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2024-10-2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共18篇)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篇一

事项名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 事项类别

非行政许可审批 设定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21条 审批对象

法人、其他组织 实施机关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办理一级评估报告备案、二级评估报告备案和跨区县行政区域的评估报告备案;

区县分局办理三级评估报告备案。收费依据及标准

不收费 受理方式

现场受理 受理地点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受理窗口或区县分局受理窗口 办理时限

7个工作日 办理处室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处或区县分局 申请材料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登记表(原件);

2、申请人身份证明:

(1)企业法人,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资质等级证书》(复印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非企业法人,提交《资质等级证书》(复印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3)法人代表人身份证明(原件)和身份证(复印件);

(4)委托办理的,提交授权委托书(原件)和受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4、地质灾害危险性性评估报告(原件);

5、专家库抽取的专家评审意见(原件);

6、评估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

7、评估工作报告合同(复印件);

8、评估报告光盘。审批流程

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告知 审查内容

材料是否齐备、内容是否完整、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签章是否完整;资质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相关专家是否从专家库中抽取的、专家是否通过评审,是否有专家意见。审查标准

1、材料齐备、内容完整、格式符合要求、签章完整;资质证书在有效期内、相关专家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通过评审,有专家意见。

2、依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2年9月27日发布,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893-2012)。批准形式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登记表》 有效时限

长期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篇二

(一)自然环境及地质概况

1. 气象水文概况。

评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分明,雨量较多,年平均气温20.7℃,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381mm[3]。评估区位于大发瑶族乡苍板村境内的桂江河段,桂江年平均流量399.31m3/s,年平均含砂量为0.134 kg/m3,年输砂量为265万t。河砂大量沉积于河流流速降低的部位。

2. 地形地貌概况。

评估区位于侵蚀堆积河流阶地和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海拔高度86.2~184.4m。总体地势NW、SE高,中部低。评估区内桂江岸坡长约900m,有土质、岩土质两种型式岸坡,其中土质岸坡主要分布在河岸一级阶地之外缘,高约2~7m,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砂、卵石层组成;岩土质岸坡主要分布于评估区西部的桂江北岸,表现在洪水位以下为基岩出露,以上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高约3~15m。评估区山体主要由中泥盆统郁江组粉砂岩夹泥岩和下泥盆统莲花山组细砂岩组成,坡度一般5°~25°,峰谷间相对高差98.0m左右,山坡大部覆盖有残坡积层,局部基岩裸露。

3. 地质背景概况。

(1)出露地层。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泥盆统郁江组粉砂岩夹泥岩(D2y)、下泥盆统莲花山组细砂岩(D2l)、第四系含碎石粉质粘土(Q4el+dl)、卵石(Q4 al+pl)、细~中砂(Q4al+pl)和腐殖土(Q4pd)。(2)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本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共有三组断层和一个向斜。评估区位于荔浦——平乐向斜南翼,该向斜展布于荔浦、栗木、平乐一带,轴向近NEE向展布,核部地层为上泥盆统灰岩,局部出现下石炭统灰岩、硅质岩,翼部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灰岩、郁江组粉砂岩夹泥岩和那高岭组砂页岩,评估区地层主要表现为单斜构造。评估区NE部为总体上呈NE转NW向走向的湖塘——大扒断层,呈弧形;评估区E部可见近SN走向的金峡断层;老虎岭断层从评估区NE通过,近NW走向,被湖塘——大扒断层切错[4]。本区地震烈度小于VI度,属地壳相对稳定区[5]。(3)地下水类型。本区水文地质环境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土层中的孔隙水及赋存于下伏基岩中的裂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土层中,以山坡残坡积层和河流阶地、漫滩冲积层为主,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系粉砂岩裂隙中。孔隙、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水和洪水期短时地表水(河水)补给,沿第四系覆盖层的孔隙和基岩的裂隙由高向低径流,向河流排泄,沿河两岸和冲沟多有出露。评估区植被发育,降雨量较大,地下水富水性属中等,枯季径流模数一般0.106~0.943 L/s·km2,泉流量一般0.014~0.221 L/s[3]。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及预测评估

1. 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根据评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砂场采砂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结合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发育规律及形成条件,预测本项目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河岸坍塌、滑坡。

(1)采砂引发河岸坍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砂场采砂区位于大发瑶族乡苍板村境内的桂江河段,距采砂区约15km的下游为巴江口水电站,此处河段宽达到约100~260m、深达到约10~50 m,浸没水位达+90 m,评估区内南北两岸坡在河道水位以下的岩土体受浸润而饱和,抗剪强度降低,河岸将受到在采砂活动中激起的波浪的淘蚀、冲蚀。在浪蚀及因水位变化引起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岸坡局部地段将受到侵蚀,从而引发河岸坍塌、滑坡地质灾害。坍塌的岩土体淤积于江中,减少巴江口水电站的有效库容,影响水库运行效率。根据野外调查,岩层的倾向与北岸岸坡的局部坡向相近,且岩层倾角(20°)小于岸坡的坡角,易发生顺层滑坡。鉴于本砂场采砂活动程度不大,预测形成的河岸坍塌、滑坡以小型为主(崩、滑体积<30m3),鉴于采砂场从河岸至河床留有8m以上的距离,预测其发生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

(2)采砂引发采砂区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砂场采砂区开采标高为+85~+90m,河道水面目前标高为+90m,砂场的开挖将在水下进行,在这个标高范围内,土层主要为粘土、中细砂,其稳定性差,大多呈流动~流塑状态,在这些土层中在开挖活动中易造成滑坡。鉴于本砂场的采场边坡角确定为45°,可保障生产工作面的安全。预测水下开挖引发采砂区滑坡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2. 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研究

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项目建设本身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分析,预测项目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河岸坍塌、滑坡。

预测建设项目本身遭受河岸坍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区段在砂场采砂区。分布在河岸一级阶地外缘的土质岸坡由粘土和砂、卵石组成,土质松散,少数呈稍密状态,岩土质岸坡分布于评估区西部桂江北岸,下部由中泥盆统郁江组粉砂岩夹泥岩组成,上述岸坡在浪蚀以及河流的侧蚀、淘蚀作用下,易发生河岸坍塌、滑坡地质灾害,产生的坍塌、滑坡体将淤积于桂江采砂区内。另北岸岸坡的局部坡向与岩层的倾向相近,且岩层倾角(20°)小于岸坡的坡角,加上所夹泥岩具有随浸水时间的增加,强度急剧下降的特性,易沿泥岩岩层面发生顺层滑坡。如在采砂过程中不进行有效的防治,在突降暴雨引发洪水或进一步浪蚀作用下发生河岸坍塌、滑坡地质灾害从而影响采砂区的正常开采。鉴于采砂区建设规模较小,开采的中细砂厚度不大(1~4 m),且沿岸坡生长有大量的杉木、毛竹,对岸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会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预测遭受的河岸坍塌、滑坡应以小型为主。此类地质灾害危害对象主要是采砂区内采砂设备,且由于河岸坍塌、滑坡激起的波浪可能威胁采砂船和运砂船上工作人员的安全。预测采砂区遭受河岸坍塌、滑坡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

根据本区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依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382-2006),在充分考虑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危险程度以后,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确定为:按照“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原则,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即以相似的工程地质条件类型进行类比,一般均为定性分析,不采取具体的量化指标。

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项目建设规模及施工特点,项目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其对项目建设和矿工生命财产的危害性大小、灾害防治难易程度等因素,对本建设项目的危险性进行地质灾害综合评估。根据评估规程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表1),将评估区划分为“中等”区。

2.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评估区位于侵蚀堆积河流阶地和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区,区内地形起伏不大,总体地势NW、SE高,中部低。桂江自东北向西南流过,两岸阶地断续分布。两岸山坡坡度一般5°~25°,区内地面高程86.2~184.4 m,地形与地貌类型较复杂,地质构造简单。出露基岩主要为中泥盆统粉砂岩夹泥岩和下泥盆统莲花山组细砂岩,岩石节理较发育。砂场采砂区位于桂江河道内,两岸集雨面积小,降水大部分沿山坡汇入桂江中。总体看,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和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地质环境条件为复杂类型。

现状评估未发现地质灾害,评估区地质灾害弱发育,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预测评估表明:预测评估区发生河岸坍塌、滑坡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小~中等,危险性小~中等。

因此,综合评估认为,评估区为河岸坍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 在采砂活动过程中,对采砂区两侧的岸坡,及时采取监控措施,做好采砂区附近的护岸护坡工程,保证采砂和运砂的安全以及岸坡的稳定,若发现有危及砂场的地质灾害及其隐患时,应组织人员撤离,而对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岸坡应因地制宜采用一些支护措施,防止岸坡失稳产生河岸坍塌、滑坡地质灾害。

2. 对于水下开采最终边坡,应严格按开采设计要求控制最终边坡角(45°)。防止其发生水下滑坡,影响采砂设备安全及采砂、运砂人员的安全。

3. 对于采砂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砾石等,建议回置于采坑中,以尽量减少环境条件的改变。

4. 为减少人为作用造成的地质灾害,建议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注意可能出现的地质环境改变对采砂活动的影响,尽量避免采用会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过大振动的采砂方式,减少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

5. 本砂场的开采方式为水下开采。因此,对采砂有直接影响的是河床水位的变化,特别是汛期河水暴涨,会直接带来毁坏采砂船、运砂船等设备,威胁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故汛期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以避免因降雨引发的河水突然暴涨、山洪等危害。

6. 应确保河床采砂区至河岸留有8 m以上的安全距离,挖深控制在安全深度(10 m)以内,评估区西南侧河岸地段应根据需要进行河岸护坡处理,以防止采砂对河岸安全造成威胁。

7. 加强岸坡及山体水土保持工作,尽量杜绝或减少破坏河岸上植被、树木,以恢复和改善评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减少河岸坍塌、滑坡地质灾害。

8.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在砂场建设、生产,乃至停采期间,发现有地质灾害隐患时,应及时报告,并对其进行防治处理。

(五)结束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福鑫砂场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条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灾害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从而尽可能的消除或减轻福鑫砂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的危害。

摘要:文章对福鑫砂场进行了地质灾害分布情况的论述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探讨, 在分析各种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从而对今后福鑫砂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福鑫砂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对策

参考文献

[1]广西平乐县大发福鑫砂场地质简测报告[R].桂林工学院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7.11.

[2]广西平乐县大发福鑫砂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R].桂林工学院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7.11.

[3]1∶20万荔浦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1982) [R].中国人民解放军00939部队.

[4]1∶20万荔浦幅区域地质图及说明书[S].地质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局, 1965.

3.某建筑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篇三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以某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为例,对其进行相应探讨。

关键词:建筑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0-0146-01

1地质环境条件

评估区所在位置属剥蚀堆积地貌,为垄岗及坳沟地形,有零星的小水塘分布。场地地形北高南低,地面最大高程36.1 m(黄海高程,下同),最小高程21.6 m,最大相对高差14.5 m。场地地形、地貌属简单类型。

评估区地处扬子准地台江汉盆地以东。地层区划隶属于扬子区、下扬子分区、大冶小区。评估区均为第四系覆盖,根据本次在评估区钻探揭露地层,结合1:5万区域地质资料可推测评估区隐伏基岩地层为白垩-下第三系(K-E)砂、泥岩。

钻探揭露第四系覆盖层厚度11.3~13. 2m,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湖冲积层(Q4l+al)、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2-3al+pl)以及第四系下更新统坡残积层(Qdl+el)。第四系全新统湖冲积层主要为灰色、灰褐色、灰黄色软~可塑状态淤泥质土、一般粘性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al+pl主要为黄褐色、棕红色硬塑状态粘性土;第四系下更新统坡残积层(Qdl+el)主要为灰黄色、紫红色硬塑状态粘性土,局部夹少量砾石层。

2地质构造

按大地构造单元划分,评估区地处扬子地台、大冶褶皱束、盘龙向斜南翼核部。该向斜轴向呈近EW展布,核部隐伏地层为K-E及T地层,两翼分别为P、C、D地层。评估区内未见断裂构造。评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震区,地震强度、频次不高,属弱震、少震的相对稳定区。发生的地震震级低于4级烈度,震源深度大都在8~20 km以内,平均震源深度约11 km。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规定,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属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3主要岩土体类型及特征

评估区为垄岗及坳沟相间地形,地势北高南低,覆盖层为第四系沉积层,其中第四系全新统淤积及冲积层(Q4l+al)具中~高压缩性,承载力较低;第四系上-中更新统洪冲积层(Q2-3al+pl)具中~低压缩性,承载力较高;第四系下更新统坡残积层(Qdl+el)具中~低压缩性,承载力中等。

覆盖层下隐伏基岩为白垩-第三系(K-E)砂、泥岩,岩石类型属极软岩,强风化岩石风化强烈,呈土状,承载力较高,强风化带厚度一般在3~5 m;中-微风化岩石力学强度一般较高,完整性好。

综上所述,评估区内岩土层结构简单,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可将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划分为简单类型。

4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①场地在进行大开挖或开挖较深的基槽时,不宜在基槽附近地面上大量人为堆载,若人为堆载过高,也易造成堆载土体失稳,诱发产生小型土体崩塌或滑坡,从而发生地质灾害,但由此引起的地质灾害程度一般较小,也易于防止。②场地局部地段地形低洼,有淤泥质土分布,淤泥质土为高压缩性土,易产生沉降变形;场地平整时则为填方区,填土厚度相对较大,结构松散,填土层也极易产生沉降变形,不仅给建筑物基础及室内地坪造成破坏,还会造成场区道路及围墙剪切破坏。③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局部具有弱膨胀性,当拟建物基础荷载小时,因土的胀缩变形可能造成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并使建(构)筑物开裂、破损,甚至倾斜。

5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评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引发土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因淤泥质土、填土沉降变形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膨胀土发生胀缩危害的危险性小。场地拟建物基础施工时,不宜进行大开挖,应选择独立柱基础或墩基。若需要开挖较深的基槽时,需对基槽边坡进行支护。场地基槽施工开挖后易形成土质边坡,在基槽附近地面上应避免土体过高堆载,防止因土质边坡失稳诱发产生土体崩塌或滑坡等地质灾害。场地施工平整时,对淤泥质土应进行必要的清淤,对人工填土,由于是新近填土,结构松散,易发生沉降变形,在道路及围墙施工前应进行分层夯实或碾压。

参考文献: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篇四

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探讨

清远某寺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属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5月某日的一场泥石流冲击下,大部分庙宇群被冲毁,损失惨重.本文以该寺泥石流地质灾害为例,根据广东省现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细则[1],搜集我院在清远水利枢纽工程[2]地质灾害调查的相关资料,对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预测评估探讨.

作 者:欧树召 温汉辉 作者单位:广东省工程勘察院,广东广州,510510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X43关键词:泥石流 地质灾害 危险性 预测评估

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篇五

摘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要求,综合阐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意义,作用。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保护地质环境 ,防治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措施。1999 年3 月国土资源部颁布并实施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其中第 25 条明确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 ,在申请建设 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由省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不符合条件的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年11月又下发了《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 ,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具体操作办法和评估技术要求。2000年颁布的《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亦做了同样的规定。自这项规定实行以来,全国已完成了4 000多个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我省也相继有近100个建设项目审批中开展了此项工作,为防灾减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几年的工作中发现,不同部门的部分同志头脑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对评估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在理解上还有所差异。本文就评估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谈一些看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意义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产生的或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其中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突发性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最严重。由于是地质现象 ,所以国务院将防治地质灾害的职能划归了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地质体是地质环境的主体 ,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均依附于这一载体。所以地质灾害危害的 范围是极广的 ,地质灾害防治也涉及到各个部门。在以往的地质灾害防治中 ,各部门、各建设单位各自为战 ,从本部门、本项目和地方的实际利益出发,采取了一些相关的防治措施,还由于不同行业在技术要求上的差异等,这样做难免有考虑不到之处,留下后患的可能性很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的意义就在于:首先 ,评估工作不仅仅为工程服务,同时也为保护当地地质环境提供依据;其次,评估工作在项目选址阶段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是评估的主要内容之一,改变了以往轻预防、重治理的被动局面;第三 ,评估工作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角度、多部门、多学科统筹规划,充分发挥综合管理国土资源的职能;第四 ,评估工作发挥了地质灾害防治专业的技术优势,提出的防治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预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将成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的有力手段。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作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近几年国土资源部在申请建设用地方面的一项新的规定。但其作 用决不仅仅是征地报批的一个例行手续。其重要作用还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2.1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地质灾害是地质作用对受灾对象造成严重影响的结果。没有受灾对象,构不成灾害。这 就存在工程选址问题。对重大工程,政府对如何选址必须做出决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就是用地审批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决策的一个方面。因选址不当造成 严重损失的例子是很多的。三峡工程所在地巴东县城地处水库淹没区,需要搬迁。经勘查,选择距离县城不远的黄土坡作为县城新址,1984年开始建设。1995年新县城开始连续发生滑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地矿部门勘查 ,黄土坡是一个古滑坡群。此事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这也是国土资源部做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定的一个原因。2.2 为建设单位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依据

大部分建设工程受各种因素制约 ,是无法完全避开地质灾害的。因此,必须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为建设单位提出防灾建议和合理的治理措施,并作为建设单位治理地质灾害的依据。2002年,西北民族学院新建学生楼的场地选在了兰州市皋兰山山麓地带,新开挖的边坡存在诱发滑坡的可能。因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提出必须进行加固处理的建议。建设单位采纳了这一意见 ,并及时采取了治理措施 ,使学生楼的安全有了保障。2.3 为金融机构投资风险估算提供依据

地质灾害损失的特点之一是不可预见性。金融机构在对一个项目进行投资时,都希望得 到稳定的投资回报,因此要求建设单位提供详细的建设方案,以确定投资风险。而地质灾害损失的不确定性则增加了这种投资风险。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金融部门风险分析的很重要的技术文件。国内不乏这样的例子:某工程建设初期预计的投资规模较小,而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难以治理的地质灾害,使投资规模不断增加 ,使建设单位骑虎难下,金融机构投资回收也遥遥无期。

2.4 是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必要程序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政府行政审批程序的一部分。政府行政工作要逐步实行公开化, 评估报告及认定结果也要在互连网上向社会公开。其目的一是使公民知晓本区域将要建设的 工程有可能诱发何种地质灾害 ,应采取什么措施 ,体现公民的知情权;二是使建设单位和政府 管理部门自然的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除上述外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还是区域地质环境研究评价的重要资料;也是界定人为诱发地质灾害责任的法律依据文件。随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加强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的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 ,也必将在防灾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结语

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篇六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关问题的探讨及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作为工程建设与规划的一项重要前期工作,它的开展可以确保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和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对最大限度的降低或防止地质灾害的`危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了目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简单叙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发展趋势.

作 者:梅岩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2009”"(26)分类号:P关键词:地质灾害 发展现状 相关问题 发展趋

7.宜春市某学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篇七

据该小学整体搬迁项目建议书, 其占地面积约7616.78m2, 约11.4亩, 总建筑面积1986.06m2, 其中第一期建筑面积900m2。主要建设内容为教学楼600m2, 学生宿舍200m2, 厕所50m2, 厨房50m2。投资规模总计130万元。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根据地貌成因、地形标高和形态特征等评估其地貌类型大致可划分为丘陵地貌、山间冲积平原地貌两种类型。丘陵地貌在评估区内大面积, 面积约0.865km2, 占评估区总面积77.23%。地形起伏较大, 地形坡度8~21°, 植被主要为松树、杉树、低矮灌木与杂草, 覆盖率达70%。山间冲积平原地貌主要分布在评估区东部、东南部、南部, 面积约0.255km2, 占评估区总面积22.77%。地形起伏小, 地形坡度0~8°, 被房屋及农作物覆盖。

2.2 地质概况

根据现场调查和收集的资料, 评估区内出露的地层从新到老为第四系、三叠系下统青龙组、二叠系上统乐平组、二叠系中统茅口组。

2.3 岩土层特征

根据成岩建造、岩性、结构特征等, 将评估区岩土体分为三类, 即松散土体、一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类, 岩土体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

2.4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特征, 区内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

2.5 人类工程活动

据实地调查, 评估区距离市区、城镇较远, 居民集中居住点较少, 人类工程活动较少, 主要人类活动为农业、林业, 没有工厂。据现场踏勘调查及矿管部门查询, 评估区内没有设置采矿权, 且无采矿史。据本次野外调查和收集的地质灾害资料, 评估区内尚未发现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

2.6 区域稳定性

依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 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05g, 设计特征周期0.35s, 区域地震烈度小于Ⅵ度, 属相对稳定区域。

3 评估级别和范围

拟建区所处地质环境条件中等, 拟建项目属重要建设项目。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的等级标准, 评估级别定为一级。

评估区范围依据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地质条件及现场调查情况[2], 本次评估范围为拟建区外推500m, 面积约1.12km2, 可满足拟建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需要。

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4.1 现状评估

4.1.1 崩塌、滑坡

评估区内以丘陵地貌为主, 同时分布有山间冲积平原地貌, 地形起伏较大, 区内最大相对高差160.9m, 评估区内地形坡度0~21°。评估区内山间冲积平原区多被房屋及农作物覆盖, 丘陵地区域多被植被覆盖, 覆盖率一般达70%以上。本次评估区内调查与访问未发现明显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历史上亦未发生上述地质灾害, 亦未有因发生上述地质灾害而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的记录。现状评估前述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4.1.2 泥石流

评估区内以丘陵地貌为主, 地形标高262.2~423.1m, 最大相对高差160.9 m, 地形坡度0~21°为主, 区内沟谷不发育, 评估区现状无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 未曾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泥石流, 无大规模物源, 不具备发生泥石流的条件。评估区历史上从未发现泥石流现象, 产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很小。泥石流发育程度为弱发育, 因此泥石流对拟建区的危险性小。

4.1.3 自然斜坡稳定性

自然斜坡XP1位于拟建区西南部 (图1) , 该自然斜坡段山顶高程327.1 m, 山脚高程约295 m, 斜坡高度32.1m, 斜坡坡度为17°, 坡体出露地层三叠系下统青龙组, 地层产状143°∠36°, 坡向约56°, 斜向坡。岩石强风化深度2.0~4.5m, 裂隙较发育, 裂隙多呈闭合状, 张裂隙为充填、半充填。残坡积层厚度一般为1.0~3.5m, 植被较茂盛, 未见泥岩软弱夹层。综合判断XP1为稳定性好的自然斜坡。

4.1.4 地面塌陷易发性

通过分析后判断, 第四系覆盖的青龙组地层为地面塌陷较易发区, 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的可能性较大。裸露型青龙组及裸露型茅口组地层为岩溶地面塌陷少发区, 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的可能性较小。拟建区位于该区, 因此对拟建区危险性小。

据现场调查访问和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查询, 现状拟建区未设置矿权, 且无采矿史, 拟建工程下方无地下采空区分布, 也无其他工程硐室存在, 不存在形成采空地面塌陷的不良地质条件和人为工程因素, 自然条件下发生采空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小。

4.2 预测评估

4.2.1 挖填方边坡稳定性、危险性预测评估

拟建场地已经整平, 整平标高约303 m, 整平后形成了2段人工切坡和1段填方边坡, 均为岩土混合坡。WF1:位于拟建场地西南侧边界, 拟挖方边坡长度约68m, 斜坡坡度17°, 边坡高度3~4m, 裂隙较发育, 表土为风化残积土, 厚1m左右, 岩石风化层厚度1~3m, 未见有软弱夹层, 坡向62°, 岩层产状142°∠34°, 为斜向坡, 经评估, 其稳定性好。WF2:位于拟建场地西南侧边界处, 拟挖方边坡长度约48m, 自然坡度17°, 边坡高度1.5~3m, 裂隙较发育, 表土为风化残积土, 厚1 m左右, 未见有软弱夹层, 岩石风化层厚度1~3m, 岩层产状142°∠34, 为逆向坡, 经评估, 其稳定性好。均对拟建区的危害性小。

4.2.2 填方边坡稳定性、危险性预测评估

填方区填方厚度最大约5 m, 填方厚度较小, TF1边坡高度较小, 边坡稳定性较好, 对拟建区的危害性小。

4.2.3 工程建设遭受地面塌陷预测评估

拟建区内未设置采矿权, 且无采矿史, 拟建工程下方无地下采空区分布, 也无其他工程硐室存在, 发生采空地面塌陷的可能性小, 引发或加剧采空塌陷的可能性小, 危险性小。

拟建区大部分位于裸露型三叠系青龙组, 属地面塌陷少发区。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 有可能会引发或加剧岩溶地面塌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 拟建项目属重要建设项目, 评估级别定为一级。通过对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 评估区内尚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拟建区周边自然斜坡XP1在自然状态下稳定性好, 危害程度中等, 危险性中等;工程状态下将形成两段挖方边坡, 经评估WF1、WF2稳定性好, 危害程度小, 危险性小。自然条件及工程状态下, 拟建区及周边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 危险性小。拟建区发生岩溶地面塌陷的可能性较小, 引发或加剧采空塌陷的可能性小。总体评价:该建设场地基本适宜工程建设。

5.2 建议

在场地整平过程中, 可能存在局部挖填方区和工程弃土, 应注意场地的排水及边坡的防护工作,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边坡采取防护措施。多余的工程弃土应按相关要求处置, 不能随意堆放。填方区域遇水长期浸泡或潜蚀, 有整体蠕变的可能性, 建设方应注意做好地面排水工作, 加强防范。加强岩溶水文地质监测, 建议拟建区及周边1km范围内不宜大强度、大降深地开采或疏排岩溶地下水。在工程建设前必须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 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植被和原始地形的破坏, 采取生物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保护地质环境[3]。

参考文献

[1]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标准委员会.GB 18306-201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2]罗元华, 张梁, 张业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篇八

关键词: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154-02保康县东依襄阳,西邻神农架,北交武当、十堰,南汇宜昌、长江三峡,境内奇山怪石、流瀑飞泉,素有“腊梅王国”之称。保康温泉小镇一期工程项目行政区划隶属于保康城关镇陈家河村,距保康县城16.5 km处,经3.8 km县级公路直达省道S223。本次评估是在收集分析有关区域地质、地形等资料基础上,针对保康温泉小镇工程区及周边的地质灾害分布及特征等展开的调查工作,并进行现场核对。采用穿越法和追踪法相结合的野外地质调查方法,利用保康县陈家河温泉小镇地形图,开展了工程及周边范围1:1000比例尺的地质灾害专项调查与测绘。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剖面测绘、地质灾害测绘、GPS卫星定位测量、拍照等工作手段采集第一手资料,经过资料整理、计算与分析提交正式评估报告。

1 地质环境条件

1.1 气象水文

保康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因境内地貌复杂,高低悬殊,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低山河谷, 日照尚足, 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节变化明显; 高山地区多雨,温度低,湿度大,降霜早,积雪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低山15℃,半高山12℃,高山7℃。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6.5℃。评估区内的陈家河在保康县城郊汇入保康县主要地表水系清溪河内,陈家河常年有水,流量受季节控制明显,水环境质量较好。评估区中部分布有北东走向自然冲沟,冲沟内有溪流汇入陈家河,流量受季节控制,调查时流量较小约2L/s。

1.2 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处鄂西山区荆山山脉的北部,地貌单元属低中山,典型的侵蚀河谷地貌,地形切割较深,山势陡峻,植被茂盛。河谷呈稍开阔“U”形谷,北岸山体较陡坡度45~55°,南岸山体坡度15~45°,坡面为直线型,两岸山顶高程500~700m,河床高程418~430m,相对高差约70~300m。

1.3 地层岩性

区域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粉质粘土、碎石土、卵石层,厚度0~5.0 m;寒武系下统水井沱组石牌组(∈1s-sp)炭质页岩、灰质白云岩,厚度170~190 m。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收集资料,评估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层粉质粘土、碎石土、卵石层,寒武系下统水井沱组石牌组(未分)灰质白云岩。

2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区域内断裂较发育,评估区位于土门断裂南新华断裂东。土门断裂分布于土门、蒋家山一带,为一正断层,全长23 km,其特征是:南段走向近南北,断层面倾向东,倾角80°;北段走向320°,断层面倾向东,倾角60°,断裂带岩石极为破碎;新华断裂,分布于新华—鹤峰一带,走向北北东。评估区内无断裂出露,物探资料反映区内存在两条隐伏断裂,是区内主要地下含水带,产状不详。裂隙主要发育一组产状271∠61°,面闭合~微张,无充填,密度20~60 cm/条,延伸大于3 m。保康县城地处鄂西山地上升区,四周分布有挽近期活动性断裂,北西17.5 km为近东西的青峰断裂,西面18 km有北北东向新华断裂,东面50 km有北北西向的南漳—荆门断裂,南面16 km有北北西向的通城河断裂及东西向阳日断裂。在这些活动断裂带中,地震活动频繁,对本区影响显著。

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地形切割较深,山势陡峻,但是植被茂盛,主要地层为为第四系冲洪积层,出露基岩为中厚层灰质白云岩;人类工程活动一般,主要为修建道路、房屋建设和农耕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受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的控制及人类活动影响,评估区主要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等。评估区发育一条长近1 km汇水面积近2 km2的冲沟,走向北东,暴雨季节易发生山洪,进而可能引发泥石流。冲沟两侧坡体坡度20~40°,植被茂盛,覆盖层厚度0~1 m,出露基岩为灰质白云岩,完整性好,物理力学性质极佳,因而不易发生崩塌滑坡,不会形成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小,危险性小。

评估区内未发现其他地质灾害变形迹象,现状地质灾害为弱发育,危害性小,现状评估危险性小。

4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1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工程建设的开挖切坡、人工平整场地、基础开挖、弃碴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及现状评估,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评估区第四系覆盖层厚度1~5 m,基岩是物理力学性质极佳的灰质白云岩,是良好的持力层,开挖切坡、人工平整场地、基础开挖形成的边坡不高,引发崩塌、滑坡可能性小。保康温泉小镇工程建筑物,多规划布设于冲沟口平缓区域,对原有较陡坡改变不大,引发原有陡坡崩塌、滑坡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工程施工将形成大量的土石方,当弃土场形成一定规模后,暴雨季节可能诱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工程施工区位于评估区冲沟的沟口,对沟内地质环境基本无影响,泥石流缺乏物质来源,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小,危险性小。

4.2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及现状评估,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为中等复杂,现状地质灾害为弱发育,危害性小,可能发生崩塌、滑坡可能性小;开挖切坡、人工平整场地、基础开挖形成的边坡不高,引发崩塌、滑坡可能性小。工程施工区对沟内地质环境基本无影响,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小;工程建设产生的土石方如不按设计堆放在弃土场,可能引发泥石流的可能性小—中等。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险性小,但考虑工程属旅游开发,工程规模较大,一旦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对工程建筑物及人员生命危害较大,因此预测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险性小—中等。

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依据评估区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工程建设区(段)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危险程度,确定判别区段危险性指标,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发育特征、稳定状态及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不同地域地质环境容量对工程建设的限制情况;地质灾害在采取工程治理或其它措施时的难易程度。采用工程地质定性分析与半定量分析结合的方式,进行拟征用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分(段),并对拟征用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价结论。

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为中等复杂,现状地质灾害为弱发育,危害性小;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测危险性小;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测危险性小—中等。

参考文献:

[1] 刘鑫,陈奇,吴树仁,等.陕西陇县李家下滑坡风险评价[J].地质通报,2008,(6).

[2] 汪万红,张慧,苏鹤军.秦岭北缘断裂带温泉水循环深度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8,(1).

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篇九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问题的复函

二○一○年九月三十日

岳阳市物价局:

你局《关于请求核定岳阳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报告》收悉。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属涉及建设项目的特定服务价格,为规范其收费行为,我局正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研究制定有关收费文件,在我局文件出台前,现就有关收费问题复函如下:

一、开

环境评估资

持自愿委托

后,方可收

止借助行政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服务,应由具备地质,独立执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机构承担,并原则,与委托方签订协议,切实履行协议承诺的服费。不具备执业资格或无委托协议的,不得收费。职能强行服务、强制收费。质坚务禁

二、根据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规定,对在非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的项目,不得强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收费。

三、按照《湖南省服务价格管理条例》的规定,执收单位收费前应到当地同级价格部门办理服务价格登记证,使用国家规定的票据,并实行亮证收费。

10.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篇十

(编号:2011-DZ-90)

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二0一一年六月

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编号:2011-DZ-90)

编 :

技术负责 :

总工程师 :

总经理 :

甘亨俏

吴军珍

陈金炼

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2011年6月

目 录 第一章

概况.....................................................................................................................................1

一、工程概况.......................................................................................................................................1

二、委托要求.......................................................................................................................................1

三、评估依据.......................................................................................................................................1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2

一、地形地貌.......................................................................................................................................2

二、地质概况.......................................................................................................................................2

三、岩土体特征...................................................................................................................................2

四、水文地质条件...............................................................................................................................2

五、人类工程活动...............................................................................................................................3

六、地震烈度.......................................................................................................................................3 第三章

评估等级...........................................................................................................................3

一、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3

二、建设项目重要性...........................................................................................................................3

三、评估等级的确定...........................................................................................................................3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4

一、现状评估.......................................................................................................................................4

二、预测评估.......................................................................................................................................4

三、综合评估.......................................................................................................................................4 第五章

结论.......................................................................................................................................5

1、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形地质图 图

2、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工程地质剖面示意图 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第一章

概况

一、工程概况

永安市大湖镇李坊村拟在本村汉口自然村进行新村点建设,征地面积为9.8791亩,见图一,建筑物概况大致为:楼高3层,无地下室,砖混结构,拟用基础形式为浅基或墩基。拟建场地整平高程约436m,场地局部需填方,最大填土厚约3m,无高陡边坡存在。

二、委托要求

受永安市大湖镇李坊村村委会委托,我公司于2011年6月中旬组织地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调查,结合对已有地质资料的研究,对拟建场地及其影响范围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评估依据

1、永安市大湖镇李坊村村委会委托书;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

3、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20万永安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65.7);

4、现行有关标准;

5、本次现场踏勘、调查有关资料。

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一、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及其周边微地貌属缓坡台地,场地内现地面高程约433-436m,高差约3m,场地及周边整体地形较平坦,平均坡度约20,地表因耕种改造呈阶梯状分布,台阶间高差0.2-1.0m不等,现为水田及空地。拟建场地影响范围地形地貌与场地相近,南、北两侧均为已建物,东侧为空地及引水渠,渠侧已建砌石,西侧为已建公路。

二、地质概况

根据现场调查,拟建场地上部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局部有少量杂填土,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呈整体块状结构。场地未见有影响其稳定的断裂破碎带通过。

三、岩土体特征

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岩土体特征自上而下大致为:

1、残坡积砾质粘性土(Qel-dl): 紫红色、黄红色,稍湿~干,可塑~硬塑,推测层厚约1.5~5m,厚薄不均,工程地质性能一般。场地内均有分布,坡脚台地局部表层为杂填土。

2、花岗岩(γ

2(3)

5):灰白色、黄红色,组织结构清晰,呈整体块状结构,风化程度自上而下渐弱,工程地质性能渐好。

四、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的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土层中的孔隙水及基岩中的裂隙水,富水性、渗透性均较弱,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场地外围地表水的渗透。

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五、人类工程活动

根据调查,拟建场地周边有已建民宅及道路分布,但对场地建设影响甚微。

六、地震烈度

根据《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建设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第三章

评估等级

一、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拟建工程区地貌类型较简单,出露的地层岩性简单,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能整体良好,无影响场地稳定的断裂构造,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影响工程建设的人类工程活动微弱。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中第5.8.1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有关规定,该建设用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二、建设项目重要性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第5.8.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有关规定,本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为一般建设项目。

三、评估等级的确定

拟建工程区内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建设项目属一般建设项目,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第5.8条有关规定,本建设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三级。

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一、现状评估

据现场调查了解,场地及周边未曾发生地质灾害。

拟建场地及其周边微地貌属缓坡台地,场地内现地面高程约433-436m,高差约3m,场地及周边整体地形较平坦,平均坡度约20,地表因耕种改造呈阶梯状分布,台阶间高差0.2-1.0m不等,现为水田及空地。拟建场地影响范围地形地貌与场地相近,南、北两侧均为已建物,东侧为空地及引水渠,渠侧已建砌石,西侧为已建公路。

拟建场地及周边地表上覆土体主要为残坡积砾质粘性土(厚约3.5~6.0m),因地形坡度整体较缓,东侧引水渠已设有简易挡墙,地表水汇水区域狭窄,下伏岩体未见有软弱夹层及影响场地稳定的断裂通过,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因此场地及周边现状下不易产生影响场地整体稳定的地质灾害。

二、预测评估

1、场地平整时:拟建场地整平高程约436m,场地局部需要填方,估计最大填土厚约3.0m,由于填土结构松散,易产生地面沉降与不均匀沉降,填方边坡易产生滑塌,影响场地的稳定,应予以注意。

2、建筑物施工及建成后:拟建物楼高3层,无地下室,砖混结构,拟用基础形式为浅基及桩墩。场地局部预计需采用深基,开挖揭露的岩土体主要为填土、残坡积土,其结构较松散,基础施工时易产生坑壁坍塌,影响施工安全及邻近场地的稳定,应予以注意。

三、综合评估

1、拟建场地及周边现状下不易产生影响场地稳定的地质灾害。

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拟建场地平整时:填方地段易产生地面沉降与不均匀沉降,填方边坡易产生滑塌,影响场地的稳定,应予以注意。

3、建筑物施工及建成后:基础施工时,若采用浅基,施工不易造成坑壁坍塌;若采用深基,易造成坑壁坍塌,影响施工安全及邻近场地的稳定,应予以注意。

4、在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该场地基本适宜永安市大湖镇李坊村新村点工程建设。

第五章

结论

1、永安市大湖镇李坊村新村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三级。

2、拟建场地及周边现状下不易产生影响场地稳定的地质灾害。

3、拟建场地平整时:填方地段易产生地面沉降与不均匀沉降,填方边坡易产生滑塌,影响场地的稳定,应予以注意。

建筑物施工及建成后:基础施工时,若采用浅基,施工不易造成坑壁坍塌;若采用深基,易造成坑壁坍塌,影响施工安全及邻近场地的稳定,应予以注意。

4、在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该场地基本适宜永安市大湖镇李坊村新村点工程建设。

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1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篇十一

关键词:矿山 地质灾害 危险评估 技术问题 探讨

矿山地质灾害会对矿山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还会对自然资源造成浪费,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我国大小矿山地质灾害问题频发,给国家和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国家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危险评估方案,运用相关的技术条件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1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确定方法

划定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是灾害危险评估中的重要环节,能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划定评估范围就必须要以计划采矿用地范围为依据,由矿区外缘向外扩散一个特定范围,当遇到特殊的地段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整个发育区和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地区划分到危险评估范围中。针对以下几种情况,地质灾害危险评估范围确定方法也存在差异。

1.1 露天开采矿井的地质灾害危险评估范围

露天开采矿井常见的地质灾害有滑坡、地陷、地裂、崩塌、瓦斯爆炸和地下透水等,除此之外,还有可能遭受到因露天矿井边坡失稳而引起的一系列二次灾害。所以,在研究推算露天开采矿井的地质灾害危险评估范围时,一定要考虑到矿井边坡稳定性的问题,严密地计算出矿井边坡的影响范围,并以此为推导依据,确定露天开采矿井的灾害评估范围。

1.2 地下开采型矿井的地质灾害危险评估范围

地下开采型的矿井由于深入地下作业,在开采完成之后很容易形成采空区,使得矿井上覆岩层出现变形情况,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在研究推算危险范围的时候,一定要运用专业的推导公式进行运算,并结合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上覆土层的厚度等因素的影响,以此确定下地下开采活动形成的地表裂隙范围。

1.3 特殊地段的地质灾害危险评估范围

当勘测活动遇到一些特殊的地段,如泥石流高发地段、地陷区等,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经验,将灾害危险评估范围扩大到100米之外的安全地带。

2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评估标准

2.1 危险性较大的情况

一般来说,矿区周边的沟谷区、具有发生滑塌事故的地形条件地带和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不仅如此,采矿矿层厚度和层数大小也是影响矿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重要条件。当采矿矿层厚度超过十米、采矿层数超过两层时,危险系数将会直线上涨,大大增加了矿坑突水事故、瓦斯爆炸事故和矿山自燃事故的发生几率,会对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危害。除此之外,该地段还很有可能会出现泥石流灾害,对矿区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2 危险性中等的情况

在矿区周边的风沙地貌区、曾经出现大面积地陷灾害或具有轻度水土流失现象的地区较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这些地区开采矿层厚度一般大于三米,但采矿层数仅为一层,上覆基岩和土层的厚度往往超过七十米,较为坚固,不易发生形变。该区域的居住人口较少、密度较小,居住范围较广,人口分布较为分散。而且,这些地区基本不具备诱发泥石流的条件,相对来说较为安全。

2.3 危险性偏小的情况

地质灾害危险系数较小的地区往往不存在滑塌情况,水土流失情况也较为轻微。这些地区不仅开采矿层厚度小于三米、采矿层数只有一层,而且上覆基岩和土层的厚度超过七十米,极不容易对地表造成裂隙或其他地质灾害,一般不具备泥石流的诱发条件,基本上不可能出现滑坡泥石流灾害。

3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注意要素

相关部门进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主要是为了保障矿区周边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到损害,最大程度上保护矿区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受采矿活动的影响,迎合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能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3.1 数字化矿山的运用

数字化矿山平台包含了许多系统(如图一所示),它可以通过数据仓库集成技术,建立完备的矿山数据资料中心,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生产数据。除此之外,还能够借助地质测量模型和三维仿真等核心技术,帮助降低矿井安全生产和管理难度,是一项十分实用的现代化技术。

数字化矿山是数字化地球在矿山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在矿山范围内建立一个三维坐标主线的方式,将矿山中的主要信息构建成一个专业的矿山信息模型,帮助工作人员快速精准地了解矿山中的各种信息。

一般来说,结合矿山安全监测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为矿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等提供原库调用服务,能够为矿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以达到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推动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2 加强日常生产地质管理工作

3.2.1 有效延长矿山寿命

矿产资源是短期内的不可再生资源,一座矿山的矿产量有限,要想延长矿山的寿命,就必须要加强地质管理工作,扩大对盲矿和新矿床的找寻范围,运用科学化的技术手段,提高找矿的准确度,结合新的理论和技术,尽可能地延长矿山的使用寿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地质技术管理工作还能解决由于矿山复杂的内部结构而导致零碎小矿体难以开采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小矿体的回采率。

3.2.2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在地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采用有力措施、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矿产回收率最大化。矿山在开工建设之前,必须要保证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以获取健全的地质数据资料,为后续评估工程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达到防治矿区地质灾害的目的。

3.3 工程措施

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应该时刻提高警惕,尽量在灾害发生前进行有效预警和防御措施,对于可以避免的地质灾害尽可能地采取避让的态度,如遇到实在避免不了的地质灾害,则一定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灾害治理方案,以确保矿山工程的安全、顺利运行。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技术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如图二所示):主动型、被动型和复合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我国大小矿山地质灾害问题频发,不仅对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也给国家的自然资源和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国家必须要针对矿山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危险评估工作,以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使国家自然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还应该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危险评估方案,分三种情况(露天开采矿井、地下开采型矿井和特殊地段)去划定地质灾害危险评估范围。可以通过对矿区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开采矿层厚度和层数等信息,分析判断出该地区出现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还可以通过加强日常地质管理工作、使用数字化矿山平台等方式实现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付茂盛.平泉县明阳矿业有限公司新建精选厂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科技信息,2010(24).

[2]苏剑平,亓兆伟.丰宁仕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石门沟尾矿库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科技信息,2011(08).

[3]何维彬,朱志刚,陈国华.道路工程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京开高速公路(辛立村收费站~市界段)为例[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06).

[4]黄超杰.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应注意的主要方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5]施龙青,孙红华,刘虎.矿山灾害链及其断链减灾模式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05).

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篇十二

该水电站工程区位于四川省康定县力丘河干流上。库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和潜在不稳定斜坡, 其发育范围向两岸单边平均延伸宽度约500m, 累计平均总宽度约1 000m, 库区评估向库尾延伸1km。因此根据水库的回水长度及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 确定本次库区地质灾害评估区范围约6.2km2。

2 评估级别

2.1 建设项目重要性

枢纽建筑物由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发电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坝型为粘土心墙闸坝, 坝高36m, 坝顶长209.0m, 坝顶宽12m, 首部枢纽总库容929万m3, 装机容量2×55m W。按《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DL5180-2003) 的规定, 该项目坝高>30m, 装机容量>50m W, 为中型水电工程。按国土资源部《技术要求》的分级标准, 建设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2.2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力丘河干流上。省道S215线纵贯工程区, 交通较为便利。电站坝址区距康定县城123km, 厂址区距康定县城138km, 工程区距四川省成都市公路里程约490km, 电站对外交通条件较好。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裂隙及其密集带中, 由大气降水补给, 向力丘河排泄;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床覆盖层及两岸岸坡坡脚崩坡积层中, 由大气降水及两岸地下水补给, 向力丘河排泄, 两岸地下水位以力丘河水位为排泄基准面, 地下水位向两侧山体呈反水力坡降抬升, 推测最大埋深约60m。坝址不良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风化、卸荷裂隙, 局部存在少量的崩塌现象。

电站引水隧洞长约15.2km, 沿洞线地势起伏变化大, 山体坡度一般在30°~45°。电站厂房位于力丘河白马桥下游的河漫滩上, 厂房后侧山体自然坡度为55°~65°, 基岩裸露。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侏倭组 (T3zh) 的变质粉砂岩和第四系覆盖层 (Q4) 。厂址区地质构造较为简单, 岩层产状308°/SW∠71°。厂址区地下水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两种。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裂隙及其密集带中, 受大气降水补给, 向力丘河排泄;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床覆盖层及两岸岸坡坡脚崩坡积层中, 受大气降水及两岸地下水补给, 向力丘河排泄。厂址区不良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风化、卸荷裂隙, 局部存在崩塌现象。

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3 197.0m, 为日调节水库, 河床自然坡降约6‰, 库尾在俄巴绒沟沟口附近, 回水长度约5.2km。水库地处高原浅丘区, 两岸分水岭高程多在4 000m~4 500m以上, 河道呈“S”型弯曲, 河流总体走向为SW248°, 正常蓄水位3 197.0m时, 相应河水面宽100m~260m。枯水期河水位高程3 173m~3 197m, 两岸岸坡约30°~40°, 植被发育。库区岩性为变质粉砂岩, 属微-弱透水性岩体, 库区无通向邻谷的较大规模断层, 水库蓄水后不存在向邻谷渗漏问题。坝址左岸有大海子断层通向下游, 但断裂处于末端, 断层通过部位地下水位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 坝址下游侧两条冲沟有常年流水, 局部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 且断层与库水接触段普遍分布有粉质粘土层, 故沿大海子断层向下游渗漏的可能性较小。库岸整体稳定性好, 水库蓄水后受水位变化及浪蚀作用的影响, 局部高于正常蓄水位的冲洪积及崩坡积体可能存在小型坍岸, 但不会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水库回水范围内无重要矿产资源、名胜古迹和农舍分布, 水库淹没、浸没问题不大。水库蓄水位低, 库水深度有限, 库容小, 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评估区无工业, 主要为农业和畜牧业。目前库区内主要人类工程活动表现为修建公路、放牧和开采阶地上的沙砾石层, 放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小, 只造成局部小范围的水土流失, 但修公路和开采沙砾石层对边坡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部分地段开挖边坡高约15m。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但其规模不大, 对整个评估区的地质环境影响不大。

综上分析, 评估区范围较大, 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 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一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根据国土资源部《技术要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划分, 决洛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属于复杂类型。

该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建设项目为中型水电工程, 属较重要建设项目。按国土资源部《技术要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的分级标准判别, 确定本项目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

3 地质灾害调查及质量监控

地质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下水、人类工程活动等。对评估区各类地质灾害逐一进行调查, 查明其发育特征、形态、规模、形成条件、稳定状态、危害对象及范围等。其重点内容是了解拟建场地地质灾害发育种类与状况等。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具体措施为:建立由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和总工程师质量把关及监督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具体为:野外调查结果由项目负责人于当天进行质量审核, 报告由技术负责审查后交总工程师审定, 修改后交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按评审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向甲方提供最终成果。

4 结论及建议

工程规模为中型水电工程, 属较重要建设工程;评估区范围较大, 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 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一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根据国土资源部《技术要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划分, 决洛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属于复杂类型。经野外调查, 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遭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库岸塌岸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中等, 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小~中等。综合评估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和小2个区, 相应将建设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为基本适宜区和适宜区。以上评估结果基本符合评估区实际。

参考文献

[1]唐辉明, 等.工程地质学基础[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李智毅, 唐辉明.岩土工程勘察[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1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篇十三

为加强重点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和安排,积极开展XX村XX组地质灾害点避让搬迁工作,强化目标考核管理,狠抓搬迁落实,现已基本完成灾害点的避让搬迁任务。

一、基本情况

XX街道XX村XX组地质灾害点的类型为不稳定滑坡。该灾害点位于XX村XX组,灾点地理中心坐标为:

经度:

XX,纬度:XX。

2020年X月X日下午14时,XX区XX街道XX村XX组XX、XX等2户切坡建房户屋后发生土质崩塌,方量约20m?,崩塌物质淤积房屋后墙,无人员伤亡。该点系切坡建房点,边坡与房屋距离仅0.5-1米,且有多处出水点,墙体为土夹石,遇水易软化至倒塌,边坡土体松软,强降雨极易再次塌方。

2020年汛后核查,设立隐患点,2020年X:X万区调发现,被列入地质灾害监测序列,统一编号XXXX。

XX街道地处东南低山地质灾害防范区域,地貌类型以丘陵、低山为主,岩石风化程度以强风化为主,部分中风化、全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破碎;岩体力学性质较差,抗压和抗剪强度低。山区居民建房、修路切坡现象比较普遍,遇强降水时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经有关专家实地勘查论证,上述一个隐患点地质条件差,建筑分散,实行工程治理困难,成本费用较高,且不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威胁,搬迁避让是最为适宜的防治措施。受威胁农户共计2户6人,确认搬迁2户6人。

二、实施防治情况

为确保受威胁群众早日脱离地质灾害危险,XX区人民政府将我街道XX村XX组列为2020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任务,项目共涉及2户6人。街道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治理搬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驻进村组,召开各类会议,调查摸底征求意见,尤其是就分散安置还是集中安置广泛听取被搬迁户的意见;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和手段。在征求搬迁户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多次研究和论证后,认真制定搬迁工作方案。地灾点搬迁户采取分散安置的办法,由安置户自行在地灾点以外购置房屋、新建或投亲靠友等分散搬迁安置。

整个搬迁工作难度大、时间长,在加大搬迁力度的同时,切实做好搬迁过程中的防治工作,发放铜锣、雨衣、电筒和补助通讯费用,成立群防群治网络组织。

搬迁工作中,街、村干部身体力行,帮助被搬迁户解决实际困难。户主实际困难非常多且有的劳力农闲时又在外务工,建房工作中依靠家中的妇女主持,影响搬迁进度。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确保进度的前提下,安排村、组干部上门一对一帮忙解决问题。对部分分散安置户在村部附近的基础设施的通水、通电也统筹解决到位。

目前,已经全部安置到位并入住,旧房全部拆除完毕。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街道成立了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加强对地质灾害点搬迁工作的领导,并派出工作组进驻地质灾害点负责搬迁和防治工作。做到防治和搬迁两不误。

(二)加强灾害宣传。

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张贴明白卡,逐户谈心等形式,认真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工作,宣传地质灾害危险性与避让搬迁必要性,宣传党和政府的地质灾害治理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消除群众思想顾虑,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同时,在建房时对少数不建又不拆的,通知供电部门对旧房停电,由村委会停水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搬迁进度。

(三)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档案,真实记录地质灾害特征、威胁人口财产状况、避让搬迁实施与资金使用情况等内容。坚持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将搬迁安置户数、安置人数等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镇政府对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实施全程监督,设立了举报电话。

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篇十四

关键词:GIS技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工程项目的建设使用的安全性需要越来越大。然而,地质灾害是给建设项目带来的影响是不可控的,这就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埋下了隐患。基于此,相关建设者要从地质情况分析入手,并根据在GIS技术支持下评估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结果,采用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1工程案例

贵州省贵州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校(院)及唐扬·学府新城住宅小区的建设项目,位于贵阳市修文县的城西南方向,且距贵阳市约38km。该建设项目规划占地283782m2,建筑类型包括:高层住宅、商业裙楼、沿街商铺农贸市场、商业街、花园洋房、超市等。其中相关的配套建筑物有:卫生站、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物管用房、社区用房、文化站、羽毛球场以及消防控制室等。此外,项目设计居住的人口数约为3980人,建筑容积率为4.0,绿化建设占总用地面积的36%。图1为工程所在的交通位置图。由于该建筑项目属于综合性大型建筑,因此,需要相关建设人员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但在此之前,需要明确工程建设项目所处的地质环境情况,下面就对此内容进行分析[1]。

2建设项目所处地质环境分析

2.1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貌类型主要为溶丘洼地地貌。地势总体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格局。评估区最高点为西南部山顶,海拔高程1297.50m。最低点位于评估区西部的小河沟河床,海拔高程1249.08m,相对高差48.13m。山体自然坡度10°~40°,拟建场地地形标高为评估区地貌类型单一,地形起伏较大。此外,由于评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河口背斜东翼,猫山逆断层从评估区外东侧经过,这就意味着该建设项目易受构造及风化作用影响[2]。

2.2气象、水文

评估区属亚热带至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水丰沛,雨热同期,降水量在1100mm~1250m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18.9mm,降水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为1444.0mm,最少年为879.9mm。评估区西侧发育小河沟由南自北流入平桥河,平水期水位高程1245.00左右。

2.3地层岩性

据相关研究人员对该工程所在地内出露的地层进行分析显示,第四系地层(Q):零星分布于评估区斜坡地带及溶蚀低洼地带,为残坡积含碎石黏土,土体结构松散,一般厚0~5.0m。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上部为中至厚层灰岩、中下部薄层灰岩、泥灰岩偶夹页岩,厚20m~228m。三叠系下统沙堡湾组(T1s):岩性为薄层页岩、泥岩夹泥灰岩,厚16m~85m。

2.4岩溶发育特征

区内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上部岩体中的溶洞、溶蚀裂隙、溶沟及溶槽较发育,其规模大小不等。综合实地调查及1∶20万息烽幅区域水文地质报告分析,区内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为强岩溶化岩组,推测区内隐伏岩溶较发育。

2.5人类工程活动影响

评估区人类活动主要为煤矿、砂石矿矿山开采、市政公路及建筑工程建设。评估区山脚处居民住宅楼较多,其平场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挖填活动。评估区位于贵阳近郊小河沟井田矿界范围内,以东140m以外有修文县三角山水泥厂石灰岩矿、修文县三角山重晶石矿、陈家寨砂石厂石灰石矿、修文县轻工矿粉石砂石厂等五家矿山企业。

3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1建立评估模型

针对评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分布及发育情况,不良工程地质作用等进行全面的野外实地调查,获取多源空间数据,利用GIS技术对地质灾害空间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由于GIS技术具有综合考虑研究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地质灾害的诸多因素,判断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功能。因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将该技术应用作为评估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基础。即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制作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

3.2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结果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例如,托老所:场地平整填方厚9.00m~18.89m,拟建物、施工人员及设备遭受填方边坡滑坡、滑塌及高填方不均匀沉降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桩基开挖深度>6m,遭受桩孔壁滑塌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幼儿园:场地平整填方厚0.60m~12.80m,拟建物、施工人员及设备遭受填方边坡滑坡、滑塌及高填方不均匀沉降危害的可能性小-大,危害程度大;桩基开挖深度>6m,遭受桩孔壁滑塌危害的可能性大。

3.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首先,在拟建工程兴建前,相关建设人员应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应对切方、填方边坡和地下室基坑边坡进行专门的勘察,并根据勘察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工程措施;其次,切方区应自上而下、分级分段开挖,确保施工安全。而且,还应适当降低场地场坪标高,以减小高填方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再次,对于场区填方地段,应同采用分层填筑以及碾压夯实的施工方式;与此同时,还要对回填形成的永久边坡,采取相应的工程支挡措施;最后,对永久性高边坡应进行长期监测,预防地质灾害发生。

此外,评估区附近的小河沟井田,由于封井时间较早,矿山开采的有关资料无法取得,实际形成的采空区分布情况不详,现阶段难以准确判断矿山开采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建议业主委托资质单位进行专门的矿山采空区勘查,查明采空区分布范围、评价采空区影响范围和对拟建项目的影响程度。工程建设过程中,抽、排水时应避免动水位的大幅度升降,以防引起岩溶地面塌陷。建议适当降低场地场坪标高以减小高填方不均匀沉降的危害。拟建工程兴建前,应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对切方、填方边坡和地下室基坑边坡进行专门的勘察,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工程措施。施工进行中坚持“信息化施工、动态管理”的原则,工程建设应遵循“先勘察、再设计、先治理、后建设”的原则。切方区应自上而下、分级分段开挖,确保施工安全。对永久性高边坡应进行长期监测,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对拟建项目场区填方地段,应分层填筑、碾压夯实,并对回填形成的永久边坡即时采取支挡工程措施;在平场切方时,应加强对临时性边坡和永久性边坡的变形监测,发现险情及时排除。

4结束语

该建设项目基于GIS技术对所在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后,可将危险性结果分为三个等级,即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中等区和小区。由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工程建设适宜性差,相关建设人员必须对区内可能引发的滑坡、崩塌以及滑塌等地质灾害,采取切实可靠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谈树成,等.基于GIS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04:47-52.

15.浅论地质灾害评估工作 篇十五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方法

每年我国由于自然因素以及人为活动因素造成的例如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地面坍塌等地质灾害特别的频繁,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地面建筑安全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对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工作,查清地质灾害的详细情况,有利于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害,减少人身财产安全的损失。

1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概念和特点

1.1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概念。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未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另一种是对已经发生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在对未发生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是对尚未发生但是有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及造成的损害程度的严重性,也就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具体的方法是先要分析出地质灾害对该地区造成的危害程度,接着在此分析的结果上进一步的评估地质灾害所造成的预期损失。对于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内容则主要是对地质灾害的灾害等级规模、造成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环境的破坏程度、评估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具体损失等。无论是对未发生的地质灾害评估还是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评估,其目的都是为了具体反映出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破坏程度,为相关部门的规划、部署和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2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特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对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要求相关人员具有科学、严谨以及负责的态度;一般来说,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在可行性报告研究之后开始进行,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以及破坏程度进行研究评估工作,为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工作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科学可行的依据,同时,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要和工程项目相一致,以便于更好的工作。由于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之前,便要先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因此,对于该地区的资料比较匮乏,所以属于风险性评估工作。。

2地质灾害评估的主要方法

2.1地质灾害的风险性评估。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工作时,要坚持五个原则,第一个就是分级评估、备案的原则。在进行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是要根据当地的地质实际条件和复杂程度以及项目建设的重要程度将地质灾害分为三级评估:第二个就是区域评估原则。在具体工作中,综合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的不同、预计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和建设项目的具体特点,将评估的地区进行区域划分。第三个是就高不就低的评估原则。同一区域内有多种地质灾害共存时,要按照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危险性级别:第四个是对建设场地压覆矿产资源的评估原则。若评估区内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区内下伏矿产一旦遭到开采,会引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对评估区内地表建筑工程及设施造成极度严重的破坏,则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第五是评估区内下伏矿产未遭到开采时,则建设工程不会受到地下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2地质灾害的损失性评估。地质灾害的孙施行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建设灾害损失评估的指标体系,另一个则是给出灾害损失评估的定量方法。在进行具体的评估工作时,应该先确定出地质灾害发生范围的大小,例如发生崩塌或者是滑坡后,确定其崩塌和滑坡所造成灾害的具体范围,以及,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评估范围的确定,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评估范围的确定等等。通过地质灾害损失范围的确定可以进一步掌握地质灾害的损失情况。

2.3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性评估。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性评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是由于地震、滑坡等突然的变化所引发的灾难性事件,由于其突然性的特点,所造成危害也更大;第二个是由于河道改流等累积过程引发的灾难性事件;第三类则是由于土壤侵蚀以及河道淤积等在逐渐累积过程所引起的渐发性事件。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地质灾害的灾情主要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威胁。然而第三类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3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具体评估

3.1预测评估。在项目施工的所在地区进行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可以分析出该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小以及是否会对工程施工项目产生影响。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论证,在周围泥石流、滑坡或者是崩塌等灾害不大于半径范围50米之内建立施工项目。除了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外,还有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还有有效的把握和控制好项目建设可能诱发出来的灾害或者潜在的危险,进而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3.2现状评估。由于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特点和高要求,因此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时,要求相关人员具有非常专业的地质知识和业务能力,用非常专业的方法對危险性的现状进行具体的评估工作。第一,要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状况,例如该区域之内的地形、气象、水文、地震构造以及岩体工程的地质特征等方面。

3.3综合评估。进行地质灾害的综合评估时,要将预测评估和现状评估进行结合,再对评估地区内的潜在危险以及环境存在的差异性的分布评估,作出具体的综合性评估。此外,对于区域内的适应性要进行有效评估,而划分评估区域的级别时,可以分为适宜、相对适宜以及适应性较差等等,在划分上可以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大、中、小等划分相同。

结束语:总之,发生地质灾害后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对地质灾害做好评估工作,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预防方案和制定详实的措施,为战胜地质灾害,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作出突出的贡献。

1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篇十六

云南省永德县班贡铜矿开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有关地质瓷料,对云南省永德县班贡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降低其产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避免人身、财产的损失.

作 者:禚传源 张世涛 程先锋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资院,云南昆明,650093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2009 “”(9) 分类号:P694 关键词: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班贡铜矿  

1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篇十七

地质灾害是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评估认清地质灾害发育态势和危害程度,从消除安全危害、促进城市建设、改善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精神,为了减少或减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为了建设单位办理征地手续提供依据,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本文以黄土地区窑洞改造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阐述在本场地突出的地质灾害点——黄土边坡隐患、黄土湿陷陷穴的评估内容和方法及防治措施,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1 工程概况

窑洞改造项目位于延安市延安大学附近。南北长约200 m,东西宽约60 m,从坡脚向上呈阶梯状分布有六排石砌窑洞(20世纪70年代兴建)。在现有窑洞基础上进行改造,改造后每排窑洞总体高度均为5.4 m,砖混结构,拟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宽度均为1.2 m,基础埋深均为2.1 m,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标准组合值为150 kPa。该项目为较重要建设项目。

场地地形起伏较大,东北向西南倾斜(相对高差约50 m),南北两侧均分布有近东西走向冲沟,呈“V”形,沟底及沟岸坡脚局部砂岩出露,切割较深,上覆厚度5 m~15 m黄土层;场地后部(东侧)存在一高陡边坡,高度25 m~30 m,岩性为黄土夹古土壤,坡壁上可见多个黄土落水洞,黄土垂直节理及裂隙发育。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气象、水文

评估区为暖温带半湿润易旱气候区,延安春季干燥少雨,气候多变,有大风、扬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降温迅速,多阴雨大雾天气;冬季雨雪稀少,明朗干冷,多西北风。历年平均最高气温17.2 ℃,平均最低气温3.5 ℃。多年平均降水量558.4 mm,最高达871.5 mm,最低降水仅有330 mm。

评估区所在地表水系不发育,场地微地貌主单斜顺坡向倾斜,主要的大气降水排泄条件较好。

2.2 地形、地貌

评估区内地形起伏变化较大,从坡脚沿坡体向上呈阶梯状依次分布有六排石砌窑洞。场地地形自东北向西南倾斜,相对高差约50 m。地貌单元属黄土峁状梁区之斜坡地貌。

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延安属陕北构造盆地。盆地东、南界是山西台北斜(吕梁山及渭北北山),西接贺兰山台向斜,北抵内蒙古台背斜(阴山山脉)。评估区属岩层西缓倾的单斜结构,地质构造简单,无大型剧烈的褶皱和断层。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延安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据史料记载该区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发生。

2.4 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

评估区主要分布较厚的第四纪覆盖层——黄土层(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下伏沉积砂岩体,岩层自东向西由老而新,走向一般呈南北向或略呈东北向,岩层一致向西倾斜,倾角极缓,约1°~3°。

2.5 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地下水按其赋存形式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碎石土中;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下伏基岩——砂岩。因上部分布有粉质粘土、黄土层均为相对隔水层,因此补给水量有限,加之基岩裂隙不发育,排泄基准面较低,不利于地下水富集,场区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6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评估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大小。区内南北两侧均为冲沟,呈“V”形,两壁坡度约60°,沟底、局部坡脚及沟口基岩出露,切割深度约20 m~30 m,沟内植被覆盖较少,水土流失较严重,上覆厚度约5 m~15 m黄土层,可见较多落水洞,沟壁坡降75°~80°,汇水面积较小,两沟口均有建(构)筑物。早期窑洞建设对场地原始地形地貌改变较大。

综上所述,依据文件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于简单~中等类型,结合该项目的重要性等级,可确定该项目的评估等级为二级。

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

3.1 现状评估

就地质灾害现状而言,评估区内存在黄土高陡边失稳崩塌隐患、黄土湿陷陷穴。黄土边坡前缘坡度近于直立,长度大于200 m,高度约25 m~30 m,出露地层岩性为黄土夹古土壤,坡壁上可见多个黄土湿陷陷穴、落水洞,黄土垂直节理极裂隙发育。直接威胁坡前六排窑洞建设,存在边坡失稳崩塌隐患,加之近年来该边坡遭受不同程度人类工程活动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现状评估危险性中等。

3.2 预测评估

在窑洞改造建设过程中,将不同程度地在边坡下部取土或人为改变现地形地貌,直接遭受边坡局部坍塌或整体失稳威胁,危害现场施工人员及生产设施等安全,故工程建设本身遭受灾害危害程度中等,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

场地黄土湿陷等级为自重Ⅱ(中等)级,黄土湿陷陷穴规模小,工程上易于处理,危害程度亦小,因此,预测评估认为:工程建设本身遭受黄土湿陷、黄土陷穴灾害危险小。

此外,工程建设中窑洞台阶式施工,需要开挖基础和黄土边坡,尤其开挖后侧黄土边坡易引发局部黄土滑坡、加剧崩塌隐患危害,但不至于造成边坡整体失稳,其规模不大,直接威胁现场人员、设备、前部已建窑洞等安全危害,危害程度中等,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引发黄土湿陷陷穴危险性小。

4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及防治建议

4.1 评估分区

1)地质灾害综合评估及分区。

分区以地质环境条件为背景,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基础上,综合考虑灾点分布及对工程的影响。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二区。

2)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

综上所述:各区段的地质灾害虽复杂程度不同,一般均与人类活动有关,尤其是边坡开采的强度规模,往往是诱发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强度越大、规模越大的,其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也越大。

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地段,建设场地是适宜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地段,经过必要防御后,建设场地是基本适宜的。

4.2 防治措施

根据拟建改造项目建设工程特点及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提出以下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议。

1)边坡治理措施:在易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边坡地段,提前采取边坡治理措施。针对后排窑洞紧邻边坡这一特点,宜优先采用桩板组合支挡结构+锚索格构加土工格栅组合结构,外加截排水和种草绿化。若场地条件许可也可采取台阶式放坡+植被绿化。2)排水措施:在外围就地形现状修筑一条或数条排水沟,及时拦截、排放水流。严防沟渠渗漏,流水排入邻近沟谷时要避免引发沟谷两侧黄土边坡因雨水湿陷,发生沉陷、落水洞等不良现象。3)跟踪、监测和巡逻:在窑洞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后侧黄土高陡边坡进行监测、巡逻,若出现开裂等变形应重点巡视,发现扩大趋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如清除开裂土体或削坡等)。做到科学防范,提前预知,及时消除。4)注意天气变化,滑坡、崩塌的发生与降雨、冻融及雪压等有密切关系,在大雨暴雨、连阴雨、连续降雪等天气下,易发生滑坡和崩塌。因此,要密切注意当地天气变化对沟谷两侧滑坡、崩塌的影响。

5 结语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在充分搜集相关地质环境资料、工程建设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外野地质调查(必要时宜进行部分物探、钻探、井探及室内试验等)查明场地地质环境条件、灾种分布特点,然后进行地质灾害的现状危险性评估、预测工程建设中遭受和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区评估,并作出适宜性区划评价,最终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和建议。

2)一个优秀的岩土工程师在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时,能够预测和全面的评估分析论证场地地质灾害分布、危险程度、威胁对象,并作出重点评估(本文的黄土高陡边坡崩塌隐患、黄土湿陷陷穴即为重点评估对象),重点防治,指导实践,以减少或减免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与损失。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是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前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技术性评估工作,能有效防范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盲目圈地、盲目规划等带来的资金浪费、破坏环境和地灾危害。符合科学发展,可持续建设要求,提前做到预警预防。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手段、方法等仍处在定性和半定量为主的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不断引进新的调查手段、勘探、评估新方法和高新技术,以提高地质灾害评估深度和精度要求。

摘要:以延安某六排旧窑洞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内容与方法,找出其突出灾害和灾害隐患点——黄土高陡边坡变形隐患、黄土湿陷陷穴,确定评估重点,划分场地适宜性,并提出相应的预防与防治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关键词: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重点,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释义编委会.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2]国土资发[2004]69号文件,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Z].2004-03-25.

[3]贺为民.黄土地质灰渣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9(2):20-22.

[4]曲永新,张永双,陈情来.陕北晋西黄土滑塌灾害的初步研究——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J].工程地质学,2001(3):30-32.

[5]吕扶君,赵云刚,文君.陕北志丹侯市黄土边坡稳定性评价和治理建议[J].山西建筑,2010,36(19):118-119.

1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篇十八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灾害评估

随着国家和相关部门对地质灾害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地质灾害评估的目标也随之不断提高,其中包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准备度、更高的灾害预测能力和防治能力。地理信息系统是常用的地质灾害评估系统,其特殊的价值和作用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显示,因此,在地质灾害评估中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灾害进行评估和预防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地理信息系统与地质灾害评估的基本概念

1、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新技术学科,它实现了信息、空间与地球三种科学之间的信息交叉,此外,该学科还结合了先进的计算机科学和遥感技术、现代化的信息工程技术和现代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现代的数据库系统、先进的可视化地图以及进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从而实现对一些特定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这些数据包括具有地理特征的数据、具有表征地学现象属性的数据等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也包含诸多方面,主要体现在采集和存储信息、对信息进行管理和检索、实现信息的查询和分析、显示和输出数据、定期进行数据的维护和更新。地理信息系统对将区域内的多种要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对数据的动态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

2、地质灾害评估基本概念

所谓的地质灾害评估是一种评估手段,评估对象就是对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以及其破损的情况,此外,地质灾害评估还能对潜在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价。地质灾害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区域及其周围的危险区域的受灾体遭到危害的程度的预测进行评价和分析;第二,在完成对危险体和受灾情况的预测和评估的基础上,对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进一步的实际预测和评估。进行地质灾害评估的基本目的就是量化的反映出地质灾害的普遍存在的特点,以及地质灾害对区域的整体破损情况,其反映出的指标是综合性和单向性的。这就为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部署和实施工作提供依据。

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地质灾害中的主要体现

就我国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来看,其应用主要体现在规划国土和城市、测量地籍、进行农作物产量估产、监测森林实时状态、勘察水资源以及开发资源潜力等诸多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在地质灾害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与管理地质灾害。

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充分结合在一起并加以利用,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编制相应的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地质灾害调查基础资料的有效管理,将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信息进行确定,将其作评估地质灾害危害度评价的有效手段和凭证。除此之外,可对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的地质灾害情况提出具体的措施来减轻和防治地质灾害,预测危险区内潜在危害。

2、区分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

在收集大量的区域基础地质环境资料之后,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基础资料进行有效的处理,确保提高数据更加可靠、准确。同时,通过选取合适的评价预测指标,恰当的运用数学分析模型,将研究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作为等级划分的依据,从而为地质灾害的管理和防治提供依据。

3、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与专家系统相结合

在地理信息系统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应用中,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对时空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而专家系统是对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和破损程度进行预测和判定。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既可以将专家的经验进行有效的推广,又能够尽量减少相关工作人员在室外的人工作业工作量,提升了区域地质灾害实现动态管理的可能性。

三、GIS在地质灾害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1、研究区基本状况介绍

本次研究的位置是宝塔区,其作为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黄河中游,位居黄土高原中部,区内属丘陵沟壑地形,海拔在800~1400m之间。该区属暖温带气候,气温多变,温差较大。年均降水量550mm。近年来,旱、涝、霜、雹等自然灾害齐聚于此,加之不合理的人文开挖等活动造成地质灾害频发,受灾损失惨重。通过收集该区地质灾害基础资料,采用地理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对区域内潜在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对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该区高程数据,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本次研究采用mapgis软件),反映坡度、坡向等因子在内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的空间分布,使用数据化的方法测量也就是坡度和坡向。

3、研究结果

通过以上方法,可制作出该区域三维地形图、标高分析图,以及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坡度分析和坡向分析。经分析发现,该区地形复杂,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较大,其中,以滑坡和崩塌灾害为主,主要分布在人口集中与工程活动强烈的延河及其支流南川、杜甫川两岸的斜坡地带。对该区工程建设和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及其危险性,相关部门可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

四、结论

目前,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在地质灾害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应用的价值在于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成功的进行地形分析以及灾害的预测和评估,缩减了传统风险评估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相比而言,更加直观、更加精准,这是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罗时幼,罗文峰.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评估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3(5):9-10

[2]徐慧芳.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2):3

[3]黎立,张黎健.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GIS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12(7):72-73

上一篇:常用温暖的晚安问候语摘录下一篇:汉中油菜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