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后总结

2024-07-30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后总结(精选8篇)

1.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后总结 篇一

2014年度后温家梁煤矿第二季度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为规范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实现我矿本质安全,根据国家及集团公司有关安全技术培训的规定,我矿圆满完成了第二季度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现将我矿2014年第二季度安全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第二季度安全培训基本情况

我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集团公司的关于安全培训的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后温家梁煤矿《2014年安全培训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第二季度累计培训7次,共354人次。4月份累计培训两次,其中4月4日组织各队自卸车司机进行了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4月16日组织挖掘机司机进行了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5月份累计培训2次,其中5月4日组织全体采坑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5月30日组织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露天开采基础知识专项培训。6月份累计培训3次,其中6月1日组织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张忠诚老师进行了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知识专题讲座,6月9日矿副总工程师刘寅在银川学习回来后,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了煤矿调度信息化建设培训,6月14日煤矿又组织全矿从业人员进行了防洪应急预案、现场急救知识专项培训。

二、安全培训方式方法

(一)狠抓煤矿全员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推行“手指口述”的培训方式,特殊岗位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根据我矿实际情况重点抓每日班前教育培训,以安全生产月为

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强化“红线”意识,弘扬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安全素养,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

(二)突出狠抓矿管理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积极响应公司组织的煤矿矿长、副矿长、参加学习,进行两证和带班证的培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为下步的工作做好知识储备,指导我矿的安全生产工作。

进行煤矿地质与防治水技术专题培训,为搞好煤矿防治水工作,全面完善水文地质资料基础,进行基础准备,开展爆破员培训为下步的推进特殊工作培训。

三、存在问题

我矿各专业人才资源匮乏,制约了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人才不足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足;小煤矿安全管理及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制约难度较大,影响了安全生产;工学矛盾比较突出。本来重组矿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就奇缺,如参加培训工作就将影响日常工作开展,矛盾比较突出。

四、2014年第三季度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2014年第三季度将继续按照培训计划严格认真的进行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并要及时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推动煤矿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促进煤矿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2.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后总结 篇二

此次评估依据建设部颁布的《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及《彭州市灾后房屋安全评估实施办法》对灾区房屋划分为倒塌、严重破坏、中度破坏、轻微损坏和基本完好几个破坏等级,同时给出是否可居住的评估结论,并对需要维修的房屋给出加固维修方案。

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不同结构类型、是否正规设计施工、不同场地状况、是否正常使用等不同类别房屋在遭遇地震后的损坏情况做比较对照。

1 自建房与正规设计施工房屋

由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受限,我国乡镇、农村绝大多数居住用房及较大比例的区县一级的部分老旧房屋均为自建房,即居民自己出资按照当地的建房风格,聘请本地的工匠搭建的居住用房,这部分房屋均没有采取任何抗震的构造措施,不能满足抗震的一些基本要求,比如砖瓦房或砖混结构房屋均没有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设置构造柱、圈梁,使用120 mm厚砖墙作为主要承重墙等,这部分房屋在地震中均表现为严重损坏。特别是采用单砖墙砌筑的房屋其纵墙基本完全破坏,其横墙在山尖部分出现水平通长裂缝。另外有部分房屋底层采用240砖墙,二层采用单砖墙的小青瓦房屋,二层基本破坏,底层纵向破坏。相反,凡经过正规设计及施工或者构造上基本满足了部分抗震有利的措施的住宅、公用建筑、工业建筑,在此次地震中,除少部分损坏相对严重外,大部分房屋属轻微或中度破坏,维修后均可继续使用。位于市区的大部分建筑均基本完好,位于乡镇上少部分近年自建房由于其承重墙均采用240砖墙,或者部分用了现浇楼盖,并设置了圈梁,在地震中均只是轻微损坏。

2 不同结构类型的破坏比较

位于震区不同结构类型的房屋破坏程度及破坏特征完全不同,像框架、木结构等具备延性材料或耗能构件的房屋在此次地震中的表现优越于纯粹脆性材料砌筑的砖混类房屋,而采用了整体现浇楼屋盖或者局部楼层现浇的砖混房屋又好于完全采用预制板楼屋盖房屋。

从数百栋房屋的评估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房屋结构类型其砌筑材料、结构刚度和质量不同,其相应的破坏程度、破坏特征完全不同。从查验房屋结构类型看主要有穿斗木结构小青瓦房、砖木结构小青瓦房、砖混结构房屋、底框混合结构房屋、框架结构房屋。从破坏程度上看,框架结构类房屋、穿斗木结构房屋在此次地震中除极少部分山区的相当老旧的木结构房屋倒塌外,其余损害均相对轻微;而砖砌体类房屋(砖木结构及砖混结构)在此次地震中其损坏相对较严重。从破坏特征上看,框架及木构架类房屋多数是仅附属构件的破坏,比如填充墙开裂,瓦屋面破坏,略微严重点的在框架节点区域出现微裂缝,但主要承重构件均完好;而砖砌体类砖瓦房、砖混结构房屋的破坏多属墙体脆性破坏,而此类房屋的墙体均为房屋的承重构件,因此一旦个别承重墙体出现“X”形或“八”字形裂缝(见图1,图2),此类房屋基本只能定义为不能再居住的房屋。

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底框类混合结构房屋,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类型,结构层间刚度变化剧烈,材料性能差异性较大,导致底框以上部分破坏非常严重,与底框相连楼层纵横墙大量破坏。

此外不同结构体系之间组合时,由于其结构形式的差异性,在两种体系或系统之间的结合处(比如抗震缝)如果处理不恰当,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或者结合处严重损坏。彭州市工业局下辖的一火电厂主厂房即因为各种系统之间的抗震措施没能处理恰当,因而导致整个主厂房严重破坏,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如图3所示)。

最后就是特种结构类型如水塔类由于其“头重脚轻”的特点,对抗震极其不利,位于彭州市区不少水塔均完全倒塌,给附近的建筑物也带来毁灭性破坏。

3 处于不同场地房屋损毁情况

此次房屋评估还可以看出,位于不同场地条件下的房屋破坏差别较大。彭州市位于平原与山区过渡区域,其下辖乡镇有的位于平原,有的位于丘陵,也有部分乡镇位于山区。从评估结论可以看出,红岩镇、隆丰镇等有数个居民村位于山区,这部分居民房屋损害较严重,而逐渐往平坝区域,房屋的损毁均逐渐减轻。这也印证了抗震规范中关于山顶建筑的地震效应放大的情况,同时位于平坝地区的沟渠、河道以及下卧较厚的卵石层减缓了地震作用。另外,部分民房顺地形而修建的半地下类房屋(一侧临空,一侧靠山体或道路)破坏非常严重,以后应尽量避免此类房屋的建设。

4 房屋不同使用状况的震害比较

由于我国在房屋交付使用后并没有形成一套相对严格、全面的房屋使用管理办法、制度,不少居民在使用时存在超过设计荷载、擅自在原有房屋上加建或搭建的情况,此部分房屋在地震中损坏均非常严重。比如在隆丰镇某条街道上同一排结构类型相同、楼层相同、施工单位及建成时间相同的房屋,有数家在建成投入使用后擅自在屋顶加建了一层,这几栋损坏均比较严重,而另外几栋未加建的房屋均基本完好。而位于彭州市区某公司家属楼,有些住户改变阳台用途,在阳台上砌筑砖砌灶台,其荷载远超设计使用荷载,导致阳台挑梁端部出现侧面竖向裂缝、挑梁端部下面的砖承重墙有酥碎现象,封口梁与挑梁处断裂。

这种后加建的现象比较普遍,查验的各个乡镇,包括市区都存在不少这种类型的房屋。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不同状况的房屋在地震中抵抗地震的水平完全不同,带来的房屋损坏也有明显的差别。随着我国正在实行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即将进行的灾区重建,我们应该从整体规划入手,对未实现抗震设计的县级及县级以下区域的居民自住房屋纳入抗震设防规划中;居住房的设计与建设应结合此次震害经验从抗震概念到施工措施上提升房屋抵御地震的能力;同时在居民用房交付使用后应实行严格、统一的后续房屋使用管理。

摘要:通过对不同结构类型、场地、使用状况房屋的震害调查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房屋的震损情况及特征,为以后从事房屋建设积累震害经验及参与灾后重建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自建房,砖混结构,木结构,框架结构,安全性

参考文献

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后总结 篇三

【摘 要】 本文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对当前大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针对“90后”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提出应从文明与礼仪、集体意识与团队协作、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守时与守信、感恩与责任、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时间管理与职业规划等七个方面来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同时提出了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是指以学校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配合下,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形成和发展规律,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大学生施加系统影响,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活动[1]。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大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的教育理念。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1. 对“90后”大学生实施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一个人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最主要方面。

1.1“90后”大学生现状呼唤习惯养成教育

“90后”与“80后”相比,生活环境更为优越,家庭经济压力较小,这使得他们在进入大学后,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如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处理上等等。“90后”大学生具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成才,却难以明确生活目标;他们思想解放,但容易偏激;他们勇于思考,但考虑问题往往片面;他们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但功利主义浓厚;他们勇于接受挑战,但无法承受挫折;他们个性张扬,崇尚自由,但依赖性较强,心理脆弱[2]。“90后”大学生更是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科技与信息现代化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而必要。

1.2习惯养成教育是应对当前大学生陋习的良药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一个特殊群体,已具有较高的道德认知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大学生都能够自觉地遵守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的实际行为却与其知识层次和道德认知水平不相适应。众所周知,近几年来高校扩招,让更多的人有享受教育的机会,对提高全民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校园内,上课迟到、浪费粮食、考试作弊、语言污秽、出口成“脏”、衣着不整、破坏公物等不文明、不道德现象随处可见,这对校园公德乃至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提出了挑战。

1.3习惯养成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因此,必须注重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大有希望。中央16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这些素质的发展有赖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而集体主义、团队精神、感恩责任、守时诚信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正是现代大学“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真谛所在。

2. “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即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又包括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其内容很多,大体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2.1文明与礼仪教育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生命线,而文明礼仪教育又是思想教育的起点。“90后”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存在着任性、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特征。通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明修养,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良好自身形象。

2.2集体意识与团队协作教育

“90后”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集体活动参与意识薄弱,以自我意志为出发点,一意孤行,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大局观念。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到社会不是由个体,而是由集体组成,个体脱离了集体不能存在,从而使他们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3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教育

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较差,缺乏刻苦钻研和勇于进取的精神。大学学习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被动式学习,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式学习。通过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知道在大学里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懂得只有拼搏奋斗,才是通往成才的桥梁。

2.4守时与守信教育

守时看似小事,实则事关一个人的人品与道德修养。守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据调查,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学术抄袭、信用卡恶意透支、伪造简历、随意毁约、网络欺骗等。通过教育,使守时守信不再是“理想主义”,而是实际行动,进而潜移默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2.5感恩与责任教育

部分“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感恩缺失现象较为普遍,这使得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铭谢,更不知责任。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识恩,学会回报,增强责任感意识,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3. “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途径

3.1提高学校重视程度,加强制度建设

许多高校认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小学生应该做的。其实则不然,习惯养成教育具有阶段性:学前期是基础,中小学是关键,大学则是强化和改造时期,要把道德教育同个人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习惯养成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如宿舍管理制度、学生奖惩制度、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测评制度等,以制度管理为依托,强化习惯养成教育理念。

3.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注重正面引导

“90后”大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中多数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在具有较强的自立、竞争、平等、价值、创新意识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道德误区。针对他们独特的心理状态以及社会上众多的负面因素,辅导员应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思想上的正面引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思想文化的宣传、教育和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4],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明确努力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辅导员专项基金《"90后"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0JDSZ3062)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徐柏才,李从浩.关于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152-155.

[2] 张莉.“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辅导员工作对策探析[J].科技信息,2009,(22):425-426.

[3] 蔡颖.浅析90后大学生的养成教育[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70-71.

[4] 梁超群.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四导”方法摭谈[J].湘潮,2008,(8):118,123.

[5] 詹伟峰.关注高校“弱势群体”-小议当前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切入点[J].新西部,2006,(24):137-138.

作者简介:陈鹏(1979-),女,汉族,山东潍坊人,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王颖珏(1983-),女,汉族,上海人,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徐仙君(1985-),女,汉族,浙江江山人,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4.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四

在今年的安全教育工作中,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一阶段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工作小结:

1、组织到位。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小组,落实各项目标,扎实开展学校安全工作。

2、思想到位。学校师生群体对安全工作都有明确认识,安全工作应摆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为此,学校领导及时组织全体师生,利用升国旗、班会等多种宣传活动宣传有关安全工作会议文件、精神,思想上认识到位,方能在工作中取得成效。

3制度到位。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如每月一次安全会议制度,师生值日制度等,保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4、责任到位。学校强化岗位责任,与各个班级、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岗位责任,以责任促安全工作扎实开展,深入实施。

5、措施到位。我校遵照上级会议精神,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检查校舍等多项有力措施,保证学校安全工作再迈新台阶。

二、存在的问题:

思想工作方法有待改进,需要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更急富有成效。在全员做好学生的教育方面,教师的重视程度需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还有待探讨。

三、需加强的方面:

1、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建立思想工作材料库,力争做到务实创新。

2、切实落实好安全实施方案,促进整体工作上台阶。

3、加强班主任的思想学习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5.初中学生安全教育总结 篇五

一是开展防溺水宣誓签名活动。4月22日上午,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学校安办主任曾靖原就防溺水工作开展了宣传教育,随后全校学生集体宣誓,并在宣传海报上签名,誓言珍爱生命,不私自玩水戏水。

二是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行动。4月23日,学校安办牵头,组织后勤等相关人员,对各功能室和教学楼的电路设施、门窗围栏等进行了全面排查,进一步消除了校园安全隐患,确保了学生的切身安全。

三是发放各类通知,强化家校共育。4月26日,学校在积极发放《告家长书》的同时,充分利用自媒体教育形式,借助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向家长推送周末安全提醒、节前安全提醒等信息,进一步拓宽了教育形式,强化了家校共育作用,增强了安全教育效果。

四是召开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学校将本周定位安全教育周,要求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道德与法治课、生命生态安全课科任教师利用学科性质,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安全乘车、防溺水等安全意识进一步入脑入心。

6.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总结 篇六

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有力措施。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校长于海洋同志为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并按照要求,配备了专职安全保卫人员和专职卫生保健员,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都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还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形势,把涉及师生安全的各项内容进行认真分解落实到人,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对应的专(兼)管人员、主管领导和分管校长,防止了工作上的相互推诿。从而形成了学校校长岳建国同志直接抓,分管唐玉忠同志具体抓,各办公室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安全制度保证,实施扎实到位。

1、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于海洋同志亲自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办公室的目标考核内容中,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凡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恶劣的安全责任事故,或在各级工作检查中,受到批评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如下处理:

(1)本学年不得评为先进,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2)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同时还要承担经济责任。情节和后果严重的,将由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2、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各办公室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私自组织学生集体服用药品和保健品,严禁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严禁组织学生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严禁教师个人利用假期(日)私自带学生外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就近、徒步原则。对涉及学校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制定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为了及时快捷地开展工作,学校成立了现场指挥组、协调联络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抢救组、等临时性机构。并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重特大食物中毒事故、洪水灾害事故、重特大交通事故、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重大疫情、以及发生恶性治安事故等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处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及应对措施。

三、全社会总动员,群防群治群利。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积极与当地派出所、卫生、综合治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四、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自护能力。

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我们以安全教育周为重点,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交通、大型活动等的安全教育。

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日工作。学校安全教育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在安全教育期间,学校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人防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学校积极推行一周安全提醒,学校利用周前会议和周一升旗活动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通过公开信,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3、提倡学生步行上学,对学生骑车上学情况进行清查,严禁学生骑“三无”(无刹车、无铃、无牌照)自行车上学。

四、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整治整改。

开展常规检查。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学校饮水卫生进行检查。冬季,学校对电线和家属区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打算。

我校在安全保卫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安全保卫工作得到加强,但是安全保卫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1、社会育人环境存在不利于师生安全的因素。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有关职能部门的集中综合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有明显的好转。但是,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和不良文化对师生安全的影响还比较大,试图干扰学校及学生的社会恶势力和人员还存在,社会上的黄、赌、毒、非法出版的图书、音像及网吧和游戏室对学生的影响还非常大,学校周边的饮食摊和食品店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2、学校安全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保护较多,而缺乏生活经验。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多数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低,大大增加了学校安全工作的难度。

7.“9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探索 篇七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1多为独生子女, 倍受家人呵护, 自我意识较强

1978年, “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此后进入20世纪80年代, 计划生育政策在城市中开始普遍实行。到了20世纪90年代, “计划生育”已经从政策实施最初的硬性规定成为了年轻父母们坦然接受并且主观上认可的生育政策, 大部分家庭只要一个孩子, 这也就使得9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 几乎都是家人的掌上明珠, 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都会对其倾注所有的关心和爱护, 不让他们受到一点委屈和伤害。毫不夸张地说, 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相伴, 他们对于“集体”、“合作”、“分享”、“奉献”这些词汇的体会并不深刻, 相反, 独生子女更显著的特点是自我、孤僻、叛逆和任性。

2成长环境复杂, 个性鲜明张扬, 想法另类独特

“90后”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最辉煌时期出生和成长, 同时他们的成长也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的改变, 进入21世纪,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国际间交流日趋频繁, 他们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也拥有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 电视、手机、互联网为他们传递最新鲜的信息, 汽车、美食、宽敞的住房让他们的生活便利舒适。在基本生活保障得到满足的前提下, “90后”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念, 他们不愿意人云亦云, 更不甘心随波逐流;他们渴望与众不同, 希望被人关注, 于是“90后”都变得个性十足, 自信张扬, 喜欢标新立异, 常有惊人的想法的言论。例如1991年出生的郭美美, 其通过微博多次炫富的行为饱受诟病, 而郭美美事件绝不是个体事件, 这类事件如今已经屡见不鲜。

3自信与脆弱共存, 独立与依赖结合

“90后”从小就是在家人的宠爱和赞美声中成长起来的, 他们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事, 由于家长对孩子过于疼惜, 因此他们很少受到家人的批评与责备, 一般情况下, 家长最多告诉他们下次不要这样说这样做了。更有甚者, 在影视剧和现实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有时孩子做错了事, 还会得到长辈的赞扬, 乃至鼓励孩子要更加霸道, 对惹他不高兴的同学就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在这种畸形的家庭教育下, 孩子也形成了一种畸形的自信和自我意识, 他们认为自己想的做的都是对的, 固执己见, 不听取他人意见, 以至于到了一种自负的程度。而与此同时, “90后”又十分脆弱, 他们做惯了家中的“小太阳”, 凡事都有家长为其撑腰打伞, 一旦在学校被教师批评, 或者在求职时碰了钉子, 更容易一蹶不振, 感觉自己失败和无能, 从而对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9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困境分析

1道德观与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

新中国成立后, 出生于50、60、70年代的人生长环境相对简单, 从小受到的道德教育也是比较传统和正面的。例如, 50年代的人极具爱国情怀, 60年代的人注重集体主义, 70年代的人也是从小听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的, 他们更加具有奉献精神和合作意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80年代的青少年便开始广泛接受多种文化的冲击, 到了“90后”这一代人, 他们成长于新世纪, 是我国社会经济变革最为巨大的时期, 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加宽松和开放, 信息传媒技术飞速发展, 海量的信息使“90后”的思想更加活跃, 但是良莠不齐的信息也无疑对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在高度开放的社会和时代, 本土文化与取向各异的外来思想冲击碰撞, 如果年幼的“90后”无法恰当取舍, 将会出现价值观错位、道德观混乱的的后果。

2家长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压力下忽视了家庭德育教育

“90后”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因为“90后”少有兄弟姐妹, 奉献、分享、合作的意识很难靠自己树立起来, 所以需要父母长辈在潜移默化中向其渗透和灌输。但是普遍的现象却是:父母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 备感压力, 每天都会在工作上倾注相当大的精力, 于是鲜有陪伴子女的时间, 加之只有一个掌上明珠, 更是对儿女极尽宠爱, 好吃的好玩的想让孩子完全独享, 不舍得亏待孩子一丝一毫。于是, 不要说“分享精神”, 即使自己的要求已经得到家长的满足, 还企图得寸进尺, 更进一步。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小, 长大后就会懂事, 殊不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当孩子的道德观完全形成后, 就悔之晚矣。

3个别德育工作者责任心缺失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说十句不如做一次更让人印象深刻, 因此作为德育教师, 首先自己具备怎样的品德是十分关键的。然而事实上, 教师也是普通人, 普通人都有德行优劣之分, 教师也一样。近一段时间以来, 我们从众多媒体获悉很多教师失德的案例, 作为一校之长, 带多名女学生在宾馆开房, 虽然事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但却难以弥补小学生遭受的伤害。这些披着教师神圣外套的人, 离开课堂却做出令人发指的恶劣行为, 试想:这样的教师能够为学生做出怎样的表率?如何能够让他的学生成长为道德规范、品性健全的优秀人才?

三“90后”大学生德育教育路径探索

1教师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道德典范

面对“90后”大学生的很多行为举止, 50、60甚至70年代的教师都感到难以理解, 无法与之思想沟通, 但这不构成降低德育教育标准的理由, 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及能力指导, 要求教师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以便能够贴近学生,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认清自我, 塑造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均不可忽视。第一, 在言传方面, 教师要做到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通过直观、正面的表达方式, 把正确的道德观念传达给学生。切忌生搬硬套、空话连篇。第二, 在身教方面, 教师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课上课下、生活工作、人前人后、语言行为都要表里如一,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道德榜样, 让学生以像老师一样为荣, 希望和教师一样优秀, 自然而然地去模仿, 进而靠近榜样的形象。

2把握学生特点, 构建网络德育平台

据第30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止到2012年, 我国即时通讯应用的网民占有率达到82.8%, 用户达到4.45亿, 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已成为“90后”的重要交流方式。而网民中博客、空间、微博的使用率均超过50%, 在网上, “90后”大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情感更为真实, 他们乐于通过网络记录生活、发表观点, 每天登录自己的个人主页已经成为众多“90后”必做的功课, 因此, 如果教师能够把握这一特点和趋势, 将德育课堂在网络平台构建起来, 通过建立QQ群、开通德育教学空间、注册德育课堂微博账号让学生关注并参与讨论, 通过这些平台以幽默、风趣、符合“90后”心理特点的方式渗透德育内容, 吸引学生的点击和关注, 并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隐性问题, 在线教育引导,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尊重学生, 平等对话, 因材施教

“90后”的孩子平等意识特别明显, 希望与他人, 包括教师身处一个平等的平台上, 而不想做教师的附属品, 同时他们渴望得到尊重, 他们有着极其强烈的情感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诉求。因此作为德育教师, 应该把如何改进自己的德育教育方式作为一个全新的探索和尝试。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学生不会相信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教师所说的任何话语, 更不会配合一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只有当师生之间真正实现了互相尊重, 平等对话, 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知道老师是为了学生好时, 教学工作才会顺利开展, 教学效果才能有效体现出来。

4学校、社会、家庭有效结合, 打造立体化德育网络

学校是教育的前沿阵地, 但绝不是唯一的阵地, 都说社会是一个大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可见, 学校、社会、家庭对于学生的成长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倾注再大的精力, 学校投入再多的成本想要在德育教育上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旦学生走出校门, 在社会上看到的都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正反错位、善恶混乱的现象, 那么必然会对学校的教育产生怀疑, 不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此外, 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当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要学会与同学团结协作, 在宿舍与室友和谐相处, 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时, 如果家长给孩子灌输的理念是“在集体生活中不能吃亏, 处处都要比别人强”的话, 可想而知, 学校的德育教育必将付之东流。因此, 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重视起来, 为了孩子的将来, 共同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教育网络。

参考文献

[1]张光映.大学生道德知行背离的原因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3) .

[2]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7) .

[3]林良盛.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

8.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 篇八

摘要:面对新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个体化、现实化和功利化等一些特点。针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的分析,试探地提出一些加强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建议,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209—02

一、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时期,市场经济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国际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90后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祖国统一,而且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90后大学生特有的价值观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多种社会利益主体,相应地也出现了多元价值观,这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多元化产生了根本的影响。另外,由于全球化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使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绝对的一元化,而是在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标准上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主要体现在:他们一方面对“豪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等高尚的人生价值观比较冷漠;另一方面又对崇尚自我、只图索取、不愿奉献的极端个人主义观点非常鄙夷。他们在个人与社会、义与利、索取与奉献等方面不再是偏重哪一方,而是力图在其关系中寻求一个平衡点,他们的价值选择更多的趋向社会和个人利益并重,义与利共济,奉献与索取兼顾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给90后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但如果选择过于偏激,则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价值追求的个体化。价值观有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两个基本取向,社会本位强调利益冲突与价值判断上的集体性、群体性和社会性,即社会优先性。个人本位则强调在矛盾和冲突上的个体优先性。由于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和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多元意识形态,西方自我而上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的选择,致使90后大学生对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注程度不断下降,而对个人利益过分强调,从而出现90后大学生价值追求的个体化倾向。

3.价值目标的现实化。大学生价值目标主要是体现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应该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1]。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以及一些非法逐利的行为没能得到应有的惩罚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使对社会极为敏感的90后大学生在选择人生价值目标时片面强调价值目标的现实化和短期化,即以价值目标能否满足当前的需要和能否尽快的实现为标准,而忽视了人生价值目标的社会性、长远性和科学性。

4.价值评价的功利化。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西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部分90后大学生片面地把市场经济理解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把个人利益和金钱的作用推向极端化,把“义”和“利”分割开来,以致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功利化,即将其所追求的目标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能否有利于个人的前途发展作为价值评价标准。具体表现在大部分90后大学生把追求财富、地位和个人美好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准,而对新时期大学生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缺乏感情和理性上的认同感。

二、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1.90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转型时期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外在因素。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有时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在环境的影响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的深刻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引起了各种社会关系的变革,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

2.90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内在因素。90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内在原因。90后大学生大多出生于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优越的社会物质文化条件以及独生子女的家庭成长环境,造成其独立性和自立意识普遍较差。而且这一代大学生由于受家庭保护过度导致社会阅历不足,缺乏实际生活的磨练,心理发展不成熟,思维、情感往往处于极不稳定的变化中,因此他们极易受到个人本位主义的影响和感染,集体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淡薄。

3.市场经济的发展是90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直接因素。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对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环境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性和融入性,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竞争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错误的金钱观,以及一味追求当前的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尽快实现,导致他们注重眼前需求的满足,忽视长远目标的制定,信奉现实主义,追求实效,从而导致他们价值目标的现实化。

4.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为90后大学生价值评价提供了新的参照系。随着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我国国际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思想观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与西方文化发生碰撞、融合、互补和创新。传统价值观赖以生存的同一性文化已让位于现代多元化的异质性文化。

三、加强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90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方针,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等院校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进而树立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价值目标。再次,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就要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创造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最后,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高等院校要使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为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使大学生理性应对新时期的形势和挑战,根据社会道德要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树立科学合理的人生价值观。

2.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首先,确立校训,加强校风建设。校训和校风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办学精神。一方面,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传统、时代要求及培养目标,确立具有特色的校训,使之成为激励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主要精神来源。另一方面,加强校风建设,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校史教育、举办校庆等活动诠释校风的精神内涵,加强杰出校友的榜样教育引领作用,促使大学生明确人生价值追求和目标,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其次,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融价值观教育于娱乐之中。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该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如通过举办社团活动、征文大赛、演讲比赛,开展主题班会和各种知识讲座等形式来进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并自觉地认同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最后,坚持主流文化为主导,重视和发挥非主流文化的积极作用。

3.积极发挥党团组织作用,为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组织支持。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一种组织行为,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党团组织建设,为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组织支持。当前,我们首先要加强学生党组织的党风建设和党员先进性教育,使学生党员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积极工作,乐于奉献,不断提高他们在普通青年学生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为90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做好带头作用。同时,要加强高校团组织的指导作用,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高校团组织的工作任务开展相应的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断摈弃自身的缺点和不利于自身成长的思想观念,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4.重视社会实践教育,实现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知行合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绝不能离开实践的推动和检验。在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时,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体验,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生产实践中去,体验实际生活,并磨练和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通过社会实践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另一方面,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理论教育要同步进行,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认识和水平,从而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唐伟.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培养策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2):87-90.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银行系统下一篇:小班数学认识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