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鞠颖

2024-09-03

课堂实录-鞠颖(精选7篇)

1.课堂实录-鞠颖 篇一

在上课前, 笔者先与“导生”充分交流,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作为学生代表的导生必须知道老师要怎样做, 才能让学生在新课堂上自主思考、 自由发挥, 获得知识。而我认为落实“高效课堂”, 就是为学生营造公平、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 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 学生才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状态。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状态下, 学生的激情才能发挥到极限;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状态下, 学生的潜力才能发掘到极致;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状态下, 学生的才华才能得以展现。

基于此, 笔者认真准备了导学案, 设计了以下几个重要环节:“词汇大冲关”“短语大盘点”“口语听力大挑战”“语法大梳理”和“话题大回顾”, 并且精心设计了三个“展示单元”。正是由于导学案准备充分, 才使两次课堂教学内容扎实、学生受益匪浅。 正如刘兆义老师所说:备好课或做好教学设计是获得“成功课堂教学”的前提 (刘兆义2013) 。英语老师只有依照教学设计的三个要素———目标、过程与方式、评价, 认真在备课中落实:“Where to go? How to get there? How to know whether students have get there?”才能使“成功课堂”的基本条件得以落实, 并成功实施课堂教学。

当然, 笔者也没有完全依赖导学案。崔允老师曾指出:“教学准备后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 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课上学生的反应。研究表明, 教案过于详尽的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反应反倒不敏感, 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相比于准备计划简略的教师所教的学生, 准备计划详尽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表现要差些。这就说明, 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 过于详尽的教案就有可能起副作用。教案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 在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差别往往也就在于此。” (崔允2009) 笔者还就会出现的可能情形准备了相应的方案, 做到心中有数。

在整个课堂中, 贯穿了“五步三查”模式。开始课堂教学时, 笔者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简短的提示性导语式, 退居为“导演”的角色, 并且整堂课全部使用英语教学, 同时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交流和回答问题, 这样不仅提升了自己,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在课堂上“, 导生”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 带领学生“独学”“对学”和“群学”, 进而展示、质疑、 评价, 教师尽量从讲台上走下来, 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交流, 与学生一起活动, 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气氛。整堂课师生合作, 最后达到了学生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目的。

首先, 笔者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新颖的图片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顿时感受到凸显的知识点。可见精心备课, 梳理知识点, 为学生提供清晰的课堂切入点是课堂高效的重要基础。

在学生“独学”时, 笔者则把注意力集中在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 是否入情入境、 入心入神上, 以此作为分组评价打分的依据, 并在学生中营造“比学”的氛围, 激发他们用心学习的“斗志”和“争胜心”。在跟进学生“对学”和“群学”时, 继续使用打分评价的方法, 不断刺激学生求知比拼的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学”“群学”的过程, 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 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笔者把整班分为6个组 (在庞光初中分为4组) , 学生为了本组荣誉, 都积极参与、踊跃讨论、表现活跃, 笔者欣喜地看到学生在这个环节非常投入, 明显有了“乐学”的感觉。也因此充分认识到, 人的心灵只有处在高度自由的状态中, 才有可能是思维敏锐的、活跃的, 才有可能具备创造力。学生展示环节让我充分感受到这一点。

在学生展示、质疑环节, 笔者结合打分累计, 并适时评价的方法, 再次调动课堂气氛。笔者认为, 评价应注意情感效应, 对学生而言, 不管是教师的评价, 还是学生的互评, 他们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可, 获得成功感, 因此, 评价应以激励为主。例如, 当学生的想法有道理, 但表达得不够清楚时, 千万不可全盘否定, 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 老师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 如果说得更明朗些, 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 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完全错误, 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 你正在积极思考, 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 没关系, 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意料, 但又有道理, 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 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当然, 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 千万不要言过其实, 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 机械重复一些套语, 如“你真棒!”“好的!”“很好!”等等, 让敏感的学生也能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这种赏识学生的方法, 在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 强化了其优良行为。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 课堂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实践证明, 在这样一种人人都得到了尊重和认可、人人都积极参与的状态下, 学生的充分发展将不再是个空想。

在这一部分, 笔者的经验是, 一定要注意言辞。 因为在比较开放的教学环境下, 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较积极的状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同想法, 对学生各种想法如何评价, 直接关系能否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恰当的评价将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催化剂。

李炳亭老师指出: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 是一把“金钥匙”, 千万不可看轻展示。另外, 展示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 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 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 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源地, 是学生获得学习情感支持的化学分子, 是课堂抵达“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保证 (李炳亭2010) 。所以, 在两次课堂展示环节, 尤其在“口语听力大挑战”展示单元中, 笔者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TV show”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个人爱好。学生在这单元的表现极为积极, 畅所欲言。后来还有个意外收获:有学生主动提出要为同学们唱一段英文歌曲, 课堂气氛得到进一步活跃。在出现精彩对话和质疑时, 不时出现整齐的掌声和赞叹声。

另外, 笔者认为, 教师虽然放手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但也要随时做好补充、纠正的准备。 在教室巡视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学情观察, 一是掌握好课堂节奏, 既不能过于拘泥于纪律的约束, 也不能任由散乱无序, 要充分利用分组, 形成优生引领中等生, 兼顾到差生的模式;二是当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 及时跟进纠正, 在学生展示不完善的地方, 做好补充。

总之, 笔者在这两次课堂上, 遵循“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 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加强理解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等重点知识, 实现了解决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难题, 把时间和能力还给了学生的目的。课堂, 让学生做主, 最终收到了超出预期的好效果。

参考文献

崔允.2009.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 (7) .

李炳亭.2010.高效课堂概述[DB/OL].http://blog.sina.com.cn/libuqima.

2.《你真棒》课堂实录 篇二

1.知道一个人身上会有很多优点。一个优点在很多同学身上都会存在。

2.感受别人欣赏、赞扬自己时的快乐与自豪,体验夸奖别人时的愉悦心情。

3.能够主动观察和发现同学的优点,用恰当的方式赞扬别人的优点或进步。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击鼓传花游戏之“闪亮冲击波”

1.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今天的游戏可有新规则,每个环节内容都会有变化。第一轮叫:——“闪亮冲击波”(随着课件出示游戏名称,学生兴致勃勃地跟着读了出来)

师:每个同学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是他身上最闪亮的地方,我们一会儿花传到谁那里,大家就一起来说他的优点或长处,并且真诚地夸奖他,让我们的夸奖使他闪闪发光,好吗?

[板书:优点长处](学生兴奋得摩拳擦掌)

2.开始击鼓,鼓声停止,花落到一名同学手中。(全班同学高兴得笑了。)

师:祝贺你,你真幸运。请你站到前面来。(该生走到前面。)

师:谁来说说他的优点或者长处?

学生A:他的优点是,跑得特别快,体育特别好。

师:你发现他跑得特别快,这是他的特长,那你想怎么夸夸他?

学生A:我想说:***你真棒。

师:真好,你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体育很棒、跑得很快的同学。谢谢你。谁再来夸夸他?

学生B:他的优点是,地扫得特别好,经常把我们的教室扫得很干净。

师:你发现了他会劳动,而且爱我们的班集体,经常为我们的班集体做好事,你想怎么夸夸他?

学生B:***你真棒。

师:还有哪些同学曾经看到过他为我们班级清扫教室?(学生举手)好,那老师把你们对他的夸奖贴到黑板上,让我们一起夸夸他,好吗?

[板书:你真棒](全班学生击掌夸奖这名同学)

师:听到同学们夸奖你,什么感觉?

生:很高兴。

师:看出来了,我看你笑得很开心。大家看,你们的夸奖让他感受到了你们对他的欣赏,现在他已经在我们班里闪闪发光了。好,让我们用掌声欢送这位同学回到座位。

3. 游戏继续,鼓声停止,花落到其它同学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同学的优点及长处……

[板书:观察发现]

4. 游戏结束,师生对话,体会被夸奖和夸奖别人时高兴的心情。

(教师指着板书总结)看来通过观察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并且真诚地赞美别人,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活动二:击鼓传花游戏之“神秘小明星”

1.师:下面我们开始第二轮游戏“神秘小明星”。大家看,这里有几颗星星,星星后面藏着不同的要求。一会儿花传到谁那里,请你替大家选一颗星星。我们按照星星后面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可以找到我们班的神秘小明星,好吗?

2.击鼓传花继续,鼓声停止,拿到花的同学为大家选了一颗星,老师点击星,星放大呈现出“请找到五名喜欢锻炼的同学”的字样。

(1)学生开始在教室里巡视,并且开始点出爱锻炼的同学的名字。

师:我问问你,你为什么说这些同学爱锻炼呢?

学生:* *同学跑得特别快,今年的运动会他还拿了奖牌。

师:我想采访一下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能跑这么快?

生:我经常跑步,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每天早晨都会跑一会儿。

师:看来这位同学真的很善于观察,他通过自己的观察,为我们找到了五名喜欢锻炼的神秘小明星。好,让我们一起夸夸这五位小明星,也夸夸这位能干的同学。

3. 击鼓传花继续,继续选第二颗星,第三颗星,分别在班中寻找“爱劳动的五名同学”、“乐于助人的五名同学”(略……)

4. 击鼓传花继续,选第四颗星,老师点击星,星放大呈现出“请你说出同位同学的优点”的字样。

师:其实我们每位同学都是一个神秘的小明星。现在我们就要考察一下大家平时是不是细心观察了,让我们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同座位同学的优点。(老师给学生3分钟思考的时间)

师:哪些同学找到了同位同学的优点?(学生举手示意老师)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找到的优点,人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有两组同学举手)

师:老师想采访一下这位同学,你找到了什么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优点?

学生:我夸奖他读书读得好。

师:我们问问同学们,大家认为这是他的优点吗?(大部分同学点头,纷纷说“是”)他自己都没有感觉到,那你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我们前两天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全班夸奖他来着。

师:(面对夸奖同学的孩子)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孩子,你真棒!(面对被夸奖的同学)他的夸奖你自己都没有想到是吧?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我原来没想到这也是我的优点。

师:还想说什么吗?

学生:我想以后要读得更好。

(全班同学情不自禁鼓掌。)

师:我们都相信,大家的掌声告诉我们,你一定能做得更好。

师:大家看,发现别人的优点不仅能让我们大家都高兴,还能够让别人受到鼓励,帮助别人做得更好。这是一件多好的事情啊。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没有发现别人的优点,或者发现的比较少呢?请举手示意一下。(有个别同学举手)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我们留一个小问号,一会儿我们再做一个游戏,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板书:?]

活动三:游戏:眼力大比拼活动

1.谈话:这个游戏是大家一起玩儿的。请大家看,这是一幅漂亮的画,我想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能不能数出天空中一共有多少颗星星,你们行吗?谁数好了,就用你的手指比划出数字,用手势告诉我,好吗?

(1)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开始数星星,并用手指比划出了数字。(因为有一颗小星星的位置不太明显,所以有一些学生没有看到这一颗小星星。)

(2)师:有人说14颗,有人说15颗,到底有多少颗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老师开始带着学生数星星,数过的星星开始闪动。最后证实有15颗星星。学生很兴奋。)

师:一共有15颗星星,但是刚才有的同学才数出了14颗,哪颗星星特别不容易被发现?(学生指角落里的小星星。)

师:这么不容易被发现的星星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呢?

生:我一颗一颗数,看完了左面的再看右面的。

师:你观察的时候特别有顺序,一点点地仔细观察,就看到了,对吗?(学生点头)

生:老师,我看得时候特别仔细,所以不明显的星星我也看到了。

师:大家是这样吗?(学生们点头)

(3)师:大家看,天上的星星有大有小,要想看到小星星就需要我们细心地看、仔细地观察,我们能发现小星星也是十分美丽的。对吗?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就像这美丽的星星。有的优点很明显,容易被发现,而有的优点就像小星星那样不那么容易被发现。那要想发现这样的优点需要我们怎样去做呢?

生:需要我们细心地观察。

师:说得真好。老师告诉大家,天空中一定会有星星,我们每个同学也一定都有优点。如果到今天你在有的同学身上还没有发现优点,那一定是因为你和他交流的还不够,观察得还不够。就像我们看小星星一样,当你离得再近一点儿,再仔细地观察,就一定会发现他更多的优点。大家觉得我们的小问号解决了吗?(生:解决了。)可以擦掉了吗?(生:可以了。)

活动四:学榜样

1.师:游戏进行到这儿,老师心里在想一件事。今天我在和你们班主任老师见面的时候就听说咱们班同学很棒,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通过这节课我真感受到了同学们的优秀。我特别想在班里找到一个小榜样,向他学一点我没有的本领。我听说周**同学是我们班的跆拳道高手,我不知道能不能跟他学一学跆拳道的基本动作。大家看,我还准备了一张榜样心愿卡,想送给我的小榜样。

(1)老师请上周**同学:你能教教我吗?(学生高兴地点头)

老师和自己的小榜样周**同学学习跆拳道的基础动作,马步冲拳。(学生十分高兴,纷纷给老师和小榜样鼓掌)

(动作完成后)师:谢谢你。我想知道你怎么练得这么好。

周**同学:我还会很多动作,练跆拳道要能吃苦,不能怕苦。

师:你们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他不怕吃苦的优点,真是很难得。那我要想向他学习肯定也不是一两下就能学会的,有时间有机会我再向他学习。下面我把我的心愿卡送给我的小榜样。(老师向学生赠送榜样心愿卡,全班学生鼓掌)

(2)师:老师真的特别高兴,因为我在我们学校找到了一个小榜样,在练习跆拳道的同时,向他学习不怕困难,不怕吃苦。那今天的机会这么好,哪位同学也想向你的小榜样学一学?

(生踊跃举手)

2.师:有这么多同学愿意向小榜样学习,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榜样心愿卡,哪位同学已经找到了小榜样,可以举手示意老师,老师为你送上一张榜样心愿卡,请你填上你小榜样的名字,写上你想和他学什么,再签上你的名字。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互相学习好吗?(学生写榜样心愿卡)

3.师:谁写好榜样心愿卡可以把它送给你的小榜样,告诉他你想向他学什么,好吗?(学生开始送榜样心愿卡。)

4.师观察到有的同学收到了三四张榜样心愿卡,现场参访该同学:我看到你收到了这么多的榜样心愿卡,你真的很棒,是大家的榜样,我想知道你写心愿卡了吗?

学生:写了。

师:你都有这么多优点了,有这么多同学向你学习,你为什么还要写榜样心愿卡呢?你想向谁学习什么呢?

学生:我觉得***的体育特别棒,我想向他学习。

师:大家看,这名同学已经有这么多优点了,但他还要向同学学习,这是一名多谦虚的同学呀,我们相信他这样不断地学习,一定会有更多的优点。

师:今天我们互送了榜样心愿卡,老师真心祝愿大家都来发现同学的优点,都来向榜样学习,愿大家快快乐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

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3.《桥》课堂实录 篇三

师: (播放歌曲《为了谁》) 同学们, 你们熟悉这首歌吗?它的歌名叫《为了谁》, 歌颂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在咱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 也有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学生齐答) 老汉!可是, 课文的题目却是———

生: (齐读课题) 桥!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想想这是为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注意, 课后有这样一个学习提示———

(大屏幕出示, 指名一生读)

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

……

师:同学们, 课文一次次地写到暴雨和山洪 (板书“山洪”) 。请

大家拿起笔, 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生边读边画句子)

师: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 你想用哪个字?

生:狂。

生:猛。

生:大。

师:是啊!大、猛、狂!那么作者是怎样表达才让我们有这种感觉的呢?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大屏幕出示)

(1) 黎明的时候, 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 山洪咆哮着,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3)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三个语句。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 哪一个语句中有着最简短的句子?

生: (异口同声) 第一个!像泼。像倒。

师:两个字就是一句话!读一读, 有什么感觉?

生:雨下得很猛。

生:感觉很急。

师:大、猛、急, 这感觉绝对是, 肯定是, 但不仅仅是, 咱们再来读读, 看有怎样的感觉?

(生朗读, 语势比较平缓)

师:读得再有力些!

(生语气开始加重)

师:泼得再快些, 倒得再猛些, 全班一起来。

(生齐读, 语调短促而有气势)

师:短而有力, 就是这种感觉, 就是这种表达特色!再看第二句, 有四个分句, 咱们换一种方式读。请三位同学分别读前面三个分句, 最后一个分句, 全班一起读。

(生按教师的分配读句子, 但声音较小)

师:你说说, 什么感觉?

生:没有力度, 没有读出山洪的狂。

师:没有把洪水咄咄逼人的气势读出来。问题出在哪儿呢?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音乐力度记号:渐强号和渐弱号)

师:如果让你选一种符号用到这句话的朗读中, 你选哪一种符号呢?

生: (异口同声) 渐强号。

师:为什么?

生:因为山洪越来越凶猛, 速度越来越快, 声音越来越响。

生:因为情况越来越危急, 危险离人们越来越近。

师:同学们真聪明!咱们要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再试试! (教师用手势指挥学生再读, 学生读得很到位)

师:第三个语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色, 大家自己来发现吧!

生:课文说洪水在跳舞, 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跳舞, 这个词多美啊!是不是说它跳着优美的舞蹈?

生:不是。是形容水势非常的猛, 水在来回地波动, 像在跳舞一样。

师:你读出了一种形象, 这跳的是一曲什么舞?

生:我觉得跳的是剥夺人们生命的死亡之舞。

师:是的, 我们仿佛已经闻到了一股死亡的气息。同学们, 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吗?

生: (朗读)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 (朗读) “水渐渐窜上来,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生: (朗读) “水, 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同学们, 请看———

(大屏幕出示这几个语句)

师:跳舞、舔、爬, 单看一个词, 似乎很美好, 好像在和人们怎么样?

生:好像在和人们一起玩耍。

生:好像在和人们玩着死亡的游戏。

师:可是, 咱们再细读, 你还觉得它是在玩耍, 在游戏吗?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呀?

生:恐怖。

生:它随意地摆布着人们的生命。

师:生命在它的手上简直成了儿戏。恐怖, 可怕, 令人胆战心惊!

师:孩子们, 知道这是什么表达特色吗?这叫用美好来写洪魔的恐怖!谁能把这种恐怖的感觉读出来?

生: (朗读)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生: (朗读)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我听出了你的感情, 不过, 老师给你个建议, 如果在“逼近”这个词前面稍作停顿,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看看有什么感觉?大家一起读。

(生按教师指点的方式齐读)

师:什么感觉?

生:洪水在渐渐逼近。

生:死亡离人们越来越近了。

师:是啊!这就叫读书的味道!谁读第三句?

生: (朗读) 水渐渐窜上来,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此时此刻, 洪水舔着人们的腰, 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感觉越来越紧张了。

师:把这种感觉放进句子里, 再读一读。

(生再读此句)

师: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

生: (朗读, 每个字都读得很重) 水, 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老师再教你一招, 咱们读书啊, 不一定都得重读, 有时候, 咱们可以用轻声来强调。你把“爬”字轻声读, 看看有什么感觉?

(生按要求读, 效果很好)

师:听到了吗?轻声也是一种强调。此刻, 她用轻声表达的是对老汉的那份担忧, 那份牵挂。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第四句)

二、抓对比, 感受人物形象

师:此时, 洪魔的恐怖笼罩着整个山村, 在突发的山洪面前, 村民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第3~10段, 画出描写村民表现的关键词语。

(生边读边画后, 汇报找到的关键词)

师:同样是在山洪突发的时刻, 谁的表现不一样?

生:老汉。

师: (板书:老汉) 哪些词语又是表现老汉的?请大家也在第3~10自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

(生汇报,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两组词语)

你拥我挤 站着

疯了似的 不说话

跌跌撞撞 盯着

乱哄哄 像一座山

师:发现了吗?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组词语。能用对比的方法说说你的思考和发现吗?

生:在这场山洪中, 村民很惊慌, 而老汉显得很镇定, 从容不迫。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老汉的镇定呢?

生:我从“不说话”“盯着”读出老汉的镇定。

师:加上这些词语再说说。

生:在这场山洪中, 村民很惊慌, 而老汉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显得很镇定, 从容不迫。

师:你懂得抓关键词进行对比了, 但还不够具体。你能说说, 老汉的目光似乎在告诉人们什么吗?

生:大家一定要镇定, 惊慌失措就想不出好办法了!

师:把你想到的加进去, 再说说。

生:在这场山洪中, 村民很惊慌, 而老汉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显得很镇定, 从容不迫。他的目光仿佛在说:“大家一定要镇定, 惊慌失措就想不出好办法了!”

师:现在老师要把掌声送给她!第一, 她能把书上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第二, 她还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这就叫会读书。

生:我想补充一点:作者是用村民的惊慌来反衬老汉的镇定, 写老汉的镇定又是为下文村民的有序撤离作铺垫。

师:老师要和你握手。因为你懂得欣赏文学作品啊!刚才我们在对比中思考, 现在, 我们再来对比着读。左边的同学读写村民的词语, 右边的同学读写老汉的词语。

生: (左) 左拥右挤。

师:读得快点儿, 再来——— (生再读)

生: (右) 站着。

师:要站得稳一点儿——— (生再读)

生: (左) 疯了似的。

师:此时已没有理智了! (生再读)

生: (右) 盯着。

师:目光里透着威严, 再读——— (生再读)

生: (右) 像一座山。

师:要读得像山一样镇定——— (生再读)

……

师:在镇定的老汉面前, 纷乱的人群终于安静下来。

课件播放:汹涌的洪水。出示字幕:人们停住脚, 望着老汉。

(教师指导学生在洪水的汹涌声中读句子, 感受人们对老汉的信任和期待)

师:洪水中响起了老汉的声音———

(大屏幕出示, 生齐读:)

“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危急的时刻, 老汉的三句话一定很重要, 你们读出它的重要性了吗?

(生沉默)

师:想想, 为什么首先要强调桥窄?

生:桥窄, 所以一定要排成一队, 拥挤必然导致桥毁人亡。

生:第三句也很重要。因为越是在危急的时刻, 党员越应该起带头作用。

师:你们能把三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 这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

三、寻亲情, 走进人物内心

师: (出示课文插图) 在撤离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幅画面。

(生观看)

师: (指着老汉的儿子) 他是谁?

生:老汉的儿子。

师: (板书:儿子) 老汉在干吗?

生:老汉把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

师: (明知故问) 难道老汉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吗?他对自己的儿子没感情吗?

生:不是。

师:当只剩下两个人没过桥时, 儿子让父亲先过桥, 老汉怎么说?怎么做的?读一读课文。

(大屏幕出示)

老汉吼道:“少废话, 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老汉对儿子有情还是无情?

生:有情!

师: (故作不解) 又是吼又是推, 这样凶巴巴的, 还算有情?

生:桥在发抖了, 没时间多说了!

生:此刻必须争分夺秒, 才可以让儿子脱险。

师:是的。水已经爬上老汉的胸膛了。你读———

(生朗读此句)

师:木桥已经在发抖, 在痛苦地呻吟了, 你读———

(另一生朗读此句)

师:洪水眼看就要把他们吞没了, 你读———

(第三位学生朗读此句。三位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激昂)

师:从这一“吼”、这一“推”中, 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父亲对儿子的爱。

师:哦?那我就不明白了。谁来读读这句话?

(大屏幕出示)

老汉突然冲上前, 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生朗读此句)

师:那老汉的这一“揪”, 是无情还是有情呢?

(大屏幕出示)

无情?有情?

生:因为老汉已经发出了让党员排在后边的命令, 儿子是个党员, 为了保证队伍能有序撤离, 老汉必须忍痛揪出儿子。他只能把对儿子的爱, 深深地藏在心里。

师:好一句“把爱深深藏在心里”, 你几乎触摸到一位父亲的心啊!

生:作为一位父亲, 他深爱自己的儿子;但作为一位党支部书记, 他必须首先考虑全村百姓的安危。

生:老汉是舍小家, 顾大家。

师:是啊!道是无情却有情!

四、留深情, 感受“桥”之内涵

师: (语气缓慢凝重) 五天以后, 山洪退了 (擦去板书“山洪”) , 那位受全村人爱戴的老汉牺牲了 (擦去板书“老汉”) , 那个曾经鲜活地在人群中求生的儿子被洪水吞没了 (擦去板书“儿子”) , 河上那座窄窄的木桥也被洪水冲毁了, 我们是不是也该把它擦去呢?

生 (含泪) :不要。因为桥虽然毁了, 可是它救了全村的百姓, 人们会永远记住它。

生:这是一座生命之桥!是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起的生命之桥!

师:是的, 它已经成为一座摧不毁的桥, 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请大家再读课题———

生: (齐读) 桥!

4.《通用技术》课堂实录 篇四

地点:高363班教室

师:我们在上节课了解了问题的来源及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现在同学们回忆一下,问题的来源主要有哪几方面?

生:生活中遇到,别人提出,自己主动探求。

(板书:生活中遇到,别人提出,自己主动探求)。

师:而在主动探求中,有哪几个主要途径?请同学们回答。

生:观察日常生活,通过收集信息、调查分析,在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中发现

师:现在同学们前后两排为一组,针对上面三个问题来源,分别提出发现的问题。这一面针对第一个回答,这一面针对第二个,中间针对第三个。就是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等。别人向你提出什么问题。还有你主动探求的问题。

(学生讨论)

师:请同学们站起来回答。

生:写字时,中性笔珠子掉了。擦黑板时粉笔灰往衣服上沾。为什么MP3不能直接唱。为什么在山上喊声音传的远?做书架时榫接不像钉子结实。做台灯时,发现插座不好解决。……

师:好,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有日常生活方面的,有文化生活的,有制作过程的等等,这些问题是不是都可以去直接进行设计呢?那么我们还能提出若干问题,是不是也都能够直接进行设计呢?

师:不一定,因为我们在这里说的设计,可以是对一个问题的解释,可以是制作一个产品,可以是改进一个工艺,可以是建设一个工程。等等

师:要想知道所提出的问题能不能直接进行设计。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这就是我们这一节所要了解的“明确问题”。

(板书:明确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看书,熟悉一下内容。

(学生看书)

师:通过对课本内容的熟悉,知道有一些问题是比较清楚的,可以直接去进行设计。比如,“外面那个塔吊,最重能吊多重?”“西南角那个柱子钢筋有几根,各是多少粗?”等等,塔吊最重吊多重,根据杠杆原理就很容易算出来。钢筋有几根,粗多少。只要去量一量,数一数就得出了答案。而有一些问题就比较模糊,这就需要进行一下判断,那么如何判断呢?同学们思考一下,站起来回答。

生:通过“看内容表述是否明确?看产生原因是否明确?看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就可以判断。

(板书:看内容表述是否明确?看产生原因是否明确?看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

师:对,比如“汽车行驶多大速度最省油?”。同学们能否回答准确?同学你说,能否回答出来。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一辆什么汽车,大汽车还是小汽车,新汽车还是旧汽车,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是红旗牌还是解放牌,等等,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所以不好回答。

师:再比如,“设计一个小凳需要多长时间?”,同学你回答一下。

生:回答不来。

师:为什么?

生:这一个问题也是不确定因素太多,什么小凳,多少大,什么材料,什么样式,四个腿还是三个腿。这些都不确定,所以不好回答。

师:回答的好。对于这一类问题,我们就不好回答,也就是不好设计。这就要根据三个标准进行判断,看符合不符合这三个标准,符合,就说有可能进行设计,不符合就不太好进行设计,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符合的就一定能设计呢?比如,设计一个控制地震的装置,行不行呢?不行。对于这一类问题,我们就还需要判断它有没有意义?也就是有没有价值?值得不值得去设计?只有通过判断就可以知道。那么判断有没有一个框框呢?

生:有。

师:那么这个框框是什么呢?同学们回答一下。

生:看它是否遵循基本的科学原理?是否确认该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否是主要问题?现在技术条件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该问题所需投入是多少,是否具有一定的效益?

(板书:是否遵循基本的科学原理?是否确认该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否是主要问题?现在技术条件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该问题所需投入是多少,是否具有一定的效益?)

师:对。比如,“如何就将水变成油?这就不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再比如“设计一个能飞上海王星的宇宙飞船?”行不行呢?这显然不行,因为现在技术只能达到火星,还达不到上海王星的条件。再比如“培养上一只良种蟑螂?象这就没有意义。等等。

师:我们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内容和价值时,除需要进行一些主观分析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研究手段,比如,信息收集、调查分析、查阅资料、走访座谈等。这样,既可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问题的内容和价值 。又可以为以后的分析问题、提出设计要求奠定基础。

师:在明确了问题的内容和价值以后,还应明确解决这一问题所受到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板书:设计所受到的限制)

师:无论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设计的进行,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那么它的限制有哪些呢?

生:它的限制主要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是设计对象,二是设计者。

师:对,有两个方面限制。

(板书:一、设计对象二、设计者)

师:同学们看看书,就设计对象受到那些限制,设计者受到那些限制。

生:设计对象要受到本身特点的限制。还要受到成本、环境的限制。设计者要受到本人知识、技能的限制。还要受到资料、仪嚣、设备、材料等因素的限制。

师:对。就设计对象而言,一方面,不同的设计对象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产品功能、大小、安全、外观等设计标准有所不同,如,儿童顽具,外观--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安全性好。结构--大小、生理等。在设计时要受到这些特点的限制。另一方面,就不同的设计对象,它的成本,环境也有所不同。也就是要受到这些成本、环境的限制。

对设计者来说,它的限制也是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一是本人知识、技能。二是资料、仪嚣、设备、材料等。

对这些有了详细了解以后,我们就可以制定设计计划,

(板书:设计计划)

师:设计计划如何列?

生:可以按照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制作模型或原型。

师:对,计划制定以后,还要做什么?

生:还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时间安排。

师:对。还要制定一个时间安排。

(板书:时间安排)

师:因为有些工序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有些只能按次序,不得违背。就比如,外面施工,浇铸混凝土就必须先绑好钢筋,再按好模型板,然好才能浇铸。这些工序就不能颠倒,也不能同时进行。但有一些就可以同时进行。比如,在绑钢筋的过程中,就可以把模型板整理好。绑模型板过程中,就可以把石子、水泥准备好。只有对这些工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制定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时间表,才能在设计过程中,有条不紊,按部就班。

师:把计划也列好,把时间也安排好,这些都准备好以后,就可以进入下一节内容--方案的构思及方法。

5.“数学广角”课堂实录 篇五

【教学目标】

l.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能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进行组合,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巧妙搭配、有序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体验、探究搭配中的有关学问。

【教具准备】课件、运动员头像卡片、作业纸、贴在黑板上的卡片、教杆、椅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国球是什么吗?

生:乒乓球!

师:对啊!乒乓球是我们中国的国球,运动员在各项乒乓球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咱们班谁会打乒乓球?说说都学了多长时间了?参加过哪些比赛?

(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

师:2014年将在东京举行乒乓球团体赛。为了能为祖国多得金牌,我们中国的选手们正在紧张地训练着。今天,我们去看看他们的训练情况。大家看运动员们练得多起劲,多投入啊!可是主教练刘国梁好像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去问问。(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

生:男女混合双打可以有几组?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课件出示:2女3男的运动员名单)

女:王楠、张怡宁;男:王励勤、王皓、孔令辉。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了去乒乓球训练场地参观并帮助刘国梁的情景,生成了混合双打的搭配问题,激发学生帮助刘国梁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介绍男女混合双打的知识

师:知道什么是混合双打吗?

生1:是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一起打。

师:对!就是一个男运动员和一个女运动员搭档一组和对手进行比赛。

2.探索搭配的方法

师:这几个运动员中你最想让谁和谁搭档呢?

生2:我最喜欢张怡宁和王皓,想让他们俩搭档。

生3:我想让王楠和王励勤搭档,因为他们都是世界冠军,实力很强大。

……

师:猜猜看一共能搭配出多少组呢?

生4:4组。

生5:3组。

生6:6组。

师:到底谁猜的对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运动员头像卡片)摆一摆,验证一下到底能搭配出几组呢?是哪几组呢?

(学生活动)

师:大家搭配出了几种?

生:6组。

师:哪6组呢?谁愿意到前边来边指边说?

(一学生到前边指着大屏幕说出搭配的方法)

师: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没有。

师:好!请你把搭配的结果记录下来吧。比一比,看谁的速度最快,写得最简便。

(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1)展示汇报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搭配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7:我是把他们都写了下来。王楠和王励勤;王楠和王皓;王楠和孔令辉;张怡宁和王励勤;张怡宁和王皓;张怡宁和孔令辉。

师:多朴实的做法!同学们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

生8:很好!都写了出来,没有漏掉。

生9:我觉得有点麻烦,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

师:同学们觉得她的方法怎么样?

生10:很简便,这样写比较快。

师:说得很好。谁还有不同想法?

生11:我用了连线的方法。

生12:我还有更简单的连线法。

生13:我也是连线的,可连的不一样。

(2)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大家现在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生14:我用的是第一种方法,因为字难写没写完。现在我觉得连线的方法比较好。

师:数学上咱们追求简洁。这么多连线的方法,你喜欢哪种呢?说说理由。

生15:我比较喜欢最后一种连线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简单而且还很清楚。

生16:我也喜欢最后一种。

……

师:刚才我们都用的是女运动员搭配男运动员,还可以怎样搭配?

生17:男运动员搭配女运动员。

师:这样又应该怎样搭配呢?有时变换顺序也是一种考虑问题的方法。

4.思考问题的方法

师:你觉得在搭配的时候咱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18:我觉得连线不能乱了。

生19:我觉得不能漏掉了。

生20:不能重复了。

师:怎样做才能不漏也不重复?

生21:在搭配的时候,我们应该一个一个地考虑。不能找一个,再随便找另外一个。

生22:要按规律搭配。

生23:我们连线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就不会漏掉了。

师:怎样做是有顺序呢?你到前边给大家指一指。

学生边指边说。

师: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只要在搭配时做到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板书:有顺序、全面),就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方法找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实践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索解决混合双打的问题。通过摆一摆、写一写,让学生找到搭配的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充分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数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通过运用列举、连线等方式表达搭配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数学思考的多样化。】

5.拓展

师:如果刘国梁还想在原来的基础上添上一个男运动员呢?会有几组?比刚才多了几组?知道是哪几组吗?

师:刘国梁发现大家都是乐于助人的孩子,还想请你们帮他把参加男子双打的人员也搭配出来。这是人员名单(课件出示)。四名男运动员每2人一组可以搭配出几组呢?拿出练习纸试一试吧。(在学生做时,师把运动员头像贴在黑板上)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展示在黑板上?

生24(到黑板前动手连,边连边说):

师:他连的怎么样?

生25:很好。他是有顺序地连,这样不会乱,我也是这样连的。

师:如果变换一下他们的顺序,又该怎样连呢?(边说边变,把运动员的头像由方形变成横排列)

……

师:你在生活中还有没有碰到过需要搭配的问题?举例说一说。

生26:有的时候,我们穿衣服需要搭配,比如上衣可以搭配裤子,还可以配裙子。

生27:我在画画的时候要搭配颜色。

生28:我们吃饭也要注意搭配。

……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解决男子双打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应用

师:我们来玩一个抢椅子的游戏。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两把椅子,你觉得要找几个同学来玩合适呢?

生1:找3个人。因为有两把椅子,要是找2个或1个就不用抢了,要是多了就会有很多人抢不到。

师:说得很有道理。你们觉得在这找出的3个同学中哪2个同学可能会抢到椅子呢?

(学生争先恐地后地喊着名字)

师:老师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你能想个办法让老师知道你说的是谁和谁吗?

生2:根据穿的衣服。红色的、蓝色的、黑色的。

生3:根据身高。高个子、矮个子、中间个子。

生4:直接排上号不就行了嘛!

师:你的方法很独特。就用你的方法——给他们编号。那你觉得一共有几种可能呢?

生4:有3种。1号和2号,1号和3号,2号和3号。

师:现在我们开始游戏。先听清楚规则,老师喊开始,你们围着椅子跑,当喊停的时候,你们就抢椅子坐下,抢不到椅子或坐下慢的同学就算没抢到的。开始活动!(抢3次,学生每抢一次,教师就把活动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哪种情况没有出现?

endprint

生5:1号和3号。

师:是啊!很多事情都存在着可能性。

2.综合应用

师:这3个同学都非常棒,很有运动细胞,如果让他们参加比赛的话都会获得奖牌。大家知道2008年奥运会吗?在哪里举行的?还记得奖牌是什么样子的吗?当时的奖牌是金、银、铜各镶了三种不同颜色的玉做成的。当初在设计的时候专家们也是搭配了好几种,最后才确定下来的。你知道他们用这些材料搭配出了多少种吗?(课件出示:金、银、铜;白玉、青白玉、青玉)

生6:9种。我用了算式3×3=9。

师:你竟然想到了算式!快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6:金可以和三种玉搭配,银也是,铜也是。所以就是三三得九。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专家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也是搭配出了9种。最终他们又从玉的质地、价值以及美学的角度等方面去考虑,确定出了这一组为2008年奥运会的奖牌(课件出示)。当年的奥运会我们中国的优秀运动员们一共为国家摘得51枚金牌,稳居奥运金牌榜的第一名呢。希望我们的运动员在2014年乒乓球团体赛上赢得更多的金牌。我们先给他们加加油!(课件出示:中国2014加油):

师:变换顺序还可以怎么给他们加油?

生7:2014中国加油

生8:加油2014中国

……

师:这个振奋人心的加油中还蕴涵了更加神奇的数学知识,我们下节课再去研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本着多种活动和巩固发展的理念设计了抢椅子、金银铜牌的搭配,以及“中国、2014、加油”的组合问题。抢椅子是考虑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在新奇生动的刺激下,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而长时间的集中学习会让他们感到疲劳,而这个游戏,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搭配还可以用编号的方法列举出来。金、银、铜牌的搭配是在男女混双搭配的基础上提高了一点难度,多了一个搭配的元素,再次让学生搭配,并让他们了解奖牌设计的奥妙,感受中国人民的智慧。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安排,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关于事物组合的一些方法,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一些情况,相信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谁来说一说?

生1:这节课我学得非常的开心,知道了很多的乒乓球的知识。

生2:我知道了怎样搭配,以及要有顺序地考虑问题。

……

师:生活中里还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数学领域中获得金牌。

(责编金铃)

endprint

生5:1号和3号。

师:是啊!很多事情都存在着可能性。

2.综合应用

师:这3个同学都非常棒,很有运动细胞,如果让他们参加比赛的话都会获得奖牌。大家知道2008年奥运会吗?在哪里举行的?还记得奖牌是什么样子的吗?当时的奖牌是金、银、铜各镶了三种不同颜色的玉做成的。当初在设计的时候专家们也是搭配了好几种,最后才确定下来的。你知道他们用这些材料搭配出了多少种吗?(课件出示:金、银、铜;白玉、青白玉、青玉)

生6:9种。我用了算式3×3=9。

师:你竟然想到了算式!快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6:金可以和三种玉搭配,银也是,铜也是。所以就是三三得九。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专家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也是搭配出了9种。最终他们又从玉的质地、价值以及美学的角度等方面去考虑,确定出了这一组为2008年奥运会的奖牌(课件出示)。当年的奥运会我们中国的优秀运动员们一共为国家摘得51枚金牌,稳居奥运金牌榜的第一名呢。希望我们的运动员在2014年乒乓球团体赛上赢得更多的金牌。我们先给他们加加油!(课件出示:中国2014加油):

师:变换顺序还可以怎么给他们加油?

生7:2014中国加油

生8:加油2014中国

……

师:这个振奋人心的加油中还蕴涵了更加神奇的数学知识,我们下节课再去研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本着多种活动和巩固发展的理念设计了抢椅子、金银铜牌的搭配,以及“中国、2014、加油”的组合问题。抢椅子是考虑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在新奇生动的刺激下,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而长时间的集中学习会让他们感到疲劳,而这个游戏,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搭配还可以用编号的方法列举出来。金、银、铜牌的搭配是在男女混双搭配的基础上提高了一点难度,多了一个搭配的元素,再次让学生搭配,并让他们了解奖牌设计的奥妙,感受中国人民的智慧。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安排,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关于事物组合的一些方法,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一些情况,相信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谁来说一说?

生1:这节课我学得非常的开心,知道了很多的乒乓球的知识。

生2:我知道了怎样搭配,以及要有顺序地考虑问题。

……

师:生活中里还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数学领域中获得金牌。

(责编金铃)

endprint

生5:1号和3号。

师:是啊!很多事情都存在着可能性。

2.综合应用

师:这3个同学都非常棒,很有运动细胞,如果让他们参加比赛的话都会获得奖牌。大家知道2008年奥运会吗?在哪里举行的?还记得奖牌是什么样子的吗?当时的奖牌是金、银、铜各镶了三种不同颜色的玉做成的。当初在设计的时候专家们也是搭配了好几种,最后才确定下来的。你知道他们用这些材料搭配出了多少种吗?(课件出示:金、银、铜;白玉、青白玉、青玉)

生6:9种。我用了算式3×3=9。

师:你竟然想到了算式!快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6:金可以和三种玉搭配,银也是,铜也是。所以就是三三得九。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专家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也是搭配出了9种。最终他们又从玉的质地、价值以及美学的角度等方面去考虑,确定出了这一组为2008年奥运会的奖牌(课件出示)。当年的奥运会我们中国的优秀运动员们一共为国家摘得51枚金牌,稳居奥运金牌榜的第一名呢。希望我们的运动员在2014年乒乓球团体赛上赢得更多的金牌。我们先给他们加加油!(课件出示:中国2014加油):

师:变换顺序还可以怎么给他们加油?

生7:2014中国加油

生8:加油2014中国

……

师:这个振奋人心的加油中还蕴涵了更加神奇的数学知识,我们下节课再去研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本着多种活动和巩固发展的理念设计了抢椅子、金银铜牌的搭配,以及“中国、2014、加油”的组合问题。抢椅子是考虑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在新奇生动的刺激下,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而长时间的集中学习会让他们感到疲劳,而这个游戏,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搭配还可以用编号的方法列举出来。金、银、铜牌的搭配是在男女混双搭配的基础上提高了一点难度,多了一个搭配的元素,再次让学生搭配,并让他们了解奖牌设计的奥妙,感受中国人民的智慧。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安排,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关于事物组合的一些方法,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一些情况,相信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谁来说一说?

生1:这节课我学得非常的开心,知道了很多的乒乓球的知识。

生2:我知道了怎样搭配,以及要有顺序地考虑问题。

……

师:生活中里还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数学领域中获得金牌。

(责编金铃)

6.《我们爱老师》课堂实录 篇六

生:我们爱老师。

师:很好。现在翻开课本, 请小朋友自己把课文学一学, 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小声读, 读完的小朋友请举手。

解析:通过拼音来正音, 认识生字, 从小开始培养自学能力。一年级的学生还不能默读, 只能要求小声地读。

(学生认真地、小声地读课文, 读完纷纷举手。)

师:放下, 现在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解析:学生初次接触课文, 所以老师先要范读, 范读时速度适当放慢一点。

师:你们自己小声读了一遍, 又听老师读了一遍, 你们想想,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

解析:初步培养概括能力。

生: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师:好。哪位小朋友能够讲得更简单一些?

生:这一课主要讲的是:我们爱老师。

师:讲得很好,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 这一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解析:结合课文教句号。

生:这一篇课文有三句话。师:你怎么知道有三句话?生:我看见课文里有三个句号。

师:对!谁能把第一句话读一读?

生:我们爱老师, 老师关心我们。

师:“关心”是什么意思?老师平时是怎样关心你们的?

解析:关心是一个新词, 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自己理解关心的意思。

生:老师教育我们上课要用心听讲, 不做小动作。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姿势。

师:这是老师关心你们的学习。老师还在哪些地方关心你们呢?

生:有一次, 我把手放在嘴里, 斯老师问我为什么要把手放在嘴里, 我说我的牙齿活动了, 斯老师就替我把牙齿拔了。

解析:七、八岁的儿童正是换牙的时候, 常碰到这样的情况。

师:这是老师关心你们的身体健康。

生:有一次, 天很冷, ××穿的衣服很少, 斯老师就找了一件衣服给他穿上, 这也是老师关心我们。

师:对!这是老师在生活上关心你们。呵呵, 你也想说, 你说吧!

生:有的时候, 我们有缺点, 老师找我们谈话, 要我们向雷锋叔叔学习。

师:你们都讲得很好。老师从学习、生活、思想品德方面关心你们, 所以课文上说:“老师关心我们。”现在大家把第一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第一句)

解析:经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对“关心”一词理解得比较透彻。第一句话先后读过四遍, 已经记住了。

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关心你们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句话。“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这里有几个生字, 我们先学习生字。 (出示事先写好的拼音“duǒ”) 大家把这个拼音读一读。

师:看老师写“朵”字。 (教师边讲边板书, 字的上半部用红粉笔写, 以便引起学生注意;字的下半部用白粉笔写。)

解析:对一年级学生, 生字要当堂板书, 以便使他们知道写字的笔画顺序。

师:谁说说, 怎么记住“朵”字?

生:“朵”字是上下结构, 上面是“几”字少一钩, 下面是“木”字, 合起来就是“朵”, 花朵的“朵”。

解析:开始教一年级学生汉字时, 要引导他们分析字形结构。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 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二年级学生就不必每个字都分析字形了。

师:讲得很好。你们看得很仔细, 上面不是“几”字而是“几”字少一钩。你们再看看, 这个字的上面一部分像一朵花, 花多半长在树上, 所以下面是一个树木的“木”字。大家能记住吗?

生:能!

师:现在我们来看花朵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一束鲜花)

解析:学生都见过花朵, 本来用不着实物教具, 但为了引出花朵的可爱, 所以用一束花做实物教具。

师:看, 这就是花朵。一朵一朵的花叫什么呢?

生:花朵。

师:花美丽可爱, 你们知道是谁栽培的?

生:这么美丽的花朵是园丁叔叔、阿姨们浇灌出来的。 (因事先曾带领学生到公园里去参观过, 所以他们知道园丁。)

师:对, 是园丁栽培出来的。

解析:说“栽培”比“浇灌”恰当, 教师及时纠正。

师:读 (教师指黑板上的“园”字)

生:园。

师:“园”要整体认读, 再读一遍。

生:园。

师:看老师怎样写这个“园”字。 (边说边写) 先写外面, 后写里面, 最后关门。

解析:指导先外后内, 最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师:大家看好了, 我马上要把这个“园”字遮住, 看谁能说出, “园”字是怎么写的?

解析:此刻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对字形能牢固地记住, 这样做比机械地唱笔画笔顺好。

(片刻后用东西把“园”字遮住)

生:“园”字是全包围结构, 外面是“国”字框, 里面是个一元的“元”, 合起来就是“园”, 园丁的“园”。

解析:在前面看图学词学句时已学过“全国人民”的“国”字, 所以知道是全包围结构。

师:很好。那么“园”字怎么讲呢?你们知道哪些带有“园”字的词?

生:有园丁的园, 花园的园, 公园的园, 幼儿园的园。

师:噢, 你说。

生:还有动物园的园。

师:对了, 动物园的园也是这个园。公园, 花园, 幼儿园, 动物园都是这个“园”字。这些地方, 都要围起来, 所以外面是个全包围结构, 里面是个“元”字。

解析:会意字, 帮助学生记住字形。

师:那么什么叫“园丁”呢?

解析:加深园丁的概念。

生:种花的人叫园丁。

师:对了, 在公园里种花栽树的人叫园丁。前几天, 我们到公园里去, 看工人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

生:前几天, 老师带我们小朋友到公园里去看园丁叔叔、阿姨们劳动。我们看见园丁叔叔、阿姨们有的在浇花, 有的在锄草, 有的在松土, 有的在洒农药, 还有的在修树枝。

师:讲得很好。园丁叔叔、阿姨们为了把花草树木种好, 他们不怕风吹雨打, 不怕太阳晒, 有时松土, 有时浇水, 有时锄草施肥, 有时修树枝……他们在辛勤地劳动。

解析:讲述这些就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园丁的辛苦, 并自然地引出“辛勤”这个生词。

师:把这两个拼音读一读。

师:再读一遍。 (学生读, 教师板书“辛勤”。)

解析:“辛勤”是二类字, 只要求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 不要求会写、会用, 所以不分析字形。

师:“辛勤”是什么意思?

生:“辛”就是辛苦的意思。

师:那么“勤”呢?

生:“勤”就是勤劳。

师:对了, “辛勤”就是辛苦、勤劳的意思。园丁们工作很辛苦, 很勤劳。所以称为辛勤的园丁。 (在“辛勤”的后面, “园丁”的前面加上“的”字, 成为“辛勤的园丁”。) 大家把它读一遍。

生:辛勤的园丁。

师: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指黑板上的“zǔ”) 把这个拼音读一下。

师:注意, 是平舌音, 不是翘舌音。再读一遍。

师:对。看“祖”字是怎么写的? (在黑板上写“祖”字, 并将“礻”字旁的一点用红粉笔标出。) 说说“祖”字是什么结构?

生:“祖”字是左右结构, 左边是个电视机的“视”字的半边, 右边是个而且的“且”字, 合起来就是祖国的“祖”。

解析:“且”字没有学过, 但学生已经认识了。

师:讲得不错。“礻”字旁我们已经学过了, 电视机的“视”就是“礻”字旁。但大家要注意, “礻”字旁这儿是一点 (用红粉笔标明一点) , 大家不要写错了。

解析:根据以往的经验, 学生容易把“礻”字旁写成“衤”字旁, 故要加强指导, 以免学生写错。

师:哪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写个“祖”字? (很多学生举手) 好, 这么多小朋友要来写。现在请你来写。写大一点, 使大家看得清。你们用心地看她写。

解析:学生集中注意看这名同学写“祖”字, 这比各人抄写五遍、十遍印象深刻。

(该生写好“祖”字后, 面向全班同学。)

生:请小朋友提意见。

生:你的“祖”字写对了, 可惜右边而且的“且”字写得有点儿歪。

生:还有哪个小朋友要提意见?

生:你的“祖”字写对了, 可是右边而且的“且”字底下一横写得太长了。

解析:学生喜欢提意见, 而且往往是提缺点。教师要经常教育他们一分为二, 先提优点, 再指出不够的地方;同时要教育被提意见的学生虚心听取意见。

师:小朋友的意见提得都很好, “祖”字写对了, 可是写得不够好, 以后我们多练习练习就会写得更好。你们可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祖国?”

解析:“祖国”的概念比较抽象, 一年级学生不易理解, 所以这个词放在后面教。

生:祖国就是南京。 (好多同学都笑了, 知道祖国不是南京。)

师:不要笑。祖国就是南京吗?不对!南京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城市, 像北京、上海一样。大家再想想, 什么叫祖国?

生: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

解析:这个学生对“祖国”理解得比较扩大了一些, 但还不对。

师;噢!祖国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对吗?

生:不对! (答声中也有说对的)

师:美国是一个国家, 日本也是一个国家, 我们能说美国、日本是我们的祖国吗?

解析:因为常有美国、日本朋友来校友好访问, 所以学生对这两个国家比较熟悉。

生:不能!

师:那么什么叫祖国呢?谁能再说一说?

生: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解析:经一再启发, 学生逐渐理解了。

师:你讲得对, 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祖祖辈辈生长在这个国家, 这就叫我们的祖国。

解析:强调一下, 使学生加深印象。

师:那么, 我们的祖国叫———

生: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对了, 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大家都热爱我们的…… (故意停顿一下, 让学生接下去。)

生: (齐) 祖国。

解析:结合进行爱祖国的教育。

师:好, 现在我们把第二句话读一读。 (引出“我们”)

生: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师:这儿的“我们”是指什么人呢?

生:这儿的“我们”是指我们小朋友。

师:对, 这儿的“我们”是指我们小朋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这句话你们懂吗?

生:我们是小朋友, 怎么成了花朵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解析: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积极鼓励;对提出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思考, 让他们自己去解答。

生:因为我们把祖国比作大花园, 所以把我们小朋友比喻成花朵。

解析:学生唱过“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首歌。

师:现在我们来看幻灯。

解析:放映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儿童的笑脸儿和美丽花朵的幻灯片,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小朋友像花朵一样美丽。

师:这些小朋友, 一张张的笑脸, 胖胖的, 活泼可爱, 像什么一样?

生: (齐) 像花朵一样。

师:对了, 像花朵一样。花, 美丽可爱, 小朋友呢, 也活泼可爱, 像花朵一样。这是比方的话。我们把新中国的儿童比作祖国的花朵。花会结出很多果实, 我们小朋友长大了会干什么呢?

生:我长大了要做人民教师, 去教育小朋友。

师:好, 你长大了要做教师。

生: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空军飞行员, 保护祖国。

师:你长大了要当一名空军飞行员, 保卫祖国。这儿“保护”应说“保卫”, 请你再讲一遍。

解析:学生常有用词不当的毛病, 教师要及时纠正, 让他再说一遍, 以加深印象。

生: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空军飞行员, 保卫祖国。

师:好, 这次说对了。 (忽然发现有个男生和同座的小朋友小声讲话) 王××, 你长大了准备做什么?

生:我长大了, 当解放军, 保卫祖国。

师:你长大了当解放军, 保卫祖国, 很好。可是我们上课时应该怎样? (先表扬后批评, 使学生自己认识错误。)

生:遵守纪律。

师:对了, 你坐下。现在我们看王××是不是遵守课堂纪律了。 (全体学生都立即坐端正了)

师:小朋友都很有志气, 要建设祖国, 保卫祖国, 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所以我们要把新中国的儿童比作……

生: (齐) 祖国的花朵。

师:对了, 把小朋友比作祖国的花朵。可是, 我们小朋友还小呀, 还没有学好本领, 在学校里靠谁来教育培养你们呢?

生:靠老师来教育培养我们。

师:对!现在我们看书上的第二幅插图。图上画的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在干什么?

解析:课文中的插图要充分利用。

生:这幅图上画的是小朋友和老师在种花。

师:老师除了带领小朋友种花、劳动, 还做哪些工作?

解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会老师的辛苦。

生:老师还要给我们上课。

师:对了, 还有呢?

生:老师还要给我们改作业。

师:批改作业。

生:老师有时候还到我们家去访问。

师:家庭访问。那么, 有的时候…… (正想说下去, 看见有个学生举着手。) 你说吧。

生:我们小朋友, 有的时候有了缺点、错误, 老师还要跟我们谈话。

师:讲得都很好。老师从早到晚和你们一起学习, 一起劳动, 一起活动。你们放学了, 老师还要备课, 批改作业, 有时连星期天也不休息。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 认真负责, 耐心细致地教育你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 老师是不是真的是栽花种树的人呢?

生:不是, 这也是在打比方。

师:不错, 你们现在也懂得了什么是打比方了。现在我们大家把这几个生字读一下。

生: (齐) 祖国、花朵、辛勤、园丁。

师: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祖国的花朵, 辛勤的园丁。

师:很好, 我想请一个小朋友把第二句话读一下。

生: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师:我们大家来把第二句读一遍。 (生齐读第二句)

师:把书放下。老师是怎样教育我们的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三句话。老师教我们要记住毛主席的话,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这句话有两个生字。 (指“教”字) 这个字学过吗?

生:学过了。

师:哪儿学的?

生:过去我们学的是教师的“教”, 第四声。

师:对。过去学的是教师的“教”, 是第四声。这儿呢?大家把这个拼音读一读。

生:j—i一āo一jiāo。

师:今天学的是第一声, 是老师教我们的“教”。这是个多音字。

解析:这个字上次是二类字, 不要求书写。今天成为一类字, 要求书写。

师:我们大家把这个“教”字书空一遍, (学生举起右手, 书空“教”。) 好。“老师叫我们要记住”, “记住”是什么意思?

生:“记住”就是永远不忘记的意思。

师:对了, 你讲得不错, 可是声音小了点, 请你再讲一遍。

解析:培养学生说话口齿清楚, 声音响亮的习惯。

生:“记住”就是永远不忘记的意思。

师:好!这一次说得清楚了。你坐下。那么, 老师教我们要记住毛主席的话, 哪一句是毛主席说的呢? (让学生从课文里找出答案)

生:课文上“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这句话是毛主席说的。

师:不错, (指黑板上的“hǎo”) 大家把这个拼音读一读。

师:“好”是第三声, 很好的“好”。但是两个“好”字在一起, 第一个“好”字读第二声, 第二个“好”字仍读第三声, 连起来读作háo hǎo。

生: (跟读) háo hǎo。

师:再读一遍, 连在一起读。 (教师做手势)

生:好好学习。

师:看我写“好”字。 (板书“好”) 谁说说, “好”字是什么结构?

生:“好”字是左右结构, 左边是个“女”字, 右边是个“子”字, 合起来就是“好”, 好好学习的“好”。

师:讲得不错, 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 (课本上插图用幻灯片放出来) 老师正在教我们要记住毛主席的话,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好好学习?

生:好好学习就是认真地学习。

师:还有谁想说?

生:努力学习也是好好学习。

生:好好学习就是专心学习。

师:对的。认真学习, 努力学习, 专心学习都是好好学习。 (这时还有一个学生在举手) 你说吧!

生:好好学习就是勤奋学习。

师:勤奋学习, 讲得真好。我们小朋友都能努力学习, 认真学习, 所以能天天向上。什么叫天天向上?喔!现在小朋友手举得更多了, 请你来说。

生:以前不好, 现在一天比一天好, 就叫做天天向上。

师:一天比一天好, 就叫天天向上。现在我们学习得好, 将来学得更好, 也叫天天向上。我们要好好地学习, 在学习、劳动、思想品德、身体各方面都要一天比一天进步。

师:这几个字都学会了, 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

(生读黑板上的全部生字)

师:这些字, 哪一个最难记?

生:“辛勤”的“勤”最难记。

师:我们把“勤”字再读一遍。 (从学生实际出发, 难认难记的多学一遍。)

生:勤, 辛勤的“勤”。

师:“辛勤”这两个字, 我们只要认识就行了, 以后还要学的。我们现在来读一遍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 (拿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大家读读小黑板上的字。

(学生读生字词)

师:谁能用“教”字说一句话?

生:老师教我们学生字。

师:对了, 老师正在教你们生字。

生:老师教我们向雷锋叔叔学习。

师:讲得好。

生:老师教我们要遵守纪律。

师:对!

师:谁能用“祖国”说一句话?

生: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很好。

生:我们的祖国多么美好。

师:讲得好。

生: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

师:讲得真好!这些字词都会认会用了。现在我想请一个小朋友把黑板上的字领大家读一遍。 (把生字打乱了写在小黑板上, 检查学生认字的情况) 大家都想来带头。请冯××来领读。 (生跟冯××读)

师:很好。冯××请生回去。现在我们来做猜字游戏。谁愿意上来猜?

解析:学生很喜欢做猜字游戏, 都纷纷举手, 愿意猜。

师:不少人都愿意猜, 很好。但是要把黑板上的字全部认识了, 才能来猜。请林×上来猜。 (林×背向黑板, 面对全体同学。) 还请一个小朋友来指字。 (黄×走到黑板前指一个“勤”字) 大家看到了吗?

生: (齐) 看到了。

师:请林×来猜。 (林×指着黑板上的字一个一个地猜)

林:是不是花朵的“朵”?

生: (齐) 不是花朵的“朵”。

林:是不是祖国的“祖?”

生: (齐) 不是祖国的“祖”。

林:……

生:……

(直到猜准“勤”字, 全体同学兴奋地鼓掌, 并说是辛勤的“勤”。)

解析:寓巩固字词于游戏之中, 比一遍一遍地机械地认读有效。

(学生还要求继续做猜字游戏)

师:好, 我们今天就猜到这里。我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想来猜, 下次我们再来猜。现在我们来朗读课文。先听一遍录音。大家注意听, 她是怎么读的, 哪儿读得重一点儿, 哪儿要稍停一下。 (放录音, 学生很安静地听。)

师:第一句“爱”和“关心”要读得重一点, 现在大家拿起书, 把第一句读一下。 (生齐读课文第一句)

师:第二句话的“祖国”“花朵”“辛勤”“园丁”也要读得重一点。大家读第二句。 (生齐读课文第二句)

师:很好。第三句比较长, 有的地方可以稍停一下。“老师教我们” (停一下) “要记住” (停一下) “毛主席的话,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大家把第三句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第三句)

师:现在我们把整篇课文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

解析:学生这样读、那样读, 已经把课文读熟会背了。

师:今天学的这篇课文, 一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 是我们爱老师, 因为老师关心我们;第二句话, 是老师像辛勤的园丁那样教育我们, 培养我们;第三句话, 是老师要我们听毛主席的话,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所以我们要爱老师。这课的题目就是《我们爱老师》。现在我们来写字, “辛勤”两个字暂时不写, 其余的字每个写三遍。大家准备写字本, 开始写。要注意写字的姿势。

解析:学生写字时, 教师来回巡视, 如发现有学生拿笔姿势或坐的姿势不正确, 就及时帮助纠正。

(学生写字)

(下课铃响)

师:没有写完的, 带回去写。下课。

附板书:

7.“分子”课堂实录与点评 篇七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子( 板书课题) 。

( 师打开一瓶白酒,室内充满了白酒特有的芳香气味。 )

师:有句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 大屏幕展示江南古镇、深巷酒旗)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酒香呢? 生活中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生1:路过花园闻到花香。

生2:雨后的空气里有潮湿的感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上述例子说明,物质是由更小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的。分子很小,我们肉眼并不能看见,但它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夏天扇扇子为什么会感到丝丝凉意呢?是因为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外力作用下, 与皮肤碰撞发生了能量交换。我们闻到的酒香、花香是由分子运动产生的现象。

师: 同学们, 现在我们可以从生活的体验中, 从我们在小学自然和中学物理学过的知识中,探究分子的性质,分析总结一下分子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生1:分子是很小的。

生2: 如果把蔗糖放在水中, 一会就不见了,分子应该是运动的。

生3:工业用低温压缩空气液化法制氧气,气体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之间一定有空隙。

( 从学生的经验和感知入手 ,自然、贴切地引入“分子”,放手让学生去猜测和探究分子的性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探究,使课堂的教与学演变为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发现交流的过程。 )

【实验探究】

师:你们的猜想有一定的依据,现在我们用以下实验证明刚才的猜想。

( 大屏幕展示实验报告。实验一:品红扩散;实验二:氨的扩散。 )

师:同学们在做实验过程中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内讨论、合作、比较、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

师: 同学们, 在上述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 我发现烧杯中的品红颗粒周围有红色一点点扩散,过一段时间烧杯内才完全变红。

生2:装品红的烧杯由浅变深,是品红分子在水中的浓度由小变大。

生3:滴上氨水后,试管内的滤纸依次向里变红,靠近管口的颜色较深。

生4:我闻到了刺鼻的气味。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上述两个实验说明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生1:分子是运动的。

师:你看见分子了吗?

生2:没有看见分子,分子可能很小。

师:分子的确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约3×10-26kg,但分子是确实存在的。

( 师出示天 平 , 在天平的 两边各放 一只500m L的空烧杯,调节天平平衡。 )

师:烧杯中有没有物质?

生:有物质,是空气。

(教师取一集气瓶 ,告诉学生内盛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后,要求学生观察其颜色。教师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缓慢倒入天平左盘烧杯中,天平左盘下沉。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 )

师:为什么天平左盘会下沉呢?

生1:是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大,排除空气而使左盘下沉。

生2:我明白了,分子很小,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它是真实存在的。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

师:我们继续进行下一个实验。

(大屏幕展示实验报告。实验三 :水和酒精混合的体积变化。 )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

师:同学们在实验三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通过实验观察发现50m L水和50m L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了, 我认为分子之间有空隙。

生2:在实验中,我认真比较,发现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我想分子间一定有空隙。

师:联系我们周围的生活,根据你们的经验还能举出分子间有空隙的例子吗?

生1:物质间的三态变化,水蒸气,与水相比,分子之间的空隙变大了。

生2: 热胀冷缩现象。 (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要勤于思考。 )

师:同学们存在疑问吗?

(得到答复后 ,教师接着谈 ,并用黄豆、小米等混合后体积变化情况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

师:哪位同学谈谈你对分子的认识?

生1:我认为分子是一种很小的微粒。

生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生3:分子与分子间存在空隙。

师:同学们答得很好。 (边总结,边板书性质。 )

(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认识并发现问题,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新理念。对微观世界的感知是学习的难点, 但教师选择了天平这一化学中最常用的仪器,化难为易,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分子的真实存在,认识了分子间存在空隙。 )

师:分子还具备哪些性质呢? 同种分子性质是否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是否不同?

(大屏幕 :用不同方法可获得氧气。学生思考讨论,分组汇报。 )

师:无论我们用哪种方法获得的氧气,其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都是相同的, 这也是分子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析电解水、加热高锰酸钾、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为什么都能获得氧气,小组选派代表回答。

生1:三种方法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师:你能否谈谈发生化学变化后,各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生1:反应物以水为例,发生化学变化后,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

生2:上述变化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师: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 水变成了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变了吗?

生:水分子没有变,只是水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水分子还具有水的化学性质。

师:那么水电解后,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 物质种类变了, 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变了吗?

生:化学变化后,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分子,化学性质也发生改变。

(教师举例 ,从物态变化、沸点、密度等说明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 教师补充分子另外两个性质, 并进一步解释学生的疑问。 )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分子的性质归纳分子的概念吗?

生1:分子是一种微粒。

生2: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生3: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师: 同学们归纳得很好, 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分子可以这样定义。

(板书分子的概念 ,并进一步讲解 ,同时要求同学们注意概念的要点。 )

(在分子概念的形成中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不同本质,运用分析、讨论、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分子概念的关键词:最小微粒,保持化学性质,这样由浅入深、分层递进,让学生从简单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 )

【问题解决】

(大屏幕展示情景 :1.湿衣服晒干 ;2.警犬追踪罪犯;3.打气筒向足球内压入气体。 )

师: 针对上述问题, 围绕性质谈谈你的认识。

生1:湿衣服晒在阳光下容易干,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

生2:警犬是根据罪犯遗留的气味追踪罪犯的。

生3:打气筒加压后,气体分子空隙变小,被压进球体内。

师:在课的开头,老师引用了“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生1:有句古诗“惟有暗香来”,诗中的“暗香”应该是花香。

生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为你们而高兴,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

(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是化学学习的目的之一,“学以致用”, 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诠释生活、创造生活,促进学生的发展。 )

【课堂小结】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我学习了分子的性质,知道了宏观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生2:我发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与分子有关的现象,我更爱学化学了。

生3: 我觉得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一些学习和探究的方法, 以后我要用它学习和研究。

师: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明确,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进行分子的探究。

上一篇:新任政协委员培训班开班仪式讲话下一篇: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修订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