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读《海上钢琴师》有感

2024-10-14

高中生读《海上钢琴师》有感(10篇)

1.高中生读《海上钢琴师》有感 篇一

重温电影《海上钢琴师》,又有了些许体会,这是一部关于音乐、关于命运、关于困境中成长的影片。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被抛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钢琴上的弃婴“1900”在蒸汽船上成长成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并最终殉船于海底的故事。这看似虚构了一名悲剧的艺术家的人生,其实电影充满了对生命和存在意义的思考。他在海上出生,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他随着弗吉尼亚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他有着非凡的钢琴天赋,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1900”从出生到船被爆破拆除的时候至始至终未曾离开大海,一生与钢琴相伴,他认为外面的世界非常不着边际,上岸的话怕迷失了自我。

虽然有人看过后会说,这是一个懦夫,但我不这样认为,反而被主人翁的那份信念所打动,现在社会太过浮躁,很多人忘记自己当初的梦想,能坚持信念的人是伟大并需要偌大勇气的。也许有人会觉得“1900”有点固执,不懂变通。要是他下船了,以他的才华,肯定能有很好的生活,干嘛非得和一艘船共存亡呢,这不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嘛?纵使外面的世界有着千千万万的诱惑,他依旧追随着自己的内心,一生都只为自己热爱的事情而活。

“1900”宁愿离开自己的生命也要守住自己初心,带着音乐与船共存亡,让我感触万分——生命不在于长短,有的人活了一百年,但却像只活了几十年一样唯唯诺诺,可有些人,虽然只活了几十年,却勇敢的活成了一百岁的样子。

2.《海上钢琴师》观后感高中生 篇二

老片重映花样多,电影修复多吸金

今年在中国重映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以4.87亿元票房收官,宫崎骏躺着挣了一个《你的名字。》,让很多人看到了电影重映市场的生意经。

但老片重映也不是空手套白狼的买卖,大多数老片重映通常会通过画质修复(如《海上钢琴师》《红高粱》)、3D转制(如《泰坦尼克号》《狮子王》)或推出“导演剪辑版”(如《踏血寻梅》)、“加长版”(如《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等手段,为观众创造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优质重映片的制作成本并不低,有时甚至比拍摄新片的投入还高,比如《泰坦尼克号3D》,尽管影片内容与首映时基本一致,但在画质修复和3D转制上的花费达到了1800万美元。重映的真狮版《狮子王》,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从CG到VR,为电影制作技术带来新的变革。

草地上的草叶和动物毛发根根分明,栩栩如生

与之相比4K(4K电影是指分辨率为4096×2160的电影)修复技术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据文化产业新闻(Cultural Industry News)了解,老片修复主要包括物理清洗、“胶转数”采集、数字修复三个环节。修复一部90分钟标准长度的4K影片一般需要上百万人民币,时间成本则取决于胶片拍摄年代、胶片保存质量、工作时间长短和修复精度高低,大约在半年到一年半之间。

时隔20多年,修复团队历时120天将画面修复到2K画质,获近1.9亿票房

而“4K”修复的用意不在于把老电影改造成全新的大片。修复的最终目的是“整旧如旧”,让老胶片上被损耗的影像和声音,借助数字技术,尽可能地恢复到最初被“捕捉”时的模样。

《龙猫》在华公映时还打着“上映三十周年”的旗号,《千与千寻》进入中国商业院线已经不需要什么噱头,而《海上钢琴师》在国内院线的上映标志着其他类型“老片新映”的可能性。

与引进重映相比,国内重映的影片在票房上不占优势,票房最佳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仅有不到1.9亿,与国外重映电影相比,处于“赶不上好莱坞的技术,拼不过宫崎骏的情怀”的尴尬境地。

近年“老片新映”不完全统计

另外,豆瓣电影排行前50的国产老电影除了《大话西游》系列,《霸王别姬》《活着》《鬼子来了》三部有望冲击高票房的老电影在过审方面遥遥无期。

3.高中生读《海上钢琴师》有感 篇三

八岁的时候,目睹收养他的人被意外夺走生命。包裹着的遗体从船上投落到海里,转瞬即逝。生命似乎不过是种幻象。

沉寂的夜晚,全船的乘客被钢琴声唤醒,他们惊异地发现这个脸上满是煤黑的孩子无师自通地弹奏出美妙的天籁。

那一刻相信世间确有天才。因为上帝诗平的,他剥夺的同时必在给予。

能够终日与音乐相伴,在这一点上,1900无疑是幸运的。在庞大的维吉尼亚号上,他的灵魂出入于音符之间。他用音符析解每个人复杂的内心地图:他看出静默的男人正沉缅于往事,端坐的贵妇藏有奸情,而风情万种的女子原是妓女……然后用音乐一一表现出来,这个本领,令1900唯一的朋友麦士佩服到五体投地。

与爵士乐高手谢利的钢琴对决无疑将1900的音乐才华铺陈到极致。看着他的手如蝴喋般在琴键上翻飞,弹奏出的音乐让我窒息。当那支烟在弹奏后的琴弦上静静点燃,当众人把他高高举起,当谢利一行在冷雨中悄悄离船,1900的才华如烟花般灿烂盛放。

但是,我的那些泪,不是为了这些而流。

当1900带着晕船的麦士随着钢琴在地板上滑行,有没有恍然生命原本可以这样的恣意和浪漫?

当1900拿着唱片在雨中的甲板上凝视心仪的姑娘,却走不出那靠近的一步,说不出那一句练习了无数遍的话,有没有想起患得患失手足无措的初恋情怀?

当America的喊声过后,原本还围着1900又唱又跳的人们,转眼就掉头而去。坐在钢琴旁边的1900面带微笑而无奈地看着离去的人们,有没有想起某个时刻处在人群中的自己突然而来的深深寂寞?

当1900终于鼓足勇气在人潮里追上了女孩,却无法把唱片递到她手中,看着他们被人潮冲散,从此再无重逢的可能,有没有想起生命中的一些极要紧的朋友,就是这样在人海中失散?

所以,明知道是现实里绝不可能存在的人和事,却还是为它落泪。

1900是个赤子,他身上有种干净的东西,当他问“录音痛不痛”时。你会发笑吗?

他一生飘浮在海上,以船为家。多年前初恋的女孩没能让他离开,多年后挚友的劝告更不能让他离开,即使维吉尼亚号即将化为灰烬。

他说:“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他的灵魂就是一条船,在音符的海洋里游弋。在有限的琴键上,他触摸到无限。但陆地令他迷惑,望不到边沿的建筑切割着天空,他无法把握,所以他恐惧。

因此,在他,与船同沉仿佛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无法想象他在陆地上的生活,就像麦士向他描述过的那样。所以,当船灰飞烟灭时,也不再为他痛惜,反而替他庆幸。

但是,为什么还是要流泪?

1900是面镜子,在他的映照下,我赫然发现,曾有过的如1900般的纯粹之心早已封存,如今行走于世间的自己,破碎且伧俗。

4.海上钢琴师浅析 篇四

《海上钢琴师》是由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所拍摄的,这是他的时光 “三部曲”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来于海,归于海的内心纯洁真挚的钢琴师的故事。

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生活在船上27年未上过岸的钢琴师的精神世界。是一部现实与回忆相交错,带有回忆与伤感的片子。导演用倒叙的叙事手法,回忆以第二人称旁白引入,像一篇娓娓道来的散文诗。

影片两个阶段,现实、回忆,两种情形相交织着,给人一种穿梭于现在与过去之间的感觉。

影片的开头,镜头缓缓的移动,麦克斯孤独的坐在台阶上擦拭小号,这是一个有关于音乐的故事。黑暗且长的台阶,喻示着1900的故事以悲伤结局。此时导演把灯光打在画面中间麦克斯所在的一条线上,营造出月光的效果,衬托出黑暗中的这个男人十分孤独。声音采用旁白,充满伤感与回忆,带有着对男主角1900的回忆与深切怀念。同时,低沉的男声中有故事,给1900添上了一抹传奇色彩,也奠定了影片悲情的基调。那把小号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镜头前,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因为卖掉这把小号,麦克斯才与1900的唱片重逢,使麦克斯开始讲述,为影片下面的内容做铺垫。

影片多次运用淡入淡出来转换场景,运用得很巧妙,使回忆的力度变得柔和。大海的场景多次用来淡出淡入,表现了主角与海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又契合了1900身世渊源的暗线。影片以麦克斯第二人称的角度去介绍1900诙谐幽默的事迹,给影片一个引导的作用。

影片有大量的摇镜头和反应镜头来记录着轮船上的乘客第一眼看到美国时的激动,该片中美国象征着理想与希望,镜头中记录着乘客们脸上的欣喜,澎湃,表现出人们对梦想的渴望与追求。

影片多次对1900的眼神进行特写,弹琴时的眼神可以看出他的认真投入,他的眼神里有音乐,钢琴便是他的人生,音乐与他不可分割。然而在麦克斯劝说他体验陆地生活时也对他的眼神进行了特写,那时的1900是茫然,不屑的,可以看出他的人生观是执着的。

在影片的最后,麦克斯在即将爆破的船上找到了1900,此时灯光是昏黄的,在一片黑暗中犹显伤感与柔和。明暗的对比,契合着1900与理想共存亡的决心,却也反映出麦克斯心中的不忍与不舍。1900死之前,无实物的凭空弹琴,是他第一次弹的那首曲子,影片至此有了回归。

声音,采用旁白以第二人称的身份来讲述自己经历的1900的故事,让我们更直接的感受到1900的魅力与麦克斯和1900真挚的友情。整部影片在1900不受拘束的钢琴声中也得到了另一种升华。

5.海上钢琴师影评 篇五

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必定会在我心里留下些什么,或者是共鸣.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他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电影里1900有这样两句话: “天啊!你……你看过那些街道吗?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下去该怎么办?你怎么选择其中一条来走?怎么选择“属于你自己的”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或者选择一道风景欣赏,选择一种方法死去。” , “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1900不愿离开那艘他从未离开过的船,这也是他唯一可以安放孤独的精神家园,外面的世界太复杂,即使那里有他向往的爱情.1900连一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父母是谁也不知道,政府也没有他的人口登记,他抱着这份偏执的孤独和他的船一起毁灭,就像从未来过人世.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

6.海上钢琴师影评 篇六

一个在19出生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上的弃婴,不,就应说是发现。找到他的锅炉工人丹尼给他起了一个1900的名字,从此他以这个名字生活在船上,虽然没有户籍也不明白自己属于哪个国家,但并妨碍别人了解他的大名。钢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说的那样,88个有限的琴弦能演奏出无限的曲子,给人带来无限的欢乐。与小号手的相遇使得他不为人知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虽然最终他选取与弗吉尼亚号同沉,但他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自己存在的印记---那张音乐母盘。

电影明显年代有些久远了,在很多画面中都能看出破绽,例如人们看见自由女神像的时候,这不能怪当年的摄影师,只要体现出主题就是好的。至于影片有时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镜头,例如小号手说一幅画落地的时候,确实让我觉得奇怪。撇开这些由于技术还是编剧上的问题,这部片子确实值得力荐。

如很多电影一样,主题玩玩在最后才表现出来,最终到达一个升华中心的效果。这部电影主题的展现就是在废弃的船舱中小号手与1900的对话,观后感《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在1900准备下船但是走到船舷一半时却掉头回到,这是电影在前面给观众留下的一个悬念,此刻他才真正告诉我们。1900害怕的不是看见的东西,而是看不见的东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弦,他觉得这个琴弦太巨大,除非上帝,他这种凡人是无法弹奏的,一想到无限的镜头他就觉的恐惧。由于他是一个公认天才,最后他选取死亡而不是进入尘世也就不足为怪了。天才,正如人们常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然1900没有上过岸,但他透过与乘客交流还是接触到了世界,这种不完全接触但又有些接触的状况正好使他在持续心灵独立的同时又不至于那么孤僻。

我想每个人看这部电影都能有自己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为什么会选取脱离尘世,有人看的是无限和有限这种辩证关系。无限,能够是欲望,有限,能够是时间,用有限的去实现无限,正如用88个琴弦去演奏变化的乐曲,而不是用无限去实现无限,不明白知足常乐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这种思想里面。

7.《海上钢琴师》影视鉴赏 篇七

从一出生开始1900就被移民到America的父母遗弃在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的一架钢琴上,工人Dannyboodman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独立抚育这个婴儿,并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1900

对钢琴的热爱和绝无仅有的天赋在小时候的一个无意的弹奏展现的完美无缺,从来没有人教过他弹奏钢琴、乐理知识„..甚至从来没有看见他弹奏过,而那竟是他的双手第一接触到琴键„当柔美舒缓的天籁之音从十指间流淌出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否认这是音乐,能不被它那情思所折服和吸引,那年他8岁„„

Virginia号油轮年复一日地来来往往于欧洲和美洲大陆之间,光阴春夏秋冬般地流逝,1900也在这所船上度过了他的童年、青春„.这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在那里和他的挚友Max Tooney—一个分享音乐所带来的喜悦„„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通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己的追求,他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max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快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但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现在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曾经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但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在与发明爵士乐的传奇钢琴手Jelly同船竞技尤为精彩,可以说这一幕是这一出剧的一个小高潮,在前两局的较量中1900并未“显山露水”,而Jelly见此却更是“猖獗”,眼光里露出的俨是鄙夷„.在第三回合的较量1900则是出神如化的演绎了钢琴所带来的奇妙境界,酣畅淋漓的演出令在做的每一个人都把嘴巴张大的合不拢嘴,包括那个嘲笑过他的爵士乐祖师—Jelly“我不抽烟,你抽!!”当为炽热的琴键所点燃后的雪茄被“幽雅”地放在对手JELLY的口里的时候,那冒出一缕一缕的青烟像是对他傲慢无理的无情嘲讽,名誉也随着他嘴边的余烬灰飞烟灭„„

“fuck the regulations ,fuck jazz,too”看似是1900的一个粗口,我们不妨看做是他对音乐的一种态度、理念及追求:管它是什么样式的Music,什么风格,只要是融入了自己的真情,让人们能“若有所思”、愉快的音乐就是好音乐,实际上1900正是在用生命在弹奏,用大海般的情思和胸怀„..经过这一事件后1900声势更是如日中天,许多人之所以坐这一艘油轮就是为了争睹这一传说中人物。

与Mélanie Thierry的际遇,是1900生命之中最美丽回忆,那盛开在风中微微颤抖的爱情之花„..当音乐制作商为1900录制唱片的时候,恰巧一位清纯的少女无意间进入了他的视野,舷窗外少女的面容在蓝天碧海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纯洁动人,忧郁如盛着海水一样的蓝色大眼

睛,微微翘起的睫毛,如一仙女翩跹于尘世之中,那么的近,1900凝望着那天使般的面庞,手指间流淌出的曲调也变得轻柔舒缓,如细语呢喃,无限惆怅又无限向往,26年尘封的情愫就这么被无意的揭开„.畅望与理想,就这样,那张现场录制的唱片模版记录下1900那甜美而又青涩的初恋之歌——《playing love》—他只想把这张唯一记录下自己杰作的唱片赠送给这位少女。可是在纷飞的雨中,1900因为羞涩和胆怯而未能送出去,于午夜时刻偷偷地跑到了船舱在少女熟睡的时刻轻吻了她那花瓣般鲜艳的双唇„.最后时刻他只是请她替自己向她的父亲(那个会拉手风琴1900攀谈过的人,事隔多年后1900还是认出了那少女就是那他的女儿)问好,并告诉1900她们家在纽约的住址。等到1900要表白自己的用意时,他的话语已经被周围熙熙攘攘的人流和嘈杂的声音中无情湮没,他始终没有喊出声音来,始终没有把生命里最美丽、第一也是唯一一份礼物送出„在无尽的懊悔和失落中1900一片一片掰碎了那张印证了他青涩的初恋的唱片„„

每一部与钢琴有关的电影都是如此狠狠地撞击着心灵。用生命去爱琴声,用死亡去践前世之约。

第一次觉到钢琴的阴影是在《简爱》里。那本阴暗却有时温暖的小说成全了我少年时对爱情的全部渴望。简苍白弱小,自尊坚强,孤傲倔犟。我也是。有一种人,她很坚决地背对你。然后,把头微微侧过来,告诉你,不要靠近她。因为,爱钢琴。那幅画面里,便是她擎着蜡烛走到钢琴边,坐下。

1900死了。因为他只爱钢琴。他只为钢琴而生。自从他从底舱走上来,自从他发现了那架他的生命之琴。他做为单个人的命运便就此结束。

他拒绝录音:我与我的琴声不能分开。知道吗?那时他就已经放弃了生的需求。何需MAX再在临炸船前苦苦劝说?

他说:FUCK THE REGULATIONS。FUCH THE JAZZ TOO。如果他活着,他还会说;FUCK THE WAR。他没有户契、没有保险、没有身分。在人世间没有什么能证明他的存在。可却无人不知他的名字。于是他注定不属于现实、不属于人间。于是,你便不能简单地骂他懦弱,不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于是,你更不能笑他不敢面对现实,笑他不敢下船去追求新的生活。他并没有回过头来看一次海。他不想生活在另一端。

88个钢琴键,从船头到船尾,从船舱到船底。他能紧紧抓住的,只有这些。可是: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我也看不到。曾经在城市中迷茫过的人,就不应该取笑他的胆小。固守心灵的那一隅,有什么不对?描绘的生活。乐队、风光、名声。于是,钢琴在陆地上只是个挣钱的道具。我与我的琴声不能分开。一个嗜琴如命的人,如何忍心仅仅用钢琴去谋生?可笑,这实在太可笑。

8.《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篇八

灵宝实验高中3209班

高荣

前几天,朋友向我推荐了一笔电影——《海上钢琴师》,它是一部富有戏剧性的电影,却让我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在至少十二次航行后的某个春天,T.D.雷蒙1900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他穿着Max送给他的大衣,整装待发。可当他走到船梯的一半时,他突然怔了一下,最终把帽子扔在了大海与陆地交界的的陆地上,决定不去大陆了,也因此与世界失之交臂。为什么他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了呢?在我看来,一方面,他一生都面对大海,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让他对陆地踌躇不前。另一方面,陆地象征着“欲望”,大陆上的人们为贪婪的欲望而变的残忍,而1900拥有着一颗单纯的心,他改变想法是不愿意掉入世俗的泥潭。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这没有尽头的欲望,是如今一些小有成就的人迷失自我的真实原因。但他表示拒绝,不愿陷入这虚无缥缈的泥潭。

由此,我对欲望有了更深的理解。是什么?让“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战将背信义,杀义父,在美色中沉沦,因貂禅而痴狂,灵魂为之暗淡,精神为之凋谢,是欲望。是什么?让大清的中堂——和绅——步步堕落,放弃忠君报国,选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堆积如山的金银玉器随风飞去,是欲望。是的,是被欲望遮住了眼,世界模糊了,是被欲望锁住了心,灵魂桎梏了,是被欲望夹住了脚,行动迟缓了。用理智的双手拨开欲望的迷雾,让理智的阳光照进真实的心灵,于是一切开始美好。

看,是越王的卧薪尝胆,用理智克制了欲望,成就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举。瞧,是苏武的塞外羊鞭,用气节战胜了利欲,留下了“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万世英明。听,是岳飞“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的豪言壮语,为世间留下了刻在我们心头的“精忠报国”。

的确,痛苦是不忍割舍的快乐,人原本就充满欲望,有的是金钱,有的是权利,有的是美色,有的甚至是快乐,就像天边留下的晚霞,终会过去,留下回忆,便握住一种心情,而非痴迷的追逐,换来一身的负累,与身前身后的骂名。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我们在虚荣中生活,但不要被虚荣蒙住双眼。”同样的,我们在欲望中挣扎,但不要被欲望束缚精神。是啊,欲望本是无止无尽的虚幻,是难以留存的浮华,赤裸裸而来,空荡荡而去,为何还要留下一行欲望牵绊自由的灵魂?

9.《海上钢琴师》艺术概论分析 篇九

一.艺术与道德关系

《海上钢琴师》是令我印象深刻的电影之一。电影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台词和场景,而1900也是一个传奇般的形象。影片描绘了20世纪初的美国,透过时代背景,我们能够理解更深入的理解影片中的台词和场景。在20世纪第一个10年里每年有100多万移民乘船涌入美国,而这时1900出生的年代,他是一个移民的弃子。美国当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超过欧洲,成为一个淘金圣地,强烈地吸引着众多国家的梦想者。此刻美国是梦想家和赌徒的天堂。在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轮船即将驶入海港时,透过重重雾气,美国的摩天大楼若隐若现,这时的人们已经不能抑制内心的激动,争先喊出:America!这些社会底层的人虽然此刻激动,但无论在他们家乡还是下船后的美国,卖力生活的状态都很难转变,这是徒有空想的美国梦。这一幕也照应了后面1900拒绝下船,因为陆地是无限的,是他不能把握的。除了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浮躁与不稳定,换个角度来看,也感受到1900懦弱的一面,对不可预见的未来的恐惧打败了他对女孩的爱,使他没有迈出最后一幕。轮船的上等仓与下等仓的强烈对比,也反应了当时贫富差距之大。但下等人也有享受音乐的权利,在1900眼中,人没有等级之分,这是超脱于当时社会之外的思想。

二.分析其中审美再创

在影片《海上钢琴师》观赏中,影片作为审美客体,是观众进行鉴赏活动的对象,影片中塑造的形象成为鉴赏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活动的客观依据。作为观众,观看影片的同时也会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思考,来体会剧中1900及各种人群的心态,琢磨人们间的互动,参与其中推测剧情发展。例如影片中的经典片段之一,Max初登弗吉尼亚号的一个夜晚,狂风大作,波涛汹涌,Max的狼狈和1900的闲庭信步形成对比,1900一个镇定的脸部特写让Max把钢琴脚闸打开,弹起了钢琴。在轻盈的旋律中,又用了大量的跟拍和推摇镜头,俩人随着钢琴一起在大厅中回旋。同时用叠印的手法,将两人悠然自得的脸和船舱外恐怖的大浪潮和阴霾天气叠加在一起,然后两人冲破落地窗,滑过走廊,撞进船长的房间。那是怎样的轻舞飞扬!如此超尘脱俗的1900,让我们不禁惊叹喝彩,与此同时又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还有1900与谢利斗琴的情节,1900的胡闹态度却轻松比完前两个回合,在第三个回合,谢利完全放下戒备,而1900却给了他致命一击。随着闪电般迅速的节奏,琴键上演奏者双手的特写以及所有观众的瞠目结舌,众多场景展现在眼前,让我们置身其中。最后1900用琴弦点燃香烟送到谢利的嘴中,这其中的讽刺让观众更加佩服1900琴技的精湛。这两个经典场景都令人身临其境,不仅过了一把钢琴瘾,也感受到其中无可言喻的美妙。

三.分析审美心理的联想

10.海上钢琴师影评 篇十

生而旅途求索,死而安然停留--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让心灵归栖的地方。生命最珍贵的幸福,恐怕就是找到自我--那个一直萦在梦中,漂泊的终向„„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指导的一部艺术性极强的影片,同系列的还有《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丰富贴切的影像风格,精彩绝伦的表演令人陶醉思索的深意里,《海上钢琴师》--一部优秀作品所需要具备的元素一个都不缺!这部作品从1999年以来屡次获国际影视大奖。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有很多,下面就具体两个角度赏析这部作品。首先,这部作品的电影拍摄的语言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镜头运动来看,电影作品中的大多数的镜头是平视拍摄的,而在《海上钢琴师》中导演却大量运用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这是本部电影最显著的视听特征之一。

影片开头便是一个大远景镜头,然后逐渐移动拉近到中景,max出现在镜头前,坐在潮湿的台阶上擦拭着他的小号,画外音慢慢告诉观众他的心里想法,他开始逐渐回忆这个故事。

在画面中,拍摄角度不同,被摄对象在观众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引起观众对被摄对象的注意,改变观众的心理反应。

(1)仰摄由下往上、从低向高的角度拍摄,仰镜头代表观众向上仰望的视线,在感情色彩上往往有舒展、开阔、崇高、敬仰的感觉。如影片中Max站在即将被炸毁维吉尼亚号前对船身大全景,又如“钢琴决斗”一场中1900对拿这即将燃尽烟头的Jelly的中景镜头。此处运用仰拍的镜头展现了1900内心对Jelly此时的态度“这不是较量,而是学习”正如影片旁白所说:“他没有竞争的体育精神”,“„籍此能学到点新的东西”,他对Jelly的态度是尊敬的。这和在此片段结尾部分1900直视一旁呆若木鸡的Jelly将点燃的香烟放入他口中“你抽吧,我不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1900的内心前后变化。俯摄就是摄影机从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摄,代表观众向下俯视的视线。

(2)俯镜头使人有压抑、渺小、忧郁之感。此场景中关于大全景的环境描

透人心灵的强大感染力,包括《天堂电影院》,《洛丽塔》,《索多玛的120天》,都是来自这位大师的作品。

音乐在整部影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影片的灵魂所在。莫里康内的音乐与托尔纳托雷的画面之间结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境地。在此仅就片段“钢琴决斗”的前段和结尾试分析环境音乐对情节的渲染。在本段的开始Jelly的影子出现在画面中,伴随着是一段低调、沉闷、压抑的音乐,随着他的正式亮像更为低沉的大提琴声也随之渐入。整个过程没有台词,其间只有一个威士忌倒入酒杯的声音似乎想打破压抑的沉闷,但随即又被淹没。直到空酒杯被重重的扣在吧台上,才结束这段压抑而富有张力的音乐。在此段的结尾部分,1900演奏完那曲极富技巧的音乐,震惊全场后长达10几秒的无声运用更是精彩绝伦。配合着全场目瞪口呆的画面,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兴奋的顶峰。在此刻我想再也没有比无声更适合表达此时感情的声音了。

其次,从电影思想角度解读一下这部作品。一部电影最重要的不是运用了什么特技,使用什么高超的手法,加入了什么样的声音,所有这些元素统统都为一个终极目标服务,那就是电影思想。一个人若没有思想,那他便无异于一具行尸走肉,他的灵魂便是苍白的,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令人感到可悲又可怜。很多电影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而影片又能忠实的反映出这些。

电影背景选择在人类工业时代的繁荣期,美国作为既英国之后又一个超级发达的工业国家,大批大批的人前往美国。美国恰恰象征着现代这个“物欲横流”社会,而船上的人对应着当今这些迷失自我的人群。1900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我们都是一个复杂的人,生存于复杂的世界,就会有复杂的选择。当1900站在从此岸到彼岸的两难境地时,他弃绝了复杂,选择了最单纯美好的音乐和船上的漂泊生活。现代人“入世”的人生观未必比1900的“隐世”哲学来得高明。选择现实,抑或逃避现实,而现实又是什么呢?到底哪一种选择更难把握,哪一种命途更为艰险?观看1900的一生,美的纯粹,辉煌到极至。1900虽然在自己的封闭世界里孤独地生活,但这种逃避正是超脱的结束,在只有钢琴和音乐的世界里生活是一种太奢侈的幸福,我们又能有几人有这逃避的勇气呢?

上一篇:企业食堂工作总结下一篇:申报技师职称的综合考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