 但是到后来, 特别是“文革”开始后, 便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不管是否已经就业也不管本人是否愿意, 就将毕业生全部发配到农村去, 这个时候就根本谈不上选拔了。而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则有着严格的程序, 不仅中央有《意见》指导, 各地方也分别有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具体政策。而且不仅在选拔过程中有笔试、面试, 在选拔后还要经过培训, 安排到村任职后, “村官”们还要接受考核, 可以说大学生“村官”的选拔程序是比较规范的。

3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存在的问题

3.1 生活保障不到位

知识青年下到农村后, 国家的安置保障工作并没有及时到位, 不少知识青年在住房、饮食、医疗、婚姻等方面遇到了诸多困难。一位老知识青年曾写到:“我插队落户10年, 一共分到过3次油菜籽, 其余年份, 吃油就得靠从上海带, 而上海远在5000里之外哪!……盐巴当然能买到, 那也要等到赶场天, 走十多里山路出去, 才能买回来。至于酱和醋, 比盐巴要难买一些……起先是和知识青年们一起住破败的保管房, 山洪把保管房冲倒以后, 我就借住在老乡家里, 可长期住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实在没地方住了, 老乡就把土地庙砌上墙, 安了一扇门, 让我住进去。10年里, 搬了七八次家, 始终也没有一个安定的住处”。除此之外, 许多知识青年还面临着人身安全上的威胁, 有不少知识青年在下乡过程中遭到捆绑吊打, 还有不少女知识青年遭到奸污。可见, 知识青年下到农村后生活上并没有得到保障。

3.2 工作效果不明显

知识青年下到农村后, 农村并没有完备的管理机构对他们进行管理, 同时也缺乏对他们工作上的支持与指导, 他们绝大多数人从事的工作是和普通农民一样的体力劳动, 他们在学校所学的文化知识、技术技能没能成为他们在农村战天斗地的“法宝”。据《光荣与梦想———中国知识青年二十五年史》一书作者火木计算, “文革”以来下乡的1700万知识青年中, 至少有1500万人没有发挥文化知识的作用。没有发挥文化知识作用的知识青年, 也就是到了农村基本上无所作为的知识青年。知识青年没有给农村带来比农民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他们也没能在农村“大有作为”。

3.3 对前途感到迷茫

知识青年下到农村后, 他们看到的不是宣传中值得他们学习的贫下中农, 而是贫困和落后的农民;他们在农村辛勤工作得到的不是有保障的生活, 是低廉的工分、清汤寡水的伙食和生了病无法及时医治的状况。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 下乡初期表现积极, 满腔热情表示要扎根农村并要创出一番事业的知识青年的斗志被逐渐消磨。许多知识青年萌生了离开农村的念头, 但是回城只能够通过“病退”或“困退”的途径, 而通过这种途径回城的知识青年处境大多非常悲惨, 因为我们知道一种浅易的道理:乡村都不要的人了, 城市还会给这种人什么甜果子呢留在农村干不出什么成绩, 返回城市也没有出路可寻, 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使得知识青年对前途感到迷茫。

4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启示

4.1 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

选拔大学生“村官”, 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充分考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结合大学生“村官”实现个人价值的期望。有学者通过对全国几十位优秀大学生“村官”的事迹分析发现, 能够很好地融入农村并做出成绩的大学生“村官”, 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了农村需求与自身价值的契合之处, 并以创新的方式来满足了这种需求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所以,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不仅要因地制宜, 也要“因才”选拔, 让选拔出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能够有“用武之地”, 能够得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能够“下得去”。

4.2 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近年, 有不少大学生“村官”因为在农村工作待遇过低而早早辞职, 也有大学生“村官”在工作过程中被打致死的事件发生。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 人的需求有不同的层次, 低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 高一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工作, 如果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不能得到满足, 是不可能安下心来工作的。因此, 各级组织在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 首先要解决好他们的吃、住、工作待遇、社会保险等问题, 同时还要从其他方面给予关心照顾, 尽可能地创造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使大学生“村官”安心工作, 能够“待得住”。

4.3 建立健全健全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大学生“村官”离开学校来到农村, 和当年的知识青年一样, 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 输出大学生“村官”的高校, 可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关于我国农村现状和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内容, 使大学生提前了解农村。选聘单位则要加强大学生“村官”岗前、在岗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农村生活, 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 大学生“村官”作为年轻人, 他们有思想, 有活力, 富有创新精神并勇于实践, 这就要求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可以允许和鼓励大学生“村官”结合自身特点和农村实际情况, 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使得大学生“村官”既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 又能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最实惠的支持。另外, 还可以建立一些考核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挖掘他们的潜能, 提高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效果, 使其能够“干得好”。

4.4 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制定时就明确了退出机制, 因此, 对于大学生“村官”不必一定要强调“扎根”农村。当代大学生“村官”接受过完备的高等教育, 有着现代的思想, 虽然新农村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但是“村官”并非对所有大学生来说都是发挥才智最合适的岗位。对于工作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发展方向, 表现优秀且本人愿意继续留在农村工作岗位的, 可以鼓励其担任村干部或者择优选拔到乡镇和其他党政机关工作。对于想在农村创业、另行择业或者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大学生“村官”, 要有具体的政策支持他们, 使他们在其他领域或行业能够很好的发挥才能, 从而保证大学生“村官”在工作期满后可以自主选择, 能够“流得动”。

摘要:运用对比研究法对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进行研究, 探索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期望对大学生“村官”计划有所启示。研究发现, 两者在目的和群体流向上存在相似之处, 而在产生的体制背景、主体的地位、主体的文化程度、选拔的程序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存在着知识青年生活保障不到位、工作效果不明显、前途迷茫等问题。从“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四个方面总结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参考文献

[1]林善炜, 大学生“村官”研究综述[J].当代青年研究, 2009 (5) :75-80.

[2]吕书良, 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J].中国农村观察, 2008 (3) :53-59.

[3]王天敏, 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史审视[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1208-11209.

[4]顾洪章,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8:1、258.

[5]董宏君, 中组部:今年全国计划新选聘大学生“村官”3.6万名[EB/OL].http://cpc.people.com.cn/cunguan/GB/11491631.html, 2010-04-30.

[6]叶辛, 论中国大地上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J].社会科学, 2006 (5) :5-17.

[7]史卫民,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病退”、“困退”问题[J].青年研究, 1995 (5) :45-49.

8.2011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政策;比较研究

2006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等有关部门,每年选拔部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2015年是“三支一扶”计划实施第10周年。据统计,“十年来全国累计选派27.6万名大学生到基层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 ,为基层一线补充了新鲜血液,培养了一批心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涌现出许多在基层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为广大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树立了良好导向。对比分析大学生村官政策与“三支一扶”计划的异同,吸取借鉴相互的优点,能够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与“三支一扶”计划的异同分析

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受此文件直接影响,2006年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也同样受这份文件的影响,2008年中央组织部会同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正式将大学生村官政策提升至国家人才战略的高度予以统筹推进。

1.产生原因方面

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2008年起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加剧了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表现尤为突出,做好大学生村官项目和“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工作,进一步发挥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是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锻炼,选拔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符合领导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随着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计划政策的实施,其战略意义得到进一步的认知和拓展,这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青年人才培养锻炼的重要渠道。

2.产生时间方面

2003年,西部计划正式开始,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志愿去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计、扶贫以及青少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这项工作由共青团中央牵头实施。2006年,“三支一扶”计划启动,引导和鼓励为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健康成长,为促进农村基层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这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服务基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需要,在服务类别和性质上与西部计划同属一脉。2008年,大学生村官政策正式启动,而大学生村官政策在2008年正式实施之前,就经历了“自发探索阶段”(1995—2004)和“全面试验阶段”(2005-2007)[1],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的试验阶段。

3.组织实施方面

两者的牵头部门不同,但两者均需多部门联合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政策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在实施过程中,各地组织部、机构编制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务员局、教育部门、公安部门、财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力参与实施。“三支一扶”政策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牵头,“人社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成立全国“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办公室,负责这项工作的总体规划、协调和指导工作”[2]。为进一步加大基层水利岗位的招募力度,2015年起在安排“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征集招募岗位、发布招募公告时,将水利岗位从支农项目中单独列出,各地水利部门也进入了组织实施单位。

4.发展渠道方面

留岗升职,考取公务员,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求学深造是两者期满后最常见的五种选择。三支一扶计划与大学生村官政策都是培养锻炼干部人才的重要实践途径,所以在期满后,考录公务员是许多基层工作大学生共同的热门选择,管理部门也很重视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志愿者任期结束后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愿望,2011年中组部、人事部等部门下发的新通知中,进一步完善了“三支一扶”大学生定向考录公务员的政策,加大了事业单位吸纳“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就业力度,2012年中组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下发的通知中进一步完善招考制度,改进了大学生村官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办法,选拔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担任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符合条件的采取考核招聘的方式聘用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者在招聘公务员、事业编制单位人员的相同处是完善考录制度,尽量为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提供合理的机会和途径。

5.岗位职责方面

现行制度中大学生村官属于“村级组织特设岗位”的志愿者,担任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村官,主要协助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有关安排部署;二是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任务,协助做好本村产业发展规划,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级师范园;三是配合完成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矛盾调解、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办事代理、科技推广等工作;四是负责整理资料、管理档案、起草文字材料和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教学组织管理、设备网络维护;五是参与讨论村务重大事项,参与村团组织的建设和工作。实际推行过程中,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的目标期待涵盖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 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等。大学生村官一个任期的服务年限通常为2-3年,工作职责宽泛给村官的选聘、培养、管理等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二、“三支一扶”计划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相互启示

“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多年以来,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培养青年人才、保障社会公平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效果,是正确的战略决策 ,在支教、支农、支医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成效。

1.三支一扶计划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启示

“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诸多方面有着相近之处,两者都是为了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培养锻炼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与大学生村官政策相比,“三支一扶”计划的制度设计中目标和岗位职责更为清晰。无论是支农、支教、支医、扶贫工作,还是后期拓展的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文化建设、贫困村整村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服务等,都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紧密,而且易于辨识和理解,这样大学生报考和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迅速按照工作职责开展工作。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主要目标则为培养党政干部的后备人才、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等,工作任务相对更加综合。大学生村官一个任期的服务年限通常为2-3年,很多大学生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而角色定位多、任务广泛给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培养、管理等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目标定位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凝练,突出主要目标,提高人岗专业匹配度,明确岗位职责。

2.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三支一扶”计划的启示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前五年,就有“3万多名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参与创业,领办创办创业项目2万多个,领办合办合作社5204个,为农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6.6万个” ,可以说取得了突出的成效。2015年9月份,全国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正式成立,在探索大学生基层创业,互动分享创业投资和创业技术支持等方面展开合作,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群体联合优势,会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提升作用,这对三支一扶人员创业也是启示。三支一扶政策中对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将其纳入本地“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并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按规定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由于创业过程中两者工作地域、工作内容存在着交叉重叠的部分,三支一扶人员也可以组织建立创业联合体与大学生村官联盟合作或合并,促进交流互动,优势共享。两者能够合作的领域不止创业一个方面,在帮助农村发展经济、教育、帮助农民致富等方面存在着共同的目标,在合适的时机和条件下可以进一步展开合作交流。

注释:

[1]马俊云,牟玉荣等.大学生村官就业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3-4.

[2]《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

参考文献:

[1]任社轩:人社部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慰问活动[N].北京:中国组织人事报2016-1-20.

[2]马俊云,牟玉荣等.大学生村官就业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3-4.

[3]《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

[4]任社轩:人社部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慰问活动[N].北京:中国组织人事报2016-1-20.

9.大学生村官2011考核通知 篇九

签批盖章:葛育富

等级 · 明电 滨组密字〔2011〕13号 编号 20110819

关于做好到村任职大学生考核工作的通知

各镇党委,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沿海工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滨海港经济区党工委:

为了做好到村任职大学生及聘期考核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时间:8月20日—8月26日。

二、考核内容:依据《滨海县大学生村官考核办法》(滨组通[2008]4号文件),主要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包括学习培训、宣传调研、创新创业、双带情况、表彰奖励等)。

三、考核形式:镇(区)党(工)委考核并提出考核等次建议。

四、考核步骤:一是召开村组干部及党员、群众代表测评会,听取大学生村官述职报告,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民主测评,访谈所在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了解大学生村官下村情况、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等;二是查阅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学习相关资料,了解岗位职责履行和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等情况;三是各镇(区)根据《大学生村官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提出考核等次建议。县委组织部根据各镇(区)考核情况,并结合平时考核记载情况进行复核,确定大学生村官考核等次。

五、其他事项:各镇(区)请及时通知所有到村任职大学生(2011年到村任职大学生除外)准备好工作总结、填写《大学生村官考核登记表》,并于8月30日前将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大学生村官考核登记表》(一式两份)、《大学生村官考核积分汇总表》报县委组织部干部一科(县行政大楼714室)。

10.2011年村官半年工作总结 篇十

ⅹⅹⅹ坝子村党支部书记助理:ⅹⅹⅹ

回顾这段时间,我在各级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并积极参与了镇党委、政府的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通过近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转变,工作心态也逐渐成熟起来。与此同时,在工作中也注意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弥补,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现将2011年上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党对一个最基层工作人员的要求,我自任职以来,珍惜工作机会,不断锤炼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勇于实践,大胆开拓,以日常工作为中心,协助我村两委班子做好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级各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

1.做好村里的“软件”台账工作。参加村两委会议,整理会议记录;做好文字性的工作,草拟村里的各种规章制度;对村内的各项文书档案进行整理、分类,使村里的工作更加规范。

2.参与抗旱工作。近段时间出现的极端天气对我村的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村两委积极行动,根据上级要求,全力做好抗旱各项工作。作为助理同时也是一名党员,我也积极参与其中,尽最大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3、参与远程教育工作。协助远程教育管理员做好工作,坚持为党员群众播放远程教育内容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远程教育的学习中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村民学到了致富经验让党员们养成了及时学习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的好习惯。

4、协助做好镇政府党政办有关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且时间不冲突,我被借调到镇党政办办公室,协助镇党政办公室其他工作人员完成有关工作。期间,自觉服办公室总体安排,主动、积极完成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不断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今年8月份我有幸以党代表的身份参与了我镇的第七次党代会,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换届工作。

二.存在问题

在取得一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自身也存在很多不足,一是理论水平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农村工作经验和技巧相对缺乏,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积累和完善;三是工作上太过于依赖其他的村干部。分析造成以上缺点的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有时会满足于现状;二是学习抓得不够紧,系统学习时间偏少。深入基层的时间不够多等。

三.下步工作打算

1.继续协助村支两委做好村里工作,为我村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2.抗旱工作:协助村支两委继续做好我村抗旱工作。面对目前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全镇供水水源可供水量严重不足,很多水源点干涸,尤其是我村是一个典型的水源缺乏村,旱情较为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水稻基本绝收,抗旱及后期的群众安抚工作依然压力较大。

11.大学生村官 篇十一

看完了醉石,又看庐山的大林寺。正巧是农历四月初九,当初白居易来此探友的时日。这季节,山下的桃花早凋谢了,这里的却含苞欲放。白居易因此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正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也借这诗句名满天下。

旅游,是小胡梦寐以求。小胡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地里刨食的。暑假、寒假同学们都结伴旅游,他则打工挣学费。同学们旅行回来,带回来和一些名胜古迹的合影,他就从那些图片里领略那里的风采,做梦去那些地方。

如此的经历,让小胡收获了一种叫踏实的东西。当好村官于小胡的仕途十分重要。能不能当好村官,小胡的心里是没底的。但老村长给了他底。老村长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长者,一个星期下来,他们相处得如爷俩。上阵父子兵,就凭这古训,他这村官就当好一半了。

乡亲们的热情,使他的心里更有底了。村委会与老村长的屋子毗邻,他们安排他住里面。被子虽是他带来的,但他们给他洗了还晒了,他睡在上面,如同睡在阳光的香味里。醒來,桌子上变魔术般地多了一碟鱼、一碟肉、一碟豆腐、一碟炒鸡蛋,还有许多瓶咸菜。村长夫人告诉他,都是村民们主动送来的,见他睡得香,就没有叫醒他。

激情使小胡吃罢饭就找老村长要工作。老村长领着他村前、村后转,山下、山上转。转到太阳快落山时,他们跟着一条河流往下走。河流旁,是一条可以走车的土路,路上没有车,走着他们两个人。哗哗的流水声,在他们的脚下时断时续地响。

水声突然吼叫起来,是流水在他们的脚下变成了瀑布。阳光在瀑布里丝丝缕缕,小胡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壮观,太壮观了!”老村长说:“对岸那两个字也壮观。”小胡放眼对岸,石壁上写着牛吼两个字。小胡说:“牛吼,这水的吼叫声还真有点像牛在吼。”老村长说:“像吧,要不,古人会在咱这儿留下墨宝……”

走着说着,河突然没了。让河没了的是一座山。山硬生生地把河挡住了,水却并没有形成堰塞湖。小胡又是情不自禁:“奇特,水都到哪里去了?”老村长顺手拿起根木棍,一头顶住石壁,让小胡把耳朵顶住木棍的另一头听。哗啦哗啦的响声随即传进小胡的耳里。老村长问:“像不像人的肚子里有了空气的响声?”小胡说:“形象!”老村长指指石壁的上空说:“形象可是石壁上的字说的。”小胡朝上望去,看到石壁上雕刻着响肠两个大字。

老村长说:“到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了我领你去庐山的目的了吧?”小胡一怔,说:“到庐山的目的……”老村长说:“你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小胡说:“请老村长明示。”老村长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说:“把我们这些宝贵的资源利用起来,开发旅游。”小胡说:“开发旅游?”老村长斩钉截铁地说:“对,开发旅游!我就不信我们的牛吼、响肠比不过栗里的一块石头,大林寺的几朵桃花!”

小胡不想顶撞老村长,又不想违心,想了想委婉地说:“人们看醉石看的是陶渊明,上大林寺,冲的是白居易……”老村长打断他的话说:“谁又能肯定那块石头上真的睡过陶渊明,还有那个大林寺桃花,肯定也不是白居易时的桃花。由于编得好,人们不是照样去?我们的牛吼、响肠只要编得好,肯定会比醉石、大林寺桃花。牛魔王、牛郎都姓牛,孙猴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使法时,铁扇公主就听到肠子里一阵阵哗啦哗啦地响……”

小胡语塞、发怔。老村长的语重心长又像魔咒一样地念响了:“只要编出了名堂,就有人来咱这儿旅游,游人来了要吃、要住、要玩,旅店、饭店、美容店就跟着搞起来了……到那时,我们俩就对上对下都有个好的交代了……”老村长最后拍拍小胡的肩头说:“你是大学生,有文化;上头派来的村官,有靠山。我们这次到庐山去参观的钱,都是村民们凑的份子呀……”

说完,老村长如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自顾自地走了,留下小胡一个人站在夕阳里,进退不得。

12.2011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 篇十二

1.1 选题背景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大学生村官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 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渐变过程, 截至2012年底, 全国在岗的大学生村官数量达到了29万, 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颇受外界关注。

自2008年3月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工作以来, 各地按照中央部署, 逐步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 在改善农村基层组织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活络农民落后思想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2年7月29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等相关部门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明确提出到2015年, 全国一半以上行政村配备大学生村官。即经过3~5年努力, 平均每个乡镇有2名左右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 正职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 逐步实现1/3以上行政村有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干部;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 每个县 (市、区) 至少有3~5名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

在十八大会议中, 4名大学生村官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参会, 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这一团体的广泛关注。随后, 在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中, 提出了对大学生村官的殷切希望, 更是将人们对大学生村官的关注推向了极点。

近日, 在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举办之后, 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按照会议部署和要求, 全面总结回顾6年来的大学生村官工作, 梳理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 研究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持续健康开展。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倾斜、扩招, 规范选聘制度, 优化、提升选聘人才的质量, 选拔真正符合农村需求的人才变得尤为重要。

1.2 选题意义

1.2.1 大学生村官专业背景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2008年度“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建议》基金项目的调查数据, 从大学生村官专业类型分布来看, 人文社会学科共占总体的51%, 达到一半以上, 而相对对口的农林专业只有20%。据此看出, 被下派的大学生以人文社科方面专业分布为主, 此分布现象不甚合理。一方面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有所悖逆, 不能对农村的农业发展、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这一现象也使得这些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难有用武之地, 对于其个人的成长、成才也有所禁锢。

1.2.2 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没有长远扎根农村的梦想

许多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满后选择离任, 甚至是未满期限就离任, 这不仅造成了农村行政体系的困扰, 也对选聘造成影响。这是对国家选聘时间及金钱成本的浪费, 使得选聘风险加大, 完善选聘机制迫在眉睫。造成这种选聘不稳定的因素有:

从大学生报考大学生村官的目的来看, 根据《教育部2008年度“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建议》基金项目的调查数据, 在被调查的村官当中, 以解决个人就业问题, 或将此作为跳板缓解就业压力, 争取晋升机会而到农村做大学生村官的共占72%;为实现个人抱负理想的约占到23%;而以回报家乡为目的的只有5%。据该数据分析, 大多数大学生成为“村官”的目的是出于就业问题的考虑, 这与我们选聘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相对于实现个人理想和回报家乡这两种目的而言, 以解决个人就业或作为跳板争取晋升为目的, 具有极大的潜在风险, 以此为目的的大学生, 很可能禁不起诱惑, 在其他机会面前, 放弃大学生村官这一选择;另外, 在面对农村的艰苦生活、恶劣环境时, 他们更易于出现消极情绪和怠工现象, 甚至是离任。

从大学生村官的最终流向来看, 根据《教育部2008年度“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应急课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建议》基金项目的调查数据, 95%以上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表示不会继续留在农村任职。他们离开农村后的去向按比例排列由高到低分别为:选择当公务员的占63%;选择跳槽的占20%;选择升学考研的占6%;留任农村继续任职的仅仅只有5%。由此看来, 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性是值得关注的。

然而深入分析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根源, 还在于选聘机制的不完善, 在根本上就没有把好选聘的关口, 使得大学生村官一直存在不可持续的隐患, 颇为外界诟病。但国家最近提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为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提供了新的契机。选聘部门可以以此为依托, 选拔专业对口、稳定性高的大学生担任。与此同时, 更可以与相关部门进行商讨, 针对农村需求培养一批有志向、符合农村需求的专业人才, 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储备力量, 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2 新时期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及其演变

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是国家针对农村生源设置的专项教育措施 (以下简称专项计划) 。近年来, 农村学生的招收率明显低于城市学生, 因此相关部门决定推行农村定向招生计划。一方面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可以得到求学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为新农村建设, 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最近3年来, 国家不断推进农村定向招生计划的实施, 根据其特点, 将该项计划分为提出、扩大和全面推广3个阶段。

2.1 提出阶段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2012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5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 (教学[2012]2号) , 决定自2012年起, 组织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即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 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源, 实行定向招生, 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在提出阶段, 农村专项招生计划还很不完善, 只是大体提出了计划的方向和简要的实施办法, 但这也为该项计划的深入推行创造了良好的开始。

2.2 扩大阶段

为贯彻落实2013年5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 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 经征求有关部门同意, 教育部决定2013年继续实施并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2012年面向680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扩大至2013年的832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在实施专项计划的区域范围上有了明显的扩大。另外, 参与专项计划的高校也由222所扩大到263所, 并且覆盖所有“211工程”学校和108所中央部属高校。这一阶段, 专项计划在范围和数量上均有了大幅扩展, 涨幅分别达到22%和18%, 这不仅是规模的扩大, 更是国家坚定实施该项计划的表现。

2.3 全面推广阶段

2014年教育部对专项计划有关规定进行了调整, 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的目标, 各有关高校特别是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不断统筹招生计划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整。2013年全国重点高校录取27.8万名农村户籍学生, 比上年增长了8.5%。现在要求2014年在去年基础上再增长10%, 也就是增加2.8万人, 这将使农村户籍学生达到30.6万人。在此阶段, 专项计划的实施已基本完成既定目标, 运行机制也较为完善。

3 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与新时期农村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结合

3.1 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与专项计划结合的途径

3.1.1 定向招生

针对农村户籍的学生, 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如降低分数线, 免收学费等。对于有志向到农村就业的城镇学生也可报考, 但须与农村户籍学生区别对待, 在优惠力度上应小于农村户籍学生。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有关通知, 专项计划实行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 本科计划在本科提前批结束后、本科一批开始前进行投档录取, 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对于农村定向招生的农村户籍学生也应当提高要求, 使其与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契合度提升。定向招生学生必须是熟知农村, 甚至是对农活有所认识或是实践, 在农村生活过足够长的时间, 对农村的农业、经济、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 并且有热情为改变农村现状做出贡献的有志青年。

3.1.2 定向培养

定向生应多以农林专业为主, 调整课程结构, 增加与农业相关的课程, 尤其在毕业设计方面应要求与“三农”问题密切结合。

利用激励机制作为导向, 促进定向生勤奋学习。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 让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自由选择是否参与定向分配, 担任大学生村官。再拿出一定比例, 让部分学生可以选定自己理想的乡镇担任大学生村官。剩余学生则要按照安排就近担任大学生村官一职。

在思想方面, 应当教育定向生履行个人承诺, 服从相关安排, 扎根农村, 回报社会, 以避免在临近毕业时, 很多定向生出现思想波动, 不愿意回到基层担任大学生村官一职的困境。

3.1.3 定向分配

在进行定向招生时, 应与定向生签署好协议, 就毕业进入农村担任大学生村官达成共识。可以将定向生的定向分配与个人信誉相结合, 约束定向生的最终去向, 避免定向分配落空。按照上述定向培养方案的激励机制, 基本实现定向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完成各地方均有1~2名大学生村官的计划。

3.1.4 以法律手段保障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的实现

通过法律的制定实施, 签署相关协议, 明确规定违反协议应受到的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制裁。一方面是用来约束定向生, 服从学校培养管理及最终定向分配;另一方面, 也对学校、国家等相关部门产生约束, 对既定的优惠政策务必保证实施, 还应保障实现定向招生的公平性, 严禁违法规定, 暗中操作, 让大学生村官选聘与定向招生的结合透明、公正。

3.2 大学生村官选聘制度与农村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结合优势

3.2.1 破解大学生村官不符合农村人才需求的困境

根据有关数据, 仅有20%的大学生村官是与农林专业相关的, 其他大多数都与农林类专业无关, 大学生村官专业技能严重偏离农村发展的需要。然而通过专项计划选聘大学生村官,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将会有巨大的帮助, 定向招生的学生均受到了专业的农林知识教育, 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有所裨益。

3.2.2 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的积极性与质量

在实行专项计划与选聘大学生村官机制相结合后, 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将本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进行选派, 所以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来自于自己成长的农村, 最终又回到自己的家乡, 其自身将更热爱、了解农村, 对于工作将更富有积极性。

根据大学生村官网站相关数据, 仅有38%的大学生村官一直在岗位上, 而其他62%的大学生村官均存在被市、县、乡镇借调的经历。但在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与专项计划结合后, 大学生村官的选派将会变得透明, 避免被乡镇等扣留, 再加以法律的保障, 这种“在位不在岗”的状况将大大缓解, 提高了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的质量。

3.2.3 促进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选聘制度, 促进其与专项招生计划相结合, 将一批有知识、有志向的热血青年引向农村, 会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对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不断地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与此同时, 大学生村官自身也会不断地自我认可, 这样的双方向认可, 是实现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随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 其在选聘方面的缺陷逐渐暴露, 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的完善迫在眉睫, 而新时期农村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为大学生村官选聘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将在此背景下, 对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与新时期农村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结合途径及优势加以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专项计划,选聘

参考文献

[1]吕书良.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J].中国农村观察, 2008 (3) .

[2]蔡杨.“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基于北京市百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0 (4) .

[3]杨振海.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江汉论坛, 2010 (6) .

[4]杨崇新.定向研究生未能定向分配原因及解决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 1994 (4) .

[5]王玉.定向招生与按需培养的探索[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3 (4) .

[6]中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13年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58/201306/152897.html.

13.2011年村官服务农村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一、扎根农村,了解村情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范文网

自任职以来,我虚心向老干部学习,熟悉村情,了解民意,记录一些老百姓鲜活的语言和故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xx大报告,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加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水平和提高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大局观念,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注意在平时工作时接受新知识、新思路,并自觉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相信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大有作为。

三、切实做好农村工作

1、日常事务的应对:毕业两年来的工作经历为我工作奠定了基础,能吃苦头,求真务实,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做事有自信心,主要工作是会议记录与整理文件,负责办公室的卫生,接待来访的群众,一些简单文章的写作。跟随会计老赵学习统计工作,整理核对道路硬化、东堡桥与坑东桥维修所用人力物力,保留存根。这样的工作使我认识到农村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与细致。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工作。该工作于8月中旬开始并于9月初终止,其间我坚持按时到岗,为期一个星期。基于南西村xx年参合率过低的情况,积极配合乡干部进村入户做好合作医疗宣传。合作疗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从身边实例宣传,发放合医资料,采取群众自愿原则,真正把合医实事办好。最终南西泉的参合比例达到82.21%,远远超过去年的47.97%。其间一些村干部主动帮助孤寡老人办理手续,免去了老人路途的劳累,方便了群众办事。

3、沼气建设积极、稳妥地开展。沼气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生态家园工程。我和村干部一起入户宣传,并记录每周沼气建设进展,及时汇报建池情况(挖池、建池、安装、进料、使用)。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在地势开阔地段建池,建好池,秋季极力推广秸杆清除法。认真落实上级部署,对沼气户登记造册,发放宣传手册,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签定责任书。今年共完成11户沼气池。新一年的沼气建设正在积极筹划中。

4、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我积极配合乡干部和技术人员做好现代远程教育的安装,帮助填写“四簿二册”,主持好收看活动。多渠道接收新信息,把科技教给群众,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6、鉴于我村手机通讯信号不好的实际情况,经与移动公司多方协商,计划在我村修建移动信号塔一座。现在正在积极联系之中,预计明年可以开工建设

7、参与计划生育工作。配合乡干部入户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并圆满完成乡党委、政府安排的计生惩款及四术任务。

8、协助乡干部入户普查能繁母猪数,认真详细做了记录,协助排查企业的用工情况。

9、到乡轮训。主要是熟悉乡镇工作,认识乡干部,方便农村工作。其间参加整理档案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合作医疗工作、司法学习。

10、和村干部一起慰问困难户,切实让群众体会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14.2011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 篇十四

一是村里文化,卫生,交通、扶贫等各项工作发展迅速,在各方面发展良好的同时,也相应地给村委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村党支部的一员,两年半的村官生涯让我对的具体情况、矛盾焦点、村民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都是自己所要面对的主要工作问题,我积极配合村中的干部处理这些问题,并和他们多交流,向他们学习好的经验。

二是环境整治、计划生育等都是我村的重点工作,我都积极投身到这些工作中,在做这些工作中才知道这些都是和农民利益是切身相关的,我要一丝不苟的完成这些工作。在我们村新的村部建设过程中,我也经常到现场去看工程的进度,确保工程的质量。

三是我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软件方面。由于我村的领导班子成员是在去年换届选举中新任人员,各项制度都不完善,我利用走访、查阅资料的方式,为我村完善各项制度,制订出适合我村发展的村规民约,使我村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是乡里安排的其他中心工作,我主要是负责我们乡的农村公路养护和日常办公室的考勤、值班安排、会议安排等工作。我知道当今交通的重要性,所以日常的公路养护显得尤为重要,各方筹资新建公路,是惠民、便民的好政策,但是修好了之后的养护则更是重中之重。今年,我乡代表全市参加了省级农村公路养护的考评,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次是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虽然说我所做的都不是很重要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都要求细心、大胆,这也就要求我改掉粗心的毛病,在办公室主任的热心帮主下,这一年来的工作顺利完成。

2011年的工作计划是:一是继续做好并继续完善韩屯村的党建工作,巩固成果;二是要继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这就要首先端正自己的态度;其次要从小事做起,只有平时的不断积累,才能让自己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农村工作不需要太多虚而无实的理论,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要有肯吃苦、耐吃苦的精神,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对工作要有充足的信心,要大胆的表述自己的建议,不惧怕错误,吸取教训,不断的锤炼自我,使自己成为优秀的村官。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村书记助理工作总结 大学生村官助理工作总结 2010综治工作总结 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2010大学生村官管理总结 2010年村委会工作总结报告 2010年驻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总结 2010年村支书助理个人总结

15.大学生“村官”研究综述 篇十五

大学生“村官”问题已成为近几年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村官”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事物, 有其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对于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 学者们主要把视角集中在新农村建设、大学生就业、人才培养和锻炼、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 并强调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不同。如吕书良 (2008) 从解决“三农”问题角度阐述大学生“村官”产生的背景, 认为要破解“三农”怪圈, 使农村经济走出发展凹地, 亟须构建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平台。于是, 一场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应运而生[1]。王天敏 (2007) 从历史的视角审视大学生“村官”计划, 探讨了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价值, 认为有关方面之所以要设计大学生“村官”计划, 不单纯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向农村输入精英, 以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精英流失、人才匮乏的问题[2]。但他认为不能将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机械类比, 二者之间有本质区别:大学生“村官”计划和“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 在时代背景上一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一个是计划经济时代……无视大学生“村官”计划和“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的诸多差别, 硬把二者相互类比, 就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2]。张敏 (2008) 也从当前社会背景角度出发, 认为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并不是新时代的“上山下乡”, 而是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1) 新农村建设之初, 我国农村发展还相对缓慢, 农村人才结构失调, 需要具有一定的年龄和知识优势的人才。 (2) 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拓宽就业途径、缓解严峻就业形势的有益尝试[3]。

胡跃高 (2008) 对大学生“村官”建设背景提出了再认识, 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某种意义上是在尝试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向村级延伸。并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主要是基于以下背景: (1) 我国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新生建设力量; (2) 农村干部队伍老化, 后备力量缺乏; (3) 社会就业压力大, 发展形势严峻; (4) 人才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4]。

段小力 (2008) 认为, 大学生村干部政策是国家针对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反哺农业提出的又一项伟大战略决策。他从公共选择视角分析了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效应:相对偏低的农民文化素质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矛盾;城市就业岗位需求不足与大学生供给过剩的矛盾;单向的人才流动导致农村衰败和空心村;农村干部在多方面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目前不少农村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 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大学生农村干部制度正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如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5]。温铁军 (2009) 则认为, 大学生成批地被各地政府聘用驻村支农, 既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 也不是一般的好人好事, 而是有国家战略调整和宏观制度变化作为背景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个基本体制矛盾将会在中国长期存在, 化解“三农”困境也责无旁贷地成为政府必须承担的“重中之重”。正是由于政府对“三农”投入政策日益得到加强, 各地才有了对大学生“村官”的客观需求和起码的资助条件[6]。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大部分学者对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义和作用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 对促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大学生就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如胡跃高 (2008) 概括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 部分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给农村带来了一股新风;三是改进了工作方式, 提高了工作效率[4]。张瑶祥 (2007) 认为, 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 是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新农村建设对人才迫切需要的反映;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7]。冯建平 (2008) 也认为, 选聘大学生“村官”, 为拓宽党政干部特别是县乡干部来源找到了新的途径, 蓄起了“源头活水”[8]。殷殷 (2008) 则专门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角度出发, 认为大学生“村官”制度优化了农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增强了党的执政基础;储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需要的人才[9]。

吕书良 (2008) 也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效应: (1) 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 (2) 改善了村级班子治理水平; (3)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4) 促进了新型农民的培育[10]。但是, 他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认为从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一般”[10]。

马龙生 (2007) 则认为, 大学生“村官”的现实意义, 不应该止于“大学生有了职业, 乡村有了活力”之类的表面化。深入地看, 大学生“村官”就极有可能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这一历史任务的突破口[11]。鉴学伟等 (2006) 则从成本收益视角解读了大学生“村官”现象, 认为大学生是理性人, 对当“村官”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大学生群体在寻找工作时的行为必然遵循成本收益原则, 即只有他认为未来的收益会大于至少等于成本时才会接受这一工作, 否则会继续寻找工作。既然出现了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现象, 就表明这部分大学生认为到农村去得到的收益会大于成本, 即给他带来正的效用[12]。但是他没有论证具体能带来多大的正效用。

同时, 也有人对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提出一质疑。如党国英 (2005) 认为, 大学生毕业到农村去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 要使一个大学生顺利毕业, 国家和大学生个人都付出了很大的成本, 既然农村的环境不利于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 那么大学生还是应该留在城市, 这样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13]。张鸣 (2008) 则认为, 既有的经验和逻辑表明, 大学生当“村官”这条路可能出现拥堵甚至消化不良。大学生就业, 严格来讲是社会和学校的事, 不是政府的事, 选派大学生村官, 其动机是好的, 但政府插手学生就业的硬措施, 也可能正面效果不佳, 而副作用倒不少[14]。龚明义 (2005) 也认为, 大学生当“空降村官”利少弊多:空降“村官”是将行政村作为解决特殊群体就业难的缓冲地带, 将村级组织当成了一些人的“就业旅店”[15]。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 许多学者都通过实地调研, 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给予许多正面的评价。其中, 以胡跃高等 (2008) 主持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大学生村官课题组”的概括最有代表性。该课题组在深入全国9个省市区开展大量广泛调查后形成的研究报告把大学生“村官”计划 (工程) 的发展历程划分为“自发探索”和“全面试验”两个阶段, 并对大学生“村官”计划 (工程) 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多角度的调查总结: (1) 在“村民眼里的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中, 90%以上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都抱有较高的期望;超过半数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表示赞成, 对大学生的作用给予肯定。 (2) 在“大学生村官看自己”的调查中, 近95%的大学生“村官”发出“农村的舞台真的很大!”这样的感叹。许多人在调查问卷中表示, 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同时, 自身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 在“新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的调查中, 农村地区的干部群众普遍表示, 欢迎更多的大学生来农村工作, 带领大家一起致富[16]。而全国首届十佳村官周倍良 (2008) 也认为, 大学生作为知识和先进文化的代表, 来到农村, 一方面在学习、吸收农村地方性知识的过程中, 在社会的大海洋中, 完善、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另一方面, 通过发挥自身的知识文化优势, 结合农村的实际, 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和许多可喜的变化。随着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 他们越来越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成为新农村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重要生力军[17]。

近年来, 全国各地先后采取了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吸引大学生到村里担任村官, 争取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在政策的号召下, 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舍弃城市进入到农村。2006年至今, 大学生“村官”政策运行机制比较完善, 主要表现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选派机制、培训机制、日常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一些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 比如, 河南省平顶山市和鹤壁市成立了市、县、乡三级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10]。2008年, 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已经推广到全国, 成为国家行动, 发展为国家级工程建设 (十万人计划) 。经中央同意, 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 从2008年开始, 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正式转入国家主导的工程建设阶段[18]。截至2008年10月底, 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选聘7.8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远远超出原定选聘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计划[19]。大学生“村官”计划在长期实践基础上, 已经纳入国家政权建设范畴, 成为国家政权制度的创新建设内容。

总体上说,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 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 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归纳起来,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政府的认识误区:盲目跟风, 脱离实际, 对政策的导向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虎头蛇尾、前紧后松, 把大学生村官计划看成短期行为;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不拿大学生村官当干部[20];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 没有一个严密科学的管理制度[21];政策缺乏连续性, 随意改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性质[21]; (2) 大学生“村官”自身的问题:功利心态、投机心理, 把大学生村官计划当成“跳板”;盲目乐观、急于求成, 对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缺乏充分认识[20];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出现“水土不服”, 使大学生“村官”难以长期扎根农村, 服务农村[22];专业知识虽比较牢固, 但农村法规政策掌握明显不足;农村工作经验不足, 缺乏工作实践中的应有魄力[21]; (3) 高校方面的问题:高校缺少实施村官政策氛围;高校专业城市导向,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学生不具备农村工作能力[23]。有些学者还从其他视角分析了大学生“村官”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如财政资源分布不均, 东西部村官政策冷热差异;外聘大学生在法律上不具村官资格[23]。

四、大学生“村官”的功能 (角色) 定位

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功能 (角色) 定位, 许多学者均认为, 大学生“村官”身份不清晰, 非官非农, 角色尴尬。如郑明怀 (2008) 认为, 按照《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规定, “到农村就业的, 可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 虽然把那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称之为村官, 但与村支书、村主任等村官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 也不是公务员, 更不是党政系统内的领导干部。虽在农村, 但又不是村民, 其角色是非常模糊的[24]。同时, 大学生“村官”无“法”可依, 遭遇法律瓶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由村民直接选举产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选村官, 这本是村民自己的事, 这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的。“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由村民直接选举产出。”这条规定就意味着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换言之, 村干部只能由本村村民担任。不难看出, 作为一项新政策, 大学生“村官”在法律层面遇到了困难, 这也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硬伤[24]。大学生“村官”由上级委派, 有悖于村民组织法的相关规定[25]。由于不能从法律上给大学生“村官”一个明确的定位, 导致大学生“村官”这一模式无法制度化。由于名不正言不顺, 导致了这支队伍的不稳定, 很多人将之作为跳板, 缺乏长远打算[25]。周倍良 (2008) 认为, 当前大部分省份对大学生职务的正式定义一般为“助理”角色 (村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 , 而且在服务的3年期限中, 这种身份都是恒定不变的。这种不是那么有分量的身份定位,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村官地位的尴尬和在农村发展建设中的边缘化[17]。大学生村干部现在的性质还属于聘任制, 现有的人事制度还无法给他们准确定位。如何能让他们长时间扎根于农村, 真正做到服务“三农”, 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五、大学生“村官”工程的体制机制

伴随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快速普及, 如何保证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效性、持续性, 将是必须要正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大学生“村官”工程的体制机制建设问题。如万银锋 (2007) 认为, 从理论推断、现实需要和实践发展的角度看, 建立“大学生村官”制度将是今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一项必然选择。但是, 当前我国对“大学生村官”问题还没有统一的制度设计, 实践中只能参考中办和国办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 缺少制度化、科学化的刚性规定和操作依据[26]。他认为, 要建立科学稳定的“大学生村官”制度, 就必须在选拔机制、后续保障机制、激励引导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26]。余思含、司乃捷 (2007) 结合海南省“大学生村官”选拔计划工作渐趋停滞的现状, 认为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长期性、连贯性应有制度性的支持和保障。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续安置问题, 需要政府全面了解基层真实情况, 在有效的调查和总结后, 从村官的选拔、培训、与当地村干部衔接和村官安置等方面使制度健全起来[27]。

黄露 (2008) 认为, 为了鼓励大学生奔赴农村第一线做村官,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但这一候鸟式的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较之本土化的选拔机制, 其弊端在于: (1) 选派标准的非本土化, 即不限定申报者所学的专业, 是否熟悉农村, 有无组织管理才能的潜质等。由于选拔录用标准的宽泛化, 致使一些并不熟悉农村、不适应农村管理工作或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村官“英雄无用武之地”, 许多大学生村官因角色定位不准, 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2) 激励机制的短期化, 既不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 也不利于大学生村官能力的培养;同时极易助长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28]。为此, 他提出应尽快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 以降低这一人才工程的建设成本并提高其效能:一是科学制定大学生村官选拔培养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28]。

冯建平 (2008) 则认为, 要统筹考虑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进口、管理和出口机制, 让“村官”们来得有条件, 干得有舞台, 留得有希望, 走得有收获。一方面, 着力抓好当前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 要长远统筹地考虑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积极探索完善大学生“村官”工资递增机制;探索完善包括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在内的鼓励“村官”自主创业的机制和办法;探索改革村委会选举法, 允许户籍不在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参加村委主任的竞选;探索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各级机关单位的途径和办法;要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一抓到底, 形成一村一名乃至多名大学生“村官”的好局面, 建立缺口递补、多需递增的长效机制, 使这支队伍保持稳定、正常流动、逐步壮大[8]。

六、结语

综上所述, 有关大学生“村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特别是对大学生“村官”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意义、作用等方面已经形成较一致的看法, 一些学者也通过个案研究, 针对大学生“村官”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但是, 作为一项工程建设, 目前还较少涉及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理论研究和对大学生“村官”培训体系构建方面的内容;针对大学生“村官”机制的建设、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少;针对大学生“村官”培训课程开发方面的研究和大学生“村官”培训经费投入是如何分配的研究基本没有, 有关大学生“村官”培训成本与效益方面的研究甚少, 特别是如何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摘要:大学生“村官”问题是近年来党和政府、社会及学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学界对这一问题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 并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但目前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文章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简要评析总体研究现状, 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上一篇:浙江省财政厅文件下一篇:武警部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