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10-04

关于我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11篇)

1.关于我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我县网吧经营监督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08年工作安排,按照主任会议的要求,在常委会主管副主任领导下,由教科文卫工委和法工委联合组织,抽调了常委会委员和机关同志共11人组成调研组,于4月中旬开始用了近20天的时间对我县网吧经营监督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为保证调研效果,调研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此次调研,我们调研组听取了县文化、公安、工商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暗访网吧23人次,走访了6个乡镇,实地查看13个网吧,分别召开了部分人大代表、相关执法部门和电信部门工作人员、教育界人士、学生家长及网吧业主座谈会。通过调研,较广泛地了解了社情民意,对全县网吧经营监督管理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网吧现状。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合法网吧31家,主要集中在县城和较大乡镇。具体分布为新县城10家,老县城8家,铁门镇5家,洛新园区4家,正村乡3家,石寺镇1家,集中开在人员相对密集的居民区、厂矿企业较多的区域内。在31家网吧中,规模在100台以上的有5家,50台以上的有25家,其余均在50台下规模最大的是位于老城粮食局院内的梦幻帝国网吧,注册终端为160台。这些网吧均按规定办理了“两证一照”,且按公安部门要求安装了网络监控软件,并在经营场所悬挂了“未成年人不得入内”和“ 禁止吸烟”的标识牌。(二)网吧的管理情况。我县自1999年开设第一家网吧以来,县文化、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能相互配合,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以下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及赋予的职责,不断探索,加强管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对《条例》进行了学习和宣传。先后组织网吧业主进行了培训,召开了网吧业主会议,以加强网吧业主思想及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网吧业主依法经营意识。二是严把证照审批关。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31家网吧,均已按照程序履行了报批手续,证照齐全,而且从去年起,新网吧报批工作一律暂停,至今没有审批新的网吧。三是加强了对网吧的监管工作。2007年至今,县文化部门共出动车辆210余台次,执法人员840余人次,查处违规经营网吧37家(次);县工商局也先后立案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网吧3家,没收电脑61台,没收违法所得5000元,罚款3万元;县公安局采取不定期检查的方法,不间断地对全县网吧进行了检查,先后行政处罚17家网吧。通过上述工作和措施,全县网吧监管工作有所加强和改善。

(三)群众对网吧的看法。在调查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无论是座谈还是随机走访,几乎很少听到对网吧的肯定评价,听到的只是潮水般的愤怒和声讨,很多人认为网吧是“精神鸦片”和“电子海洛因”,是社会肌体上的毒瘤,就不应该让它存在。甚至调查组在和部分网吧业主座谈时,他们也坦承现在网吧有被妖魔化的倾向,一时间网吧,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之所以社会舆论会出现“一边倒”,从调查的情况看,主要是因为:①网吧的积极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网吧主要成了玩游戏和聊天的场所,利用网络学习的廖廖无几。从暗访和座谈的情况来看,网吧中充斥着暴力性网络游戏,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热衷于暴力游戏,喜欢在杀戮和血腥中寻求另类刺激,痴迷于不断的积分、升级和获取奖品中获得成就感,不少未成年人在聊天中迷失自我,轻信陌生人的话,把师长的教诲当作耳旁风,甚至发展到网恋和网婚。据我县实验初中统计,去网吧上网的学生中,玩游戏的占85%,聊天的占10%左右,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还不足5%;②负面影响太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严重损害一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沉迷于网吧的很多青少年精神不振、道德观念弱化,人际关系淡漠,认知能力出现偏差,性情发展异化,这样的网瘾青少年没有同情心,没有责任心,更无上进心。如调查中,一位家长向我们诉说了他身边发生的不幸:有个孩子本来聪明好学,自上初中后迷上了网络游戏,为了弄钱到网吧上网,他把周围所有亲戚骗了个遍,也偷了个遍。有一次深夜,他上网彻夜未归,他哥冒雨外出寻找,不幸被车撞伤,住进医院,家里东拼西凑了1500元医药费,却被这个孩子趁晚上家人熟睡之际偷走,又进了网吧,直至后来走上了犯罪道路。二是冲击学校正常管理秩序。在调查中,校长们称现在的学校管理就是“防火、防盗、防网吧”,最头疼、最难管的就是防范学生去网吧。调查组在暗访时发现,晚上一过九点各个网吧人员骤然增多,当时我们的暗访人员身后站了好几个学生,有的网吧工作人员还问:你包夜不包?更为典型的是,当我们的暗访人员刚走出网吧时,门口一辆的士上下来四个学生(三男一女),从听到的对话中得知,原来是老城网吧人员爆满,他们没占到座,就冒雨打的上来抢座。在调查中,学校向我们反映,有的班级去过网吧上网的学生多的业已过半,部分住校学生为了能够去网吧,手法无所不极,有用床单结成绳索爬出来的,有从下水管道滑下的,有跳楼翻墙越壁的,有逃学旷课的,有装病请假的等等。职高的老师称职高的院墙是各个学校中最高的,铁栏杆上是带刺的铁丝,若是允许架电网,就和监狱无二了,即使这样,还是不能阻止学生开溜去网吧。三是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隐患。网络不良信息,特别是众多暴力性网络游戏,简直可以称作犯罪的模拟演练场,由于网吧不规范经营,使一些青少年沉迷其中,完全淡化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一旦在现实中遭遇矛盾冲突,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游戏中的解决方式。在调查中,各界人士反映强烈,一些青少年拉帮结派,自封老大,打架斗殴,有的因无钱上网去小偷小摸,有的学生甚至与校外无业人员相互勾结,趁学生放假归校之际,抢劫学生带来的生活费用,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隐患。如在铁门调查时,一些学校和所在地村委都反映有抢劫学生生活费的现象存在,为了保护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学校和村委不得不在学生返校时让学校老师和治安联防队员在学校附近巡逻。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仅今年一季度所处理的违法犯罪案件中,58%是未成年人犯罪,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网吧有不小的关系。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调研,我县网吧在经营与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还相当普遍和严重。突出表现在:

(一)黑网吧屡禁不止、屡打不掉。黑网吧是指违反《条例》的规定,擅自设立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在调查中,群众反映,虽经多次治理,但仍有不少黑网吧存在,我们所去过的6个乡镇,有5个反映本乡有黑网吧,而且有一个镇就有四家。这些黑网吧大多藏匿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之中,栖身于居民社区和农家小院,游离于部门监管之外,危害极大。据反映,这些黑网吧场地狭窄,通风极差,线路杂乱,白日闭门落锁,夜间通宵达旦,专以未成年人和中小学生为招揽对象,所容纳皆是未成年人和中小学校学生。他们安装电子眼或安排望风放哨人员,与执法部门玩捉迷藏游戏,有的甚至公然与执法部门对抗。在调研中,我们所接触的社会各界人士一致要求彻底取缔那些毒害孩子的黑网吧,严惩那些利欲熏心、目无法纪的非法业主。

(二)容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和超时营业现象较为普遍。国务院颁布的《条例》明确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但从我们这次暗访看,所访网吧都存在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和超时限经营现象,核对登记身份证制度不落实,流于形式,未成年人有时占到上网人数的一大半,且年龄小的只有八、九岁,多数网吧还设立夜市(晚九点至次日早晨七点)和早市(凌晨三点至五点),销售香烟、饮料、食品,为通宵上网者提供便利和服务。清晨学生上早操时,调查人员看到不少网吧卷帘门拉开,三三两两的学生打着哈欠、揉着眼,一出来门就急匆匆往学校赶。网吧的这些经营行为,严重违犯了《条例》的规定,给社会带来不少危害。

(三)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和发现网吧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突出表现在:①黑网吧违法经营,场所加装防盗门、防盗窗,形同监牢,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不堪设想;②部分网吧安全意识淡漠,有的没有安全逃生通道,有的有安全通道却被封堵,检查时打开,检查过后就被关闭;③网吧夜场安全令人担心,他们为逃避监管部门的检查,夜里零时后其门户反锁,若有什么意外,人员却无法迅速疏散;④网吧巡查制度形同虚设,巡查人员实则是网管,只负责解决上网问题,其他不管不问。譬如网吧中普遍存在的吸烟现象,无人制止,有的网吧还公开售烟。此外,一些业主乱拉电线,室内装修使用易燃材料,所配消防器材不按规定年检。这些潜藏的火灾隐患极大地威胁着上网人员的安全。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虽有大环境、大气候的影响,但主要原因有:

(一)严格执法存在阻力。网吧是新兴的特殊行业,业主也是特殊群体,管理难度大。调查中,群众反映,开网吧的大都不是一般人,关系比较广。因此对网吧的监管相对较难,相关部门执法工作受干扰很多,监管不能到位,在处理一些案件时,压力很大,使他们左右为难,颇感无奈。如去年工商部门在正村乡查处一家黑网吧,在执法过程中,遭到其亲属和部分不明真相群众的围堵抗拒,为不激化矛盾,此次执法行动无果而终。

(二)监管体制原因。公安网监部门只有三名干警,且担当着网络监控、网络追逃、涉网案件侦破等主要任务。文化部门正式执法人员有6人,且经费没有保障,不罚款,人员经费无从着落,收点罚款成了解决工资经费的无奈之举。此外对网吧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还没有形成。

(三)网吧行业自身发展原因。我县网吧还基本停留在仅仅是提供基本上网服务的层面上,众多的网络增值服务还基本上是个空白,而网络设备投资大、换代更新速度很快,致使网吧投资和经营存在较大的风险,网吧生存压力很重,在无更好回本增值渠道的前提下,违规经营成为网吧牟利的必然选择。

四、几点建议

现代互联网出现仅仅二十几年,其发展之迅猛,影响之深远,渗透之广泛,大大出乎我们每个人的预料,当今世界已进入网络时代,学会网络生存、利用网络工作、融入网络生活已是每个人所要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网吧的存在,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对于网吧这个出现尚不足十年的新生行业,我们决不能一棍打死,全盘否定,更不能放任自流,疏于监管。鉴于此,调查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切实加强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文化部等14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针对网吧管理中的漏洞和制度缺陷,协调建立网络运营商与市场准入机关、市场准入机关相互之间在信息接入、市场准入、执法监管方面的规范,完善在日常管理、专项整治、技术监控相结合方面的联系制度、沟通渠道和衔接方式,处理好执法与执罚的关系,解决好执法中的实际困难,理顺执法机制,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建立健全网吧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证《条例》的贯彻实施。(二)坚决取缔“黑网吧”。黑网吧,扰乱市场,危害大,安全隐患多,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协调,集中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查处和取缔一切黑网吧,对黑网吧做到露头就打,打就打彻底。要把加强巡查和发动群众举报相结合,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深挖细查,凡发现的黑网吧,坚决依法取缔,决不手软,从而在源头上净化网吧市场,促进网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进一步强化对合法网吧的监管。要认真研究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监管力度,丰富监管手段,通过上下联动、左右联手、业务联管等有效形式,进行联合清查,联合执法,综合治理,进一步形成打击网吧违法违规行为的合力,对违反《条例》的行为,要打破情面,严格依法查处,做到公正执法,监管有力有效,确保网吧规范经营,使人民群众满意。

(四)正确引导,推进网吧产业健康发展。鼓励和指导网吧业主成立网吧行业协会,形成自我净化、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要引导网吧行业拓宽其经营思路,把单一的上网服务,发展到开展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各项对社会有益的增值服务上来。同时,要加强学校、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上网场所的建设与管理,以满足未成年人网络文化需求。网络世界不能把未成年人拒之门外,要采取疏导办法,按照上级要求,加快公益性上网场所的建设,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场所,以弱化网吧对学生的吸引力,从根本上扭转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问题。

2.关于我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二

一、全县农村全民创业现状及分析

目前,全县共有6. 7 万户32 万人,根据对各乡镇报送数据的统计汇总,共有农村人口6. 1 万户28 万人,其中,60 岁以上人口3. 4 万人,在校学生( 含学前教育) 6. 8 万人,除去这两个群体,创业适龄人口共有17. 8 万人。目前,农村创业人口2.2 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 9% ,占适龄人口的12.4% ,创业类型主要包括创办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加工、养殖等方面。

二、对农村全民创业情况的分析

( 一) 创业率较低

目前,全县农村创业人数只有2. 2 万人,仅占适龄人口的12. 4% ,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还不足8% 。全县农村共创办企业459 个,个体工商户3615 个。总体上看,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外出打工的人数多,自主创业的人数少,等待观望的人数多,投身创业的人数少,要真正形成全民创业的火热局面,任重而道远。

( 二) 创业层次不高

在全部创业户中,创办企业的仅占7%,个体工商户和小加工占比近60%,整体呈现出家庭作坊式经营多,规模集约化经营少的局面,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抗各种风险的能力弱、创业的持续发展力不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

( 三) 乡镇之间创业不平衡

各乡镇创业户中,人数最多的是双塔镇,有9021 人,占全镇人口的24. 65% ,人数最少的吴官营乡只有396 人,占全乡人数1. 39% 。其他如小寨镇和曹庄乡,创业率在2% 左右,浮图店乡和风正乡在9% 左右,鸡泽镇为6. 65% ,各乡镇之间的创业人数和创业率存在较大差异。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县当前还没有真正形成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

三、村两委干部创业现状及分析

全县169 个行政村,共有村两委干部1047 人( 不含乡镇干部兼任村两委干部) 。全县村两委干部创业总体情况和各乡镇村两委干部创业情况见下表。

村两委干部年龄结构分布情况和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如下: 全县共有村支部书记170 人,村委会主任170 人( 鸡泽镇西街有西街北村和西街南村两个村支部和村委会) ,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有319 人( 不含乡镇干部兼任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 ,全县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创业总体情况和各乡镇情况见下表。

四、村两委干部创业情况分析

( 一) 年龄结构偏大

从年龄结构上看,全县村两委干部40岁以下196人,占19%;40-60岁684人,占65%;60岁以上167人,占16%。40岁以下的村两委干部不到五分之一,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年龄偏大,导致村两委干部缺乏敢闯、敢干的拼搏意识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勇气,工作中谨小慎微、安于现状、不求改变,守摊多、创业少。

( 二) 文化素质偏低

从文化结构上看,全县村两委干部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本科及以上18 人,占2% ; 专科37 人,占4% ; 中专73 人,占7% ; 高中393 人,占38% ;初中及以下524 人,占49% 。全县村两委干部具备中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占到94% ,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创新意识不强,学习创业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创业能力偏弱。

( 三) 创业率仍然不高

全县农村两委干部创业率虽然是一般群众创业率的4 倍以上,但是也只有30% ,创业率还是较低,仍有70% 左右的村两委干部没有创业,没有参与到全民创业的大潮中。

可以说,目前全县农村两委干部带头创办经济实体、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创业的领头雁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摘要:目前全县农村两委干部带头创办经济实体、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创业的领头雁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3.关于我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三

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的一项惠及林区职工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事关全县国有林场职工特别是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能解决林区职工多年的住房困难,促进民生改善,事关林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基本情况

国有林场在全县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方面起着带头示范作用,为大力培育森林后备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调查,全县国有林场职工住房条件较差,大部分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不少已成为危房,急待翻修新建;绝大多数职工住房功能不全,水、电、卫、厨不配套,职工生活不便利,质量不高;部分职工居住面积偏小,相对拥挤;部分职工退休后甚至无房可居,只能够租房度日。为此,我局积极申报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经国家发改委、建设部、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等部门批准,我县3个国有林场纳入危旧房改造计划共计308户(其中:xx山林场49户,xx林场128户,xx山林场131户),第一期203户自2010年10月份起实施,现已到位改造资金355.2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3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152.25万元。

二、实施依据

1、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有关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009]135号)

2、国家林业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林计发[2009]192号)

3、国家林业局《关于湖南省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2010年实施方案的批复》(林计发[2010]58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2010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的通知》(发改投资[2010]020号)

5、xx省财政厅《关于下拨2010年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省级配套资金的通知》(x财农指[2010]140号)

6、xx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xx市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2010年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x发改农[2010]454号)

7、xx市林业局《关于加快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进程的通知》(x林场[2011]号)

三、建设方案

根据我县国有林场危旧房现状,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原则,并尊重职工意愿,统筹规划。规划改造规模总计308户,面积约18480m2。

建设地址初步选择:我县三个国有林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拟全部实行县城规划区内由政府划拨土地异地新建,共需占用建设用地20亩左右。

时间安排:我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实行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一期建设203户,建设期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结束。二期建设105户,建设期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结束。

四、相关政策

(一)户型面积。按照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关要求,参照国有林区危旧房改造的标准,我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的基本户型为建筑面积60平方米,职工家庭人口多,并自愿承担建筑费用的,户型可选择70、80、90平方米。

(二)资金筹措。中央补助1万元/户,省级配套0.75万元/户,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或林场和职工个人负担。

(三)优惠政策。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享受与煤炭棚户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及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相同的中央和地方各项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部门协作。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对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认真执行“一书三证”,即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制度。县规划局负责项目建设选址工作;县国土局负责建设用地的报批及土地证的分户办理等工作;县建设局负责项

目建设工程设计、邀标投标管理和工程建设的监督、指导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补助资金的安排,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县发改局负责立项、报批和接待检查验收等;税务部门负责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税收减免政策的落实;县林业局负责实施方案制定、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落实资金,指导和帮助国有林场做好项目规划及实施工作,加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

(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一是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设用地为国有划拨土地,不得进行商业开发和交易,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证。二是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设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所涉及的税费享受与煤炭棚户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及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相同的优惠政策;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涉及的道路、给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当年建设计划,优先组织实施;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加快项目土地划拨、开发建设等各项审批手续办理。三是改造户办理银信部门住房贷款,在符全有关条件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放贷。

(三)实行公示登记制。国有林场要对拟进行危旧房改造的职工名单、改造方式、政府补助资金等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结束,报县政府审批、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并将公示名单和公示意见反馈情况登记造册建档。

六、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是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惠民生、促增长的重要工作,既是改善林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更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林业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已被省委、省政府列入2011年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之一,省委书记xx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将于今年5-6月进行实地视察,并明确表示要将该项目列为各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我县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已被省林业厅指定为全省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异地新建样本县,每月3号要上报工程进度。为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把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作为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

(2)加强组织领导。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重,林业、发改、财政、建设、房产、国土、规划、税务等所有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协调和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改造工作有力有序推进。(3)确定工作重点。一是林业、发改等部门要在各国有林场上报危旧房改造户数数据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危旧房改造的范围、对象,进一步核实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户数。二是要在调查核实基础上,结合本县实际,认真编制危旧房改造实施方案和初步设计。三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程序,制定切实可行措施,确保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努力把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

这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办好抓实。

七、改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根据国家危旧房改造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要充分了解和尊重林场危旧房住房户的意愿,经我局去年9月调查摸底,我县几乎全部林场危旧房职工住房户要求在县城异地新建,现在存在县城异地新建与县城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而实施异地新建的土地一直难以落实。

二、危旧房改造工作涉及部门很多,目前许多工作还难以理顺,比如土地报批时间长,工程进度要求紧。

三、资金缺口大,困难职工多,难以统一步骤实施。

四、目前工程进展较慢,离上级要求有很大差距。

八、提请解决的几个问题

为尽快推进我县国有林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抓紧启动工程开工建设,请求县人民政府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加强对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的领导,迅速成立好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工作机构来组织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

二、迅速召开有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落实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建议参会人员:县委常委兼常务副县长xxx、县委常委兼副县长xxx、县委常委兼县委办主任xxx、副县长xxx及县财政、发改、林业、规划、国土、建设、房产、税务等部门一把手。

三、落实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应该享受的与煤炭棚户区、城市

棚户区改造及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相同的所有优惠政策。

四、明确政府划拨土地,简化报批手续,并尽快落实危旧房改造的建设地点和用地面积。

五、明确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的建设方式,明确套房的面积大小,是60平方米、70平方米、80平方米或90平方米。

六、解决工作经费,整个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任务繁重,牵涉的部门很多,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请县人民政府解决前期工作经费15万元。

4.关于我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四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县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运行情况,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推进我县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在寒假期间对本县各个超市、门市部、学校等地进行了食品卫生安全情况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县农作物总播面积41.7万亩,年生产粮食9.7万吨,蔬菜种植面积6.7万亩,年产蔬菜7.3万吨。年屠宰猪2.5万头,产地检疫

2.3万头;牛羊产地检疫0.3万头,屠宰检疫0.2万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793户,食品从业人员2175人。

《食品卫生法》颁布实施十多年以来,县政府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主任,24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健全了规章制度,制定下发了《屯留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屯留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县里组建成立了卫生监督所,强化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卫生部门加强了对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为85.46%,餐具消毒合格率85.49%。认真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培训2175人,共发放从业人员健康证2175个,“五病”检出人员52人,均调离从事直接入口的食品工作岗位,调离率100%。取缔不合格家次数1家。与此同时,县食品药品监督局、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质监、经贸、工商、卫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切实加强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在种植业监管方面,县农业局督促农资经营部建立进销货台帐,杜绝违禁农药进入市场,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种植基地10610亩。畜牧水产局认真做好动物疫病的防疫,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进一步规范水产品养殖用药行为;经贸局全年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8起,处理非法肉品2150公斤,加强了对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县质监局加大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建档和食品添加剂备案,备案率100%,督促业主建立进货、包装物、添加剂、销售台帐。县食品药品监督局积极协调有关监管部门,在做好日常监管同时,开展重大节日、“学校周边食品的安全”、“肉品质量安全”、“餐饮业食品安全”等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全县食品卫生安全总体趋好,食品消费总体安全,全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存在问题

我县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食品流通环节经营不规范。一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属于“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防尘、防蝇、防鼠等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存在交叉污染。没有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如罗氏面包屋及农贸市场熟食加工店。熟食摊点及快餐店防尘防蝇设施流于形式。有检查时加盖,而在我们进行暗访时,防蝇的纱窗基本敞

开。烤鸭加工缺乏监管,鸭源缺乏检疫管理。校园周边的食杂店仍有销售“三无”和伪劣食品,如夏阳学区门口食杂店、一中门口小摊贩、职中食堂超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缺失。一些乡镇没有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没有专人负责,县里有关部门由于人员经费不足,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一些有问题食品在农村得不到有效监管,占全县三分之二的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监督。

(三)食品检测设备落后,且分散在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人员少,经费不足,难以满足食品检测工作的需要,不能及时、准确、全面检测一些食品的基本项目。

(四)小型餐饮业的整体卫生水平低。快餐店、小餐馆、露天餐饮业从业人员因流动性大,仍存在着未经健康检查就上岗和餐具不消毒的现象。食品卫生准入门槛过低,一些持证的也达不到规定的卫生要求,很难保证就餐人员的饮食安全。

(五)食品卫生安全涉及的监管部门多,监管力量分散,监督网络不健全,形不成合力,职能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走过场和打折扣现象,监督存在盲区和漏洞。同时,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安全监督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三、意见建议

食品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各级政府应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看作民生工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一)加强对《食品卫生法》和即将正式出台的《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力度和广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把食品卫生安全引进课堂,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根据《食品卫生法》及《食品安全法》等法规,切实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建设,使食品从原料到餐桌,在生产加工和经营销售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做到有序可控,真正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的实效。继续加大《食品卫生法》的执法力度。虽然每年县食品安全委员会都有组织联合执法检查,取得一定成效,但未能形成长效机制。要通过制度约束和执法检查,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教育,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强化乡一级政府的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卫生部门与药监、农业、工商、经贸、质监、畜牧水产等有关部门的职责,确保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三)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及乡(镇)、村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乡镇应配备一名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员或信息员,加强乡镇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四)搞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全程监管的理念。一是加强对食品风险的预防,严格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的准入,逐步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餐饮业进行整顿,使其达到质量管理规范和卫生安全要求。加强对农产品的源头管理,加大对畜药、农药和畜禽屠宰的监管。搞好食品跟踪检测和对食源性疾病的控制。二是各食品安

全监管部门要互相配合,认真履行各自的监管职责,食安委要经常性地组织各职能部门开展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检查和暗访,把日常监管与重点整治结合起来,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实效。

5.关于我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五

按照中共---县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和第一阶段深入调研工作要求,我于4月12日至18日,采取了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询问群众等多种方法,对我县的干部作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的来看,我县干部作风建设还是好的,在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和加强干部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干部作风建设现状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必将对县乡两级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不断创新,全县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明显增强。

(一)强化学习意识,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持把理论教育作为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工作,经常抓、长期抓,使全县干部始终保持着勤奋学习、精神振奋、风正劲足的良好风气。一是改进理论学习制度。各单位每月一次的专题学习增加为每月两次,并邀请有关方面的学者、教授进行辅导,每位干部交流心得、撰写体

主要领导负总责、谁分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坚持公正、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严格任用程序,注重民意,尊重公论,使一大批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政绩突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不断加强对干部生活作风的监督,明确提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五条禁令”(禁止大吃大喝、禁止酗酒、禁止进入娱乐场所、禁止赌博和变相赌博、禁止吃拿卡要)。建立和完善了效能投诉、投资服务、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效能建设格局,有效加强了干部监督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滞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干部的思想仍然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特点、新变化缺乏深入研究,视野不开阔,工作指导上越位、错位和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创造性,要么凭上级红头文件行事,要么凭经验和惯例做事,靠上级给钱给物办事,等上级拍板表态干事。有些机关干部对基层要求多、指导少,指责多、支持少;有些部门干部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一味强调本部门、本系统的利益;有的不能结合全县的实际,把本系统、本部门的工作与全县的中心工作割裂开来,对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务能否完成漠不关心。

常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一些干部以应付的状态对待工作,对待领导,对待群众,成绩说的多,缺点说的少,报喜不报忧,工作落实不够。有的不重实际,不务实事,不求实效,喜欢做表面文章,追求“轰动效应”。

(五)调查研究不深入,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少。有的部门或领导下基层本来就不多,下去了要么走马观花,听听汇报,要么无的放矢,泛泛空谈,对基层没有什么指导意义。由于对基层情况研究不够,制定的政策规定既脱离实际,又缺乏操作性,使基层很贯彻执行。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县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从干部自身角度讲。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较差,宗旨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缺乏大局观念,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起到表率作用。个别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民本位”思想淡漠,干工作,想问题,考虑自身利益多,考虑群众的利益少,不能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县基层干部作风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从单位管理角度讲。一是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有不

客观上给准确衡量干部政绩的优劣和正确确定干部的升降带来了困难。三是干部交流步伐较慢。我县这几年虽然加大了科级干部交流,但仍然存在着科级干部交流面小,一般干部没有进行交流的问题。有不少干部在本单位、本岗位工作时间太长,思想松懈,工作没有新意,没有上进心,难以保质保量、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四、几点建议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新阶段新任务的要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把解放思想、实事求实、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认真分析干部作风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立与实现新时期奋斗目标相一致的机关工作作风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6.关于我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六

关于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围绕村级组织建设和村级换届选举两个课题,对部分镇乡和村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课题一:村级组织建设

一、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效

最近几年,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县委作出的《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的决定》,按照

农村“三有”目标,以“固本强基”为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一是各镇乡党委通过强化教育,明确职责,严格管理,妥善处理等措施,解决了部分村班子不团结,干部角色错位、位置不正等问题,较好地理顺了两委会的关系。二是积极实施新世纪“四个一”人才规划,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两批共62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工作,改善了村级班子的结构;117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了大专证书班学习,提高了村干部的素质;以退伍军人和高中毕业为主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得到了充实,并有计划系统地进行了培训。[那一世范文网://] 健全规范了农村各项规章制度,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的行使。针对个别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不能

很好履行其职责,村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对其进行了辞免职,并重新选举,产生了群众信任的新的村委会成员。二是民主决策的落实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进。大部分村在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较大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上基本上经过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经村支书、村主任联签联章后实施。三是民主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全面健全和完善了村级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四是民主监督意识增强。各村普遍建立起民主监督小组,对重大事项进行监督。五是积极开展计生“村民自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活动,提高了村民自治水平。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项目开发力度,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壮大。

一是加大了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县委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在三年内由县财政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扶持薄弱村发展农村集体经

济。二是落实帮扶措施。为加快薄弱村经济发展,组织开展“五帮一”活动,即县级领导、镇乡联村干部、县级机关单位、强村和强企联合帮扶一个薄弱村,开发经济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并连续结对帮扶3年。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型农业。几年来,建成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基地和项目,如一市镇新山村通过低洼田改养,由原来的经济空壳村,一跃成为年集体经济收入40多万元的经济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加强了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加大了党员发展工作力度,重视女党员、年轻党员的发展,改善党员队伍结构。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行政村党支部仅剩11个,比1998年的206个减少195个,无女党员的行政村党支部仅剩35个,比1998年的185个减少150个,女党员比例达到%,比1998年提高了个百分点。二是

重视党员的教育阵地建设。几年来,花大力气进行党支部活动室规范化建设,特别是今年从党费中拨出1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增添电教设施,各镇乡和行政村也相应出资共建。目前,全县90%行政村建立了电教播放点。三是积极探索党员管理途径。通过民主评议,处置了一批不合格党员,同时今年在上海、天津建立了两个家私协会党支部,加强了外出党员的管理。

二、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虽然全县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部分村党支部的核心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一是村党支自身建设不过硬,凝聚力不强,难以起到领导核心作用。首先,村党支部书记自身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其次,支部内部

闹不团结,争权夺利。再次,个别党支部发展党员不讲原则,程序不规范,拉帮派、搞家族化。二是村两委会关系不顺,工作难以形成合力。一些村党支部越权包办,把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归为己管,村委会只是形式。一些村委会位置不正,揽权越权。村委会认为他是全村村民选举产生的,比你几个党员、几十个党员选举产生的党支部应该更有权威,更有决定村里工作的能力,重大决策不让党支部知道,不愿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发生领导关系错位。同时,村委会还认为他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的自治组织,用不着党支部的领导。造成村两委会互争高低。争权夺利。对有权有利的事情争着干,无权有责的事情推着干、无人干,使整个村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农村干部队伍的现状与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1、干部队伍整体呈现老化、弱化的特点。一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全县农

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岁,其中30岁以下的仅24名,而60岁以上的却有23名,大部分集中在40岁至60岁期间;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为43岁,30岁以下的只有30名,60岁以上的也有18名。全县808名村支书中,高中及以上文化只有172名,占%,小学及以下却有226名,占%;821名村主任中,高中及以上文化只有101名,仅占%,小学及以下却有221名,占%。二是思想解放不够,开拓进取精神不足,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三是缺乏驾驭全局的能力,发展农村经济无信息无门路无技术,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领,有的干部甚至本身是困难户或光棍,需要他人帮助。

2、视村主任为“村长”的观念在农民中普遍存在。相当部分的农民认为村主任就是村长,于是进一步认为村中的事务理所当然应由村长决定。同时,也有相当部分的村主任以村长自居,将农民自治组织视作行政组织,视作“村长”负责

制。由于观念上的误区,造成行为上的失范。

3、村干部在职不在岗的现象较普遍。有的村干部本来党性、公仆意识还比较强,也有当好村干部的愿望,但由于待遇低、报酬难兑现,家庭收入少、生活困难,所以不得不弃职赚钱,以维持生计。导致村干部外出,工作精力难到位。据统计,808名村党支部书记中有490名不能经常性地在村工作,其中10名常住县外;821名村主任中有275人不能经常性地在农村工作,其中8人常住县外。

4、部分村干部自身素质较差。一是群众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不讲原则,办事不公。在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分配,甚至扶贫救济物资安排上,优亲厚友;二是民主意识不强,村重大事项如土地征用、沙石资源开发等只是由党支部或村委会决定,没有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有的甚至由村支书或村主任说了算;三是法制观念淡薄,用公款大吃大喝,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甚至腐化堕落;四是党性观念不强、政治信仰动摇,参与宗教宗族活动,甚至凭借自己的权势起着骨干作用。

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党员结构不合理。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在14840名农村党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2094名,仅占%,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7229名,却占%;二是党员年龄老化,农村党员中30岁以下的只有1075名,仅占%,而60岁以上的有3766名,却占%;三是女党员少,只有1832名,仅占%,比全县女党员比例%低个百分点,更是低于全市女党员比例的15%。

2、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一是部分党员自身素质不高,不仅难以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自己还需别人扶持;二是党员外出多,管理难,作用难发挥;三是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理想信念动摇,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不如普通群

众,在村级事务中起负面影响。党员不参加义务劳动、抵制缴纳税费、抵制工业征地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四是不合格党员处置难。部分党员奉行好人主义,在处置不合格党员时,对不合格党员不是严要求、高标准,而是以不违纪违法为标准,以不伤害感情为标准,反对处置不合格党员,使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打折扣。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缓慢。

民主选举上存在宗族、宗派拉帮结派、贿选现象,影响选举的公正性。民主决策上还存在个别村支书或村主任说了算的现象。民主管理上大多数村尽管制订了各级管理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只是写在纸上或挂在墙上,具体落实缺乏制约措施和约束力。民主监督难以到位。大多数村都建立了民主监督小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好多村民主监督小组都有名无实,没有对村里的村务、财务进行全程监督。

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人口的自由流动,导致大量优秀人才外流,使村干部选拔范围变窄,村后备干部培养困难;二是物质利益的刺激,使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宗旨观念淡化,造成大量村干部外流。

2、宗族宗派和宗教现象的存在影响着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在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中,遏制着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平时工作中干扰村干部的正常工作。

3、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报酬难着落。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据统计,全县832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在5万元以下的有636个,占%。这些村干部报酬微薄,甚至没有。但是随着村级民主政治的推进,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工作压力相应增大,致使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出现有才干的干部不想干,搁担子挣钱,这在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中表现尤为突出,他们越来越意识到在职生活拮据、退后生活无保障的可怕。另外,有知识的年轻人不

愿干,导致想换人无人可换的现象。

7.关于我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七

摘要 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的发展及稳定。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XX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XX年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特别是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亿公斤,增长%,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亿元,增长%,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万人,实现劳务收入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

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1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1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1%;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1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特别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XX年上涨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元/公斤,大豆价格在元/公斤,水稻价格在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万元,村均负债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20万元,实际加工能力达到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万亩,产鲜花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亿元,户均收入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六)分散经营问题。我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村土地资源按家庭人口、土地肥力、居地远近分配给农户,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刺激了每片农地的利用,但耕地的分块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商品量少、效益低下,促成了小而全自然经济的自发维持,其基本农业生产方式是目前农村小农经济存在的主要原因和现实基础。即使某个农户家庭规划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土地面积足够的情况下,也会因为土地分散,其基础设施配置和生产经营管理上的困难而不能实现其专业化和规模化。

(七)科技投入问题。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着推广力度,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基层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此外,财政对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好项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

(八)乡村财源不足问题。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村集体的收入。改革前,村集体的收入有“三提”和共同生产费,村三提是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3%征收的,共同生产费按要求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据实征收的,基本能保证当年够用,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固定收取公积金和共同生产费的做法,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按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农民生产费用“谁受益谁负担”,彻底堵住了变相向农民摊派村级债务的口子。村“三提”中的公益金和管理费来源于两附加和转移支付,其中两附加只相当于税改前村三提的一半。因此,免征农业税后,原来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修路、修桥、植树造林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陷入停滞状态;二是农村“一事一议”存在事难议、议难决、决难办,筹资筹劳制度阻力大、难以施行。三是乡镇财源建设项目匮乏。县政府虽然制定一系列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但是乡企发展速度仍然缓慢,椐统计,XX年一季度,全县新上项目19个,已投入生产并产生利税的乡镇企业7个,其他都是在建和计划建项目。

三、加快发展我县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

破解三农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大文章,发展现代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根据县情实际,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切入和突破。

(一)坚持走产业化之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我们必须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促进我县农业再上新台阶,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必然选择。首先核心要抓龙头。龙头企业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一要选准龙头。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谁有实力、谁对行业牵动力大、谁的市场路子广,谁就当龙头。要做实做大做强万寿菊加工厂这一强龙;通过扶强龙、引外龙、育新龙、兴小龙,形成群龙共舞的局面。二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完善龙头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防止谷贱伤农、谷涨惜售现象的发生。三要提高龙头企业素质。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开拓产品市场等多种方式,努力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牵动力和影响力。其次重点要抓基地。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绿色水稻、生猪、万寿菊、烤烟、蔬菜、北药等八大基地。通过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加工业提供充裕的原料;通过完善技术规程,加强监管检测和绿标认证,狠抓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品质;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良性循环。最后关键要抓服务。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辟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兴办农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在农村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的劳力、资金等要素按效益的原则开始配置的情况下,土地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直接导致农业“兼业化”趋势的加强,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了相当不利的影响。一是影响农机和新科技的应用。好差搭配、户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土地使用上的细碎化,加上各个农户种植结构上的差异,致使农业机械化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受到很大制约。有的地方甚至恢复了“人拉犁耕”的生产方式。二是不利农村二、三产业的巩固和发展。农业兼业化,农民心挂两头,顾此失彼。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兼业化问题,既影响了农业自身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进程,也不利于已发展的二、三产业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三是围绕农业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大目标,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打破平均承包经营小块土地的格局,以家庭农场为主要形式,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配套,从而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可谓是势在必行。四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土地集中到种田大户手中,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为股份,建立联合体,实行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按土地股份进行核算,这样也可以转移出部分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达到增收目的。

(三)打造名优品牌,坚持走品牌带动之路。打造区域特色的农业强势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论题。我县具有自然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象万寿菊、蓖麻、烤烟、北药、绿色有机水稻等等,发展势头良好,为发挥农业的品牌效益创立了规模优势,像鸡西仁树水稻研究所针对普通大米滞销,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引进韩国稻鸭共育技术,生产有机水稻,注册“野鹰”牌商标,有机卖到大米10元/公斤,是普通大米的4倍,亩经济效益达到1653元,是常规栽培亩经济效益倍,因此,要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精品农业,提高单位效益,要加快以这些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生产以及加工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品牌创建来整合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各种资源,为品牌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走项目带动之路。乡镇企业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最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乡镇企业发展快、效益好,什么时候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也就提高快。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应该是如何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目前,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虽然走出了低谷时期,但前面所提的诸多问题十分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因此,改变观念,因势利导地发展我县乡镇企业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在项目拉动战略中的足够重视。要按照县委提出的“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替代产业、三项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实施强镇富村工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克服怕、等、靠思想,拿出抓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干劲和热情,“咬定项目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真正抓住时机,雷厉风行,迎头赶上,多引、快上新项目。一是要抓好新上项目的筛选和论证工作。虽然各乡镇都有一些项目,但这远远不够,要跳出农业抓项目,各乡镇要结合实际选择市场好、效益高、税收大的项目,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搭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促成项目落户鸡东。要抓住我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组建乡镇企业园区,重点发展以煤炭、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二是要扶持好现有企业的发展。要对乡镇企业运行情况开展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把握动态,搞好指导和服务,促进形成人人关心工业和民营、支持工业和民营,人人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作贡献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着力抓好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乡企富乡(镇)富村工程”,要围绕财源建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上档升级。要围绕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园区经济、城镇经济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农村第三产业,把农村和农业作为乡镇企业调整结构的主战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借力发展之路。招商引资是我县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总抓手,是重中之重。抓了招商引资,就是抓了项目。近几年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这块的潜力很大,我们要把这些政策学透、用足,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载体优势和县位优势,进一步转变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抓住大批南方客户急于到北方寻求投资的有利时机,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县投资办厂兴建实业。要加快万寿菊色素加工厂的建设进度,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年内完成土建并安装设备,力争XX年9月投产。

(六)增加农业投入,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在粮食、经济作物、畜牧、林业、水产等方面选择一些花钱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如优良品种、栽培技术、科学施肥、合理用水、防治病虫、培肥土壤、作物布局等,大力加以推广。如农委争取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资金100万元,建立土壤测试中心,免费为农户测土配方,从根本上解决几十年来的盲目施肥问题,减少化肥使用量10%—15%,增产8-12%,全县推广6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今年我县水稻超早育苗技术面积落实2万亩,此技术亩常规增产200-300斤,亩增效益200元以上,总增产水稻400万斤以上,增收400多万元。经费投入是农业科技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我县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年需经费20万元,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有的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连路费都报销不了。由于事业经费无着落,知识更新的培训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致使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技术与服务需求脱节。主要表现在:农民急需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技术、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园艺及其他经济作物的培育和管理技术,而技术人员知之甚少,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实效和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提供必要的试验、推广经费,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

8.关于我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八

根据县政协2008年工作安排,11月5日,由县政协主席李玉玺带队,政协党组副书记刘启龙、政协党组成员朱占林、政协副主席姚德惠、政协副主席于伟及县政协办公室经济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视察了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视察组一行先后视察了临泉县团结养牛场、单桥镇房庄黄牛养殖小区、临泉县新兴黄牛养殖小区和临泉县泉

优种猪场,听取对如何发展我县畜牧产业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现形成视察报告如下: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我县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快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狠抓中的动物疾病防控,全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县成为全省第一养牛、第一养羊大县、第二养猪大县。全县规模养殖场达4285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45%,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率超过40%,年出栏黄牛30万头,生猪100万头,山羊120万只,家禽940万只,肉蛋总产17万吨。

二、存在问题

通过视察,委员们认为,我县畜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一)产业化程度低,总量扩张缓慢,规模效益不够明显,无品牌优势。我县虽然有几家规模较大的畜牧业养殖企业,形成了几家养殖合作社,但从总体情况看,仍处在以一家一户养殖为主的自然发展阶段,规模化养殖比重偏低,畜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制,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部分乡镇对畜牧产业视为自然经济,对它在农业产值中所占比例及农民增收的拳头产品认识不够,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对畜禽产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长,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抗风险能力差。加之群众经济基础较薄弱,投入不足,对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缺乏认识,导致对畜牧产业发展观念滞后,措施不力。

(二)养殖风险整体加大,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在市场、疫病和自然灾害三重风险作用下,养殖业风险整体加大。市场行情不稳定,价格调节机制不健全,养殖效益没有保障;畜禽疫病复杂多变、防疫难度加大也困扰畜牧业发展。禽流感、猪蓝耳病、口蹄疫零星发生,对我县养殖业构成较大威胁;同时自然灾害频发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养殖户信心。

(三)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生产环节处于弱势。目前畜牧产业链养殖、加工、流通各环节利润分配严重失调,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畜牧业生产环节周期最长、风险最大、效益最差,而其上游的饲料,下游的屠宰、运输、销售等环节都处于盈利,个别垄断环节甚至暴利,而生产环节处于微利或保本状态,对我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四)科技兴市还有差距,规模化、科学化养殖程度较低。畜牧业是我县的一个传统产业,养殖业涉及千家万户,从有利的方面看,说明养殖业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也带来许多养殖户满足于传统的畜禽品种和养殖方式,在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过渡阶段,群众科技水平低,饲养技术落后,防疫意识、风险意识较低,学习和接受科学饲养方法的自觉性不强,畜禽品种改良的推广工作难度大,阻碍了畜牧业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三、意见建议

我县“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要突出发展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养殖,重点发展农畜产品深度加工,以农村致富带头人为抓手,大量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针对当前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委员们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畜牧业是一个中轴产业,产业链条长,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既可以形成农业内部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又可以带动饲料、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畜牧业是一个传统的产业、富民的产业、千家万户都能做的产业,畜牧业发展空间大,既可以组织规模化生产,又可以单家独户饲养,在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要把畜牧业这一传统产业提高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来认识,提高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宏观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到政策落实,资金、人员和技术到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畜牧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只有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总结经验,不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新的问题,畜牧产业才能稳步、健康地发展,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9.关于我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九

为促进我县城区教育健康快速均衡发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今年9月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在张建平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县城区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的主要工作:听取县教育局有关情况的汇报;深入部分乡镇(街道)和城区各级各类学校,召开发改、财经、建设规划、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共77所,占全县的1/3,其中幼儿园52所(公办4所)、小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民办)、单设初中3所、完全中学1所(民办)、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电大教师进修学校和特教中心各1所,共有教职工 1418人,在校生45125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中具有城区常住户口的有18308人,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区外户籍有7815人。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区教育工作,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师资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办学基本条件不断改善。县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组织领导,城区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资源不断整合,教育环境逐步优化,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县教育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据统计,近十年来,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累积投入1.2亿多元;职业教育硬件设施经费投入累积1500多万元;仙居中学的办学条件和各种教学设施全部达到省一类标准。

(二)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城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对毕业生分配、教师进城等实行按需考录、阳光择岗,教师准入制度不断完善,通过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雁工程”,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城区学校拥有市级骨干教师200余名,省级骨干教师50 多名,特级教师1名。

(三)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考试招生制度等措施,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城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前茅,高考成绩进位明显。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县职业中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民办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升,蓝天幼儿园、外语学校、宏大中学等成长为全市乃至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民办学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城区教育事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教育资源不足,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强烈企盼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育结构和校网布局不尽合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城区规模和人口增长较快,而教育事业未能与其同步发展,加上城乡教育严重不均衡,学龄少年儿童向城区就学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导致城区教育资源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良好教育的需求。一是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级政府对城区现有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还不够,城区学前教育师资及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具有领军作用的上等级幼儿园数量偏少,城区公办幼儿园只有4所(包括福应街道杨府中心幼儿园和今年新办的第四小学附属幼儿园),而民办幼儿园违规办学、无序发展的现象较为严重。二是义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现有学校占地面积和校舍使用面积严重不足,受场地规模限制,班额过大,人满为患,超负荷运行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三是高中段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普通高中学校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竞争格局,优质高中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职业教育布局零散、规模偏小、专业水平不高,与我县大力实施“四大发展战略”、推进工业园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二)师资队伍结构有待完善。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城区教师总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老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多数学校存在着表面“满编”与实际“缺员”的矛盾。如城关四所中心小学(包括完小)共缺编教师116人,英语教师缺编20多人,体、音、美教师也严重不足。由于教师编制紧缺,学生班额过大,教师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教师的身心健康。

(三)经费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近年来,县政府不断加大城区教育投入,但教育经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如安洲中学、安洲小学校园扩建,实验幼儿园、实验中学异地重建等迫在眉睫。二是受制于班额太大、学生太多,不少学校只能通过挤占各类功能教室和实验室增加教室,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学设施难以发挥作用。三是由于教师编制紧缺,学校自费聘请代课教师,加上设备添置、公医费、住房公积金等经费开支,部分学校正常运转经费紧张。

三、几点建议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城区教育作为我县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县教育发展形象,担负着引领全县教育发展的重任。为进一步科学规划城区教育布局,促进我县城区教育健康快速均衡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促进城区教育良性发展。一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央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创新教育督导制度,不断强化政府对教育的保障职责和依法治教意识。要站在我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打破城区东起悬东岭西至管山头的传统城区区域观念,树立包括原杨府乡、官路镇在内的大城区理念,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理清教育发展思路,为城区各类教育发展留足空间。二要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县中心幼儿园迁建工程,努力形成“一所县级中心,三所街道中心”公立幼儿园格局,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体系,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三要根据我县城市化进程及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通过选址新建、大力扶持实验中学、异地重建官路中学、整合升格城区完小等举措,增量扩容,改善条件,优化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规模,不断缓解城区就学压力。四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配置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大力扶持城峰中学,积极指导宏大中学,形成普通高中教育有序竞争、良性发展的局面。五要抓住大城区统筹规划的有利时机,早认识、早规划、早行动,积极推进职业中专的土地置换和异地重建工作,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合理配置,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我县经济建设的能力。六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民办学校的相关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发挥民办教育在推动教育多样化、增加教育供给和促进公办学校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民办教育更好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城区教育教学质量。一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解决教师相对缺编、老龄化、学科不全等结构性矛盾,提升办学内涵,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要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促进校长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校长队伍素质。三要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和活动,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同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弘扬高尚师德,自觉维护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

10.关于我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

(李红祥)

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特别是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创业发展能力,加快实现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进一步做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切实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于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高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处室3人根据近年来全县劳动力技能情况培训,通过个别谈话.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调查摸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相关情况,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农民的技术技能状况:

农村劳动力状况:

我县国土面积4459.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08万亩,辖9个乡镇,总人口16.5万,乡村人口13.01万人,占83.3%。全县共有农村现实劳动力8.34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万人的64.1%,其中:劳动年龄内(16-60岁)的7.63万人,超过劳动年龄仍然从事劳动生产的0.5万人。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1.从就业行业看,总体以从事传统农业为主。全县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6.09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3%,从事一、二、三产业劳动力比例为73∶15∶12。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多集中在劳动技能要求较低.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的建筑装修.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一线产业,从业人员约1.34万人(其中建筑业1.1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1%。2.从输出数量看,劳务输转相对充分。据统计,除一产必需从业人员外,全县约有农村剩余劳动力2.77万人,去年全县实现劳务输转2.88万人(其中常年输转1.5万人,季节性输转1.38万人),劳动年龄内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实现全额输转,全县劳务输出相对充分,呈超龄输转状态。

3.从就业方式看,具有明显兼业性特征。现有劳动力就业方式明显呈现多样化.季节性.候鸟式特点,即在农忙时回家务农,其余时间外出务工,属季节性亦工亦农性转移,全县兼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约2.1万人,占输出总人数的73%。

4.从收入水平看,劳务收入相对较低。年收入5000元以下4300人,5000-10000元13100人,10000-20000元9400人,20000元以上2000人,分别占输出总人数15%.45.5%.32.6%.6.9%。全县年均劳务收入2.27亿元,劳务人员人均年收入7882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747元,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5.从文化结构看,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高中及以上文化1.0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2.1%,初中文化4.01万人,占48.1%,小学文化及以下3.32万人,占39.8%。

6.从输出方式看,组织化程度不高。调查显示,多数农村劳动力是跟随劳务带头人.亲朋或熟人介绍引导而实现转移的,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数不到转移总数的1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就业状况看,富余劳动力较少,县内“民工荒”问题日益突出。

一是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少。据统计测算,全县农村有8.34万现实劳动力,按照有关标准,一个成年劳动力年可完全经营耕地8亩左右来计算,真正意义上的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劳动年龄内的主体劳动力)已经非常稀少;二是一产经营收入与劳务收入相仿。近年来,高台县蔬菜、番茄、棉花、制种等种植业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79万座,有温室的农户8500户,占总农户的24.9%,亩均收入达9196元。加上近几年全县畜牧业尤其是牛产业迅速发展,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近三年年均增长10.5%,达1365元。因此,农民从事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等精细型、劳动密集型一产相关职业的收入较之以前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与全县年均劳务输出收入1747元/人相近,许多劳动力觉得与其外出务工,不如搞好家庭一产经营;三是县内兼业务工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县内劳务用工领域相对集中,主要是从事建筑、装修、水利工程建设和餐饮服务、商贸流通等体力型职业,就目前情况看,此类用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水平不高,有些工程甚至有一定危险性,加之许多工程建设工地分散,只能就近吸纳劳力,其他乡镇的群众因为工程离居住地远、食宿不便、劳务纠纷多、劳动保障不健全等因素,因而导致农村富裕劳力难输出和城镇缺乏劳力的矛盾同时存在,尤其是县内一些大型工程建设招纳民工难,有活没人干,影响了工程进度;四是新生劳动力本地就业较少。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原因,近三年全县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4‰,人口数量增长较慢,县内农村每年自然成长的劳动力约2100人,其中以新增的大学毕业生、“两后”生为主。据了解,这部分人真正留在本地就业的比例很小。

2.劳动力缺乏系统培训,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人口素质尤其是农村人口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劳动力培训仍然是当前急需破解的难题。从目前培训状况看,培训方式单

一、针对性不强。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不能及时按照市场用工需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趋势、农民个人兴趣、特长进行分类培训,导致劳动力培训效果差、提升慢,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二是培训必需的场地、设施等硬件条件需要大量资金保障,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面落实到位,技能培训的深度不够,只能停留在一般性技能技术的培训上;三是农民思想认识有局限。对于年轻劳力和新增劳力,由于其接受新知识、新生事物较快,进行二次培训也相对容易。但是,全县农村现有劳力以35-55周岁为主,加上未输出劳力多为妇女、老年人,这部分人已经从事了多年的农业生产,加之自身文化素质有限,参加培训多为被动应付,没有能把心思和精力真正投入到产业发展和学习技术上来,劳动力培训难度较大。3.劳务输出质量不高,致使劳务经济对农村的贡献乏力。受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务技能普遍较低、劳动力劳务收入不高等因素影响,劳务人员缺乏创业精神,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反哺农村、解决农村发展缓慢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县内企业就业岗位有限,直接制约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一些季节性输出的劳动力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长期往返于城乡之间。这部分人渴望就近寻找增收门路,降低打工成本。但是,目前高台县企业数量较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不快,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容纳劳动力的能力还不够强,不能满足季节性务工人员的需要。4.政府组织困难重重,培训机制不完善

自2009年开始,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按我校培训,各乡镇组织,人社局监督的模式进行培训。然而,由于农民对培训的认识不足,加之部分乡村干部对培训工作不重视,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市场虽然技术工紧缺,而真正培训内容符合市场需求的又不是很多。很多农民虽然很想参加学习培训,但存在很多实际困难。有些特殊工种,由于受设施的制约,不能进行切实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只能以理论培训为主。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整体素质较低

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经济收入普遍低,加之认识不足,有一技之长的不多,影响和制约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2.信息服务渠道不畅通

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一.过时,从而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3.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缺乏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全县职业教育尚处在发育初始阶段。

四.对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良好环境。

科技兴农,核心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他们文化科学技术水平。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愈来愈需要更多的农业科学人才.管理人才和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更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以对民族振兴的高度责任感,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农民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对农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2.健立健全科技培训机制,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我县而言,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大部分人没有外出打工所需的一技之长,他们多是靠乡邻.亲友的传帮.带,无序和肓目地流入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很难进入城镇稳定就业,成为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这个群体的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自主意识.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调研显示,有的农民已经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说,如果不参加培训盲目流动,就找不到工作或只能干赚钱很少的工作。

11.关于我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篇十一

页面功能【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初的工作部署与安排,十月下旬、十一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城建农经工委围绕我县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召开了由部分村干部、人大代表和有关镇、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政府部门工作汇报,并通过实地察看、走访交谈等形式,深入开展调查,广泛了解情况,认真听取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是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县,是浙北的苗猪基地,一直以来畜禽养殖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我县农民家庭副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4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75%,年末存栏生猪61.58万头,养猪业实现产值6.01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71.2%;2009年1–9月份,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79%,三季度末的存栏生猪49.43万头(县农经局统计数),已实现产值2.83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65.06%。但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逐渐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质量、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瓶颈”。根据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市政府提出的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工作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县政府及时制定方案,出台

政策,狠抓落实,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两年中,省、市下达治理任务为421户,县自定治理任务为739户,到今年11月12日为止,已通过省、市、县验收核查的1110户,另外50户县定治理户未通过验收,正在整改完善;而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有部分养殖户主动要求治理,因此,实际上全县已建成沼气综合利用设施(包括补建辅助设施)1282户,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治理任务;5个畜粪收集处理中心中3个已建成,2个正加紧建设中。具体做法:

(一)摸清家底,明确目标。2008年,县政府对全县规模养殖户进行摸底调查和核实工作,全面掌握了畜禽养殖存栏、出栏、畜舍面积、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等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到有关镇(区)调研生猪养殖及污染治理情况,听取当地干部和养殖户对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借鉴兄弟县市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出台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任务,引导农户转变种养模式和方式,使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二)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召开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专题会议,并成立由县长任组长、17个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技术指导组和综合执法组等3个专业组,负责各项具体工作。4位县领导还分别联系4个养殖重点镇,指导督促工作。各镇(区)均成立以行政首长为组长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各村明确以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为主要责任人,切实承担起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职责。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后,县委书记张仁贵、县长沈晓红先后分赴各镇(区)开展督查与调研。

(三)措施有力,服务到位。县政府与各镇(区)签订了整治工作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加强考核。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信誉金制度、整治申请制,推行公司化运作方式。因地制宜,推行行之有效的多种方法进行治理,既采用“两分离、三配套”模式,又采用生态养殖模式。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一是制定出台补助标准;二是培训好沼气综合利用设施的施工力量,施工中加强指导,确保建设质量;三是组织技术人员,赴各镇开展技术指导并及时提出措施应对整治中出现的困难,督促指导畜禽养殖场(户)开展污染治理,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控;四是创造条件,建造畜粪收集处理中心。通过召开会议、干部上门、印发资料和媒体宣传,逐一落实规模养殖场(户)的整治方案,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整体推进整治工作。

(四)疏堵结合,有的放矢。县政府在加大监管,封堵排污口的同时,重点做好“疏”这篇文章,自定任务,自加压力,加快建设干湿分离、雨污分离的配套综合利用设施和畜粪收集处理中心。还把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治污工作跟不上发展速度,饲养量超过可承受载畜量的地方列为重点整治对象,专门研究,制订方案。例如西塘桥镇既是我县的畜牧生产大镇,又是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县领导多次赴现场调研,研讨整治方案,制定工作计划。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有差距。部分基层干部对治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和敷衍现象。农村养殖模式普遍比较粗放,农业循环经济尚未形成,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部分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主动治污意识不强,再加上近

两年养殖效益的滑坡,有的已建好的治污设施闲置不用、偷排、直排现象依然存在。

(二)资金“瓶颈”不断显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资金需求量大。虽然这几年,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但离实际还有一定差距。另外现行的政府贴补方式和个别扶持政策不尽合理,行政运行成本高,农户所得实惠少。

(三)长效管理机制相对滞后。虽然我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特别是对养殖散户的治理措施缺失,对违法排污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后续管理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尤其是2008年已建好的部分治污设施利用率不高。对病死畜禽,缺乏统一、规范、科学的无害化处理渠道,随意丢弃于河道现象较为严重。

三、意见与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倡导科学发展。重视和加强宣传教育,要围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目标,多种形式深化宣传教育,激发农民群众、特别是畜禽养殖户参与治理的热情,树立和实践循环经济的理念,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扩大环境承载能力,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加紧开展整治的同时,充分研究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合理性,以“生态养殖,环保养殖”为原则,结合全县土地流转工作,规划建设设施配套的标准化畜牧生态小区,鼓励引导农户进区饲养,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和清洁养殖技术,要实现养殖产业的“提质、增效”,切实减少农业污染面源。

(二)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治污。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综合治理模式,结合新农村建设,引导50头以下、5头以上的养殖经营户进牧业小区或者归并入经营大户养殖,集中治污;也可根据环境现有的承载能力,规划出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坚持治理标准,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畜禽污染治理技术,严格落实好“两分离、三配套”治污设施建设,加强指导、督促养殖户正确使用,切实提高设施的利用率。要制定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规划,探索有效的畜粪收集处理模式,积极扶持与鼓励个人或企业投资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同时加快收集处理中心建设,努力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

(三)加大扶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高度重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切实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治污工作中涉及的各项补助给予充分保障,对开展的治污技术研究适当安排相应的科研经费,同时要讲求补助的形式和方法。要围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循环畜牧业”这个主题,按照“治旧控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思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尽快出台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畜禽污染治理长效管理办法》,加快规范后续管理服务队伍和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县、镇、村三级的组织领导,明确县、镇、村以及养殖户的责任,切实加强投诉受理、举报查办和监督工作,加大环保执法和监管力度,使执法监管常态化,切实巩固整治成果。

(四)加强部门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政府各有关部门和镇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强大合力。以加大养殖污染和违章搭建整治为抓手,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狠抓源头

上一篇:应届毕业生面试1分钟自我介绍下一篇: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