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语文课堂(教师中心稿)

2024-11-05

情满语文课堂(教师中心稿)(共10篇)

1.情满语文课堂(教师中心稿) 篇一

高考现代文阅读分析归纳题解法浅析(教师中心稿)

江西省大余县新城中学邮编:341501

[内容摘要]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既注意了文章的局部,更注意了文章的整体,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考生具有准确判断、敏锐感知、综合感受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主要是运用分析、归纳手段,抓住各部分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要将它们表达出来,就应该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最快速最准确地捕捉到有利信息,从而走出解答分析归纳题的困境。

[关键词]分析归纳整体感知线索

分析与归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分析是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归纳是一种由特殊(个别)到一般的概括,从阅读理解角度说,所谓个别即具体细节,所谓一般即章节段落的大意或主题,归纳是由特殊细节推向一般主题的概括过程。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以便更准更快地解决问题。

分析归纳内容要点作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查点,我们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一、审题不清,对题干要求把握不住甚至产生误解,因而答非所问;二、对原材料既不能迅速形成整体意识,又不能深入分析理解,故而未能抓住主要内容和实质;三、只知寻章摘句而不作归纳,或者归纳不完整,有要点遗漏;四、语言表达不清,语意不连贯,语病太多,等等。分析归纳或显性考查或隐性考查,然而我们考生却总是在这些困境中走不出来,以致考试时望题兴叹,最终败走考场。

在分析归纳内容要点解题过程中,我们师生们该怎么走出困境,消除恐惧感呢?细细琢磨一下分析与归纳的概念,我们不难发现内容要点、信息元素间有着许多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我们能从整体上揣摩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或表达技巧,将各种信息整合叠加起来,形成对文章阅读的整体感觉,然后投入解答战斗,分析归纳题或许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整合文章信息后,到底我们能获得哪些对我们解答问题有帮助的提示或暗示呢?下面,笔者就展开来谈一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线索。

一、量体裁衣,根据文章的体裁样式特点,初步确定这篇文章该从什么文体角度去挖掘它的信息要点。不同的文体,往往有不同的信息元素。记叙文有记叙的六要素,议论文有与议论相关的论据、论证方法等,说明文有说明的顺序、方法等,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循着文体的个性特点,我们可以结合它们初步把握我们该怎么去整体阅读文章,从而建立对文章的初步印象。

二、分析文章形象,认清形象的本质特征,扩展其外延,联系时代背景,作具体分析。形象出现在一篇文章里,有可能是人,或物,或事,或景,它们极有可能成为我们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线索,我们要围绕线索来看清连接在这根线上的重要内容。譬如《项链》一文,“项链”成了文章的线索,而女主人公的故事则在这根线上颠簸着,直到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个事实,从而揭示其重要的时代意义。

三、捕捉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分析其重要性所在。如果是单句,就应该充分考虑其结构关系,抓住主要结构成分;如果是复句或句群,就应该利用句间的逻辑关系,把握重点讲述的对象;如果是文段,就应该理清层次结构,领悟中心主旨,然后理解其深刻含义。一个句子有它的主要结构成分,一个复句或句群有它的侧重点,一个文段同样有它的中心句,捕捉到了这些信息要素,可以说我们的分析归纳找到了解答的“根”。

四、恰当地纵横联系,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让明线和暗线串联起来。许多优秀的篇章不只有一条线索,不只写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或空间处所,它们有的设置两条线索,或明或暗,横向发展;有的跨越时空,时前时后,纵向深入;有的纵横交错,错综复杂,波澜起伏。譬如《药》一文,如果我们能将华家与夏家的`故事先单列出来,然后又串插一块,自然能省去我们不少的时间精力去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

五、寻找标志,仔细观察文章结构层次。文章总是按照一定的结构来布局构思的,而这种结构又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揭示。于是,我们在解题过程中便可细细观察全文,看看有没有这样一些标志词,或者从文段的对应关系发现一些在结构上相关、相似、相对的层次逻辑,从而迅速地归纳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六、充分挖掘题干信息,审清审准审细题目要求,瞬时拓展题目外延,转换题目,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譬如题目问我们“作者在⑤、⑥、⑦三段中谈了两点,要求归纳出来”,我们便可以猜想:三段里只有两点,能不能理解为其中一段跟其它两段不一致或者其中两段在表意上是一致的?这样一审,然后带着猜想进入试题,问题也能较快解决。还有问“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类问题的题目,我们一定要先从前面的主语审起,审察它的修饰语、涉及对象、原因、范围等等内容,方可称之为审清审准审细了题目要求,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七、根据赋分,初步定内容要点的数量,然后联系整体感知,缘分值答题。4分题大多数理解为两个或四个要点,6分题大多数理解为两个或三个要点,5分题则应视情况而论,譬如可理解为两个要点加一个总括句,等等。题目后的赋分不容忽视,它理应成为我们解答的提示信息。

有人说,高考语文试卷中150分就有150个提示。这话一点也不差,关键是我们考生是否能平衡心态,调适心理,摆脱困境,以一种正常的精神状态去发现挖掘这些提示,借助这些帮助信息投入战斗,使自己在高考阵地上占领至高点,走进一片解题的新天地。

2.情满语文课堂(教师中心稿) 篇二

龙虎臣

戏有戏眼,文有文眼。“一堂课就是一篇文章”,它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和艺术创造,因而一堂课也应当有它闪亮的眼睛,不妨称之为“课眼”。抓住课眼,有利于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

第一,课眼是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切入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吸引学生激发兴趣的开头,必然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堂课的开头都要能够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使他们积极思维,活泼愉快地学习新知。一节课良好的开端,关键是如何选择和把握住导入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便是这节课的课眼。

切入点可以是课文中的`片断。有些文章具有故事性,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文中趣味性强的故事作为一堂课的切入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死海不死》一文,一开始,我把文中的传说讲给学生听:“罗马元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海边,下令把俘虏来的奴隶统统投入死海,可是一个也没有淹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死海不死》,揭开这个谜。”

切入点也可以是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内容。于漪老师在执教《春》时,开篇就说:“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杜甫有一首绝句写道(师生齐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写道(师生齐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这种日子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又是一幅什么样子呢?”于老师选用两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古诗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使学生带着被激起的情绪和兴趣走进了课文。

第二,课眼是抓住学生探求新知的着眼点

要想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使学生自始自终都能主动地与老师配合,积极探求新知,就必须时时注意抓住学生,要抓住学生,就必须找准课眼,抓住课眼。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擒贼要擒王。同样,一篇文章也有关键部位,即“文眼”,也就是“课眼”,这更是我们组织教学的着眼点。ビ械淖叛鄣阍谔饽浚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抓住“珍贵”这一文眼,分析珍贵的含义,提出:为什么珍贵?这是否只是一件衬衫的问题?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弄清全文。

有的着眼点在文章的线索,如《荔枝蜜》,其线索是“厌、爱、赞、变”。可以讨论:表现这些变化的词语句子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由此联想到了什么?这样步步深入,层层设疑,紧紧抓住学生,便会使之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中不断探求新知。

有的着眼点在文章的伏笔和悬念上,如《驿路梨花》,文章中三个悬念和两次误会,便是我们教学的着眼点,如果我们紧紧抓住这三个悬念两次误会,就会时时抓住学生,层层解开疑团,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课眼是情感共鸣掀起高潮的兴奋点

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始终不断地进行着,可以说,它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既是流动的,其前后的流势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或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或山环水转,突兀显现;或波涛汹涌,雷霆万钧……创造性思维的浪花跳跃、奔腾、四溅,并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便是一堂课的高潮。形成高潮必然有一个兴奋点,这个兴奋点自然是一堂课的课眼。

有的课文,本身的情节就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如《鸿门宴》,文中故事刀光剑影,惊心动魄,尤其是“樊哙闯帐”一节更是扣人心弦。教师只要借助语言音色、神态表演、动作模拟等,就能在课堂里掀起层层波澜,潮涌难退。

第四,课眼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聚焦点

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学重点体现的,而教学难点往往是完成教学目的需要解决的重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常常是统一的,而课眼往往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聚焦点。那么教学中应如何确立重点,发现难点,抓住这个聚焦点呢?特级教师宁鸿彬认为:凡是课文中信息特别丰富、写法独具特点而又与年级教学要求相应,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部分应作为重点。重点中难以掌握的便是教学难点,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对于那些与落实重点无太大关系的难点可略而不谈,而对那些与重点紧密相关的难点则应紧紧抓住,用相当大的力量加以突破,以确保重点内容的落实。宁鸿彬老师在处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重点难点时独具匠心:他指导学生重点学习课文前两段,其余各段虽有不少难点,但与重点关系不大,便从略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藤野先生》的一条暗线,也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只有抓住这个聚焦点,才能抓住课眼,组织好课堂教学。这样的聚焦点很多,如:《白杨礼赞》中象征意义的揭示和理解;《竞选州长》和《我的叔叔于勒》中揭露的资本主义假民主和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与我国现实社会中某些丑恶现象的本质区别;《听潮》中对“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创造出一种贮满诗意的美的意境”的感悟与理解等等。

3.情满语文课堂(教师中心稿) 篇三

秦利娟,女,23岁,河南省焦作市环城南路第二小学语文教师,小教一级。从教以来,爱岗敬业,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致力于快乐新课堂的研究工作。参与市级课题的研究;执教的《平安回家》获市优质课一等奖。

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快乐的学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二册《棉花姑娘》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情景,旧识引入新课

(教师播放轻音乐)经过冰雪的洗礼,春姑娘刚到,小柳树呀就迫不及待的把绿色带给了我们,看!他们已经卖弄起了轻盈的舞姿;绿绿的荷叶不甘示弱,瞧!他们在炎热的夏季给小鱼儿带来了多少凉爽……

所有的人在这快乐的日子里都愉快的生活着,可是,棉花姑娘呢?(板书课题)

棉花姑娘生病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吧!

[反思:轻松的诗意的导入带领学生迅速进入情景,给后面棉花姑娘生病的情感转折做很好的铺垫,吸引学生读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2、学生自读课文

[1] 读通课文。(注意不认识的字可以进行请教)

[2] 边读边想,棉花姑娘生了什么病呢?怎么治好的?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老师: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

生:她浑身长满了蚜虫。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读了第一段以后知道的,我还看图,知道蚜虫很小,很多,棉花姑娘一定很难受!

老师:你真是细心的孩子!(出示挂图)你能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老师:哪个同学见过蚜虫?

生2:我见过蚜虫,我家的花上长过。一下子会有很多很多蚜虫,它们把花的叶子都快吃光了,差点把花都害死,我爸爸打了好多药才把它们杀死呢!

老师:是呀,浑身长满蚜虫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呀!你是个善于从生活中学习的孩子!你能把这段话读一下吗?

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这一段。想一想生病的棉花姑娘的心情该是怎样的呢?

老师:如果是我们生病了,我们会最想干什么?

生1:我希望我的病快些好!

生2:我希望爸爸妈妈关心我,陪着我。

老师:是呀!棉花姑娘这时多么希望有人来帮她治好病呀!所以她不断向身边的人求助,请同学们接着读课文,看可怜的棉花姑娘到底向谁求助了呢?

[反思: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看图、结合自己经验等去理解课文,肯定他们认识的多维性,鼓励学生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另外在对课文的理解中注重了渗透人文教育。]

2、学习2--5段

(1)扶学第2段

老师:她先请求得到谁的帮助?

生:燕子。

老师:他们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用“--”划出燕子的话,用“﹋﹋”划出棉花的话,然后读一读。

学生进行总结交流。

老师:老师要请两个同学来读课文,一个同学读棉花姑娘说的话,一个同学来读燕子的话,谁要试试?(挑选同学)请其他同学来读作者说的话,好吗?

生合作读。

老师:好孩子会学习,刚才这两个同学找的对,读的好,那么你最喜欢他们谁读的课文?

生1:我最喜欢程佳倩读的课文,因为她读的声音很洪亮、清楚,而且她读棉花姑娘的话时脸上还有表情呢,好像就是棉花姑娘在说话。

老师:你不光听的认真,看的仔细,说的也真好。

生2:我喜欢冯浩成读的课文,因为他读课文也很有感情。

老师:是啊,因为他们在用心感受了棉花姑娘无助的心情,所以才会读的这样好,你们想和他们比比赛吗?

生:想!

老师:请你们在三个人小组里来分分工,一起再来读一读。

老师挑出两个小组展示读并指导朗读,然后进行男女生合作读、大组合作读等,引导学生读出棉花姑娘的诚恳和燕子的爱莫能助的心情。

[反思:先请两个朗读较好的同学来读,可以先给其他同学引出一条好的情感走向,通过评点自己最喜欢的朗读能手,来促使学生自己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处理的办法,并内化到自己读的方法里,达到提高朗读水平的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主动去理解课文。新大纲强调要鼓励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指导朗读时老师注重方法的指导,摒弃读法的固定。]

(2)放学3--5段

老师:棉花姑娘并没有放弃,她又分别向哪些朋友请求了帮助?

学生:啄木鸟和青蛙。

老师: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接着读一读课文,用和刚才相同的标记在标一标。

生读文,标记。

角色扮演读、师生合作读,个别与集体合作读。

[反思: “此处无声胜有声”,有时候过多的讲解反而显的多余。读书的过程本就是学生理解消化课文的过程。这一部分难度不大,所以我选择放手让学生充分的读。好的读书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老师:小燕子、啄木鸟、青蛙对棉花姑娘的病都无能为力,正当棉花姑娘着急的时候,又来了一个好朋友,是谁呢?同学们自己找一找。

生: 是七星瓢虫。

老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

生1:他们身上有7个小斑点,就像7颗小星星。

生2:他们的身子圆圆的。

生3:我见过的,他们和黄豆差不多大。

老师:(出示挂图)同学们说的真棒!谁能完整的读一下这段话?

生读。

老师:三个人小组读起来,看谁读的最好!

学生练读,展示读。

[反思: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2--5段,达到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3、学习第6段

老师:棉花姑娘的病终于治好了,她的心情会怎样呢?让我们和棉花姑娘一起陶醉一下吧!

生有感情的朗读,有些同学甚至露出了高兴的表情。

老师:看谁是个细心的孩子,知道棉花姑娘的心情?

生:我知道她很高兴。

老师:你读的真仔细,但是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1:因为她的病治好了,所以她一定高兴。

生2:正因为身体康复了,她高兴起来了,所以她才会:长出嫩绿嫩绿的叶子,吐出雪白雪白的棉花,咧开嘴笑了。

老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很了解棉花了!(生笑)今天的小功臣是七星瓢虫,谁想来夸夸这个能干的小功臣?

生1:七星瓢虫你真棒!

生2:七星瓢虫,你真能干!没有你棉花姑娘的病就好不了了。--

[反思:学生已经不止停留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情感的愉悦、情操的陶冶。]

四、朗读全文,总结回味

今天,我们不光经历了棉花姑娘治病的全过程,认识了可爱的七星瓢虫,而且还认识了许多大自然里的朋友,如专吃空中飞虫的--(生接)燕子,给大树治病的--(生接)啄木鸟,还有在田里捉害虫的--(生接)青蛙,他们为了让大自然更加美好而各自奉献着,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他们,和他们一起让生活更加美好,好吗?(生:好!)在这些新朋友里,你都喜欢谁呢?你愿意读一下他和棉花姑娘交谈的这段话吗?(愿意)指名读文。

老师(面向全体学生):你们想再读一读吗?那好,让我们用朗朗的读书声来表示我们对他们的喜爱吧!

[反思: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用情朗读,最终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渗透环保教育,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一个健康思想的人的培养。]

【点评】:焦作市环南二小薛伏琴:

本节课采用“创设情景--读中感悟--悟中升华”的教学基本流程,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让学生读的有趣,读的有劲。教师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课文,肯定学生独特的见解,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体验。在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人文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有同情、帮助弱者的愿望,并产生热爱大自然中人类的朋友的情感,很好的实践了突出语文人文性特点的要求。

4.杂说(教师中心稿) 篇四

万泽波

嘈杂,复杂,乌七杂八,杂乱无章,杂在这里,实在是不受人欢迎。绚丽,纷繁,五彩缤纷,海纳百川,杂在这里,又变成了人们的宠儿了。杂则杂矣,如何对待?我认为,有的时候,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有的时候,却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这就要求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辨别。”

经常有人说,生活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的,人心更是复杂的。俗语云,“知人知面不知心。”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生活,不能不身心俱疲,劳力伤神,更无从谈得上发展了。人与人之间,如果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会少了许多沟通,少了许多交流,就会多了许多虚伪,多了许多隔膜。李林甫口蜜腹剑,遭万人唾弃,杨国忠翻云覆雨,后不得善终。因此,在生活中,在做人上,我提倡“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做一个简单的人。

每个人如果都能以一颗真诚之心待人,都能敞开心扉,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了些信任,多了些互助,就会少了些矛盾,少了些无助。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互扶持,以诚相待,共同创立了伟大的共产主义,鲁迅和许广平相濡以沫,一起走进爱情的`殿堂,攀上事业的高峰。面对人生,走进生活,还是简单一点好。时代要求我们明理诚信,让我们一起争做可爱的上海人,让我们的生活、社会、心灵明净起来吧。

而在学习中,在读书时,则恰恰相反。此时,最好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做一个“复杂”的人。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常人熟视无睹,牛顿却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蔡元培没有墨守成规,提倡“兼容并包”,成就了一流的北大;鲁迅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产生了不朽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上海高举的“海纳百川”城市精神,铸造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性大都市。

学习要善于质疑,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简单问题,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因此,出现了爱迪生,爱因斯坦;读书要广泛涉猎,不要局限于任何一个狭小的领域,要像蜜蜂一样,博采众家之长,方能酿出甘甜之蜜,于是产生了司马迁,苏轼。这时,我们不妨做一个“杂家”。

复杂是丑陋的,它可以藏污纳垢;复杂又是美丽的,它可以绚丽多姿。有了复杂,我们要多一分冷静,多一分沉着,没有解不开的结,没有绕不过的弯。没有复杂,我们要多一分辨别,多一分钻研,让单调开花,让平淡出彩!

在生活中,在做人上,我们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做一个单纯的人;在学习上,在读书时,我们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做一个广博的人。

人如此,世上万事万物莫不如此。你说呢?

6月8日

5.海之魂(教师中心稿) 篇五

江夏一中星空文学社作文花之韵 海之魂

高一(14)班 黄璐

花,绽放之季,在柔柔的阳光下吮吸着。海扬起之际,花葬其中瞒怨没能贡献自己的香气,哀愁地蜕成花殇。

--题记

处于花季的我们在一中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地生活着。每天忙碌而充实的学习,时而讨论问题,里面嘻戏,时而谈谈心……

我感受着这美好的一切。放眼远眺,前面郁郁葱葱的树让人赏心悦目。可一阵秋风掠过,树旁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的一些纸屑随风而舞“,很是大煞风景。一位同学经过时静静地捡起这些纸屑,又默默地走了,可美好的风景却长留下来。一次简单地弯腰却在不知不觉中为我们构建和谐学校作出了一份贡献,营造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走在楼道上,看见一位同学正吃力地背另一位同学上楼,原来那被背的同学脚受了伤,不方便上楼。从他们身旁经过时,我听到:“这次数学课上讲得内容好难,你可以再跟我说说吗?”背同学上楼的那位问道。“嗯,你可以由浅到深,先看看书上的内容,再根据资料书上的例题深入研究。”……听后,我不禁笑了。互助,能使生活更美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竭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如果每个人都能互相帮助,互相关爱,那我们难道不能构建出一个和谐校园吗?

来到教室,发现一位同学不小心打翻了后桌的墨水。那位同学连忙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没什么,只是一瓶墨水吗?”就这样,一场纷争被墨水破了的那位同学的宽容化解了。所以,我们作为一中的学生要学会宽容,不要让一中里到处是争吵,到处是怨恨。记得雨果说过:“世界上最为广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是的,人的胸怀应该是十分宽广的`,我们要让一中里充满爱,充满宽容,就要学会宽容。

下课了,一位同学安慰一位泣不成声的同学说:“别哭了,这次没考好,下次再努力嘛!你要相信自己。”这句真诚的话语扣动了我的心弦。生活中我们太多人都是戴着面具生活,把真诚待人这个传统美德给摒弃了,到处是欺骗。曾几何时,我听过这样一句话:“真诚不是智慧,但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泽。”在一中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要真诚待人,让诱人的光泽把一中照得很亮,很亮。

其实,我们作为一中的学生不用刻意去构建和谐校园,这样是不长久的。我们要将这些传统美德学会运用于生活中,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一中就会变成和谐校园。

当然,我们像花般在一中这个大家庭里吮吸着知识,虽然不用刻意去做,但我们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要发生重大事件后才后悔莫已当初没有那样做。

6.论爱国(教师中心稿) 篇六

爱国类考场议论文精题鲜活论据演示

精题一

论爱国

要求:以“爱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精题二

爱国,是文明人的美德

鲜活论据演示

材料一:

春秋时期,秦穆公秘密派兵偷袭郑国,这时,郑国有个名叫弦高的商人,正要到京城洛阳去做买卖。这一天,在途中遇见了匆匆东进的秦军,他一看便知是怎么回事了,急中生智,当即非常镇静地拿出4张熟牛皮,加上12头牛,假托代表郑国慰劳秦军,并且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大军到来,十分欢迎。献给你们这一点点东西,略表心意。”弦高一面应付秦军,一面派人赶快向郑国国君报告。

秦国将领知道郑国以有了准备,不可能偷袭了,也就停止东进,俏然回国。郑国人才避免了一场灾难,他们奔走相告,说:“弦高真是爱国的商人哪!”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历史上写下了爱国主义的英雄诗篇。杨靖宇将军牺牲后胃里全是草根、树皮;烈士林觉民为了人民解放,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中华魂。

材料三:

1848年夏天,朱自清先生得了严重的胃病,家贫无钱医治。一天,吴含拿着“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来让朱自清签名,朱自清说:“宁贫病而死,也不领取这份侮辱性的施舍!”随即在宣言书上一丝不苟地签上了名字。吴含走后,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抗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是年8月12日,朱先生终因贫困,在北平逝世。

材料四:

在法国居里夫人进修的中国科学院长长春物理研究所的张新夷,通过了博士了论文答辩,获得了物理博士学位。他的论文先后在比利时、日本和德国举行的国际物理学术会议上宣读,还分别刊登在上述国家的科技刊物上。他在论文首页端端正正地写到:“献给我的祖国”六个大字 。有西方留学生问他:“你头脑里是否真的只想着祖国?”张新夷回答说:“祖国长在我的心里。”打字员小姐问他的论文首页上为什么不写成“献给我的妻子”时,他笑着回答说:“祖国就是我的一切,她包括我所有的亲人!”

材料五:

1830年,波兰音乐家肖邦,为了替祖国争光,决定到外国深造。临行时,他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满装着祖国泥土的银杯。他辗转到了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增进了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民族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不安定的生活里,他得了重病。1849年,他的姐姐从华沙赶来,陪着他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天。临终前,他告诉姐姐,波兰发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我的心脏带回去。”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它象征这个肖邦对祖国的强烈的爱。

材料六:

在哈尔滨师大生申请去新疆工作的报告上,一位名叫李光武的毕业生写到:“给我一根时代的纤绳吧,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论题提炼参考示例

从上述论据中可提炼出下列论题

1. 爱国不分尊卑

2. 肖邦的心脏--爱国的写照

3. 可贵的商人--弦高

4. 爱国主义精神--真正的中华魂

5. 祖国就是我们的一切

6. 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运用成败例评

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史育龙

“在暴风雨过后泥泞的道路上,中国这辆大车又开始前进了。有些人坐在车上抱怨车速太慢。我只想说:‘给我一根时代的纤绳吧,中国发大车,我们拉!’”这句话,是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生李光武在申请去新疆工作的报告上写的。

他说得多好啊!“……中国的大车,我们拉!”反复回味咏诵他发自肺腑的话语,深感字字如雷,掷地有声。事实何尝不是如此呢?历尽千难万险、十年内乱之后,中国这辆大车又开始前进了。暴风雨后坎坷的道路愈显得艰难,此时此刻,那些只会坐在车上抱怨车速太慢的“看破红尘”的人,是何等卑鄙而自私啊!扪心自问,你们为这辆车添过多少力量,何曾为这辆车减轻过一丝重负?可悲呀,这样的人!

还是正视一下严峻的现实吧,中国的大车,我们不拉,谁拉?!历史的重托,责无旁贷。这里不需要客气、礼节、无谓的争执和喋喋不休的讨论。试想:哪一个热血青年又甘愿坐在这辆车上空发议论?

要将中国的大车拉人世界强者之林,并非易事。它需要智慧、毅力和勇气。但是我们看到,有些大中专毕业生只愿分配在“天南海北”(天津、南京、上海、北京)而不愿去“新西兰”(新疆、西藏、甘肃)这些艰苦的地方。他们动辄提条件、摆要求,“将”国家、人民的“军”。他们不清楚,只有“新西兰”,才有广褒的沙漠、沼泽、冰川,等着人们开拓发掘;只有“新西兰”才是有志者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他们更难理解“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道理。

我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为了治沙改沙,在新疆与沙漠打了半辈子的交道,最后以身殉职,被黄沙吞没,至今尸骨不明!被誉为“活着的罗健夫”的国营404厂工程师张国星,50年代毕业于浙江大学,家在秀丽的江南水乡,为了祖国的核工业,却在戈壁滩上奋战20多年,染了一身重病,但仍要求今年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的儿子到西北来工作……看了这些,不知那些向国家讨价还价的思想品德上的“低能儿”们又该作何感想!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十分重要。把学到的知识当作逃避艰苦劳动的.资本,看作攀登个人名利高峰的阶梯,这不仅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且是对自己崇高责任的亵渎!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12亿人的共同力量却是无限的。我们要用12亿根纤绳所产生的合力,把中国的大车拉向世界的前列。

给我一根时代的纤绳吧,中国的大车,我们拉!

评析

这篇议论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立意深刻。

习作者读懂了材料,抓住了中心。开篇巧用材料,为下文议论提供依据,自然推出“中国发的大车,我们拉”,从而使观点鲜明。在文章主体部分,习作者紧紧围绕议论中心,紧扣社会现实,多方举例、分析、比较,否定并批判了只想乘车,不想拉车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肯定并赞扬了“中国的大车,我们拉”这一正确的、先进的思想,使得文章的立意达到了一定高度。行文中,既有“破”,也有“立”,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论证充分有力。

误区

有些考生写这类作文往往把材料一股脑儿全部照搬,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提供的6则材料,都突出一个中心:爱国,但各有侧重,角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写作时,要注意恰当使用论据。本文习作者只选择了第六则材料,很注意观点的提炼与分析,因而文章成功了。

强化练习设计

题目:南宋大诗人陆游临终时给他的儿子写下了一首《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读了这首诗,你有何想法?请谈谈你的感受。题目自拟。

7.情满语文课堂(教师中心稿) 篇七

◆“减负增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居高临下,对所教学科有举重若轻的把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布置有趣、有效的作业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师才能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信任

◆教师除了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如积极参加业务进修,自学教育教学的新读本外,更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团队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开展教学研讨

沈红旗:

自我修炼永无休止

“减负增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热爱生活,对教育事业有永不枯竭的激情,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无限的潜能。教师只有居高临下,对所教学科有举重若轻的把握,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布置有趣、有效的作业。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教师的自我修炼应是永无休止的。概括而言,第一,教师要深化本体性知识。例如他要热切地关心中国当代文学的专题研究,知晓先锋精神、女性意识、民间立场、文化散文、文体实验、网络文学等;他要热切地关心外国当代文学的专题研究,知晓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等。

第二,教师要补充条件性知识。他要不断地重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框架,要知晓脑潜能开发与全脑学习、元认知与学习潜能开发、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要知晓《学会生存》《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等当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的重要报告。

第三,教师要加强实践性知识,要了解全国语文教学的最新情况。要知晓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与研究,要了解其他学科名师的教学艺术,要知晓《中学语文教与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等著名语文教育刊物;他要了解著名的中学语文教材以及各种读本、写本;他要知晓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上海二期课改的重大突破和课程理念。

最后,教师要丰富一般性文化知识。他要关心时代的最新变化:要熟悉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现代心理学的八大主题和五大理论:他要了解语文教材中的各种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

叶月兰: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减负”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迫使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对此,我认为:教师除了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如积极参加业务进修,自学教育教学的新读本外,更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团队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开展教学研讨。

首先,坚持课题研究。在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动力源,因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思维便处于激活状态,对教育教学问题将会表现出深刻的敏感性和观察力、理解力、认同感。如我们坚持区级课题《作文与美术学科整合》的课题实验--利用美术资源,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在研究中,我们每个参与教师认真反思作文教学,总结有效的作文教法,很好地挖掘了每个参与教师的内在潜能,达到了“集长融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其次,坚持“磨课”活动。“磨课”即进行“说课--上课--评课”的教学研究活动。它可以是同课题的教材,由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法组织教学进行研讨。也可以是不同课题,由年级组教师用同一种方法组织教学进行研讨。这一研讨方式,一方面,使每个参与者都体验了教学实践,都有机会凸现自己的教学长处。另一方面,在教学比较中从别人身上汲取丰富的营养。更重要的是使每个参与者都站在-条起跑线上,都处于“主角”的位置,给每个人都造成一定的危机感,促使自己提高专业水平。

最后,坚持课间教研。课间教研是教师在下课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以改进自己以后的教学或给同事提供教学借鉴。它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自我总结,即下课时及时写教学后记,记录下上课运用自如的教学方法、感受,或师生碰撞的火花,或需要修正的教学内容。第二种是同备课组上完新课的教师,把上课时使学生冒出火花的问题或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等告知未上课的教师,使其得到借鉴,少走弯路。这种教研虽然时间不长,但效果很好。提高教师素质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师带徒,异地教学等。

侯文娴:

加强学习和交流

无论作为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教师都应当加强自身的提高。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经常通过阅读关于学生心理和班主任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杂志,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艺术,并与其他的班主任交流,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在教学工作方面,从踏上工作岗位起,除了努力地钻研,我还虚心地向老教师们请教,多听课,吸取别人的优点。另外,我也感到,开公开展示课也是一种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因为“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听课教师可以向开课的教师指出哪些可保留,哪些可改进,而哪些又是失败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师才能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信任。

裘敏华:

学会借助“外力”

学生的“减负”就意味着教师要投入更多精力,付出更多辛苦,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就应多参加课外培训,更新理念,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向外“借力”。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听同行的课来取长补短。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将他人的闪光点融入自己的课堂。参与集体备课也是巧干的一种。学生共性的问题,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学生个性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同商榷,这样比一个人苦思冥想有效得多。

减轻负担 提高质量 健康成长

同学们:近年来,部分学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愈来愈重,并已严重影响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下简称为“减负”),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和《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确保同学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帮助你们减轻负担,提高效率,促进你们健康成长,特制定以下措施: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学校要开足、开齐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目标组织教学,不随意增加或降低教学难度,严格控制学科考试难度(难度值在0.78左右)和学科考试次数。2、严格按规定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学校要确保同学们每天有8小时充足的睡眠时间,早上8:00正式上课,确保你们(住校生除外)每天在校活动时间不超过8小时,并且保证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严禁老师利用自习课(因教务处功课调动除外)、课外活动和晚自修时间给同学们上课。3、严格控制作业量。要求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90分钟,杜绝布置机械、重复、难度过大的作业,通过作业数量的控制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给你们提供自主整理和巩固知识的充裕时间,减少无谓的浪费。但是,学会学习、充满自信、敢于竞争是你们成才的三要素,你们要自觉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4、严格规范考试管理。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做好每学期只实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不举行区域性联考和模拟考(高三除外)。学校不把学科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你们的好差,要按平时学习态度、作业上交情况及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并且不按考试成绩高低排定名次。5、严格控制教学辅导用书及学习资料的征订。下学期开始,任何教师不得组织同学们统一购买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订的学习辅导资料。高一、高二年级同学除教材配套练习外,一律不得使用其他练习资料,高三同学可以再使用一套经学校同意,由新书书店统一发行的复习教学用书。6、我们全体老师要加强教育教学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各任课老师要大胆尝试教学改革,积极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做到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做到不参与动员、组织同学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补习班,也不安排周末时间给同学们集体补课,请同学们严格监督(将“意见”投入到门厅的“校长信箱”中)。对同学们反映课业负担轻,教学效益高的老师,学校将给他们以表彰,凡被查实违反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减负”规定的老师,将按有关规定予以批评教育,直至严重处理。同学们,“减负”并不是一家之言,它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同学们都要端正思想认识,认真学习贯彻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做到相互配合,共同监督,切实把各项“减负”措施落到实处。为了切实搞好“减负提质”工作,我特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和希望:1、希望你们要树立“适当的学习压力,可以促进你们健康成长和共同进步”的思想,明确适当的学业负担是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勤奋刻苦是我们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必备条件,因此,你们要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做到减负不减学习质量和效率,减负不降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减负不丢刻苦学习的精神。2、希望你们要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确保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和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做到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课间休息时看看绿色草坪或其他绿地,调节好学习心态,学会心理压力的自我释放,处理好自我减压与加压的辩证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3、希望你们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文体活动和各种创建活动,要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以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努力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自身的创造欲望,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市级文明单位的创建中去。4、希望你们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讲究卫生习惯、文明礼貌,做一个刻苦学习、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充满爱心的文明的中学生。同学们,学校是你们健康成长的乐园,家是你们永远最温馨的港湾,父母永远是你最好的老师,老师永远是你成长路上的呵护者,我衷心希望你们做到“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健康成长”。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正确的思想、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方法为共同营造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学习和成长环境而努力奋斗! 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学生减负与教师增压

上海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被称为“减负校长”,他从课改入手,增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成功地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快乐学习”的环境。实践证明,学生减“负”不减“质”,“减负”减出学生好成绩。学生减负了,教师却不轻松。因为课程时间减短,就意味着效率提高,现在教师成了学校里最紧张的人。(据7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海这家学校给学生减负,倡导“快乐学习”和“全面发展”,无疑是符合青少年心理和教育规律的有益尝试,取得骄人的成绩也是必然的。学校的老师说:“学生们减负了,减下的负担加到了老师身上。”这也是很自然的道理,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为了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老师应该有这种奉献精神,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老师们提供这样的环境。

记得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少林寺有一武艺高强的高僧教韦小宝练武,韦小宝小孩子天性好玩,不愿意苦练,就向他提出了一个难题:“怎么把你学了半辈子才练成的武功,让我十天半月就学成?”这个问题很好,只是要求太过,不尊重客观规律了。结果把高僧难为得吃睡不安,最后告诉他,至少也要学上三年。同样,如果让一位老师用30分钟讲原来45分钟讲的课,不准留过多的作业,还不许教学质量下降,还是合情合理的。只是老师就不能不动点脑筋,下一番功夫了。

我上十几年学,经过的老师很多,其中就有一位化学老师上课很有特色。她上课总是说:“我只要求你们集中精力听我20分钟。”她的道理是,学生不可能45分钟聚精会神,一堂课也就20分钟的注意力,我就在这20分钟里把要讲的关键问题讲完。然后,她便口头出题和大家在课堂上做,最后留的作业基本上就是课堂上口做的,做作业成了复习,做起来很顺利。所以上她的课很轻松,同学们都喜欢,而化学成绩整体高于别的学科。一位教师只要心在学生身上,想学生所想,体会学生的心情和特点,就不难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方法。然而,这些“看似容易却艰辛”,老师就象厨师,要学生吃得精、吃得营养全、喜欢吃,就要动心思、下功夫,付出更多的心血。

学生减负,就是给教师加压。给老师加压不是加负担,而是要提供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生活上、工作上更加关心和支持他们,让他们有压力而无负担,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则是学生之幸,我们的教育之幸!上海这家学校的改革尝试值得借鉴。

笔者认为,“减负”是减掉学生过多过重的负担,减掉“题海战术”。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三精”--“精讲、精选、精练”。

“精讲”学生有疑惑、异议之处;

“精选”需教师大量的付出和研究,这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繁存精、去旧存新、去死存活的过程。只有教师能够做到“精讲”、“精选”、“精练”,“减负”才能落到实处。

总之,“减负”要求我们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给学生布置少而精却又同样能达到良好学习效果的作业,即要求教师们研究教学方法,从“题海”中选取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习题给学生。

采取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在使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实际上,在进行“题海战术”时,教师也少不了同样艰辛的重复劳动。在学生负担沉重的时候,教师并不轻松,并以失去自身宝贵的学习、进修、知识更新的机会为代价。当教师也负担重重,没有时间学习新观念、新方法来改进教学、提高效率的时候,教育的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可怕的是,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低劣的教育质量,将导致低劣的学生,而低劣的学生又将拉扯住了低劣的教学水平。

看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将是减轻学生乃至老师的“负担”、降低教育成本的重要途径。

8.真情.教育.希望(教师中心稿) 篇八

王闯

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真情更催人.-题记

孩堤时候,常常望着星空幻想未来:做一个英姿威武的战士,还是成为一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可是长大后,偏偏考进了一所师范学校--这,就是我。开始,我的心里有些失落感,以为自己壮志难酬。直至真正站到了神圣的讲台前,我才发现“区区三尺,学问非凡”,十五年教学生涯使我懂得了许多,也改变了许多。

在学校我看见教师们像辛勤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同一块土地精心耕作、无私奉献着。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尤其是在王正兴--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28年的教学工作中,扎根山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恪尽职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崇高品质的激励和鞭策下,我懂得了用教学实践“累”字的内涵,用“爱”去点燃教育的希望。

一、把青春献给教育,把希望留给孩子

为了朝拜远方那心目中的圣地,我日夜兼程却无怨无悔。光阴荏苒,转瞬间在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已快度过四个春秋。回首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显其间。无数个白天黑夜,我远离了喧嚣人群,告别了灯红酒绿,拥向那灯火阑珊处。我自与那清风白云作伴,在知识的海洋中赢取那心灵的海阔天空。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安于寂寞,笔耕不辍。有时,为了备好一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好几遍;有时,为了准备一篇材料,我翻阅大量书籍,不断学习新知,提升教育理念;有时,为了做好一个课件我放弃休息天加班加点直到雄鸡报晓。

几年来,我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献给了教育,留给了孩子。

记得刚接任级6班班主任时,我发现班里有一位名叫杨晨的学生,平时沉默寡言,经常望着窗外发呆,于是我马上展开调查。从同学中我得知他的父母在不久前离异了,多么可怜的孩子啊!我思索着,究竟该怎样帮助他?有一天课外活动时,我发现她他又独自趴在窗口发呆,于是我走了过去,轻轻地拍着她他的肩膀问道:“你有什么心事说给老师听听,老师会帮你的。”他转过身来,脸上挂着晶莹的泪珠,猛地扑到我的怀里,哇的哭了起来:“爸爸妈妈不要我了,他们真的不要我了……”我本已不太平静的内心此刻更是汹涌澎湃,犹如刀绞一般疼痛,激动地对她说:“哭吧,把心里所有的委屈都哭出来吧!别怕,有老师在!”他哭得更伤心了,把头深深地埋进我的怀里,我紧紧抱住她,抚摸着他的头,两人沉默了许久。从那以后,我便有意识地经常和他一起活动,让他感受家庭所不能给予的母爱和亲情,慢慢地我发现笑容重回到了他那可爱的脸颊,我知道他把校园当作了他的家,老师和同学已成了他最亲近的人。这时我真正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伟大与神圣,因为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需要我的引路,这些年幼弱小的孩子需要我给予勇气和力量。

在我的努力下,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出了涪陵十五中,走进了涪陵五中、实验中学宽敞明亮的教室,从自卑走向了自信……

二、把真情献给教育,把希望留给教师

晨曦初露,月光披着冰冷的青晖,我的身影从操场上匆匆走过。为了让孩子能早早的进教室上早自习,我从家里匆匆赶来。记不清有多少个清晨,我伴着第一缕阳光疾步在校园;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总是牵挂在孩子的梦乡。跋涉多少个白天和黑夜,我执着而坚韧地努力着。为了教育,像老黄牛一般,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奉献着。虽然身体有恙,却从未掉过一节课,我精心地在学生的心灵中播撒着知识的种子。每上一节课,即使是上了十几遍,几十遍的旧课,我都从头到尾,一笔一划,认真地写出教案,汇集和补充大量的新知识、新信息。我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耀眼的光环,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爱心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将学生引向知识的彼岸。每每看到学生们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晴时,我会伏案工作直至深夜。不论多么劳累,多么疲倦,一站上讲台,我又思维敏捷,精神抖擞。看到有的学生上课开小差,不完成作业时,我会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时间的宝贵、知识的`重要……为了学生们,我们甘为春蚕,愿化红烛,呕心沥血!

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默默耕耘,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样的真情点燃年轻教师的激情。,我承担了国家级课题“语文四结合”实验项目。听课、评课、讨论,撰写心得、论文,虽然担子重了,事情多了,但仍关注着年青教师,用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引领着才毕业的青年教师,经常和年青教师讨论教学,把他们培养成为学校的骨干。有进步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有希望。为了让年青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一次又一次把比赛的机会让给了年青教师,把成名的希望留给了青年教师。

三、把汗水献给事业,把硕果留给学校

我爱看书,每天都要坚持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双休日,我常独自一人来到长江大堤上,借助这份难得的清静,读书。在我的房间,桌子上、架子上、甚至床铺上都是一堆堆的书,文学的、艺术的、科学的,《文化苦旅》、《美学概论》、《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现代教学论》、……。不仅爱学习,也善于积累,那一十多本厚厚的摘录和心得就是最好的见证。是的,我把教育作为自己执著追求的事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辛勤耕耘的同时,自然会有收获和回报。几年来,自己一步步地充实起来:20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重电杯”学生征文大赛,帮助学校捧回了优秀组织单位的荣誉,年荣获涪陵区中学语文新理念课堂教学大赛三等奖,2002年自做的课件《七根火柴》获全国“语文四结合”课题实验三等奖,论文《创新---永恒的主题》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咫尺讲坛,说不尽的春夏秋冬,手中的白色粉笔,落下片片尘埃,岁月留不住我的青春,但我对教育事业的真情却永远镌刻在岁月老人的脸上。

为了学生的梦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我将

像春风一样,开启学生的心扉。

像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灵。

像春晖一样,温暖学生的心怀。

像春雷一样,扣击学生的心弦。

9.光之四书(教师中心稿) 篇九

光之四书(林清玄)

-01-01 21:17:01 紫露凝香@-NJk1 /article/-NJk1-jzO7-s.html 复制 评论

(一)光之香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胀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的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像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

(二)光之味

在澎湖访问的时候,我常在路边看渔民晒鱿鱼,发现晒鱿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鱿鱼放在水泥地上,隔一段时间就翻过身来。在没有水泥地的土地,为了怕蒸起的水气,渔民把鱿鱼像旗子一样,一面面挂在架起的竹竿上--这种景观是在澎湖、兰屿随处可见的,有的台湾沿海也看得见。

有一次,一位渔民请我吃饭,桌子上就有两盘鱿鱼,一盘是新鲜的刚从海里捕到的鱿鱼,一盘是阳光晒干以后,用水泡发,再拿来煮的。渔民告诉我,鱿鱼不同于其他的鱼,其他的鱼当然是新鲜最好,鱿鱼则非经过阳光烤炙,不会显出它的味道来。我仔细地吃起鱿鱼,发现新鲜虽脆,却不像晒干的那样有味、有劲,为什么这样,真是没什么道理。难道阳光真有那样大的力量吗?

渔民见我不信,捞起一碗鱼翅汤给我,说:“你看这鱼翅好了,新鲜的鱼翅,卖不到什么价钱的,因为一点也不好吃,只有晒干的鱼翅才珍贵,因为香味百倍。”

为什么鱿鱼、鱼翅经过阳光曝晒以后会特别好吃呢?确是不可思议,其实不必说那么远,就是一只乌鱼子,干的乌鱼子价钱何止是新鲜乌鱼卵的十倍?

后来我在各地旅行的时候,特别留意这个问题,有一次在南投竹山吃东坡肉油焖笋尖,差一点没有吞下盘子。主人说那是今年的阳光特别好,晒出了最好吃的笋干,阳光差的时候,笋干也显不出它的美味,嫩笋虽自有它的鲜美,经过阳光,却完全不同了。

对鱿鱼、鱼翅、乌鱼子、笋干等等,阳光的功能不仅让它干燥、耐于久藏,也仿若穿透它,把气味凝聚起来,使它发散不同的味道。我们走入南货行里所闻到的干货聚集的味道,我们走进中药铺子扑鼻而来的草香药香,在从前,无一不是经由阳光的凝结。现在毋需阳光的干燥方法,据说味道也不如从前了。一位老中医师向我描述从前“当归”的味道,说如今怎样熬炼也不如昔日,我没有吃过旧日当归,不知其味,但这样说,让我感觉现今的阳光也不像古时有味了。

不久前,我到一个产制茶叶的地方,茶农对我说,好天气采摘的茶叶与阴天采摘的,烘焙出来的茶就是不同,同是一株茶,春茶与冬茶也全然两样,则似乎一天与一天的阳光味觉不同,一季与一季的阳光更天差地别了,而它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具备一只敏感的舌头。不管在什么时代,总有一些人具备好的舌头能辨别阳光的壮烈与阴柔 --阳光那时刻像是一碟精心调制的小菜,差一些些,在食宾口中已自有高下了。

这样想,使我悲哀,因为盘中的阳光之味在时代的进程中似乎日渐清淡起来。

有香味的是稻谷

初读林清玄的散文《光之香》时,曾为好优美的文笔所打动,深邃的哲理所折服。一时心血来潮,竟要去外婆家享受阳光的香叶味。

那时正值秋高气爽,是丰收的好时节。一到外婆家,便被农村忙碌的景象所吸引,一大片、一大片割倒的金黄的稻穗田令人好不惬意!

割稻的人们一点一点地向前移动着,身后一排排整齐的稻穗,犹如参加国庆阅兵的队伍那般,而割稻的有说有笑,有的专心致志,一点一点向前挪。这时,一位正在扬谷的老妇人牵引住了我的目光,她那平凡而富有蕴味儿的动作让我觉得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她两手从身下的谷堆上捧起一把谷,把它举与头平,微分两手,那谷子便缓缓从那缝隙中溜出,一阵轻风微拂,那些瘦小的谷粒沿着谷堆的坡度滑到了底层,显出得意的神情。老妇人拍了拍手,又从谷堆上捧了一把谷子……

这些简单的动作其实也蕴含了一种勤劳与朴实的美,可细想想,忽然发现,林清玄的说法并不完全对。其实,真正有味的不是阳光,而是人们的勤劳与朴实,才创造了稻谷,这才产生了丰收的香味。如果没有耕耘,纵有阳光,何来谷香?因而,正是这种精神孕育了这沁人心脾的稻香;正是这种精神孕育了这充满艺术美的动作;正是这种精神创造了世界。

走在回家路上,老妇人虔诚地双手举过头顶,扬谷的情景不时地浮再眼前,我忽然觉得这是真正的“光之香”,深沉的,永存心底的香味啊!

上海奉贤育秀学校 李静娴 林清玄是名人。但作者不迷信名人,在体味阳光的香味同时,对劳动、对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才是会读书。

我们许多同学读名人的文章,只知顶礼膜拜、一味吸收,而没有加进自己的感悟和思索,这样读书,达不到读书的目的。

编 者

(《中国中学生报》 924期)

光之香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胀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的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像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

光 之 味

在澎湖访问的时候,我常在路边看渔民晒鱿鱼,发现晒鱿鱼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鱿鱼放在水泥地上,隔一段时间就翻过身来。在没有水泥地的土地,为了怕蒸起的水气,渔民把鱿鱼像旗子一样,一面面挂在架起的竹竿上--这种景观是在澎湖、兰屿随处可见的,有的台湾沿海也看得见。

有一次,一位渔民请我吃饭,桌子上就有两盘鱿鱼,一盘是新鲜的刚从海里捕到的鱿鱼,一盘是阳光晒干以后,用水泡发,再拿来煮的。渔民告诉我,鱿鱼不同于其他的鱼,其他的鱼当然是新鲜最好,鱿鱼则非经过阳光烤炙,不会显出它的味道来。我仔细地吃起鱿鱼,发现新鲜虽脆,却不像晒干的那样有味、有劲,为什么这样,真是没什么道理。难道阳光真有那样大的力量吗?

渔民见我不信,捞起一碗鱼翅汤给我,说:“你看这鱼翅好了,新鲜的鱼翅,卖不到什么价钱的,因为一点也不好吃,只有晒干的鱼翅才珍贵,因为香味百倍。”

为什么鱿鱼、鱼翅经过阳光曝晒以后会特别好吃呢?确是不可思议,其实不必说那么远,就是一只乌鱼子,干的乌鱼子价钱何止是新鲜乌鱼卵的十倍?

后来我在各地旅行的时候,特别留意这个问题,有一次在南投竹山吃东坡肉油焖笋尖,差一点没有吞下盘子。主人说那是今年的阳光特别好,晒出了最好吃的笋干,阳光差的时候,笋干也显不出它的美味,嫩笋虽自有它的鲜美,经过阳光,却完全不同了。

对鱿鱼、鱼翅、乌鱼子、笋干等等,阳光的功能不仅让它干燥、耐于久藏,也仿若穿透它,把气味凝聚起来,使它发散不同的味道。我们走入南货行里所闻到的干货聚集的味道,我们走进中药铺子扑鼻而来的草香药香,在从前,无一不是经由阳光的凝结。现在毋需阳光的干燥方法,据说味道也不如从前了。一位老中医师向我描述从前“当归”的味道,说如今怎样熬炼也不如昔日,我没有吃过旧日当归,不知其味,但这样说,让我感觉现今的阳光也不像古时有味了。

不久前,我到一个产制茶叶的地方,茶农对我说,好天气采摘的茶叶与阴天采摘的,烘焙出来的茶就是不同,同是一株茶,春茶与冬茶也全然两样,则似乎一天与一天的阳光味觉不同,一季与一季的阳光更天差地别了,而它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具备一只敏感的舌头。不管在什么时代,总有一些人具备好的舌头能辨别阳光的壮烈与阴柔 --阳光那时刻像是一碟精心调制的小菜,差一些些,在食宾口中已自有高下了。

这样想,使我悲哀,因为盘中的阳光之味在时代的进程中似乎日渐清淡起来。

【阅读导语】

“光”本来是难以捉摸、难以描摹的事物。但林清玄先生却以独特的视角,品味出它的色、它的香、它的味、它的触,把读者的心灵带入一个澄清洞明的境界。楼肇明先生认为《光之四书》堪称是“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典范之作”,“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化‘浩然之气’为潺潺细流的艺术之极致”。这里推荐给大家的是其中的第二、三,即“光之香”、“光之味”。如有兴趣,可找来全文品味品味。【作文荐题】

10.课改扬帆(教师中心稿) 篇十

福建省龙岩一中  石文美

9月8日,福建省教育厅发函确认了福州第八中学等12所学校为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龙岩一中成为我省首批示范性高中。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强化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实验、示范和带头作用,龙岩一中就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发挥上下了一番功夫。

一、三年早知道

骨干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加快实施科教兴校战略,推进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龙岩一中对优秀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训和扶持,让他们具备优良的师德、师智、师能,树立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使之迅速脱颖而出,培养了大批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在培养培训之初,学校就让各位骨干教师明确了自己身上的重任:加强师德培养,树立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注意了解国内外教育研究动态,把握学科前沿信息及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认真实践,注意反思。通过培训和自我研修,使自己的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进而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带头和辐射作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一年思安排

学校被确认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骨干教师该怎么做好示范?为此,骨干教师们聚在一起,纷纷畅谈争议,亮出了自己的见解:学校要大抓校本培训,讲究三个结合--学习、实践、科研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专题讲授和系列讲座相结合,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后的后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学校要创造学习机会,提供演练舞台,配齐相关设备。骨干教师的任务,可以培训对象在分散跟踪阶段必须完成的六项任务为蓝本:在一定范围内上一次有特色的公开课或研究课;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并作中心发言;制作一份CAI课件;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对本地或本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承担一项教改实验项目;提交一篇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通过讨论,学校和骨干教师心里有底了。学校分期分批播放了课改系列录相;采用了“请(专家、名师)进来”讲、集中听,“走出去”看、分组学的学习方式;配齐配足了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开设了许多教育教学切磋探讨的纸样和电子阵地;提供了施展教师才能、展示师生自我的平台。总之,学校营造了骨干教师群体成长的“阳光雨露”般的良好环境,创建了有利于骨干教师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建立了骨干教师各尽其才的用武之地。而本学年教学公开周的示范任务自然也就落在了骨干教师的身上。

三、一周见功力

4月23日-29日,龙岩一中举行了-第二学期“课堂教学公开周”活动。本次公开周与往年公开周不同的是,示范课皆为经过国家级、省级培训骨干教师开课。开课的骨干教师各用所学,充分准备,开设了一堂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示范课;各扬所长,精益求精,展示了一节节立足实际、发扬传统、力求创新的风采课。这次所开之课,学科全面,课型多样,课标指导,紧扣教材,结合实际,渗透德育,夯实基础,巧妙设计,注重过程,指导学法,发展能力,在知、情、行、思交融合一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的全面提高,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前,师生开发与利用了课程资源,整合各门学科,实现知识融通,创造性地开展了各类活动;课中,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改进入课堂,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后,引发多方对话,进行思维碰撞,互通共享信息,拓展学习空间,强调自我反思,进行深度思考,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理念。公开周发挥了骨干的潜能,凸现了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注重了学生的发展;以校为本--发挥了学校的特色。这次公开周吸引了校领导、区进修学校教研员、各教研组全体教师及外学科老师和兄弟学校的许多老师积极参与学习交流,展现了公开周热烈的教研氛围和师生互动的精彩画面。

上一篇:形容女人开放的词语下一篇:雷锋的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