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寓言

2024-08-30

小学寓言(精选19篇)

1.小学寓言 篇一

农夫与商人

农夫正埋头在地里拨萝卜。

一西装革履的商人走过来问:“老哥,能不能把你拔剩的这些‘歪瓜裂枣’卖给我呀?”

农夫直起腰说:“我这又大又水灵的都卖不出价钱,你要这些残次品喂猪呀?”

商人笑了笑说:“不是喂猪,是拿去卖,是喂人!”

农夫摇着头说:“我没听错吧?这样的萝卜也有人要?”

商人走近两步神秘地对农夫说:“老哥,看你是个老实人,我对你说实话吧,我把这萝卜包上精美的包装,配上能把死人说活的广告,再找个美女代言人,哼,现在的人就吃这一套,谁还管里面装的是啥呀!”

农夫想了想说:“要是这样的话,这萝卜我不能卖给你!”

2.小学寓言 篇二

寓言是以言简意赅的表现形式最终体现了对现实经验教训的高度概括。它往往总结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智慧结晶, 启示人们在生活中掌握规律, 从而改变自己的思想方法。它常常与实现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应当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 让学生们对语言有深刻的体验, 获得情感的熏陶。

解读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重要环节, 解读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 整体感知课文, 概括内容要点;理解文章丰富的寓意。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样在解读中就会以喻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 不断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创造。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解读寓意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师要正确认识寓言故事的特点, 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 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如《小鹿遇虎》这篇寓言就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让我们对老虎与小鹿这两种动物身体的特点与它们因此而所遭受的险遇, 让学生明白实用的东西不一定漂亮, 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的深刻含义。

寓言中除了形象性语言外, 还有理智性、概括性很强的语言。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形象之后, 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 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 以此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

通过学习, 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其一, 让学生领略寓言故事简洁、朴实却能表达深刻道理的语言魅力, 提高了他们的文字表述能力。其二, 通过大量的扩展阅读, 丰富了学生的文学底蕴, 对今后的语文学习 (作文、阅读) 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三, 寓言教学所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启发、激励学生要豁达大度, 要有乐观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都有着很大的推动力。

3.小学寓言教学的运用方式 篇三

关健词:小学语文 寓言教学 运用

一.创造教学情境,提高学习主动性

寓言故事非常经典,许多经典的寓言故事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些经典的语句或者典型的精神的记忆。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应用这些经典的语句或者精神,并将其引导到课堂当中,作为教学开始的引子,这样便能够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寓言教学中,寓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给学生留下一个人生观念,这个观念一般情况下是从生活当中的某个小事件所总结出来的,所以便能够给学生讲述一个同样含有相同观念的小故事来引入新的课程。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寓言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视频、图片以及音频等资料配合文本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创造一个课堂情境,促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教学环境当中,促使更好实现预计教学目标。

二.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寓言内容,感受寓言形象

寓言主要是借助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来描述一个观念、道理或者一个哲学思想,借助故事当中的事物或者人来描述一个个性特征鲜明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以促使学生感受估值当中的实际寓言形象,才能够真正理解故事当中的含义。

寓言的故事大多都非常生动具体,并借助这些内容来描述某个道理。对此,寓言教学的故事性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梳理清晰故事的清洁,才能够真正理解故事当中的形象。

例如,在小学语文《狼和小羊》的教学当中,教师想要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所想要描述的思想,就需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羊的“善良、单纯”和狼的“蛮横、奸诈”的形象。整个故事主要是从狼多次想要吃羊的借口开始,以向小羊扑去结尾。在帮助学生梳理清晰整个故事的流程之后,便能够直接感受到狼千方百计想要吃羊的心理,教师在此时稍加引导,例如“是不是外面的坏人也会这样做呢?”学生便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人贩子会千方百计的骗你走”等等。

三.学习并合理运用语言作品当中的表现方式

为了更加形象的塑造一个角色,通过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往往作家都会在寓言故事中使用比喻、象征、夸张或者拟人的形式进行描述,从而实现预想的讽刺性、教育性。在寓言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学会巧妙的运用这些表现方式,以有滋有味的语言展现寓言故事当中的情节,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看到”角色形象,从而完善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强化对寓言故事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寓言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拟人主要是将故事角色“人性化”,典型案例《乌鸦和狐狸》中,狡猾的狐狸通过多个巧言妙语欺骗了乌鸦,最终获得了“一块肉”,这样的乌鸦和狐狸的形象都有明显的人性思想和性格,教师便可以通过这样的人性思想和性格以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角色的特征,也就是乌鸦的贪慕虚荣、狐狸的奸诈狡猾,之后便可以总结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从而完成一个有效的寓言故事教学。

四.注重寓言教学的目标

寓言教学主要是以具备趣味性的故事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其中的语言比较简单,内容也并不复杂,所以教师需要时刻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紧扣故事当中的“关键词”,从而实现语文素质、知识内容双向的教学。例如,在《守株待兔》的教学中,需要紧扣“守”这个词的含义,“什么是“守”?为什么要“守”?“守”的结果是什么?”等等,通过这样的问句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从而实现能力与知识的培养目的。

教师在开展寓言教学时,不得随意而为,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否则便失去了寓言故事的教学意义。在寓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传授寓言故事的自主学习方式,例如总结故事的方式、掌握故事中心的方式等等。总结故事不同于背诵和朗读,其需要学生对整个寓言故事进行贯穿性的理解,并用精髓的语言描述整个文章的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这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例如,在《拔苗助长》的教学中,虽然故事本身的情节就非常简单,但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小,独立表达还存在明显的困难,对此,教师就需要逐渐引导学生,教学生如何进行总结,可以以寻找故事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方式先讲述一次全文,然后将其中一些可以删除的字句删掉,从而总结出最终的故事内容。

4.小学寓言作文 篇四

他跑进船舱,对自己的孩子说:

“太热了,让我替你把外衣脱掉!”

他把孩子的外衣脱了,也只让他穿一件单衣。

船夫又划了一程,浑身热得淌汗,他索性把自己仅穿的一件单衣也脱掉了。

“呵,太热了!太热了!”他又走进船舱,把孩子的衣服也脱得精光。

5.寓言小学作文 篇五

“我可以不用橡皮,直接把错误的内容清除。你行吗?小铅笔”胖胖的鼠标挺着大肚子炫耀地问道。

“鼠标大哥,你说的我做不到。但是我也有没有的本领。”铅笔微笑地回答。

“是吗?不可能。你倒是说说看啊。”鼠标满是不肖的表情。

“我比你便于携带,更独立,不需要借助其它设备技能发挥我的本领。主人每次出去写生都要带上我,为什么不带你?就是因为你你必须借助显示器和主机才能发挥作用。”

鼠标吱吱唔唔地说不出话来,惭愧地低下了头。

6.小学寓言 篇六

关键词:数字故事,寓言教学,设计研究

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信息量大、容易获得,所以能够把信息组织起来使其具有语境,并富有情感地表达出来就显得极其重要,这就是故事感[1]。传统的讲故事方式一般是以文字表述,比较单一,不够具体,现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手段以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以及影视等方式表征信息,能把故事讲得有形有声有色。

寓言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文体,它是根据事实或者改编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改编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如果用单纯的语言叙述讲授寓言类课程,就显得单调而空洞。而数字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大特点是将感情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师授课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的深度互动,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融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2]所以,对数字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设计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数字故事与小学语文寓言类教学的契合关系

(一)数字数字故事的内涵

“数字故事”是编写教学故事,并加入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它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数字故事呈现方式多样,集成了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使故事的聆听者可从声音和画面中获得故事内容,比传统叙述形式更具体、直观,并且承载信息量更大[3]。数字故事的魅力不仅来源于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数字故事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契合关系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这些特点与寓言教学是相契合的。

1.数字故事的教学内容故事化

数字故事应用于教育中,又可称为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和问题的研究,是将客观过程、真实体验和主观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的过程[4]。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中对角色的描绘并不形象,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5],寓言本身具有故事性,符合数字故事教学内容的特点。

2.数字故事的表征方式可视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只用黑板和粉笔来表达寓言的内容,比较单调,学生们不能充分理解寓意。把寓言设计成数字故事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图、文、声、像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有利于实施情景教学;数字故事的视觉化表达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6],对小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数字故事还能够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传递的信息量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数字故事的内涵具有教育意义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数字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教育意义。寓言用故事寄寓道理,语言简洁明了,极具概括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字故事用于寓言教学,将寓言内容丰富化,使寓言故事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生动的故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教育意义。

4.数字故事的形式数字化

数字故事体现的就是将文字和故事转化成数字媒体,是提高信息技术使用率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有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的视觉素养和多媒体素养。数字故事的“数字化”特征来源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更多的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该环境能支持寓言教学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7]。

二、支持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数字故事设计

(一)数字故事内容的设计

数字故事的主题必须能清晰地反映出制作者的想法,且与教学内容贴合。寓言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哲理寓言、劝诫寓言、讽刺寓言和诙谐寓言。教师应根据寓言的类型设计不同的数字故事内容。

1.哲理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哲理寓言,在简洁的语言中,透露着极大的智慧,我们要透过表面看本质,在设计时就要侧重寓意的表达。但寓意一般比较隐晦,在设计数字故事内容时最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寓意就不难理解了。比如:《塞翁失马》,在数字故事的结尾处加入一些例子的图片或者视频,如贫困的家境造就坚毅的性格,最终获得成功;再比如:《庖丁解牛》,在故事中就可以呈现拉面师傅“穿针引线”的精彩画面等等。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鲜活的例子,因此,哲理寓言的教学也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劝诫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劝诫寓言是通过故事来传达历史的经验教训,给人必要的劝导、规诫和警示,以免重蹈覆辙。在设计劝诫寓言时,要侧重表达寓言中事物造成的后果,可以用切合情境的背景音乐或者丰富的配音呈现这些后果,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反躬自省。比如:《讳疾忌医》,可以用数字故事形象地表现蔡桓公的语气、病痛变化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可收拾的结果,引导学生感悟故事形象,快速理解寓意。

3.讽刺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讽刺寓言暴露和揭示了病态的世态和人心,讽刺的力度比直接批评更大,有的比较含蓄,旁敲侧击;有的非常犀利,直指实质,所以讽刺寓言类的数字故事应注重演绎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等。比如:《掩耳盗铃》,可以用丰富的动画展现出偷铃人的丑陋行径,让学生通过故事描述寓言中偷铃人的神态,谈谈自己的感悟,这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为作文积累了素材。

4.诙谐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诙谐寓言是笑话和寓言的结合体,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但是比单纯的笑话意义更加深刻,能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情境中领略到寓言故事的深意,在诙谐寓言中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在《黔驴技穷》中,可以把驴子和老虎相互试探的过程配上轻松搞笑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欢笑中理解寓意。

(二)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

好的故事内容+新颖的表征形式=好的数字故事,所以,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也很重要。笔者对于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新式设计

普通的数字故事都是具象的,虽然容易理解,但是不够新颖。根据故事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数字故事进行创新改造,把一些文字可以翻译成图片、图标、图示等,比如:“水果”用一个色彩丰富的概念图代替,能更好地呈现故事内容;用逼真的图片取代模拟的图片,故事更具说服力;平淡型图片替换成创意型图片,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趣味型图片代替普通型图片,使故事变得生动活泼。当然,和谐的背景音乐和生动的讲解是创新式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2.扮演式设计

数字故事通常都是利用软件制作,而真实的场景才最容易引起共鸣,所以,教师设计制作数字故事时,可以尝试人物扮演的方法。课下预先录制故事,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真实人物的表达能把故事形象化,对于学生理解数字故事内容起到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录制,让学生根据数字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最后,数字故事可以作为生成性材料被保存下来,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3.整合式设计

在进行数字故事设计时,可以将现有的素材嵌到数字故事中,比如电影片段、动画片段等。契合数字故事内容的部分都可以适当地用于数字故事的设计,使数字故事更加立体,更加丰满。

(三)基于教学环节的数字故事设计

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数字故事的设计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以讲授教学的教学环节为例,数字故事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导入环节的数字故事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利用数字故事进行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语文课程,快速地跟上学习的节奏。在设计数字故事时,应该充分展示寓言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事物的特征,抓住学生的眼球,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到故事中来。这里的数字故事可能不是寓言故事的全部,也许是寓言故事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片段。比如:在《狐狸和乌鸦》的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如表1)。

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这则寓言的兴趣,学生思维随之进入积极状态[8]。

2.讲授环节数字故事设计

讲授环节是整个课堂中的重要部分,讲解寓言时,一般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对寓言进行整体感知,为理解重点句子及寓意做好铺垫。学生对于图声像俱全的数字故事更容易理解,所以,在讲授环节设计数字故事时,应该把整个寓言作为故事内容进行设计,可以用前面讲过的不同的表征形式来设计,经过可视化的方法把寓言表达出来。比如:在《亡羊补牢》的教学中,可以把寓言做成动画的形式,在讲授寓言时,播放数字故事,以其丰富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寓言有初步印象,在教师对重点句子和寓意进行点拨时可以结合数字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

3.拓展延伸环节数字故事设计

在组织寓言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用意[9]。所以,在寓言教学中,拓展延伸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有时教师容易直接将寓意揭示出来,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利用数字故事呈现故事寓意并使其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寓意,感悟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比如:在教学《蝉和狐狸》时,可以在课前找一些表演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扮演寓言中的“狐狸”和“蝉”,将生活中防止上当受骗的方法演绎出来,录制成数字故事,在寓言讲完之后,让学生来看看这些“蝉先生”是怎样拒绝“狐狸”的诱惑的。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把生活实际与寓言的寓意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在明白道理之后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三、结论

7.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的德育价值 篇七

一、寓言教学对小学生道德养成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寓言故事,在短小精炼的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如在《小松树和大松树》中,学生可以从中理解骄傲和谦逊的差别;在《狐狸和乌鸦》中,学生可以从两只动物的對话中,理解什么是狡猾,什么是虚荣。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处于关键期,在道德品质养成中,鼓励小学生从认知自我中加强德育的思考。寓言教学作为一种说理方式,能够在趣味故事中传递深刻的为人处事的道理,特别是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相适应,不教条、不刻板,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善小学生对道德知识、道德判断能力,良性迁移。

寓意是寓言故事的本质道理,从故事到寓意,再到儿童的思维空间,寓言故事教学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儿童的思维观念和态度,也从儿童的理解、反思中促进了儿童精神自我的成长。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寓言的解读,在德育养成上,要从多元理解的课堂氛围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想法中思考问题。如在《狐狸和乌鸦》中,乌鸦的形象常常被用来讽刺人,如某人的声音很难听,就说是“乌鸦嗓子”,对于乌鸦,在传统习俗里认为是不祥的征兆。而在寓言中,乌鸦作为“虚荣”的代表,因为听信了狐狸的“赞美之词”而将嘴里的肉丢掉了。我们在德育渗透中,对于乌鸦本身的形象,无须让学生以“认同”或“排斥”地看待,而是要从寓言故事所折射的道理上,让学生从中感悟理性的思维。课堂教育是开放的,对于寓言故事的多元化理解,也是德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从寓言教学中一味地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反而不利于德育价值的重建,因此在应用中要加以引导,促进学生德育品质的健康发展。

二、从《鹬蚌相争》中感悟德育价值

《鹬蚌相争》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寓言,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语文”作为主旨,忽视了寓言在道德养成中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鹬蚌相争》的故事有没有?很多学生都陷入沉默。然而,如果我们从本文的讲解中,以慢节奏去体味故事的道理,并从生活中来联系,将会发现,寓言的德育价值是深刻的。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问道:在《鹬蚌相争》中,谁最傻?他们傻在哪里?很多学生回答“鹬和蚌”;老师再问,如果没有第三个人的话,鹬和蚌还傻吗?有学生提出:“如果没有第三人,鹬和蚌相互让一步,也就不会有事了。”还有学生说:“鹬和蚌傻在谁也不放过对方。”老师:同学们,对于鹬和蚌,之所以谁也不放过谁,最终导致了结局是不是很惨?生活中,谁能举一个现实例子,来验证“鹬和蚌”的故事呢?有学生举出一个例子:两个同学在争吵,一个同学拿了对方的笔,不还给另一个同学,最后两个同学争吵起来,都受到老师的批评。老师:“这个故事很好,如果有一位同学提前做出让步,那他们还会争吵吗?”学生:“不会。”老师:“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会遇到一些小利益而发生争执,如果我们谁也不谦让,那到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同学们,你们从‘鹬蚌相争的故事中,学到了那些收获?”学生:“从这个寓言中,我们理解到,当双方发生利益争执时,如果两个人互不相让,不仅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

在本节课程中,教师并未拘泥于故事本身,而是从故事中来引入生活中的现象,从鹬蚌相争的问题来启示学生重新审视自我,从寓言的意义中揭示生活中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为了一点小事,如果一味地争执,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招致更大的损失。本节课程从寓言故事的分析,再到故事引申出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从探讨和思考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来对照自我,再加上教师的点评,从“矛盾”的产生到问题的正确解决,学生从寓言教学中感悟到谦让、和谐的深刻意义。

小学语文中的寓言教学,生动趣味的故事中往往折射出德育的内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从寓言故事的道德价值分析上,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引领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来渗透德育思想,启发和影响学生理性思维。教师在课堂构建上,要从寓言故事中挖掘道德要素,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完成对德育思想的价值重构。

8.小学生寓言作文 篇八

灰尘在风婆婆的帮助下,到处退达。他游览了许多地方,玩得痛快极了。他觉得世界上没有谁的生活比得上他。他看见蚕在一丝不苟地吐丝,觉得蚕太傻了,不挑点轻松活干。他散步来到田野,瞧见一双双脚踩在小草身上,小草连一声也不吭,只是不屈服地挺挺身子。灰尘瞥了小草一眼,瞧不起地说:“窝囊废!”小草好像没听见似的,微微笑了笑。

这时,风婆婆发起了脾气,灰尘腾空而起,在空中直打转。几天漂泊的日子过去了,灰尘钻进了一间华丽而又整洁的房间,落在窗帘上。他正想好好地享受一番,刚站稳脚,却又不由自主地朝吸尘器撞去。

靠别人过着舒适生活,只是暂时的。

小麻雀

有一只小麻雀老爱挑剔别人。一天早展,太阳还躲在云缝里睡大觉,森林显得很安静。小麻雀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勤劳,早早起来在林间散步。

一条老黄牛在主人拉扯下,耕着田。这条牛生了病,但为了抢季节,还是拼命拉犁。小麻雀见了很不顺眼,心想:这牛真是徒有虚名,不好好干活,还装出生病苦的样子。它飞过去,用嘴狠狠地啄了黄牛的背,气哼哼地嚷:“瞧这懒牛,干活不行、倒会装模作样。”说完,悻悻地飞走了。

小麻雀十分得意,它从人们宠爱的老黄牛身上发现了“弱点”,并好好地教训了它一顿。

小松鼠、小白兔有礼貌地向小麻雀问好,它劈头盖脑地挖苦它俩没洗脸,不干净。

小麻雀飞累了,在一户人家的平台上歇脚。平台上晒着的颗粒饱满的稻谷馋得小麻雀直流口水。它瞧瞧四周,没有人,心里暗喜,低头就啄起谷来,丰富的食物把它的肚皮胀得饱饱的。这时,两只老鼠抱着一个大鸡蛋慌慌张张地走过来。小麻雀眼尖,大声吃喝:“好啊!老鼠你竟敢偷鸡大嫂的蛋!”老鼠却笑嘻嘻地说:“麻雀老弟,咱们都是一样。”小麻雀哑口无言。

9.小学寓言故事精选 篇九

狼非常恐惧,当众许诺说,要是谁能帮助它把骨头取出来,它将赠送一笔很高的报酬和许多谢礼。

这时,正好来了一只鹤,它将自己的长嘴连同长脖子伸进难的喉咙里,取出了那根骨头。

随后,鹤便向狼索取报酬。

10.小学寓言 篇十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寓言故事 教学实践

寓言故事指的是那些通过简短精悍的文字来表达一个做人处事的道理。寓言故事是我们都不陌生的,古今中外,寓言故事在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代表作,比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伊索寓言》、《掩耳盗铃》、《揠苗助长》等。伊索寓言的教学对象一般为小学生,因为寓言跳不出故事的框架,而对故事存在着强烈需求的往往是心智还不健全的小学生,毕竟对于中学生来说,童年的告别也让他们与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告别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里面的一个独特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是教师教学反思的一个重中之重。寓言故事在篇幅上是比较短小的,而这就给学生理解故事内涵带来了一定的不便,而寓言故事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故事里面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寓言故事的教学困难来进行教学设计。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寓言内容

正如前文提到的,一般的寓言故事在篇幅上都是比较短小精悍的,它不像学生日常阅读的一些课文一样在字数篇幅上比较长,它通过概括性的语句,亦或是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将整个故事所要表达内容和意义表达出来。寓言这样的篇幅文字形式,就给学生的课文理解和学习造成了困难。针对学生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设计时,要注重寓言大意的疏通性讲解,从而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理解寓言中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意义。毕竟,如若学生对于寓言所要讲述的内容都不能理解知晓,那么,他对这篇寓言故事的学习是不成功的。那么,教师要如何去疏通文章大意呢?教师可以通过关键字词的解释,固定语句的阐释讲解来进行,例如,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教师可以通过对“揠苗助长”这个名字来进行阐释,揠苗助长首先是一个成语,用以形容那些急于求成而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或事,“揠”,又通“拔”,“提、拉”的意思,苗“禾苗”,“助”帮助,长“长大、生长”,揠苗助长字面意思就是通过提拉禾苗来帮助禾苗生长。《揠苗助长》的内容大致为: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二、通过生活实际,来让学生体会寓言故事内涵

寓言虽然篇幅短,字数少,但它要表达的故事内涵绝不输于那些篇幅上,字数多的文章。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和内涵往往简单易懂,但又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又会经常去犯错的地方。寓言故事的存在的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它对于人的一个教育意义,尤其是对小学生、儿童、孩子的思想启蒙意义。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内涵往往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比较贴近的内容,比如《揠苗助长》是关于农民种农作物的故事,《掩耳盗铃》是小偷偷东西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里都见到过,亦或是遇到过的事情,因此,对于寓言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来进行教学,比如教学《掩耳盗铃》时,可以让学生反思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犯过与故事中小偷类似的错误,比如偷吃了零食却忘了擦嘴巴;说完成了作业,却不见把作业交上来,等。

三、注重扩展性延伸教学

小学语文课本里所涉及到的寓言故事往往是有限的,因此,寓言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也是有限的,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些延伸性的教学,比如给学生推荐一些寓言故事书,比如《龟兔赛跑》、《自相矛盾》、《农夫和蛇》、《会飞的乌龟》、《北风和太阳》、《农夫和金鱼》、《东郭先生和狼》、《混水摸鱼》、《狼与逃进神庙的小羊》、《狐狸和樵夫》。此外,还可以改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的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训性、角色少和形象夸张可笑的特征设计。例如,《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讽刺老虎的凶残、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势欺人的可恶行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给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动物看见老虎来了纷纷逃走时,一只犀牛来了,它建议老虎站在旁边观看,让狐狸自己向前走,结果老虎恍然大悟。因此,可以根据自发的寓言故事编写和设计,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寓言故事的叙述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总结】

寓言故事是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的,它对于健全学生的任何,启蒙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思考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对故事大意的理解,要求学生对故事能够有一个好的掌握,从而让学生在故事中真正的做到东西,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得过且过。

【参考文献】

[1]苗增科 寓言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课外语文,2012,16:12。

[2]马玉玺 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J].学周刊,2011,08:186-187。

11.小学寓言 篇十一

一、深深植根于中唐社会的土壤, 彰显鲜明的社会讽刺主题

柳宗元寓言深深植根于中唐社会的土壤, 把先秦寓言的政治哲理主题转变为社会讽刺主题。他的寓言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内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官僚党争、皇帝昏庸, 外则异族侵扰、险象环生。

《罴说》就是一篇针对唐朝藩镇割据所写的寓言。一个没有实际本领的猎人, 企图利用动物之间相畏的这种自然现象, 用竹管吹出各种动物的声音来捕获猛兽, 最终被罴吃掉。从结句“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可以看出这篇寓言的针对性是很强的, 直言不讳地揭露了当时朝廷那种“以藩制藩”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如不革除弊政, 加强中央集权, 而继续采取“以藩制藩”的错误政策, 就必然会落个与猎人一样的可悲下场。其矛头直指朝廷, 嘲讽大胆, 批判尖锐, 揭露深刻。

《永某氏之鼠》则是对朝廷中宦官掌权这一现象的批判。通过描写在主人的庇护、纵容下作恶多端的老鼠, 嘲讽了那些抓住侥幸得到机会就任意胡作非为之徒。在文中, 柳宗元无疑是把“窃时以肆暴”、贪婪暴虐、恃宠放纵、无恶不作的宦官比作老鼠, 指出他们的丑恶。

《鞭贾》则揭露了官场腐败这一事实。其中写一个精通经商之道又善于玩弄权术的商人, 用诈骗的手段将一条用栀染成黄色并涂上一层蜡, 而“其内则空空”的马鞭以惊人的价格卖个一个富家子弟, 后来鞭子折断, 富家子弟落马摔伤, 险些丧命的故事。揭露了当时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而善于自我吹嘘、阿谀奉承, 去猎取高官厚禄者。

此外, 《捕蛇者说》严格意义上虽是一篇有关政治的散文作品, 但其深刻寓意不容忽视, 一直以来, 其也被看作是广义上的寓言作品。柳宗元在文中通过记叙以捕蛇为业的蒋氏一家及其邻居的不幸遭遇, 反映了劳动人民悲惨的现实生活, 揭露了“苛政猛于虎”的黑暗现实。

柳宗元还有少数几篇寄寓精微哲理的寓言, 这些寓言从正面说理, 表达了政治改革思想, 把深刻的教训性与强烈的讽刺性自然地融会一体, 表现了朴素的辩证思想, 发人深省。例如《种树郭橐鸵传》, 作者巧妙地把郭橐鸵“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的种树之道“移之官理”, 说明做官治民必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和劳作规律, 使得他们“蕃吾生而安吾性”, 对那些“好烦其令”, “虽曰爱之, 其实害之”, 骚扰百姓的昏官庸吏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二、善于对动物进行人格化的创造

我们熟知的先秦寓言故事常用历史故事、民间故事或生活故事为题材, 除了庄子寓言有一部分以自然物为主人公的故事外, 其他寓言极少用拟人的写法写自然物, 寓言最有效的手法之一的拟人法在先秦以至汉魏时期寓言中都运用不充分。这成为中国古代寓言的弱点,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寓言的发展。柳宗元受到了印度佛教寓言的影响, 创造性地继承先秦寓言的传统, 借鉴并出色地运用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创作了大量以动物为主体的寓言, 如《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黔之驴》等。柳宗元根据自己的视角, 在选取庞然大物的“麋鹿”、“驴”的同时也将视角关注于前人不轻易触及或未曾触及的鼠、屎壳郎的身上。在《骂尸虫文》中更是将寄生于人身上的“尸虫”作为选取的对象, 其选取形象之大胆在当时可谓开古今之先河, 令人叹服。

柳宗元在塑造这些寓言形象之时, 特别善于捕捉各类大小动物的特征, 采用白描手法勾画, 把动物拟人化描摹其各自的性格和行为。如写“虎”, 是“蔽林间窥之”、“远循”、“甚恐”、“荡倚冲冒”;写“狗”, 是“扬尾皆来”、“时啖其舌”。这些形象已深入人心, 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寓言形象。特别是《黔之驴》中的“驴”以“出技以怒强者”的可悲形象, 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为文学艺术形象画廊中不朽的经典, “黔驴技穷”这一成语也流传至今。

三、故事情节完整, 曲折有致

先秦寓言已经具备了寓言的基本要件, 即有故事情节, 有比喻寄托, 不过故事情节一般还比较简单。如我们熟知的《韩非子·五蠹》中的寓言“守株待兔”, 其只用了一个长句子讲述故事, 以讽刺“法先王”的保守主张。

柳宗元的寓言, 故事情节不但完整, 而且复杂曲折, 生动有趣, 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以最著名的《三戒》之一的《黔之驴》为例。文中先写一个好事者用船载了一头大驴到贵州, 因无用“放之下山”;接着写林中老虎见后的反应:由“以为神”到“窥之”、“稍出近之”;由“大骇远道”、“甚恐”到“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由“近出前后, 终不敢搏”到“稍近益狎, 荡倚冲冒”, 终于发现驴只有“蹄之”的本领;最后写虎“断其喉”、“尽其肉”。整篇故事写得波澜起伏, 曲折多变, 扣人心弦。

四、寄寓机智巧妙, 灵活多变

寓言不同于一般故事的显著特点是比喻寄托, 言在此而意在彼。故事是寓体, 寓意是本体, 而寓意就暗含在故事之中。柳宗元寓言通过各种方法将寓意寄托在故事之中, 机智而巧妙, 灵活而多变, 含蓄而深沉, 使得寓言形象的描写和讽刺内涵的深刻寄托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且其极善于抓住寓体与寓意的契合点, 用一两句话就能使得内涵得以深化。再以前面所举寓言《鞭贾》为例, 从故事的内容层面来看, 是讽刺那些平庸无能的小人求其过分的欲望, 然而作者笔锋陡转, 又从商场联想到官场, 对那些玩弄市侩手段骗取朝廷信任的世家豪族、宦官等政治投机分子进行了抨击, 甚至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当朝皇帝。

柳宗元寓言题材广泛, 体裁多样, 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 形象生动, 结构完整, 语言凝练, 体现出其独有的艺术特色, 也有着很高的成就, 在中国寓言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标志着中国古代寓言由政治哲理寓言转变为社会讽刺寓言;第二是标志着中国古代寓言在文体上完全独立。

首先, 柳宗元寓言促成了寓言文学的独立性。所谓寓言文学的独立性, 就是指寓言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以独立的身份出现, 它不附属于其他非文学, 也不是作为实现非文学目的的手段。它所要实现的只是教育、感化或审美的单纯的文学目的。中国早期寓言的载体是以诸子书为代表的哲学著作和历史散文。他们的创作无一出于纯文学的教育、感化和审美动机, 而是以一种具有故事情节和性格形象的高级比喻形式出现在散文中, 是诸子散文的一个有机部分。这些穿插于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与所著述的观点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 难以截然分出独立成篇。中国古代寓言文体的独立是到唐代柳宗元时才得以实现的。柳宗元的寓言有了全新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化的形象、十分讲究的语言表达形式, 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 使寓言成了文学创作的一种独立的样式。柳宗元把寓言从别的文体之中分离出来, 自称篇章, 单独命名, 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新颖别致的文学样式, 使中国古代寓言产生了质的飞跃, 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

其次, 柳宗元寓言促进了寓言创作方向的转化。先秦寓言的主要内容是阐述不同学派的哲学观点和政治主张, 以阐述政治哲理为主, 可称为“哲理寓言”。如庄子寓言宣传“逍遥”、“齐物”, 韩非子寓言宣传“因时变法”、“法术势”结合。他们的寓言都是为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服务的, 其目的不在于塑造现实形象, 而在于批判对立的理论。其后的两汉、六朝寓言基本沿袭先秦寓言这一传统。柳宗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 结合自身对封建社会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生活的体验, “发之以激愤”, 创造出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独特风格的寓言文学, 促进了中国古代寓言创作由政治哲理寓言向社会讽刺寓言的转化。

最后, 柳宗元寓言塑造了众多丰满的经典艺术形象。我们熟知的先秦寓言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故事, 使用比喻的方法, 说明某种哲理, 提供某种借鉴, 如人们所熟悉的“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等。它们既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 又没有丰满的形象。而柳宗元创作的寓言故事则塑造了众多的正面、反面形象, 如种树者、捕蛇者、工匠、猎人、耕牛、尸虫、王孙、驽马、驴、鼠等。其通过塑造各种类型的形象, 广泛地概括社会生活的内容。从其题材的多样性和艺术形象的丰满程度看, 其成就是非常显著的。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既异于魏晋的鬼神戏谑格调, 又不拘泥于对历史资料的加工改造, 而是直接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结合, 赋之于寓意, 揭露社会黑暗, 讽刺统治者。他创作的极多蕴含丰富、技巧精妙的寓言, 为寓言的创作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柳宗元在寓言创作上的成就是巨大的, 对中国古代寓言在唐代的复兴所作出的贡献有口皆碑, 对唐以后的寓言创作的影响更是深远。

摘要:柳宗元的寓言创作继承了先秦寓言的创作经验, 借鉴了印度寓言和六朝传奇的艺术手法, 深深植根于中唐社会的土壤, 彰显鲜明的社会讽刺主题;善于对动物进行人格化的创造;故事情节完整, 曲折有致;寄寓机智巧妙, 灵活多变, 体现出其独有的艺术特色。柳宗元的寓言促成了寓言文学的独立性、促进了寓言创作方向的转化, 对中国古代寓言在唐代的复兴所做出的贡献有口皆碑, 对唐以后的寓言创作的影响更是深远。

关键词:柳宗元寓言,艺术特色,创作成就

参考文献

[1]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

[2]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的范畴、起源、分期新探[J].求索, 1994, (4) .

[3]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12.小学寓言教学论文 篇十二

一、利用寓言寓意的多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则著名寓言叫《盲人摸象》,说的是几个盲人摸象时由于摸不到象的全部而得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表层寓意嘲笑那些一知半解便自以为是的浅薄之徒;中层寓意是讽刺那些不知佛法的博大精深而诩得道的臣民;深层寓意是告诫人们要克服主观片面性,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学生对表层寓意的理解是比较容易的,经过启发后对中层寓意也能理解。我们如能借这类寓言,逐层诱导学生不断深入地探索其深层寓意,经常训练,并且把这种训练同其他内容的教学、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哲学的深度思考问题,其功用就远不止语文一门学科,也远不止小学一段时期。

《刻舟求剑》:表层寓意是讽刺那些思想闭塞而又刚愎自用的蠢人;中层寓意是嘲笑那些顽固守旧、反对革新的国君和贵族;深层寓意则是告诫人们要懂得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哲理。

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寓言的表层寓意并不难理解,但其深层寓意的理解就很困难。这当然是正常的。实际上,勉强叫学生去背那些哲学概念也没有必要。关键是,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怎样设法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步学会抽象思维,由经验思维逐步学会理论思维,在长期训练中逐步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并且把那些作为人类几千年思维结晶的哲理逐步融入自己的日常思维之中。

二、利用寓言寓意的多面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著名寓言《猴子和鳄鱼》,写鳄鱼的妻子病重,要吃猴心,于是鳄鱼谎称对岸有茂密的花果,愿意背猴子渡水去采摘,把猴子骗到水中央才说出本意;猴子急中生智,谎称“心挂在树上要回去取”,鳄鱼只好背它回去取心,刚靠岸猴子便跳到树上去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这则寓言有四个寓意:骗人者反而受骗;要防止得而复失;不可贪欲迷误;邪不胜正。

一则优秀的寓言,往往就像这样令人回味无穷。实际上,现实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的,寓言不过是现实生活的折射。现代社会愈益复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寓言,切实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去思考问题,去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使学生越学越聪明。

三、利用寓言形象的可塑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寓言《买椟还珠》,本来就可从买方、卖方两面进行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而这个故事本身讲的是个买卖问题,可否引导学生联系当前市场经济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呢 ?譬如说,现代商品生产极讲究包装,那么生产厂家能否学“楚人”包装珍珠那样去包装自己的产品呢?由此出发,至少可以引出三个相关的问题:

1、商品的装璜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审美效应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包装是艺术,但包装后的商品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品。

3、我国劳动人民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懂得了商品包装的辩证法,对楚人卖珠的嘲讽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能经常引导学生这样去思考,毫无疑问,学生将会经常乐意去“发现”。

当然,“发现”也好,“想象”也好,“创造”也好,都不是胡思乱想,不能脱离寓言的基本内容而“离题万里”。

四、利用寓言作品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狼的寓言有四篇:《一只狼》、《狼和小羊》、《会摇尾巴的狼》、《东郭先生和狼》。这四篇的寓意,分开看,大不相同。但如果让小学生归纳一下狼的特性,(残忍凶恶而又不乏狡猾),这就是简单的辐合思维训练。

复杂一点的如《买椟还珠》、《南辕北辙》、《我要的是葫芦》、《掩耳盗铃》,分开看,四篇寓意似乎大相径庭;但合起来看却可以说明一个共同的道理:目的和手段(或途径)必须统一,否则将一事无成。这是从较深的层次上进行辐合思维训练的材料。

13.小学生寓言故事 篇十三

相府池塘里的鱼虽然很多,但并不是一个小吏所能轻易享用的。这次小吏见鱼就在手里,便悄悄拿回去煮着吃了。

事后,小吏报告子产说:“我已经把那条鱼放到池塘里去了。您猜怎么着,那鱼刚一入水,呆头呆脑,稳不住身子。我当它是活不过来了。可是没过多久,鱼就缓过气来,甩了甩尾巴,一头钻进深水中去了。”子产高兴地说:“好、好!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如鱼得水’。它找到合适的去处了。”

小吏见谎话没有被识破,从子产那里出来时很得意。他自言自语地说:“都说子产很聪明,我看有点言过其实。鱼已经被我煮着吃了,他还以为正在池塘里欢着,嘴上不住地说什么‘找到合适的去处了’。难道这合适的去处竟然是我的肚肠吗?哈、哈!真有意思。”

14.读寓言学管理 篇十四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 到沙漠去猎杀骆驼。

当他们到了目的地时, 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 还有骆驼, 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父亲用同样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说:“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还有沙漠。”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父亲又用同样的问题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

父亲高兴地说:“你答对了。”

解析:

制定目标而能产生效果, 关键就是“明确”二字, 成功的目标, 必须是明确的。进一步说, 目标要具体化、要量化。

对于一个组织而言, 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对于一个团队来说, 行动的目标也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 只有这样, 才能让全体成员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才能对全体成员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 不管具体到哪一个阶段, 也不管在实现目标的进程中遇到了什么意外的情况或问题, 都能确保团队成员调整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努力程度, 保证能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最终达到目标。

老农与石头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 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 还损坏了他的耕种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 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

一天, 在又一把犁头被碰坏之后, 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 老农终于下决心要挖掉巨石。

于是, 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这时, 老农惊讶地发现, 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深, 那么厚, 稍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 再用大锤打碎, 就能清出地里。

这时, 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来被巨石困扰的情景, 再想到本可以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 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解析:

从这则寓言故事中, 我们能领悟出管理中的道理:遇到问题应立即弄清根源, 有问题更需要立即处理, 绝不可拖延。

15.《傻子寓言》:寓言中的多彩人生 篇十五

这是一本可以永久珍藏的书,也是一部文本新奇、风格迥异、妙趣横生的书。与传统的童话或者幽默故事不同,这本书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不绕弯子,不卖关子,也不抖包袱,而是直接进入主题。每一篇文章都以寓言的方式,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从理性出发,然后穿透理性,走向非理性,到达生活的背面,以此来揭示那些被日常事物所遮蔽的东西。作者解释称,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这些寓言的属性,比荒诞要赤裸,超出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傻子寓言》中的故事始终围绕着一个轴心——人与人性来写,其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正话反说,旁敲侧击,诙谐幽默;二是异想天开,触类旁通,充满想象力;三是天真烂漫,童心如梦,一片赤子情怀。有的篇章揭示名与利的乖张,有的讥诮绝对主义的虚妄,有的是对拜金观念维护者口吻的戏仿,有的是对现代社会生存环境的污染、恶化的忧虑,有的批判现实生活中的虚伪、欺骗、空谈、浮华等等。

《傻子寓言》曾以《小神话》为题在《人民文学》首发,作者为河北籍著名诗人大解,2011年年初由昆仑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引起了文学界与读者的广泛兴趣和深切关注。有评论称这是当代寓言的“中国制造”,也有人说“该书颠覆了中国人想象力”。

精 选

大雁飞过天空

天空中,在一群飞翔的大雁队伍里,有一个不是大雁,而是一本书。这本打开的书,书脊朝上,混杂在雁阵里,已经飞了上千里,其他的大雁居然没有发现。在越过一个山口时,雁阵遇到了高空里的强风,把书页吹得哗哗响,但这本书挺住了吹拂,扇动着书页,坚持飞过了山口,并没有掉队。

这时,一个孩子在地上玩耍,当他仰望天空时,看见了这群大雁,并从雁阵里发现了这本书。由于他的视力特別好,能清晰地看见书上的文字,是他学过的课文,于是他仰头望着这本飞翔的书,读了起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

孩子朗读完这篇课文,还想看看下一篇,但还没有来得及翻页,雁阵就飞到了远方,天空里只剩下一丝丝的云片。这个孩子心想,明年再过雁阵的时候,我一定注意看。他甚至幻想养一只这样的大雁。晚上,这个孩子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天上飞翔的雁阵全是由书本组成,这些飞翔的书在越过他的头顶时,发出了阵阵叫声。

亲情植物

一年前,我家对面的六层楼上,一家住户养了一种藤蔓植物,不开花,只长叶,藤蔓从阳台的窗子伸出来,伸展到空中,向我家的方向爬过来。我家也住六楼,两个楼房之间相隔大约有三十米左右,可是这棵藤蔓居然在悬空中把触须伸到了我家的窗前。我着急了,看它的长势,再有几天就可能挨到我家的窗玻璃,假如它真的伸进了我家,这算不算侵犯?我找到这家主人,要求他把花盆挪走,或者把藤蔓盘起来。那家主人非常通情达理,当即把藤蔓盘成环形。可是第二天一看,藤蔓又伸了过来,据主人说,是它自己偷偷松开的。为此,他也犯了难,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自家的窗台上也养了一棵同样的植物,不料藤蔓也向对面的楼房伸去,两颗藤蔓在空中交织起来,在空中形成了一座植物桥,上面经常有鸟栖落,俨然是一道风景。看到这种景观,两个楼房里的居民都相继模仿起来,养起了这种植物,结果两个楼房通过藤蔓连接成一个整体,之间形成了层次不同的绿色屏障,夏天遮阳效果非常好,人们坐在浓荫下乘凉,聊天,其乐融融,和睦融洽。由于这些植物,原来互不来往的两座楼房里的居民,现在就像亲戚一般。前不久,这两座楼还被市里的环保部门评为绿色楼,这些藤蔓植物被授予了“亲情植物”,奖品是一百个鸟巢。后来,这些安放在藤蔓上的鸟巢都住上了小鸟,鸟的叫声婉转动听,并因此获得了“最佳歌喉奖”,奖品是一盆金黄的小米,这是后话。

小花出嫁

在大草原上,有一朵白色的小花,脖子细长,正在轻轻地舞蹈。今天,它把自己打扮得格外美丽。它要出嫁了。整个草原都知道它的婚期,整个草原跟着它轻轻地摆动。这时,微风从远处回来,从草叶上取下了饱满的露珠,而蜜蜂和蝴蝶正在花瓣上,一边整理它们的触须和腿上的花粉,一边舔食着嘴角上残留的蜜。

一朵小花就要出嫁了。据说,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心事,它们在表露情感时会情不自禁地舞蹈,并发出细微的歌声。只有地丁花的花瓣那么小的手才能触摸它们的脉搏,只有三寸高的孩子才能知晓它们的秘密。

小花就要出嫁了。它没有多余的穿戴,也没有嫁妆,只有美丽。但它是富有的。整个草原都是它的家,世上所有的花朵都是它的姐妹,天空就是它的房子,星星就是它的灯盏。它出嫁时,花瓣完全张开,从花蕊里飘出了醉人的香气。

这个春天,我正好从草原上经过,目睹了这一切。让我震惊的是,就在小花出嫁的同时,整个草原上的花朵都绽开了花瓣。我这才意识到,我赶上了草原花朵的集体婚礼!在这盛大的仪式上,我作为一个幸运的人,虔诚地献上了我的祝福,同时也向草原上所有的生灵表达了我的敬意。

酷评

认知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需要才学和智慧的。《傻子寓言》的作者大解用自己的思考,用一种更智慧的、客观的、历史的眼光来把握和表现现实生活的尖锐矛盾,并对这个时代影响我们生活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刻想象、思考和追问。作者以一个个虚构的看似荒诞的寓言,把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演绎得非常符合生活逻辑。作者以宽容、豁达和幽默的语言,对当下生活中的荒诞和弊端给予的辛辣但却不失善心与爱意的针砭和反讽。

无论用怎样的方式讲述故事,作者均从容不迫,在写作中很好地运用夸张、变形、荒诞、反讽于一炉,笔触细腻,情感丰盈,其力透纸背、势如破竹的想象力,可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傻子寓言》告诉我们,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来就不曾衰竭,不曾枯萎,而且一旦显现便令人赞叹,令人心驰神往。

16.小学六年级寓言故事 篇十六

一天,蝴蝶飞来了,准备采集花粉,玫瑰花鼓起刺,把小蝴蝶吓跑了。小蜜蜂来了,来帮玫瑰花传播花粉了,玫瑰花尖叫道:“你来干什么呀!快给我走开!”“呜……呜呜……”小蜜蜂哭着飞走了。小蜻蜓来了,想在玫瑰花的叶子上停息一会儿,玫瑰花破口大骂:“臭蜻蜓,快给我走!别把我的红色小礼裙给弄脏了!”“哼!”蜻蜓生气地飞走了。

玫瑰花想:“唉,每天有那么多小动物来打扰我,真烦人!要是我能插进花瓶里,再摆上桌,那姐妹们一定会羡慕死我的!”

它天天那么想着,月月那么想着,年年这么想着。

终于有一天,它bei插进了花瓶里,还摆上了桌。

所有来到这里的客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多美的玫瑰花啊!”

玫瑰花心里乐滋滋的:“这里才是我的天堂啊!我以前真是被那个破灌木丛给毁了!”

刚刚过了不久,随着“啪”的一声响,花瓶被打碎了,玫瑰花被扔进了垃圾箱。

玫瑰花渐渐枯了,可曾经被玫瑰花嘲笑过、欺侮过的小动物们却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在玫瑰花死亡前的最后一刻,它是多么希望,希望能够再看灌林丛最后一眼。“咚”玫瑰花最后一片花瓣落了下来。

17.小学生寓言作文 篇十七

在暑假里,我非常有幸的阅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大家知道,世界上著名的寓言作家并不多,我们仅仅知道古希腊的伊索,法国的拉·封丹,俄国的克雷洛夫等,他们写的寓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但如果说到创作年代之早。作品数量之多。

这些故事人们不仅耳熟能详,还从中得到颇为深刻的人生道理,比如“牧童和狼”“让我明白了总爱说谎话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龟兔赛跑”告诉我们“只要不懈的努力,最终就会胜利”等等。

18.《项链》悲剧的寓言性 篇十八

一.欲望的膨胀

在悲剧中, 人的欲望、情感、意志、能力都是历史的产物, 体现着人类的本质力量, 但都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磨难, 甚至是厄运, 而且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在这种悲剧冲突中, 主人公不仅要同为其造成挫折、磨难的强大外在力量搏斗, 往往还要同主体的内在本质力量进行搏斗。尽管突然降临的悲剧性情境似乎是偶然的, 但是, 这种情境只是为主体行动安排的必要契机, 而行动都是源于主体的自我意识。叔本华认为, 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望, 于是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望, 所以从逻辑上说, 它永不可能被满足。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望是某种痛苦, 那么世界就无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玛蒂尔德试图使自己的欲望满足, 但这种满足却更加证明和显现了意志本身, 这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多少年来朝思暮想、萦绕于怀的就在于此, 还有什么比得到上层男子青睐, 统统拜倒在她石榴裙下更令人陶醉的吗?贵妇人羡妒的目光则更让其感奋不已!每当一次欲望得到满足时, 就已经为下一次的欲望埋下了种子。无论如何, 夜会的成功意味着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她已不可能回复到原先那种“路瓦栽夫人式”的生活。欲望得到极度满足的直接后果必然产生更为强烈的欲望, 去寻找机会再显身手,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项链》不是为了讲述痛苦, 而是表现悲哀———罪过过于明晰时, 人物可能更加痛苦, 但悲哀则会显得不那么深沉。希腊有句古谚, “神诅咒谁, 就先让谁发疯”。玛蒂尔德的焦虑是紧跟着悲哀存在着的, 就像悲哀没有客观的对象一样, 如果焦虑是针对一切, 尤其是针对当下的存在时, 它就拥有了最大的延展性, 具有了悲剧的寓言性。在悲剧中, 主人公的毁灭之路由他自己的行为铺就, 无论有何外因或苦衷 (包括社会、家庭、情感等因素) , 主人公的毁灭是一次艰难的跋涉, 是存在于孤独之中的。这种象征式的孤独, 增强了悲剧人物的寓言性。从玛蒂尔德与其丈夫、与其他女人、与佛莱思节夫人的对比中可以看出, 她的“狂乱的梦想”和“整夜整夜的哭泣”具有象征性、荒诞性、暗示性等诸多现代元素, 充溢着沧桑沉郁的悲剧精神, 说中了人类的真实处境。叔本华认为人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欲望, 主要原因在于对未来及非当前的事物加以思考。这一点, 对于人类的一切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 亦即是忧虑、希望、恐惧等等的真正来源。玛蒂尔德有了舒适安闲的小康生活, 进一步梦想豪华奢侈的生活;有了漂亮的裙子, 进一步要求豪华的首饰, 欲望无休止的膨胀, 始终在烦恼、郁闷、痛苦、沮丧的泥潭里挣扎。作茧自缚之所以愚蠢, 是因为她这个“套中人”自我压缩了自己心灵呼吸的空间, 堵死了自己抗争的路径, 完全丧失掉自我救赎的机会, 结果自然不可能好。

玛蒂尔德在舞会上大出风头, 让自己膨胀的欲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 但乐极生悲, 项链的丢失使她不得不用十年的节衣缩食和艰辛劳动来偿还债务。其性格的缺陷是外在的因素, 而欲望的膨胀使其心灵扭曲, 则是真正的原因。

二.欲望的循环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 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 满足便无聊, 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玛蒂尔德婚后的生活是:差强人意的住宅, “好香的肉汤”, 有一个小女仆“替她做琐碎家事”, 还有一万八千法郎的遗产, 不需要任何劳作。命运为她安排了这种舒适的生活, 她却毫不知足, 不屑一顾, 统统以“寒伧”、“穷酸”而鄙视之。她经受的精神抑郁、心理斗争是剧烈的, 由于这种抗争仅囿于不自觉的、隐秘的个体内心活动层面, 得不到宣泄、解脱的途径, 故日常生活中的她常常“非常痛苦”。玛蒂尔德偏偏喜欢她得不到的一切, 豪华舒适的生活, 精致高雅的陈设, 优雅迷人的清谈, 漂亮衣服珠宝。她不满足于平淡的生活, 并且“不断地感到痛苦”, 而且这种痛苦是动态的, 贯穿于他行为的整个过程, 她痛苦于她碰触不到的美好:“穿短裤的仆人……宽敞的客厅, 古式的壁挂, 珍奇的古玩……”有人说幸福是以梦想作分母以现实作分子的分数, 这样看来, 玛蒂尔德作分母的欲望数值太大了, 所以玛蒂尔德的幸福指数是很低的, 因此她整天沉湎于“海市蜃楼”式的梦幻中, 沉溺于无端的痛苦之中, 但这痛苦是她自找的。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 欲求很难说是一种恶行, 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欲求而生, 都不过是满足欲求的手段。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 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 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 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 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 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欲望会把你引导到未来, 导进幻想和做梦, 有了欲望, 你就会进入梦中。有了欲望, 你就成为一个牺牲者, 就不可能快乐, 就只能够希望和失望, 然后有更多的希望和更多的失望, 这将成为你的循环, 当你变得更失望, 就会希望更多, 因为那是唯一的慰藉。在过去, 这个现在是未来, 而你希望着它, 现在它是失望, 然后你就再度为未来抱着希望, 而当它变成现在, 你就再度失望, 然后你就再希望, 然后就会有更多的失望和更多的希望, 有了更多的希望, 你就会再有更多的失望,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小说围绕“项链”, 阐释了欲望的三重循环:第一重循环是得到假项链 (玛蒂尔德认为是真的) , 物质欲望得到满足, 但很快在夜会之后丢失, 陷入失望;第二重循环是失去假项链后, 赔偿真项链, 表现出“英雄气概”, 精神欲望得到满足 (对于玛蒂尔德辛苦十年赔项链的“英雄”行为, 叔本华认为出于个人名誉的道德行为其目的隐含着满足自己的意欲, 希望自己获得他人的敬意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满足) , 但得知其为假项链后, 再次陷入失望;第三重循环是, 知道项链假的之后如何呢?会不会产生要佛莱思节夫人返还真项链的欲望呢?小说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结局, 没有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 听凭读者揣测。无论结局如何, 玛蒂尔德都逃不脱这种由欲望的循环决定了的悲剧。在这一场荒诞的游戏中, 项链是它的主角, 玛蒂尔德像是被牵拉着的木偶, 一举一动都不由自主, 只剩下那注定的悲哀, 就像孙猴子永远翻不过如来佛法力无边的五指山。或许莫泊桑是要由此教会人们满足, 欲望却是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三.欲望的诅咒

莫泊桑把玛蒂尔德的悲剧归结为偶然性:“一件小事, 能成全你, 也能败坏你!”但我们从大师所描绘的故事中, 不难明白, 即使她不是偶然丢失了那挂假项链, 她的悲剧也是必然的。根源当然不在于她“也”是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而在于她“也”是欲望的产物。悲剧事件的发生, 固然存在一些人为因素, 比如悲剧人物性格方面的某些缺陷等等, 但悲剧事件的发生, 即人特殊、潜在本质力量“物化”、“对象化”的失利或失败, 在强大的、难以制服的物、对象面前, 人自我生命价值或意义的根本消解和彻底毁弃,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具有着社会或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它不以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玛蒂尔德除了感到无奈和无助外, 实在回避不了, 而这一点, 才是它真正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所在。

正如叔本华所说:一切疏忽大意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一切意外的邂逅都是事先的注定, 一切屈辱都是惩罚, 一切失败都是神秘的胜利。从玛蒂尔德自认为“下嫁”而“梦想”而“整夜整夜的哭泣”起, 悲剧早已在冥冥之中被确定。十年那么漫长, 足以让容颜老去, 玛蒂尔德的变化那般清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她懂得穷人的生活了, 懂得家里一切粗笨的活儿和厨房里讨厌的杂事了”, 美丽的女士变成了粗俗的妇人, 其间又有怎样的辛酸?梦想变成了回想, 玛蒂尔德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 过着最艰辛的日子, 连原来拥有的舒适安闲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都失去了, 从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沦落到昔日朋友都认不出的地步。

欲望, 为挤进上流社会绞尽脑汁, 玛蒂尔德做了一个梦, 一个本来就不属于她的梦, 也许这个梦每个女人都梦到过, 然而女人们大都乐天知命, 知道满足的可贵, 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安静满足的生活。佛莱思节夫人在公园牵着她的可爱的孩子, 享受着美丽的青春和天伦之乐, 就是这样的一种象征。渴望更好的生活当然可以理解, 然而不能做不切实际的欲望之梦, 所以她的梦破在所难免。玛蒂尔德失去项链是个悲剧, 而她自己注定也只能是悲剧。最后当玛蒂尔德抱着坦然满足的心态鼓起勇气向朋友说明真相, 然而她不知道更大的打击正在等待着她, 假项链的事实让她十年的艰辛付出一瞬间化为零。佛莱思节夫人的话与《祝福》中四婶的“祥林嫂!你放着罢”异曲同工, 这篇小说真正的悲剧寓言性恰在这里。因此没有对玛蒂尔德进行道德评判的必要, 人性和社会的双重压迫足可使她永无出头之日了。“绝对而根本的悲剧意味着无论如何都只有死路一条。” (2) 而莫泊桑始终没有给玛蒂尔德一个孩子, 令人不由的想到“欲望之害, 其无后乎”, 这就是对欲望的诅咒吧。

综上所述, 我们从《项链》里读到的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关于欲望的故事, 一个过去已在很多很多人中预演, 将来还要在许许多多人身上再演下去的故事。这里揭示的人性是拥有普遍性的, 玛蒂尔德和佛莱思节夫人他们的地位和生活状态合起来构成了特定时期的生活面貌。目前的现实生活的确和莫泊桑笔下的生活状态有惊人的相似。

十年贫困的生活, 不仅改变了玛蒂尔德的容貌, 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艰辛的劳动、生活, 把她从不切实际的幻想云端拉回切切实实的地面。这一形象告诉我们, 一个人要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所面临的生活, 早日从虚幻的欲望中找回自我, 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自己平凡而有意义的人生路。这大概就是《项链》的真正寓意吧。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 而悲剧, 正有这种能力。人性中往往会有卑劣的东西, 悲剧可以让这种成分宣泄出来, 最终保持心灵的安静。人可以通过反观悲剧, 不断的提升和完善自己。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讲, “真正的作品”主题是渐次开放的。现代阐释学认为, 文本的寓言结构蕴藏着一个多元的“意义整体”。它不可能在首次阅读即对读者全部打开, 这个“意义整体”的生成与发展, 是一个相对的, 无限趋向未来的过程。法国小说家纪德说:“我们之所以把莫泊桑看作一个真正的大师, 我想就是因为他对自己几乎完全不关心……他看清了世界, 并略略显得有些悲观地给我们写了出来。” (3) 他高妙的放眼社会, 含蓄却深刻地暴露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弱点, 巧妙地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诗学》 (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著陈中梅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德) 叔本华著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智慧奥秘》奥修著林国阳译第十四章坦陀罗免于欲望的方法ht t p://blog.si na.com.cn/s/blog_4dac285601 0009u7.ht ml

19.寓言的启示 篇十九

当有一天我们打开一本书,走进来自远古的、现代的、身边的寓言,不禁会心一笑。这些来自于哲人的寓言之舟就摆放在不远的渡口,他们诉说着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的启示,他们催促着我们奋进。

猫虎理论

大山很美,山里来了一只狼。狼饿了,找食吃,见到了猫。

这么多猫,狼吓了一跳。可狼实在太饿了,就壮着胆子向一只猫下了手,结果把猫吃了。猫虽然挣扎,也没有用,其他猫也没有给予帮助。狼很得意,于是每天吃一只猫,把这一群猫都给吃完了。

狼吃完了猫,又四处觅食,走了很远。正当饿极时,又看到一只大猫。这下狼高兴了,心想,虽然这次只有一只,可看起来大,可以吃饱。狼冲上去就咬,结果这只猫不但气力大,也凶猛,反过来把狼打倒在地,吃掉了。

狼至死也不明白,这只貌似猫的东西原来不是猫而是老虎。大猫非猫,一只大老虎的力量大过一群猫。

营销启示:动物界的竞争和人类的竞争是很相似的。在营销过程中,分散力量分兵作战是许多企业采取的营销措施,但是一旦竞争对手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企业是很难挡得住的。但是如果集合营销力量形成团队作战,那么,企业将是一只人见人畏的老虎,而不是一群猫。

老鼠百变

丛林中有一只小老鼠叫辉格,整日里闷闷不乐。它自感形象不佳,本领又小,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看人家猫多神气啊!

苦恼的小老鼠辉格来到山神面前,再三哀求给予帮助,把它变成一只猫。山神爷终于答应了它的要求。于是,小老鼠变成一只神气的猫。

没高兴几天,又有了新的问题,原来猫怕狗呀。它又去求山神,把自己变成一只狗。可谁料,狗怕狼,于是它又跑去请求变成狼……

如此这般一路变化,小老鼠辉格终于变成了森林之王大象。

辉格昂首挺胸,在丛林中漫步巡视,威风凛凛,动物们见了它都低头哈腰,恭恭敬敬。辉格心中别提多高兴了。

可没过多久,辉格又有了一个新发现:大象最怕的竟然是老鼠。这时它眼中最伟大的形象又变成了老鼠,于是它又跑去哀求山神爷……

营销启示:羡慕别人是没有用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弱点。只有自信,才有勇气打败竞争对手。

狮子、熊和狐狸

饥饿的狮子和熊同时抓到一只小羊羔。谁都想得到这只羊羔,就凶狠地打了起来。经过一场苦斗,双方都受了重伤,有气无力地躺在地上。狐狸早已躲在远处坐山观虎斗,一见它们两败俱伤,都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便跑过去,把躺在它们之间的羊羔抢了去,美滋滋地啃了起来。伤势严重的狮子和熊眼睁睁地看着狐狸抢走了羊羔,却毫无办法。他们唉声叹气地说:“我们真不应该呀!我俩斗得你死我活,让狐狸得到了好处。”

狮子说:“早知这样不如一人一半呢。”

上一篇:在校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的主持词下一篇:扬尘防治资金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