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的日记

2024-07-07

校园生活的日记(15篇)

1.校园生活的日记 篇一

初中,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词语,对刚刚步入初中没多久的我来说,初中生活更让我有些适应不了,常常搞得我“丑态百出”。

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我刚刚步入校门,刘钰也来了。我看着从远处走来的刘钰,总觉得她身上多了什么东西。仔细一看,哦,原来她手里多了一个文件夹。什么!文件夹!我忘带了!我眼睛瞪得有铜铃一般大,嘴也呈O字状,连刘钰也被吓一跳。我脑海里浮现出英语老师严厉的面孔。不禁倒吸了口凉气,心想:完蛋了,我这次死定了!

不过还好,老师没检查。但是我一定要长记性,记住老师、父母的每个要求,再也不能犯今天这样的错误了。

历史课上,老师讲的是有关于古类人猿的事情,令我刻骨铭心得就是挖掘“北京人”遗址的故事,古老的祖先不仅留下了他们用过的石器,烧过的动物骨头,就连他们自己的头盖骨也留了下来。我本身胆子就小,最怕听到关于骷髅什么的恐怖故事,可老师偏偏还仔细地描述了挖掘祖先骨头的过程,让我听得是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可又能怎样,我只好锁着眉头,咬着下唇,继续听。

唉,都是胆小惹的祸!

快到教师节了,宣传委员们想出一期关于庆祝教师节的黑板报,我比较擅长写美术体的字,便自告奋勇去写标题。可没想到,给我的椅子却是少了3只“鞋”,这一高一矮,摇摇晃晃的,万一重心不稳,往下一摔可怎么办呢?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站到了椅子上。果然不出我所料,我还是从椅子上跌了下来。

在这三周中,虽然我“丑态百出”,但我感到初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金秋的时候,给老师一份满意的答卷。

2.校园生活的日记 篇二

一、简单起步, 循序渐进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 一开始写日记会觉得无从下手。教师应该降低难度,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 从一句话入手。

学完汉语拼音后, 我就为学生提供了简单的句式, 如:“什么东西怎么样”, “什么时候,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什么时候, 什么怎么样了”, “什么时候, 谁看见什么”, 等等, 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写一句话的日记, 来记录自己在一天中的点滴见闻。

2. 掌握日记格式。

在写的过程中, 我逐步教给学生日记的基本格式及书写句子的格式, 如开头空两格、简单的标点符号等。

3. 写好几句话。

随着学生眼界的扩大、认识的提高、识字量的增加和词汇的日益丰富, 教师可引导学生由写一句话过渡到写几句话。要指导学生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 教给学生一些连接句子的技能。

二、调动感官, 寻找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 除了不间断地向着充实的路走下去, 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可见, 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日记的起点和源泉。教师应明确, 这一阶段布置日记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收集生活中的素材。

1. 展现精彩校园。

除了家庭, 学校是小学生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 所以校园生活是最好的素材, 只要处处留心就可以有很丰富的日记题材。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下课十分钟同学之间的游戏;观察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文娱活动;观察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2. 感悟家庭温馨。

家是最温馨的港湾, 也是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每一天在家里所发生的事;父母每天在家里都做哪些家务活;父母每天和你说过哪些话、为你做过哪些事;你为父母做过哪些事。这样学生写出的日记不仅素材丰富了, 而且更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3. 领悟自然风情。

大自然能给我们无限的启迪, 能带领我们走进诗一样的境界。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我根据天气的变化经常带领学生到室外, 去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 畅想夏日的无限风情, 收获秋日的累累硕果, 领略冬日的优美风光。

三、及时评价, 增强信心

低年级学生尤其需要鼓励, 因此,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与鼓励, 从而增强写日记的兴趣和写好日记的信心。如, 有个学生写道:“今天, 我把家里的地板扫得干干净净的。”我这样评价:“你真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如果你能把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写出来, 你写的日记将会更加精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品尝到写日记后的成功与喜悦, 就会对每件事都更加关心, 想再试一试, 更希望提高自己。

3.校园生活的日记 篇三

杨静远,女,出生于1923年,父亲是知名的经济学家杨端六,母亲是“五四”以来颇有名气的女作家袁昌英。1941—1945年间,杨静远就读于内迁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文法学院外文系,父母在武汉大学任教:父亲是经济系教授,母亲是她就读的外文系教授。1941年7月14日,杨静远开始在母亲送给她的精美本子上记录中学毕业后备考及就读武汉大学的生活,直到1945年8月10日抗战胜利、她完成大学本科学业。这四年中的三年,杨静远家住在一处名为“让庐”的宅子里,因此她给这部日记起名为“让庐日记”。

用杨静远自己的话来说,《日记》是十八岁到二十二岁的她“用一颗热切敏感的心逐日捕捉和记录下”的四年乐山岁月的点点滴滴,也是她完整的大学本科生涯的一步一履。展读这部日记,就如浏览一幅幅简洁明快的写生画,不同的读者总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战云密布下后方大学校园生活的一瞥。

战争不仅波及每一个沦陷区中国人的现实生活,而且牵动着每一个后方人的神经,生命安全、不愿做亡国奴的尊严、生活的安定、前途的发展……无一不因为战争而受到极大的威胁。正如《日记》篇头语所说:日常生活的天空“无日不布满战云。除了随时有可能在日寇炸弹下家毁人亡,且不知哪天沦为铁蹄下的亡国奴”。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良心和民族的精英,对战局的关注强于一般民众。高校校园是高级知识分子云集之处,战况信息的获得、流通非常迅速,每一条来自前线的消息,立马会成为传播、谈论的焦点。可以说,战局的变化是后方校园最敏感、最大众化的话题,每个人的心境随之波动。正如杨静远所说:“我们在这后方仍旧生活,但心灵上却像随着大军一同败落,一同挺进。国家真是每个人的啊!”

《日记》中有约三十余处论及战局,且每一点战局信息都像一颗掷入湖水中的大石头,引起波动无数。比如:

1941年9月22、23日的日记提到得知中日正在湘北激战,全家人颇为焦虑:“报载湘北激战,爹爹又急了,说是把婆送回湖南是再错。唉,世界太乱了,今天不知明天会变得怎样。”“上午报载战况,使我们非常着急。爹爹提起送婆的事,大烦噪一顿。妈妈后来想想事情不顺利,哭了一大场……我想到中国抗战胜利不易实现,又想中国人坏的那么多,这个国家存在的希望很小,倒是对自己的命运看淡了。想着到了那一天亡国的日子,我们就可以从容地跟着民族死去,倒是最好的结果,免得活着受罪。”

杨端六从小事母至孝,武汉大学初迁乐山时,母亲跟他家住在一起。1941年9月7日,为躲避日本飞机对乐山的不时空袭,他把母亲送回湖南老家。得知中日湘北激战,他对母亲的安危无比牵挂,使一家人心情更加紧张。

1941年12月,美、日正式开战,一直看不到抗战胜利曙光的师生们兴奋不已:“忽然一个消息传来:美日正式开战,同时一个纸条传来,说是美国一百架飞机炸东京。啊,我喜得一声尖叫,接着是放肆的狂笑。但接着我又不敢相信第二个消息是确实的。这是太好的消息呀!……上通史课陶振誉先生讲美日战争,我们都很高兴。”

1942年冬,中国全面抗战已经持续了五个年头,日本仍在疯狂进攻,中国方面不断失利,物价上涨,老百姓生活困难,前途茫茫,后方大学的师生们无不心忧。武汉大学的一位职员竟忧急过度而精神失常。1942年12月19日日记这样记述:“妈妈告诉我学校里一位职员因时局问题急得发疯,睡在床上玩一根绳,用手指捻着划圈子,说是和罗斯福打电话。一会笑嘻嘻地告诉大家不要紧,罗斯福说有办法,放心好了。这种触目惊心的事真可表现出战争的痛苦与罪恶,谁听了不心惊?”

1943年夏秋,欧洲战场上盟军的顺利进展仿佛让中国人看到了抗战的曙光,就连一些对战局一直悲观的人也开始树起了信心。1943年7月10日日记:“《诚报》消息:意大利投降同盟国,大家都觉得战事不出一两年就会结束。连素来悲观的爹爹都不做声,好像表示默认局面的好转。”

然而,直到1944年夏天,中国抗战仍然压力重重,节节失利,老百姓1943年夏秋刚刚感觉到的一线转机和希望似又破灭。且看1944年5月12日日记:“时局恶劣极了。苏联在新疆进攻,河南战事吃紧,湘北又要开始一次大战。据说英美对中国不满。要是郑州失陷,恐怕就要议和。天哪,议和就完了,再辈子也别想翻身了!”

在抗战困难重重的情势下,爱国的知识分子想为国家尽一份力。可是,不少人感到自己所学、所长并不能为国家解燃眉之急,难免苦恼和自轻。1944年6月22日日记:“湘北战争恶化,湖南有整个丢失的危险了。盟国战事节节好转,我们自己却一天天逼紧了。……这形势使人更沮丧、绝望。我怕我学的这门东西远水不救近火,急切需要的不是我!我不信任自己工作的价值了。火烧到头发了,我还在做梦,梦见月亮里美的世界。无怪乎文人招人轻视。走怎样的一条路就能最迅速地对国家尽一份力?我的心似箭,我的步子如蜗牛。叫我怎不急死!”

1944年秋冬,日军大有进逼四川之势,大后方人心惶惶,不少人开始作最坏的打算:一旦四川沦陷,到何处、怎样求生。杨静远的父母多次就此问题进行紧急讨论。10月14日,袁昌英急切地提出投资做点小生意,否则,一旦日军进入四川,武汉大学解散,一家人的生计大成问题;杨端六认为袁昌英的办法行不通,但他一点好办法也没有,像被困的囚徒。19日,袁、杨夫妇再谈紧急情况下是躲到乡下安全一些,还是跟着四川师管区司令韩文源的军队去雷(雷波)、马(马边)、峨(峨边)、屏(屏山)彝族地区去躲避。20日,杨端六感到去雷、马、峨、屏也非良策,但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下午去拜访当地一位董医生时,难抑焦虑心情,不由自主谈起战争形势和出路;回家途中经过韩文源家,他带女儿进去探听消息,以便尽早对时局有较准确的认识,并找到进退之法。

11月,战局对中国更加不利,人心愈益难以安定,寻找逃身之法显得尤其迫切。18日,袁昌英提出一旦贵阳失守,一家人可以到四川青神,或者到洪雅,但有关的具体情况不很了解,需要进一步打听。19日,广西宜山(今宜州县)已经失守,眼见中国军队毫无抵抗力,袁昌英焦虑得哭了;杨静远也无心做事,内心压抑得喘不过气来。21日,经过和朋友反复商量,袁昌英认为往西昌逃是一条活路。

12月,战事步步吃紧,眼看日军快打到贵阳了,乐山的人们心乱如麻。武汉大学不少女生认为,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从军是惟一出路。武汉大学附中几个未成年的女孩子陈小滢、郭玉英、杨衍枝为国忧心,竟毅然从军。4日,杨端六、袁昌英很严肃细致地讨论将来计划——暂时躲到峨眉县郊,以免长途逃难颠沛流离,并打算去实地考察。直到8日、13日,中国攻克贵州独山、三合、南丹要塞,湘桂战局稍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后方人们的紧张情绪才有所缓解。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中日战局反反复复,师生们只好盼望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大局的好转能给中国抗战带来哪怕是如丝如缕的阳光。不幸的是,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突然去世,欧洲战场困难重重,笼罩在后方高校师生心头浓重的战争阴云更加凝重。1945年4月20日日记:“今天的广播消息很不好,当头一排惊心的红字标题:《世界和平前途黯淡》、《攻入柏林仅是政治问题》、《教皇警告三次大战》……罗斯福一死,确是给这苦挣中的世界一个大打击。英、苏之间的冲突愈露骨了。如果世界不得宁静,中国更谈不上有什么希望了。”

直到1945年8月10日,日本昭和天皇裕仁通过瑞典及瑞士政府向中、美、英、苏四国照会接受《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中国人才如释重负。1945年8月10日记:

日本,那凶残横暴的敌人,居然竖起了降旗!……爹爹从叶乔家回来,在门外就以不常见的兴奋的声音喊:“好消息哟!顶好的消息:日本投降了!”……这时外面爆竹声大作,像是久被压抑而爆发的狂笑。八年来忍气吞声的中国人的情绪一下奔放地冲上来。

战争不仅扰乱后方高校师生内心的安宁,而且用贫困摧残着他们的健康。尤其是进入四十年代,长期战争对中国经济的破坏日益明显,日常用品紧缺,物价快速上升,生活费急剧增多,不少师生的生活陷入困境——营养不良、缺衣少穿。就拿伙食来说,到1943年,市场上普通的大米已经很难买到,师生们只能吃掺杂着石子、稗子的糙米煮成的米饭。1943年12月27日日记:“这一向宿舍里饭坏极了,尽是稗子,每餐饭要吃四十分钟,一碗热饭挑到后来变得冰冷,而饿着的肚子也不想吃了。可是不得不耐下性子挑,因为不挑有得盲肠炎的危险。”

与贫困相伴随的是疾病,不少人因患病后得不到有效休养和治疗而去世。《日记》中仅所记死亡的教授就有六位:机械系的郭霖,矿冶系的王胡子,哲学系的黄方刚(黄炎培之子),历史系的吴其昌,数学系的萧君绛,外文系的费鉴照。其中,黄方刚、吴其昌、费鉴照死于肺病,王胡子死于贫血症,萧君绛死于肠痨。他们的病逝大都与贫困有关。以有关王胡子、萧君绛和费鉴照的记述为例:

1942年9月26日日记:“听到一个可怕的消息:矿冶系教授王胡子死了,是因为贫血症,实在是营养不足。据说他预定的十年计划,连新鲜蔬菜都不吃,只吃腌的咸菜,肉类更不用说了。”

1944年5月14日日记:“(戴铭巽教授)告诉我妈妈在萧家,因为‘萧[君绛]先生过世了’!……据说是肠痨。累死的,饿死的。”

萧君绛教授不仅为学认真,而且熟悉中医,经常免费为周围的人们诊病。这样一个热心且严谨的人在又累又饿中失去生命,怎能不令人可惜、可叹?

费鉴照上世纪三十年代从欧洲留学回来后,在英美文学研究方面发表了大量文章,俨然一位颇引同行注目的学术新秀。可是,在乐山,只有一个瞎了一只眼的女仆照料他的生活,肺病摧残着他的身体,也销蚀着他的学术生命力,使他最终在百般无奈和孤寂中去世。1945年2月11日日记这样记述:“费鉴照昨天下午过去了。……(他)也许曾有野心,火焰般遥远的梦,在一瞬间燃起他的热,可是蓦然清醒过来,蟾蜍般冰冷酷毒的现实会爬上他的五脏,狞笑着栖息在那儿。这一部无声中进行的人生剧在艺术上该多有价值,然而艺术是以人生中最惨痛的一切作食粮的。”

学生因贫病交加而去世的更多。后方高校大多数学生仅靠政府给予的微薄贷金维持生活,长期处在半饥饿中,普遍营养不良,导致容易生病、有病难医。武汉大学把这些远离家乡的游魂安葬在一座小山上,学子们称那座小山为“第八宿舍”(因武汉大学在乐山共有七个学生宿舍,其中男宿舍六个,女宿舍一个)。几年下来,“第八宿舍”已经颇成规模,山头上满是坟丘。

夺去学生生命最普遍的疾病,是肺病和伤寒。《日记》中最凄惨的有关肺病的记述当属武汉大学一对姐妹花——陈上皞、陈上晓和她们的家庭。1942年10月11日,得知陈上晓死了,杨静远惊得说不出话来:陈上晓是她平生见过的最美的女孩,那么娇艳而灿烂,怎么一下子就死了呢!《日记》的注释非常简要地叙述了这对姊妹花的家庭:“陈太太的丈夫先死于肺结核,九个子女相继被这病夺去生命。最后死去的是一对姊妹花,上皞是武大外文系的高才生,毕业后不久就死去,剩下最后的也是最美的上晓也死了。”

1943年夏,乐山流行伤寒,不少学生染病,其中有七个病死。《日记》1943年7月6日、15日、26日、30日均有相关记载。

此外,贫血、疟疾在学生中也比较多见。《日记》1943年5月25日记:“晚饭时妈妈说刘啸云上课时忽然晕倒了,大概由于贫血。”

《日记》后四分之一部分着笔最多的工学院学生顾耕,则在贫困中长期遭受疟疾的折磨。顾耕来自沦陷区,父亲已逝,只有母亲,没有兄弟姐妹。1945年6月10日日记:“(顾耕对我说)‘你不知道,我有两次差点休学了。’我大惊:‘为什么?’‘……休学了好做事呀。’我问他后来怎样解决的,他说是卖了些衣服。还有,他常常打摆子(疟疾),可是又不得不苦挣起来做事。他真苦,然而他是那么奋发。”

1945年6月25日日记:“朱正清告诉我顾耕病了,又是打摆子,病得相当重,恐怕不能参加考试。”

令人敬佩的是,不少学生在贫困和疾病面前表现得非常顽强,依然努力学习,认真做事。1943年夏天,化学系四年级女生陆道蕴患着严重的伤寒,高烧费氏一百零六度,肠子已经出血,但她硬撑着病体用功地学习,参加了毕业大考,且考了第一。外文系学生王梦兰患严重的肺病,仅靠微薄的贷金维持生活,却能够一面勤奋学习,一面作为地下党员积极活动,一度担任中共武汉大学女生部党支书。

虽是战时,但乐山武汉大学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尤其是社团多,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等自由地加入。杨静远爱好文学和音乐,《日记》中提到的歌咏社团和话剧社团较多,如海风歌咏团、联青合唱团、南风合唱团、田园合唱团、长啸歌咏团、峨眉剧社、南友剧社等。

歌咏社团每周定期练歌,且不时举行音乐会、唱片会等,相当活跃。1943、1944年,杨静远同时参加联青和南风两个合唱团,每周有大约三个晚上练唱。在爱音乐的她看来,练唱的时间一点也不算多,因为她从唱歌中感受到无穷乐趣。大学四年,她参加合唱过的歌曲有《抗敌歌》、《旗正飘飘》、《游击队歌》、《太行山上》、《胜利进行曲》、《我所爱的大中华》、《风吼雷鸣》、《黄河大合唱》等。

话剧社也很受师生关注。《日记》对峨眉剧社演出《莎乐美》和《群鬼》的情况记述较多。1942年12月14日日记:“峨眉剧社要演《莎乐美》和《群鬼》(王尔德和易卜生的剧),出了很引人注目的预告。”

广告登出之后,引起不少同学关注。12月17日,女生宿舍举行了座谈会,专门讨论《莎乐美》和王尔德,请了苏雪林、袁昌英、朱君允三位女教师分别对剧本及作者进行介绍和分析。料想话剧正式演出时,该是吸引了不少观众前去一睹为快。杨静远1943年1月2日观看后,大为满足:“晚上看话剧《莎乐美》。……看后觉得不错。我喜欢莎乐美(丁景云饰),跳舞好看极了。灯光、音乐、服装合成很美的情调。在战时能看到这种软性的舞蹈当然很不容易,也就不用苛求了。”

南友剧社全称为“南开校友话剧社”。杨静远中学时曾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因此南友剧社的活动她也参加。1943年3月,南友剧社准备演《日出》,杨静远花了一周多时间为它画好一幅广告画;29日,《日出》预演,杨静远前去帮忙、观看。1944年6月1日晚,南友剧社演由《茶花女》改编的话剧《天长地久》,不少师生前去观看。可惜这次演出不太成功。

外文系1943级学生、后来定居台湾的齐邦媛在回忆录《巨流河》中,忆及1945年夏天给她写信的提琴手黄君时,也提到这次演出:

南开校友话剧社1944年6月初为欢送毕业同学公演话剧《天长地久》,是由《茶花女》剧情改编的抗战名剧。……在几乎完全没有音响设备的学生社团,全靠幕后的真人支援;他们说演曹禺的《雷雨》时,后台几位男同学站在梯子上拿盆子往地上倒水,一位壮汉架好一大块铁板,另一位用锤子拼命地敲,又有闪电又有雷声。……黄君,虽不是(南开中学)校友,但性情温和,(演《天长地久》时)被请来在幕后奏乐。导演同学跟他说,你们提琴的曲名我不太懂得,你只要准备一首轻快的,一首悲伤的,到时候我告诉你拉哪一首就是了。那晚上,我们所有校友都被派了工作,我和另一个大一新生王世瑞,上台在秋千上坐了两分钟,代表纯洁无忧,然后就到后台去帮忙提词。不知是导演喊错了,还是提琴手听错了(后台又黑又窄又脏),当男女主角恋爱幸福的时候,有人推黄君说,弹那个“悲的”,他就很有情调地拉起舒曼的《梦幻曲》,前台演员听了简直笑不出来了。

第二天城里小报说,南友话剧社这次演出一塌糊涂,男主角不知爱为何物,只有女主角鲁巧珍一人独撑全剧。黄君虽未表示震怒,但是南开校友看到他有些尴尬,有些亏欠。

除了校园社团的话剧可观赏之外,一些商业性的话剧演出也受到师生们的关注。遗憾的是,对大多数仅靠政府贷金维持生活的学子来说,门票是一项大开支。除非蹭票或买最便宜的票,他们一般无财力涉足。《日记》记载,1942年4月19日晚饭后,杨静远与三位同学一起买每人五元的票(另一种票是每人五十元)去中山公园欣赏曹禺创作的话剧《北京人》。1944年上半年,中华剧艺社(简称“中艺”)到乐山演出《金玉满堂》、《孔雀胆》、《天国春秋》、《清宫外史》等,因好友冼岫的哥哥是中艺成员,杨静远多次得到赠票或被引领免费入场观看。

此外,武汉大学还有政治学会、英文会等学术性社团。它们不定期地组织学术讲座或讨论,逢年过节也会搞联欢活动,联络成员之间的感情。

乐山基督教会的团契也很活跃,不仅教徒学生参加,非教徒学生也可自愿加入活动。教会的团契室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活动场所,学生可以在那里读书、讨论、打桥牌、唱歌,还可以举行小型的联欢。它给予战争阴云下离家在外的学子无数安慰与温暖。

看壁报是大学校园课余生活的另一基本内容。武汉大学的壁报常常围绕校园关注的话题发表言论,是学子们喜闻乐见的读物。乐山时期,“政谈”、“文谈”、“风雨谈”、“课余谈”、“海燕”、“现代春秋”六个壁报团体影响最大,它们还曾在1944年6月围绕言论出版自由问题举行过一次热烈、紧张、严肃的联合讨论会。

战时的乐山和后方的其他文化城一样不时有画展。比如,1944年冬,关山月画展在乐山举行,武汉大学的师生们大饱眼福。杨静远这样记述观感:

关山月新近从西北回来,画了许多大漠风光,有几幅祁连山牧场的画我最喜欢。他的画最好的是背景,那色彩的柔润缥缈真能托出西北气息。只是人物脸孔都是一型的,像香烟片上的美女。然后董伯伯介绍我们认识关山月,矮个子,脸型一看就是广东人。……我们要求看关临摹的敦煌壁画。他一共画了一百多幅,只带来几十幅,可是已经够我们欣赏好一会儿了。壁画我非常喜欢,时代有隋、唐、宋等,题材总和佛教有关,可是艺术的胚胎质地很高,笔法简易,属图案型。我认为比中国正统古画都好,实在值得一看。

乐山唯一的一家电影院叫岷江电影院,时常有新片放映,可惜师生们大多没有余钱买票。《日记》1941年11月14日记:“同学们许多都去看电影,今夜放《恋之火》。我早就想看这片子,但现在我不要看电影。我不能再乱花一文钱。诱惑虽大,我应当学着坚定意志,抵抗诱惑。”

校园体育和郊游也受到武汉大学师生青睐。课余、饭后,打球、跳高、跳远、跑步的大有人在。同时,乐山近山临水,学生们常常三五成群到近郊游玩,喜欢安静的,坐在江边,江面、水草、鸟叫汇合成大自然最为随意的画面,人在画中,看书、聊天、写作都是享受;喜欢跋涉的,坐船过河,到郊野走走,爽心健体。教师们也不时或举家,或邀友,或独自一人去郊游,在乐山安静的山水中,暂时忘掉战争的阴影、思乡的情愫、人生的困惑。《日记》中有关郊游的记述非常多见。

此外,为了缓解战乱中学子的紧张情绪,武汉大学学生服务处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活跃校园生活。《日记》中这样述及学生服务处1944年举办过的两次唱片音乐会。

1944年3月11日:“晚上团契室开唱片音乐会,学生服务处主办,放全部Faust(古诺歌剧《浮士德》)。一共十六张片子,听了三个钟头。小小团契室挤了一百来人。我给妈妈弄到一张票,她也来听。音乐本身好,唱得也好。只有一点我认为可惜,就是一个角色Siebel(席贝尔)是男子,却因他性格柔弱,用女中音唱,听起来怪别扭的。”

1944年5月20日:“晚上学生服务处第三次开唱片音乐会,放意大利puccini的Madame Butterfly(普契尼:《蝴蝶夫人》),有二十几张片子,大体不及Faust,因为男音都差,只有女高音好听。不过配音极好,极富东方色彩,神秘情调。”

4.关于“校园”的日记 篇四

不一会儿,太阳失去了那夺目的亮光,通红的一片,像害羞的小姑娘的脸蛋儿。太阳落到了半山腰,只露出了小半脸,好象在对我们说:再见了,小朋友们,我要下班了,明天我们再见吧,再见!

没几分钟,夕阳消失了,连天空的花衣裳和山脉的金花边也消失了!

5.生活的艰涩日记 篇五

忙碌了一天,神马正经事都没干成。

优盘的出租屋地暖破裂殃及楼下,泡了装修,等物业等了三天,一点的工作量,要1000个元。不忍。想起在七楼干过活的何师傅,一打电话,居然联系上了。来看,开口700个元,我云500个元,对方550个元,定,明天开工。

明天会更忙,下午还要去局里开会。让李欣潞帮忙打上工作餐,还不知能不能吃得上。

中午的电梯中碰见彭涛,哈哈道听说房子有希望了,还是住一块热闹。想起拆迁年代,某半夜斗争中彭将军的英勇,感味人生不经次拆迁才是遗憾。

接了闺女送回家,地下室找乳胶漆。

才想起早晨收废品的老娘们还没给钱。原来是早晨打开地下室一看满了,装家具的纸箱子好几个,搭平台剩下的两条彩钢板,各种容器等等,统统拉出楼道中,竟占据了偌大的面积,心想我要发,找小区废品回收。只老娘们在,云她老公不在。我说我忙着上班,你先把货整走,慢慢整。老娘们高兴,说你还没退呀,退了就享福了。我哈到,额还得干5年哩。

去单位的路上,越琢磨越不对,额今年45,再干5年50,好像女同志也不能50退吧,不行,晚上要钱时得给老娘们纠正一下,咋看着额有这老哈?!

去了,老娘们自己在,满脸笑,云她老公都称好了,该5块5,多给点给你6块吧。额在瞬间想起昨天在社里的Q群里看到的“指尖划过千年”笑话“石家庄的幸福指数最高”,于是额在瞬间反应是千恩万谢,为了石家庄的幸福指数,不再告知老娘们额那两条彩钢板是好几百个元进的货哈。

揣着6个元,想,闺女今天在学校为“改善环境”捐了5个元,额还剩1个元,让她明天再捐了吧,双向环保。唯一的耽心就是老娘们会不会把额的智商看的太低太低。哎,快干额的事去吧。

于是用老婆的自行车驮了一桶沉沉的`乳胶漆,返回优盘,在桥上还艳遇了迟丽萍。夕阳正在西下,路上快要高峰了,又到了各色suv显摆的时段了。

过二药,短信响,老师又在留作业了,赶紧转发给老婆。突然,那会还在身后的提包的三位女孩,搭讪过来,其中一位个头较低的先喊哥后改叔,问做皮革保养么,我哈哈大笑,心想,一身土,驮着乳胶漆,落魄如此,竟还能承载着这些小姑娘的业务希望,额说,在办公室买过了,一只白的,一只黑的。小姑娘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再要只棕的吧,我说不了谢谢。小姑娘看了一眼我的重负,说您慢点。

额没有再为石家庄的幸福指数再做点小贡献。内心突起一股酸楚,我敬佩这些小姑娘。

神马事情都不能多想,比如这些远离爹娘在异乡推销鞋油的小姑娘。哎,生活的艰涩!

生活的艰涩——想起的这个句子来源于数日前买下的一本一个台湾同好写的一本书《世界各地的古玩市场》,在前言中,他说了一句,收藏的爱好让他在艰涩的生活中得到慰藉,这一句话打动了额,于是花好几十个元买下那本书,额是从来不愿买现在的人写的书的。

明天会开完,能顺便看下额的爹娘,初一以后再没见呢。

如流水账般,记下今日的艰涩,锻炼吓脑子,不至于过早的老年痴呆。

6.难忘的生活日记 篇六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我的小学生活却一去不复返了。回想起小学的生活,回想起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学习的日子,就令人难忘。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的谆谆教诲,忘不了您的悉心照顾,忘不了从调皮捣蛋到懂事乖巧,您付出了多少努力,流了多少汗。您是勤勤恳恳的园丁,为了培养鲜花,付出了多少辛劳。您是默默奉献的春雨,为了滋润小苗,操了多少心。您是无私的红烛,为了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留下了多少汗。参天大树忘不了根须,浩浩江河忘不了源头,我们又怎能忘记老师呢?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昨日朝夕相处的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我们曾在同一间教室里书声琅琅,我们曾在同一片乐土上嬉戏玩耍,我们曾在同一片天空下放飞梦想。昨日的.美丽的点滴已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再也抹不去。可转眼就要分开,心中又怎能平静?

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让我们健康成长,在这里,我们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也养成了团结互助、遵守纪律、努力奋斗的好学风。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里懂得了感恩,也获得了知识的源泉,做人的道理

以前,我总想着快点长大,接触更多的朋友和老师。可现在我只想留在小学生活里,因为有太多不舍。可时间的匆匆,使我不得不离开,但我却不会忘记这些难忘的事,深厚的情。无论将来我去了哪里,都会回来探望这美丽而又温暖的母校。

7.教学生借助日记记录生活之美 篇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对小学生来说是再快乐不过的事。我们不妨引导孩子趁过年之际写点儿春节日记,把“年”留住,为日后写作积累素材。“过年”日记记什么呢?我们可从知“年”、集“年”、吃“年”、写“年”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寻求“年”之美、记录“年”之美。

一、知“年”,感知年俗美

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向人请教,了解有关“年”的知识。比如,年也叫春节,即农历的元旦。它是我国人民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在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古代,人们把立春作为春节,把正月初一作元旦或元日,也有的称为“三元”,意思是说这一天为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以日记的形式,把关于“年”的知识记下来。

其二是引导学生感知过年的风俗习惯。我国有56个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尤其年俗更别具特色。比如,除夕全家团聚守岁,象征着平安和团圆。国外的新年食俗更是多种多样:越南人吃年夜饭不能喝汤,如果喝了汤,种上的庄稼会遭水灾;阿根廷人除夕夜全家团圆喝蒜瓣汤,象征吉祥,然后听到十二点钟声,每响一下吃一粒葡萄,表示新年里月月如意;匈牙利人新年绝不吃禽类和鲜鱼,禽有翅膀,吃了幸福会飞去,吃鱼,快乐会溜跑。如果学生能把国内外的年俗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年俗谱,这对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大有帮助。

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向别人请教,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年”的知识,也知道了年俗蕴含着人们美好的向往和期盼,又让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二、集“年”,感受诗文美

其一是收集春联。过年贴春联,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春联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人们的渴盼、希冀,表达了人们的心境。革命家陈毅早先就写了“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不成,事不成,事事不成事事成”的名联,表达了他“春待来年”的心境。也可以说,春联是社会发展的“标签”,不同时代的春联烙上了不同时代的印痕。在食不果腹的年代,一副“让富贵安家落户,送贫困扫地出门”的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吉庆有余的渴盼。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祖国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副“穿花衣戴新帽漂漂亮亮辞旧岁,乘高铁坐飞机高高兴兴迎新春”的春联是当代人们过年的真实写照。

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将一些春联集下来,品词析句,感受对联的形式美、韵律美、对称美、寓意美,这会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获得知识与思想的同步提高。

其二是收集关于“年”的诗、文。在我国文学宝库里,写“年”的名诗佳文、清词亮句不胜枚举。或描写、或抒情,或明理、或言志。如本文开头一诗,是宋朝诗人王安石所写的《元日》,诗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过年图。诗中有景有情,有动有静,给人以诗情画意之美,让人领略到融融春光之美。把这样的诗记下来,在以后的作文中有选择地运用,会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瑰宝,学生从诗文的收集和记录中定能受到美的感染。

其三是收集过年的短信、贺卡祝福语。过年送祝福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提高,手机短信、电子贺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如羊年的:“祝你羊年快乐,洋洋得意,晦气扬长而去,好运扬眉吐气;阳春白雪更漂亮,洋洋洒洒纳吉祥;万事阳光大道……”的短信,让你心悦;“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的贺卡,让你神情激荡;“清蒸鱼、糖醋鱼、水煮鱼、酸菜鱼……鱼乐无穷。愿你如鱼得水,祝你年年有余”的祝福,让你开怀。

学生在记录这些短信、祝福语的过程中,不仅长知识、受启迪,还能感受亲情的美好,得到心灵的慰藉。

三、吃“年”,品尝年味美

过年亲朋相聚、走亲访友,吃自然成了学生过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老师能引领学生在享受山珍海味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大餐的滋味,就必将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其一是品烹饪技法之美。我国菜的烹饪技法十分讲究,有炒、爆、烹、炸、溜、烩、煎、贴、烧、闷、扒、蒸、烤、涮、氽、炖、煨、酱、卤、熏、拌、炝、煮、熬,以及甜菜的拔丝、蜜汁、挂霜等几十种,而由这几十种技法烹制出的菜肴又有万种以上,真可谓万菜万技、千菜千姿、百菜百味。

其二是品菜肴的色彩美。菜肴的色彩丰富多彩,有的来自原料本身的色彩,像红枣、辣椒、樱桃、山楂、番茄呈红色,黄豆、金针、蛋黄呈黄色,青豆、青梅、青菜呈绿色,莲子、百合、豆腐、茭白呈白色,桔元、木耳、皮蛋呈黑色,等等。有的用橙红、酱红、紫红、橙黄、乳黄、深绿、淡绿、玉白等色泽原料。当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菜肴摆上餐桌时,人们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宝库:红色的如玛瑙,白色的似珍珠,黄色的赛纯金,绿色的像翡翠,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着这些佳肴,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景色之中。这时的菜肴,已远远超出了它“可吃”的意义,而成为色彩艺术的结晶。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为什么节日蛋糕制作得那么玲珑剔透?为什么菜谱中有那么多美名佳称?为什么高级厨师要在食物上描龙绣凤、雕花镂果?如果学生能把“吃”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就会加深审美体验,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强化自身的审美修养。

四、写“年”,把“年”留住

丰富多彩的春节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日记”源泉。扫屋布房、购物备宴、家人相聚、迎喜接福、走亲访友;看龙灯、舞旱船、逛街市……这一切的一切,为写日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可以足不出户,把家里发生的事情写下来;可以走向社会,到街市上看一看,把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总之,家中的一桌酒菜、一台精美的电视节目、街市上一声甜甜的叫卖、一个五彩的货摊,一声乡音、一片乡景都可以摄入日记的镜头。

8.我的校园黑客日记 连载3 篇八

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天气还不错,寝室的哥们几都出去玩了,我也正准备去机房继续搞那台电脑……突然,手机“今天好运气,你老狼请吃鸡呀~~”响了,一看短信,“大校门,速来!小黑”。一定有好事儿,我来不及细想,急忙往大校门赶去……

办公室泄密,当前的大问题

见到小黑后,他二话不说,抬手拦了一辆的士,“司机,我们到市xx局,谢谢!”来到目的地——市xx局后,门口的中年男子和门卫交涉了几句,把我们“领”了进去。我们边走边聊,原来这位中年男子是小黑的叔叔,市xx局的一位科长,由于近期他们办公室因泄密事件被上头批评了几次,所以就想请小黑来看看。我这次要扮演“反派”——办公室窃密的“黑客”,小黑则客串“安全专家”。我们不仅要演练办公室安全攻防,还要进行安全加固工作。

叔叔的办公室属于市xx局的局域网,一台交换机连接了六台电脑,设定为一个工作组,通过代理服务器连到外网。每台电脑都是用的WinXP SP2,也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看样子安全防范工作做得还不错。但是堡垒往往容易从内部攻破,办公室泄密事件大多是由于内部人员操作不当或大意引起的,所以我和小黑就把演练重点放在了内部安全漏洞上。

我攻你守,办公室拒绝“内鬼”

第一步,查看电脑是否设置了开机密码和系统登录密码,这是办公人员最容易忽视的地方。以小黑叔叔的电脑为例,我坐上去开机……不出所料,我发现他为了使用方便,不仅没有设置开机密码和系统登录密码,而且连屏幕保护密码也没有设。这样我就轻而易举地进入了系统,各种工作文档呈现在眼前……

小黑看到,立马和我换位,边重启边向他叔叔讲解:“第一步进入BIOS设置,设好开机密码及BIOS设置密码,第二步进入控制面板的‘用户账户’,为自己的系统账户设一个密码。这样,开机时要输入开机密码,进入系统时要输入登录密码,只有输对这两道密码才能进入系统桌面。这好比两道防线。”

“另外,开启屏幕保护密码。如果有事要暂时离开,一段时间后系统会自动运行屏保程序,回来后必须输入登录密码才能解除锁定。”

第二步,看看电脑是否共享了不必要的文件夹,这也是很多办公室人员的通病。我坐回电脑后打开其“网上邻居”,吃惊地发现很多共享文件夹,不仅有和工作相关的,也有和工作无关的(图1)!

我随意选了一个共享文件夹,直接双击就打开了,连密码都没有!“看样子,这些共享文件夹都是大家有意无意间共享的,其中的机密文件夹可能是共享用完后忘了关闭。如果我是有心偷资料的内部人员,这简直就如探囊取物……”我一边摇头一边说。

“那怎么防备‘内贼’呢?有时为了方便个别同事查阅,我必须共享一些资料。”叔叔急切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不安。

“这个很简单,如果非要使用共享文件夹,那就为它设置访问密码,只允许知道密码的人打开。”小黑落座之后,边操作边讲解。首先,他打开“我的电脑”,依次进入“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去掉“使用简单共享(推荐)”的钩。然后,依次点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用户账户”,创建一个有密码的受限用户Share。接着,用鼠标右键单击要共享的文件夹(假设要共享NTFS分区上的“Datr文件夹),依次选择“共享和安全”→“共享”→“共享该文件夹”。最后,点击“权限”→“删除”按钮,将默认的Everyone(任何用户)删除,再依次点击“添加”→“高级”→“立即查找”,在用户列表中选择Share受限用户添加,并控制其访问权限(图2)这样一来,只有被叔叔私下告知了这个Share用户名及密码的内部人员,才能以有限的权限进入他的共享文件夹“Data’,查看资料。

第三步,看看能不能从外部接入移动存储设备,悦取资料。我回座后继续进行“入侵”尝试,在电脑的USB接口上插入闪盘……一会JLwinXP就识别出闪盘并弹出了自动运行窗口。小黑脸上闪过一丝苦笑,虽然只是模拟演练,但此漏洞却为可小觑。不管是单位内部人员还是外来人员,都可以利用这个漏洞手工或用病毒自动把电脑中的资料下载到闪盘中,同时还可以给电脑植入木马程序。

对于没必要使用USB接口的电脑,完全可以把USB接口禁用,以避免外接USB存储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小黑重新启动电脑,在开机自检时按下键盘上的“Delete”键并输入密码进入BIOS设置界面,选择“Inteerated Perioherals”选项,将其“USB 1.1 Controller”和“USB 2.O Controller”的属性设置为“Disabled”,禁用了USB接口。加上前面设置的开机密码和BIOS设置密码等,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他人无法解“锁”USB接口。

查漏补缺,办公室安全加固

“有了这三大安全措施,基本能确保自己的内部资料不会泄露了。”听到小黑这番话,叔叔微微颔首。“不过,对于系统本身的漏洞以及安全软件的设置,也不可忽视。”小黑这句话让叔叔的脸色再次凝重起来。“对,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电脑不要出现漏洞。”我点头表示同意。

1.重要文件,设置密码

“密码是保护系统安全的有力武器,对于文件保护也是如此。”小黑打开桌面上的一个Word文档,然后扭头对叔叔说,“其实Office文件和WinrarE,缩包等都可以设置密码,我们可以利用其自带的加密功能来提高安全性。”

小黑接着演示了怎样加密Word文档,依次单击word主界面的“工具”→“选项”→“安全性”,输入密码并确认后,点击“确定”按钮。

注意:Office的其他软件,例如Excel和PowerDoInt等的密码设置方法与word类似。

2.系统补丁,及时安装

“由于windows系统过于庞大复杂,因而安全漏洞难免存在。我们一定要及时安装系统补丁,否则电脑就等于打开了后门,任由网络黑客出入。”小黑熟练地打开控制面板,双击“自动更新”图标,在弹出的窗口中将“自动”项选中,并设定了一个自动下载补丁的时间,单击“确定”按钮保存设置。“以后每天一到我设定的时间,系统就会自动从Windows官方网站中查找、下载和安装最新的补丁了。”

注意:如果你不喜欢wlndows的自动更新功能,可用《360安全卫士》、《金山清理专家》、《雅虎天盾》、《QQ医生》或《迅雷》的相关功能来修补系统漏洞。

3.安全软件,确保更新

“安装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如果不及时进行病毒库和安全规则的更新,这些防线形同虚设。我们一定要将其都设置为自动更新!”小黑用鼠标右击系统托盘的天网防火墙图标,选择“系统设置”→“在线升级设置”,将“有新的升级包就提示”项选中(图3)。“OK,现在防火墙软件就可以时刻保持最新版本了,下面设置杀毒软件……”

9.校园的秋天日记 篇九

穿过中厅,来到操场,操场前立着的那根高高的旗杆上,五星红旗在轻轻地随风飘动,它是那样的火红。风一停,它便垂下,围住旗杆头,好像是一枝屹立着的红缨枪,又像是一支高耸着的火炬。我们学校操场旁,有一条小河,河边种植着一排柳树,被秋风扫落的柳叶,就像一叶叶小舟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航行。往日,常常爱那钻钻,这看看的小草,这时也老实了。它们悄悄地进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乖乖地入睡。往日,挺拔高耸的树木为了保存自己身体里的水分而穿的翠绿翠绿的外衣,如今也脱下去了,它们也许是怕严冬来临后的恶劣天气把那宝贝衣服弄脏,等过了冬天再穿吧!虽然秋天草木花卉凋谢,但不是完结,不是衰落,不是萧条,而是在准备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课时,琅琅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里飞出来。像动人的童声大合唱,回荡在校园。课间,操场上到处是龙腾虎跃的场面:有的在爬杆,有的在跳远,有的在赛跑,有的在跳皮筋、做游戏,还有的在球场上打球……。

10.我的生活日记 篇十

今天同学们都带着鸡蛋来学校,谁也不知道这是要干什么,这一切都是因那个奇怪的作业“带一个鸡蛋”而引起的。到了下午的综合实践2,唐老师问我们:“你们剥鸡蛋要用多少时间来剥?”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说着,谢仁豪最牛,说只用了四秒钟就把鸡蛋给剥完了。我想:老师来问这个干吗,可能这其中另有玄机。”接下来唐老师又问我们:“平时你们是怎么剥鸡蛋的,同学们说得更带劲了,但无论是怎么样剥的,好像都不快呀。

唐老师这时说道:“我剥鸡蛋只用了三秒钟!”同学们都没说几句话了,但脸上却表达着不可相信的样子。我估计三秒钟才只有三个滴答而已,这么短,这么会把一个滚烫的熟鸡蛋给剥好呢?于是老师让我们拿出了自己守护一个上午的熟鸡蛋,来做实验。

唐老师告诉我们:“先用腰部轻轻的撞一下,再把它放在桌上来碾几下,再剥,蛋壳就能轻轻松松的剥开了。老师为了让我们真正了了解这样子速度快,就用手机记时。我紧紧的握住鸡蛋,一动不动,好像时间停止了。这时老师说:“开始,我把鸡蛋的腰部给撞出一条缝来,然后又碾几下,听到“咔嚓”一身响,用快速的把鸡蛋壳给剥开,最终用时九秒钟。

有了这次剥鸡蛋的妙招后,我以后早上吃鸡蛋就不慢了。

★ 我渴望快点长大

★ 快点范文网

★ 我的“快点”老妈作文

★ 我的乡村生活日记

★ 军训日记:我的军训生活

★ 高一日记:我的生活小事

★ 初中我的暑假生活日记

★ 我的寒假生活英语日记

★ 我的暑假生活日记初中生

11.农民日记中的农妇日常生活 篇十一

侯永禄,1931年生于今陕西合阳县路井镇路一村,1944年高小毕业后进入合阳县简易师范学校读书,其间于1947年和邻村姑娘赵菊兰结婚,1949年回乡务农。作为共青团员、中共党员,他回乡后一直积极响应党的各项号召,担任过乡文书、互助组长、农业生产合作社会计、大队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他从1940年腊月开始记日记,一直坚持了六十年,留下约两百万字的乡土生活记录。

侯永禄的日记不仅展现了陕西农村六十年的变迁,也留下了农民生活的点滴痕迹。在这些柴米油盐式的文字中,关于他妻子赵菊兰的记述虽然零碎,却勾勒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本文仅对侯永禄1949—1965年日记中有关赵菊兰的记述进行爬梳,理出赵菊兰在这十七年间的日常生活内容,作为观察1949—1965年间“男女平等”、“妇女得解放”语境下农村妇女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

生育

赵菊兰,小名“银焕”、“焕儿”,1931年生于今合阳县路井镇西尚村,1946年经人介绍与侯永禄订婚,1947年正式成为侯家一员。自从赵菊兰结婚第二天,侯永禄的母亲就等着抱孙子了。1949年1月,赵菊兰生育第一胎,因奶水不足,婴儿生下三个多月就夭折了。此后,赵菊兰先后于1950年7月、1952年12月、1955年11月、1958年2月、1960年12月、1964年1月生下二女四子,依次取名为引玲、胜天、玉玲(或“西玲”)、丰胜、万胜、争胜。

胜天出生第三天,赵菊兰和婴儿一起生病。关于病情和医治过程,侯永禄有较详细的记录:

菊兰眼睛肿得像铃铃,脸儿胖得像盆盆,不时的发冷打颤,随后便浑身发烧,烧得人昏昏迷迷,夜不能寐,似梦非梦地觉得炕头坐着些人,生人、熟人、在世的、已经去世的人都有。我请来西医薛大然,给打了十多次盘尼西林针,但直到满月时仍未好彻底。她大妈和莲娃月子里来看娃,母亲给装的豆腐火锅,蒸的馍,她的喉咙却咽不下去,因此娃便吃不到奶水。

玉玲1955年刚出生,赵菊兰的乳房上就生了病,痛得厉害:

母亲忙给(菊兰的)奶头上贴上胶布,并将鹿角刮成粉末让她口服,但仍不见轻……菊兰的奶头没好,玉玲的脖子又发了炎。赵妈忙叫门前赵武森用驴把菊兰送到赤城村的佛堂,请永乾瞧病。永乾一看,伤已化脓,便用小刀割开伤口,挤出脓血,敷上去腐生肌的药粉,再拿了几根红锭药,让她回去后换伤时使用。后来菊兰的奶头才慢慢好了。

1958年2月,丰胜出生,菊兰这个月子坐得也不容易:“(她)由于口腔发炎,舌头和口唇烂得啥也吃不成,干馍吃不成,就连软馍也难以下咽,只好将馍泡在碗里,慢慢往肚里咽,连说话都很困难。”

1958年10月,丰胜八个多月大,菊兰随全队男女社员一起参加冬季植树育苗活动,从早上一直干到日落西山才往回走,中间不能回家给婴儿喂奶,不仅乳房胀得难受,而且心里一直惦记着“丰胜娃不知饿成啥样了”。晚上放工回家:

她一进家门,顾不得自己吃一口馍,喝一口水,放下锨,赶快先抱起娃,让娃吃憋了一天的奶水。娃已饿极了,抓住又圆又大的奶头就吃,一下不丢奶头吃了个饱,这才不嚎叫了。但谁也没料到,刚过半夜,天还没明,“呼啦”一声,娃口里吐出一摊奶水,溅了菊兰一身,惊醒了菊兰。她赶忙起来点灯,正擦拭奶水,“呼啦”一口,娃又吐了一摊,她忙叫醒我。“噗哧”一声,娃又拉下一大摊。……赶天明医生来时,娃已连吐带拉好几次。医生说是严重脱水,立即给打葡萄糖盐水,进行抢救。

1960年12月,万胜出生。三天后,菊兰的母亲提来一笼用自己夏收后在没耕过的麦茬地里一枝半穗拾了半个多月的麦穗推碨下的面和麸子搅在一起蒸成的馍。在那个饥饿的岁月,这是菊兰的救命馍。正如侯永禄所记:

多亏这馍,才救下菊兰娘儿俩的命,不然娃没奶水,咋活得下来哩!菊兰坐了这个月子,连一个干馍渣渣也没见过。什么鸡蛋呀、红糖呀、猪肉呀、滋补品呀,想也没敢想过。只有用食堂里舀下的几勺子红薯糊糊,端回来止饥了。她晚上饿得不行了,在炕洞的灰里煨上个萝卜,就算吃上好营养品了。

饥饿的威胁,迫使菊兰在万胜刚刚满月就想把他送人以讨个活命,后来在母亲的劝解下才打消了这个想法。然而,菊兰因为吃不饱,又要经常参加生产劳动,营养跟不上,自然没有充足的奶水,完全靠母乳喂养的万胜不到半岁就得了消化不良的病,竟至一吃奶水就往外吐,身体弱得像一只病猫,经过抢救才活了下来。

1961年夏天,口粮依然奇缺,连树皮都被人扒着吃光了,棉花壳也成了盘中餐。除了襁褓中的万胜嗷嗷待哺,还有引玲、胜天、玉玲、丰胜四个尚年幼的孩子在饥饿中挣扎。怎么办?菊兰让两个男孩子去街上拾瓜皮。瓜皮拾回来,带瓤的地方让孩子们现吃,剩下的部分切成条状,在太阳下晒干后收藏起来,备冬天缺粮时食用。孩子们把捡来的瓜皮啃得有滋有味,却让父母备感心酸。

1964年1月,争胜出生,菊兰并不高兴,她知道添一个人口就多一份消费,会使本来紧张的家用雪上加霜。为了不影响挣工分,菊兰在月子里向生产队要了捡棉籽的活,一有空就坐在炕上挑捡棉籽,“娃饿了,来不及喂奶;娃哭了,没时间去哄。娃也遭罪了”。

1964年3月,侯永禄响应政府的计划生育宣传,做了结扎手术,赵菊兰至此不再生育。但六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吃喝穿戴样样要人操心,家庭负担一点也没减轻。

劳动

1950年冬到1951年春,路井镇进行了土改。土改后,身为基层干部妻子的赵菊兰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加农业生产。政府号召棉花要增产,她便和婆婆、丈夫一起粒选棉种;政府号召锄麦,她把不到两岁的孩子放在家里,跟着丈夫不歇一口气,把四亩多麦田扎扎实实锄了两遍。

1952年,侯永禄组织了互助组,菊兰也不甘落后,一日三晌地下地干活。1954年,初级农业合作社在路井乡建立,以后逐步发展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7年,高级社全部按劳动工分分红,改变之前按入股土地和劳动工分两部分来分红的做法。这种完全按劳动分红的办法在人民公社时期除了1958年秋冬短暂的几个月之外,一直持续到人民公社解体。

为了多分红,只要有活,菊兰尽可能去做,以多挣工分。但下雨天,地里干不成活,想挣工分也没处挣。为此,菊兰1957年3月把生产队的三头牛犊拉回家来和母亲一起抽空喂养,拌草、饮水、打扫牛圈、给牲口放风……婆媳俩忙得不可开交。但令她们欣慰的是,一年下来,能多挣好几百个工分。

1958年大跃进,菊兰的劳动压力更大了:

赶上大跃进的年月,谁稍不注意,上工迟到了,便要被拔白旗,在众人面前做检讨,受批判。因而菊兰争着气,虽吊上个不到一岁的吃奶娃,哪怕自己饭没吃毕,只要上工铃一打,便放下碗,拿块馍,扛起农具忙去上工,从不拖后。她干起活来从不耍奸使滑,总是尽力大干,讲质量,争数量,从不落于人后,所以菊兰当了劳动模范,公社年终评奖时,还奖了她一个镂花铁锨头。

1961年,口粮标准低,生活困难,而农村的商贸活动决不允许私人经营,要想改善生活,只有多分点粮、分点钱,而分粮、分钱全靠工分。为了多挣工分,社员都抢着干活,尤其是工分大的活。有人把这种抢活干的现象用顺口溜描述为:“铃一响,心乱咧!社员就像猪贱咧,只怕大工分叫队长相好的满占咧。”菊兰也是这抢活干的队伍中的一员。此后多年,她一直为了挣更多工分,轻重不避,不管脏净,不仅队里派啥干啥,甚至干和男性一样下大力气的活,而且自己想办法揽活。

1961年冬,她除了白天一晌不落地下地干活之外,揽下了大队弹花柜弹棉花的活,天天晚上和另外一个妇女去弹花,经常一弹就是大半夜:“不管天有多黑,夜有多长,风有多大,雪有多厚,菊兰每天晚上都要去弹花。弹花时,一个人用脚踏,用手搭,另一个人帮着在旁边用手搅。两个人热得连夹衣都穿不住,穿着单衫子头上还直冒汗,丝毫觉不得冬夜的寒冷。”

1961年12月,路井大队在城外安起了油碨子和油梁来榨油。推油碨子是力气活,全队的劳力排成班,一班一班轮流推,“一班接一班,班班不停点,轮到几时是几时,有时是半夜,有时是鸡叫唤,有时是黑咕隆咚的阴天,有时是漫天大雪的夜晚,尤其是夜晚,四周静悄悄的,一个妇女一般是不敢单独前往的,但菊兰也是一班挨一班,从不缺班地去”。

1962年冬,菊兰为了挣工分,给四队办起的豆腐坊帮忙卖豆腐:

鸡打啼时天还不明,菊兰便要把豆腐装到车上,拉着车去转乡。无论天气多冷,一锅豆腐得卖完。在村里卖豆腐时,菊兰身上凉嗖嗖的,冷得发抖,脚趾头冻得发疼,不由得双脚在地上弹得“咚、咚、咚”直响,特别在打豆腐过秤时,手指头摸着冰冷的豆腐,好像快要掉下来似的,只好急忙放到口边哈一口热气,用手掌搓一搓冻得发痛的耳朵,便算取暖了。

就连1963年元旦队里放假,菊兰也向队长要了个用架子车向地里送粪的活,和侯永禄一起顶着北风、忍受着耳朵被冻得又红又肿的痛苦,拉了五、六天的粪肥车。

1964年1月,菊兰生下争胜,月子里坐在炕上仍给生产队挑捡棉种挣工分。

由于长期劳累过度,1968年底,赵菊兰积劳成疾,常常吃不上饭,睡不着觉,甚至有时整夜整夜地合不上眼,不得不到处求医问药。

家务

新中国成立之前,在陕西民间传统的夫妻分工比较明确:男主外,女主内。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妇女被动员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1957年以后,妇女为了生存和家计,主动外出挣工分,但她们一直是家务的主要承担者:纺线、织布、给一家老小缝补浆洗、做饭、看护孩子等。可以说,她们在有了和男子一起“主外”的新使命的同时,依然承担着主内的传统使命。赵菊兰也不例外。

做针线是家务中最费时的一项。一针一线地缝补穿戴,既需勤快,又需耐心和时间,赵菊兰常常见缝插针,只要坐下来就手不离针和线,甚至常常熬夜。且看侯永禄1965年的日记:

我家十来口人,穿衣穿鞋全靠手工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太费时间了。五、六个孩子,一年比一年大,衣服一年比一年费。为了全家人的穿衣,菊兰确实把苦下大了,在家里没黑没明地做。1955年除夕夜,为了给引玲缝成一件新遮遮,整整一夜没合眼,一针一针地一直缝到天快明。

解放入社以来,公社总爱开社员大会,几乎天天晚上都要开会。菊兰每天晚上开会时,总是手里不离针线活。她坐在干部不容易瞧见的地方,耳朵里听着干部们讲话,眼里瞅着从人缝中透过来的一线灯光,手里不停地纳着鞋底、鞋垫或凉袜底等。我的一双深暖鞋,硬是她在一次次开会的会场纳成的。白天,她参加队里的农活,只要是跟上牲口干按晌记工的活路,如打土块、锄杂草、溜化肥等,她总要带上针线活,趁大伙和牲口稍歇的功夫,赶快做上几针。我的一件白衫子,就是菊兰在地头休息时缝成的。

妇女坐月子讲究休养,惟恐劳累了身体的哪一个部分,落下月子病,但赵菊兰有时就连坐月子期间,也没有停下手中的针线。比如,1949年1月,赵菊兰生下第一个孩子后的月子里,仍然在按当地规矩给接生的老娘婆做鞋子,以表感谢:“因为年关临近,姐姐又忙,看娃的那天,必须给接生的老娘婆谢一副枕头和一双鞋。没有鞋怎么办?菊兰只好拖着虚弱的身子,赶看娃那天将新鞋缝好纳成,也不怕致下世孽!”

直到1965年12月,侯永禄花一百五十八元买回一台“飞人牌”缝纫机,赵菊兰靠手工一针一线为全家人缝缝补补十几年的状况才有所改变。

做穿戴,不仅要用针线缝缝补补,还要自己纺线织布。1952年前,赵菊兰不常下地,孩子也只有一个,家里人口少,穿戴负担轻;1952年侯永禄组织起互助组后,赵菊兰除了一日三晌地和侯永禄一起下地外,“还和母亲做饭、引娃、喂牲口,晚上纺线、缝衣、织布。她除了织全家人穿衣的布,还抽时间织布去卖”。

和做针线、织布一样日常而琐碎的家务还有准备一日三餐。即使是孕期,赵菊兰依然不会推卸做饭的责任。比如,1955年9月,赵菊兰已经怀孕八个月,她除了一如既往地下地和社员一起劳动挣工分外,还招呼工匠为母亲和婆婆做棺木,并跟婆婆一起按时为匠人和一家人做好一日三餐。她的辛劳让侯永禄不胜唏嘘。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1960、1961年,口粮标准低,侯永禄家里缺少粮食,对主妇赵菊兰来说,做饭不仅仅是一般的烹调,还需要尽一切可能寻找可吃的东西。下雨天,生产队没有活计时,她便到地里去捡拾麦穗。侯永禄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一遇天阴下雨,场里地里活不紧了,菊兰便跟上一些妇女出了村,去空茬地里拾麦,有时一直拾到外村队的地里,像东边的习家庄,北边的大埝村,西边的乾字村,她都去过。有时刮大风回不来,有时下小雨,衣服湿透了,风一吹,冷得人直发抖,她也还坚持着拾麦穗。不拾麦穗,全家老小光靠食堂舀的那点饭,是不够吃的。

秋收后,菊兰又去拾豆子、挖野菜,为一家人充饥:“虽然她身怀有孕,仍时时刻刻想着全家人今后的吃饭问题。阴雨天,队里没安排活时,菊兰便提上笼,去收割完的豆子地拾豆角。只要是地上有的,不论是黑的、绿的她都拾回来,剥成豆粒颗煮着让孩子们充饥。后来菊兰又到埝头坟边挖野菜,蒸成菜圪瘩来吃。由于风雨不避,衣服湿透也不顾,久而久之,湿气入了内,身上便起了“风屎”(湿疹),又痛又痒,十分难受,用手搔破皮肤也不顶事。”

她甚至跟别的妇女一起到生产队的苜蓿地里去偷喂牲口的苜蓿,到麦田里偷掐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拌成菜疙瘩作为一家人的主食。

1961年春,生产队分给社员少量粮食,菊兰在以往的家务之外,又新添了在碨子上推碨这些粮食的任务。尤其是生产队的牲口病的病、死的死,推碨全由人力,其繁重可想而知:“比锅盖还大,有五六寸厚的石块要人使它千匝万匝会转,也真不容易!生娃后还没过百天的菊兰,就不得不和我一起把(食堂)退下的粮食搭在碨子上来推成面粉。”

1961年6月,路一生产大队各小队的食堂解散后,社员回家自做自吃,推碨粮食成了常规家务。为了不耽搁其它事情,侯永禄家的碨子上常年搭着粮食,一家人有空就推,一推就是几十年,直到有电动磨子为止。

至于照顾年幼的孩子、洗洗涮涮、庭堂洒扫,赵菊兰只能捎带着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了,毕竟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

1949—1965年间,赵菊兰的日常生活忙碌而紧张,她顾着多挣工分,顾着一家大小的穿戴,顾着家里的日常运转,对她自己,却常常难以顾及。用侯永禄的话说就是:“(菊兰)做了地里,做屋里的,忙个不停,还不等饭吃毕,下地的铃又响了,她只好把馍掰开夹点儿菜,赶紧先去看队长安排干啥活,不能等队长走了还不知干啥活,白白耽误一晌的工分。”

1960年7月10日,夫妻吵架中,侯永禄出手打了赵菊兰一耳光,邻居对侯永禄的批评折射出同村妇女眼中的赵菊兰:“你看,我二嫂身怀有孕,和正常人一样地参加劳动,天天晌晌不脱空,吊上四个娃,连一顿好饭都吃不成,哪个娃的穿呀戴呀,不要她缝呀洗呀?身体都瘦成啥样子了?你还看不见,还要打人,太没良心了!”

赵菊兰,是1949—1965年间千千万万个陕西农村妇女中的普通一员,也是平平凡凡的中国农村妇女的缩影。

12.校园生活的日记 篇十二

一、课间活动, 写“游戏日记”

爱玩是每个小孩的天性。下课铃

乐。何不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 让游戏

来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和欲望, 把快乐延续到日记中呢?于是我设计了一堂写作课:让刚从操场跑进教室的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课间活动, 以及玩的过程。意犹未尽的同学们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争着回答, 一番口语交际后我提出要求:“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则游戏日记吧!把你们最喜欢的游戏都写进日记本里。”就这样, 向来无话可说的孩子们写出了一则则快乐的游戏日记。这样的课堂既能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

二、想象作画, 写“美术日记”

我发现低年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画画, 而且画出来的作品内容丰富, 充满了童真童趣。我想:孩子们既然把想的画下来, 能不能把画的写下来呢?这便是我们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啊!于是我开始指导他们写美术日记。如:教学《画风》一课时, 我围绕句式展开说话:我想画……学生思维活跃, 要画气球、画长发飘飘、画飘扬的红领巾、画柳枝舞动、画落叶、画炊烟、画晒在竹竿上飘动的衣服等等, 第二节课时我让他们开始动手画风, 再把自己画的风写成一则美术日记。有位生写道:“今天, 老师让我们也来画风。我想啊想啊, 终于想到画房子上的烟吧, 烟雾被风吹到了天空, 和风一起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呢!老师夸我真聪明,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 做个好孩子。”看到这段话, 我很感动, 因为这是让我最头疼的一位“差生”写的, 其实顽皮的他也想进步。我想, 如果我们教师带给孩子的不再是负担, 不再是压力, 而是快乐的

三、开展活动, 写“记事日记”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到少年儿童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校园里经常举行各项集体活动, 如:周一的升旗仪式, 全校大扫除, 年级段各项比赛……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各类活动就是写作素材。如:大扫除前, 我给每个学生分好工, 结束后, 我总结了大扫除的情况, 表扬了劳动积极地学生, 再让学生把这次自己的表现和大扫除的经过写成一则日记, 因为有了亲身体验, 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有条理地写下来。在做与写的过程中, 让学生能更深地明白劳动的重要性。

我们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从而激发写话兴趣。例如, 在班里开展“讲故事”比赛、三八妇女节时帮妈妈做家务, 学雷锋做好事……各项活动, 都是孩子们写日记的好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实践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开展活动, 学写记事日记可让学生投身实践, 让他们不再成为一个旁观者。学生的说话、写话、日记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也就得到了提高。

四、课堂生成, 写“感想日记”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生成, 更要抓这些课堂生成资源。在师生多元对话中把握生成, 在突发事件中把握生成, 在拓展体验中把握生成。让这些课堂生成也成为日记素材, 教会学生写感想日记。

如: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中的生字“流”时, 有一个学生组了“流星”, 另一个学生就马上举手问:“你们有谁看见过流星?”大家就讨论开了, 正当我要把话题拉回课文的时候, ”有同学好奇地问:“流星是什么样的呢?”我刚想回答, 就有学生抢先说:“亮亮的, 从天上滑落下来, 速度很快。”又有同学问:“老师, 你是几月几日看见的流星?”这一问, 让我灵机一动:“老师不记得了, 如果那天我把他记在日记本里我就不会忘记了, 以后同学们遇到有意义的事, 可以把它写成日记。就刚才对流星的讨论,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我们来写一则感想日记吧!

写一则“感想日记”能让孩子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表达真情实感, 提高写作水平, 还是一个能让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契机。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只要我们从生活着手, 多为学生提供日记素材, 引导学生睁亮“发现”的眼睛, 让学生学写“游戏日记”、“美术日记”、“记事日记”、“感想日记”, 学生的写话水平就能提高, 就

摘要: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可写呢?我们可以从生活入手, 多为学生提供日记素材, 让学生根植生活, 快乐地写日记快乐地写日记, 为下个阶段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13.我的校园日记 篇十三

说她历史悠久,是因为她始建于1931年,校园里参天大树举目皆是。现在正值春天,校园里绿荫葱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说她现代,是因为我们学校建有微机室,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几十台台式电脑,同学们可以在这里学习有关电脑知识,掌握简单的电脑操作技术;学校还设有远程(多媒体)教室,不仅老师可在这里运用多媒体给同学们上课,还可以接受远程资源,让我们看到大城市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

校园卫生、明亮、生机、美丽。校园正中是个大操场,场上有一个环形跑道,中间是篮球场,左边有乒乓球台,右边有跳远坑。操场的南面是一栋综合性办公楼,从操场看过去,白色的墙体掩映在绿树后面,美极了!操场的北面有旗台,旗台两边各挺立着一排高大的雪松,鲜艳的五星红旗就在这绿绿的树梢上飘扬着。再往北就是雄伟的教学楼。绿树、白墙、红旗,你可以想象这景象到底有多美,多迷人。操场的东面是“特殊学校”校园,西面是教师家属生活住房,房前种满了花草树木,那里也是同学的一个好去处,在树下站站花前嗅嗅,也是一种享受。

早上,校园里书声朗朗;课间,校园里飘飞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操场上流动着同学们快乐游戏的身影;体育课上,篮球被飞传,乒乓球在闪金光。

课间时间,同学们还在操场上玩耍时,有一道不为人留意的风景——许多老师端着教具,拿着教本慢慢从综合楼出来,走上台阶,穿过操场,向教学楼走去。像事先排练好了似的,他们走到教学楼上,上课铃声就会准时响起。

14.夏天的校园日记 篇十四

在校园的.背面,是一些体育器材,有双杠、单杠、摸高器……看!一群孩子正在那锻练呢。他们个个练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可谁也顾不得擦一擦,直练得不亦乐乎。

在校园的东面,是一座四层的教学楼。听!在教学楼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和老师们的讲课声。

在校园的中央,是一个方形的喷水池,喷水池里喷出的水珠经过阳光的照射,如同一颗颗明亮的珍珠,发出耀眼的光茫。水池里的水在光的作用下也变得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夏天的校园是多么美丽啊!我爱这夏天的校园。

★ 夏天的校园的作文

★ 高一写景作文夏天

★ 夏天来了日记400字

★ 夏天的夜晚日记

★ 有关夏天的日记600字

15.日记——作文的支点 篇十五

我多年来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 在实践中, 我坚持以“日记”为主渠通, 努力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能力, 日记, 记录的是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真的、善的、美的, 假的、丑的、恶的, 欢乐、烦恼、痛苦等都可以被定格在日记里。这样就为自己以后的作文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解决了原来作文过程中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矛盾, 也不至于挖空心思地“编故事”。同时, 日记里的生活素材就会像电影中的一幅幅画面, 浮现在自己的眼前, 以致拿起笔来作文的时候, 它们就会涌向笔端, 形成“文如泉涌”的良好势态, 这也为学生的中、高年级习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变换形式, 引学生尽情释放

所谓“日记”, 《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 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与以往的“日记”相比, 我对“日记”的定义更为宽泛, 内容可供选择, 或记事, 或议论, 或抒情, 或信笔涂一幅画, 或随笔吟诵几句诗, 或手撷几片秋的落叶拼一个有趣的图案, 或觅来一张泛黄的照片配几句话, 或张开想象的翅膀, 任你放飞理想, 或把心底的秘密悄悄倾吐, 把高兴的笑, 伤心的泪融入日记当中。日记的形式也不受拘限, 主要有生活日记、数学日记和趣味日记。生活日记包括活动、旅游、书信、手工等, 趣味日记包括照片、邮票、画画、剪贴等。

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 当然要落实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 因为它们是语文素养的基础, 也是作文创新能力的基础。这项训练, 我让它具体落实到每堂课上, 把课堂当作主阵地。例如:在拼音教学时, 我出示一个音节:wū, 学生抄词:乌云、乌鸦、呜呜哭、女巫、污染……造出的句子更是丰富多彩:乌云挡住了太阳;乌鸦的羽毛乌黑发亮;小弟弟摔倒了, 在呜呜直哭;女巫想害死白雪公主;泥沙把我们的江水污染了……逐渐, 学生的说话达到语气连贯, 通顺的要求。有了说话为依托, 学生写起来有把握, 从最初的以拼音代替字、以图代字转为规范的纯文字形式。

二、创设情境, 让想象插上翅膀

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现在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低年级儿童产生意象 (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 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 他们正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因此, 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创造型的想象性写话和童话体写话。

教学完《雨点》, 师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让学生闭上眼, 边听边想象:雨点还会落在哪儿?做些什么?音乐给了学生畅想的空间和表达的灵感, 欣赏之余, 优美的儿童诗便跃然纸上:雨点落在花伞上, 在花伞上跳舞。雨点落在头发上, 在头发上溜冰。雨点落在树洞里, 在树洞里打滚……在日记《中秋节》中, 一个学生在结尾处自编:十五月儿大又圆, 中秋月饼香又甜。另一学生在文中写道:我闻了闻, 香喷喷, 馋得我流口水呢!我趁奶奶不注意, 抬起脚轻轻地走, 往着桌子那边走了过去, 偷偷咬了一口, 味道真好!嘴巴上有层油, 嘴唇上滑溜溜的。又咬了一口, 哇!月饼的馅又香又甜。又如日记《争当环保小卫士》, 学生突发奇想, 有的想发明一种清洁车, 安上许多吸尘器, 把连江的大街吸得一尘不染, 有的把地球彻底美化, 欢迎外星人来做客。日记《假如我在海底生活》:文中的我或是穿上海带编结成的衣服, 又凉爽又光滑;或是乘上海马公共汽车, 既省油又环保;或是听懂各种鱼类的语言, 广交鱼友……续编《狼和小羊》, 故事中的小羊一偏头, 大灰狼扑了个空, 正巧撞上溪旁的大石头, 脑袋开花了;另一故事中的小羊突然躺倒地上, 不停打滚, “哎哟, 疼死我了!我刚才不小心吃了毒草, 怎么办呢?”大灰狼一怔:如果吃了有毒的羊, 我也必死无疑, 还是不吃的好。在指导写《啄木鸟》时, 学生的手臂高举成林, 一只啄木鸟忙碌地飞东又飞西, 当它为树木治病之后, 赞美之词不绝于耳:谢谢你, 啄木鸟神医!谢谢你, 医术高明的啄木鸟!啄木鸟, 你真是森林的卫士!

新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 然后把模子打碎了。因此, 在引导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中, 教师应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世界, 满足他们的愿望。喜学生所喜, 忧学生所忧, 鼓励学生说实话, 抒真情, 充分放飞思维和心灵。

三、贴近生活, 让源头之水长流

要写好日记, 必须跳出课堂、学校的小圈子, 扩大生活外延, 丰富生活经历。“读好社会、读好自然两部大著作”的口号告诉我们, 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将学生的笔触转向对各种社会现象、媒体焦点、新闻事件或热点人物的品评;转向对地球、对环境、对人生、对和平的关注和思考。只有这样引导学生贴近生活, 才能让作文的源头之水长流。如:《我的愿望》, 学生观看了电视且读了《学生周报》中对“神舟六号”的报道, 他们的理想也赋予了时代的意义:成长之后想当一名宇航员, 因为宇航员可以在太空研究;有的说我想当发明家, 因为可以为人类带来方便, 给别人带来快乐, 我自己也是快乐的。一位学生观看了电视剧《神笔马良》之后, 他在日记中写着:如果我有一支珍贵而又奇妙的神笔, 一定会超过马良。神笔可以为盲人画出滴眼露, 让盲人重见光明;可以在宇宙中发现被污染的星球, 用神笔画出优美的环境, 让外星人朋友过上幸福而快乐的生活。学生在习作《夕阳》中写道:夕阳像猴子的红屁股。天边的云像千姿百态的模特。在中秋之夜, 学生观看了喷泉, 又写道:池中的水花突然向上喷射, 我以为是小龙王来了, 吓得趴在地上。对于各种植物的果实, 学生自有独到的眼光, 进行别有情趣的描写:橘子的皮用手一摸, 粗粗的, 像长了许多青春痘;又扁又圆的橘子, 像新鲜的小笼包;炎炎夏日, 新鲜的花生纷纷上市, 像一只只可爱的小老鼠;果园里, 果香四溢, 红通通的苹果挂满枝头, 像一个个红太阳。日记《我的好伙伴》, 选材就令人拍手叫好:有的写同桌, 发辫歪歪地扎在脑后, 像一把精致的小扫帚, 又像吸尘器;有的写好书, 有的写一个群体, 还有写小猪娃等玩具。

四、激励评价, 让童真焕发异彩

法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 准确、合理、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给学生以鼓励, 让学生始终带着想表达的愿望, 想述说的热情, 实现作文教学的“以生为本”。

我注意组织形式多样的评价活动, 如小组评议、同桌评议、投影展示、教师点评、父母评议等, 并在评议后再行修改。这样既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又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每周上一节“美文欣赏课”, 让日记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诗作, 给他们信心与自豪感, 也让其他学生在聆听中慢慢回味。我还建造了“日记墙”, 班上每一面空白的墙上都贴满了学生的日记。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展示日记, 更是学生自由交流的平台, 学生可以把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 写得认真或者有进步的日记贴在“日记墙”上去, 供大家展阅、欣赏。这样, 日记教育真正走进了教师和孩子们的心田, 一个张扬个性、充满快乐和智慧的发展空间就这样形成了。

五、贵在坚持, 期待百花齐放

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儿童文学作家樊庆荣从小学开始, 坚持每天写日记。50多年来, 他把写日记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说:“经常写日记, 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 还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 养成爱观察、爱动脑的好习惯。”为了把学生带进日记世界, 让日记成为他们童年的伙伴, 我努力营造了一个日记飘香的环境, 班级里的小小图书角发挥了它最大的功能。“人有三宝精气神, 腹有诗书气有华。”如果说读书是养气, 是纳入, 那么写作则是释放, 是输出。我曾举办一期一年级的“成长的足迹——日记展”, 篇篇佳作童心闪烁, 文采飞扬, 焕发生命的活力。我期盼着学生能自由自在地想, 无拘无束地说, 挥洒自如地写, 写出个性来, 开创“百花齐放”的作文新天地。

上一篇:电子商务合作运营合同书下一篇:节能验收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