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应怎样表扬学生

2024-10-11

小学教师应怎样表扬学生(共15篇)

1.小学教师应怎样表扬学生 篇一

怎样表扬学生

怎样表扬学生

1.做一个美的发现者

教师要在细微之处见真谛,善于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我在周记中发现一个学生喜欢看古典小说,并根据小说内容将班上的同学写进自编的小说故事中,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富有创造力,我愿做你的第一位读者。”谁知,他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周记都有一段自己创作的小故事。而且还有点像模像样。一次赞扬,激励他看完了《水浒》、《三国演义》等许多部名著。

2.挖掘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赞扬

爱因斯坦就这样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他作为大科学家听这类话听腻了,但如果谁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因此,赞扬不要老是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反而更好。有个学生带我去家访走到哪里她都有认识的人,并且主动跟人打招呼,于是我不是表扬她带我家访之事,而是赞扬她人缘好,很懂礼貌,她兴奋不已。

3.最少期望时赞扬学生

最少期望时赞扬学生,不但容易让学生领受你的赞扬,内心还会产生压力,没做好,还被老师赞扬,真不好意思,这种压力会激发学生更加努力。

4.赞扬行动和品性而非本人

赞扬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力,又不养成骄傲自满的情绪呢?这就要赞扬他所做的事和他的品性而不要扩大到他这个人。学生经过努力,成绩提高了,就该赞扬他经过努力而成绩提高这件事。因为赞扬他努力,让他知道受赞扬的真正原因,他就会继续发扬光大。而赞扬他聪明,就可

能导致他产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情绪。

5.微笑是一种不着痕迹的赞扬

微笑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灿烂的笑容,可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且常成为学生笔下描绘的素材,给学生心里留下持久的影响。当你想激发学生的斗志,当你想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妨轻轻一展笑容,就胜过千言万语。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

表扬的艺术性

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运用好表扬的艺术,在班集体中为同学们树立一个个鲜活的榜样,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

表扬的先导性。榜样是班集体中同学们学习、赶超的对象,这就决定了表扬所必须具有的先导性。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做善于从多角度透视的有心人,务必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表扬的先导性作用,同学们才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表扬的准确性。由于认识的偏差,有些教师所树的“榜样”值得推敲。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表扬:某同学高烧不退,仍然坚持到校上课。这里教师所表扬的,是不是值得广大同学效仿?教师应积极劝说学生先去医院治疗,因为高烧对学生的身体和学习都是不利的。因此,教师的表扬准确性要强,所树的“榜样”要的确是积极意义上的榜样,以防对学生产生误导。

表扬的含蓄性。表扬在很多场合应该大张旗鼓,才可以发挥出表扬的功效;但有些时候,注重表扬的含蓄性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策略。比如,教师要求的某种事,班上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很好,只有少部分做得较差时,我的选择是请做得好的人站立一下。这样做,对受表扬的人来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让做的差的人“心有所动”而又不过分难堪。

表扬的层面性。表扬的“多层性”是从一个角度反映表扬对象从较好走向更好、很好的成长历程;表扬的“多面性”是从多个角度反映表扬对象的闪光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起教育技巧时说“教育者与自己对象的每次接触,归根到底是为了激励对方的内心活动。”在班集体生活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运用好表扬的多层性、多面性的特点,让榜样的形象变得丰满,使每一次表扬都有效地“激励”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活动”,充分发挥表扬的强大功效。

灵活多样的表扬方法

一、登榜表彰法 我坚持文明月评制度。每月终结时,班上评出“文明十佳”、“优秀干部”、“纪律进步者”,然后张榜表彰。

二、上报表彰法 学生为班级和学校争得了某种荣誉时,我总是竭尽全力,将其模范事迹整理成文,上报学校,通过校刊、校广播让其名扬全校。

三、大拇指称赞法 学生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或是做对了一道难题,或是为人做了一件好事,教师均可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扬。

四、微笑点头法 如:学生言行举止得体大方,教师可对其微笑点头,以示赞许,此法有“暗送秋波”之妙。

五、背后夸奖法 不直接对其本人夸奖,而背后跟其他同学交谈,热情赞扬某同学的长处,让听者自发地转告给受夸奖的同学,这样,受表扬的同学听后,会深深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份量,从而更加自觉地发扬自己的长处

2.小学教师应怎样表扬学生 篇二

每个人都向往被别人表扬的感觉。适当的表扬, 对教师的教学起着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表扬不但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增强进取心和荣誉感, 而且能引发其他学生羡慕、向往的心理, 推动其他学生向被表扬的学生学习, 进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作为一名教师, 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善于从多角度透视的有心人, 务必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教学和教育学生时, 一定要找准机会适当地表扬学生。但使用表扬时, 不能随意和盲目。那么, 教师在工作中该如何运用表扬艺术呢?

一、根据情况适度表扬

教师要掌握好表扬的度, 讲究表扬的分寸。毕特尔.B.科勒斯涅克在《学习方法及教育上的应用》中指出:“通常腼腆, 畏缩不前, 内向、惴惴不安的一类学生, 对表扬的反应要比自信、喜欢表现、泼辣的一类学生的反应来得更积极一些。”因此, 表扬也要因材施教, 要适度。例如, 同样做一件好事, 对于好学生, 只要向他本人点头微笑即可;对一贯表现差的学生, 则应当众称赞一番;对做了重大好事的学生, 表扬要广泛一些, 可由班级扩大到年级或者学校。

二、掌握表扬多种方式

要表扬赏识, 我们不可总认为都是老师对学生的事, 其实, 家长对学生, 学生对学生, 自己对自己都可进行。作为教师, 如何引导学生, 团结家长, 认识表扬的多种途径, 灵活地运用表扬, 使其具有更多的艺术性、实效性呢?

1. 以 “ 口” 为主的表扬 ———用口头表扬个人或集体。 表扬个人时, 有时联系事例点名表扬学生, 有时只赞赏具体事例, 不点学生姓名。表扬集体时, 要根据实际, 灵活地确定“集体”, 或表扬班级, 或表扬小组, 或表扬男生、女生、大组、同排, 或表扬某分数段学生, 有某方面特长学生。口头表扬是表扬的基本方法, 课堂课外, 当面背后都好进行, 易操作, 最具及时性和灵活性。

2. 以 “笔”为主的表扬 ———利用 “作业本”、“板报”表扬。 批改作业, 要对学生予以表扬时, 可在作业本写上表扬的语句, 如, “妙”、“真棒”、“你上课能大胆发言”, 或加上表示称赞的符号, 如“☆”。出板报, 利用板报将学生先进事迹、荣誉、“闪光点”等予以公布。在作业本表扬, 几乎像口头表扬一样灵活, 又不占用集体时间, 不影响课堂教学。在板报表扬, 被表扬人数非常少, 其所受的激励特别大。

3. 以 “笑”为主的表扬 ———用微笑、目光、动作等体态语表扬。 学生发言或做一些活动时, 教师微笑看着学生, 投以赏识关爱的目光, 不时微微点头;身体前倾, 表示聆听关注;竖起大拇指, 表示满意、祝贺;很有分寸地轻轻拍拍学生肩膀, 表示亲近、慰问。张口三分力, 运用体态语不用说话, 不用写字, 最简单、实惠。教师真心爱学生, 总能时刻发现他身上的可爱之处, 总能运用体态语传递赏识情感。

4. 以 “ 评” 为主的表扬 ———评选先进集体或个人, 授予荣誉称号。 评选先进, 有的阶段性地进行:给学生树立奋斗目标, 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并定期评选。如, 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队员”;有的灵活进行:在教学中, 发现成绩, 及时授予荣誉, 或搞临时性的比赛, 以荣誉为目标, 激发学生。

三、挖掘优点进行表扬

爱因斯坦曾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 有创新精神, 他一点都不激动, 他作为大科学家这点都听腻了, 但如果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 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因此, 赞扬不要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 而是要去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 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 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 这样效果反而更好。

四、赞扬行动赞扬品性

3.教学管理中怎样“表扬”学生 篇三

一、要及时表扬

每当学生做了好事要及时表扬,每当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取得了好成绩要及时表扬,每当学生学习成绩上了新台阶要及时表扬。我们要掌握火候,抓住时机乘势激励学生,学生的学习劲头才会足。例如去年我班有一名学生,成绩始终在中游徘徊不前,经过我与她多次谈心交流后仍不见有效果。后来,在秋季运动会中,这名学生取得了女子八百米赛跑冠军,我趁机对她大肆表扬了一通,并说,你若是加把劲,再用功学习,就象你赛跑一样全力以赴,不用说赛跑别人追不上你,就连学习别人也追不上你。结果,从此以后,这名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半个学期后,她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到上游。

二、要掌握表扬的技巧性

表扬对学生来说很重要,但技巧更重要。随便的批评对学生起反作用,随便的表扬对学生也起不了好作用。所以,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有艺术性地去表扬学生,才能起到好效果。例如在今年的全校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比赛中,我班的体育委员(系女生)在带队入场时,没能将队伍带到表演场的中央,而是离主席台偏了许多,虽说表演很好,但最终还是只得了第三名。实际上由于体育委员有些紧张,她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可回到班里以后,部分学生,尤其是有个调皮的男生气急败坏地指责埋怨体育委员:“如果不是你将队伍带偏了位置,第一肯定是我们的了,都怨你!”她经不住这样沉重的打击,趴在桌子上呜呜起来。我了解了情况后,笑呵呵地对大家说:“首先对大家的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提出表扬,你们的荣誉感很强,我很高兴,由此可以看出大家的团结协作精神较好,凝聚力强,正是有大家这种合作精神,我们才取得了这样好的成绩。大家不妨反过来想想体育委员在整场比赛中的压力与作用。比赛中紧张是必然的,如果有一个步骤指挥错或由于紧张漏掉某个环节,那时就连第三也得不到了,就像二班体育委员漏了比赛环节,在最后补做四面转法时,由于事先大家没有思想准备,整个队伍乱了套,结果倒数第一,这是你们有目共睹的。大家想一下,如果咱们班出现这种情况会怎么样呢?我说到这里,咱们是不是该为体育委员的出色表现鼓鼓掌啊?”大家鼓起了热烈的掌声,体育委员也高兴的边笑边擦眼泪。这样,我从表扬集体出发,进而转到表扬体育委员身上,也不用再去批评其他任何人,这就算将事情圆满处理好了。

三、表扬的灵活性要强

表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不能只对学生说好听的话,而是变通地采用多种方式去激励学生。

近阶段我们年级二、三班的学生学习劲头整体有些低落,成绩下滑,纪律性也差一些,而一班非常好,样样走在前面。为了激励二、三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我就几次利用开年级学生例会的时间,想办法挑起班级之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斗志。开始我说:“近期一班全体同学学习劲头十足,纪律也非常好,在全校树立榜样班级,咱们二、三班差一些,处在全校中游水平。我问一下二、三班的同学们,同是一个年级的班级、同学,差别怎么这么大呢?难道咱们两个班就甘心落在一班之后吗?”学生回答:“不甘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撵上一班呢?”“有,很快就能撵上”。这样,三个班级之间搞起了学习竞赛,每个班级都拧成一股绳,劲头十足、奋力拼搏,都想争上游。随后,我再分阶段在年级例会上不断总结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随即再对班级之间的情况进行比较,再次挑起班级间的“大比拼”。再加上其他班主任老师的配合工作,整个年级的学习成绩蒸蒸日上,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工作,我所负责的年级由刚接手时的最下游上升到中上游,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4.问题学生应怎样面对 篇四

问题学生应怎样面对

四川省会东县江西街乡中心小学 刘世武

镜头一: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他坐在教室里,一手支着头,另一手拿着一支笔,不停地转动。一会儿拉拉前面的同学,一会儿动动屁股下的凳子……

镜头二:老师:你的作业怎么又没交?

学生:忘带了。

老师:你的作业为什么不交?

学生:忘了。

老师:你的作业为什么没交?

学生:不会。

镜头三:老师:你怎么又迟到了?

学生:没吃早餐。

老师:你又迟到?

学生:睡过头了。

老师:……

学生:我迟到了,你罚我扫地呗。

镜头四: 老师:你已经两天没来上学了。

学生:生病了,爸爸妈妈让休息。

老师:什么原因,能说说吗?

学生:不想来就不来呗!

这是令每一位老师都非常尴尬的场面。一方面是老师在尽职尽责地履行着教书育人的天职,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学生桀骜不驯,让老师感到头疼和棘手,甚至无所适从。这就是我们所指的问题学生。

这些问题学生如不能很好引导,小则害了这些学生,影响他们自身的学习;大则影响到一个集体,影响一个班级的发展。作为老师,如何看待他们、引导他们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问题学生的特点

所谓的问题学生,就是那种在我们心中成绩差,纪律又坏的学生。他们往往自由散漫、贪玩、不诚实、懒惰、无拘无束;上课不听讲,对学习没兴趣,受了批评还当堂顶撞老师;说话不拘小节,没礼貌;对老师、家长抱一种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学习都没有明确的目标,整天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更麻烦的是,这些坏毛病如没有及时得到纠正,天长日久所有这些毛病都成了顽疾,调教他们就更难了。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我们很容易被他们磨得没有耐心,失掉信心,这就导致学生反过来放弃自己。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思索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感情真挚,为人直率。他们对老师,对同学抱有最真挚最纯朴最简单的爱:不计较得失,敢做敢当,敢爱敢恨,乐于助人,讲义气,同学有为难事,生活中遇到不平事,最先伸出援助之手的是他们。

二、问题学生的诱因

站在讲台上,我们面前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这批问题学生也一样,他们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们生活单调,只是家庭―学校、学习―休息―学习,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回家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这部分学生四个共同点:

1.他们家庭相对富裕,家长则异常繁忙,几乎没有时间和他们交流,或者干脆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孩子一个月与父母说不上几句话,父母对其习惯、品性的培养与关注就更谈不上了。由于愧疚,这些家庭的父母往往以物质作为没有时间陪伴小孩的补偿。物质助长其虚荣心,而爱与关注的缺乏导致其自卑与不自信,以及对他人的不信任。从这个角度而言,他们是最需要关爱的一群人。

2.他们自制力不强,抗挫折能力差。他们在物质环境优越的状态下生活,从未感受过压力,也无人对他们施加过压力。对学习缺少勇争一流的意识,成绩大多较差。但随着考试的临近,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这批任性的孩子便有些手足无措。于是他们选择了逃避,并用一种满不在乎、狂放不羁来伪装自己。

3.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差。老师眼中的“后进生”,同学眼中的“不如我”,父母眼中的“笨孩子”,邻居嘴中的“不要像XX那样”等。这些世人的`眼光,压制了孩子上进心。因此,他们心中有了“我什么都不如人,还学什么!”

4.留守儿童或农村孩子。家长长期在外,根本无法顾及孩子的表现。孩子要么被爷爷奶奶惯坏,要么自己早早就承担起繁琐的家务事。玩累了或做累了,怎么有心思学习呢?一是家中的“王”,学不学也没人管得住我;二是怎么学也学不下。

三、正面对待问题学生

1.保持平和的工作心态。我们所有的教师工作压力都大,被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成绩等压的团团转。如果我们过于在乎身边的名利,计较得失,我们就会迷失自己,失去一个做教师的良知,甚至不再对后进生有耐心和爱心。保持一颗平常心,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点,更多可爱的地方。老师的心态变了,问题学生不再在有色眼镜下生活,他们也会自信优秀起来。

2.培养自信心,唤醒他们的的竞争意识。苏格拉底说:“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脚踏实地,把握身边的机会,就是人生收获的关键,让他们坦然平静的面对人生,这些尤为重要。

3.公正、公平的对待他们。问题学生长期受到歧视,他们对一切都表示怀疑。记得我刚接这班时,原班老师说谁谁是一个问题学生,非常不好管。我主动接近他,耐心去关心他,但收效甚微,我非常沮丧。没想到找他谈心时他给我说了一句令我非常意外的话:老师,你对我太好了,是真心吗?这不正表明了他们对你的不信任吗?老师们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们,比什么都重要。不求他们成为优秀学生,但求他们是学好的学生。多多看到他的长处,该表扬的时候也不要吝啬,好象你以前从来没有惩罚过他,让他感觉到你对他其实还是蛮好的。

5.数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数学素养 篇五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在中学数学教育中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一支具有深厚数学素养的中学数学教师队伍。

一、广博的数学知识

今后的数学教师,应有这样的能力:不是我有什么,就来卖什么,而是学生想“吃”什么,我就能当场做什么。没有这种能力就难以满足 新时期学生的需求。

1.数学专业知识

中学数学教师应该熟知自己的科目,这种 “熟知”,并不是指仅仅熟悉教材,而是要懂得 “更多”一些,比如数学发展史、数学应用知识。新的数学分支„„

这里特别要指出教师掌握数学应用方面 知识的重要性。当前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是: 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感到数学枯燥无味,认为数学是考试时有用,考试后无用的东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指出:我们现在的数学教育不是吸引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而是越学越害怕,感到数学很难。但是,如果我们能 做到让学生不仅懂得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而且让他们在一定的地方能够用一下数 学,在用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知识是有用的,而更多的是觉得要解决问题的话自己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他会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就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然而,事实 上,目前教师掌握的数学应用知识寥寥无几,他们大多数只能在口头上向学生保证“数学是 有用的”,努力规劝学生勤奋学习,却不能指明 数学之用在何处,因而往往是缺乏证据的空洞说教。有些教师甚至连书本上出现的应用题都 分析、解释不清楚,或者搞得很繁杂,致使学生 一见应用题就害怕,一和生活实际联系就手足 无措,更别提对数学的兴趣了。所以,我们对整个数学,特别是数学的应用要有所了解。数学 应用的例子到处都有,如比和比例,利息和利 率,统计和概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系统分析与 决策等等。

时下,与中学数学教师关系密切的数学杂 志有几十种之多,为他们汲取营养提供便利。一些数学新分支,如《组合数学》、《模糊数学》、《图论》等,为教师打开了一个个新的数学之 窗,可先睹为快。又如阅读《数学教育学》、《数 学心理学》、《 思维发展心理学》等书籍可提高 我们的教育理论水平。通过阅读和思考,把积 累的素材上升为理论,转化为能力----教育能力,敏锐地吸收信息的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具有吸引力的语言修养以及驾驭文字、研究论 著和总结的能力等。

2.其它学科知识 数学教师除了熟知自己的学科外,还要懂得其它学科的基础知识。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 的获得和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充实和提高,都与他们所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有着密切的 关系。今大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见多识广,求知 欲旺盛,他们总是用渴求知识的眼光盯着自己 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兴趣、特 长和素养。教师应该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涵养作 为师生双方心灵交汇的载体和纽带,去联结和 影响自己的学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滋润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探索和创造的 热清,激励他们奋发向上。这样的教师才是引 导学生成长的最理想的导师。

二、精湛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如果教 师有深厚的数学功底、渊博的学识,又有精湛、的教学艺术,上课生动精彩、条理分明、深入浅 出、语言幽默风趣、声音宏亮、吐字清楚、板书 工整秀美,那么学生必定会崇拜老师,喜爱他 所教的数学学科,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1.数学教学艺术的含义、意义

数学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数学活动中,以 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 组织教学,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进行,使学生能积极、高效学习并感受数学美。教师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是教师学识和智慧的结 晶,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升 华,是教学规律性与教学独特性的完满结合,是求美与求真的和谐统一。曾有人做过“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① 在活动技能方面,讲课要生动有趣;②在数学能力方面,教学方法灵活,讲课明白易懂。因此,数学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取得较佳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善于学习数学,就必须有精湛的教学技能。

2.数学教师应具有的教学艺术

从教学艺术的含义出发,教师的教学应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和独创性等特点。教学艺术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形象化的 语言、方法、手段的运用上,即能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等对所授教学内容给予形象表达;能借助比喻、类比、直观演示、数形结合等艺术 手法对教学内容做形象处理;能借助多媒体电 教手段,使学生通过视听形象学习。高中立几、解几这一部分的教学显得尤为突出。

数学教学艺术的情感性主要表现在各种情感手法的运用上,即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表 现出情感性的教态,创设出情感性的情境,挖掘出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性因素,置学生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气氛中,如目光暗示、鼓励。表扬、体势语的意境渲染等。作为特定的数学 教学艺术来说,还要做到既重形式体系、重逻辑推理,又重人文意义、重算法算理。

(1)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料。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也是一种文化。因此,作为数学知识 的传播者,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解题,教会学生应用数学,还需要古为今用,取精用弘,从中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提炼数学的文化价 值,对一门学科,如果不知道它的历史概况,不 熟悉对它的发展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以 及他们的成就,那就不能真正了解该学科,也讲授不好这一学科。以史为鉴,这既是创设问 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的良好 的素材,也是数学走向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2)讲解算法,更要讲清算理。算法是一种 工具,一种手段,而算理则是一种观念,具有更 多的人文精神。我们不可能奢望每一个学生都 成为数学家,但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种数学文 化,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从中终身受益,这也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

数学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物,并且这些 创造性活动在一定程度是按照美学的标准进 行的。数学工作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师的责任 正是通过自己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 的思维活动,帮助每个学生最终相对独立地去 完成数学建构活动;数学教师努力通过数学美 和教学美的提示,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激 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美的追求。

数学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较 高水平,必须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知识、能力和 心理等多方面的修养。只有在不断加强自我修 养的同时,积极参加数学教学实践,在学习与 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与包1新,才能逐渐形 成独特的数学教学艺术风格。

三、树立现代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表现为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

1.现代数学观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数学 教育观念上的一场变革。为此,作为现代中学 数学教师,既要对传统数学教学观进行合理继 承和扬弃,又要树立现代数学观,包括:①系统集合观----在整体中研究个体,同时从个体 研究中重新认识整体的意识;②离散连续观----认识事物的离散性、连续性及它们的对立 统一,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刻画客观世界的意 识;③无限逼近观----善于在事物逼近某个 极限的无穷过程中,巧妙地解决问题;④量化测度观——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整个过程中,能自觉地运用定量分析思想 和量化手段来反映事物的状态及其变换;⑤抽象推理观----指从一类事物中抽象出本质属 性或从一个概念中抽象出新的概念,并用推理 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2.现代数学观的意义

数学教师掌握现代数学观,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影响、帮助学生形成现代数学观念,并用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大学生应怎样提高就业能力 篇六

一、培养良好的心态

在职业教育市场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首先必须做到就业观念的更新与择业理念的调整, 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意识。因为,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而在企业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如厦门某外资医疗机构,前来应聘求职者不乏国内名校毕业生,该机构往往安排新入职者在头一两年做些基础性工作,甚或包括接待、整理医疗资料等事务。其目的就是考验入职者是否有良好心态、能否“呆的下、窝的住”,是否值得信赖及是否有利于将来的发展和培养。

事实上,培养良好求职心态,可以使自己坦然面对和正确判断学习、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把握机会,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积极的心态是决定我们人生高度的有效工具,不仅伴随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还应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积极的心态能发挥人的潜能,能创造机会,带来成功、快乐和健康。

二、合理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做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大学校园里一年一度的一场活动,而应该是每位大学生都要认真对待的课题。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合理定位才能更好地调整职业发展目标。

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加强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训练,指导大一新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探索人生成功之道。设定了目标后,再合理定位,能使行动更有方向。职业规划伴随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也是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课题。学院每年三、四月间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节”活动,聘请教育专家、职场成功人士、著名企业家到校举办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以“短”期教育形式来加强学生面对就业市场所需知识储备。他们结合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为学生分析高职生就业优势与弱势,并与学生开展互动式交流,让学生的职业规划更贴近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打好基础——提高职业能力

“专”在基础,专业基础知识是每一位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必须修好的功课。但是,当前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却忙于各种考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忽视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殊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大学生不能体现所受的专业教育成果和专业价值,又何谈就业竞争能力?

专业技能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然而, 一些毕业生并没有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 因此, 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也就在所难免。

因此,我们学院除了强调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外,还开设针对性强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这样,就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中,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课程中大幅度加入实训课程,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将就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到课程体系。我校特别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课程,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适时地带领学生入社区和到医院参加医疗卫生实践。这些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强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中,能脱颖而出,适应现代医疗服务用人单位的需要。每年护士节,护理系举行的“沙场点兵”——护理技能操作及护理礼仪表演;药学系每年举办的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中药饮片识别大赛与中药调剂技能大赛;基础医学部本着规范实践教学、检验教学成果、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举办医学检验技能竞赛。这些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还增强了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归属感,也使他们认识到过硬的专业技术与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职业能力的根本。

四、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关键能力

人的职业活动能力不仅有专业能力,还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如果在具备一般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又能掌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使职业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这种超越一般专业能力领域以外而对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促进职业生涯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被称为“关键能力”。关键能力与纯粹的、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技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又与完成职业所需要的专业任务密切相关。

现实中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都有所不同,但是只要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些共同需要的能力。这些共同需要的能力就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如: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团队协作、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此外,捕捉机遇能力、压力承受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都是关键能力,是影响毕业生就业, 能否达到人职匹配直至成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勇于实践——培养创业意识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有知识、有激情、有创意、有胆识,因此,创业对大学生来说也不是天方夜谭。虽然创业是一项复杂、高风险的活动,但是,有意识地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却是必要的。

为此,学院开设创业实务课程, 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改革中来,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还通过专业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会等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共同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让用人单位参与课程的制订,将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和相关的就业能力嵌入课程设置中,从而使学院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也使得学生未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相关制度的完善、创业教育的普及以及自身观念的转变,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将会加入到创业大军中去,创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选择。

参考文献

[1]杨蕴彤.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2]周家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詹姆斯霍特.砺练完美心态[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1.

7.大学学生干部应具有怎样的素质 篇七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重要管理力量的学生干部更应该加强自身素养,以适应学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思想道德方面

做事先做人,我感觉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对我们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德有才,是能才;有才无德,是害才”。因此,作为大学生干部,首先德要合格,即应该比一般同学要有远大的理想,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当我们能把修身养德放到首位时,我们的人格魅力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许多事的成功与否,无不源于当事人的人格魅力,明白这一点,我们的工作也就好做了。

二、个人态度方面

我们做事的态度,往往决定了我们做事的结果,做一个学生干部,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对待我们的工作。在工作当中,不怕能怕麻烦,往往许多难办的事就因为当初学生干部当初怕麻烦造成的。我在高二是就吃过这样的亏,我把他引述下来,与大家分享。记得那天老师让我统计班里每个人的年龄和家庭住址,然后把汇总表交给她。我记得那是很快就把每个人的年龄和家庭住址统计好了,但因为当时怕麻烦没及时把汇总表整出来。那周五老师找我要时,我没能及时交给她。她让我晚上整好了给他,我下午开始整理时却发现以前统计好的结果少了一部分。我当时特别急,因为老师周六要把表交到学校,同学们大部分离校了。最后的结果是我给他们一个个打电话,才把表整好的。可见,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多么重要啊。

三、个人能力方面

一个人的能力高低与他办事的效率是成正比的。但学生干部应该具备那些能力呢?个人看来,有以下几条。

(1)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干部作为学生骨干和带头人,经常是各种学生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把广大同学吸引过来,组织、发动起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时还得出面协调,争取哀得上级或相关部门的支持。

(2)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作为学生干部,应善于通过网络、广播、报纸、黑板、广告栏等各种信息源,及时掌握、收集、分析、反馈各种有效信息,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3)团结协作能力。二十一世纪是竞争与合作共生存的时代,更强调与人相容合作共处,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很难有大作为,学会合作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中科院院士、原复旦大学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说过:爱因斯坦一人拿诺贝尔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大学科和交叉科学的时代,团队精神很重要。在学校,学生应该学习如何做人,应当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同样,学生活动、学生工作也不是靠一两个人单枪匹马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靠集体的共同智慧,靠大家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才行。

(4)沟通表达能力。作为学生干部,一定要有一定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这是我们日常工作的润滑剂。那怎样培养我们的沟通能力呢?我认为要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尊重是沟通的前提,理解是沟通的基础。我们只有在理解别人和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有效的沟通。另外。作为学生干部,经常要拟定计划、写总结报告及各种汇报材料等,没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是很难胜任的。

五、人际关系方面

(1)学生干部与老师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干部首先必须处理好的人际关系。这里的老师既是指业务教师,更是指学生政工干部、班主任。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从师求学、拓展知识角度出发,建立尊师爱生、亦师亦友的密切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干部圆满完成学业的需要。从大学生干部工作职责的要求考虑,也需要他们经常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有效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桥梁作用。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首先要尊敬老师,获得老师的好感,缩短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要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力争在学习、思想、情感、工作等方面得到老师的帮助指导。

(2)学生干部与同学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搞好同学关系、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对大学生干部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很重要的。学生干部都是在同学中产生的,是由大家推选出来的,学生干部首先是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应树立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意识和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从小事做起,积极为同学服务。

(3)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之间有时既是竞争对象,又是合作伙伴。作为学生干部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既要平等竞争,又要真诚团结、精诚合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要从“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典故中去领悟这样一个道理:和则利,不和则害。团结出干部,精诚出力量,互助出效益。反之,“如果一味地斤斤计较,墨守成规,经常闹不团结、不能协作共事,再有本事、再有才气的人也终将难成大器”。

[1]杨南.谈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2).

8.小学表扬学生的话 篇八

2、向你的美好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

3、涓涓细流一旦停止了喧哗,浩浩大海也就终止了呼吸。

4、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5、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6、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7、惊叹号是勇士滴在攀登路上的血,也是懦夫失望时流淌的泪。

8、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

9、要想成为强乾,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9.当代大学生应承担怎样的历史责任 篇九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怎样度过: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在有生之年总要承担一些责任:周恩来总理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己任;马克思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作为敏感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要有一种担当意识,中华我不振兴谁来振兴!要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代大学生被标志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因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谈及责任,作为大学生这个知识分子群就应该努力读好书,以后可要报效祖国,为社会做贡献。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会出现不同的负责的意义。在当今的大学生就更多地关注于自身的生活或者说为人生着想:毕业后怎样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怎样才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怎样才能过上自己梦想的那种生活···,社会历史责任感也就随之被淡化了。不过我个人认为,人们会这样想也是人之常情。一个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保证的人又谈何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呢?整天为生计而奔波又怎会有空闲想如何去报答社会呢?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在这同时树立社会责任心,为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做出更好的贡献。当然,现在我们大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多读书才能怀才,才能把自己的心灵、思维、精神武装起来。

我们都知道,历史的教训是最有意义的。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大学生才懂得树立历史责任感是多么的重要,而且大学生充满历史责任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应该在大学期间好好的学好专业知识,不断进行廉洁修身,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好准备,这也是我们大学生在大学负责的体现。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一曲血与泪交织的乐章;一首全民一心、自强不息的赞歌。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一个极度贫弱得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我们要时刻谨记历史的教训,要铭记这些为振兴中华而牺牲的英勇烈士。为了胜利地负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要了解中国的昨天和明天。

要承担历史责任,大学生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学生,必须用知识的力量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大学四年里,没有读到自己应读的书,没有接触到自己应接触到的思想,这对大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浪费。当然,光有好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大学校园内乱扔垃圾,攀比之风,浪费资源,学术作假等陋习比比皆是。而马加爵、药家鑫等事件更是暴露了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道德缺陷和伦理丧失现象。由此反映出,道德意识的培养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真的是很重要。所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很迫切的,我们要给予充分考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当代大学生所需承担的主要历史责任之一。这就要求我们要关注现今多变的国际形势,关注国家的发展情况。要知道,一个真正有理想的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与祖国强盛、人民的幸福紧紧相连,努力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他的那个时代,生命才有意义,青春的岁月才显得生动、精彩。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自觉的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10.概念教学更应思考学生怎样想 篇十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在初中已有定义为何高中又“另起炉灶”?应该怎样讲,答案是从学生的角度去想.

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是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生长点,而此时角的概念已经推广到任意角,那么三角函数的概念也能拓展到更一般的情形.引入直角坐标系是研究工具的超越,(初中是直角三角形)正是引入直角坐标系,三角函数的概念才得以从初中的边长的比值到高中的变量数学的跨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引入直角坐标系?引入直角坐标系有何用处?引入角的目的是为了可以利用角的终边上的任一点的坐标表示点到原点的距离γ和角α在新概念构建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启发学生对所遇到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加以深入思考,就能达到对新概念的深入理解.

之前角的概念已扩展到任意角,学生在这一步要思考:既然能建立锐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能不能建立起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如果能建立,能不能利用锐角的三角函数式,只需把定义域扩展到任意角就可以了,如果只是简单的把定义域扩展到任意角,会不会出现问题呢(比如定义式是否有意义)?如果出现问题,该怎么着手解决呢?由此产生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终边坐标定义.学生只有这样层层深入的思考问题,不间断地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才能体会到概念的起源、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的逻辑性.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研究与圆周运动有关,因此三角函数有其几何意义,也就是三角函数线,引入单位圆,向学生呈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单位圆特殊定义,突出学生从一般到特殊的具体数学思维过程.

再如导数的概念的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突出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凸现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领悟导数概念的本质,是导数概念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教学时可以借助物理学中的平均速度引入,通过探索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教学,也可以通过设计求曲线的切线问题,直接把导数的几何解释作为概念引入,让学生亲身体验17世纪在微分学作出巨大贡献的数学家费马曾经设计的求切线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形象直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从有限和无限的思维冲突中领悟切线的斜率就是割线斜率的极限,从而上升到导数的定义.

概念的形成过程实际就是知识从低级向高级、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特殊到一般、由此及彼的变化过程,而学生如果能经常的经历这种过程,就能够把自己的思维从底层提升到高层,这种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相应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但不能把知识技能作为唯一的目标;教学中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11.小学教师应怎样表扬学生 篇十一

阅读有很多种, 就体裁而言, 有诗歌、散文、杂文、小说和戏剧等多种阅读;就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言, 阅读量最多的要首推小说。为了使被各门功课追得焦头烂额的学生从阅读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有必要对中学生的课内外阅读予以指导。在具体指导时要求学生必须首先做到科学安排时间, 分清各学科学习与课内外阅读的关系, 然后再就小说的阅读予以以下几方面指导:

一、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时要有正确的选择和目的

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对他自己各方面的影响非常大, 只有好读、乐读才会有收获, 而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消遣, 更不是为了寻求故事情节和感官的刺激, 所以, 要选择得到社会认可的、有价值的优秀作品, 以汲取高质量的营养。课程标准在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明确提到的名著有十四部, 而中国的只有五部, 其余九部都是外国的。提名尽管并不能完全说明什么, 但能提到名的书应当是阅读的重中之重。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归纳成三个字:感 (感动人) 、知 (让人有所知) 、信 (让人信服) 。善于读小说的人会把小说当成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手段。因为优秀小说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文性。好的人物形象能感动人、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 如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 就曾是千千万万青少年心中的楷模,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而小说的社会政治作用也不容忽视, 正如马克思所说“现代美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社会和政治真理, 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揭示的还要多。”另外, 优秀小说不是死板教条, 而是一种艺术的美。在这种美的享受中, 人们可以认识社会和人生, 受到教益与熏陶。

二、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时要抓住人物形象, 理解作品意义, 并从中学习语言的艺术

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创作中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富有典型性, 既概括了一定阶级的本质特征又有鲜明的个性。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塑造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是作家反映现实的重要手段。如阿Q的捉虱子、揪辫子、龙虎斗、摸尼姑、偷萝卜、画圆圈等, 都是具有典型性格的阿Q在其“精神胜利法”支配下的所作所为, 通过这个人物的悲剧, 不仅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失败教训, 而且让我们看到了阿Q严酷的文化生存环境及他“非人”的生存方式和自我把握方式, 看到了阿Q的个体性格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 看到了阿Q不只是反映了本民族的Everym an, 还反映了所有文化

时机包括时间和机遇, 时间优化要尊重国人的时令特点, 时机优化要充分把握重大纪念日和校内外发生的具有影响的重大事件所提供的活动机遇。第四, 方式和方法优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方式和方法没有定式, 以条件允许、师生欢迎、效果最佳为选择的标准。特别是要不断地创新, 只有创新才有吸引力。

弱势国家的Everym an的文化人格的普遍性。中外名著的重要艺术成就就是成功地创造了许多具有社会意义的典型人物, 这些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带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具有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再如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曹操、诸葛亮、宋江、林冲、宝玉、黛玉、王熙凤以及唐僧、悟空等等无一例外。然而, 事实上很多学生在阅读后只能说出一些凌乱的“人物形象”, 而且显得语无伦次。对此,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使用“人物形象”分析四步法“, 即解决四个问题: (1) 是什么样的形象。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及文学形象全面地、立体地把握, 进而准确地概括出某一形象。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可以概括为“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2) 性格特征是什么。性格特征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祥林嫂的性格概括为”勤劳、善良、质朴、顽强, 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 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3) 作者是怎样刻画的。小说里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多, 有肖像、行动、语言、心理、场面、景物等描写方法。 (4) 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这一步要结合创作背景来分析概括, 进而总结出主题, 如上面提到的阿Q。另外, 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学习作者的语言运用艺术, 像钱钟书的《围城》最成功的就是比喻艺术, 其比喻的诡奇、新鲜、丰富多彩、妙语连珠已达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

三、指导学生弄清小说描写的环境, 加深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小说的环境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时间、空间等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人际关系等社会环境。这两种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刻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环境影响人, 环境考验人, 环境造就人。如《呐喊》《彷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旧中国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 是辛亥革命的失败, 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是几千年封建文化孕育出的国民的愚昧、迟钝、麻木, 是觉醒者的抗争, 是知识分子对人生道路的苦苦探索, 是革命者的前仆后继。

四、指导学生掌握小说的情节

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 是人物性格发生、发展的依附。只有把握小说的情节才能把握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 为人物形象分析提供依据。读者也由小说的人物、情节获得思想上的收益, 调整或改变自己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正是新课标的理念, 即对话理论。也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 使阅读行为成为人与人的对话与交流关系, 让阅读小说的过程成为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比如著名短篇小说《项链》, 通过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等复杂、曲折的情节, 不仅使读者逐渐看清主人公那种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思想, 而且应能对这种人生追求做出正确的评判, 从而在未来的人生中选择一条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小说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作品的灵魂, 文学作品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员参与, 全方位配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统筹协调,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建设优秀和谐的校园文化, 培养新型合格人才。

(南阳市第五中等职业学校)

长期以来, 我们的语文教育是服务于生存需要的教育, 是一种功利性的教育, 它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 以实用文章教学为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越来越需要用较丰富的文学情感来调节在激烈的经济生活中的快节奏, 用较高的文学修养来抵御不健康文化的侵袭, 用较犀利的文学艺术眼光观察世界, 用较锋利的文学艺术手法改造社会。这就使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热点, 同时也成为了教学的弱点、难点。

长期以来, 对文学作品的“教”, 陷入了一种模式化的泥潭中, 教师给学生传递的是一些概念性的、僵化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 无非是分析思想内容, 分析艺术形式, 讲解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作家风格、基本常识、中心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思想感情、语言特点、结构形式、情与景的关系、表现手法等等, 甚至用公式去套:如本文通过……叙述 (描写、塑造) ……表达 (提示、表现、抒发、赞美、批判) ……我们并不是说这些内容不能用 (这些常识性、技术性的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 而是说不能用这些内容去代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教师不应该在“教”的过程中给作品贴上“标签”, 再教学生“辨认”, 或者把学生们赶进教师的“陷阱”里, 因为这些毕竟还不是文学教育的深层次的东西。文学作品的教学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 而不能作为一种外在的、附加的东西硬塞给学生。薛毅先生在《文学教育的悲哀》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那套阐释体系也能把经典作品讲偏讲歪, 讲得味同嚼蜡, 刻板无趣, 仿佛全世界所有的作品都可以用反对封建主义、批判资产阶级、同情人民大众诸如此类的大词概括, 再加上阶级局限、消极面, 就万事大吉, 天衣无缝了。里面就是没有人, 没有人的丰富感情, 没有对人的处境的体验、同情、理解、悲悯。教师教学生高高在上, 指手画脚, 像上帝一样审判芸芸众生。他们说, 《项链》是批判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是批判享乐主义腐朽思想。这样一来, 那个女主人公活该倒霉。这样一来, 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大概也都是自作自受。我们无法体会小人物的辛酸处境, 无法理解小人物的挣扎和被命运作弄的悲哀, 我们连起码的同情心也没有得到培养, 那套阐释的体系反而摧残了我们本来可能有的同情心。”这种教育现状决非个别而是较普遍的现象, 作为第一线的教师, 笔者对此是深有感受的。

我们知道, 文学是人学, 表现人性、人情、人道、人权和人生, 表现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情感, 文学教育应该给学生打开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 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 创设陶冶情操、完美人性的艺术环境。一个人性的形成, 人格的完美, 离不开情感的熏陶, 审美的体验。很难设想, 一个心灵狭

彩。如果在阅读中不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 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因此在指导阅读中强调,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重视感受和体验, 整体把握, 善于从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作品中透视其灵魂。如读鬼怪故事《聊斋志异》, 就应从作者塑造的不同人物身上体会到爱恨怨愁, 从而抓住不同的主题。像讽科举的《司文郎》、刺朝政的《促织》、说婚姻的《阿宝》、道人情的《二商》等。

六、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阅读, 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它包括感知、理解、联想、想象、鉴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其中有认读、理隘、思维单调、情感枯竭的人会是一个有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人, 因此, 文学教育,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可以做得好的, 而应该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经验去对作品作个性化的解读, 去感受去感悟作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的指导意见是这样的:“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 作品的文学价值, 是由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 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 对作品作出反应, 对作品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 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标准”中强调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是教师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强调的是学生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 不是教师的“教”。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 课本知识是一种关于种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 而不是解释的“模板”, 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 但却绝不是正确的最终答案。这些知识在被个性接受之前, 对个体来讲毫无意义可言。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交给学生, 不能用我们对知识的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学生接受它的理由, 不能用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建构来完成, 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的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以此来决定自己的学习的取舍性与取舍度。所有学习者都是以学习者现有的经验 (即认知的预结构) 作为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的生长点, 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土壤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师, 不能无视学生的预先经验, 不能把新知识作为一座凌空飞架的桥梁, 高架于学生的经验水平之外。知识是不能通过教师“教”给学生的, 而是来自于学习个体内部通过新旧经验的作用而建构的。教师的作用是帮助这种建构的完成。

文学是一种艺术, 艺术的特点在于它有个性, 甚至有它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这种个性的、多义的乃至不确定性的东西, 决不是用一些统一的大概念能概括得了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做的却正好相反, 千千万万个读者只有一个路瓦栽夫人, 只有一个鲁四老爷, 只有一个王熙凤, 个性化的东西被概念化了, 文学性被政治化了, 人性人情的东西被理性化了, 审美的意识被格式化了, 难怪我们的文学课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那么, 文学课应该怎么上呢?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 也没有也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我很赞成作家张炜的说法, 除了一些文学基本常识等技术性的部分外, 课堂的分析、由分析而产生的一个又一个结论是不应太多的, 最好的文学课就是把它办

解、记忆、技能、速度五个横面;认识、理解、评价、创造四个纵面。所以, 教师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 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方式和方法阅读不同的作品, 诸如:精读、略读、速读、默读、朗读、比较性阅读、质疑问难、查阅资料等等。

12.小学生表扬信 篇十二

您好!首先我为贵校能培养出优良品德的孩子而致敬!

事情是这样的:本人于XX年XX月XX日丢失钱包(钱包内有现金660元,卡3张,暖气费收据一张),因为雪下的很大,钱包被雪覆盖,第二天贵校3年级7班xx同学在雪地里捡到了钱包,并交给物业,物业根据暖气费收据联系到我,他并没有留下姓名,后来他家长找到我确认我收到了钱包,我才知道他是贵校的学生。

本人的感激之情无法言表。xx同学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全体同学学习,她的行动充分体现了贵校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所以希望贵校能在公开场合给予表扬,以示鼓励。让更多的孩子能从中学习,继往开来,发扬优良传统的良好品德!

再次为贵校能培养出优良品德的孩子而致敬!

此致

失主:XXX

13.教师如何有效的表扬学生 篇十三

……

今天,老师又表扬了我,说我学习如何勤奋,如何思维敏捷,如何品质纯正……把我说得十全十美。其实我也有很多缺点,如懒惰、小气、胆小、贪玩又没有自制力,放假时总不能控制住自己,总爱看电视……虽然我抄了那么多的笔记,但很难得再看一次;买的书,也没有那种想看完的激情,如果看了一半的话,我就觉得很不错了。这一次我听到老师的表扬,我的脸热得发烫。不是因为我害羞,而是因为我惭愧,真的有些言过其实了。

太多的表扬,太多的夸奖,已经把我压得筋疲力竭。家长、老师,请你们不要再表扬我了,我求你们了!……

“请你们不要在表扬我了,我求求你们了!”这种祈求的话语出自被我们表扬的学生之口,我惊愕之余,更多的想到的是我们这种对学生激励方式——表扬是否还该继续运用下去。对于文中的“我”来讲,老师的表扬是害,绝不是“爱”!教师和家长对孩子太高的期望和要求,让孩子产生了成人无法理解焦虑心态。

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表扬不是万能的,表扬也有无效的时候,表扬更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表扬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表扬不当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导致表里不一。文中的“我”就是被老师“太多的表扬,太多的夸奖”,最后“压得精疲力竭”。

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发挥它应有的效用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注意下几方面:

一是表扬要及时。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每天都有许多偶发性事件发生,教师也经常能够在其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面对这种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要有快速反应能力,在学生印象深刻的时候,及时表扬学生,及时强化学生的上进意识。实践证明,表扬越即时,表扬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二是表扬要准确。当教师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决定对学生进行表扬之前,一定要对准备表扬的学生的先进事情调查清楚。真实的先进事例会激发班级其他学生学习榜样的热情,而虚假或欠准确的事例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或者抵触情绪。曾经有一位班主任为班级的值日工作而发愁,正好那天进班级时看到班长独自一人在擦黑板,这位老师马上召开临时班会,对班长的行为大家表扬。后来,当他问到今天谁值日时,班长红着脸站起来说;是我。由于这位老师没有认真调查事实,造成了师生之间的尴尬境遇,影响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降低了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位班主任当时是如何的狼狈,班长又是如何的“怨恨”老师,因为等老师走后其他同学必然回来笑话他。

三是表扬要恰当。“恰当”在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表扬的环境(时间和地点等因素)要恰当。当教师捕捉到了表扬学生的契机时,要考虑是否公开表扬。对于有些性格内向和不便于公开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私下里表扬学生。否则容易造成被表扬学生的反感,以及事件公开之后其他同学以此来取笑被表扬的学生。其二是表扬的表述要恰当。我认为,对学生的表扬的表述方式应该是叙述学生值得表扬的事以及教师的感受,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行为作出判断,并形成积极地进去心态。如班级内有一位曾经偷窃过其他同学钱物的学生,将路上捡到班内其他同学的5元钱交给老师时,老师对他的行为应该如何正确的表扬呢?正确的表述应该是:谢谢你捡到了这5元钱,你让某某同学紧张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这样的表扬,会让这位捡到人家钱财的同学心情愉快好几天。教师在表述中不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好与坏)和品性断定。反过来如果刚才那个例子里,老师对学生说:你真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我为你骄傲……这样的表扬会让学生产生焦虑感,他会渐渐远离教师,不让老师太了解自己,因为他会害怕教师了解到自己的过去而不再喜欢自己。我们常说,批评孩子容易让学生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实质上,我们日常教学中碰到的那些“软硬不吃”的学生,很多情况都是由于不当的表扬方式所造成的。很多老师回想起来,刚开始表扬学生是好像还有用,但是过一阵就不行了。慢慢的,学生变得懒懒散散,厌学情绪在他们身上弥散开来。于是老师便会放下那原有的耐心和宽容,走到教育的另一端,对学生采取孤立和批评态度。学生也离教师的心理期望越来越远。

14.表扬孩子应适度 篇十四

为了使表扬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爸爸妈妈规范孩子行为的过程中,应准确地把握表扬的尺度,也就是说表扬要适度。

1、表扬时爸爸妈妈的感情流露要“浓淡”适度。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久而久之,必然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总是恨铁不成钢,尽管已看到孩子有很大进步,但为了防止孩子骄傲,他们按捺住内心的喜悦,在语言、行动上无任何表示。经常这样,必然会挫伤孩子的进取心。正确的方法是:在表扬孩子时,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也会起来许多赞美之词难以起到的作用。

2、表扬和批评的反差要“大小”适度。表扬不仅具有激励、导向功能,而且具有批评功能,例如对甲的表扬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乙的批评。有的家长为了督促孩子进步,总是过分笼统地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好,时间长了,无疑会使自己孩子丧失信心或产生抵触情绪。

15.小学教师应怎样表扬学生 篇十五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兴趣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主动学习,也就学不好数学。因此,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应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但直观性极强,他们会对一些形象直观的图形感兴趣。根据这些特点,如果教师能善于用色彩鲜明的画面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进行骑车比赛,先是米老鼠骑三角形车轮,唐老鸭骑正方形车轮的比赛,它们想尽方法也不能让车子转动起来的滑稽样,让同学们哈哈大笑。第二场比赛,米老鼠骑轴心不在圆心的车子颠簸不止,唐老鸭骑轴心在圆心的车子平稳行驶。通过这两场比赛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解答,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大大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知识重点,突破难点

形象生动的图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桥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把静止的插图变成动感的图像,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这样就可以突出知识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有些是比较复杂难懂的,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可以把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变成形象的图画,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展示给学生,使这些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思维表象,使学生能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强学生对这些数量关系的理解。运用多媒体动态的例题教学,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

三、帮助充分感知,促进思维过渡

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录像、动画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的欲望”。

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整体发展

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正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卑感和压力也会消失。

五、拓展思维空间,促进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充分展示的个性。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我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填分母、分子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自主练习。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通过这样的练习,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六、引导主动参与,促进效率提高

如果能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理。于是我用计算机程序设计了一个“拿乒乓球”的游戏,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人参加。我先出示20个乒乓球,提问:“拿走总数的五分之一”、“拿走剩下的四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三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二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四留给老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拿乒乓球,看谁拿得又准又快,接着比比哪组拿走的多。这样,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中学、“乐”中获取知识,体验新知。这样设计符合新课程思想:“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低负荷,高效率,大面积”的特点,还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和教学量。

上一篇:村主任任期工作目标责任书下一篇:廉政风险岗位自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