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4-07-02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共16篇)(共16篇)

1.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一

寄宿制学校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部分学校住宿条件较差。一些学校的学生宿舍都是以前建的老房子,建筑质量较差,有漏雨、内墙面脱落、门窗残缺不全等现象,同时,个别宿舍住宿拥挤,而且宿舍内通风不畅、气味难闻,存在安全隐患和火灾隐患。

二、食堂食品安全有隐患。不少学校对食堂进行私营化,将食堂短期或长期承包给业主,由于业主以赢利为目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运行中尽量减少投入、降低成本,采购食品原料时尽量采购廉价、散装的食品,使食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学校主食库、副食库封闭不严,食堂卫生较差,个别学校不能很好地落实索票留样制度,给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

三、管理队伍亟需加强。受资金限制,缺乏管理人员编制,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生活教师、保安人员的编制,门卫、宿舍管理员配备较少,导致部分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学生的生活管理、学校的治安工作。有的学校,男教师兼职当保安,晚上巡逻护校。教师大都从早上6点开始工作,直到晚上孩子入睡才能休息,普遍感到工作压力过大。

对此建议:

1、加强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政府应对寄宿制学校投资建设标准化的宿舍、食堂、澡堂等。

2、配备专职的炊事员、宿舍管理员、保安等,使学生吃、住安全,对在校值班巡逻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开展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守法意识,普及安全常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和生命意识。

2.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二

一、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 规划不合理

部分建设项目的随意性比较大, 部分地区为完成计划数, 对公路的设计走向、通达要求、技术等级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论证, 匆忙上马, 造成公路路线走向不合理, 公路等级不匹配或路线重复建设等后果;虽名为通乡通村公路, 可是有些路线因为计划里程的限制根本没有连接到乡村, 且相邻县、相邻乡村连接线更是无人理会, 造成断头路、单向路较多, 不能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影响农民的出行, 限制了农村公路网络的系统布局和通达性。

2. 监管不严格

招投标管理不规范, 所招标的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虽有资质, 由于通村公路的建设特点是路线零碎, 里程较短, 利润较少, 造成了一些有资质且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不愿意参与这样的项目, 因此一些个人挂靠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运而生, 再加上工程分包及管理者参与施工等情况的发生, 更加严重影响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

3. 配套资金缺乏

目前我省公路建设实行的是“国家补贴, 地方自筹”的形式。自2001年以来, 各市县及地方都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 由于连年的投入, 地方财政已经有非常严重的资金压力。配套资金缺乏, 造成公路工程的建设结构、施工工艺等方面出现“可汤下面”的局面, 导致局部工程质量不稳定, 部分项目存在质量隐患。

4. 公路养护机制不健全

乡村道路养护由乡镇、村自行解决, 养护资金及工艺技术都难以保证, 有些公路建成后根本就没有养护过!农村公路重建设, 轻管养的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一些经济次发达地区, 用了九牛二虎之力, 采取多种办法才修建起来的一批农村公路, 由于建设标准和公路等级比较低, 建成后因缺乏有效的管养而受到损坏, 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

5. 路政管理相对薄弱

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原则为“三自”方针, 即“自建、自养、自管”。而农村公路实际管理中, 由于路政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政策支持, 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维护基本上处于空白, 乡级公路红线控制区内违章建房现象较为普遍, 治理难度大。

二、解决方法

1.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确保农村公路有序协调发展

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 研究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方案。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的实际需求出发, 综合考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扶贫和旅游资源开发等要素, 重点应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以及连接国省千线的“出口路”建设, 抓好资源利用、贫困地区联片开发的“经济路”建设, 抓好通往交通闭塞乡镇、行政村的“通达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要与村镇整体发展规划结合, 与合乡并镇结合, 与扶贫开发结合, 与小城镇建设结合, 最大限度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从单纯的总量计划控制到工程项目、公路网络布局合理规划的转变, 达到优化路网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 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协调发展。

2. 加大各级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前期立项审批工作, 使项目建设科学化、合理化, 坚决避免重复立项;二是加强招投标的审核力度, 一定要把没有能力的单位挡在门外, 并杜绝监守自盗的情况发生。三是强化中期检查及竣工验收工作, 不合格的工程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确保竣工工程的质量。

3. 坚持建养并重, 确立农村公路养护的长效机制, 确保公路完好畅通

农村公路管养应与“四个主体”结合。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是省、市、县、乡四级人民政府的共同责任。省级人民政府担负着制定建设规划、编制养护计划、统筹安排养护资金、做好指导督查等工作, 它是领导主体;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建设、规划、实施, 筹集管理养护资金以及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和组织沿线广大农民群众的任务, 它是直接责任主体;县级交通部门及公路管理机构承担着日常养护管理的具体工作, 它是实施主体;乡镇人民政府也有资金筹措和养护管理的义务, 它是配合主体。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国办发[1005]49号文件明确了两个主渠道:交通部门征收的公路养路费按照先养护后建设的原则, 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 统筹本级财政预算, 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 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农村公路养护基数庞大, 单凭公路养路费收入, 是满足不了需求的, 必须在其它渠道上多争取政策及资金支持。

4. 依靠政策, 拓宽农村公路融资渠道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核心是政策, 关键是资金。落实建设资金, 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前提。各地政府要完善农村公路筹资政策, 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投人力度, 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落实配套资金。建立完善以国家和省市扶持、县乡镇主体投资、社会融资、国省道和农村公路捆绑贷款、群众义务投劳相结合的农村公路建设筹资体制, 从根本上保证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所需要的资金。

三、小结

3.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三

笔者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的基本矛盾是政府降低教育成本与农民需要方便上学之问的矛盾,或称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从政府角度看,由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实施了税费改革、税制改革、城市化发展等战略,所以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需要减少中小学校的数量,从而达到缩短基建战线、减少教育经费开支、实现有效管理的目的。据教育部发布的《2004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告》统计,2004年,我国撤减-小学3.17万所,初中973所。这样的调整幅度和速度必然降低办学成本。

从农民的角度看,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学不离村、中学不离乡(镇)的上学格局被打破后,农民必然感到子女上学不方便,要为子女解决交通、住校吃饭问题等,教育成本普遍增加。在很多地区,孩子上学还要翻山涉水,存在安全隐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就近入学”。教育部门对“就近入学”的解释是:2.5千米半径范围设一所学校。农民希望减少孩子的上学成本,降低时间成本,降低安全风险,就近上学。

不可否认,我国农村教育仍然处于地方财力供给制约阶段,而不是需求满足阶段。但是,面对上述基本矛盾,政府应该优先考虑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农民子女的教育尊严;以方便农民子女就学为宗旨,更好地为农村孩子提供教育服务的新设计。制定政策要有缓冲的余地,要循序渐进。

农民子女上学路途远了,成本增加了,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应避免的。寄宿制只是解决上学远问题的一种思路。大力发展校车系统不失为解决儿童上学远问题的上策,这也是被很多国家证明了的有效对策。“村村通”工程为发展校车系统铺平了道路。发展校车系统比盖校舍更灵活,不仅可以杜绝“空壳学校”等浪费现象,而且建设成本低,更加适合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国情。发展农村学校校车系统对拉动内需、直接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催生一个新的“校车司机”职业等也有现实意义。此外,政府发展校车系统还可以杜绝目前有些私家车接送儿童存在的安全隐患。

发展校车系统,应该将我国人口分布、地理分布作为基本依据。“漠河腾冲线”以东约43%的领土面积居住着大约95%的人口,而以西约57%的领土面积仅有5%的人口。因此,“漠腾线”以东,应该以发展校车系统为主,解决农村儿童上学远的问题,同时辅之以一些达到国家标准的寄宿制学校。在“漠腾线”以西,主要应该以高标准寄宿制学校、教学点和周末班车相结合的方式为儿童上学服务。就一个具体地方而言,应结合地貌和文化等因素,征求农村儿童家长的意见,决定采用哪种方式。

此外,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正值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文化部正推行村村建立文化站工作,科技部和农业部正在强化农村科技推广站建设和农民业余学校、农村夜校网络建设,各级党建系统也在大力推进农村党员活动场所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建设。农村基层县、乡(镇)政府可协调各部门的文化教育资源,协调各方面的利益,通盘设计寄宿制学校的布局,尽可能保留村小,形成农村综合社区文化教育活动场,分季节、分时段发挥不同功能。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村其他各类人群搞文化活动所需的人员和场所问题,也可以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和寄宿制学校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

4.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四

乐平浯口小学李安安

我在农村学校执教已有四个年头了,特别让我关注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涌入城市。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他们的子女这个时候正好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多为进城务工),而其仍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正是因为这样,使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意义重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习成绩

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居上等和中上等的低于非留守儿

童 5.6%;再对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前后的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现在的成绩和父母外出务工以前相比,上等和中上等的人数下降

了 11.9%。由此可见,父母的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确实存在明显的影响,很多孩子的成绩在父母外出后都出现了下降。

(2)家庭教育

由于不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平时缺乏与子女沟通和对其必要的教育,既造成了亲情淡漠,又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归属感,这样留守儿童就会比普通儿童更易不守规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另一状况就是我们所说的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最大的问题就是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即使父母有一方在家,特别是母亲,由于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操持整个家庭生活,对于留守儿童的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力度就被大大削弱。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未来。这些儿童如何进行教育,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笔者认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教育界的角度来讲,应该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人数日益增多,给流入地城市的基础教育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大中型城市的中小学校已经不堪重负,因此就目前国家的经济实力与教育资源来说,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全部进入其父母的所在地城市读书是不太现实的。另外,由于农民工的个人、家庭原因,仍会有部分农民工子女坚守在农村。因此加强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关爱应该成为当前农村教育的一个重点工作。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相关信息。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主动联系,及时向其父母、监护人汇报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表现等情况,达到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目的。

2.建设寄宿制学校

寄宿制学校是目前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比较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不能得到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动员家长将其转入学校寄宿。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在于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习成绩,降低辍学风险、培养道德情感和提高社交技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更多适龄儿童在校寄宿,通过寄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护、照顾和关爱,让更多学生感到学校就是一个温馨的家。

3.加强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把留守儿童问题当作一项课题研究。

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给予更多关爱.对留守儿童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从细微之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还应该定期举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逐步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4.提高、强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及水平。

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与监护人进行经常性直接交流。对监护人进行相关教育方法和技能的培训,帮助监护人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使其懂得

留守学生的心理,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通过家校互动,在家庭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三、小结

5.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五

论文摘要:近年来,国家通过对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建设,基本改变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但在新形势下又出现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笔者就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农村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前提。近年来,国家通过对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建设,基本改变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但在新形势下又出现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较为混乱,执行制度不够严格

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有些代征费用、企业发包、林地发包、集体财产变卖等收入,不开正式收据或者暂时不开收据的情况普遍存在。白条抵库和库存现金超限额现象也时有发生,少数村还存在收入不入账的问题。从近年查处的案件看,个别村干部就是抓住漏洞,趁机侵占资金。如在招商引资中,被征用土地获取的补偿费,按村民协商意见,集体留存一部分,余款分给村民。但由于每次补偿费到账后,滞留时间较长,分配不及时,在村民中造成极坏影响,给集体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

2.非生产性开支严重,集体资产大量流失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集体除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外,其他收入微乎其微。加之村集体债台高筑,有些村干部思想消极,打着招商引资的招牌,请、吃、送人为扩大了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此外,村集体自购、建、销的固定资产没有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核算和管理,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没有按照有关手续进行报批和核算,造成固定资产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的现象,集体资产大量流失。

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漏洞多

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没有经过工程预决算,仅凭施工人员的几张清单就现付结算,存在多估冒算、损失浪费集体资金的现象。

4.民主管理不到位,民主监督不力,票据管理混乱

6.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六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其次,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管理监督;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严格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规范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土地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地管理;问题;解决方式

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产和资源,农村土地尤其耕地是粮食的母亲,它浓缩了千千万万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保障权。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进行探讨。

7.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七

一、我国道路桥梁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 我国正在建设和一些已经竣工通车的道路桥梁, 部分由于技术和一些历史原因导致施工技术的不足, 这使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存在或多或少的隐患。另外, 由于我国很多大型货车都存在超载现象, 以及路面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使得我国道路桥梁的通行条件、寿命等很不乐观,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我国很多道路桥梁的承重力较低, 不能满足目前我国交通承载需求。

2.部分道路桥梁在建筑设计时存在方法不合理的情况, 只对结构强度进行验算, 忽略了耐久性的设计, 使道路桥梁的组成材料出现严重的老化现象。

3.现今, 我国很多道路桥梁特别是一些中小桥梁在施工设计时, 忽略了次要结构组件。从而使这些次要结构组件造成设计上的缺陷, 对道路桥梁的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4.如今, 我国正在使用的很多道路桥梁基本建设于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到70年代。这个时期是我国建国初期, 不论施工技术还是施工设备均较为落后。使很多道路桥梁在施工时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质量缺陷, 其桥梁的承受力远远达不到设计的负载。从外观来看, 这些桥梁的结构组件存在很多蜂窝面, 建筑材料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

二、实际案例

我国城市某座道路桥梁, 全长348 m, 整座桥梁是由主桥与引桥共同组成。跨径的形式为:3×18+60+120+60+3×18, 其中主桥使用的是预应力箱梁。在该桥梁施工管理中, 出现管理混乱、过于形式化等问题, 导致在安全、进度、质量上带来的问题在施工管理控制中的影响极为突出。文章结合有关施工人员多年的实践经验, 对施工管理中经常遇见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希望对今后道路桥梁的施工管理有所帮助。

三、我国道路桥梁施工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1. 忽略了道路桥梁施工管理或管理过于形式化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自身机构较小、人员比较有限、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思想上对施工管理不重视等原因, 造成道路桥梁施工管理停留于形式, 甚至谈不上管理。加上分包商的介入, 让本来就非常脆弱的施工管理雪上加霜。分包商在总承包商监督、管理力度不足的情况下, 经常产生施工管理不完善的状况。因此, 不能只靠传统的管理形式或形式化的管理。

2. 施工管理系统混乱, 管理人员不尽职责

由于成本商自身的企业规模较小, 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使项目经理部出现管理结构混乱、职责划分不明确的现象。施工管理工作者对施工管理流程经常敷衍了事, 只依赖工程自然进展而不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勘察, 这会造成实际施工与指挥相脱节的现象, 使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得不到保证。

3. 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的力度不足

施工质量是工程建设循序渐进、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道路桥梁施工也如此。小到每根钢筋、每个桥墩, 大到每座桥梁及整个建设项目。倘若不能对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不仅会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浪费, 还会影响工程进度, 更有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一些施工过企业只将施工质量的控制停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文字资料的撰写上, 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和施工细节不够重视, 控制力度不足, 这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对于那些已经出现质量问题的分部分项工程, 缺少及时修正、补救的态度, 缺少对道路桥梁整体施工质量的把控。

4. 没有健全的施工质量保证系统

在工程施工中, 由于管理制度松散、工作人员态度消极, 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弄虚作假的现象经常发生。当这些问题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时, 没有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系统来杜绝或及时纠偏。这些势必造成质量不达标, 使企业经济利益受损。并且, 施工人员缺少对机械设备定期维护的意识, 使机械设备经常在有隐患的状态下工作, 这也不利于工程质量的保证。

四、对道路桥梁施工中出现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方法

1. 从思想上注重施工管理工作, 摆正工作态度

不管施工企业规模大小、项目经理部人员职务高低, 首先要在思想上注重施工管理工作、摆正工作态度、将管理工作做细。同时, 加强施工管理的宣传工作力度, 使有关管理人员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关键性。总包单位要做好监管工作, 确保分包单位也做好施工管理工作。

2. 杜绝施工管理结构没有条理、管理人员没有尽职尽责

优化项目经理部组织结构、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时, 使其责任和权利明确、清晰, 建立切实的奖惩制度以便确保优奖劣罚。对全体工作者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 使各部门明确其职责范围, 防止将职责流于形式。确保管理工作者进入工程现场, 不只是表面敷衍。

3. 构建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1) 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 避免工作人员产生过度疲劳。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管理工程量较大、工作任务较重, 因此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一般应使用轮班制的作息方式。在较大强度的工作结束后, 一定要让员工得到充分的休息, 以便使员工及时缓解身心压力, 降低工作中产生的疲劳度。同时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 以便使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得到良好发展。

(2) 加强培训, 降低不规范技术操作。对道路桥梁的施工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这不仅可以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的娴熟度及对机械设备的熟练程度, 还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自信心, 对施工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4. 构建健全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1) 建立惩奖制度, 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 项目经理可以通过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的监管, 建立惩奖制度。对在施工中不按规定操作、擅离职守、弄虚作假的人员, 根据对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程度、造成的损失进行惩罚;对积极上进、工作认真、对事故发生进行很好预防的人员给予奖励, 以便增加施工人员在工作时的责任心。

(2) 对机械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道路桥梁的机械设备一定要由专业人员在计算机设备的辅助下进行维护、保养, 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认真检查, 做好记录, 对机械设备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维护、保养。

5. 加强控制质量管理工作。

(1) 将试验室的检验功能进行充分发挥。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数据是由试验室提供的, 它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完善现场试验室各项功能的同时, 增设先进的试验设备以及引进先进的试验人员。

对试验室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建立反馈报告制度, 用准确地试验数据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

(2) 规范操作流程, 加强验收工作。在施工时, 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工程质量验收工作, 对操作流程进行严格管理。在每个环节结束后做好记录,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解决。

五、结语

综上所述, 现阶段道路桥梁的施工管理已成为许多施工企业之间重要的竞争条件, 先进的施工管理已经成为施工企业今后是否可以继续发展的前提。因此, 要不断提高道路桥梁的施工管理, 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完善施工管理制度、提高监管力度、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等措施, 可以为施工企业今后发展创造更好地条件, 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大地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方媛, 何山龙.关于加强道路桥梁施工管理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04) .

[2]张道华, 李洪明.浅谈桥梁施工管理中的质量与安全控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1 (12) .

[3]蒙国标, 刘文军, 王重实.浅谈桥梁施工管理中的安全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06) .

[4]王振, 陈伟.浅谈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与路基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12) .

8.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八

关键词: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 改善

0 引言

改善绩效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促进员工绩效的改善和提高,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反之,不恰当的绩效管理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组织停滞不前。现阶段,在我们组织中,由于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同,差距也相差较大,在具体实践中,需亟待解决和改善。下面就几点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1 绩效管理中几点认识上的不足

1.1 笼统地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 有相当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误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工作,单纯的把绩效管理当作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一项工作或者是决策者的一种要求。只追求数字结果或只把目标锁定在奖金分配或升职加薪方面,没有考虑到绩效考核的目的其实是以改善绩效、加强管理为目标的。因此考核不但没有对改善绩效起到任何作用,还会因考核方法选择不当,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考核结果不能如实反映员工的真实工作表现,甚至是打击员工积极性,与预期效果相背离,造成考核还不如不考核的局面。

1.2 考核前缺乏足够的准备

1.2.1 缺乏整体绩效规划。由于对绩效管理工作“整体性”认识上的不足,很多管理者没有依据组织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内容来指导绩效管理工作,也没有分阶段、分目标的对绩效改善提出具体要求,缺乏整体规划,使绩效管理缺乏持久性、一贯性、统一性。盲目地制定考核方案,容易使考核结果产生背离;盲目地设置考核指标及标准,也无法反映出为达成目标所应具备的诸多核心能力,无法对各项考核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设置,更无法对各项指标给出合理的参考值。

1.2.2 绩效管理工作是为了绩效的改善,绩效的改善是为了促进组织目标的完成。整个绩效管理是以完成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为目的的,因此,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各方对组织目标的共识与理解。现实情况是,企业的所有者、高层、部门经理、员工、人力资源工作者之间,往往由于专业的不同,对绩效行为的指标和重要程度认识不同;又或者由于个人岗位差异,立场和角度不同,有时对企业发展的重点和目标的认识理解也不同。企业是一个整体,各方协调发展才能够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各部门只有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才可能实现企业整体战略。倘若没有对达成战略目标所应具备核心能力加以讨论,没有对过程导向还是结果导向进行分析,没有对不同权重分数加以区别,各级人员在设置考核方法、考核指标、考核标准包括到考核时评判时缺乏思想共识。因此绩效考核前,需要确保各级管理者,甚至是普通员工都能对考核依据——组织目标——的理解与认同。

1.2.3 缺乏明确的组织框架、岗位职责和完善的工作流程等。企业的组织框架需首先明确。组织结构服从于企业战略,即组织结构的设置需要服从于战略目标的要求。在明确的组织结构框架下,各要素的配置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它达成效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需要确立明确的岗位职责,科学的划分岗位间责权大小和分工范围,否则责权不明确就容易出现问题相互推诿,影响企业效率。同时,组织构架和岗位职责,要靠制度和规范被固定下来,只有被确定下来的制度、流程和规范最具稳定性、持久性和权威性,能够在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使全公司内部各级按照一个统一的系统运行。制度不完善或不能及时更新,无法适应新的特点;工作流程不完善,会造成效率的低下,影响上传下达的速度;操作规范不明确,执行过程中效果会不稳定,容易产生冲突导致各方面的损失。因此,考核前,需要完善各种制度、规范、岗位职责为考核提供保证。

1.3 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1 过度追求考核指标的量化。在制定考核指标和标准时,管理者经常苦于一个问题——“考核指标无法量化”。过分突出考核指标中数量的作用,以体现考核的可行性和针对性。管理者刻意追求考核的量化分数,忽视了考核的目的是为改善绩效,错过了真正有意义的指标,或者指标单纯用数字加以代表,片面地用分数高低来反应员工的绩效表现,只关注了结果,忽略员工工作过程中的表现,结果往往无法真实反映绩效情况,更不能改善绩效。

1.3.2 考核标准的松紧尺度不一。不同的考核人根据不同的经验判断,对标准理解程度不同,所处的立场、角度不同,考核出来的结果就不同。有些考核人考核出来的结果全都是优或良好,有些考核人由于对标准要求高,控制严格,考核出来的结果普遍偏低。正是由于考核偏差,不同考核人考核尺度不同,同样会影响考核结果的真正公平和有效性。

1.3.3 考核方法和周期选择不当。有些考核过渡追求技术化的方法,忽略了考核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考核带来的成本。有些组织,对普通的一线员工,采用过于复杂的考核方法,反而增加了考核的成本。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职位,不容易通过观察来判断绩效,需要通过比较全面的考核来支持,技术性较强,如果考核指标和标准的评定过于简单,则无法反映出员工的绩效水平来。

另外,有些组织的考核周期设置也不合理,考核过于频繁,过于形式,管理者和员工不重视,浮于形式,无法取得考核预期的效果;反之,考核间隔时间过长,管理者和员工会忽视绩效工作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容易把绩效考核片面的理解成为绩效管理和阶段性的工作,同样不能及时了解组织的绩效情况。

1.4 考核后缺乏绩效反馈机制和改善机制 考核结果需要有反馈。有些企业的考核结果不公开,员工无法获悉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无法改善工作方法;对于考核中可能存在的偏差或不公正现象也无法得到申诉。同时,结果的不公正,还会严重影响到员工在未来一段时期的绩效表现,甚至会引发优秀员工的流失。

另外,企业里也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改善机制。既没有对绩效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也没有对那些绩效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激励,会打击优秀员工积极性,那样为考核所作的前期准备以及考核工作本身将成为徒劳。

2 绩效管理中几点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首先分清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区别 绩效考核是指按照员工所在岗位的绩效标准对其最近时间段或者过去时间段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绩效管理是指一个将目标设定、绩效评估与开发整合成一体的体系。

绩效考核重视的是考核所产生的结果,它可以为薪酬调整、培训、晋升、解聘、招聘等提供依据;而绩效管理既关注考核的结果,又关注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从而指导和改善组织的绩效。

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改善绩效,而非仅仅为了提薪、升职或者解聘。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绩效的效果,没有考核,就没有比较,但绩效考核决非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部,绩效管理关注的是整个的过程以及对绩效的指导和改善作用,考核则只关注了结果。在具体实施考核前,企业人力资源部需要对考核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只有对这些工作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使考核真正对改善绩效起到促进作用。

2.2 做好绩效考核前的准备工作

2.2.1 做好绩效规划,明确需要考核的内容 绩效规划时,企业需要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及发展方向,将他们分解成各部门各自的目标,并寻找员工的工作目标和组织的目标之间良好契合点,以促进绩效工作的改善,这是绩效管理中的非常重要一部分。即搞清楚员工需要具备何种能力,何种绩效行为属理想的绩效行为。

绩效考核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改善员工的绩效,因此它必须基于对组织和部门目标的分解,以提高设置考核指标和具体标准的针对性,让员工的绩效朝着组织所希望达到的方向改进。

在实施考核前,我们还需要明确几个考核的关键点:即我们考核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考核什么,基于哪些方面来考核,由谁来考核以及考核结果该如何运用等等,这些关键点为考核提供支持。

2.2.2 绩效考核的实施建立在组织者认同的基础上 首先是高层领导、部门经理等人对组织目标的共识,这些共识包括企业的远景、愿景、使命、价值观以及战略等方面的高度共识。只有基于这种共识,才能将它们分解和转化为一个个部门的可执行化目标,并用来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

不仅是考核指标和标准上的认同,在考核的目的、考核方法上也要高度认同,毕竟考核工作的主体是各业务部门,而非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考核人也通常是部门的经理或员工的直接领导,更才了解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工作表现等,考核的结果才有可能真实;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是建立绩效管理的体系,并在管理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监督、指导和控制。因此,管理者的认同能够大大促进和保证考核工作的开展和顺利实施。

2.2.3 明确组织框架和岗位职责说明 组织首先需要明确其组织框架是否明确,权责是否明晰,工作流程是否规范、顺畅,各项配套制度是否正在顺利实施。只有在此基础上,考核结果才能公平、公正、有效的反应员工的绩效情况,为绩效改善提供有力且正确的依据。明确的岗位职责说明书,为绩效考核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其实就是被具体量化的各项可执行任务和标准,以组合的形式被固定和记录下来的内容,是员工工作内容和范围的指导,也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指令。基于对各项岗位的职责的确认,在具体考核中,就有的放矢,有标准可依了。否则单纯的评判员工表现的好坏而忽视了规范方面的缺陷明显有失合理,根本无法得到高绩效。

2.3 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标准来推动考核实施

2.3.1 将指标分解成可执行的操作任务便可以称之为被量化 关于量化的问题,有很多人形成了误解,认为只有被量化了的东西才可以用来反映员工的绩效情况。实际则不然,过分追求量化的数字,最后导致考核只重结果,而不是绩效改善,因为绩效重视的是整个过程。因此,绩效考核虽然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但考核所带来的影响却远非如此,在考核实施和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对绩效和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了控制与规划,考核本身就已经起到了改善绩效的作用。

2.3.2 考核前进行动员并对考核人进行培训 针对考核中标准和尺度不一的情况,人力资源部门应注意对考核人进行必要的培训,讲明考核的目的以及各项可执行任务和指标的标准,具体到该项工作做到何种程度可以被评为该个等级等;并用一系列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考核者对考核的公正性、准确性负责。

2.3.3 针对不同的岗位类型,运用不同的方法,制定考核周期。

我们的考核为了加薪、职位提升和解聘提供依据,为招聘甄选的提供标准,为培训和开发员工潜在能力等等提供参考。由于考核的目的不尽相同,考核中,我们也会用不同方法来区分和统计考核结果。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把握住三个原则,即适用性、可操作性及结果的有效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岗位,是核心岗位,还是普通岗位;是技术类型岗位,还是管理类型的岗位。针对不同岗位有不同的侧重点、适用方法及考核周期。现实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是对指标实行权重分布,加权平均来衡量考核的最终结果。

考核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优缺点,考核中要考虑到考核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让考核变得既简单、操作性强,又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认为考核所耗费的成本越大,考核的结果越全面、公正或者考核的效果越好,都是不对的。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和适当的方法。

2.4 依靠全面有力的制度巩固绩效管理的结果

2.4.1 为员工建立一个反馈的通道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绩效,员工只有在充分了解前一阶段工作表现及其差距,才能够运用各种方法,来实施对自己绩效行为的改善。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反馈通道,来帮助他们了解,促进他们改善。例如在绩效考核后开展总结工作,对每名员工出示绩效改善的建议,寻找机会找员工了解情况,与员工谈话等等。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员工对考核结果的异议,我们同样为他们建立一个通道来申诉,解决问题。当然,我们需要一套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和制度来将上述程序和方法固定下来,用以长期巩固绩效的改善。

2.4.2 对绩效考核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良好的应用 绩效考核的结果对企业的培训的内容提供了方向。通过一套良好的机制,依靠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处理办法,改善他们的绩效以达到组织需要的标准。对绩效不合格的员工,要制定惩罚措施,例如限期改正,降低奖金等;对于某些能力不足的员工,我们应当制定出各种培训计划和课程,提高他们某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做得更好;对于绩效较好的员工,我们更应该通过加薪、升职、提供培训机会等机制来留住他们,更好的激励他们,在工作中再接再厉,投入更大的热情,创造出更多价值。这些措施,才是促进绩效改善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第10版·中国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九

小区安防系统建设中所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要分设计、施工和维护三个阶段来讨论。

一、设计

与总体设计单位衔接脱节即前期设计滞后。与总体设计单位衔接脱节的情况,在小区安防建设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要完全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则需要建设方在前期筹划中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总体设计单位在设计小区结构、配套设施时,技防建设单位就需要提前参与进来,在充分了解建设方需求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小区的安防系统,这在目前的招投标机制下是很难实现的。如何才能解决小区安防系统前期设计滞后的问题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建设方、设计方、技防建设单位,在小区的安防系统建设中是三支不可或缺的重要队伍,三支队伍之间的交流是否通畅、协作是否默契为小区安防建设成败的关键。关键所在往往也就是问题所在,三方中任何一方由于自身问题或是在交流、协作中产生了问题,就会在小区的安防建设实施过程中得到体现,当然这种情况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的,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解决前期设计问题。

1、建设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解决前期设计滞后的问题是最方便也是最合适的。在小区建设的初期,建设方可以把安防建设与安防设计划分开来,把安防设计与总体设计归并起来统一招标,这样就可以让安防设计参与到小区的整体设计中来,使小区的安防系统完全融入到小区的整体建设中。

2、设计方。小区总体设计单位在设计时一般不包含安防系统的设计,或是只包含了较为初浅的小区安防系统。针对这一点并结合目前整个社会在大力倡导平安城市技防设施建设的大环境,这就对设计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方可组织专人学习相关部门颁布的有关文件、规定和标准,实地考查已建的安防系统从中吸取经验,或是与技防建设单位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把小区安防建设在前期的设计中就明确体现出来,不与现有的规范标准脱节。

3、技防建设单位。及时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区的安防设计已经滞后的情况下这点尤为关键。技防建设单位在拿到第一手资料时往往是建筑结构已经设计完毕后,这就需要技防建设单位派出大量人力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小区安防的前期设计。设计的同时和建设方、设计方交换意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修改,当然这也需要建设方和设计方的大力支持,使得技防建设单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善小区安防系统设计。

综上所述,建设方、设计方、技防建设单位如能通力协作,就可以完全避免或及时解决小区安防系统前期设计滞后的问题。

二、施工

1、周界报警系统施工

周界报警系统前端探测器所采用的形式应根据周界的形态而有针对性的选择,而现在的技防设计单位往往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清一色采用主动红外探测器或采用其他单一形式的防范措施,应在特殊的周界形态下,采用二种或多种形式的探测器。

a.砖墩子+铁栅栏周界。由于开发商或设计院过度追求围墙形态的美观,使安装单一的周界入侵探测器变得非常困难,如:

砖墩子尺寸过大,但铁栅栏和砖墩子高度接近:此种围墙如安装主动红外探测器就有可能出现“前后”盲区,采用张力型或脉冲型的探测器就较为理想;

砖墩子尺寸过大,但铁栅栏和砖墩子高度落差较大:此种围墙如安装主动红外探测器就有可能“上下”“前后”均出现盲区,采用沿栅栏处安装脉冲式电子围栏(在砖墩子处绕接)较为可行;

砖墩子上还有一个大尺寸的“帽子”或有双层“帽子”:此种围墙应安装电子围栏+主动红外探测器(在帽沿下)较为妥当;

砖墩子上安装大尺寸的围墙灯:此种围墙采用主动红外探测器就会被围墙灯遮挡,要么安装过高要么安装太靠外侧,这就形成了盲区,也只有采用脉冲型围栏从围墙栅栏转接到砖墩子再到栅栏的安装形式。

b.纯钢柱+铁栅栏周界。由于此种围墙结构较为简单,安装红外探测器和电子围栏都合适,但安装主动红外探测器要注意安装强度和做好防腐措施,且注意周边的绿化种植情况;安装脉冲型围栏要注意围栏线的松紧,防止发生围栏线和铁构件短路情况。

c.铁丝网围墙周界。此种围墙结构较单薄,采用主动红外探测器由于铁丝网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引起振动会产生误报,可采用振动和张力型电子围栏较为妥当。

d.河道周界。有驳岸的规则河道周界:此种周界系统均可采用泄漏电缆入侵探测器、光纤入侵探测器、主动红外探测器或张力型电子围栏。采用泄漏电缆入侵探测器的要注意防范区域与河道周围的道路、大型水管以及金属物质距离即可;采用主动红外探测器的则要注意河道水位是否受潮讯影响?有影响的就不予采用;采用张力型电子围栏要注意河道是否高低起伏,如是平坦的也可以采用。

有驳岸的不规则河道周界:此种周界系统可采用泄漏电缆入侵探测器、光纤入侵探测器和张力型电子围栏,适用范围同上述一样。

无驳岸的不规则河道周界:此种周界形式最复杂,这往往是高档楼盘或别墅小区,可采用泄漏电缆入侵探测器或光纤入侵探测器+视频图像监控,在局部(如景观平台)补充主动红外探测器。

e.山体周界。以山体作为屏障的周界系统设计可参考以上无驳岸的不规则河道周界。

2、室外摄像机点位设置

a.小区出入口摄像机点位设计。小区出入口包括人、车行道,人行、车行道分开的应分别安装摄像机实施监视,合理选择点位是取得有效清晰图象的关键。小区出入口有车辆管理系统安全岛的,监视车辆牌照的摄像机可安装在道闸前岛的前端较低位置,这样既可正面又可利用短焦距镜头获得较大的有效画面。监视人行通道的摄像机安装位置就要仔细勘察,宁可选择距离远些的点位,也要尽量选择正面的位置,采用长焦距的镜头既解决距离问题又有了一定的景深,同时在出入口道闸处附近应该顺着摄像机方向设置灯光予以补偿。

b.小区周边和主要通道摄像机点位选择。小区主要通道的摄像机监控应基本覆盖小区的主通道,并能清晰显示人员、车辆特征及活动情况。小区周边摄像机应监视区域偏僻、绿化茂盛,以及有重要设施的区域。由于小区周边和主要通道均有绿化,且绿化高低、大小参差不一,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绿化长大后对摄像机监控范围不能有遮挡,以及配置夜间灯光不能影响居民生活等。主干道摄取的图像应成像在有一定灯光照度的范围内(夜间某一段路面,聚焦面也在此)但又不能存在逆光的现象。

3、视频系统监视图像与灯光照度

对视频监控系统来说,被摄物体或人员夜间灯光照度越高越好,但灯光不应直射行人和驾驶员。车行道灯光应安装在较低高度且向地面照射(角度要调节,以看清车牌为目的);人行道灯光应安装在出入口上方且在摄像机镜头聚焦面位置附近。

地下车库出入口灯光安装与小区出入口车行道相仿,灯光不要求整条干道都亮,只是在车行出入口聚焦面的一定景深范围内保证与摄像机相对应的照度即可。安装在车库内摄像机,应尽量利用库内原有的照明,照度不够可增加原有照明功率。

周界灯光应和周界报警系统联动,防区和灯光应有对应关系,灯应顺着摄像机方向朝前外侧照射,尽量避免直射进入摄像机。

4、外场管线与其他系统管线共沟、共管或共井

由于安防系统在整个小区各项系统建设资金占有比例较小,往往不被重视(行业规矩--小让大)。但安防系统又是一个牵涉到各个系统、每家每户十分重要和复杂的系统,所以在前期和管线施工中必须与设计单位和开发商充分沟通,尽量与影响弱电系统的其他系统管道分管施工,并保持规定的距离。

共管敷设:如确实无法和其他管道沟分开,那就要区分其他系统的性质,对安防系统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可共管敷设(应尽量避免);

共沟敷设: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和统一管理,小区弱电系统设计往往采用共沟、共井、不共管的方法,它将安防和电信管道或安防和有线电视管道一起开挖共同敷设,但管道材质可有所区分。对影响话音和重要数据传输的应采用金属管道,如采用电缆桥架的应在桥架内有金属隔断;

不能共沟共井敷设:对某些高电压信号(如等压传输的广播系统)的系统要坚持原则,一定要分沟敷设并不能共井,距离近的还要将高电压信号的管道采用金属管,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5、传输系统故障干扰及解决方法

a.工频干扰。具体表现为监视器上出现一条黑杆或白杆,向上或向下慢慢滚动,大多数是由系统产生了地环路而引入,也有可能是摄像机或矩阵等设备的电源性能不良而引起的。解决方法:取一台没问题的摄像机通过主机接入监视器看;前端摄像机接入小监视器逐个摄像机看。

b.视频线质量不好造成图像质量差或干扰。同轴或屏蔽电缆屏蔽网过稀其覆盖率达不到85%,或质量问题造成阻抗不正确以及分布参数过大,最终结果会产生木纹状干扰,由于解决这种方法是件很难的事,所以不要使用低价位的线材,也不能用错电缆型号,如不可用SYWV替代SYV;

但产生木纹干扰现象不全是线缆质量问题,也有可能是供电系统电源“不干净”,特别是电网中使用大功率可控硅设备,如调频调速、整流或直流变换设备,应采用净化电源或在线UPS供电能基本解决此问题;

附近有强干扰源,此类传输线缆采用金属管道,加强摄像机的屏蔽,并加强接地处理,也可采用抗干扰器且改变线路走向。

c.其他干扰或重影。由于同轴电缆的内外导体的短路或断路,会产生较深、较乱的网纹干扰,有可能全部破坏图像,不能形成同步图像,这主要出现在BNC或其它视频接插件上。

由于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不通配,产生寄生振荡,即行同步头基频的分次谐波或阻抗不均匀,会产生数条等距竖条干扰或有前、后重影,在长距离传输系统中(大于150米)可用“始端半接(几十欧姆)电阻”或“终端并接(75欧姆)电阻”方法解决,在短距离系统中一般不会产生竖条干扰现象。

6、技防规定小区商铺和门厅通向小区的窗应采用技防或物防措施,但以上区域人员流动较大,使用技防可能性较小,采用物防对装潢考究的高档小区开发商较反感,笔者认为,可在窗户开启角度上下点功夫,如平开窗做角度限位,平移窗作距离限位等。

三、维护

1、室内报警对讲设备安装

要积极引导业主尽量不要私自移位拆装室内报警对讲设备,并告知私自移位后会造成系统故障及影响设备功能。如业主坚决要移位,那我们采取换线方法,把要移位的设备所连接的线整根换掉。这样可以解决线缆由于中间接头随着时间推移引起氧化、接触不良等现象,以致造成系统故障,这种故障有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如住户发生入室盗窃甚至升级为恶性刑事案件,但室内报警设备未报警。因此,前期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2、业主报修与维修响应时间及维修质量

10.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十

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创新教学;真正地理论联系实践,以正确的人生观看待问题,接受高尚的情操熏陶,学好知识,能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民族素质。

思想品德课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不合理、教学观念落伍

现阶段,内容丰富的教材,却因为课时太少、内容繁多等原因,不能被教师和学生充分理解、利用。现代社会高科技、信息、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开放,可是还有不少老师使用说教方式和灌输的教学方法,较少使用现代资源。然而现在的学生很有主见,都想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教材不合理,观念跟不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减弱了。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把知识填鸭式地教给学生,学生会感到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不一致,造成品德课无号召力,缺乏创新精神。

二、品德课目标与家庭教育目标有偏差

家长的素质制约了家庭教育的素质的提高,有部分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家长,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早出人才,不如早出钱财”,大学毕业后一样去打工。又或者有些家长,让自己小孩仅仅读书,其他的一切事情由家长包干,殊不知培养出来的是“小霸王”“千金小姐”。这都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他们没有敢于拼搏的精神,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更没有创新精神。

面对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改进,具体有以下措施建议。

一、活用教材、转变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突破课堂束缚,关注社会热点,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多了解社会生活实际,努力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在教学中不要生搬硬套,要避免偏离主题去拓展去挖掘,把知识要点与时政、现实生活事例有机结合。还有观念更新很重要,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听到学生提出的独创性见解,然后教师点评。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也应进行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加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还课堂于学生,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合作。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创设情境,例如将“巧妙导入”“妙用漫画”“模拟表演”等方式与教材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的是付诸于实践,这样的思想观念的改变,才能保证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改革才会成功,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才有希望。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高素质

我们充分利用授课时,贯穿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律。同时我们学校教育重视教师的自身建设,做到言传身教,起到表率的作用。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好家庭学校活动,让家长了解子女近况,了解学校教育目标等,不断提高家长的素养。让家长支持学校工作,为社会承担应尽的责任。

学校是具体开展有益的活动的场所。比如,在学校建设和谐校园活动里,做好校园文化长廊的建设;开展绘画、美术、书法比赛;音乐方面组织成立“爱唱团”;体育方面开展集体项目赛等有益活动,使学生人人参与,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观,组织能力、参与能力、团结拼搏精神等。这样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成就一批人,得益每位师生、家长。

11.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建筑业;管理;问题;方法

一、建筑业的含义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建筑业的含义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其产品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

2、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筑业的产品转给使用者之后,就形成了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固定资产。它是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进行生产的手段,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把建筑业与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并列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

二、我国建筑业面临的挑战

一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实行完全意义的业主负责制和项目法人制。通常的做法是一个单位要建一个项目(一栋楼房,一座厂房或一座构筑物),在立项后(有的是在设计完成后)开始抽调人员,组建基建办(科、处),选择施工单位,完成建设任务后,基建办(科、处)即行解散,人员重新安排工作。这种做法,使得我国大部分建设单位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总体上经常处在流动变化之中,很多项目管理班子是一次性的,因此很难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并且有的建设单位由于没有专业管理人员,又要上项目,不得不临时从不相关的部门抽调不相关的人员来管理基建项目,这些人在从事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之前基本上不懂项目管理,而仅是凭着业主的优势地位来对承包商和建设项目进行管理的。目前建筑市场的混乱甚至于一些消极现象,不能不说与这种体制有关。

二是目前建筑业体制改革明显滞后。虽然我国建筑业在前期改革进程中多数时间是领先的,但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中却明显滞后于其他行业。据统计,我国目前经济市场化程度已达65%,在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市场化程度已高达80%左右,而我国建筑业内部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市场化程度远远低于其他行业。

三是我国设计单位不能适应建筑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现有的设计单位多为综合性设计单位,包含着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工种,大都组织庞大,少则上百人,多则上千人,这些设计单位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体制。另一方面又缺乏中小型的专业化的设计师事务所,如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事务所等。这种设计行业的两难现象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四是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人员素质不高。我国自1988年试行项目监理制以来,对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试行办法》、《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一批监理规章制度的颁布实施便我国监理工作日益规范。但以目前的状况还远远不能适应建筑业的发展,与国际惯例无论从体制上、水平上都相去甚远。

五是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企业负担加重,这也是国有企业共同存在的难点。企业经营自主权落实不够,社会职能的分离条件不成熟,社会保险等配套体系不完善,市场竞争的不平等、地方保护、行业保护愈演愈烈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优势企业的发展,便国有建筑企业无力与国际惯例接轨,这种人为现象在短期内仍将存在。

三、一步深化建筑业改革,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

1、借鉴国际惯例,组建项目管理承包公司,努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首先要立足国际市场,以建立健全各項法规制度人手,全面开展项目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活动,从思想上明确对项目管理性质、地位的认识,从操作上规范项目管理的实际运行;其次,要建立或组建我国自己的项目管理公司、项目咨询公司以及项目总承包公司。这些公司可由目前国家大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班子改组改造一些,将具备条件的国家大型建筑公司改组分离一批,也可将某些具备一定实力条件的监理公司、设计单位改组改造一些,然后在此基础上规范提高,实现公司化、专业化、市场化管理,实行出资者、所有权、经营权分离,使其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另外,要注意加快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有国内外施工经验、知法律经济的项目管理工程师,这是我们的项目管理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关键。

2、完善建设监理制,发育建设监理市场,提高建设项目监理水平。

要全面推行建设监理制,对全国监理单位进行分类指导,健全建设监理管理机构,突破以往仅局限于质量监理的格局,进行全方位监理。要严格监理资质管理,实行监理认证制度杜绝转包监理业务。在宣传教育的同时,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体制上的改革,通过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等手段推行监理制。另外要加强监理人员的培训,努力开展国际间的交流,改变目前监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不高的状况,以适应国际惯例对监理人员的要求。

3、建立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管理体制,制订分包合同条件,规范分包市场。

在确定了总承包之后,就必然会产生许多专业分包。目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方式五花八门,但分包市场及分包合同极不规范,缺乏对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队伍管理的相应法规,没有规范的合同文本。当分包商与主承包商出现纠纷时,没有相应的仲裁机构负贡协调和仲裁,致使分包市场管理混乱,建设单位随意肢解工程,严重制约着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新的管理体制,制订相关的法规和管理办法,规范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市场,制订规范的合同文本,以使大家有所遵守。

4、转变政府职能,政企分开,建立规范的市场机制。

针对我国建筑业实际,笔者认为政府在职能转变中应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一是建立新的建筑业的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投资管理和建筑业管理分属管理,禁止投资性质的政府部门对建筑业管理的越俎代庖行为,结束我国多年来存在的委局职能不明,长期争论不休的局面;二是强化市场宏观指导,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政府在行业管理中应淡化主体意识,为企业的发展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各级政府的建筑市场管理部门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改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状。严格执法,建立公平竞争规则,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建立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三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负担。

总之,随着世界建筑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业面临着严竣的挑战,我们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才能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建筑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朱学红.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中南大学学报,2004.

[2]李小冬.中国建筑业组织及其合理化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12.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十二

一.教师要加强引导, 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进行方法的指导, 培养习惯

初中生兴趣广泛, 感情充沛, 但自制力不强, 分辨能力较差, 课外阅读时易受情感的支配, 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 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 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 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 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 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 当然, 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 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 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 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 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 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培根说过, 有的书浅尝即可, 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 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 必须从实际出发,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如浏览、精读、略读等, 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而不能听之任之, 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 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二.学校要增加投资, 做好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开放工作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绝大多数农村中学的图书馆是个摆设, 有的内容空洞, 有的图书陈旧, 适合学生读的书很少。建议学校上级领导加大这方面的投资, 学校做好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开放工作, 及时开放图书馆, 让学生定时定量的读书。据我调查很多农村中学图书馆管理员怕麻烦, 很少有学生能读到图书馆的书。为此, 学校应规定好时间, 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到图书馆或阅览室读书, 也可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由学生亲自到图书馆去借书!

三.班级开设读书角, 开展读书活动

每个班级应有一个合适的书柜, 以放置学校和社会人士的捐书。班级还可选出图书管理员, 让学生轮流借书, 读完后写读后感, 交流心得, 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如果班级没条件, 可以建议学生每学期买一本名著, 每两三个星期交换去读, 这样一学期下来至少每个学生也能读三四本名著。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就是平时对学习不感兴趣, 上课爱说闲话、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变得有事可干, 听老师的话, 不会产生退学的想法。

四.学校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校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定时开展作文竞赛、阅读知识竞赛、课外知识抢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会等活动作为对学生读书的考评;通过广播角、读书笔记、读书札记展览等活动, 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做, 从眼前利益来说不是那么突出, 但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学生的收益是很大的, 它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 陶冶学生的情操, 也能锻炼学生的口才。这样的学生走到社会上, 一定会受到极大的欢迎, 何乐而不为?

五.学校和家长意见要一致, 要极力地争取家长的支持

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 读“闲书”是不务正业, 会影响考试分数, 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 (当然, 这其中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 , 从而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这样做, 不仅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学校做好家长的工作, 争取家长的支持, 比如家长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 平时多给孩子购置一些有意义的书籍。

魏锋, 江苏省铜山县何桥中学教师。

摘要:解决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意义重大。为此应做到教师加强引导、学校增加投资、班级开设读书角、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和极力争取家长支持等五点。

13.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十三

指导老师:朱翠林 作者:黄小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712100 摘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农业固然得到了发展,但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作为现代农业的显著特点在我国农业中却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反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现状出发,从政府投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知识结构,现行制度安排,科技成果转化率,4个视角下分析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改变解决方法。

关键字 农业技术推广 ;问题 ;对策 引言:

作为世界贸易农业协议的“绿箱政策”之一,农业技术推广被多数国家政府用于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政策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技术推广体系,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和产量的增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90年代初以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冲击,许多地方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已名存实亡。

我国每年约有7 000 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约为30% ~40% , 与发达国家的70% ~80% 相差甚远。据调查, 目前, 农业科技成果中, 受农户欢迎并积极应用的“ 热型成果” 仅占成果总数的10%左右, 加上一定配套服务才能接受的“温型成果”约占40% ~60% , 另外, 约30% ~40% 的成果属于农户不感兴趣、不愿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冷型成果”。

(一)关于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

1.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不足 1.1.1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总量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总量不足。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总量(含政府投资和单位自己创收)在1996年之前增长很少,从1996年开始,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增长进入了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阶段。然而,事实上,1996年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增加部分的相当比例被用于人员经费的增长。按可比价计算,从1997年到1999年,农技推广总经费增长了57.3%,但同期人员经费却增长了64.7%,技术推广经费的增长部分被人员经费的增长所抵消。总之,财政支农资金中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比例在下降。

1.1.2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经费的相当部分未能用到技术推广活动中来。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体制为地方负责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与基本事业费,技术推广项目专项经费绝大多数来自省级与中央的投资(地市级的投资很少),仅有不到20%的县(据我们调查)每年会下拨一定的技术推广专项经费。由于许多县级财政较为困难,使得这种经费下拨往往出现截留现象,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经费不能最终用到技术推广活动中来。即使最终到达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项目经费,由于技术推广人员的事业费等经费缺口较大,很大部分也被用作发放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或招待费等,用于培训与试验的经费很少,用于技术推广人员进修提高的更少。

1.1.3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项目多渠道,重复投资、效率低下的现象较为普遍。

虽然技术推广项目经费严重短缺,然而,也存在着项目重复立项,投资效率低下的情况。目前国家级技术推广项目主要来源是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等部委,各部委的技术推广项目自成体系,相互独立。这些部委在审批农业、林业、水利三部局推广项目的同时,自己也直接向省级对口部门或县乡政府下达推广项目,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内容的项目,两个名称,多头申报,重复投资的现象,不仅降低了投资的效率,同时也为项目经费分配中的腐败提供了可能。

1.2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1.2.1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

2000年末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数达到101万人,其中县乡两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部人员总数的54%。过多的非专业人员占用了较大比例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使得本来就紧张的技术推广投资更显不足。

1.2.2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存在着严重的知识老化问题

据调查,存在着为数不少的非农口毕业生或者无专业学历人员进修农广校等函授类院校外,据调查技术推广人员总数的2%。许多技术推广人员反映,他们现在已无法有效地向农民推广最新的农业技术,因为他们已有很多年未参加过任何有关农业新技术的培训班了,因此,技术推广人员未能被及时培训也影响了农民对新技术的采用和技术推广机构存在的价值。

新的农业院校毕业生未能及时补充到技术推广队伍中来。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将近四分之一的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最年轻的技术推广人员是1996年以前分到这些县的农业院校毕业生。

1.3现行制度安排出现的一些问题

1.3.1 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的人财物权由乡镇管理影响了技术推广活动的正常开展。

在近年来的行政单位体制改革过程中,涉及技术推广部门的改革是乡镇技术推广人员的人财物的管理权由县农业局下放到乡镇政府。这一改革原来的本意是摆脱乡镇技术推广人员经费不足,加强乡镇政府对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使其更好地做好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然而,随着这一改革措施的推行,下放到乡镇管理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由于其工资由乡镇负责,其日常工作也只好服从乡镇的指派,乡镇行政工作变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主要工作,技术推广工作成为乡镇技术推广人员的“服从中心工作(即行政工作)后的工作”。

1.3.2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着非农业技术推广的任务

截止2000年末,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实际在编人数为101万人。这其中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业机械和经营管理等专业。其承担的任务不仅包括技术推广,约一半左右的技术推广人员在从事行政执法、中介服务和经营创收等非技术推广工作。1.4科技成果转化率低。1.4.1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问题

1.4.1.1 科研选题偏离市场需求造成农业科技成果偏离市场需求。

1.4.1.2 在课题的审批环节上缺乏严密的技术经济论证程序, 在课题的鉴定验收环节流于形式而失去对课题真正评价的实际意义。

1.4.1.3多数农业科技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 只是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和实验室成果阶段, 并没有到达应用技术开发阶段和中试、示范推广转化阶段。

(二)农业推广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不足的解决方法

增加科技投入。①保证农技推广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按时如额发放,将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经费、培训费及设施设备更新纳入县财政全额预算。②实行公益性机构和经营性组织分离。③保证农技推广体系和人员学习指导等必要的经费支出。对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再教育活动。

尝试改革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体制,尽量减少由于许多县级财政较为困难,使得这种经费下拨往往出现截留现象,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经费不能最终用到技术推广活动中来。

2.2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解决方法

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骨干作用,组建一批以自然条件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农牧合并后便于管理的区域农业综合技术推广站。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参加师资班、骨干班和各种业务技能培训,使他们在服务中增长实践经验。2.3现行制度安排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乡镇设立一个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站,该站由县农业局直接领导专门从事当地农业技术的推广。

该站建立长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新形势下,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进一步建立和实施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充分发挥各地的特色,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建立强化管理制度,提高农技推广效能。为增强农技推广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农技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工作考核制度,动态管理和激励制度。2.4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解决方法

2.4.1改革农业科研管理体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

在农业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时, 不但要听取科技人员、专家、管理人员的意见, 还要研究有关方针、政策, 广泛进行农村调查, 以保证农业科技成果适应农业生产实际需求

采用多种方式刺激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一方面, 除了实施政策倾斜, 想方设法改善农业贸易条件, 增加农业比较利益, 以提高农民使用农业科技成果的预期收益;另一方面,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和改善农民采纳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能力和条件。

协调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三者之间的关系,创建“三农”互利合作新模式在当前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的条件下, 可暂时设立相应的机构对“三农”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 同时加强彼此合作, 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 共同为“科技兴农”做贡献。

参考文献

14.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十四

【摘 要】本文根据建设部有关部门对近年来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的统计材料,并结合在抗震审查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就其中比较重要的若干问题作些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 存在的问题 解决方法

实践证明,若想防控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工程的设计质量是第一道关口。由于在设计上出现的问题,会给工程施工阶段与交付使用等方面带来很多安全质量隐患。在这里,笔者将自己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发现的问题剖析给大家,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希望对建筑设计人员和项目建设单位的基建人员能有所帮助。

一、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设计人员“思想保守”与过于“开放”

“思想保守”体现在结构设计方面比较多,例如:现在很多高层住宅,剪力墙过多过厚,由于刚度过大,导致相对侧移值过小,远远小于规范的规定值,一来不利于建筑物抗震,二来不经济。设计师“思想保守”不应该,但不顾现场条件的“开放”也是错误的。它体现在:有些设计师在建筑创作中大量的搞“怪异造型”和“仿制抄袭”,认为谁的作品能给人带来某种震撼,满足其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哪怕是从国外直接搬过来的东西,就会受到决策者和建设方等首选。实际上这是建筑设计创作的极端表现,这种设计没有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及整体性,反而降低了设计品位,徒增造价。

2.专业技术知识不扎实,专业之间配合不到位

有些设计人员没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自然设计出的建筑图纸会出现很多问题,给施工带来难度。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性问题更是难以应付,有的甚至对施工工艺都不太了解。一些年轻的设计师,离开计算机,离开图库,大脑一片空白,徒手根本不能画图,不能设计。这样怎能保证设计质量,这样的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如何能成为施工依据。解决方法:设计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还要对新信息、新设计工具、新设计手段不断充电,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训练,从设计室走出来,深入现场一线,对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要很好的把握等。

二、设计中具体存在的问题

1.勘察中设计大院的违反强条现象和设计小院的违反强条现象

在工程勘察项目中,违反强条多的是一些知名度高,市场占有份额较大,勘察项目较多的老牌甲级院。而工程设计项目中违反强条较多的是一些设计资质较底,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设计院,这就说明勘察设计行业的主流是好的,各大勘察设计单位对执行强制性规范是认真的,这对保障的勘察设计质量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勘察工程中才出现的大院现象,也是由于工作量大而引起百密一疏的现象。一般都是在外业工作深度达到了勘察深度后,在内业报告中出现的违规情况。另外就是对设计要求没有吃透而产生的疏忽,但大多数项目质量是高的,一次通过率达到了48.7%就说明了这点。

2.在工程设计违反强条的现象中,建筑专业违规占总违规的50.85%,达到了一半以上。而且从违规的条文来看都是十分常见,是每个执业者必须掌握的基本规范,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只要在设计工作中稍加注意就能避免的常识性问题。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客观上是由于建筑专业的灵活性造成的。由于每个工程项目的不同,建筑物的朝向、体量、高度、间距、面积都有不同,就会造成设计者的疏漏,从而造成多次违反强条的现象,这就给建筑设计的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执业者本身来说,对各类规范的强调要心中有数,对棱模两可的专业问题一定要有规范作依据,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违反强条的现象再度发生。另外,建筑专业在方案阶段容易受到建设单位和业主的主观想法的影响,特别是边远城区,这种影响会更大,所以在主观上为了承接任务也有听之任之的现象,这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更要加强执业者本身的素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对强制性条问多做宣传,在执行强条上毫不含糊,从根本上杜绝违反强条的现象。

三、针对建筑设计中偶便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

1.设计人员的“保守”与“开放”都是建筑设计的误区,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一则可引用竞争机制,开展一些方案的竞赛,促使设计人员在建筑内在结构、外型、使用功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等方面动脑筋。二则设计人员平时要全面培养自己广泛地艺术素养和独到的见解,对国内外好的设计作品要把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创作原则。

2.设计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还要对新信息、新设计工具、新设计手段不断充电,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训练,从设计室走出来,深入现场一线,对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要很好的把握等。

四、针对建筑设计中具体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1.加强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各设计单位应该组织勘察设计的执业人员认真学习,特别是违反强制性条文的问题,拿出本单位有类似现象的施工图,作一次个案的分析,让全体执业人员通过学习,提高设计水平。设计水平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设计的工程项目的体量或复杂性,也体现在设计图的执行规范的严格性。凡是规范的强制性条文,都是和建筑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对强制性条文的执行,不得以任何方式和理由使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出现不安全的因素。

2.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勘察设计队伍,杜绝挂靠现象。在勘察大院出现的违反强条中,就有担心不是自身的勘察执业人员的成果,而是挂靠的人员的所作所为的结果,这对于勘察报告质量危害是最为严重的,也是行业规定所不许可的。在设计单位,特别是资质较低的单位,往往存在着带薪培训的问题。当手把手教出的执业人员正能独挡一面的时候,就往往伴随着跳槽的现象。作为跳槽本身无可非意,但对于中小设计单位却是个难题,最终的结果是大院人才储备过剩而小院的人才严重不足。而切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还在时时发生,这样对提高设计质量是不利的。因此,必须有相应的举措来减少这种状况。各中小设计单位本身也要有相应的措施保证一个基本的设计队伍,防止设计质量的滑坡。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设计人员所承担的任务也会越来越多,技术难度也会更大,这对设计人员是严峻的挑战。建筑工程设计是一个市场行为,一个好的设计院要立足于这个市场,依靠的就是2条,一是热情服务的工作态度,二是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工作作风的最好体现就是多出设计精品,而严格执行规范,不违反强制性条文则是设计出精品的最可靠的保证。建筑工程设计人员需要不断的积累各种知识,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充分利用现场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合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科技创新,涌现出更多好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5.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十五

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混乱

农村一直是村支书掌控大权, 农村会计在农村的权利显得微不足道, 在财务的透明度上非常小, 农民对村财务关心很少, 所以村财务一直处于或有或无的状态,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 农民的思想各个方面也在进步, 对村财务也在慢慢的关心, 但是懒散习惯的村会计也就随便做账糊弄农民罢了。对于这样的状况, 主要是历史久遗留下的问题, 很难一下子解决了, 对于上级的制度执行力度大大的减弱。有时会出现村一个管理人员的状况, 村会计的工作村支书也一起承担起, 使得村财务的去向很模糊。又加上社会不好的风气的存在, 贪污腐败在村里也是常有的, 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 徇私舞弊等情况的出现, 特别是关乎到中国人忌讳的“钱”, 村会计管理的不仅仅是钱财, 但是做好账也是必要的, 举一个实例:一个村要一起兑钱修本村的路, 按每家几口成年人计算每人交500元, 一个村下来50万元, 但是修完路大家发现根本不知道这修路总共花了多少钱, 村会计从头至尾也没把支出列出来, 大家都心里不满, 但是又不敢言, 会计透明度太小了, 不能有力的说服村民。

(二) 财务人员素质低下

村会计都是从本村的人员中推选出来的, 但是现在及前一辈的村会计都是选出来后临时的培训出来的, 对会计的流程及会计制度都不是很熟悉, 只是自己在慢慢摸索。再者被推选出来的会计都是村里有名望的年纪大的人, 对会计制度的更新也很难赶得上, 用的会计记账方法也是很老的, 有运用流水账制的, 有运用收付实现制, 并且不能很好的运用电脑这一高科技, 互联网在村更是一个新领域, 使得村财务处于落后状态, 并且使村级以上的管理人员很难管理各个村的会计, 这些都是财务人员素质的低下, 现在的年轻的有为青年都不愿回村工作, 在外发展, 导致村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 很难对村财务管理有序。而且, 村财务人员接触到的正规的培训的机会不多, 并且他们也很少上心, 费用与成本, 其他收入与经营收入等一起核算的现象, 法律意识淡薄, 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等违法行为的出现, 使得村财务处于混乱状态。

(三) 监管力度差

村财务管理的监督不仅需要村上级的监管部门的监督, 还需要村民的监督, 但是村民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都还不明确, 在执行自己的义务的同时很少去关注自己的权利, 对村财务管理的监督的权利, 他们还没有很深的意识, 毕竟村民都是很朴实的, 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们, 对这些关乎自己权益的事情, 不能很好的处理, 并且对监督村财务的事情, 他们相对于公司而言, 他们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 所以对村财务的监督也是很特殊, 公司把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而村会以保护集体利益不受损, 所以在没有很大的威胁自身利益的情况下, 他们是不会把时间放在监督村财务的事情上, 法律意识和护自己权益意识淡薄, 最重要的村监管人员不能行动起来, 村财务的监督力度也就很大强度上削弱。

(四) 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自从实施家庭承包制度以来, 村财务管理制度一直都很不明确, 存在问题也一直在努力的解决, 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 需要慢慢的进行解决, 不可能一步到位。特别是农村财务的公开制度, 好像一直是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中国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表明, 每个村民都有权力知道村财务状况, 村财务有义务要对村财务状况进行公开, 虽然制度下来了, 但是执行公开制度的村还是寥寥无几。到目前为止, 村财务管理制度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但是现在又出现一个新问题, 新农村的建设, 是一项惠农利民的举措, 在每个村的财务还没有进入正轨的时候, 新农村财务管理又会引发一系列的财务管理问题, 这会导致财务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调整, 又要一段时间进行新制度的完善, 一直在随着国家的发展在改变着、完善着, 但一直处于不健全的状态。

二、解决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办法

(一) 完善村财务管理制度

社会进步, 农村稳步发展, 制度也在不断的更新适应于新农村建设。村管理人员应意识到财务管理对村的重要性, 对村的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督促, 起到一个管理者的作用。积极的响应新制度并给予全力支持, 让新制度在村财务中发挥其作用而不是摆设。贯彻实施《会计法》, 它是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 加强经济管理及财务管理, 并且规定了会计工作的基本目的,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要求, 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为了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财政部2004年颁布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推行权责发生制核算, 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核算。要细化和明确村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对村财务进行哪些工作, 比如:损益性收入、非损益性收支等进行细化, 凭证和实物是否相符等工作, 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进行村财务定期的进行公开, 让村民参与到其中, 对公开的财务信息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询问, 村财务人员有义务进行解答, 做到群众清楚, 干部清白。

(二) 培训村财务管理人员

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变化, 所以定期的对村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是必要的, 不能让他们一直处在旧的会计制度下, 赶上时代的要求也是村财务人员的任务。让村财务人员也要意识到村财务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并且需要前沿的知识指导。不仅仅培训他们专业知识, 也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提供学习场所, 通过各种方式参加继续教育, 保证学习时间, 并且有一个很好的激励机制, 把继续教育作为评定村财务的聘任期、升职及现金奖励的条件。正确认识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 引导会计人员自觉地应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 提高职业道德。

(三) 加强村民普法教育

针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刻不容缓, 因为他们是村财务最重要的监督人员, 村民监督意识的培养需要国家和村民两方的很好的配合, 在村财务管理中, 村民的法律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律教育可以使村民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懂得在履行每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时, 也知道自己的权利有哪些, 主动积极地监督村委会干部, 并且能主动的监督村级财务制度的执行和财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让村民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村财务管理的建设中去, 明确其自身具有的参与权、监督权、这项工作至关重要, 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也关系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法律教育应由国家统一进行, 大规模、长期性的对全国的村民进行, 教育重点主要是针对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

(四) 农村财务管理现代化

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定把新农村建设贯彻实施到底,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农的政策, 缩小城乡差距, 使农民也能过上城市生活。现代社会科技的发达, 使得人们之间的距离变的越来越小, 所以, 网络的普遍运用, 新农村村财务管理也可以进行全国联网, 使得村财务也可以进行网上管理, 可以更系统、全面、清晰的了解村财务管理状况, 村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 也必须有积极赶上时代变化的需求, 进行电脑学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任务, 国家应对全国的村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免费培训, 把具有电脑技能成为一个必备技能。这样可以把村财务信息在网上进行披露, 让国家也能对村进行很好的管理。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村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现小康社会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它们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提出对村干部、村民进行教育, 对财务管理的制度环境、公开力度及监督力度进行全面改善, 由此提高财务管理制度在村委会的执行力, 对于加强村级财务资金的有效管理,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 一直在出台政策改善农村发展, 使农村的发展走向正规, 使农民也处在一个规范化的法制环境中, 特别是税费改革后, 农村的财务管理一直在改善, 一直在进步, 使农村财务问题更透明, 更有序。但是, 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一直存在着很大问题, 本文主要从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 找出及对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集体财务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政府办公厅.《农村集体管理制度》[M], 2004.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6.

[3]杜宁.规范管理村级财务的办法与措施[J].《农村经济》, 2008.2.

[4]刘林华.加强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的探讨[J].《财务探索》, 2010.10.

16.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十六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企业的不断壮大,实施全员绩效管理已在国有企业系统中全面展开。特别对于地位举足轻重的国家电网来说,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工作,是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推进“两个转变”、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全员绩效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全员绩效管理的实施。本文就对全员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三集五大;绩效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一、基本概念

“三集五大”是指: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

“三集五大”是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战略中提出的,目的是实施两个转变即转变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电网发展方式。

绩效管理就是为了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员工、部门和企业之间形成绩效协议的共识,并通过一个双向互动式的、开放式的沟通过程,从而实现提高组织员工的绩效、潜能,继而提高组织效益的目的。

二、三集五大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员工对三集五大绩效管理缺乏必要的认识

供电企业推行全员绩效管理是为了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但是供电企业以往的管理机制造成企业员工观念保守,服务意识差等问题。全员会认为绩效管理会具体到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内容和考核内容,将考核的结果作为薪酬的标准,会造成某些员工的不理解和反感,部分管理层员工也会出现排斥的思想,认为绩效考核是为了找出员工的错误和不足加以惩罚,阻碍全员绩效管理的推行。

2、各部门协作能力不够

供电企业现在各部门的管理都有其自己的部门,但是由于供电企业涉及的业务范围较广泛,所以许多工作需要不同的部门协作完成。当把绩效指标分解落实工作任务的时候,有些需要协作完成的指标变成了某一部门或是某一个岗位的指标,这就造成了责任和目标不对称,会严重影响绩效管理的成效。供电企业普遍存在的冗员和结构性缺员并存的现象,这也严重地阻碍了全员绩效管理的推行。

3、关键环节落实不到位

全员绩效管理在设计绩效目标时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从上往下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一位员工。但是部分供电企业在制定绩效目标时是按照本部门的工作内容,脱离了企业总体战略,使全员绩效管理失去原有的战略支撑作用。

4、实际考核中出现了新问题

全员绩效管理中在同一战略目标下出现了由不同部门负责的不同考核体系,使考核的过程和考核的指标出现了矛盾,使全员绩效管理很难进行;全员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设定不完善,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缺乏可操作性,指标的设计空洞并且指标的权重赋值不规范,各部门根据自身的优势赋值,使考核指标体系适用性降低,从而影响对战略的支撑作用。

三、提高三集五大后的绩效管理的措施

1、加强全员绩效管理的培训

供电企业采用全员绩效管理,转变了企业管理的模式,肯定会触及到员工的利益。因此要加强全员绩效管理的培训,让全体员工全面深刻地理解绩效管理的意义和目的,提高他们对全员绩效管理的认识。通过培训加强对全员绩效管理的认识,消除排斥情绪,掌握全员绩效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提升全员绩效管理的效率。

2、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以业绩考核指标、综合计划、同业对标指标和年度重点工作为基础,全面梳理企业层面、部门层面、岗位层面的绩效指标,注重指标量化,将岗位职责与关键业绩考核指标相转化。对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采用差异考核方法。对一线员工按照工作任务指标、劳动纪律指标实行“工作积分制”考核,要以不增加一线人员工作负担为前提,以多劳多得、多能多得为原则。对管理人员,按照目标任务指标、综合评价实行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目标任务制”,最大限度的将个人承担工作完成数量和质量、担任角色,按照重要程度、技术含量、安全责任、复杂程度等因素纳入量化范围。形成公开、透明的部门组织绩效管理体系。

3、建立公平、公开的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体系是开展全员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绩效评价采取职工自评、绩效经理人考评、民主测评等方式进行,选择自然月、季、年度为评价周期,绩效评价结果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评价为优秀的职工控制在15%以内,绩效评价结果应符合正态分布原则。一般员工年度绩效考核评定由月度考评、员工互评和领导年终考评三部分组成,全年各“月度考评”结果的加权平均分值占“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的分值60%。员工互评和“领导年终考评”结果的分值均占“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的分值20%。中层干部年度绩效由个人月度绩效、个人所在部门业绩、个人年终综合测评三部分组成,内容注重将中层干部个人绩效与部门业绩挂钩,体现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和绩效经理人制度。

4、与基层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

与基层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企业沟通机制应该贯穿全员绩效管理全部过程。企业的沟通机制可以改变命令式的管理的方式,增进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联系和了解,营造积极和谐的企业氛围。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可以关注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达到预定的绩效管理的效果。

5、构建恰当的绩效评价方法

供电企业人员可以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领导干部、一般员工等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要求不尽相同,因而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责任和态度以及经验的程度和广度是有差别的,评价要素也各不相同。绩效评价的方法可以采用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法、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对于部门负责人可以选择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记分卡方法。对于基层员工采用关键事件法、目标管理法、平衡记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评估法等绩效指标。

6、拓宽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

拓宽员工绩效考核的应用范围,逐步拉大绩效薪金在员工工资收入中的比重,让员工真正感觉到绩效结果与切身利益相联系。绩效参与的对象是全体员工,在全员普及绩效管理知识,对于做好公司绩效管理工作,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結语

在三集五大后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人力资源集约化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任务艰巨,同时面临前所未有的管理提升机遇。积极探讨全员绩效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推行和应用,可以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管理方式的转变,利于形成企业文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推行过程中的问题,只有积极寻求解决策略,不断进行改进,才能保证全员绩效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赵璐.浅析供电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J].科技传播;2010年22期

[2]王韶华.刘欣.电力企业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9期

[3]王颖.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18期

[4]白丽芳.王慧.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模式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3年13期

[5]王秀君.陈敏.“三大体系”下供电企业的绩效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07期

上一篇:现代企业制度研究论文下一篇:203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