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案例及反思

2024-10-01

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案例及反思(14篇)

1.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一

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就有意先读一些词汇,或读课文,让学生先不要去看书,跟老师读这些词,然后再让学生拼写,和学生讨论如何去拼写,看这些词是由哪些字母组成的。特别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对于一些没有规律的单词构成,进行比较,以促进记忆。老师还可以先写出单词或句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拼读知识试着去读出这些单词或句子。

拼读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前所述,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拼读能力,从最基础开始,循序渐进,掌握有规律的单词读音,比较无规律的单词读音,从而达到记忆词汇,培养读写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年级,每个学期课本中所出现的词汇,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单词拼读难易程度、读音和字母组合进行归类:

1、我们把词汇根据其拼读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一类、二类、三类。

第一类是最容易拼读的词汇:a and ask at back bag bed bigblack box bus but by cake can car cat class dad desk这些词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听,然后试着去拼写。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第二类是规律性的由字母组合构成的词汇:car star all walkwhich who that this slow know play gay这些词汇就需要教师加以归类和总结,告诉学生一般发音规律,以及例外的读音情况。如ow字母组合读/ ou/音,但在cow中读/au/音。

第三类的词汇就是一些无规律的词汇:half one uncle在这些词汇中,个别字母的读音须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2、根据读音来分类( 如把有/ei /的单词归类): a ageaustralia away baby cake day eig ht eighteen eighty erasergame grade great hey late make name ok plane play same saystay t able take they today way weekday。通过这种方式的分类,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字母与读音的关系,他们自己就会认识到,a,ai,ay通常在单词 中读/ei/音。

3、 按照字母组合进行分类(如把字母组合al 归类):all ballfootball half small wall通过该项分类,使学生认识到同一字母组合不同的读音;并且认识到在一般情况读什么音,有时候读什么音。

在词汇教学中,要避免过分强调记忆词义,特别要避免强调记忆其所对应的汉语意义。这是因为,要掌握一个词,并不仅仅是要掌握其意义。词义只是一个方面。除了意义之外,还应该掌握该词的读音,拼写,词性,搭配等。

2.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二

一、初中英语中反思性教学的理解

对于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如何培养老师的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这些问题都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反思性教学的基础。所以, 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有关初中英语中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反思性教学, 顾名思义, 是老师自我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即老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 并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 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反思, 提出改进的措施, 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反思性教学的实质就是老师在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通过不断的反思来解除困难, 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反思性教学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完整过程, 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案例研究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具体教学活动中, 有很多时候都会应用到反思性教学的教学理念, 因此笔者也选取了初中英语教材中的《Cultural Relics》, 这是一节以学生之间的辩论为主的教学内容, 笔者将以此文章的教学经验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

首先, 在课本上的基本素材内容之外, 笔者还为学生准备了以下三则材料:

材料一:This new Amber Room is the best Russian experts took more than 20 years to create.This project began in 1979 and finally completed in 2003, spent a total of$115, 000.

材料二:Reportedly, Hengdian Group has decided to spend five years, invested one billion yuan RMB, to rebuild a new imperial garden Yuanmingyuan.

材料三:Since the dam was built in Egypt reasons, then move to Abu Simbel will spend huge amounts of fees, spend about 70 million.

这三则材料都是与本篇教学内容有关的, 三个不同的地点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文化遗产保护, 这些材料都是方便学生进行接下来的讨论的。

然后, 对学生提出问题: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e, need to spend huge amounts of money to do.So is it?necessary?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 交流心得。

三、关于课堂前的反思

课堂前的教学反思主要是指老师对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的反思。对于课堂前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备课阶段, 这就需要老师要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和超强的分析能力。预测能力主要是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预测, 以便提前想到解决的办法。分析能力主要是分析学生课堂前应该进行哪些预习的准备。对于这个案例中, 笔者在课堂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情况。本来认为全班至少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主动参与, 但是情况刚好相反, 参与辩论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 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带动下, 学生才敢于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进行中的反思

课堂进行中的反思主要是在这堂辩论课的教学过程。对于课堂上一些突发的问题老师要进行反思, 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 以便于对出现的突发问题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 继续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本案例中, 笔者在课堂进行中本来选择了几个问题, 比如What is debating?Debating does not mean expressing your opinions or listing your facts.等等。本想让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积极讨论, 没想到却起到了反作用, 学生觉得没有更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就不敢开口表达了。所以, 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

五、课堂结束后的反思

课堂结束后的反思在反思性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老师在课堂前和课堂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把这些问题累积在一起经过总结和提炼就能够找到适合学生, 适合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 这才是反思性教学的根本教学目标。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反思性教学的教学理念, 发挥老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鼓励老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从而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强云, 滕骁, 范东生.英语专业学生自主管理英语阅读学习行为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1) .

3.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三

关键词:合作学习;因材施教;合作精神;主动性;创造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在合作学习中,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它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能提供一种互动的活动方式和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有更多更好的机会自由地说出他们想说的话,并能更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就小组合作学习作了如下尝试。

【教学片段】

上课铃响了,我迈着轻松地步伐向教室走去,脑海中浮现着昨天晚上我对这节课的构思:这节课的主题是: Seeing a doctor,课型是对话课,主要介绍生病时该怎么办,如何看医生,以及医生如何为你诊断,如何按医嘱服药等。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我一般是教单词、词组,让学生先熟悉词汇,然后结合课文进行了一些问答练习,详细分析、讲解语言点,做做练习等等。然而我昨晚在构思这节课的时候,想到如果把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这个生活情景搬进课堂,定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

一进教室, 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一张放大的我儿子的照片:我儿子生病了,医生在给他诊断。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我即时呈现了今天的主题: Seeing a doctor

正好是春天,班里有部分学生正在感冒,有请病假没来上课的,于是我问:Who is not here?“Fu Dongliang is not here.” “What is wrong with him?” “He has a cold.”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疾病与天气的关系。于是,我从天气入手,引出了今天的主题: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in…?我的话音刚落,一个急性子的同学就站起来回答:It’s warm and rainy. Just like today. 我进一步补充说:Do you like this season? Some students say: Yes.我要求他们给出他们的理由:It is very beautiful because everything begins to grow. The flowers start to come out; because I can go hiking with my parents. Some students say: No. “Because it is easy for us to fall asleep. Sometimes the weather is very hot. Sometimes it is very cold. So we are often ill.

于是顺势一引:If you don’t feel well, what will you do? 这一次同学们都说:We will go to see a doctor.

很轻易的引出了本课的中心内容:生病——看医生——诊断——配药

接着,用多媒体制作的4个画面,一张张展示到电脑上,最后一起以螺旋式地样式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第一张:Tom 卧床,看上去生病了。第二张:母亲带Tom 去医院。第三张:医生检查Tom,量体温,检查喉咙。图片旁同时呈现词组:look over carefully, has a bad cold。第四张:医生给Tom开了一些药,同时呈现关键词:take this medicine 3 times a day, drink more water, have a good rest。然后让同学们两人一组,根据画面的内容进行了简短的小对话。接着我开始向同学们提问,

T:Who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 We can see Tom.

T: What’s wrong with him?

S: He looks ill.

T: Who is that woman?

S: She is Tom’s mother.

T: What will his mother do?

S: His mother will take him to the hospital.

T: (指着医生问)What does he do?

S: He is a doctor.

T: What is he doing now?

S: He is looking over Tom carefully.

T: What does he say?

S: He says Tom has a cold and must drink more water.

T: Does he need any medicine?

S: Yes. Take the medicine 3 times a day and need a good rest.

通过上述画面的展示以及师生问答练习,让学生们熟悉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把全班分成6人一组,让他们分别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病人的朋友或家属。为了鼓励更多同学开口练习,自由对话,我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提供了很多材料,用各种人物来表演各种各样的病态。同学们操练得十分火热。

【教学反思】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其特点是从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出发,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条件,开展合作学习常常使课堂能够达到一个又一个高潮,令同学们兴奋不已。

(1)同学们身上有着无穷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只要我们教师能正确引导,巧妙启发,蕴藏于同学们身上的小火星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2)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大胆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潜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思维活跃,勇于表现,在各环节中,展现了自我风采,培养了敢于竞争,大胆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合作学习促使我深思的也有三点:

(1)合作学习比传统教学有更大的噪音。最好方法是使所有的活动暂时停下来,使全班安静,然后告诉他们要小声说话。

(2)在合作学习前,应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如果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与听众。

(3)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有充分交流与表现的机会,切忌流于形式。根据近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发现,最佳合作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间,过多则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效果不佳。

4.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四

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提倡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流于形式,华而不实”,“着眼问题,淡化过程”,“表热实冷,合作淡然”,“能者独尊,弱者失趣”等等诸多不良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也引发了许多 对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怀疑。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教学组长沈珊珊 用小组合作这一方式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教学内容是新目标初三年级U14.Have you packed yet?

二、课案的观察描述

课前,按6人一小组,把学生分成A—G七组,每组选一位组长,并按小组把桌子围成圆形。为了竞争需要,黑板上贴上七个不同颜色的有磁性的棋子,每个棋子代表一小组,每组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并向学生说明哪组合作的好,问题回答的对,代表那组的棋子就能向前移动,最后看哪组的棋子最向前,那组就获胜。课中,Step1.Warming-up 先放了些自已在各地旅行时拍的照片,美丽的照片立刻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问:从这些照片能推断出 喜欢什么?学生很容易的回答出了traveling.又紧接着问:What do you think is important for traveling ?有学生举手回答,这时 就把黑板上该学生所在组的棋子向前移了一步,学生热情马上攀升,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听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后,把答案引导到了第一个活动的主题:Packing is quite important for traveling.Step2.Language input.抛出了话题:Different trips need different packing.What do you need to pack for the following trips ?(A beach vacation and sightseeing in a city).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并且给每一小组只发一张汇总表,让他们把想到的东西记下,时间到后,各组都停下,学生举手很活跃,叫第一组汇报时 先问:“How many words do you have ?”该组汇报完毕后,把该组的棋子移动了两步,这下教室沸腾了,叫下一组时,先说:“which group has more words ?”并且学生汇报时不能重复前面组提到的。当然,这一活动中,并没忘掉黑板上各组棋子的前进步伐。

Step3.Listening task.处理课文中的听力部分,让学生看课文中的图片并猜:What are the family going to do ? What have they done for their trip?完成1B听力。Step4.Language input.听力完成后,又提了问题:What else do we need to do before leaving home ?再次让学生小组合作,列出尽可能多的短语。像lock the door and windows, feed the pets, turn off the TV and lights 等等。同样的,小组汇报时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学生都希望自已组的棋子能前进的更远,争先恐后举手,连平时比较内向或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在组员的带动下高高举起了手。这时,我注意到 比较照顾到棋子相对落后的组,若他们举手,就把机会先给他们。Step5.Pairwork.利用刚才学生已列出的短语,把本课的语法---现在完成时操练了起来,问:If you are leaving home , have you done the following things ? Do Pairwork with the above phrases.A: Have you …

B: Yes,I have.Yes,I’ve already …

Not yet.I’ll do it in a minute.Setp 6.Listening task.又穿插了课文中的2a、2b 听力练习。Step 7.Memory challenge.根据听力材料内容改编了一篇完形填空,让学生根据记忆填空白处,又是采取小组竞争形式。

Step 8.Groupwork.设计了第三个小组活动:Who have looked after themselves well in the past week? 给出的情景是:Suppose you are a parent who has not been at home for a week.List a set of questions to learn about what your children have done in the past week.并给出 Model:

Have you finished all your schoolwork?

Have you watched TV too much?

…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列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再由每组的Parent 汇报:** has already „,but he hasn’t „

在课的最后,还设计了一个Teaching evaluation.让学生对自已这节课的状况进行了自评,然后再根据黑板上各组的棋子,评出了优胜组,并给予了奖励。

三、课堂结构与设计意图分析

本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讨论旅行时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讨论很热烈,想出了许多 也没想到的东西,通过这一活动,把本节课需掌握的新词汇都解决了。活动二:让学生讨论离家之前需要做些什么工作,大量短语的列出为下面句型的操练作了很好的铺垫,有了这些短语,再让学生操练现在完成时态Have you „ ?就非常容易了。

活动三:把现在完成时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直比较困难,而沈 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你是一个星期不在家的父母,回来后询问孩子在上周的情况,很自然的就用到了Have you „?句式。在此基础上,父母亲汇报孩子在上周的状况,又延伸到了现在完成时的第三人称单数用法,** has already „

四、反思

这节课,合作学习贯穿于始终。但却没有出现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自由化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

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因此。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规则。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方法、步骤和任务分工,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标准;只有在小组成员明白

的指令和合作活动的任务时才活动。采用合作学习,切忌在 自已指令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那样可能造成看似热闹,实为混乱的局面,这就冲淡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节课,对学生的分工明确,每一组都确定好组长,再由组长确定每次活动的记录员,汇报员等,这样就避免了为挑选临时组长,你推我让,或小组内为谁先发言而争吵不休造成的学习效率低下.并且,在合作过程中,不时的会提醒,请遵循规则,从而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质量,也就是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2、活动具有目标性 小组合作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是否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合作学习的活动设置难度要适中,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行。难度过高会使学生们无话可说,甚至无动于衷,从而丧失合作学习的信心;相反,难度过低,必然造成学生在活动中情绪高涨,争论不休,虽然气氛活跃,但却毫无意义。换而言之,就是所设计的小组活动要具有一定目标性。“目标性”即

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准确而适度,使教学环节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并使之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完善,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本课中 提出的这几个任务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有可操作性。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有真实的意义,才能收到较好效果。3.适当的竞争机制

高科技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本节课, 从一上课就宣布各组要进行竞赛,最后获胜的组还可以拿到奖品。每次活动中学生的汇报、回答都能使自已组的棋子向前移。这大大激发了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在本节课的一次活动中,我看到有一组学生有一名男生没有举手,其他组员立刻督促,后来这名男生也举起了手。通过这种小组竞赛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4.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要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本节课中每次活动结束后,都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优先的组进行表扬,对落后的组进行鼓励,并给予更多的机会。课的结束,还让学生对自已进行个人评价。既重视对小组的评价,也重视对个人的评价,激励了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了自已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每位

5.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五

一、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

(一)对教案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多数初中英语教师对教学设计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初中英语教师往往认为教学设计就是撰写教案,或许一些教师明白教案不能与教学设计划等号,但是也无法从中总结出二者之间存在何种差异。从教学来说,教学设计是一个具有动态效果的过程,而教案知识组成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另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很多教师都是通过教学大纲进行课堂教学,并没有针对教学进行有效备课,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实际学习情况。甚至一些教师只是在需要是才进行教案的撰写,例如公开课以及评优课等于自身利益挂钩的情况下,在日常教学之中,拿着书本进教室的现象常有发生。对教学设计认识严重不足是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师的现状。

(二)对设计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初中英语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之中,对听力的教学设计能有有效帮助初中学生熟悉对话,并且通过听说的方式对文中的语言特点进行教学。在口语教学的设计中,注重通过促使学生参与到对话而为学生提供锻炼英语表达的能力。在阅读教学的设计中,教师能有效的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并且在写作教学之中,会通过将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观点纳入到写作范围之内,并且注重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方法进行开发。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初中英语教师认为在英语阅读的教学设计之中,就是应当做到如何提高学生对单词的以及语法的学习。并不注重通过对教学设计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情感态度的认识。可以说,虽然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的设计能力有着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目前还处于重视程度较低的阶段。

(三)分析学生的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师基本上对英语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也对学习英语的动力以及学习习惯有着一定的掌握。但是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英语之中的困难点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并且在英语教学设计之中,也没有做到差异化教学,对英语学习能力较差以及较优秀的学生没有进行差别对待,从而影响差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二、初中英语教师设计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强化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所以对英语教学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就是将理论作为设计的基础,初中英语教师应当针对英语的特点学习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而作为学校应当充分配合对初中英语教师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学习。促进教师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实际理论,辅以终身学习的策略,将教学设计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另外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总结出教学设计之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

(二)重视差异化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6.初中教师教学反思 篇六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

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要推向前进,也需要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在《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课中,学习商鞅变法中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针对班级管理中的量化考核制度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以小组及个人为考察对象的量化考核,与商鞅变法中的编制户口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经过这样一分析,学生就感到学历史很有用处,从而,就对学好这门课程有了积极的认识,学习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各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象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一是要设置揭示教材隐性知识的问题。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教材中隐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点,如知识的实质、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等,将这些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是要多设置一些指向明确,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小切口、深分析类问题,避免那些大而空的问题出现在课堂上。举例来说,讲授唐朝晚期的历史时,让学生分析“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题目,思维含量相当高。通过这么一个问题的剖析,就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唐朝灭亡的原因,并很好地锻炼了其历史思维能力。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课堂上多提出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第四、挖掘趣味性材料

7.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意义,原则,方法

教学反思已成为新课程下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 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强大动力。那么初中数学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呢?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清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 (1) 通过教学反思, 增强教师自我教学意识, 提高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 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 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 (2) 通过数学教学反思的研究, 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 反过来, 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升华理论, 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 (3) 教师通过反思, 能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有助于教学更有效、更合理, 提高教学水平, 整体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 它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遵循教学反思的原则

1. 及时性。

课后反思贵在及时。一有所得, 及时记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这样以记促思, 以思促教, 每天实践一点, 每天反思一点, 每天进步一点, 长期积累, 必有“聚沙成丘”的收获。

2. 持续性。

课后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只有养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经常性反思的习惯, 才能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而改善教学行为。

3. 实效性。

课后反思要注重实效。要树立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 而是为了改进而反思的观念, 反思出自己的问题后, 要分析原因, 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力争在预期的时间内收到改进的实际效果。

4. 自主性。

课后反思要自觉自愿, 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 上完课后不重新审视、分析, 教师就很难提高自己。

三、熟悉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反思成功之处。

教师上每一节课总会有自己满意的地方, 也就是成功之处, 包括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 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 或是对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 或是对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 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 课后都应该及时地详细记录下来, 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把它们进行归纳整理, 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

2. 反思失败之处。

任何一节课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即使教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也可能会出现意外。如:对教学中突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这些做深刻的反思、探究, 使之成为今后教学的教训,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 反思教学疑难。

这里的疑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难点。每节课下来, 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疑问, 但是课堂上无法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 细加琢磨, 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疑难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能理解得十分透彻, 有时甚至似是而非, 通过课堂教学, 教师把它记下来, 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 使之明白透彻。

4. 反思教学所悟。

每节课之后, 经过深思熟虑, 教师总会摸索出一些教学规律和教法的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 启迪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 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纳和取舍, 写出新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教学做准备,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1. 独立反思。

一堂课后, 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各个环节的回顾与反思, 特别是要抓住教学片断、实例, 并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之处, 及时记下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

2. 换位反思。

学生时时刻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着教师, 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听他们真切的声音, 听他们真实的感受, 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

3. 互动反思。

教师的反思不能始终在自我的圈子里, 要树立沟通、交流的意识, 与同行经常互相听课、评课, 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4. 自学反思。

是指教师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 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 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5. 对比反思。

听与自己上同一内容老师的课, 或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 对照检查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 取长补短, 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8.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反思 篇八

一、 学生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

1. 语音、语调知识掌握不好,拼读能力差,口语表达能力差

近年来,农村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由于师资等多方面的原因,它一直被列为小学的选修课程。一方面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是非专业的英语教师,尽管教授的内容相当简单,却还有一些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语音、语调的教学方面。另一方面,小学生们认为这是选修课,不必认真努力去学,到了初中再学也不迟。而到了初中之后,初中的一些英语教师认为语音这一类的简单知识小学已教过,因而也就忽视了这一方面的教学。

2. 学生词汇量小,单词拼写能力差

在英语基础知识中,词汇首当其中,而大部分的中学生词汇量偏小,且单词拼写能力较差。按最低要求,学生至少有5000个单词的词汇量才能达到基本阅读理解水平。所以在单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借助一些名家或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提供的有效单词记忆法,使学生加强记忆,提高能力。

3. 语法知识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

多年来的教学,造成了奇特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这种怪象。而目前在强调交际教学的浪潮中,又出了一种现象:不讲语言点和语法结构。这实际上是有些教师对语言教学的认识走进了一个误区,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些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单词和语法点的教学,这就造就了学生英语水平的低下。

二、 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1. 学生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当前形势下,农村初中部分学生认为学不学英语无所谓,因此,教师必须在第一堂英语课上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加强,英语和计算机一样,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是离不开它的。学习英语不仅是我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英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缺乏信心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刚学英语的七年级学生兴趣浓厚,思想活跃,模仿力强,求知欲盛,所以他们的英语水平差异不大。但随着所学知识面的扩大和所学知识的难度加深,加上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到了八年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也相当明显,到了九年级,有的学生连26个字母的顺序都写不出来,或者把一个简单单词的字母写得颠三倒四。

三、 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思想基础。从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节课起教师就要对学生讲清,为什么要学英语,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学英语和怎样才能学好英语。经验证明,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才乐意学,只有乐意学,才有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不怕困难把它学好。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对某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才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进而步入科学殿堂的。因此,做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要做有心人,应该把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当作大事来抓,而且要常抓不懈。

2. 夯实英语语言基础,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语言学习无非是两个大方面:一是语言知识学习,主要指语音、词汇、语法;二是能力培养,主要是听、说、读、写、译。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不能脱离语言基本知识来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英语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词汇、语法教学就尤为重要。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基础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并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语言知识,又掌握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归纳、总结、积累好的学习方法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如归类联想法(同类词、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合成词等归类记忆)、循环记忆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和循环周期)等记忆单词的方法,以及自编口诀、谐音记忆语法的方法等,学生懂得了这些,他们学起来就轻松容易多了。

3. 提高教师素养,改进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丰富和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掌握“时代英语”。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真正改变角色,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上课不只是考虑如何去教,而是要研究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学。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方式,尽可能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运用英语去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热烈、和谐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9.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篇九

一、初,高中教材间的过渡存在间隙

首先,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更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一般都是用公理的形式直接给出,而回避了证明;其次,初中教材的知识传授内容坡度较缓,直观性强,而高中教材内容较多,每节课容量都远大于初中数学,如高一教材必修1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其中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此外在函数中,又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它们又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另外必修2立体几何想象空间又大,学习有一定难度。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我认为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二、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私下里与学生交流,了解学习情况,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我感觉是初中教材内容较少,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大量的练习。此外,为了提高成绩,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多,自然题型也就比较多,教师就不能像初中那样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另外大量的作业也使学生感觉有一种陷入题海,无法上岸的感觉,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

三、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或者是看答案的解题过程,感觉听了或看了就记住了,其实不然,如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懒惰心理,就不想去独立

思考题了,刚开始时不想思考难题,发展到最后估计连简单题都不想思考了。此外,学生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上述情况都影响了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高一教师要研究初中大纲和教材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应该做到,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二、对学生严格要求,打好基础,使其养成好的学习方法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重点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做到课前预习,并找出问题;上课时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注意在课本上做标注(笔记),并且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课下在做作业之前应该先花上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新讲的知识看一遍,加强对新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最后做作业要规范化,独立完成,及时订正错题等等。此外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并指导学生改正。最后,我认为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另外还可以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10.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十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一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教师的教,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重复记忆、题海训练、强化储存,根本没有学生主体活动过程,新课程则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下的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一个称职的初中数学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

一、对数学教学理念的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改变?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因而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过程。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表演者,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是目前数学课堂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教师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应用的体现,就是是否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形成。具体来说,教师的教学行为应有以下的转变:(1)、由过去重“教”转变为现在重“学”;(2)、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重“过程”;(3)、由过去重“问答” 转变为现在重“对话”;(4)由过去重“讲解” 转变为现在重“引导”;(5)、由过去重“程式化” 转变为现在重“个性化”;(6)由过去重“强记” 转变为现在技能的拓展。总而言之,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改变,不仅要看教师讲课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仔细考察学生学会和会学的程度以及学生的精神状态。

二、对数学教学设计的反思——是否为学生的发展,设计教学?

教学设计是有效地上好每节课的必需环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设计课堂,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在设计时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获得结论;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总之我们要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精心设计好课堂,只有好的设计才有可能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探究和创新。

三、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是否做到生活──数学──社会,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初中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或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1、商场购物时:一家打折,一家返卷,一家给予积分并有抽奖活动,另一家赠送礼品,如何选择?2、房贷的问题,怎样计算每个月要还的贷款。3、买彩票中奖问题等,对于已有的这些经验,如果教师能在讲授新知识前用问题形式提出来,学生定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习劲头定会高涨。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教师要把生活、数学、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从而使课堂充满盎然生气。学生只有尝试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他们才能更好地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有了他们的切身经验体会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是在教学中及时的反思对于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我们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使我们及时地发现问题,冷静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认识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在反思中实践时,我们找到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差距,从而才能使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对于成长为新时期专业人才、复合人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有裨益。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二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篇三

本学期担任初三的数学教学工作,工作中有得也有失,现反思如下:

一、教育教学中的得:

1、能制定正确教学目标:

平时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注重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把平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定在中等偏下水平,重点内容适当提高,使素质高的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对于基础太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复习目标只要求达到教学大纲的最基本的要求,强调熟记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并能掌握基础题的基本解法。通过努力,使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均有所提高。

2、寓复习于平时教学过程中:

为了完成复习任务,又要减轻学生在集中复习时间的负担,我把复习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在平时学习中。从初三开始教学就有目的地回顾总结。复习了与初三知识相关联的初一、初二年级的重要数学知识,结合教材,因势利导进行复习。平时在课堂复习、提问、小测验、有目的的检查复习初一、初二等知识点。这样做能使初一、初二等已学过的重要知识反复在学生头脑中出现,可以减少遗忘率。

3、编写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题:

目前初三学生每人手中均有学习资料,这些资料中基础知识偏少,较难的题目偏多,解题方法着重技巧性而不突出基本思路和方法,总的情况是要求偏高、偏深,脱离我校学生的实际,也不符合我校的学习要求。因此平时在备课中我注意重点备好学生的练习及复习训练题。布置作业做到了有布置就一定有批改,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自编习题要求中等偏下,多数题目是基本训练,重点题型反复训练,逐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注重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

由于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及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特别大,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学习达到不同水平。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进一步追问,对学生做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练习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及时矫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达到复习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工作的失:

错误的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乐观的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作业过程是正常化的,结果导致走了一段弯路。在初三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赶教学进度,因此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讲的多、练的少的现象。没有很好的把握教育管理与初三数学教学的关系。平时在初三数学教学中花的时间较少,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对存在问题讲道理多了,具体辅导工作少了。章节考试及模拟考试注重了学生的得分情况分析,对学生知识缺漏情况少了统计及分析,少了针对性的评讲,更少了针对性的进行跟踪训练及检查。

三、三阶段复习的做法:

1、注重了课本知识,进行了查漏补缺。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第一阶段的复习工作我们已经结束后,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反思和总结上一轮复习中的遗漏和缺憾,会发现有些知识还没掌握好,解题时还没有思路,因此要做到边复习边将知识进一步归类,加深记忆;还要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牢固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进一步加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要查找一些类似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要及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补缺补漏,直到自己真正理解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另外,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了的题,有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课本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题不仅要理解,而且一定还要会做。同时,对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课题研究》《做一做》《想一想》等内容,我们也一定要引起重视。

2、注重了课堂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纳,解题方法的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至少应达到使自己准确掌握每个概念的含义,把平时学习中的模糊概念搞清楚,使知识掌握的更扎实的目的,要达到使自己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联系和应用的目的。上课要会听课,会记录,必须要把握每一节课所讲的知识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提高学习效率,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课堂上及时查漏补缺。

3、夯实了基础知识,学会思考。在历年的数学中考试题中,基础分值占的最多,再加上部分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值,因此所占分值的比例就更大。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复习,我们对初中数学知识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4、注意了知识的迁移,学会融会贯通。课本中的某些例题、习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联系、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和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学会从思维发展的最近点出发,去发现、研究和展示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自己深刻理解课本知识,有利于强化知识重点,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促进自己数学知识网络和方法体系的构建,使知识和能力产生良性迁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探究课本典型例题、习题的内在联系,让我们在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更有效地形成知识网络与方法体系。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不但可以解决根的判定和已知根的情况求字母系数,还可以解决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方程组的根的判定及二次函数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坐标。

5、复习形成了梯度,选择典型习题。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了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的复习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这个阶段的练习题要选择有一些难度的题,但又不是越难越好,难题做的越多越好,做题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所选择的难题是自己能够逐步完成的,这样才能既激发自己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能使自己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学习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

6、重视基础知识,注重解题方法。基础知识就是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同学们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四、今后的教学思路:

(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融洽师生情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诚心实意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健全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抓盲点,,另一方面重视解题模式的总结,注意突破难点,这是数学学习的关键。

(四)切实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后进生格外关心,注意辅导其学习方法,并针对其学习上的缺漏予以辅导纠正,做好测验及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知识缺漏情况的统计及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进行针对性的跟踪训练和检查.(五)继续贯彻学校领导的工作决策,不断注重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使之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11.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日志;英语教师;教学反思

教学日志作为教师记录自己进行的教学活动中的思考,并对教学事件的得失与成败进行总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将教学日志与教师专业发展联系起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教学日志与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结合起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国内对有关教学日志的研究还很少,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日志也没有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而教学日志在理解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作为反思性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

一、教学日志的概念

有关教学日志的概念界定,国内外现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尔德认为:“研究日志(有的地方也称“教学日志”、“工作日志”或“教师日志”)是一种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它有意识地、生动地表达了教师自己。它不是仅仅罗列生活事件清单,而是通过聚焦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假定。”(张伟译,2002)。外国学者Joaquim Sa认为教学日志是一个报告,是在课堂仔细观察、课后立即记录而来的,这包括课堂上有关教学的质性材料的收集过程。国内比较通用的教学日志概念表达是:教学日志是教师积极主动的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反思和研究价值的经验所进行的持续而真实的记录和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地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更新观念、增长技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以往教学日志撰写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据现有研究看来,教学日志主要有点评式(课前或课间在教案上点评,适用于教师应急时使用)、提纲式(课后,对课堂成败得失分析与综合)、随笔式(课后,对产生触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专项式(课后,抓突出问题深入反思总结)四种。

二、教学日志的写法

著名的学者王蔷提出,教学日志的要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教学方面。你教了什么,如何教的,教学计划是否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符,为什么有的内容或方法能够按计划完成,而有些却不能?第二:学生方面。他们学了什么,不同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学习的场景,行为描述,出乎意料的事情等。第三,师生互动情况。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交际活动进行的情况如何?第四:讨论与反思。总之,教学日志的内容不是预设的,而是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反思后进行归纳和总结后生成的。

对于怎样引导教师写好教学日志,如果从叙事研究的角度出发,可以对英语教师提出两点要求,首先,教学日志一定要记录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这种实践可以是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然后,教学日志里所记录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要有一定的启发。

三、运用教学日志进行教学反思

首先,教师自我反思,这种做法是:一方面,为了形成一系列某个突出问题的教学日志,关注教学中一两个突出问题,持续写同一主题的教学日志;另一方面,教学日志的重点是反思成功及失误之处,还有对突出事件的处理等。还有一方面,要善于总结,在写教学日志前,要善于总结这次记录的与前面同主题的教学日志相比有哪些经验,有哪些新思路。

其次,教师之间共同反思。因为不同教师之间的思想、观点、教学手段、方法都不一样,所以互相反思可以得到互利共赢。学校可以协调好教师的课务,把哪天哪个具体时间段确定为集体反思交流时间。

最后,网络日志。随着网络的发展,有关网络日志成为人们的关注点,人们运用网络日志可以同来自不同地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教师博客(网络教学日志)成为教师常用的表达与交流方式。具体做法可以分两方面,第一,教师要常浏览优秀的博客教育网站,了解别的教师是如何反思的,这些方面有有哪些新进展。第二,教师也可以自己跟帖或者建立自己的博客去发表自己的教学日志,接受别的优秀教师的指导。

对于教学日志的撰写,可能比较难以持续,首先,高中英语教师在学校的任务已经比较多,可能难以分配时间或精力在课后去记录平时上课或者生活中所思所想,因为教学日志的记录可能相对来说比较费时费力。其次,可能有些教师会反应,即使日常已经对教学日志进行了记录,但是并没有发现有进步或者说有很明显的进步。但鉴于教师多年的经验积累,教学日志确实可以用于教师去用心准备每节课,从而促进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1]Joaquim Sa.Diary Writing:An Interpretive Research Method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2002(8):150-151

[2][美]布鲁克菲尔德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90

[3]高翔,王蔷,反思性教学: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教学,2003(2)

12.初中英语教师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十二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 写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

重要环节,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思想品德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核心元素。每次课后,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并把教学感受提炼记于教案后非常有必要。这个环节, 既能通过反思探索、延伸知识, 把实践经验理念化, 又能对教学不足进行及时“诊断”, 以利于今后矫正,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对于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来说, 推动其教育事业发

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 一个叫做“情感”, 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学生, 忘我地工作, 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 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计划, 同时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为实践而反思,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实践”, 这样, 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在行为上就表现为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发展, 从自在的人转变为自为的人。当然, 这种专业自觉又能使教师主动应对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提高工作绩效。

二、思想品德教师写教学反思的途径

1. 自省、自察、自悟

思想品德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事后要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可以运用评课的相关理论和要求, 经常性地对自己的课进行分析和评价。如果有条件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或录像, 课后回放推敲反思, 效果更好。

给知识注入生命, 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 生命因此而厚重。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 是教师和学生心灵对话的舞台、舒展灵性的空间、创造奇迹的窗口、点燃智慧的火把。它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生动的教学环节, 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 无时不见活跃灵动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2. 收集反馈信息

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教学反馈表、走访学生、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听取学生意见, 也可以邀请领导、专家或同行教师听课, 主动听取他们的指点。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1. 教学设计后的反思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注重课内外结合, 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 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点难点, 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方式,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 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生根发芽。

2. 课后的反思

(1) 写自己成功的经验

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内容时, 课前笔者在校园内拍了一些学生们没有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的相片。在课堂上播放和展示后, 笔者让学生交流观看这些画面的感受。紧接着笔者组织学生们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浪费资源的危害”的探讨活动。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 笔者又趁热打铁, 发动学生们一起为怎样杜绝这一校园不良现象出谋划策。学生们都积极参加到活动中, 开动脑筋, 想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建议。此设计环节引起了教学的共振效应。

(2) 写自己的教学缺憾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我们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 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我们要收集各种教学“病历”, 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 找出典型“病历”, 并对“病理”进行分析, 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如在笔者教授“灿烂的中华文化”, 特别是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和影响时, 发觉自己讲得多, 引导得多, 确实把教学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体现了自己的“主导”地位, 但是却没有放开手脚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课后经过冷静反思, 笔者觉得这一部分内容, 如果让学生去发现, 去思考, 是完全能够自己概括出来的, 让学生自主完成比教师强硬灌输效果要好得多。而且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偏少, 可以联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灿烂文化, 也可以联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况。

(3) 写学生的智慧火花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 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我们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教学水平。

如在讲授《做诚信的人》一课时, 笔者选用了《皇帝的新装》这个案例, 让学生们讨论最喜欢哪一个人物, 并说明理由。学生大多是喜欢案例中的小孩:在大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敢说真话的情况下, 他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 无私无畏, 敢于说真话。当笔者正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讨论时, 一个学生站起来, 说:“我最喜欢的人是两个骗子。”笔者大吃一惊, 按一般人的理解, 那两个骗子应该是大家批评的对象。不过, 笔者还是很有耐心地追问:“为什么?你喜欢他们什么呢?”这个学生回答:“我认为骗子只是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而设下骗局, 以毒攻毒, 希望皇帝改过自新, 治理好国家, 他们的目的是好的。”对此学生们议论纷纷, 笔者很高兴, 借机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课堂效果很好。

课后, 笔者进行了反思并把学生的新想法、新见解做了记录, 更深刻地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见很不容易。作为教师, 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 不能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考后反思

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 是思想品德中考命题一贯奉行的指导思想, 也是实施开卷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而以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命题以知识覆盖面为主导, 对能力的考查则带有随意性。其命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 考虑要考哪些知识点;其次, 为了要考这些知识点, 考虑应提出什么问题;再次, 为了提出这些问题, 考虑应选择什么材料。简而言之, 就是“知识—问题—材料”。所以在平时上课时应注重能力培养,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阶段性小结后, 教师可以反思平时的教学是否是学生自主构建、自主生成的学习过程。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 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且还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是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 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 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 激发他们原有的知识。让他们在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自我构建知识, 体现出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 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学习过程。

总之, 我们写教学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 及时写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以写促思, 以思促教, 要把“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 并对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整理。长期坚持有针对性的反思, 就会避免人云亦云, 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升, 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更加生动、精彩。

参考文献

[1]彭兴顺.做卓越的教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

13.初中教师教育案例反思 篇十三

一天上午,我到八年级一班上。一进教室,就看见有同学在教室后面角落里打架,是班上个子最高成绩较好的女生Z和个子矮小头脑机灵的男生L,座位前后挨着。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战况“激烈”。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其他学生开始在旁观,见我来了连忙去拉开两人。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带着不服气的神情回到座位上。我默默地看着他俩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给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说:“有缘分才能做同学,不珍惜友谊,却大打出手,男生没有一点绅士的风度,女生也没有了淑女的气质,像个泼妇,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这时Z同学马上理了理乱了的头发,L同学用手蒙住脖子上的抓伤。我继续说:“想一想你们俩以前有没有互相帮助过,今后是不是再也不往来了?再想一想今天的起因是什么,严重的要动拳脚吗?就没有其他方法解决吗?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下课后再向我汇报。下课后,他俩到办公室来,争着说自己不对,太冲动了,最后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没用多少时间。

我觉得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其原因在于: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从情感出发,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新教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十四

摘要:论述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内容,并从数学教师“提高对数学教学反思的认识、能力及反思的方法”这三个维度上讨论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关键词:

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新课程 有效

鲁迅先生曾在《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说出:“从来如此,便

对么?”这话里深含的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正是新课程标准下

数学教师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

不停歇的过程,“变是永恒的不变”。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又十分有效的途径就

是教学反思,而且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

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做一个反

思的实践者。1.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

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活动进入更优化的状

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地更快、更专业。反思

不是单纯的事后行为,还包括事前和过程中的反思。2.数学教师反思的意义

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

活动的核心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

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这使我们感悟到反思的重要。数学教

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体现在: 2.1 数学新课程的呼唤

反思是数学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

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要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

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

新课程有关的教材、教学过程、师生关系都在发生变化,通过教

学反思,教师能建立科学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

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

学诊断、纠错、创新,才能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逐步学会

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合理型。从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学反思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它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

育最优化。

2.2 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性知识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几乎不存

在统计上的关系,并非专业性知识越多越好。”同时,其他条件性

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才能发

挥功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

—“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 相关的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

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2.3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最富有生命意义的所在。在这里

应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

探索与合作交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然而,下面一些场景我们在一些展示课、公开课上经常能见

到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3.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3.1 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观念是行为的灵魂,指导着行为。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当作接受

知识的容器,只关注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成绩的提高,很少

考虑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数学和体验数学的价

值、体会数学精神、领略数学的美感、感悟数学交流、尝试数学创

造等。这使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 “为什

么?”,也不知道要“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在美国的课堂里,学生可以随意打断教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问题和不同的观点,而

在我们的课堂里,除非教师主动提问否则是不允许学生这样做,学

生也不敢这样做的。在这样传统的教学观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

“背多分”式的高分低能者。

新课程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

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在行

动中逐步把自己的教育观念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3.2 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作了较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行为

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

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学生

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

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

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

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

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如在“七巧板”

一节中,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副七巧板,并拼凑图形,学生对动手

操作很感兴趣,不少同学设计出别出心裁的“七巧板”,并拼出了

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像之丰富,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己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还是知识传递的支配者

传统教法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 位,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的支配,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掘学生的潜

能,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的知识,更应

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

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

种激励,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激励他

们勇于战胜困难。

(3)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师道尊严”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师

生之间的距离无法缩短,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师生

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要改变这种形式,教师应该主动

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

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

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

都愿意与老师讲,互相交流。4.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4.1 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篇二:浅谈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策略[1] 浅谈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策略

浙江省安吉县凤凰山中学(313300)董晓红

【摘 要】:论述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内容,并从数学教师“提高对数学教学反思的认识、能力及反思的方法”这三个维度上讨论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新课程 有效 鲁迅先生曾在《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说出:“从来如此,便对么?”这话里深含的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正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成长和发展所必需的。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变是永恒的不变”。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又十分有效的途径就是教学反思,而且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做一个反思的实践者。1.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活动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地更快、更专业。反思不是单纯的事后行为,还包括事前和过程中的反思。2.数学教师反思的意义

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这使我们感悟到反思的重要。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体现在: 2.1 数学新课程的呼唤

反思是数学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要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

新课程有关的教材、教学过程、师生关系都在发生变化,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建立科学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反思的目 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才能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逐步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合理型。从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学反思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它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育最优化。

2.2 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2.3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最富有生命意义的所在。在这里应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下面一些场景我们在一些展示课、公开课上经常能见到:教师唱主角,学生是配角。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教学程序化,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是学生跟着课件走,看似热热闹闹,实质流于形式。这些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反思和解决。因为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3.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3.1 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观念是行为的灵魂,指导着行为。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只关注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成绩的提高,很少考虑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数学和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精神、领略数学的美感、感悟数学交流、尝试数学创造等。这使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 “为什么?”,也不知道要“为什么?”的麻木习惯。在美国的课堂里,学生可以随意打断教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问题和不同的观点,而在我们的课堂里,除非教师主动提问否则是不允许学生这样做,学生也不敢这样做的。在这样传统的教学观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背多分”式的高分低能者。

新课程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在行动中逐步把自己的教育观念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3.2 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作了较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1)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如在“七巧板”一节中,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副七巧板,并拼凑图形,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不少同学设计出别出心裁的“七巧板”,并拼出了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像之丰富,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己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还是知识传递的支配者 传统教法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思维活动完全受教师的支配,这

种教学方法不能发掘学生的潜能,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的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

(3)反思教学行为中教师是“师道尊严”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无法缩短,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要改变这种形式,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讲,互相交流。4.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4.1 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一定程度上讲,反思就是“自我揭短“,这对一般人来讲是痛苦的行为。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学反思呼唤那些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进取的勇士。责任感和道德心才会促使反思,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师德高尚,讲究奉献精神,对数学教学精益求精的教师对自身的要求较高,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会因循守旧,他们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渴望成功,这种实现自我的需求会成为他们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源动力。他们清醒地知道教师的素质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在更新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形成与继续提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实践的过程,从经验中不断地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不断增长知识,充实主观,从而能对数学教学这一复杂的客观背景应付自如,也才能真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数学实践,从而成长为自觉的,善于思考的富于创造性的数学教师。

4.2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己及其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一个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于这个教师的自身素养的高低。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理论提升

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数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主动探究教学的奥秘,寻找教育的真谛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试想,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领会、悟性和内省,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没有对新理论和方法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迫切需要,怎能主动有效地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并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呢?如果对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知之甚少,又怎能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应广泛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学习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如校本培训、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等。

(2)参与教育科研,促进反思的超越

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升华和超越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体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托科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4.3 掌握反思的方法

(1)教学反思的步骤

第一步,发现问题。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源与日常行为。成功、失败都是问题的来源,我们要做反思的有心人,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或灵感,提出问题。

第二步,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对照新课程理念及时反思,必要时借助别人的帮助,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集体讨论都是很好的形式,也可请教行家,使自己少走弯路而解决问题。

第三步,教学行为的升华。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观念后,教师应在“师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做得更好,教学行为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形式

①写教学后记

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篇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案例

杏花学校 刘淑芳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5年多,已逐步走入了新课程的轨道。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考试变化中有着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这五年多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多次参加省、全国级新课程研讨活动,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些尝试、实践和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产生如下一些反思:

一: 新课程可喜变化 1.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数学了。2.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 新课程实验中的困惑与思考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件只是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5.“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 常有教师专心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有专家提出“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可喜的是不少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尚需明确的是:真正反思,不仅要对我们采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行为的潜在的教学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者”,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数学习题集,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6.评价的多样化与呈现形式与中考指向“短路”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数学学习评价多样化,评价形式要求通过评分+评语形式呈现,而现实的升学压力和功利性,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成为课堂主旋律,更关注中考命题走向、题型分值,而对全新的中考命题新框架、新思路、新亮点,部分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缺泛细致深入的专业化研究。

上一篇:学习革命教育心得体会下一篇:外婆的生日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