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作文600字

2024-06-29

乡情作文600字(精选4篇)

1.乡情作文600字 篇一

若说西湖的底蕴是杭州的精魂,天坛的回音是北京的呐喊。而对于万州,这个长江边上的小城来讲,“小面”则是一抹明丽的色彩,悄然的温暖了整个城市。

随着工业化发展与时俱进,各种各样的面食,没有了以前的质朴和滋味,可是万州的小面依旧保持着他古老而又温厚的气息。捧起一碗小面,翻滚的热气与诱人的香气涌在一起,让人胃口大增。酱油,芝麻酱,蒜泥,姜汁,葱花,红油等佐料令人眼花缭乱。

端起、嗅味、起筷,麻辣混合着温暖,鲜香混合着绵软,让一个个清晨变得明媚,让一个个午后变得愉悦。

远观后厨不时的出现白色的雾气,锅碗瓢盆的声音与面汤在锅里被翻煮开的声音混在一起,车水马龙的街道,喧闹的人声,在这里汇成了和谐的人间烟火。小面下肚,再喝上一口店家自备的面汤,奶白的骨头汤,翠绿的葱花,成为了万州人平日里最温暖满足的时刻。

“万川之汇平湖之州”,小面不仅是万州的名片,更成为了离开故乡人对故乡的一份挂牵。本地人一日三餐都喜爱吃小面。如若哪天暂别家乡,回来后总是急急忙忙的下车拣一家面馆,狠狠地叫上两碗,再忙不迭地吃上一口,舒口气,这才感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而对于外地人来讲,来到万州也不顾繁华大街上的高端酒店,而总是要到面馆里去叫一碗,似乎感觉这才是到了万州。这正好印证了“不吃万州面,不到万州来的说法”。如今,万州小面不仅闻名于重庆,它已将脚步走向了各地。或许在外省的某个拐角,你会看到异常熟悉的招牌,闻到异常熟悉的味道。那便是家乡的味道,是万州人共同的美好牵挂。

若有人问我,家乡在哪里?

我会告诉他,就在长江之畔烟火小城,名叫万州。

若有人问我,思念家乡时会想起什么?

我会告诉他,街头巷陌寻常人家,小面乡情最是牵挂。

2.乡情作文600字 篇二

我爱家乡的油菜花,虽然它没有百合花那样清雅、也没有郁金香那样香味扑鼻、更没有玫瑰花那般妖艳,但它是那么的小巧玲珑,每当我回到家乡时,最先看到的是那一片油菜花田,它们在一齐就好像把土地染成了金黄色,异常美丽,又显得壮观,一朵朵花仙子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偶尔会飞来几只蝴蝶,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和村里的同伴们捉蝴蝶,然后把它们放在纸盒子里面。有时还会看到黄色的蝴蝶呢!我家乡的颜色很美,就是这亮丽的颜色唤醒了我的乡情。

我爱家乡的葡萄,每年春天,葡萄架上就会长出嫩叶,它尽情地吸吮着春天的甘露,在阳光中生长,到了夏天,葡萄就成熟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的。我经常去偷吃葡萄,趁奶奶不注意,我快速的把手伸进果袋里,拿出一颗吃。我家乡的葡萄很甜,就是这甜味勾起了我的乡情。

我更爱家乡的人,那里的人勤劳质朴,每当清晨第一道阳光划过天际,人们就已早起,有的人在地里劳作,有的人在劈柴生火、喂养牲畜,俨然一幅祥和的画卷。邻里乡村的在路上碰见了都会热情的打招呼。“弄啥去哩?”“吃了没?”……虽只是简单的一句问候,但却充满了浓浓的情味,丰盈了我的乡情。

3.乡情作文600字 篇三

对一座城市的回忆,定然会从它丰富多变的味道开始。而每一个西安人的心间,都会藏有一份独特的面食,它们或酸酸辣辣,或香飘万里,或回味悠长。而一碗满满当当的油泼面正好满足任何一人——不论游客或是街坊们的欲望。碗中白里透金的面条配上被热油泼好的金光灿灿的葱花,让人欲罢不能。就算你站在几十米外,都会被这飘来的香味吸引住,恨不得立即扑过去大快朵颐,才能满意而归。在堆积如山的面条前,南方的朋友也许会吃不消,但对我们北方人来说,这可能还无法让我们满足,要想用面填饱肚子,不容置疑的,还得再来一碗呢!

乡情存在于人群之中。它悄悄地产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称呼里。在我小时候,村子里有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奶奶,大家都称她为“小文娘”。在陕西话里,“娘”的意思是“阿姨”,但这个称呼却比阿姨要亲多了。她说话很直白,既不绕弯子,也不留情面,一旦你有任何错误,她就会一针见血地指出。然而在她批评了你之后,又会想办法帮助你。这正代表着我们关中平原这片沃野上栖息的人们的直白、热情与粗犷。

关中平原辽阔的大地里寄托着我们的乡情。这里八百里秦川群山环绕,高耸入云的建筑,田字格般的农田,玉带一般的河流,好一幅美丽的景象。试问那些君王为何定都此地?我想不仅是因为美景,他们一定感受到了我们浓厚的乡情,体会到了这份气冲斗牛的豪气,这份只属于我们的豪气!

4.乡情作文600字初一 篇四

在外的游子,常常思念自己的故乡。这时的人和树是一样的,都会有一条根,这条根就是故乡。不管你身居何方,这条根始终索绕你左右……

——序

乡味

每个地方,总有一些特色美食令人回味。譬如我的家乡,一种叫做“糍粑”的小吃远近闻名。

糍粑,也称土豆泥,家乡的糍粑之所以闻名,主要是比市面上卖的劲道得多。首先取淀粉含量高的土豆去皮,清洗后放在锅中蒸熟,此时的土豆已经又黏又软了。

奶奶总是将刚出笼的土豆放在青石板上凉一会,待到不那么烫手了,我总会取一个两个喷香的土豆放于口中,这时糍粑制作也正是时候了。

只见奶奶先用木榔头将土豆压碎,再压着前后在石板上滚压,几个来回,土豆成“泥”了,具有了一定的粘性,等到石板上所有的土豆粘在一起,这时该爸爸上阵了。

爸爸接过榔头,高高扬起,用力地砸下,榔头在谈笑间起起落落,不一会,爸爸从土豆泥中拔出榔头好像越来越吃力了,我一边暗想爸爸太缺乏锻炼了,一边忍不住抢过榔头。可是,不是砸偏了,就是从土豆泥中拔不出榔头,狼狈极了,看样子还是要爸爸出马呀!所有的土豆泥在不停的捶打下中间开始出现大的气泡,如脂般光滑的时候,糍粑便做成了。

家乡人把糍粑成形过程称为打糍粑,是不是很形象呢?打好的糍粑,浇上奶奶早已调好的汤汁,放入菠菜,油辣子,光是“色相”就让人垂涎欲滴,吃上一口,“香味”更是没得说。

上一篇:6.1走近老师下一篇:农村信用社行风建设成绩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