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合同

2024-08-26

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合同(13篇)

1.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合同 篇一

校企合作协议书甲方:

乙方:xxx大学

一、合作宗旨

双方本着集成有用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生产力,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培养高科技人才,促进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为目标,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校企合作关系,并达成合作协议。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双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条款执行,未尽之处,可另做补充。

(一)共建“xxx大学研发基地”(简称研发基地)

在企业成立研发基地,研发基地将以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产品和优势学科为基础,结合广东省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际需要,重点开展工业设计、产品检测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

1.研发基地性质

研发基地为非法人机构,向甲方负责,并在企业方挂牌“xxx大学产学研基地”;研发基地负责对企业员工定期进行培训,对企业最新研发的新产品进行上线培训等

2.研发基地的职责

研发基地以解决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工业设计、检测等问题为主要任务,并针对甲方的具体工程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研发基地负责对甲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对企业最新研发的新产品进行上线培训等;研发基地负责申报甲乙双方有资源互补优势的科研项目,向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申请相应的科学技术研究经费。

3.人员构成

研究基地人员根据甲方需要灵活组成,可以是跨学院,多学科组合形式。

4.研发基地经费

(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

为培养更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态度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乙方可以按照双方商定名额派学生在甲方进行相关专业的实习。

甲方在乙方学生实习前一个月,将当年可接纳的实习人数、专业、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告知甲方。乙方结合甲方实际情况制定实习计划(包括学生人数、专业、实习时间、实习内容、负责人等),经双方确认后执行。实习期间,乙方需派出实习带队老师负责具体实习事务,保证乙方学生遵守有关法规和甲方的管理制度。

(三)就业推荐、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

为了甲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乙方向其推荐所需人才。

(四)其他

1.甲乙双方利用各种学术会议、行业会议和有关推广资源,推荐介绍对方,以提高双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乙方可制作“xxx大学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匾牌,赠送给甲方,以对外表明双方的合作关系。

三、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支持研发基地建设工作,与乙方进行产学研合作。

2、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活动情况下,甲方为乙方的学生实习、实践、实验活动提供方便。

3、同等条件下,甲方优先录用乙方推荐的优秀人才。

4.合作中相关专利权、技术后续改进权、同类或类似产品项目,(包括与项目有关的附属品)专利申报权一律属甲方。

5.研究基地科技成果在转化或产业化时,企业方享有转让权。

6.乙方学生在乙方实习期间,参与甲方项目开发所取得的成果,其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甲方根据实习学生对成果的贡献,适当给予经济补贴。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为甲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根据甲方提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创新。

3.帮助甲方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技能提升。

4.帮助甲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应用。

5.推荐甲方急需人才和技术资源。

6.保证乙方学生在实习期间遵守相关法规和甲方的管理制度。

7.协助甲方按照大学生就业政策法规做好毕业生录用工作。

8.乙方应当保证其交付给甲方的研究开发成果不侵犯任何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生第三人指控甲方实施的技术侵权的,乙方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9.乙方不得在向甲方交付研究开发成果之前,自行将研究开发成果转让给第三人

四、合作期限

合作期限为年,双方可根据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续签合作协议。本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建立新

的合作意向。

五、安全保密

1.合作涉及到甲乙双方所有人员均有保守商业秘密和秘密信息的义务。在签订协议、合同和合作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秘密信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泄露、披露或者不正当使用该商业秘密和秘密信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及其他相关法律责任。

2.本条所说的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且权利人采取过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合同书、合同附件、客户名单、经营渠道、科研内容、科研成果等。

3.本条所说的秘密信息是指甲乙双方中一方明示要求对方保密的信息。

六、协议生效、变更和终止

1.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盖章签字之日生效。

2.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协商签订更加具体的单项目协议或合同,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3.如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变更、补充和修改,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进行友好协商,经双方同意后变更合作协议。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随意更改本协议。

4.在协议履行期间如因单方面原因提出中止合作,双方应进行友

好协商,并满足协议附件要求的前提下,经双方同意后终止本协议。

七、违约责任

未按本协议实行即视为违约,未违约方可以单方解除协议,并要求对方赔偿相关项目的损失。

八、其他

1.基地所有的研究成果,双方项目的研究开发人员,享有在有关技术成果文件上写明技术成果完成者的权利,取得有关荣誉证书和奖励的权利。

2.双方协定相关协议后,共同商定研发基地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并根据工作计划核算相关人员的投入、经费等内容。

3.本协议为总协议,其中具体事项可以本协议为基础另行签订具体协议或《实施细则》。未尽事宜可以另行补充约定。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或授权)人:代表(或授权)人:年月日年月日

2.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合同 篇二

教学团队, 指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共同目标, 由具备良好团队精神的相关教师和企业专家等形成的协同合作体。

所谓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 指在高职院校中, 依据职业教育规律和实际情况, 以高职学生为服务对象,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 以专业建设为主线,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 以教学改革为途径, 由一批规模合适、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教师为主体而构建的创新型教学组织。

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 在整体层面上, 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来源。一方面是来自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职教师, 他们通常具备深厚的汽车理论知识, 熟悉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 但是实践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另一方面是来自汽车行业的企业专家, 其以企业工作为主, 被高职院校外聘为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第二, 在个体层面上, 要求教师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行业经验、较强的实践能力, 即要求每个教师既是汽车专业教师, 又是汽车工程师或汽车维修技师等。

二、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汽车市场的人才需求是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促进力

根据统计数据, 我国汽车制造业保持每年20%的增长速度, 这自然对汽车行业高技能人才产生大量需求。当前, 汽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汽车服务业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 传统维修技术工艺已落伍或淘汰, 而复合智能化的技术要求则不断增加。但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 据有关部门统计, 汽车服务人才队伍的现状堪忧, 汽车维修人员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 高、中、初的比例为26.6%、43.1%、30.4%;而发达国家为35%、50%、15%。工人文化程度偏低, 初中、高中、专科比例分别为38.5%、51.5%、10%;而发达国家为20%、40%、40%。

基于行业实际情况和发展态势分析, 汽车服务业急需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专家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但不得面对的现实情况:大部分汽车类高职学生, 在接受三年的系统化专业学习后, 仍然不能很好满足企业的具体要求, 还需在就业企业接受为期不短的培训方能上岗。这说明高职院校汽车服务业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和企业要求存在极大偏差。究其原因, 主要是高职汽车专业缺少双师型教学团队。因此, 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二) 高职汽车专业师资现状决定了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要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必要条件。然而,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 高职院校主要是由以前的中职或者中专学校整合而来。高职院校建校时间一般在10年左右, 特别是汽车专业, 是随着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而在近几年才兴起的。以浙江省为例, 目前共有高职院校40余所, 其中, 开设有汽车专业的有24所;而在2004年前, 开设汽车专业的高职院校仅5所。可见, 很多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是近几年汽车市场需求迅猛增加的情况下才增加开设的。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开设的大幅增加, 造成汽车专业教师师资储备严重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 大量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被引入高职汽车专业教师队伍。他们虽然具有较强的汽车专业知识, 但是由于没有实际岗位的工作经历, 动手操作能力不够。另外一方面, 部分教师虽然一直从事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 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 但是对汽车专业新技术、新知识的更新较慢, 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目前的高职汽车专业师资现状尚难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严重制约了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 建设专兼结合的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势在必行。

(三) 校企合作在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是培养汽车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秉承“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利用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 将学校、企业和行业有机结合, 整合有效资源, 互补比较优势。学校与汽车企业建立亲密友好关系, 在人才资源有效利用上建立合作共享的长效机制, 向其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专业教师则到企业定岗实习, 参与企业生产实践, 参与企业的新车型、新技术的培训, 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参与企业科技服务项目等, 培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丰富教师的行业经验;学校则可聘请企业“德技双馨”的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聘用技能精湛、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骨干为专业兼职教师, 强调教学的应用实践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促进汽车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借助校企合作的互动机制,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 企业变为打造“亦工亦学, 能做善教”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地, 以及成为“稳定、规范、实战”的专业兼职教师队伍的重要来源。

(四) 校企合作模式建设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思路

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应遵循“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整体优化、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深入开展校企人才资源互通、互培、互管的实质合作, 整合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教师, 注重专、兼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 打造结构合理、规模合适、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1. 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首先, 专职教师的培养。校企合作为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供了平台, 为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保障。鼓励汽车专业教师到合作的汽车企业顶岗实践或兼职, 安排教师参加企业的相关培训等。

其次, 兼职教师聘用与培养。兼职教师已经成为高职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和汽车行业协会, 成立汽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并以此为基础, 建立汽车行业知名专家和兼职教师的信息库。聘请汽车行业专家和汽车企业有经验的技术总监、服务经理等作为兼职教师, 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包括兼职教师待遇、评聘职称、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 等制度。注重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定期组织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 切实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保证教学效果。建立有效的兼职教师激励措施, 给予兼职教师更多的关心关怀, 通过一定的考核, 给兼职教师一个合理的评价, 奖优罚劣。

2. 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可以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基础。现有的高职汽车类专业同汽车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有很多种, 合作的项目也很多。

第一, 校企合作进行汽车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以建设项目为抓手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汽车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通过与汽车行业专家、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进行研讨, 形成符合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以及能够反映高职教育培养特点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以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和课程建设等项目为抓手, 以专业教师为班底, 以对应的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人员为补充, 建设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

第二, 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 以“订单班”为切入点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都同企业合作, 开设有“订单班”。如丰田的T-TEP和F-SEP、通用的ASEP、东风日产订单班、一汽大众订单班、宝马订单班等。通过这些项目为订单班教师提供定期培训, 将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订单班教师, 这样可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 实践技能得到提高。以“订单班”项目为切入点, 加强教师的培训, 提升教师能力, 紧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 建设以各订单班的教学、管理、企业实践指导老师为基础的汽车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

第三, 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科学研究, 以科研工作为基础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主要是围绕着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来进行。科研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培养教师队伍。同时, 科研是密切校企关系, 推进产学研结合, 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的关键环节。紧密结合汽车市场的发展要求, 同汽车行业专家一起, 开展汽车运用技术和汽车营销服务方面的研究。校企合作以科研工作为基础, 以提升高职汽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汽车企业技术开发和服务质量为目标, 进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三、结论

3.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合同 篇三

【关键词】 深层次;校企合作;三方受益

【Abstract】In view of the effect of the curren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carry out a deeper level of cooperation with the relevant enterprises, through deeper cooperation, so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benefit from the three party.

【Key Words】Deep level,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ree party benefit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1

1.校企合作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陆续开办了汽车专业,为了培养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各高职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需研究校企如何更深度的合作,使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受益。

从目前看三方的情况:

(1)用人企业:因汽车上电子故障率的增加,对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维修人员须掌握一定的电学知识,所以现在维修人员主要从高职院校进行招聘,学生理论知识有所掌握,但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毕业后必须跟着师傅进行长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在这段时间学生创造的价值较低,从本质讲企业是损失方。

(2)在校学生:目前高职院校因招生资源有限,学生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而对维修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维修人员,必须进行机械、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但是通讯技术和电学课程较难,学生学习困难,就业时因学习不扎实而内心对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恐慌最终放弃此工作,学生没有达到学习目标也是受损对象。

(3)高职院校方面,投入了人力财力,但是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师资方面:学校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引进的大学生,在教书中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都是建立在理论的教学上,未接触过故障车辆,讲解案例照搬照抄,空洞无力。

设备方面:购置车辆全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故障,因购置产品需进行学校的申报、招标和采购的工作,因时间延迟,无法将设备及时恢复,而导致同批次的实训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为了能够维持正常的教学,学生只看不做,或者少做,学生无法训练,同时,因学生多而工位少,进一步减少了学生训练机会。

现在很多院校进行了校企合作,如聘请维修人员作实践教师,但是因一些原因留不住,在顶岗实习时,因学生安全问题、企业维修效率和维修损伤问题,使学生只能看不能干,仍得不到训练,聘请维修店技术顾问做报告,但是没有大的效果,使维修店反馈学生的质量不高。

2.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

如何让学生毕业可直接上岗,企业可直接创造更高的效益呢。通过多年教学经验,设想了几种合作方法:

(1)订单培养,按需培养

汽车行业就业岗位较多,按照学生兴趣和校企合作企业的需求进行订单培养,如自动变速器专修岗位、电器维修岗位,钣金喷漆等岗位,把每一个岗位的人员培养成一流的人才,学习不求多,只求精。

(2)维修企业对后备人才的主动培养

为了维修企业的发展,维修企业接受为自己维修店培养的后备员工提供实践机会,实践结束后,对后备人员进行实践考核,对带领实践学生的维修师傅进行技校考核和提供额外的辅导费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性和维修师傅的责任心,为企业发展进行预投资是非常必要的。

(3)师资的培养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师下厂带薪实践能够增长实践经验,更能了解维修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对维修人员的要求,学校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环节,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长期聘请一些技术专家不定期的给教师进行培训一些最新的技术。

(4)汽车维修厂的引进

学校提供低价场地,引进汽车维修厂,汽车维修厂为学生教师提供实习场所,更换的故障部件作为我们的实训材料,供学生拆解、测量和检查学习,不但学校不用再购置实训设备,减少了不必要的投资,同时能够接触一些更新的技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训后的淘汰设备我们可以换取更多的新产品。

(5)政府部门的监督

为了企业的良好发展。为了国家的高职教育的发展,政府部门对汽车相关的企业进行监督,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促使企业主动与院校实质性合作,政府通过院校对企业的评价,评判企业的贡献,给予一定的补助或税收的减免。

3.总结

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真正能达到三方受惠。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及时胜任;企业方面,学生能及时给自己创收,同时政府给予的政策也能减少企业的负担,得到了实惠;高职院校方面:减少了投资成本,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拥有良好的口碑,为后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进一步理论结合实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慧琴,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青年文学家》2013(19)

[2]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石丽敏《高等农业教育》-2006

4.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合同 篇四

1.以校企合作模式为依据进行改革是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汽车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长,汽车企业产销量也呈增长趋势。无论是从当下,还是从未来发展前景来看,汽车生产、销售都呈扩大趋势。因此,汽车生产、销售企业对营销人员的需求也快速增加。尤其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营销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具备较强的营销知识、方法,而且还要对汽车知识有所了解。此外,还应当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

2.以校企合作模式为依据进行改革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真正地实现互惠互利,既降低了学校建设实训基地、聘请企业管理者进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费用,又让企业获得实惠与利益。例如,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观察,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专业知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挑选、聘用。如此一来,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力的效率。此外,企业还能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宣传企业文化、理念,在无形中增强了企业影响力,扩大了企业的客户群体。

二、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实际教学的观察、总结,对当前存在的几类问题作如下简述:

1.对校企合作模式认识不足

在一部分中职院校,许多汽车营销授课老师对校企合作模式的认识存在不足。认为校企合作模式仅仅是帮助学校减少师资、实习等方面的压力与开支,未能真正意识到校企合作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益处。

2.校企合作模式较单一

当前绝大部分中职院校虽然开展了校企合作,但是大多停留在最表面阶段。主要是在课程、实训上以企业营销模式进行模拟,但实训场所功能并不齐全,学生缺乏系统性训练。

3.营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中职院校汽车营销教学需要依托教材开展,但绝大多数院校的教材内容与实际汽车企业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在营销课上理论教学较多,实训课程较少,且并未专门正对汽车营销编写实训教材,缺乏对学生实际技能的指导与训练。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改革建议

1.加强校企合作宣传,提升校企合作模式认知

中职院校首先应当明确,校企合作模式是在互利共赢机制下产生。中职院校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最终目的是实现理论加技能双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企业则是为了更便捷地获得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在明确这一点之后,中职院校应当以此为改革准则,切实考虑企业需求,思考如何通过影响教学改革满足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其次,中职院校还应当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确保教师、学生能够与企业员工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最后,中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汽车营销活动,实现与企业的互动,让校企文化和谐交流,达到提升校企合作模式认知的目标。

2.加强合作方式的探索,丰富校企合作方式

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汽车营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也不高,难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因此,中职院校应当积极探索、改进合作方式,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合作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第一,中职院校可以构建实训中心。尤其是对已经确定为汽车营销方向的学生而言,完全可以依照汽车4S 企业建立实训中心。将实训中心按照汽车展厅、维修接待中心、结算中心的区域进行划分,并且由4S 店提供实训所用车辆及展厅的布置。这样一来,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品牌、产品宣传;对学校而言,也节约了教学成本,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第二,中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校选派已经学习中级技能和高级技能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生面试、考核,或者直接推荐优秀学生去汽车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直接将实训课堂放置到企业中去,实现校企合作营销教学。通过上述两种校企合作方式,对当前中职汽车影响教学进行改革。

3.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完善营销教学

其一,中职院校应当从根本上转变汽车营销教学观念,将过去单纯的理论教学观念转变为仿真教学、实践教学观。例如,院校可以购买一些仿真教学软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直接感受、接触到汽车销售各个环节。其二,院校还可以对当前所使用的汽车营销教材进行改编、修缮,主要目的则是为使其更具有实践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前往汽车制造工厂、销售店面进行观摩和学习,对汽车制造、销售等环节进行熟悉,与其他专业人士一同,改编完善当前使用的教材。

四、结束语

5.校企合作协议书--烹饪专业 篇五

甲方:(以下简称企业)

乙方:民办大东港中日友好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

随着企业对烹饪专业(日本料理制作)技术型人才需求的日益扩大,结合学校丰富的专业和充足的人力资源,为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储备,秉承烹饪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设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特与学校订立以下人才培养协议。

一、合作模式---订单式培养

企业委托学校招生,与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学生入学时企业委托学校与学生、学生家长签订工学结合的“订单式”定向委培协议。实行招生与定向人才培养相结合,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标准。

二、职能职责

1、成立烹饪专业(日韩料理制作)校企合作委员会

2、以企业名字设立"高级日韩料理"班

3、企业在学校设立日本料理制作厨房

4、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

企业派遣餐饮专家与学校一起商订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聘请企业餐饮行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在技能训练和实践环节中,以学校厨房和企业为基地,以确保企业的优秀烹饪专业人才储备和输送。

5、餐饮企业以奖学金或助学金的形式对“高级日韩料理班”的学生予以助学,并定期派遣企业主要领导或专业技术人员到订单班开展讲座和培训,将企业文化和岗前培训做在就业前,使学生能于就业后更快地融入企业。

6、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经过考核,合格者于毕业后予以转正。

7、企业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培训、工作安排和人身安全,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对学生进行管理。

8、学校负责招生和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和管理,办理录取、毕业、实习(就业)协议等手续,负责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毕业生,协助企业进行实训(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和指导工作。

9、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为三个月至一年。

三、招生管理

“高级日韩料理班”的具体招生条件如下:

(1)入学新生或在校学生中选择,择优录取。

(2)品行端正,无违纪违法记录;男女不限;无传染疾病,身体健康;积极向上,能吃苦耐劳。

(3)对日韩料理制作感兴趣,并立志长期从事本行业的学生。

四、考核和激励

为加强对“高级日本料理班”学生的管理和培养,提高教学和实训的成效,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一线后备技能和管理型人才,在学生学习和实习期间特制定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措施。

1、优秀毕业生毕业转正后优先安排在重要和关键技能岗位工作,并享受优先推荐到其他部门工作的机会。

2、学生在校学习或在公司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校或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若有严重违纪现象发生,将取消其学员资格,并终止其实习。

3、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甲方为其提供相应的薪酬实习待遇和福利。

4、具体到企业实习时间和实习待遇由校企双方协商共同确定。

5、优秀实习生或转正后的员工可派遣到日本进修研习一年。派遣期结束必须返回本公司。

五、“高级日韩料理班”组建规划

根据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及用人需求,结合学校的教学安排和选拔情况,拟组建“高级日韩料理班”2个,每班25人,计划招收50人。

六、其他

1.校企双方互为实习(就业)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挂牌。

2、订单式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由工作小组本着友好的原则协商解决;如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同意在甲方所在地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3、如遇政策调整或不可抗因素终止本协议,双方均应提前三个月通知对方。

4、合同期限:本合同从2013年4月至2015年 4 月止。

5、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如有其它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6.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合同 篇六

题讲座

2015-06-09 6月8日上午,就业指导中心特邀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营企业汽机专责工程师、培训师,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培训系系长雷鸣女士来校作《面对汽车行业,你准备好了吗》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机电工程学院韩亚军副院长主持。

雷鸣系长分析了汽车行业大数据及发展趋势,阐释了汽车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并结合案例与同学们探讨了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规划。

我校汽车类专业200余名同学聆听了本次讲座。同学们普遍反应受益匪浅,纷纷表示要做好规划,转变角色,努力提高职业竞争力。

7.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合同 篇七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多以理论为主,学生虽然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校企文化的差异导致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在顶岗实习中企业往往重使用轻培养,存在被企业当成廉价劳动力,频繁跳槽等问题,这些矛盾制约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以教职成[2014]9号印发《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整体部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我校于2015年6月确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第一批校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于2016年6月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先后尝试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拥有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和经验,良好的合作基础,企业的深度参与能够保证现代学徒制工作方案的顺利推进。学校与武汉星隆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武汉建银华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友芝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三家综合实力较强、多次合作的企业签订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书,学校领导和集团总裁、人力资源部总监、汽车团队共同成立了现代学徒制项目指导委员会,企业部门负责人、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成立了现代学徒制项目工作委员会。学校、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建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2现代学徒制的含义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一种交替式学习和培训,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是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它强调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能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改革。

3我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实行“校企交替,岗位轮训”的人才培养模式,约1/3的时间在学校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约2/3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岗位轮训。

经过与合作企业深入沟通,确定出汽车营销与服务五大核心岗位,即:销售顾问、配件管理、服务顾问、保险定损、和售后维修。

第一学年学生以在学校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主,期间引入企业文化宣讲,走入企业体验企业环境,参与企业展销、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企业认同感,为后续轮岗实训做准备。从一年级暑期开始,依据五大核心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实施“校企交替,岗位轮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完成对接岗位的专业核心课程,然后由企业师傅带徒弟依次完成销售顾问、配件管理、服务顾问、保险定损、售后维修五轮岗位实训,由分项基础技能培养向综合技能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轮岗实训过程中,除进行技能训练外,全程贯穿安全规范、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等培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每完成一轮岗位实训,由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技能考核,同时由企业对学生在轮训期间综合素养提升进行全面测评。五个核心岗位轮训结束后,校企双方依据学生在各岗位的训练效果和学生的职业规划,对岗位进行一次分化,协助每个学生确定具体的岗位发展方向,针对具体岗位进行专项技能强化训练并进行专岗实习,为学生后续专业岗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五大核心岗位为切入点,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具体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并分阶段推进的校内支撑课程体系和企业轮岗实践培养体系。通过第一阶段校内培养、企业嵌入,第二阶段校企交替、岗位轮训,第三阶段明确岗位、专岗强化的培养,是学生能融入企业,成为企业真正的员工。

4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企业签订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2)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学院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确定各方职责和权益,学校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以及岗位轮训。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拟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岗位标准、培养管理办法等。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企业职业资格标准的企业课程体系。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1个师傅带2个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每个轮训岗位所需的技能。

(4)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

(5)完善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徒管理办法,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建立学校、企业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

(6)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创新考核评价制度,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学徒轮训岗位群进行技能达标考核。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5现代学徒制预期的成效

(1)学生: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能熟练掌握销售顾问、配件管理、服务顾问、保险定损、售后维修等岗位基本技能,并在某一个工种达到中级工水平;毕业时可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享受企业正式员工的待遇,并能成为其他同级学生的师傅。

(2)基地:形成可行的现代学徒制工作方案,可辐射、开发其他汽车品牌,给其他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享受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果。

(3)“双导师”师资队伍:通过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兼职教师引进,以及加强自有专职教师的外部培训,构建一支“双导师”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比例将达到60%以上,培养3名以上满足现代学徒制教学的企业导师。

(4)职业资格: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毕业时政府主管部门“双证书”率达100%,企业内部认证的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到100%以上,汽车品牌国际认可证书。

(5)课程开发:构建完善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和企业共同开发2门现代学徒制职业岗位课程-汽车销售实务、汽车检测技术。

(6)职业技能竞赛: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竞赛和行业、企业组织的技能比赛,并取得一定成绩。

(7)共建实训室:学校、企业共同建设汽车配件展示和教学实训室。

6总结

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经过3年实践,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学校、企业、行业和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的评价机制,切实提升学生岗位技能,缩短学生职业岗位适应时间。健全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报酬,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

参考文献

[1]王媛媛,彭军.现代学徒制:传承与超越[J].江苏教育研究,2014(5).

[2]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7).

[3]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8.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合同 篇八

【关键词】汽车行业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人才

一、汽车行业发展状况

在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大国中,目前只有美国和日本年产量超过千万辆。中国汽车产量早在前几年就超越德国,世界排名第三。权威机构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继2006年全国汽车产销量突破700万辆大关后,2007年超过870万辆,2008年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汽车产销量可望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

2007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5,697万辆,2010年将超过7,000万辆。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汽车拥有量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随之而来的巨大的汽车售后市场—汽车美容、养护、装饰、快修及大修等,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产业。“1000亿元市场规模、40%利润率”,这是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诱人图景中的两大亮点。罗兰•贝格公司的一份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900亿元,在亚洲居第二位。

目前全国已有汽车、摩托车维修业户35万多户,其中一类企业近1万家,二类企业近5万家,从业人员达240多万人。全国共建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400多个。据技术统计,每增加1,000辆汽车就应增加一、二类汽修厂(店)4.2个,每个厂平均需要30名维修技师;据预测,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而且急需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和现代维修技能的行家里手。

汽车市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需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被优先列入“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二、校企合作,共同打造“精品专业”

教育部16号文中明确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并且“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等。

根据对汽车市场人才的需求状况的分析,遵循教育部16号文件的精神,2006年底,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双方决定共同创办汽车教育(称华汽教育)—华汽班。“订单式”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汽车商务”专业的高技能汽车行业紧缺的专门人才。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教育部批准的湖北省省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主要培养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地处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及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厂家。因此,学校发展汽车专业有着得天笃厚的优越条件。

上海中锐教育集团自1996年开始,以敏锐的眼光,抓住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经过十年卓有成效的努力,已成为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私立教育集团,也是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私立教育集团之一。中锐教育集团于2006年秉持“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引进、整合先进的汽车教育培训理念和办学模式,在建立直营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汽车学校网络。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从合作之初双方就认识到,要瞄准国内外汽车服务市场需求,精心打造和培养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及4S店所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学设备设施、高水平的师资团队、优质适用的教材。只有站在一个崭新的高起点上,才能达到打造高职汽车教育知名品牌—“华汽教育”的目的,使“华汽班”成为汽车教育领域的“新东方”。

2007年,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和上海中锐教育集团联合投资3000万元,共同打造华中地区一流的汽车实训中心。该汽车实训中心由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负责场地建设,建筑面积达8600m2,采用“4S”店前店后场式功能结构布置。汽车实训中心的设备全部由上海中锐教育集团负责购置投入。该汽车实训中心集“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为一体,为学生提供贴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实训场地。

三、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1.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见图1)

在教学中,“华汽教育”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并把其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

专业课引进了先进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采取“模块化”“小班化”的教学形式。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操技能培养都在汽车实训中心完成,教室里取消了常规的桌椅,取而代之的是实训工作台并配备了相应的实训设备,如供拆装的发动机、变速器等。教师与学生即使师生也是师徒,教室同时也是车间。教师授课采用国外引进并重新开发的仿真学习软件以及E-learning在线教学系统进行课堂教学,仿真学习软件形象生动的展示了汽车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使学生能更直观、更生动、更清楚、更容易的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操作和技能训练,将教、学、做有机的融合为一体。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利用完备的实训条件(如4S店汽车检测平台、4S销售场景等),不断的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学习过程。

2.开放性实训中心设施完善、规模空前

在教学条件上,按汽车4S店标准建立的汽车实训中心,一楼采用前店后场式功能结构布置,前面为汽车商务模拟教学区,后面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区。其它楼层均为理论和实训操作一体化的教室。目前汽车实训中心已投入使用的实训设备包括:拆装及检测用车20台(其中6台为新车)、拆装用发动机20台、检测用发动机10台、拆装用变速器24台,制动器、转向器、离合器等拆装用总成30组,四合一汽车检测线一条,四轮定位仪、轮胎动平衡检测仪以及拨胎机、汽车电器设备试验台等。实训室规模达到了华中地区之最,力求为学生打造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为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优秀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为更好的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发掘实训室巨大潜能,凸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汽车实训中心课余时间面向学生开放,并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进行课余实操训练指导。

3.校企共同进行师资与教材建设

为加强师资力量,一方面,学校和企业积极进行师资的引进,另一方面,校企共同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以提高教师水平适应专业教学需要。2008年汽车专业新引进了3名专任教师,同时企业也给学校增派了6名兼职教师。师资力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扩展师资的同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在这一方面企业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从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企业先后对本专业专兼职教师进行了包括先进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专业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扩展等方面的培训,收效很好。此外,企业还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师派送到学校进行长期和短期的专业教学与讲座。这些举措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保证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注重实用、配合实操”的专业教材是与汽车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的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自编实训教材。该教材本着“理论必须够用、重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原则进行编写,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4.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学生“订单式”培养

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就能迅速适应并胜任实际工作,只有校内的实训条件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企业真实环境下的锻炼才能够保证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因此,在保证了校内实训条件充实优越的同时,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步建设也是本专业特色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迄今为止,学校已经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如武汉曙光汽车附件有限公司、武汉环球进口汽车维修中心、武汉南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合作以后,企业更是下大力气协助学校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新增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如武汉天起起亚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武汉雪铁龙天欣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神龙商贸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都承担了安排本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任务,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提供了保障。

“华汽班”的学生入学后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委托协议,彻底解决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合格的毕业生在获得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大专毕业证书和湖北省劳动保障厅汽车检测与维修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被推荐到湖北、武汉、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的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厂商以及大型“4S”店就业。

四、结论

“华汽教育”这种“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双方这种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的新举措。

9.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材料 篇九

开展校企合作是我院办好职业教育的经验所在,以汽车专业为核心,探索出了一套校企合作的先进模式,大大的提高了我院的办学水平,也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及在职人员培训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开办时间尚短,办学经验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及该行业发展的不均衡及不完善,校企合作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完整的体系,但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体现在:

1、以就业为核心的松散式合作,为了解决好学生的出口,学院市场部及教研室积极寻求同企业的合作,来扩大学生的就业,目前已经有合作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已达百家,其中不乏一些大中型的国有大企业及中外合作企业,如:2004年起同中远物流合作,2005年起同中铁吉盛物流合作,2006年起同北京邮政物流局合作,2007年起同招商物流合作,已经2008年起同翔龙物流合作等,而同北京修理公司的合作则是长期稳定的。通过同大企业的合作,对于推动我院物流管理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以强化专业建设,共同研究开发校内实训体系的紧凑型合作,在解决了学生出口的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的反馈,发现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学习很多,但专业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为此2004年起学院同交通部易通交通信息有限公司(现为招商集团易通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以易通第三方物流有限公司这个实体企业为依托,探索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同学院的教学紧密结合,利用学院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际应用资源,共同开 发建设出当时在国内,特别是北京地区中高职领域中最为先进实用的物流实训中心,对解决学生的动手操作应用能力提高的有利的保障,也大大的提高了教师的开发、实际运用水平。

3、以培养师资队伍为核心的校企合作,打造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搞好专业建设,专业教育的前提,因此,定期或不定期的将教师送入企业进行短期、长期的定岗实习,是我院长期探索的新模式,因此也强化以教师培训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先后同北京修理公司、北京邮政物流局、易通物流、北京络捷斯特等多家企业开展教师培养的合作,将教师送入企业,并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实际,为教师提供了了解企业的大平台。

4、以订单培养为核心的紧密式校企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受企业类型及发展特点的限制,一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方式,也大大制约了同企业的零距离。为此,学院也加快了该项合作的进程,积极寻求同各企业的合作。年初,我们同北京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形成了合作意向,以协会为牵头,形成学院同其会员单位的合作。开办国际货运代理专业的订单培训班,同一家或几家有共同需求的企业开展以企业实际操作为基础、以其岗位要求为核心,以学院的教师和企业的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师团队为支持,来开展同企业需求零距离的紧凑式合作,该项工作已经开始稳步推进。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行业协会主动,企业参与,学院实施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近10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以校企合作作为我们办好专业的依托,也正是紧紧依靠企业,才使得我们的专业发展达到了一定 的规模,毕业生将近3000人,分布于北京的各级各类企业。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形成了具有交通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

1、专业建设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要想搞活专业,只靠学院自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的依靠企业、社会的外力来推动,基于这样的思路,除了以不同方式同企业合作,还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办学理念,开展中外合作,2002年其同英国海博瑞大学合作,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中外合作,对刚刚起步的专业,给了很大的助推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建设模式,2010年起又在北京市教委的主导下,同德国工商业联合会合作,引入德国IHK仓储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培训。通过中外合作,吸收真正地职业教育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吸收企业真正地实际应用,二者的相融合,大大提升学院的职业教育能力,培养出的学生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上岗,并能较快的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目前以形成了高职类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以物流管理职业岗位工作为导向,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面向公路运输运输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型物流中心、快递行业、汽车配件经营型企业、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运输运营、货运代理、客户服务、客户营销、仓储配送作业组织、物流信息操作与维护等基层管理、及后勤管理、物流网络管理、信息技术咨询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高技能 专门人才。

2、课程建设

随着专业建设的模式逐步的明确,课程建设就是学院要真正探索的内容。为了更好的搞好课程建设,从2008年起,我院参与了由北京市教委主导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项目,并于2009年起在学院开设试点教学班,开展新课程模式的教学试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北京的物流行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多工作岗位进行提炼,形成了适合于中职、高职类学生所能胜任岗位的分析,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形成了物流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并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真正实现通过课程学习就能适应岗位的需求,直接上岗就业。在完成的过程中,我们聘请了北京邮政物流局、易通物流、百福东方物流、中储物流等多家企业的一线操作员工、主管、部门经理、人力资源经理、运营总监等低、中、高层的专家,共同打造课程标准及课程实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开发体系,和实用的课程。同时对于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探索,改变了以试卷考试为主的传统方式,而以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同时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业和做人能力相结合,突出品行的考核等一套较为合理的评价新模式,将学生的德、能、知的培养进行有序的结合。

3、师资建设

教师队伍是我们办好专业的核心力量,目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已形成了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共10位,硕士研究生占60%,中级以上教师占90%,有过企业工作、定岗锻炼的100%。在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同时,我们也很注重教师的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目前80%的教师具有行业职业资格,另外2位教师具备了由邮政体系颁发的快递员培训师资格。双师队伍的打造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心,真正的实现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能够真正地完成企业的实际应用。兼职队伍也是提升我院办学水平的中坚力量,从企业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专家到学院来担任教学、讲座等,为教师队伍能随时带来企业鲜活的内容。通过校企合作,也解决了兼职教师的聘用问题。

4、校内实习和定岗实习

职业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专业定位及行业的需求,我们搭建了一套校内实习和企业定岗实习的新模式。校内的实习主要以企业的真实场景模拟化,实现点、面的模拟,而定岗实习则解决企业真实的作业实习,实现线的训练,使学生实现点、面、线的贯通。目前,在校内学生能够完成如物流信息软件的模拟、仓储作业的模拟、运输作业模拟、配送分拣作业模拟等,实现具体一个一个点的模拟,同时按照企业的作业实际,实现一个个项目的面上的模拟。而定岗实习则依托企业来完成,同时从2007年起开展了工作过程导向的定岗实习改革的探索,将定岗实习纳入到课程学习的环节,将企业的师傅、指导教师形成固定的模式,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岗位能力培养进行全面的监控,真正意义上实现实习的目的。通过两种模式的配合,培养学生能够尽早尽快的适应企业的需求。

5、其他方面(1)招生就业方面,从2000年起开始招生,每年的招生规模为150人左右,目前共有中职毕业生近3000人。从2010年起开始进行高职生的招生,将形成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四年制中职三种模式并举的招生模式,来更好的适应企业的不同需求。就业方面,连续十年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率平均为80%左右,近几年的对口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2)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教师也积极参与行业企业培训,根据教师的不同能力参与交通系统的行业培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易通物流、翔龙物流等企业进行企业培训,为高速路、运输局等进行行业培训,同时也将为邮政快递员进行行业培训。

10.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合同 篇十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从而不但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实训的实际需求,还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加大了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引入了很多先进的设备,一方面丰富了实训资源,满足了实训教学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从而为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1.2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在新时期,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不仅减少了人才培养时间,还降低了培训成本,从而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对市场、企业进行充分考虑,确保企业岗位与人才所需相一致,从而才能使人才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满意的工作。

1.3有利于学校和企业更好地发展

11.深化校企合作 促进专业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改革 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208-01

1 案例背景

河北是中国钢铁第一大省,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北省规模最大、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省属冶金类高职院校,河北省钢铁冶金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河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

河北钢铁集团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石钢公司)是河北省钢铁冶金职教集团主要成员之一。石钢公司迄今已发展成为资产总额78亿元,年产能260万吨的国内最主要的特殊钢专业棒材生产企业。

在以河北省钢铁冶金职教集团为合作平台的基础上,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从2005年起开始和石钢开展校企合作,内容涉及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为企业进行职工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随着合作的深入开展,逐步形成高层次、多方位、深融合、双受益的校企合作特色。

2 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石钢集团委派石钢公司培训科科长(同时兼任石钢公司技工学校教务科科长)负责此项工作。因为石钢技校开设中职层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以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开设、实习实训等工作有深刻的认识。来自企业一线,既是行业企业专家,也是教育教学专家的帮助指导,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有重大的帮助。2006年起,石钢公司培训科科长被聘为机电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11年12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3 共同开展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认识实习是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项实践性教学课程,机电专业认识实习是了解冶金企业概貌,初步积累冶金生产感性知识的教学实习活动,对学生了解冶金行业,了解钢铁企业,了解钢铁生产过程,了解冶金生产设备,以及毕业后到企业参加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认识实习教学工作从2005年起,一直在石钢公司开展,得到了石钢公司各分厂的大力配合。

在长期的合作中,校企共同制定了以下实习目标:

(1)了解冶金企业生产过程的概况,了解冶金生产主要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主要设备。

(2)在下厂实习过程中学习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了解冶金企业生产状况,感受钢铁生产的重要性,进一步认清专业方向,激发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劳动纪律观念、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以及沟通交流能力。

在校企合作开发认识实习课程中,遵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观点,校企双方提出了以下原则:

强调校企共建课程,体现职业教育开放性。包括共建教学内容、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注重学院、企业、学生在实习中目标的统一。学院积极组织,企业主动配合,学生热烈响应;强调知识学习与职业素质培养并重,体现职业性。在真实现场,面对真实设备和生产过程,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习过程中,体现职业性;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习不是走马观花,要体现看的懂、学的会、用的上的原则。

在课程组织方法的改革创新上,校企双方制定了按照冶金生产工艺流程,分为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几个主要的生产环节,实习中以下厂参观增加感性认识为主,配合必要的讲课的主要指导原则。在实习指导工作中,体现出根据学生情况不同的灵活组织原则:机电两年制学生因没有开设冶金生产知识基础课程,采用了半天授课、半天参观的实习安排;三年制学生在实习之后,增加了学生小组汇报实习情况,校企双方人员进行答辩考评的教学环节。

校企双方开发的认识实习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以下特色:

(1)认识实习管理创新。注重过程管理,形成企业主管、学院主导、学生自我管理的三方共管的态势,拓展认识实习课程目标,确保实习取得良好效果。

(2)实习与就业紧密对接。学生毕业时,机电专业大多数学生在冶金企业工作。认识实习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重要性突显。

(3)创新了双师队伍培养模式。企业为学生安排企业指导教师,校企指导教师通力合作,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双师队伍建设提供平台。

4 学院为企业进行职工培训

2005年至今,学院为石钢公司开展职工培训工作。学院制定了三年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石钢公司职工培训方案,系统性的为石钢集团职工提供了一个学历进修、知识增长的平台,先后有300多名职工通过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职工进修取得了大专文凭,并有多人考取了技师、高级技师等职称。

近年来,学院和石钢公司创新了职工培训模式,学院选派优秀教师,对液压工、点检工等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技能培训,得到了石钢公司的好评。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专业为服务产业提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 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带动了机电专业实践体系建设,而课程体系建设以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带动理论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石钢集团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十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之一,多年来,机电专业在石钢基地开展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工作,同时,石钢人员也对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2010年,通过在石钢公司实训基地收集课程素材,在生产现场录制教学录像,机电专业“通用机械设备维护”课程获得了高职机电教育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的荣誉。

6 学生就业

多年来,石钢集团吸纳了学院和专业大批优秀毕业生。很多就业学生经过企业培养和自身的努力,已经成为所在岗位的操作能手和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1]贺星岳,郭薇.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J].职教论坛,2004(24):24-25.

[2]毕结礼,王琳.校企合作发展框架研究(一)[J].中国培训,2010(5):16-18.

[3]赵浩兴.关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战略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3):33-35.

[4]翟英.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8):18-19.

12.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合同 篇十二

近些年来, 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非常迅速, 行业的蛋糕越做越大。在这一形势下, 汽车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也逐年快速上升。曾经有专家对该状况表示担忧, 在“十一五”期间, 我国的汽车科技研发人员供需缺口达到50万人, 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人员缺口达到80万人。虽然人才缺口非常巨大, 但是存在这残酷的现实矛盾——大量的接受了汽车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中却仍然存在就业困难与就业不理想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长久以来这一问题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近些年来, 校企合作模式针对以上的难点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法与解决思想,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校企合作这一新兴教育模式, 解决现阶段我国汽车职业教育中的难点与瓶颈。

二、我国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及现状

汽车发明至今已有上百年, 其设计制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国外很多先进汽车进入了我国市场, 我国的汽车交易市场日益繁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我国汽车制造与维修行业在近几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但从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 无论是现有的技术手段、技术人员素质还是相关技术人才的储备, 我国仍不处于世界一流的水平。并且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显现其重要新, 国内的各大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纷纷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上, 这为我国的汽车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 但也是更大的挑战。在国外有许多国家探索了职业教育发展个新型模式, 其中有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度”。而澳大利亚则在国家培训的框架下, 建立了“行业指导”。而英国职业教育则采用了“合作教育”的新型模式。这些新型的教育模式推动着职业技能学校教育不断地向前继续前进。

但是, 我国汽车职业教育却存在一系列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相互矛盾, 难以同时解决。一方面, 汽车产业的人才缺口很大;但从另一方面而言, 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遭遇工资待遇低、未来发展不明朗等问题。本文认为, 造成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但主要由学生的素质与我国汽车职业教育现状造成。由于很多学生存在专业能力不足、工作不踏实、动手能力差、适应能力差、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等问题, 这些问题造成毕业的学生刚到企业, 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不能为企业产出足够多的价值。而汽车职业教育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却是学生素质差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变我国汽车职业教育现存的这些问题, 本文从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入手, 试图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以真正实现高等职业“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技能为核心, 以素质教育为根据”的教学理念。

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瓶颈

1.观念上的瓶颈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从观念上说, 可以分别从企业方面与学校方面上进行讨论。由于企业和学校分别属于制造业系统与教育系统, 一般认为, 在职业教育发展以前, 这两个系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集。就教育系统而言, 通常意义上认为专门指学校而言;对于企业, 通常联系的是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技术提高等, 对于企业在汽车职业教育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却很少有人提及。由于我国目前很多企业看重的只是短期的既得利益, 所以企业不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不愿为我国汽车职业教育承担责任, 传统意义上企业主要负责技术人才的雇佣, 所以在这一直接利益的驱动下, 企业并不想关注也不想参与人力资源的培养。但是, 根据我国“十一五”计划期间的规划, 学校在面向经济转轨与产业转型中承担起培养高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 其更为重要的是, 学校怎样能够获得企业的支持, 进行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而由于学校对于这方面上的问题而言, 则是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不长的职业教育历史, 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并不能充分接受, 很多教育工作者甚至认为企业参与教育中来, 会将很多不好的商业元素带进校园中, 从而导致这些教育工作者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参与积极性不高。

从我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的各个角度来看, 中国汽车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相关的职业教育学校与汽车产业中的企业建立坚固紧密的合作关系, 并与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但是现阶段, 我国并不重视汽车职业教育, 大部分企业的领导与员工仍然不知道企业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所以, 在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模式中, 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与汽车产业相关企业联系, 争取学生的实习岗位, 并与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

2.政策及法律法规的瓶颈

除了对于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社会观念的滞后, 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缺失更是造成了我国汽车职业教育中的障碍。近几年来, 我国推出了相关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 但是对于指引汽车行业企业参与相关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上, 却缺乏具体的引导的政策机制。这些汽车企业往往认为对于学生的相关职业能力培养是学校的事, 与自己无关。这样便是校企合作中出现各种阻力的根本原因。而对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汽车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与权力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指引, 特别是关于实习过程中实习学生的权益、劳动安全与劳动保障等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指引。在这一情况下, 出现了一部分汽车企业假借给相关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借口, 将学生作为廉价或者无偿的劳动力进行使用, 这些情况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利益, 甚至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在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却少政策与法律法规的指导, 是造成其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我国, 职业技术学校与相关的企业处于不同的体系, 也就是说对于职业技术学校与相关的企业各自拥有自己的管理体系, 相互的需求显而易见是各不相同的, 而信息渠道互不相同的问题造成了职业技术学校与相关的企业合作中的阻碍, 这一体制上的问题约束着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对策

如何解决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需要政府出台鼓励校企合作的相关扶持政策, 如采取税收优惠等措施, 使汽车行业中的企业可以看到直接的利益, 从而鼓励企业给相关汽车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提供具有真正有价值的实习岗位,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我国汽车职业教育, 分担一部分学校的相关职能, 使得毕业生的培养仅仅追随市场发展的需要, 也使得企业参与汽车职业教育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如何保护实习学生的权益, 免除学生的后顾之遥, 需要政府通过立法建立相关的劳动保护制度。只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后,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才能有章可循, 而校企合作的方式也可以正规化。

由于汽车产业的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 还要负担对股东的责任, 对企业普通职工、消费者、社会、环境等的责任。要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 使汽车企业意识到不仅仅要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 还应该从长远出发, 追求技术进步与社会长远的发展, 从而使其更好地与学校一同承担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

五、总结

进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改革, 是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巨大的创新。但这一模式, 不仅仅需要汽车职业技术学校起到其应起的作用, 还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 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与社会观念的不断引导, 来帮助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只有如此, 才能解决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从而将我国汽车职业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职业教育也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摘要:研究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对我国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及现状进行了详细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法, 即从法律制度与社会导向角度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对我国汽车职业教育改革也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职业教育,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叶立群.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7.

[2]张熙.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览[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0.

[3]周渠.中外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13.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合同 篇十三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盖章)

xxxxxxxxxxxxxxxx(盖章)

二 ○ 一 四 年 月 日

甲方: 乙方:

专业共建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议

甲 方: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甲方)法人代表: 注册地址: 电 话: 传 真:

乙 方:xxxxxxxxxxxxxxxx(以下简称乙方)法人代表:xxxx 注册地址:xxxxxxxxxxxxx 电 话: 传 真:

因甲乙双方专业建设和工作需要,为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就校企合作共建建筑工程类专业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总则

(一)以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为目标,遵循“需求产生合作、供给创造需求、合作带来共赢、共赢促进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确立双方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制定专业联合培养方案,建立合作关系。

(三)甲方根据企业需求和自身特点,为培养适应企业所需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组建专业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双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包括以下几类。未尽之处,可另做补充。专业共建合作协议

(一)共建校企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

1.甲方组织成立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乙方作为共建单位,必然是该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承担相应的成员义务。

2.乙方一旦成为为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成员,则有义务组织公司内经验丰富或行业有影响的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主要执行指导与监督的功能,具体为指导和监督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建设,指导和监督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并为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供决策依据,参与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评估。

3.乙方有义务向甲方提供本企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对甲方专业建设出谋划策;乙方应支持甲方的教学改革,不定期参加甲方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及专业课程的业务问题探讨,提供最新技术动态和人才需求动向等资料或数据;协助甲方制订及修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臵等。

(二)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1.乙方在甲方挂牌设立“XXXXXXXX公司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双方均同意在对外发布信息中使用双方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名称,并开展培训、实习、就业合作。

2.作为甲方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甲方毕业生。

3.甲方从协议签订之日起,根据专业共建建设目标召开研讨会,改进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在理论课全部结束后按培养计划选派适当数量的学生到乙方进行实习,具体人数根据乙方岗位需求、甲方学生情况等因素,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4.为加强沟通和联系,校企双方应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定期通过走访或座谈形式就双方合作开展情况、协议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实践教学、实习及就业

1.乙方作为甲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单位,应优先满足甲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及毕业就业等方面 专业共建合作协议 的需求。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紧密、长效的合作机制。

2.甲、乙双方应从符合专业共建目标、切合企业实际、适应企业发展的角度,制订学生实习期间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实习期间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乙方按共建计划为甲方每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企业实训实习,此期间乙方负责提供实习学生工作餐及住宿;所有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乙方视学生实习情况为甲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习合格应优先考虑就业;实习期间乙方应按照本公司的相关标准向学生提供薪酬,在甲方学生实习时间届满时应全部发放完毕,以切实维护学生权益。

4.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根据实习协议的要求应服从乙方管理人员的管理,遵守乙方规章制度(含考勤管理),同时不得违反甲方的有关管理规定。

5.因实习学生或乙方原因提前终止实习,乙方应提前一周告知甲方。反之亦然。实习结束,乙方应向甲方提交学生实习的证明和评价。

6.甲方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协调乙方和实习生之间的关系。

三、需另行明确的双方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

1.乙方可根据甲方需要提供部分专业课的师资,来校作为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教学任务。

2.甲方每年免费提供1-3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下乙方企业实践锻炼机会,教师实习中待遇由双方商讨决定;乙方可选择甲方作为公司普通员工的培训基地,甲方应根据乙方需求积极提供培训教师,教师待遇由双方商讨决定。

3.乙方每年需组织人员到甲方至少参加1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研讨。

4.乙方每年应协助甲方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市场调查及向甲方提供专业建设所需的本企业资料。专业共建合作协议

5.乙方安排甲方学生实习实训、实习的地点原则为**市。乙方将按照《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培训,并为实习学生安排专人进行实习指导。乙方为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以确保实习学生的安全。乙方不承担因实习学生不按规程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责任。

6.对违纪犯规实习学生以教育为主,乙方应及时通知甲方,积极主动配合甲方共同教育。经双方多次教育无效情况下,乙方需提前通知甲方,经甲方确认后方可办理辞退手续。

(二)甲方

1.甲方可优先聘用乙方技术管理人员为校外专家或专业兼职教师,并根据学校规定颁发聘书,支付劳动报酬。

2.甲方可根据乙方需求制定符合企业所需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技能教学,并正常实施。如乙方因企业发展需专业人才,可在兼顾学生意愿的基础上优先考虑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3.甲方应加强对学生的岗前思想教育、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实践技能教育、安全防范措施教育,并指派一名实习指导教师协助乙方做好实习学生的各项工作,学生在乙方实习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由学校派实习指导教师负责管理。学生实习期间若发生任何安全意外(包括特大伤亡事故),由实习学生本人或乙方担负全责。

4..甲方应尽力要求实习学生不得擅自辞职,一旦出现,应与乙方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经双方工作无效,实习学生离职需向乙方出示校方同意办理离职证明。

5.甲方负责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险,乙方因在甲方实习期间发生的安全责任事故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对实习期间因实习学生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乙方或第三人的损失,甲方有义务协助、配合乙方向实习学生追究责任。

四、合作期限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协议适用于自2014年起连续 叁 年的学生,合作期限为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协议期满后,双方可根据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续签合作协议。本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建立新的合作意向。专业共建合作协议

五、其它

(一)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二)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

代表(或授权)人:

年 月 日 乙方:(盖章)代表(或授权)人:

上一篇:乘车入学责任书下一篇:关于教师的随笔:教师该如何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