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田小学学校工作总结(共6篇)(共6篇)
1.车田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篇一
车田中心校“安全生产月”工作方案
车田中心校“安全生产月”工作方案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乡教育实际,经研究,决定在全乡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维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请各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我乡各学校的“安全生产月”工作领导,经研究,成立车田中心校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兰克斌
副组长:潘桂宏
成员:刘进陆段吉炎陈代亮各村完小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校行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潘桂宏同志兼任。各学校、幼儿园也要成立相应的“安全生产月”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成效。
二、工作目标
通过进一步开展全乡学校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月”工作,认真落实各级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和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唱响“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的活动主题,做到明确工作目标,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措施手段。通过对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大检查,及时发现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危险因素、薄弱环节、事故隐患和管理疏漏,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严防期考期间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全乡学校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工作内容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学校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治理隐患和制度建设上,整治重点放在道路交通、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电力设施、活动安全、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燃气存放以及师生心理安全、校园周边治安等安全隐患上,坚决消除隐患,确保我乡教育秩序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主要内容有:
(一)各校要召开“安全生产”动员大会,将方案要求和学校计划落实到每一个人。
(二)各学校要在公共场合悬挂安全生产的标语,通过出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营造“安全生产月”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生产台章,完善各种安全应急预案
(四)各学校要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安全生产的好书、观看一部安全警示教育片、组织一次教职工安全培训活动、出版一期安全知识专栏,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治理活动。
四、活动时间
2011年6月1日至6月30日,学校安全咨询日为6月11日。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防止厌战和麻痹的`思想,指定专人负责此次检查工作,及时做好联系和信息反馈工作。
(二)制定计划,周密部署。各单位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正确处理好各种的关系,严格按照部署,确保全乡学校安全检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严格执法,铁腕行政。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要责令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逾期未整改的要坚决查处。对工作敷衍塞责、玩忽职守的,将按照有关法规从严追究责任。
(四)及时反馈,认真总结。各学校于6月1日前,将安全活动方案上报中心校。于6月25日前报“安全生产月”工作总结。
车田中心校
2011年5月24日
★ 幼儿园大班教研组策划
★ 美术教研组教学工作策划
★ 数学教研组活动策划方案
★ 中心校教研工作总结
★ 中心校个人工作总结
★ 中心校开学工作汇报
★ 中心校勤工俭学工作计划
★ 中心校校长自我鉴定
★ 工作方案-工作方案
★ 年度工作方案
2.车田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篇二
一、教育督导行政部门如何制定科学的小学督导评估工作机制
(一) 建立自评和督导评估相辅的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体制
推广小学校督导评估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督促学校进行科学的管理、完善学校的制度、实现依法办学、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起家长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关心和正确认识,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自我评价是最有效的工作机制, 通过利用自我评价的优势, 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逐渐发展到自我潜能的开发, 渐渐形成一股内在的动力, 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校的办学水平, 进而推进地方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 督导评估工作体制的制定要将自我评价和督导评估进行有机结合, 将二者产生的正能量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 共同推进小学校的教育督导工作顺利开展。
(二) 常规性评估和选择性评估相结合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
常规性评估是督导部门的常规性工作, 是指在小学校自评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综合性督导评估, 这种评估方式具有一定的弊端。例如, 评估周期长、不能充分调动出激励作用, 在反复进行评估的模式下, 如果受评的小学校不能够表现出高度的重视, 那么这种评估方式只是形式上的评估, 其发挥出的效果可能远远不及小学校的自我评价;选择性评估是指根据人们普遍乐于追求声望和名誉的心理特点, 通过评估择优选出某些小学校在某方面具有模范性代表的优点给予高度重视, 这种评估方式与常规性评估相比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二者中任何一个评估方式都不能被摒弃, 要将选择性和常规性评估进行有机的结合, 根据常规性评估的结果, 在那些评估结果优异的学校或优异的某项工作中进行选择性评估, 不仅使常规性评估得到了高度重视, 也使选择性评估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三) 构建协调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
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制定和推广中要形成良好的沟通和协调的工作氛围。在督导部门的小组内部加强协调性, 督导部门通过严格的磋商对调查题目等进行科学合理地编制, 对各级指标的构成要素进行仔细的分解, 并对每个要素进行权重值评估, 确保对每个小学的督导评估工作在统一的标准下严格进行, 对评价表格的填写使用相同标准的技术处理方式;在督导测评部门和受评小学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 在督导评估过程中遇到的不明确问题, 要与受评小学进行及时的平等式沟通, 当评估小组和受评小学校之间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后再认真做出评估和评价, 并对受评小学校进行边评估边指导, 找出不足和差距, 再进行讨论和整改。
二、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推广
教育部门依据进一步加强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和内容, 在上级部门、督导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 主要需要小学校自己的不断努力。小学校应当全面理解小学校评估标准, 明确学校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并脚踏实地为了目标的实现进行落实和组织, 继续完善小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 不断提升小学校的教学质量, 将前进的目标时刻贯穿在整个工作当中。
1.提高对督导评估工作的认识。正确认识督导评估管理工作的目的和原则, 督导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督促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小学校制度的健全、实现依法办学、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最终形成教学质量优秀和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主要原则是重视学生的发展, 学校的主要办学标准是以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衡量标准, 并注重学校的发展, 即注重学校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 鼓励学校发展的规范性, 又要提倡学校教育管理的特殊性。还要正确认识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推广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学校的教育既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还要以学生的全面培养为教育根本。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开展是全面提高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任务, 是新形势下赋予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使命。各小学校要认真贯彻和组织督导评估工作, 使其真正成为学校健康向上发展的重要航标。
2.优化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提高小学校规章制度的规范性, 为办学的开展提供依据, 并对小学校的发展规划的制定进行认真的督导, 为学校的全面提升做好目标和绩效管理;健全小学校的自我评价体系, 实行教务公开和社会监督等现代教学管理制度, 确保办学条件的标准和规范化。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 督导教师教育活动的合理和专业性, 根据我国小学校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严格督导, 使各学科之间实现紧密的结合,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优化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提升教学效果, 重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3.发挥督导评估工作的重要作用。在评估工作中, 严格遵守评估工作的程序, 重视督导评估结果, 听从督导部门的指导意见, 并按照规定的期限进行问题整改, 并向全社会公开评估结果和整改结果, 以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提高督导评估管理规范性, 积极配合综合督导评估工作和实施定期督导评估, 并对各项评估内容进行严格的安排和落实;在小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完成阶段, 向本级人民政府积极反映学校督导评估结果和问题, 使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根据相关部门的督导建议作为重要参考, 切合实际的解决存在的问题, 以减少学校水平间的差距;在督导管理工作上, 充分结合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 重视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结果, 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使小学校的督导评估体系得到完善, 提升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有效性, 发挥出督导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三、结语
对小学教育的管理, 要始终贯彻和落实教育改革的目标和纲要, 在小学教育管理上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 为我国小学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摘要:本文分别从教育督导行政部门在制定督导评估工作制度时的注意事项和小学校督导评估管理工作的推广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探讨督导评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严格按照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新目标进行评估和指导, 提升我国小学教育的办学水平, 最终实现全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督导行政部门,小学校,督导评估管理,推广
参考文献
[1]敖淑红.浅谈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4:18-20.
3.车田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社会工作,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作为眼下最为专注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中的一类弱势群体, 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地或国外打工、经商而留在老家, 需要其他亲人照顾, 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这些孩子主要处于学龄期和青春期, 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据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的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 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 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 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中就有1个多留守儿童。日前, 笔者与所在团队来到湖北省黄冈市某乡村小学, 实地调研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并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结合的社会工作方法, 对留守儿童进行干预。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通过统计, 该校有94名留守儿童, 他们来自各个年级, 年龄主要分布在6到12岁的学龄期。其中, 女生51名, 男生43名, 父母主要在武汉、广州、深圳等地务工, 最短一周、最长一年回来探望一次。除少数几个托付给邻居或者亲戚照看的儿童以外, 多数的儿童由爷爷奶奶照看。
由于较长时间和父母的疏离, 这些留守儿童所表现出的依恋类型也不相同, 总体上体现出, 年龄较小的儿童依恋程度较高, 年龄较大的儿童依恋程度较低甚至有一些由于依恋缺失产生了较轻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对外界的好奇心较重, 在最初的接触中, 对陌生人警惕性较高, 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以后, 他们对社会工作人员的依恋程度较高, 希望从我们这得到关爱的需求度明显提高。
除了由亲戚或者邻居照看的高年级儿童住在学校里,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住在家里, 且离学校的距离都不太远。处于学龄期的儿童, 通过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 获得勤奋感, 从而形成自信心。刘德才与刘德志为9岁和11岁的弟兄俩, 父母双双外出打工, 他们每天早上7点起来结伴步行15分钟去学校, 中午在学校和大家一起吃饭, 晚上6点半左右到家, 干一点农活, 然后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 写作业。他们的父母一般一个星期会打一次电话回来问家里情况, 在电话中教导子女学习和生活的事情。类似这样的孩子有很多, 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意识, 独立自主能力强, 但学习成绩差, 注意力集中水平较低, 学习自主性和自我监督能力不强。在生活方面, 他们缺乏父母的教导与关爱, 自理能力强, 但情感需求强烈, 容易出现冷漠、烦躁、情绪反应略微迟钝等问题。
二、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
1. 学习问题
该小学留守儿童总体上成绩较差。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对孩子的学习疏于监督, 使许多孩子自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况, 久而久之, 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二是和留守老人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 在学习之余, 还要帮助老人做一些家务劳动。独立生活的留守儿童则需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 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三是父母和老人从心理上对孩子有亏欠感, 因此对于孩子习惯的形成, 没有严格要求, 一味的放任自流。因此, 许多孩子回到家就看电视和玩游戏, 学习兴趣不浓。
2.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儿童的人格特征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 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 在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产生种种心理烦恼, 较突出地表现为焦虑、抑郁、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情绪不稳定等, 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理解和帮助, 而父母远在他乡, 无法及时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代养人往往由于文化程度偏低, 教育观念陈旧, 教育方法简单, 与留守儿童存在心理上的代沟, 对儿童的照顾往往只局限在生活上, 而忽视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发展, 不知如何去理解他们。这样,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长期郁积, 得不到缓解, 极易引起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甚至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
3. 安全问题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差, 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 加强安全防护至关重要。对留守在家的儿童来说, 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存在管理上的“真空”, 学校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而相当一部分抚养人又缺乏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 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事件屡有发生。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 被拐卖儿童群体中, 第一位是流动儿童, 第二位是留守儿童。
4. 社会关爱不足问题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他们多在性格中表现出某方面的抑郁和孤僻, 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 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 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一些人的困难处境, 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 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 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 只能靠自己对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 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三、对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的课堂教育
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价值观, 不仅强调人人平等, 尊重人的存在于发展, 而且强调人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关爱, 社会支持网络也不健全, 在加上其正处于个体人格和自我意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 因此需要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和支持。
在受到黄冈某农村小学的邀请后, 笔者与所在的团队在该校进行了三次小组工作, 其主题分别是“父母之爱”、“友爱”与“安全”。三次工作的效果较为理想, 许多留守同学在活动后心态更加平稳, 该校教师也表示在活动中收获很多。笔者认为三次活动的课堂设计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将我们的过程展示出来, 希望得到学界的交流与指正。
1.“父母之爱”心理疏导课堂设计:
第一阶段:激发。课堂开始时, 所有学生将课桌拉开, 空出中央空地, 辅导员站在讲台上, 以较低音频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留守儿童每人分发一张纸, 辅导员请大家在纸上画出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全家福。在留守儿童画图的过程中, 辅导员带领孩子们进行回忆, 包括“还记不记得妈妈做早餐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还记不记得生病的时候爸爸是什么表情”, 通过画图的方法, 激发孩子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第二阶段:疏导。许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正是因为对父母的思念长期郁积而成, 因此在本次活动中, 需要诱导孩子们将这种情绪释放出来。在画图完毕后, 辅导员要求孩子们按顺序一个一个站在空地中间, 说说自己对爸爸妈妈最想说的话 (在活动中, 许多儿童只说出一两句话之后便嚎啕大哭, 辅导员此时需要及时向该孩童表示表扬与赞美, 如“你都说出来了, 真了不起”, 然后对孩子进行安抚, 让该孩童回到座位上舒缓情绪) 。活动的预期要求是, 所有留守儿童长期郁积的心情能够得到发泄, 哭是他们发泄情绪的方法, 大哭之后, 心态将变得略微稳定。
第三阶段:矫正。疏导的目的是发泄孩子们心中的情绪, 在疏导之后, 需要对孩子们的心态进行矫正。有许多儿童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而对父母甚至社会产生了冷漠、不满甚至怨恨。辅导员鼓励孩子们思考, 为什么爸爸妈妈会不在身边, 并鼓励孩子们发言, 逐步引导孩子们考虑父母的难处。最后, 请事先邀请的一位留守孩童的家长 (在深圳打工, 请假一天来到现场, 由学校报销部分费用) 登台发言, 向孩子们讲述外地打工路上的艰辛, 以及自己对孩子的思念。辅导员首先请这位家长的孩子上台, 与家长拥抱, 接下来, 辅导员号召孩子们都去与该家长拥抱, 就像她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告诉她自己最想和父母说的话 (这个环节中, 留守儿童都很踊跃, 部分儿童甚至拥抱了辅导员) 。最后阶段, 在辅导员的带领下, 孩子们朗诵了我们团队创作的诗歌《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心理的疏导与发泄, 因此对于辅导员的要求较高, 需要几个人配合完成, 对场面控制能力的要求也较高。
2.“友爱”心理教育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关爱, 特别设计“友爱”为主题的心理教育, 原因在于, 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下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缺乏可行的措施, 不存在足够多的外部关爱的输入, 唯一的办法是形成留守儿童内部的互相关爱、互帮互助的习惯, 在长辈与外界之爱缺乏时, 用友情友爱作为补充。本次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摸索。事先为课堂上的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不透光的眼罩, 准备一间完全空阔的教室, 并尽量用报纸挡住光线, 造成昏暗 (但不能完全漆黑) 的教室环境 (在实际操作中, 农村学校很难提供足够的教室, 因此本次活动是在学校旁一个空仓库中进行。教师中事先有一名辅导员在内, 负责保护学生安全与维持秩序。学生们戴上眼罩后, 要求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教室。当学生们都进入教室后, 辅导员指导学生们互相摸索, 握住能够遇到的人的手, 最终要求所有学生互相手拉着手, 形成一个大圈子。此时, 灯光打开, 但学生们的眼罩不出去, 辅导员引导学生们思索, “刚进来时, 什么都看不到, 怕不怕”、“现在和同学们手牵着手, 怕不怕”、“有没有觉得比刚才更有安全感”等, 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就算再黑暗, 团结起来就不怕”。
第二阶段:倾诉。学生们站在原地, 放开手, 除去眼罩。要求每个学生分别和自己左边和右边的同学拥抱, 并对他们说“谢谢你让我不害怕”。辅导员播放轻音乐, 向学生们提问, 有没有曾经受到过同学的帮助的, 如果有, 请向他/她大声表示感谢。感谢完成后, 被助者与助人者要一起拥抱。辅导员将在黑板上记录助人者与被助者的编号, 如果最终有人没有被人帮助过, 请他走到圆圈的中央, 请所有的孩子们向他表示慰问, 引导孩子们思考应该如何帮助这名学生, 引导学生们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团队精神。最后, 请没有被帮助的学生与其他学生拥抱。最后, 学生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一起手拉着手唱歌。
第三阶段:友谊。学生们转移阵地, 进入正常的教室中并坐下, 辅导员走上讲台, 向学生们提问, 请大家说说刚才游戏之后的感受, 引导大家爱自己身边的人, 关心自己身边的人, 最重要是在学习上与自己身边的人共同监督。最后, 请大家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写一封十年后的信, 信件由辅导员收起, 交给学校校长保管, 学生互相拉钩钩, 表示十年后会一起回来看信。
本次活动的成功点在于身体接触与活动形式。儿童天性有获得他人抚摸的需要, 因此引导学生互相拥抱, 儿童对仪式性的活动非常感兴趣, 因此请他们写下十年后的信, 这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本次活动的效果会维持下去。
3. 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主要是学生们分成小组, 进行安全知识的讲座。在活动中没有太多新颖的成分, 主要是进行案例分析与多媒体应用。由于农村小学缺乏多媒体, 因此学生们集中起来在一个教室, 利用我们带来的摄像头和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 在幻灯片上用漫画的形式模拟了火灾、溺水、骗子拐卖等许多场景, 请学生们参与互动。多媒体的制作中, 我们采用了“多选择—多结果”的方法, 每到一个案例拿出, 就会像学生提供三至四个应该采取的选项, 而每一个选项后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在遇到有人溺水后, 会给出三个选项:A, 找人求救;B, 下水救人;C, 找道具救人。A选项, 溺水者获救;B选项, 两人一同溺亡 (出现两个鬼魂的样子) ;C选项, 则进一步要求孩子们在道具中进行选择, 如A, 竹棍;B, 茅草;C, 自己的手与脚等。针对女童的生理安全问题的特殊性, 在安全教育后单独增加了一场针对女童的生理卫生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的成功点在于讲授方式的新颖性, 多媒体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的优越性是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
总结而言, 笔者以及所在团队通过三次教育, 分别针对性地改善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父母之爱”活动) 、安全问题 (安全知识教育) 以及学习和关爱问题 (“友爱”心理教育) 。三次活动的过程非常顺利, 反馈良好, 笔者认为这是社会工作方法应用于留守儿童教育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
四、留守儿童教育活动的心得体验
通过三次小组工作, 笔者有以下心得体会:
1. 辅导员的工作水平非常重要
在三次教学过程中, 辅导员的工作比较具有挑战性, 需要能够引导孩子们的思路, 也需要控制场上气氛, 尤其是第一次活动中, 当孩子们开始一齐痛哭失声时, 要有效地控制环节, 但又不能随意打乱孩子们心情的发泄, 这需要辅导员很强的个人能力。在这些能力中, 笔者认为尤其重要而且常常受到忽视的重点是辅导员的语音能力, 辅导员说话应该感情饱满, 同时富有亲和力。从我们三次活动的经验中发现, 女性辅导员比男性辅导员要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女性辅导员主持的活动更加成功。
2. 儿童教育工作应该前期深入了解
开展小组工作以前, 首先要深入了解活动对象的情况, 包括父母的基本情况、务工地点、家庭关系、成长经历等。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 留守儿童和其父母的关系比较微妙, 内心情绪脆弱, 如果没有了解情况特殊的情况而表示出不当的反应, 可能会伤害到孩子脆弱的内心。比如, 当我们讨论到对父母的爱时, 可能会有孩子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同时尤其是要注意单亲家庭的子女或离异家庭的子女, 对这些孩子, 需要专门单独地进行心理疏导。其次, 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不同的特点和喜好, 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分组, 我们把不同喜好和不同理解能力的孩子分开, 以便于更好地和他们交流。比如,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生动活泼的形式, 因此, 我们在进行安全知识小组活动时, 对其采用动画片播映的形式, 既控制了喧闹的场面, 有能拉近和孩子的内心。而高年级的孩子对他人的认同感需求更强, 因此, 我们提前记住了他们各自的名字, 并且在游戏的过程设立提问回答的环节, 给他们一定的鼓励, 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3. 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农村儿童比城市儿童要更活泼好动, 生活环境的危险系数也更高, 因此, 在开展小组工作时, 要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的环节。和城市的儿童相比, 留守儿童独立生活的机会更多, 得到的照顾相对较少, 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多。根据这个特点, 我们在设计了“安全知识”小组工作的计划, 采取游戏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 既给孩子们普及了用电、野外生存、游泳等安全知识, 也促进其形成了相互帮助的良好关系。由于农村的女孩子危险系数更高, 因此, 我们把留守儿童的女孩子单独抽取出来, 设立了“女生小讲堂”学习型小组, 提高留守女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小结
农村的留守儿童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 作为社会工作者, 我们可以从协助其处理家庭关系, 促进其自我完善等方面进行介入。而对于留守儿童缺乏关爱的普遍特点, 我们应该积极帮助他们链接社会资源, 寻求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他们, 童年缺乏父辈的关爱, 更多的是靠自己的自我意识与环境的引导。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未来有模糊的认识, 觉得自己以后也要去大城市工作生活, 和城里人一样享受更好的环境与待遇。然而, 这是一个模糊而不确定的世界, 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现实。留守儿童们应该享受到同等的关爱与平等的机遇选择。通过对小学留守儿童的多次介入, 我们已经和他们形成了良好的关系。我们会通过今后不断的努力, 继续关注于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对社会和外部世界的认识。在我国的传统学校教育中, 一直缺乏学生压力处理技巧、社交技巧、领袖训练等情绪管理专门技能培训内容, 对于备受关注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 及留守儿童的情绪慰导、心理安抚, 都需要由学校社工通过发展性小组等活动提供帮助。但这些又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这样的青少年心理状态, 监护人、社工、学校、乡镇政府、各级组织应共同努力, 从各方面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与自信心, 防止他们出现情感偏差, 走上不良道路。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在起步和发展上滞后于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 但是其建立和发展已逐步受到政府与社工组织的重视。各地帮扶留守儿童、献爱心的活动屡有开展。可以预见的是, 在政府的主导下, 在社工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的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期。点点星光, 能照亮一片苍穹!
参考文献
[1]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35—42.
[2]林万亿, 黄韵如.学校辅导与团队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师、辅导教师与心理师的合作[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210—216.
[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75.
4.车田小学学校工作总结 篇四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
薛梅同志注重开展学习活动, 努力做到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内容与当前形势相结合, 力争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几年来她注重几个层面的学习:一是抓好支部中心组学习, 把它作为加强支部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以中心组学习带动全校思想政治学习, 使学校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二是抓好全体党员的学习, 充分利用党员民主生活会和政治学习时间,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等内容, 并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发展观念, 以理论学习促进自身的工作;三是抓好全体教职工的学习, 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和师德培训相结合, 以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为目标, 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 树立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师形象。通过学习, 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学校被评为天津市河西区学习型示范校, 学校领导班子被评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她本人也被评为学习型领导干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加强师德学习
薛梅同志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师德建设“八要八不”的基本要求》和《河西区教育系统教师职业道德“五条规定”》等重要文件, 使全校广大教师懂得什么样的教师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 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我。组织教师学习徐英杰等先进教师的事迹, 并展开新时期教师形象的大讨论。
2.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 学校依据区教育局每年师德活动重点, 先后开展了“颂师德展师能”教师基本功展示、“我的爱生故事”主题演讲活动, 以及以“爱尊重责任”为主题的“师德师爱征文案例”活动, 并选送优秀征文到区里参赛。魏敏娜、马敬、魏永霞等教师的师德征文分获二、三等奖, 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另外, 学校魏颖老师的师德师爱格言载入《河西区师德手册》。李敏老师被评为河西区十佳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所带班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
为学生负责, 抓实德育工作,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1.抓实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使学生道德操行和谐发展
学校一直以来都把培养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德育的主旋律。几年来坚持以学校、班级、个人三级网络管理方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培养、监督和管理。班级以雏鹰争章形式开展评比, 期末由学生个人、小组、任课教师及家长共同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评价, 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校园德育工作是一首“大合唱”, 家庭教育是基调, 学校教育是旋律, 社会教育是伴奏。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和谐, 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体系, 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先后与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文碉里社区、谊景社区建立关系, 聘请全国劳动模范孙丽华为学校校外辅导员。
以人为本, 为师生发展营遣和谐的校园氛围
作为书记兼校长的薛梅同志, 把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学校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师生和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校要求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好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同时, 学校也要求学生要尊重老师, 虚心求教。干群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在工作中她经常采取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 做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情理交融, 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校有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教师工作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她努力追求新的目标, 塑造一支有激情、善学习、爱学生的教师队伍;培养懂礼仪、会处事, 爱学习的河西学子形象。为此, 学校的校本教研、校本课程、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都围绕这一核心理念进行, 为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为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5.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 篇五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校管理,教育质量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因此校园管理至关重要, 我们要加强小学建设, 不断提高校园管理质量, 改善教育方式, 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管理环境, 让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 打下坚实基础。
1.小学管理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前我国小学仍普遍存在各类问题。部分地区教学资源匮乏, 师资力量良莠不齐, 家长对教育态度不明确, 等等, 都是影响小学教育发展的问题,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安全问题, 比如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学生人身安全, 等等。
首先是食品安全。虽然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但是在校园中仍是个重大安全隐患。学校对食品有一定要求, 但是员工的操作不当和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使得食物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 每年仍有一些学生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这就要求学校严格按照食堂管理制度管理食品。对于承包单位的失误一定要明确其责任, 并追究到底, 必须对学生在校的饮食问题负责到底。
其次是道路交通安全。近年校车安全事故频发, 折射出校车管理的盲区。超载、违规运营、监管不力、资金匮乏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威胁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符合标准的校车只有10%, 其余大部分车辆都是学校或家长租用的社会车辆, 农村地区这样的现象尤为严重。针对这些问题, 必须制定相关规定法律保障校车安全, 提高校车的监管力度, 各级政府也应重视, 拿出更多的钱采购合格的校车。学校方面也要采取相关措施, 教育学生, 提醒家长, 以遏制不合格“黑校车”的增长威胁学生生命。
最后是学生的人身安全。越来越多的虐童案、性侵案曝光, 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让原本圣洁美丽的学校沾上了污点, 严重损坏了教师形象。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巨大影响, 特别是小学教师, 其言行对孩子的性格的影响更是终身的。孔子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定期对教师道德进行考核, 杜绝教师的不正当行为。
此外, 为应对其他安全问题, 学校应严格落实安全制度, 维护正常秩序, 加强安全管理, 及时开展各项安全调查。平时注重培养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防患于未然。
2.国内外小学教育的差异
中外教育最根本的区别是教学理念的不同。国外教育鼓励发散性思维,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大量的实践更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贴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让孩子更好地了解这个社会。中国学校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也就显得较为单一。中国学校对学生的思维教育仅仅是在书本上进行的, 机械性地培养学生思考学术上的问题, 通过不断做题目学习如何解决更多题目, 忽视了孩子的创新能力, 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育方式的不同也就影响了学生对老师的情绪。国外教师不仅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 他们更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所以国外的学生跟老师的关系往往更为融洽。
家庭环境也是造成差异的原因之一。国外父母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 且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好让他们能够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国父母则更加看重学习的结果, 在生活方面对孩子百般呵护, 不容一点失误。这样就减少了孩子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的机会, 在离开校园之后, 不得不重新学习如何适应社会, 融入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不断发展, 信息化发展的程度成为影响中外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人口众多, 导致信息化教育难以普及, 各地区的教育程度也因此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部分地区连义务教育也很难实现。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孩子则普遍享受免费教育。
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学习外国的教育理念, 以偏概全, 因为并没有最完善的教育方式。毕竟我们的教育还是要适合国情。国内外教育各有优势, 我们要用科学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3.如何提高小学学校管理
现如今社会全面发展,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小学校园管理中理应以人为本。在学校里, 老师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水平。一个好的校园环境需要一个好的教育团队和拥有正确领导意识、管理意识的领导者。因此, 学校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励教师不断学习, 提升自身教学水平。鼓励创新, 可以定期举办学习交流会, 相互之间分享经验, 互相交流学习, 也可适时地表彰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当然, 在注重专业水平培训的同时不能忽视道德素质的培养。
好的教育不仅是局限于学校的, 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很有必要。家长需要理解学校的教育, 学校可以不时地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做更多了解,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校的教学计划, 传授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可以成立家长会对学校的教学计划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相互之间多交流才能促进发展, 共同进步, 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4.结语
教育无小事, 创建和谐校园势在必行, 这亦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为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应努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不断学习创新, 实事求是改善学校管理制度, 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积极因素为和谐校园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宏业.小学学校管理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 2012, 36:85.
[2]陈贵安.提高小学学校管理质量的重要意义[J].时代教育, 2013, 12:239.
6.关于农村小学校的管理探讨 篇六
1 校长要转变治校理念, 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
治校理念是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校长管理和发展学校的基本思想和观念。只有人的思想观念保持了与时代发展的一致性、同步性, 才可以有效地把这种理念付诸行动, 化为实践, 才会使校长有所作为。所以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办好学校关键在校长, 现代学校的发展需要校长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治校理念。校长是学校管理的关键人物, 在管理和决策制订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是管理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控制者。要对整个学校系统的人、财、物、事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现代教育及技术的发展, 除了要求校长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 掌握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相关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外, 还要有改革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力, 校长的创新管理能力是学校成功的关键。校长要发掘本校优势, 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进行办学实践。领导教职工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 超越传统思维方式和模式, 超越已形成的利益格局和习惯做法, 不断探索新规律和创造新方法, 肯干敢干加巧干。学习现代科学管理知识, 学习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 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管理学校各项工作, 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并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汇集和传递管理信息, 提高管理效率和精确性。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选准主攻方向, 在实践中探索, 在总结中创新, 成为实施新课程的推动者, 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管理风格, 以闯出一条独特的学校之路, 创建特色学校。
2 校长要坚持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2.1 坚持依法治校, 让管理有章可循, 有制度可查, 规范办学行为。
另外,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 领导的工作就是服务的工作。要真心实意地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 有事要多与教师商量, 听取民意, 以便正确决策。充分发挥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依法行使审议建设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和对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凡是学校内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 规章制度, 教职工奖惩办法等, 都经教代会审议并通过。发扬民主, 激发教职工主人翁意识, 有利于校长将学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教职工的意愿,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
2.2 以人为本, 师资是教育的脊梁, 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
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 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 针对不同年龄, 提出分层要求。
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 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 抓住了教育的未来,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 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 以致成为名师, 必须通过三条渠道, 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一是名师出高徒。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带教网络, 层层带教, 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特别对一些持续发展有望的青年骨干教师推行“导师带教”制。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要有切实培养计划, 详细记载培养过程。二是舞台出英雄。千方百计创造机会, 搭建大、中、小各种舞台, 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大比武、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三是氛围出人才。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合适的校园土壤, 丰富的校园养分, 让青年教师在优化的环境里迅速成长。
3 校长要处理好"权"与"情"的关系, 用关爱启动师生的热情和内驱力
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管人, 管人的核心是管人心, “人心齐, 泰山移”强调的就是人心的重要作用。学校和教师群体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把情感因素当做学校管理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尊重、信任胜过细化的调理规章, 以情感人, 以信管人胜过制定纷繁复杂的规章制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激发人情感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一校之长也需要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化激励教师。校长管理学校, 必须运用手中的权力;但要用得恰当, 不能用得过重, 否则, 会事与愿违。校长的权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 最大限度地减轻权力在学校管理中的分量。
在轻“权”的同时应重“情”。以人为本就是在学校管理中应充分尊重教师人格、教师的辛勤劳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学校校长在行使职能时, 必须用心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 我们的一切决策、一切工作都必须能最大限度地为教职工着想。把尊重人才, 用好人才作为强化人本观念的重点, 学校要完成任务, 实现目标, 就必须尊重人才, 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 因人而用, 善用其长。
校长要处理好“权”与“情”的关系, 轻“权”重“情”, 并不是要只讲情而忽视管理, 更不是要放弃原则。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必要的制度规则之上的, 是以一定的原则为准绳的, 片面重情而不讲原则, 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校长作为管理者和领导者, 要处理好这一对矛盾。
4 校长还要具备教育科研的素养
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 即校长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在道德、理论、能力等方面所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 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提高的, 不同的校长具有不同的个性差别, 但都离不开科学的教育理论的学习, 离不开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 离不开教学研究, 校长勤励刻苦, 笃志办学, 将管理与教研有机结合起来, 无形中就提高了教研素养。可见, 教育科研素养是校长成熟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句话, 校长的素质就是学校的晴雨表。
【车田小学学校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工作总结小学学校09-25
小学期末工作总结-小学期末工作总结 小学学校期末工作总结10-26
小学学校期末工作总结06-26
小学学校安全工作总结07-04
小学秋季学校工作总结07-15
田庄小学学校工作总结09-26
小学学校平安家庭总结06-16
小学学校学风建设总结07-17
小学科学方面学校总结09-08
小学家长学校总结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