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书

2024-10-18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书(精选12篇)

1.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书 篇一

一、自我分析

1、个人优势分析:

①对教育富有情怀,对语文教学充满热忱。

②学习能力强,具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在实践中总结提升。

③对教材研读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课堂扎实灵动。

2、个人不足剖析:

理论知识储备不够,课题论文能力有待加强。

二、三年发展自我规划

1、多读专业书籍,在理论中汲取营养并付诸实践。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主持课题,撰写论文、案例并投稿。

3、打造低段“灵动、高效”课堂。

三、具体目标

1、阅读书籍长知识。每天坚持不少于小时的读书、阅报、摘抄笔记等学习活动。

2、虚心学习汲营养。向更多的前辈、专家、同行学习。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将教育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及时整理成文,向相关教研员、专家请教,以期获得专业引领;

3、打磨课堂促成长。积极承担研讨课,在实践中促进自己成长。

4、动笔撰写出成绩。为提升理论修养,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三年内至少有3篇课题、论文获奖或发表。

总之,在未来的三年内,我将脚踏实地把计划中的每一点都落到实处,使自己切实得到成长。

更加美好、更加永恒。

2.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书 篇二

教师继续教育在普遍的关注中得到了强有力的实施, 但未取得令教师满意的效果, 致使教师普遍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以逆反的心态去参加继续教育, 效果就更不尽如人意, 形成了恶性循环。关键原因是教师没有切实感受到继续教育的实用价值, 对他们专业成长效果不明显。教师继续教育计划缺乏个性, 没有区别对待是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区别对待, 即没有依据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特点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继续教育计划。此种无差别的继续教育的基本假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之间无鲜明差异。

20世纪70年代以来, 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法国的许多学者, 如富勒、伯登、卡茨、麦克唐纳、菲斯勒、休伯曼等人, 对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进行了长期系统的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上述假设是不符合实际的, 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是有鲜明差异的。如卡茨认为,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依次是求生期、巩固期、更新期、成熟期, 阶段不同, 特征各异。求生期的特征是:感到原来对教学的设想与实际有差距, 关心自己在陌生环境中能否生存;巩固期的特征是:有了处理教学事件的基本知识, 并开始巩固所获得的教学经验和关注个别学生;更新期的特征是:对教师重复、机械的工作感到厌倦, 试图寻找新的方法和技巧;成熟期的特征是:习惯于教师角色, 能较深入地探讨一些教育问题[4]。

既然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特征, 需要不同的帮助, 那么, “个性化”理应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 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 明确提出了教师继续教育应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的“个性化”基本原则[5]。如何实现个性化?在此, 必须依次解决三个问题: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结构;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同阶段的个性化培训计划。至于在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结构, 在此, 采纳1984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工作报告》所设计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结构:副教师—专业教师—终身教师—教师专家[6]。下面分析上述各阶段特点, 并提出个性化的继续教育计划。

一、副教师的特点与继续教育计划

(一) 副教师的特点

副教师也称新手教师或入职教师, 是刚刚步入教师职业1-2年的青年教师。副教师正处于麦克唐纳的“过渡期”、伯登的“求生期”或休伯曼的“入职期”[7]。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1. 有强烈的生存危机感

强烈的生存危机感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对新环境和角色的不适应, 二是淘汰出局的威胁。虽然他们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也具有了一些教师专业技能、实地经验和心理准备, 但当他们以完全真实的教师身份面对新环境和新角色时, 还是深深地感到准备不足, 深感自己“无能、无助”。同时, 在真正聘任制条件下, 他们往往处于“试用期”, 是比较容易被淘汰的。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出现强烈的生存危机感, 尤其是那些“钟情”教职的副教师, 危机感更强, 在极度的焦虑中挣扎。此时, 有的副教师教职动机降到了最低点, 时常想到主动离职。在美国, 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的副教师有时高达三分之一, 任教2年内教师的离职率最高[8]。副教师所面临的巨大的教职挫折, 不仅导致部分教师离职, 而且将严重影响有幸留下来的那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美国国立教育研究所认为:“一个人第一年教学的情况如何, 对他所能达到的教学效能水平有重大影响, 而且要持续数年;会影响到整个40年教师职业生涯中对教师行为起调节作用的教师态度;也确实影响教师是否继续留在教学专业的决策。”[9]

2. 面临独特的困难结构

20世纪60-80年代, 西方学者就“副教师常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 发现副教师面临的困难结构有独特性。维恩曼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 认为副教师最常遇到的困难集中在24个方面, 按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 (1) 课堂纪律的维持; (2) 学生动机的激发; (3) 个别差异的对待; (4) 学生作业的评价; (5) 与家长关系的处理; (6) 班级活动的组织; (7) 教学材料欠缺; (8) 个别学生的对待; (9) 由于准备时间不充分而导致过重的教学负担; (10) 与同事关系的处理; (11)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12) 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13) 对学校规则和政策的意识; (14) 学生学习水平的确定; (15) 学科知识的处理; (16) 与行政人员关系的处理; (17) 行政工作负担过重; (18) 学校设备不足; (19) 学习困难学生的应对; (20) 不同文化和贫苦背景学生的应对; (21) 教科书和课程指南的有效利用; (22) 缺少闲暇时间; (23) 缺少指导和支持; (24) 班级规模过大[10]。

(二) 副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

1. 美国副教师的入职教育计划

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副教师的任职学校应根据副教师的特点, 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新角色, 较平稳地渡过生存危机期, 对他们现实和未来专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美国学校采取的入职教育计划值得我们借鉴, 这个计划包括两部分:任职初期的定向活动和任职第一年期间的正式帮助[11]。定向活动安排在新学年开始之前, 目的是让未来的副教师熟悉学校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第一学年的正式帮助, 是入职教育计划的核心部分, 它与副教师将要承担的各项工作责任密切相关, 目的是帮助副教师解决可能面临的一系列困难, 同时尽可能避免加重他们的工作负担。具体措施包括:

(1) 优化班级:缩小班级规模, 并调出难对付的学生。

(2) 时间充裕:给副教师留有充裕时间用于自身教学活动或相关活动, 如备课、上课和观摩课, 避免过多其他活动加重其负担。

(3) 委派教师:委派一名专家教师, 与副教师结“对子”, 形成“师徒”关系, 主要负责向副教师提供各种帮助和辅导。副教师跟随专家教师听课、试讲、上课、研讨各种教育教学问题。

(4) 高校帮助:争取附近高校在图书资料、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帮助。

2.“课堂纪律问题”应成为入职教育计划的重要内容

副教师最常遇到的24个困难中, “课堂纪律问题”是最突出的困难, 是副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 预防和应对课堂纪律问题的策略应成为副教师培训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预防课堂纪律问题的策略有建立民主性班级制度、采取互动性教学模式、保持课堂的秩序性、培育优良的班级文化等。应对课堂纪律问题的策略有自我剖析、有效强化、自然后果、信号暗示、有意淡漠、移除物品、离开教室等。

二、专业教师的特点和继续教育计划

(一) 专业教师的特点

在我国, 专业教师指一般教师, 是教师群体中的大多数。他们的专业阶段处于麦克唐纳的探索期、卡茨的巩固期、休伯曼的稳定期和伯登的调整期。他们有幸渡过了专业危机期, 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 专业动机空前提升;关注焦点由自己转向学生和教学活动;青睐具体的教学技能, 忽视教学理念;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方法, 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表现出明显的专业自信, 心情愉快。

(二) 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

根据专业教师的特点, 继续教育计划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具体教育技能和教育理念, 并以前者为主。首先, 进一步巩固提升和完善已经初步掌握的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 如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技能等。其次, 培训新技能, 例如, 课堂讨论技能的培训等, 此种技能培训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 课堂讨论的准备技能, 包括课堂讨论主题的选择, 学生的分组, 指导学生做准备等方面的技能;第二, 课堂讨论的启动技能, 包括告知学生课堂讨论中应做的事情, 解释讨论主题, 激发讨论动机等方面的技能;第三, 课堂讨论的组织调控策略, 包括适时适度地谨慎介入, 防止出现事实性或逻辑性错误, 避免发言离题或重复、语言粗俗、个别学生不发言或发言过多等方面的技能;第四, 课堂讨论的结束技能, 包括归纳已取得的共识, 明确分歧, 指出尚未触及的问题等方面的技能。通过强化技能培训, 促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更加全面和成熟, 为进入下一专业阶段“终身教师”奠定基础。虽然专业教师对教育理念热情不高, 关注度不够, 但也必须加强此方面的培训, 因为教育理念在他们今后专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是他们融入新课改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

三、终身教师的特点和继续教育计划

(一) 终身教师的特点

在我国, 终身教师通常指骨干教师, 他们是教师群体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也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阶段处于麦克唐纳的创新和实验期、卡茨的更新期、伯登的成熟期、休伯曼的实验期。他们是专业教师中的优秀分子, 他们具有全面而成熟的教育教学技能, 是教育教学领域中“能工巧匠”;不满足习惯化的工作模式, 创新热情极高, 思维具有批判性、独立性和创新性;渴望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 期望事业成功;不满足于具体的教育技能, 对普适性的新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 终身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

1. 支持鼓励他们进行教育实验、改革和创新

终身教师不仅有强烈的实验和改革愿望, 而且专业素养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所以, 他们完全可以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通过他们的创造性工作, 不仅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而且也使他们得到了创新的锻炼, 各种专业素养更加接近专家教师。开展教育实验, 尤其是开始阶段, 最好与教育科研院所合作, 得到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理念上的指导, 可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前瞻性。

2. 加强教育理论培训

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是专家教师的关键特征之一, 要使终身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 教育理论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 终身教师也渴望理论上的提升。教育理论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脱职学习、在职自学、专家讲座、互动研讨、反思总结等, 不管何种形式, 实效性都是首要的。

3. 锻炼课程开发能力和指导教师能力

课程开发能力和指导教师能力是专家教师重要特征之一, 加强终身教师的这些能力培训, 无疑有利于终身教师向专家教师的跨越。所以, 应让终身教师积极参与专家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指导教师活动。

四、专家教师的特点和继续教育计划

(一) 专家教师的特点

在我国, 特级教师无疑是专家教师, 优秀教师也可称为专家教师。专家教师的专业阶段处于卡茨的成熟期、麦克唐纳的专业教学期以及休伯曼的保守和抱怨期。斯滕伯格认为, 专家教师的特征有:将更多的知识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解决教学问题的效率高;富有洞察力[12]。关于专家教师的特征, 西方学者的共识是:有独立的专业见解和较好的教育理论修养, 能够独立处理新问题;具有高超的学科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程的开发能力、指导新教师的能力和领导教师进修的能力。在美国, 专家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课堂教学、指导教师、教育研究以及开发课程与编制教材。他们有时表现出一定的保守和惰性;对学生和青年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 由代沟引发沟通困难。

(二) 专家教师的继续教育计划

充分发挥专家教师的优势, 特别是指导教师、教育研究以及课程开发等方面的不可比拟的优势。提出挑战性任务, 克服惰性, 与时俱进。通过共同的活动, 协调专家教师与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 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 大多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到退休还停留在专业教师或终身教师这两个阶段上。但我们仍然要对所有教师进行逐级提升的继续教育。因为, 每个教师专业成长都是不可限量的, 而且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 而不是希图把所有教师都培养成专家教师。

摘要:在我国, 从政府到学校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关注在逐步提升, 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对不同专业水平教师的培训计划缺乏“个性”。研究表明, 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 具有不同的特点, 需要不同的帮助。因此, 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区别对待, 凸显个性化。

关键词:教师专业阶梯,继续教育,区别对待,个性化

参考文献

[1]郭福昌, 等.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简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251-252.

[2]张爱珠.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把手”:政策、法规[J].继续教育研究, 2005, (4) .

[3][6][11]陈永明.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101, 59, 56-57.

[4]Katz, l.Developmental stages of preschool teachers.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972, vol.173, no.1, pp.50-54.

[7][8][9][10]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338-345.

[5]劳凯声.教育法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146.

3.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篇三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阶段

一、前言

综观我国现时代的教育,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大部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职业不仅具有“育人”的职能,同时也具有高度的“育己”精神。只有教师具备高度的“育己”能力,才有可能更好地达到“育人”目的。随着科学、经济、技术、环境等日益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要求促使教师本人及相关教育机构开始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近年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

二、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不同的看法,因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一词也有不同的理解。总体而言,专业发展指的是人們在自己岗位上所取得的发展。就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有以下不同论述:

霍伊尔(Hoyle,E.)将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富兰和哈格里夫斯( Fullan,M. & Hargreaves,A.)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指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的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师技能和与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的进步;

格拉特霍恩(Glatthorm,A. )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由于经验增加和对其教学系统审视而获得的专业成长;

佩里(Perry,P)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综上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指教师教学技能的不断进步和提高,而且是教师在知识、理念、能力、情意、信仰等多个层面的发展,大致涵盖专业知识、专业知能和专业精神,是教师在教育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教师管理和评价制度、教师文化等外部条件的支持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知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使其专业知能、专业情意、专业自我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教学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养的过程。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由上可知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甚至是终身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处于不断变化和革新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愿,具备自主思考及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研究成为必然。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费朗斯.福勒(Fuller, 1969)对职前教师的培训做了调查,提出了著名的教师关注阶段论揭开了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序幕。他把职前培育的教师发展阶段分为:教学前关注(教师们仍然扮演学生角色,对教师角色仅处于想象,没有教学经验,更多的是关注自己。),早期生存关注(教师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包括关注班级管理、对教学内容的精通熟练,领导的评价、学生与同事的接纳等。),教学情境的关注(此阶段教师较多关注教学所需知识、能力与技巧,以及尽其所能地运用于教学情境中。),关注学生(这个阶段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影响他们的成绩和表现。)。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一批学者,伯顿(Burden)、纽曼(Newman)、皮特森(Peterson)等以资料的搜集、整理为基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他们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求生存阶段(教师从教第一年,关心的是班级经营、学科教学、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内容的了解,作好课程与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学教材,作好教学工作。),调整阶段(教师从教2-4年,进一步了解教学并寻找新的教学技术,以满足学生更广泛的需要。),成熟阶段(从教5年或以上,有了安全感,能处理教学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更关心学生,教学经验更丰富。)。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授费斯勒和克里斯坦森( Fessler &Christensen,1985)历时八年,提出了动态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在该模型中他们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了八个阶段:职前期(教师角色的准备期,即教师的培养期。),职初期(教师努力学习教学日常工作,寻求学生、同事及领导的认可。),能力建构期(教师努力积极寻找新的资料、方法和策略,学习欲望强。),热心与成长期(教师已经具备较高教学水平,仍不断寻求进步,热心成长。),职业挫折期(教师工作上遭遇挫折,工作满足度下降,有时出现倦怠现象。),职业稳定期(教师只做份内工作,不主动追求教学专业上的成长,缺乏进取心。),职业消退期(教师准备离开教育岗位的低潮时期,带着美好回忆或者是苦涩离开教育岗位。),职业离岗期(教师离开教职岗位时期。)。

在以上各国教育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后续的学者继续了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如休伯曼(Huberman,1993)提出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论”将教师职业生涯归纳为五时期:入职期,稳定期,实验和重估期,平静和保守期,退休期;司德菲(Stetty)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将教师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加拿大学者提出的“教师职业成熟阶段”等。这些理论都从不同侧面描述和研究了教师的发展轨迹和表现特征。

四、启示与思考

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创造性,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想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创造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必须清楚地了解、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提升自己的专业规划意识和能力。科学划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有助于帮助教师明确不同时期的任务和目标,确定努力方向,使其积极地面对各阶段出现的问题,实现发展目标。同时有助于教育界的相关部门和领导根据各阶段教师的发展特点,实施相应的措施,使教师更好地过渡每个阶段,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学校发展的需要。

通过以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平衡的,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过程,有高潮也有低谷,并且还在每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问题、需求、心态和发展的策略。从个体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貫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甚至生命全程,每个人都有终身发展的任务与意向;从整体上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分化、分流、分置并构成教师层级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动机,有不同的发展条件,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当然也会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发展结果。教师在从教中应该认识自己的角色,进行自我评价,定位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规划。

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教育的社会功能,教师的社会形象和和角色规范,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甚至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只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深入了解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了解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和发展需求,制定并形成个性化的发展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整个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1】王健.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

【2】杜雯.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研究述评[J].教育理论研究,2011 .

【3】卢真金.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模式、策略再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7.

【4】潘超炜.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激励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09.

4.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篇四

根据学校5年规划目标,我将在今后的5年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师德修养,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不断探求、感悟、反思,通过认真研读、设计、反馈等环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明晰自己的教学风格,每学期上一堂校级公开课。并且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养。努力成为学校骨干教师,勤学型教师。

个人专业发展年段目标:

1、第1-3目标:认真学习、知识储备,争取成为学校优秀教师。

(1)认真研究教材:正确把握《大纲》精神,领会教学意图和教育目标。通读中学数学教材,明确知识体系和阶段性要求。深入研读文本,针对各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教授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了解整套教材体系,熟悉新教材,做到融会贯通。抓住新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地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开展活动,会做相关的调整。

(2)科学备课:根据学校的要求,认真及时的备课、上课。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对课堂进行深度的思考梳理,写好教学反思。争取在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教学风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教育路线上走情感路线,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3)作为年青教师与老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努力钻研,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快乐成长。

(4)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对教学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将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记录下来,从主观和客观上去寻找原因,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案,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前车之鉴。并且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忽然产生的灵感和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2、第4-5目标:厚积薄发,提升自我(1)通过5年的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2)认真听取意见,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明晰。

(3)认真记录教学过程的点滴感受、理性思考,以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

(4)争取成为校级优秀教师,勤学型教师。

总之,在这5年中,我要努力做到三坚持:坚持多看、多写、多动。

①多看:多看一些书籍,丰富自己的阅历,多看一些教学刊物,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每学期至少研读一本专业类的书籍,还有其他的相关教育书籍。

②多写:多动笔,把自己的教学感悟、教学发现及时撰写下来,努力使自己的论文或案例等能发表获奖;每学年写读书笔记5万字以上。

5.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篇五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感受到个人综合素质的不足,为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自身价值的体现,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具体的发展规划,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老师就更应该对自己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个人分析:

参加工作已经九年,我时刻牢记着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自律,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对待学校的各项工作,责任感强,工作中认真踏实,努力做好学生的表率,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严格有爱。我想良好的“师德”是确保各项工作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但是随之工作上也慢慢的出现倦怠感,刚参加工作时的拼劲和热情渐渐退去,教育教学工作往往是简单的重复,进取心、进取意识不强,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工作中的思考。教学研究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没有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一一份良心活,对此,我深表赞同。

因为这份工作面对的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并且还没有定型的孩子。我不赞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说法,因为老师也是平凡的人,他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但老师一定要有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你而留下任何遗憾。

三、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总目标: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因此必须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探索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1、多读书,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知道自己的工作。
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尽快提高,读书是一种省时高效的途径,所以我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并在总结和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积极参加每周的教研,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好反思记录,争取一学期下来能有一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

4、教学基本功。学习基本功对于一名从事教育的老师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很难较好学生。本学期结合学校要求,努力在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等方面提高。

总之,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以真挚的爱,真诚的心,以及有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吸引学生,打动家长。面对新课改,我时刻告诫自己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在教师专业技术发展学习中,本人严格按照学校的专业发展计划,制定了本人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真心对待这一学习,一步步扎扎实实在发展自我,使自己在学习中专业水平得到提升。现将本人一年来的学习情况及思想观念和教育行为上的变化总结如下。

一、换位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教学中我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思考、自由表达、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巧设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课后反思,积累经验和材料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中,我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 现给予及时评价和反思,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每教完一节课后,我都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实现自我价值,我要为实现追求的目标而加倍努力,希望能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

三、教研活动的开展磨砺了我学校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命运。我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我不畏艰难,主动发言,不断的体验与感悟,推敲与揣摩中我的教学技艺越来越提高。学校还经常组织我们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新课程教改的理论的远程培训,进而帮助我们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假期学校还组织我们培训和教育,使我们的专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我真正领悟到了与时俱进的含义,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得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领导信任,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6.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书 篇六

专业课是高校开设的重要课程, 是体现高校教育亮点的重要角色, 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课。如何提升专业, 深化专业课教学改革, 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能够适应工业企业的需求, 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高校工科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工程人才。因此, 在专业提升计划要求下, 以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职教师队伍为目标, 在工科教师队伍建设上提出了明确要求。

1 教师应该有高尚的师德, 并热爱、尊重学生[1]

师德是爱的驿站, 是心灵的归宿, 是理想之火, 是生命之光, 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是教育全部的生命。师德高尚的教师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师德高尚的教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传授学习方法, 让学生终身受益。师德高尚的教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酝、无私奉献。师德高尚的老师会将学生视为自己的亲人, 热爱尊重学生, 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 教育好学生, 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严格与宽容上。对学生不严格要求, 难以培育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所以对学生必须严格。但严格要有度。宽容, 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和尊重, 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只有付出爱心, 才能使学生愿意跟老师沟通。师生彼此信任, 学生才能自觉接受教育, 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能动性。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 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本着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原则来教书育人,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教师要具有创新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第一资源, 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最活跃的因素, 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特色专业建设的主力, 不具备创新教育能力的教师是不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的。

首先, 建立专职教师到企业工作的制度。实践是工程教育培养的关键环节, 也是约束中青年教师提高工程教育能力的关键点, 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较少, 特别是缺乏企业生产的经验。中青年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实际生产锻炼的经历, 在专业提升过程中, 中青年教师需要发挥主要作用, 为学生开设课程、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均需要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此, 应制定专门的政策, 鼓励中青年教师赴合作企业挂职锻炼, 同时, 不拘一格地将研究院和企业有工程专业经验的人才, 特别是中高层管理干部聘任为教师, 建设好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形成提高教学水平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2]。

其次, 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 提高学术水平, 以科研促教学, 从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到知识传授与智慧启迪并重的教学模式。工科教师利用申报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部西部项目等高水平科研课题, 及时将工程建设等方面积累的科研资源及成果, 转化为教学和科技活动教学素, 加以利用, 或转化成不同层次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开发与测试平台, 并通过学术报告、课堂讲授、教材编著、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等方式和途径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次, 教师要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要熟练运用现代教学工具传播知识。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必须熟悉网络技术在教学上的综合运用, 才能与时俱进,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才能使教学与先进生产力相结合,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高质量, 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

最后, 在教学方法上, 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研究式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与研究活动, 促进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学习,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探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 积极开设体现“开放性、探索性、研究性”的实验课、实习课及课程设计等实验、实践性课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 教师应是开放型的教师[3]

商品经济、网络社会、全球一体化正不断冲击和渗透着校园, 学校同社区发生越来越多的联系。专业提升要求教师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专业型、学校型拓展为开放型。教师应和学生一道参与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同时, 成立专业课教师学业导师制度, 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动态, 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同时, 专业课教师作为学业导师, 能让学生尽早熟悉专业的性质、发展及就业动向, 让学生学习目的清楚明白, 不再迷茫, 做到有目的的积极的学习。专业课教师作为学业导师, 可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 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其课余生活, 促进人文与科学素养的融合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以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动力, 用有价值的研发项目激发学生的科研及实践激情, 形成用竞赛与科技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加强个性化培养。而且, 专业课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能方便的指导学生的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加有意义。在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 教师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浩如烟海的知识全部交给学生。现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所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学生如果找不到科学的学习方法, 只能是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接收, 而不会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对教师没有传授的知识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不知如何去学。而掌握了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就可以随时随地加入再学习的行列, 以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 从而适应快速发展变迁的社会。当今社会,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如果学生在校时已经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 必将为日后的学习深造铺平道路。

4 教师要善于反思[4]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是教师不断探求和解决自身以及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努力提升教学实际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按照“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 凸现了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反思, 使教师自觉地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已的教学行为, 改进自已的教学实践,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而倡导反思, 是增强教师道德和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活动中, 师生共同体验、感受、领悟、思考专业课程, 对专业内容不断变革与创新, 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师生之间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 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再生, 变成真正课堂教学的共同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接收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角色的变换, 成为学习中的共同体, 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中去, 共同体验思考交流的新发现。教学过程也暴露出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锻炼学生能力让他们在体验挫折的同时也感受成功的喜悦。

工科专业提升计划的提出, 使得工科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工科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充实自己, 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增强实践教育的自觉性,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适应专业提升的需要, 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的优秀工程师。

参考文献

[1]翟高兆, 王阅.典型的教改, 有益的启示[J].新教师教学, 2010 (1) :4-5.

[2]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新教师教学, 2010 (171) :314-325.

[3]凌斌.改造我们的教学:以法学教育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2) :41-42.

7.探讨电子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 篇七

关键词:电子专业;教师;专业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专业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对此谈几点拙见,以望就教于方家。

一、电子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1、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目标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已有相关研究者做出调查研究,哈佛大学的一个跟踪调查,主要调查的是目标对人生的影响,调查对象是一群学历以及智力都相似的年轻人。通过调查发现,在这些年轻人中,对人生目标的定位有着巨大的差距:将近65%的年轻人人生目标较模糊,有15%的人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竟然还有20%的人没有人生目标。经过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有的成为了创业者,有的成为了社会精英,还有的成为了其他行业的上班族。尤其是那些目标远大,并且明确的年轻人大多都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号的专业人士,如律师以及工程师等,而那些没有目标以及不明确的人,几乎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尽管能够安稳的生活,但是并没有突出的成绩。通过该项研究表明,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人生就会失去方向。对于教师而言,在事业上若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只会有害而无益。

2、专业知识还需加强。一位优秀的电子专业教师,只有雄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更好的任教。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趋于年轻化,在电子专业教学上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很多教师认为设立与电子史相关的专题,没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认为教学史对电子的教学没有多大作用,也就不愿意去花时间去学习。

3、专业能力急需提高。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电子教师而言,专业能力的内涵较为丰富,不仅包括良好的电子专业基本功,而且还包括从事任教基本功为主的教学能力。长期以来,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不到提高,制约教师发展的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发展。

4、信息素养不够全面。信息素养是美国人波尔在1974年提出的这一概念,他认为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以及主要信息源来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以及技能。具体来说,也就是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以及信息道德素质。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作为学生学习“领航人”的教师,同时为了适用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应具备跟踪、了解以及掌握网络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以及合理的组织、利用能力。然而,当前职业教育电子专业教师大多不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教学手段较低下。

二、电子专业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加强教师培训。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首先,应加强校本培训。其培训形式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培训内容应丰富多彩。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跨越理论以及实践的鸿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而使得学校以及教师同步发展。其次,加强网络培训。最后,加强海外培训。通过海外培训能够与世界各国的教育理念以及方法进行沟通,使教师接触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不同文化下,寻找中西教育的不同,进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方式。

2、加强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以及共同进步的一种教研形态,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名家讲座、学术研讨以及网络日志等方式。首先,学术研讨。教育研究人员针对某一问题而进行的学术探讨活动,并不像讲座气氛那样严肃,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交流,所有参与者能够围绕一个问题而展开评论,思维碰撞,定期开展此项活动能够获得最终研究成果。其次,名家讲座。该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名家的先进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在某些领域的思考,激发探究教育问题的热情。最后,网络日志。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利用网站来不定期的张贴新的文章或者博客,将最新的教育理念或者典型教学案例张贴出来,实现资源共享,进而促使自我发展。

3、提升专业素养。首先,进行专业教育。其次,善于整合各类知识。如:在讲解每一位概念及电路时,可将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办公通信设备及音频设备等电子产品来讲解,利于学生理解。再次,善于实验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CAD软件、PLC技术等,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及形象化,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最后,善于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常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理念及内容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利于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专业教师专业发展应从教师培训、同伴互助、专业素养三方面共同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及专业素养等,旨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专业发展,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金华.走专业发展引课堂潮流——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电子专业教师必备素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

8.2012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篇八

盐池五中杨淑琴

一、指导思想

本年度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将紧紧围绕教研组的工作重点,认真学习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科学管理课堂教学活动,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升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幸福成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开展小专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合作精神,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认真有效的做好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

二、个人成长的目标

(一)师德目标

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坚定献身教育的信念,修身养性。力求做到师德高尚、教学民主、师生平等、学生喜欢。

(二)学习和其他方面的目标

博览群书。广泛研读优秀的教育教学理论,熟悉语文学科以及相近学科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能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研究中去。及时记录自己的教学心得,写出教学反思。养成勤写勤练的习惯。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论文或随笔,争取本学年有2篇文章发表。

(三)教学方面的目标

一是积极探究教育教学规律,让有效课堂的喜悦之花,绽放在每个孩子的脸上。走“减负、高效”的我校教育改革之路,力求教学特色鲜明,强化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设计课外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教学成绩持续提升,在同类班级中向前迈进一个台阶。

二是常跟语文学科和所带班级任课教师进行教学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从而更有效的把握课堂。善于捕捉课堂中学生的变化,同时不断激励学生的自信。

三是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流畅,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达到信息的处理和优化。

四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一条适合自己本班和所任教学生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能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互助、竞争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成为能力提升和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改革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个性化培养等教育教学环节,从不同程度上让所有同学取得较大进步。

三、发展定位

本学年积极参与教研组的活动,细心研究个人的小专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实施有效学习培养,锻造有读写能力素质的学生,最终让自己成为一名向各级各类名师和优秀为目标发展的教师,通过小专题—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景教学的探究,达到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稳中有升,发展均衡,树立提高一名后进生和培养一名优生同等重要的理念,为培养更多优秀学生奠定基础。

四、发展定位水平

(一)教学方面

认真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理念,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多听名师上课,汲取名家教学特长,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课的同时,抓好每一个学生的提高,这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教育科研方面

坚持反思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坚持每周至少写一次教学反思或一篇教育随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及教育能力;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撰写有质量的教学论文。

(三)学习方面

定期阅读《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等教育刊物;养成天天至少有半小时阅读的好习惯,在不断地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品味,让自己

成为一名有素养的语文教师。

(四)师德方面

注重自身的修养,发挥榜样的潜移默化作用。学会用心爱护学生,用民主和智慧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肯定。

五、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9.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篇九

自2009年6月毕业以后,我一直奋战在英语教学,自己已从那个懵懂的毕业生慢慢地进入了为人师表的角色。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我在学校领导及其他老教师的关心帮助下,在紧张而又充实的工作环境及状态下,顺利完成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步。现在自己又步入到了高中英语的课堂,为了更好的完善自己,我制定了今后三年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一、自我分析

(一)自身优势分析

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与同事关系融洽,能和同事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二)自身弱势分析:

教学中要尽量避免急躁的情绪。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双方都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不经常听课,教学方法不新颖。

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

(二)个人发展目标:

一、思想方面:

深入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工作:

1、通览教材,备课深入细致;认真研究教材,参阅各种资料,准确把握难重点,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并归纳总结经验。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注重讲练结合。

3、扎实有效地采用导学案与任务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坚持一单元测试一次的巩固训练工作,力争教学扎实有效;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5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育教学新理念,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

三、提高个人素养

1、多读书,用教育理论充实自己。

10.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篇十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投入;职后培训;内生动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21-01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自主的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动态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农村中小学生的数量占我国中小学数量的一半以上,这关系到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也是我们教育取得较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想取得农村教育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刻不容缓,然而,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如何促进农村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目前还处于偏低水平。从全局看,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体来说比较滞后,长期以来已成为制约四川教育发展的瓶颈,这种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无奈与尴尬

由于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因素,无人愿到农村进行教学,缺编严重,因此一些地方还存在为数不少的代课教师。加之城乡的二元结构,农村教师的流动完全呈现“教而优则城”的单向流动态势,客观造成农村优质教师的流失,使得农村教师资源更加匮乏,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非常尴尬,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2、专业发展缺乏专业引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农村教师常常由于所处环境和身份的原因,往往都承担着教学、家务、农活的三重任务,加之学校教师缺编,每位老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尤其繁重,培训研修机会较少,缺乏必要的专业引领。年长教师由于生活压力且长期超负荷运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与研究教材教法,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年轻教师则人心思走,主要是因为他们看到年长教师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困窘的经济待遇与尴尬的社会地位,艰苦的生活环境与简陋的工作条件,过重的生活负担与苍白的娱乐生活,缺乏人性的管理与职业倦怠,较低的职业幸福感、归属感与疲劳综合症等。由此造成其职业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不强。

3、缺乏农村教育的专业技能

相对于城市教师,农村教师的专业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调研发现,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好像是任何只要考试过关了就可以胜任的,有的甚至刚到农村教学就成为了农村的“骨干教师”。农村教师的专业性受到严重挑战。

而且,农村教育有许多不同于城市教育的地方,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不是真心要投入到这个行业,那么在大城市上过学的师范生存有城市化、学科化的倾向,很难适应服务农村教育的需要。另外,有调研发现:农村教学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尤其是所谓的“副科”“小科”门类。出现一种“两少一多”的教师群体——专职教师少、科班出身少、兼职教师多。该调查还发现,某些农村初中学校仅有一名地理教师任教。

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使其缺乏职业规划与设计,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农村教师所处环境相对特殊,教师厌教、弃教现象严重,许多教师也只是将教书作为谋生的手段和副业,而非一项事业。一边务农一边从教或者一边经商一边从教的情况在农村学校都很普遍,人生发展的重心严重偏离教师专业,对专业发展的认识是模糊的,缺乏人生职业的规划与设计,当然也谈不上专业发展。

三、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

1、加大投入,切实改善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要让农村教师安心从教,必须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注重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关心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从整体上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问题。

2、优化教师职后培训,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及国外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成功经验和做法,教师职后培训可以参考借鉴。一是丰富培训模式。在集中培训、短期培训的基础上,与高等师范院校结合开展脱产置换培训、课题协作培训、远程培训;二是充实培训内容。视地区教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实践、教育技术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建立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农村地区学校多方参与、良性竞争的教师培训体系,把参加培训的选择权交给教师,把确定培训机构的选择权交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考评建立健全培训机构和淘汰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培训实效。

3、调动多方积极因素,激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

教师要自觉地发展自己的专业,不仅要有外在的激励因素,同时应有内在需求的原动力。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一是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时,制定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为农村教师提供外部激励条件;二是提高农村学校师生比,有效减轻农村教师沉重的教学负担,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农村学校一方面可以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教师所学专业调整教师任教学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鼓励和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 龙 飞.尤 甜.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0).

[2] 杨卫敏,王立君.试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2,(2).

11.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书 篇十一

20世纪80年代后,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深入, 人们逐渐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强调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过程——“专业发展”, 从群体的被动专业化转移到教师个体的主动专业发展——内在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实践的改进等。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野

教师教育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 更关注的是一种外部的影响——教师职业具有的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 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较少考虑到教师的内心感受和体验, 新视野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例如,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想——“女性主义教育学”[2],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教育发展问题, 并提出了新的教师发展观。女性主义教育学更关注教师的个人生活史, 关注教师的关怀伦理、非理性精神。它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关于“非师范人格”的探讨[3], 认为现在对于教师形象的“师范人格”设计并不能应对教师职业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面临的挑战。

教师教育改革呼唤教师的专业自我。教师专业自我, 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 以及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人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这种主观判断, 定义为教学效能感。[4]它的实质是一种教师信念或自我实现的预言。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对有关教与学现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的判断。有关研究已经证明了教学效能感对教育实践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没有饱含情感的内心体验认识是很难转化为信念的。[5]

杨启亮教授认为, 教师的职业境界有四个层次, 最高层次是把教育活动当做幸福体验。幸福是行为主体的内心体验, 教师的幸福体验, 是从工作中感到一种成就感、生命的价值和内心的愉悦。

二、教师幸福体验的获得

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1989年, 斯德菲在吸收了费斯勒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模式: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从中可以发现, 在教师职业生涯中, 教师的发展并非总是一种正向的成长过程, 有低潮期。如果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适时给予教师适当的协助, 就可能会挖掘出教师最大的潜力。

1. 幸福的教师是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思

教师发展的内在因素是指教师的自我完善, 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意识、愿望、需要、实践和追求。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 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是对教师个体过去专业发展的思考、对现在专业发展状态的意识和对未来专业发展的期待。教师专业发展完全依靠个人的努力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必须给予外部影响的关注、支持, 帮助教师的成长。内部因素与外部影响是相辅相成的, 据教师个人的生活史给予因人而异的帮助, 这样才会有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 外部影响通过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因此,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幸福依赖于教师个体的积极创造。

教师发展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是教师发展成长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有关研究指出, 使新手教师成为优秀教师, 不是他们的知识和方法, 而是教师对学生、自己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6]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批判反思能力。教师的发展成长是在教师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循环互动的发展过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对自己、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物、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以使其更好地行动。它带有更多主动探索的成分, 是教师把生活的“个人的”方面与“专业的”方面融合为一体。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和途径。可以说, 教师专业化推动着反思型教师运动的产生。

教育叙事。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极力推崇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教学冲突”, 以自己的方式取得的成果或自己没有改进、留下遗憾, 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会体会到教育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教师的工作成为主动的过程, 这个时候就会感到认同感、成就感、快乐和幸福的内心体验。

2. 幸福的教师是角色自我和个性自我的统一

教师劳动的“双专业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师的劳动属于专业性劳动, 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既是学科方面的专家又是教育方面的专家。

我们的教师需要关怀, 女性主义教育学关注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的成长, 笔者认为, 首先应该关注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传统意义上教师职业被赋予了过多的道德内涵, 更多强调教师的责任、付出、奉献, 而对教师自身发展需要、情感体验的需要却较少给予关注, 使得教师专业带有了些许的悲怆。“压抑个性, 默默无闻地承受自我异化, 可能使教育成为一项让人同情, 令人敬而远之的‘高尚’职业”。[7]“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不应该是对教师职业的形象概括。“无私奉献, 带病工作昏倒在讲台上”不是新时代的教师的形象。对于教师来说, 教育不是牺牲, 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 而是生活本身。多种教师角色和多种角色期望同时作用于教师, 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教师的角色冲突, 这就需要教师的角色协调。如果将教师职业看成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专业自我。那么它是一种幸福的体验的职业。

3. 在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幸福的内心感受

师生之间是互动的, 是情感的交流, 在相互关系中感到轻松、自在、幸福。在幸福的教育中, 师生在幸福上是相互感染的。师生间实际上是一种互动的反射环结构。师生双方在教育幸福的创造和享受上得到了内在的统一, 是一种内在的体验。怎样看待师生关系, 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主体, 需要教育。为学生而活“无私”的教师和把教育只当成自己的实践的教师会有强烈的失落感。

女性主义教育学关注教师的关怀伦理、非理性精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才会在教育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的关怀伦理、非理性精神直接受到教师个人经验、情绪、价值观、生活观的影响。同时, 也影响了教师个人价值观、生活观的形成。当教师把教育看做是生活本身的时候, 在工作中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

4. 教师的幸福体验需要学校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教师发展需要学校发展, 需要学校创设发挥教师智慧和创造力的舞台。在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建设的“教师发展学校”实践中, 通过对以往事件的反思、教学过程反思、集体反思等方式, 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升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土壤。教师发展学校在合作研究的实践中实现教师的发展, 在研究的实践中持续展开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师发展学校在教师发展的意义上也意味着对教师的重新发现。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 教师的发展才有意义, 才是真正的发展。

5. 教师的幸福体验需要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

教师的成长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 需要自我反思及外部的支持与协助。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 是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由小组的教师相互合作, 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式。说“故事”, 是指教师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教育教学实践, 说出他们的一些体会与困惑。[8]说课, 创造一种和谐民主, 了解自身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享成功的经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骨干教师培养新手教师:专业引领, 听课观摩、评课, 是对他人的经验移植和整合。相互合作为教师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身份认同、满足感和成就感。

6. 教师的幸福体验需要建立激励机制

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遭遇、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以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顺利进行。如为了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 应该把培训经费划拨到具体的教师, 专款专用, 使教师培训成为教师的个人行为。教师各取所需, 自己选择、联系培训学校, 这样做同时也使“教师带薪休假进修制度”得以实施。

另外, 中小学有组织地实施包括由骨干教师传帮带进行指导的计划同时, 对骨干教师的工作应实施褒奖制度。

7. 教师的幸福体验需要自我评价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教师专业自主、自我更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依赖教师自身反省能力、自我分析、自我提高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职业是一个多重角色的职业。人们普遍认为, 教师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教师管理的特殊性。教师评价一般都采用多种途径、多主体来评价教师:他评——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自评——指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分析, 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自评”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 是培养教师自我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 它贯穿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始终。

教师应该将自我角色定位在“潜在的学习者角色”。我们注重教师“自评”的结果, 但也不应忽视了“他评”, 应客观的最终将其“内化”。创新精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对自身和现实的反思, 尤其来源于对自我的不断否定, 这是一个提高教师自身的过程。这样教师就会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专业化的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师生涯当中, 需要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生活观, 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 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需求, 从而表现出与特定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师个性化的角色行为, 体现出职业的自由与人生的意义, 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

注释

1[1]胡志坚.专业特征和专业标准的研究与教师专业化[J].师资培训研究, 2003 (1) .

2[2]姜勇.女性主义教育学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 2004 (11) .

3[3]程红艳.教师形象:从“师范人格”到“非师范人格”[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5) .

4[4][5]俞国良, 辛自强.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J].教育研究, 2000 (5) .

5[6]赵昌木.论教师成长[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 (3) .

6[7]刘次林.教师的幸福[J].教育研究, 2000 (5) .

12.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篇十二

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我就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基本教育理念,本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做到敬业爱业,全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己,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良好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培养下,在其他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为了更快的提高自己,不仅要用心去教学,还要有勇于确立成才目标的意识。有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规划更有利于自己在教育教学道路上的成长。为此,我对自己今后的成长作了一个规划。

一、自我分析:

1、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一颗关爱孩子的心,年轻有活力。也正是因为年轻,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应变能力弱。

2、“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相信周围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闪光点。

3、个性温和,和同事相处和睦,与他人能较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

4、在工作中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5、反思自己的教学的习惯没有养成,以后要多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要多对照教育理论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6、个人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还要加强。

二、自我定位与自我发展:

1、提高自我身心素质,“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积极工作的同时,我也要多运动锻炼身体。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学生,提升师德修养,用健康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精神铸造学生的精神,以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适应教师工作,做一名快乐的教师。

2、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目标。作为教师,我觉得自已不仅是教者也应该是学者,因为我们的知识内存是有限的,通过学习就可以无限量的储蓄知识,在教师的岗位上会更得心应手,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师范里的所学,勉强只够让我们上路从教,后面的漫漫长路怎样走得更精彩,更充实,还得靠我们的自我学习和在个人修养上自我完善。

3、努力做一个智慧的教学教研实践者。有人说“实践者最有发言权”。的确,任何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所以,我们的成长首先得立足课堂。虽然是短短的40分钟,但要做一个智慧的实践者却是一门艺术。没有日积月累的实践,是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智慧”的,那就更别说“艺术”了。作为驾驭课堂尚且稚嫩的青年教师,我更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

4、“我思,故我在”。以反思求发展,笔耕不懈求发展。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我往往容易忽略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善于反思对于一位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养成多思多想的习惯,在反思中,我们学会了理性思考,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我们不再只是辛勤的耕耘者,更是教研工作者。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对于自己的每一次实践要进行深入的反思,通过不断总结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在解决矛盾中促进发展。做一名善于反思的思想型的教师才能尽快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加快自己成长的速度。还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地考察自我的行为表现,还要用文字来记录下自我反思的过程,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反思,弥补不足。

5、积极配合学校各项工作。和各位教师好好配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管理必须做到耐心引导,精心辅导争取能取得好的成绩,以学校工作为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上一篇:防溺水英语范文下一篇:贵州色妆化妆造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