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格式文本(共8篇)(共8篇)
1.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格式文本 篇一
秦涛申报的《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实证研究》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C—a/2006/01/023)。为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要求,本人及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报告,敬请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领导和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十一五”期间是江苏省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五年,是推进江苏教育强省建设,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黄金期和关键期。随着各级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发展的实力和活力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将用更多更好的教育去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教育的大发展,也相应地需要教育科学的大发展,并带来教育科学的大繁荣。在江苏教育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求教育科研工作者主动探索和深入研究已经出现和即将出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国外对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比较早,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后,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热衷于对教育投资收益率的研究。将人们追加的教育成本与其收益进行比较,以指导个人和社会的教育投资决策。而我国对教育收益率的研究相对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教育经济学研究者开始介绍关于教育收益率的分析方法。时至今日出现了一些对中国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成果,而农村职业教育收益率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本人承担了对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课题研究工作,为江苏“十一五”期间制定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证支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1.理论价值。目前国内对于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对江苏省农村个人收益率进行研究从一定意义上是 1
对以往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
2.现实价值。对个人教育成本与收益的研究不仅可以用来分析居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也能够对正确估量个人和家庭中等职业教育的付费意愿提供帮助,是政府和个人在投资中等职业教育时一种重要的参考工具。
(二)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研究得到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大力支持。二是课题研究得到本人所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三是课题研究得到本人所在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
三、课题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主要有:
“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与城市职业教育相对应,即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村人口为教育对象,对农村社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所进行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服务于农村社会发展。
“教育个人成本”是指由受教育者提供的用于教育生产过程的资源。
“教育个人收益”是指由于接受某一级教育而导致生产能力提高所获得的收入。“教育个人收益率”是指教育个人收益对私人成本的贴现率,即私人教育投资回报的度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拟设计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1)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成本分析;
(2)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分析;(3)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4)江苏省三类地区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比较分析;(5)社会经济转型与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的个人收益率;(6)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与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一)课题研究主要采取三种方法
1.文献分析法:这里的文献包括论文、著作、调研报告、统计报表等。本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都要使用这种方法。
2.调查法:调研法将认真制定调研提纲(包括问卷和访谈提纲),合理选取调研对象,科学确定调研内容,以获取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3.比较研究法:在研究关于江苏省三类地区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比较研究时要采用这种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
2.运用多种科研方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研究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打好基础。
3.将研究成果及时上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六、课题成员分工
本课题除主持人以外,还邀请了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马建富研究员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工作。由本人与马建富研究员一起进行课题的调研及后期的研究工作。
七、课题成果及完成人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主要由马建富同志以论文的形式撰写《江苏省三类地区农村教育个人收益率的比较研究》,由本人以论文的形式撰写《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与教育均衡发展》及撰写总报告《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
八、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1月—2007年4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有关教育收益率的理论文献。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7年4月—2008年6月)
1.调查研究。首先,根据与江苏省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收益率的研究变量,编制问卷及访谈提纲,在小范围内初步施策,计算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其次,修改问卷调研项目,大范围发放问卷进行取样调查,同时以访谈法作为辅助调查方法;最后,回收问卷,整理访谈提纲。
2.资料整理及分析。将所有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剔除无效问卷,得出分析结果,对数据结果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分析撰写调研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6月—2008年12月)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成果提交鉴定、验收。
九、经费管理
本课题的经费管理如下:(1)资料费0.4(购买与搜集相关的文件、资料)万。(2)调研差旅费(赴江苏各地考察调研等)0.56万元。(3)专家咨询费(进行方案论证等)0.1万元。(4)印刷补助费(工具书印刷补助)0.1万元。
(5)开题、结题鉴定论证费0.2万元。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格式文本 篇二
项目序号
附件3
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课题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农村小规模学校活力阅读实践研究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课题负责人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限4000字以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通过调查研究,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具有复杂的多重性和多向度特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与作者和编者的直接对话,组织好课堂集体思维过程。阅读教学的动态过程由一系列阅读教学方法有机地组织起来,因而,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和内容,学生不同的阅读心态,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方法。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活力阅读教学模式,使所有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以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觉走到教学活动的最前沿,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我们确立了研究课题《农村小规模学校活力阅读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阅读量相对不足,学生的阅读面较窄。
(2)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快乐、活力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味。
2.要创造性的开展活力阅读活动。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
3.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活力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4.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活力阅读教学的“双赢”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让学生真正成为快乐有活力阅读的主人。
2.注重培养低段学生阅读兴趣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勤记、善用的阅读学习习惯的研究并作科学的指导。
2.学生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快速阅读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研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手、脑合作,在理解中去达到阅读的目的——记忆和运用。
4.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形成提高小学生活力阅读能力的系统理论,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对于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切实可行的提高小学生活力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5.实验法。设立实验班,实施研究方案,在实验中完善理论,最终形成系统理论。
第一阶段(2019年4月——2019年5月)立项,申报审批表。为全面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个性,我校以对学生创新性阅读能力的引导培养为突破口。
第二阶段(2019年6月——2019年7月准备阶段。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制定研究计划等。本课题组既熟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又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实际,本课题组组织了讨论会、交流会、课例展示等方式,针对一线掌握的资料和及时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学习相关的理论,使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赞赏地结合,并研究制定了课题的实施计划,并具体作了分工。
第三阶段(2019年8月——2020年3月)实施阶段:实验、探索
(1)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根据实施方案,收集实践与研究中的有关资料,积累阅读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并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边行动,边研究,边创新。
(2)设计教研活动,结合语文教学学实际进行实践探索。课题组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的研究,平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做积累:好的词语、句子摘抄,根据学生摘抄内容进行批阅等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升理论成果。
(3)以课堂为实验的基地,推广研究成果。把总结出的培养的验,可行的模式、思路、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来推广研究成果,验证理论成果和实践操作的合理性,再进行反思,再研究,再探讨,再升华,这样循环研究,将教学与科研就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也就提高了研究的效率,阅读的效率。
第四阶段(2020年3月——2020年4月)总结阶段:完善
升华
(1)整理研究所积累的资料,对研究中的经验总结进行筛选,优化整合,写出实验报告。
(2)总结试验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结题报告等。
(3)总结研究实验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后期工作做准备。
六、条件和保障措施
学校占地面积7299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图书室藏书4962册,生均25册。建有信息技术教育相配套的各类功能室,并配有图书阅览室、每个班级教室内都有图书角。现有教职工13人,其中专任教师12人,学历合格率100%,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一级教师5人,二级教师7人。教研团队经验丰富,并且,学校特申请了2000元专项经费,用于课题《农村小规模学校活力阅读实践研究》的研究与实践。保证一年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所有研究任务,并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缩小城乡差距,力争教育公平,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农村小学的学生,在不一样的条件下,一样的阳光快乐的成长。
说明:1.活页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
2.活页文字表述中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相关背景材料,否则取消参评资格。
3.课题负责人的前期相关成果只填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和发表时间,不能填写作者姓名、单位、发表刊物等。
3.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 篇三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是教育研究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内容,站在不同的位置,或考虑问题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及不同的内容。
1.广义狭义的理解。
广义理解。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内容应包含有8 个方面:①组织;②课题类别和选题;③申报;④评审;⑤经费(管理);⑥课题管理;⑦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⑧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评奖。
狭义理解。仅指“⑥课题管理”这一部分。
2.工作性质的理解。从课题管理的分工工作性质看,既包含有行政性的管理,又包含业务性的管理。
3.课题级别的理解。从立项课题的级别来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以有5级。
国家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审批的课题;
自治区级——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广西教育厅批准立项的课题;
地市级——由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组织,地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或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县(市区)级——县教研室组织,县(市区)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校级——学校自己组织并批准立项的课题。
4.管理层次的理解。
宏观管理——课题的规划管理属于宏观层次的管理,意在引导科研方向,形成研究重点,调动、组织和协调研究力量,有助于教育科研工作整体目标的明确与教育研究资源的合理组织。如区教科规划办对全广西、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对本地市、各县教研室对本县区范围内课题的规划管理。
宏观管理较偏重于行政性的管理。
微观管理——以课题的研究进程为管理对象,以研究方法与技术为主要领域,以课题个体的成果效益最优化为管理目的,是落实课题规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关键。指课题自身独立的管理。
微观管理偏重于业务性管理。
中观管理——介于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之间。
5.工作过程的理解。从研究工作发展过程看,可分为规划管理、过程管理与成果推广应用管理三大板块管理。
总之,课题管理内容是相对而言的,站的位置(上、中、下)、角度的不同,所指的管理工作内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时候是既有分别,又有互相包含,不是截然分开。
本讲座所讲的管理内容和要求,主要是确定在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自治区一级课题的管理问题来讲。
二是针对与大家关系比较密切,目前大家比较关注和急需了解的关于“课题的管理”、“课题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两大问题来讲。
第二部分 关于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
一、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分级管理。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主要遵循“上管下”、“自管自”和“委托管理”的办法进行。
1.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有管理职责,直接管理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指导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
2.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含a类、b类的c类)的日常管理,委托地市和高校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具体为:
①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地、市、柳铁管辖的,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柳铁教委普教科进行管理。
②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高等学校的,委托该校分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部门(如:科研处、教务处、高教室、教科所等。)进行管理。
②课题负责人签名。
③所在单位同意盖章。如果是更换课题管理单位的,除了接任单位同意盖章外,还要原所在单位盖章。
高等学校的“所在单位,”可以由所在系、处,不必到学校盖章(愿意到学校办也可以)。
④委托课题管理单位审核盖章(指属于地市及高校管理的课题)。
⑤寄交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
3.强调有关公文的几个问题。
①凡是给区教科规划办的公文(请示、报告或汇报),一律要写清写准课题的名称、、类别、编号(要立项当年的编号,XX年课题搞的一次总编号不要了),一定要记得写上课题联系人及电话,以便查找归档和及时回复联系。
②“请示”与“报告”文种的区别。
“请示”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文种,它的区别: “请示”一般要求上级单位给予直接的
答复,即批复,如“关于更改课题负责人的请示”、“关于课题延长时间的请示”等。“报告”则主要下情上达,不要求批复,如《开题情况报告》、《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等。
③“请示”及“报告”的主送单位只能1个——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请示” 和“报告”都属于上行文,上行文只能一个主送单位,不能多头主送,否则造成受文单位之间相互推诿或产生矛盾、抵触,不利于尽快解决问题。一定要写清。
④“请示”要求一事一文。公文处理规范要求是,“请示”一事一文,“批复”也是一事一批复。因此要求一件事情、一个课题的事情(如更改负责人、延期)要单独专题请示或报告。
⑤请示、报告、汇报的落款要写明“……课题组”及日期。在报批的公文中,课题负责人要签名,还要经所在单位盖章。
⑥不要到处联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及处理有关事情的自治区级联系单位,是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不是别的部门,不要到处联系,以免耽误工作。
⑦公文的收信人不要写个人名字,以便公文登记和及时处理。
4.关于对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基地)、开展评奖活动、刻制印章的管理。
①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和开展该课题子课题评奖活动,事前须经课题所在单位同意(盖章),并由委托课题管理单位审核(盖章)。报区教科规划办审批。
②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要严格掌握标准,适当控制数量,确保指导到位,并应得到实验学校(实验基地)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
③课题开展评奖活动要有明确的评奖标准,较规范的评奖办法和程序,防止过多过滥过于随意,评奖结果须报区教科规划办。
④课题组不得自行刻制印章,需要时以所在单位代章即可。
5.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课题,由区教育科学规划办撤销课题。
①有严重政治问题;②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③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④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⑤超过批准延期时间仍不能完成;⑥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被撤销的课题负责人3年内不得申报新课题。
四、各个立项课题的自我管理。
(一)加强课题自我管理的意义。
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就是课题自我管理,主要针对课题负责人而言。加强课题的自我管理是提高课题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研究的成效好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过程管理是否严谨和方法选用是否得当。要取得好的成果,必须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一定要切实树立研究过程重于研究结果的意识,让研究成果成为研究过程的自然产物,而不是虚假的包装品。
(二)自我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1.把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向;2.协调研究力量解决研究难点;3.资料档案的收集和整理;4.研究力量的投入与分配;5.阶段任务的验收;6.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调整;7.经费的使用;8.研究的进度;9.专家咨询;10.学术研讨;11.研究报告的执笔;12.成果宣传等等。
(三)需要抓好几个重要环节的工作。
各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要按有关规定做好课题的自我管理,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和督促。要抓好几个重要环节的工作。
1.搞好开题会。开题会是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开题会在课题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是课题设计论证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从管理的角度讲,开题会主要做好3件事:①明确研究的方向与目标。使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在重点与难点做到心中有数;②明确分工。使每个参与者对自己在课题中的职责以及各阶段的任务都比较清楚;③明确每个阶段研究的主要任务,尤其是第一阶段的任务。
例1:柳州市教科所唐丽《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XX-b35)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及名称;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对象及范围;
五、研究变量及其操作定义;
六、研究方法和具体措施;
七、经费管理与使用;
八、人员分工;
九、研究步骤及时间安排。
例2:浦北县中学高德良《农村中学教学方法优化的研究与实验》(XX-c138)开题报告内容:一课题的提出1.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2.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界说。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研究目标;2.研究的基本内容。3.本课题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基本步骤。
五、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
六、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八,经费预算。
其余都大同小异。
2.课题进展中的检查和督促。按照研究工作计划的阶段任务和人员分工,逐项检查,研讨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沟通信息,在课题原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论证,并及时调整。
3.定期召开研讨会及建立例会制度。主要是加强理论学习和指导。包括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聘请专家指导、讲学,阶段研讨与交流、研讨课和示范课的展示以及文献的检索与整理等。
课题立项获准后,应该建立例会制度。例会由课题负责人召集,全体成员参加。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参与人员范围不同,确定例会时间。大的课题至少半年一次。
4.重视课题的档案管理。
(1)课题档案管理的意义及要求
①在课题的研究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是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及论文等重要参考资料,每一项课题都必须自己建档立案,设立专、兼职资料员,确保档案的完整。
②重要档案资料将来结题时作为成果的重要的主件和附件。否则在进行阶段或结题总结时,就会缺乏论据,降低说服力。
(2)结题时必不可少的档案材料。①申报课题时的《申请.评审书》;②获得立项课题的通知;③关于更改有关项目的请示及批复。(①和③到结题鉴定时,需将复印件放进每位专家评审的材料中,一定要保存好。)
(3)档案资料内容
包括课题研究成果的文字资料和实物等。不同级别、不同研究内容的课题,要求有所不同。
例1:浙江洞头县教科室,强调县市以上课题立项负责人,要过好课题研究的“材料积累关”,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要建立“课题材料档案袋”。必须有:1.课题方案;2.课题相关的背景学习资料;3.研究过程的体会及论文;4.研究过程的典型个案;5.研究过程取得的成效凭证;6.课题活动的大事记。其他还有调查测量表,课题阶段总结报告等等。
例2:柳州市教科所要求课题结题时成果附件要有:
档案资料:①立项申请报告、方案、审批文件;②计划、小结、阶段成果报告等;③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测查报告、论文、专著等;④成果推广应用计划、教育教学效果信息反馈情况;⑤成果获奖文件、奖状、证书。
过程资料:①典型教案、作用、课堂实录、观察记录;②各种调查、检查、测查的数据及评价记录;③典型事例、方案;④研究日记、过程记录(记事本)⑤文献检索等渠道所得的相关课题信息、动态;⑥会议式研究活动记录、纪要;⑦心得体会、随笔;⑧资料性照片、音像资料。
例3:上海市金山区兴塔小学五年来开展“农村小学环境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全过程管理资料:包括开题设计方案,情报资料综述,实施操作中积累的调查问卷,教师教学案例、活动方案设计,学生、家长、教师在环境教育活动中的体验,课题研究成果。
例4: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要求课题组要建立规范的资料收集工作制度。
课题管理材料(立项书、实施方案、实施过程、阶段验收、结题)
科研工作计划、总结(每学期一份)
科研工作制度(长期使用)
科研工作会议记录簿(会议主持人、会议内容、效果、参加人)
科研活动记录簿(课题运作的各项活动、时间地点)
报告、学习、讲座记实(主讲人、参加人、时间、地点、内
容)课题研究、经验材料汇总(各种经验总结材料、讲话材料、现场会材料)
信息材料登记(书籍、小报、照片、图片刊物等)
论文登记表(时间、姓名、论文题目、发证时间、单位)
论文集(打印精装或文件简装)
投入经费登记表(时间、名称、单价、合计)
个人科研学习记录(科研活动内容记实、材料剪辑等)
第三部分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一、申请结题验收及成果鉴定的程序及要求。
1.填写《结题申请表及成果鉴定书》。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需要进入结题及成果鉴定的,课题负责人向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索要(或网上下载)并填写《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及成果鉴定书》(简称《结题申请及成果鉴定书》,接受由区教科规划办组织的成果鉴定及结题验收。
2.申请结题时需向区教科所规划办报送的材料。
①填写好的《结题申请及成果鉴定书》(含所在单位盖章;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或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盖章)。
②研究工作报告(报告研究工作概况。一般不超过3000字)。
③研究成果主件(即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有:研究报告、论文、专著、译著、工具书、电脑软件等等的其中一种。多数为研究报告。)
④研究成果必要的附件。(能够辅助说明成果,增强成果可信度的的材料。)
⑤(a类课题)资助经费与使用经费情况决算单。
上述一起送交区教科规划办后,等待批复。
3.区教科规划办进行批复。区教科规划办对课题组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同意后发批复文。同时附上给专家的《邀请信》及《鉴定意见表》(空表)。
4.课题组接到批复后,向专家送交鉴定材料。课题组向鉴定组每位专家提供的鉴定材料应有:①代发给专家的《邀请信》及《鉴定意见表》(空表)。②申报课题时的《申请.评审书》复印件(含更改项目的批复文);③研究工作报告;④研究成果主件;⑤研究成果必要的附件。⑥成果简介。包含:成果提要(完成目标情况);创新点;成果学术价值及社会效益;自我评价(含了解到的社会反映,但不一定所有课题都有,有的才写)。⑦会议鉴定的日程安排(通讯鉴定不用)。
如果是c类及部分b类课题需要委托课题管理部门组织会议鉴定的,还需将材料多备一套给受委托组织鉴定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或高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部门。
属于会议鉴定的,需将鉴定材料提前至少一周时间送给专家,同时课题组还要做好应对专家现场提问的答辩准备。
5.专家提出鉴定意见。专家在认真通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申请.评审书》预期达到的目标,实事求是地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
6.区教科规划办进行最后验收及颁发结题证书。所有鉴定材料经区教科规划办最后验收合格后,由区教科规划办向课题组颁发《结题证书》。
特别说明:过去规定,所有课题结题都必须进行成果鉴定,对“十五”课题,我区参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办法和外省做法,考虑鉴定需要经费,而一些课题研究内容较小,感到经费较困难的c类课题,允许选择“不进行成果鉴定,直接办理结题验收。”对不进行鉴定的课题,在完成上述1.和2.的要求后,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对课题研究是否达到《申请.评审书》预期的目标,进行审查验收。验收合格的,颁发“结题证书”。两者区别:一个有鉴定意见,一个没有专家鉴定意见。
二、选择结题及成果鉴定方式、时间。
1.申请结题方式。①通讯鉴定;②会议鉴定。
2.鉴定时间。会议鉴定一般为1—2天。通讯鉴定可限定在10天左右。
三、成果鉴定专家组的确定及鉴定费标准。
1.成果鉴定专家组人选的确定。
鉴定专家组应该是本领域、本学科威望较高的、副高及相当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特殊的情况,如幼儿园研究内容、小学教学等的也可个别中级职称)。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人,最多不超过7人。课题组成员及顾问不能担任本课题成果鉴定专家,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不能超过2人。
目前办法:专家组建议名单先由课题组自己或通过委托管理单位提出,最终由区教科规划办确定。
2.专家鉴定费标准。
根据鉴定成果类别和字数以及鉴定所需时间、鉴定形式等不同,鉴定费标准一般掌握在每位专家200—600元。
四、结题验收的审批及组织鉴定单位。
(一)结题验收的审批单位。所有课题(a类、b类、c类)的结题申请,均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
(二)组织鉴定单位。
1.通讯鉴定。所有课题(a类、b类、c类),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
2.会议鉴定。将分不同情况安排:
(1)a类课题,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
(2)b类课题,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或者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课题管理单位组织。
(3)c类课题,主要委托课题管理单位组织。具体为:
①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地、市、柳铁管辖的,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组织。
②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高等学校的,委托该校分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部门(科研处、教科所、高教室等)组织。
其余(如: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为区直中专、技校以及区直单位等等)仍然由区教科规划办组织。
凡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或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组织会议鉴定的,由区教科规划办发给委托书。鉴定结束后,受委托鉴定单位将会议鉴定结果报给区教科规划办。
第四部分 课题经费的管理、筹措和使用
一、课题研究经费
1.a类课题由区教育科学规划办资助部分经费;b类、c类课题研究经费由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及自筹。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所在单位应对课题研究给予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
2.课题资助经费使用范围。限于:
①国内调研、差旅费。②资料收集、复印、翻拍、翻译费等及少量必要图书购置费。③小型会议费。④计算机使用费。⑤成果印刷费。⑥劳务酬金及咨询费(提取额分别不得超过总经费的10%和5%)。⑦成果鉴定费。⑧管理费(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提取管理费的限额为课题总经费的5%,但最高每项课题提取XX元,不得超额提取或重复提取。所提管理费按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3:2的比例分配)。⑨出版补助费。
由于目前我区的资助课题经费较少,所以暂不提倡搞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提取课题管理费。其余自筹的经费使用范围也参照上述办理。
资助经费的安排为2次:批准立项当年下达一次,预留一部分,待课题完成,经批准进入结题验收阶段时再拨付一次。
3.在财务制度和规定经费的使用范围内,由课题负责人按计划自主支配课题资助经费。
4.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课题资助经费实施具体管理,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行使监督、检查职责。
5.收到资助经费后,课题负责人要向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催寄发票;课题完成,办理结题手续时,课题负责人应将经费使用决算表报区教科规划办。
二、结题鉴定经费。
1.a类课题,成果鉴定经费主要由课题组根据课题经费安排,不足部分由所在单位负责;b类、c类课题由课题组及其负责人所在单位承担。
4.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格式文本 篇四
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
省教育厅办公室组织实施..届..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已开始,….限100个课题名额,要求于9月20日准时将申报材料报地州,逾期视为放弃,请各校立即成立课题领导机构,组织业务能力强的相关教师,填写课题申报相关材料,于9月20日前将
申报材料纸质和电子交到县教研室…主任处,联系电话:139……..,邮箱:……..com
具体事项和要求见附
1、附件2。
附1:关于转发“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实施首届..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附2: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实施..届..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育局
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格式文本 篇五
(说明:《指南》中加黑部分既可以作为重点课题选题,也可以作为一般课题、微型课题选题。作为重点课题选题时题目不能改变,作为一般课题、微型课题题目时题目可自主选定,但不能改变研究方向。)
一、德育与学科育人
1.学科育人价值的内涵与实施途径 2.德育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3.中小学德育教材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4.德育特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5.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探索 6.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与策略研究 7.少先队工作的现状、对策与改革实践 8.青少年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 9.中小学班队会主题教育设计与完善 10.构建班级自主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1.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实践探索
12.家校(园)共育培养儿童良好品德的实践研究 13.外来务工子女德育活动的特点与实践探索 14.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及对策研究 15.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研究 16.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研究
17.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研究 18.德育活动与学校课程的有机整合研究
二、课程开发与实施
1.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 2.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研究型(探究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5.高中课程多样化的设计与实施 6.学校课程特色与教学文化建设的研究 7.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策略及其典型案例研究 8.各学科课程、各学段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9.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0.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 11.特色活动设计的案例研究 12.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13.幼儿游戏设计与有效实施研究
14.地方课程《可爱的榆林》教学典型案例研究 15.微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16.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17.学校活动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三、教材使用与分析
1.学科教材教法分析的思路与方法研究 2.教材内容统整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教材活动设计的实践有效性研究 4.教材插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5.各学科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6.不同教育阶段学科教材核心内容的比较研究 7.教材与其它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研究 8.幼儿园教学内容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
四、教学实践与探索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及提高实施效果的探索 3.科目、模块的典型教学案例分析及教学模式研究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策略与方法 6.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7.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实践与研究 8.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9.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10.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的转型 11.教学范式探索与实践
12.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与效果分析 13.预设与生成问题的研究 14.课堂观察的设计与研究 15.个别化教学设计与指导研究 16.探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7.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研究 18.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的研究
19.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20.学科教学中的问题类型及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21.学科教学中解题能力培养与解题指导的研究 22.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指导的实践研究 23.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 24.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5.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
26.学生社团活动设计、实施及评价策略与方法研究 27.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研究 28.语文主题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9.高效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五、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
1.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探索 3.“绿色指标”的研究与实践 4.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5.学生学习诊断与学业评价的方法研究 6.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7.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8.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观察与分析的研究 9.校园文化建设模式、策略与效益评价研究 10.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六、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探索 2.教师专业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以校(园)为本研修模式、内容和策略的探索 5.基于网络的区域教师教研共同体建设及应用研究 6.基于实践反思与专业合作的教师发展有效性研究 7.青年教师的师德养成及其提升的策略研究 8.教师发展的自我设计与自我评价方式研究 9.教师反思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研究
10.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入学配套政策的相关研究 11.走班制教学与选课指导机制探索 12.幼小衔接机制与方法的实践研究 13.托幼衔接内容与方法的实践探索
14.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5.义务教育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6.特色学校建设研究
七、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研究与实践 1.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与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的实践与研究
3.中职学校实训设施与普通中小学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4.基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5.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学习需求与教学改进研究 6.特殊儿童的课堂活动与社会适应性研究 7.特殊儿童教育策略与实践的探索
6.宁波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课题 篇六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研究 2.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 3.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作研究 4.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研究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 6.学校引领和指导家庭教育研究 7.中小学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研究
8.宁波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目标及推进策略研究; 9.宁波市农村幼儿园“内涵”式发展的路径研究; 10.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与指导方略研究;
11.全面“二孩”背景下社会性幼儿教育资源的利用研究; 12.幼儿园保教质量检测与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13.中(小)学课程整合的行动研究;
14.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生形成性评价研究; 15.针对中(小)学慕课教学的学习的平台设计及应用研究; 16.教育公平视域下流动儿童的家校合作模式研究; 17.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途径研究; 18.与国际行业标准对接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探索 19.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20.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研究
21.基于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的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的探索 22.基于学分互认的终身学习实践与研究 23.职业教育“无界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4.基于教育联合体的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研究 25.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
26.提升区域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研究 27.区域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和策略研究 28.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及地方高校特色研究 29.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路径 30.适应产业升级的高职专业建设及高职教学质量与保障体系研究 31.双创时代我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机制研究 32.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研究 33.教育国际化路径研究 34.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35.智慧教育实践研究
36.政策立法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研究——以宁波地区为例
37.民办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7.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格式文本 篇七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
“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
为指导全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确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选题,现制定《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
本课题指南由重大研究项目和基本研究项目构成。
第一部分重大研究项目
重大研究项目系为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而设置的研究项目,属重大决策咨询研究。重大研究项目名称即为研究课题名称,立项为重大课题。申报时不得更改项目名称。
重大研究项目实行招标研究或委托研究方式,由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立项,课题立项时即确定研究质量标准、完成时间要求和经费数额。
(一)建设教育强省研究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要求,设立此课题。研究内容应包括:教育强省的内涵及指标体系,我省教育现状与教育强省的差距,建设教育强省应采取的策略、措施。
教育强省的标准应是动态的,即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省不应是目前教育强省的标准,而应科学预测若干年后的教育强省标准,相应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阶段性、发展性指标。
质量要求:提出科学依据及可行性政策意见建议。
时限要求:4年
经费数额:5万元
(二)河北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指标体系,我省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上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培育、保持河北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潜力。
质量要求:提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依据和政策意见建议。
时限要求:3年
研究经费:4万元
(三)河北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并保障河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研究内容:根据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河北教育如何为其提供智力、人才支持与支撑,为其培养结构合理、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
质量要求:科学预测河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结构、质量、数量及河北教育在培养能力上的差距,采取何种措施,才能达到这种目标,提出相应政策意见、建议。
时限要求:3年
研究经费:4万元
(四)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研究内容: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与标准,当前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解决的问题,应采取的政策、策略、措施。
质量要求:提出有科学依据的、符合实际的研究报告和政策意见、建议。
时限要求:3年
研究经费:4万元
(五)农村教育战略转型研究
研究内容:在城市化高速发展背景下,农村教育应如何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实行战略转型,由以往主要面向农村、农业培养人才转变为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人才,同时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服务,培养未来适应城市生活的高素质国民。围绕这一战略转型,调查农村教育的现状,研究农村教育应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保障机制、运行机制、课程体系等。
质量要求:理论层面上有深度、有创新,实践层面上提出具有科学依据的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措施。
时限要求:3年
研究经费:4万元
(六)中外教育政策研究
研究内容:各级各类教育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外教育专题政策比较研究;国外教育政策综合比较研究;中外教育政策发展历史研究;国家与地区教育政策间的关系研究。
质量要求:基本形成中外教育政策研究理论体系,在国别研究及我省地方教育决策研究方面形成特色。
时限要求:3年
研究经费:4万元
第二部分基本研究项目
该部分项目系为课题申报者提供选题参考的自由申报项目。项目名称非具体课题名称,申报人可依据提示的研究领域,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及研究兴趣,自行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名称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课题申报后,经专家评委会评审,由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
(一)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范畴等的研究;终身教育理念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内涵、特征、功能及相互关系研究;教育思想、理论、制度创新研究;德育基本理论研究;教学基本理论研究;课程基本理论研究;当代中国教育价值观研究;当代中外教育思想、理论、思潮、流派研究。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各级各类教育的内涵、特征、功能、定位、关系及其发展研究;建设和谐社会中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研
究;河北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与完善河北教育体系的研究;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河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研究;不同类型经济发展地区教育发展动力和运行机制研究。
(三)教育体制、制度与教育政策研究
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转变与绩效评价研究;政府、社会、市场各自教育职责和功能的研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多元化与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的研究;教育法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研究;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研究;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公用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与监督审计研究;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教育政策研究。
(四)基础教育研究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基础教育与人的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定位研究;教学创新与质量评估机制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反思及有效教学研究;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落实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情况调查与分析研究;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小学、初中、高中课程衔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的立体实施模式研究;新课程实施与学生成绩测评标准及其方式研究;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障碍及保障机制研究;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小学考试制度改革方向与发展趋势研究;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制度改革研究;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研究;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研究;高中教育课程多样化研究;高中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劳动技术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普及学前教育对策研究;学前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研究;学前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与管理研究;学前教育配套设施的使用与管理研究;学前教育特有问题研究;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整合研究;家园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前儿童营养与发展研究;超常儿童教育研究;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学前教育与儿童创造性发展关系研究;
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研究;特殊儿童、学生权利保障研究;特殊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研究;特殊教育对象的学习需要与早期干预研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研究;特殊儿童心理行为特征及矫正的研究;预防聋哑少年儿童犯罪研究;特殊学校安全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特教学校应用研究;特殊教育特有问题研究;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特教学校教师评价研究;特教学校教师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五)高等教育研究
优质高等教育建设研究;地方高等院校管理研究;地方高校定位与特色发展研究;地方高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地方高校产学研综合机制与创新研究;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和谐发展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模式和办学特色研究;制度化解决贫困家庭大学生就学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建立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创新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模式研究;高校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问题研究;高校融资风险应对研究;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贷款政策与风险防范问题研究;高校合理规模、合理效益的研究;高校合并后的规模效益评估研究;高校扩招形势下的办学条件与教学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
(六)职业教育研究
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中高职业教育合理定位研究;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就业与就业指导研究;职业教育与河北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对接研究;职业教育引进产业化、市场化机制研究;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培训机制、模式研究;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机制研究;职业教育师生权益保障研究;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职业教育引进民办教育机制研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研究;职业教育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研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评价体系改革研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技能型、紧缺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模式研究;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案例研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及保障体系研究;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研究;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制度改革研究;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结构优化研究;完善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和机制研究;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借鉴移植国外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实验研究;职业教育政策、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机制、模式创新研究;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及内容标准研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与评价研究。
(七)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研究
构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人教育与构建学习型社会关系研究;建立成人教育保障体系研究;构建成人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人高教向农村延伸的研究;城镇下岗职工再培训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研究;城市农民工队伍教育培训研究;农村扫盲后巩固提高对策研究;成人教育资源整合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研究;构建区域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的政策、法制与制度保障研究;成人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良性互动机制研究;非学历成人教育发展研究;现代远程成人教育的开发与管理研究;成人教育投入与产出效益实证研究;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
(八)农村教育研究
农村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学校布局调整等)研究;农村教育保障机制、运行机制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及其标准研究;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情况调查研究;农村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对策研究;农村教育评价与督导研究;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农村教育战略转型(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培养适应未来城市生活的高素质国民服务)研究。
(九)管理、督导与评价研究
现代学校管理思想、制度与模式的研究;现代学校分层次、分类型管理的研究;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研究;学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研究;学校安全管理和危机管理研究;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教育评价与督导体系的研究;区域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学校效能评价研究;以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为基本依据的教师评价的研究;教学改革监控与质量评价研究;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十)素质教育研究
素质教育基本理论(思想、理念的时代特征、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等)研究;素质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深化素质教育模式与策略研究;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政策、制度保障研究;构建初、中、高等学校相互贯通、不断递进的素质教育体系研究;素质教育评价研究。
(十一)德育研究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研究;大、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青少年道德现状调查研究;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和谐社会与德育目标、内容研究;德育的生活化研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育资源开发研究;青少年德育基地开发建设研究;网络文化对学生德育挑战及其对策研究;虚拟环境下的网络德育研究;学校德育活动
形式的多样化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研究;德育工作专业化研究;德育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研究;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学生道德发展评价研究;学校德育中“八荣八耻”教育模式研究;构建开放性的学校德育体系研究;德育的文化学研究;班主任工作创新研究;学校德育无效化原因研究。
(十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课程、教材多样化与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管理、评价研究;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研究;课程改革与课程衔接研究;不同版本教材质量的评估研究;主流教材使用情况及改革的研究;新课程实施与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新课程实施与师生关系重建研究。
现代教学理念、教学制度与教学技术的综合研究;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发展性教学与反思性教学的研究;现代教育媒体与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最优化运用研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评价标准、监控体系等)研究。
(十三)教育心理、学习心理研究
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学分析及对策研究;学生学习机制及学习心理问题研究;学生心理品质与学习品质关系研究;学生的自主管理的心理问题研究;校园暴力的心理学研究;学生上网成瘾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学生心理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防治与矫正研究;教师教学心理研究;现代教师心理素质建构研究;教师心理素质测评研究;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十四)体育、卫生、美育教育
学生体质发展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体育改革和发展研究;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立体化、网络化模式研究;各级学校体育互联互动有机衔接研究;体育课程实施的监控与评价研究;农村学校体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卫生与健康教育研究;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手段、方式及评价标准研究;学生体质健康突出问题(超重、肥胖、近视、成人病等)的干预研究;
河北省学校美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学校美育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研究;美育教学模式研究;学科教学中的美育研究;优秀传统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学校艺术教育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美育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美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十五)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
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研究;区域性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校本培训、校本研究为基础的教师发展研究;中青年学科教学骨干、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机制研究;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及质量评价机制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教师研训制度创新研究;新入职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指导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教师精神培育研究;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途径与方式研究;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名、特、优教师教学艺术和成长规律的研究;教师科研素质培养研究;教师权利及其保障机制研究。
(十六)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研究
河北省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学习方式变革与能力发展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能力与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建设、应用与评价研究;学生教育信息化素养现状调查研究;教育信息化与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网络课程开发研究;教育信息资源库统筹建设与资源共享机制研究;提高教育信息技术设备使用效率、效益及其评价的研究;网络文化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信息化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十七)教育史研究
河北教育近现代史研究;河北教育近代化过程研究;河北教育对外交流史研究;河北近现代教育发展经验、教训研究;河北名校、老校办学经验和特色研究;河北教育名人及其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研究;地方教育管理与其教育发展历史关系研究。
(十八)民办教育研究
民办教育发展的法制、政策与制度保障研究;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对策研究;民办学校发展模式的研究;民办教育的产权、投资、运行机制研究;民办教育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研究;民办教育外部管理机制研究;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研究;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研究;
(十九)比较教育研究
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民办教育的比较研究;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科技教育的比较研究;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教育法制的国际比较研究;国际教育交流的比较研究;国际合作办学比较研究;境外教育对我国、我省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
(二十)教育国际化研究
8.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通知 篇八
“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系、各部门:
根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通知(陕教科规办[2012]1号),为做好我院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究目的:
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陕西省《实施意见》,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12年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着力研究和解决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集中破解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前沿问题,加强应用研究,注重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创新,强调实证数据,着力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使用效益,着力在若干领域实现新突破,为大力改善教育民生,推动教育强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二、课题类别:
本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两个类别,申请人可依据实际选择申报。
三、申报要求:
1.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项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课题的申报。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三个以上(含三个)课题的申请。目前承担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且未结题的负责人,不能申报本课题。2.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信用管理制度,申报者要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凡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申请人三年申报资格。如已获准立项,一律按撤项处理。
3.本立项课题要求在1—2年内完成。研究成果必须符合学术规范,无知识产权争议,突出创新,重视应用,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实践服务。
四、课题材料报送要求:
1、申报课题所需的各种材料,《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指南》、《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及《课题设计论证》活页等,均可从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下载(网址:http://,“通知公告栏”下载相应文件,于右侧“相关资料下载”处下载《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有申请材料要求一律使用计算机填写。
2、《申请·评审书》3份(原件1份,复印件2份),《课题设计论证》活页6份,单独装订,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
3、课题申报受理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23日——4月25日,逾期不予受理。所有申报材料以电子和文本两种方式报送,文本材料报送到科研处办公室(行政楼329室),电子版发到科研处邮箱shanxijykyc@163.com
4、本课题每项需交纳评审费200元。
科研处
2012年3月1日 附件: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指南
1.本课题指南供教育科研工作者选题论证时参考。2.指南中的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均实行会议评审。
3.重点课题反映了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及现实问题,申请人可从中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也可根据实际对题目作适当修改,但不能改变课题的研究方向。
4.一般课题表明了研究领域范围,申请者可从中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拟研究课题。
5.鼓励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合作开展研究,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别的合作,鼓励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材料,运用新方法,形成新认识,创造新成果。
一、重点课题
陕西省教育强省建设实践研究;经济带和跨行政区教育协作发展战略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现状调查研究;陕西省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陕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策略研究;陕西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实践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政策研究;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实践研究;大学与普通高中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春笋计划”实践研究;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实践研究;陕西省中小学“蛋奶工程”及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调查研究;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研究;招生考试与质量评价制度改革研究;职业教育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研究;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研究;加快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研究;省内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高水平大学建设实践研究;高校办学特色研究。二、一般课题(领域与方向)
(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国际教育发展大趋势研究;教育应对国际化、区域化发展战略研究教育惠及困难群体战略研究;区域教育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策略研究;地方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研究;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研究;教育决策科学民主模式研究;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内地与港澳台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研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发展战略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学校发展战略研究;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政策研究;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西部经济强省建设中的教育因素研究等。
(二)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教育预算管理研究;教育对社会和个人收益率实证研究;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收益率实证比较研究;学前教育成本研究;普通高中教育成本研究;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研究;高校毕业生薪酬研究;非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水平校际比较研究;非义务教育学费浮动影响因素研究;教育产权研究;家庭教育消费研究;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研究;教育捐赠制度研究;学校财务安全研究;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与预警机制研究;城镇化进程中闲置教育资源再利用研究等。
学制改革实验研究;学校建设标准研究;学校“软实力”建设问题研究;学校和班级适度规模效益研究;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探索研究;学校品牌建设研究;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校长领导力建设研究;校长队伍专业化研究;优秀校长治校个案及治校规律的研究;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研究;教师流动状况调查研究;教师任用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改革研究;城乡教师流动交流机制研究和补充机制研究;教育突发事件危机应对能力研究;教育舆情分析研究;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教育督导评估问责制度研究;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研究;公民受教育权保障研究;教育中的歧视现象研究;非政府教育组织发育研究;我省民间教育组织机构发展现状调查及管理研究等。
(三)基础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新课程改革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基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验教学研究;语言文字教育规范标准研究;社会实践学习研究;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研究;中小学薄弱学科建设研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少教多学模式研究;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流动儿童城市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研究;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区域研训共同体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校外教育基地建设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问题研究;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实践研究;高中生发明创造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等。民办幼儿园自身建设的经验研究;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幼儿教师供给保障机制研究;学前保教结合研究;幼儿教学资源开发研究;幼儿游戏教学研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幼儿亲子教育研究;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托幼一体化研究;幼小衔接研究等。
特殊儿童全纳教育研究;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化研究;特教学校教育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学习技能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分类研究;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研究;残疾学生体育康复活动研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等。
(四)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高校行政和学术权力的运行机制研究;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育研究;高校课程教材开发研究;高校实践教学研究;高校学风建设研究;高校社会科学创新研究;高校产学研结合研究;高校社会服务模式研究;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研究;高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作用和模式研究;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研究;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研究;学科带头人成长规律研究;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研究;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大学生通识教育研究;大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等。
(五)职业教育研究
地方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研究;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实证研究;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惠及困难群体战略研究;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衔接研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衔接研究;职业院校促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研究;基于互联网的技能性课程学习策略与实现途径研究;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创新研究;校企共建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的研究与试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研究;特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等。
(六)德育研究
学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研究;品格与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青少年文明素养与行为研究;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研究;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学生劳动技能教育研究;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增强学生积极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校内非正式团体现象研究;留守儿童德育研究;青少年犯罪预控研究;学校禁烟、反毒品教育研究;优秀教师人格魅力研究;教师专业伦理研究;师德建设研究;教书育人楷模研究;大众传媒对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研究等。
(七)教育心理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研究;校园暴力预防和应急机制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行为模式研究;教师心理素养标准和心理干辅导技能研究;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学生心理素质模型研究;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学生应激和抗挫折心理训练研究;学生认知诊断技术研究;学生孤独症、多动症、抑郁症等异常行为干预研究;学生焦虑、厌学的行为分析及心理疏导研究;学生压力管理研究;学生心理发育特征研究;学生领导能力培养研究;具身认知的心理机制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教育研究;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矫治研究;儿童异常行为调查与干预研究;超常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鉴别研究;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教学改革的心理学研究等。
(八)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体育教育课程研究;学生体育运动标准研究;体育学力及其评价研究;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效果研究;教体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有效模式研究;学校健康体育实施模式研究;学生竞技运动能力研究;学校趣味体育研究;学校运动队和运动会竞赛制度改革研究;体育专业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等。
学校卫生教育有效模式研究;学校卫生教育标准研究;学校建筑美学和卫生学研究;学校突发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和工作体制研究;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实施与管理研究;学校卫生设施建设研究;学校医教结合研究;学校营养配餐及卫生状况调查研究;学生作息时间研究;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儿童健康相关行为研究;学生肥胖症防控研究;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学生逃生避难教育研究等。
学校美术教育课程研究;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研究;艺术特色学校建设研究;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学生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研究;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研究;学生特殊才艺能力培养研究;文教体卫艺结合的长效机制研究等。
(九)教育技术与传播研究
教育信息技术开发转化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研究;数字化资源共享及其权益保护机制研究;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数字化教学的公共服务模式、运营机制与监管体系研究;数字化校园网研究;农村智能学校研究;农远工程环境下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案例分析;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网络交互教学成效研究;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研究;高校信息技术课异步教学研究;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电子教科书研究;师生信息素养研究;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等。
(十)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
现代继续教育制度研究;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研究;开放式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研究;继续教育培训类型和形式研究;在职人员学习状况调查研究;不同类型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研究;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领导培训模式创新研究;校外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研究;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研究;企业职工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实践研究;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制度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参与新型农民培养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农村功能扫盲教育研究;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研究;继续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制度研究;非正规教育体系研究;社区学院能力建设研究;家庭健康教育研究;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经营资质和模式研究等。
终身学习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不同行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研究;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机制和评估指标研究;学习型社区运行机制和评估指标研究等。
(十一)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格式文本】推荐阅读: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10-25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成果要求07-05
深圳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课题申报办法06-24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办法07-04
参加全省“十二五”201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培训总结06-15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11-04
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08-04
江西艺术科学规划课题07-24
2019教育规划课题题目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