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名人传(共12篇)
1.部编名人传 篇一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读书笔记作文
书名:《名人传》
作者:罗曼罗兰
具体章节:托尔斯泰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主要内容简介:写的是托尔斯泰的信息。
优美词语:粗野、豪放、呆板、严肃、诗情画意、人人皆知、齐心协力、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牙还牙。
优美语句:
1.“托尔斯泰并不向那些思想上的特权者说话,他只说给普通人听。--他是我们的良知。他说出我们这些普通人所共有的思想,为我们不敢在自己心中加以正视的。而他之于我们,亦非一个骄傲的大师,如那些坐在他们的艺术与智慧的宝座上,威临着人类的高傲的天才一般。他是--如他在信中自称的,那个在一切名称中最美,最甜蜜的一个--“我们的`兄弟。”
2.“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精纯的光彩。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他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
阅读感悟:
托尔斯泰,最伟大的作家、改革家,最有影响的道德思想家。他是一个个人主义贵族,而在他的晚年却很不成功地试图过一种穷苦农民的生活;他起初曾耽于声色,而最终却成为一个彻底的清教徒。他是“一个平凡的人”。
2.《名人传》 篇二
作者:
罗曼·罗兰(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20世纪的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188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史学系,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子》(又名《欣悦的灵魂》)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坚持自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概要: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11岁加入戏院乐队,13岁当大风琴手。17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2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的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米开朗基罗传》:该传记分上下两编,上编“战斗”,下编“舍弃”和 尾声“死”。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6岁时便去世,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13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旋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避地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的新主人—— 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终于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尔斯泰传》:托尔斯泰2岁丧母,9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但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82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3.读《名人传DD贝多芬传》有感 篇三
我们从音乐,语文等方面都曾了解过贝多芬――那耳聋而坚持创作的音乐家.事实上,他的一生不是课文中几百字能表述的.
贝多芬的童年在醉汉父亲的挥霍下逝去了,并失去了挚爱的母亲.19岁挑起养家大梁的他,生活异常艰苦,但命运,不罢手!夺去了他的物质生活――壮年耳聋是原本不富裕的一家更加拮据;夺去了他的精神生活――他从没有真正的,风雨共患的知音;甚至用爱情折磨他――两次失败的恋爱是他心力交瘁.
那他如何走过人生将近60个年头 他超凡的乐观和顽强.在一次次被现实打击后,他总能以自己的“傲气”与乐观爬起.如暴风雨中的帆船,渡过一个又一个的浪,顶住狂后般的大风……但乌云始终会被赶走,贝多芬却长眠了,把黎明留给后人.
我合上书本,漫步在小路上.看到一位孩童为那十个中一个气球没了二哇哇大哭.我心中突然荡起了涟漪――我们曾经为小失意而懊恼不已,为失败自暴自弃,为低谷一蹶不振……若是真来大风大浪,我们只能作乌云的囊中之物,被任意蹂躏.
我们可能永远不会遇到贝多芬的境遇,但我们需要让自己坚强,不被暴风吹飞,不被厉雨击垮,在汹涌中成风破浪.
4.名人传 篇四
《名人传》 作者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作家。主要内容: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人 物 相 关 故 事 性 格 特 征 贝多芬 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地抗争。真实的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米开朗基罗 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 托尔斯泰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2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爱慕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答案补充
主要内容: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被教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名人传》是由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写的。描述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俄国文坛巨匠托尔斯泰。他们经历了各种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5.《名人传》读书笔记 篇五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英雄传记”。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另一个是作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了这三位伟人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这本传记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纪录主人公生平的作品,而是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叙述着三位伟大的天才,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负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
最先发表的是《贝多芬传》。贝多芬在音乐方面天赋极高,创作了许多深邃而辉煌名作。然而,他的人生经历却是非常悲惨的。当他的音乐天赋被发现后,他的父亲便使用暴力逼迫他学习音乐,在他心中留下了伤痕。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常人来说耳聋都难以接受,对于一个以音乐为一切的音乐家来说,这是个毁灭性的打击。但他忍受住了痛苦,在耳聋后依然写出了不朽的名作。贝多芬的人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一般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
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我觉得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奋力应战,他以无限的勇气,披荆斩棘,在音乐的道路上执着追求,越走越远。我不得不佩服这样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贝多芬用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米开朗琪罗的遭遇比贝多芬更为悲惨,在精神上他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折磨。他到处遭遇嫉妒和陷害,被迫给教皇服务,没有自由可言。幸运的是他有着崇高的理想追求,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加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追求表现尊严与意志,他是骄傲自信而且固执的,对艺术的狂热追求使他摆脱外界带来的苦难,在艺术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他的光芒刺痛了那个黑暗时代里的人的双眼,让人们看到了真善美,看到了真理和正义。
托尔斯泰的情况与前面两位不同,他出身名门,条件优越,但是他的忧虑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厌倦了优越的环境,藐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只有生命的真谛才是他未知的亦惟独渴望的,于是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寻。精神的归宿却成了托尔斯泰的牢笼,他的思想与他家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但当他看到即将逝去的一切时他的脚步无法继续。他不能按自己的信仰生活使他痛心疾首。直到这一天,疯狂的绝望使他走上了离家之路。他一面彷徨,一面奔走。终于一病不起,死在了陌生的小城。在他探索人生真谛的路上,他用真诚和他的不朽之作剖析人世间的骄傲、恐惧、畏死……
6.部编名人传 篇六
与众多名人收藏瓷器、当代油画不同,张铁林的兴趣集中在名人手札上,目前还属于不为太多人熟悉的古籍善本领域。深感演艺圈浮躁的他说:“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个古人,在精神上和他们对话,我也由此获益良多。”收藏起因手札性价比高
名人手札,就是名人亲笔写的信。张铁林介绍说,在中国,迄今为止最早写在纸上的书札,是魏晋时期文人陆机的《平复帖》。
之所以喜欢收藏名人手札,张铁林解释说:“这跟我喜欢用小毛笔字写日记有直接的联系,享受小字的乐趣。”大约十一二年前,张铁林偶然得到一位清朝不知名的人写的一封信,发现书法在信纸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似乎比大幅书法更加生动,自然,“我觉得手札的书法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更贴近书法的本原。过去的人不以手札为作品,手札里表现出来的都是书写者真实的性情,里面说的常常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登大雅之堂的话题,而这些往往能体现一些名人在正史中见不到的性格侧面。”不仅如此,张铁林还计算过性价比,“一封信两百字前些年只有一千块,我就不会花十万块买书法作品的六个字。”
眼光“毒”9年前250万创下价格纪录
“刚开始收手札的时候,市场还是个冷门,便宜得很。我在上海的拍卖行,人家问我:‘张先生,您下午的手札是整拍还是零拍?’我说我肯定是整拍,多少钱我都要,到了下午,人家就都不来了,不和我争了。”在早期,就凭着他的这股劲儿,比较完整地收进了很多大家的藏品。
张铁林眼光比较“毒”,几十分钟内就能花掉几百万买下一件,“如果不下手,它会让你整夜睡不着觉,成为一生的遗憾,我必须下手。”9年前,他曾以250万元的价格在上海的拍卖会上拍得赵之谦的《论学丛札》,创下当时的价格纪录。当初看似大胆、冲动,张铁林却一点都没后悔,后来慕名而来要看《论学丛札》的研究人员络绎不绝。
交学费最大的一笔和张国荣有关
收藏达人都会有“交学费”的时候,张铁林也不例外。他透露,最大一笔学费还和张国荣有关。当时,香港一家著名的拍卖行举行拍卖会,张铁林在只看到拍卖图录而没看真品的情况下,决定买一件康有为的手札。从朋友那里,张铁林了解到张国荣要在那次拍卖会上买一件张大干的画,就打电话委托张国荣帮他举一下牌。一年以后,他到香港从张国荣那里拿到这件手札,才知道是假的。
7.《名人传》导读 篇七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批判主义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生于法国中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80年全家迁至巴黎。1889年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后,写了不少剧本。其中《群狼》《丹东》和《七月十四日》合称为“革命戏剧”,《圣路易》和《理智的胜利》两部红剧合称为“信仰悲剧”。他经过10年酝酿、10年写作,于1912年完成了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罗曼?罗兰困此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概述】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本书中的三位主人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他们各自的事业范畴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他们毕生的精力。他们或承受病痛的折磨,或生活遭遇的悲惨,或内心慌感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沉重的苦恼,几乎让人窒息,几乎要毁灭人的理智。而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生命的追求和信心。
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
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
《贝多芬传》
贝多芬(1770-1827),是一位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他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一生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具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期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便做了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起了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逐渐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
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贝多芬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
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命运交响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
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完全失聪,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
生活的种种苦难没有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音乐之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与世长辞。
【人物解读】
贝多芬是一个被命运作弄的,最终耳聋的音乐家,是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
这个表面狂傲的人,在世时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损坏了,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只好选择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但是,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命运。因此他也成为作者罗曼?罗兰心目中的英雄。
【贝多芬语录】
1.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
2.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迸发出火花。
3.没有一条规律不会为获得“更美”的效果而被破坏。
4.最美的事,莫过于接近神灵并把他的光芒撒向人间。
5.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因为它不能使我屈服。
6.为了追求更美的东西,我们能够冲破任何规律的阻挠。
《米开朗琪罗传》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卡波热斯),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法官,脾气暴烈,母亲在米开朗琪罗六岁的时候就死了,于是米开朗琪罗便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
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成绩优秀,他的老师很嫉妒他,于是,一年后米开朗琪罗转入了另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也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两天后,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米开朗琪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拉斐尔都合不来,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米开朗琪罗语录】
1.忧郁症是我的欢乐。
2.一千次欢乐也抵不上一次痛苦。
3.我的肉体归黄土,我的灵魂归天堂,我的金钱归穷人。
4.幸福的精灵,以热烈的爱情,使我垂死衰老的心,保持生命。
5.大卫用他的弹弓,我用我的弓箭。
【人物解读】
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忧郁症患者,是一个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个舍弃欢乐,享受痛苦的英雄。
作者罗曼?罗兰让我们了解到了米开朗琪罗十分矛盾而又复杂的心理,他有着对自己行为的极端厌弃,因为就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弱者和懦夫。心灵的折磨和奴隶般无休止的劳作,使米开朗琪罗的一生饱受折磨,对他而言生命就是恐怖的地狱。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他的著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
托尔斯泰出生名门贵族,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祖母监护。
1862年列夫?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所处的社会决裂,但此举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
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托尔斯泰传》是三大传中最有意识地含有教训意味的,几乎全是歌颂人类友爱的赞美诗。
【托尔斯泰语录】
1.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2.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3.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4.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5.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6.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再回来了。
【人物解读】
8.名人传资料 篇八
《名人传》又称《巨人罗曼·罗兰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列夫·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
1、作者简介:罗曼·罗兰,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镇克拉姆西。人道主义家,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并于1915年 因《名人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和《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1922~1933),这两部是他的小说代表作,而其中写成十卷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则是他的成名作,也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2、作品内容:此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一)贝多芬传: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命运交响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与世长辞。
(二)米开朗琪罗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
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卡波热斯),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法官,脾气爆烈,但是惧怕上帝。母亲在米开朗基罗六岁的时候就死了。他13 岁进入佛罗伦萨画家基尔兰达约(Ghirlandaio)的工作室,后转入圣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学院作学徒,在那儿他接触到了古风艺术的经典作品和一大批哲人学者,并产生了崇古思想。时兴的新帕拉图主义和受到火刑惩处的多明我会教士萨伏那洛拉给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影响。米开朗基罗最初本无意做一位画家,他的志向是成为一位雕刻家,并且只在意“雕”而不在意“塑”:像人们挣脱自己的肉体束缚一样,获得存在的形式。这正是新柏拉图主义的教条。
该传记分上下阕,上阕“搏斗”,下阕“放弃”和尾声“死”。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琪罗转入另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他人鼓动。教皇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琪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从隐蔽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琪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琪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三)托尔斯泰传: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尔斯泰这个贵族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1910年11月20日逝世。
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俄罗斯殖民地)准备当外交官。期中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于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体现了“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填空题
1.《名人传》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是20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有 “欧洲的良心”,之称,他们另外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1915诺贝尔文学奖。
2.《贝多芬》是一部人物传记,紧紧围绕贝多芬一生中取得的音乐成就,记叙了贝多芬的一生,表现了他战胜不幸、战胜痛苦的顽强意志,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是德国人。
3.贝多芬的音乐天赋是他的父亲发现的,当年贝多芬只有4岁。
4.1796年开始,贝多芬得了一种永远治不好的病是失聪,他极度伤心,1802年开始,他写了封信给他的弟弟,世称《海利根遗嘱》。
5.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一首大器乐曲《第三交响乐》(《英雄交响乐》),他借此度过了生命的危机。
6.贝多芬终生未娶,他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伯爵小姐朱列塔·圭恰迪尔。当时贝多芬耳疾正在加重,极有失去听觉的可能。他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于是1801年贝多芬写下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献给她。
7.贝多芬失聪的原因的猜测有四种:肠炎、冷水浴、伤寒、仰面跌倒。
8.罗曼·罗兰总结贝多芬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是“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9.米开朗琪是意大利人,被人们称为“在艺术上最有毅力和雄伟气魄的人”。
10.青春时期的米开朗罗雕塑了《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赢得洛朗·特梅迭西斯亲王的友谊和赏识。
11.使米开朗其罗25岁一举成名的作品是《哀悼基督》(《耶稣死像》),这件作品用3年雕成,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
12.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卫像》。
13.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开赴罗马。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
14.在重建圣彼得大教堂事件中,建筑家布拉曼特利用尤利乌斯二世的迷信战胜了米开朗琪罗。
15.1508-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教堂天顶画和墙壁画,作品中充满了生杀一切的神精神。
16.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梅迪契陵墓和尤利乌斯二世纪念物的新雕像中。17.米开朗琪罗一生中惟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卡瓦列里,是他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圣彼得大教堂穹窿的木雕模型。
18.佛罗伦萨教堂没有建成,连木型也遗失了是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最后的失望。19.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巨匠,《童年》是他的成名作。
20.发刊于1863年的中篇小说《哥萨克》是高加索的颂诗,也是托尔泰第一创作期最高的一座山峰。
21.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22.《安娜·卡列尼娜》写于1873年3月。
23.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宗教狂乱的表白。24.《复活》是他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一峰。25.托尔斯泰在1900-1910年间发表了关于社会论战的含有攻击性和神秘的文字,包括《战争与和平》、《大罪恶》和《世纪末》。
问答题
1.《名人传》是一本怎样的书?作者是谁?
答:《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最早享誉文坛的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造,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
2.《名人传》主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答: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
进行不屈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3.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又是什么?
答: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
4.在《贝多芬》传后,作者附了“海利根遗嘱”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加传记“引文”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贝多芬痛苦生活和读者心灵的一次撞击。5.《贝多芬》在立意和构思上扣住什么主题选材?
答:作者紧扣“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气息。”
6.在《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为什么把人物的痛苦作为重要情节?这痛苦是作者凭空虚构的吗?
答: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从历史事实中吸收来的,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全部伟大之处得以显示出来,其感染力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这是以痛苦为情节的目的所在。
7.《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写到雕塑家完成的许多雕塑,可看出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男性的雄伟和戏剧性的结构,形式上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新鲜感,因而备受世人的尊崇。
8.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探索了这位艺术巨匠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一是痛苦和磨难——时代与社会给他带来的种种苦痛;二是他的艺术创作带给他的短暂的狂欢。
9.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泰的艺术观。
答:托尔斯泰认为艺术不是一个阶级的所有物;不是一种技艺,它是真实情操的表白;艺术应当铲除强暴,它的使命是要用爱来统治一切;只有为了团结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艺术。10.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答:他反对现代的女权主义,称赞贤妻良母,认为勇敢的妻子应该是丈夫的助手而不是他的工作障碍。
《名人传》读后感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经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02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无法治愈,并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一个同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9.名人传 篇九
外语组 于莉宁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托尔斯泰。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回味了罗曼·罗兰在扉页上的话语,我看到这样一个不让我理解的结论:悲惨+痛苦=伟人。人们都说,伟人、英雄这一张风光的笑脸背后,是一张勤奋努力,辛勤的汗水流淌着的身躯,但我却无法想象,在这些伟人成功之前,所经历的种种悲惨、痛苦的情形的确让人无法想象。
当人们陶醉在《第九交响曲》的震撼中时,贝多芬在抗争贫困、残疾、孤独中带着他的箴言而逝:“用苦难换来欢乐,”从《大卫》到《垂死的奴隶》,再到《最后的审判》,米开朗基罗把他的力量和精神寄托到了雕塑上,而孤独悲惨而痛苦的生活将他缓缓地送进那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无垠的青天中去。带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以及顶峰巨著《复活》在教会以及政府人员的威逼下,不屈的列夫·托尔斯泰下定了他摆脱教堂、贵族的决心。“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所说的正是对这三位功绩卓越的伟人生活的一生最好的解释。
有人说罗曼·罗兰悲,因为他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所受的苦难放大,而把 1
他们的光辉收拢,而我却认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苦难,才创造出了这么一位位栩栩如生的名人;有人说曹雪芹苦,因为他将香菱、林黛玉、紫鹃所受的苦难缩小,而把整张大观园的美图展现,而我却认为,在这张大观园祥和图之后,饱含了一位位红颜薄命的弱女子的凄惨生活;有人说施耐庵难,因为他把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宏图拆开,而把他们单独描写,而我却认为,不同的人不同的结局背后,隐藏着那个封建社会的阴暗。这些足以证明“悲惨+痛苦=伟人”。从手持笔杆,坚守宫刑之苦的史学家司马迁,到尝百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医学家李时珍,从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到两弹元勋的邓稼先,都让我真正明白了:悲惨+痛苦=伟人。有一个人,是他伟大的人格,在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的重压之下仍然保持着的不屈不挠的高昂的斗争精神,巨大的创造力和道德标准,任何时候都决不向命运屈服。他,一个心灵伟大的人——贝多芬。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大师,他需要敏锐的听觉,但是1796年他还不到30岁,耳朵就开始变聋,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内脏也被剧烈的疼痛所折磨。贝多芬还不得不忍受感情的煎熬,他不断幻想着幸福,但立刻又幻灭,不得不去承受心灵的痛苦。而现在的人恐怕想贝多芬这样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呀,很多社会青年,耳朵不聋,手脚不断,内脏健康,但却是在虚度光阴,甚至还学成年人的一些不良行为,废了自己的一生甚至大好前途,如果贝多芬没有残废,没有缺陷,是一个健康的人,那他的一生里肯定有更大的奇迹发生,将会是天才中的天才的。如果那些社会青年有贝多芬一样的残疾和缺陷,说不定是自生自灭,自暴自弃,甚至自杀。
10.名人传 篇十
走进英雄,感受崇高!
二十世纪初,罗兰感到世风日趋颓废,使把变革实现的希望寄托于“英雄人物”的力量,先后写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名人传记,一般称为名人传。在这些传记里,作者极力颂扬他们敢于正视黑暗现实、鞭挞腐朽社会、渴望自由,主持正义的精神;以造福人类为己任,为坚持真理和信仰,追求“真正的艺术”而受苦受难的钢铁般意志。
《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的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所受的磨难,以及他们对无艰苦难的不懈抗争和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都要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体现生的意志的艺术创造力和用痛苦换取的欢乐的追求。苦难对传主的折磨和传主对苦难的抗争是《名人传》的主要内容,二苦难在每个人身上有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式。
1802年贝多芬准备自杀。然而就是在直面死亡的时刻,慰藉心灵而伟大的英雄诞生了,这是以死来关照生,然后又 重新投入生的伟大抉择。“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贝多芬由此奏出了最强烈的生命乐章。
贝多芬的痛苦是一种命运痛苦,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受难则来自内心。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天才,这股力量驱使这位雕塑家不断地行动、成功,但它又是一个忧郁、怯弱的人,拒绝成功,喜爱自虐。在传记中,罗兰也不加掩饰地向我们揭示出来米开朗琪罗对权贵的屈服,对战争的恐惧,对朋友的生死袖手不顾的性格特点。
面对这些人性的弱点,罗兰表示了他的理解与同情。他说“是在,他永远的心惊胆战并无可笑之处。我们应该可怜他的神经,他们老是使他成为恐怖的玩具;他虽然一直恐怖战斗,但他从不能征服它。„„况且他比别人更有理由恐惧,因为他更聪明。„„”这些弱点实际上就是米开朗琪罗心中的魔鬼,他一生都是在与这魔鬼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的过程中前行的。米开朗琪罗代表着人类另一种充满悲壮激情的苦难,人类在摆脱他与生俱来的劣根时,往往经历着反复且复杂的过程。结局是失败还是成功,这并不重要,生命原是源源不断澎湃激荡的洪流,英雄本色正是在不断地自我肯定、否定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米开朗琪罗通过这种方式将他自己雕刻成一个棱角分明的英雄。
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的启示者与引路人,在描绘托尔斯泰的生命长河是,罗兰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情,更注意了语调的激情节制。但这一河流的涌动,也统一于作者所发现的托尔斯泰的心灵活动规律:对自我无休止的分析与否定,以及由此生成的精神痛苦和摆脱精神痛苦而遭受的精神磨难。
人生的际遇导致托尔斯泰决心放弃可耻的贵族生活,向简单朴实的农民生活回归,为受苦的人们呼吁,他背着沉重的十字架,不停地忏悔、苦修、奉献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都是艺术家,艺术在他们的手里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姿态”贝多芬的音乐就是他的生命;米开朗琪罗雕塑的成型、毁弃、残缺就是他心灵躁动的成功、毁败、残损;托尔斯泰的作品记录了他精神探索的全部变化。
正是艺术创造中生命的投入与燃烧,正是充满苦难的心灵在艺术作品中永不驻留的躁动,正是那种百折不挠的生存意志和将痛苦铸造成欢乐的生存勇气,使英雄们浑身闪烁着焚毁一切的腐朽、创造无限光明的激情。
11.读《名人传》有感 篇十一
班级:高一(5)班
斟一杯香茗,任清香缭绕思绪;掬一把清泉,滋润干涸的心灵;捧一脉花香,散播到遥远的地方。灵魂,在品茗中得到诠译,在阅读中收获释放,人生哲理品味无究—这便我阅读《名人传》之感。
《名人传》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同出自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之手。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兼画家,一是小说家,却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郁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找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或由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由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
贝多芬供大家欣赏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是他在经受双耳失聪后,一个音乐家遭受的最痛苦的折磨,他却“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向命运低头。米朗琪罗留给后世的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直至他晚年,他依旧站在《哀悼基督》前,虽然这座像未曾完工。列夫.托尔斯泰,这位时代的巨人,在他的小说里,描述了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了他们的痛苦和痛苦中得到的和谐,借以播送爱的种子,传达自已的信仰,正如他自已所说,“一切不是为了自已,而是为了上帝生存的人”;“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甚至于,他在晚年离家出走,为的是体会穷人的生活,摆脱贵族的束缚,让灵魂得到完整的诠释。
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已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们甘愿成为“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倾心为公众服务。当我们不断地?受挫折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成长。因此,作为个人,要学会勇于面对困难,在磨砺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接受挑战。
想像着,倘若我们深陷于这三位伟人所受的苦难中,究竟该如何?是苦苦挣扎还是寻找一丝曙光,走出困境,我们选择后者。想要在高峰上生存,就必须学会在苦难中寻找出路,而不是一味原地踏步,那样只会徒增自已的痛苦。
12.《名人传》序 篇十二
导入:
语文老师让每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一个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的名字。顷刻之间黑板上群星灿烂,出现了几十个伟人:秦始皇、拿破仑、孔子、马克思、李白、曹雪芹、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老师把这些名人分为四类: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灵魂的文学家,造福人类的科学家。然后提醒同学们,至少还有一类名人非常值得大家崇拜,那就是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像音乐家贝多芬、雕刻家与画家米开朗琪罗。
于是,今天就来学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序》。
课前预习:
1.罗曼 罗兰(1866-1944)__国作家,音乐评论家。20世纪初,他写了几部名人传记:《_____传》、《_______传》)和《_____传》,三传合称为《名人传》。
罗曼 罗兰在写《名人传》的同时发表的长篇小说《_________》,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与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1915年,罗曼 罗兰被获得_____文学奖。
2.《<名人传>序》开头题记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有什么作用?
答案1.法 贝多芬 米开朗琪罗 托尔斯泰 约翰 克利斯朵夫诺贝尔
2.暗示文章的主题。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担当患难,凡担当患难必须善良高尚。
提问:
1、在《<名人传>序》开头有一句贝多芬的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由此推知,《名人传》是一本什么书?
答案:《名人传》应是一部诸多“不幸的遭难者”依靠良善心灵与高尚品格,战胜灾难过程的一本书
2、《<名人传>序》主要阐述了什么哲理?
明确:
人生常遇患难,伟人产生于患难,形成于超人的奋斗;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与顽强的毅力是进行超人奋斗的前提
重点难点:
生1:老师,好像罗曼 罗兰说的英雄与人们一般认识的英雄不同。
师:怎么不同法?
生2:他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生3:罗曼 罗兰认为只有以心灵使自己伟大的人,才是英雄。
生4:对,人们通常以成功论英雄,罗曼•罗兰认为英雄与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师:成为伟大与显得伟大,有什么区别?
生5:我们正要请教老师。
师:第二段告诉我们,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斗争总是艰难而又悲惨的。具体怎么艰难?怎么悲惨?
生1:他们的斗争无日无止,看不到头。
生2:孤独寂寞,没有伙伴。
生3:还有贫穷,缺少财力物力。
生4:“沉重与愚蠢的劳作”。
生5:没有希望,没有一点安慰。
师: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是“成为伟大”,而取得成就则是“显得伟大”。罗曼 罗兰的名人观与英雄观是,只有在患难中拥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品格,才能成为伟大的人。结构图示:
一 行为善良定能担当患难 题 记 暗示主旨
二 应时代与斗争的需求,我写《名人传》献给受难者
三 英雄伟大在于品格,人们从中汲取勇气
四 学习最伟大者贝多芬,鼓起生命的信仰
附录:
罗曼·罗兰(1915)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说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
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永远的罗曼·罗兰
“漫长、思索的生命是一次伟大的体验。”这句话并不是罗曼·罗兰的代表名言,但它却真实地反映了罗曼·罗兰的一生。
罗曼·罗兰可以说是中国读者最熟悉、最亲切的西方作家之一。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就通过《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描写人能臻于至善的小说,向尚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中国青年伸出了“多情的如兄弟的手”。很多中国人都能说出一两部罗曼·罗兰的作品,特别是前一段时间罗曼·罗兰日记的出版又一次让中国读者感觉到了罗曼·罗兰的影响。
罗曼·罗兰1866年1月29日出生在法国中部小镇克拉姆西一个中产阶层的小康之家。“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又被关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孩提时代的罗曼·罗兰。“我是一个囚犯牎”这是罗曼·罗兰降生以来最初、最强烈、最持久的感觉。这种感觉伴随了罗曼·罗兰的一生,而生命之初这个强烈而持久的“被囚禁”之感,似乎也先验地孕育着未来的罗曼·罗兰在人生跋涉中与自我和环境相抗争的孤独个性。为了追求个性和自由,罗曼·罗兰选择了三种精神自救的武器:评论、戏剧和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标志着罗曼·罗兰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他已完成了对一代知识分子克利斯朵夫精神历险的探索,完成了对生命的思考和追问。
罗曼·罗兰已是上两个世纪的人了,经过漫长的时间,文学创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现在谈论的是后现代主义等一些新的概念,但罗曼·罗兰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并没有过时,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进行努力,希望参透自身的谜语,藉自己和他人的眼来了悟生命的意义。
《罗曼·罗兰自传》虽不是出自罗曼·罗兰之手,但它的全部材料均来自罗兰本人写的日记、书信、回忆录、政治及其他文章,所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罗曼·罗兰的一生。
翻开《罗曼·罗兰自传》,让读者与罗曼·罗兰一起重新审视他的一生,感受他那拥抱人类的爱心、执著自由的人格力量和追求真理的英雄气质。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一个终身受支气管炎折磨的人,一个渴望清新空气和英雄气息的人——他的写作有如呼吸。一个到罗马研究艺术史,回巴黎后获得博士学位的人——他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在文坛,他是以现实主义为跳板飞越理想主义高度的人。丰富的人文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欧洲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他本人留下的遗产有(不完全清单):《约翰·克里斯朵夫》(该项遗产早已登录在诺贝尔文学奖清单上,序号:1915);《母与子》(长篇小说,又名《欣悦的灵魂》);《莫斯科日记》(1935年访苏记,权力酝酿腐败的目击记录,苏联“震动”的预言书,一项秘密遗产,五十年后始由后人遵嘱解密,俄译本面世于1989年,中译本出版距当年的写作已有六十个年头)。这些遗产由全人类共同继承,中国人也陆陆续续继承了,主要的中(文)介人是一个曾到巴黎学习艺术、1966年在上海自杀的人。
《名人传》
【部编名人传】推荐阅读:
《名人传》名著导读07-14
《名人传》笔记摘抄07-15
八年级语文名人传09-24
初中名人传名著导读10-14
名人传优秀读后感06-20
个人名人传暑假读书心得08-07
小学名人传读后感10-06
《名人传》名著习题三组10-14
名人传读书笔记500字10-14
名人传读书笔记100字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