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制度(精选8篇)
1.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制度 篇一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宣传口号
1、建设绿色、生态、宜居***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
3、创建国家园林县城,营造优美人居环境
4、共建园林县城,共享绿色生活
5、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6、争创国家园林县城,共建绿色美好家园
7、同创优良环境,共享健康生命
8、弘扬社会公德,告别不文明行为,爱护园林设施,维护优美环境
9、***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10、同住一个城,共爱一个家
11、创建园林县城需要您的参与,建设生态***有您一份贡献
12、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共建国家园林县城
13、花园小区美如画,共创绿色好生活
14、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促进***经济发展
15、健康娱乐你我他,爱护设施靠大家
16、维护环境优美,营造人居环境,同享健康生命
17、城市风景如画,市民爱城如家
18、创建园林城市,展示***风采
19、大家齐努力,共建园林城
20、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争做护绿市民,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21、创建园林县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22、人人献上一份力,创建国家园林城
23、创建园林县城要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
24、创城连着你我他,美化城市靠大家
2.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制度 篇二
早在19世纪下半叶, 欧美掀起的城市公园建设运动就影响到了中国。1898年英国霍华德 (Ebe-ne Zer Howard, 1830~1928) 在其《明日的城市》一书中提出“花园城市”的思想。其理念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又有美好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中。20世纪20年代, 为了保护原野上的自然景观, 1925年荷兰生物学家Taque-SPthij SSe和园艺师C.Sipkes按照造园师Lednard-Springre的设计, 在海尔勒姆附近布罗门代尔20000m2土地上建造了第一座自然景观的园林。之后, 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座生态公园和日本的自然生态观察园。到了20世纪70年代, 在生态思想的影响下, 城市绿化建设开始呈现出新的动态, 如“自然中的城市”、“园林城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理论探讨与实践摸索。
园林城市首先是园林, 它应该具有园林所包含的一切内涵和含义。园林的主体功能就是观游特性, 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园林要素创造园林景观和园林空间环境, 为人们提供观赏、游览、休闲、交往、娱乐等的场所和空间, 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供给居于园林中的人们一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和慰藉。1992年我国制定了“园林城市评选标准”, 2000年建设部重新制订颁发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2 西安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建设园林城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有助于城市绿地系统的完善形成, 有助于推进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工作。
3 西安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机制构成
3.1 管理制度
西安市在城市绿化中十分重视植物的多样性, 结合西安市实际编制了西安市生物 (植物) 多样性保护规划, 贯彻以乔木为主体, 乔、灌、花、草相结合, 以乡土树种为主, 适当引进适生的、生态上安全的外来物种。
3.2 景观保护
西安市在规划、建设和改造中以保护原有自然风貌为基础, 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西安市城市总体布局体现“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特色。
3.3 绿化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各项园林绿化指标逐年增长。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要求。
3.4 园林建设
西安市在园林建设项目中,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功能完善、分布均匀的原则, 强调公园开放化、游园功能化、绿地生态化, 提高公共绿地的文化和艺术水准, 增强精品意识。
3.5 生态环境
西安市十分重视开展城市大环境绿化和生态建设,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 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优良环境。在保护生态和水土资源, 改善周围环境质量,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净化城市空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6 市政设施
西安市燃气普及率、城市照明工程、市区道路清扫保洁率、万人拥有公厕所、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达到了大城市指标要求。
4 西安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机制的启示
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 积累丰富经验。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 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 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 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 效果明显, 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 公园设计突出植物景观, 城市大环境绿化效果明显, 形成了城郊一体的优良环境。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西安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机制构成为研究对象, 且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已逐步形成了一个融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园林景观为一体, 各类绿地分布均匀、景观优美、功能齐备、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 给市民和各地游客呈现了一个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秉承传统文化, 散发现代气息的新型都市。为更好地推进西安城市园林建设, 也为下一步西安实现“生态园林城市”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环境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 就不可能有经济上的大发展与大突破。西安市现在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环相衔接的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城市综合绿地系统。本文以西安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建设工作为研究对象, 总结了西安创园工作的经验, 以期对全国其它城市的申报创建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西安,国家园林城市,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文广, 庞端华.关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 2002 ()
[2]杨会容, 范青.建设生态园林改善环境质量[J].北方园艺, 2001
3.国家园林城市——黄石 篇三
黄石矿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有3000多年开发史、100多年开放史和60多年的建市史。商周时期留下了闻名中外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另外,黄石素有“江南聚宝盆”的美誉,境内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矿产4大类78种,形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等8个主导产业集群。
黄石是全国53个重点港口城市和133个客货主枢纽城市之一,处于京广、京九两条铁路大动脉与京珠、沪蓉、大广、杭瑞四条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地带,是承东启西、贯南通北之地。黄石港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海关、商检、边检等服务设施完善,5000吨级货轮可长年往返。黄石城区襟江怀湖,依山傍水,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环水绕,环境优美,拥有“三山两湖”(东方山、西塞山、小雷山、磁湖、仙岛湖)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市区大气环境、水环境质量优良,被国家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国家园林城市”。
(图片由黄石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责任编辑:赵静)
4.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总结 篇四
2006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创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重庆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通过市级有关各部门和主城各区一年的共同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城市形象、城市景观、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城市园林绿化的绿量、景观效果和生态环境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06创建工作情况如下:
一、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年来,市创建办公室按照《重庆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领导,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狠抓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城市景观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效果,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得到了全社会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对照目标任务,主城区2006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市政府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确保今年全市创建目标顺利完成。其中城市园林绿化三大主要指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9%、绿化覆盖率达到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8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5平方米。生态环境建设中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6%,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0%,污水处理率达72%,主城区空气质量满足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79天,达81.6%,提前44天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二级天数达260天的“蓝天目标”任务。市政基础设施中燃气普及率达到84%,照明装置率达到98%,道路亮灯率达到99.7%,用水普及率达到90%,水质合格率为100%,道路机械清扫率达到55%,每万人拥有公厕为3.4座,公共汽车出行比率达到28.6%,主城区万人拥有公共汽车10.8辆(标台)。
二、主要做法
(一)市园林局精心谋划和组织创建工作。
市园林局认真履行市创建办的工作职责,举全局之力,科学谋划,精心做好创建工作的组织发动、指导和督促工作,示范作用突出。一是组织主城各区举行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启动仪式,远牧副市长参加了主会场的启动仪式,主城各区主要领导参加了各区分会场启动仪式,全市共计1万余人参加。二是组织召开了3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落实了各项创建任务。三是邀请汪洋书记、鸿举市长等市领导出席210鲜花大道建设启动仪式,并参加210人和段的栽花活动。四是筹备召开高规格、高质量全市动员大会,汪洋书记出席,鸿举市长作动员讲话,奇帆常务副市长主持,远牧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创建责任单位签定责任书。会议号召全民参与创建工作,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和支持。五是全局动员、落实责任。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作为市园林局的中心工作,举全局之力抓好落实。将创建办的任务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主城各区实行分区负责,市级责任部门进行分工督办,对自身工作任务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局领导、每一个处室、每一个人,并做到任务清楚、责任明确、协同配合、整体推进,使整个创建工作富有成效。六是加强指导、督促力度。市创建办公室主任、市园林局局长余守明带队深入主城各区和市级责任部门检查、指导创建工作,加快了创建工作的推进和落实。七是谋划和组织实施了“秋季战役”,建设完成了60个市级重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着力打造城市绿色骨架,形成独具“山城、江城”特色的立体绿化景观。
(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全面推进。
1.“五个一批”绿化工程完成目标。按照创建《实施方案》“五个一批”项目建设要求,“五个一批”总项目467个,今年开工406个占87%,完工316个占67%,“五个一批”面积总量为2655公顷,今年完成1454.3公顷占54.77%。其中大公园项目50个,完工19个占38%,完成面积885.7公顷。城市生态林项目54个,完工32个占59%,面积168公顷。鲜花大道项目52个,完工40个占77%,面积208公顷。靓点工程项目127个,完工93个占73%,面积128公顷。社区公园项目184个,完成132个占72%,面积76.6公顷。超额完成年前制定的“五个一批”建设项目启动80%的要求,开工达到87%,要求完工60%,完工达到67%,要求栽植植物量完成60%,“五个一批”完成的植物栽植量加上秋季战役重点项目的植物栽植量也超过了60%的目标。全年主城区城市园林绿化资金投入12.72亿元,财政资金投入6.37亿元,社会资金投入6.35亿元。
2.完成61个“秋季战役”重点项目建设。今年秋季全市61个市级重点绿化建设项目全部完成,其中新建绿化项目8个,面积 21.9公顷、改建绿化项目20个,面积46.3公顷、充实绿化项目32个,面积178.7公顷,立体绿化近20公顷,共计267公顷,栽植各类乔木80余种18.38万株、灌木43种495万株,地被植物14种38公顷,藤蔓植物10种105.9万株。
3.切实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按照市人大2007年将我市主城区创建为山水园林城市的决议,市园林局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今年大渡口区以创建山水园林城市为动力,以城市生态林建设和大公园建设为重点,共完成陈庹路态林8万平方米,已建成公园面积近1300亩,其中市级大公园完成双山公园一期420亩,中华美德公园200亩,义渡公园100亩,区级公园和社区公园共计建成600余亩,园林绿化三大指标达到山水园林城区验收标准,山水园林城区创建工作被专家组高分通过,成功创建成为市级山水园林城区。同时远郊区县的创建工作也同步推进,荣昌县和璧山县今年也成功创建成为山水园林城市。渝中区在用地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加大投入,力争2007年实现市级山水园林城区目标,2008年达到国家对园林城市中心区园林绿化指标的验收要求。
4.继续抓好园林“三创”工作。抓示范,培育靓点,市园林局坚持点、线、面结合,加大“三创”工作力度。着力从点上抓好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的建设工作;在线上抓好园林市街的建设,建一条,绿一线,形成绿色骨架和廊道;在面上抓好“三十佳”评选工作,今年完成了重庆市第一届三十佳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园林市街评选工作。今年全市共创建园林式单位19个,园林式小区19个,园林市街19条。
5.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制度 篇五
紫阳县人民政府 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的决定
(讨论稿)
2008年,县委、县政府着眼紫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力争三年时间,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动员令。在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务实苦干,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已顺利通过省爱卫会考核验收,并获省政府批准命名。为进一步提高县城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县城服务民生、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县城综合竞争力,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实现省级卫生县城达标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以下简称“双创”)工作,力争用四年时间实现创建目标。
“双创”是县委、县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对推动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塑造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紫阳的高度,充分认识“双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改善环境、保障健康、促进发展为目的,以提高素质、理顺体制、完善设施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创卫、科学创卫、人人创卫、和谐创卫的工作思路,举全县之力,团结一心,大力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双创”标准高、要求严、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紧扣“双创”标准要求,聚合力量,协作攻坚,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容环境整治,广泛深入宣传动员,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着力营造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建立创建机构,配备得力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要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因工作不力、行动迟缓,影响创建工作的责任部门、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
6.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主要做法及成效 篇六
为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XX年我市启动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XX年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XX年启动“多城同创”计划,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围绕既定目标,我市坚持突出重点,狠抓各项创建措施的落实,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三年来,累计投入园林绿化资金5.2亿元,新增绿地面积215万平方米,先后建成了市民广场、永宁公园、江滨公园、凤凰公园、葭沚泾文化长廊等一批公园绿地,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2.7%、绿地率41.2%,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7平方米。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一是建立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建设、财政、环保、交通、国土、林业、水利、宣传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抽调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椒江、黄岩、路桥区和**经济开发区以及建设等相关部门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市、区联动组织开展创建工作。
二是制订方案。根据建设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制订《**市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措施,并将创建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项目,使整个创建工作有序进行。
三是齐抓共促。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园林城市动员大会和创建园林城市电视电话会议专题动员部署,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就创建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听取汇报;市人大、市政协组织代表、委员视察,指导帮助落实有关工作。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部署工作,协调解决在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齐抓共促,有效推动了创建工作的落实。
二、突出特色,全面推进
按照既注重量的扩大、更注重质的提高的工作思路,创建工作紧密结合**实际,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突出节约型园林绿化。为认真落实建设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我市出台了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政策文件,修订《**市城市绿化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同时设计一个载体,即“315乔木进城工程”。制订了《关于印发**市区315乔木进城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用三年时间,在市区新增 乔木15万株,新增立体绿化1万平方米以上,改造达到国家园林城市要求的园林式小区和单位100个,覆绿废弃岩仓6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增绿、生态增绿、经济增绿为原则,加快转变园林绿化增长方式,走低成本、集约型、高效益的节约型园林绿化之路,实现了从重景观向以生态效益为主转变、从高成本向少化钱多增绿转变、从重平面向平面与立体绿化并举转变、从重建设向建设与养护并重转变、从重城市向城乡一体转变,走出了一条花小钱大增绿、低成本高效益的节约型园林绿化之路,促进了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年来,种植乔木18多万株,其中色叶树种5万多株,芳香树种3万多株;完成垂直绿化种植205处,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
突出一个重点,开展绿化达标和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创建活动,推进绿化进小区、进单位。对于新建项目和居住区,实行源头与过程管理相结合,严格绿地率审核、绿地综合验收,保证新建项目绿地率指标达到法规规定要求。对已建项目,通过绿地改造、拆违增绿等途径,提高综合绿化水平,并落实日常养护管理责任。目前我市已有园林式单位322家,园林式居住小区74个,占居住小区总数的69%。
为切实推动园林绿化事业的科学发展,在绿化建设中我们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五项原则:
本土化选种。注重把乡土苗木作为首选,重视乡土树种、花种、草种的培育和应用,大幅提高乡土苗木在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的比例,选择的苗木品种主要以香樟、桂花、合欢等乡土树种和适生树种为主,努力实现低成本投入与高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大力推进就地取材、就地取土、就地平衡,探索建立耕植土储备制度,把建设用地的表层耕植土先采集、储备起来,用于园林绿化,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按季节种树。加强了园林绿化工作的计划性,对园林绿化工程早计划、早安排、早准备,大部分的绿化项目都在每年的植树节前后实施,实在无法完成的就留待“小阳春”再种,减少了反季节种树。同时,我们还倡导标准种树,挖标准坑,覆栽植土,给苗木创造了良好环境,提高了绿化苗木的成活率。
引大苗入城。既重视绿化的景观效果,更突出绿化的生态效益,把绿量摆在首位,注重多种乔木,多种全冠或带枝大苗,这几年我们选用的苗木规格基本上以8—12厘米的全冠或带枝大苗为主。实践证明,在城市绿化中采用全冠或带枝大苗,成本低、生长快,效益显著。
重生态保护。在《**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对生态绿地作了专题研究,并确定了“一心六脉”绿心放射状和平原网络状绿化系统构架。根据总体规划,相继开展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四线”规划》、《鉴洋湖湿地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运用规划 手段,先于项目建设,把城市绿地、公共空间、生态廊道等控制起来,防止被侵占。同时还开展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暨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编制,核心内容是“非建设用地规划”,打破了传统城市规划主要以建设用地为对象的常规方法,把生态基础设施作为主要对象,深入研究城市的安全、生态文化和空间形态,对城市非建设用地进行系统规划,明确了城市绿线、紫线和蓝线,使过去处于从属地位的城市绿地、公共空间、生态廊道等先于建设项目的安排得到前瞻性的控制,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该规划于XX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在全省属首次编制,获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XX规划荣誉奖,也是国内首个获得此类国际大奖的规划。为加强对生态的保护,出台了《市区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准入管理规定》,加强组团生态带的保护。对自然的植物群落和自然的痕迹,如自然山坡和林地、生态湿地、河湖水体、生活岸线等进行保护,努力使之与公园绿地一起形成自然的、完整的、多样化的绿地系统,构成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对生活岸线的处理更加注重人性化,加强了环山道路、亲水平台的建设,让市民能与自然相近、与山水相亲。严格按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有关规定,对城市的古树名木、大树进行保护,实行建档立卡、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并落实专人保护,使之与城市共存。大幅减少公园、广场中的硬铺装,积极推行透水砖铺装,提 高公园广场绿地率。
低成本养护。按照节约型园林绿化的理念,出台了《**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程》,一方面大力调整结构,注意多种养护成本低的植物,尤其是土生土长的野生植物;另一方面积极倡导规范的养护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养护新技术、新机械、新产品,有效提升了养护效率。
突出城市文化内涵。注重绿化与文化的结合。具体有以下三点:一是实施1%文化计划。公共艺术是国外发达城市普遍认同的改善城市品质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基于解决城市基本功能和空间形态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之上寻求的一种激活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人文城市、从本质上推动城市建设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的新举措。XX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1%文化计划活动的通知》,明确规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广场绿地和占地2公顷以上的工业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公共建筑、重要临街项目、居住小区等,要从其建设投资总额中提取1%的资金,用于城市公益性、开放性的城市雕塑、小品等公共艺术建设。随后的4年间,我们先后在全市范围内选择重点项目进行了3期共35项“1%文化计划”示范工程,建成了一批城市雕塑和小品为主体的公共艺术。其中抗击“云娜”台风纪念雕塑《史册》、《彩虹》、《漫游海世界》、《海之子》、《太平盛事》、《云水长和》等雕塑作品分别获得XX浙江省首届城市雕塑评选 活动大奖和全国城市雕塑评选活动优秀奖。我市实施的“1%文化计划”,拓宽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渠道,开创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理念,得到了中宣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高度肯定,多次被评为全国城市雕塑建设优秀组织奖;XX年初,我市的1%文化计划被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作为典型向全国推介;今年4月,中宣部在我市召开全国基层文化建设现场会,再次向全国推广**“1%文化”建设。创建工作将绿化与文化结合,文化设施与园林绿化建设交相呼应,这是我市创建园林城市的一大特色。二是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开展了文物古迹、特色建筑普查并划定紫线加以保护,相继完成了椒江葭沚古街保护规划、黄岩桥上街古街保护规划、章安古镇保护规划,建成了路桥十里长街一期和椒江北新椒街保护性改造工程,修缮了解放一江山岛纪念馆、戚继光祠、孔庙等,延续历史文脉。开展了西江乡土文化遗产廊道规划、湿地及柑桔原产地保护,使这些古迹及城市历史文化得到了保护和延续。三是融合群众文化。积极引导群众文化参与创建工作,开办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网站,组织了“爱华杯”、“方远杯”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摄影大赛,开展了绿化家庭评选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小学生墙画比赛。每年3月份,市、区四套班子领导和机关干部带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促进共青团、妇联、侨联等社会团体的广泛参与,设计了38个国外使林、巾帼示范林、育 才林等载体,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绿地建设及绿地认养活动。
突出全面创建。以创建为动力,在推进城市绿化的同时,把完善城市功能列入创建的重点,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实施九大配套工程,全面优化城市环境。城市路网工程。按照“加密、贯通、成网”的要求,坚持内外结合、主次结合、动静结合,构筑主干道,打通断头路,建设微循环支路,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交通条件,方便群众出行。建成了**经济开发区、黄岩南片新区、路桥远东新区等道路骨架,市区新增道路面积138.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增加到13.27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结合省委、省政府“811”及新“811”环境保护计划的部署安排,进一步加快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已建成椒江、黄岩、路桥3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17万吨/日,平均日处理量达14.6万吨,目前,椒江、黄岩、路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也已全面启动,椒江污水处理二期和中水回用工程年底可投入使用,路桥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已投入试运行。加快配套截污管网建设,大力开展精细化截污,在深入排查的基础上,分区块列出需要完善截污设施的永久性居民点和单位,逐个截污,逐步完善,共已建成一、二、三级污水管网592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70.15%。在加快城区污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目前,椒北、院桥、宁溪、金清等镇级污水处理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城 市供水工程。完成了**供水二期、黄岩新水厂等重大供水设施建设,椒北引水工程、路桥金清供水工程正在全面实施,城市日供水能力已达53万吨。开展了市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和居民小区“黄水”改造,已完成老旧供水管网改造19.76公里、居民小区“黄水”治理26个、受益人口24578户。在此同时,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在前几年工作基础上,今年计划再新建供水主干管81.76公里,新增农村受益人口16.5万人,力争再通过一、二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垃圾处理工程。实施“环卫提升三年计划”,进一步提高环卫工作水平。日处理能力800吨的**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工程已经动工建设。黄岩废弃物生态填埋场、路桥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建成,椒江垃圾无害化填埋场二期工程启动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3座,中转站总数达26座;新增环卫车辆36辆,环卫车辆总数达118辆,城市生活垃圾平均处理量达1300吨/日。同时,按照“户集、村收、镇中转、区域集中处理”的思路,大力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促进城市环卫保洁向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延伸,到去年年底,市区又有600多个村建立了环卫保洁机制,除少数海岛渔村、偏远山村外,已经基本实现环卫保洁机制全覆盖,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改善。城市燃气工程。把城市燃气的普及应用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内容,加强燃气储配站建设,大力推广管道燃气,市区石油气储配能力已达 2400万立方米、供应27万户,管道气开户6.8万户、点火3.96万户,燃气普及率提高到97.73%。同时,积极推进天然气工程建设,与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签订了天然气管网建设框架协议。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面实施农村短途客运公交化改造,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方便城乡居民出行,万人拥有公交车达11.28辆,出行比率达到22.3%。为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目前,我市快速公交和公共自行车系统也正在制订方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正在编制。城市管理提升工程。一是积极推行“数字城管”。**市是住宅与城乡建设部第二批“数字城管”试点城市。在一期工程通过建设部验收基础上,覆盖整个城市建成区的二期工程于去年11月7日全面上线运行。二是开展街容示范路创建,对城市主次街道建筑立面、店名招牌、空调外机、人行道、道路绿化等进行综合整治。三是对全市小街小巷和城中村实施综合整治,提升市容市貌整体水平,取得了好的效果。去年市区有16个“城中村”通过整治验收,**经济开发区5个“城中村”实行了封闭式管理。景观灯光亮化工程。坚持有序亮化与重点亮化相结合,对已建的沿街高层建筑、绿地、水体等,实行“节日模式”与“平时模式”改造,做到集中控制、节能省电。节日期间全面启亮,平时重要节点的建筑与建筑的重点部位能亮起来,实现亮化与节电的有机统一。市区共新建和改建 建筑亮化250幢,进一步美化了城市夜景。住房保障工程。住房保障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切实加以推进,去年我市被评为全省住房保障工作先进市。结合**实际,我市主要抓了六方面工作:一是出台了住房保障的有关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住房保障政策,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实施意见》、《**市区廉租住房保障管理办法》和《**市区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二是完成了困难群众住房状况调查。经调查市区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对象有414户,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有2620户,已全部纳入住房保障动态数据库。三是开展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归集,到XX年年底,共筹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1.7亿元。四是大力实施**市区住房保障建设规划,积极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建经济适用房面积达7.6万平方米,共已落实农民工公寓6.1万平方米,完成旧小区改造23.3万平方米。五是实施农村“固房”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危旧房改造,三年共完成2048户。六是积极研究解决环卫工人的居住问题。采用集中建设和配建制相结合,完成环卫工人宿舍建设2.03万平方米,解决了1300多名环卫工人的居住问题。
三、完善机制,促进创建工作的持久开展
我市创建工作坚持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实施“项目化”,软件建设力求“制度化”,以促进创建工作的持久开展。
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根据创建园林城市的目标任务,市政府把创建工作列入对三个区和**经济开发区及市级有关部门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市建设规划局每年年初把创建计划下达到各区建设部门,把任务明确到项目,落实到责任人,并纳入建设系统工作目标责任,实行量化考核。
建立健全执法监管机制。认真贯彻《城市绿化条例》和《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结合实际颁布了《**市城市绿化管理规定》、《**市城市绿线管理规定》,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绿地率管理的通知》、《关于调整城市绿化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申请砍伐、移植树木赔偿标准》等配套的规范性文件。XX年又进一步加强了绿地率监管,调整管理机制,实行批前与批后管理相分离,批前由规划人员对建设项目绿地率进行审查,批后由园林绿化监察人员进行跟踪监管和绿地验收,有效地防止了非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等违法事件的发生,确保了绿化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位。
建立健全队伍保障机制。在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时,市政府充实加强园林绿化管理机构,明确职能,确保行业管理到位。切实加强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视园林绿化科 研工作,建立**市景观园林研究院、沿海盐碱地绿化研究组、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每年安排一定的项目经费保证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市区现有园林绿化中高级职称人员110人,基本建立起了一支能够适应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需要的专业队伍。
7.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制度 篇七
关键词:园林设计,科学性,绿化设施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腾飞发展, 我们的建筑业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高层建筑、特色建筑如雨后春笋般, 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满目望去尽是高楼林立, 然而绿化建设却并不醒目。绿化带的设计不合理, 不仅不能达到美观的效果, 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如何合理设计园林景观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问题。
1 现今园林景观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1.1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 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
所以, 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 挖湖堆山, 置石理水。不考虑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 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 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
1.2 当今, 园林文化不再像过去时代里的那样只是个别少数上
层阶级享受生活的一项奢侈品, 逐渐变成为大众所用的一项公共必需品, 而实用功能、类型等方面也逐步从只考虑人类本身转向整个自然界的协调共存。园林艺术的内涵与外延也逐步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 是因为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并开始发展的, 主要目的是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原本不适应经济高速发展下永续利用的园林思想, 只能渐渐淡出历史舞台。论及内在原因, 在文明形态学的范畴内, 任何一种文明都有盛衰, 同时也是沿着曲线向前发展的, 它的变化不仅受到相邻文明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外界媒介以及文明内部所需遵循的盛衰规律的影响。这样说来, 衰败只是一种必然, 转向何方的兴盛才是需重点考察的部分。当园林艺术沿着曲线波形发展到时间轴上标注着“现代”的这个坐标点时, 受到外在及内在因素的影响, 逐步向包容性、交融性发展, 文明盛衰曲线也相互影响, 逐步趋同。所以, 从整个园林艺术的发展来看, 各种文明所反映在园林艺术方面的表现形态不断地波动起伏, 各自经历起源、生长、衰落与解体这4个阶段之后, 伴随着相互之间的影响, 它们波动的频率产生了共振, 到目前逐渐彼此同化, 走向交融与相互包容。
2 园林景观特色
现代园林景观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 以“人”为本, 经常见到大家提, 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广场, 广场很大, 人不能留足, 原因树很少, 城市家具少 (座椅少) , 草坪大, 不让人进。雕塑很大让我们窒息, 比例关系和控制范围考虑不足。现代园林景观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 尊重自然, 尊重历史, 尊重文化、文脉。不能违背自然而行, 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所以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 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 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 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 就没有进步。不同的时代要留下不同的符号。
3 建设园林城市的入手点
中国园林艺术的出名, 在很大程度是有赖于它所创造的园林景观中所蕴含的种种意境。通过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意境进行园林创作, 中国古典园林获得了人们极高的评价。在城市建设中也应合理运用这一建设方式, 根据当地的人文特点、建筑风格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现代园林建设之初就要构思好园林的意境, 结合结合当地文化和历史给在城市园林起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名字, 能够使城市市民对该园林有一个更大的亲和力。使用富有诗意的园林的园名、题咏、匾额、楹联等是其意境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法。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结合江南私家园林的通过种借景、障景、虚景的意境表现手法, 使人们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感受到无限的风光。植物具有地理特征性, 装它们常常被赋予特定的含义, 来表现当地人们的情操、追求吉祥的象征。园林在创造景观意境的时候, 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 往往结合园林中的地形地貌而将园林意境表现出来。整个园林的意境是通过含蓄的、委婉的手法传递个人们。
4 创建园林城市的几个方面
4.1 城市的各部门都应为相互合作共创文明家园
城市是人类进步的产物, 是人类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在没有实现城市大园林之前, 城市规模越大, 则与自然距离越远。现在, 为了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和对自然的追求, 各个部门都应当为了实现城市大园林共同努力。如城市中心区不宜过大, 各种类型的建筑不宜过大。过高、尤其居民建筑更不宜过高, 过高的楼房容纳人口数量越多, 相对绿地比例就越小, 本来楼高了相应的绿地面积应加大, 但实际做不到。
4.2 与时俱进
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前进, 群众的需要和情趣也在变化。原有的古典园林作为文物遗产需要很好地保护, 要建的新园林则必须在传统与时代结合上下功夫, 要去创新, 可以说新的形式正在形成之中, 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学习对我们有益的国内外的新形式。综观我们的生活 (衣、食、住、行) , 我觉得还是传统的少, 新的多、新的占了绝大部分, 因此在建设园林时, 还是应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创造中国式的现代新园林。当然, 在技法上是可以学习继承传统的, 如自然山水园。叠山理水、注重寓意和意境、小中见大、借景等。
4.3 绿色植被的合理搭配
现在城市绿化、应当花草树木合理搭配, 既要有乔木, 又要有灌木, 也要有地被植物;既要有常绿的, 又要有落叶的;既要有花, 又要有草, 使花草树木各得其所。建设城市大园林应从具体情况出发, 因地制宜, 如城市广场和建筑前面就可以多种花草, 不但能造成开阔的景观环境, 突出主体, 还便于群众活动, 也有利于空气流通;而郊区隔离片林就应以种植树木为主, 留出林缘或适当空间种植少量花草, 供人们休憩活动就可以了;而公园则应当依据功能分区, 形式和内容应多样, 花草树木可丰富多彩。
结束语
现今城市园林建设的优劣, 已经成为衡量该城市城市建筑程度, 以及科技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好园林建设在设计时需从环境、经济、科学性、可行性等多方面考虑以确保园林建设的完成。良好的园林设计可以为由钢筋混凝土建设出来的城市添加生机与活力, 还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们不断将各种意识形态融入园林建设, 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体现人们对自然、对生态、对历史、对社会、对艺术等等的独特理解和我们的人文思想与人们精神。城市园林的建设标志着这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精神文明。良好的园林建设是我们经济技术与人文精神共同进步的标志。同时也是我们缩短发达国家差距的具体体现之一。
参考文献
[1]雷燕峰, 王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新产品, 2010 (13) :213.[1]雷燕峰, 王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新产品, 2010 (13) :213.
8.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促推千姿百色 篇八
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原因,百色成为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百色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加快发展的需求十分迫切。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广西自治区政府对百色革命老区建设的关怀和重视,近年来百色经济发展迅速: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使百色成为我国大西南地区出海的“黄金走廊”和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现如今,“红色福地”、“壮族圣地”、“南疆铝都”、“千姿百色”名扬四海。
2006年,百色市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壮乡红城百色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8年多来,市委、市政府始终以解决和改善民生,增进百姓福祉为切入点,将创卫作为关系百色市民切身利益和百色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奋力改善市容环境、着力提升市民素质、稳步推进城市发展。提出了“拓展新城、破解旧城、完善功能、拉大框架”的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围绕“一年新变化、两年中变化、三年大变化”的建设目标,大力开展城市建设攻坚年。对照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存在差距问题,在硬件建设方面,重点实施八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夯实城市基础设施,在软件管理方面,实施十大攻坚工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断深化,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形象得到大幅提升,城市实现美丽变迁。2009年成功创建了广西卫生城市,2011年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凌云县、乐业县、隆林县、西林县等4个县成功创建广西卫生县城。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百色起义85周年的日子里,百色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初步通過技术评估。全国爱卫会专家组对百色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专家组认为,百色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大、效果好,已经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随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不断深化,百色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生态优良、人居环境大幅改善。老百姓纷纷称赞百色城市环境更整洁,居住出行更舒心,食品卫生更安全,医疗服务更优化,看病就医更宽心,卫生意识更增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更完备,城市生态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更和谐。
责任编辑 李菡丹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制度】推荐阅读: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知识竞赛活动试题07-17
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06-24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08-04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报10-06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语口号06-25
创建国家级园林小城镇总结报告07-04
国旗下讲话创建国家卫生城市09-12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倡议书10-26
2、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教育宣传资料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