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2024-07-15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精选11篇)

1.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篇一

万福中心学校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情况总结

万福中心学校近三年来共招聘年轻教师20多名,为万福中心学校带来全新的面貌,不但使得教师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化,音乐、美术、体育和计算机等课程也能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展所长。但是由于部分老师的待遇和工资不高,使得这些青年老师的工作去向不定。为了留住这些不可或缺的教师队伍,万福中心学校十分重视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待遇。

1、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确保福利能落实到位 首先立足于学校实际,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加大对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规定为农村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及社会保险费,切实保障农村教师待遇。

2、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与地位,主要提高工资待遇和解决住房问题,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工资待遇,积极落实国家对农村教师的津贴、补助。尤其是对外来的教师,首要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其次津贴补助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收入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另外提供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社会保障待遇。

3、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针对目前农村教育基本设施的改善,农村中小学急需一批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副科的教师。需要改变目前农村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课程的单调,也改变语文、数学老师身兼数职的工作状况,同时也能调整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对农村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的表率和行为能影响学生性格和处事态度及能力的形成;也能吸纳年轻教师来农村,为农村带来新的气象,为农村学校注入新的力量。

4、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打造农村教师队伍

一名合格的教师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较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要创新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素质。立足实际,坚持以本校培训为主,积极探索新的更有效的培训方式,开展以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对农村的教师进行信息教育技能的培训和指导,推进信息化教育进程,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

2.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篇二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的会计教育无论是在教育体制、教育层次方面, 还是在办学形式、教学手段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会计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我国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简称中职学校) , 包括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1998年2月原国家教委印发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 对职业教育的定义性表述是“职业教育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 服务, 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中职会计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动态化、环境多变化、需求差异化和竞争白热化等趋势的加剧, 中职教育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教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职会计教育培养的会计人员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是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检测, 也是对中职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检阅, 尤为突出的是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的严峻考验。本文基于温州市26所不同中职学校26位会计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访谈法的运用,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分析中职会计师资现状及原因剖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会计专业教育、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系列建议。因此,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情况的实证分析,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文献回顾

利用中国知网输入“中职师资”检索到51篇期刊, 年限和数量如 (表1) 所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陈明昆 (2005) 认为,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快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以适应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对职业教育新挑战。汤生玲 (2005) 通过对不同类型中等职校间的比较及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比较, 对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师来源及其流动性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徐英俊等 (2006) 对北京市中职师资队伍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 认为应建立健全中职师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学研究工作, 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提高引进人才和在职教师学历层次水平、调整职技高师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林娟玲 (2008) 认为,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 因此中职学校特别是原来普通中专的教学应从注重学科体系建设转向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学科本位必须让位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对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杨德荣 (2009) 指出, 中职学校的教师缺乏跟踪专业发展的能力, 缺乏有效深入实际的渠道, 导致知识存量变化曲线呈下降趋势, 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拖驳式”结构模式将中职学校师资队伍按职能分为两部分, 专业带头人由企事业单位选任, 可以实现由社会需求决定学校发展定位与教学安排的目的, 有效解决中职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在教学与实践中得到提高。万桃仙 (2009) 提出, 中职学校的“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已成雏形, 但在其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阻碍了“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国外的文献研究较少, 其中JaseRamsey认为, 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对职业发展的远景信心不足。要防止师资流失, 加大教师岗位培训力度与深度, 将是除提高薪水以外的一个很有效的举措。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为使本文论证研究可靠, 提出以下基本假设:

假设1:调查对象的非合作原则

非合作原则, 是指参与调查问卷的回答者之间没有相互商量、合作, 而是独立对问卷调查内容予以回答。

假设2:调查对象对所在学校、专业情况比较熟悉

参与调查的对象对所在学校、专业情况比较熟悉, 并且从事会计教学一线岗位的专业教师, 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专业判断能力。

假设3调查问卷设计内容的全面性

假设调查问卷中对中职学校师资基本情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包含的信息具有全面性。

(二) 问卷设计及回收情况

由于教师行业的特殊性, 除了教育管理部门以外, 外界很难直接观察到各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

为了研究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的情况, 调查问卷法是了解现状及其原因的一种有效途径。利用今年暑期在温州市教育局教师教育院举办的“中职会计骨干教师培训”担任培训教师契机, 设计一套调查问卷来研究中职师资情况, 内容涉及被调查者学校基本情况、教师科研情况、培训评价、教学有关信息、被调查者信息五个方面三十个问题。调查对象来自温州市26所中职学校26位中职会计骨干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26份, 回收有效问卷26份, 问卷有效率100%。

四、调研数据分析

(一) 中职学校基本情况

中职学校基本情况调研数据, 如 (表2) 所示。 (1) 从学校性质来看, 在26所中职学校中公办22所, 占84.62%;民办4所, 占15.38%。会计教育体制已由原来单一的国家公办为主导, 转变为国家、民办、中外联合等多种形式。这种转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对会计教育投入的资金不足, 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会计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办学机制, 促进了我国会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但民办等方式在整个中职学校所占份额还是比较小的。 (2) 26所学校都开设有会计专业, 开设专业三年以下的有3所学校, 占总数的11.54%;6年以上 (含6年) 的20所学校, 占到76.92%。这是由于会计专业是传统专业, 发展时间长, 学生家长、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度较高, 并且与会计专业投入的小、见效快有一定关系。 (3) 学校年招会计学生规模来看, 50人以下2所学校, 仅占7.69%;51至100人的学校有10所, 占38.47%;101至200人和200人以上的各7所, 占26.92%。从这一点来看, 年招会计生规模各学校不平衡, 这与学校硬件设施、专业师资、区域经济、招生指标存在着密切联系。 (4) 学校教师总人数和会计专业教师总人数来看, 61.53%的学校教师总人数在80以上, 仅2所学校教师总人数50以下, 占调查样本的7.7%。会计专业教师来看, 10人以下的22所, 占调查样本的84.62%, 仅4所超过11人, 占样本的15.38%。为进一步观测采用访谈法进行, 调查对象提供在部分学校会计专业师生比达到1:30, 有的学校会计专业教师课时不足, 只好改教经济管理类相关课程, 说明专业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

(二) 教师科研情况

对中职教师科研调研情况数据进行整理汇总, 如 (表3) 所示。 (1) 在26所调查样本学校中, 有21所设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 5所没有设立专门科研管理机构, 所占比例分别为80.77%、19.23%。从形式上来看, 大部分学校对科研还是比较重视的, 但也有20%的学校不重视科研, 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负责科研申报、结题等事项。 (2) 从参加课题研究来看, 在26个调查样本中, 仅1人参加市级课题研究, 5人参加过校级课题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的占23.08%, 20人未参加课题研究。通过访谈得知, 参加市级课题研究的1人, 是作为第三参加人参加了温州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科研项目。从这一点来看,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课题研究这一方面非常薄弱, 这与学校对科研的激励措施和学术氛围不足存在很大的关系。 (3) 从撰写论文方面来看, 撰写专业相关论文仅7人, 占样本的26.92%;撰写教育类相关论文的6人, 占样本的23.08%。通过访谈进一步得知, 在撰写论文的调查群体中都是为了晋升职称而被动撰写, 发表文章级别仅为省级及省级以下期刊。仅一位已经获得副高职称的教师撰写了三篇教学相关论文, 多数教师对于论文撰写不知从何处入手, 并且调查对象中很少有人阅读专业期刊杂志, 更谈及不到专业期刊的规范、行文方法等。 (4) 从获得科研奖项来看, 26个样本中仅2人获得校级奖项, 24人未获得任何奖项。通过访谈得知, 大多数学校没有制定科研奖励制度和办法, 没有将科研和教研工作量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因而, 这些因素制约了科研和教研的发展。

(三) 培训现状评价

本次培训对象为温州市教育局管辖开设会计专业的中职学校会计骨干教师, 每所学校选派一名参加, 共有26所学校的26名骨干教师参加。为观测调查样本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知识更新情况, 通过对本次培训的有关情况, 运用李克特式量表 (Likertscale) 方法, 以等距的明确数值表示, 以5点量表为例, 受访者只能从5个语言措词“非常不满意”、“不满意”、“稍微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中, 勾选一个适合其心理感受的选项作为答案, 调查结果及描述性统计, 如 (表4) 和 (表5) 所示。 (1) 本次培训课程分为会计专题、审计专题、税法专题、绩效评价专题、税收与中国经济专题五个模块, (表4) 是对暑期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由量表统计描述可知:有1人“不满意”, 占样本总量的3.85%;“非常满意”的7人, 占样本总量的26.92%;“满意”这一级距人数最多, 达13人, 占样本总量的50%, 说明这次课程设置和安排比较符合调查对象的期望, 调查对象希望通过这次暑期培训学习这五方面的知识。同时从基本统计变量中Mean、Median、Plural、Standarddeviation等指标中也印证了这一点。 (2) 在五个专题培训中, 会计专题主要讲解了新条例下的固定资产增值税账务处理、非公司制会计问题研究、企业合并、投资与合并报表准则、科研专题;审计专题重点讲解了审计史和会计史;税法专题讲解了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绩效评价专题讲解了BSC等绩效评价方法;税收与中国经济专题讲解了税收与中国经济的关系、税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宏观层面上问题。 (表5) 是对暑期培训授课内容满意度调查, 由此可知, “非常满意”、“满意”、“稍微满意”的频数分别为5、17、4, 占样本总量比重依次为19.23%、65.38%、15.39%, 说明这次培训内容与参加培训人员预期比较吻合, 从Mean、Median、Plural、Standarddeviation等指标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3) 为了有针对性研究师资知识结构体系和专业知识更新情况, 采用访谈法对调查样本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记录整理, 调查样本认为在培训中课程安排按出现频率次数排列为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审计等内容。从这一点看出, 中职师资希望得到五个主要方面的培训, 从课程名称来看与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基本一致。另外, 大多数中职教师认为在培训中最想获得会计准则知识、税务会计知识、实务案例、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方法等。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 至今已有三年多了, 但中职会计教师对新准则的渴求比较强烈。同时也可以看到由于会计和税法都在同步发生变化, 对税务会计的一些处理也是中职会计教师渴求的, 由于会计教材更新周期慢, 无法从教科书中找到相关的变化点, 所以希望借助培训来掌握。大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Á方法较多, 中职教育运用较少, 因而希望培训能传递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4) 通过对参加培训教师的访谈, 中职会计教师的求知欲比较强, 但由于所处学校环境、氛围、家庭等因素制约, 有打算进一步深造的教师并不多。调查结果显示, 有或正在实施深造 (或进修) 计划的仅3人, 占总样本的11.54%, 23人表示暂时无深造计划。

(四) 教学有关情况

(1) 对26位中职教师讲授的课程进行了调查, 其调查结果如 (图1) 所示。由 (图1) 可以看到, 所有参入调查的中职会计教师都讲授了《基础会计》课程, 《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讲授的教师也比较多, 《审计》和《管理会计》因大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没有开设, 所以相对较少;《市场营销》、《管理学基础》、《微积分》等这一现象也有出现, 一方面是部分学校会计教师课程量难以饱和, 不得不讲授管理类其他课程, 还有的以前是讲授其他课程现转行讲授会计, 其中以前讲授《微积分》课程数学教师现改行讲授会计课程。 (2) 在对会计专业开设实训课程调查中, 有15所学校开设有会计电算化实训, 12所学校开设基础会计实训, 有9所学校开设工商会计实训 (手工) , 有7所学校没有开设任何实训课程。此外, 在26所学校中仅有17所学校有校外实习, 时间分别为1个月、2个月、6个月、8个月、1年不等, 有9所学校无校外实习。中职学校应培养出第一线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环节应突出实训环节, 通过上述调研数据, 部分中职学校缺少必要的实训教学环节和校外实习。 (3)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了调查, 其调查结果如 (图2) 所示。调查结果显示, 企业财务人员、升学、创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改行、不能一次就业的比例依次为40%、28%、12%、9%、9%和2%。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直接到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仅占40%, 与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28%的学生选择升入高职院校, 这个比重、是比较高的, 这部分学生代表中职会计专业中学习较好的学生, 同时也可以缓解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创业的学生占到9%, 相比其他地区来说是比较高的, 这与温州人具有创业精神、开拓精神有关;9%的毕业生改行, 大部分改行的学生是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 或对专业兴趣不浓或自身原因等造成的;另外1%的毕业生不能一次就业。

(五) 个人基本信息

个人基本信息从八个方面调查, 调查结果详见 (表6) 。在26个调查样本中, 女性和男性比例为73.08%和26.92%,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性别情况, 女性多于男性。从年龄调查来看, 96.16%的教师是39岁以下, 30岁以下的占到61.51%, 说明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从工作年限来看, 2年至5年的教师居多, 占41.15%;2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教师仅占11.54%;10年以上占样本总数的19.23%, 说明中职骨干会计教师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工作年限结构比较合理, 容易形成一个以老带新的梯队。在学历方面, 23人为本科学历, 占总样本的88.46%;大专3人占样本11.54%。在调查对象职位方面, 只有2人担任教学组组长职务, 24人为普通教师, 没有担任学校任何行政职务。从调查对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来看, 初级资格为69.23%, 中级资格30.77%, 无高级职称教师。从学校职称来看, 初级8人, 占30.77%;中级17人, 占65.38%;副高级仅1人, 无高级。从职业技术资格来看, 26人中仅有1人有职业资格 (注册会计师) , 25人无任何职业资格。从上述几点来看, 中职会计教师师资结构不尽合理, 副高以上职称偏少, 缺少专业和学科带头人, 不利于专业的发展。并且从学历、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来看, 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和资格的教师比较少, 说明中职学校缺少“双师型”教师, 这也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中职学校应培养出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 而这离不开企业的挂职锻炼, 在对26个样本调查中, 仅有3人在企业兼职经历, 占总样本的11.54%, 23人无企业兼职经历。

五、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中职学校应进一步转变体制。建立以国家公办为主体, 民办、联办等多种体制并存的形式, 从宏观角度可以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 从微观上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树立学校、教师竞争的意识, 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 (2) 整体发展不均衡, 师资配置不合理。会计专业投入小、见效快, 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开设会计专业, 通过年招生规模、教师总人数、会计专业教师人数来看, 整体发展不均衡, 专业师资配置不合理, 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3) 科研是中职会计教师的薄弱环节。大部分学校虽然设有专门科研管理机构, 但流于形式, 并没有对教师进行引导, 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另外, 教师缺乏对科研的认识和重视, 仅在晋升职称时被迫撰写相关论文或课题项目, 不良的心态导致难以在科研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4) 会计专业教师知识体系结构陈旧, 更新速度慢。自身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导致无法传递给学生最新的专业知识, 降低了教育质量。并且因家庭、学校、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中职会计教师再学习的欲望受到抑止。 (5) 会计专业师资质量有待提高。通过教学有关调研和访谈可知, 会计专业师资的质量有待提高, 应注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培养目标, 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加大实训和试验环节的教学, 加大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比重。 (6) 中职会计教师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比例, 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 工作年限结构比较合理。但是师资结构不合理, 缺少硕士以上学历教师, 并且副高以上职称偏少, 缺少专业和学科带头人, 缺少“双师型”教师, 缺少企业挂职经历。

(二) 建议

综上总结,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大改革机制, 引入人才竞争。从学校角度来看, 应引入人才竞争机制, 引进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高职称的教师, 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会计人才来学校任教,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青年骨干教师进修深造。同时苦练内功, 加大改革机制, 将科研纳入考核和考评制度, 制定相应的科研奖励政策,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以研促教, 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 重视中职学校及师资队伍建设。从教育管理部门来看, 应高度重视中职学校, 提供给中职教师更多学习机会和更大的平台, 将师资队伍的建设纳入校长考核指标, 让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3) 重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从会计专业教育方面来看, 应重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做到理论够用, 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强、有个性、有特色应用型人才。 (4) 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从会计教师方面来看, 教师应积极参加高学历教育和脱产进修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更新原有知识结构体系。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要做好科研和教研工作, 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并且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双师型”资格, 同时积极前往企业挂职锻炼, 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丰富实践经验。

摘要:会计专业教育分为中职、高职、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层次, 中职学历会计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最低层, 是我国多层次会计人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而应当加以重视和关注。教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文基于温州市26所中职学校会计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会计专业教育、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师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明昆:《浙江省中职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第4期。

[2]徐英俊、齐爱平、李抗美:《北京市中职师资队伍现状、问题与对策》, 《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7期。

[3]林娟玲:《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4]万桃仙:《中职学校“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6期。

3.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篇三

由此可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已成共识。但究竟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目前大体上有两种定义:一是强调证书,认为“双师”就是“双证”,即“教师证+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证”;二是强调能力,认为“双师”就是“双能力”,“双师”应具备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教学的能力。

真正有实践意义的“双师型”教师应如何界定?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应如何认定?针对这些问题,洛阳市职业与成人技术教育研究室选取洛阳旅游学校、洛阳市第一职业高中、洛阳服务外包学院作为研究试点学校,就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与证书对应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形成了一致的有一定创新的观点。

一、调研情况说明

1.典型的调查对象

洛阳市第一职业高中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洛阳市旅游学校是河南省重点职业学校,洛阳服务外包学院是普通职业学校,三所学校都是公办学校。在洛阳市的中等职业学校中,这三所学校办学历史长,现有规模大,近年来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处于领先地位,可以代表洛阳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三所学校是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中师资力量相对比较雄厚的,从人数到结构比例都有代表性。

2.切合实际的调研方法

课题组深入三所学校开展调研,首先从调研目的出发,科学设置调查表格,仔细核对,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合理分工,对数据进行列表统计,召开分析研讨会议,讨论并得出结论。最后,课题组查阅资料,进行理论研究,结合三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展开反思,印证结论。

二、调研数据及分析

1.三所学校教师“双证”情况调查分析

①数据列表

②数据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职称层次较低,中级职称人数比较少,高级职称教师更是稀缺。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达到中级的人数不算少,但达到高级的比较少。因此,“双师型”教师对“双证”的要求定为“兼有中级教师职称、高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比较符合实际,能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2.三所学校教师“双能力”情况调查分析

①数据列表

②数据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市中职学校的专任教师中能兼任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或兼任文化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的人数占有相当比例,真正缺少的是能兼任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课的人。这个数据也反映出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学薄弱的现状。因此,“双师型”教师对能力的要求以“能兼任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或专业理论课教学”为宜。

3.三所学校“双证”与“双能力”对应情况调查分析

①数据列表

②数据分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双证”与“双能力”对应考虑,“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以“能兼任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兼有中级教师、高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为宜,这比较符合我国当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双证”与“双能力”对应的现实情况。

三、研究得出的结论

1.“双师”的要求应既重证书,又重能力;没有证书要求,缺少考查依据;没有能力要求,难以实际应用。所以“双师”应既有“双证”,又有“双能力”。

2.中职学校“双证”的要求以兼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和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宜。这样的要求符合目前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对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实际意义。

3.中职学校“双能力”的要求以兼有文化基础或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为宜。这样的要求能起到提高中职教育专业技能课教学质量的作用,能提高学生实际专业技能,从而解决当前中职教育与企业岗位脱节、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

4.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必须定期考评和认定。考评和认定要结合教师的实际工作岗位,要考核其教学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要坚持对“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经历的要求,把每两年必须到企业实践两个月作为认定的前提条件。

四、建议

1.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

①制订指导中职教育发展的文件时,要明确目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和内涵,建立科学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

②要用阶段性发展的眼光看待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和标准。对“双师型”教师的诠释要随中职教育的发展而定,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始终引领中职教育的发展。

③教师的专业技能证书要有权威性的认证部门,要注意对这些认证部门认证工作的检查管理,保证证书的含金量。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力”制订统一的考核标准,委托教育人事部门或师训部门定期进行考核。

④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政策要向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倾斜,要有明确具体的条款体现“双师型”教师优先的原则,以激发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励中职学校广大教师加强学习、加强企业实践的热情。

2.对中职学校的建议

①以实用的原则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含义,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明确整个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

②真切了解学校教学问题的症结,了解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推动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为学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条件。

③正确理解上级政策,了解教师心理,从学校实际出发,制订奖励性的政策,调动教师进修学习和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培养能推动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双师型”教师。

④制订学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纳入学校人事管理体系,健全“双师型”教师管理档案。针对“双师型”教师能力问题,建立一个专门的考核体系,制订“双师型”教师文化、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教学能力考核办法。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请企业专家参与,组织对教师专业技能进行专门考核。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支证书与能力完全匹配、协调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衔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素质全面、技能过硬的实用人才。中职学校要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入职业院校开辟绿色通道,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学校间的有序流动,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评估、奖惩管理机制。

4.学校师德建设情况总结 篇四

师德不仅是对老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重要作用;师德不仅深刻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质,而且通过学生还作用于家庭和社会;师德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期间和今后

师德不仅是对老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重要作用;师德不仅深刻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质,而且通过学生还作用于家庭和社会;师德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期间和今后的生活道路,而且关系到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推进。正是据于以上认识,我们学校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努力塑造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使教师成为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1.通过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教师队伍政治素质

我校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工作中要求全体教职工树立“以学为本”的思想,通过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我们的教师是事实上的国家公职人员,不是自由职业者,是受党和国家的委托,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塑造学生的,所以学校必须把教师的信念、意志、认识、行动统一到党国家教育教育方针上来,统一到教育法规上来,使所有教师能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学生指明奋斗的目标和当前的学习任务,这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也是教师的基本道德。所以每学期的政治学习我们都有计划地安排,并努力落实。在学习中我们也特别重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教育思想来武装教师们的头脑,以使教师明辨是非,坚定立场,旗帜鲜明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2.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优秀教师的事迹,强化教职工事业心、责任感

我们通过政治学习介绍马芯兰、李烈和实验中学老师组织学生与洪水抗争脱险的事迹:通过宣传我校优秀教师许剑馨和我校区十佳“我心目中好老师”梁聿的事迹,通过表彰校优秀党员、先进教师事迹交流会;通过表彰精神文明先进集体、个人,在老师中树立典型开展交流学习,以强化教职工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教师队伍中涌现出许多值得赞颂的人物和事情。我们制定措施落实各项教育活动。

1.坚持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评选活动,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已坚持三年评选出校级“我心目中好老师”30人次,区级人次。

2.学校还按师德规范要求制定了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集体条件,要求干部、党员、教师在定工作计划时将精神文明内容作为重要的项目列入计划,期末总结时,都要有个人精神文明表现的自评情况。将每个干部教师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作为考核评聘的重要依据之一。坚持开展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办公室的评比已四年,评选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120人次,精神文明礼貌办公室若干,对连续三年获得先进集体的部门,学校要特别奖励。

3.持青年党员与青年教师“话我成长之路”活动三年,请青年党员与每年到校的青年教师座谈,共话成长之路。我们还组织青年教师参观冉庄地道和狼牙山五壮士纪念馆、毛泽东主席曾经住过的“双清别墅”。组织老师们到青岛、上海、天津等学校通参观,学习各校的好的经验,推动学校工作。

4、每学期至少组织教职工进行一次参观,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如2001年组织全体师生到商桥杨再兴墓。2002年清明节组织全体师生临颍县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传统教育。2003年组织优秀教师及校级文明学生到郑州参观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5、几年来,我校请学校德育基地的老干部、老红军到学校座谈,与同学们开展座谈活动,组织观看《离开雷锋的日子》、《背起爸爸上学》等电影,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通过以上活动,大大提高了教职工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增强了教职工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通过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所学校教师联队伍不仅要有正确的舆论,还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它不仅使人具有动力并且使人具有活力。所以我们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精神面貌,注意调动他们奋发向上的积极性。首先我们特别重视教职工的政治追求。

邓小平同志说学校党组织“应该热情地关心帮助教师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帮助他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使更多的人牢固树立起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要积极地在优秀教师中发展党员”。(《邓小平论教育》第56页)。我校党总支每学期都要研究两次发展工作,定出计划,逐人落实,而且学校党组织特别重视老知识分子的工作,我们建立了党员责任区,安排党员同每一位申请人谈心,特别是做那些十几年前写了申请,经过多年争取未解决的一些老知识分子的工作,使一些对入党感到“无望”或有各种顾虑的同志,重新激发起对政治信仰追求的热情。94年我们通过细致的党内外群众思想工作,解决了要求入党30多年已近退休年龄的工会主席的入党问题。这之前他曾含着泪对支部说:“别再管我的事了,这会给组织增加许多困难,我会严格要求自己的”。支委会经过多次研究,首先要帮助他提高认识,解决他“做一个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想法,认识其一度消沉的问题;其次做好群众工作,让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展会后在学校震动很大,我们既坚持了标准又调动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制次专业组组长就曾给书记写信说:“说心里话,我特别想加入党组织,但又不知从何修正自己与党员目标的努力之路,再加上方方面面的原因,争取入党就拖了许久许久,是党员同志们又点燃了我的希望之火,我愿将自己的一生交给党,请党组织考验我”。现在该同志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完善各种制度,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师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推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如何使师德建设落到实处,我们认为是要完善和健全保障制度,完善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我们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师德精建设的保证。

1.坚持按照程序选举教职工代表,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教代会代表参政议政的作用。

2、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有检查、有督促、有表扬、有批评,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3、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在实行民主管理的同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教职工生活、精神、工作要求。放手让那些事业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教职工挑大梁。在生活上体贴、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教职工,让他们真正在学校当家作主,使他们自觉用教师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4、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街道社区的联系,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

几年来,因为我们重视了师德建设,教职工中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科学育人的事迹层出不穷,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年年上台阶,年年有发展。在教师队伍师德建设上,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市、区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我们还许多新的问题值得深讨和向兄弟学校学习,但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一)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 高尚的师德是立校之根本 ”,办学以来,学校坚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倡导 “ 正己、敬业、爱生、奉献 ”,树立 “ 学校无小事,事事关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 的师德意识。

① 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学德育大纲》等教育方针、法规、理论,结合实际,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真正提高思想认识。

② 实施全方位德育工作制度。学校采取校长值周、行政值日,年段教师值日制度,负责全校教育教学管理检查工作,增强每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意识,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局面。③ 建立一整套教师管理制度,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学校制定《教职工岗位职责》、《汤沟中学师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等,并把师德建设与考核、评优、职称挂钩,对违反制度者实行一票否决。

④ 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结合 “ 三讲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开展 “ 今天怎样当教师 ” 讨论和演讲会。在 “ 三个代表 ” 教学活动期间,校领导为师生办了 10 件实事,师生评价很高。

5.​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篇五

黄金洞乡中心学校:

为切实摸清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根据《州教育局关于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师德师风建设

(一)工作措施

1.夯实师德监督,每学期开学校办公室与学校教师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恩施州师德十条禁令等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

2.强化党建引领,学校通过支部党日活动,师德培训等形式加强师德教育宣传,建立党员示范岗,评议优秀党员、模范教师等,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3.督促全体教师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对教师评价结果与评职晋级挂钩,切实保障优秀教师留得住,发展快。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年龄结构配备不合理,现阶段主要是存在老龄教师学习能力呈下降趋势。

二、教师流动

(一)教师流动基本情况

本校在职在编教师在教师流动方面,主要存在教师编制和岗位不合理,如编制在校,教师却在其他学校任教,导致该教师考核及评职晋级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导致编岗不合理原因主要是教师队伍缺编差编情况导致,建议上级部门优化编岗配置。

2.建议上级部门加强城乡教育结合,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切实留得住人才,走得出去、引的进来。

三、教师权利保障

(一)基本情况

本校在教师权利方面,严格按照教育部门文件精神落实教师权益,切实保障教师队伍稳定和教师权益不受到伤害,主要表现在:

1.严格按照上级工会管理要求,按时发放慰问品及向老党员教师等送温暖。

2.落实国家节假日制度,保障教师享受合理休假制度。

3.保障教师享受继续教育权利,一是加强教师校本培训;二是切实保障教师学习机会,学校合理安排教师经常性外出培训;三是鼓励教师在职提升学历等。

4.保障教师在党的领导下的话语权,提倡教师合理合法向学校以及上级部门反映情况等权利。

(二)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建议

1.增加教师学历提升渠道及外出学习机会。

2.增加教师校级流动和交流学习机会。

四、农村教师定向培养

(一)基本情况

1.本校农村定向培养分配教师2人,其中转正定级1人,实习期1人。

2.到岗2位教师工作表现吃得苦,在校均担任学校中层干部,在处理学校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其中杨琴老师在20年年度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评为优秀教师。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教师教学技能相对滞后,主要表现课堂结构及课堂把控不合理。

2.家校沟通方式欠缺,主要是由于年龄经历及教师培训欠缺。

(三)对策建议

1.建议加强定向教师教学实践操作方面培训。

2.合理优化搭配统招教师和定向教师比例。

咸丰县黄金洞乡石人坪小学

6.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报告 篇六

首先对各位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一直以来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表示最真挚的感谢。我校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学校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工作产生了全方位的变化。

一、学校建设

自刘主任到任后经过多方协调,学校建设速度更快,标准更高。至10月初基本完工。建成高标准塑胶运动场地,园林式绿化美化。学校教室、功能教室均安装多媒体设备,采用立式空调降温取暖。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室、师生阅览室、多功能教室、舞蹈教室等一应俱全。重视安全保卫建设,安装高标准监控设备,共有摄像头26个。学生的学习、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二、餐厅建设管理

学校非常重视餐厅建设,投资10万多元购进:大锅灶、双门蒸饭车、馒头机、和面机、消毒柜、四门高身雪柜、餐桌、空调等设备。在配足配全硬件设备的同时学校加强餐厅细节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餐厅建设,分别发放“学校餐厅调查问卷”“闵家小学致家长的一封信”“教师对学校工作情况调查”等,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教师以及上级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实行配餐制度,班主任教师带队陪餐。每餐为学生提供二菜一汤,价格4元。为了学生均衡营养,尽可能保证每天的饭菜不同样。注重学校餐厅工作人员管理,做到定期体检,持证上岗,多次安排到市里学校参观学习餐厅管理经验。目前学生就餐秩序井然、饭菜质量可靠,受到家长教师的一致好评。

三、学校合并

为了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2年11月在弥河镇党委政府和弥河中心校协调下,召开辖区村支部书记和全体家长会议协商并参观新校建设情况后,顺利完成东南岭小学与闵家小学的合并,标准化学校结束后,明年刘家小学将并入。

四、教学管理

多年来学校本着“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育人态度,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

念,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新方法。重视教研教改,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多媒体优质课评选和备课作业展评活动,在教学上老教师带动新教师,在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使用上青年教师帮扶年长教师,形成“你帮我带”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教学设备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近几年考试成绩一直位居全镇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闵家小学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办学业绩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称赞。

五、学校收获

2012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青州市、潍坊市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8A标准。青州电视台、潍坊电视台、潍坊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到我校采访报道。学校建设管理受到领导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六、存在问题

学校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部分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与闵家村公用变压器,电压超负荷,需上变压器一台,资金16万元。目前学生饮用水为浅层地下水要引进城区自来水需12万元。塑胶跑道欠资25万元,校园前河道治理及绿化需10万元,望领导协调解决。

学校师生学习办公条件优越,各种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正常。我校将以一流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学规范的管理,创造一流的成绩,以此回报党委政府、教育局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与厚爱。努力创办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青州市、潍坊市乃至全省名校,从而实现我校办学宗旨“让每位教师都成功,让每位家长都满意”。我汇报完了,再次感谢领导的光临。

青州市弥河镇闵家小学

7.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篇七

关键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教师主动性

“双师型”教师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成分之一,相关的研究不胜枚举。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其研究多浮于表象及宏观方面,而微观方面的研究甚少,专门针对“双师型”教师主动性方面的深入研究更少。在实践操作中,政府、主管部门及各职业学校都各显神通但收效甚微,相关的培训渐成系统,但治标不治本[1]。因此,除了改变现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准入、考核及管理等方面,还应有针对性地根据各省市的实际师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2],从而建立更加完备的职业院校教师培养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政府、职业学校、教师本人、企业行业和社会等各个层面形成合力,才能更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而从教师层面优化对策的研究并不多,为更有针对性,本文试着从教师层面研究相应的对策。

一、相关概念

( 一) 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是在知识、道德及综合能力教育的同时,更注重职业与技能的教育。现今,职业学校作为重要的承担主体,是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学单位。

( 二) “双师型”教师

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尚未统一,本文中的“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同时既具备理论教学资格又具有实践教学资格认证的教师[3]。

二、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研究

( 一) 能力结构

职业学校的教师从事的工作包含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4]。其中,教育活动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开展的教育和培训,社会活动是为受教育者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而开展的技术和社会服务。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须具备: 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 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过程的知识的能力; 掌握职业教育的教学论与方法论知识的能力; 掌握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知识的能力。如将上述静态结构迁移到实际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那么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形成如图1所示的静态动态能力结构。

在图1中,专业理论知识的解构与重构的能力是专业理论应用于职业实际的能力,也是教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 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是专业理论知识在职业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也是教师驾驭专业相关的职业工作过程的能力; 职教理论的迁移与处置的能力,是指职教专业教学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是教师应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专业相关的教学技能,是指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是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具备的驾驭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

( 二) 专业发展定位

1. 公共课教师

公共课教师的任务是以就业为主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优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在专业发展定位上,他们除了服务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还需服务于学生专业能力的优化。服务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需要他们在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 讲解教学内容时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以及优良的个人品德、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强化学生适应职业的沟通表达、思维意识等隐性素养; 围绕学生的专业能力展开,必须更适合于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从而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专业竞争力;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吸引学生并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的转移,让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更加感兴趣。

2. 专业课教师

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定位是通过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及相关实践能力。因此,专业课教师不仅要致力于学生专业理论素养的提升,还需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需要他们在传授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经验和接收能力; 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人才需求及本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既能学起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能用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完成具体的技能工作演示,并总结成简要的动作步骤要领,以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掌握要领并内化为专业技能。

3. 实习指导教师

实习指导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与职场对接的职业习惯和职业专业技能。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定位是指教师去企业或实习基地实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升职业专业技能。这些都需要公共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合力完成,既离不开公共课教师的点滴渗透,也离不开专业课教师的理论根基和要领总结,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在职场岗位中的直观演示和引导示范更具体形象,更易于效仿习得和及时矫正。

实习指导教师是实习学生的中心和主导,因此要做到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进行分层次指导和帮带指导。针对师资和学生程度所限,实习指导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层分批指导,先指导程度好的学生,再让他们帮带指导其他同学[5],最后对难以提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实习指导教师是实习学生的“定心丸”,必须能够随机应变,及时解决各种突发问题; 必须能驾驭各类资源,并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职业专业技能; 必须具备洞察力和分析整合力,并能敏锐地搜集、筛选、分析与学生职业专业技能提升或与学校教学改革相关的有效信息资源,如新兴技术、人才需求、安全管理、满意度与美誉度等。

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建设中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

( 一) 创新能力不足,观念方法落后

较多教师教学观念及方法落后,创新能力不足[6]。缺乏对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职业需求。教学方法落伍,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严重制约了职业学校整体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

( 二) 职业能力不够强,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的职业能力存在参差不齐的瘸腿现象,一些公共课教师的迁移能力达不到预期,不能与专业技能结合; 一些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建设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相去甚远; 一些实习指导教师的实操能力强但指导能力、综合能力欠缺。职业能力的参差不齐势必造成其社会服务能力弱的局面,难以服务和带动地区行业企业发展,与行业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也鲜有深度,而技术改革研发更是难以沾边; 同时进入不健康的循环模式,最终造成人才培养的偏差[7]。

( 三) 实践能力存在严重短板,适应能力相对差

缺少实践经验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是职业学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普通高校毕业生从校门到校门、从学生变教师,实现的只是身份的转变,而实践能力是其致命短板,也没有任何的职场实践经验。这就造成了这些教师在教学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局面,进而造成“误人子弟”,培养的学生无法与社会企业无缝对接,更体现不出职业教育的分毫优势[8]。因此,无法很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技术、新职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许多教师适应能力相对差,继续因循守旧闭门造车,甘当井底之蛙。

( 四) 教师队伍整体教科研水平不高

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相比其他学校较为繁重、部分教师对教科研工作认识不足、学术氛围不够浓厚、科研经费较少或完全没有,导致职业学校教师的高水准论文、技术创新、发明专利等教科研成果微乎其微,甚至空白,课题研究层次低,质量也不高。

四、双师型教师建设中教师层面的对策

( 一) 主动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首先,应准确定位,树立科学的教师观,形成专业发展的观念与认识。其次,在把握好受教育对象特殊性的基础上,善于观察,在实际教育中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运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培养; 在履行其责任过程中实现自我激励,不断总结与积累有益经验。同时,制定与更新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在职学习与培训,通过完善自身专业化水平,以提升“双师”素质。

( 二) 主动整合各种有利因素

对于学校组织的在职培训、教学科研讨、名家讲座等,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态度,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对于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国培、省培;行业企业给予的技术指导与支持等,教师应努力争取参与并建立保持与外界沟通的有效渠道; 同时应融入先进的教学科研团队,一方面学习他人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成长; 此外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做到自我激励、自我提升[9]。

( 三) 主动适应四要素静态动态能力结构

在主动适应四要素静态动态能力结构时,做到及时充电,研究新态势,补充新内容,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适应新要求; 及时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及职业领域的职业工作过程,主动“走出去”参加实践训练; 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职业教育新理论,强化认识提高水平,掌握职业教育的各种专业教学法,实现职业教育理论的迁移与运用; 善于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及职业特点,学习并运用各类有效的教学方法; 积极投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并开展行动研究[10]。

( 四) 主动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提高自身职业实践能力

教师想方设法提升实践应用水平,主动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自觉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为辅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要亲力亲为,详尽了解教学大纲、考试题型和重难点。教师为辅导学生考证,在教学过程中可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模式; 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绑定和扩充考证相关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修课兼考证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的同时,提高自身实践指导能力[11]。

( 五) 主动承担一体化教学任务

8.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篇八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在目标层面确立了“建文化、创特色、筑品牌”的基本发展理念,坚持“多维统一”的原则;在操作层面侧重抓了“强培训、优活动、精管理”三项工程,努力探索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和共享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了教师资源共建、教育智慧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以“集聚、集约”的方式,侧重抓好培训,推进教师资源优化重组

集聚、集约原本是经济术语,在这里借用于学校教师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充分发挥教师资源的整合效应。作为一所拥有一百多名教师的学校,如何让全体教师统一思想,共谋发展,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推动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重组,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培养骨干、中青兼顾、均衡发展”的培训方针,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采取集中培训、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途径,对全体教师进行分层、分类、分岗培训,努力打造师德高尚、作风扎实、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一是全员培训。组织专家、教研中心组成员和一线骨干教师通过专题报告、讲座等形式,对学区内全体教师开展培训。二是骨干培养。骨干教师是每所学校最优秀的师资资源。为强化骨干教师队伍,我们将学校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集聚在一起,建立名师工作室,充分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定期开展论坛、教研等活动,并用“以培代奖”的方式,选派优秀的骨干教师走出去培训,进一步开拓了骨干教师的视野,激活了骨干教师队伍。三是专业引领。充分发挥名师、骨干等优秀教师资源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名师面对面”活动。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种子教师”,通过师徒结对的办法,培养“一对一”的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名师示范、现场观摩、校本研修、学术沙龙等形式对“种子教师”进行培训,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并层层扩散影响,最后达到“孕育整片森林”的效应。

此外,我们还倡导利用现代化培训方式,鼓励教师通过数字化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将自己的培训资料、培训心得等内容公示,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学习体会的互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以“统筹、统配”的方式,侧重抓好活动,激活教育智慧的柔性流动

教育智慧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人才的流动不在垄断,关键在“柔”,核心在“动”。为了让教师的智慧在流动中发挥更大的效应,教育教学活动就是最直接有效的载体,可以让教师通过活动优化实现交流沟通、取长补短、自我提升。

课堂永远是教师发展的主阵地。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学活动。如主题式教研中我们以“聚焦常态课堂,提高课堂实效”为主题,分别开展了学科研讨、青年赛课、集中会诊等教研活动,采取“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同课多轮”等形式,打破原有的固化印象性评价,让教师跳出来,追求特色化、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实现自我的再认识,有效促进他们专业成长。

交流互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有效平台。教师是一种最善于交流的群体。为进一步通过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通过开展学术沙龙、学科互动、才艺展演、读书交流等活动,引领启发教师自由探讨、各抒己见,发掘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教师提供有效的交流空间,分享心得与经验,激发集体智慧,实现共同进步和成长。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成功开展了教师的读书漂流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读书漂流活动。将教师读书纳入业务学习的一部分,设立读书漂流卡,强化教师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交流演讲活动,鼓励倡导教师与书为友,成就自己的事业与人生。工作中,我们坚持“以书代奖”,为教师们购买各类书籍上百套,成为教师读书的有力助推器。同时,我们强调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由教师读书带动学生全面开展读书漂流活动,引导学生热爱读书,鼓励学生走进书籍,力争构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乃至学生与家长的完整“漂流”体系。

三、以“创优、创新”的方式,侧重抓好常规管理,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提到常规,我们都会想到凯洛夫著名的教学工作的“五环节”说,即“备、讲、批、辅、考”。反思新课程我们到底向常规要什么?当然要规范更要科学,要传统更要创新。教学常规,不是要把人管死,而是要把人管活。

1.淡化“备”的形式,突出“备”的实效。我们在教学设计上重视教师个性化的文本教案和反思。对教案的要求要敢于做“减法”,要为教案设计留有空间,倡导教案的发展性,鼓励因人而异,形式多样有实效的教案。在备课上,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去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去总结记录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提高备课的实效性。打破原有的定式集体备课模式,积极倡导“问题式”、“案例式”等针对性强的集体备课,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让教师们分享教学体会,形成新的教学构想,进而提高教师备课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

2.淡化作业的数量,突出作业的质量。关于“减负”的问题,笔者不想赘述。但是即使新课程改革发展至今,大量留作业、搞题海战术等依然被很多教师所推崇并乐此不疲。为提高学生作业的趣味性和创造性,我们倡导并推广实施学科特色作业、分层作业、诊断性作业等,如语文报、英语报的创设、数学问题探究游戏、随堂小竞赛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兴趣,优化了作业内容,提高了作业质量。

3.淡化测试结果,突出质量分析。质量检测是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之一,但不是根本依据。在质量检测中我们突出人文化管理,实行单项测试与综合测试相结合,采取平时检测教师自己出题、月检测教研组共同研究出题、期中期末检测由学校或上级部门统一出题的方式进行质量检测。强调测试结果并不决定教师的教学效果,主要目的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客观评价。相对于测试结果,我们更看重于测试后的反思。因此,每次测试后我们都会由教研组或学校组织质量分析反馈研讨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剖析、集体反馈,查找问题的根源,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策略,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教师队伍建设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的一个永恒的、根本性的课题。尽管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一路走来,让我们认识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学校发展、教育发展乃至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面对教育新环境、新背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只是一群探路者。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应该把促进教师成长列入学校工作的长远工程,激活个性,激活智慧,激活能力,说到底,要有效激活教师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东四小学)

9.学校基本情况及环境建设 篇九

一、学校基本情况及环境建设

偃师市圣陶学校于2015年9月份挂牌成立,至今已初具规模。学校占地9875m2,建筑面积8044 m2,绿化面积1200余m2。在校生103人,教职工15人,共有五个年级六个教学班。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充分,内部设施齐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需求,现已征地8000 m2筹建操场,又新建学生澡堂180 m2,新的教学楼、宿舍楼已纳入扩建计划;不远的将来我校将成为一所集小学、初中为一体的九年制学校。目前,我校教职工团结奋进,积极向上、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为圣陶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办学思路

我校本着让学生学有所成,全面发展的目标确立了我校的办学思路。思路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即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首先从学校抓起,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着手;例如:生活上引导学生在校自觉洗手、洗脸、洗脚、梳头、叠被子;学习上引导学生上课端正坐姿,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字;行为上要求学生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见人有礼貌,衣服常干净。其次,养成教育渗透到家庭中去,要求学生在周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例如:打扫卫生、洗刷碗筷、铺床叠被等;同时,也可做一次孝敬长辈的感恩活动。例如:给长辈洗脚、端饭、捶背等;最后,通过家庭调查表及时掌握学生信息,大力表扬表现好的学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思路

(二)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校的做法是:学校开展了“五星评选”活动,健全了评价机制,让学生争做“五星同学”,争上星光大道。通过互相竞争,学生的目标明确,精神倍 增,个个同学都点亮了自己的闪光点,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五星即:进步之星、礼仪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和学习之星。

思路

(三)让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全面发展学生,活跃学生的在校生活,学校全面开设课程。除了语文、数学、英语文化课外,还聘请了专业教师,开设了书法、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并且开展了相应的各种活动,学生全员参与,丰富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情感,提高教育效果,给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三、教师队伍。

目前,我校有一支团结向上、责任心强、品德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都是原公办学校的一线教师,不但专业知识雄厚,思想素质高尚,而且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一年来,教师管理有方,教法得当,对学生是全程跟踪,分层辅导,逐人管理,教学成绩稳步上升。通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成绩显著,(共15科次,其中三科名列缑氏全镇第一名,三科进入前五名,七科跨入前十名)全体师生精神无比振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里的教师是学校及家长信得过而放心的教师”。我们的承诺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四、学校管理模式

(一)制度化管理 学校各项制度健全,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有条可循 规范了学生行为,促进了团结和谐、校园稳定及学校的发展,给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创建了安全而舒适的环境。

(二)母性化管理 我校是一所全封闭的私立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远 于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学生很渴望得到母爱。所以,母性化的管理能使学生自慰、自信富有安全感。全体教师都率先垂范,像关心自己的孩 子一样去关心学生,像教育自己的子女一样去教育学生,让学生接近自己,相信自己,喜欢自己,久而久之就喜欢这所学校。现在,学校氛围融洽,师生关系和谐,到处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新局面。

(三)家校联手管理 家校联手管理是共建和谐,促进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家长及时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纪律、卫生和食宿的各方面情况,并及时的给学校提出宝贵建议,学校将根据建议及时调整管理方法、教学思路,使每个学生在我校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让家长满意放心。家校联手,我校采取的方法是:利用校讯通、电话、告家长书、开家长会、教师家访等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沟通交流,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五、学校的发展前景乐观

1、生源充足

2、地理位置适中覆盖面积大。圣陶学校位于缑氏镇布村,东面和北面毗邻207国道,南边府李大道擦村而过,交通便利。学校覆盖面大,可辖缑氏、府店、佛光、大口等乡镇。

3、总部实力雄厚,学校后盾坚实,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去教,学 生可放心去学。

4、收费低 和周边私立学校相比,圣陶学校收费偏低于其他学校,减轻了家庭负担,而学生在这里享受了优等的待遇,是一所家长放心首选的农村私立学校。

另外,暑假将临,圣陶学校将办暑假培训班,面向社会招生。招收对象是原学前班和原1-5年级学生,开设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特长课(书法、美术、舞蹈),有专任教师实行全程跟踪辅导。为了减轻家长负担,远到学生可提供食宿。其详细情况见“圣陶学校招生条例”。家长同志们:孩子是最宝贵的财富,而圣陶学校是最精彩的教育,我们全体教职工会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朴实的工作作风,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学生负责,让他们在这里开心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请各位家长放心。我们相信,成功的喜悦将永远伴随你我他!

10.建设教师村情况汇报 篇十

一、党政重视,真心实意为教师办实事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及区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师住房问题。为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提出了“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情感留人”的口号,并决定以“改善教师待遇”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教师安居工程建设,彻底解决全区教师没有住房和居住条件差的后顾之忧,从而让广大教师居有其所,安居乐教。

二是政策上积极支持。协调城建、国土、规划等部门在教师村的用地和建设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政策。协调税务等有关部门给教师私房联建予以税费方面的减免政策,协调住房公积金中心和银行统一给教师提供最方便快捷和最大限度的贷款额度,并减免了贷款的相关手续费用。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统一安装到位,并节省了部分手续费用。

二、学校牵头,全心全意打造民心工程

一是成立建房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工程相关工作。各教师村建房领导小组由各教师村全体集资户投票选举产生,代表全体集资户行使权力,同时对全体集资户的利益负责。领导小组全程负责教师村建设的相关工作。

二是公开组织招投标,确保工程造价和质量。教师村建设方案经广大集资户一致通过后,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开发商带地(教师村地址)标价(标明最低价格)报名后,教师村建房领导小组再组织全体业主进行投票选标,选中的开发商即为教师村承建开发商。教师村住房领导小组正式与开发商签订协议,协议中对教师村建设的各项指标、各类配套及付款方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建房过程中,教师村建房领导小组每天轮流安排集资户(两人一组)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及时整改。

三是统一组织分房,确保公平公正。教师村建成后,教师村领导小组按当初集资户集资的不同面积标准将房分为若干类(如120平方系列、140平方系列、160平方系列),然而结合不同栋次、不同单元、不同朝向、不同楼层、不同的公摊面积等因素,给每套住房计算出一个明确的房价,全部公示无异议后,再组织全体集资户按系列抽签分房到户,分房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集资户也人人满意。

三、教师集资、开发商承建,通力协作实现多边“共赢”

一是教师真正受益。教师集资建房,集中组织贷款,省去了繁琐的手续,轮流监督工程质量,一起办房产证,煤气、水电入户等相关手续,省钱省心又省力。特别是集资建房,住房面积均价仅八、九百元,比市场价平均低400-600多元,一套房按市场价算下来就省了七、八万。

二是开发商低风险、低投入、高收益。开发商建教师村,教师信誉度高,工程按进度付款,不用垫资,不用做广告,不用承担市场风险,所以想建教师村的开发商特别多。教师村建成后,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反过来又为承建的开发商做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为该公司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它打开新的市场奠定了基础。

11.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篇十一

一、中等农业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职农业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存在着“一支粉笔一本书,洋洋洒洒一节课”、在黑板上种水稻、栽果树、教学内容与农时不同步等情况。授课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农业基本技能:学完水稻种植后不会插秧、学过果树栽培后不会整形修剪等。专业课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过真正的生产实践经验,理论水平高而技能水平低。

部分学校由于经费、场地、设备等各种原因,不能有效持续地开展教师的培训。有些教师多年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岗位技能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落到实处,农业职业教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一些正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学校在选择什么样的农业企业?安排哪些教师?何时到企业?如何评价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的效果?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落实等诸多方面,还缺乏统筹安排的能力。农业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基本上仍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

二、中职农业学校教师参加实践存在的问题

农业学校教师参加实践的运行规则系统不健全。(1)农业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授课任务重,没有时间参加实践活动;(2)学校受到经费的限制,很难按专业需求派教师去实践;(3)农业相关企业多为农户个体私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出于追求自身利益和技术保密等原因,不愿意接纳教师去实践。

中职农业教师参与实践涉及到多个部门协调,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和农业部门的事,还涉及人事、劳动、财政、税收等众多领域和部门。因此,需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协调各部门,不断优化教师到相关企业实践系统的外部环境,切实地为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所需要的支持。

三、建设中职农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策略

1. 学校应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实践制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创造条件,努力实现专业教师全面达到“双师型”的标准。

(1)发展兼职教师。把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来担任兼职教师,可缓解“双师型”教师不足的局面。对兼职教师在人事、待遇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同时鼓励、帮助他们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兼职教师。组织专职教师向他们学习,通过传、帮、带提高专职教师的技能水平,解决教师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在校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学校应根据总体计划安排,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农业生产第一线锻炼。专业教师在生产第一线跟师学艺,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使他们在“学中做、做中学”,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达到指导学生实习,并能够给农民作技术指导的效果。在录用新毕业的教师时,要求到生产一线锻炼一段时间,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后再上岗授课。

(3)外派教师参加短、中期学习。尽量为教师提供参观、考察、技术服务等开阔眼界的机会,及时了解和学习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了解农业发展新趋势。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调查,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使教学与当地农业生产有机结合。

(4)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给教师提供实践条件。加强校内培训,以强带弱,以实践促教学。鼓励专业教师承包基地,在生产实践中提高技能。

(5)积极与企业、农户联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既可扩大学生生产实习的空间,又可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促进农、科、教结合。学校可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和学生深入到这些基地去见习、实习,使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学到农业生产的基本技能,又可为企业和专业户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学校和企业、专业户的双赢。

(6)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制定可行的考核评价办法,做好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估。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市行业技能证书考试,在时间上适当安排,提供方便,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实践,获取技能证书。

(7)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把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为聘任、晋升的条件之一,对“双师型”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给予项目开发补贴等。

2. 政府需要通过完善政策来保障系统的运行,保障中职农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顺利进行。

(1)发挥政府的主导、协调作用,综合教育、农业、人事、劳动、财政、税收等众多领域和部门,积极落实教师的实践基地,促进校企联合。制定针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农户的激励性政策,在税收、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提高相关企业和农户参与农业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2)人事部门要在人员编制上给学校自主权,促进建立合理的农业职业学校和企业(场、站)之间,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人才流动机制。允许职业学校不受编制限制,以聘用制的形式,通过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等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技师或高级技师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3)要在教师实践经费上给予扶持,多渠道筹措落实教师实践经费。加大对农业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为教师参加实践创造较好的硬件条件。

上一篇:巴顿将军语录下一篇:工会会员信息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