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的饲养与管理

2024-10-19

奶牛的饲养与管理(共13篇)

1.奶牛的饲养与管理 篇一

浅谈发展奶牛绿色饲养综合管理

关键词:绿色养殖业;无公害;饲养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无公害,加快生产绿色无污染的牛奶势在必行,是发展奶牛养殖业的必然。黄河滩区,空气清洁,是天然的奶牛养殖场,生产绿色牛奶的潜力很大,开发绿色奶牛养殖小区可以大力发展我国的奶牛养殖业。1 增强奶牛“绿色”养殖业的意识

当前绝大多数奶牛养殖户对绿色产品的概念、含义、意义及作用知之甚少、认识浅薄,提高养殖户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应该加强对广大养殖户进行一场深入的绿色的、无公害的饲养奶牛教育,用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宣传活动,使他们充分认识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价值和经济效益。2 场地的选择

养殖场的场地选择,是生产绿色无公害牛奶产品的重要之一,是影响牛乳质量,奶牛生产性能及生产发育的最重要最直接的环境;选择空气清晰,水草丰富,无污染、无噪音,远离闹市区,是提高奶牛生产和经济效益,保证绿色牛乳生产的重要措施;能建立奶牛自由采食区、自由卧床休息区和集中挤乳的先进的现代化管理饲养模式,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鲜牛乳质量。3 大力发展草牧业

粗饲料品质的好坏与安全卫生直接影响着奶牛的营养和健康,同时又通过乳和乳制品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确保粗饲料生产各个环节的无毒、无污染、安全卫生,成为奶牛绿色饲料的重要部分。牧草是绿色植被,它既是发展奶牛业的物质基础,又是生态平衡的主体。建立“以草为业”的观念,以草兴牧,以草富民。大力发展种植优质牧草,调整农业结构和品种结构,实行以草定畜,化区轮牧,最大限度地增大牧草覆盖度。发展优质牧草业是实现绿色养牛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4.1 合理分群

由于产乳性能不同,体重、体质状况各异,区别饲养和管理,这对提高乳产量,减少饲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有重要意义。

4.2 日粮组成要多样化,精粗饲料合理搭配

为了提高乳牛饲料的适口性,满足乳牛的营养需求。饲料日粮组成的多样化,可以保证日粮具有更加完善的营养,奶牛正常的代谢和旺盛的泌乳机能。青绿多汁饲料、青贮饲料和优质干草适口性强,营养丰富,容易消化,能够刺激消化器官的活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欲。高产奶牛精饲料量往往大于基础用量,这是产乳需要,但是必须添加缓冲化合物以控制瘤胃的发酵。合理搭配日粮,使奶牛吃进的饲料除维持需要外,全部用于产奶。

4.3 饲喂方法

要求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定时、定量,少喂勤添,饲喂次数与挤奶次数保持一致。

4.4 育成牛、犊牛段的饲养管理

在饲料供给上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占日粮干物质的75%左右,精饲料为辅,占日粮干物质的25%,逐步促进消化系统的生产发育,为以后生产性能的发挥奠定基础。

4.5 搞好牛体及环境卫生;

降低饲养浓度,及时清除粪尿;确保奶牛休息;经常刷拭牛体,促进皮肤代谢;挤奶前用温水洗净乳房,挤奶后药浴乳头,减少细菌感染;预防乳房炎、子宫炎、腐蹄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5 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畜牧部门对奶牛养殖户进行奶牛饲养,疫病防治等技术培训,提高奶牛养殖户的科学饲养管理技能。为发展绿色奶牛业提供技术保障,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加强“胚胎移植工程”的建设,把引进、培育良种和改良本地牛结合起来,围绕草地建设,优良牧草选育、种植、饲草加工、模式化饲养、疫病防治、生鲜奶储运、保鲜等技术进行综合开发应用研究,提高奶牛养殖业的科技含量。6 注重添加剂的应用

随着集约畜牧业和配合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日益广泛,种类不断增多,可以大大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潜力,改善乳品品质,但由于部分饲料添加剂具有毒副作用,加之过量的、无标准地使用,造成奶牛生产的污染,大大降低了乳品的安全性。加入无公害的饲料添加剂,同样具有良好的抗病和促生产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乳品品质,且无物染、无残留、无抗药性、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总之应严格按照无公害饲料生产的有关规定执行;选择添加剂时应有针对性,不滥用和长期过量使用;明确各个添加剂的禁药期和休药期,减少残留,使产品符合绿色食品卫生标准;严格其间的配伍,不随意混合使用等,这是奶牛绿色养殖业的关键。加强环境保护

要堵住污染源头,坚决取缔非法排污点;对较大型生产企业坚持生产、治污同步,加大对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政府职能部门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必须通过生态环境可行性论证,杜绝新的污染源。建立健全奶牛防疫体系

加大奶牛疫病监控监测、防疫灭病制度,确保奶牛绿色养殖带内无重大疫病发生。

2.奶牛的饲养与管理 篇二

1 围产前期的饲养与管理

围产前期的饲养管理和生产管理是奶牛顺利产犊的基础, 也是减少奶牛产后疾病发生的关键时期。该时期能否做好, 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分娩与分娩后的泌乳, 所以, 我们必须重视围产前期的管理。

1.1 围产前期的饲养

围产前期的饲养管理特点, 主要是使奶牛由以粗料为主的饲养模式逐渐向高精料日粮模式过渡, 为瘤胃消化机能的转换打下基础, 激发奶牛的免疫系统, 减少乳热症、酮病或产后瘫痪等产后代谢病的发生[1]。奶牛基础日粮的组成特点见表1。

1.2 围产前期的奶牛管理

(1) 为了避免奶牛在分娩后得酮尿病, 围产前期不能把待产奶牛喂得过饱;发霉变质的饲料, 坚决不能饲喂待产奶牛;为了减少应激, 尽量不要饲喂冷冻饲料。另外, 提供足量的温度适宜 (36℃左右) 的清洁饮水。

(2) 为了使奶牛顺利生产, 也为了降低奶牛乳房水肿和产后瘫痪的发生率, 围产前期可以适当增加奶牛的产前运动, 但应该适时适量, 不能进行激烈运动, 如发现有分娩预兆应立即停止运动。

(3) 乳房炎是奶牛场的一大顽疾, 围产前期母牛乳房炎的复发概率日益增多,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此病的发生。产前一周, 可对母牛进行乳头药浴, 每天2次。

(4) 每天用毛刷轻轻刷拭牛体, 并且刷净牛的四肢、尾部、乳房和臀部, 早、晚各1次, 每次5 min左右, 这样可以保持奶牛躯体的清洁卫生, 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调节体温, 促进奶牛的新陈代谢, 增强抗病力, 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3]。

1.3 围产前期的生产管理

围产前期的生产管理主要包括产房准备、接产用具准备、接产人员准备的内容, 具体内容见表2。

2 产犊时期的管理

2.1 接产过程

如果发现奶牛有腹痛、不安、频频起卧等临产征兆时, 接产人员要立即准备产栏, 铺上清洁、柔软的垫草, 准备接产用具和药品 (最好有助产器械) , 关好门窗;接产人员消毒—用3%的来苏尔消毒液将手臂洗净。用0.1%的高锰酸钾温水溶液将临产奶牛的后躯 (尤其是生殖道外部) 清洗消毒, 并随即擦干。

让奶牛左侧躺卧, 当奶牛开始怒责时, 接产人员做好接产准备。如果发现胎膜已经露出阴门外, 但胎儿又不能及时产出, 接产人员顺着胎膜外面将手慢慢伸入奶牛阴道, 检查胎儿胎位 (正胎位:两前肢先同时进入产道, 蹄底向下, 头颈部夹在两前肢之间) , 如果发现胎位不正 (如胎儿的两后肢先同时进入产道, 蹄底向上) , 应顺势将胎儿推回子宫矫正。在胎儿头部露出阴门之前, 最好不要扯破胎膜, 以免羊水流失过早过多造成难产。如果头部已经露出阴门外, 仍被胎膜包着, 应及时扯破胎膜, 防止胎儿窒息死亡。

一般情况, 奶牛从阵痛到顺利产出胎儿, 需要1~4 h, 如果奶牛阵痛超过4 h, 还没有产出胎儿, 且奶牛怒责无力时, 应及时请兽医人员检查并给予助产或剖腹产。

2.2 产后处理

胎儿产出后, 为了避免胎儿吸入异物引起肺炎, 应立即擦干口腔和鼻腔中的粘液。然后在距胎儿腹部10~15 cm处, 将脐带中的血液向两侧挤压后钝性扯断, 再用2%~5%的碘酊涂擦断处, 防止细菌感染。

胎儿身上的黏液, 可人工擦拭干净, 也可让奶牛舔干净, 等犊牛身上的毛干爽后, 将犊牛称重、去除胎儿软蹄, 转入犊牛栏。做好产犊簿登记工作。如果犊牛是需要留养的小奶牛, 应当及时打上耳号, 登记牛籍卡。

奶牛胎衣排出一般需要4~6 h, 如果超过12 h胎衣还没有排出, 应当及时给奶牛注射50万~100万国际单位的缩宫素, 过2 h后再注射1次, 促使胎衣尽快排出。排出的胎衣、污染的垫草和粪便要及时清理出去。产房用石灰粉消毒后, 换上新的垫草。

3 围产后期的饲养与管理

围产后期即泌乳初期, 是指奶牛分娩后至产后3周 (主要是产后前15 d) 这段时间, 奶牛经过分娩、泌乳等巨大的生理变化, 机体处于脆弱时期。恢复奶牛体质, 提高泌乳能力是围产后期的管理核心。

3.1 围产后期的饲养

产后头3 d, 饲喂优质干草, 同时补喂一些易消化的精料, 可以每天饲喂3 kg的麸皮和玉米;并给饮37℃左右的温热麸皮汤或益母草红糖水, 千万不能饮冷水。

产后2~3 d开始, 逐渐增加日粮中钙 (应占全价料的0.6%, 每头产犊母牛每天150 g以上, 钙磷比例为1.5∶1.0) 。和食盐的含量。一周后, 若奶牛食欲良好, 大小便正常, 乳房水肿消失, 可以开始饲喂青贮饲料和补喂精料, 精料的补加量是每天加0.5~1 kg[4]。奶牛食欲恢复以后, 就进入产奶高峰期了, 这个时候既要满足奶牛哺乳和产奶的营养需要, 又要注意预防奶牛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应当保证日粮中精粗饲料的比例保持在60:40, 甚至可以是70:30的水平。

3.2 围产后期的日常管理

(1) 奶牛分娩后30 min就应该挤初乳。挤奶前, 先按摩乳房10 min, 挤掉头3把奶。对于产后乳房水肿的奶牛, 挤奶前, 应给奶牛乳房做热敷, 并充分按摩乳房, 然后再挤奶。第1 d挤奶2 kg左右, 够乳牛犊食用就可以。第2 d挤出奶牛泌乳量的1/3, 第3 d挤出泌乳量的1/2, 从第4 d开始可以把奶全部挤净[5]。对于低产奶牛和产后乳房没有水肿的奶牛, 在产后第2 d就可以把奶全部挤净。

(2) 奶牛产犊后, 应让其充分休息, 做到产房安静、干净、温暖。加强产犊母牛外阴部的消毒,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3) 及时观察子宫排出物, 一般情况下, 奶牛产后3~4 d恶露开始大量流出, 恶露一般只腥不臭, 如果产后3周仍有恶露排出或恶露腥臭, 表示有子宫感染, 应及时治疗[6]。观察粪便情况, 如果出现稀薄、颜色发灰等不正常现象, 则说明瘤胃功能不正常, 应适当减少精料, 增加粗纤维的采食量[7]。

(4) 母牛分娩后, 易发生瘫痪、酮病、真胃移位、乳房炎、子宫炎、蹄病等, 应做好综合防治。

(5) 加强牛犊护理, 应让牛犊尽早吃上初乳, 早开食。

摘要:围产期是整个奶牛产业的重中之重, 该时期的管理在整个奶牛场管理中的地位也随着奶牛养殖户的认识凸显出来。该文简单叙述了奶牛围产期的饲养与管理的技术要点, 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

参考文献

[1]韦海飞.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J].广东奶业, 2005 (1) :13-14.

[2]朱林, 李新村.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7) :265.

[3]江波涛, 黄玉贤, 孟淑珍, 等.奶牛围产期的管理[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3 (9) :49-50.

[4]袁广珍, 李建国, 曹玉凤.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J].中国牧业通讯, 2009 (6) :45-47.

[5]黄春生.奶牛围产期的管理[J].北方牧业, 2012 (5) :22.

[6]刘学恩.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J].农业知识, 2007 (36) :34-35.

3.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篇三

1.合理配制日粮,减少营养代谢病的发生。增加粗饲料进食量是围产期降低真胃移位、瘤胃酸中毒和前胃迟缓等发病率的有效手段。选择适口性好的粗饲料如优质长干草等,采用少量勤添的饲喂方法全天给饲,夜间的补饲能够明显地增加母牛的粗饲料进食量,而这一点又往往易被养牛场(户)所忽视。每次饲喂后饲槽中应有10%以上的粗饲料剩余,这样有利于奶牛达到最大粗饲料进食量。另外温度适宜(冬天温水,夏天凉水)的充足饮水能够有效地增加奶牛采食量,保证奶牛在此时期随时都能喝到新鲜清洁的饮水,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不出现乳房水肿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食盐给量,能够增加奶牛的水料进食量。有资料表明,饲料中添加糖、铬、酵母培养物,能增加奶牛干物质进食量。

产前一周将日粮钙水平由占日粮干物质的0.6%降为0.2%,产后立即将其恢复为0.6%,有利于降低奶牛产后瘫痪病的发生。产后初乳不能较早挤干,也是预防母牛产后瘫痪的一项重要内容。饲喂维生素A或胡萝卜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后胎衣滞留的发病率。乳房水肿严重的母牛应降低或者撤销其日粮中的食盐,直到水肿消失。产犊后马上给母牛饮盐钙水或红糖麸皮水,有利于母牛的体力恢复和胎衣的排出。在日粮配制上要注意提高饲料浓度,如添加过瘤胃蛋白和脂肪。这样可以减缓母牛大量动用体脂,从而降低酮病的发病率。

2.用引导法饲喂,减缓营养负平衡。引导法是美国较为流行的奶牛饲喂方法,尤其适用于高产奶牛。该法能够在母牛最需要营养时刻为其提供丰富的营养,减缓营养负平衡,从而引导母牛较早地达到产奶高峰并使其得以较长时期地维持。引导饲养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母牛酮病的发生,而且还会使奶牛在泌乳后期能够较快地恢复体况,这要比干奶期时恢复体况经济有效(泌乳后期比干奶期用于形成体组织的饲料转化效率高得多)。该饲养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母牛从进入围产期开始,就以某一基数如0.5公斤精料开始,每天或每两天增加0.5公斤精料,在产犊时增加到母牛体重的1%~1.5%(根据产奶量的需要),最好能够根据奶牛的粪便及表现做相应调整。产后继续按照每天增加0.5公斤(也可以自行设定日增量)精料,直到母牛达到最高产奶量或最大的饲料采食量为止,奶牛通常在产后3~6周达到产奶高峰。在母牛产后泌乳至少两周以后,实行产奶记录的测定计划,并根据其产奶量调整精料给量。在以后的泌乳期间按照每月测定的产奶结果(产奶量和乳脂率)调整精料量,并保持按每月增加0.5公斤精料量,直到母牛所增产的牛奶价值不再补偿所增加的精料价格为止。应用引导饲养法需要注意不能把奶牛(尤其是初产牛)喂得过肥,要适量控制膘情,以免造成难产。需要强调的是,应用引导饲养法的奶牛要有足够的优良粗饲料如优质干草供其自由采食。

3.做好接产工作,减少产科疾病的发生。从预产期的前三周开始,仔细观察母牛,当观察到一头奶牛即将产犊时,应立即做好接产准备:准备一桶干净的热水、碘酊、肥皂及经过消毒处理的产科绳等用具。用肥皂(最好是抗菌肥皂)仔细清洗奶牛阴户,安排人员握住牛尾或将其系在一侧后腿上。然后认真清洗助产者手臂,洗净后涂以肥皂(起润滑奶牛产道作用),轻轻进行检查,以确保奶牛两前肢及头在最前面并判断奶牛是不是正常产犊。如果每隔15分钟奶牛产犊过程都有进展,则让其自然分娩,否则应该助产。助产时,要选择有助产经验的人进行操作,要随着母牛的努责动作进行,要注意保护母牛的阴门,避免其撕裂。胎势胎位不正的要及时给予纠正。倒生的奶牛始终应该助产,如果任其自然分娩,则几乎必死无疑。另外,一般初产牛需要助产。犊牛产出后,要给分娩母牛麸皮温水(另加少量食盐或白糖)或盐钙水,以补充其体液,恢复其体力,促进其采食和排出胎衣。

4.增加奶牛舒适程度,减缓应激。舒适感对围产期的奶牛特别重要。该时期的环境应激会导致奶牛的采食量降低,使其患病的可能性增加。分娩临近时奶牛会感到不安,而且分娩是否顺利将影响奶牛分娩后较长时间的舒适状况。奶牛饲养管理者冬季要加强防寒,夏季做好驱暑工作。要保证奶牛处于清洁舒适环境中,保持其蹄况良好,尽可能使其顺利分娩。进入产房后,奶牛日粮应与以前基本保持一致,不能突然更换饲料。初产奶牛最好单独饲喂,以免同群奶牛影响其采食和休息。

4.后备种猪的选择与饲养管理 篇四

核心提示:

后备种猪是指育仔阶段结束初步留作种用到初次配种前的青年公母猪。后备种猪的数量和质量是关系到种猪场扩大再生产的关键,选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猪场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其目的是获得发育良好、体格健壮、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后备种猪一般占保种猪场或商品猪场猪群的25%~30%,是保持种猪群以青壮年种猪为主体结构比例的新生力量。

1后备种猪的选择

选择后备种猪应根据品种类型特征、生长发育状况、体型外貌及仔猪的健康状况等进行。后备种猪的选留对后备种猪群质量的优劣有直接关系。因此,要严格把关,选择符合标准的优良个体作为后备种猪。

1.1体型外貌选择后备种猪应具备品种的典型特征,如毛色,耳型,头型,背腰长短,体躯宽窄,四肢粗细、高矮等均要符合品种的特征要求。后备种猪毛色要有光泽,无卷毛、散毛、皮垢,四肢健壮,后臀丰满,体躯长而平直。

1.2健康状况选择应选择体格健康、无遗传疾病的个体作为后备种猪。健康的仔猪往往表现为食欲旺盛,动作灵活,贪食、好强。后备种猪应来源于高繁殖力的家系,外生殖器官发育良好,无疝气、隐睾、单睾、乳头内陷等遗传疾病,以免影响其繁殖性能的充分发挥。

1.3生长表现选择后备种猪的生长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对其繁殖性能有不良影响;由于生长过快,猪的骨骼发育跟不上肌肉、脂肪等组织的生长,导致四肢发生变形。一般到初次配种前,平均日增重应控制在550~650 g,后备种公猪的平均日增重宜控制在650~750 g。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后备种猪的选择主要是选择那些骨骼发育良好、肌肉发达,特别是四肢健壮的个体。

后备种猪选择的时期,可在仔猪断乳后到初次配种前这一阶段进行。开始选留时可以多留些,随着月龄增长和生长发育,某些生长发育不良或有生理缺陷的个体开始暴露出来,这时就可以适时淘汰这些个体。后备种猪在初次配种前还要作最后一次选择,主要是淘汰那些性器官发育不理想、性欲低下、精液品质不良的后备种公猪,发情周期没有规律性、不发情或发情症状不明显的后备种母猪。

2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

2.1后备种猪的饲养后备种猪的饲养水平要与后备猪的培育结合起来,把眼前利益与长远目标区别开来。后备种猪培育是选育具备蛋白质生长和沉积能力强、肉质优良且遗传性能稳定的种猪,这种遗传素质允许供给较高的饲养水平,因为随着蛋白质的大量沉积,同时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除控制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外,还应供给后备种猪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从而获得种用性能良好的后备种猪。

推荐饲养方案(供参考)。21~23周龄:日粮饲喂量每天每头1.8~2.5 kg,体重控制在70~80 kg;25~26周龄:日粮饲喂量每天每头2.2~2.5 kg,体重控制在90~100 kg;28~30周龄:日粮饲喂量每天每头2.5 kg,体重控制在110~120 kg;配种前l0~14 d,其饲喂量应增加到每天每头3~3.5 kg(促进后备种母猪发情排卵)。

2.2后备种猪的管理

2.2.1分群后备种猪在体重60kg以前,可按性别和体重大小分成小群(4~6头/群)进行饲养。60 kg以后,按性别和体重大小再分成2~3头为一小群饲养。群养密度适中,后各种猪生长发育均匀;密度过高,则影响后备种猪生长发育速度,还会出现咬尾现象。后备种猪达到性成熟时,常出现爬跨行为,可能造成阴茎损伤,对生长发育不利,最好单栏饲养。

2.2.2调教后备种猪从一开始就应加强调教管理,使猪容易与人接近,为以后的采精、配种和接产等工作打下基础。饲养人员要经常触摸猪只,可对猪耳根、腹侧和乳房等敏感部位进行抚摸,既可使人、畜亲和,又可促进乳房充分发育。

2.2.3定期测量体长和体重后备种猪应逐月测量体长和体重,不同品种类型在不同月龄有一个相应的体长和体重范围。通过后备种猪各月龄体重变化,可间接判断其生长发育的优劣状况,并及时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喂量,使后备种猪生长符合其品种类型要求。

2.2.4日常管理后备种猪在冬季同样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夏季要防暑降温,舍内通风换气良好,保持猪舍空气清新:猪舍地面及饲养设备和工具要定期消毒;经常刷拭猪体并定期驱虫;后备种公猪每天要有适当的运动,这样既可以使猪体格健壮,四肢灵活,并能接受日光浴和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防止自淫恶癖。后备种猪达到适配月龄和适配体重时,即可准备配种。

2.2.5环境适应后备种母猪要在猪场内适应不同的猪舍环境,与老母猪一起饲养,与公猪隔栏相望或者直接接触,这样有利于促进母猪发情。后备种猪饲养到一定月龄后,就会达到性成熟,公猪出现了性行为,母猪有周期性的发情表现。公猪有爬跨行为并有精液射出,称为性成熟。但这时身体发育尚未达到成熟时期,生殖器官和其他组织器官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

5.奶牛的饲养与管理 篇五

一:育雏期饲养管理

雏鸡饲养管理要点:

(1)适时开水、开食雏山鸡应在出壳24小时内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世纪维它或0.1%的高锰酸钾。开水后2小时开食,开食的饲料要求营养丰富、易于消化、适口性强而便于啄食的精料为宜,对不会饮水吃料的雏鸡应加强调教。育雏前几天喂食应注意少量多次,防止雏山鸡暴食暴饮,造成消化不良,0~2周每天喂6次,3~4周每天喂5次,5周以后每天喂4次,随日龄的增加,采食量递增,到接近成年体重时,采食量趋于稳定。

(2)温湿度的控制适宜的育雏温度,1~3日龄34~35℃,4~7日龄32~33℃,2周龄28~31℃,3周龄24~27℃,4周龄22~23℃,5周龄后可脱温。给温总的原则是夜间比白天高,小群比大群高,具体还应做到“看鸡施温”,即根据雏山鸡的精神状态给予正确施温。温度适宜时,山鸡表现食欲较好,饮水适度,活泼好动,睡眠时均匀分散开来;温度过高时,山鸡表现为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量加大,食欲不好,有时见稀样粪便;温度过低时,山鸡行动迟缓,靠近热源,有时可见层层扎堆,相互挤压,在整个育雏期间应防止温度忽高忽低。相对湿度前期要求高,主要是为了防止雏山鸡脱水,后期要低一些,主要是为了防止球虫病等疾病发生,1~10日龄65%~70%,11日龄以后55%~65%。

(3)密度随着鸡龄的增大密度逐渐减小,1~10日龄每平方米50~60只,11~30日龄20~30只,30日龄以上10~15只,另外还要保证山鸡有足够的采食位置和饮水位置。

(4)育雏室内环境的控制育雏室内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直接影响雏山鸡的生长发育,并可诱发慢性呼吸疾病、眼病等,在保证育雏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通风换气,总的原则是以人进入室内不感到有刺激眼、鼻和气闷为宜。

(5)合理的光照制度商品山鸡的生产对光照制度要求不严格,种用山鸡则必须制订合理的光照制度。在育雏阶段应遵循总的原则是:光照只能减少不能增加,采用弱光,避免强光,光照时间不能或长或短。1~3天24小时光照,4~7天20小时光照,第2周19小时光照,第3周转入自然光照。

(6)断喙为了防止山鸡啄癖的产生,往往要进行断喙。一般情况下要断喙2次,第1次在10日龄左右,第2次在10周龄左右,可用断喙器、电烙铁或剪刀灼烧后将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连断带烫,防止出血,断喙前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K,也可加一些镇静药,以减少应激。断喙时注意不要将舌头断去,种用公山鸡可不断喙或仅断喙尖,否则会影响配种。

(7)防病防疫开水时最好在饮水中加0.1%的高锰酸钾,以清理肠道。第3~7日龄饲料中加入防白痢的药物如开口五天乐或正源之星(注意添加量及拌匀),日喂2次,连饮1周,8~14天防细菌性疾病和球虫病,15~20日龄在饲料中拌加土霉素0.05%,日喂2次,预防球虫。在14日龄和28日龄用新城疫系苗免疫接种。

(8)建立日常的管理制度每天的饲喂次数、饮水、打扫环境、记录工作都有固定的时间和顺序,每次进雏时要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采食量、粪便等,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对温度、湿度及通风情况要经常检查。每天清洗料槽、水槽1次,清理1次粪便。

育成期饲养管理

综述

山鸡的育成期是指5周龄以上的青年鸡,这一阶段是山鸡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为了保证山鸡的正常发育,培育合格的后备种山鸡,除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外,还应掌握如下要点:

及时转群

雉鸡饲养至6~8周龄时,由育雏舍转入育成舍,如作为种用还要在19~20周进行第2次转群,由育成舍转入产蛋舍。对于种用山鸡两次转群是整顿山鸡群的好机会,将体型外貌等有严重缺陷的山鸡淘汰作商品山鸡饲养。

密度

育成期密度过大,鸡群生长发育不整齐,往往还会发生啄羽。5~10周龄,以每平方米6~8只为宜,如果包括运动场,则每平方米3~4只,每群以300只为宜;11周龄以上,每平方米3~4只,包括运动场则每平方米1.5只,此时,可从羽毛上明显分出雌雄,应按雌雄及强弱分别组群,每群100~200只。

控制体重,防止过肥

确定留种用的育成山鸡,除在6~8周龄进行初选外,还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过肥,如减少日粮中蛋白质和能量标准;控制喂料量,增加粗纤维和青绿饲料喂量,减少饲喂次数,增加运动量等。繁殖期饲养管理

专门用于繁育的山鸡称种山鸡,种山鸡可分休产期和繁殖期。休产期又可分为繁殖准备期(1~3月份)、换羽期(8~9月份)、越冬期(10~12月份)。

1.繁殖准备期

重点做好种山鸡分群、整顿、免疫工作,选留体质健壮、发育整齐每100只左右编为一群,提高日粮蛋白质水平,加喂维生素、微量元素,适当补充钙、磷,网室换铺沙子。这一时期的防疫消毒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由于气温回升,各种病菌容易繁殖,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消毒,注意疫苗的接种。

2.换羽期

产蛋结束后开始换羽,为了快速换羽,可降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但要保证含硫氨基酸的供给,以使羽毛快速生长,在饲料中加1%生石膏可促进新羽生长。产蛋结束后应及时淘汰病、弱山鸡及繁殖性能和种用时间过长的山鸡。

3.越冬期

要做好鸡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如是垫料平养要增加垫料的厚度,并及时更换垫料。饲喂量可适当加大,或在饲粮中添加高能量饲料从而提高饲料能量代谢能水平。根据山鸡产蛋率等成绩对种山鸡群进行调整,选出育种群、商品群和淘汰群。产蛋期饲养管理

1.适时公母合群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一般公山鸡9~10月龄性成熟,母山鸡性成熟要迟1个月左右。山鸡进入繁殖期即要放对配种,合群配对的时间相对很重要,配对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气温、繁殖季节及饲粮营养水平,过早配对,影响种山鸡群的成活率,还会促使公山鸡早衰,过晚会影响种蛋受精率和造成种蛋的浪费,配对时间一般以3月中旬前后为宜,但有的场也提到每年2月份放配。也可以通进试配方法确定适时合群时间,方法是先试放1~2只公山鸡入母山鸡群,观察母山鸡是否愿意交配,还可根据母山鸡的鸣唱、红脸或做窝等行为来掌握合群放配时间。山鸡群大小以100只左右为1群,公母比例以1∶5~6为宜。

2.及早确立和保护“王子鸡”的地位。公母山鸡合群后,公山鸡间出现强烈的争偶、斗架,胜利者即为“王子鸡”,这个过程也称为拔王过程,“王子鸡”确定后,整个鸡群就稳定下来。在拔王过程中尽可能人为的帮助确立“王子鸡”的地位,有利于稳群,减少死亡。公山鸡群位序列确定后不得随意放入新公山鸡,以维护“王子鸡”的地位,除非到繁殖后期,有部分公山鸡只是争斗而不交配或繁殖力下降,必须及时进行公山鸡轮换,对新公山鸡要加强人工保护。“王子鸡”在交配、采食等方面享有优先权,但有不让其它公山鸡交配的特点,所以应设置屏障遮住“王子鸡”的视线,使其它公山鸡有机会与母山鸡交配,这是提高群体受精率的重要措施,方法是按每100平方米放入3~4张石棉瓦横着竖在网室内,也可放树枝堆或设置假山。

3.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

繁殖期的山鸡要求营养丰富,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产蛋高峰期饲料中蛋白质要求达18%~20%,另外适当增加饲料中多维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4.保持良好稳定的环境条件

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时、定管理,出入山鸡舍动作要轻,经常检查修补网室,防止兽害骚扰鸡群,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

5.勤捡蛋,减小蛋的破损公母山鸡都有吸蛋的恶习,破蛋率有时会很高,因此要勤捡蛋,特别是山鸡在午后产蛋较多,要定时收蛋,发现破蛋,应及时将蛋壳及内容物清除干净。还可在舍内、动动场上堆放树丫,下面垫一些干草,可大大减少蛋的破损率。初产山鸡有时会出现难产情况,要及时助产。

6.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山鸡产蛋率山鸡驯化时间不长,产蛋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3~8月为产蛋季节,其它月份停产,这对全年均衡供应山鸡的影响很大,或采取加强饲养管理措施,能使山鸡全年产蛋,提高产蛋率。在换羽期,调整日粮,降低饲粮中的蛋白质水平(20%以下),代谢能10.46兆焦/公斤,限制采食量,尽快使其换羽。在原停产季节来到前加强饲喂,将饲粮中蛋白质水平调到25%左右,代谢能11.30%兆焦/公斤,在正常产蛋季节再适当降低蛋白质至22%左右,在饲粮中补加适量蛋氨酸、赖氨酸、多维、微量元素,增加饲喂次数,在产蛋期间不能减少光照时间,每日保持14小时左右光照。

怎样让山鸡多产蛋

山鸡又名野鸡,雉鸡,是集肉用、药用、观赏为一体的名贵珍禽,具有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等特点。如何提高山鸡的产蛋率呢?

一、搞好防疫。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圈舍清洁,除每天定时清扫外,每周用0.1%的太平盛世或灭菌威喷雾消毒两次。消毒液可以喷到山鸡身上。食槽、水槽每天用微红色高锰酸钾水刷洗一次。在产蛋期主要疫病有白痢、大肠杆菌等,防治可用青霉素,价廉安全,使用方便。用一支80万单位的青霉素供80只鸡防疫一次,方法是将青霉素兑入饮水中给鸡饮用即可,一般每周一次。

二、选育良种。山鸡产蛋率的高低,种鸡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要求母山鸡体质健壮,体重1—1.5公斤,个体匀称,发育良好,性情温顺,活泼好动,冠色鲜红,眼大有神。公山鸡各部位匀称,胸肌发达,冠色鲜红,啼声长而哄亮,羽毛丰满,姿态雄伟并具有较强的交配能力。

三、公母比例。公母搭配合理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延长产蛋期的重要措施。公鸡太多,一是浪费饲料,二是公鸡常为争夺配偶而殴斗负伤,母鸡也因难以接受频繁的交配而影响产蛋;公鸡太少会使种蛋受精率下降,一般公母比为1:3—1:4为宜。

四、科学配料。产蛋期间的山鸡,营养成分应全面,代谢能2700—2750千卡,粗蛋白23%以上,必需氨基酸齐全。此期间的饲料配方为:玉米50%、豆饼15%、麦麸17%、高粱6.5%、鱼粉8%、贝壳粉2%、骨粉1%、食盐0.5%,另加添加剂0.5%和在每百斤饲料里加蛋氨酸50克。产蛋两个月注射一次“产蛋综合下降疫苗”。

五、温度适宜。山鸡虽然在-20℃不会冻死,但温度低于5℃就影响产蛋和正常生长,为使山鸡多产蛋,提高效益,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加温措施,可用塑料大棚和煤火等,并要处理好保温和通风之间的关系。

六、饲养管理。定时供水供食,经常保持有清洁充足的饮水,并细心观察,发现疾病及时隔离给药治疗,要每天清扫圈舍尽量保持鸡舍干燥清洁。一般每平方米饲养不要超过5只,并按时补充光照,每天3—4小时,每平方米一般3—4瓦灯泡即可。常见疾病预防

1.鸡新城疫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伪鸡瘟,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山鸡对本病的感染率高,20~140日龄最易感染,任何季节均可发生,尤以春秋两季最为流行。鸡新城疫病原体是副粘病毒属的新城疫病毒,没有接种过新城疫疫苗或免疫期已过的山鸡均可感染。症状: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3种。最急性常看不到明显症状,突然发病死亡;急性的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较差,精神不好,离群呆立,缩颈,闭目,冠、肉髯呈紫色,呼吸困难,甩头,发出“咕咕”或“咯咯”声。将病鸡倒提时从口腔中流出大量淡黄酸臭粘性液体,嗉囔积液,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有时带血;慢性的表现为神经症状,跛行、转圈、后退,一肢或两肢瘫痪,有的共济失调,常伏地转圈,病程较长。病理剖检的典型症状是腺胃粘膜或乳头出血,或腺胃与肌胃间,食道与腺胃间有出血斑或血带,有时有溃疡。防治:本病无特效药物,以预防为主,按时接种新城疫苗,7~10日龄用新城疫系弱毒苗进行第1次接种;25~30日龄用新城疫Ⅱ系弱毒苗进行二免,120日龄进行三免。

2.鸡霍乱又叫鸡巴氏杆菌病、鸡出血性败血病,病原体为一定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3~4月龄的鸡和成鸡较易感染。症状:最急性的看不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的表现为缩颈闭眼呆立,下痢,粪便灰黄色或绿色有时带血,体温升高到43~44℃,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剖检可见肝脏表面有很多针头大小或小米大小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的坏死点,胸腔、腹腔、气囊和肠浆膜上常见纤维素性或干酪样渗出物。防治:加强饲养管理,2月龄以上的山鸡可注射禽霍乱氢氧化铝苗,对发病的山鸡,应及时治疗,每只可肌注5~10万单位青霉素,成鸡肌注青、链霉素各5万单位,也可用磺胺类药治疗。

3.鸡白痢鸡白痢是雏鸡常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是危害雏鸡成活率原因之一。病原体为鸡白痢沙门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的子肝菌。症状:带菌蛋孵化时,孵化期内死亡或出壳1~2天死亡,症状不明显;2~3周发病鸡呈现精神萎顿、下痢,排出白色、浆糊状的稀粪,有时干结成石灰样附在肛门周围,俗称糊屁股,排粪时发出“吱吱”的尖叫声;青年山鸡发病日龄在50~120日龄之间,多见于50~80日龄,病鸡表现为拉稀、排出黄色、黄白色或绿色粪便;成山鸡不表现明显症状,成为隐性带菌者,母鸡出现“垂腹”现象。剖检可见肝肿大淤血,病程稍长的病雏,心肌和肝有白色、灰色坏死点,肾肿大,肌胃、盲肠、大肠粘膜上有坏死。防治:定期应用凝集试验或琼扩试验,淘汰阳性鸡,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积极建立和培养无白痢的种鸡群。在应用抗生素、磺胺类等药物防治鸡白痢应先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用于防治,注意不要长期使用同一药物,以免细菌产生抗药性。

4.大肠杆菌病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埃希氏菌引起,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本病可引起不同日龄的鸡发生感染。症状:精神不振,羽毛松乱,体温升高,食欲减少,可出现肠炎、败血症、呼吸道疾病、输卵管炎、眼炎、关节炎、神经症状、肿头综合症等为主的相关症状。剖检可见雏鸡卵黄吸收不好,脐部肿大,心包积液,肝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小肠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有时还可见输卵管炎或眼球炎。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是预防的关键措施,对病鸡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在用药前首先要分离出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选用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5.禽脑脊髓炎禽脑脊髓炎是主要侵害雏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1~14日龄雏鸡发病较多。病原为禽脑脊髓炎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本病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症状:病初精神不振,眼神迟钝,随后出现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或侧卧或跌倒,颈扭曲震颤,一侧或两侧眼球的晶体混浊或浅蓝色褪色而致失明,发病率、死亡率高。成鸡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病理剖检胃的肌肉层有小的灰白区,心肌、肌胃、脑部及胰腺有大量淋巴细胞。防治:加强管理,对种鸡必须在开产前进行免疫,防止该病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6.流感本病是禽类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山鸡等野生禽类均能感染。病原为禽流感A型病毒,该病毒毒株较多,属粘液病毒类。症状:轻缓型表现呆钝、呼吸困难、下痢。急性型呈现气囊炎、窦炎和有干酪样渗出物,往往由于渗出物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产蛋率下降。症理剖检有轻度气管炎、气囊炎、肺充血、卵巢退化。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消毒。

7.球虫病

山鸡球虫病是球虫寄生于山鸡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内而引起的流行性疾病,本病传染性强,死亡率较高。本病病原为球虫卵囊,是一种单细胞的原虫,以寄生于盲肠的柔嫩艾美耳球虫(盲肠球虫)和寄生在小肠中段的毒害艾美耳球虫(小肠型球虫)致病性最强。3~5周龄的雏鸡发病率高。症状:病鸡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逐渐消瘦,嗉囊内充满液体,拉带血粪便或拉鲜血,以后病鸡共济失调,出现昏迷或抽风,不久死亡。盲肠型多发生于35日龄以内的雏山鸡,小肠型多发于35日龄以上的山鸡。剖检可见盲肠型球虫为盲肠显著肿胀,浆膜面见小米大小的白色斑点,盲肠粘膜有小出血点,内容物为血液或血凝块;小肠型球虫多见青年鸡或成鸡发生,可见小肠中段肿大,肠管膜面和粘膜有出血点,肠内容物混有粘液、纤维素和坏死物。防治:以预防为主,如采用网上平养或笼养可大大减少该病的发生率,发病时可用盐酸林克霉素、氨丙林、莫能霉素、克球粉、氯苯胍、球虫宁、青霉素等。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可交替使用几种抗球虫药。

8.体外寄生虫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虱、蜱、螨等。症状:病鸡被虱、蜱、螨所侵害即生长发育不良,羽毛脱落,贫血,降低生产性能。防治:灭虱灭蜱可用0.2%敌百虫液喷洒,螨虫可用20%双甲脒乳油0.05%或溴氰菊酯0.0025%~0.005%溶液喷洒。

9.食盐中毒症状:山鸡食盐中毒出现大量饮水,排稀便,行走失调,严重引起神经症状,肌肉抽搐,呼吸困难,最后虚脱而死。防治:添加食盐时,要注意鱼粉的含盐量,发现中毒后要立即停喂含盐饲料,供给充足饮水或在饮水中加糖和多维。

6.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 篇六

伴随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在生猪的养殖业中,猪易患上不同特征的疾病或者易感疾病。

本文就生猪疾病防治谈几点措施。

【关键词】生猪养殖业;疾病防治;发病特点;流行现状;防治措施

根据相关资料报道,在猪的死因中,因患病致死的约占80%以上,而在猪的所有疾病中,传染病约占70~80%,其中猪丹毒、猪瘟、猪肺疫又占猪传染病的70%。

所以,在猪病防治中,这三种病的防治成为重中之重。

生猪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伴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生猪疾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本文就我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归纳起来,供养殖户参考。

1.生猪不同生长期发病特点

1.1仔猪阶段发病特点

出生后1~2周的仔猪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占整个仔猪阶段(出生至断奶后1~2周)的65%及以上,而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占猪一生死亡率的70%,因此,对仔猪阶段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要给予高度重视。

此阶段仔猪常发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水肿病、仔猪红痢、白痢、黄痢、仔猪副伤寒、等,导致产生以上几类疾病的原因:(1)母猪健康状况不良;(2)母源抗体滴度低或无母源抗体;(3)未做好猪舍卫生;(4)饲养管理不当。

未对初生仔猪做好保暖措施,就很容易引起仔猪感冒、拉稀,甚至死亡;补铁、钙不及时可导致仔猪贫血和消化不良等;(5)仔猪未按有关疫病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或未进行有关的药物预防。

1.2猪育肥阶段的发病特点

猪育肥阶段是生长的另一关键阶段。

因为在此阶段,猪以最快速度生长,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

与保育猪相比较而言,生长育肥猪的抵抗力要强一些,一般情况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但无论是常见多发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还是代谢病、中毒病,都是各种规模猪舍必须重视的问题,虽然这些疾病造成的急性损失不大,但由于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最终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在育肥猪阶段,各种防治措施必须落到实处。

在猪的育肥阶段,大多数寄生虫病、传染病、代谢病及中毒病等常在育肥阶段感染或发病,且发病率远远超出仔猪阶段,对养猪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每个猪舍必须重视疾病防治措施。

2.生猪疾病流行现状

2.1传染病流行

目前,对于生猪养殖业危害最大的是以传染病为主要,并且每年新的传染病还在持续增长,例如近几年新出现的传染病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增生性肠炎及猪圆环病毒型感染、猪副红细胞体病等。

2.2传统疫病流行的非典型化

如原来在我国较多猪场出现的猪肺疫、猪丹毒、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及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猪瘟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免疫预防用生物制品的大范围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对疫病的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公司的不断增多,养猪的单位群体数量也在不断增大,畜禽及产品流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加速,重复免疫或盲目免疫及抗体监测手段和监测方法与群体规模不相适应的矛盾凸显出来,加上动物保健药品中大量复方制剂的普及使用等等,结果导致猪群中原有临床典型症状逐渐消失,不具有典型症状,为此给诊断带来了困难。

2.3细菌性疾病控制难度加大

生猪养殖户,为避免生猪流行病的大规模发生,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所以大部分养猪生产者在饲养猪的整个过程中都大量施用抗生素类药物,意图达到用药物控制预防。

但是往往适得其反,抗生素类药物食用过多后,许多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一旦细菌性疾病发生后,对病原作药物敏感性试验时,无药可选。

所以生产中出现了不论单纯使用哪一种抗生素或抗菌素均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现象,药物治疗成本高,但治愈率却很低,最终直接或间接的降低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2.4多病原感染

近年来,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多病原感染,已经普遍存在。

在病毒性疾病发生后,其中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细菌性病原存在,甚至是几种病原的共同致病性导致的病理现象的出现。

2.5系统性病变

如猪的饲养从乳仔猪的消化系统的腹泻性疾病综合征,到生长猪的呼吸系统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生长育肥猪的高热性疾病综合征及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征等等。

系统性病变综合征的出现,往往体现了养殖场地的外界大环境、圈舍内的小气候、人为的免疫干扰、动物营养等与多病原的共同致病性的综合性结果。

3.防治措施

3.1预防控制

对生猪疾病做好监测措施:(1)监测范围:养殖场,户、交易市场、屠宰厂,场、跨县调运的.生猪;(2)对近期发生疫情及疫情频发区的生猪、种猪场进行重点监测;(3)监测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原学检测。

对生猪疾病做好免疫措施:对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用法用量:颈部皮下或肌肉注射。

因地因场制宜.对未发生过猪瘟的猪场。

随着母源抗体的减少,乳猪长到35日龄左右时.母源抗体的水平已达不到保护乳猪抗猪瘟的程度,据此。

乳猪应在35日龄第一次免疫注射猪瘟脾淋苗,65日龄时再进行第二次免疫。

3.2对仔猪进行防护管理

衡量一个猪舍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就是仔猪阶段的生长发育速度,尤其是断奶时的成活率及断奶窝重。

因此,有必要加强仔猪阶段的饲养管理,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保证仔猪在生后6h内吃上足够的初乳,以获得大量的母源抗体,减少腹泻以及猪瘟等其他疾病的发生。

3.3传染病防治措施

控制猪舍的密度,根据猪场的发病情况,在发病前的1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ppm,金霉素400ppm或强力霉素150~200ppm,连用7d,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降低胸膜肺炎的发病率,而且也可防治猪痢疾、结肠炎和回肠炎。

为防止饲料霉菌毒素,可于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3kg。

农户的散养圈舍必须勤打扫和勤垫新土,粪便堆积发酵,经常用消毒药喷洒圈舍,定期对圈舍顶棚、内外墙、通道等进行彻底消毒。

4.结语

在我国当前养殖业中,选择较多的物种之一就是猪,养殖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较大型的养殖场可能直接影响全民肉品供应,因此有效避免生猪发病的情况不仅对养殖户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对老百姓健康的负责。

【参考文献】

[1]梁永红.猪场多发疾病防控手册[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06.

[2]郭佳,张杰.安徽省固镇县养猪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畜牧与饲料科学,(2):25-26.

[3]朱士江.目前猪病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猪病模糊模型诊断治疗方法;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1):21-24.

[4]孙学全.发展养猪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畜禽业,(9):60-61.

7.奶牛的日常饲养管理 篇七

1 选购良种规模适当

根据抗风险能力、人、自然及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每户养奶牛以5~10头为宜,选购优良奶牛,要注意以4岁以下为好,产奶量要在20kg/日、头以上。而澳大利亚荷斯坦黑白花奶牛生产能力高,适应能力强,宜在各地饲养。购牛时要到正规牛场,索要及查阅奶牛档案资料,了解牛的个性、生产性能及当地疫情,要认真地逐头进行外貌鉴定,并进行检疫,检验有无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病,确认健康者方可购买。

2 饲养规范科学草料优质合理

饲养管理对奶牛发展关系重大,必须坚持科学化、规范化饲养。奶牛基地以舍饲饲养为主,应根据奶牛的性能、生理时期和生产水平选用不同的饲养标准。注意保证相对固定的饲喂时间。一般每昼夜饲喂三次,晚间补喂青干草,任其自由采食,注意做到定量、优质、合理搭配。应以先粗后精、先草后料的顺序饲喂,先喂后饮,少给勤添,充足饮水。同时,要精心观察奶牛的采食、反刍、粪便、休息、泌乳、发情等状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饲草料要保证清洁新鲜,严禁饲喂腐烂变质、有异味、践踏过或发霉的饲草料。饲草要多样化,避免长期单一,精料要相互搭配,结构合理,尽量选用奶牛专用预混料或浓缩料,并按方配制,产奶期以每产3kg奶供给1kg料,青贮饲料要常年不断;还应注意矿物质及维生素A、D、E、B及微量元素的供给,力求各种营养全面并且比例合理。

3 经常刷试牛体增加奶牛运动

奶牛终日栓系,缺少运动,严重影响健康,降低奶的质量和产量,甚至出现病态,如食欲不振、发情紊乱、配种难孕等。所以,设立运动场并保证奶牛充足运动至关重要。运动场所要设在牛舍阳面,使用面积30m2/头,场内清洁并有遮阴棚,饲喂后将奶牛放入让其充分自由活动。夏季应经常洗浴牛体以防中暑,春秋检修蹄部,以防蹄病发生,缩短奶牛的利用年限。

4 保持圈内清洁定期消毒

圈舍应经常打扫,保持干净卫生,通风透光,尽量避免阴暗潮湿,粪便堆积发酵呕肥,严禁污染环境。建立和强化消毒意识,安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对圈舍、场地、用具、人员等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消毒,一般夏季每周、冬季每月消毒一次,疫病多发时应增加消毒次数,加大消毒力度。常用消毒药可依据消毒对象选用2~5%火硷、消毒灵、来杀王、碘制剂、来苏儿等。

5 科学挤奶防止乳腺疾病发生

乳腺疾病严重影响奶牛生产性能,预防的关键在于科学挤奶。要求使用挤奶器挤奶,同时做好以下几点:

(1)确定适宜挤奶期

奶牛一般泌乳期为10个月,但由于年龄、胎次、膘情及饲养管理等各种因素影响,泌乳期长短不一。要合理确定挤奶期限,坚决避免从产后一直挤到无奶时才停止的掠夺式经营。

(2)水温适合擦洗确实

洗乳房时水温不烫手,以45~50℃为宜,要求先带水充分擦洗乳房、乳头、底部中沟再扭干毛巾自上而下擦洗乳房。

(3)乳房按摩

擦洗后立即用双手自上而下轻揉乳房,待乳房膨胀,乳静脉舒张出现排乳现象时开始挤奶。

(4)挤奶次数合理

每日挤奶次数以产奶量高底而定,一般日产20kg以上的奶牛每日挤三次,刚产后的奶牛挤四次。挤奶应定时,每次应挤净,避免随用随挤的现象,同时注意及时售奶或将奶浸入凉水中降温,以防变质。

(5)坚持乳头药浴或涂擦药膏

每次挤完奶后应用新鲜的1%高锰酸钾,2%新洁尔灭液等,用药浴杯对乳头进行药浴消毒或用少量抗菌素或磺胺软膏涂擦乳头。

6 定期检疫适时驱虫

每年春、秋要对奶牛进行结核病、布氏酐菌病的检疫(验),发现病畜立即隔离、治疗及淘汰。重点做好奶牛口蹄疫病、布氏酐菌病、牛气肿疽病、炭疽病等的预防免疫。适时驱虫,夏秋要注意蚊、蝇、虻、蜱等体外寄生虫的驱杀,常用药物有丙硫苯咪唑、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要按使用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

7 适时配种培育后备奶牛

奶牛初配的适宜时间为1.5岁左右,且体重达到350kg以上,采用人工配种,但要避免高温时节产犊。对奶牛子宫、卵巢疾病要及时治疗,以提高母畜发情受胎率。提倡养牛户自己培育后备奶牛,这样既经济又可获得质量可靠、谱系清楚的后备奶牛,与此同时,要加强管理。

8 重视奶牛临产期的饲养管理

临产期指奶牛产前15d及产后15d,这期间奶牛生理因素变化大,易发多种疾病,因而搞好临产期的饲养管理对奶牛潜能的发挥及自身健康至关重要。首先,要供给奶牛充足营养,妊娠后30d营养需求大幅度增加,精粗饲料均应喂够,精料应达到母牛体重的0.8%,适量增补矿物质、维生素等,使牛达到中等膘情,等临产前几天再适当减少精料以便正常分娩。其次,提高牛体免疫机能,减少应激因素发生,给牛注射或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及营养素,可提高机体免疫力。第三,提倡临产前后补钙及锌、镁,减少生产瘫痪、蹄叶炎、胎衣不下等疾病的发生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9 孕牛适时干乳

奶牛一般怀孕7个月就可二乳。年老体弱、年产奶量超过6000kg以上牛,二乳期70-75d或更长;产奶量每年5000~6000kg可定为60d;年产奶量5000kg以下,体质强壮者,可定为45-50d。

1 0 有病及时治低残及时淘

常有个体养牛户不重视及时治疗奶牛疾病,贻误时机,造成牛死槽倒的严重损失。所以,养畜户要有防患意识,奶牛有病及时找兽医人员治疗,精心护理,待其康复。平时要加强管理,对病残牛、低产牛、老龄牛、高胎次牛不留恋喂养,应及时淘汰处理,以提高养牛总体效益。

1 1 建档立卡

每头奶牛都有建档立卡,做好奶牛谱系及繁殖、生产性能、奶牛体型、线型鉴定登记工作。

1 2 抓好人工授精工作

要在年底制定翌年逐月配种繁殖计划,每月制定下月逐日配种计划。做好发情鉴定、人工授精、妊娠诊断、不孕病的防治管理等工作。及时填写发情、配种、妊娠、流产、产犊、治疗记录、繁殖卡片等,向养牛户普及奶牛繁育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

1 3 建立产销一体化经营机制

8.泌乳奶牛饲养管理要点 篇八

【关键词】 泌乳 奶牛 饲养管理

1.饲养要点

1.1泌乳初期(产后15天内) 母牛产犊后15天内,饲养应以恢复母牛健康为主,不能过早催乳,否则容易引起母牛产后疾病。产后第一天饲喂优质干草和温热的麸皮盐钙汤(麸皮1.5~2kg、食盐100~150g、碳酸钙50~100g,水10~20L),以后可喂易消化的混合精料。一般泌乳母牛的基础混合精料约2.5kg,每多产2.5~3kg奶加喂1kg精料。15天后,日粮营养水平可维持在标准状态。产后1周内的母牛,应饮用37℃的温水,1周后可降至常温。乳房水肿比较严重的母牛饮水量则应适当控制。

1.2泌乳盛期(产后16~100天) 此阶段应提高日粮营养浓度,增加精料比例,减少低能量粗饲料,并给予充足的饮水。采食量应占母牛体重的3.3%,其中精料60%,粗料40%。为了发挥泌乳奶牛产奶的最高潜力,从产后10~15天开始,每天额外多给1~2kg精料,以满足产奶量继续提高的需要。当产乳量不再增加时,可恢复最初日粮,以后随产奶量的下降,而逐渐改变日粮结构,减少精料饲喂比例,增加青绿多汁饲料、青贮饲料和干草数量。

1.3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此阶段母牛食欲最好,干物质采食量达到高峰,产奶量逐渐下降,应按饲养标准增加青粗饲料的比例,减少精料量。采食量占母牛体重的3.1%,其中精料与粗料比例各占一半。

1.4泌乳后期(产后201天后至干奶前) 此阶段采食量占母牛体重的2.9%,其中精料占40%,粗料占60%。这段时间除按体重和产奶量每2周调整一次饲料结构外,要控制好牛的膘情以防过瘦或过肥,对早期失重过多和体质衰弱的母牛适当增加一些精料喂量,使母牛达到刚产犊时的体重和膘情,为下胎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管理要点

2.1卫生管理 及时清除污秽垫草,换上干净垫草。

2.2清洗乳房 每次挤奶前要用45℃的温水清洗乳房。开始挤乳前,还要进行乳房按摩,按摩的手法可分侧按摩或者分区按摩,待乳房膨胀后挤奶。

2.3乳房保健 为了使母牛早期恢复体力,防止由于大量泌乳而引起的产后瘫痪,在产后4~5天内不可将奶全部挤净。乳房水肿严重的牛,每天可挤奶3~4次,挤奶前均用毛巾热敷乳房,挤奶后还要按摩乳房15~20分鐘,促进乳房消肿。挤乳过程一定要遵守挤乳操作规程,保持乳房卫生。患乳房炎的母牛要及时治疗。

2.4圈舍管理 牛舍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最好保持在15℃为宜。牛舍应保持干燥,地面不能潮湿,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牛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2.5日常管理 挤奶和饲喂后母牛要运动1~2小时,以增强食欲,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力,提高泌乳量。将牛群赶到舍外是很好的运动方式,牛群舍外运动最好在气温最高时进行,如果天气不好,每天上、下午在舍内进行驱赶运动。

3.卫生防疫要点

3.1严格消毒制度 牛场和牛舍的出入口应设消毒池,凡出入的车辆和行人必须进行有效消毒。牛舍、运动场、用具、设备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牛舍内的空气质量应当达到奶牛健康标准。

3.2 草料与饮水 草料应当质地优良,不发霉、变质,不购买疫区草料。饮水应当清洁、新鲜,不给泌乳奶牛饮用污水或冰冻水。

3.3预防接种 根据当地冬春季节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在适宜的时期进行牛群传染病的预防接种。疫苗的接种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要按照疫苗说明执行。

3.4 严格检疫制度 定期向当地动物检疫部门报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奶牛传染病。对饲养员也应定期进行体检,如发现患有可能危害牛、人的传染病者应及时调离。外购奶牛只能从非疫区购入,经当地动物检疫部门检疫,隔离观察1个月,同时进行消毒、驱虫、补注疫苗等工作,确认健康方能混群饲养。病死奶牛要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3.5疾病防治 对目前尚无疫苗预防的疾病或有疫苗但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的疾病,使用药物预防也是一项很好的措施。常用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长期使用化学药物奶牛容易产生耐药性,影响药物的防治效果。因此,要经常进行药物试验,选择有高度敏感性的药物进行防治。

9.蛇的饲养管理要点 篇九

现在很多养蛇户加入到使用金宝贝干撒式发酵床养蛇的技术中,这样减少蛇舍打扫工作,避免受惊。现在根据这些用户的经验,给大家总结一些管理要点:

一、科学饲喂,保证营养

(一)满足蛇的营养需求

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蛇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蛇的大面积死亡。饲料要充足,保证蛇能吃饱、吃好。饲喂蛇的饲料应合理搭配,避免长期用单一饲料饲喂,保证饲料营养均衡全价,适口性好,满足蛇不同年龄和不同生理时期的营养需要。(二)注意饲料品质,科学调制

应高度重视蛇的饲料质量,注意饲料品质,要喂新鲜、优质的饲料,不喂腐烂、霉变和有毒的饲料,是减少蛇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前提。对各种饲料要根据蛇的年龄、环境温湿度以及饲料的特点等进行合理调制、科学投喂,以提高消化率和减少浪费。(三)合理搭配,饲料多样化

欲使蛇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繁殖力高,要保证蛇从饲料中获得全价营养。各种饲料所含养分的质和量都不相同,如果饲喂单一的饲料,不仅不能满足蛇的营养需要,还会造成营养缺乏症,从而导致蛇生长发育不良。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实现饲料多样化,可使各种养分取长补短,以满足蛇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获得全价营养。(四)更换饲料逐渐过渡

更换饲料,无论是数量的增减或种类的改变,都必须坚持逐步过渡的原则。变化前应逐渐增加新换饲料的比例,使蛇有一个熟悉取食新饲料的过程,并使其消化机能与新的饲料条件逐渐相适应。如果突然增加饲料的喂量或突然更换饲料,往往会引起蛇在一定时间内捕食困难而出现饥饿的现象,甚至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导致肠胃疾病。(五)供给清洁饮水

10.种公猪的科学饲养管理. 篇十

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为什么这种讲法呢?因为母猪产一窝仔猪的多少,质量的好坏,都与种公猪的品种兮兮相关。因为饲养好种公猪的目的是用来配种,对一个猪场或养猪专业户来说,养好种公猪很有必要,值得引以为重,养殖问答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正确饲养种公猪

为了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体况,健康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就必须进行正确饲养。一是增强蛋白质在种公猪的日粮供应和饲养标准,合理搭配饲喂,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饲料的合理配合,以保证营养的全价性。二是矿物质,特别是钙、磷、锰、锌、食用等缺一不可,在日粮中还要另加适量的骨粉,贝粉、和食盐。三是微生素A、C、E在粮中不可缺少,它是公猪保持睾丸健壮,防止肿胀或萎缩保证精液质量和数量的正常,其次还要供给青绿饲料及多维,以确保优质精液的供应运行。四是保持种公猪的肥,瘦适度,在日粮中精料比例要大些,精料要少些,以免影响配种。五是在生产中,应注意种公猪的体况,根据公猪配种的负担量和体重变化等情况随时调配日粮,其次在饲喂公猪时,应定时、定量,不能喂得过饱,最好是湿拌料、生饲料,并供给充足饮水。

二、种公猪的科学管理

种公猪的管理除了经常保持栏舍清洁干燥、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和冬暖夏凉外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保持充足的运动。因为运动是提高公猪的体质、配种能力,保证精液品质良好的有效措施。二是保持猪体清洁,经常用硬毛刷日刷1-2次猪体这样即可防止皮肤病,体表寄生虫除此外,还可有利于促进种公猪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三是种公猪要单圈饲养,定时喂食,定时运动,合理使用,定期配种和配种或采精后,让期安静休息,不能随意惊动或有超大声的刺激。四是定期检查精液品质,根据精液品质好坏,及时调整其营养和运动及配种采精次数。

三、种公猪的合理利用

主要是初配年龄,后备公猪适宜的初配年龄,随品种、气候和个体发育情况及饲养管理条件而不同。一般地方品种,性成熟早,应在8-10月龄,体重达60-70公斤以上时才开始初配,培育品种应在10-20月龄,体重达到80-100公斤左右时开始配种。不同年龄的公猪根据年龄和体质强弱合理安排,一头公猪整个年限

11.冬季奶牛高产饲养管理技术 篇十一

关键词:冬季;奶牛;高产;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35-1

随着人民生活中对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必须发展高产奶牛饲养业。一直以来,受冬季气温低、奶牛体能消耗大而影响产奶量的问题,都是奶牛饲养户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加强冬季奶牛高产饲养管理十分必要。

1 控制适当的圈舍温度

奶牛的最适环境温度为9℃~16℃。在这种环境温度下,奶牛的饲料利用率最高,抗病力最强,产奶量也较高,而当环境温度低于奶牛适宜温度时奶牛要随时通过自身机体的热调节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这样会增加奶牛体能的消耗。另外寒冷冬季大风侵袭,会加重低温效应,使奶牛抗病力减弱,易患呼吸道疾病,当环境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若奶牛仍在舍外活动还会冻伤奶牛乳头,所以在冬季要采取各种保温措施,提高奶牛环境温度。为了减少奶牛体热的散发,应将奶牛饲养在有门窗的暖舍内。牛舍的窗户要用塑料薄膜封闭,窗户的玻璃应擦干净,以利采光。同时,奶牛较适宜的环境湿度在55%~75%之间,所以在冬季还要注意通风,保持牛舍较适宜的环境湿度。

2 饲喂优质饲料

一是要提高饲养标准。奶牛冬季散热增加,维持体温所需要的能量也应增加。因此,必须提高饲养标准。混合精料的喂量可增加15%~20%。粗饲料为常年供给饲料,以苜蓿干草营养价值最高,且易消化,是高产奶牛较好的青粗饲料,在饲喂青粗饲料的同时,要配以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精饲料,如:大麦、玉米、高粱等。由于环境的变化在饲喂时要加大能量饲料的供给量。一般要增加玉米20%~50%,每日给高产奶牛供给的精料应达到6~8千克,给一般产奶奶牛供给的精饲料应每日不少于3.2千克,在保证精粗饲料的同时为弥补冬季没有新鲜饲草的采食要给奶牛多补喂青贮、微贮啤酒糟等多汁饲料。二是有条件的最好喂青贮玉米。一般养牛场都自行生产青贮饲料,青贮饲料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长期保存,青绿多汁饲料营养的特性,且青贮饲料要对各种原料加工之后,营养损失少,增加适口性,使消化率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冬季多饲喂多汁饲料,可提高产奶量一倍左右,另外在保证精、粗多汁饲料饲喂的同时还要补给一定量粉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一般在冬季可在奶牛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钙和磷,以每日5~15克为宜。这样可有效提高奶牛产奶量。三是添加油脂。油脂产热多,能改善饲料适口性。在奶牛日粮中添加3%~5%动物油脂并补充钙质可有效提高产奶量及牛奶品质。

3 保证充足的饮水和食盐供应

冬季奶牛饮水有两个要点,一是保持充足的供水量,如果奶牛饮水不足,将导致产奶量下降。二是要饮温水,水的温度控制在37℃~39℃为宜。食盐可供给奶牛不可缺少的氯和钠元素。食盐的供给量必须根据奶牛的体重和产奶量来确定,尽量不要加入饲料中,最好将盐放在盐槽或容器中,让奶牛自由舔食,以防止奶牛由于吃盐过多而引发其他不良病症。

4 做好圈舍的防护措施

在冬季,奶牛的运动场要求由干燥松软排水通畅最好为中央高周边低的建设结构,同时运动场最好用沙土铺垫。因为泥泞的运动场结冰后会坚硬,而且凹凸不平,奶牛在运动时很容易割伤肢体,引起奶牛蹄病,另外奶牛若卧于运动场休息,还会伤到奶牛乳房,严重影响产奶。

5 做好防疫消毒工作

在养牛场门口应设理消毒室和消毒池,以便对进出的人员车辆进行消毒,防止传染疾病,还要按防疫程序进行冬季疫苗注射。定时对运动场牛舍进行清扫和消毒,保证奶牛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以防病菌繁殖,引起奶牛疾病。

6 加强饲养环境管理

在冬季也要使奶牛每天在运动场运动2~3小时,增加牛自身机体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奶量。在奶牛进入挤奶大厅的坡路上要铺垫干草等防滑材料,防止奶牛由于地滑拥挤而摔伤,在挤奶时要严格按照挤奶程序进行操作:先用温水对设备进行冲洗消毒,再用温清水清洗乳房及乳头,干净的棉布擦净水分并作相应的按摩。还要用手捋乳头,试挤出少量牛奶。再将乳杯套在奶牛乳房上进行挤奶,挤奶过程中挤奶人员要注意观察挤奶情况,发现问题随时处理。挤奶完成后要立即卸下乳杯,并对乳头做消毒浸泡。

7 每天刷拭牛体

刷拭牛体能够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因此,每天应早晚两次刷拭,每次3~6分钟。

参考文献

[1] 奶牛冬管二十四字.农产品市场周刊,2004-10-18.

[2] 李永合.奶牛過冬需七措并举.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02-04.

[3] 奶牛过冬需严把“五关”.新疆畜牧业,2010-02-10.

12.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篇十二

1围产前期的饲养管理

围产前期指奶牛临产前的15d。此期要做好临产前准备,进行产前检查和随时注意观察临产征候的出现。

日粮应以优质青贮和青干草为主,精饲料用量要以满足维持牛体和胎儿生长为标准,使整个日粮对乳腺和胎儿的发育以及产后催乳均有促进作用,即能保证奶牛的较好膘情,又要防止过肥。一般情况下,提高日粮水平,在原干奶期的基础上按日增加0.4~0.5kg的渐进方法达到进食精料水平1.0~1.5kg/100kg.bw。使精粗饲料比在3:7,钙磷1:1的水平。临产前2~3d日粮中适当增加麸皮,增加轻泻剂防止便秘。

适当的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每头每天饲喂量可按优质干草3~5kg,青贮10kg,根茎类应以胡萝卜为主,给量1~2kg/d。严禁饲喂发霉变质及冷冻饲料,饮过凉的水。

母牛临产前1周左右会发生乳房肿胀以及乳房炎。若水肿较重,可适当减少糟粕料、多汁料。

进入围产期的奶牛应转入产房饲养,每牛1栏,一般不予拴系,任其自由活动,昼夜都应有专人值班,观察母牛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房栏事先用来苏儿或新洁尔灭消毒。铺垫清洁、干燥、柔软的褥草或锯屑。在管理上应注意:

1.1做好保胎工作防止流产、难产和胎衣不下。为此,要确保饲料的新鲜和质量,绝不能饲喂冰冻的根茎饲料和发霉腐败霉变的饲料。冬季还应防止饮过冷的水,保证水温在10℃以上,夏季做好防暑。

1.2坚持适当运动每天保证户外场地自由运动,产前停止。运动场要与其他牛群分开。

1.3坚持刷拭牛体须刷拭牛体1~2次/d,以保持牛体清洁,以促进血液循环、皮肤代谢和体温的调节。

1.4加强牛阴道和乳房的保护,防止外伤和感染对临产母牛的臀部和外阴部可用2%的来苏儿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认真洗刷消毒。

2围产后期的饲养管理

奶牛围产后期指产后15d,饲养管理主要是尽可能恢复母牛体质、尽早增加营养、尽可能缩短泌乳前期能量负平衡时间和失重期,为提高奶牛泌乳量打好基础。

首先应做好接产及分娩期护理工作,这是保障母子健康的重要前提。母牛分娩过程中其环境和牛体卫生状况,与产后产道是否会发生感染关系密切。所以必须保证环境清洁,必须做好牛体后躯的消毒处理工作。产房应昼夜值班,并准备好必要的用品。

分娩0~6d。产后应尽快喂给母牛温热、足量的麸皮盐水汤,以补充分娩造成的体液损失。麸皮盐水汤方为,麸皮1~2kg,食盐100~150g,碳酸氢钙50~100g,加37~40℃温水15~20kg。要抑制奶牛空腹病,避免采食不干净的褥草或其他异物。

在产后1~3d,为迅速使奶牛体力和子宫得到恢复,饲料应以优质干草为主,每次再喂给1~2kg的玉料面麸皮粥。4~5d后,如果奶牛食欲好,粪便和乳房正常,应逐渐增加精料和青贮饲喂量。每天精料增加量以0.5~1.0kg为宜,并可少量加喂青贮等多汁饲料。在增加精料后要注意观察奶牛的进食情况。若无异常且吃食大量干草,精神状态、排粪和反刍等情况正常,奶量也在增加,则仍可继续增加精料。若发现有剩余料,且采食精料较少,进食过慢,食欲不明显,则不能再增加精料,以免引起消化和代谢疾病。

从产后4d开始,在保证奶牛正常消化机能的同时,应尽快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产后7d可使日粮达到产奶需要标准;10d后可高于产奶需要量标准的15%~20%,日粮含钙量不低于150g、磷100g。

为了促进子宫恢复和恶露排出,对于产奶量超过20kg以上的母牛还可补给益母草温热红糖水,(益母草粉250g,加水1 500g,加红糖1kg,1次/d,连服2~3次)。必要时可以补糖和缩宫素,促进体质恢复和胎衣排出。

由于是在分娩后的最初几天,母牛乳房水肿严重,所以每次挤奶前,先热敷按摩5~10min。由于母牛分娩后体力消耗很大,因此,前2d不应急于大量挤奶,而且每次挤奶都不要挤净,第1d挤出的奶够犊牛的哺乳量即可(犊牛2~3次的用量,2kg/次),第2d挤1/3,第3d挤1/2,第4d可以完全挤干净。以减少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生。在挤奶前应热敷和轻度按摩乳房,有利于乳房的血液循环。

母牛分娩5~6d后,正常乳汁的分泌快速增加,一直增加到泌乳高峰。应将日粮逐渐增加到高泌乳量所需要的标准。使负平衡尽快得以补偿,尤其要保证蛋白质的需要,以满足泌乳期机能日益增加和体重恢复的需要。

13.石金钱龟的饲养管理 篇十三

①投饵:石金钱龟 为杂食性,取食范围广。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小鱼、家禽内脏等动物的肉,也可投喂混合饲料,但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首次投喂应将新鲜饵料和混合饲料掺和在一起,捏成团,放在水边,连续投喂数次后,待大部分龟适应后,可直接投喂混合饲料。石金钱龟 在水中觅食,故食物宜放在水边的食台上投喂的数量以龟吃不剩为宜,一般为龟体重的5%。投喂时间因季节而异,4、5、10月宜在中午前后,6~9月宜在上午8~9时或傍晚6时左右,7月是龟产卵旺季,应增加投喂量。

②水质管理:小面积饲养池每周换水,大面积池塘应每2~3天排出部分老水,加入新水,并每周用20毫克/升呋喃唑酮或10 毫克/升石灰水交替泼洒。

③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中应做到勤巡查、勤记录。巡查可以了解龟的活动生长进食情况,每天早晚各1次,随机抽查2~3只龟的健康情况,并对气温、水温、活动、患病、进食等一一记录。

上一篇:单独联系实习接收函下一篇:关于战争的格言语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