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分类规避措施

2024-06-16

企业风险分类规避措施(精选8篇)

1.企业风险分类规避措施 篇一

当前企业网络营销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的论文

摘要:网络营销是一种以国际互联网为支撑平台,利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交互作用来实现营销目标和价值增值的活动。与传统的营销模式迥异的是,企业网络营销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智力资本和服务有机地融合,在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但不可否认,目前网络营销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本文在逻辑上梳理了企业网络营销风险,并在操作层面提出了规避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网络营销 营销风险 风险规避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生产工具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例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启蒙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应用程度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激增,人类已经进入了史无前例的信息化时代,形成了全球化网络经济格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全球互联网络使用者数量高达20亿人,占世界人口的30%,使用者的背景以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年中产阶级为主,他们是最具有购买力的消费群体。面对如此庞大的目标客户群体,很多企业都将网络营销作为商业竞争的一种主流形态,在网络这个必争之地尽力搏杀。

然而,虽然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从另类角度诠释了现代企业的竞争规则,给企业带来滚滚财源和新的发展契机,但它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在技术信息的成熟度、金融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企业网络营销模式的运作障碍和经营风险仍然是不可回避的难题,本文基于此对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管理体系展开论述。

一、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的含义

所谓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变动程度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主观对客观事物运作规律认识的不完全确定和事物结果的不确定性。网络营销风险,是指在网络营销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网络营销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一定的偏差,从而带来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因此,企业要在网络营销活动中要客观地识别、评估和判断网络营销风险,并采取一定的规避措施把这种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的类型

(一)技术风险

以计算机为平台的虚拟网络交易平台在带给人们便捷服务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安全隐患,技术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之一,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网络技术手段不成熟、不稳定而给交易双方带来的风险。造成技术风险的因素很多,既有系统自身缺陷造成的也有人为因素造成的。目前,由于我国网络发展水平不高、网络基础设施差、线路少、安全性低等原因,再加上很多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有限,网络运行时经常发生上网速度慢、网络易堵塞、信息传递出错、交易平台混乱等现象,进而造成信息传输风险、数据交换风险、信息确认风险、交易者身份不确定等风险。另外,随着黑k技术手段的不断翻新和病毒感染的不断升级,网站被攻击、数据库崩溃、密码被盗窃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加剧了网络交易的风险。基于此,企业需要建立一个WEB数据库安全体系,及时进行漏洞检测、风险评估,不断完善现有的网络开发技术和数据加密手段,才能防患于未然。

(二)支付风险

在网络营销领域,支付风险是网络营销的最直接的风险。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给不法之人以可乘之机,他们通过自己对网络知识的掌握发布虚假信息,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另外,目前金融领域仍然缺乏满足网络营销所要求的交易费用支付和结算手段。由于很多银行的电子化办公水平弱,安全性差,而且银行之间的业务分割、交叉少,没有统一的接口,虽然有一些银行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但距离网络营销的要求还有差距,信用卡号码被盗用、个人隐私被泄露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也称道德危机或信用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如果从委托―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出发,道德风险是指契约的甲方(通常是代理人)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采取契约的乙方(通常是委托人)所无法观测和监督的隐藏性行动或不行动,从而导致委托人损失或代理人获利的可能性。现实生活中,消费行为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在21世纪这个蕴涵无限商机的消费时代,网络营销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道德风险是网络营销的一大难题,由于网络营销是建立在道德信用的基础上的,即交易双方相互信任,信守承诺。网络营销的假设是:买方假设卖方提供的商品质量合格不存在缺陷;卖方假设买方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双方都会履行交易时达成的承诺。但是,目前有很多企业置消费者的利益和身心安全于不顾,假冒伪劣盛行,如果没有任何信用做保证,网络营销是难以为继的。今后,在很长的时期内道德风险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网络营销的发展。

(四)物流配送风险

在网络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物流问题成为了制约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问题。网上交易一般顺序如下: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下订单)――物流配送。在整个链条中,物流配送才是唯一的实体行为。由于产品销售具有分散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些都增加了物流配送的难度:配送点的布局、人员的配备数量、商品的库存量等很难合理地确定;保证配送的时效以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保证配送的数量。因此,一个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应该从接到定单时起,就开始了采购、配送和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每一步都以最合理的时间、最合理的分配、最合理的路线来构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产品的积压和库存开支。物流配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网的运作效率、企业的信誉、客户的满意度。而目前很多企业的物流能力不强,不能及时与网络用户实物交割,产生物权转移的风险,这已经成为阻碍网络营销发展的主要原因。

(五)法律风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了新思路,网络营销收到普遍关注。一方面,互联网是跨地域、国界的全球性信息网络,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无法向现实空间那样规定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和管辖范围。另一方面,网络营销的双方主体可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个人之间展开,但各国的适用法律不同,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又迥然相异,因此造成双方的交易冲突不可避免。更确切地说,虽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网络营销的强劲增长,但是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同步配套,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网络经济贸易中的法律法规、网站建设中的法律程序、在线交易主体的认定中的法律和程序、电子签名与认证的操作、电子合同的法律确认、在线电子支付的规则、网络广告争议解决、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及网络营销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由于很多法律存在空白,从而造成一定的风险隐患。

(六)客户风险

美国著名体验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指出: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它涉及人们的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也涵盖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和身体的一些活动。在现代营销理念中普遍认为: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产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能够创造使消费者参与、值得同忆的活动。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消费者往往通过视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来判断商品的优劣并决定取舍,而在当前虚拟的网络环境当中只能通过商品的图片及少量的文字说明来甄别。在这一购买活动中,一旦消费者由于判断失误而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一种可能就是发生消费者漂移现象。所谓消费者漂移,就是消费者从一个产品漂移到另一个产品;从一个场所漂移到另一个场所,从一个品牌漂移到另一个品牌。因而采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视角研究消费心理和消费者漂移问题是科学的、可行的。另一种可能就是,一旦消费者因购物不满意就会对网上购物产生质疑,进而做出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带给企业的影响和损失也是巨大的。例如,有45%的人认为网上购物没有真实体验感,对其质量安全不放心,而宁可花更多的价钱去商场购买,这种消费心理造成了企业网络营销过程中的风险。

三、规避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的策略

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的规避,建立在企业准确认识网络营销风险基础之上.而科学的营销战略和战术可以减少网络

营销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机会成本。通过对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的具体分析,可以考虑以下几种防范规避策略:

(一)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网络营销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必须突破信息安全这一道关卡,加强信息安全研究是我国发展网络营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信息安全体系的重点是必须有先进的技术系统来支持。在安全技术方面,涉及技术标准、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和安全技术管理等环节。国家要组织力量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交易安全技术,积极开发我国自己的网络安全产品。另外,要加大支付技术上的攻关力度,进一步提高网上支付安全保障。通常系统的安全主要受到假冒,报文被截取(读取或复制)、修改、重播,报文丢失,报文发送方或接收方否认等威胁。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应做好以下防范:(1)安全登入和选择服务;(2)防止第三方冒充;(3)防止第三方截取报文;(4)使第三方无法修改、替换报文内容,或者使接收方可以发现报文在传输的过程中被修改;(5)防止报文的重播和丢失;(6)在系统内进行交换的报文被复制存储,与报文交换有关的各种活动及其发生的时间均被记录;(7)相关安全责任的分离,即一人不能负责多项安全事务。最重要的事,要防范网络营销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必须加强网络技术研究,改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宽带光缆的建设,全面提高网络的运行速度,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及时与安全。

(二)进行网络营销可行性分析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求得生存和稳定发展而设计的行动纲领或方案,营销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点,是对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做出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方向性的谋划,从而实现企业目标、资源能力和经营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一个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网络营销战略,不仅对企业网络营销活动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制定与网络营销活动密切相关的生产、财务、研发、人力资源等计划也有指导意义。企业网络营销可行性分析包括: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市场潜力、发展方向预测以及风险和可能收益。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因素和内部的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才能得到科学、恰当的分析和评估结果,才能使企业规避风险走向成功。

(三)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营销系统管理的方向,营销系统成员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为了有效规避网络营销风险,企业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必须高度关注公司产品质量,做好营销体系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总部与各分部的工作联系与沟通,也包括与经销商、代理商之间的种种业务来往等,还涉及到产品线与价格体系的规划、市场需求计划以及长期和实时营销策略的制定等。其次,要提升网络多媒体表现水平,让消费者真切地感知商品的质量、安全付款,合理选择物流公司并保证及时完好的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再次,要提高企业在风险决策、交易管理、危机应急等状况下提供规范的处理方法和操作机制的能力。最后,网络营销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企业要规范员工行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总之,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减少风险损失的重要手段。

(四)完善网络营销的法律法规及信用评估体系

建立完善的立法监督及信用评估体系是促进网络营销的关键环节。网络营销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撑,国家必须在立法和执法上加大力度。要强化网络交易安全管理,制定相关的网络交易标准和管理标准。例如,在网络商场的市场准入制度、网络交易的合同认证、执行和赔偿、反欺骗、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征管、广告管制、交易监督,以及网络有害信息过滤等方面制定规则,规范买卖双方和中介方的交易行为,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营销进行欺诈的行为。另外,国家应组建独立、公正的评级机构,并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遵循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先进评级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合格者可以颁发证书并通过媒体或其他方式公示。通过建立完善的立法监督及信用评估体系,从而为网络营销健康、有序、高速、和谐地发展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最大程度地降低网络营销风险。

四、结语

美国企业家保罗・霍肯在《未来的经济》一书中以相对“物质经济”的概念提出“信息经济”一词。他认为在信息经济社会,每件产品,每次劳务,都包含物质和信息两种成分。未来的趋势将是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产品中物质同信息的比例正在发生变化,并将进一步变化,未来的经济繁荣就取决于这种变化。网络营销是一种新经济形态,它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的总称。网络营销在本质上是一种拟态环境的营销,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像反映,在不同程度上与现实环境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又并非完全脱离现实环境,而是以现实环境为蓝本。可以说,网络营销是一种幻觉文化和现实文化的综合体,因而有其不确定性。这些风险表现为:技术风险、支付风险、道德风险、物流配送风险、法律风险、客户风险。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是网络营销成败的关键,本文基于此提出了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进行网络营销可行性分析,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完善网络营销的法律法规及信用评估体系等企业网络营销风险规避策略,旨在为提高我国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方姜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高军,王睿.试论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J].现代管理科学,,(4).

[3]陶勇.网络营销的竞争优势与风险防范[J].经济师,,(5).

[4]吴国英.谈企业网上营销的风险规避[J].商业研究,,(10) .

2.企业风险分类规避措施 篇二

关键词:企业网络营销,营销风险,风险规避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生产工具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例如,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启蒙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应用程度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激增, 人类已经进入了史无前例的信息化时代, 形成了全球化网络经济格局。统计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0年全球互联网络使用者数量高达20亿人, 占世界人口的30%, 使用者的背景以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年中产阶级为主, 他们是最具有购买力的消费群体。面对如此庞大的目标客户群体, 很多企业都将网络营销作为商业竞争的一种主流形态, 在网络这个必争之地尽力搏杀。

然而, 虽然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具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 从另类角度诠释了现代企业的竞争规则, 给企业带来滚滚财源和新的发展契机, 但它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 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在技术信息的成熟度、金融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 企业网络营销模式的运作障碍和经营风险仍然是不可回避的难题, 本文基于此对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管理体系展开论述。

一、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的含义

所谓风险,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变动程度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主观对客观事物运作规律认识的不完全确定和事物结果的不确定性。网络营销风险, 是指在网络营销活动过程中, 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 使网络营销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一定的偏差, 从而带来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因此, 企业要在网络营销活动中要客观地识别、评估和判断网络营销风险, 并采取一定的规避措施把这种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的类型

(一) 技术风险

以计算机为平台的虚拟网络交易平台在带给人们便捷服务的同时, 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安全隐患, 技术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之一, 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网络技术手段不成熟、不稳定而给交易双方带来的风险。造成技术风险的因素很多, 既有系统自身缺陷造成的也有人为因素造成的。目前, 由于我国网络发展水平不高、网络基础设施差、线路少、安全性低等原因, 再加上很多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有限, 网络运行时经常发生上网速度慢、网络易堵塞、信息传递出错、交易平台混乱等现象, 进而造成信息传输风险、数据交换风险、信息确认风险、交易者身份不确定等风险。另外, 随着黑客技术手段的不断翻新和病毒感染的不断升级, 网站被攻击、数据库崩溃、密码被盗窃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都加剧了网络交易的风险。基于此,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WEB数据库安全体系, 及时进行漏洞检测、风险评估, 不断完善现有的网络开发技术和数据加密手段, 才能防患于未然。

(二) 支付风险

在网络营销领域, 支付风险是网络营销的最直接的风险。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 给不法之人以可乘之机, 他们通过自己对网络知识的掌握发布虚假信息, 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另外, 目前金融领域仍然缺乏满足网络营销所要求的交易费用支付和结算手段。由于很多银行的电子化办公水平弱, 安全性差, 而且银行之间的业务分割、交叉少, 没有统一的接口, 虽然有一些银行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但距离网络营销的要求还有差距, 信用卡号码被盗用、个人隐私被泄露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 也称道德危机或信用风险, 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如果从委托—代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出发, 道德风险是指契约的甲方 (通常是代理人) 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采取契约的乙方 (通常是委托人) 所无法观测和监督的隐藏性行动或不行动, 从而导致委托人损失或代理人获利的可能性。现实生活中, 消费行为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 也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在21世纪这个蕴涵无限商机的消费时代, 网络营销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道德风险是网络营销的一大难题, 由于网络营销是建立在道德信用的基础上的, 即交易双方相互信任, 信守承诺。网络营销的假设是:买方假设卖方提供的商品质量合格不存在缺陷;卖方假设买方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双方都会履行交易时达成的承诺。但是, 目前有很多企业置消费者的利益和身心安全于不顾, 假冒伪劣盛行, 如果没有任何信用做保证, 网络营销是难以为继的。今后, 在很长的时期内道德风险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网络营销的发展。

(四) 物流配送风险

在网络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 物流问题成为了制约网络营销的一个重要问题。网上交易一般顺序如下: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 (下订单) ———物流配送。在整个链条中, 物流配送才是唯一的实体行为。由于产品销售具有分散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这些都增加了物流配送的难度:配送点的布局、人员的配备数量、商品的库存量等很难合理地确定;保证配送的时效以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保证配送的数量。因此, 一个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 应该从接到定单时起, 就开始了采购、配送和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每一步都以最合理的时间、最合理的分配、最合理的路线来构建,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产品的积压和库存开支。物流配送的好与坏, 直接影响到企业网的运作效率、企业的信誉、客户的满意度。而目前很多企业的物流能力不强, 不能及时与网络用户实物交割, 产生物权转移的风险, 这已经成为阻碍网络营销发展的主要原因。

(五) 法律风险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网络营销收到普遍关注。一方面, 互联网是跨地域、国界的全球性信息网络, 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无法向现实空间那样规定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和管辖范围。另一方面, 网络营销的双方主体可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个人之间展开, 但各国的适用法律不同, 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又迥然相异, 因此造成双方的交易冲突不可避免。更确切地说, 虽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网络营销的强劲增长, 但是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同步配套, 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网络经济贸易中的法律法规、网站建设中的法律程序、在线交易主体的认定中的法律和程序、电子签名与认证的操作、电子合同的法律确认、在线电子支付的规则、网络广告争议解决、网上知识产权保护及网络营销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由于很多法律存在空白, 从而造成一定的风险隐患。

(六) 客户风险

美国著名体验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指出:体验事实上是当一个人达到情绪、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 其意识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它涉及人们的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 也涵盖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和身体的一些活动。在现代营销理念中普遍认为: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 以产品为道具, 以消费者为中心, 能够创造使消费者参与、值得同忆的活动。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 消费者往往通过视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来判断商品的优劣并决定取舍, 而在当前虚拟的网络环境当中只能通过商品的图片及少量的文字说明来甄别。在这一购买活动中, 一旦消费者由于判断失误而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 一种可能就是发生消费者漂移现象。所谓消费者漂移, 就是消费者从一个产品漂移到另一个产品;从一个场所漂移到另一个场所, 从一个品牌漂移到另一个品牌。因而采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视角研究消费心理和消费者漂移问题是科学的、可行的。另一种可能就是, 一旦消费者因购物不满意就会对网上购物产生质疑, 进而做出不规范的市场行为, 带给企业的影响和损失也是巨大的。例如, 有45%的人认为网上购物没有真实体验感, 对其质量安全不放心, 而宁可花更多的价钱去商场购买, 这种消费心理造成了企业网络营销过程中的风险。

三、规避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的策略

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的规避, 建立在企业准确认识网络营销风险基础之上.而科学的营销战略和战术可以减少网络营销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机会成本。通过对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的具体分析, 可以考虑以下几种防范规避策略:

(一) 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 网络营销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就必须突破信息安全这一道关卡, 加强信息安全研究是我国发展网络营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信息安全体系的重点是必须有先进的技术系统来支持。在安全技术方面, 涉及技术标准、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和安全技术管理等环节。国家要组织力量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交易安全技术, 积极开发我国自己的网络安全产品。另外, 要加大支付技术上的攻关力度, 进一步提高网上支付安全保障。通常系统的安全主要受到假冒, 报文被截取 (读取或复制) 、修改、重播, 报文丢失, 报文发送方或接收方否认等威胁。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应做好以下防范: (1) 安全登入和选择服务; (2) 防止第三方冒充; (3) 防止第三方截取报文; (4) 使第三方无法修改、替换报文内容, 或者使接收方可以发现报文在传输的过程中被修改; (5) 防止报文的重播和丢失; (6) 在系统内进行交换的报文被复制存储, 与报文交换有关的各种活动及其发生的时间均被记录; (7) 相关安全责任的分离, 即一人不能负责多项安全事务。最重要的事, 要防范网络营销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必须加强网络技术研究, 改善网络基础设施, 加快宽带光缆的建设, 全面提高网络的运行速度, 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及时与安全。

(二) 进行网络营销可行性分析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求得生存和稳定发展而设计的行动纲领或方案, 营销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点, 是对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做出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方向性的谋划, 从而实现企业目标、资源能力和经营环境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一个有实际操作价值的网络营销战略, 不仅对企业网络营销活动意义重大, 而且对于制定与网络营销活动密切相关的生产、财务、研发、人力资源等计划也有指导意义。企业网络营销可行性分析包括: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市场潜力、发展方向预测以及风险和可能收益。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因素和内部的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 才能得到科学、恰当的分析和评估结果, 才能使企业规避风险走向成功。

(三)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营销系统管理的方向, 营销系统成员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为了有效规避网络营销风险, 企业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管理工作:首先, 企业必须高度关注公司产品质量, 做好营销体系的质量管理工作, 包括总部与各分部的工作联系与沟通, 也包括与经销商、代理商之间的种种业务来往等, 还涉及到产品线与价格体系的规划、市场需求计划以及长期和实时营销策略的制定等。其次, 要提升网络多媒体表现水平, 让消费者真切地感知商品的质量、安全付款, 合理选择物流公司并保证及时完好的把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再次, 要提高企业在风险决策、交易管理、危机应急等状况下提供规范的处理方法和操作机制的能力。最后, 网络营销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 企业要规范员工行为,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总之, 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减少风险损失的重要手段。

(四) 完善网络营销的法律法规及信用评估体系

建立完善的立法监督及信用评估体系是促进网络营销的关键环节。网络营销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撑, 国家必须在立法和执法上加大力度。要强化网络交易安全管理, 制定相关的网络交易标准和管理标准。例如, 在网络商场的市场准入制度、网络交易的合同认证、执行和赔偿、反欺骗、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征管、广告管制、交易监督, 以及网络有害信息过滤等方面制定规则, 规范买卖双方和中介方的交易行为, 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营销进行欺诈的行为。另外, 国家应组建独立、公正的评级机构, 并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 遵循国际惯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先进评级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 合格者可以颁发证书并通过媒体或其他方式公示。通过建立完善的立法监督及信用评估体系, 从而为网络营销健康、有序、高速、和谐地发展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 最大程度地降低网络营销风险。

四、结语

美国企业家保罗·霍肯在《未来的经济》一书中以相对“物质经济”的概念提出“信息经济”一词。他认为在信息经济社会, 每件产品, 每次劳务, 都包含物质和信息两种成分。未来的趋势将是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 产品中物质同信息的比例正在发生变化, 并将进一步变化, 未来的经济繁荣就取决于这种变化。网络营销是一种新经济形态, 它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的总称。网络营销在本质上是一种拟态环境的营销, 一方面, 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像反映, 在不同程度上与现实环境存在偏差;另一方面, 拟态环境又并非完全脱离现实环境, 而是以现实环境为蓝本。可以说, 网络营销是一种幻觉文化和现实文化的综合体, 因而有其不确定性。这些风险表现为:技术风险、支付风险、道德风险、物流配送风险、法律风险、客户风险。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是网络营销成败的关键, 本文基于此提出了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进行网络营销可行性分析,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完善网络营销的法律法规及信用评估体系等企业网络营销风险规避策略, 旨在为提高我国企业网络营销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3.企业风险分类规避措施 篇三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我国很多工程承包企业都纷纷走出国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然而,这一行为在给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风险。其中,外汇风险是危害性较大、也比较常见的。

关键词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 外汇风险 特点 种类 措施

外汇风险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生存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我们应该认清外汇风险的种类并积极实施有效对策,规避外汇风险,使对外承包企业稳定、健康、长期发展。作者就这一问题提出自身肤浅的见解,以期与同行交流沟通。

一、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的特点

(一)合同条件决定外汇风险

在国际招标文件中,在投标报价的时候,一般允许投标人以某一国际通用货币为依据,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外汇比例进行报价。合同中规定的国际通用货币比例越大,外汇风险越小。我国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多数在非洲、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物价上涨幅度较大,货币贬值快,进而引起工程成本增加块,遭受汇兑损失的几率大。

(二)货币兑换方式多样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所要面临的外汇风险,既有来自所在国当地币与自由外汇的兑换方面的,也有来自自由外汇与人民币兑换方面的。

(三)外汇风险金额多、时间长

通常来说,国际承包工程的合同金额都比较大,施工周期也比较长,并且涉及到外汇风险的各个层面。这就决定了外汇风险的金额比较多,持续时间比较长,种类也比较多。

(四)防范措施影响多

在我国对外承包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过程中,受到项目的经营方式、施工组织方案、施工进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种类

(一)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汇率变动的背景下,针对没有了结的债权债务进行外汇交割清算的时候产生的风险。这些债权债务虽然是在汇率变动前发生的,但是在汇率变动后才清算。在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常用的外币交易方式有以下几种:

1.在采购或者出售商品的过程中以外币计价的商业信用;

2.以外币计价的贷款或者借款;

3.还没有履行的远期外汇合约;

4.其它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和权益。

(二)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特定经济环境下,外汇汇率变动给企业的未来收益带来影响的风险。经济风险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海外的经济效益和投资的经济价值都有重要影响。而这些企业所要承担的经济风险的大小,则由合同中的支付条件来决定:

1.如果合同条款中规定外汇风险由业主承担,那么对外承包企业只需要承担业主不能给予补偿的部分的经济风险就可以了。

2.如果合同规定存在调价公式,那么企业除了要承担固定费用方面的经济风险,还要承担当地物价指数增长与货币贬值产生的差价部分的经济风险。

3.合同中规定有当地币支付的部分也包含在企业要承担的经济风险的范畴之内。

(三)折算风险

所谓折算风险,是指在汇率变动的背景下,当对外承包企业把外币余额折算成本国货币的时候,会计账簿上的有关项目会发生变动,从而引发风险。当国内的建筑企业与海外的子公司合并财务报告的时候,需要进行货币折算,折算过程中,汇率的变动有可能造成对外承包企业账面上的经济损失。也就是说,如果是以对外承包企业本国的货币计值,那么可能会导致海外子公司的财务报告上出现资产或者收益减少、负债或者损失增多的情况,那么当国内公司与海外子公司财务合并的时候,就会导致财务报告上损失了一定量的以本国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然而,如果还是将国内企业也海外子公司的财务分开来看,那么企业并没有损失实物价值,而海外子公司财务以当地币计量,也没有损失任何经济价值。

三、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关注外汇市场信息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要随时关注外汇市场的最新信息,并及时对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加强自身对外汇风险的评估和抵御能力。

(二)采取货币保值措施

要加强对外承包合同管理,在合同条款中适当增加货币保值条款,以减少和应对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

(三)采取分包经营的方式

对外承包企业可以采取分包经营的方式,将以当地币计价的合同尽量分包给当地的分包商,以此减少合同本身固有的风险。在对外承包企业与分包商签署分包合同的时候,合同条款中要杜绝用主合同支付币种以外的硬货币作为分包合同的内容,否则就有可能会弄巧成拙,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风险。

(四)有利的计价货币的选择

国际金融市场上,软、硬货币都有广泛流通。硬货币通常是指货币汇率变动不大,并且有向上浮动趋势的货币;与之相反的,就是软货币,指货币汇率不稳定,并有向下浮动趋势的货币。对外承包企业要想避免外汇风险,就应该尽量采取软货币付汇、硬货币收汇的方式。这种计价方式是从保障本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的,是大多数企业所推崇的商业策略。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如果交易双方都采取这种策略,那么其中一方需要以较高的交易成本为代价,来达到避免外汇交易风险的目的。因此,对外承包企业要根据实际交易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掌握商业策略,确保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外汇风险最小化。

(五)调整结汇时间

对外承包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外汇变化趋势来调整收款或者付款时间,达到降低外汇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外汇波动的趋向都有不同变化,企业可以通过把握这种趋向的规律来提前或者推迟结汇,以便选择适当的时间点兑换外汇,了结债务。

(六)软货币与硬货币的搭配

外汇汇率的浮动有时候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因此,对外企业可以选择不同货币相互搭配使用的形式。企业采用软硬货币搭配的形式一般需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计价货币、计价时间和软硬货币的汇率等条款,一旦有某种货币发生贬值,可以按调整后的汇率支付。

(七)套期保值

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有多种金融工具可供选择。比如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期限合约等等。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使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时候具备以下特点:

1.对外采购机械设备的套期保值主要由国内母公司集中运作;

2.工程的收入保值和成本保值一般情况下相互分割,孤立存在;

3.金融工具的使用情况受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和限制较大。

(八)货币风险保险法

这是一种投保行为。也就是说,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金,以此避免货币汇率风险的一种行为。当汇率波动幅度超过固定值,由保险公司向企业赔付由于汇率波动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与此同时,汇率风险的收益也归保险公司所有。这种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的弊端是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较高。

结束语:目前国际金融形势瞬息万变,给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带来巨大的外汇风险和经济压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国际汇市变化规律和我国对外企业发展特点,积极寻求规避外汇风险的有效措施,提高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黎青春.浅析电力企业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与对策.广西电业.2008.

[2]梁春玉.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分析.商业研究.2006(4).

[3]罗红艳.简析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外汇风险的防范.对外经贸财会.2005(9).

4.企业风险分类规避措施 篇四

清远雄志企业 成雄志

简要:典当行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其内控制度、监督机制和安全防范措施均在逐步完善当中,在业务操作时,由于一些制度及内控机制的相对不完善,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现象,给一些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这样就容易发生内外勾结,故意收当赃物;高估当物价值,超额发放当金;发放信用贷款;私下业务交易,暗拿佣金回扣;监守自盗典当行财物等事故案件。在给典当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典当行的形象和声誉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

典当是以实物为抵、质押,以实物所有权转移的形式取得临时性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典当行对客户的信用要求不高,只注重典当物品是否货真价实,具有手续快捷、简单、方便、灵活、诚信等特性,作为金融市场上新的融资渠道,广泛受到个人尤其是中小企业客户的喜爱和信赖,逐渐成为精明理财人的“第二银行”。但典当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而涉及一些风险,这些风险,有可预见的,也有不可预见的。因此,预测风险、防范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成为众多典当行所面临和必须下功夫急需解决的问

题。

一、典当行存在的风险种类

(一)内外勾结型

典当行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其内控制度、监督机制和安全防范措施均在逐步完善当中,在业务操作时,由于一些制度及内控机制的相对不完善,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现象,给一些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这样就容易发生内外勾结,故意收当赃物;高估当物价值,超额发放当金;发放信用贷款;私下业务交易,暗拿佣金回扣;监守自盗典当行财物等事故案件。在给典当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典当行的形象和声誉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违规操作型 由于一些典当行高管人员只顾抓业务,忽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导致个别员工业务素质低下。在业务操作中,极易发生工作失误甚至违规行为,如收当不符合规定的当物;受理不符合条件当户的业务;超比例放款;签订无效质押抵押合同等等。这样,典当行在承受经济损失的同时,又难以通过监管部门的监督审查

而受到处罚,造成双重损失。

(三)盲目发展型

由于一些典当行只追求业务做成做大,相对忽视了遵守有关政策法规,在对政府规范典当行的经营行为、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保护典当行的利益等方面理解不够透彻。在此情况下,一旦客户发生财务危机,无力还款,势必连累典当行,典当行甚至因此而面临关门倒闭的危险。

(四)无限扩张型

由于典当行不顾自身的资金、设备、人员等客观条件,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无限度扩张,对客户提供的当物不论成熟与否,一律照单全收。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估价失准、发放当金过高、绝当后变现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形成风险和损

失也就在所难免了。

(五)市场多变型

市场风险集中体现为绝当物品变现能力不足,造成典当行资金损失。由于市场经济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价格的变化更具有难以预测性。行业的垄断性,政策的多变性也削弱了市场经济固有的特性。正因为市场存在难以预测性,增加了

典当行的市场风险系数。

二、规避典当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典当业的风险与时俱在,这就需要加强防范,防患于未然,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避免风险的发生。

一是要配备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典当行高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强烈的政策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尽职尽责地履行管理职责,能够有效地预防风险和化解消除风险。

二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严把进人关,对新员工要经过道德品质考察。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

队伍的业务素质。三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建立贷款分级审批制度、岗位责任制、业务操作规范、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差错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安全保卫制度等等。通过制度来管理和约束每名员工、每个岗位、每项工作环节,以规避各类风险和

事故的发生。

四是要客观实际、量力而行。典当行要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人力资源、硬件设备等条件和特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选准发展业务的突破口,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开展业务,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做大做强。

五是规避市场风险。首先,在收当时,对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当物,估价和折当率不要过高;其次当期不要太长;再则尽量不要续当,特别是多次续当。

5.论企业税务风险及其规避政策 篇五

财务082缪文娟08273220

【摘要】:本文首先谈了当前企业税务风险的概念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谈了企业的主要风险和面临的问题,最后论述了防 范企业税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税务风险;意义;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企业的交易行为和模式越来越复杂,相应地国家税收法规政策体系也越来越繁杂,税务机关的征管也越来越严格,使得各种涉税事项深深地嵌入企业行为的各个环节,企业税务问题变得越来越多变,并已成为企业风险的制造者。稍有不慎,企业税务风险转化为利益损失,不仅会吞噬企业利润,阻碍商业目标的实现,还会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概念和意义

(一)、税务风险的概念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性因素,其结果导致企业多缴税或少缴税。如企业被税务机关检查、稽查而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或是引发补税、缴纳滞纳金和罚款的责任,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对法征纳双方来说,避税与反避税是永恒的主题。从征税人的角度看,征管的水平和力度在逐年增强;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纳税筹划的认识和技巧不断提高。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企业合理避税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纳税人必须动态地看待税法,注意税务风险,因为今天的合法税务筹划行为,明天可能就成为违法行为。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每个企业都有其经营发展的目标,在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就是所说的风险。风险客观存在,并且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认清面临的各种风险,正确理解风险的存在,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识别、防范、化解和规避风险,才能避免运营中不可预见的损失,达到预期的经营发展目标。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经营发展的眼光,没有风险管理的意识,没有防范风险的措施,它将只能是“积之不厚,行之不远”。因此,研究现代企业风险,就必须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并加以有效防范和科学管理。大企业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税务风险等。而大企业的税务风险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也有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的风险。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已将公司是否存在税务违规记录和纳税信用问题作为银行贷款、企业上市和海关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等工作开展的一个参考条件,公司税务管理工作做不好,给国家带来的是税收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是税务风险,甚至经营风险。事实上,企业作为纳税人面临的各种税务

风险问题是一个早就存在的客观现象,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必将有越来越多的税务事

项需要进行税务风险防控。例如,国美、苏宁等诸多国内知名电器公司就因为增值税滞留票问题遭受了

国税部门的专题调查,企业经营和声誉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而有些企业由于不懂或不熟悉税收政策而

适用了不准确的税法,不但未享受到本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增加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而且承担了较大的税务风险。所以,企业如何加强税务管理、控制纳税风险,已成为大企业面临的一个

重要课题。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也对税收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帮助大企业

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既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大企业税收服务的基本要求。因此,税务机关要优化服务,就应当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包括防控税务风险在内的专业服务。

二、企业的主要税务风险

(一)、税收政策变动和执法不规范引起的风险。

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税收法律制度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此外,国家一定时

期按照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税收制度和政策对某些特定的课税对象、纳税人或地区给

予的税收照顾,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时效性。另一方面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明晰和各级机关在执法时未按相

关法律、法规或法定程序受理税务纳税事项,也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二)、企业办税人员业务素质引起的风险。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办税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制,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把握不准,理解不

透彻,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愿望,但在纳税行为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造成事实上的偷税、逃

税,给企确认。为了解最新的税收法规,避免产生误解,防范税务风险,企业应建立和维护与税务机关沟通的渠道,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是在企业发生重大经济事项时,如对外投资、涉

足新行业、资产处置、采用新的会计政策等,都应主动向税务机关咨询相关的税收法规,听取来自税务机

关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得到了税务机关的认同,并依照法定的程序履行了相关义务,各种税务方案才会转

化为企业的实际利益。

(三)、纳税金额核算面临的风险。

现阶段,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众多,企业要应对国税和地税两

套征纳系统,又因为国税和地税在同一方面的规定不尽相同或者模糊不清,导致纳税人员无法正确划分业

务种类或采用正确的税收方法。另外,税收法规的不明晰,导致会计人员对税法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或依

据失真的会计信息计算税额,从而导致所计算的税基不正确或税率的选择错误,进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

险。同时,由于办税人员粗心大意,或审检部门不严格,也有可能造成企业在计算税额上出现问题。

(四)、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风险。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核算水平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既影响可供筹划的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易导致筹划人员筹划方案的失误。如果筹划方案是依据虚假的涉税资料做出的,就很可能产生风险。

三、企业税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和税务机关都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紧迫性,企业也在内部风险管理系统内建立了包括

设置税务风险专职机构和人员,通过制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参与企业重大事件和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涉

税问题的分析和评估、对本企业涉税信息的采集交流和沟通处理等运行体系进行评价和优化,以最小的税收成本代价遵从税法,并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用足用够优惠政策,为企业争取到最大的税收利润;

税务机关也采取了税企见面会、税务论坛、税法发布会等形式向企业宣传税收有关法规,帮助企业遵守

税法,减少税务风险,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税法的改革力度,实现了所得税两法合并、增值税转型,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实现了从地域优惠到行业优惠的转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税收政策的执行仍然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税务机关对税收政策的把握和执行上不全面,导致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

这其中有税收政策的宏观性、原则性、复杂性和时效性原因,也有部分税务人员本身素质低、对政策理

解不透、执法不严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企业对税收政策的认识、理解不到位,导致税收政策适用偏差,引起了税务风险。虽然大企业的财务人员精通财会知识,但因为经营业务的多样性,致使对税收政策的把握难免不够全面、深入和及时,出现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或者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未享

受等情况。

(二)企业内部控制不力

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税务风险的危害,并且采取了种种措施进行预防,一般情况下财务核算及时、准确,税款缴纳行为比较规范,但是大企业组织机构庞大,涉及业务繁多、经营形式多种多样,而且企

业内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加之部分企业的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和滞后,导致实际纳税遵

从度有所差异,从而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

(三)税收筹划忽视税务风险

从当前我国税收筹划的实践情况看,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包括代理服务机构为纳税人实施的税收筹划)中都普遍认为,只要进行税收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自身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

虑税收筹划的风险。其实,税收筹划作为一种计划决策,本身也是有风险的。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应当

是合法的,符合立法者的意图,但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部门的确认。在这一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企

业对税务政策理解偏差从而产生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导致税收筹划方案在实务中根本行不通,使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或被视为偷税或恶意避税而加以查处。不但得不到节税的收益,反而会加重税收成本,产生税

收筹划失败的风险。

(四)税企沟通协调不够

大企业的负责人一般都是从宏观上进行谋划,重点关注的是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财务报告的目

标,在分析指导财务工作中对涉税内容、涉税事项并不关心;而与此同时,税务机关也只关心企业当月、当年入库税款情况,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发展目标、存在困难等情况并不十分关心。所以,这就导致了企业负责人与税务机关特别是基层主管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在接触沟通方面有所欠缺,容易

忽略一些具体的、实际的涉税业务中所包含的税务风险。

四、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措施

(一)、选择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税种。

企业的税收负担与企业的经营范围、组织与决策密切相关。企业的经营范围越广,企业组织越庞大,企业决策越复杂,涉及的税种也就越多。每个税种的性质不同,税务风险规避的途径、方法及其收益也不

同,因此通常选择有重大影响的税种是规避税务风险的重点。

(二)、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加人WTO后,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多企业都面临经营战略调整问题。在经营战略

调整中,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以防范税务风险,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营效益,但对优惠政策的利用

必须恰当,符合企业整体经营战略。如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为鼓励开发西部,规定对设在西部地区,以国家规

定的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当年主营业务收人超过企业总收人70%的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

后,企业可减按巧%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向时,不仅要注意投资的地区和投资项

目,还要确保主营业务收人达到一定比例。

(三)、降低企业整体税负水平。

影响企业税负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

1.税基。企业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与限额内,通过选择恰当的费用分摊方式来减少税基,实现各项成本费用和摊销额的最大化,以减少应税所得额,从而减轻税负。例如,国家规定有特殊情况的企业可选择缩

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法,这主要指能促进科技进步、环保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长年处于振

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状态的机器设备,可申请税务审批。

2.税率。不同税种的税率不同,同一税种内部也有税率差别。一般可通过改变税基,使适用税率降低。

例如,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基本税率为33%,还实行了两档过渡性的税率27%和18%,这也是规避税务风

险过程中常考虑的对象。

3.税额。这种方法最直接,即纳税人根据税收优惠中免征或减征条款,通过恰当的调整使企业的行为

在形式上符合减免税条件,从而合法地减轻或解除税负。

(四)、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具有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

行事,已经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制定不

同类型的且具有相当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而且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执法机关拥有

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要注重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

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

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税收筹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企业要防

止“对协调与沟通”的曲解,即认为“协调”就是与税务机关的个人搞好关系,使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达到少缴税,不处罚或轻处罚的目的。当前,随着税务机关稽查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国家反腐败和对经

济案件打击力度的加大,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帮助企业少缴税,反而会加大企业的涉税风险。

综上所述,从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途径不难看出,它涉及到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要想有效

防范,必须了解引起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从根本上排除税务风险产生的不确定性,努力减少税

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减少税务风险引发的其他成本。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随着我国融入经济

全球化潮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企业的交易行为和模式越来越复杂,相应地国家税收法规政策

体系也越来越繁杂,税务机关的征管也越来越严格,使得各种涉税事项深深地嵌入企业行为的各个环节,企业税务问题变得越来越多变,并已成为企业风险的制造者。稍有不慎,企业税务风险转化为利益损失,不仅会吞噬企业利润,阻碍商业目标的实现,还会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赵艳.(1)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与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08(11)..【2】金道强.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J].冶金财会,2007(9)

【3】李淑萍.论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机制创新[J].财贸经济,2005(11)

6.物业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规避论文 篇六

关键词:物业服务行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物业服务行业中业主和股东对物业服务有着不同的关注点,业主较为重视物业服务的社会责任,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考虑到其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而股东则注重的是物业服务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利益。两种不同的关注点易产生分歧,为了物业服务行业的长远发展,业主和股东应该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共同寻求更有利的经营管理方案,以实现二者的共赢。而物业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也必然要采用更为先进的内部管理方法,才能达到人才与资源的平衡,尽可能地为自身的健康发展提供便利。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完善的新型企业管理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认可,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可以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可以协调物业企业的各项工作。

一、物业企业的内部控制概述

物业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种完整严密的控制体系,主要目的是保护企业自身的财产安全,保持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企业内部各项控制职能的行使实现系统化、透明化以及规范化,进一步确保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保证企业对自身的生产经营进行全面直观的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够更加科学地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各个部门负责人及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有深刻了解,并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观念,做好风险应对工作,确保企业的长足发展。表面上看,物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隶属于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但也有自身的风险管理方式。企业的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包括两个阶段:产生经营管理损失前与产生损失后。第一个阶段即为预防阶段。企业在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后,应立即做好财产的财务分析核算工作,结合现阶段的经济形势,尽快制定出最安全有效的风险规避策略,以求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第二个阶段即为企业的生存阶段,顾名思义,即在发生经济损失后企业如何正确自保并继续运营的阶段。在此阶段,物业企业必须要及时划分“受灾区”与“幸存区”,尽力使“幸存区”保持正常的经济运行,尽可能地防止经济损失的扩大,同时还要承担自身经济失误带来的社会问题,并保证员工及客户的利益,不能因小失大。物业企业的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功能包括:企业的资金财产控制、企业的运营战略控制以及企业的组织架构控制。资金财产控制,即对企业内部的所有资产进行强有力的控制,以达到规避市场经营风险的目的,并要实施严格的预算控制,保持资金的可流动性,减少资本浪费。运营战略控制,即在进行分析决策前,要对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变动有清晰的了解,充分评估可能面临的风险危机,并提出可行性措施,在整体上把握住物业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以求有效规避风险。组织架构控制,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通过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来控制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严密控制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协调部门工作,避免职能混淆,实行责任制,明确分工,保证重大事项能够得到迅速有效的审批表决。

二、物业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

(一)经营风险。部分物业企业在承接业务时,没有事先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对要承担的项目的价格、定位及发展前景了解不充分,对客户或业主的购买力、要求等缺乏准确的数据对比,自身的经营条件并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导致经营项目选择错误,失掉市场先机,不仅造成企业成本、经费的浪费,还可能会失去部分客源,使物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降。

(二)政策风险。为使物业服务行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各个地方政府做出了诸多的努力和规范,出台了各项条例法规,如1994年出台的第一部物业管理法规《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2003年实施的《物业管理条例》,到2004年颁布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等,都囊括了我国物业企业应怎么做、怎么发展的详细办法,为其兴起做出了充分的准备。但是,不足之处仍有很多,如业主与股东、业主与物业公司、股东与物业公司及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及纠纷,物业、公共设施及配套设备的归属权问题,物业公司的工作安排等,这些问题都可能使物业管理产生分歧,引起或大或小的法律纠纷。物业企业在根据政策调整发展战略时,要认清自身的市场定位,及时规避可能产生的策略失误,尽可能地利用政策优势来达成自己的经营目标。

(三)决策风险。市场经济瞬息万变,随着形势的改变,企业如果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或出现了决策失误,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会造成大量人才及资源的浪费,其结果只会是被时代抛弃。物业企业在做出经济决策前,应尽量对企业内部有正确的评估,并根据形势变化改变策略,结合各个部门人员的建议,避免不必要的决策失误,尽可能地规避决策风险。决策风险不可避免,不管是技术人员或是行政人员,在进行战略决策时,都应该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发展条件,汲取前人经验,力争把企业引向市场竞争的优势方。

(四)合同订立风险。物业企业与业主订立合同时,常常会因利益问题同业主发生矛盾纠纷,有的企业没有在合同上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或是订立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时不择手段,盲目压价、降价等,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阻碍。这种合同订立风险常常是因人为引起的,因此物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合同双方的利益,合同订立人不应该只立足于眼前利益,而要有长远的发展目光,努力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才能为企业带来丰富的客源和稳定的投资关系。

三、如何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一)企业的风险事前、事中、事后控制。(1)风险的事前控制,即风险管理规划。物业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风险控制与管理部门,结合企业的计划和工作项目,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分析,制定中期及长期的风险管理计划,事先对公司员工进行策略安排,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以确保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在风险到来时能够采取正确的风险应对办法。(2)风险的事中控制,即风险管理办法。物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风险,当企业不能提前预知并规避风险时,要接受风险,及时承担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以避免更糟糕的结果,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此期间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活动,尽力确保未受风险区能够正常运行发展,避免损失扩大,还可以通过与合作伙伴进行的企业间的人力、资金、技术等交流合作,转移部分风险,以减少企业的经济压力。(3)风险的事后控制,即风险管理报告。企业在对风险进行操作后,还要对风险管理的预测、计划、操作过程、结果等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形成完整的风险管理报告,并加入风险管理人员和参与人员的工作想法、总结,以便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信息和经验。

(二)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提高风险管理人员工作水平。财务管理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提供前提,物业企业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另外,要选贤举能,任人唯贤,能够录用优秀人才,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建立健全科学的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处理好物业企业与业主的关系,提高服务水平。物业企业应高度重视与业主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加深二者联系,对业主提出的各项合理要求或建议都应积极采纳、完成,及时处理物业管理过程中与业主产生的纠纷,力求提供最令人满意的服务。对于业主的投诉,应设置专门的投诉处理部门,及时了解投诉起因,解决业主难题,从中吸取教训,发现自身业务管理的不足。物业企业必须提高管理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避免与业主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做到企业与业主的共赢。综上所述,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物业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未来会成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潮流,将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风险仍会制约着它的生存发展。想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物业企业必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及时更新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处理好企业与业主之间的关系,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赵建凤.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7.企业风险分类规避措施 篇七

1.1 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 从狭义上看, 是指由于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或普通股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的风险。从广义上看, 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利益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对企业的存在盈利及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前种观点立足于企业筹资对过多举债或举债不当引起的。后种观点立足于企业全局, 是全方位的, 从而避免了只重视企业筹资过程的风险而忽视其他方面, 更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1.2 企业财务风险的实质性

企业财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由此财务管理应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经济关系的组织和控制、协调, 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管理工作。财务风险是有着广泛外延的一个概念, 而不仅是筹资风险。基于这样的解释, 财务风险应涵盖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等。

1.3 财务风险的特征涵盖以下方面

(1) 客观性。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也就是说, 风险处处存在, 时时存在, 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 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 从而避免费用、损失与损害的产生。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结果, 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

(2) 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 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 可规避性。一般来说, 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都企图规避风险, 由于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加强财务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2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财务风险, 是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产物, 是财务活动本身及其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和财务人员自身的局限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 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大致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外部宏观环境及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浅薄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宏观环境变化对企业来说, 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 其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同时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 而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概念狭隘, 缺乏正确地市场风险意识, 只是从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 片面追求销售额和利润, 这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企业自身活动带来的风险

2.2.1 举债带来的风险

制约很多企业发展的瓶颈是难以筹措到足够的资金, 可在企业经营屡屡成功之际, 借钱就自然地相对容易, 加之银行间的同业竞争, 对客户的融资管理放松, 此时, 企业最易膨胀自满和冒险精神。一些企业在这种心态驱使下, 为扩大规模和上新项目过度融资, 短期内将企业信用和财务资源透支殆尽, 从而酝酿和引发巨大的财务风险。加之遇到不恰当的财务安排, 使企业财务在短期内遭受重创, 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2.2 投资心态失衡带来的风险

企业追逐超过正常投资收益几倍的投资收益, 忽略了获取超额回报过程中相应蕴含的巨大风险, 没有考虑投资发生失误后企业能否有足够的承受能力。企业盲目追求投资规模, 缺乏投资的合理论证和分析, 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2.2.3 内部权利失衡带来财务风险

引发财务风险除了外部环境和投资者的投机本性因素外, 在企业的治理结构上, 权利结构和人事安排不合理也是重要的潜在因素。决策层如果将权利过于集中于某一个人或某方面人身上, 而又缺乏制约和必要的监督机制, 往往容易造成企业管理混乱而引发财务风险。

3 企业财务风险如何规避

企业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表产物, 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防范并努力降低财务风险,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对此都应有强烈的风险规避意识。

3.1 企业提高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企业要加强对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及其变化情况的分析和判断, 提高企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规避财务风险, 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判断, 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 同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 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以降低环境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

3.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可通过规范内部制度,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设计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减少风险。通过财务审查、内部审计、财务信息报告等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活动实施全过程监控, 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预警和有效控制, 对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 并采取相宜措施, 将财务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

3.3 加强财务管理强化风险意识

为规避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在设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时要注意与企业目标相一致, 强调目标风险与目标收益间的平衡同时考虑利益关系人的道德风险;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时, 各种分析方案综合运用, 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 重点考虑资金的收益风险;制定、评价经营方案要在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框架内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与实施是财务风险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中心环节, 必须处理好财务风险与企业发展阶段的关系。只有切实遵循上述原则, 才能确保决策的程序化与科学化, 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

8.企业风险分类规避措施 篇八

【关键词】热力管道;伸缩器;施工;风险;规避

1.对热力管道的介绍

作为输送蒸汽或过热水等介质管道,其在受到这些介质的过高温度、强大压力、较快流速之时会受到较大的膨胀力和冲击力。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给外注意到材质、伸缩补偿、支吊架、坡度、以及排水、疏水、放气等的安全,唯有这样才能保证管道的安全性。常用材料:高压蒸汽管道一般采用无缝钢管,一般热水采暖管道采用焊接钢管,都应该具有耐高压、高温特点。热力管道有以下七大特点:媒介温度较高;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的温差较大,导致管道的热胀冷缩较为严重;管道导热体热量损耗较大;热水中所含有的气体会从管道中溢出,因此必须增加排气设置;当热的媒介停止输送时,管道有胀裂的危险;从管道中溢出的凝结物会对管道有损伤作用,应增加排液设置;为避免热量损失,应增加循环设置,对热量进行回收。

2.安装和施工

主要有五个步骤:架空热力管道的安装、独立架空敷设的热力管道安装、地沟敷设热力管道的安装、直埋热力管道的安装、试压、吹扫与绝热的检查。

3.热力管道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风险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现场的线路较多,因此经常会出现落点、触电事故;施工中的通风问题容易忽视;照明问题,经常会照明强度过高或者过低现象的出现;施工洞内容易残留易燃易爆物品,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土体的开挖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塌方事故;施工材料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碰伤、砸伤人,尤其是钢架结构;注浆施工的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不能及时排放;大型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4.规避措施

防护、通风、光照度要求:应随时对支护惊醒观测,利用已有经验,返现问题及时上报,立即采取措施,对这些设备进行有效防护;竖井旁的围栏>=1m,堆料距井边大于1m ,不得对机械进行超负荷使用,各种手动或者自动设置要经常进行检修;整齐平稳的堆放材料必不可少,此外还应远离电源,易燃易爆物品不得摆放在施工洞内,加强施工洞内的通风,井下的光照强度不可过强。

土体开挖:施工前应有专人负责,确保可行后在动工;分层开挖时应该注意土层的稳定性。

钢拱架支撑施工要求:搬运之前应该将钢架固定牢固,专门派人负责指挥,可使用一些锚杆和钢筋增加其结构强度。

喷射混凝土施工要求:施工前确保一起的各个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加护防尘罩、眼睛、手套等防护措施。注意喷射方位,避免各种作业之间的影响,同时也应该避免给其他信号对仪器的影响。混凝土喷射后,应随时注意,当发生裂痕是应及时撤离。

注浆施工:操作人员做好防护工作,经常检查机械,注浆孔口压力不得超过0.4MPa,发现注浆问题时,应及时对其进行拆卸,施工之前注意对周围人造成的影响。

加强制度化:安全的保障体系应该更加健全,领导要以身作则,工作应该制度化,切实履行施工之前的安排工作,严格按照制度施工和管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要牢牢把握,在实际施工中也应规定出详细的施工流程、细则。另外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必不可少,安全交底,施工队要逐组学习这些规章,详细学习,没有盲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安排专员进行检查,坚持每周不定期的检查和学习,交班要规范,严格执行。建立审批工作要细致 ,并督促施工严格执行,特殊岗位要持证上岗,实行生产与利益挂钩制度,激发职工的干劲。

5.关于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高风险预防及其措施

(1)与电路有关的设施,线路应该按三相五线制严格执行,符合规范,漏电保护措施不能少,电路应有电工专门负责,其他人不得随意移动和使用;漏电动作和时间要有范围。施工的设置是应该防止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雷防电,处于配电箱中的电器要绝对安全可靠,定期检修;配电设备、开关箱要有专人负责,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还注意天气情况,对重点电路进行特殊保护,照明线路的安装要规范。

(2)强化安全生产事故救援,严格按照国家以外事故的救援方针和政策进行救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随机应变的措施;出现事故时且不可瞒报、谎报,发生事故后要向有关救援部门进行报告;安排有关人员进行救援物资的准备;组建应急施工队,还应实施演练;健全安全事故的档案记录制度。

(3)救援程序要合理和规范,切不可盲目行动,一般可按照生产安全事故→保护现场→控制事态→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及伤亡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的步骤进行救援程序的实施。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触电事故、土方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中毒窒息事故的处理措施,触电事故:先断开电源,抢救人员穿绝缘的防护用品,对触电人员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如果抢救中对电缆有损坏,应立即通知当地供电部门进行修复。土方坍塌事:故发生后立即设置隔离带,封闭现场,救援组织要统一,造成人身伤害时,采取两种措施,第一、扒土,使用的工具保证被害人不受二次伤害;第二、对开挖体采取加固措施,设置支撑面,防止二次坍塌或加重事故的严重性。物体打击事故:抢救人员佩戴好安全防护措施,此外还要保证受伤害人员的伤害程度不再扩大;中毒事故:发生人员知悉只是应积极抢救,救护人员必须佩戴专门的防毒面具,防止中毒事故在救援人员身上的发生,此外还应注意通风,立即开启门窗,并将中毒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还要迅速查明中毒气体,提供给医院,如果有人昏迷,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联系医院。

6.结语

热力管道作为一种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用气、工业用气的必备设施,对城镇的经济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这种管道主要用于采暖和工业用气的输送,因此其地下施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热力管道在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风险的出现。通过以上对这些风险和规避措施的总结,希望会对施工人员有一些帮助,也期望今后的热力管道施工会做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地下空间设计与实践.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12.

[2]土建施工员岗位实务知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6.

[3]土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08.

[4]百度百科.引用于,2013,04.

上一篇:东北财经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法学概论下一篇:115班西柏坡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