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2025》看中国机械发展

2024-09-10

从《中国制造2025》看中国机械发展(精选8篇)

1.从《中国制造2025》看中国机械发展 篇一

从“中国制造”看中国物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迅速提高我国的物流服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才能长期保持优良的投资环境,这是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能否完成的基础条件问题......

一、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据统计,我国居世界第一的产品已经有数百种,贸易份额或市场占有率占世界第一位的也有相当可观的数量。今天“中国制造”的标签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国家、各种产品上。

??

??由于“中国制造”不断提升的性价比,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有的是全球采购中心,有的是地区采购中心,有的是中国采购中心,目前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城市,仅上海就有200多家跨国公司的采购机构.跨国公司采购中心在中国的采购规模已突破300亿美元,将超过500亿美元。20沃尔玛的采购额120亿美元,戴尔电脑35亿美元,摩托罗拉16亿美元,美国通用11亿美元,福特10亿美元,惠普至年100亿美元等等。

??

??二、现代物流发展的机遇

??

??本世纪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第二个翻两番的目标正是要抓住这样一个机遇。把我国从一个制造大国变为一个制造强国和贸易强国,这也必然使我同成为一个物流大国和强国。首先,我国加入WTO以后,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和我国生产成本具有比较优势的特点,国际资本流人的速度明显加快,到2002年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同家。我国不仅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并且在未来会有新的政策出台,鼓励更多的外资以更多的形式进入中国。副总理吴仪在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座谈会上明确表示,“中国政府鼓励跨国公司通过受让股权、头断资产等不同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允许国有企业向外商出售股权、资产”,等等,显示出中同对外资作用的充分肯定和进一步期待。其次,现代物流的发展在国际上也是新型的产业,还没有形成垄断,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标准和规范体系。最近我国制定和颁发了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无线局域网也是新发展起来的技术,我国在应用和设备制造等领域都有很大影响力,有实力制定标准,国外厂商要与我国做生意就必须遵循我国的.技术标准。物流也是这样,我国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完全有机会参与物流国际标准体系和规范的制定,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一是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直接参与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由于我国物流服务水平低,目前进人我国的制造业、商贸业的跨国公司,通常要把其物流的国际合作伙伴带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80%的进口合同是采用FOB价格结算,出口的80%是采用CIF价格结算,也就是说合同不包括物流服务。在生产环节利润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我国外贸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效益的快速增长,长期以来我国的国际海运存在着50―8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我国的物流业乃至整个流通服务体系的发展,使得我国不能摆脱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高的不平衡,影响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二是面临不发达国家的挑战。因为国际制造中心从欧美到日本,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现在到了中国大陆,这种转移的速度正呈现越来越加快的趋势。我国沿海地区的生产成本在迅速上升,许多不发达国家也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入到竞争国际资本的行列中来。相比之下,我国沿海地区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弱化。但是物流成本和相应的综合服务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我国沿海地区仍然具有吸引投资的综合优势。因此,只有迅速提高我国的物流服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才能长期保持优良的投资环境,这是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能否完成的基础条件问题。

??四、“世界工厂”和竞争力优势

??

??“世界工厂”迁入中国固然反映出我国的某些优势,但是并不代表经济的竞争力已经具有优势。反省19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世界工厂”的转移是有规律的,今天进入中国,总有一天也会转移走,问题是如何利用这个机遇,提升国内的经济竞争力,建立新的比较优势,并在其迁出时,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走出新的发展之路。

?

??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基于成本较低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规模形成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但已不再是大多数产业竞争优势的主导因素。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以竞争环境的差异来解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产业竞争能力和生产力水平的差距,同时引入并发展了“产业簇群”的观点,将产业簇群视作竞争优势的主要载体。其中形成完备的相关产业和支撑配套产业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

??由于我国缺乏配套的服务体系,特别是国际贸易和物流的服务体系,不仅影响了外商投资中我国应获得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影响投资环境。只有具备完备的相关产业和支撑配套产业,外商投资才能扎下根来,进行系统地、战略性投资。也只有这样的投资才能尽快带动我国产业的提升和竞争力的提高。美国一家公司于1995年在长三角建立生产基地,成为该公司在世界最大的两个基地之一,今年上半年出口8亿美元,居江苏出口榜首。但主要是流水线装配,员工中绝大多数为高中毕业以下文化,从事简单劳动,工资微薄。企业无根,经常在已经很低的生产成本上斤斤计较,曾3次提出撤资要求,迫使地方政府屡屡提供更优惠的政策来挽留。这样的项目仍难以吸引后续投资与人力资源,技术研发和配套产业。

??

??五、从国际趋势看我国物流发展的方向

??

??随着科技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在加快,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科学技术的集成和深度应用密切结合在一起,在跨国公司已十分普遍,并逐步成为一个国际趋势。深入分析这个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制造业的价值正在迅速向产前、产后的研发、分销和服务等领域转移,对这些领域的资源控制和整合的能力远比生产制造能力更加重要,已经影响到企业对于核心竞争力的选择;二是以信息和信息技术来整合社会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发展,对于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成为企业的新理念,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和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三是基础资源的整合形成社会化的服务网络体系,提供标准化的、更有效的基础性服务,有效性主要来自整合和服务的商业化模式;四是基础性的服务网络体系并非一个产权边界清晰的实体,而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其形成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建设过程。这几点对于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是有指导意义的。

??

??我认为现代物流业正在形成一个三层结构的模式:第一层是通讯与信息网络平台,提供公用的通讯和基础信息服务;第二层是物流基础资源平台,是利用通讯信息技术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形成的基础功能服务体系,例如运力资源、仓储资源的整合,公共的结算、信用服务体系等。这前两层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物流基础平台,在其上根据需

求可相应建立专业性的、区域性的物流服务应用系统。三层结构的模型只是一种方法论,它在于强调:要采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来整合物流资源,构成面向社会的资源网络体系,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整合不一定涉及产权,“只求所用,不求所有”,因此是建立整合的标准体系和利益机制;整合后的资源在提供服务时是商业化模式,促进社会分工和服务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的专业或地区性物流服务系统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分别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仍然采用三层模型的方法论,进行不同层次的整合、外包。整个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丰富起来的。

??

??除了上述促进建立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外,现代物流示范工程还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一是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管理,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例如海关、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监管等。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国家可根据市场需求和现有基础条件,安排一些重点行业的专业物流或重点城市的物流示范工程,以应用带动整个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

2.从《中国制造2025》看中国机械发展 篇二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

中国老一辈的作曲家中, 已有许多人把中国民族音乐的音调及风格运用到自己的钢琴创作中去。30年代以前, 可以说是除了少数习作性的钢琴作品 (如萧友梅、赵元任最早写的钢琴小品) 外, 基本上没有什么真正的中国钢琴创作。从30年代开始, 才开始产生了一批中国人自己创作的钢琴曲, 如贺渌汀的《牧童短笛》、《摇篮曲》、刘雪庵的《中国组曲》, 江定仙的《摇篮曲》, 陈田鹤的《序曲》等等。这些钢琴曲尽管多数篇幅短小, 演奏技术浅易, 但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 并带有作者自己的独特个性。50年代以来, 中国的音乐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中国钢琴创作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发展。一大批新的中国钢琴作品陆续引人注目, 如马思聪的《舞曲三首》, 丁善德的《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第二新疆舞曲》, 陈培勋的《思春》、《旱田雷》、《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等等。纵观这段时间的钢琴创作, 对音乐织体的钢琴化有了明显的进步, 作曲技巧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70年代以来, 在文艺创作上真正逐步落实了全面贯彻“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政策, 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打开了一条比过去大为开阔的、新的局面。首先涌现了一批以我国传统音乐作品为基础的钢琴改编曲, 例如黎英海根据琵琶名曲《浔阳琵琶》所改编的《夕阳箫鼓》, 陈培勋根据同名广东音乐改编的《平湖秋月》, 王建中根据同名古琴曲改编的《二泉映月》等。由于这些钢琴曲的音调基础本身是已经器化了的传统民族器乐, 因而它们的音乐语言也就比运用声乐音调来改编具有更明显的器乐特色和丰富的表现力。

经过近百年我国几代音乐家的努力钢琴音乐这一源自欧洲的艺术品种已经真正在中国这块广阔的泥土上生根、开花、结果了。作为一名钢琴学习者, 我们的任务是分析和学习大量的钢琴作品。而作为一名中国人, 我由衷的喜欢中国作品, 因为每当演奏一首中国作品, 我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画卷一般。它不是简单的外形写真, 而是气韵生动、情景交融。

二、正确的把握风格

风格的把握是演奏作品时非常关键的一步。尤其是中国作品的风格。我国地域辽阔, 高原、平原、草原、江河, 不同的地形地貌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自然生存环境, 加之华夏文明悠悠数千年的熏陶, 逐渐形成了多姿多彩、各域特色的地域文化。中国作品的风格是多样性的。

(一) 根据民歌写成的:

以《陕北民歌四首》之一《绣金匾》为例, 这首作品原是一首一分节歌形式, 叙述历史人物或传说故事的民间小曲。由于他可以根据需要由演唱者在同一曲调中添进不同的歌词, 歌唱不同的内容, 歌曲的旋律带有了说唱式的音韵。作曲家整首乐曲的旋律结合支声复调的手法, 加上各种装饰音, 构筑出高亢、嘹亮、旷野的陕北音调, 旋律中的小装饰音以陕北民歌歌声中带有假嗓音, 表现出深情而细腻的情感, 又在抒情中包含了陕北人民豪放的性格;

(二) 根据民族器乐曲写成的:

以《百鸟朝凤》为例。此曲是大家熟知的一首作为西洋键盘乐器与我国传统的民族吹奏乐器音色和技巧上完美结合的成功作品。开头部分模仿唢呐极其明亮的音色, 相同的曲调, 一句强, 一句弱的轮番出现, 就好比唢呐与笙的音色对比。曲间那高亢、明亮的音调和对百鸟争鸣的生动、风趣的模仿, 给我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

(三) 根据古曲写成的:

以《梅花三弄》为例:此曲就是运用钢琴多变的织体和丰富的音色, 塑造以梅花凌霜传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旋律简单、朴素, 却又清高、瑰美。但古琴这种音量极小的古代乐器表达的文人气毕竟离喧嚣而快节奏的生活、现代人的情感太遥远了, 而钢琴为我们提供的表现幅度却是如此之宽广。引子部分在低音区以跨越三个八度的带八度装饰音的手法, 营造了深沉儒雅的气氛。作曲家运用钢琴所固有的高、低音区音质的强烈反差, 勾画出摇曳在严寒中高洁、清纯的梅花气节。

还有根据少数民族音乐写成的, 还有完全由作曲家独创的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不同的作曲家以不同的素材创作出的作品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这与我们演奏西方作品时基本以作曲家个人和时代风格的分类是完全不同的。有些作品中的民族特点会由于我们土生土长在自己的祖国, 说着流利的中文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

三、演奏技巧

钢琴是在其原籍发展到鼎盛时期才传入中国的, 当中国作曲家提笔创作中国钢琴曲时, 西方的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的作曲家已经将这个乐器一切潜能挖掘殆尽了。 (2) 成熟的演奏家们博古通今, 用不同的演奏方法表现不同风格的乐曲。绝不会用演奏巴赫时的触键演奏德彪西, 也绝不会将普罗科菲耶夫的音色用在莫扎特的作品中。而中国的钢琴曲则是作曲家结合西方各时期、各流派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创作的, 在加上前面说过的作品风格的多样性, 使演奏者也必须具备多样性的演奏手法。并能将其综合利用, 才能得心应手的表现出乐曲的风貌。

(一) 韵味的把握

所谓韵味, 我认为通俗之意便使声韵所体现的意味。中国最早出现“韵”这一范畴, 是出现在南朝画家谢赫《古画品录》的序言中, 但作为中国美学最高范畴的“韵”是在宋代正式出现的。在中国艺术中, “韵”相当于西方艺术中的“美”, 是美学的最高范畴。有一位美籍钢琴家初次来中国, 到了苏州、杭州等地, 看到了江南秀丽景色之后, 感慨的说:“现在我才明白是中国的山水景色塑造出了中国民族音乐委婉、动听的音调。”正是我国的山川风貌、人文性情, 构成了我国民族音乐。首先是旋律音调的特性, 如果在旋律的演奏中仔细分析研究, 注意表现, 就能表现出亲切的中国风味。“韵味”的把握对中国乐曲的演奏来说至关重要, 就像说话时一定要有语气。中国的语言特点是一字多音、多声、一声多韵。演奏中国乐曲时, 如果把所有的音处理成直截了当的发音, 也就表现不出各个地方的“方言”。旋律中的音有虚、实两种状态。我们要辨别清楚, 然后在触键上进行调整。声韵这一问题很重要, 气韵也常被作为一个词来应用, 实际上他们是不同的。“韵”是音乐风格的外部特征, “气”则是在内部蕴含着的。在演奏中国作品时, “贯气”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气不贯就不可能达到足够的韵味。总之, 把握好韵味是弹好中国作品的关键。

(二) 音色的处理

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是我们演奏曲子是所追求的重要而困难的目标。表达音乐作品的关键在于声音, 但是, 丰富而具有多样化的音色要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细心摸索才能获得。记得一位天津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来我校讲学, 他说的一点让我很受启发, 他说:“在你弹琴的时候, 在手没有触键之前, 音乐已经开始了”他的意思其实概括一点说就是我们应当锻炼具备丰富想象的内心听觉能力, 心理准备在前, 手上准备在后。要不断想象, 想象越丰富发掘音乐内涵深度的可能性就越大。中国的许多钢琴作品都是又不同的器乐曲改编的, 例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引子, 就是运用笛声悠扬的特点, 刻画了陕北黄土高原上一望无际、辽阔广袤的地域背景。全曲作了很好的铺垫:我们在演奏时要联想一下悠扬、清脆的笛声从远出传来的情景。

《夕阳萧鼓》中充分展示了萧的不同演奏法所产生的不同的效果。萧音量小, 音色偏暗, 演奏速度较慢。适合于表现怡静、甘美的情绪。在钢琴上演奏萧的音色, 主要通过滑音与吟唱体现其特点。萧的颤音带有哀伤的色彩。变只音 (升高四度音) , 尤其具有调式与情感特征。此曲的引子散板部分片段性的演奏了表现力极为丰富的琵琶, 由慢渐快的轮指, 演奏出琵琶滚轮的效果。

(三) 关于装饰音

装饰音是钢琴音乐得以发展的重要手段, 自从钢琴出现以来, 各类装饰手段始终是作曲家表现个人创作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巴赫的装饰精美, 莫扎特的装饰灵巧, 肖邦的装饰委婉, 贝多芬的装饰直率。但他们的所有装饰都是线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每个“小”音符都具有本身的真实意义, 因而不是虚幻的。 (3) 而中国钢琴的方式则大不相同。尽管从形状看, 中国钢琴音乐中装饰表面构成没什么大不相同, 也有上波音、下波音、颤音以及前缀和后缀的颤音等等, 但在装饰位置、装饰方式、性质与装饰速度上却有自身不同的特点, 在许多乐曲中对旋律的装饰已不简单是装饰的作用, 它还是乐曲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的甚至体现出一定的曲式结构意义。中国作品中的装饰音就好比任何平凡东西上的点缀, 没有时毫无生机, 有了之后便生机勃勃了、焕然一新了, 且韵味十足。装饰音的弹奏要精巧细致, 手腕放松, 指尖轻轻地与琴键接触, 发出清脆的声音。例如:《牧童短笛》中采用的是短颤音的装饰音, 模仿牧童欢快的笛声以及玩耍嬉戏的场面。如果没有装饰, 平淡地弹奏开始弱起小节的音, 与加上装饰音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没有韵味可弹, 不像“牧童”短笛了, 倒像“老人”短笛了。一点生气也没有, 更没有韵味可谈。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音乐作品非常重视装饰音本身的作用, 它可以大大增强乐曲的韵味。虽然装饰音仅作为一种作曲手段出现, 但在中国的音乐作品表达中, 它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四) 关于节奏

中国钢琴作品的节奏一般都比较自由, 节奏弹性大, 演奏时应恰当处理好节奏的自由伸缩, 如果按照乐谱上的死拍子弹奏, 音色将十分机械。而且有些中国作品也融合了一些戏曲的东西在里面, 采用了由慢到快, 由弱到强的节奏所以一旦控制不好, 就很难弹好, 甚至曲解了作曲家及作品。记得一位苏联教授很喜欢中国的《夕阳箫鼓》, 便跃跃欲试地弹起来, 就拿引子的散板来说, 她不理解中国的散板, 便按照弹贝多芬、莫扎特的节奏特点, 津津有味地弹起来。让我们听起来简直就像“笨鸭子戏水”, 笑得前仰后合。我们再拿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尾声为例。乐曲的尾部使整个音乐情绪趋于安静, 因此在节奏上要渐渐松弛下来, 同时为了充分地表现音乐, 可以在摸一个音上做必要的停顿或延长。在这里, 我们可以充分地发挥节奏的自由性, 并要注意旋律的律动感, 把握好作品的张弛。我国传统音乐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节奏的抑扬顿挫感, 西方音乐的说法是节拍的强弱变化, 我们则称之为一板一眼。我们在演奏中要把握好节奏上的分寸, 这样才可以做到处辩不惊。

综上所述,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神, 探究其神韵何在, 则需要长期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音乐素养方面的学习, 如果缺乏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那么即使能完整演奏也无韵味可谈。同时我认为, 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本民族钢琴音乐所做的学习, 也是更好的掌握西方钢琴音乐文献的一个重要途径。从中国钢琴作品中可以看出, 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乐曲大都出自古曲和民间乐曲的移植和改编, 我们期待中国钢琴音乐在无限的发展空间中迈出新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童道锦、孙明珠编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

3.从《中国制造2025》看中国机械发展 篇三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艺术精神 继承 借鉴

一、前言

中国古典舞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并创建的一个学科,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敦煌派、身韵派、汉唐派、昆舞派的相继建立,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也正在一步步完善。虽然在近些年来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各种抨击和批评不绝于耳,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无论在舞蹈表演,课堂教学和剧目创作等方面的发展都有所成就的。中国古典舞体系的创建是有根源的。它的根源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中。这也说明了中国古典舞体系的创建和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继承是成功的,从而带动了整个古典舞学科在表演、创作、教学等各个方面的建设。近年来在国内各个舞蹈比赛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古典舞剧目,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古典舞演员。这就充分印证了中国古典舞这一学科成功的创建,以及在其训练体系下所取得的各个方面的成就。

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如今中国古典舞已经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而在当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如何继续发展中国古典舞,如何不断的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古典舞剧目,这都是我们应该去思考的。而中国古典舞身韵派的创立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正是它继承、借鉴了戏曲舞蹈的动作和武术的套路和技巧,从中吸取了中国几千年舞蹈文化的精髓以及中国特有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意识,才使其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才使其从戏曲艺术中分离了出来。如今的中国古典舞要想发展与创新那就必须秉承着“以我为主,以我化外”①的观点去回到中国古代舞蹈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追根溯源去继承借鉴。对于失传已久的古代舞蹈的寻根虽不可取,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从融汇相通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去再续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与发展,或许这也是一条可行的方法。因为它们都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背景和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先祖和母体,那就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精神——意境、气韵、形神。

当今中国文化主要是受到儒家、道家和佛教这三方面的美学思想的影响。恰恰是这三种思想交织、融汇、凝聚才形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精神。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如今这些传统的艺术精神都蕴藏在了中国的各个艺术门类,从而使得中国的艺术与国外的有着迥然不同性的特征,也使得中国的各种古典艺术之间血脉相连,骨肉相接。虽然历代的古典舞失传了但是在其它艺术门类中还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我们可以从中去寻找答案。借以用来创作中国古典舞剧目乃至构建中国古典舞学科。

1.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舞蹈、音乐等等所有艺术门类中都强调意境,它是一种情与景的交融并且强调主客体的统一。在中国的古诗词中,意境相当重要。它使情和景有机统一,这也成了古典文学的特征之一。如王维的“《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又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无一不是情景交融意境为大。王国维先生也高度评价李煜的词说到:“词至李后主而境界始大,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宗白华先生也说过:“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我们从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古典舞作品《点绛唇》中也可以感受到。《点绛唇》是一个词牌名,它最早出现在南朝萧梁时江淹的《咏美人春游》,只因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绎唇”。“点绎唇”就由此而来。到了北宋时,大文豪苏东坡对江淹的《咏美人春游》很是喜欢,后来写词时直接以“点绎唇”为题目来写词。因为苏东坡在诗词界有着很高的地位,而他的以词牌名为“点绎唇”的词便迅速流传开来。之后一些文人便把“点绎唇”作为词牌名来填词并流传后世,后来人们就把苏东坡的这首词的词牌格式叫做“点绎唇”。虽然舞蹈《点绛唇》并不是按照各种《点绛唇》的词来编排的,但是它总归是以这个词牌名为背景来创作的,是以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来创作的。它表现的就是一个古时候深深庭院中的大家闺秀的内心世界,舞蹈完美的展示了一个女人从等待到期盼再到失落的这三个阶段的心理变化。也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宋明理学下被禁锢了的思想的挣扎和在那个时代被束缚了的情感的无奈,而这些都完美的融入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舞蹈与诗词的结合虽然只是词牌名,但是通过这个舞蹈表现出来的意境也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宋词艺术中那种“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不言而喻在以古典文学为基础来创作舞蹈时,编导所具备的深厚文学功底和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于舞蹈剧目的创作将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气韵

气韵应当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存在的独有的美学特质。它是中国各个艺术门类中蕴藏的特有的一种审美形态。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如:提、沉、冲、靠、云肩转腰、青龙探爪等等的元素及组合中就能明显的感觉到。除了单纯的做动作外还要加上气息的运用,使动作与气息相互结合,使气息通过起于心、发于腰、形与体的动作从而传达到身体每一个部分。使欣赏者能够感受到古典舞身韵的气势与韵律,感受到舞者由内心向肢体传递的外在形式美。这不正是古典舞身韵中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吗?这些心、意、气、力不都是气韵或是神韵的一个具体外化的过程吗?其实内在的气韵与中国武术中的太极拳和一些气功都非常像,它们都是强调气息和韵律,这证明了它们都具有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并且也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潮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诞生的。中国古典舞《风吟》就很好的诠释了舞蹈中的气韵。以身体的有形化之清风的无形,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每一个动作的质感,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能感觉到气息在身体里面流动。好像给人一种舞者在于清风共吟唱,随风而逝、超凡脱俗人与自然的和谐和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感觉。舞者个人的能力和表现力固然在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存在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那种共通的气韵。民国时期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他的舞水袖的本领非常棒,但他每天要看帖、临帖和舞剑。他说过外要练剑,内要练心。如果没有临帖和舞剑的功夫那就不会有那种宛若惊鸿翩若游龙般的水袖。就更不会把书法和舞剑中的节奏和韵律运用到水袖上了。由此可见气韵在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中是相通的,如果能从其它艺术门类中去感悟和体会那么对于中国当代的古典舞蹈剧目的创作与发展来说一定是有着莫大的帮助。

3.形神

形是任何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所有艺术的内容都是通过其外在的形式来表现的。艺术中所以可见的形态都可以称为形。它也是艺术美传达的媒介,没有形这个中间的媒介,任何艺术的美将不复存在。神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无论是诗词、丹青、曲赋、乐舞都离不开这一神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形神是不分家的,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只有真正把握住了形神这两字要诀才能使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获得永久的生命力。东晋时期我国著名的画家顾恺之就提出过在绘画时应该达到以形写神,破形入神。五代时期南唐著名的画家顾闳中所画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便充分地体现出了人物的形与神。这幅长卷分别用五个连续的画面来共同描述韩熙载夜宴的情况。尽管夜宴的场面豪奢,场面热火朝天,但是韩熙载的表情始终流露出一种抑郁、深思、忧心忡忡的状态,反映出了其内心的矛盾和精神的空虚。这种形与神的描绘,体现出了画家卓越的绘画能力和对生活与人物刻画的深刻理解。中国古典舞身韵创立的一个很要的原因就是从审美的角度上继承了戏曲舞蹈的传统,而这个美学的范畴很大程度上就是形与神的继承。而形与神也恰恰是唐满成老师所提出的古典舞身韵四字箴言中形、神、劲、律的其中两字。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出现应该是中国舞蹈发展史中或者在继承戏曲舞蹈传统中的一次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任何一门中国传统艺术只要抓住了形与神这一要领,无论是在创作还是表演方面,都有可能达到艺术中最高层次的以神领形、出神入化的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回望中国舞蹈发展的历史,去审视中国古典舞。

三、结语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中国的哲学、美学思想以及传统的艺术精神都已经融入到了中国的各个艺术门类中。它们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精华,它们都深深植根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于意境、气韵、形神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才使得中国的传统艺术与国外的艺术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和特征,也使得中国的各种传统艺术门类从古至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直到今日。从当代中国古典舞剧目创作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艺术精神或者说传统的审美思想才是应该去继承和借鉴的。虽然中国古典舞曾经断代了或者说在两宋之后伴随着市井文化和民俗艺术的崛起渐渐的融入到了戏曲艺术中,但是这种精神并没有随着舞蹈艺术的消失而消失,它只是在戏曲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中存在与发展。如今“中国古典舞从舞蹈艺术的特性和对戏曲……这就奠定了作为当代古典舞风格和形式的主体基础。”可以说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成功创立正是对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和美学思想继承和借鉴的成果。如果中国古典舞剧目的创作与发展能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和其它艺术门类里继续吸收营养与精华,这将对于中国古典舞学科的建设将大大加强,然而这条路也是艰辛漫长而任重道远。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那么中国古典舞最终也会复振,最终也会成为中国舞蹈文化的代表符号。

注释:

① 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

4.从《中国制造2025》看中国机械发展 篇四

关键词:城市;商业;艺术创作;世俗化;绘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2文献标识码:A

On Ancient Chinese “Secular Painting” from the Urban Development

BI Ming-ren

城市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城市的扩展和市民的兴起促进了绘画的世俗化。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山水画,尤其是文人水墨山水画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或是占据了统治地位。这诚然与中国山水画家,尤其是文人山水画家的审美理念受道家禅宗的“天人合一”、“身与物化”及“超功利性质”的影响有关,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看倒不如说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不发达,尤其是城市工商业不发达有关。

一、关于世俗绘画

世俗化是一个同宗教、神圣化、禁欲主义相对应的范畴,是人类现实生活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城市市民生活是市场经济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商品交易的频繁和专业手工业人口的集中,形成了早期的城市。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的商业区和城市市民阶层,市民的生活也出现了根本的变化。由于贸易往来频繁所带来的自由风气和知识的开通,使城市市民具备了不同于传统农村经济下的百姓性格,主要表现为:(1)现世性:市场经济体制导致社会成员注重现实的当下生活,看重现实的可兑现的理想,个性意识觉醒,看重经济利益;(2)理性化:为了使竞争有序化,为了使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之间关系的协调,城市注重用客观的、理性化的、可计算的标准与规范来建构社会;(3)民众化:市场经济体制所蕴涵的平等与自主的精神,知识的传播以及教育的普及容易培育社会成员一种自主参与社会事务的意愿与能力;(4)普遍受益性:人们必定会愈来愈关注社会成员普遍受益的问题,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的流行。①

城市市民代表了一种工商业繁荣下的新兴精神,虽然对世俗的肯定和热爱使他们沾带了一些享受主义倾向,但他们面对现实乐观进取。唐宋以后,佛教逐步确立了主流宗教的地位,而佛教在“现世”与“来世”之间是更重视来世的。因此一些人文知识分子以拜金主义、道德失衡、丧失精神家园等否定世俗化,忽视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代替的积极作用。尽管如此,在文人山水画主宰中国绘画达数百年之久的潮流中,城市市民风格的艺术也同时悄悄地涌动着、成长着。传奇、小说、演义、评话、杂技等市民风格的艺术较早成形,虽然反映市民世俗生活的绘画在巨大的传统文人势力下一直未得到应有的肯定,然而类似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一类的巨著却揭开了中国市民绘画的先河。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部人群熙攘的城市记录,同时还说明在山水画全盛时期另一支缓慢成长起来的城市风俗绘画也已露出端倪。它们绘有景物,但不是文人山水的世界,它们没有追求意境高远的文人理想,刻画的人物也不是唐、五代的释道贵胄,它们所呈现的只是现世城市生活的世俗片段:呼叫的商贩,嬉闹的孩童,集市中摩肩接踵的百姓,那谈笑风生的街坊邻居。世俗绘画将人物从释道的神圣庄严中解放出来,而且也不企望走到宇宙山水中奢求更高的生命理想。他们热爱现世、肯定现世,在初步自由开发的城市生活中享受着他们的现实生活。那在戏台前万人攒动,庭院后无声品茗,争看或聆听那来自于宗教俗讲、历史演义或民间传说中的生活百态,是城市市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后,尽管文人山水、神、仙、佛还占据着绘画的主流地位,但随着城市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宋代还是出了不少诸如肩背日杂用品行走于城郊以贩卖为生的商贩《货郎图》,以及《茗园赌市》、《灸艾图》、《戏婴图》、《闸口盘车图》等反映世俗生活的作品;同时,市民绘画借着释道神佛画的传统,把佛禅、菩萨降低为世俗的、市民风格的罗汉、应真像;连马远的《踏歌图》及《盘车图》、《丝轮图》也在山水画中寄托着俗世风习和局部世俗生活的描绘。但市民绘画发展之路是极为曲折的。中国毕竟有太深厚久远的农村经验和广袤无垠的山山水水了。在取得社会文化主导力量时,文人墨客一方面反击华丽浮藻的宫廷贵族艺术,另一方面也同时继续压抑着爆发户式的商业文化,使绘画继续走着追求山水理想、平淡天真意境一途,元画中的世俗景象几乎全被山岚云烟遮掩了。

二、世俗绘画的萌芽

现实生活就是世俗的,即使在城镇产生以前的农业时代,造型艺术亦不乏世俗的内容。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战国《宴乐铜壶》,其纹饰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风俗画。

这件高40厘米的铜壶通身满布用铅类矿物错成的图象。壶身图象以五条带纹分为四层画面。第一层分为左右两组:左为竞射图象,上部有一建筑物。右边一组“采桑”图,其下有三人从事烹饪;第二层可分为左中右三组:右边一组为宴乐图象,有高楼一幢,楼上六人,前一人凭几而坐,身后一人执长柄扇侍立,另有侍者四人。楼下室内悬编钟一组四个,编磬一组五个,各有二人执桴击钟磬,四人吹笙伴奏,二人击鼓。图左有四人执矛作舞。左上方仍为竞射图,与第一层左部图象类似,竞射图下方为半圈形帐幕,正中一柱撑托帐顶,是专供野外弋射狩猎者更衣休憩用的帷帐。中间一组有短装射者四人,用绪墩(带绳的箭)仰射飞雁。左下方还有鱼鹰一只,追逐鱼儿五条。第三层为水陆攻战图象。右一组为攻防图,左一组为水陆交战图,这组水陆交战图,军阵严明,人物形态生动,可谓栩栩如生,形神兼备。

反映早期造型艺术世俗内容较多的还有石刻。洛阳北魏世俗石刻线画遗存数量较为丰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姿百态,洛阳北魏时期的世俗石刻线画艺术,多见于此期墓葬中的石棺、石棺床、石室、石墓门、墓志上,其中著名的有宁惫石室(孝昌三年,现存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孝子画像石棺(存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等。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石棺床、石墓门(楣、框、扉)、石碑座。这些世俗石刻线画艺术内容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儒学传统题材。如孝子节烈故事“郭巨为母埋儿”、“董永卖身葬父”、“丁兰刻木事亲”、“孝子闵子骞”。二是表现道家升仙思想和长生之术。三是受佛教影响表现“出世”的内容。四是属于现实生活题材的内容,表现了墓主生前生活及有关的故事,如宴饮图、庖厨图,出行图、铠马图等。②

《宴乐铜壶》各组造型的主题可归结为演武、攻战、宴乐、狩猎、采桑、捕鱼,完全是当时世俗生活的写照;洛阳北魏世俗石刻线画,其画面有神话和现实的并存,有社会现象和自然景物的并存,有抽象的图案和具体生活的并存。虽然这些石刻的理想是“出世”的,但内容则世俗的,有着一种叙事的倾向和更多的世俗生活细节描绘。绘画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即使是在生产力及不发达,人们幻想着超自然的力量来克服现实问题的农耕时代,“及乐”世界的表现也不能“脱俗”。

三、明清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带动了世俗绘画发展

中国历史上有重农抑商的传统,但商贸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由之路。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为明清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奠定了基础。太湖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富饶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到了明代,新兴的棉作经济、桑蚕经济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栽培和与之配套的手工业加工,商品化的生产结构,更进一步使江南吴地成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苏州更成为江南地区的商贸中心,也成为全国著名的商贸中心城市。乾隆二十四年(1759)苏州画家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就生动再现出了当时苏州城市的繁华情景,画中商业最繁华的地方就是金阊街区。据初步统计,该画面上的各色人物约有12000之众,运河上的货船、客船及竹木筏等约400只,街上林立的各类商店约有230多家,包括了50多个行业。③ 经济的发展,商业的活跃,带动城市的全面繁荣,文化也自然发达。江南地区文风蔚然,人文之盛居全国之冠。对于生活在吴越之地的文人来说,繁荣昌盛的商品经济创造了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远比福祸莫测的艰险仕途更能提供充裕的生活保障,众多文人因而绝意功名,潜心书画。那些屡试不中的士子,历经宦海沉浮的官员,在饱尝政治挫折之后,也纷纷加入此列,使文人画家队伍不断扩充。据清初徐沁《明画录》中记载,除宗室外有画家近800人,江苏、浙江两省合计约600人,大都集中在太湖沿岸地区,足见江南地区绘画的发达。

大批脱离官场的文人雅士闲居城镇,成为市民阶层的一部分。他们把雅集宴飨、赋诗作画的文人情趣带入市井生活,也带动新兴的富商追随文人雅好,成为一时风尚。市民整体文化层次的提高使社会对文化的需求相应增加。富商巨贾们附庸风雅,需要书画装点门面,这就为书画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也推动了绘画世俗化、商品化的趋势。④ 整个明代,无论是倾向于宫廷画风的戴进、吕纪、仇英,还是热衷于文人画风的唐寅、文征明,都不可避免地在新兴繁荣的工商业城市中受到了市民风俗的感染。他们敷色稠艳,题材也不再是高渺的山水,而是更为人间的市民生活景象,他们重新从倪瓒式的荒冷的世界中走回到了喧闹的城市。此时的唐寅,就是时代画家的范例。唐寅《韩熙载夜宴图》的俗世性就十分明显,那些忙碌于现世享乐的歌伎、仕绅已不再是山水画中的文人心境,而是城市新兴中产市民的真实写照。

绘画成为商品势必需要顺应市场,而面向的买主多是附庸风雅、追求时尚之辈,未必具有很高雅的文化修养。他们虽然也效仿文人情趣,但并没有真正文人的心境,因此他们所喜爱的是具有文人画面貌而又要适合自己欣赏品味的绘画。这种需求成为影响绘画风格变化的客观因素,使得职业画家们创作了大量以商业为目的的作品。主观因素还在于职业文人画家自身的特性。文人闲置城镇以画谋生,成为市民阶层的一部分,社会地位不高不低,既与官吏富商有交往同时又为他们服务,既能够享受较高层次的生活,但又不能摆脱城市平民的身份。这样的身份地位决定了职业画家们关注的视点在于市民阶层,在作品中描绘世俗生活是他们必然的选择。到了在18世纪的清初,扬州成为城市风格绘画形成的典型代表城镇。在这里建立了18世纪中国市民艺术的大本营。扬州画派,一般俗称“扬州八怪”,他们来到这工商业繁荣的扬州,大半以卖画为生,也从不避讳“卖画”的事实,甚至以卖画尺幅若干金为荣。这些都已说明,从文人画中解放出来的市民画家,已不再是以“清高”为美学的标榜,他们不附庸风雅,相反地却大胆地以“俗”入画,因此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平民化、生活化、世俗化倾向。在绘画题材上花鸟大多以梅兰竹菊、松石为主,人恻山水多以民间故事和世俗生活人画,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搜画水墨梅竹、人物山水,叶衍兰在《清代学者像传•金农》中评说“客维扬最久”,“年五十有三始学画,涉笔便古,脱尽画家之习。”虽笔墨高古,但出于卖画的需要,所画内容多表现世俗生活、人物等。⑤

一座工商业繁荣的城市,一旦提供了优良的物质文化条件,便构成了集中文化和艺术的能力,如19世纪的巴黎,20世纪的纽约,以雄厚的工商实力提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平台,吸引了众多的画家。同时为解决个人生存问题,文人画家职业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绘画成为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明清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富商巨贾的云集也助长了消费享乐之风的兴起,社会风气日渐趋向奢靡,居处于城市中的文人更难免受到商品社会中浓厚的世俗趣味的薰染,因此他们的绘画中带有几分世俗情调,不论是从主观还是从客观上讲,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总而言之,绘画的商品化导致了世俗化倾向的出现,反映在绘画作品中就是题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以迎合大众的欣赏品味。

画家与世俗结合的市民绘画,表现在色彩的重新出现或重视,表现在人物绘画的现实性格,表现在题材的日常生活世俗化,表现在画家与商业的结合,也表现在画家不避讳“卖画”这种事实。只要社会进步着,城市发展着,市场繁荣着,城市市民世俗生活就不会少。自然地,反映城市市民世俗生活题材的市民绘画就不会少,画家卖画的也就不会少。

① 孙爱军《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的流行》,《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第138页。

② 郭坷《洛阳北魏世俗石刻线画艺术散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第85页。

③ 李华《从“盛世滋生图”看清代前期苏州工商业的繁荣》,《文物》,1960年第1期。

④ 聂卉《晚期吴门绘画的世俗倾向》,《美术研究》,1999年第3期,第63页。

5.从《中国制造2025》看中国机械发展 篇五

10月19日,北京朝阳区潘家园旧货市场外的阅报栏旁,进城务工青年薛全礼仔细地读报上登载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他特别关注“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等内容。

薛全礼来自河南东部农村。“看了这个(指建议),心里踏实多了。”薛全礼说。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青年农民薛全礼读出了希望,读出了信心。

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安全„„通篇贯穿科学发展观这条红线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在明确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强调要实现“社会全面进步”。这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

许多人注意到一个变化,“社会全面进步”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并列成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从制定“八五”计划时,党中央开始把社会发展的内容纳入其中。在此后的计划体制改革历史进程中,强调计划的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以及计划指标的预测性成为重要的改进方向。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出现越来越大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加大了社会发展的内容和要求。

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发展”不仅只等同于经济增长,科学发展观所定义发展的内涵应该是全面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财富的增加,必须着眼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着眼于人的自身的发展。”王一鸣说。

“十一五”规划建议描绘了造福百姓的蓝图: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实现这个蓝图,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是基于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出的规划,也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做出的科学判断。

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

“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

实现这一重要目标,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三个“更加注重”,用语之重令人深思。

究竟哪些现实问题是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交集”?“十一五”规划建议没有大而化之,不回避,不推诿,直面现实: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这是务实的态度。以就业为例,据有关部门预测,从2006年至2015年,全国城镇每年将新增550万劳动力;按年城市化速率1%,城市每年需要接纳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万人;国有和集体企业深入改革,每年再就业还需要提供450万个工作岗位,加上消化往年积累的失业劳动力,城镇每年总共需要提供2400万个就业岗位。

就业压力之巨大,使得“十一五”规划建议这样行文:“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如果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称得上是“民心所系”,公共服务特别是社会保障则是“民安所在”。根据“十一五”规

划建议的要求,一系列为民、亲民、惠民的措施将在今后5年内全面展开:

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

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扩大城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对农村学生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助费;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对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服务能力; 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权威人士说,这些发展战略重点,直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审慎、科学地提出积极可行的量化目标和明确的具体措施,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建设这个宏大命题,已从初步破题进入新的实践阶段。

给予农村社会发展更多的关注

海外媒体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未来5年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目标,“十一五”要将缩小差距,提高农民等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作为最优先发展的课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个很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在第三部分专门设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描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

“十一五”规划建议给予农村社会发展更多的关注,是因为目前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很多农村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多年没有太大变化。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0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同时,许多农村孩子却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表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工农、城乡关系“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后来进一步提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15.2%,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这说明我国不但有必要而且有能力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从“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一个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农村发展思路: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公用事业。包括: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6.从《中国制造2025》看中国机械发展 篇六

摘要:

2010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而紫金矿业直至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紫金矿业,当初靠着压低成本提炼“低品位”金矿发家而闻名,然而至今伴随它一路的却是多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这不禁让人们唏嘘质疑,经济的发展难道一定要建立在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吗? 面对21世纪,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各国均在为提高自身国力而各施其能。而作为基础的经济实力更是被摆在发展首位。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因为不顾一切发展经济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却正日益显现,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与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这一任务刻不容缓。

事故概况[1] 时间:2010年7月3日15时50分左右

地点: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

公司: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事故原因:连续降雨造成厂区溶液池区底部黏土层掏空,污水池防渗膜多处开裂,渗漏事故由此发生。

污染水域: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

事故背景[2]

1993年,地质工作者的陈景河(紫金矿业董事长)下海,试图开发紫金山的金铜矿。不过当时局面颇为尴尬:在专家可行性论证报告中,紫金山金矿却被给予品位低、投资大、风险高、开发价值极小的结论。设计部门估算紫金山金矿一期开发投资至少要2900万,但陈景河只争取到了350万银行贷款。已做过小规模试验的陈景河,开始了平生第一次冒险:将传统上只在北方干旱、平坦地区使用的黄金提炼工艺“堆浸法”引入多雨的紫金山区,用氰化钠溶液喷淋破碎后的金矿石,再收集含金溶液提炼黄金。这一尝试,不仅急剧降低成本,使原先没有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从石头变成了宝贝,具有了开采价值。而庞大的紫金矿业帝国也就此崛起。但使用这一方法,黄金在提炼过程中,会产生含剧毒氰化钠的废水和

含金属的毒污水,通常要集中处理,否则就会严重污染环境。

事故影响

遭限产少掘金

紫金矿业“环保门”的影响范围还在扩大,最新消息显示,紫金山金矿将被采取限产措施,这也意味着,公司全年业绩将遭受重大影响。

7月26日,因有重要事项未公告,紫金矿业A、H股同时停牌,由于该事项尚未处理完毕,公司股票7月27日继续停牌一天。

公司今天披露,根据专家意见,上杭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7月26日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紫金山铜矿“7.3”事故后续处置及配合铜矿整治对紫金山金矿限产事宜。

经会议研究确定,对紫金山金矿采取限产措施,要求紫金山金矿在确保环保安全的情况下维持低位生产运行,以减轻金铜矿区环保安全压力,并全面加强紫金山金铜矿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集中全部力量加快处理铜湿法厂污水渗漏事故进度,全力以赴做好抗击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按照会议精神,公司决定对紫金山金矿生产系统按照废水减量化,污水达标排放的原则,生产溶液内部循环,维持低位运行。受此影响,预计公司本年度将减少黄金产量1吨左右。

紫金山金矿号称中国第一大金矿,公司2009年年报显示,我国2009年生产黄金313.98吨,其中矿产金261.051吨,公司2009年度生产黄金75.37吨,同比增长31.50%,其中矿产金30.65吨,同比增长7.63%,占全国矿产金产量的11.74%。而在矿产金中,紫金山金矿生产18吨。此外,全国黄金企业实现利润(含非黄金利润)139.589亿元,公司实现利润总额为50.18亿元,占全国黄金企业实现利润(含非黄金利润)的35.95%,而黄金业务销售收入占2009年营业收入的73.23%(抵销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占73.57%。

若按公司的预计,2010年将减少黄金产量1吨左右,若以当前约257元/克的金价计算,公司将减少营业收入约2.57亿元。

按记者此前的计算,紫金山铜矿湿法厂的停产和目前可预知的经济赔偿大概在4亿元,加上环保的应急投入成本2、3亿元,大概在6、7亿元左右,再加上此次紫金山金矿的限产造成的损失约2.57亿元,紫金矿业2010年到目前为止可预测的损失在8.57亿至9.57亿元左右,而按紫金矿业总裁罗映南的说法,事件

对企业品牌的影响更是无法估计。

此外,有迹象显示,紫金矿业此次污水渗透造成的影响还未到结束的时候,有消息称,由公安部、监察部、环保部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已到达上杭,对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做进一步的调查。而此前环保部的调查结果显示,紫金矿业的环保问题比目前已公开的情况要严重,上述三部门对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势必将进一步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资料显示,紫金矿业2009年矿产铜产量为同行业第二位,公司此前还计划把紫金山铜矿的年产能从1.3万吨扩至20万吨。

融资居然首位

先有“环保门”、再传“封口门”,负面新闻不断的紫金矿业(601899)居然成为融资融券市场上的“宠儿”,多少有些出乎市场大多数人的意料。继7月20日突然出现逾8000万元融资买入涨停后,上周五该股又出现融资买入超过2000万元。

至此,紫金矿业成为上周两市融资买入额最大的个股,融资买入额已达到1.066亿元。

抄底紫金矿业,是豪赌、还是套利、甚至是内幕交易?被誉为“成熟投资者云集”的杠杆市场——融资融券场内资金,对紫金矿业的青睐,引来各方猜测。目前,捆绑紫金矿业的法律准绳,至少有3道。一是,旗下湿法厂铜矿停产的损失;其次,是信息披露违规;最后还有污染生态环境处罚。还没有算上昨日曝出的“紫金矿业向媒体集体发放封口费”的事件。

紫金矿业首次现身融资融券市场前列,是在7月20日。当天紫金矿业蹊跷放量涨停。在此之前的5个交易日内,紫金矿业因曝出“环保门”事件,下跌了12.88%。

7月20日,融资买入紫金矿业的金额达到了8058.97万元,占该股在融资融券市场上所有融资额的94%。而根据沪市交易所公布的最近数据显示,7月21日至7月23日,又有2000万元的资金被借走,买入紫金矿业。紫金矿业也成为上周两市融资买入额最高的个股。其中,7月23日的融资额最大,当天有2092.4万元做了融资买入。

在这三天时间里,紫金矿业的股价几乎处于横盘整理的状态。股价从7月21日的开盘价5.74元,横至23日的收盘价5.72元。每天的振幅都没有超过5%,换

手率也均在3.5%以下。

上周紫金矿业的融资买入总额为1.066亿元,而自融资融券业务开闸以来,紫金矿业的融资余额仅有1.085亿元。

融资融券业务具有杠杆作用,融资的同时必须抵押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以目前各家券商的保证金比例在60%至70%计算,融资1.066亿元所需抵押物价值在6396万元。假设投资者抵押的6396万元全部是紫金矿业的股票,加上上周融资买入的1亿元,那么上周在融资融券市场上流入紫金矿业的资金额就在1.6亿元左右。

就在交易所信息揭秘,有8000万元资金在7月20日杀入紫金矿业之际,坊间就频传,有人提前获悉了紫金矿业将进行“强势公关“来买断媒体的高度关注。但德邦证券的金融衍生品小组分析师则认为,融资者“显然是在寻找投机机会”,“如果紫金矿业事态一步步被控制住,那么无疑现在的股价是可以引起一波反弹的。”

一行业分析师的观点是,按照中国地方纳税大户的操作惯例,紫金矿业遭到重罚的可能性不大,“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矿山和无与伦比的开采能力。即便是高管有所变动,也不会对紫金矿业的盈利能力造成重创。”他说道,更何况,紫金矿业还担负着福建省的就业重任。

副总裁被拘

7月28日晚间,紫金矿业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副总裁、紫金山金铜矿原矿长陈家洪因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于7月27日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据紫金矿业官网信息,陈家洪39岁,属于紫金矿业最年轻的高层之一,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1994年7月加入紫金矿业,历任紫金山金矿副矿长、常务副矿长、矿长兼任紫金山金矿技改指挥部副总指挥、公司副总经理兼新疆紫金董事长、总经理;2006年8月至今担任该公司副总裁。据了解,陈家洪在紫金高层中位列第七,曾被评为“闽西十大优秀企业家”。

据紫金矿业20日发布的公告,已对紫金山铜矿分管安全环保工作的副矿长和紫金山金铜矿环保安全处处长两人进行停职检查,并表示公司还将继续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限产黄金量

停牌2天的紫金矿业昨日晚间公告,宣布受污染汀江一事影响,紫金山金矿

今年将限产,预计本年度将减少黄金产量一吨左右。据紫金矿业公告,上杭县人民政府7月26日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紫金山铜矿7·3事故后续处置,及配合铜矿整治对紫金山金矿限产事宜。经会议研究确定,对紫金山金矿采取限产措施。要求紫金山金矿在确保环保安全的情况下维持低位生产运行,以减轻金铜矿区环保安全压力。受此影响,预计紫金矿业本年度将减少黄金产量一吨左右。

不过,这一限产力度并无业内预期严重。据紫金矿业2009年年报显示,全年生产黄金约75.37吨,其中,紫金山金矿生产18吨,占公司产金总量的23.88%。而限产减少1吨黄金,仅占紫金山金矿年产量的5.56%,占全部金产量的1.33%左右。

紫金矿业于26日突然停牌,称“因重大事项涉及股价敏感性信息,申请公司

股票停牌一天”;随后昨日又公告称由于“该事项尚未处理完毕,暂未能对外披露”,特申请公司股票27日继续停牌一天。

应采取的措施[3]:

1.加强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和环境法律的教育,提高公众对经济与环境协

调发展的认识。通过各种媒体报道生态环境现状,加强对环境法律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民众、政府相关部门的生态环保意识;转变各级主管部门、企业及群众

“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把环境影响评估纳入到所有的重大经济决策中。

2.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完善政策协调体制,落实相关部门责任。一是加强国家监察,完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二是落实单位和领导负责制,综合运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严格执行环境法规,自觉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社会监督。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将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效益型、科技型和清洁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延长生产链条,增强企业关联度,形成一个多行业、综合性的链网结构,实现企业间资源的最佳配置、物质的循环流动、废物的有效利用,将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

4.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力度。政府要加大环保资金投入,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所

需经费纳入到基本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之中,设立生态保护和建设专项资金;同时引进市场机制,建立多种融资渠道,实行污染治理多元化,鼓励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和国外资金,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化、防治水土流失、城市保洁

等项目的环境投资

结论:

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物质财富快速积累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环境问题在加剧,环境突发事故的风险在增加,长期积累的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尚未解决,新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又不断加剧,环境恶化不但影响了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7.从消费的角度看中国3G发展 篇七

近年来, 快速发展的移动通讯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摆脱“有线”通讯的不便、随时随地传输信息、从事各种社会和个人活动。截至2009年1月,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家移动运营商的用户数已经超过了6亿。然而, 由于2G (包含2.5G) 网络在带宽上的限制, 基于WAP的服务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3G的开放和运用使得运营商能够克服这些限制, 开发出更有效的商务模式, 开创移动事业的新格局。

虽然3G被视为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方向, 但是2G运营商由于对盈利模式没有清晰的认识, 在3G牌照的争取和网络建设中投入过多, 给自身发展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 有鉴于边际收入的缩减和市场竞争的加剧, 3G运营商必须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挖掘, 在非传统语音业务中创造更多的盈利途径。

二、3G的发展

3G的特点是对于视频传输的支持, 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形式, 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娱乐、办公、处理私人事务。3G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能力将推动以网络为平台的消费文化的发展, 催生出新的商业和消费模式。

纵观全球, 已经开展3G业务的地区主要是北美、西欧、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地区。这些地区都是经济相对发达、商业相对繁荣的地区, 给3G的商用带来稳定的市场和可观的用户群。

然而, 3G在这些地区的接受程度是有显著差别的。西欧相比于日韩而言, 移动运营商部署3G的进度比预期慢。由于3G牌照发放的失误, 以及在商用过程中遇到的来自技术、发展定位、竞争、用户习惯等方面的困扰, 使得欧洲3G发展经历了一段挫折期。相比而言, 日本和韩国在部署3G方面进展很快, 开放了3G移动通信网络, 并在此基础上向用户提供了丰富的3G业务。

从3G发展较好的地区看来, 运营商普遍将移动多媒体信息娱乐服务作为切入点, 投入大量资源来开发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服务。移动多媒体信息娱乐服务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3G通信终端从3G门户获得个性化内容。之所以选择这类服务为3G的切入点, 是因为从当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来看, 个人信息和娱乐服务最易激发人们对3G业务的消费热情。比如, 韩国SKT主推音乐和影视的点播业务, 使得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以2.4Mbit/s的速度下载所需的音乐或电影;英国Vodafone考虑到欧洲人对于体育赛事的狂热, 制定了一系列与足球、赛车等受欢迎程度颇高的体育项目有关的业务, 并借助3G网络的高速度特性向用户进行推广;3G运营商也向北美、欧洲、亚洲的商务人士提供24小时财经服务, 在2G时代所提供的财经资讯的基础上, 提供更详细的财经分析和相关新闻评论等。

总的看来, 3G业务的市场拓展不仅仅需要解决技术、制度上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的开发问题。也就是指, 在2G业务已经能够满足用户一定程度的需求的前提下, 如何将消费者的需求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使得运营商对于3G的先期投入能够得到弥补, 开创新的经营模式。

三、关乎3G前景的几个问题

目前3G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如何开发消费者对于3G业务的需求, 如何在满足用户的价格期望的前提下向其提供所需的服务, 如何革新自身的盈利模式等。从目前为止各国的经验来看, 必须考虑市场、技术、业务之间的关系, 建立3G特有的消费方式。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考虑:

(一) 消费者认知

一类新产品推出后成功与否, 不仅取决于消费者是否了解这一产品, 还取决于消费者对这一产品的需求情况。

就目前的中国移动业务市场来看, 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家运营商在获得3G牌照后, 均在抓紧相关技术开发的同时, 通过大量广告对消费者进行宣传, 宣传3G网络的技术优势, 塑造3G品牌的鲜明形象。运营商不仅借助原有自身品牌的声誉对3G品牌进行推广, 还在宣传过程中注意将3G品牌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进行品牌重塑。运营商都希望通过对3G品牌的经营来占据移动业务市场的领导地位。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 相关调查显示超过60%的被调查者自认为已经了解了3G, 50%以上的被调查者将高下载速度看作是3G的最大优势, 表示肯定将使用3G业务的受调查者达到近60%, 被调查者对于运营商各自的3G品牌比较了解的占优势比重。

另一方面, 3G的价格问题是阻碍消费者购买的一大因素。有69.3%的受调查者认为3G的资费偏贵、难以接受, 71.2%的受调查者认为3G上网卡移动业务的资费偏贵、难接受;对于单一3G品牌的关注方面, 资费因素仍排在信号覆盖程度、网络速度和业务实用性之前, 占比为43.7%;对3G终端手机的购买考虑因素中, 运营商资费标准也被列为首要因素;处于观望中的受调查者比例也远高于已购买3G业务的比例。

总的来说, 消费者目前对于3G技术和3G品牌已有一定的认知, 对新产品具有一定的信心, 具有了一定的消费欲望, 对3G产品持积极态度。运营商前期的宣传投入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有益于运营商积累对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加大投入的信心。然而, 大部分的消费者仍处于对3G业务的观望状态, 对于3G业务的进一步开展拥有期望, 这些期望主要与价格有关, 还包括对上网速度、服务内容等方面的期望。可以说, 运营商如果不能在价格方面进一步与消费者妥协、减少费用, 那么就必须在3G的服务内容上加大投入、满足消费者的预期, 以弥补资费价格给消费者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 运营商的角色定位

3G运营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负担着昂贵的成本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不存在发展机会。鉴于多种客观因素, 3G运营商已形成了一些关键性的难以模仿的优势, 包括对网络基础设施、相关技术的占有、现有品牌的声誉和影响力、现有销售渠道、终端用户数、价格控制能力等。因此, 从这些优势出发, 可以建立几种与3G业务发展相匹配的运营商角色。

1、增值业务提供者

3G网络的高传输率使得运营商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由此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尚待解决的问题, 即哪些服务是用户最需要的。

运营商通常拥有大量的非公开用户资料, 如果能够运用好这些资料, 将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对此, 运营商可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处理用户资料, 从中寻找到用户和增值业务之间的联系, 从而制定出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此外, 运营商所拥有的庞大用户群和品牌声誉能吸引众多增值服务商与其开展合作。这些增值服务商的主要是指服务提供商 (SP) 和内容提供商 (CP) , 其数量在3G商业环境下将快速增加, 其所提供的内容也非运营商独力所能抗衡。增值服务商利用3G网络将大量娱乐、商务等方面的内容开发成3G服务包, 通过运营商的网络将服务包传递给用户并向运营商交纳相关费用, 甚至通过3G网络直接与用户进行交易。运营商与增值服务商开展更多的外包合作, 减少培训相关开发人员的成本负担, 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技术开发、用户沟通等核心业务。运营商也可以向增值服务商开放自身独占的用户数据等核心资源, 深化与增值服务商之间的合作, 构建更加庞大的商业组织, 提高3G服务的效益。

2、交易支持者

运营商有一优势是对消费者的账单进行合并处理的能力。在此前的商业模式里, 用户在不同的网站上进行订购之后, 从各网站收到相应的账单后进行支付, 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过于繁琐的交易过程, 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带来负面影响。对此, 运营商通过3G网络对帐单处理过程进行优化, 提高消费者支付的便捷性, 起到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是运营商因为对网络的占有而获得的很难复制的竞争优势, 可以借此建立对于3G商业模式的主导地位。此外, 运营商可以和银行、信用卡公司等金融类机构建立更深层次的商业合作, 完善自身对于交易的支持作用。

3、移动门户

运营商对派发的SIM卡进行预设, 可将自有门户站点设为用户的默认站点。即便这有可能招致用户类似“霸王条款”方面的投诉, 但在自有门户运营方针正确的前提下, 大部分用户还是愿意在便捷的条件下使用运营商门户的。

移动门户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精确、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而运营商对用户数据的排他性占有使其在这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运营商可以通过移动门户在广告等渠道获得收入。这一收入模式与互联网上的门户站点是相似的。当消费者建立起品牌认知, 门户的访问量显著上升时, 投放广告的公司数量将会有相应程度的提高。这对于运营商、广告投放商和消费者来说, 在达到一定均衡状态时是一个三赢的结果。运营商获得多种数据业务之外的广告类收入, 广告投放商获得消费者的关注, 消费者通过将自身信息反馈给前两者, 获得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三) 新的商业模式

1、用户分级模式

用户分级是指根据不同用户交纳的不同额度的定期资费, 将用户分为若干等级, 针对不同等级的用户, 运营商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这一分级制度是一种类似于“价格歧视”的策略。之所以选择这种商业模式, 是源于不同用户对于价格有着不同的承受程度, 对服务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程度。运营商使用这一商业模式, 将不同的服务内容进行分级。用户所属等级越高, 能享受的服务内容的等级就越高。这样, 价格敏感度较低的用户将会选择支付更高的费用来换取更多的服务, 而价格敏感度较低的用户则会首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定的费用, 当对更高等级的服务内容产生需求时, 再选择是否承担更多的费用以便获得更高等级服务的使用权。同时, 运营商可以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 确定服务内容的等级划分是否合理, 并根据用户反馈和分析结果对服务内容等级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 在这种商业模式中, 运营商和用户的合理沟通是商业模式成功与否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否则, 运营商可能面临用户诉讼等方面的不利情况。总的来说, 这一商业模式是尽可能的将用户吸收到3G业务的经营范围内, 吸引用户从最基本的业务应用出发, 根据自身需求, 逐步深化3G业务的使用程度。 (下转第138页 (上接第78页)

2、产业联合模式

“内容至上”是3G业务竞争策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否拥有好的服务内容, 能否满足用户对内容的需求, 是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了获得竞争优势, 运营商为了提高服务内容的丰富度需要投入巨大成本, 甚至遇到版权问题。为了减少这一方面的投入成本, 运营商可以与相关产业开展合作, 如电影业、动漫业、出版业、休闲娱乐业等。产业之间的联合能够拓展产业内容的市场覆盖度, 减少产业隔离情况下的运营成本, 如宣传费用、产品开发费用等, 并减少在知识版权方面的纠纷。运营商与产业商互通合作, 完善联合产业链, 开发适合3G业务发展的产业联合商业模式。

3、SNS模式

这一模式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移动通信应用服务。运营商在这一模式中处于中介的地位, 为用户提供网络平台, 充分依靠用户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在SNS式业务拓展过程中寻找盈利模式。这一商业模式的盈利模型类似于目前诸SNS网站的盈利模型, 可以作为用户分级模式和产业联合模式的补充。

摘要:3G业务在中国的开展已有一年多的时间, 三大运营商在克服技术上的壁垒之后, 开始在中国市场中全面推进3G业务。在这样的市场推进中, 如何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开发新的消费热点, 成为运营商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消费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 考虑消费者认知的问题, 探讨运营商可能承担的角色, 并就可能的商业模式进行假设。

关键词:3G,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新浪3G调查.

[2]杜振华, 曾静平.3G发展动力源及其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J].移动通信, 2008, (01) .

[3]刘德明.我国3G服务推广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市场周刊.2007, (06) .

[4]罗玲.我国3G服务推广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广西通信技术.2008, (04) .

8.从《中国制造2025》看中国机械发展 篇八

2010年12月5日至7日,笔者应邀赴法国巴黎参加了国际经合组织(OECD)召开的主题为“标准、课程和教学”的会议,与会者都是国际经合组织成员国教育部主管学前教育的官员。我国还不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只是该组织的伙伴国。笔者是作为特邀专家受邀参加这次会议的。

国际经合组织是由34个市场经济国家(主要是经济发达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国际经合组织收集的许多资料和分析得出的结论都会公开出版或在网上公布。国际经合组织在教育方面对各国政府最具影响力的是每三年发布一次的PISA测评报告,其测试分析结果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制定和调整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次会议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学前教育课程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经济发达国家在学前教育课程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挑战虽然不尽相同,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政府经费投入不足”“教师专业水平难以达到理想水准”“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难以证实(即教育评估难以进行)”等。

笔者应邀在会上作了一个为时40分钟的主题报告。我从一个中国学者的视角,就会议的主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具体而言,我从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基于浪漫主义理论的低结构课程。我认为,在这种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对教师要求高”和“评估困难”两大难题,而人们往往会将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出路寄希望于政府的加大投入。当前,即便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尽管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教育经费相对充裕。人们的价值观与课程理念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实施这种课程时依然困难重重。因此,笔者提出了类似“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与会代表的认同。

12月7日,国际经合组织公布了2009年PISA测试分析结果,中国上海学生的测试成绩,无论是总成绩还是3项分测试成绩,在65个被测国家和地区中都名列第一,而且测试成绩比其他国家和地区高出许多。笔者在会上亲身感受到了国际经合组织工作人员和成员国官员们的惊讶和赞赏。

话说PISA测评

PISA测评是当今全球最具权威性的学生学习素养测试之一。1998年,国际经合组织29个成员国与其他国家一起开始研制国际学生评价计划(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缩写为PISA)。来自32个国家的世界一流水平的专家在各成员国政府的指导下,合作制定了这个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都有可比性、能有效测量相关技能和以真实人生状况为基础的评价学生的方法。

PISA测评的目的是发展常规的、可靠的、与政策相关的学生成就指标,从而评价有关国家教育体制的质量、公正和效率水平。PISA测评关注四个目标的实现:学习成果的质量、学习成果的等价性和学习机会的均等性、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PISA测评运用最新的教育测量理论以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PISA测评使用高质量的评价工具,进行严格的抽样,具有周密的数据收集机制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教育体系和学生发展水平进行高效度、高信度的评价。

PISA测评提供的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基准状况:这些知识和技能与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和教育背景等变量相联系的环境背景指标:源于数据收集的持续性,能说明测试成绩发生变化的发展趋势指标。

PISA测评运用的是可以使心理与教育测量达到客观等距的现代教育测量理论,对学生进行阅读、数学和科学测验,通过学生问卷和学校问卷收集有关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因素的数据并借此进行项目的建构、参数的校准和相关分析。

PISA测评是一项定期的、动态的监控方案。第一次PISA测评在2000年实施,那以后,每三年进行一次测评。

PISA测评的核心目的是应答公共教育政策问题。政府需要借此了解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否为儿童将来全面参与社会做好了准备?什么样的教育结构和实践能使处于劣势地位的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校教育资源的质量对学生成绩产生多大影响?PISA测评结束后,会提供一份详细评价结果报告,以帮助各国政府深入了解上述问题。

PISA测评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终身学习动态模型。该动态模型认为,学生不可能在学校获得自己终身所需要的所有知识。人人需要终身学习。而要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必须在一些关键领域具有扎实的基础。他们也必须能够组织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进行独立学习和集体学习,并能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这就要求他们了解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策略和方法。因此,PISA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求学生报告有关他们自己的其他情况:学习动机、对自己的了解和对不同学习环境的态度。

PISA测评的最重要特点是真实地测试符合各国国情的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测评的结果可作为评价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指标,并且符合国际可比性评价的要求。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通过对比自己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教育系统的成就表现、教育发展趋势走向,能够帮助他们总结已有政策的经验,改善教育政策,并基于PISA提供的指标体系更好地评价和监控教育体制的效力及其发展。

这次发布的2009年度PISA测评报告显示,全球有约47万名15岁学生接受了测试。在全部三项测试中,中国上海学生的平均成绩为556分,排名第一,后面依次为韩国(539分)、芬兰(536分)和中国香港(533分)。平均分排名前十位的亚洲国家还有新加坡(526分)、日本(520分)。美国学生在这次测评中表现平平,排名第26,比2000年第一次PISA测评时的排名还要低。

在阅读测试中,中国上海学生的平均得分为556分,排名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韩国学生,平均分539分;美国学生平均得分为500分,排名第17位。

在数学测试中,中国上海学生平均得分为600分,排名第一;第二名新加坡为562分;美国学生平均得分为487分,排名第32位。

在科学能力测试中,中国上海学生平均得分575分,排名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芬兰,平均分554分;美国学生平均分为502,排在第23位。

在这份成绩单上,亚洲国家和地区可谓独占鳌头。

不同的感受,难解的疑惑

从法国回国后,笔者在媒体上看到的,与在巴黎所感受到的全然不同。尽管我们不必太在意

“老外们”的评论,但是还是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来自西方权威机构或权威人士的评论,从而或多或少地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里根政府时代美国教育部官员切斯特·费恩对中国上海学生的测评成绩感到震惊,他认为这个结果对其心理震撼度不亚于“珍珠港事件”和苏联抢先将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面对美国学生在测评中的表现,美国教育部部长阿尔尼·邓肯坦言:“这是让我们醒来的号角。”邓肯说,“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美国需要从其他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学习很多东西。”他还说,“我知道怀疑论者想要就这个结果进行争辩,但我们认为这个结果是准确可靠的,我们不得不将它看作是挑战,以便做得更好。”

美国媒体对此测评结果进行了大量讨论。美国舆论认为。亚洲教育正在崛起,这并非偶然。虽然并不存在一种取得教育成功的“亚洲道路”,因为亚洲各国教育的成功程度不尽相同,不过,表现出色的亚洲学校有一些共同点:严格的标准、条理清晰的课程安排、高素质的教职工、注重数学和科学、学生付出更长的学习时间和更多的努力等。

国际经合组织秘书长安格尔·古里亚认为:“中国上海在此次测评的各个项目中都以明显优势领先,这表明在中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也可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他还说:“良好的教育质量意味着该国在未来会有更强的经济增长力。”

国际经合组织特别教育顾问施莱歇尔表示,中国绝对不应该被低估。他指出:“实际上,我们在中国的12个省份进行了PISA测评,即使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测评成绩也接近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

一位美国记者认为,相对于过分散漫自由、校际差异巨大的美国教育,中国学校注重课堂纪律和课程安排、强调教师的责任心、让学生付出更长学习时间和更多努力等做法,自有可取之处。

再来看看笔者在我国媒体上看到的一些评论,这些评论不只反映了评论者对PISA测评缺乏了解,而且反映了评论者的某些偏见。

上海测试成绩不代表全国水平。

这只是一个全球教育研究项目,测试结果并不具备可比性。

PISA注重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反映的仍旧是知识教育的结果,而这恰是中国学生的强项。这一成绩,不应遮蔽我们在个性培育、人格教育、创造力教育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事实。

首先,仅仅上海一地无法反映中国的教育整体水平;其次,PISA主要考察的仍然是掌握绝对知识的水平,对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中国教育中比较薄弱的方面则没有反映。

PISA不能反映学业是否适合学生个性成长,仅能说明中国教育很重视学业知识的掌握。

美国的教育观念对于单纯掌握知识并不是很注重,而主张培养探索精神、自主性,这使美国孩子未来的发展更具多样性。而中国长期以来则是单一取向。这样的模式往往导致孩子们“走向同一条路”,缺乏个性、自主性和多样化发展。

上海的测试成绩表明上海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上海取得好成绩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国家教育政策的风向标

有人说,与其说PISA测评是在考学生,倒不如说是在考政府,因为它在考察相关国家的教育制度、教育模式运行是否有效,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否对头。

事实上,世界各国政府无不对PISA测评的结果给予极大的关注,并以此为参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政策。PISA测评传递着真切的重要信息:面对21世纪激烈的竞争,各国政府都需要“建立迅速提醒决策者的机制,及时纠正任何不利趋势”,都应像建立经济发展指数那样建立人力资源发展指数,及时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教育改革措施。

例如,德国自2000年起,在PISA测评中屡屡落败,远远落后于位居首位的国家。德国政府于是将教育改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加强对移民家庭学生的德语基础教育,帮助他们的语言能力达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德语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倡导纪律和良性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又如,日本历经十年“无压力教育”的实验后,发现学生参加PISA测评的成绩节节下降,数学从2000年的榜首到2006年的第十位。于是,日本政府决定大增小学课程内容。尽管日本社会各界对本项政策转变存在意见分歧,但是这一政策依然得到坚决执行。2009年度PISA测评结果显示,日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上次的第15名上升为第8名,数学应用能力从上次的第10名上升为第9名,科学应用能力从上次的第6名上升为第5名。日本文部省表示,此次评估数据可以看出日本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与排在前几位的国家或地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仍需进一步改进。

近些年来,人们似乎有一个共识: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不在美英等国,而在芬兰,其依据就是PISA测试的成绩。许多国家和地区以芬兰为楷模,调整自己的教育制度。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学者似乎也都在忙于帮助政府做这样一件事情。具有戏剧色彩的是,2009年度的PISA测评表明,芬兰虽然依旧名列西方国家之首,却已经被一些东方国家和地区超越了。

作为在2009年度PISA测评中名列前茅的我国上海以及其他地区,应该如何思考自己的教育问题呢?

笔者的拙见

作为中国人,我们需要“借用国际的眼光”,经常地、及时地反省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

笔者信服PISA测评的评价理念和技术,更看重我们所获得的世界第一的测试成绩,因为这是“货真价实”的,没有半点虚假。道理很简单,因为国际上有那么多人都很在意这件事情,我们怎么能不在意呢?我对我们的很多人不在意PISA测评感到不解。如若我们不在意,甚至错误地解读PISA测评的结果,那么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笔者的不解包括:

我们中的许多人为什么想问题的方式总是那么微观?应该认识到,只从教育视角去认识和研究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早在上世纪中期,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就曾对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课程改革运动的失败发表过看法,他说,“离开了社会背景,课程争论的意义也就黯然失色了”,因为“不顾教育过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来论述教育理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自甘浅薄的,势必在社会上和教室里受到蔑视”。

这次的PISA测评成绩,源于东方文化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不在测评成绩的前列。我们中的许多人为什么常常对东方文化在教育上所具有的长处不以为然呢?应该看到,东方文化也有璀璨的一面。我国上海地区PISA测评项

目负责人在总结上海获得佳绩的原因时,将“得益于中国社会重视学习的文化传统,百姓对子女教育抱有很高期望,相信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好的结果”归为首要原因。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老百姓信奉的就是“业精于勤,荒于嬉”。

我们中的许多人对教育问题的看法,为什么往往会与西方社会那些牢牢持有西方价值观不放,对中国文化、教育乃至政治持有偏见的人士几近一致?

我们中的许多人为什么总是不满自己的一切?我们的教育固然存在问题,需要不断革新,但是并非一无是处。应该看到,否定我们自己的一切,并不可取。

对国际经合组织公布的2009年度PISA测评成绩,笔者的基本想法是:

中国的学生之所以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是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等多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效应,决非偶然。

外国人不可能真正明白中国的教育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就像他们不太明白中国的经济为什么会发展得那么快。但是他们懂得,“测试结果是硬道理”,没有好的结果,就是没有质量的教育。我们中国人看自己的教育,更应该懂得这一点。

我们还要懂得为什么我们已经取得了好的结果。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师资水平相对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原因究竟何在?

我们应该认真反思,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在内,利弊到底在哪里?我们千万不要只按照某些从来就没有被证实过的理念(它们大多是舶来品)随意地对我国的教育加以肯定或否定。

我们应该如何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务实的精神继续独占这个PISA测评的鳌头?

我们决不可轻易抛弃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否则我们将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

有人以“中国的教育出不了创新人才”为理由,从根本上否定我国的基础教育。PISA的测评结果不但没有证实这一说法,恰恰证伪了这一说法。其实,如若说“中国的教育出不了创新人才”这一说法还有一定道理的话,我认为,问题可能出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出在这些地方的体制、机制等方面。

我国的学前教育能做些什么

PISA测评的结果以及在全世界掀起的波澜,让我们有了一个从世界看中国,也从中国看世界的机会。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应该如何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政策,应该如何确定进一步的前进方向。我们至少应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国的学前教育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一环,学前教育能为基础教育继续保持优势做些什么?如何根据我国的现状,以最小的代价,以适合自己文化和国情的方式,取得最高效益的学前教育?

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地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要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下,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特别是普及农村的学前教育。

质量是教育的基本诉求。要以开放和求实的精神和态度,分析我国学前教育的优势与弊端,扬长避短,保证学前教育既能有益于儿童的发展,又能为儿童入小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正如国际经合组织秘书长安格尔·古里亚所言:“良好的测试成绩是经济增长的有效预期,而经济富裕和教育经费高投入这样单一的因素已经不能保证良好的测试成绩。PISA测评表明,将世界划分为经济富裕、高教育质量国家与经济贫困、低教育质量国家的想法已经不复存在。”我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尚不富裕,教育资源仍然匮乏,因此,思考学前教育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行动方式不可能和发达国家一样,我们还是要走穷国办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道路。要相信,我们是做得到的。

上一篇:思想汇报--建国60周年下一篇:令人感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