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示范校材料

2024-09-01

创建示范校材料(共10篇)

1.创建示范校材料 篇一

争创平安校园,共建科普示范学校

——创建六安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六安市第九中学始建于1975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环境优美的市级示范初中学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突出特色,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幸福而奠基”的办学目标。学校现已荣获国家级“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示范家长学校”、“家教名校”,安徽省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是六安市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文明单位”;六安市第二届、第三届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六安市第三届“文明窗口”;六安市教育系统师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法律进学校”示范学校,六安市“五五普法”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六安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地处六安市齐云西路与平桥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20亩。校舍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班班通教室60间、120平方米专业美术画室一间、联网微机室三间、省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各三间、多媒体教学教室三间、多功能200座位阶梯教室间、有一间70平方米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室、一间70平方米的语言工作及名师工作室、70平方米体育活动室等。

学校现有3630多名学生;教职工189人。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他们爱岗敬业,锐意进取,乐于奉献,富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近几年来,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课频频获奖,有98人次分获国家、省、市、区奖项。有81人次评为国家、省、市级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在2007年、2008年、2011年三次受到裕安区人民政府的嘉奖,且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

我校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发扬九中精神,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弘扬人文精神,创造和谐校园,让所有学生享受高效优质的教育,实现人生的理想,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结合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的机会,开展了一系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科普特色教育,不断提升了我校办学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把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等为成员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科普示范校创建学期工作计划和工作计划,管理联系学校部门创建活动,做到专人负责、专人办公。制定科学合理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把创建目标、创建内容、保障措施和具体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各处室、年级组、班级等部门,定期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学校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牵头实施的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大力宣传,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全体教工会、例会、年级组等各种会议,积极宣传动员,认真传达创建工作要求,学习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创建工作靠你我,搞好创建为大家”的主人翁意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将创建科普示范校与学习型学校、绿色学校、平安校园、应急工作先进学校等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在校园里新开辟了“艺术天地、科普长廊、读报栏”等宣传橱窗,充分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班会、校园之声广播和校园网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意义,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作条幅、标语、宣传牌,营造宣传氛围。在校门口定期通报学校创建工作成果,使全体师生及时了解创建工作进展。以此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三)、活动育人,突出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十分注重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和体验丰富师生科普知识。组织开展了“安全伴我行”演讲比赛。成立与科普活动有关的社团及兴趣小组,极大的促进了学校科普工作的开展。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年级组组织的展览、讲座和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利用校园之声广播、黑板报、橱窗、学习园地等平台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及时获取科技新知识,感受科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以学校为教学阵地,坚持地震知识的宣传,利用墙报、专栏、讲座、兴趣小组活动等,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并定期组织主题班会,通过主题教育周和主题教育月,对师生进行科普知识教育,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及各类辅导员到校进行科普知识、消防安全、禁毒、法制等讲座,组织了震灾预防演练等活动。积极开展“四防”(即防火、防电、防盗、防煤气中毒)科普教育。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及竞赛活动,如环保小报或环保漫画、环保作品制作展、科技作品制作等,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真正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优化措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学校注重发挥课堂教学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一是专门由学校领导对全校各年级讲“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每学期不少于一次,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自救互救知识。二是开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电教课,让学生观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专题片,通过视觉效果让学生形象直观接受教育。三是每学期都安排“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班会课,主题内容由教导处安排,班主任实施。四是邀请校外专家和校内辅导员开展科普讲座。通过“科普进课堂”活动,使我校“防震减灾”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得到普及和深入。

(五)、通力合作,落实好校园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为认真贯彻落实《六安市教育系统突发事件演练工作计划》的通知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害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2010年4月10日下午,在我校校园学生宿舍区,举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邀请裕安区消防大队指导员到校给予技术指导并指导使用灭火器和做灭火示范等。

2011年9月18日上午,在市防空办、应急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六安市滨河公园组织了一次六安九中纪念“九一八”防空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体现“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有序;认真策划,演练方案安全可行;群策群力,演练活动到位;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的格局”。其活动图文刊登在《安徽消防》2011年第十期上。

2011年9月23日,我校隆重开展了“2011年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暨青少年科普讲座”活动。市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司敏,市地震局、市科协、区科协、区教育局等单位领导出席。司敏在致辞中指出: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就是要激发全体公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热情,为中国科普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源泉和动力。接着,同学们在操场中央整齐排列着科普大篷车带来的多件动手动脑科普展品和科普资料,操场四周摆放了几十块节约能源资源的科普展牌。每个展品前围满了学生,他们都兴奋地动手操作起来,对科普展品充满了好奇,不时发出惊奇的笑声。在科普展牌前也有不少学生在仔细观看,用笔记下科普宣传内容。

最后,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李典友教授作了题为《水资源利用与节约途径》的知识讲座。讲座针对青少年学生,深入浅出地宣传了水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和保护,切实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本次活动,学生们看科技展品、做科学实验、读科普资料、听科普报告,享受了丰盛的“科普大餐”。

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消防安全逃生技能,2012年9月6日下午,在九中校园内,举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由六安市开发区消防大队官兵给予技术指导。六安市电视台做了新闻报道。

2012年9月19日下午,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安徽行活动”六安站报告会在我校举行。中国科学院科普演讲团成员、绿色北京绿色行动宣讲团成员、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著名科普教育专家郭耕老师为学生们作了《生态文明与绿色行动》科普报告。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六安市科协及裕安区科协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报告会并聆听了科普报告。郭耕老师别出心裁,头戴大猩猩面具,以主持动物联合国大会的形式开始了精彩报告。报告从生态文明、自然的价值、绿色行动三个方面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倡导低碳生活,提倡绿色衣、食、住、行、用,鼓励学生不仅要创造人与人的和谐,还要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争做合格的地球公民。整场报告精彩纷呈,一会儿是惟妙惟肖的马鸣声,一会儿是亲切温馨的动物对话,学生们完全沉浸在郭老师模仿的和谐的大自然境界中。同时,郭老师引经据典,以详实的资料、生动的图画吸引着学生,打动了学生。

2013年11月我校和裕安区消防大队联合举行了一次以“认识火灾·学会逃生”为宣传主题的消防安全演练。11月11日晚6点30分,裕安区消防中队政治指导员王东友在报告厅通过幻灯片,为师生讲解有关消防安全知识。7点48分,随着警报声响起,住宿师生手捂湿毛巾,弯腰迅速有序地撤出男生公寓楼和女生公寓楼,来到了空旷的教学广场上,安全抵达目的地,并迅速查点人数。然后校长对本次疏散演练活动作了总结和点评;裕安区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闫成武、裕安中队中队长罗玮到校给予技术指导。通过本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逃生演练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遇到火灾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进行自救等基本操作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促进了学校良好的安全环境的创设,提高了学校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013年11月13日下午,我校举行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为保证演练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演练前,学校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成立演练领导小组,制定演练方案,召开班主任和教师会议,确定每个班级由班主任带队,科任教师配合维持演练的秩序及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裕安区地震局白志增副局长应邀为这次演练做技术指导。

下午3时10分,各班的广播发出“地震紧急撤离”通知,参加演练的全校师生迅速做出反应,正在上课的老师终止讲课,就地组织教室里学生双手护头迅速撤离教室,按照疏散路线,迅速、有秩序的疏散。从警报声响起到3600多名师生撤离到教学广场的整个过程用时5分钟。接着,在教学广场上,学校邀请六安市地震局朱兴科长为全体师生做《地震防护》知识讲座。这次地震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熟悉了在突发事件后学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增强了学生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意识,提高了学校安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本次地震演练科学制定了应急避险模拟演练方案和实践,架构防震减灾指挥平台。并针对师生在教室、过道等场所可能出现地震情况,组织师生如何紧急疏散。通过多次演练,使师生知道应该沿着哪条线路疏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于全体教职工我们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位练兵和各项应急技能培训,确保在现有的人员和条件下,一旦震情出现,能够快速正确地完成地震应急工作的各项任务。本次地震演练也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患难真情,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创建示范校材料 篇二

一、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细则》) 中关于教职工队伍建设这一指标规定: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教职工配备、骨干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几个方面必须达到规定指标。具体要求:一是教职工配备指标。按照《细则》规定, “四川省二级示范校师生比例达到省定指标, 专任教师及其它辅导人员按规定配备, 20%以上老师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进修或毕业。”还规定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必须有“30%以上老师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进修或毕业。”二是骨干教师培养指标。《细则》规定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要求有省级骨干教师, 有一批市 (州) 级骨干教师, 部分学科有市级学科带头人。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要求“有一批省级骨干教师;部分学科有省级学科带头人或省级知名教师。三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指标。《细则》规定, 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要求“全体教师有专业化发展计划和研修记录, 并取得明显成效。50%以上教师能够兼教一门以上选修课程;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二级示范校要求“全体教师有专业化发展计划和研修记录, 并取得较好成效。40%以上教师能够兼教一门以上选修课程;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在市级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这些规定对农村普通高中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农村普通高中面临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

基于《细则》规定, 笔者对雅安市几所农村普通高中进行调查, 结合所在学校创办四川省省级示范性高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 农村普通高中在创办省级示范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较多困境,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配备不足

相当一部分农村普通高中教职工比例不达标,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师生比例严重不达标, 师资严重缺乏, 班额过大。二是教师高学历比例小, 教师的学历尤其是研究生学历提升率进展缓慢。达不到省一级示范校对教师学历规定的要求。

农村高中教师配备比例不达标,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办学资金不足。我国传统的以县为主体的教育投资体制不完善, 县级财政所占份额很少, 涉及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资金县级政府则无能为力, 加上我国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一直奉行重点配置取向。由于农村普通高中办学资金不足, 地方政府为了节约办学成本, 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扩充教师编制, 在师生配备上就难以达到省定标准, 这是师生配备不足的最根本原因。第二, 就业观念的影响。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农村经济不发达, 教育文化落后, 基础设施差, 教师待遇差, 相当一部分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之后宁可留在一线城市打工, 也不愿意到农村公立普通高中任教。第三, 研究生教育规模相对较小。目前,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相对数量上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和基础教育的需求。第四, 研究生在职培训力度不够。农村普通高中由于教育经费不足, 部分学校不重视研究生培养, 加上教师自身的经济压力, 工作压力, 也不愿意提升学历。

(二) 高层次教师严重缺乏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农村普通高中骨干教师和名师严重缺乏, 很难达到省级示范校的要求。一方面, 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教育以城市为中心的不合理的教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不足, 生活基础设施差, 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低下, 教师得不到应有的人文关怀,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造成农村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政策指标又向城市中学教师倾斜, 农村普通高中教师缺乏自身发展目标和空间。

(三) 教师专业化内涵式发展任务艰巨

调查表明, 农村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经济待遇差使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失去了原动力。与城市普通高中相比, 农村高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加紧迫, 是发展的重点。农村高中新教师较多, 28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约占四分之一。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 部分农村青年教师在自身的发展上显得“无能为力”。部分农村教师对自身的发展“没兴趣”。当前经济收入“脑体倒挂”现象很严重, 加上房价、生活费用上涨, 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面临家庭的种种困境, 教师们也难免“不患寡而患不均”, 很少有教师能“安贫乐教”, 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就既无能也无趣了。

第二, 时间和机会短缺使教师失去内涵式发展的外在保障。由于农村高中教师负担过重, 大部分教师感觉自身的发展“没时间”。一方面, 当前大多数农村高中师生配备比例不够, 班额过大, 一人带多班、兼多职、跨年级上课等现象严重。另一方面, 高考压力大。学生的分数成了衡量老师工作业绩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指标。尤其农村高中, 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与城里学校平等竞争, 要想取得好成绩, 教师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如此不堪重负的工作压力使大部分农村高中教师“心力交瘁”, 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搞教研。另一方面, 由于农村中学相对城市中学的诸多不足, 使农村高中教师的内涵式发展失去了机会保障。农村中学大多地处较为偏僻的地区, 信息相对闭塞。“春风难度玉门关。教师接受外界新思想、新观念的渠道相对有限, 使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出成果、成名师的职业追求成为泡影。农村教师职称评定指标极少, 很多农村优秀教师的职业价值得不到认可, 自身发展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 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愿望便会淡漠, 时间和机会短缺使教师失去内涵式发展的外在保障, 很少有教师能够兼教一门以上选修课程;很少有教师在省、市级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因此, 农村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任务尤其艰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 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 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陶行知先生曾指出,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 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也无甚用处。”爱因斯坦认为“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应让教师明白:教师应具有高超的德行、要持重、明达、和善。并搭建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的平台, 使每一位教师的道德素养有较大提高, 让他们乐于奉献, 将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同时, 学校领导应该努力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师观。让他们有紧迫感, 有强烈的职业发展愿望。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孔子曰:“学而不已, 阖棺而止”。荀子也提出“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布卢姆把教育看成一种永不完全停止的过程。《颜氏家训》中说“幼而学者, 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 如秉烛夜行, 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有自我发展意识, 才能使自己的专业得到较快发展。

(二) 增加投入, 大力引进高学历、高层次教师, 扩充教师数量

教师资源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 教育财政资源是农村高中教师数量和质量配置的有力保障。教师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问题是农村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为解决农村高中教师资源配额不足和高学历教师紧缺的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向农村高中倾斜, 积极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并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教师需求。增加经济投入, 如积极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 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 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以提高教师待遇, 健全教师的绩效工资管理体制。对城乡结合处、山区学校进行特殊补助。加强推进城乡教师绩效评比的公平性, 体现农村高中教师的价值。足额配备结构合理的教师, 通过对教师数量、年龄、学历、学科等方面结构的优化来改善农村高中教师资源配置不足、配置不均的现状, 适当降低高学历教师的准入门槛, 制定高学历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引入的优惠政策, 同时在经费上适当向农村高中倾斜, 采取特殊措施, 来吸引优秀教师任教, 并留住这些教师, 以稳定和壮大农村高中的教师队伍。

(三) 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3.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 篇三

关键词:小麦;高产创建;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57-1

小麦是我区传统的小春作物之一,因其早熟不影响大春作物的种植,适应性广、产量较高,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我区小麦在冬季种植,是山区、半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为水田和山地都可以种,常年的播种面积比水稻大,平均产量是188kg。产量水平相对较低,品种退化,种植水平落后是导致小麦产量过低的主要原因。为充分挖掘小麦的增产潜力,在乌龙镇实施了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展示项目,特提出如下高产综合配套种植技术:

1 实施的面积和规模

1.1 百亩核心样板 面积200亩,分布在乌龙镇店房村(属坝区、田麦,可浇水),马店村(属半山区,地麦不能浇水)两个村。

1.2 千亩展示 两个点,面积2000亩,分店房、跑马、碑棋等坝区田麦1000亩,马店、土城等山区地麦1000亩。

1.3 万亩示范 在乌龙镇种植10000亩的高产创建小麦,作为东川区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之一。

2 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小麦高产创建项目,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百亩核心样板,亩产500kg以上,千亩展示,亩产450kg,万亩示范400kg以上。

3 实施的技术措施

3.1 技术培训 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的要求,全镇关于小麦高产创建的培训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阶段:播种前技术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预整地,种子的处理以及底肥的用量和方法。

第二阶段:苗期的管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培训。

第三阶段:中期管理病虫害防治,以期收获等技术培训。

3.2 选用良种 全镇常年的小麦品种以德国吨麦为主,因其种植时间过长,种子杂、退化严重、产量低、品质差。因此选用良种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在乌龙镇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昆麦4号”、“042-39、“宜麦1号”和“2003-27”等品种。

3.3 整地 前作收割后,即时翻犁整平,做到土壤疏松无大垡子。

3.4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有效减少病害传播,降低病害发病强度的有效手段。在播种前用多菌灵浸种,每25kg用50g粉锈宁拌种,可有效降低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病率和发病强度。

3.5 施足底肥 每亩施用农家肥1500-2000kg有机肥,翻耕入土,有利于肥效缓慢释放;每亩施用普钙50-80kg;钾肥5kg。

3.6 适时播种 乌龙镇小麦应在10月中上旬抢墒播种,可以提高小麦的出苗率。霜降前后播种结束,播种过早过晚都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小麦产量的提高。播种量10-12kg/亩。播种规格:3m开墒,实施撒播或条播(条播14-16行,行距18-21cm)。

3.7 田间管理

3.7.1 施肥 分蘖期每亩施用15kg尿素;拔节期每亩施用25kg尿素和10-15kg硫酸钾,在浇水前撒施或对水浇施;灌浆期小麦长势,每亩施用5-10kg尿素。

3.7.2 锄草 分蘖期锄草一次,孕穗期深耕一次。

3.7.3 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是白粉病、锈病和蚜虫。拔节后期,每亩用100g粉锈宁(三唑酮)、磷酸二氢钾0.1g,对水50kg,在晴天早上9-11点,或下午四点以后进行喷施。扬花后,每亩用100g粉锈宁(三唑铜)对水50kg进行第二次喷施,严控白粉病、锈病的曼延。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蚜虫。应在蚜虫发生初期即用800-1000倍乐果液或其他杀虫剂适时喷施,防治蚜虫。

3.8 适时收获 应做到九黄十收,以免造成落料。选择晴天收割,用机械或人工脱料,及时晒干装袋。

4 项目完成情况

4.1 百亩核心样板 完成222亩,分布在乌龙镇店房村和马店村。店房村核心样板平均亩产504.6kg,最高亩产523.9kg,最低亩产496kg。

4.2 千亩展示区 面积2268亩,主要分布在店房、跑马、碑棋、马店和土城村。平均亩产455.3kg,最高亩产519.5kg,最低亩产389.7kg。

4.3 万亩示范区 分布在全镇 全镇小麦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活动,经东川区农业局组织东川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验收专家组,进行实地自测验收。百亩核心样板亩产达504.6kg;千亩展示区平均亩产达455.3kg。经省市有关部门组织验收专家进行实地抽测、复测,百亩核心样板最高亩产达508.8kg,最低亩产495.8kg,平均亩产达502.5kg,基本完成了小麦高产创建的目标任务。

5 效益分析

5.1 社会效益 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镇的小麦高产栽培,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既为东川的面条加工企业提供了原材料,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对农民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

5.2 经济效益 全镇的小麦高产创建只有坝区的1168亩。坝区的千亩展示平均亩产达到455.33kg,总产53.18万kg,平均亩产比上年的188kg增产267.33kg,增幅142.2%,新增总产量312241.44kg。样板核心区坝区121亩,平均亩产达到502.5kg,总产6.12万kg,比上年的188kg增产314.5kg,增幅167.29%,新增總产量38275kg。全镇小麦高产创建总增产350516.44kg。按国家粮油收购价白小麦1.73元/kg计,新增总产值60.63万元,新增纯收益55.04万元。

5.3 生态效益 秸秆可作牲畜饲料,之后又以牲畜粪便有机肥还田,能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条件;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养分。

4.创建市级德育示范校汇报材料 篇四

汇 报 材 料

大二小是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新建的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于2005年8月20日正式成立招生。校园占地面积333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59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1422人,专任教师65人,党员13人。学校自成立以来,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在管理理念、机构设置、制度建设、队伍培养等方面都融入了德育工作的内容,达到了学校德育工作在面上不断拓展,在点上不断深化的目的。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党支部、工会、少先大队、年级组共同参与的德育领导小组,而且还配套组建了德育教研组,并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齐抓共管的德育网络,坚持以德育为首,明确责任,强化管理。为了使创建德育示范校工作有序进展,德育领导小组精密策划、精心布署,制定了《大二小创建德育示范校工作方案》,完善各项德育工作制度,坚持以《小学德育实施纲要》、《大二小 德育工作五年规划》以及《校长任期德育工作目标》为指导,扎实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真正发挥出德育在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中的导向作用。

二、加强队伍建设,构筑坚实的育人堡垒

1、强化全员育人队伍建设。为了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体系,学校根据教职工的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全员育人条例》和《全员育人制度》,致使任何岗位都充分体现出以德育为首的育人理念,从而有效地严密了管理的环节,规范了管理要求,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少先大队、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制定了选拔少队干部、班主任等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切实选拔出一批年富力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为了提高工作积极性,学校在评优选模、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不断促使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少先大队每年都在学生中精心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成立自立管理委员会并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对学生的言行、卫生、纪律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督考核,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4、重视家教队伍建设。我校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家校沟通,精心选拔文化层次高、协调能力强的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制定了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责任,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由各处室主管领导汇报工作,听取家长委员会的评议,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展,针对家庭教育相对滞后的现象,学校组织成立家长学校,由社区负责人、家长委员会成员、学校主要领导共同组成家长学校校委会,形成严格的培训制度,选拔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截止目前,我校已举办家长学校培训班六期,培训十二课时,培训家长1000余人次,家长从中切实吸取了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增强了家教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5、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作用。为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革命优良传统教育,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三位老革命、老教师、两位现役军人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学校每逢举行大型活动都邀请他们到校参加并进行对学生进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每学期至少邀请法制副校长进行至少两次法制专项讲座,效果明显。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一贯注重学科的德育渗透,我们把“德育渗透”作为规范化备课格式中的一项指标,还把教师上课时渗透德育的情况纳入听课、评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之中。要求全体教师要做到:

1、能使用规范的课堂教学语言,一举一动都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2、能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能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契机进行适时教育;

4、能充分利用好学科教材中有关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5、能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并富有时代性的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科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明确的德育渗透要求与规范的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把德育融入了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例如体育老师在讲授《前滚翻》一课时,引导学生利用体育垫子摆出“盐池三小”字样,并让学生提出有何意义,学生们自觉地说道:“盐池三小是一所非常漂亮的学校,能在这里学习,我们感到十分荣幸,我们绝不辜负家长、老师的期望,热爱学校,勤奋学习„„”教师适时引导,使孩子们逐步形成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正确学习观。

四、大力开展活动,强化德育目标与落实

有意义的德育活动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凝聚班级人心、推进班集体建设。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条主线。

1、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教育。我校坚持每周星期一举行庄严而隆重的的升国旗仪式,并不断变换形式,充实国旗下讲话内容,以此吸引学生,达到教育目的。我们把每周的升旗仪式,每天的广播操、眼保健操都当作德育活动来抓并进行评比。在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55、56周年纪念日之际,我校均组织举行了隆重而庄严的庆祝大会和新队员入队仪式,同时邀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及部分家长参加仪式,推荐代表对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2005、2006年清明节组织三至五年级1600余人次赴烈士陵园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扫墓活动,聆听老革命张永祥将革命传统故事,使学生深受感动。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盐池解放7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我校组织80名少先队员光荣参加了少先队员代表向烈士纪念碑宣誓活动,极大的推动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为社会主义祖国做贡献的责任感。

2、强化德育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校始终将学生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视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领导小组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加强《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各班组织学生坚持每天熟记一条、遵守一条,政教处采取不定期专项抽查,红领巾监督岗采取轮流在校园值勤的方式进行全天候纠察,从而有效遏制了学生的不良行为。

3、大力加强法制与安全教育。我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坚持每月举行一次法制与安全集中教育,为真正使学生牢固掌握法制、安全知识,政教处先后组织举行了两次三至六年级学生安全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各班板报设有法制与安全宣传专栏,同时利用班(队)会开展法制、安全专题教育,效果明显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展。

4、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工作计划,调适工作目标,原则等,截止目前,已建立了特殊学生档案140余份,为50多人次进行了有效的心理调适。同时组织班主任在深入研究、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精心上好每一节教育课,使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在校园“四化”建设上多方筹资、精心规划、规范管理,使其真正发挥了潜在的育人功能。在精神领域上,我们加强了“一训”、“三风”的教育和渗透,书写到校园各类宣传栏以及教室、办公室中,楼道走廊的墙壁上悬挂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我们还充分利用图书阅览室、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加强教育,宣传上力争做到全面覆盖,弘扬先进、树立正气,浓郁了校园文化气息。此外,学校相继成立了舞蹈,美术等兴趣小组并坚持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展示了学生的特长,舞蹈队排练的节目受到了县、局的表彰,2005年9月举行了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校园卡拉ok歌手比赛活动,2006年6月1日成功举办了“盐池三小首届魅力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才干、增进团结。

6、加强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城市街道卫生清理劳动,每年3月“学雷锋日”活动期间,组织少先队员赴县光荣院、敬老中心进行义务劳动。2005年10月组织200余名优秀少先队员赴县中队营地参观学习并举行联谊活动,聆听武警官兵的简短报告,使队员的心理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勤奋学习、为国争光的热情。

五、加强德育科研与创新

政教处针对学校两年来的德育工作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整改措施,在德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班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的特点组织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中队会,加强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六、取得的成绩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校已基本形成了适应形势发展的德育工作 新思维,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6年9月被盐池县宗治委评为“平安校园”。众所周知,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效工程,既要“反复抓、抓反复”,又要力求 抓活、抓新、抓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本着服务于所有学生,并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立足和服务于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转变观念,逐步把教育行为转变为服务行为。

大二小

5.创建绿色学校示范校汇报材料 篇五

-----乌龙坝镇中心小学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上午好。

我们乌龙坝镇中心小学座落于汤头河西岸,阜锦疏港公路东侧的吴家窑村。校园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43平方米,建校以来,先后建造了前后花坛,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绿化面积260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到26% 以上。学校200年被评为“阜新市绿色学校”。但是这几年我们没有停步,还在一直坚持下一个目标,做创建绿色学校示范校的工作。现向各位领导、专家作简要汇报。

1、把环境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环保教育方面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教育渗透、逐步培养”.我们的做法是: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以普及环保科学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培养学生从小就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为目的,从少年儿童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利用学校及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少年儿童在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同时,接受环境教育,提高环保素质。让少年儿童充分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觉行为。

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要想把环保工作做好,认识先要提高。我们建有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中层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班主任及少先队员代表组成。我们还与村委会联系,与他们一起联手来参加环保活动。为提高领导环境教育的意识和工作能力,学校领导坚持参加环保培训学习,我们先后派了5名年轻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创建“绿色学校示范校”的研讨学习。

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手抄报等途径来大力宣传环保知识,以提高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在每个班级都开辟了一块环境宣传教育园地,让学生将家中废旧挂历、画片收集起来,通过有选择的剪贴,变废为宝,这样一是让废物再一次得到利用,本身就是一种环保行为;二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提高了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也提高了动手能力;三是宣传了环保知识,也美化了校园。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2、抓好课堂教育主阵地,进行环保教育。现在的新编教材,不管是语文、自然、还是社会其它课本中,都或多或少渗透环保教育内容,我们在对教师提出教学要求的同时,还要求教师落实环保渗透教育,按照新课标要求、新教材内容,找准渗透教育切入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保知识。本学期,在中高年级结合写作练习的同时让学生写了一篇环保方面作文。既提高写作能力有增强环保意识。

3、让教育渗透到少先队的活动中。我们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少数学生一些不良现象,如浪费问题、乱丢纸屑废弃物、不讲卫生等,纳入到环保教育的内容中去。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看到垃圾弯弯腰”的活动,在各项评比中,学校也专门设立了“环保小卫士”的评比。

在组织节日活动,如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爱鸟周……,精心组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爱绿护绿、参加考察等活动。有时我们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制作宣传板面、画画、编制黑板报、手抄小报等等。这些活动活动都是少年儿童乐喜闻乐见的,在活动中充分受到环保的教育。我们把整个校园作为一个环保教育的园地,教育学生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我们把保护校园环境这项工作交给校园内的小主人,建立起“清卫包管”责任区,让每一个孩子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同学们每天早晨进校门就忙碌在各自的责任区。通过给花草、树木等挂牌介绍,让学生学习保护校园环境。

各中队建成了“回收站”,让学生自己负责、参与废旧物的回收工作,在活动中理解废物的再利用价值,教育学生节省材料,减少垃圾,同时也渗透了“勤俭节约”的思想品德教育。

4、近两年,我们也加大投入,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我校在年获“阜新市绿色学校”单位称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学校根据市园林局设计的绿化方案,投入

元和

元,两次对校园绿化进行了改造、完善,使校园的绿化更加完美,现在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 %,达到

平方米,生均占有绿地

平方米。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使校园小环境得到了改善。

几年来,“绿色学校示范校”的创建实践使我们懂得:环境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必须全社会重视。只有当人们接受了环境教育,充分认识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只有真正地彻底地解决环境问题,才能改善我们生存、发展的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才是成功的环境教育。同时也懂得,“绿色学校示范校”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更是一种责任。

我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环境教育的渗透的研究还没能取得显著的成绩,还没有专门的研究课题,没有环保题材的高品位的论文发表;与村镇 “共建绿色”的工作总找不到最佳的切入点,或者说周围的居民还没达到较高的环保意识,“小手牵大手”的行动还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以这次考核评估为契机,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提高我校环境教育水平和品位,使我校师生的环保意识有一个新的提高,环境教育取得新的成绩。

6.创建学校管理示范校经验汇报材料 篇六

寄宿制小学的管理容不得半点闪失,自改建寄宿制小学以来,我校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法办学、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落实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政策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教育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培养优秀人才,健全学校组织,以人为本地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学校运行机制。现对学校管理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学校要发展、要壮大,靠的是科学的管理,以人为本的体制。我校从学生学习到食宿到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建校初学校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装订成册,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对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学校管理全校教师集思广益,也多听取家长意见,倾听学生的心声,提出最优的办学方案,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同。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治教之道,教师为本,唤起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自主创新是办好学校永恒的主题,一流的质量,靠的是一流的教师,打造一流的教师,靠的是科学的用人机制。安排岗位首先了解每位教师的师德、师才、师风,了解其生活环境,个性特长等。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尽量给每位教师安排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只有合适的岗位教师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对各个岗位的教师学校都有管理激励制度,我校教师都能高效完成本职工作。寄宿制学校的建立也给教师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怏节奏,生活中只能离家住校,心理压力十分大,针对这些情况,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帮助教师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劳动、尊重教师意见、激励教师爱岗敬业。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就是一所好学校,好的教师除了爱岗敬业,还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学校安排教师参与各项提高培训,我校现有本科学历教师5人,市骨干教师3人,旗骨干教师5人。

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一个学校必须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我校奉行“办精品、重质量、创特色育英才”的办学宗旨。管理到位、工作落实、精心培养、科学育人,以表扬为主,严禁体罚学生,使差生变好,好生变优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为开发学生潜力,塑造学生个性,学校每天下午第二节开设兴趣活动课,共有14个兴趣小组,每个小组有专任教师负责,学生自愿选择参加。另外学校安排教务负责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扩展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渠道。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对学生评价学校建立了评价目标和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加强平时对教学质量的分析研究,学生的课堂发言、作业、讨论参与热情。提问题,回答问题的质量都做为考察学生的重要依据,考试方法的选择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尤其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积累能力、习作能力等。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学生能力测试。

四、近三年来,不断改善住校生的食宿条件,教室统一安装电视,每天定时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节目,让学生更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每间宿舍容纳十人左右,宿舍内统一配置上下铺、床垫。约投资八万多元,对学校进行了彻底装修,无安全隐患,无卫生死角。宿舍由四名保育员专门负责管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每间宿舍高中低年级学生合理搭配,建立了一个互帮互助、互亲互爱的大家庭。保育员给孩子们母亲般的疼爱,父亲般的呵护,缝补衣服,添衣加被,工作做到了细微之处。为了孩子们生病能及时医治,学校聘请了一名校医,随叫随到。为确保住校生安全,每排宿舍都安排教师住宿,学生宿舍安装了报警铃,以备发生紧急情况求助。学校每天安排一名领导值班,和保育员共同负责学生食宿。为万无一失,学校制定了《学生安全24小时负责制》合理分工,责任落实到人。为巩固和提高住宿管理水平,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军训,指导、约束每位同学严格要求自己。每周由室长组成检查小组对各个宿舍进行检查评比,对优秀宿舍学校进行表彰奖励,以此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宿舍管理已得到家长的认可。宿舍内能做到经常通风,地面干净、物品摆放有序、被褥干净、叠放规范。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能自理,能做到成人的标准,确实不容易。

学校食堂采用成本合算的管理办法,安排厨师两名、打杂一名、卫生清扫一员,厨房的四名工作人员都有较强的责任心。学生吃饭分组轮流洗餐具,打扫餐厅,学生自己能做到的事自己完成,锻炼学生自理能力。

五、校园文化建设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坚持勤俭办学节约办学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办学方针,创设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校园内教学设施规划合理,校舍全部砖瓦化,无安全隐患。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各项活动设施完善。图书室共有图书5000册,生均达到20册。管理制度健全,所有图书都规范编号入册,分类上架。有专职教师负责,学生上课期间全天开放。

学校有专门的电脑教室,有电脑20台。健全了管理使用制度,有专职教师按课程表按时教学。

校园绿化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纵横交错,12个花坛占地面积56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绿化面积的90%。

校园走廊镶有《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有“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的提示语,有“宣传栏”和“展示橱窗”,有“校风”“校训”标语。操场下中央有以“成才”为标题的雕塑,勉励学生勤学多思,体现了我校“校园无空地,处处都育人”的办学特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家园。

文化环境方面,我校安装了远程教育网,学生定时收看有实用性,教育性的内容。成立了“小百灵”广播丫,利用课间操和活动时间定时宣传各项学校活动安排,及校园内涌现出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新风尚,收效可喜。

关注农村教育就要关注农村的孩子的学习环境,既要保障不能有一名适龄儿童缀学,又要给孩子们创建一个温馨、和谐、科学管理的学习环境,这也是造福下一代的大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不辜负这方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的愿望,为使孩子们的笑脸更加灿烂,我们一定肩负起领导的重托,更加努力的干好本职工作。

7.创建示范校材料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4月我院推出4个试点病区, 即骨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 4个病区患者50~90例, 平均70例, 护士22~36人, 平均29人, 试点病区床护比1∶0.3~1∶0.35, 平均1∶0.32。医生23~31人, 平均27人。

1.2 实施方法

1.2.1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既是落实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及全省医政工作会议精神, 也是改善医院服务质量, 增进医患关系, 惠及广大患者的有力措施[1]。在活动初期, 成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 由院长任组长, 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与, 小组成员分组包干, 指导各科室积极开展工作, 定期召开小组成员碰头会, 向组长汇报工作进度情况, 每月工作重点, 督导各科优质服务工作落实。同时, 组织试点病房护士长到全国各大医院参观学习和交流, 取长补短, 分享成功经验, 并将学习经验在全院进行汇报交流, 以指导实际工作。

1.2.2 加强全员培训, 转变医护人员思想观念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初期, 医院领导及护理部多次召开护士长会议与全体人员会议, 就“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正确引导, 加强指导, 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 使全院各部门、各科室投入并支持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组织大家认真、反复学习领会卫生部及省卫生厅《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等文件精神, 重点明确临床护士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 使全体护理人员转变思想, 逐步解决依赖患者家属承担患者基础护理工作的现状。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试行) 》及《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试行) 》的要求[2], 结合我院实际, 制定我院《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标准》, 人手一册, 制定基础护理周程、日程和日工作重点, 确保基础护理服务落到实处。

1.2.3 深入宣传, 营造氛围

层层动员, 统一思想, 改变全员思想观念, 全院上下积极参与、积极合作, 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3]。积极展开对内对外宣传, 在各试点病房制作创建专栏, 病房门口公示服务内容、照片等, 护士通过加强宣教, 工休座谈会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 充分利用各种报刊、电视媒体等广泛宣传, 以营造优质护理服务的氛围。

1.2.4 改革护士分工模式, 推行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

按照临床实际工作需求, 结合实际修订不同层级、不同职称、不同班次护士岗位职责, 细化基础护理工作内容, 制定基础护理日工作程序、日工作重点。根据患者的病情、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 新老搭配, 提高护理技术均衡性, 保持护理工作连续性。按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实行弹性排班, 增加高峰及薄弱时间段 (午间、夜间) 护士人力, 以减少交接班次数, 保障患者安全。实行护士包干负责患者的工作方式, 分床到护, 责任到人, 保证各班次都有责任护士在岗, 人人参与基础护理, 人人动手护理患者, 做实基础护理, 为患者提供连续、规范、全程的护理服务, 确保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1.2.5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细化绩效考核方案, 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加大绩效分配, 拉开不同风险、不同护理难度、不同护理岗位间的绩效差距, 把护士绩效考核和护理岗位管理相结合, 形成护士工作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与绩效挂钩的机制, 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

1.2.6 每月召开“示范工程”活动例会、总结会, 交流经验, 查找不足, 积极改进

及时总结和宣传优质护理服务取得的成效, 扩大社会影响力, 定期抽查患者满意度, 对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能发挥示范作用的优秀病房及优秀个人进行表彰, 争取参加全国和省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医院、病区、先进个人评比。总结升华典型经验, 形成护理服务工作长效机制, 向市卫生局申请, 召开我市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现场交流会, 组织本地区各医院间交流经验, 宣传和推广经验和好的做法, 实现社会满意、医院满意、患者满意的目标。

2 结果

见表1、表2。

3 讨论

3.1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患相互信任支持, 关系融洽。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 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专科特色, 认真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强化关键环节和流程管理, 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有机结合。保障了患者安全, 体现了人文关怀, 通过责任护士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让患者感到放心、贴心、舒心, 家属放心。

3.2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自豪感。

根据临床护士分级使之按能力上岗, 实行岗位公开、定编定岗、自愿选择的竞争上岗方式, 严格执行岗位考核、动态管理原则, 在护士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体现多劳多得的岗位绩效挂钩机制, 为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使之有明确的晋级方向和目标。激发了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内心得到满足感、成就感;和谐了护患关系, 使护士更有知足感, 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密切了团队协作。

3.3

全体护理人员想办法克服困难, 工作中掀起“头脑风暴”, 积极走到患者身边, 扑下身子, 放下架子, 全面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临床护士护理患者要实行责任制, 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 确保基础护理落到实处, 使患者得到实惠, 达到了护理服务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满意效果,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平均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S].2010-01-22.

[2]卫生部.关于印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 (试行) 》等三个文件的通知[S].2010-01-22.

8.永城市:积极创建星级示范学校 篇八

24名中小学校长,身披绶带,胸佩红花,在阵阵轻快的礼乐声中,心情激动地从市领导手中接过“星级示范学校”的奖牌。

这是记者近日在永城市星级示范学校创建活动颁奖典礼上见到的一幕。

为切实促进中小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去年以来,永城市把中小学德育工作、安全工作、校园建设、校园管理、教学管理、师生管理、后勤管理、依法治校、体卫工作、教学质量等十项内容细化、量化为学校质量评估标准,每项一“星”,开展星级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推动了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

确立“标准”:让校长管理有章可循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管理工作也在悄悄发生着深层的变革。为了让中小学校长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到办学有愿景、管理有目标、发展有规划,永城市教体局通过广泛调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永城市中小学“星级”示范学校评估标准》,内容共10大项、91条,总权重700分,从制度层面上解决了校长管理不知道抓什么、不知道抓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重视过程:发挥创建效能

该市开展的星级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分1—4星级、5—10星级两个级段。按照管理权限划分:申报4星级以下的学校,由各中心学校负责评估、验收并颁发对应的星级奖牌;申报5星级及以上的学校由市教体局负责评估、验收并颁发对应的星级奖牌。工作流程是:申报4星级以下的学校要先对照标准于每年11月上旬进行自评,认为符合标准的,填写申报表,报送中心学校,中心学校要于11月中旬对申报学校进行评估验收。通过中心学校评估后,认为已经达到5星级及以上示范学校标准的,中心学校填写申报表,于每年11月底以前报送市教体局,12月份,市教体局对申报学校评估验收。

永城市教体局分管基础教育工作的赵先立告诉记者:“‘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是永城市开展星级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创建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深化改革的过程,更是管理上水平的过程。”

严格评估:在阳光下操作,让硬数据说话

在评估过程中,该市规定:学校所申报的星别明显达不到该星评定标准的,取消该星申报资格;按照“10星级”分别评价,每颗星所查内容具有独立性,不重复计分或扣分,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每颗星实际得分必须达到该颗星分值的90%以上且子项指标不出现零分,方能获得该星。

去年年底,全市共有35所学校申报5星级以上示范校,最后,经过专家组“查、谈、问、听、访”等一系列严格评审,实际获得5星级以上的学校有24所,获得1至4星级的学校10所,得0星的学校一所。对于每所学校的验收,评审组都写有专项评估报告,内容包括该校基本情况、取得成绩、存在问题、改进建议,评审结果向社会公布。

典型引路:让“星”光照亮学生成长之路

通过评估,对于学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亮点,如该市实验中学的“三理(伦理、心理、生理)教育”,市一小开展的“两星(星级班级、星级学生)”活动,市三小开展的“培优补困”系列活动,城关镇南关小学开展的教师异校交流活动,酂城镇袁庄小学每天下午课前的15分钟写字活动等,市评审组都列出清单,整理成书面经验材料,印发全市。价值突出的特色管理项目,如永城市二小已成功开展的国家级实验课题“书香校园行动”,该市目前已决定在全市推广,真正做到经验分享、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对于评估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该市除了在“评估报告”中一一列举,直接反馈所在学校、所在中心校、有关部门和领导,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整改、完善外,还组织召开了全市学校管理工作高峰论坛、星级示范学校管理现场会等。

实践表明,创建星级示范学校活动的开展,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校长主动创星达标的工作热情,更对切实促进学校各项软硬件设施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8年,永城市教育总支出达到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校舍投入资金达1.17亿元。学校育人环境改善的同时,各级各类学校育人质量也在快速提升。如永城高中通过参与星级示范学校创建,短短一年时间,广大师生奋勇争先,在去年年底的全商丘各县(市、区)高中统考中,一改过去的中游位次,成绩在商丘市名列前茅,创造了永城高中教育多年来的最好成绩。为此,永城市人民政府还专门以“永政【2009】12号‘嘉奖令”形式予以通报表彰。

成绩面前,永城市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陈体秀头脑清醒,他说:“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狠抓管理才是硬道理,管理到位才能出质量。今后的教育改革发展,永城市将以星级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为契机,在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上狠下工夫,办出一流教育,让‘星光照亮千千万万儿童少年的成长之路!”

9.创建示范校材料 篇九

一年来,我校根据市教育局的总体安排,积极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加强行业建设,树立行业新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行风建设同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高标准、严要求,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抓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制度管理,切实推行校务公开,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行业形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学生1673人,分27个教学班。其中高一543人,分8个教学班;高二447人,分8个教学班;高三应届生441人,分8个教学班;另有补习班3个。现有在职教职工111人,其中教师(含教辅人员)98人;有正副书记、校长4人,工会主席1人,环节干部8人;教师中有高级职务教师16人,中级职务教师52人,初级职务教师30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86人,学历合格率为87.8%。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立足点。规范学校收费,加强行风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们把行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结合自治区师德教育年等大型活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意见》、《内蒙古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禁止性规定》、《呼伦贝尔市教育系统教师师德建设“六不准”》、《呼伦贝尔市教育系统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自治区及呼伦贝尔市有关教育收费方面的相关文件,学习行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讲话,学校还利用广播站,黑板报大力宣传行风建设内容,从全方位、各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宣传,为根河二中行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学习,使教师们认识到行风建设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

为了搞好我校的行风建设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具体指导行风建设工作,讨论、解决出现的问题,并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校长焦树臣总体负责学校的行风建设工作,副书记刘国斌同志负责监督检查收费情况及师德建设工作,副校长郭茂同志负责教材的征订、书款的收缴、结算等工作,副校长孙家栋同志负责监督检查对学生的收费情况,工会主席柏禄天同志负责校务公开工作,党支部委员栾丽同志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定期召开座谈会,评议学校工作;反映群众、家长对学校的看法,以使我们的办学行为进一步科学规范。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切入点。为保证我校行风建设扎实有序的开展,我校根据呼伦贝尔市和根河市教育系统规范教育收费和行风建设的总体安排,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了我校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根河二中收费制度》、《根河二中行风建设制度》、《根河二中民主评议行风服务承诺》、《根河二中校务公开制度》等。同时又制订了行风建设的宣传、检查、考核和政治学习制度。我们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宣传规范教育收费、行风建设,使教师知道行风建设的主要内容,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以制度约束和规范我们的言行,使我校行风建设有章可依,工作规范科学。

三、推行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闪光点。

推行校务公开是切实推进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对于加强学校教育行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具体从财务管理公开、收费公开、工程建设和校舍维修项目公开、教职工奖惩公开、职称评审公开、招生事务公开、两考成绩与评比情况公开,学生管理情况公开、三好生及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公开等方面全面铺开,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学校党组织与行政领导紧密配合,把校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并建立检查监督机构,成立工会、团组织、教师代表等组成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校务公开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的重点是公开内容是否符合实际,公开的程序是否规范,防止流于形式。在全区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活动中,我校被推荐为自治区级校务公开先进集体。

四、服务学生,规范收费,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共振点。

现在,教育收费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我校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费,使用规范的票据并及时按实际收费额开具收据。1、2006年秋季,高一新生计划招生500人,择校生100人;实际招生计543人,其中择校生95人;正式录取分数线为360分(特长生为310分);根据呼价费字[2004]7号文件规定,计划内学生每生每学期交学费800元,择校生每生每学年交择校费3500元以内。

2、在校内明显位置设立了收费标准公示栏。明确收费项目及标准,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公示相关项目及内容,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3、加强财物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提高学校工作的透明度,收费资金全额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

4、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收有凭,支有据,经费使用合理。每学期收费情况、学校收入支出都予以公示,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合理、透明。

5、几年来,学校没有出现强制性收费、搭车收费行为。收费透明度强,每次收费都要印发收费通知单,明确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让学生家长知道收费标准及收费内容,真正做到给学生家长一个明白,给学校一个清白。

6、学校未组织学生统一购买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和校服。无使用盗版、盗印和非法出版的教材和教辅现象。

7、近几年来,学校教师未发生乱办班和有偿家教行为。

五、提高素质,崇尚师德,是推进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着力点。首先加强学校领导队伍建设。通过各方位,多渠道的学习,从而努力使我校的干部队伍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养,而且具备正确理解和执行政策法规的素养,逐步炼就一支依法执政、勇挑重担、作风过硬的优秀管理队伍,为推进学校行风建设工作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同时,学校聘请了行风建设监督员,从而更加充实了学校行风建设工作的领导力量,使学校行风建设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在推进行风建设工作过程中,全校教职工是推进行风建设工作的基本力量,教职工师德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行风建设工作的进程。为此,近年来,我校制定了行风建设工作学习计划及实施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每位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要求教职工要有学习意识,教务处每学期组织教师写心得体会,认真组织教职工参加“四五”普法知识考试等,使全体教职工能严格执行师德规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家长,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从而增强了教职工的崇尚师德的观念,为全力推进学校行风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找到了工作的着力点。

六、工作成效。

创业萦系着艰辛,汗水换来了收获。今年我校积极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校活动,由于我们工作扎实,台帐齐全,成绩显著,顺利通过了验收,并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先进师德典型也不断涌现,我校教师孙家栋被评为呼伦贝尔市“师德先进个人”、郎兰青被评为根河市“师德标兵”;高考和会考成绩一直居呼伦贝尔市前列,在2006年秋季高考中,784人报考,600分以上15人,高考上线646人,总上线率为94.5%,其中本一上线61人,本二以上上线216人,本三以上上线340人,高职高专以上上线646人,取得了历史上的新佳绩;我校其它方面的工作也都争名进位,先后被评为呼伦贝尔市级卫生先进单位、自治区级“五四”红旗团委、呼伦贝尔市级“扶贫助学”单位、获得呼伦贝尔市级“五一”女职工奖状、根河市级先进集体、根河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级档案目标管理特级先进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

以上是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将更进一步正确认识行风建设工作和学校的发展及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深化认识,强化管理,细化过程,开拓进取,树立清廉治教的良好形象,为实现我校行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根河市第二中学

2006年12月1日

根河二中行风建设

总 结 材 料

10.创建示范校材料 篇十

——团结路小学校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平顶山市新华区团结路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社会声誉的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1432名,教职工70余人。学校设施齐全,校园整洁美观,室内外干净规范。近年来,我校师生在市、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及市、区关于“依法治校”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行政水平,维护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保证了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在“依法治校”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现将我校依法治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依法治校工作机制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是学校适应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发挥法治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的客观需要;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各方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学校管理的高层次目标和理想状态,也是教育系统解放思想,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基于以上认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由大队部、办公室、教导、总务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聘请袁占山为法制副校长,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分工负责、社会家长共同参与的依法治校工作网络。学校坚持把依法治校作为办学的基本原则和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和计划,并按方案、计划开

展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究法制工作,每学期末有专项总结。结合学校管理,制定“依法治校规划”,制定学校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十几项法律法规作为教育内容。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夯实依法治校工作的基础

一是注重固化理念。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通过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学校章程及制度建设质量、规范和制约管理权力运行、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为着力点,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理念。我们始终把教师法律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以教师法制水平的提高,带动工作水平的提升。学校行政领导带头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法律考试。每年学校工会要组织对全校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和教育政策学习并进行测试。举办了教职工法制学习班,就党的政策法规和时代精神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教职工的法律意识更加增强。

二是强化学生法制教育。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展内容丰富的法制教育活动。我校将法制教育课列入课程计划,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坚持每两周上一堂法制教育课,还坚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彰显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晨会、红领巾广播站、宣传窗、班级板报、办小报、升旗仪式、开学典礼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来学校做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几年来学校持续邀请法制副校长进校开展《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强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等专题讲座,增强了全体学生自觉学法、守法的意识,提高了自我防范和保护能力。学校负责法制教育的老师给全体师生作《关注心灵,珍爱生命》、《坚持依法治校,创建平安校园》等法制教育讲座。讲座以生动、鲜活的例子,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及如何预防等方面,深

入浅出地向广大师生讲述了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使广大青少年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等形式广泛进行法制宣传,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义务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用图片展示孩子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法律条款,将呆板的条款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孩子们乐意接受,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和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年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 “法就在我们身边”、“争做守法好少年”、“架起生命的天平”、“法律知识知多少”等法制教育的中队活动,增强法律意识,始终保持了学校学生犯罪率的零记录。

三、加强章程建设,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

我校遵循法制统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原则,以促进改革、增强学校自主权为导向,以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为着力点,在充分征求广大教职员工、学生的意愿,基本明晰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及凝练共同理念的基础上,制定了《团结路小学学校章程》(草案),制定并完善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资产与财务、后勤、安全、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并及时汇编成册,学校网站网页公开。在学校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违章必究的约束机制,使学校逐渐步入法治轨道。

四、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

健全决策机构的职权和议事规则,完善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大力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健全校长负责制,建立有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对有关学校发展规划、基本建设、重大合作项目、重要资产处置以及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等决策事项,及时邀请专家咨询、听取教师意见,充分的进行合法性论证,开展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制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主渠道的作用,对涉及专业

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收入分配方案等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予以实施,5月20日,学校依据《新华区团结路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草案)》,由全体教师票选推荐及上届工会委员会、行政办公会协商提名推荐,经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总数半数以上表决通过,产生17名职工代表,并由职工代表民主选举,成立第二届工会委员会。10月9日,经过反复酝酿磋商,学校职代会审议通过了《团结路小学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试行)》和《专业技术职称晋升业绩积分考核办法》等。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成立两级家委会,支持家长委员会承担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采取家长开放日、公开办学承诺,定期与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沟通等,不断扩大家长对学校办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据“尊重、沟通、共勉”的工作方针,学校把“家长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家长公告学校领导班子责任分工,张贴公示家长申诉联系办法,发放“团结路小学家长明白卡”,开通“家校热线电话”,实行月度家长调查问卷及走访制度,及时排查学校及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苗头及倾向性问题,家长、学校、教师、学生“面对面”,有效化解矛盾冲突消除误解。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每年分级段召开召开家长会,交流家教经验,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杜绝了恶性影响事件及越级举报上访事件发生。

五、依法办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积极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 一是切实提高规范办学的自觉性。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注重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严格依法依规招生,建立内部制衡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保证招生制度公平、公正,招生活动的规范、透明。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从不利用节假日、暑寒假为学生补课,开齐开足各门课程。通过开展“讲规范、守纪律、尽职责、讲奉献”主题教育,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使命感,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教师行为规则,坚决杜绝教师违反法定义务和国家规定,利用自身特定职权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杜绝了体罚或者变

相体罚、限制人身自由、侵犯人格尊严、违法违规收费等侵权行为。

二是依法建设平等校园环境。大力弘扬平等意识,在体制和制度上落实和体现师生平等、性别平等、民族平等、管理者与师生平等的理念。全面落实面向每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原则,制定了《团结路小学教师阳光用语和忌语》、《团结路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十要是不准》,学校全体教师签定《师德师风责任书》,将师德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消除以不当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类、区别对待以及带有歧视的制度、言行。开展温暖互助等活动,切实保障残疾人、困难家庭子女等的平等接受教育权利。尊重和保障教师权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和管理制度,通过落实教师梯级发展规划,依法保障教师在聘用、职务评聘、继续教育、奖惩考核各项合法权益和待遇。

六、健全学校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切实把法治作为解决校内矛盾和冲突的基本方式,尊崇法律、尊重司法,完善教师学生权利救济制度。成立师生申诉调解委员会,并综合运用信访、调解、申诉、仲裁等各种争议解决机制,依法妥善、便捷地处理学校内部各种利益纠纷。注重和发挥基层调解组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团体和法制工作机构在处理纠纷中的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的处理程序,将教职工待遇、学籍管理等行为引发的纠纷,纳入不同的解决渠道,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和效果。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切实保障学生、教师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学校秩序的稳定。建立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制度,健全安全风险的事前预防、事后转移机制,持续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学校法治文化氛围。

学校管理者带头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据章程自主管理、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尊重师生合法权益的理念,班子成员坚持中心组学法制度,带头学法、用法,听取法制讲座,提高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依法、依章程办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认真组织教师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教师法制教育,坚持自学与集体学法相结合,要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教职工民主管理权的法律规定,明确教师的权利、义务与职责,切实提高广大教职员工依法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

认真落实教育系统普法规划的要求,开展好“法律进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法律素养。不断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与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理念。不断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将平等自由意识、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理念,渗透到学生行为规则、日常教学要求当中,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八、优化育人环境,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我校始终认为安全是学校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学校管理的底线要求,是学校文化的基础共识,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坚持“以防为主,教育为本”的原则,始终把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作为安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平安校园领导组,制定了创建“平安校园”规划、实施方案、计划,与各级各类人员、家长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各项学校安全工作预案,消除了学校安全隐患,完善了安全保障体系,落实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由于学校领导、全校师生长期重视“安全第一”的思想,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例重大安全事故。

九、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校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了上级部门关于普法、依法治校的工作要求,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校依法监督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落实和提高。

2、学校制定了校内申诉制度,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大胆地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由于教师缺编严重,法制教育等课程由班主任兼任,班主任负担较重。

十、取得的成效:

几年来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法律意识明显得到提高,全体师生法制观念增强,师生无犯罪行为,学校无重大事故发生。学校教学秩序良好,校风正、教风严、学风好,各层领导全身心投入,对自己分管工作尽职尽责、积极进取、率先垂范,使学校年年有变化,让师生感到学校在发展,让社会看到学校有生机。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于学习、敏于思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以实际行动体现为人师表;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充满自信,和谐发展。我校先后获得局先进党支部、教科研先进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公安城北分局交通安全示范校,辖区办事处平安校园、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奖项。

上一篇:浅析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下一篇:五年级语文先学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