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品牌战略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1.新经济品牌战略读后感范文 篇一
想大家最想知道的是何为蓝海战略吧?其实如果把它翻译为:另辟蹊径,可能就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有理解困难了,但也许那样它就抄不热了吧——这个市场好象很奇怪,一个创新且有智慧的概念不一定会被抄热(如陈祥星博士的著作《股东、经理、人力资本——有限公司治理的永恒主题》中提出的“管理利润”概念,我个人认为是相当独到的见解和创新),但一个古老的概念翻个新花样,进行一下名词创新,可以很快被抄的很热很热(如蓝海战略,六顶思维帽,现在又进行了名词创新了,叫“水平思考”),蓝海战略读后感。
言归正传,继续读后交流:书中引入的蓝海概念是与红海对应的,所谓红海就是现今存在的市场空间,在这个市场上,企业进行着血腥竞争,企业流的血把海染红了,所以叫红海;而蓝海是现今还不存在的产业,是未知的市场空间,等待人们去另辟,因为还没有人开辟过这片海洋,所以它是原色:蓝色。
你可能会想,哪里还有蹊径等我另辟啊?作者指了个方向:从和对手竞争现有客户,转向开垦“非客户”这块处女地——别总盯着现有市场争的你死我活,要满足现有客户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们付更少的钱,取得更大的效用,这种客户把许多企业的血都快放干了,海都染红了。
谁都想开发非客户啊,怎么做呢?该书教你四步动作:
1、找出现有产业供需要双方都认为理所应当的元素,看看需要剔除些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放弃现有市场或降低成本);
2、看看哪些元素可以降低标准;
3、看看哪些元素需要增加标准(另辟蹊径,吸引非客户);
4、看看要增加哪些新元素。——说起来好象挺容易——然后把这四步动作画在一张称为战略布局图的二维坐标图上。图画起来挺费劲的,就请同志们翻一下书吧,我不画给大家看了,读后感《蓝海战略读后感》。但在这里,我有一个特强烈的感觉,那就是人家善于包装概念和形成工具,这个图,其实就是拉成直线的雷达图。洋咨询使用了一下雷达书,把许多企业整的一愣一愣,连写年终总结和同事对比优劣都用雷达图呢;而该书把雷达圈拉成一条直线(直线有利于增、减相关点,就是前面说的增加、或剔除元素),就又把咱全国人民搞的一愣一愣,真牛啊!——这种牛咱们真要学——纵使百年陈酒香,怎敌十米曲巷深,多冤啊!
以上是读第一章的感想,第一章是介绍蓝海战略;第二、三章分别是制定和执行蓝海战略。看来看去,就是一些企业另辟蹊径,创造成功的案例,和一些企业没辟成功的案例。其中成功者另辟蹊径的奇思妙想的确让人赞叹,让人称奇,但是我想,他们没有一个是遵照蓝海战略想出这些好主意的,而是蓝海战略作者研究了他们的案例,总结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另辟蹊径,放弃别人做烂了的,做别人没做的——如此而已。这是一个前后顺序的问题,如果这些成功者是遵照蓝海步骤想出好主意,另辟蹊径成功的,那这一战略工具应很有说服力了;但如果该工具只是总结了一些前人成功的经验,那就需要在心里多嘀咕两句了。我嘀咕一阵后得出的想法是:不知道当下的企业家们遵照蓝海战略教的四步动作是不是真的能开辟蓝海,只知道想另辟蹊径者千千万,成功者鲜,而把成功者的经验归功于另辟蹊径,似乎逻辑上似乎不那么成立。
点滴愚见,恐多有不妥,欢迎切磋
读完《蓝海战略》一书之后,受益良多,对固有的思维方式冲击很大。
“红海”“蓝海”在战略上进行区分,让我们的眼光不再仅仅停留在原来认为必须攻克占领的堡垒上,我们可以“无中生有”,通过一系列创新、炒作,引导、开发消费者新的需求,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实际上,我们已在运用《蓝海战略》,比如我们推出塔扇系列。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随着“蓝海”的发现、占领,竞争者的跟进,“蓝海”也会变成“红海”,而原来的“红海”也有可能转化为“蓝海”。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可以引导的,市场空间无限大,总会存在“蓝海”,只是缺少“发现”。
企业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冲锋陷阵的枪弹,才是企业的根本。在“红海”中取得领先份额,才是真正的王者,提升核心竞争力,不逃避、直面竞争,并最终取得竞争者的尊重,才是用兵的正道、王道。个人认为“蓝海”是剑走偏锋,是“奇”道。奇正结合,方能百战不殆!
2.新经济品牌战略读后感范文 篇二
一、企业传统的市场营销战略思想
企业传统的市场营销战略思想仅仅是将市场营销方式作为一种单一的产品销售方式, 只是希望利用市场营销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将企业产品更快的转移到客户的手中。一般传统市场营销战略中, 认为消费者只是希望购买到的商品物美价廉, 因此过于强调商品销售价格, 并没有重视商品的服务、包装、状态以及文化内涵等, 在实际工作中, 主要是希望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 创造最优质的产品。同时, 传统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可以不用划分消费群体, 只是希望借助一种产品适应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觉得只有这种方式才可以满足最低成本生产。其次, 传统理念认为企业市场营销目的不单单只是提高市场营销业绩, 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 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经营利润。
目前, 企业营销战略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效果以及落实效果对于企业战略思想的实施和落实有直接的影响。
二、当前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市场营销方法跟风现象严重, 注重形式
目前, 我国很多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是在模仿同一种类型企业的营销方式, 或者是在模仿国外或其他产业中比较成功的营销方式。西方国家确实有很多成功的市场营销理论以及营销方法, 但是这些企业在引入这些营销理论和营销方法后基本上都是依葫芦画瓢, 并没有从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企业在引入营销理论后, 在实际应用中过于机械化, 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同时, 营销方式比较普遍, 很多企业都采用类似的营销方式, 并不会占到相对的优势。这样的情况下, 企业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提高企业的产品销售业绩, 常常不惜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以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最终的结果只会逐渐减少企业生产经营利润, 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大大折扣。
(二) 尚未转变企业营销观念
目前, 我国社会是市场经济体制, 然而大多数企业仍然秉持着传统的营销理念、生产观念和产品观念。现代市场是买方市场, 市场上的商品供过于求, 也有很多企业仍然认为当下流行的也会备受市场欢迎, 因此盲目的追求流行。这样做最终的结果只会是企业存在大量积压的库存, 或者是资金周转困难, 也有可能会急剧增加应收账款, 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 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力不足
很多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都没有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 市场营销理念相对落后, 也没有有效的思想指导, 并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营销运作方法。只是一味的套用其他人成功的经验, 并没有从我国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对于现代经济潮流, 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 一直以来都会严格区分国际和国内市场营销, 这种观念会对我国走向国际市场领域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 缺乏营销道德
实际上, 市场经济也就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 然而目前很多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常常会做出一些见利忘义、违背商业伦理道德的事情, 为了利润, 企业会不惜损害竞争者、消费者、合作者的利益, 甚至有可能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 危害环境的不法行为。比如, 恶意中伤竞争者, 故意误导或者欺骗消费者, 不顾环境保护, 销售一些不合格产品, 违法经营, 或者做出一些漏税、偷税的事情。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 做出的各种不道德事情不仅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也不利于企业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 营销道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
三、新经济背景发展对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影响
(一) 为企业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技术
新经济背景下, 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电子商务的诞生为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技术以及平台。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 我国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经超过千亿元。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手段以及营销平台, 相对于传统市场营销而言, 电子商务的经营成本更低, 而且可以通过互联网全面收集消费者的相关信息, 全面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情况以及产品购买情况, 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购买模式, 最终制定出有效、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二) 产品的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技术发展也日新月异, 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涌现了很多新产品,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产品更新换代不仅仅扩大了企业的经济发展空间, 同时也缩短了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淘汰率, 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每一种产品都需要经历引入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 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一旦产品更新速度过快的情况下极易使企业研发环节出现各种问题, 这样会容易造成产销不一致。而且也会营销到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 进而阻碍企业的实际发展。
(三) 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日益多元化
目前, 我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市场发展也成为了买方市场, 消费者在市场上的选择越来越多, 对于产品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购买商品时, 消费者不仅仅关注价格、质量, 同时也会强调商品的多样化以及个性化。市场上产品越来越多, 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产品创新以及产品研发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发展的重要问题。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改变, 很多企业开始打价格战, 希望通过低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这样商品只会越来越贬值, 企业之间也会变成恶意竞争, 会在很大程度上营销消费者对于企业品牌的忠诚度。在新经济背景下, 现代企业应该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思维, 尽可能使市场营销手段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四) 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现阶段, 全球能源以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普通关注的重点问题, 全球能源极度短缺, 甚至面临枯竭的危险, 而生态自然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 甚至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在这种背景下, 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这也说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会逐渐倾向于环保方面。因此, 现代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仅应该考虑到产品的经济利益, 同时应该考虑到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利益, 这样有助于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提高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四、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新思路
(一) 树立网络营销理念, 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
新时期下, 信息服务产业是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内容, 现代企业应该建立一个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服务部门, 该部门主要负责及时收集、了解市场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然后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当前的经济时代背景下, 主要流行信息技术, 相比以前任何一个阶段而言, 信息的容量更大, 信息领域更广, 信息传输速度更快, 这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有利于的发展机会。但是, 现代市场竞争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市场变化也越来越快, 企业应该快速转变以往被动式的营销理念, 将以往的“跟随市场化”市场营销战略发展成为“市场跟随化”格局。
网络营销可以搜索全球互联网的相关信息, 也可以传输、保存信息, 相对于常规化媒体而言, 不管是准确性、传输速度、传输容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这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电子商务营销方式拉近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 也省略了传统营销方式的一些中间环节,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大降低。
(二) 树立良好的服务营销观念, 明确消费市场进行针对性的营销
目前企业管理理念应该转化为消费者理念, 树立“消费者都是对的”、“消费者就是上帝”、“消费者是最重要的”等理念。新经济背景下, 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很多管理技术以及生产技术已经普及, 这样也使企业之间并没有在商品实体上存在很大差距, 甚至基本上没有区别, 因此企业并不能在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包装等方面获取差异优势, 只能放在产品服务以及产品销售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 不管是购买哪一种类型产品, 产品自身获得效果或者利益并没有很大区别, 只能通过产品销售服务体现出产品的购买差异。因此, 未来企业竞争在消费者服务以及产品服务方面会比较激烈。而市场划分是区分消费者购买方式,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的主要方式之一, 这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三) 树立绿色营销理念, 提高整体公众利益以及社会利益
企业市场营销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以往企业市场营销理念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当前的需求, 只会向消费者展示当前的服务, 并没有考虑到消费者自身战略资源在提高企业效益中的作用。现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企业营销策略、品牌形象、产品性能、商品生产阶段等方面。这种产品竞争优势大大提高了市场以及产品的稳定性。但是新经济背景下, 市场变化速度非常快, 很难准确把握目标市场变化。因此, 企业应该有机综合人力、财力、生产管理、技术、物力以及市场研发实力等, 形成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生产经营形式, 从以往的关注企业产品竞争转变成关注企业能力竞争。
(四) 树立发展战略营销观念, 注重商品创新
只有做足充分的准备, 才可以立足。对于企业而言, 如果抱着“边走边计划”的态度, 企业很难很好的掌控自己的命运, 把握自身的前途, 因此企业应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计划。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千万不能抱着跟风的态度, 认为什么商品热销就大量生产这种产品, 这样做实际上和市场营销规律并不相符。企业市场营销人员平时应该多了解、学习一些基础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 掌握一些市场营销战略, 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将这些市场营销战略的优点有机结合起来, 制定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市场营销战略方案。企业应树立大局发展观念, 尽量减少竞争者的数量, 注重产品创新, 生产出差异化商品, 制造差异化优势, 打造出自己的市场。
(五) 采用多样化营销策略
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 首先应该进行深入、全面的市场调研, 根据市场的走向采用多样化市场营销策略, 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比如, 现代企业可以做广告宣传, 使企业在社会上树立一个良好形象, 也可以通过网络以及新闻媒体大肆宣传企业的新产品, 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使消费者更多的了解企业产品, 提高消费者对于企业产品的忠诚度以及认知度。而且, 企业可以采用多种营销手段提高企业产品销售量, 如果是新的消费群体可以采用促销方式, 比如“买一送一”、“试用”等, 这样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果消费群体比较稳定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优惠的方式, 这样有利于稳定产品的销售量。如果是老客户, 销售合同即将到期, 或者是竞争对手的客户的话, 这时应该主动出击, 和消费者进行面对面交流, 比如可以携带样品资料亲自上门推销, 或者携带产品实物上门推销, 尽可能和消费者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
(六) 注重绿色产业发展
新经济背景下, 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利益, 尽可能采用绿色服务营销模式以及绿色营销方式, 进而满足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的要求。企业在研发产品, 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过程中, 应该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产品研发中, 设计出质量好、绿色环保的产品。企业领导者应该知道打造一个品牌很难, 往往需要多年的时间, 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会直接降低品牌的社会形象, 降低品牌的影响力。因此, 企业未来应该朝着绿色环保方面发展, 确保产品生产以及产品消费环节的环保性。
五、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发展趋势
(一)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主要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 电子商务优势的突出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 未来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应将网络化营销作为一种主流发展趋势。网络化营销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体以及数字化信息的交互性, 实现和消费者更有效的交流、沟通, 进而辅助完成营销目标。市场网络营销最大的特点是以客户为中心, 以网络为导向, 所有的活动都是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
(二) 品牌化营销
品牌效应一直以来是企业市场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 良好的品牌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所谓品牌营销, 主要指企业结合消费者对于品牌的需求制造出一些具有价值的品牌产品, 使企业品牌能够深入人心, 从而形成品牌效益。
(三) 创新化营销
对于企业而言, 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好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是在竞争对手之前将自己的产品淘汰, 在市场营销中应用到创新理念, 这种创新可以体现在营销组织、营销技术、营销产品、营销观念等诸多方面。在实施创新化市场营销战略的过程中, 也需要营销人员不断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 创新市场营销方案以及市场营销策略, 尽可能确保一切都抢在别人前面。
(四) 公益化营销
所谓公益营销, 主要是指一种生态化营销模式,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加入了一些非盈利组织活动以及其他的公益活动。公益活动是企业开展公益化营销的重要基础, 而这些公益活动可以是对其他人的善意, 可以是做一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 也可以是无形劳务或者有形财务。企业开展公益化营销, 并没有阻碍企业的经济发展, 反而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以及公共效益, 这也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 传统企业市场营销思维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经济背景发展要求, 现代企业应明确传统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思维的弊端, 树立发展战略市场营销观念, 以市场为主导, 紧紧把握市场发展动态, 不断创新企业市场营销方法, 提高企业市场营销水平, 为企业争得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以往企业市场营销中仅仅将营销活动视为一种商品销售技巧或者方法, 而没有将其提高到战略层面上。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既是一种挑战, 也是一种机遇, 企业必须摒弃传统的市场营销思维, 创新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思路, 紧紧把握机会, 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主要介绍了传统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 分析了传统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新经济背景对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新思路以及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经济背景,市场营销战略,新思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吴春风, 陈亮.基于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营销战略研究[J].时代金融, 2012, 20 (09) :14-15.
[2]毛玮卿.试论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战略管理[J].中国商贸, 2011, 36 (34) :01-02.
[3]夏铭翊.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1, 22 (18) :13-14.
3.分享经济国家战略新引擎与新路径 篇三
从去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分享经济”,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表述上的变化不仅反映出中央对“分享经济”的看重,还表明了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态度。随后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已从滴滴、Uber打车、Airbnb、小猪短租、人人贷等新业态跃然上升为国家战略,足见分享经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业态,分享经济,至此也站在了一个万人瞩目的政策和市场风口上。
分享经济,又被称作共享经济,其定义比较权威的有两个:一个来自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风潮报告》(以下简称《风潮报告》),该报告称,分享经济是“公众将自己的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另一个来自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以下简称《发展报告》),该报告指出,“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结合这两个定义及分享经济发展实践,我们可以梳理出分享经济的基本特征:技术层面——基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平台;主体层面——大众参与,当前个人是主流,企业、政府刚萌芽;客体层面——闲置资源(物品、资金、时间);效益层面——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获取经济收益;效果层面——注重提升用户体验。
方兴未艾的分享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多种模式并存的新格局。主要包括产品分享、空间分享、劳务分享、知识技能分享、资金分享、生产能力分享等。
对此,智石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腾讯研究院资深专家张孝荣等联合编著的《分享经济:国家战略新引擎与新路径》一书(中信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全景解读。
据腾讯研究院初步测算,分享经济2015年在全球的市场交易规模估测8100亿美元,中国分享经济规模约为1644亿美元,占GDP的1.59%。另据《发展报告》统计,中国分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左右,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但对比英国和美国,分享经济在中国对于经济的整体拉动作用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未来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分享经济的影响作用
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分享经济时代,过剩产能和高库存不再是烫手山芋,而是一种更加廉价、便捷的原材料。分享经济鼻祖罗宾·蔡斯认为,利用过剩产能的成本总是比购买新的原材料要低,并且花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分享经济虽然不直接生产商品,但它能够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产生新产品,进而刺激新的消费需求。也就是说,发掘出闲置的车辆、房间,与建立一条新的汽车生产线、盖一栋酒店大楼所产生的价值无异,而且前者又可以节能环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恰好符合从供给端发力、扩大有效供给的供给侧改革思路。所以,发展分享经济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和提升服务业。
有助于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2015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说,“目前全球分享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闲置就是浪费、使用但不购买”的新消费观念将逐步盛行,利用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低的成本,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满足更多人群的日常生活需求。分享经济正成为全球性发展风潮,它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一股强大的新动能,这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动力转换”,把服务业变成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元,而美国分享经济总量已经超过3万亿元(占美国GDP的3%),并且,非金融领域分享经济所占比例超过九成。相比而言,我国的分享经济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有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这有利于拓展我国分享经济的新领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方面,分享经济的发展使得生产要素的社会化使用更为便利,企业和个人可以按需租用设备、厂房及闲置生产能力,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最优组合,让创新变得更容易。另一方面,分享经济的发展降低了创新创业风险,使更多的人搭乘分享经济的快车,实现创业梦想,促进收入增长。
有助于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分享经济对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作用日益显现。《共享经济》作者蔡斯认为,美国有1/5的家庭生活用品从以前购买转向租用,平均每年减少近1300万吨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2%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滴滴出行发布的《中国智能出行2015大数据报告》显示,仅快车拼车和顺风车两个产品一年下来能节省 5.1亿升汽油燃烧,减少1355万吨碳排放,相当于多种11.3亿棵树的生态补偿量。Uber提供的资料显示,其在杭州拼车出行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每三天增提供的资料显示,其在杭州拼车出行减少碳排放相当于每三天增加一个西湖面积大小的森林。
分享经济的发展历程
从全球来看,分享经济于2008年前后开始高速发展,2011-2014年出现井喷,出行Uber(2009)、短租Airbnb(2008)、跑腿网站TaskRabbit(2008)、同城快递Postmates(2011)、食品共享网站GrubWithUs(2010)等各领域相继涌现,保持着同比50%左右的增速。海外分享经济于2015年进入平稳发展期,从初创企业数量上看,接近2009年水平。
从发展实践看,中国的分享经济大体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2009年之前):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美国陆续出现Craigslist、Napster、Zipcar 等分享经济平台,在互联大潮的影响下,一批海归回国创业,国内开始出现一些基于互动式问答的知识分享网站,并逐步出现一些众包平台如 K68、威客中国、猪八戒网等。
nlc202309091145
二是起步阶段(2010-2013年):伴随着国外分享经济浪潮的发展,国内众多领域的分享型企业开始大量涌现,如2010年,P2P借贷人人贷成立;2011年,途家网、蚂蚁短租等成立,P2P借贷陆金所、股权众筹天使汇成立;2012年,现象级企业-滴滴、快的成立;2013年,全国首家众包快递企业人人快递成立。
三是快速成长阶段(2014年以来):随着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用户的广泛参与以及大量资金进入,部分领域代表性企业体量和影响力迅速扩大。分享经济越来广泛,许多领域出现了本土化创新企业,已经有企业开始了全球化进程。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分享经济领域的企业数量和市场规模都呈加速成长态势。 2014年私厨起步,C2C二手车平台增加,办公共享、车位共享增加,按摩、美甲等个人服务大量出现。2015年,二手物品网站、旅游定制、洗车、生活服务等快速发展起来。
据Crowd Companies 统计,2008-2015年,全球分享经济企业融资交易次数达到800余次,融资总规模近270亿美元,年融资规模翻40倍。资金投入领域以出行和空间领域(租房/办公空间等)为主,也是独角兽企业诞生较多的领域。
分享经济的发展趋势
《发展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分享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目前分享经济处于个人闲置资源分享阶段,主要活跃在交通、住房、餐饮、教育、医疗、家政、金融、物流等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服务业领域,未来将迅速渗透到基础设施、能源、农业、制造业等更多生产性领域。未来一切可分享的东西都将被分享,包括企业、政府和整个城市的闲置资源,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将因之发生深刻变化。正如分享经济的倡导者瑞恩·格丽(Ryan Gourley)所言:“分享经济从一个城市开始,逐步扩展到一个地区,进而渗透到整个国家,最后形成一个分享的世界”。
企业闲置资源分享,主要指企业分享其闲置资产(例如空间/设备等)或产能,实现生产共享和协作双赢。一方面帮助供方企业在资产闲置期间提高收入,另一方面帮助需求企业“以租代买”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分享经济10大主流行业将呈现三大梯队发展,第一梯队高速成长,以P2P网贷、股权众筹为代表的金融分享和以滴滴出行、Uber为代表的出行分享,占据分享经济总体市场份额90%以上;第二梯队处于成长初期,短租、二手交易、专业/个人服务和众包物流市场规模达百亿级别,是分享经济的中流砥柱;第三梯队处于萌芽期,例如教育共享、私厨、医疗共享、自媒体等。
由于市场潜力大、进入门槛低,目前尚未形成稳定的竞争格局,未来几年分享经济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网络经济具有赢家通吃的特点,部分发展较快的领域将有少数企业独占鳌头。未来十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平台型企业。
未来,分享经济将出现跨界融合现象。例如,滴滴成为行业代表性企业,在高速成长之后,围绕出行场景构建跨界生态体系,与乐居、觅房等地产平台合作“打车看房”(出行+地产);与马蜂窝合作“胡同专车”,上门接驾及胡同写真(出行+旅游);与阿里健康、名医主刀合作“一键呼叫医生上门”(出行+医疗);与招行合作汽车金融,为滴滴司机提供购车分期服务(出行+金融);入股饿了么,并与餐饮业合作“一键叫小龙虾”(出行+餐饮),等等。
面对分享经济发展浪潮,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正在采取不同策略适应并积极参与分享经济,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如在办公空间分享领域,万豪集团(Mariott)、微软等与LiquidSpace公司开展合作,将其视为一个新销售渠道或办公室预定手段。喜达屋(Starwood)酒店集团也与Desks Near Me公司开展了类似合作。在零售领域,美国最大的有机食品超市全食超市(Whole Foods)与共享物流配送公司Instacart在全美15个城市进行合作,提供1小时到达的配送服务,客户平均采购量迅速上升到之前的2.5倍,每周销售金额增加了150万美元。
许多制造业企业也在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网络化、柔性化制造模式和服务化转型。宝马、奔驰、奥迪等汽车巨头引入分享经济模式,在以租代售、停车共享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海尔集团提出了“人人创客”的转型战略,努力推动海尔从制造产品向制造创客转型,以满足当前需求个性化、生产分散化的市场新动向和消费者新需求。徐工集团成立了为道路工程机械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平台——徐工“路之家”工程机械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工程机械融合发展。
关于未来的创业投资机会,腾讯研究院基于行业研究认为,教育分享、医疗分享和众包物流等属于比较适合创业者切入的细分领域,属于市场空间大,竞争格局尚不清晰,用户痛点程度大的领域。
其次专业/个人服务、短租、自媒体和私厨。出行领域需要找到现有巨头比较薄弱的细分市场,而P2P借贷和股权众筹受国家政策影响,前景尚不清晰。
分享经济的问题与挑战
监管体制亟待创新。当前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社会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工业经济和工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强调集权、层级管理、区域与条块分割等管理方式,注重事前审批和准入。基于互联网的分享经济具有典型的网络化、跨区域、跨行业等特征,快速发展的实践使得许多制度变得越来越不适应。
当前许多新业态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如股权众筹;有些创新实践则面临不合理的制度要求,如从事互联网教育的企业被要求配置线下教学用地,否则不予审批;一些地区要求从事网络出行服务的快车、专车需要具有运营资格,等等。如按现有法律和制度要求,多数分享经济模式都有“违法”嫌疑,面临随时都可能被叫停的灭顶之灾。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分享经济的发展对现有的政策、制度、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在倒逼监管部门研究、制定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与手段。
利益调整错综复杂。分享经济发展大大降低了诸多行业的进入门槛,分享型企业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创造无限供给的能力、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使传统企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在具有排他性的垄断市场中,分享型企业的进入及其快速扩张的发展态势冲击着原有的商业逻辑和经济秩序,直接引发了社会财富和利益的重新分配,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来自既得利益者的质疑和阻挠。分享经济可能引发深层次的社会分工与组织变革,涉及的领域之广、人员之多前所未有,协调难度明显加大。
产业发展尚不成熟。分享经济模式下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方通常是大量不确定的个人或组织,尤其是当前诸多领域的分享经济都处于探索阶段和发展初期,其服务和产品的安全性、标准化、质量保障体系、用户数据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和隐患。多数企业并未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同质化竞争普遍。多数领域的分享经济模式尚未取得合法性,无法纳入正常监管体系,例如出行领域的专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司机、短租领域的个体房东与传统酒店业、私厨领域家厨端与餐饮从业者相比,无需获取各类政府/法案规定的许可证,更多是通过在线注册的方式,由平台进行审核。这样就会导致不公平竞争、税收、消费者权益、劳资关系等许多问题出现。
4.新经济品牌战略读后感范文 篇四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是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求而产生的,是推动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信息经济时代学生就业率的强大动力。从创新创业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入手,重点分析信息经济时代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主体内在因素,即价值观、成就动机和创造力,以及本科与高职管理模式的差异。通过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环境上的差异,从内外因相结合的角度探索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经济新常态;管理模式;信息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18-0173-02
信息经济是中国经济强大的推动力,它必然给传统产业带来深刻改革,而创新应时代而生,主要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信息经济化时代,在我国经济常态化的背景下,高校管理和人才培养同样需要创新。近年来,创新创业管理成为高校重要教学改革事项,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呈现出发展和规模快速上涨的态势,但“创新创业管理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1]。创新是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求而产生,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强大动力。学生主体的发展有规律可循,环境和管理制度的不同会使大学生心理状态有差别。因此,信息经济时代下,学生的主体因素和发展规律在创新创业管理中不容忽视。
一、创新与创业的概念与意义
1.创新与创业的概念。创新与创业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正如“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所述:“如果把创业比作美国经济的发动机,那么创新就是此发动机的汽缸,它带动了重要新发明和新技术的诞生。”[2]有价值的创新可以带来新的事业,创业过程中又可以产生创新。王占仁教授提出,“创新创业”在形式表现上是在“创新”的后面加上了“创业”二字,其实质是内在规定了创新的应用属性,是指向创业的创新,重在应用的创新,促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3]。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面向有创业意向的部分学生,也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在国务院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和通知中可以明确显示,我国创新创业的定位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作为高校的重要教学改革,纳入教学建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我国开展的创新创业管理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相呼应,旨在激发全体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其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能力。
2.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意义。(1)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即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发展不再追求总量的增长,而是调结构稳增长。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4]。总书记强调,中国要走创新驱动道路才能真正强大起来。科技创新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增长方式转变等等,都需要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以应用型创新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2)高等教育的客观需要。信息经济时代全世界90%的科技资源集中在发达国家,摆脱在科技和知识产权上对发达国家的依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全世界的大学都在积极融合创新创业管理思想,为高等教育增添新的活力,对课程、教学、师资、人才培养等进行全新的教学改革。因此,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3)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发展程度表现在国民的素质高低,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更需要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5]。创新创业的教育管理理念强有力地推进高校开始思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创新型人才”,更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创业改革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高素质人才,显然这需要分层次、差异化的个性化培养,这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
1.影响创新创业的内在因素。(1)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决定一个人决定方向和采取行动和的标准。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驱动,社会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生首先需要对创新创业的意义和迫切性有准确的认识并内化到自己的价值体系,才能成为努力奋斗的原动力,否则即使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如果学生只当作应试教育行为模式应对,也很难实现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创业的行为。(2)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力。麦克莱伦认为,每个人的成就动机都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阿特金森等人则发现,人在竞争环境中会产生两种成就动机心理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目?说奈?引力越大,成就动机越大,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越多,成就动机越强。因此,创新创新创业作为高校管理改革应运而生,鼓励学生树立明确目标,允许失败,鼓励尝试。(3)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和创新创业直接联系的心理因素,需要日积月累的锻炼和培养过程。创新创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驱力,是高校的教育管理改革方向,必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价值取向。由此可见,教学体制改革不能只停留在高校,而需要全学龄教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求异思维,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提供一片沃土。
2.影响创新创业的环境因素。湖南高职教育质量2016报告,全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三年与本科生基本持平,高职学生毕业三年后月收入较毕业当年增幅达94.87%[6]。在学生创业认知调查研究中,“创业行动意向”高职学生有更强的意向从事创业活动,家庭也更能接受孩子创业的就业形式,但是学生普遍在“创业行动意向”都远弱于“创业准备意向”[7]。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和高校环境对学生创业行为影响的重要性。
三、高职创新创业管理模式
1.融入校园文化,让学生入校就能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和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种下“铁饭碗”是价值取向的种子,所以千人竞争一个公务员职位也就不难理解。在高校中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形成新的职业价值倾向,激发创业的需要和激情。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包括制度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高职院的创新创业改革绝不是几名教师的任务,需要全员参与,转换人才培养理念。高分的学生不代表好学生,有想法、不墨守成规的学生应该得到更多鼓励和肯定,尊重个性化,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点,使所有的学生养成基本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
2.创新创业教学设计。我国创新创业定位是面向全体学生,简单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显然不能满足错综复杂的个体差异。发散思维、创新精神、创造力等心理量需都需要从小的引导,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所以中小学的创新创业管理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在设计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同时,要加强中小学的创业教育的配套开展。针对学生特点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和社团,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引导创业项目设计,通过逐级的竞赛给予学生奖励和正反馈,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拓展教学空间。
3.社会系统的支持。美国创新创业教呈现出支持保障体系完善、产学合作广泛、重视企业家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注重国际性和开放性等特点[8]。可见,创新创业管理不是高校的“独角戏”,而需要一个庞大的支持系统,形成一种促进创业创新的生态体系。我国的创新创业管理也应该重视和鼓励各方力量参与。2015年,国办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已经对创新创业管理改革做了整体部署,高职院校和企业加强合作,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创业教育体系之中,通过有效的互动形成创新创业管理的生态体系。
4.完善创新实践基地,加强产教学研结合。产教学研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课本知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还能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重视人才订单式培养,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在就业竞争中表现出实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三者有机结合,鼓励创新研究,增强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四、结语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新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在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与时俱进,利用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平台,有足够的耐心做到分层分类,逐步引导,推进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改革。高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改革,培养和造就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有创业能力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技能人才支撑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5.论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 篇五
21世纪,在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已高达60%一8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到或即将来临,知识经济的内涵即科技,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变为一场科技的竞争,美国拥有在各个领域领先的高科技,使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打了一场胜仗。抓住了发展科技这把金钥匙,也就抓住了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即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满腔热情建设知识经济,是时代的新潮流。除了自然科学技术外,科学技术还包含管理科学技术,国外有学者甚至认为,知识经济的首要因素是管理。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重视经济管理的时代。借助于管理科学技术的作用,自然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只有自然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协调发展,才能使知识经济真正得以形成和发展。
一、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首要管理
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首要工作,它通过对环境和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研究分析,确定可行战略,经过评价,选择企业战略,通过战略实施,实现企业的目标与功能。战略选择得恰当与否,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这一点正被人们所认识。正如斯蒂芬·P罗宾斯在其《管理学》第四版中写道:“战略计划对一个组织成功的关键作用,只是在近25年中才被广泛认识到。”“一项对企业所有者的新近调查发现,69%的企业所有者制定战略计划,并且,在他们当中,89%的人认为他们的计划使他们有了具体的目标,并且使他们的职员有了一致的认识。”
二、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竟争将越来越激烈,如同586计算机取代486计算机那样,一种产品可能很快被更加价廉物美同类产品所取代或不同类产品所替代;世界经济将呈现区域化、一体化的格局,国界、地区界模糊了,高技术的介人使得人类生存的三维立体空间的欧氏距离显得越来越短了;资金市场将变得更为有效率,资金流动性更强,交易费用低,市场吸收、消化、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强,预测手段更科学、更准确,这也为投机商捕捉瞬间可趁之机提供了机遇,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将更大;劳动力市场将更为发达,区域性、国际性的劳动力市场将会及时地为企业提供必需的劳动力;人力资源的配置将更为有效,在企业自由方便地选择劳动力的同时,择业者也在选择令他们满意的企业,企业面临的人才流失的风险将更大;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将被视为由资金向童R所组成的向量场,其中R={m , f},m为人力资源,f为资金资源。人力资源m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首要因素,具有资金资源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选择合适的资源向量及行之有效的配置机制,是管理阶层的艰巨任务。
三、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如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环境,这对企业的战略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战略管理的内外部情况发生的变化,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采取以下措施,
6.新经济品牌战略读后感范文 篇六
一、我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及经济走向研判
gdp从2014年的 7.4%、7.3%,到2015年一二季度的7%,三季度的6.9%,7年来的一直在底部徘徊,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尚处在合理区间,起伏不大。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不少困难。11月通用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值为48.6,连续第九个月低于50,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一)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长迅猛
中国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半年与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1和5.8个百分点,创下近14年来新低。自主性投资依然低迷,反映内生增长动力依然不足。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高铁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趋势更明确。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在三次产业中继续领跑,占gdp的比重为51.4%,比去年同期高2.3个百分点。
(二)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创新驱动作用显现
我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长期在荣枯线上下徘徊。传统行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偏上游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生产依然低迷,如钢铁、纺织、专业设备行业的工业生产增长处于低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矿采选、石油加工等环比下降较大。相对而言,中下游的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如计算机和通信、汽车制造、化工制造、金属制品行业的工业生产继续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经济等新的增长点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1至9月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6.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
(三)消费需求整体不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在消费方面,过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社会零售增长始终处于低位,11份月同比增速仅为10.5%。分行业来看,受到地产产业链拖累,家电音像、家具等行业回落明显。相对而言,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产品技术更新较快的通讯器材类商品保持高增长。
二、积极适应新常态,实现工会工作的战略转移
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态势及国际环境持续低迷状态看,我国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低位运行,关闭破产企业会不断增加,对职工、对工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工会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及时研究调整新常态下工会组织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及运行机制体制,实现工会工作的战略大转移,努力做好新常态下的工会工作。
(一)打破思维定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上来
面对新常态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适时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党的群团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开启了党的群团工作发展的新阶段。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全局高度,精辟阐述了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意义、方向目标和基本要求,深刻阐述了党的群团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针对性,是指导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二)劳动竞赛由生产性竞赛转向创新性竞赛
经济新常态下,结构调整阵痛显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质量更好,结构更优。传统行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偏上游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生产依然低迷,中下游的工业生产保持稳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然,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过去在传统行业中广泛开展的以增加产品产量为主要目的的生产性劳动竞赛显然已不适应新常态的要求,以创新、创效、质量、环境、安全为主要内容及短平快项目的劳动竞赛越来越引起重视,劳动竞赛主战场的战略转移已势在必然。以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新引擎。
(三)工会的维护重点更多的转移到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上来
7.经济新常态下蚌埠市发展战略 篇七
科学认识新常态, 也就是要坚持历史的、具体的、辩证的态度。否则不可能认清新常态, 甚至可能会曲解。在工作中也就不可能正确把握中央政策的新动向, 从而迷失工作与努力的方向, 甚至可能导致丧失斗志或者急躁冒进。必须清醒认识, 新常态是基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处于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正确判断。“新”就是不同以往, 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和民生福祉;“常”就是相对稳定, 政策稳、预期稳、市场稳、增长稳。新常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具有方向性、决定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
首先, 必须认清新常态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常态。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现在,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中高速就是既不超速, 也不失速;既坚持底线思维, 保持“忧患心”, 实现合理的、适度的经济增长, 又坚持稳中求进, 保持“平常心”, 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同时, 必须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摒弃过去“拼资源、拼环境、拼土地”的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经济提质升级,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努力走绿色环保之路, 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能力提升来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强化责任, 完善制度, 严格监管, 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其次, 必须认清新常态就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和谐常态。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地科学发展, 逐步实现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消费需求为主导的需求结构, 构建区域差距不断缩小的城乡结构、居民收入占比不断提升的收入分配结构, 使结构更加合理。实现企业盈利、产业提质、财政增收、风险可控, 使效益更加明显。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改革驱动、市场驱动, 使动力更加强劲, 市场作用充分发挥、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开放活力充分显现。
第三, 必须认清新常态就是重视民生的常态。在新常态下, 必须遵循社会规律地包容性发展, 把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用于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现在, 一方面要着力解决百姓的现实利益问题, 实现人民群众对“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优质的教育、更舒适的住房、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的追求;另一方面要从制度安排与建立上促进公平正义,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物质文化需求。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 努力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次问题。
二、新常态视域下蚌埠市发展战略
(一) 结合蚌埠市发展个性, 科学把握新机遇。
新常态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特征, 就蚌埠市而言, 蚌埠经济是全国经济的一部分, 全国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主要特征, 在蚌埠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我国幅员辽阔, 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个地方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表现在阶段性发展特征上也有差距, 蚌埠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发展不够仍然是蚌埠市面临的最大实际。从省内看, 曾是安徽“老二”的蚌埠市2013年的经济总量只有1, 007亿元, 而省内合肥市的经济总量已达到4, 672亿元、芜湖市的经济总量也已达到2, 099亿元。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 蚌埠市发展面临双重任务, 一要继续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 扩大经济总量;二要转方式调结构, 促进转型升级。所以, 对蚌埠来讲发展就是硬道理, 发展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我们要把加快发展与优化结构有机统一起来;另一方面蚌埠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 蚌埠市委、市政府不断出台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力度, 增强全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支持力, 现在正处于积蓄能量的释放期、综合优势的转化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期, 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发展潜力持续释放。
新常态孕育着新机遇。蚌埠当前正处于一个黄金发展期, 我们必须提振信心、开动脑筋, 努力抢抓发展新机遇。因为这些不是空中楼阁, 有很多现实的、可争取的、能把握的机遇。
1、要抢抓国家实施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的机遇。2014年以来, 国家为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冲击, 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 实施“定向减税”、“定向降准”等财税金融措施, 用好和盘活财政、金融增量和存量资金, 支持服务业、“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新兴业态发展, 支持中西部铁路、水利、能源、节能环保、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这对蚌埠市来说, 都是极为重要的利好因素。
2、要抢抓“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机遇。近年来, 国家不断加大对包括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支持力度。2014年12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等地, 推广实施4项有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热情、加快创新驱动和成果转化的先行先试政策。蚌埠市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主要成员, 在解决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人员创业等问题必有难得的条件、机遇和平台。
3、要抢抓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的机遇。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 是最大的结构调整。目前, 蚌埠市的城镇化率为44.4%, 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潜力大、空间大。今后一个时期, 是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时期, 国家已经陆续出台户籍制度改革等配套政策, 将促进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增长, 为经济增长带来巨大拉动力。
4、要抢抓改革创新、简政放权的机遇。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 税收、投融资、行政审批等改革大力推进, 为地方政府赋予了更大作为空间, 也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创业兴业的热情。后续各项改革的推进, 将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 释放巨大的生产力潜力, 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持续稳定的良性轨道。
5、要抢抓惠民生、促发展的机遇。国家明确要求, 进一步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以带动有效需求, 补上投资短板, 扩大居民消费, 拓展新的增长领域。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污染防治等民生工程的实施, 既能惠民生, 也能稳增长。
6、要抢抓沿海产业转移加速的机遇。沿海地区受资源、环境、劳动力约束, 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 而且呈逐步加快态势。当前, 市场信心也正在逐步恢复。一些大中型企业正在寻求新一轮发展契机, 蚌埠市等中西部地区则正是他们的主攻方向。
(二) 精准发力, 促进蚌埠市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中新发展。
是不是能适应新常态, 是不是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新发展, 要靠改革发展的实绩来说话。因此, 必须认清蚌埠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努力克服发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把握新机遇, 围绕发挥比较优势、核心优势、潜在优势, 促进新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由工业主导走向服务业主导是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标志。服务业发展滞后, 会影响我们的经济质量, 没有生产性服务业支撑, 工业难以转型;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生活性服务不发展, 幸福指数、生活质量的提高就要受影响。说明我们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 必须重视服务业的发展。蚌埠人有着对市场敏锐洞察力的“天性”, 二马路、太平街市场成名更早于义乌小商品城;蚌埠公路、铁路、水路等交通网络更加发达便利, 铁路无水港建设进展顺利;多家股份制银行入驻, 皖北金融中心雏形已现;星宇文化产业园初现端倪。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条件, 筑造一个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黄金期”。
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虽然蚌埠城镇化率已接近50%, 城镇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 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速度还不够快, 特别是产城融合还不够深化。城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城镇化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城市的产业支撑。否则基础设施再好也是个空城、死城, 就是个造城运动。做好城镇化发展中的产城融合的根本方法是:一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蚌埠各类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 以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引领科学发展;二要招商引资。目前, 在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空间已越来越小了的背景下, 必须突出抓好蚌埠 (皖北) 物流保税中心 (B型) 的建设与蚌埠海关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保税区仍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之一, 同样, 蚌埠物流保税中心的建成运转, 蚌埠海关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的实现, 必将对提升蚌埠对外开放水平和扩大招商引资, 特别是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引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蚌埠是皖北重要的粮食作物主产区之一。但是,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是困扰农业发展的三大难点。而解决这三大难点的根本出路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为主, 休闲、旅游农业为辅是符合蚌埠农业发展实际的, 并已有五河现代牧业、禾泉山庄、花博园等为代表的成功案例。关键是要认真总结, 同时能在全市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推广。发展现代农业是大势所趋, 但实际项目的运作中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不动摇, 即坚持尊重农民的意愿;坚决维护农民的利益。
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新常态下, 政府投资将在更大空间上让位于民间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对于应对新常态极为重要。民营经济已占到蚌埠市经济总量的2/3, 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到75%。但民营经济仍是蚌埠的“短板”, 市场主体数量少、块头小、知名企业不多。在新常态下, 必须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全面落实蚌埠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打破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要素制约, 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五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蚌埠市县域经济这几年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 成为蚌埠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放眼皖南和皖北部分县域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蚌埠市三县属于“有进步但无大突破”的状态。要加快县城及中心镇建设推进城镇化, 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工业化率加快工业发展这“三个轮子”, 做强县域经济, 将三县打造成富有竞争力的经济强县, 形成多点支撑、多层次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六是大力培育新的增长极。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必须要有新的增长极。蚌埠的增长极在哪里?重点在两块:一块是新兴产业;另一块是发展环境。发展新产业, 可以增加有效供给, 启动内需。我们国家现在的市场饱和是低层次的市场饱和, 而人们对高层次的需求仍然是非常旺盛的, 也是不断增长的。有关经济学家预测, 金融、新兴科技、高端制造、医药、消费等几个行业将是中国未来建立全球经济优势的关键性行业, 也是中国的行业未来。蚌埠市确立的要“着力支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与经济学家的预测不谋而合, 也是符合蚌埠发展实际的。必须要进行产业化运作, 要加大建设与发展投入, 有针对地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引入战略合作者。同时, 要把市场能够解决的事情, 都交给市场解决。
蚌埠市在发展环境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其他同类城市所具备的条件, 蚌埠市基本具备;其他同类城市不具备的, 比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蚌埠基地, 蚌埠人通过努力实现了。但是蚌埠特色的发展环境没有形成, 甚至可以说尚未找到。一个地方不可能包打天下, 只能用自己的特色吸引特定的对象, 才能谋求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马云最终没有把总部放在上海而在杭州, 说明上海不包打天下, 也说明杭州有独特的更适合阿里的土壤。蚌埠虽然是个对人才吸引力不高的三、四线城市, 但也不要妄自菲薄。当然, 蚌埠特色环境建设是一个较长的研究探索与打造磨合过程。可是, 基本思路应该明确:要培养人力资源与提升蚌埠文化;要给人 (人才) 必要的帮助, 如资本积累、人文宽厚、环境轻松, 因为知识分子在创造精神财富的时候, 特别需要精神上的宽松。
(三) 重实干、抓落实。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中央陆续出台了简政放权、财税改革、价格改革等系列重大政策, 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及蚌埠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全面发展的意见等重大政策。这些重大政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 也是应对新常态的重要举措, 都需要不折不扣地落实。而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关键是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解放思想, 提高能力, 加强作风建设。俗话说,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一个地方的发展快与慢、好与坏, 与一个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与作风休戚相关, 因此必须在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提高能力、加强作风建设上下工夫。解放思想就是不能再以老思维、老方式应对新常态, 要创新思维。要围绕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蚌埠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围绕发挥蚌埠比较优势、核心优势、潜在优势, 围绕转变政府职能, 着力形成领导经济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式、新方法。要正确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唯GDP、不以GDP论英雄与实现蚌埠市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关系。不唯GDP、不以GDP论英雄不是不要GDP, 更不是不要发展。蚌埠市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协调仍然是基本市情;同时, 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因此, 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特别是当前, 越是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 越是要埋头苦干、促进发展。
提高能力就是领导干部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 养成一种热爱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 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 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维方式。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学习, 熟悉掌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认清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牢牢把握发展大势, 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深入实践学习, 从基层一线的实践创新中总结规律性的认识, 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以优良作风保障新常态下的发展。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认真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 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正确认识正确的政绩观与发展建设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是不上项目, 不是不搞建设。不能一看到搞工程、搞建设, 就认为是搞政绩, 就框上一个政绩观不对的“帽子”。促发展、惠民生, 必须以项目建设为载体, 特别是交通、水利、园区、城建等基础设施。实际上, 为官不为、为官怕为、为官慢为才是最大的政绩观问题。2014年蚌埠市委全委会审议通过的蚌埠市关于以“363”框架为引领推进城市集约发展的指导意见, 是一个解决蚌埠城市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行动指南, 也是加快蚌埠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是将蚌埠迅速打造成为皖北乃至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把“363”城市发展蓝图变成现实, 是蚌埠全市各级干部的职责所在。因此, 项目建设不可少, 重点工程不可少, 全市必须以此来提振信心, 在工作中做求实、务实、踏实的实干家。
第二, 科学地考核评价工作实绩。要着眼新常态下的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 按照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考核评价工作, 引导党员干部把工作落实到争创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上, 确保工作真正得到落实, 防止在落实中出现形式主义、强迫命令、劳民伤财等不良现象。科学地考核评价必须体现三个基本点:一是工作是否科学, 即工作过程、工作方式、工作结果是否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是否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二是实绩是否实效;三是群众是否认同。
第三, 科学地选人用人。科学的选人用人必须做到“两个坚持、两个坚决”:即坚持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 必须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促进工作落实的思想;坚持以发展论英雄, 以实绩用干部, 以公论定取舍的用人原则;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和求全责备的观念;坚决重用“目明” (独具慧眼) 、“耳聪” (全面了解真实情况) 、“手净” (廉洁奉公) 、“腿正” (站稳立场, 坚持原则, 处事公道, 敢于讲真话、讲实话) 的人。
第四, 全过程地责任落实与追究。交责、问责、追责是促进工作落实的有力举措。一方面要明确工作责任。将责任明确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上;将责任细化到具体的工作和项目上;另一方面要把问责制贯穿到履责的全过程, 即事前问责进行提醒, 事中问责进行督促, 事后问责进行诫勉。
第五, 全方位地督查与检查。督查检查是抓工作落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事实证明, 凡是督查检查工作抓得比较好的地方, 工作落实就好。督查工作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一是要督查领导。因为抓工作落实的关键在领导, 领导干部带头干了, 也必然带头督, 从而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二是要督查重点。要在督大事、督难事、督急事、督要事上下功夫;三是要督效果。在对过程进行督查的同时, 更要重视督查效果。工作没有落实, 效果自然不能显现。只有重视督查效果, 才能确保工作完全落实。
新常态孕育着新机遇, 也充满着挑战。如何新作为, 谋求新发展, 将考验蚌埠人民的智慧与眼光。正如张高丽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主旨发言中提到的, 2015年确实面临一些困难,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 必将会在新的起点上开创蚌埠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展望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格局[J].中国流通经济, 2012.6.
[2]刘伟.“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 2014.8.
[3]连平.中国经济运行“新常态”解析[J].科学发展, 2014.8.
8.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新战略 篇八
我首先从这点说起。我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四年前做过一项研究,我们看了一下二战以后工业化的历史,大概几十个国家都搞了工业化,只有13个经济体算是比较成功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当人均收入达到11000美元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增长速度有回落,回落的幅度30%-40%,有时候达到50%。
回头看中国经济跟他们是相当类似的,我们经历了三十多年高增长,大概到2013年以后会达到这样的回落点。
当时我们提出这个观点时多数人是比较怀疑的,因为大家感觉到中国经济增长挺好的,速度怎么能够下来呢?
最近几年中国增长速度放缓,实际上是个增长阶段的转换,就是由10%左右高速增长转入一个所谓中高速增长。这样一个共识在逐步增加,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确实逐步回落。
“新常态”符合经济规律
那么如何看这样的回落?
第一,这些回落是很正常的,也是符合规律的。我们能在11000美元的点上,是充分利用了工业化增长的潜力,某种意义上讲实际上是成功者的标志。从国际经验来看,今后几年保持6%-7%的增长,在全世界也是排在前边的。
第二,我们增长的基数目前还在继续扩大,2000年的时候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是增加1000亿人民币,因为当时GDP总量是10万亿人民币;最近国家统计局要公布2014年经济总量,大概会达到63万亿人民币左右,这样的水平上,如果增长一个百分点那就是6000亿以上。
所以,不能光看经济增长的比例,我们的底盘已经很大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就算下来一点,增长量还是很大的,我们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是没有问题的。国际上来讲也有两个指标,我们按照现价美元计算,中国GDP总量有很大可能性会超过美国,那将是在2020年或者稍后两年,我们可以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增长回落背后的变化
中国增长速度变化背后实际上是经济结构的变化,这是更具有实质意义的。以前我们是投资为主、工业为主,更多依靠出口、外需、要素的投入,但在此前两三年和今后两三年时间里,正在发生具有转折意义的变化,消费的比重已经超过了投资,其中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了第二产业。
出口增速我们过去一直说在20%以上,2013年降至3.4%。我们的出口竞争力随着要素成本、科技水平上升而有所减弱,未来每年出口增长将停留在5%-10%的水平上。另外,自2013年开始我们的人力资本已经开始下降,依靠人、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维持增长不行了。
结构发生转变同时,我们的经济运行质量也有所提高。目前来看,我们的就业压力并不大。2005年,大概一个GDP百分点的增长吸收80万人就业,2014年吸收就业人口则达到170万,但我们的就业状况还是存在问题的。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工作比较难,另一方面15岁-59岁的人力资源总量已开始下降。
企业盈利水平也在下降。我们最担心效益会不会下得更快,从最近几年来看效益水平确实有所下降但还是稳住了。去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速度达到10%,10月份则出现了负增长。
财政收入总体上来看财政金融风险是在加大,有些地方日子不好过。诸位来自各地,不知欠了多少银行的账?还有民间借贷。四大银行不良资产比率已经上到1.2%了,最近几个月上得更快。
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资源环境可持续性面临很大挑战。我就搞不清楚,咱们福建这么多企业家,到了北京以后,你们什么感觉?在北京天天吸着雾霾,过去讲环境的不可持续性感觉到很抽象,现在是每天都面临这个选择。要么是刮风,这两天刮风了,前天是PM2.5达到将近500,门都不敢出了。APEC蓝那时候出现,是因为北京郊区、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内蒙一些高污染企业停工了。如今APEC那个地方还在,但是蓝已经不在了。所以北京要么是周边停产,一半以上机动车不上路,天气才能好一点。
闽商在北京创业很不容易,你们愿意到北京来,肯定北京还有很多吸引你们的地方。对气候的治理,国务院、党中央下了很大决心,也投了很大的钱,对你们来讲也是一个商机。我们在资源环境方面、节能减排方面,也有很多事可做。
三只“靴子”要陆续落地
中国现在经济发展处在一个转型期,这个时期比平常问题更多。很多国家在这个时期都出现了全面危机,问题大到不可收拾的程度。中国经济总体上还稳住了,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进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看经济形势心态还要平稳一些。下面我再说说大家关心的新常态问题。
目前12月份数据也出来了,还是有下行的压力。最近三年左右经济形势一直有这个特点,上半年增长速度慢慢就疲软了,年中政府会采取一些措施,到下半年经济又开始向好,官方常用一个词叫“稳中向好”。很多经济学者又很乐观了,说中国经济即将走出谷底,走上高增长的轨道,但实际上就那么几个月时间,又掉头向下。
我们的观点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经济有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过程现在并没有结束。这个过程只要不结束,经济下行压力始终是存在的。中高速增长的底在何处,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因为还没有触底。
可能有人会问,中国经济什么时候才能触底,底在什么地方?我们有一个分析的框架。中国经济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我们把复杂问题可以简单化。中国经济高增长主要是依赖于高投资,主要是由三块组成:基础设施过去几年大概占到总投资的20%到25%,房地产占到25%左右,制造业投资占到30%以上。这三项合起来,可以解释中国投资增长的80%到85%。
其中,制造业投资又直接依赖于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所以我们是这样的分析逻辑,中国高增长要触底、高投资要触底,通俗说就是三只“靴子”要陆续落地:第一只靴子是基础设施投资,已经落地;第二只靴子是出口,也已经落地;等房地产这只靴子落地以后,中国高投资就触底了,中国高速增长就可能要触底了。
房地产出现历史性拐点
很多闽商在北京做房地产,房地产这只靴子怎么落地呢?现在出现的拐点是周期性还是历史性拐点呢?
房地产界很有名的人物说这是周期性的,2015年9月份以后就会朝上走了。我们的观点很明确,是历史性拐点。我们有这样基本的判断:构成房地产投资90%以上的是住宅投资,2014年已达到1200到1300万套住房这个历史需求的峰值。城镇住房历史需求峰值达到以后,基本上整个投资和房地产增长就是逐步回落的过程。
第二个问题是房地产回落和房价的关系。未来房价是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房地产价格从来没有全国统一的市场,是区域性的市场。国际会议中心这个地方的房价很高。有一次我到美国佐治亚州政府访问,有一位女士是博士在那里工作。我问她你平时住在什么地方?她说我住在佐治亚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我问佐治亚州怎么还有驻京办呢?她说不仅是佐治亚州,美国十几个州在北京都有驻京办。所以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房价下不去,北京土地一寸不会增加,但是全世界的人特别是那些有钱人都会到北京来,因为我们是首都。
有些地方的房价,比如鄂尔多斯的房价上不去了,那时候煤很值钱了当时估计会上两三百万人口。现在煤需求没那么多了,所以房价将会和区域性的变动相关,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有一些地方空城、鬼城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但北京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区域性市场的差别、分化是一个特点。
最后一个问题,房地产市场是很短时间触底,还是比较缓慢的、忽高忽低在波动中逐步触底呢?这个问题我们真的很吃不准,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两种情况都有。咱们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还有待观察。但是总体上房地产到底以后,中国中高速增长的底基本上两三年就会出现了。
中高速增长的底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做了一些测算,有一个均衡点。总体投资我们过去几年都是20%多,去年投资增长也是20%多,将来会稳定在11%左右。房地产投资会稳定在5%,基础设施13%,制造业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出口是5%-10%,GDP增长点会稳定在6%-6.5%左右。任何数字其实都可以做点预测,但不要太认真,高那么0.1、0.2个百分点都是正常的。我讲的是个逻辑,是分析的框架思路。
经济通缩迹象已出现
最近两年,特别是2014年10月份以后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通缩的迹象在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
我们经济现在转型期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志喜欢高增长不愿意让它下来。我见过一些地方的领导同志,他们说增长速度你说的是规律,但无论如何不能在我手里下来,将来下来可以在别人手里下来。所以还得把速度往上撑,其实也撑不上去,撑上去了也会下来。
再就是速度短期内下降过快影响也是很大的,我们最近就要防止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有一个概念就浮出来了,就是“刺激”。刺激的概念有点敏感,很多人一听就把“刺激”和“改革”对比起来了,说我们现在需要改革,不能再搞刺激了。其实“刺激”这个词,是宏观经济学很普通概念,它不好不坏就是个中性词。如果增长速度下滑过快还是要刺激的,但是改变不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过渡。当然还是要往远了看,两三年的时间。
这种状态我认为就叫新常态。“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增长速度已经在中高速增长的位置上了,和过去是不一样的,是新的。“常”是稳住了,不再继续下滑了,那时候你感觉不到明显的下滑压力,有时候还有跃跃欲上那种感觉。我们要尽快进入这种“新常态”。
当然这个新常态并不仅仅是速度,最重要的是结构的变化、增长动力的变化、发展目标的变化、体制转型等等。
提高增长质量的主要指标
我们的企业都来了,很关注创新、追求新的增长动力。我们正在讨论今后“十三五”的发展,“十三五”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将来要以发展质量作为导向。
有些人说你说这个话听着是老生常谈,大话空话。大话一定要做实,空话也要变成真的。因为速度已经涨不上去了,将来就是6%-6.5%,这个经济增长质量不提前的话,6%-6.5%也不一定能保持,所以提高增长质量也不是道理讲出来的,而是逼出来的。
我本人搞点研究,我们下一步还是要以增长质量来导向。那么增长质量有什么样的指标呢?我提了六个指标。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如果再加一句的话,就是物价可稳定。这些指标很重要,把这些指标定下来以后,再倒推和确定我们的增长速度。我们这几年在讲7%好还是8%好?当然8%好,如果是10%那不是更好吗?我们用不了多少年赶上美国,我们很快就可以赶上美国了。我们将来是要用质量指标来倒推增长速度。
今天来的诸位企业家,政府官员最关心的是就业问题、财政问题等等,但我说的是企业可盈利,这个问题是基础。企业可盈利,肯定要用人,才有钱往上交税收,风险才可以控制,给工人可以多发点工资,最后搞节能减排、搞环境治理,也有钱来进行投资。所以企业可盈利是最关键的,企业可盈利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企业过去是和高速度相适应的情况之下发展的,现在是要转型的。
我们曾经做过测算,中国企业10%的增长速度企业盈利状况最好,低于7%以后,如果盈利模式不变的话,40%甚至一半的企业要亏损。但是美国企业2%、3%的增长速度能赚钱,日本的企业0%增长速度也能赚钱。我们的企业要解决的问题是,将来如果是6%、5%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企业要能赚钱。
最近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这两年说产能过剩,尤其是钢铁行业,但2014年钢铁行业的盈利水平是最近几年最高的。可能有人会感到吃惊,为什么呢?因为铁矿石价格下降了,煤、焦炭等成本下降了,这是一个原因。再一个是相当多的钢铁企业关门了。在什么情况下盈利呢?过去是高速行驶的高铁,现在要变成普通列车,速度稍微慢一点。过去是100家企业,现在变成50家甚至20家企业,这些企业是要盈利的,是这么一个过程。
六大领域存在商机
“十三五”期间,最关键一个问题是解决全面持续提高生产力,下一步中国最大的问题是要提升生产力,有那么几个洼地,把这几个洼地变成高地以后,中国经济才有新的增长动力。从国家来讲,这是一个提升的重点,对咱们每个企业来讲,都是机遇:
第一、农业。中国农业现在是不错,粮食产量十连增,但是农业农产品价格在全世界已经排在前面了。有几个数字,国内价格和进口价格,9月份的数据,大米比国际市场高47.1%,小麦高28%,玉米高24.8%,猪肉高97.8%。今天晚上我估计你们是要吃猪肉的,大家要知道这个猪肉要比国际市场上贵一倍左右。大豆高30%,棉花是高51.5%。农产品价格很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也已经很高,农民赚不了多少钱。所以农业发展方式一定要转变,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特别讲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问题。怎么转变发展方式,怎么提高效率,诸位企业家们最清楚。
第二,提高基础产业投资效率。中国这么多年出口行业效率最高,之所以在国外能卖得出去,就是成本低、利润高。诸位现在拿的手机费用跟国际上比较起来,不会低的。咱们的石油、金融等等这些领域中,我们成本都是很高的,因为它是个行政性的垄断,基本上是国有企业为主的。下一步一定要改革,放宽准入,让民营企业进去,进去以后会提升很多效率。
第三,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很热闹,光棍节11月11日网上购物创造了一个很大的纪录。用互联网来改造传统产业只是一个序幕,真正的大戏、重头戏还在后面。互联网到底对我们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搞经济学的人知道有一个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它实际上正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前段时间讲中国能源问题,说互联网大大节省了能源。在座有些女同志都喜欢买衣服,过去说货比五家,得跑五个商店看一看,看完了之后再买这个衣服。至少要出去一趟看五家店,最多出去五趟,有的女同志甚至出去50趟。现在就不是货比五家了,货比五十家、五百家,甚至五千家都可以比。买完以后,电商有仓库,请了一个快递员,开一个蹦蹦车,把这十个女同志的货物给送过去。以前这些女同志出去买衣服,或者开车或者打车等等,交通成本也提高,而且北京的污染绝不是现在这个水平。
还有网上的传播也很厉害,信用资产也可以积累,网上搞那个小额信贷也可以,说这个就是老实人,不需要什么抵押。所以好人有好报了,因为他有信用资产的积累。这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好处。下一步是B2B,产业链的打造潜力更大,诸位企业家把眼睛可以看向这里,潜力非常大。
第四,服务业发展潜力很大。服务业主要是开放,2015年中美投资就要签订协定,要按照负面清单原则来做这个协定,也就是说什么东西你不让弄,你把它管住,剩下的都放开。对美国人都是这样,那对中国人更不用讲了。2015年,通过开放来推动改革,用对外开放推动对内开放,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事情可能会发生,所以诸位你们都关注关注,这里面是有商机的。
第五,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用机器替代人等等。
第六,加快绿色发展。沿海几个城市发展不错,但是到山区发展还是比较落后,一说怎么脱贫、怎么发展,想的就是要搞产业转移、要搞开发区、要发展工业,这个思维需要转变。中国的开发区已经很多了,把很好的环境破坏了。另外,在那里生产的东西能有竞争力吗?这些东西都过剩了。现在要做的就是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都可以解决,但主要是机制问题。
9.新经济品牌战略读后感范文 篇九
论文摘要:以科学技术推动枉济快速增长为特征的新经济即将取代传统经济而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这将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作为企业管理重心的市场营铺管理,迅速实现营销观念和营销战略的转换与创新,是企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重要保证。
人类进人21世纪标志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新时代,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国经济界的普遍关注,各行各业均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微观经济管理重心的市场营销管理若不能迅速而有效地实现战略转换和创新,将会使企业丧失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树立新观念,实施新战略,应成为当前市场营销研究的中心课题。
一、新经济对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影晌
所谓“新经济”,是指以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为基本依托,通过对信息和高新技术的有效利用来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新经济以高度发达的人类文化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数字化网络为纽带。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信息资源、知识资源、脑力资源为特征,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带动经济快速增长为最终目的。它的到来将从以下几方面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
(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和国际互联网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趋势形成的基本动力。网络经济和全球化的直接结果,是促使各国的国内市场国际化,许多新型的跨国经营方式应运而生,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也使企业传统的营销观念和营销管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二)营铺渠道网络化。网络营销不同于传统营销在于:首先,网络营销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使企业不必借助于批发和零售的努力而实现产品的销售。只要网上用户有需求,企业就可以直接供货。这既减少了流通环节,同时又使虚拟商场成为现实,从而大大降低分销渠道费用和交易费用。其次,网络营销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可以实现深层次的双向信息交流,从而极大地改变现有的产需关系和产销关系。
(三)市场徽型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同步上升,消费需求也向高级阶段发展。消费者已从原来的数量消费、质量消费向个性消费转变,单一需求的大市场不复存在。市场微型化要求企业采用极限市场细分战略,将营销触角直接延伸到具体的消费者,提供满足其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四)产品大众化。与市场微型化相并存的是产品的大众化。由于信息经济时代盈利性产品很快可以被模仿,今天的特殊产品明天就成了大众产品,今天的特殊服务明天就成了标准化服务。模仿能力强,模仿速度快使得原本想通过新产品开拓市场,吸引顾客的企业难度日益加大。同时,产品的大众化还使得企业产品创新越来越侧重于产品微小的变化和延伸,而不倾向于投巨资追求技术上的突破,并迫使企业尽量使有新鲜感的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五)消费流行化。越来越多的产品在新经济浪潮中呈现出流行化趋势。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追赶时代潮流,追求新颖别致,忠诚的品牌使用者越来越少。这使企业的市场预测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在营销中应对市场变化有极快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
(六)竞争白热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关税的降低,运输成本减少,市场障碍也逐渐弱化。行业渗透性越来越强,使得竞争在更广泛的领域变得异常激烈。竞争的加剧使企业利润率趋向下降,面临的生存发展压力更大。这就迫使企业想方设法提高经营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强化其市场竞争能力。
二、转换营销观念。调整营销战略迎接新经济挑战
(一)实现曹销观念的“脱胎换骨气
1,变注重产品竞争为注重能力竞争。在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内在性能、品牌形象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优势。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通常表现出产品性能强,品牌形象好,合格率高.供货及时,分销网络发达,售后服务好等特征。这种产品竞争存在的基本前提是产品和市场的稳定性较强,而在以知识、信息、网络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由于经济、技术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市场边界也处于快速变化之中,目标市场变得日益难以琢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将整个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生产管理和市场开发能力整合为独特的经营能力,并使企业拥有迅速捕捉市场机会,长期保持产品优势的能力。这种以能力为特征的竞争方式强调的不是一对一的、静态的产品优势,而是市场的应变能力,是一种长期的、动态的产品优势,它是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企业面临国内、国际双重竞争环境的今天,企业只有牢固树立全新的能力竞争观念,才能为自己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变我跟市场走”为“市场跟我走”。在工业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传播的范围有限和时间上的相对滞后,企业往往难以捕捉最佳的市场机会,总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营销战略和计划也缺乏前跪性。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经济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和容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快捷和广泛,这就为企业及时捕捉市场机会提供了方便和可能。同时,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全球化和变化莫测,也要求企业迅速而彻底地转变过去那种被动地“跟着市场走”的营销观念,在营销管理中注重营销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及时有效的利用市场信息,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市场预测和决策,提高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领先一步的产品,不断创造新的需求。点得新的竞争优势。
3,变各自为战为伙伴关系。所谓伙伴关系,是指对各方都有利的合作性关系。在新时代,由于竞争的广泛和激烈,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甚至竞事对手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伙伴关系应成为相互关系发展的主流。这是因为:首先,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门类也越来越多,并且在单一产品中所使用的技术种类也不断增加,这就使任何一个企业想同时拥有这些技术并不断将技术升级换代十分困难。因此,能否与其他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借此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使得能否将产品以较低成本迅速而有效地转移到最终需求者手中,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与分销商建立稳定、可靠、高效的产销伙伴关系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再次,随着市场竟争的不断升级、顾客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培育和寻找对本企业产品有较多了解和信任的顾客,建立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伙伴关系,可以稳定消费者群,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
4、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新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各种生产、管理技术高度发达并能迅速普及,从而使企业之间在产品实体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能够取得差异优势的只能是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而对消费者来说,购买任何一家同类产品,在产品实体方面所获得的利益或效用也都大体一致,能够体现购买差异的只能是产品的销售服务。因此,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服务的竟争将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手段。我国企业也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坐等顾客上门的被动服务观念,不仅要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更为重要的是不断改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为顾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和“超值服务,并尽可能主动承担购买、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信誉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竞争中燕得市场优势。
(二)实施全新的市场营梢战璐。营销战略是营销观念的体现。新经济时代企业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企业必须适时调整营销战略,树立新的战略思想。
1,实施创新战略。创新是新经济的灵魂。创新作为企业营销的基本战略,主要应包括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几方面。
2,实施合作共生营梢战略。即变各自为战为伙伴关系,通过两个或更多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面向市场,实现工商联手、战略联盟、产销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实施网络营梢战略。所谓网络营销战略,就是企业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开展营销活动。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营销活动是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统一的过程,信息影响营销观念的树立、营销组合的策划和营销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因此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营销活动的成败。而网络营销通过国际互联网搜集、储存和传递信息,其容量、速度和准确性远超过常规媒体,给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捕捉商机,开展营销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实施服务营梢战略。企业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经营产品,而且更重要的是经营好自己的顾客,使顾客满意。实施股务营销战略的目的,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燕得更多的回头客。服务营销战略的主要内容有:(1)从顾客的斋求出发,开发令其满意的产品(2)为顾客提供优良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增强企业对顾客的吸引力;(3)和顾客保持经常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4)对员工进行“顾客导向服务’教育,使“顾客第一”的观念在企业扎根;(5)在企业内部建立对营销人员的分权和激励机制,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使服务营销战略得以有效实施。
5,实施绿色营梢战略。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经济时代营销战略的主流,它是在绿色消费的趋使下产生的。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从保护健康,减少公害,维护人类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绿色产品的消费。绿色营销战略财是企业以环境保护战略作为其经营理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斋求的一种营销战略。综上所述,面对新经济,企业市场着梢管理应迅速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以一种新的眼光、新的思维方式来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新环境,并据此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更加有效的营销战略,这是我国企业在未来国际、国内竟争压力下盔得市场机遇,获得成功发展的重要保证。
10.新经济品牌战略读后感范文 篇十
【关键词】世界格局;美国贸易;战略
一、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
所谓世界经济格局,实际上就是指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但现如今从以前的依附关系逐步转化为平起平坐的关系。2015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油价继续暴跌,各国金钱的流通日益加大,各国增长形势分化明显,金融市场担忧情绪持续蔓延。如今的全球经济形势随着危机的发生而发生变化,对全球经济风险资产带来重大的影响。
二、美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发展
对外贸易是美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服务于美国的国内外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是美国达到目的的有效实施方案。
1.二战后期的美国对外贸易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但为了对外扩张,美国确定了以自由贸易为基调的对外经济政策后,积极倡导和奉行贸易自由化。一方面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扩展企业发展,对自己的劣势产业进行保护;另一方面掌握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经济体系。美国是一个提倡民主自由的国家,有选择性的对自身企业与国际贸易相结合。以往的美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主要是通过贸易政策对日本进行逼迫,减少他们对美国的贸易出口,为了扭转美国对外贸易的局面,美国开始注重起国际汇率,将美元的货币价值提升,更多的开始利用美国在世界经济上的地位来主导其他国家多边贸易。
2.当前美国贸易再平衡战略
在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贸易失衡现象已经持续很久,贸易再平衡问题也就成了美国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方面,美国已经意识到长期贸易逆差会加剧经济下降;另一方面,减弱贸易逆差问题可以减少美国的失业率。同时,美国的贸易逆差数量过于巨大,尤其是近几年以中国为代表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逐渐取代了美国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所以美国想要平衡贸易就必须借助中国的力量,并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达成两国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对美国贸易再平衡战略的影响和作用
1.构建多变贸易实现美国贸易再平衡战略
美国作为真正的世界强国,主导全球经济贸易已经拥有很多年的历史,也是获取利益的最大者。然而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逐渐走上了世界的舞台,改变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美国也感觉到由自己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不在控制下,所以美国需要对自身利益进行合理化利用,将贸易再平衡战略进行到底,才能重新掌握对世界贸易组织的主导。当然美国也可以选择放弃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控制权,但放弃并不是最好的途径,在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里,正值发展的那些新兴国家也有可能造成贸易赤字,最后会向美国所妥协。所以,无论是哪种,美国只要对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应用,准备的充分合理,就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屹立不倒。
2.金融手段实现美国贸易再平衡战略
当前美国可以金融手段来平衡贸易。自11世纪以来,美国持续对人民币升值,以此来改善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不平等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对民币的操作也越来越频繁,并且指责中国操纵税率,想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作国,对中国的人民币进行升值,以此来降低中国产品价格上的优势。
3.降低美元价值实现美国贸易再平衡战略
相对于全球贸易格局的改变,二战后的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虽然受到了相关货币体系的巨大冲击,但依旧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当前美元依旧是全球的主导货币,然而中国等新兴企业的发展导致美元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发生改变。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想到将美元进行贬值,以此来提高美国产品的价格,并形成竞争,同时还可以降低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美元的贬值可以减少美国贸易的失衡度。在市场中,货币指人们进行交易的主要形式,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对外交易能力,但货币对外贸易的汇率并不是由场的需求所决定的,国家的货币一定程度上才决定了汇率的升降,所以美国应该进行有关的调整,让它符合美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并成为美国对外贸易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
四、结束语
全球格局经过调整之后,各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全球经济不断上升,为国际经济水平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各国间竞争力逐渐加大,建立友好的、正确的发展关系。美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大国,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者,但随着世界格局的改变,美国所占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这就需要美国在日益改变的世界格局中找到新的发展道路,并通过国家政策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合作,以此来增加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胡艺,罗芬,沈铭辉. 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对美国贸易再平衡战略的影响[J]. 湖北社会科学,2014,07:95-99.
【新经济品牌战略读后感范文】推荐阅读:
奶茶品牌策划范文08-16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11-15
新理想高复2011故事--《品牌故事》新理想专题片06-29
浅谈新形势下的卷烟品牌培育08-07
管理经济与商业战略09-05
河北省“十一五”县域经济发展战略10-27
新经济领域分析09-03
中国经济新常态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