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孕妇照中的运用, 聊城儿童摄影

2025-01-05

色彩在孕妇照中的运用, 聊城儿童摄影

1.色彩在孕妇照中的运用, 聊城儿童摄影 篇一

一、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

色彩视觉首先是感性认识的一个方面, 与各种物体有关, 包括物体的表面和光源, 它具有颜色、明度 (或亮度) 和纯度等特征。在摄影图片中, 色彩有沟通及表现情感的作用, 有助于建立信息含义, 加强图片所传递信息的感染力。

1、色彩的心理属性

色彩是大自然中最神奇的现象, 实际上人类一直生活在色彩的世界中:色彩与生物、色彩与人体生理、色彩与人们的心理、色彩与人的情绪, 色彩与人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摄影中色彩这一元素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媒介, 既可记录和反映事物本来的色调, 又可以给人带来心理影响。歌德曾说“颜色对于人的心理有一种作用, 它能够刺激感觉, 唤起那些使人激动、使人痛苦或使人快乐的情绪。”色彩的联想虽然是属于心理学范畴, 但它在平面设计中也被广泛的研究, 如果不能预见人们是如何感知色彩, 如何发生作用, 就无法有效的活用色彩。色彩的感觉是依存于视觉作用的生理现象, 同时通过视觉的冲击而作用于心理。通常情况下, 色彩的联想与个人的生理素质、年龄性别、气质禀性、文化修养、专业特长、政治信仰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并通过过去的经验、记忆、或知识而获得。

2、色彩的感情意味

在对客观色彩现象的审美过程中, 由于人们对审美主体感情因素的作用, 审美判断的结论总是使生命的客观色彩披上了感情的外衣, 形成了对色彩好恶感和色彩象征的色彩感情。每一种色彩都有它的固有感情, 而色彩又常和它的外形发生关联, 同时和别的色彩起作用, 因此这个感情会以直感的心理反应给观者种种作用。人对色彩的感受与每个人的经历与文化背景有关。色彩的心理作用不是单独现象, 往往与形状、情景交互在一起而产生的心理作用。综上所述, 我们在运用色彩设计的时候不能孤立的进行, 要考虑形与色、光与色、情景逻辑与色、特定时间与色、历史文化等等诸多复杂的多变的、动态的相互关系, 才能真正意义上把握色彩。

二、主要摄影类别中色彩的运用

1、人像摄影中的色彩运用

我们一直有一个共识, 那就是摄影与绘画在创作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在对画面的处理上, 绘画是加法, 摄影是减法。我们要讨论人像摄影中的色彩运用问题, 那么就还得从人像绘画的艺术处理手法说起。在人像绘画中, 为了表现人的姿态、性格和个人特点, 色彩的应用变得非常重要。特别是要注意用色彩塑造出头部的形体和空间关系, 表现出不同肤色在特定光线下的冷暖鲜灰明暗变化, 处理好画面的色调和色块的色彩构成, 各色块的大小与统一的对比关系。不过, 正是由于绘画的“加法”特性, 使得上述的种种视觉感观的表现在落实到摄像之上时, 变得更加难以把握——毕竟在摄影者的手中, “画笔”是源于自然或人为的光线。

和绘画一样, 在人像摄影中的色彩运用, 重点将用于突出被摄者的形象特点和精神状态, 这也正是摄影者把对象的心理感受和感情世界外露化的展现手法。当我们要把一种思想跃于画面之上时, 抽象化的色彩搭配所带来的鲜明效果就是诠释人物特点的关键。由于色彩中存在情感因素, 所以我们在表达不同的人像题材时, 需要对色调作细心的斟酌, 以求让被摄者的性格和周边环境都鲜明起来。例如当我们要表现出人物强烈反差的心理活动对比时, 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对冲式构成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当人物以红色系为画面主体凸现于色块分布中心时, 周围环境的冷色反差就将融合于视觉背景之内, 并把观赏者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暖光源的运用在这里和被摄者的主色体呈互为补益的关系, 在略有冷色的画面最顶部映衬下尤其夺目。

将情感寄托于画面, 将画面寄托于色彩, 是人像摄影的关键所在。我们在人像摄影中对色彩的运用并非是孤立的, 这不仅仅需要多种同色系和不同色系间的有机配合, 还需要考虑到光线对色彩的激发效果。

2、静物摄影中的色彩运用

在静物摄影的拍摄过程中, 摄影师可以自由的发挥, 形状的构成固然重要, 但是色彩搭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主体与背景的处理过程中, 色彩配置主体中色调与背景色的关系, 可以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拍摄效果, 因此在配色时应该注意:主体的颜色要比背景色更明亮、更鲜艳, 因为明亮、艳色比暗色、浊色更具效果;明亮、鲜艳的主题面积要小, 暗而纯度低的背景色彩面积要大, 小的面积比大的面积更醒目。

在静物摄影的拍摄中, 为了突出某一部分或为了打破单调感, 还需要有重点色, 所需要的重点色,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应该是比其他色调更强烈的色;应该取与整体色相对比的色;应该用在较小的面积上。重点色的合理运用可以打破画面的单调感, 增强画面的活力。

在画面的整体控制上还应该注意配色的节奏关系及分割关系。在节奏的控制上可以使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发生渐变;可以使色相、明暗、强弱反复变化;可以使色彩中带有抑扬顿挫及方向。这几种方法都可以使画面产生节奏感, 而这种节奏感恰恰是画面所需要的。在拍摄中, 常常会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面积的色彩, 因色相、明度、纯度相似, 形成融合而显得弱无生气, 或者因对比结果而使画面太强太刺激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利用色彩之间加以分割处理。一般是用金、银、黑、白、灰五个色调来分割。比如, 当拍摄的画面因太强烈的对比产生刺目不安的效果时, 为了缓冲对比就可用五色中的任何一种色调来分割, 必然会得到“肯定的调和效果”。当拍摄的画面因太融合而呈现出模糊无力的效果时, 同样用这五个色调的任何一种色调来分割调和, 也能达到加强对比的作用。可见, 这五个色彩在处理画面中的太强、太弱时, 能够起到减弱或加强的作用。

三、小结

在摄影的画面中, 不一定色彩越多越美。切不可堆砌罗列, 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必须有所弃才能有所取。要善于在色彩运用中敢弃敢取, 善于对色彩提炼, 概括和加工, 把色彩处理得艳而不俗, 雅而不凡, 寓秀美于平淡之中, 使摄影照片达到绘画着色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 才能使摄影作品达到以色写意, 以色抒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国栋.解析色彩在摄影造型中的应用[J].世纪桥, 2011 (1) .

[2]付强.摄影色彩分析与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1) .

[3]朱清宇.数码彩色摄影的色彩表现技巧[J].照相机, 2010 (4) .

上一篇:科技公司简介——建筑智能化下一篇:华融资产笔试题目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