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赏析——大国崛起

2024-07-01

纪录片赏析——大国崛起(共10篇)(共10篇)

1.纪录片赏析——大国崛起 篇一

一、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历史

中央电视台历时3年、精心制作的大型政论纪录片《大国崛起》于2006年11月播出后引起广泛关注。该片以恢弘的气势、详实的史料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 通过深入的剖析和理性的梳理, 把观众带进了500年来风起云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之中。在审视历史的同时, 更激发了国人和平崛起、振兴中华的信心。

《大国崛起》打破了人们在教科书上熟知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家的传统解读, 以一种新的视角拓展了观众的目光和思维。正如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所说的那样:“《大国崛起》一片将500年来世界大国的历史立体地、直观地呈现给了观众。这并不是一部以挖掘历史细节或揭秘历史真相为目的的纪录片, 它更注重历史带给现实的思考。借助电视媒体的独特传播方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完成一部影像化的500年大国兴起史, 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是《大国崛起》的独特所在。”

独特的视角是《大国崛起》创新的基点, 在长达12集的篇幅中, 编导者通过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历史演变过程, 紧紧把握经济发展这根主线, 既不拘泥于政治的纷争, 也不纠缠于战争的阴霾, 而是采用跳跃式的方法将一个个经济变革中的历史故事串联起来, 在理性、生动地刻画历史人物的同时, 为观众寻找出一个个世界大国的发展脉象。

在传统的历史政论片中, 中国观众所耳熟能详的“十月革命”、“巴黎公社”、“一战”、“二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在本片中都凝练地几笔带过, 编导者创新的视角更多地集中在一大批为国家崛起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开拓者的身上, 从细微处入手, 用手术刀般的精准, 揭开了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真相。

(一) 理性剖析统治者的功过得失

在《大国崛起》中, 有不少篇幅再现了各国君主、元首对国家崛起所起的历史作用, 通过惊世骇俗的历史故事揭示了这些权贵的人生性格、得失好恶, 立体地描绘出一个个当权者的历史面貌, 赋予历史人物新的定位。

如在第8集《寻道图强》中, 以1698年10月1000多名俄军官兵在莫斯科被处死的历史画面作为引子, 揭示了沙皇彼得一世的残暴。紧接着话锋一转, 讲述青年的彼得一世如何隐姓埋名, 用一年多的时间跟随俄国的平民工匠走出国门, 到当时先进的荷兰、瑞典、普鲁士、奥地利、英国等国家学习工业技术和科技知识, 从最原始的木匠活做起, 学驾驶、造军舰、学建筑, 并被推荐为优秀工匠。彼得大帝的这一举动拉开了俄罗斯强国的序幕。打开视野, 像发达国家学习, 无疑是后发国家走向强盛的开端。但在民族优越感强烈的俄罗斯, 这无异于离经叛道, 并激起了军队的哗变, 于是便有了开场的那幕屠杀场面。

沙皇彼得一世无愧于一个伟大的君主, 他带领还处在奴隶社会的俄罗斯向封建社会迅速变革, 他强制命令俄罗斯男性剃掉了引以为傲的大胡须, 并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往紧邻欧洲发达国家的圣彼得堡。他扩充了强大的军队, 兴办教育, 并亲自创办了国家科学院, 他身体力行要求所有人 (包括贵族) 都与他一样从19岁起就必须参加劳动生产, 献身国家。他用战争带领俄国向西而行, 走上了强国之路。彼得一世又是一个暴君, 在他统治下的俄国充满了专制与血腥。除了片头提到的大屠杀外, 他还亲自参加了对违抗自己意志的儿子阿列克谢的酷刑审讯, 直至将之秘密处决。

如此立体地对一个君主作全方位的描述, 这在以往的中国政论纪录片中是罕见的。它打破了教科书上对历史人物概念化的解读, 让观众通过荧屏去见证一段尘封的史实, 最后以一段精辟的解说——彼得一世留下了一个空前强大但在精神上却失去平衡的俄罗斯帝国。他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 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但与此同时, 又在相当程度上割断了这个民族和自己历史的联系——为展示历史发展的脉络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二) 再现历史巨人的思想光芒

五百年的大国崛起史, 造就了无数科技精英和思想旗手, 而这些巨匠的出现又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国崛起》循序渐进的发展轨迹, 无处不闪耀着历史先贤的思想光芒。

如第5集《激情岁月》, 编导者将大量篇幅聚焦在一批思想家身上。当镜头推向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保存库时, 解说词写道:这个盒子里的珍贵收藏是两百多年前的一颗充满激情的心脏。它的主人伏尔泰说:“我的心脏在这里, 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因为坚持不懈地批判宗教蒙昧主义, 伏尔泰被公认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他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破重重黑暗的光亮, 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 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 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认识到自己是人。”这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内在动力。

此时镜头画面转向了法国先贤祠地宫伏尔泰、卢梭的棺木。解说词写道:伏尔泰去世后, 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精神, 他使人类懂得, 精神应该是自由的。”如果说伏尔泰是旧制度最有力的批判者, 与他同年去世的另一为思想家卢梭, 则描绘了想象中的新制度。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 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 这只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这些精辟的论述、无缝式的转接、流畅的画面语言再加上专家学者的精彩点评, 让观众在回望历史的瞬间感悟到先贤们深邃的理性光芒。在这些思想巨人面前, 一切统治者都显得渺小和微不足道, 成为《大国崛起》中的一大亮点。

(三) 重视企业家在国家崛起中的历史作用

《大国崛起》浓缩了五百年来现代文明发展的历程, 并始终将经济和科技发展作为全片的主线, 其中不少视角聚焦在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和企业家身上。

如第9集《百年维新》就用了不少篇幅介绍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企业家涩谷荣一。1853年7月, 四艘来自美国的黑船用武力打开了日本的国门, 也打开了闭关锁国的日本展望西方列强的窗口。十四年后, 年轻的涩谷荣一作为日本代表团的成员, 到法国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西方的工业化程度让他大为震惊, 他决定留下来仔细考察欧洲各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制度。1868年11月, 涩谷荣一带着全新的思想回到日本。一年后, 他进入明治政府的财政部任职, 直接参与了新政府的货币制度改革、废藩设县、发行公债等几乎所有重大政策的酝酿和制定。

1873年, 33岁的涩谷荣一已经成为主管国家预算的大藏少辅, 然而就在前途似锦的时候, 他却作出了一件在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他递交了辞呈, 弃官从商。

辞官后的涩谷荣一做的第一件事是组织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公司银行。并由此开始了自己极富传奇色彩的企业家生涯。

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的涩谷荣一被称为“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 他的企业网络遍布海运、造船、铁路、纺织、啤酒、化肥、矿山等产业, 在19世纪80年代他成为日本工商界最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五百年来, 有无数的社会精英怀揣着实业富国的理想沉浮在商海之中, 他们的成功或失败都与当时的国家发展政策和时代大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的存在构成了所处时代坚实的经济基础, 但在传统的历史政论片中, 却难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大国崛起》正是通过对经济领域代表人物的理性聚焦, 使现代发达国家的崛起史更加丰满、更加精彩。

弥足珍贵的是, 在拍摄过程中, 摄制组采访了近百位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 既有对历史细节的追述, 也有独家观点的阐释, 思想的精华如珍珠般闪耀其间。这在以前的中国纪录片创作中还从未有过, 也成就了《大国崛起》的价值所在。创新, 首先是思想上的创新。《大国崛起》之所以引起社会的热议, 就在于编导者站在理性的高度, 用新的视角审视历史。

二、用新的手段再现历史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本片总制片人罗明在《电视人也在铸史》一文中写道:“岁月流逝, 但很多历史都还‘活着’:活在一幢古老的建筑上, 一段残破的遗址间, 一个偏僻的博物馆里, 或者活在当地人的衣食住行中, 活在源远流长的典礼仪式上, 活在专家学者的考据里。”这都给电视人回望历史提供了独特的想象空间。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声像并茂的信息载体, 不但可以用话语解读历史, 也可以应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画面语言再现历史。

在国外的纪录片中, 合理地应用电脑模拟、演员模拟来演绎历史片段的手法不胜枚举。我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在这方面也有过许多成功的尝试, 但如此大量地采用数字模拟的高科技手段来再现历史场景的纪录片作品, 《大国崛起》可谓独树一帜。这也是该片的魅力所在。

真实的历史画面与虚拟的情景再现有机叠加, 通过多种表现元素来烘托主题, 既弥补了因真实情节的缺失所带来的遗憾, 更增添了全片表述层次的连贯性和艺术感染力, 使其纪实风格更具艺术性和灵活性。反映出编导者精湛的艺术水准和对作品主题表述手法的驾驭能力。

(一) 三维电脑制作再现历史画面

反映历史进程的纪录片由于画面素材缺失, 往往显得单薄, 电脑非线技术的应用为编导者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国崛起》在三维动画技术的大量采用中, 为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制作与国际接轨作了许多成功的尝试。最精彩的片段是第10集《新国新梦》中的一个场景:1620年, 100多名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名叫“五月花号”的船只前往美国新大陆。解说词写道:茫茫大海上, “五月花号”乘客在孤独的漂泊中, 承受着波涛的凶险和疾病的痛苦。然而, 更让人心潮难平的是面对荒芜的新大陆, 一切都是未知的。清教徒们将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并以什么样的方式在陌生的土地上生存下去呢?在“五月花号”即将登上北美大陆之前, 船上41名成年男子, 在甲板上签署了一份契约, 这就是《五月花号公约》。

伴随着娓娓道来的解说, 三维模拟的“五月花号”在强劲的大西洋季风中摇晃着驶过波涛浪谷, 接着, “镜头”向船尾缓缓推进到“五月花号”的船名, 然后抬起, 沿着船尾向船首移动, 俯瞰“五月花号”的全貌。紧接着, 用一组移动的“主观镜头”沿着船舱狭窄的通道, 移向船头的一张木桌, “镜头”推向桌上摆放的《五月花号公约》特写, 此时镜头拉开, 《五月花号公约》静静躺在现实中的普利茅斯镇博物馆的陈列柜中。上述段落除了博物馆中的《五月花号公约》是实景实物外, 其余的画面都由三维电脑制作完成。整个段落就像在用一部移动的摄像机, 通过长镜头一气呵成, 天衣无缝, 充分诠释了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意境。

(二) 用拟人化的二元创作演绎历史场景

电视纪录片的基础在于真实, 在不违背真实的前提下, 通过二元创作再现某些历史瞬间, 使纪录片的画面语言更加丰满, 是当代纪录片创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为了再现历史, 《大国崛起》采用了大量的珍贵历史老电影纪录片片段和影视剧片段, 有时也通过模拟表演与历史镜头的穿插叠加来再现历史场景。

如第4集《工业先声》展现英军在英法战争中作战的场景, 就是采用模拟影像的手法完成的。编导者刻意将这段模拟表演淡化成黑白影像以增加画面的时代感和凝重感。在表现英国纺织业发展的画面中, 从约克城堡博物馆中原始织布机前, 穿着200年前传统服装的妇女娴熟地操作着手工织布机到黑白的水轮动力纺织工厂生产全景的历史真实画面, 拼剪出英国工业化初期的演绎过程, 使历史与现实水乳交融。

(三) 各种表现元素虚实结合增强视觉冲击力

在《大国崛起》的后期制作中, 编导者力图通过多种表现元素的有机结合, 时而由表及里, 时而由内向外, 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实现作品主题的阐述和视觉冲击力。

如在第6集《帝国春秋》中, 在李斯特的不懈努力下, 18个邦国终于签定了关税同盟。1835年7月7日, 德国境内开通了第一条铁路。解说词写道:各个邦国已经陆续加入了关税同盟, 以普鲁士为中心的铁路网逐渐成为连通这片土地的强劲有力的动脉。到19世纪中期, 关税同盟地区工业总产量已是欧洲第三, 仅次于英国和法国, 德意志经济统一的目标已经实现, 政治统一的道路上也曙光初现。

和着解说词的节奏, 画面上一列老式的火车在苍翠的山峦中吐着白烟行驶 (实景) , 画面放大:俯视火车在德国的广袤土地上驰骋 (电脑动画) , 画面再放大:德国地图上火车成了铁路网上移动的一个亮点 (电脑制作) 。这种虚实联动的画面语言丰富了解说词的表现力, 让观众在更高的层次理解到关税同盟给德国崛起带来的历史契机。

电视纪录片的创新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而经济崛起所带动的文化反思是纪录大片方兴未艾的精神土壤。《大国崛起》在电视纪录片艺术领域的创新不但为中国的电视观众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历史、展望未来打开了一扇窗口, 也为中国的电视人在纪录片创作中回归主流意识、充分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打造时代精品开创了新的视野。

创新是一种挑战, 它让纪录片这一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震撼人心。创新更是一种自信, 它凸显了电视工作者在新的制高点驾驭创作题材的气魄和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讲, 中国的电视人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大历史写作的新人文纪录片》, 中国新闻网2007.11.13

[2]、赵化勇:《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3]、罗明:《电视人也在铸史》,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4]、《大国崛起》节目组:《大国崛起》,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二

看了这部纪录片,让我想起了中国近代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中国传统的自闭,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在了强国的后面,而且是一溃千里。不由得让人想起汉武帝出兵讨伐匈奴,唐太宗兴兵击退突厥。在局限性和平的谎言下,国人的强国梦又被蒙蔽了。但这不电影是唤醒国人的一个起点。传统的居家过日子思想已经过时,势力的扩张才能换来强盛,这部呼唤扩张与竞争的影片,第一次给了帝国主义列强一个公正的定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而这部记录片恰恰又说明了文明的重要性,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思想的控制下,人民才能统一信仰,信仰决定了文明的统一。这样才能使国家通过输出自己的文明,从而决他奇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面积92391平方公里,时人口约1010万。这个国家的面积和资源还不如中国的福建省、在世界地图上还不如一粒葡萄干大,15世纪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打破人类传统的亚欧非三块大陆的传统。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即胡椒粒,用于保存食物),为了这个简单的愿望,葡糖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在恩里克王子的率领下开辟了南美洲,而恩里克王子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却从没有一次远洋的经历。

德国在公元18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了义务教育,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在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使得铁血宰相俾斯麦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在攻陷法国首都巴黎后,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自豪的说道:“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

苏联为了尽快成为世界强国,把重工业列为国家的首要发展目标,直到今天我们对俄罗斯的航母、潜艇、驱逐舰和先进的导弹都耳闻目染,但是在这个重工业发达的背后,充分暴露了轻工业的薄弱,使得现今的苏联加盟国都普遍缺乏生活日用品。这几天网上又盛传俄罗斯人口快速下降,2050年可能跌破1亿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我一个东北的朋友对我说过,俄罗斯并不是养人的地方,由于极度寒冷,北亚地带普遍生育率地下。另一个侧面因素,俄罗斯男人酗酒成性,使得很多俄罗斯妇女更喜欢嫁到中国。

上面三国家的进步是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强国要崛起必须先唤醒整体国民的整体愿望。总而言之,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崛起不仅仅是休生养息,更学要高层决策者的思想一定不能落后。片子里这样强调过,二战前的强国,不论胜败,无论输赢,无论受到怎样的重创,战后依旧是这些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世界。德国与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他们早已有了先进的社会体制,所以在战后几十年又可以迅速恢复,依旧是世界强国。

中国一贯自称是不结盟国家,而这部记录片第一次首肯了结盟是强国之路必须走过的历程。阿盟、欧盟、非盟、东盟等一些联盟的建立,本来是视作小国联合对大国的惧怕,但实际上区域的一体化的形成,已经证明了结盟对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发展的巨大优势。令人兴奋的是中国已经看到这一点,虽然不能说有绝对的同盟,但局域上的联合已经体现出富国强兵的好处,上海合作组织也许就是战略结盟的开始。也许结盟战略是将来中国发展的更大优势,我们期待中国真正盟友得出现。

3.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三

荷兰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国,它们临近海洋,能够便利地贸易、交流,但是只有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是不能让两个占地面积极小的国家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强大凝聚力。荷兰的恩里克王子以国家的名义支持航海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再是个人的孤立冒险,而是成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战略;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皇在和哥伦布的谈判中,接受了一个有航海抱负的平民的要求,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皇冠上的珠宝。这就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凝聚力,自上而下的一股团结力量,使两个在欧洲边缘的国家成为了大国。

但是,在很多国外学者谈论大国崛起之谜时,都提到了思想文化的影响力。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的确,莎士比亚的作品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也能提升国家人文精神,使当时的英国成为一个文化丰富的国家。英国的牛顿定律打开了英国走向工业大国之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展示了新的经济秩序。所以,一个国家良好的思想、文化可以使国家崛起,也可以影响世界。

当然,国家的崛起也有另一种答案,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一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大的荷兰凭借一系列完整的商业制度,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大国;英国靠推行自由贸易建立市场,使用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让经济腾飞;当美国这个新兴国家利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称霸了许久,而突然经济落寞时,则用政府无形的双手来干预,使经济渐渐回暖。所以体质的健全和创新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保持稳定。

我们回头看一下我们的中国,在19世纪,20世纪,为什么中国屡屡遭到欧洲国家乃至亚洲国家的欺凌?我认为首先是咱们国家思想的问题,那时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信奉封建思想,而这种思想让国家闭关锁国、不接受新的思想、文化、技术,让我们的经济发展停滞,与世界国家拉开了长长的距离。其次是体制问题,国家垄断经营,不给市场一个自由的空间,使得经济发展缓慢,无法入流,无法跟上世界其他国的脚步。所以打开国门,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国之路的开端。

4.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四

关键词:《大国崛起》 读后感 收获 评价

一 主要内容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联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先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世界的主角,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大国崛起》讲述了上述九个具有代表性的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为内容,将视线集中在各国“崛起” 的历史阶段,追寻其成为世界大国的足迹,探究其“崛起”的主要原因。力求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同时,通过各国特色鲜明又具有某些共通性的强国之路,寻找其创造的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和精神财富。

(一) 精华部分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但是,查理一世时期却经历了四年内战,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位置。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专利法》的颁布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他们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二 读后感及收获

(一) 引起的联想 1.崛起的实至名归与昙花一现

在《大国崛起》讲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中,可以看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崛起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通过国家制度的完善促成的崛起,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良性崛起,通过这种方式崛起的大国,主要有荷兰、英国、美国等。这些国家在崛起之初,都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系列先进、完善的政治、经济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运作,使国民经济渐入佳境,而经济的繁荣又使这些国家的综合国力得以提升,从而最终实现国家崛起,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自身的大国地位。

第二种模式是通过国家军事实力的膨胀“速成”的崛起,这是一种咄咄逼人的恶性崛起,通过这种方式崛起的大国,主要有德国、日本等。在历史上,这些国家往往属于“后起国家”,由于起步较晚,所以发展的空间受到局限。为了达到快速崛起、后来居上的目的,历史上的这些国家在崛起之初往往并不注重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与完善,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军事上,以战争的方式开拓市场、聚敛财富,从而实现迅速崛起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虽然在历史上也曾崛起,但在昙花一现般的崛起之后,却总是伴随着国破家亡、遭受失败的命运。

不难看出,依靠军事手段走战争侵略的道路,虽然也能实现国家的崛起,但这种急功近利的恶性崛起却难以持久,并且往往“不得善终”。与恶性崛起的国家相比,依靠建立良好制度实现崛起的大国,国运比较稳定持久,而且不会大起大落,当然,这些国家在强盛之后也会遵循客观规律,逐渐走向衰落,但彼时它们依然能保持一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纵观走良性崛起之路的国家,虽然崛起的时间相对慢一些,但这种崛起却是经得起风云变幻,经得起时间检验,做到了实至名归的真正崛起。

2.今天的中国该如何崛起

历史演进到今天,它给了中国千载难逢的崛起机遇,如何把握机遇,成功崛起?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思考。

首先,我们要看到,良性的崛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应幻想凭借抓住某个忽然降临的机会,就可以达到迅速崛起的目的,即使这样的崛起真的降临到我们头上,它也并不会长久,更不可能给我们带来意外的好运。中国如何崛起,关键是选择何种模式实现崛起,显而易见,我们理应选择良性的崛起模式。既然选择了良性崛起,我们就需要摒弃急功近利之心,平心静气地将我们的政治经济体制加以完善并实现创新,逐步创立起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先进、更有生命力的政治、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强对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强我们的“软实力”,使中国有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世界,从而实现具有中国风格的良性崛起,这样的崛起,既是我们所期望的,也是世界所期待的。

3.收获

现在的世界是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国与国之间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一个人若想在各种比拼中脱颖而出,就要总结、吸取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一个国家若想在在如今这强国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鉴他国崛起中的经验和教训。《大国崛起》一书介绍了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反应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个大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从这9个大国的兴衰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全部奉行扩张政策,而这扩张政策也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的衰败埋下了祸根。不论是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决不能重蹈列强们的扩张政策的覆辙。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是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的崛起要不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时要为构建和谐世界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在我们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那9个大国在扩张中体现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气,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品质,也要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些大国曾有过的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许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则是我们要严防出现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只有在努力维护和平的前提下的锐意进取、团结、独立、自主并不断创新,顺应历史

发展的潮流,我们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喜人的成绩。

4.对中国和平崛起问题的启示

一是解放思想。经济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新技术,当时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提供了相对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瓦特、牛顿等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科学家的诞生营造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汽机的实验被狂热的宗教界当作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伽俐略的悲剧发生在瓦特身上,英国还会发生工业革命吗?其间比较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和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正是由于这些思想启蒙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自由、博爱、人权、主权在民、契约社会等先进的现代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使这些大国的崛起有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二是改革体制。国家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其上层建筑必须与之相适应相配套。为此,一些大国为了强国都进行了体制改革,或者说进行了制度创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脱亚入欧”,与欧洲列强为伍,成为世界大国之一。俄国的改革,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废除农奴制后,为工业化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兵员,最后成为了欧洲事务的仲裁者。改革体制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如沙皇彼得一世、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本来是改革体制最有力的推动者,可当改革到一定阶段,触犯到自身利益时,都不约而同地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为了自已的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几十年的改革成果。可见,如何约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们成为继续改革或改革深化的反对派,确保改革取得最终的成功,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很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5.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 篇五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周子仟

这次的社团课,我们观看了震撼人心的 大国崛起 其实我对这部纪录片早有耳闻,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一部十二集的电视也许不可能给出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 改革体制是关键,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二。

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大炮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这和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 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 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 俄罗斯的改革和日本类似,沙皇亲自到欧洲留学。()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为自己的工业化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劳力和兵员。让自己成为欧洲事物的最后仲裁者。 改革体制不能一蹴而就,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三。

沙皇彼得一世、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来是俄罗斯改革体制最有力的推动者,可当改革到一定阶段时,改革必然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此时他(她)们都同时不约而同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几十年改革的成果。 如何用制度约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们成为继续革新的反对派,这是保证革新持续到成功的关键。

6.纪录片赏析——大国崛起 篇六

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探询未来发展的方向与道路上,又该从这些大国的历史经验中抽取怎样的精华,去掉哪些糟粕呢?

让我们来看看观者们的各抒己见吧!

题记

《大国崛起》观后感一

《大国崛起》和《走向海洋》一起看,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大国的崛起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海权。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中国,也正是列强从海洋上通过坚船利炮,拉开了这个民族写满耻辱的近代史的序幕。

500年前,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经历了2000多年被征服被欺负的历史。在抵抗侵略的斗争中,他们骨子里养成了一股追求刺激和冒险的豪情。真是因为这种豪情,偏居三面环海的半岛、资源极度匮乏的他们开始了从海洋开辟通往象征着财富的东方大陆的航线。一系列的机遇,使他们陆续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海洋霸主。具体的内容不写了,下面是观后感。

1、一项伟大的计划的实现,不仅需要一个伟大的领航者,更需要一个伟大的团队。

恩里克王子作为葡萄牙征服海洋的开拓者和领头人,除了葡萄牙人特有的冒险精神外,还善于利人才,由于他的包容,很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学科的人才都聚集到他的麾下,观后感《大国崛起之两颗小牙正是由于这些人,忠心耿耿地遵照他的周密计划和部署,恩里克王子让弱小的葡萄牙崛起为世界大国,也造就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众多伟大发现。恩里克王子并没有航海经历,但依然被人们尊称为航海家。一个没有航海的人却开启了一个海权时代,正是由于他善于利用团队的结果。

2、不可小觑女人的力量

谁说漂亮的女人都是花瓶?美貌惊艳欧洲的伊莎贝尔女王每天沐浴更衣四次,却在光复国家的战争中亲自督战,并立誓战争不胜利,绝不脱下战袍。谁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由于伊莎贝尔女王的长远战略目光,她接见了因被见识短浅的葡萄牙国王拒绝的航海家哥伦布,并资助哥伦布进行航海探险。最终,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为伊莎贝尔带来大量的财富和殖民地,从此,西班牙也成功崛起为大国。

3、放下尊贵的架子

人才往往隐藏在不起眼的人群中,公司须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伊莎贝尔和哥伦布的谈判中,伊莎贝尔女王并没有认为和一个普通百姓坐下来谈利益分配问题有何不妥。于是,女王与平民的谈判才终于进行下去,此后为西班牙王室带来了丰厚的利益。

4、国家意志与人民愿望的统一

西班牙王室开始注重海洋,而西班牙航海家们也向往海洋,国家意志和人民愿望紧紧结合在一起。其结果是,西班牙不久后称霸世界,而航海家哥伦布也名扬天下。对于公司来说也是一样,公司的愿景若能和员工的目标结合起来,不仅公司能有巨大长远的发展,员工也能在公司提供的平台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国崛起》观后感二

古的篝火还在燃烧着,照亮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天空,三国纷争的刀马继续演绎着大汉的壁画里的故事,明清时的繁华承继着唐宋的诗词里的辉煌,还有那些数不清的星火无一不在显示着他与众不同的身份这是一个大国,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作文大国崛起。

当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郁郁葱葱时,他屹立着;当古埃及春分日的第一缕晨光照到狮身人面像时,他微笑着;当古印度的婆罗湿怒张着妙目站在莲台上时,他安详着。是的,从没有人能质疑他,也从没有人怀疑过他,因为谁也没有料到那一声汽笛会使这个几千年古国堡垒的崩塌,就如同被岁月风化了的雕像,疯狂的被蚕食着。所谓的金身、罗缎在此时几乎成为了一种罪恶,一种任人宰割的理由。紧接着就是烽火、鲜血。然后,不屈的人民开始了漫长的抗争。但是,灾难、战争、贫穷、落后、欺辱如同无法愈合的创伤狠狠的烙印在每一个国人的心底。

可是,当天安门上那火红的旗帜不可阻挡地冉冉升起,迎着十月的金风舒展,一个伟人用他那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中国人沸腾了。他们呐喊着,仿佛要把心底积压的郁气全喷发出来。当一个明媚的春天里,一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后,圈出了中国人一个崭新的时代,圈出了无数机遇和财富,又圈出了多少国人的万丈豪情。而那位老人铜铸的雕以他惯有的慈祥,笑看国人解放思想,迈着大步走向辉煌。参观的人仿佛还能听见他那四川口音: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其实,自21世纪来,中国已由原来的不习惯关注、评论到坦然接受。因为我们崛起了,强大了,就像一头已经觉醒并开始施展雄心的雄狮。我们不是那个蓝灰的海洋,凭票吃饭的国家了,现在的我们有自己的色彩多么热情庄重的中国红;我们不是那和处处受排挤没有发言权的国家了,现在的我们可以在国际上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我们也不再是那个孤零零的站在起跑线上一个人的奥运了,现在的我们可以在颁奖台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相拥而泣为有这麽一个强大的祖国而骄傲、哭泣!

长城在烽火里毅然挺立,现在的他以全新的姿态笑迎着四海宾朋。

黄河在炮声中汹涌咆哮,现在的她以母爱的慈祥哺育着两岸众生。

大国正在崛起,大国已然崛起。就让我们举杯高呼,共同祝福这片土地:

美哉,我东方巨龙与天不老!

壮哉,我亚洲雄狮与国无疆!

《大国崛起》观后感三

《大国崛起》极力推崇思想创新,可谓情辞肯切,委婉动人。一个国家要崛起,它思想得创新吧,对吧。如果全是老思想,国家能崛起吗?崛起不了。思想如果都束缚住了,能创新吗?创新不了。

《大国崛起》如此推崇思想创新,那么它自身的思想创新究竟是什么呢?还是请《大国崛起》的总策划麦天枢来回答。他说:这个片子首先一个价值应该是,让中国公众建立一种基础的人类现代社会的历史理性。总策划的点拨给了我们理解《大国崛起》的思路。原来是要建立一种基础的人类现代社会的历史理性。这句话有点绕嘴,且稍显费解,结合《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就好理解了。一个国家的崛起,就是崛起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也就是实现现代化,近五百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大国。也就是说:大国要崛起,就得实现现代化。可是,国家要实现现代化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道理,谈不上是思想创新。《大国崛起》讲出一点新意的是:现代化的过程,它是一个入流的过程。所以后发国家要起来,它得要入流,你不入流你就要落后。入流这个词在我看来就有点新意。但是入流的含义是什么,观众还是不大清楚。究竟入什么样的流?看来,要理解这句话的真谛必须弄明白什么是现代化。

《大国崛起》没有给现代化一个解释,所以观众只能自我揣度了。还是该片的总策划给出了明确答案。此翁在接受《冰点》杂志记者采访时坦陈: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这个方向不是你自己确定的,而是西方文明确定的。西方这种文明带来了工业革命,带来了以科学技术为背景的物质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会伴随着政府制度的要求,市场经济、民主化,它们本质上是同一回事。当这个社会方向确定以后,我们用一个中性的词,叫做现代化。这样一点拨,我们就明白了。所谓现代化就是推行市场经济、民主化,这是西方文明确定的。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新命题:现代化就是西化。这或许就是《大国崛起》思想创新的核心内容,是要在中国观众当中培育的历史理性。只可惜这个思想创新,人们早有所闻。20世纪的中国产生过形形色色的西化大师如胡适之流。到此,我们就明白了入流的含义。

现代化就是西化这一命题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那么《大国崛起》的制作者们为什么要在今天重新抛出来呢?也就是说《大国崛起》所希望传达的那种历史理性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还是让我们来请教麦天枢总策划。我们应该承认,现代化的历史是从欧洲起源的,它的直接的经验和教训,直接的知识和理性财富,都储藏在这一主干线条的运行中。如果我们认可这一点,我想,所有的知识分子、所有的社会民众,对我们社会改革方向的判断,改革方式的判断,就有一个背景。如果我们有这个认可,自然就会对这个文明走到今天所提供的基本养分,社会政治形式、经济模式、价值模式,有一个判断,它应该是接受的,而不是排斥的;它可以修订,但不可以再造。自己文化的参与其实也是一种修订,而不可能从根本上再造一种生存方式。因为这种生存方式走到今天,之所以有征服性,就因为它是最有效的,在民族国家生存竞争的实践中是最有效的。

再也没有比这段精彩自白更开宗明义的了。原来那些完全被西方文明所折服的策划者们瞄准的是中国改革的方向。《大国崛起》不是一笑了之的娱乐片,也不是一般的历史知识普及片,而是对历史与社会的发展作出科学评价的佳作,是要指明中国改革的方向。

不可否认,《大国崛起》所介绍的国外的不少经验是可取的,具有启迪性,如尊重知识,重视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倡创新精神,等等。但是这些美丽的红花绿叶却遮盖着散发腐朽味道的内核。也不可否认,《大国崛起》中接受采访的学者有一些是严谨的历史学家,但是他们的言论却被策划者们用来向观众提供历史理性。

《大国崛起》观后感四

荷兰,一个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小国家,面积是今天的北京的两倍半,但它却是世界第三大农业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大国崛起的观后感。

在八百年以前,这里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从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但就在三百年前,就这样一个小国家成为了当时欧洲的海上第一强国,他们几乎垄断了世界的海上贸易。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它的迅速发展成为史上的一个奇迹。曾经是依靠捕鱼为生的小国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欧洲一个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以及荷兰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它的崛起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我们先从荷兰历史说起。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为荷兰提供了成就商业帝国的历史性机遇。作为中间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销商,荷兰人从葡萄牙和西班牙那里装载香料、丝绸和黄金,然后把它们运销到欧洲各地。返航时,他们又为这两个最早的海上霸权国家运去波罗的海产粮区的小麦、瑞典的铁器、芬兰的木材,以及自己生产的海军补给品。1579年,来自荷兰北方七个省的代表在这间大厅中签署协议,组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敌。1581年7月26日,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郑重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各省的统治权。同年,七个省份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家。

在17世纪的时侯,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1609年成立阿姆斯特丹银行,比英国银行早一百多年。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积聚了巨大的财富,经济的发达支撑起荷兰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

一个国家的经济决定了它的政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国想要崛起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一个国家能否长期维持经济大国的地位,取决于它是否有商业自由和学术自由,很难想象一个钳制言论、窒息学术的国家,会有真正、持久的经济繁荣。所以经济的繁荣益需要教育做后盾。

《大国崛起》观后感五

纵览百年,世界舞台风起云涌。什么才是世界大国的定义呢?

显然,该片给出了不同于中国人以往的答案。大国并不是以土地和人口的多少来衡量,而是具有以下共同点:

一、曾经影响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

二、曾经经历过推翻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是打破封建制度的社会变革

三、曾经进行过殖民扩张

四、在人文科学或是社会科学领域有过突出的表现

五、有着整套的法律系统,整个社会所有成员处在法律之下。社会成员拥有契约精神。

影片中的九个国家,全部具有以上特点。相比之下,中国在近代为什么会成为西方列强践踏的对象?而在当前也不能称作一个世界强国呢?

通过影片的启示,或许能从我们的文化中找到些端倪。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传统的古国。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很难发现无畏的探所精神和法治观念。

受到孔孟之道的中庸思想的深远影响,中国人,无论哪个朝代或是时期,总是因循守旧,认为祖宗的东西是万年真理,不知变革为何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发展,这也是中国为什么拥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却在进入近现代过程中远远落后于别国。

法治虽说是政治学中的上层建筑,但却是一个社会的基石。一个国家光有完备的法律系统是没用的,重要的是要拥有法治的精神与契约精神。什么是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呢?法治精神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尊重法律,没有人可以超越法律。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是缺乏的。遍地的贪官与土皇帝不正是坚信手中的权利就是法律,才敢于勇于胡作非为吗?契约精神其实就是诚信。无论是口头或是书面,只要形成契约就要履行,而中国现在恰恰缺的正是诚信。

归根结底,中国的落后在于教育的落后。

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区缺乏人才。

其次是,再教育重视程度低。一些省份,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图书馆都很少,麻将馆倒是比比皆是。打麻将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人们一有时间就去赌钱,却不愿意买两本书看一看。像这样下去,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其实,大国崛起这部影片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崛起的途径。比如,德国与日本这两个后发国家的崛起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例如,他们都很重视教育的崛起作用,德国在一战以前的初等教育普及率已达到百分之九五以上。他们还强调国家对经济崛起的主导作用,以国家为旗号去促进民间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腾飞。

了解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一方面能使我们警觉,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中国现在要和平崛起,而电视片《大国崛起》,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资料与深刻启迪,它不仅对我们成年人具有教育意义,而且也可以作为学校历史课的有益教材。

《大国崛起》观后感六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的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这是《大国崛起》中关于美国的开场白。却也很好的将美国的崛起概况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个大国的崛起要有独立的主权,要有人才,要有法律,还有创新与名族精神。

五月花号的到达无疑改变了美洲大陆上这片神奇国度的命运,从此美国有了不一样的景象。太多的苛捐杂税让殖民地人命不堪忍受,最终决定反抗,真正的转变之路开始了,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签署了《独立宣言》,规定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自由权生命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的签署无疑开启了美国独立的新篇章。从此美国又向崛起迈进了一大步,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才会有强大的希望。从此美国的独立战争就爆发了。在华盛顿的领导之下,经过八年的战争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无疑美国是一个有着各方面人才的国度,它拥有四个非常了不起的总统,分别是创建国家的领袖乔治华盛顿、起草了《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克逊、解放了黑奴的亚伯拉罕林肯以及带给美国稳定的西奥多罗斯福。这些杰出的政治家在美国的独立解放、稳定和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现在的美国还存在着种族歧视但是第一任黑人总统的诞生似乎又的一次证明了美国以其独特的名族魅力,正在向世人说:世界第一的位置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美国同样拥有出色的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欧洲掀起工业革命的时候,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它日后走进千家万户,开创了一个时代;福特发明了流水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塞缪尔施莱特引进的纺织机拉开了美国早期工业革命的序幕。

美国还拥有非常出色的作家,塔贝尔对掩藏在财富背后的社会黑幕的美国同样拥有开创世纪先河的法律,联邦宪法制定者不惜笔墨,对立法权的组织、分配和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大书特书,甚至将在后来其他国家宪法制度中的似乎属于议会内部议事规则的规范,也不厌其烦加以精心构筑费城制宪者对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作程序的设计,真正是精雕细刻,用心良苦。表现在宪法文本上,与其说它用词简约,毋宁说它在实体规则上适可而止,而在程序规则上字斟句酌,绸缪唯恐不周。因此,才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占全文篇幅一半以上的精细而复杂的国会会议规则体系。在华盛顿的组织下召开了制宪会议,总统制共和国首开先例,并且让美国拥有了自己的宪法,界定了个人州政府以及联邦在经济运行之间的分工,使得各种分工都明晰化,且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签署的《宅地法》让更多的人拥有土地,让更多的人拥有解决生计的机会。

西进运动为很多爱冒险的人提供了机会,为不爱冒险的人提供了创造新生活的可能,使得人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安定下来。西进为美国社会的稳定繁荣提供了安全保障呢。西部大片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资源以及地底下储藏的巨大财富,吸引着成千上万人奔赴西部。再加上为了鼓励开发,政府宽松的土地政策也促进了西部的开发,使西部农业迅速发展。

在西进运动中,人们根据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在俄亥俄州到密苏里中部平原地区,建立起以小麦为主要产品的农场主的边疆,使这里成为世界的面包篮。从密苏里河流域到西部落基山之间山丘起伏地带,成为美国的肉食供应基地。远西部加利福尼亚等太平洋沿岸发现金矿后,成为矿业边疆,进而这里的农业、工业、商业、银行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南部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发,成为棉花王国。

成千上万劳动群众征服自然的壮举构成了西进运动的主流。拓荒者生活异常艰苦,但艰难的生活培养了他们勤勉、坚韧不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西进运动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土地,还给人们提供了发财致富的机会,使人们有机会表现出勇气和坚强的意志。这种生活铸就了美国人鲜明的个性:粗狂、无拘无束,但富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雄心勃勃、胸襟开阔,富有创造力;他们崇拜个人奋斗,乐于助人;他们追求民主,追求财富,放眼未来,时刻准备着出发去追求更美好的前景。

西进运动彻底改变了美国的面貌: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大批资本主义农场建立起来,西部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原料、出口产品和国内市场;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满足了工业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西进运动还培育了美国人民的拓荒精神,特别是美国在西部大开发中所体现出的不畏艰苦、不断寻找新的土地、新的财富的牛仔精神、边疆精神,后来成为美国人乐观开朗、勇于开拓、探索不止的民族精神。

7.大国崛起——中国 篇七

尊敬的党组织:

近期,我们小组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参观过程中我感慨良多,其中,想到最多的是中国的崛起过程,对此,作了一下思考。历史经验——英国的崛起

这样的一个国家何以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一直保持头等强国的地位,而以“日不落帝国”傲视全球?

这个开启了人类历史的近代化进程的岛国,建立了如此伟业的现象,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其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军事力量——海权

新航路开辟后,海运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线中心线上,海运便利。岛国本身的地理位置,使英国只需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就可以实现对本土的防卫,同时,用它来保护海上交通与贸易,支援海外殖民活动。

二.统治者推行的政策——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统治的时期被称为“黄金时代”,其伟大成就离不开女王的开明政策。政治上,她关心臣民,捍卫了她的统治,使用了好的顾问。她的统治帮助英格兰避免了经济上的危机和宗教战争;经济上,伊丽莎白一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国毛纺织和其他新兴工场手工业。他特别鼓励造船和航海业,鼓励建立各类海外贸易公司,扩大英国呢绒等商品的海外市场。继续鼓励圈地运动,颁布迫害失地农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济贫法。力图用国家政权控制或干预社会经济变革。正如在女王统治时期,海盗猖狂,但女王不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还放宽政策,跟他们分赃,同流合污。先是消灭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再是打败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后,正式拥有海上霸权,四处掠夺殖民地,是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文化上,她任其发展,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等著名人物,使英国文化达到了顶峰。

三.大国政治体系——君主立宪制

走符合国情的资本主义道路,同时,英国的王朝更替中,“生而自由”的精神一直得以保留多和传承,随着《大宪章》和议会的诞生,“王在法下”的传统也逐渐成为英国人的共识。通过《权利法案》的颁布确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业革命

生产技术方面,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创造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社会关系方面,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推动城市化进程;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世界格局方面,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加快亚、非、拉落后地区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和平崛起——中国的发展

英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的启发很大,研究其历史对中国是有益的。政治上,巩固国防,加强军事力量。走正确的道路,建立符合国情的大国政治体系,政治民主化,管理开明化;经济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协调经济发展;文化上,加强并普及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国也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尝试,积极发展创新,走“和平崛起”道路。

一.走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道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二.伟大的革命——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同时,在改革开放基础上建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发展国民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使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保障了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

3.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如申办奥运,举办世博等,切实发展文化建设。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 央总书记习近平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第一,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

第二,中国梦不只是简单的大国崛起,而是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 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的雄心壮志

第三,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 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总体上看,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原有的矛盾与新产生的矛盾并存,但新产生的矛盾多于原有的矛盾;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存,但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

历史经验的借鉴,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中国将时刻围绕其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梦将成为实现!

此致

敬礼

8.观《大国崛起》有感 篇八

这是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通过电视展现大国引领世界文明的辉煌过程,以及世界大国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整部纪录片揭示了大国崛起之路上在于改革和发展这一基本规律。让人们在领略了世界经济史和文明发展史魅力的同时,感受到了世界文明成果给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却被列入大国行列,显然该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的大小和人口的多少来衡量。

那么以经济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裕为标志的大国崛起之谜底是什么呢?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思想文化的进步,吹响大国崛起的号角。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情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英国正是有了莎士比亚的文学、牛顿的力学和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等思想文化的进步,才有了大国的崛起。纵观各大国之所以能够崛起,都有其理论观念的更新和思想文化的进步,这是吹响大国崛起的进军号角。

二、社会革命的兴起,推动大国崛起的步伐。

各大国的崛起都经历了种种阵痛,为了政治民主而进行的国内社会的变革和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造就了大国的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苏联是在“一战”和国内推翻沙皇的战争后崛起;美国是在国内南北战争和“二战”后崛起。可见,社会革命是带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人们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是大国崛起的推动力,而战争便成为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三、经济体制的创新,开辟大国崛起的途径。

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美国反托拉斯的政策出台,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等,都是由上至下的经济体制创新,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计划经济更不能离开市场机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是开辟大国购回网—中国诚信专业的二手手机等数码产品回收网| 环保回购,有爱回购 崛起的重要途径。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大国崛起的基础。

500年间,从航海技术开始,全球经历了以蒸汽化、电气化、信息化为代表的三次工业大革命,这些科技的发明创造及推广运用,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事实完全可以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大国的崛起,因此重视科学,重视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美国有4000所大学,这就足以说明教育和科学技术在大国崛起中的显著地位和重要作用。

五、民族精神的宏扬,掀开大国崛起的篇章。

任何大国的崛起都想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都想从本国和本民族的利益出发来调整世界格局,因此民族精神在大国崛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自强不息和秀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为大国的崛起谱写了一幕幕新篇章。当然本民族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其距离也是越近越有生命力。正如德国的考问世界是伟大的,而拷打世界则以失败告终。所以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离开全球利益的民族利益是没有出路的。

纪录片所介绍的9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强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国家没有分裂,证明历代的制度还是起到了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作用。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没有火药,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是否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存在问题呢?我更愿意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落后的原因。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

可以说,9个大国的崛起充满了血腥,大多建立在对别国掠夺侵略的基础之上,而今天我们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决定的。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有着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温和的民族;近代倍受列强的侵略,中国不会再去伤害别的世族;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购回网—中国诚信专业的二手手机等数码产品回收网| 环保回购,有爱回购 环境;大国非和平崛起及其衰落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从时代的需要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经济的全球化,我们有可能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逐步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一部12集的电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该如何认识中国?该如何看待世界?也许仅仅是些小片段,不可能给出完整的答案,但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大国的兴衰风云变换,也让人感慨万千。但真正感动我的却是一些细节。荷兰载物船出海,遇大风暴被困,在生命垂危之际也坚决不动用客户的商品,拼死把客户的商品安全送到了指定地点,树立了良好的信誉,铸就了荷兰大国的崛起,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人无信不立”。还有那德国总理的一跪,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领导人风范,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大国的责任感,从那一跪开始,德国得到了全世界的谅解,也开始再一次踏上了统一和强国之路。德国的经历告诉我们,人只有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强大自己,赢得对手的尊重。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一战”和“二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有着丰富的史料,专家精彩的点评,还有富有哲理思辩性的解说词,既有知识性,又不乏趣味性,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引起了社会的轰动效应。央视将9个大国的500年兴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浓缩,绝非大众娱乐的电视剧快餐,而是品对于理想的大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

9.观《大国崛起》有感 篇九

《大国崛起》介绍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的崛起。每个大国的崛起都有其不可或缺的独特优势。但是我还是想谈谈美国,毕竟它现在才是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

相信大家都读过美国的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度,或许这是由于这种理念,或者说信仰。美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在宽松民主的自由市场经济中美国逐渐脱颖而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迅速崛起。

其次,说说美国的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带来。美国,爱迪生,全国都发明创造,是创造力驱动国家成长。美国国家精神的构成可能是:自由平等+相互尊重权利+谈判协议+创造新事物,这更容易实现一些,每个人都能实实际际的做到。美国是一个尊重知识产权的国度,并且提倡大家多发明多创造。正是基于这种创新意识。美国在科技上遥遥领先,并且拥有许许多多的专利跟技术。其次则是,优良的管理发式跟管理水平,他们首先提出了,流水线作业的方式。第三,自由竞争,使得美国迎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金年代。一大批垄断性的大公司、大财团相继出现,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但问题很快显露: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机会平等丧失;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激化。美国人开始反思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1901年上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顺应进步主义的思想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

随后,福特生产线的诞生、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

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加大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10.纪录片赏析——大国崛起 篇十

对于你这位流落在外的孩子,祖**亲始终敞开怀抱,可回家的路太难,太难,你很难跨出回家的步伐,因为你被太多的力量束缚,“台独”如肿瘤般折磨着你,美国如定时炸弹威胁着你,你承受了太多太多,母亲听到了你痛苦的呻吟,看到了你渴望回家的神情,母亲也焦急更心痛,于是便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我们齐心协力,终于为跨出那一步,做好了准备,1990年 海峡基金交流会建立;1991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诞生,1992年,形成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而后汪辜会谈,母亲和你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后来,连战大陆访问,你和母亲都眼泪汪汪,因为批次知道,这一步之后,母子之间的距离将会更近。

前些天,母亲派陈云林前去看望你,两岸实现了真正的“三通”,母亲和你喜极而泣,以为母子之间都真正跨出了那一步,从此可以亲密来往,虽然,那一步走的很苦,很难。

孩子,别怕,母亲会为你一一斩断束缚你的缰绳,两岸人民不会原谅折磨你的恶魔,你看陈水扁是不是已经树立了典范?

孩子,你看,我们母子正一步步走进,请你相信,再多的阻扰也不过是我们铺路的鹅卵石,再多的阻扰也不过是我们相聚的礼炮,母亲说过,你回来后仍有自主权,你仍旧拥有原来的自由,母亲对孩子始终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因为母亲知道爱不是束缚,爱是让孩子飞得更高。

孩子,我们已经跨出了互相交往的那一步,彼此都要坚信,你归来的日子不会远了,我们大团圆指日可待。

新中国即将成立60周年,让我们衷心地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台湾早日回归!

上一篇:企业访谈策划书下一篇:拓展游戏之制造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