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英语作文

2024-08-08

三段式英语作文(共13篇)(共13篇)

1.三段式英语作文 篇一

2013年的小作文是给一个外国老师写信,采取三段式写作。第一段所有信件开篇说明你的目的,我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干什么?这个已经明确写出来了,是作为英语比赛的裁判,考生可以写邀请对方去出席英语比赛的身份是什么。第二个方面考生可以说一下这么多老师选中对方的原因等。第二段按照刚才说的,可以写一下活动目的,和学校的威望是可以的`,换一个思路,说活动的目的,以及活动具体细节,比如说时间,这个活动的安排都可以。第三段基本上是表达感谢对方可以耐心阅读来信,或者希望对方能够接受这个邀请,小作文基本上就是这样。

大作文分析问提出建议

这个图还是比较好懂的,有毕业生,有选择,有说了大的方向是什么,这个时候可以说这个图上有一些毕业生,然后他们即将毕业了,然后面临着选择很多,有四条路,Forexample一段的描述就结束了,第二个难度一般在第二段,这个构思怎么展开,可以说来一个正反,因为现在是我们面对这个路,也就是说我们面对选择特别多,如何做出选择,如果做出一个错误选择的结果是什么,如果做出一个正确选择结果是什么?可以正反两方面来写,如果不想对比来写,也可以拿着一方面来写,分析一下这个学生面对这些路的时候自己如何困惑,不知道怎么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剖析一下,可能经济发展,家庭条件比较好可以出国,你有时间可以考研,可以分析一下造成现象的原因。第三段可以像我们这本书中,后面提到过,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时候四条路我们不知道怎么办,第一解决的方法,我们父母或者说一些专业人士对我们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帮助我们做出选择,或者说我们的家长另外一方面ontheotherhand,我们自己也要明确目标判断能力,可以分两方面提出自己的comments。

2.三段式英语作文 篇二

一、英语教学课堂参与是关键

课前参与自由交流能够让学生轻松地开展英语课学习, 不感到太多的压力, 让所有的学生都做好学习情绪上的准备。另外有时也可以准备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英文歌曲、flash动画视频等等。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紧张感。

二、英语教学课堂互动培养能力

在课堂研讨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适应实际, 投其所好。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学, 寓教于乐。例如, 在检查学生记忆单词时, 我让学生玩Bingo的游戏。通过这种简单的游戏形式, 既达到了督促学生记忆单词的目的, 又增强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 循序渐进, 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在安排活动及考虑教学时, 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 注意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同样情景的创设、语言信息的大量输入及实物图片的恰当运用, 对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操练新句型前先大量输入所要新授的语言信息, 让学生先听、多听, 再模仿, 联系实际自由发挥, 以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的主体。

(3) 创设实践活动, 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例如, 在学习“What do you like”句型及食品单词的时候, 把学生分成小组, 一人为售货员, 另外几人为顾客, 根据采购单上的内容去买东西。让学生在这种贴近生活的活动中自觉地运用所学句型及词汇, 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从而达到用英语交际的目的。

三、英语教学课后延伸有差异

课后延伸环节中作业的布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又要兼顾个别差异,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确保“优等生吃的精, 中等生吃的好, 后进生吃的饱”。如:在学完“Where is my backpack”之后, 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小组合作练习该句型。学生们涨红着脸兴奋地在寻找东西, 在活动中既练习了所学过的句型, 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3.中职英语三段式教学法初探 篇三

中职英语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突出在“职业”和“实用”两个特性上,目的是培养专业技术过硬且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职业技术人才。但由于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使得大多数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没有兴趣,认为英语学不学不重要,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如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中我将介绍我在日常的中职英语教学中总结出的三段式教学法。

由于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信心不足,首先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先让学生接触一些伸手可触的学习目标,然后在逐步加深。我尝试使用的是将学习目标分解简化成比较初级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从而最终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我们对初级目标的要求是简单,易懂,含有最基础最简单的一个知识点,最好该知识点和之前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便于学生利用已知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而中级目标最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含有最基本的概念,知识点,又有一定的延伸,但是这种延伸是可以被理解和推测的。高级目标更着重的是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可以在充分认知初级、中级目标的基础上,综合性的掌握知识。

例如,我上过一堂这样的口语课,该课程的目标是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Greeting的方式方法,并且理解运用。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分解为1.初级目标:认识Greeting,2.中级目标:理解Greeting;3.高级目标:运用Greeting。

事实证明,通过这样的步骤教学,学生能从易到难的理解掌握知识,首先简单的知识导入让学生对树立了口语学习的信心。在第一个目标的教学中,学生能够根据以往的知识结构,学习经验容易的说出“Hello!”、“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然后导入较新但是比较简单的问候句子“You look great today!” 、“Whats up?”、“ How is it going?”在学生掌握这些简单问候之后,开始引入中级目标,让学生对Greeting这一语言现象的功能形成自己的理解,这就形成了知识的内化。在这个时候要运用合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比如我们为什么要问候?我们的问候应该是什么样的?别人问候了我们应该怎么回答?从而引出了功能句:“Hello!” 、“Fine!” 、“Thanks!”、“Not Bad!” 、“What about You?”。最终,实现教学的高级目标也就是最终目标,在不同的情景中能够自主选择合适的问候语。并且学习握手、拥抱、碰拳等简单实用的肢体语言来配合问候语言,可以使语言的使用更加自然得体。在这次课中还可让学生理解中西方交际的共同点——有礼貌。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多使用礼貌用语和大方得体的肢体语言。

另外在写作课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例如我的一堂写作课是这样展开的。这堂课的题目要求中有这样一段“你的朋友要从国外来看你,想给你带一些礼物,问你需要什么。你想要一些关于篮球明星的书籍。”当学生看见这样的写作要求,往往不会分析题目,展开写作,而是局限于题目要求什么,就写什么。最后就会开门见山的写出”I would like some books of famous basketball players.”这样简单的一个句子,不能很好的和上下文衔接。我们利用刚刚的三段法将这个知识目标进行分解。

在第一阶段,学生只会通过题目的要求写出一个简短的句子“I would like some books of famous basketball players.”给人一种突兀和不礼貌的感觉。在中级目标阶段,通过我们对题目的理解,并且适当的提问。比如:你直接说自己的需要合适吗?为什么会觉得不合适?那么怎么说才合适?引出学生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的思考,从而得出我要做出一些解释. 试着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解释,例如:“You know ,I love all kinds of sports especially basketball. I am also very interested in the life stories of those world famous basketball players.”因为我喜欢篮球明星,所以我想要关于他们的书籍杂志。这樣我们就会觉得文章比较合理流畅。第三步,又引导加上一句交际用语,或者是说实现了情感目标。感谢对方对自己的好意。“Thanks for thinking of me.”通过这样的教与学,我们让学生理解了,学习英语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的运用要符合交际的习惯,交际心理和交际礼仪。

4.三段式作文范文 篇四

三段式是小学生学写作文基本结构的最佳选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诗的完整结构应有头、身、尾。写作文也应该有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

我国元朝作家乔梦符曾形象地说明,一篇文章的开头应像凤头——小巧玲珑,精美好看;中间应如猪肚——内容多种多样,丰富充实;结尾应像豹尾——短小精悍,收束有力。

“三”是个“美之数”,也就是说这个数非常美。如“三足鼎立”、“三分天下”、“三点一线”、“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均给人以完整、周全、均称、和谐的感觉,一见到“三”这个数,就觉得“美”。以三段式为基本结构的作文严谨、周密、立得住、有立体感,所以,对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作文时,以三段式练习组织、结构文章,不但容易写、写得得快、写得好,而且觉得很美。

一般来情况下,作文仅写两段显得很单薄,四五段又显得拖沓,而三段为居中、适度,又使人感到丰富饱满。以初学写作的孩子来说,“三段式”为入门的最佳捷径。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咱们小学课本里的文章,大多数也是以三段式为主。

5.记事作文在三段式结构中的安排 篇五

一、教学内容

1、三段式结构图

2、记事四要素

3、四要素在三段式结构中的安排

二、教学重难点

1、记事四要素在三段式结构中的安排

三、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1、点名 强调全勤

2、三段式结构图 画法、各段名称

3、记事四要素

(1)、有哪位小朋友知道三段式结构中主体段需要放什么东西?(材料)

(2)、材料是什么呢?是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

(3)、既然是写事情,有哪位聪明的小朋友知道,写事情时必须要写出事情的哪些呢?(生说)

(4)、恩,看来精品班的同学果然是不错,非常的聪明。刚才小朋友所说的呢就是记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5)、记事六要素

事件还可以分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所以也可以说是记事六要素。小朋友可以回家考考你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看他们是不是知道呢?

4、记事四要素在文中必不可少

板书:我准备八点钟去图书馆看书。

5、记事四要素在三段式结构中的安排

(1)开段:小——少——略

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中心词

主要人物:例如过生日,并不是要把所有去参加生日聚会的同学都写下来,而是写主角 如果有很多亲人跟你一起,那就直接写我和家人

举例1:《登天都峰》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时间:假日里 地点:黄山 主要人物:爸爸和我事件中心词:爬天都峰

练习1:昨天 安徽黄山 我和家人 爬山 昨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安徽黄山爬山。

练习2:《那件事令我很难忘》

(2)主体段:大——多——详

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起因和结果简单写,经过详细写,写得越多越好)

举例:讨厌蜘蛛,所以用各种方法去捅破蜘蛛网,可每次蜘蛛都迅速地把网给补好了

6.三段式教学 篇六

“三 段 式” 教 学

乌苏市第五小学

安雪梅

2009年12月5日

2009年12月4日,学校“语文教研组”组织了听课活动,通过学校四年级李莉老师讲的《卡罗纳》这一课,让我感受到“三段式教学”的实施对语文教学的指导。

“三段式”教学法在李莉老师的这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1、初读交流、把握中心。教学课文时,我们首先要通读课文,读是提醒孩子们把握好文章的中心。李莉老师在引入课题后,说:“大家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一环节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学语文首先要通读,通过交流把握好中心。

2、精读交流、重点理解。学课文要精读课文,精读中同学们肯定各有感受,大家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对文章重点句或段的理解。李老师在这一环节中,重点抓住了课文中描写卡罗纳不幸的三句话,分析出了他的不幸。接着李老师问:“你用了哪些方法来学习和感受卡罗纳不幸的呢?”学生答“通过重点句子。”这里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然后让学生四人小组,找出重点语句,学习“我认为他又是一个幸福的孩子。”课文中体现幸福的这一部分。这是学习的重要而又精彩的环节,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解决了课后许多的思考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3、读写交流、意文兼得。读了别人的文章,就要有收获,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组织学生积累或练笔,交流积累或练笔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让语文素养进一步提高。李老师运用得恰到好处,在课的最后一环中,她设计了拓展内容:“①、面对卡罗纳遭遇到的不幸,你想对卡罗纳说些什么?②、代表卡罗纳向每一个关爱他的人写几句话,感谢他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伴着《爱的奉献》这首歌,学生写出了精彩的感想,使得文章“言外之意”达到了升华。

7.三段式英语作文 篇七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三段式教学法,高职英语阅读

一、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支持和对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视,职业技术院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越来越需要既具备专业知识又能运用流利的英语与外界交流的高素质人才。在倡导与国际接轨的今天,企业特别注意作为涉外交流的主要语言—英语的使用,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树立公司的形象。我院高职英语教学以日常交际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基于学生日常生活与专业活动的实际场景和工作过程进行的。旨在培养熟练掌握英语交际技巧,熟悉英语应用环境,又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在工作场所能运用英语交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文在我院已经建设完成的职教课程平台的基础上,采用“三段式教学法”进行高职英语阅读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体现了教学中的巩固性与应用性原则和学生认识规律。

二、“三段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三段式”教学模式是由情境导学、合作探究、训练反馈等三部分组成,教师在诱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段式”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教学理论”和“掌握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情境教学”理论认为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习情境会调动学生雪山下的积极、主动性。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而通过训练、检测、反馈、矫正实现主体发展的高效课堂。

三、三段式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1. 课前问题导学阶。

本阶段分为教师导学和学生自学两部分。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创设教学情境,提前上传课程导学材料或教学视频到职教课程平台上,学生根据平台上教师的教学资料和任务,提前学习并初步掌握知识、概念,能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并根据自学成果生成、提出问题。我们学院建设的职教课程平台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制成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具有交互式特点的辅助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尽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导学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问题”开展,把强化问题意识与提倡质疑精神作为成功开展自主学习的切入点。此处问题的设计要依纲据本,是最基础性的、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掌握的知识点,这有利于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且能挈领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自学提供“路标”。

2. 合作探究阶段。合作探究包括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拓展探究和展示交流几部分。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独立地学习教材把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时,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合作者,要深入学生中巡视调查,既关注学生自学进度,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自学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多边的合作,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讨论、互助、评价等形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这一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学会并掌握了知识,而且也学会了与人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探究中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略高于学生目前发展的程度,必须使所要研究的问题富于挑战性,而拓展的目标必须通过学生个人努力、发挥潜能和师生互动合作才能达到,以引导学生沿着知识概念的框架攀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在创建问题时,要注意它的难度和实用性,让学生在探究的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采用展示交流的方式是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深化、应用知识的有效方式。学生在诵读、演讲、表演、创造对话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中能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穿插巩固、展现提升的目的。

3. 训练反馈阶段。

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提升的过程,也是用训练这种检测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既有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性训练,也有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拓展性训练。如在高职一年级第一学期的college life一单元中,我们在平台上发布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选择题供学生进行巩固性训练,课后发布How to succeed on campus?这样的拓展性训练,以便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检测结束后要适时帮助学生分析、反思考试结果,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一种良性互动的教学关系。

小结

在实行三段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教师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还不能最大程度的参与学习;教师设定的课堂训练容量、难度把握不准确等,这些问题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妥善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冬兰,黄雪祥.初中英语阅读策略指导的缺失及建议[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年03期.

8.三段式英语作文 篇八

关键词: 小学英语 三段式教学 实践探究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是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设施、探索教学方法等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在这些措施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影响教学效果最为直接的因素。在教学实践的日积月累之下,三段式教学模式已逐渐成形,并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三段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英语课堂更加活泼,本文对三段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强化三段式教学法的效果。

一、三段式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三段式教学法,就是不同于传统以教师为主导模式的教学法,它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注重教师的启发和示范作用。

三段式教学法,即“读”、“理”、“练”三阶段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读”为第一阶段,教师先提出拟好的思考题,让学生认真阅读本节课要讲的教材内容,结合教材思考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简短的议论,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感知。“理”为第二阶段,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启发、点拨、归纳,指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练”为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争取当堂强化概念和巩固记忆。

二、三段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小学英语课程有其独特性,在教授时需运用灵活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吸收率提高。三段式教学法就很好地将小学英语的课程特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三段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阅读教材内容,并根据教师的提问,与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然后进行回答。在学生讨论和回答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捕捉学生在讨论、回答或思路等方面的闪光点,并对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挖掘和鼓励,这样就能通过肯定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Hello”时,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然后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简单的打招呼用语,最后经过讨论,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发言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发现哪些学生的思维较活跃,能够举一反三提出除了“Hello”,“Nice to meet you”之外的其他的招呼用语,然后给出解答和鼓励。这样学生因为学到了新的知识和得到了教师的好评更加喜爱英语,喜欢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拓展,进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身的英语水平。

(二)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段式教学会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同时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和课堂的发言比赛,这样通过一些竞争性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Our school subjects”时,就可以在黑板上写出问题“用英语说出你所知道的课程名称”、“用英语说出你最喜欢的学科”等,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回答,看谁回答得最多最快,并及时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鼓励和肯定性的评价,激励其他未回答问题的同学积极发言,这样整个课堂的气氛就会被调动起来,形成全班同学争抢回答问题的活跃氛围。

(三)推进教学民主。

教学评价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三段式教学采用全体同学参与的表决性评价,可以很好地推进教学民主建设。如在教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容“Colours”时,要求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颜色,并用英语描述某一物体的颜色,然后根据不同小组间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评分。在这一评价过程中,采用表决性评价,由教师按照评价规则,组织全体学生对评价结果进行表决,然后根据表决情况得出小组的最终得分。这样可以避免仅由教师评价所带来的偏颇,给小学生以民主思想的熏陶;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课堂上的凝聚力。

三、三段式教学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减少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段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注重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同学间的交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保持灵活,但这样的讨论往往耗时较多。有时一个问题由于学生思考的差异性和回答的多样性使得课程进展缓慢,因此教师要控制好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并对学生的讨论方向和方法进行引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走出形式,强化实际效果。

三段式教学讲究三个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三段式教学就是对三个阶段的流程式的运行。运用三段式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各个阶段的时间分配和进行方式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为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不是简单地将课堂分成三个阶段。

(三)有效讨论,规范课堂纪律。

小组间同学的交流与讨论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学生在讨论环节可以自由交流,这也使得课堂纪律出现问题。如有的学生故意用大嗓门说话,有的学生则讨论一些与学习不相关的内容,这就使得课堂纪律比较混乱,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控制好讨论纪律,规定讨论规则,及时控制讨论局面,发挥讨论的最佳效果,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段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虽然也存在进展效率和课堂纪律的问题,但它所带来的整体教学效果是良好的。在实际的运用中,需充分发挥三段式教学法的优点,做好课堂纪律的维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园园.小学英语“三段式”阅读教学例谈[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8,10.

[2]戴天扬.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四部曲”[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9,12.

9.三段式教学论文 篇九

(甘肃省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

734300)

摘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首先要着力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将“三段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作为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课题。积极开展试验研究,不断总结完善教改方案,使课堂教学改革更有效地配合新课程的实施,更有力地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 “三段式”教学模式

实践

成效

反思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面临着教学理念、教学方模式、学习方式转变的诸多挑战,试图寻找挑战的策略与方模式,走优质、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之路,变“讲堂”为“学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校制定了“三段式”的教学模式,现将“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在化学中的运用和大家作以探讨。

一、“三段式”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强化目标意识:目标是一节的“灵魂”。确立教学目标,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在他的《为掌握而学习》一书中提出来的。确立目标就是为了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发展学生能力。基础教育要打好两个基础:一是要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二是为他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而要打基础,培养能力是核心。

(三)、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他不是学习的工具,更不是知识的容器,是学校教育的主体。

(四)、及时反馈,矫正。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模式和教学手段等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流系统,只有依据目标,不断进行反馈、矫正,才能有效控制和改善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

二、“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

第一个环节是“课前自学”。“课前自学”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学习的基础。从字面意义上看,一般人会理解为让学生自己学习,和传统教学中的让学生预习没什么两样。但是,“三段式教学模式”的“自学”,则是在老师引领下的“自学”。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发现哪些是通过自学自己可以记住、懂得和简单运用的知识,并能完成教师设计的基本问题。对于自己不懂或不会运用的知识,自己记录下来,准备在“互动”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出层次清、质量高的问题,准备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环节抛给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总之,在“自学 ”环节中,老师和学生都在研究教学目标、教材,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上发现问题。这样,就变传统的老师一个人备课为全体师生共同备课,就把一个人的智慧扩大为全体人智慧的汇聚。这样的“自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是自主的、合作的发现问题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更能培育发现问题的精神。“自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收获感性知识,培养学生概括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学教材时应指导学生作适当记号和写批注。做记号、写批注不仅能使学生阅读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也有利于今后学习。

第二个环节是“课堂互动”。课堂互动包括“生生互动”和“师 生互动”。如果说,“自学”是师生合作,共同“发现问题”的过程,那么,“互动”则是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生生互动”的单位是“学习小组”,“师生互动”的单位是班级。通过“自学”,大家都有许多的“问题”需要交流,这时,老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相互问答,互通有无,优势互补。通过“生生互动”,一般的“问题”大都可以解决,余下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在“师生互动”时让老师和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在“生生互动”时,老师的任务是观察和个别辅导,从而发现自己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及时做好回答学生“问题”的准备;对一些零碎、枝节的困惑,则可以随时解决,不必让学生再拿到师生互动环节去解决,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另外,老师还需要把握好“生生互动 ”的时间,既不能在学生交流兴趣正浓时打断学生,也不能到学生无话可说时才结束交流。“生生互动”的形式,其实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兵教兵”。通过生生互动,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和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小组内的同学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友谊,加深理解,学会合作,学会感恩,体验成功。“师生互动” 的主导权在于老师。可以这样认为:“师生互动”是“三段式”课堂最核心、最精彩的部分,也是老师展示风采和水平的最佳时机。但是,在十几分钟,最多二十分钟的时间里,老师如何抛出“问题”,引发“互动”,取决于老师对学生“自学”质量和“生生互动”质量的铺垫,取决于老师个人对教材重难点和学情的理解。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就成为“师生互动”成败的关键。对学生提出的“困惑”,最好让**小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完整时,老师要予以补充,学生回答不出来时,老师可以回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质疑的问题恰好是老师备课时准备的重难点,教师对问题答案很清楚,这时教师就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 学生,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争论,通过争论达成教学目标。与争论生成问题同等重要的,是假如学生没有提到老师预设的问题,老师则可以主动抛给学生问题,不给学生答案,让学生自己去辨析解答;真正回答不上来,可以再进行小组讨论,即“生生互动”。达到设计陷阱,让学生掉进去,再拉上来的作用。起到一人犯错,大家警惕的效果。这样在问题引领下的“师生互动”中有“生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师生互动”的质量,取决于老师围绕重点设计问题的能力,取决于“自学”和“生生互动”的基础,取决于老师对问题的处理技巧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取决于老师的综合素质。

第三个环节是“自我检测”。如果说“自学”是老师和学生分别“发现问题”,“互动”是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话,那么,“检测”则是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环节。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把让学生“听懂”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其实不然。学生“听懂”了,只是完成了学习任务的一半,“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学生学习状况,是传统教学的常态。所以,传统教学所能达到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是素质好,又勤于钻研、善于钻研问题,在茫茫题海里挣扎,在无数次失败中奋起,成为胜利者;而大多数学生则是因此倒下或沉没,成为应试教育、满堂灌课堂的牺牲品。因此,“检测”作为“三段式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提升过程,是由“懂”到“会”的必由之路。

“检测”内容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问题设计覆盖面要大。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和非重难点内容都需涉及到,起到夯实重难点、兼顾非重难点的检测作用。第二,问题设计质量要高。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代表性,学生一看就会的问题和所有学生都不会的问题要坚决杜绝。第三,通过“检测”环节,在问题引领下,再次掀起“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高潮,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贯穿始终,改变学生“被追问”的被动状态,在快乐中检测,在检测中获得快乐,获得新发现。

三、“三段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克服了“满堂灌”。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由于边讲边实验,既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又便于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三)、纠正了学生不看书就做作业的弊端。学生课前预习必须看书,再通过课内探究和练习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去做作业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强化了辅导。课堂上,教师利用学生讨论或做作业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就更及时更有效。

(五)、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课前预习,在教师的自学提纲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加之课内的自学,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四、“三段式”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三段式”教学模式在我校逐步成熟。教师对该方模式掌握较好,学生也逐步适应,收效显著。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样的教模式,不但书本知识掌握得牢,而且还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的思路更清晰、学习更轻松了。”“由于动手实验的机会多了,面对复杂的仪器、药品,不再感到束手无策了。”从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学生不仅知识掌握得牢,而且思路活、方模式新。由于这种方模式,使全体学生都在积极地活动和思维,所以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段式”教学模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要给学生以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领悟、积累,形成能力,提高素养,而“三段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即自学阶段,正是开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自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由组长负责督促检查本小组自学情况,而且自学前,提出自学要求或学模式指导。教师是向导,学生是探索者,教师指引方向,脚下的路还得靠学生们自己去走。

(二)、“三段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氛围。“三段式”教学模式中的第二阶段即合作探究阶段,为学生合作学习开拓了时间,创造了机遇,这与新课改积极倡导的“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不谋而合,因此,从这一层面意义上,“三段式”教学模式是实现新课改的一个载体,新课改的某些教学理念因“三段式”教学模式得以有效贯彻。用新课改的理念来重新审视“三段式”教学模式时,使人眼前一亮,它让教师从新课改的迷惘中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三段式”注重了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调动大家探究的积极性,除了教师的热情真诚的激励外,问题的设计是尤为重要的,假如把课堂看作是一个平静的湖面,那么一个成功的探究问题就如同一颗投入其中的石子,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力求问题有探究价值,尽最大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这就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对问题有充分细致的考虑,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先一步的预设。

(四)、“三段式”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

在以前教学中,教师总觉得讨论交流的时间太长,太浪费时间,有时看到学生没有按照上课预设的轨道进行,或是学生发言吞吞吐吐,或是出现不必要的枝节末叶,就会不由自主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但经过一段实践后发现这种方式不足取,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探究,并不能收到合作的实效。于是在实验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讨论充裕的时间,不流于形式而注重实效,所以有时因同学讨论的太投入、太深入了,教师都不愿打断他们。

(五)、“三段式”善于营造民主化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三段式”的自主课堂充满着和谐宽松的民主气氛。这样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才能放得开,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绝大多数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课堂上教师十分注意并尊重学生的疑问与观点,常常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哪个同学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的想模式很有新意!”,“你很有见解!”等热情的话语鼓励学生,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不再拘束,发言常常是争先恐后。

五、“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化学“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验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反思。

反思之一:课堂教学暴露出形式主义倾向。有的“三段式”示范课为了“展示”教学新风貌,未让学生很好地接触文本,品味言语,就急忙进入合作讨论。这样“生涩”的讨论自然难以使学生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有时甚至陷入冷场,更不用说思维撞击的深度和广度了。

反思之二:教学过程的空泛化。由于一些教师为刻意展示新的 教学方模式,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导致一些课堂看似热热闹闹,然而却无多少实际效果。当鼠标成了课堂教学中独一的“航标”,师生之间的目光交流自然减少,心灵之间的情感关系自然淡化;当视听感官陶醉于五彩缤纷的课件之中,生命深处的理性精神就自然受到抑止而弱化。

反思之三:呆板的程式化操作。机械地照搬模式程序,没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参与学、紧张学”上。教学目标、导学提纲设计肤浅。追求形式,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应避免容量大、效率低的问题。刻意追求少讲。老师起不到“引桥”和“路标”作用,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落实不到位。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无明确合作探究目的,“问题”立意肤浅没有深度,不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0.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评述 篇十

“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李烈校长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主要由课前参与,课中研讨和课后延伸三段构成。

1、课前参与。指学生在课前或自主学习教材,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自学收集有关资料;或按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课前参与不仅为课中讨论奠定基础,使学生带着探索的头脑进课堂,促进了课上的学习,更为学生学会收集、组织、分析、加工、运用信息提供了机会,培养了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2、课中研讨。指教师通过全班与小组研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归纳、表达;学会交流、合作、吸纳;学会倾听、思考、质疑、辩论,从而淡化分析讲解。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己去感悟,发现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小组研讨时要指导,小组组合要合理。这种研讨有利于合作、交流、探索。

课中研讨突出“研”,强调把课堂主体部分充分留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课前参与状况,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研讨,还要体现:

(1)信息传递。知识由点到面,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2)情感交流。营造安全、宽松、愉悦的氛围。

(3)思维碰撞。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

(4)情绪体验。让学生感受生命价值。

在研讨中坚持开放性,体现:

(1)氛围开放。学生参与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对学困生要给予关注和鼓励。

(2)思维开放。学生多角度思考。

(3)结论开放。有多种答案。

(4)评价开放。实行多元评价。

3、课后延伸。通过科学合理地留作业,使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作业应有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点评:该课堂教学模式追求的课堂亮点是激活。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学生可以提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要求教师“课堂延伸”学生课外思考的知识,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民主。老师从学生兴趣入手,用感观、感兴趣的生活知识迁移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浸泡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体验情感,享受快乐。

这一课堂教学的再创造,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德育融为一体。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开发了学科人文内涵,激发了学生的人文情感。它强调潜心研究学生,课上给学生留出思维时间,给他们展示思维的机会,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

美国中小学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述评【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中小学研究型课程的历史及研究型多媒体教学产生的背景,对研究型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关键特征、操作要领等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文中提供了研究型多媒体教学的典型案例,并对其教学效果和前景作了探讨。

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支持的一种研究型课程模式。研究型课程在美国有着较长的历史,其中几经盛衰。为了便于叙述,这里将它简单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型课程正式进入美国中小学,以杜威的“做中学”项目为主要标志。

这一过程中杜威的“反省思维”理论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反省思维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的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杜威认为反省思维源起于对“不确定”的困惑,“它包含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证据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信念”、形成观点;典型的反省思维包含5个序列不固定的阶段或形态:问题、观察、假设、推理、检验,只有这种“严肃认真和连贯的”思维才能导致的真正的,知识;因此杜威提出反省的思维活动“必须成为一种教育目的”,并倡导以“做中学”形式的作业单元通过一些典型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在自主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实验,整合和积累专门化的科学知识,“变得精通实验探究和证明”等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反省思维;除了上述理论上的探索外,他还在芝加哥实验学校身体力行,竭力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推行其“做中学”项目。

由于进步主义在美国教育史上众所周知的影响,“做中学”项目形式的研究型课程得以正式进入美国中小学,并在进步主义的鼎盛时期一度十分活跃。如前所述,这类项目是围绕存在的“不确定”的问题和消除“不确定”的“探究”活动而展开的;因此,以能引起学生困惑的问题为核心的“作业单元”和以真实的探究为核心的“活动教学”是这种研究型课程的关键。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十分强调反省思维中系统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如:通过分析而消除可能使人误人歧途和不相关的因素;通过收集和比较数据而突出重要的因素;通过实验变化审慎地建立数据。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中小学的“做中学”项目如何采用系统的研究方法保证它具备某些专业探究的特性,杜威未能在芝加哥实验学校的实践中做出解答。随“做中学”项目的泛滥,杜威的研究型课程逐渐蜕变为一些实用的职业、手艺课程或动手活动,研究型课程徒具其表,“探究”的精神内核丧失殆尽。这也许正是杜威的“做中学”项目遭受诸多指责并在进步主义衰落后江河且下的原因吧。

第二阶段,研究型课程的二度兴起,以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为主要标志。

杜威之后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再一次重申了杜威关于研究型课程的某些观点,并试图从操作程序上来规范杜威提出的研究型课程,为实施研究型课程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教学程序,使之能在中小学中得以广泛地实施。

第三阶段,以计算机支持的问题求解和探究为主要标志如:基于计算机的模拟和微世界项目。这一新兴的动向最初与Logo计划密不可分。Logo计划的负责人佩帕特称其理论基础是“从皮亚杰学派关于儿童的观点以及同有关思维的一般观点相联系的人工智能的观点中”得来的,学生可以把程序看成是自己的科学理论,通过计算机工具在信息丰富的情境中展开、研究和验证自己的理论。可见它的哲学思想和方法与社威、布鲁纳是一脉相承的。杜威们的研究型课程虽然突破了将学生机做白纸或知识容器的传统观点,有次提出了要让学习者通过“探究”主动思考,但如何保证探究中确实伴随着反省思维、如何促进这种思维却始终是他们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缺少相应的外在工具显示、监拄研究型课程中的反省思维,无法用有效的科学方法来规范探究行为,前两阶段的研究型课程要么庸俗化、流于形式,要么则神秘化、缺乏操作性。Logo计划以及随之出现的将计算机用作学习工具的思想使数度步入困境的研究型课程柳暗花明,由此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一种新的研究课程模式--研究型多媒体教学也就应运而生。

一、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认知工具理论为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一直以来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认知工具理论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按德利的定义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导、扩展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理或计算装置。前者存在于学习者内部如学习者的认知、元认知策略;后者则是外部的,包括基于计算机的装置和环境;它们都是知识建构的助成工具。认知工具作为一种思维技术,它与传递技术的不同在于1)由学习者控制而不是由教师或技术控制的;2)用来促成学习者对所学领域进行努力思考、并达成一些在没有工具情况下难以形成的想法,而非用来简化信息加工或使任务相对更容易的。例如,作为一种传递技术的专家系统,通过将专家的知识转变为一组可传递的、指导决策及问题解决的事实和规则,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形成与专家类似的知识表征,事实证明其效果差强人意;而作为认知工具的专家系统则要求学习者分析知识库,在自行建立事实和规则库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专家系统;为此学生必须界定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分析因果关系、构造逻辑规则库,并对结论进行解释。

根据认知工具理论,借助外部的认知工具可使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外化,有利于高级思维的教学监控;而同时合理设计和使用的外部认知工具能激活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从而促进反省思维。显然,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提供的专业数据库软件、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等可成为理想的认知工具。

二、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关键特征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的认知工具理论为基础,它吸取了在研究型课程发展三阶段中各种形态的合理因素,但又绝不只是它们的简单加和。其关键特征如下:

首先,以真实的科学研究活动为核心。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研究型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承担研究任务,井从自己参与的研究中学习。所谓“自己参与”是相对传统教学中学生旁观者的角色而言的--例如学生研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与他们阅读这些问题的材料、听有关讲座、完成操练作业是不同的;但是它并不等于学生必须动手操作,否则很可能陷入进步主义“做中学”的泥潭。另外,科学研究还意味着用事实来支持观点、信念,传统的经验主义立场认为事实是自我表达的,这就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即科学研究仅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及其官途径积累信息;研究型多媒体教学主张用事实支持思想而绝非是用事实来代替思想,其中研究者追踪自己的思路围绕问题搜集、整理信息,信息的针对性、连贯性和认识深度闪现的就是研究者思想的光芒。

其次,在真实的研究活动中自然地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真正的科研是一种具有很强针对性和连贯性的整体探究活动,指导这一过程整体性的就是连续的思考、通过演绎或推理对连续关系的揭示和强调,也即杜威所反复强调的反省思维。多媒体教学技术是随研究的展开、在连贯的研究活动中自然引入的,并且以不打断连贯的思想过程为前提。多媒体技术是研究的促进器而非负担,研究者追踪自己的思路对问题连续关系的探究行为不应因技术的引入而中断或转移。

再次,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中仅限于其工具功能。它的作用在于帮助学习者使研究的问题更明晰、使学习者的探究行为更易于发生、促进高级思维活动;作为认知工具,它还有这样一层含义即:与所有其它工具一样使用者借助它可更灵巧地工作,同时工具在熟练者手中会更有效。进一步说就是,在这种采用技术支持的新型研究型课程中,技术之于课程仅限于其工具作用,若侵及或削弱课程的探究性质即非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研究型多媒体教学。

从现有的对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一些研究和美国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来看,成功地实施研究型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几点在于:

第一,选定适宜的研究主题。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涉及到采用各种多媒体信息采集和处理工具支持研究,这一模式虽则本身与内容无关(content-independent)的,但是研究主题的选定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真正具有教育意义,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曾就作业单元的四个条件做过初步探讨。对研究型多媒体教学而言,适宜的主题首先必须是基于探究的、能自然地整合各种研究工具,此外它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应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所在即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应足够宽泛以便学生能形成具体的个人(或小组)研究方向;应反映问题的社会和科学逻辑,使学生能从对所学课程与研究主题之间关联的体验中学习。符合这些条件的研究主题往往是从核心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中衍生出来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一定挑战性、且需要长时间集中精力工作的跨学科任务。

第二,保证研究的科学性。研究的科学性既反映在采用的方法上,反映在从事研究的科学态度里,还反映在研究的最后“产品”--研究报告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研究方向确定后提供的一系列渐进的研究指导中把握好一个“度”即:帮助学生采用类似专业研究人员的方法展开工作而绝不越俎疱、初暴地干预学生自主探索的研究进程,不片面追求所谓“唯一正确”的结果而抹煞“求真”的科研精神。对一些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硬科学”研究项目来说尤为如此,由于“硬科学”往往存在一个可预测的结论,教师不应将之强加给学生;相反,当预期的结果不能出现时,应引导学生反思以揭示某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对最终结论的影响。而研究报告的“科学性”体现在:数据的可视化演示、对科技文献要点的关注、对不同发表形式(报告、口头演说、论文、电子发布)之差异的关注、完整的研究文档。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进行密切的教学监督如:和学生就研究的问题、困难、解决办法、现有发现等进行讨论,使研究框架、要找的资源和术语明晰,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研究策略模型;随研究的演进,还应鼓励学生采用包括通用的应用软件如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库软件、字处理软件、编程软件等科学的数据处理手段收集、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之间的关系,形成关于个人项目的一些观点,并最终撰写和提交较科学的研究报告。此外,研究的“科学性”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可考虑随学生年龄、研究能力的递增逐渐降低研究项目中“趣味性”、“竞争性”等激励动机因素,逐渐向更严肃、更科学、更合乎专业研究人员工作方式的方向转变,从而逐步提升研究型多媒体教学具体方案的“科学性”。

第三,向学生提供使用各种多媒体信息工具的指导。如:信息搜集工具(光盘、在线专业数据库、搜索引擎等)的使用方法、计算机建模方法、数据处理如最优化的编程方法智能模拟等等。这种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是研究型多媒体教学的自然组成部分,随研究的展开学生必须借助相应的工具。教师既可采用集体讲授、班级练习的办法向全班引入某种新技术,也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个别化的辅导,总之,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更熟练的信息处理者。一些研究者如对技术指导提出了建议:循序渐进,在一个具体的研究项目中应避免出现过多的新技术,否则会导致学生有限的心理资源从研究主题分散、过多地专注于技术;启用学生导师;考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如低年级(尤其是五年级以下)的学生尽量采用光盘数据库,因为在线方式更可能使他们在浩瀚的信息中迷航。

最后,设定有形的任务目标。类似科学家的真实研究固然本身能促进内在动机,但要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将保持动机和兴趣,对学生而言尚需要可为之奋斗的有形目标如:论文研讨会、研究成果展等;可能的话,应鼓励学生将其研究成果转换为可操作的实际解决方案。这些有形目标的设置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挑战,使他们负有责任感,在完成开放的研究项目过程中不致因失却方向而一无所获,因而有利于研究型课程的管理;另外,学生达到目标后的成功既是最好的报偿和奖励,也是最好的老师。

三、研究型多媒体教学的典型案例:Make It Happen!方案Make It Happen!是美国教育开发中心(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在一项历时五年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基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教学方案。它以“I-search”为基本框架,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四个主要的阶段:

·教师确定I-search主题,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帮助学生建立背景知识,鼓励学生选今对个人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学生(或学生小组)构建待研究问题的框架,制订搜集信息、构建知识的研究计划;·着手搜集信息,汇总所有有关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形成I-search研究报告并向他人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收获。方案规定“I-search”必须是基于研究的主题单元,但对单元的具体主题它并没有作特别的限定。实施中要求师生尽可能地结合适用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由于研究主题往往是跨学科的,因此它还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团队对学生(或学生小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及学生小组间的合作。

新罕布什尔州一所采用此方案的中学以该城镇的历史作为L-search的研究主题,学生通过课堂上使用教师自制的录像,查询商业电子数据光盘、在线专业电子数据库,以及访问博物馆、采访相关人士等走出课堂深入社区的方式从各个方面搜集有关自己生活其间的小镇的历史,围绕自己的兴趣确定研究的方向。在整个I-search研究计划中,教师要求学生使用字处理软件、图形软件等工具记录、整理从社区搜集到的信息,拷贝、编辑电子资源库中相关的信息,利用数据库程序对所有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建立相关问题的个人研究数据库,并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撰写“基于事实支持的”小镇历史研究报告;同时,还鼓励学生合作进行调研,通过电子邮件和专业历史研究人员建立联系,总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与历史学专业人员相同的方法研究个人感兴趣的、对自己有意义的问题,研究涉及到小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甚至家族史等各个方面,学生可就重大历史事件对小镇历史进程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研究完成后除了向论文报告会做研究报告外,学生个人或小组还需以电子文档或张贴等有形形式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展示一段时间,此外教师还可向有关学术机构或当地博物馆推荐有价值的学生论文。

四、研究型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评价及前景预测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研究型多媒体教学取得了不少积极效果。例如它特有的真实研究的性质--研究者的身份、更专业的工作形式等明显地提高了学习动机;毋庸置疑它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但最重要的还在于它促进了高级思维技能;长期以来美国中小学主要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帮助差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实践表明,研究型多媒体教学同样利于差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此外研究型多媒体教学还获得了一些附带效应,例如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积极、深入的加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些学生还意识到追求知识而不是在考试中展示其掌握程度、意识到学习本身而非评分等级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研究型多媒体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无法回避布鲁纳发现教学所面临的指责。教育既然承担着人类社会生活延续和交流的功能,那么不应该寄希望于通过研究型课程学习全部人类文化遗产。因此核心课程采用这么教学模式如何与传统教学穿插进行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二,与结构化的教学不同的是,研究型多媒体教学不可能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之下。由于研究主题多数与学生密切相关,研究过程的演进往往无法预料,教师不仅要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还要帮助克服学生随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研究型多媒体教学对课程设计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如何巧妙地设计课程使之既具有智力上的挑战性、不超出学生能力发展范围,又能渐次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如何保证各研究项目按一定的序列前后承接、具有发展性等等。

除了采用电子数据库等资源的文献研究外,研究型多媒体教学还包括实验研究、优化研究、模拟研究等,例如有一种基于微机的实验室(Microco puter-Based-Laboratory)能为学生提供真实而精确的测量工具。从美国中小学的教学实践看,研究型多媒体教学代表了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研究型课程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响应。之所以会如此,笔者以为,这固然应归功于新兴的多媒体教学

11.作文写作三段式 篇十一

梁瑞兵,现任教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南关小学。2006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年参加工作。工作仅半年多就在全区“新上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展示”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他对工作的认真与细心深得同行与家长朋友们的认可及好评。

·名师导学·

作文写作三段式

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分三重天。

一、口语表达——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建立作文的基础

“我口说我心”、“言为心声”,这些话一再告诉我们,作文就是自我心境的表达与流露。因此,我在自己班内开展了“口语值日”这一别具特色的口语锻炼形式。具体方法如下:每天按照座位轮流由两人在讲台上做公开性的口语值日,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简单点评。学生口语值日的内容,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初期,内容简短,无须资料,只要开口讲话即可。中期,参照个人准备的资料,可以脱稿也可以看稿子展开讲述。后期,要求稿子有明确的针对性,内容符合规范,切中近期课文的主题。对学生的口语练习要有耐心,让他们有逐渐拔高的过程。

经过一年多的锻炼,目前我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习作频练——-在习作中加强对作文的领悟能力。

日常练习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在每日的习作练笔中加强对写作的指导,对于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出色发挥有着预先排练的作用。首先要求学生每天记日记,并且对字数做出要求,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日记水平有着怎样的进步。学生在写作中逐渐懂得描写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他们写作的信心,强化了他们写作的意识。对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生也由曾经的不在意逐渐向注意观察转变。

三、屡次修改——好文章都是在修改之中产生的

“不断修改,不断进步;不断进步,不断修改”是我经常给学生。写的作文批语。学生们也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我要求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首先在作文草稿本上写。草稿写完后,要依次经过自己修改、同桌或组长修改、老师修改这样几个环节方能上正式的作文本。作文正式抄写好后还必须经过自评、同桌评、家长评和老师评这样四个步骤。如此开展之后,作文写作真正成为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当然,这使得作文写作变得进度缓慢。但我以为,与其求速度,倒不如抓质量。

我在开展如上三段式的同时,意外的发现,学生们的其它素养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文写作的方法已经成为他个人学习生活的一种参照物,真可谓一石数鸟。

·习作要求·

12.三段式英语作文 篇十二

一、主要内容

“三段七环节导学案”具有三个内涵;其一, “三段”是指每一节英语课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探究和课后提升等三个阶段;其二, “七环节”是指“课堂探究”包括重申目标、预习检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拨、达标检测和总结评价等七个环节;其三, “导学案”是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 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 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案。总之, “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 旨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践证明, 建立初中英语“三段七环节导学案”教学模式, 既利于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又能有效转变英语教师的角色 (由“教”转变为“导”) ,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还可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学会、学好英语。

二、基本流程

“三段七环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探究和课后提升等三个阶段。

1.课前准备

在课前, 教师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编印质量较高的“导学案”, 并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与难点。然后, 在“导学案”的引领下, 学生自主预习, 独立完成相关的自学检测题, 并记录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留待上课时解决。

“导学案”, 即教师精心编制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是: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二次备课——课后优化——师生共用。“导学案”的设计既是个人的艺术, 又体现集体的智慧。实践证明, 认真编制实用的“导学案”是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具体而言, 编制“导学案”的步骤有五个。其一, 备课组长合理分工, 确定各个模块的主备教师和审核人。其二, 主备教师根据编制要求, 精心编制“导学案”初稿。其三, 把“导学案”初稿印发给全体组员, 并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意见, 最终主备教师对“导学案”初稿进行修改。其四, 主备教师将修改后的“导学案”交给审核人审查、勘误、定稿和印发。其五, 任课教师拿到“导学案”之后, 应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修改“导学案”。

“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提升等五个内容。“导学案”的编制既要做到深入浅出, 又要做到“四化”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和梯次渐进化) ,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另外, 一课时应有一个“导学案”, 每个“导学案”的内容既要合乎实际, 又要具有实效。值得注意的是, “导学案”的容量应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为宜。

2.课堂探究

在课上, 教师要以“导学案”为路线图和总抓手, 围绕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讨论式以及参与式学习。具体有七个步骤。其一, 重申目标。教师重申学习目标, 并要求学生浏览已预习过的“导学案”。其二, 检查预习。教师应采用亲自检查 (抽查) 、小组长检查、学生互查、个别提问以及预习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并进行恰当的评价。其三, 合作探究。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既要规定合作探究的时间和要求, 又要控制小组讨论的进程, 还要有效解决疑难问题, 并对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梳理、归类, 以便为“点拨评价”做准备。其四, 展示交流。教师应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 并将学生的探究成果和疑难问题汇总。其五, 精讲点拨。教师须根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易错点以及学生在展示交流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其六,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既能检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又能帮助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使他们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能力。其七, 总结评价。大致有两点。一是归纳总结。在每节英语课即将结束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 以明确重点与难点, 并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从而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二是课堂评价。教师可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以及师生评价等方式, 及时、客观、全面和有效地评价课堂学习活动。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最终推进英语课程目标的落实。

3.课后提升

课后提升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的课后提升, 二是学生的课后提升。

(1) 教师的课后提升

教师的课后提升包括三个关键。其一, 回顾教学过程、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等, 并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既发现存在的问题, 又提出改进的措施。其二, 对学生的课后测验进行全批全改, 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课后检测中出现的错误, 必要时可适当补充一些课后练习。其三, 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既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 学生的课后工作

学生的课后提升包括三个关键。其一, 认真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 独立完成课后检测的相关题目。其二, 做好纠错、总结和积累工作, 可通过向同学、教师请教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落实。其三, 撰写“学习反思”, 内容包括:是否积极参与了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 探究和展示得怎样, 主动提出和解决了多少个问题, 是否掌握了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课后检测的情况如何, 还存在哪些不足, 今后如何努力, 等等。

三、现实意义

“三段七环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有四个:一是融合了多种先进的教学思想, 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二是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 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 又为个人施展才华提供空间;三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始终, 并体现在编制、引导、指点、辅导、点拨和组织等方面。

四、四个工作

13.公务员考试申论三段式写作 篇十三

一、请用不超过I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理解题意:

(一)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二)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三)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

(四)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答题步骤: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二)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题方法: 通过对书上所有答案的分析,我认为,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

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可以执行,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答题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a、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b、建立……制度(体制),……“ “C、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因而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 “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 “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

4、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5、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

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理解题意:

1、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

7、从本次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卷。

写作步骤: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

文章写作:

1、标题。统观书中参考答案,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揭示内容的如 “关于MBA的思考”,揭示主旨的如加快 “针对医院”的改革、为了中国能有更多的海尔、要敢于和洋人打官司、三讲教育绝不允许走过场。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让人一看便知论述的内容或主题。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我个人认为,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要贴近材料来。

上一篇:市场推广部岗位职责下一篇:幕墙外脚手架方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