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2024-07-09

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共8篇)

1.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篇一

1、绿化与健康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知道绿化与人们生活,健康的关系。

2.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关心绿化,积极参加绿化,爱护植物的好品质。

教材重点 难点

1、植物对美化、净化大自然的巨大作用

2、认识绿化的重要性

教 具和学 具 挂图、录像

教学过程导 人新 课

师:夏天,当你走在绿树成阴的公园里的时,会有什么感觉? 生:凉爽,舒服,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生:因为这些公园里有很多树木。

师:绿化了公园空气新鲜凉爽,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我国把一年中的一天定为植树节,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 生:是3月12日。

师:定植树节的目的是什么?

生:使大家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号召大家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2.学习新课

师:绿化植物好处很多,课文第二小节重点介绍的是哪一点? 生:产生大量的氧气。师:同学们知道,植物白天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晚上则相反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那课文里为什么还说植物供应了大量氧气呢?

(学生同桌讨论,然后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讨论填表)

吸收 释放量

类别 数量

氧气

二氧化碳

一人一天

吸收0.75千克

释放0.9千克

50亿人一年

吸收13.69亿吨

释放16.43亿吨

一亩植物一天

释放45千克 吸收60千克

`多少亩植物能释放出50亿人所需的氧气?(约0.83亿亩)

师:人类一天需要那么多亩植物提供氧气,当前因为人为破坏,火灾,空

气污染等原因,使森林面积正在逐年减少,所以绿化环境,植树造林是件十分紧迫的事。植物除了提供大量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外,还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

师:植物除了可以起到不断调节自然界空气成分的重要作用外,还有哪些重要作用? 请大家浏览课文,并小组讨论一下,准备交流。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植物在自然界的多种重要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各小小节内容)师:植物有那么多好处,和人类关系又如此密切,在当前森林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讨论回答)3.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绿化的重要性,希望你们今后重视绿化,积极参加绿化活动。

2、预防肝炎病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到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了解得了肝炎后的症状以及对人体的危害。2.使学生知道肝炎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材重点难点

肝炎病是怎样传播的,怎样预防传染性肝炎

教 具和学 具

人体内部器官图

教学过程

师:(出示人体内部器官图)同学们知道肝脏在人体的什么部位,有什么作用吗?(学生指出肝脏位置并回答)

师:肝脏那么重要,如果被病毒侵入发生病变,会有什么后果呢? 生:轻则影响健康,重则危及生命。(向学生介绍肝炎病的症状)

师:常见的肝病是甲肝,乙肝等,都是传染性肝炎,如果不注意,都会造成大面积传播。那得了肝炎病有什么症状呢?(学生回答)

师:出现了上述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后及时治疗。

师:肝炎病毒常会造成大面积传播,那肝炎病毒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原来得了此病的人,他们的粪便,唾液,血液中都含有肝炎病毒,这些病毒进入健康人的体内,就会感染上病毒。比如,健康的人吃了被病毒污染过的食物和水会怎样? 生:病毒会从口腔进入人体。

师:在公共场所摸了带肝炎病毒的物品,手不洗干净又去拿东西吃,会怎样? 生:病毒也会从口腔进入人体。师:病毒除了口腔这个途径外,还可直接进入人体,使人得病,现在,医院使用一次性针具,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避免使用消毒不彻底的针具而导致传染病毒。

师:肝炎病人的血中也带肝炎病毒,如果这样的血液输给健康的人,会怎样呢? 生:健康的人也会被传染上肝炎病毒。

师:知道了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请学生读预防措施,讨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做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如果周围有肝炎病人,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

师:如果自己得了肝炎病,那又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

师:如果家里有肝炎病人又不能住院治疗,那该怎么办?(讨论交流)结束语

师:肝炎病毒并不可怕,只要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讲究卫生,做到的几点再由医院把住针具,血液的关,那我们就可以预防肝炎病了

3、人体的温度

教学目的要求

1.知道人体温度产生及保持平衡的原因,知道人体温度标志着人的健康状况,体温不正常应及时看医生。

2.让学生掌握用体温表测体温的基本方法。

教材重点难点

掌握测量自己体温的方法、步骤和工具

教 具和学 具

普通温度计和体温计各若干 教学 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展示温度计)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大家用手握住温度计的液泡部分,过一会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实验,回答)

师:温度计的液拄比原来升高了,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人体是有温度的,谁能说说人体的正常温度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人的体温是用什么仪器测的,怎样测出来的?(学生回答)

师:除了从口腔可以测出体温外,还可以在腋下测量。不过计算方法要稍做改变。(指导学生学习有关腋下测体温的内容)还有一种从肛门测体温的方法,知道吗?这种方法适合什么样的人?它的计量方法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师:病房里的护士每天测体温吗?测几次?(学生回答)

师:这是因为人的体温在24小时里不是不变的,清晨和下午体温相差不超过1℃。我们在自然课里曾经学习过燃烧的知识,谁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人为什么会有体温?(学生回答)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人体温度的平衡靠什么管理?2.体温失去平衡就意味着什么?3.发现体温过高,应该怎么办?人发烧了,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读书,议论,回答)

师:我们不但要知道一些道理,还应该学会具体的测量体温的方法。每个小组都把体温计拿出来,大家观察一下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体温表的操作方法:捏紧口表的上部,用力在空的地方甩两下,把水银柱里的水银甩下去,学生跟着操作)

师:检查一下水银柱顶端在不在35℃以下?(学生检查,回答)

(教师用酒精棉球认真擦体温表的下端,学生跟着操作)

(教师把体温表的水银球放在舌下压紧,再用嘴唇夹住体温表,学生每组选一人跟着做,过3~5分钟取出)师:大家轮流看看他的体温是多少?如果生病了,那么由于人的体温一天中是有微小变化的,所以应在每天清晨和下午2时左右各量一次,记录下来提供给医生做诊治的参考。

大家回去以后,家里如果有体温表,可以用学到的方法练习练习,看谁把测体温的方法掌握得最好。

4、血液的自述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血液的成分。

2、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必须相吻合,否则会造成受血者死亡。

3、让学生了解血液对人体的作用

4、让学生知道怎样保护血液循环器官。

教材重点难点

1.血液有哪些主要成分? 2.血液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教 具和学 具

把课文内容以讲故事的形式录下来,血液循环图,高烧病人化验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当你身上的皮肤划破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会流血。

师:流出来的血是什么颜色的? 生:是红色的。

师:你们知道血为什么是红色的吗?(学生讨论)

师:下面让我们来听听血液自己的叙述(放课文第一小节录音)

2.学习新课 师:通过听录音我们已经知道,血呈红颜色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红血球的缘故。那么血里除了有红血球外,还有哪些成分,你们知道吗?(学生讨论)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提问)你们谁到医院化验过血?看来有不少同学化验过血。那你们看过化验单吗?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份化验单,你们轮流看看都有哪些内容?(学生轮流看,然后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再听听血液自己的叙述。(放课文“我除了含有„„重新制造血液来补充”的一段录音)人体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含量减少时,人体就会自动调节,重新制造血液来补充。但是,如果血一下子失去过多,达到总量的三分之一时,就要输血补充了,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你们见过输血吗?知道输血有什么规定吗?(学生讨论)

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血液自己叙述吧。(读“如果你的血一下子失去过多„„造成受血者死亡”一节)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中含有哪些成分,以及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和输血规定。那么,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血液自己的叙述。(读课文第三小节)

师:我们知道了血液的作用是输送氧气,养料到全身每个细胞,再把产生的 的二氧化碳和废物送到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那么血液又是怎样进行这些工作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这幅图(出示血液循环图,指图讲解血液在血管和心脏之间循环过程中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学生边看老师指血液循环图,边听录音讲解)师:(小结前三部分所学内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的成分以及它的作用,知道了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和血在身体循环靠的是心脏和血管,所以只有保护好血液循环器官的健康,才能加大血流量,身体才能健康。你知道怎样才能使血液循环器官健康吗?(学生讨论)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吧。(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教师小结本课)

5、认识艾滋病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艾滋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的性质和危害是什么。2.使学生知道艾滋病的起源,蔓延趋势和对人类的威胁。

3.使学生初步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该如何处理相关问题。

教材重点难点

了解艾滋病的性质和危害,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该如何预防

教 具和学 具

有关艾滋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艾滋病,请大家说说你对艾滋病的问题都了解些什么? 生:(讨论交流)师:(小结交流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了解关于艾滋病的一些具体问题。2.学习新课

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艾滋病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学习艾滋病的英语名称),以及它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生:(讨论,学习)师:为什么说艾滋病是一种严重传染病,而不说是一般传染病?请大家学习课文的第一小结,说说它严重在哪里? 生:(讨论,学习后全班交流)

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的免疫系统。(介绍有关人的免疫系统知识)人的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国家的军队和治安保卫系统,国家保卫系统一旦瓦解,结果会怎样?那么人呢?通过学习,说说现在你对人的免疫系统重要性的新认识。生:(讨论,交流)

师:原来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根本没有艾滋病,结果后来慢慢的有了。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了解这样几个问题:

1.艾滋病的起源地在哪里?

2.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艾滋病的?

3.艾滋病在中国和世界上传染和蔓延的情况怎么样?艾滋病为什么会引起国际上的严重关注?最让人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生:(阅读,讨论,交流)

师:让我们全班交流一下大家的认识。(组织全班讨论,交流)现在我们对艾滋病的严重性,对它在中国和世界传染和蔓延的严重势头都有了不少新的了解和认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艾滋病和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毒在人体里最多可能潜伏多少时间?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生:(阅读,讨论,交流)

师:虽然现在世界上还无法彻底治疗艾滋病,但是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怎样预防呢?

这就是需要了解它的传染途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这个问题。生:(阅读,讨论,交流)师:现在我们小结一下:

1.一切卖淫嫖娼和不正当的性关系都可能传染上艾滋病,这是艾滋病最大的传染途径。

吸毒也是艾滋病传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吸毒和卖淫嫖娼往往是捆在一起的。

2.输血也是艾滋病传染的途径之一,这是由于目前许多地方和部门从不正当的赢利目的出发,采用不洁血液造成的。

3.再就是非一次性注射器的交叉感染,因此我们今后到医院注射,必须要求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拒绝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千万不要大街头那些没有经过卫生部门批准的游医那里就医,注射。

4.再一个是遗传,那些因遗传而传染艾滋病的幼小生命是非常可怜的。那么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传染和艾滋病让呢? 生:(阅读,讨论,交流)

师:我们应该在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大家都来杜绝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最终达到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艾滋病的目的。

6、青少年性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知道生物的繁衍是生存的需要。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两性的区别和生殖的基本情况。

3.使学生知道如何对待青少年性发育的相关问题,逐步消除神秘感。

教材重点难点 了解性别不同的差异主要在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教 具和学 具

有关两性知识的相关资料。挂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是谁生的? 生:(讨论,交流)

师:那爸爸妈妈又是谁生的呢? 生:(讨论,交流)

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是怎么来的? 生:(讨论,交流)

师:上辈总是会死去的,那么前一辈人死了,谁来接替呢? 生:(讨论,交流)

师:除了人以外,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也是这样来延续后代的? 生:(讨论,交流)

师:对,整个自然界里,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要繁殖后代保存自己,如果不能繁殖后代,那么它就会从世界上消失。所以繁殖后代是自然界生物的普遍现象,是生存的需要。今天我们就来专门学习关于人繁殖后代的有关知识。

2、学习新课 师:让我们回忆一下桃这种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大家阅读课文中关于桃繁殖后代的内容,考虑这么几个问题:

(1)

桃花里的雄蕊和雌蕊各有什么构造特点?(2)

传粉后桃花会发生什么变化?结果会怎样?(3)

这种变化和结果对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生:(讨论,交流)

师:据你们了解的,自然界其他生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生:(讨论,交流)

师:哪些是属于有性繁殖呢? 生:(讨论,交流)师:大家说说人是属于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请大家继续阅读课文,同时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1)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为什么?(2)为什么会生出男孩或女孩? 生:(阅读,讨论,交流)师:(结合挂图介绍男女第一性征的主要差别)从这儿可以看出,人是有性繁殖的。让我们继续了解一下男女性发育特征和差别有哪些? 生:(阅读,讨论,交流)

师:今天我们基本了解了有关人的性别知识。学习这些知识对于科学地度过青春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科学,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就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所以这没有什么神秘的。男性和女性要互相爱护,做一个有知识,讲科学的品行高尚的人。

7、电磁辐射的危害

教学目的 要求

1.使学生知道电磁辐射正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而成为一个面对的问题。2.使学生初步了解电磁辐射对人的危害。3.使学生知道如何对待电磁辐射。

教材重点难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磁辐射对人的危害,知道如何对待电磁辐射。

教 具和学 具

有关电磁污染的相关资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和哪些电器打交道? 生:(讨论,列举,交流)

师:离开这些电器行吗?为什么?

生:(讨论,交流)

师:大家发现没有这些电器已经不行了,离开这些电器整个时代就会倒退。电器的出现和使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将来还会出现更多更好的电器。2.学习新课

师:电器的大量使用同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的问题? 生:(讨论,交流)

师:课文首先给我们列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电磁污染的? 生:(讨论,交流)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国内外有关电磁污染造成对人体危害的报道? 生:(讨论,交流)

师:电磁污染造成对人体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关专家对这些做了哪些评述? 生:(阅读,讨论,交流)

师:电磁污染和其他的细菌病毒污染有什么不同?

生:(讨论,交流)

师:对,电磁污染有它的特殊性,它可能在不知不觉当中直接伤害人体的各个系统,也不是吃药打针就能解决问题的。为了避免电磁辐射的危害,专家要求我们注意什么? 生:(讨论,交流)

师:手机是近几年出现的普及十分迅速的一种电器。你使用过吗? 生:(交流)

师:我们再来统计一下,我们全班同学家共有多少部手机?(师生统计)

手机很小也会产生辐射吗?专家是怎么讲的? 生:(讨论,交流)

师:看来手机虽小,但负作用也不可小看,尤其它对青少年的危害可能更大,所以不主张青少年多用手机。

电磁辐射的危害虽然存在,但专家要求我们怎样对待?

生:(讨论,交流)

师:对,因为害怕电磁辐射就不用电器显然是不对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使用。

在这方面各个国家都在重视,我们国家也在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人们的安全,如电器的许多生产数据必须控制在强制的范围以内,超标的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生产和出售等。

今后家里购买电器,必须先检查了解商品的有关说明,看是否合规定,不达标的产品坚决不买。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电磁辐射的危害

8、吃的科学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知道“吃”对于人的现在和将来都非常重要。

2、使学生了解吃得好关键在于全面摄取营养。

3、使学生知道早餐的重要性。

教材重点难点

吃好早餐有哪些重要作用

为自己设计一两顿早餐

教 具和学 具

图表、膳食安排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人为什么要吃东西? 生:(讨论,列举,交流)

师:对,我们吃东西是为了生存,但仅仅是为了生存吗?为什么? 生:(讨论,交流)

师:所以今天开始就用两课的内容,来认真研究一下这个我们每天都要处理的问题。2.学习新课

师:大家都认为吃是为了获取丰富的营养,那么现在市场上都有什么食品销售呢? 生:(讨论,交流)师:我们列举了很多,可还是说不完,这说明市场上的食品太丰富了。市场上的食品太丰富,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吃得就营养丰富了呢? 生:(讨论,交流)

师: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国内外青少年发育状况,来研究我们的饮食结构存在什么问题。(介绍有关资料)

请大家再看看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和评价我国青少年因饮食结构问题而造成不良后果的? 生:(讨论,交流)

师:你和你的家长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生:(讨论,交流)

师:我国政府重视这个问题吗?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阅读,讨论,交流)师:(《大豆行动计划》,《牛奶行动计划》《学生营养餐计划》)你能理解这些内容吗? 生:(讨论,交流)

师:对照课文中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结构,你的家庭做得怎么样? 生:(讨论,交流)师:我们在每日膳食结构上存在的问题绝不是小问题,回去和爸爸妈妈一 起商量商量,讨论一下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再来统计一下,全班同学每天吃早餐的情况?(师生统计)

早餐重要吗?为什么? 生:(讨论,交流)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早餐的重要性,那我们来认真了解一下不好好吃早餐的害处。生:(阅读,讨论,交流)

师:对,希望大家从明天起,认真对待早餐问题。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六天的早餐内容,你喜欢吗?自己能做到吗? 生:(阅读,讨论,交流)

师:其实,这些早餐并不复杂,也不难做,让我们都来试试。自己做的早餐应该是更好吃的。

9、吃的科学

(二)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应该处理好的关于“吃”的几个常见问题,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

教材重点难点

食品加工安全,食品包装安全

教 具和学 具

有关资料和常见的包装材料。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列举、交流)

师:对,我们吃东西是为了全面获取营养,那么注意了营养是不是就完全解决了吃的科学了呢?生:(讨论、交流)

师:所以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关于吃的常见问题。学习课文

师:先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吃方便面的人数。(作统计)说说为什么喜欢吃,又为什么不喜欢吃?生:(讨论、交流)师:看来大家对于吃方便面的好处和坏处都有一个不太全面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食品专家是如何分析方便面的。生:(阅读、讨论、交流)

师:经常吃方便面为什么对人体不利?生:(讨论、交流)师:怎样可以做一些弥补? 生:(阅读、讨论、交流)

师:尽管可以做点弥补,但还是少吃为好。

煎、炸、熏、烤食品你们喜欢吃吗?为什么?生:(讨论、交流)师:市场上哪些食品属于煎、炸、熏、烤食品?生:(讨论、交流)师:常吃这些食品科学吗?为什么? 生:(阅读、讨论、交流)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请大家从今天开始,不要在再贪吃煎、炸、熏、烤类食品。我们学校附近有许多路边饮食小店,你家附近呢?在上学的路上又有哪些路边饮食小店?他们的卫生状况怎么样?生:(讨论、交流)

师:你喜欢去买些饮料或别的东西吃吗?买过什么? 生:(讨论、交流)师:课文分析了这些小店的实际生产饮料的条件,根据你的观察,这些小店是这样的吗?生:(讨论、交流)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相当多的路边饮食店存在的问题很多,不止课文上列举的这些,希望大家今后认真地注意这些问题。

鲜榨果汁一定是大家喜爱喝的饮料,鲜榨果汁和其它的饮料相比,优点有哪些?生:(讨论、交流)师:对,鲜榨果汁确实是好东西,但课文中还是提出了一些问题,是果汁本身的问题吗?生:(讨论、交流)师:看来这些食品还是在家里自己加工的好,当然在家里自己加工更应该注意加工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最后,我们来看年食品的包装问题,这个问题和吃的科学有关系吗? 生:(讨论、交流)

师: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这些问题存在吗?问题严重吗? 生:(讨论、交流)

师:对,这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我这里也带来了各种包装用品,请你们识别一下,它们分别该怎么用才科学? 生:(讨论、交流)

师:这两课我们研究了吃的科学问题,虽然了解了不少,但并不是全部。生活中关于吃的科学随和可见,让我们都来做一个有心人,坚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10、红十字会组织

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了解学校红十字会的组织形式,世界及我国红十字会标志。

2、使学生知道学校红十字会的基本任务有三条:(1)宣传红十字会宗旨,学习红十字会知识。(2)学会一般止血、包扎及扭伤、外伤的处理方法。(3)在校内外广泛开展能体现红十字会精神的活动。

教材重点难点

了解红十字会组织的由来、标志、性质、宗旨,明白学校红十字会的意义。

教 具和学 具

世界及我国红十字会标志的投影片、实物或图片,红十字会袖章、徽章、会旗及本校红十字会章程。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十字人组织吗?红十字会组织遍布全世界,学校也有红十字会组织。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有关红十字会组织的知识。

2、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有红十字会组织吗? 生:有。师: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红十字会的情况吗?知道学校红十字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吗?说说看都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师:让我们看看教材上是怎样说的。(带领学生读课文有关内容)

师:学生红十字会的宗旨又是什么呢?(带领学生读课文第一小节第二句话)师:我们知道了学校红十字会的组织及宗旨,那么他们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学校的红十字会会员在学校里都为大家做了一些什么?

生:管理班级药箱;同学有什么小伤,他们帮助上药并包扎;检查同学们的个人卫生。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学校红十字会窨有些什么具体任务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学生看课文并划出学校红十字会的任务,然后齐读)课文中具体规定了学校红十字会的基本任务。下面大家听我读一下我们学校红十字会的任务,让我们来看看是否一样。(读本校红十字会任务,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了我校红十字会的任务和课文中说的基本一样。

任何组织都有自己的标志,红十字会也一样,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红十字会的标志。(放映投影片或图片,边指图边讲解)师:我们再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学生齐读课文第三部分)师:今天有许多同学还带来了红十字会的徽章和袖章,拿出来看看是否和书上说的标志一样。(学生观察徽章和袖章)

师:这些徽章和袖章在我们开展有关红十字会活动时要佩戴,表明自己是红十字会会员。学校为什么要成立红十字会组织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部分。(齐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11、学习和休息

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了解学习和休息是交替进行的,交替得好既有益于健康,又能提高学习效果。

2、让学生知道学习和休息时间调剂的一般标准、方法及其科学道理,懂得如何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

教材重点难点

学习和休息兼顾的科学道理以及积极的休息方法 教 具和学 具

教师准备:调查本班在学习和休息的关系上处理好较好和较差的学生的典型事例。学生准备:列出自己星期六或星期日的作息时间表。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课前我请同学们都准备了一张星期六或星期日的作息时间表,首先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来,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师:同座的同学交换自自的作息时间表看一看。再请同学们看一看课程表,选其中一天,说一说从早读开始一直到下午放学结束后,分别有哪些课程?除了上课以外还做了一些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们在家也好,在学校也好,总离不开学习和休息。那么,怎样处理好学习和休息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学习新课

师:我们一般把上课、复习功课、完成作业的时间称作学习时间,把下课和课外活动的时间称作休息时间。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对你们来说,学习和休息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师:不论在学校或在家里,学习和休息都是交替进行的。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有的同学在复习功课和写作业时,一坐下来就是几个小时;有的同学在节假日喜欢看电视,一看就是一整天或一个晚上。这样的安排好不好?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那么学习和休息的时间应该怎样调剂呢?

生:学习一段时间后,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学习。

师:每天对时间的分配一般标准是什么呢?(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当然,由于年龄及身体状况不同,各人对时间的分配也略有不同。但是都要以既有益于身心

健康,又能提高学习效果为原则。那么,学习和休息时间为什么要这样分配呢?有什么科学道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在自然课上学过的知识——“人的神经系统”。构成人的神经系统的脑、脊、髓、神经中,谁 人体的“司令部”? 师: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师:对。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人脑这个司令部长时间进行一种紧张的工作,如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会出现什么现象呢?生:会感到头昏昏沉沉。师:为什么会感到头晕、头疼,头脑不那么灵活了呢?(学生回答)

师:因为脑包括大脑、小脑等,大脑分为不同区域,各个区域分管不同的工作。听、看、读、写、运动、皮肤感觉等分别由各个不同的区域来管。如果其中一个区域长时间进行工作,如长时间读书,分管读书的区域会怎么样呢?生:会感到很累。

师:大脑长时间工作就会疲劳。如果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就会感到头昏脑涨。因此,为了保护大脑,使大脑的各部分轮流得到休息,学校每天安排的课程中的各门功课是交替 ;上课40分钟就要下课休息10~15分钟,动、静是交替的。根据这个道理,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一天中全部安排上语文课、数学课或外语课等,好不好?下课时间不休息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大脑长时间做同一种工作,分管这部分工作的区域就会疲劳。这样不仅学习效率不高,而且影响身体健康。

师:功课的交替,动、静的交替,可以使分管大脑的各个部分轮流得到休息,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上课学习到下课休息,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换了一种活动,姿势改变了,原来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得到松驰,原来静止的肌肉得到活动,因此对健康有益。现在请你们想一想:为什么不要长时间做作业或复习功课?为什么不要长时间看电视节目?(学生回答)

师:同学产回答得很好。总之,学习和休息必须兼顾,疲劳了就得休息。休息的方法很多,比如坐下来歇一会儿,躺下来睡一觉。还有一种积极的休息方法,就是用另一种活动来代替原来的活动。经如,星期六或星期日,你们在家学习时间久了,可以到室外散一散步,或做一做健美操,打一会儿球等,然后再继续学习。这种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的方法,有利于达到既有益于健康又能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为了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你们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

师:你们讲得很有道理,课文中提出了好几条很好的建议。(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学习和休息的问题有哪些认识?你过去在学习和休息的安排上,有没有不够合理的现象?今后你准备怎样改进?请同学们以前后桌子四人为一个小组,议论一下。(学生交流议论情况)

师:希望同学们按照今天学习的方法去做。祝大家身体好!学习好!

12、用积极的心态迎接中学生活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知道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中学的生活即将开始。小学和中学在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差别,应该用积极的心理状态迎接中学生活,才能快速地跟上中学的步伐。

教材重点难点 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乐观向上的思想准备。

教 具和学 具

优秀中学生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六年的学习,我们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对这一点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讨论、列举、交流)

师:对,我们即将进入中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对这一点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讨论、交流)

2、学习新课

师:在即将为大家送别的时候,我们来了解一下应该以什么样的心理准备进入中学。首先,父们是怎样看待你们的未来学校的? 生:(讨论、交流)师:不论是哪所学校,那里的条件都在不断改善,那里的领导和老师都在热情地等待着你们。有谁到你们未来的学校去参观过? 生:(讨论、交流)

师:你发现中学和小学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生:(讨论、交流)

师:从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

师:你知道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学习科目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意味着什么? 生:(讨论、交流)师:是哪,国家对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学习要求完全是不一样的,应该说中学的要求高了不少。所以许多同学进入中学,思想准备不足,结果走了一段长长的弯路,等跟上老师的步伐,已经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还有的同学从此就落后下来,没跟上去。我们一定要好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呢?请大家阅读课文的最后六点,讨论一下:

1、你考虑过这些问题吗?

2、对这些问题你是怎样考虑的?

3、还有其他的什么问题和看法? 生:(讨论、交流)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帮助)今天,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希望大家进一步考虑一下,有什么新问题随时可以和老师、家长交流。

2.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篇二

小嘎子通过暗道, 直奔韩家祠堂后面而去。东墙根插着十几个苇子, 好像一排大屏风。他熟练地把第三个苇子轻轻挪开, 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了进去。他又把苇子原封摆好, 猫着腰往前摸, 摸进一个窟窿。他悄没声地来到老钟养伤的地方, 只见老钟在削一件什么东西。

小嘎子近前细看, 原来老钟叔 削的是一 支木头手 枪。枪筒是用子弹壳改成的, 衬着柄儿上的鱼鳞纹, 像真手枪一样。小嘎子乐得一把抢过来。 老钟叔说:“慢, 我这枪要给一个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英雄! ”小嘎子眼珠骨碌一转, 说道:“我就是! ”老钟微笑着说:“好, 就送给你吧。可你要当得起一个小英雄啊! ”小嘎子把纯刚大伯的话告诉了老钟叔, 然后把枪往腰里一插, 搂住老钟说: “老钟叔, 这回可以带我去当侦察员啦。”老钟笑笑说:“有支木头手枪就能当侦察员, 没这么简单哪! ”

老钟霍地站起来说:“罗金保是 个机智勇 敢的侦察 员, 有回路上给两个汉奸拦住, 他一下挡开两把刺刀, 掏出盒子枪, “砰砰”两下, 两个汉奸就完蛋啦。”小嘎子正听得出神, “啪! 啪! ”村外真的响了两枪, 接着就是马蹄声, 吆喝声…… 老钟拿起 盒子枪、手榴弹, 小声说:“这回, 敌人来得可不善啊! ”

敌人突然包围了“鬼不灵”。“嗵! 嗵! 嗵! ”有人在砸韩家祠堂的大门。老钟打开小门, 想跳到西院去, 却见老奶奶房上正有两个鬼子四处张望。老钟急忙把小门顶 个结实, 回头看见小嘎子有点儿慌张, 就轻声说:“沉住气 , 我叫你怎 么样就怎 么样! ”

“哐啷”一声 , 大门给砸开了, “嗵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老钟拿起一把镰刀, 比试着问:“小嘎子, 他们进来, 你敢不敢拿这个剜 (wā) 他们?”小嘎子接过镰刀说:“敢!”

刚准备好, 门外忽然一声大吼 : “里头的 八路 , 出来! ”小嘎子脸色发白, 脚动了动要往后抽。老钟把头一点, 他赶紧站稳了。外面两个伪军原是乱吓唬壮胆的, 见里面没有动静, 又用刺刀乱戳。“嚓”的一道白光, 一把刺刀伸了进来, 险些戳在老钟的头顶上。小嘎子打了个寒噤, 急看老钟, 只见他大气不出, 不慌不乱, 就像正待捕鼠的猫儿似的蹲着。小嘎子胆子不觉一壮, 便也鼓着劲等待。伪军闹腾了一阵, 见屋里全无动静, 一个说:“到底有没有人? 你上窗户去看看。”另一个说:“有什么好看的, 里头给你一家伙! 万一是个地道口 , 还说不定 有地雷呢! ”两个家伙溜走了。

3.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篇三

1. + 表示9个( ) 加上1个( ),和是10个( ),就是( )。

2.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 )才能相加减 。

3. 、 和0.9从小到大排列是( )。

4. 一根2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后,又剪去米,还剩下( )米。

5. 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 ),它与1 的差是( )。

6.0.06里面有6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0.027里面有27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7.米比( )米短 米 ,比 米长 米的是( )。

8.分数单位是 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二、判断。(8分)

1.一根电线用去 ,还剩下米。 ( )

2.1米增加它的就是1米,3米增加它的就是3米。 ( )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

4.8米的等于1米的。 ( )

三、选择。(10分)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

A.++== B.-==1 C.--=0

2.18米的与( )米的一样长。

A.6 B.30 C.15 D.20

3.两袋相同的奶粉,第一袋吃了,第二袋吃了千克。两袋奶粉吃掉的( )。

A.一样多 B.第一袋多 C.第二袋多 D.无法比较

4.哥哥的糖果比弟弟的多,那么弟弟的糖果比哥哥的少( )。

A. B. C. D.

5.把10克糖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那么糖占水的( )。

A. B. C. D.

四、直接写出得数。(6分)

+ = + = -=

+ = - = - =

五、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24分)

4.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四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

1、乘

2、乘

3、乘

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 2、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用具: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②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2)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 0,2,4,6,8。)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单数、双数。)

3、练习:(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①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②(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④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用 0,7,4,5,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

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师:十位数加

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

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师:这表从哪来呢?(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

四、授课时数:1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教学用具:学具袋。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体积的意义。(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6)、比一比: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板书)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7)、练习: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你想怎样填?)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3、体积初步认识:

①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

C、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D、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②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教学用具:1立方厘米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新课:

(!)、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

体积

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4

1 8

1 24

2(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bh

三、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读作a的立方

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4、看表计算:

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

四、小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作业: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1、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新授: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底面积

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三、巩固练习:

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V=sh 24×5=12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

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3米。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但不可能相同。

5、练一练:用方程法。(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选择方法解答)

1、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

2、有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

3、用15根规格完全相同的木板堆成一个体积是3.6立方米的长方体。已知每根木板宽0.3米,厚0.2米,求每根木板的长。

四、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目标: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

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计算体积用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空:

1厘米 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

单位 单位 单位

说一说:计算长度用 单位,计算面积用 单位,计算体积用 单位。1米=()分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分米=()厘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新课:

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100平方厘米,利用体积的计算公式100×10=1000平方厘米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告诉大家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根据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3)小结: 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4)练习:

5立方米=()立方分米 1.5立方米=()立方分米 2400立方分米=()立方米 125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6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填写比较表 50×30×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5米,长1.6米,厚0.0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钢板的体积:2.5×1.6×0.02=0.08(立方米)0.08立方米=80立方分米 钢板的质量(比重×体积=质量): 7.8×80=624(千克)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80立方分米,质量是624千克。求物体的质量公式为:比重×体积=质量 注意前后单位是否统一。

三、巩固练习:

1、一块正方体的钢板,棱长是20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8.9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20厘米=2分米 2×2×2=8(立方分米)8.9×8=71.2(千克)

2、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3、一块长方体铁板重468千克,又知铁板长2米,宽1.5米,厚2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铁板重多

少千克?(列方程解答)

四、作业: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容积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①1升(L)=1000毫升(mL)将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练一练:

1.8L=()mL 3500mL=()L 15000cm3 =()mL=()L 1.5dm3 =()L(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 2、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厘米,宽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后,倒入一个长方体水箱内,量得水深3分米,这个长方体水箱得底面积是多少? 4、提高题:p55、16

五、作业:

单元复习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

2、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体积单位的进率。复习重点:

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体积单位的进率。复习用具:长正方体的学具。复习过程:

一、复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问: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到哪些知识?

1、特征及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集合图)

2、表面积: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说出公式)

3、体积和容积:(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毫升。(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说出公式)

二、练习:

1、填空: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 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 的大小。(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 单位。常用的单位有、、;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计量物体体积用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是 或。计算长方体的表面是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 或。(4)、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场之和是 ;表面积是 ;体积。(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6)、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这根木材的长是,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

2、判断:(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5)、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的正方体。()(6)、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7)、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就相同。()

3、选择正确答案:(1)、3.05立方米=()A 305立方分米 B 3050立方分米 C30.5立方分米(2)、4560立方分米=()

A、4.56升 B、4560升 C、4.56立方米 三、作业: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得以巩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复习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得以巩固。复习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复习用具:火柴盒,尺子,幻灯。复习过程:

一、准备: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上一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2、拿出火柴盒,汇报侧量长宽高的结果。外套:长4.5厘米、宽3.5厘米、高1.5厘米 内盒:长4.3厘米、宽3.4厘米、高1.4厘米

3、小组活动:

根据以上条件,想一想可以求什么?(摆放的位置,求哪些面)只列算式。

商标面在上、磷面在上、非磷面在上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如:求磷面的总面积,求外套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求内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求怎样设计内盒最合理(最省料),求火柴盒的容积,求火柴盒的体积等。

二、研究:(先摆,互相说,列式。)

1、把火柴盒最大的面相对,拼成一个长方体。求新长方体的表面积。(还可以怎样拼成一个长方体?)

如果10盒火柴包成一包,怎样码放最省包装纸?(小组合作摆一摆)如果用长45厘米,宽30厘米,高15厘米的硬纸盒装,能装火柴多少盒?(讨论一下怎样求。)

三、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

四、巩固练习:

1、学校要靠墙修一个长4.5米,宽3.5米,高1.5米的长方体领操台,要在领操台的表面(四个面)抹一层水泥,求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校有一个长43分米,宽34分米,深5分米的沙坑,沙坑内沙面离坑口1分米。求沙坑内沙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若每立方分米沙子重1.4千克,长满这个沙坑需要沙子多少千克?

3、一列火车有容积相同的车厢20节,每节车厢从里面量长13米,宽2.5米,装煤的高度是1.2米。这列火车每次运煤多少立方米?(独立完成:先求体积,再求20个这样的体积。)13×2.5×1.2×20=78(立方米)补充问题:(1)、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列火车共运煤多少吨?(质量=比重×体积)1.4×78=109.2(吨)(2)、这批煤由甲乙两个运输队全部运走,甲队运的吨数是乙队运的2.5倍。两队各运多少吨?

分析:,甲队运的吨数是乙队运的2.5倍。

想: 甲乙运的和是3.5倍的数,109.2吨就是甲乙的和。乙: 109.2÷(2.5+1)=3.12(吨)甲: 3.12×2.5=7.8(吨)

4、一个正方体水箱的容积是125立方分米,把这一满水箱水全部注入到一长方体水箱内。已知长方体水箱长10分米,宽5分米,这个水箱内的水深多少分米? 你想怎样解答?独立完成,汇报。

方法一:解:设这水箱内的水深是X分米。10×5X=125 50X=125 X=125÷50 X=2.5

5、一个正方形的铁板(如图),从四个顶点个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后,所剩下部分正好焊接成一个正方体铁皮盒。(铁皮厚度忽略不计。)(1)这个铁皮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这个铁皮盒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3)原来铁皮的面积是多少?

6、有一个长方体玻璃缸,长3分米,宽2分米。放入一块不规则的石头后水深1.5分米,捞出这块石头后,水面下降了0.5分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3,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并能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2,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 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2,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第一课时

1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2)自学理解:① 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2)填空.[课件2]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③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4)抢答.[课件3] ①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② 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③ 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④ 如果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⑤ 如果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是100;1000枝呢(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 5/7 3/8 3/()()/9()/()3,小结.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 “1”.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四,家作 1,P88.1,2 2,P89.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第二课时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难点: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准备迁移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2,操作.(1)拿出正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3/8;5/8(2)拿出长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5/8;7/8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分数的读写法.(1)读分数.[课件1] 1/4 4/5 1/7 8/9 1/15 12/17 30/19 63/37 板述: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2)写分数.[课件2] 三分之一 四分之三 五分之二 六分之一 六分之五

四十分之一 十八分之十三 三十分之一 四十五分之三十七 板述: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 P87.做一做(上)2,教学分数单位.(1)P87.做一做(下)1(2)3/5,1/2,13/15,19/3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分别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3)小结.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3,教学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分数: ※ P87.做一做(下)2 4,教学教学P88.例1: 文化路小学五年级一班有42人,其中有5人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分析:A,谁是单位1 B,分母是几 分数单位是几

C,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子几

(2)板书:∵ 1人占全班人数的1/42,5人就是5个1/42,5个1/42是5/42 ∴ 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5/42 P88.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89.1 2,P89.5 3,P89.6 4,P89.7 提问:问题所表示的分数意义是什么 5,P89.8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提问:A,读分数时应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B,写分数时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C,分数中的分子表示什么,分母呢

D,什么叫分数单位 想想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 E,有关分数的意义,你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需要大家帮助 板书设计: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3/4的分数单位是1/4,3/4里有3个1/4 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第三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课件1] 1,提问:A,7/8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板书: 1÷3= 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3](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

①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 反馈分法.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 ,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 ,也就是3/4 块.)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 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 a†b=b/a(b≠0)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书P91 深化.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三,巩固练习[课件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7÷13=()÷9= 1/2=()÷()8/13=()÷()3, 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还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五,家作 P93.1,2,3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1†3=0.333……(米)=1/3(米)例3:3÷4= 3/4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a†b=b/a(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第四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12÷35=()/()()÷()=4/7()÷()=a/b 8÷()=()/9()÷17=7/()1÷()=()/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30分米=()米 180分=()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例4:(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 怎样计算 板书: 3÷10=3/10(米)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 怎样求得 板书: 17÷60=17/60(时)※ P91.做一做

2,教学P92.例5: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1)提问:A,用谁作标准 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2)归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P92.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4 §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2,P93.6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相同吗 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3,P93.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家作.P93.5,8

第五课时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下列图形中的阴影能用分数表示吗 [课件1] 2,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指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课件2] 1/4 3/5 9/14 17/36 3,指出下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谁大谁小.[课件3] 2/4()3/4 1/5()1/3 二,操作实验,认识矛盾.1,揭示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2,教学P94.例6: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1)设问:A,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B,从图上比较2/3与1/3,哪个大 哪个小

C,如果没有图形供观察,那么怎样比较2/3与1/3的大小(想:2/3是2个1/3,1/3是1个1/3,所以2/3>1/3)板书: 2/3>1/3 D,第二组图中用括号表示的线段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E,看图比较,谁大于谁

F,若没有参照图,你会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 2/51/3 3/81/3 2/51/3 3/8 3/5 > 2/5 4,P97.11习前分析:想想,括号里填的这个分母与8和3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 1/8 < 1/7 < 1/6 < 1/5 < 1/4 <1/3, ∴ 括号里可以填7,6,5,4这四个数字.习后提问: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述: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5,P97.12 § 因为快车从甲站到乙站要行10小时,那么快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0;慢车从甲站到乙站要行15小时,那么慢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5.因此,相遇时: 快车6小时行了全程的:1/10×6(即6个1/10)=6/10, 慢车6小时行了全程的:1/15×6(即6个1/15)=6/15.三,课堂练习1,P97.7

先要求学生用直线上的点把各分数表示出来.再指导学生比较出各分数的大小,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应用题.[课件2](1)甲车从东站开往西站要7小时,乙车从西站开往东站要8小时,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哪一辆车行的路程长

(2)某小学学生在一块地里收棉花,第一天收了这块地的3/25,第二天收了这块地的3/20,第三天收了这块地的2/25,三天中哪一天收得最多哪一天收得最少 四,家作 P97.8,9,10

第六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总48(电42)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学会把假分数化成 整数.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等于1的假分数.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1)观察比较下列每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大小,并试着按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分数分组.[课件1] 1/3 3/3 3/4 1/5 5/6 2/5 3/5 4/5 5/5 7/4 9/5 10/5 11/5 15/5 ① 板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请说出3个真分数,3个假分数.② 观察比较:A,说一说第二组中的两个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分数等于多少 B,再请观察第一,三组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值 与1的关系,你发现有没有规律

板书: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2)在下面的线段图上,哪一段上的点表示的是真分数 哪一段上的点表示的是假分数 [课件2](3)揭示课题: 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分数,假分数实际上是以1为界,把分数分为了两类.所以这节课我们看上去研究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而实质却是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 ① 下面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课件3] 1/3 3/3 5/3 1/6 6/6 7/6 13/6 ② 把上一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课件4] 2,把假分数化成整数.观察下列分数,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课件5] 3/3 5/5 10/5 15/5 提问:A,这些假分数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B,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化成整数 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分子除以分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教学P99.例 3 : 把3/3,8/4化成整数.板书: 3/3=3÷3=1 提问:A,3÷3表示什么 8/4=8÷4=2 B,8÷4表示什么

C,说一说怎样把假分数化为整数

(3)练习:把8/2,9/3,4/4,12/6化成整数.[课件6] 二,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3,说出两个分母是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4,把下面这些分数化为整数.[课件7] 24/4 25/5 72/4 54/6 100/25 5,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课件8](1)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2)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6,分数a/b中,当a,b分别是什么数时,它为真分数什么数时,它为假分数 三,全课总结,抽象概括

提问:怎样将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化整数 四,家作 P 101.1,2,3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例:1/2,3/5,11/12 真分数<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例:5/3,8/8 假分数≥1.第七课时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做好铺垫.1,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课件1] 3/4 8/5 7/7 11/18 36/12 51/17 19/14 50/50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课件2] 6/6 25/5 45/15 67/67 65/13

3,下面的假分数哪些能化成整数 哪些不能 [课件3] 16/4 9/2 18/18 23/7 35/12 4,揭示课题.述:通过复习大家知道,当假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但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不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那么,这样的假分数又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呢

板书课题: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带分数的概念.(1)分析:A,9/2可否看作是8/2和1/2合成的数 8/2化成整数是多少 那么,9/2是否可以写成4 B,4 中4是什么数 1/2是什么数

C,23/7可否看作是21/7和2/7合成的数呢 21/7化成整数是多少 那么,23/7是否可以写成3 D,3 中3是什么数 2/7是什么数

观察讨论: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 的,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

归纳: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它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2,介绍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板书: 4 读作:四又二分之一 整数部分 分数部分

3,教学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述:用上面实例中的方法化带分数比较麻烦,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简便方法.(1)教学P100.例 4 : 把6/5,8/3化成带分数

思考: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来改写呢 板书: 6/5=6÷5=1 8/3=8÷3=2 ※ 下面的假分数哪些可以化成带分数把它们化成带分数.[课件4] 7/3 8/2 15/5 9/4 13/13 11/6 30/11(2)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提问:A,通过上例的学习谁能说说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板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到的商作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B,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什么共同点和不 同点

(共同点:都是用分母去除分子.不同点:商不同.一种无 余数,可以写成整数;一种有余数,可以写成带分数.)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P100.做一做 2,P101.4 3,口答:3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4,P102.6 5,P102.7 6,P102.8 7,P102.9

四,全课总结,深化概念

提问:A,什么是真分数 什么是假分数

B,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五,家作

P102.10,11,思考题

板书设计: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 2/9=4 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第八课时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教学难点:能进行知识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以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子和分数单位.[课件1] 3/4 2/2 1/6 5/5 7/7 8/23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课件2] 2个1/3是()/()6个1/6是()/()8个1/8是()/()l4个1/2是()/()18个1/5是()分之()17个1/4是()/()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P103.例 5: 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提问:A,说说图意是什么 你有没有反对的意见 板书: 1=2/2=3/3=4/4=5/5=……

B,其它整数能不能化成分母是任意非0自然数的假分数呢 2,教学P103.例 6: 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1)同桌相互说说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2)集体说说怎样把一个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3)小结: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把1,2,5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3,教学P104.例 7: 把2 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1)提问:A,谁能说说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的 B,那么,由此及彼,怎样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呢(2)板书: 2 =5×2+4/5=14/5

(3)小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P104.做一做1,2 三,总结反馈,巩固提高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P105.1,3 四,家作 P105.2 板书设计: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P103.例 5 1=2/2=3/3=4/4=5/5=…… 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P103.例 6 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第九课时

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教学重点: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下列分数哪些是真,假,带分数 [课件1] 2/3 8/5 13/24 35/2 23/18 156/7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课件2] 36/18 12/5 24/4 48/15 64/16 50/29 3,用分数表示商,能化成带分数的化成带分数.[课件3] 15÷16 35÷18 27÷29 132÷35 4,把下面的分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课件4] 2 7/8 3 26/7 31/7 22/8 25/9 5,填数.[课件5] 3=()/8 7=()/1 6=()/12=18/()9=()/8 5=()/7 4=4/()=24/()6,把下面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课件6] 2 4 8 7 12 二,综合练习1,P105.4 2,P105.5 § 弄清楚0~1;1~2;2~3……都被平均分成了四份.3,P106.8

(1)提问:题中是要把什么数化成什么数

(2)板述: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分数部分是假分数的带分数,必须从整数中或原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拿出1来进行改写.4,P106.11 提问:依题目要求,想想首先应确定哪个分数 为什么 三,全课总结,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对于分数的知识你还想掌握些什么 四,家作

P106.6,7,9,10 板书设计: 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练习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分数部分是假分数的带分数,必须从整数中或原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拿出1来进行改写.课十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的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的性质.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课件1] 1,120÷30的商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3/4()3/5 15/20()4/20 3,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2/3=()÷()5/8=()÷()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学生操作:将手中的纸圆片平均分成若干份.2,反馈.(1)提问:A,若要求剪下其中的一半,想想剪下的份数各自占圆的几分之几 B,虽然每个同学所剪的份数不同,但它们之间大小关系怎样 板书: 1/2=2/4=3/6 C,观察一下: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与前面的猜想相回应.(3)小结:这里的“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零除外)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3,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的比较.提问: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4,巩固认识.P109.1(2)说数接龙.5/6=5+5/()……

三,运用延伸,深化概念 1,要求大小不变.[课件2] 1/3=()/6 10/15=()/6 1/4=5/()2,下面分数中哪两个分数相等 [课件3] 3/4 21/32 15/20 1/5 4/20习后提问:A,依据是什么

B,3/4和1/5哪个大 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C,那么,从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你的新发现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提问: A,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B,运用分数的性质,你能做什么

C,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 你还想从哪些方面去探索分数 的知识呢 五,家作 P109.3,5,6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2/4=3/6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第十一课时

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教学重点:应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迁移类推,导入新课

1,口答: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课件1] 3/4=()/8 1/2=()/10 6/()=2/7 2/3=()/18=16/24 12/24=()/()二,探求新知,提高能力

教学P108.例 2: 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提问:A,怎样使2/3的分母变成12

B,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2/3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板书: 2/3=2×4/3×4=8/12 C,怎样使10/24的分母变成12 D,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10/24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板书: 10/24=10÷2/24÷2=5/12 补充例题: 把2和3/7,5/8化成分母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析: A,想想,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B,2是个整数,怎样化成分数呢 以多少做分母,分子又是多少呢 ※ P108.做一做1,2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09.2 2,P109.4 3,P110.10 提问:这道题是在什么情况下份数的大小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述: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分数大小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分子不变,分母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分数大小反而缩小(或反而扩大)相同的倍数.即: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以3,这个分数就扩大3倍;如果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这个分数就扩大5倍.2,P110.11 § 要根据分数和除法关系,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思考,进行填空.3,P110.思考题 § 先用5升水桶量出5升水,倒入7升水桶中;再用5升水桶量出5升水,倒满已装入5升的7升水桶,这时5升水桶里剩下3升水;将7升水桶中的水倒掉,把5升水桶中的3升水倒入7升水桶中;再用5升水桶量出5升水,倒满已装3升的7升水桶,剩下的就是1升水.四,家作 P110.7,8,9 第十二课时

内容:约分和通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恒等变换思想.教学重点:最简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口答.[课件1] 3/4=9/()=()/20 8/24=()/6=1/()50/125=()/25=2/()18/60=9/()=()/10 问答:请说出填写上上面各数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是互质数 怎样求最大公约数 3,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二,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教学最简分数的意义.(1)提问:A,有一个分数18/24,你能不能找到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它的分子分母小的分数 [课件2](2)分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你的依据是什么 找到3/4以后为什么不继续找了 板书: 18/24 =(18÷6)×(24÷6)= 3/4 述:像3/4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B,分析观察3/4,想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呢 ※ P112.做一做(上)※ 请各举5个最简分数.2,教学约分的意义与方法.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通常是把一个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1)教学P112.例 2: 把12/30约分

提问:A,想一想,怎样把这个分数进行约分

(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B, 约分时需要运用到什么知识 板书: ※ 先找出8/24的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再约分.想一想8/24用什么数去除可以使它更快地化成最简分数 [课件3] ※ 把12/30约分.C,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怎样做

(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则比较简便.)板书: 12/30=(12÷6)/(30÷6)=2/5 ※ P112.做一做(下)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P113.1 2,找出最简分数.[课件4] 2/3 6/8 9/12 5/6 5/18 21/28 34/51 3,P113.3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谁能概括 五,家作 P113.2,4 板书设计: 约分的意义及方法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P112.例 2 把12/30约分 12/30=(12÷6)/(30÷6)=2/5

第十三课时

约分及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计算和解题中将得到的分 数能约分的约分.养成自觉进行约分的习惯.教学重点:约分的方法.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最简分数 是的请化成最简分数.[课件1] 15/20 16/9 7/15 32/40 11/121 39/65 5/3 问答:请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判断.[课件2]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最简分数,叫做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下面各分数变化后,能说是约分吗 [课件3] 12/16 3/4 4/8 2/4 2/3 6/9 15/12 5/4 二,指导练习

把下面各数约分.[课件3] 32/40 34/57 225/500 45/150 强调: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2,P113.6 § 审题,弄清在直线上用同一个点表示的分数,应该是同样大的分数.若把题中的五个分数都化成最简分数,则可直接看出哪些分数一样大了.3,P114.7 4,P114.12 § 这是一道逆思考题.要求原来的分数,就是把5/6的分子,分母同乘以2×2×3 即:5/6=5×2×2×3/6×2×2×3=60/72 5,P114.`13 订正 ∵ 4/14=2/7 18/24=3/4 10/25=2/5 13/39=1/3 30/50=3/5 2/7<1/3<2/5<3/5<3/4 ∴ 4/14<13/39<10/25<30/50<18/24 三,家作

P114.8,9,10,11 板书设计: 约分及巩固练习

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P114.`13 订正 ∵ 4/14=2/7 18/24=3/4 10/25=2/5 13/39=1/3 30/50=3/5 2/7<1/3<2/5<3/5<3/4 ∴ 4/14<13/39<10/25<30/50<18/24

第十四课时

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目标: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点:通分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公分母的方法.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求的 [课件1] 8和9 9和27 5和6 6和8 12和18 10和15 2,口答.[课件2] 3/4=()/8 3/4=9/()3/4=()/24 3/4=()/20 3,把1/3和1/5化成分母都是15的分数.[课件3]习后提问:A,说一说该题中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B,分母15与原分母3和5是什么关系

C,由异分母分数到同分母分数,这个转化过程是依据什么来实现的 4,揭示课题:通分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认识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1)教学P115.例 3: 比较3/4和5/6的大小

① 提问:A,3/4和5/6能直接比它们的大小吗 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 B,想一想:“相同的分母”与4和6有什么关系 ② 试一试把它们化为同分母分数.观察学生的几个算式,有没有达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目的.③ 反馈讨论:对比一下,“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④ 小结: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板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2)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课件4](通分并没有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了,这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2,教学通分的方法.(1)教学P116.例 4: 把下面每组数的两个分数通分.2/3和5/7 1/6和7/12 讨论:A,想想:要把这两组分数分别通分,第一步要做什么 第二步做什么 B,说说公分母21是怎样确定的 公分母12是怎样确定的 C,能说一说通分的一般方法吗

板书:通分的一般方法是: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把下面两组分数通分.[课件5] 9/10和8/15 3/8和5/12 D,请再说一说通分过程分几步 每步做什么 ※ 口答填空.[课件5]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说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公分母.[课件7] 1/4和2/3 2/3和5/6 3/8和5/6 5/12和5/48

2,P117.1 3,P117.3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什么叫通分 通分的一般方法 五,家作 P117.2,4 板书设计: 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第十五课时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通分和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解决与通分相联系的有关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P117.5 2,口答: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课件1] 2,3和6 2,3和5 4,6和12 5,15和10 4,8和12 3,12和24 3,6和9 7,14和28 3,把下列各组数通分.[课件2] 4/5和2/3 5/7和5/21 7/21和3/8 二,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揭示课题: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自学P116.例 5: 把2/3,1/4和3/8通分.(1)思考:A,要将三个分数进行通分,必须先求出什么 B,怎样将这几个分数通分呢(2)反馈并小结.板书:∵ [3,4和8]=24 ∴ 2/3=2×8/3×8=16/24 1/4=1×6/4×6=6/24 3/8=3×3/8×3=9/24 板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用它作 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 把下面每组分数通分.[课件3] 2/3,3/4和3/5 4/7,9/14和15/28 11/12,15/16和19/24 2,运用通分解决有关问题.(1)先通分,再把9/10,17/20和13/15这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课件4] ∵ [10,20和15]=60 9/10=54/60 17/20=51/60 13/15=52/60 51/60<52/60<54/60 ∴ 17/20<13/1520/44

∴ 4/7>5/11(2)利用折半法进行大小比较.∵ 3.5个1/7正好是一半(1/2), ∴ 4/7比一半大;∵ 5.5个1/11也是一半(1/2), ∴ 5//1比一半小;∴ 4/7>5/11 4,P118.12 § 解答此题要综合应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基本性质这两方面知识.要在1/6和1/5之间找出一个分数,其方法有——通分法.∵ [6,5] =30 ∴ 1/6=5/30 1/5=6/30 由于通分后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差1,仍不能找到一个比5/30大比6/30小的分数.则可将这两个分数再扩大2倍,得10/60,12/60,这时可以找出一个比10/60大比12/60小的分数是11/60了.如果还要再找两个这样的分数,则再次将两个分数扩大倍数.四,家作

P118.6,8,9,10 板书设计: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P116.例 5: 把2/3,1/4和3/8通分.∵ [3,4和8]=24 ∴ 2/3=2×8/3×8=16/24 1/4=1×6/4×6=6/24 3/8=3×3/8×3=9/24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用它作 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通分时遇到有带分数的,可以只把分数部分通分,整数不变,但通分的过程中和通分的结果中,不能丢掉整数部分.第十六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小数化分数,十进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与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小数化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小数后,小数位数不足的要用“0”补足.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课件1] 9/10 3/100 1 425/1000 填空.[课件2] 0.9里面有9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0.07里面有7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0.013里面有13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4.27表示()又()分之().3,揭示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指导自学,认识矛盾

自学课文P119 ~ 120.例6 ~ 例7 [课件3](1)思考:A,为什么说小数实际上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B,怎样将小数化成分数

C,带小数化分数时,其整数部分怎么处理

D,应用什么知识可以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E,如何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2)反馈.P119.做一做

习后提问:谁能说说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板述: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②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课件4] 3/10 5/100 1 3习后提问:A,观察这几个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

B怎样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即十进分数)化成小数呢

板述:分数化小数,可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22.1 2,P122.3 四,家作 P122.2,4,6 板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小数,可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第十七课时

一般的分数化小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罚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一般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一般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课件1] 4 25 40 9 14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课件2] 1 3 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课件3] 0.25 0.6 0.03 0.328 0.012

3,揭示课题:一般分数化小数 二,合作交流,发展智能

自学P120.例8 : 把3/4,7/25,9/40,2/9,5/14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 三位小数)1,思考:A,将分数化成小数,是根据什么来进行的 B,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时,该怎么办 板书: 3/4=3÷4=0.75 7/25=7÷25=0.28 9/40=9÷40=0.225 2/9=2†9≈0.222 5/14=5†14≈0.357

2,小结: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小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尽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C,再观察例8中每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是什么样的小数

D,再看看每个分数的分母与这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有什么联系 板述: 4=2×2 25=5×5 40=2×2×2×5 只含有2和5的质因数 14=2×7 9=3×3 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

E,由此你发现分母是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吗

3,小结: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P121.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P122.6 2,P122.7 3,P122.9 4,P123.11 5,P123.13 § 1/7=0.142857 2/11=0.2854714 4/33=0.12 四,家作 1,P122.8 2,P123.10,12

第十八课时

5,整理和复习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熟悉分数的意义,正确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提问:A,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那么,什么叫做分数呢这里的单位“1”表示什么

B,真分数,假分数有什么区别 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整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 ※ P124.2 2,复习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1)提问:怎样进行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2)小结:①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② 整数(零除外)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户.把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③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P124.4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1)P124.6 讨论:A,约分的意义和依据是什么 B,约分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2)P124.7 讨论:A,通分的意义和依据各是什么 B,通分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3)提问:刚才在练习约分和通分时,大家都说到了进行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P124.5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24.1 2,P124.3 §:从两种思路解答:(1)根据分数的意义解:求洗衣机的台数是录音机台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160台是250台的几分之几.把250台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50份,每份1台,160台就是整体的160/250=16/25;(2)根据除法的意义解:求洗衣机的台数是录音机的几分之几,是以录音机的台数位标准,可以用除法计算,所以:160÷250=160/250=16/25.3,P125.3 §: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用进率去除,然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结果写成分数形式.注意能约分的要约分,能化成带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三,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对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是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惑之处吗 四,家作

1,P125.1,2.(做书上)2,P125.4,5,6

板书设计: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整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第十九课时

分数的意义及性质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熟练地依据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基础训练

把下列各数约分.[课件1] 120/80 18/24 30/45 17/34 69/156 28/35 22/77 135/105 180/150 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课件2] 58/12和11/24 5/6和2/9 1 ,1 和1 二,复习指导

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提问: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 P123.10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

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 P126.7 3,综合练习.(1)P126.8(2)P126.9 §: 提醒学生注意两个问题的区别: 第一:求平均节约用水几分之几吨,是要把2吨水等分成7份,求一份是多少,2÷7,因为求的是用水吨数,所以得到的结果要注单位名称“吨”;第二:求平均节约用水几分之几吨,是要把2吨看作单位“1”,求一份是整体的几分之几,1÷7,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3)P126.`10(4)P126.11 订正: 1千克=1000克

蛋白质:400/1000=2/5 淀 粉:290/1000=29/100 脂 肪:200/1000=1/5(5)P126.12 §:将1/4和1/5分别扩大倍数,得:10/40和8/40,中间可插入9/40;同方法:将4/5和7/10分别扩大倍数,得16/20和14/20,中间 可插入15/20.(6)P126.8思考题 [课件3] 推想:在所求的三个大小相等的分数中,必定有两个是由第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一个数而得到的.由于题中给出的数字是1~9,且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所以,在所求的分数的分母或分子中,5应在时位上,如果5在个位,就不可能约分,而先从分母(或分子)是五十几或一百五十几的几个分数去考虑,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答案.另外,用9个数字组成的3个分数,一般约成最简分数都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可以从能约简为1/2的分数试起;先找出在分母是五十几或一百五十几的分数中,分数值位1/2,且分子,分母中没有相同数字的分数.即有: 27/54 28/56 29/58 76/152 78/156 79/158 然后用它们逐个来试,探索所剩下的几个数字能否再组成两个与它等值的分数.答案有: 27/54=9/18=3/6 29/58=7/14=3/6 79/158=2/4=3/6 8/56=7/49=3/21 9/81=6/54=3/27 三,家作

向家长或通过网站查询了解身份证编码的结构与含义.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及性质综合练习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2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7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材第104 一106 的内容及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三 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个是,里有()个。(3)3个是(),是4个()。.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是1 个,是3 个,合起来也就是。提问:+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3 .出示例2。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其中一个数是,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观察例1 和例2 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完成教材第105 页的“做一做”和第107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3 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7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 题。

其中()一=-()=,让学生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材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4题。二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2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三 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 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4 题。提问:有几组分母相同的分数?各有几个? 让学生试着组成不同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 +=-= +=-= 2 .从乐乐家出来,向东走千米是街心公园,向西走共千米是少年图书馆。从少年图书馆到街心公园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乐乐家到少年图书馆的距离比到街心公园远多少千米? 3 .在○里填入“> ”、“< ”或“= ”。-○=-+○+ +○+ +○-

(四)思维训练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 += +=-=-= = 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使等式成立。()+()=()—()=()+()=()—()=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法 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第三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教材第107 页的内容及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 一8 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三 重点难点

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教学实施 .出示例3。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l)请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计算的问题)学生自己将所提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集体交流。

(2)老师提问: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老师巡视,并请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板书在黑板上。方法一:+== +=== 方法二:+==== 引导全班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并作出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用三个分数直接相加比较简便。

(3)出示问题: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学生思考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1--请学生试着计算。老师提问:“1 ”应化为分母是几的分数?为什么?请学生将计算过程板演出来:1--=--== 提问:如果将换成,请你算出结果。学生计算:1--== 提问:是多少?你能解释吗?

小结:分子是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用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 的分数都等于O。.完成教材第107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3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 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6 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 题。

学生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6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8 题。

根据学生课前的调查进行解答。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应用时间的教育

(四)思维训练

先计算,再把计算结果化成分母是2 的假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 +++= ++=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注意在计算分数连加、连减时,用几个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比较简便。另外,如果被减数是“1 ”时,将被减数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再计算,当分子出现O 时,这个分数就等于O。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材第110 一112 页的内容及第113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二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3 .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三 重点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两周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垃圾可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同学们可以以生活的社区为单位分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在下表中:

(二)教学实施 .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

请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融人环境教育中。然后老师把某个小组调查整理好的一份统计表用投影仪显示出来。如下表: 老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 2.探讨“+”的算法。尝试计算“+”。

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① +=+== ② +=+= ③ +===(2)集体评价。

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达成共识: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和通分时,没有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一个是,一个是,单位不

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老师用图加以说明: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动态显示+的计算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 份,这样变成,变成,所以+=+。老师:通过计算+,谁来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相加?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请学生打开教材第110 页,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的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3 .教学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题。(1)由验算引人异分母分数减法。

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先做左边的两道小题。-=()-=()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验算,方法有两种:一种重算法(将原式再算一遍);一种逆算法,逆算关系有两种,学生多数会用此法验算。① 利用关系式“减数+差=被减数”。因为+==,所以原式计算正确。因为+=≠,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② 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因为-=-=,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结果为负数),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学生完成后,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请学生表达计算的过程。当学生说到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进行验算时,着重让他们说一说-(先通分,将化成)。

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2)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再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中右边两道小题。

老师:“你会验算右边两道小题吗?请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时,先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验算,然后请用“和一个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的同学说一说,如何计算是-和-。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减法中去。

老师:通过计算+、-等算式,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3)说明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老师指着学生验算的4 道题目,提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主要有哪些?它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吗? .完成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书写过程。5 .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每道题中两个分母的特征,是特殊关系的直接找出最小公倍数。6 .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四)思维训练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 +++= ++++=

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式题的得数。++++++= 2 .想一想,哪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是?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材第114 一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一13 题。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三 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回忆并口答。

提问: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 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二)教学实施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验算。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 2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6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l)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数。(2)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的。(3)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指出: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规律口算出结果。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你能直接说出结果吗? 学生举例,如:+=-= 3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7 题。

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4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8 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过来。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数不要超出本单元分数的范围。.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 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6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 题。

老师先介绍“杨辉三角”,再让学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横行各数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规律。

出示“杨辉三角”图:

再将表中的„1”都换成“”,看看这个规律还存在吗?换成“”呢?(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发现规律依然存在。)7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 题。

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填表并计算,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8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2 题。

学生先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然后用分数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可以这样操作:先将4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4÷8=(个);再将剩下的2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2 ÷8 =(个),所以,每个孩子可分得+=(个)。9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 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的特点,想想按什么顺序思考比较简便,请学生先说出思路,再进行计算。

(四)思维训练 .在O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 .写出两个不同的最简分数,使它们的和是。你能写出几组?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以后,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118 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三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2.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出示例1 的表格。

(l)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方法一:+一 方法二: +一

=+一 =+一

=一 = =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l)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1 --或1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1 -- 1 -(+)=-- =1 -(+)= =1 - =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思维训练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材第119 页的内容及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第5 ? 8 题。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3 .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三 重点难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53 + 36 + 64 + 97 1.5 + 3.8 + 6.2 2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3 .老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

(二)教学实施 .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第119 页的例2,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板书:++(+)++(+)提问:① 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 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3 .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 题及第121 页的第5、7 题。学生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完成教材第119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6 .完成教材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8 题。

学先计计算出3 个算式的结果:-= -= -=。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0)再应用规律计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5 -- -+ -+- +- - -(+)2.请将、、、、和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计算。(1)++++

(2)1-+-+-+-+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第六单元 统计 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统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难点:理解众数的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授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众数

教材第122、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三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l)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 的比较合适。

5.五年级下册写字教案 篇五

上下结构

(一)教学内容:上下结构〔一〕的书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上下结构的书写。并掌握“上宽下窄型”、“上窄下宽型”两种类型的范字书写方法,培养学书的审美能力。

2.让学生在自主、会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新知。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书写态度、养成好的书写习惯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上下结构字的形态特征和写法。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激趣寻入

1.出示两幅左右结构的字。一副端庄,一副结构分散。思考:同学们在书写左右结构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什么?

2.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上下结构的书写法。

二、示范实践

1.借助多媒体边演示边讲解

“音”“替”“官”“古”这些字上宽下窄。

“孟”“思”“号”“志”这些字上窄下宽,要处理好上下两部分的比例。2.练习,每个字描两遍

三、巡视

巡视指导、及时发现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四、点评

1.自评:同学们将书写的内容与例字进行比较作一下自评对书写满意的字进行画点。2.实物投影互评

3.实物投影互评。(根据“真确、勺称、美观”的书写要求行综合评价。)

五、深化练习

把“音”“官”“孟”多个字再练习遍。

第二课 上下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上中下结构的两种类型——中宽型和中窄型的字的书写要领。2.练习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教学重点:处理好上、中、下部件的宽窄关系。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二、指导

1.出示小黑板。菩

意 2.学生观察字形。3.讨论交流。

⑴中宽型:这一类型字的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如“菩””字的“艹”、“口”部写得较窄,而“立”部则写得较宽。

⑵中窄型:这一类型字的上下两部分较宽,而中间部分则写得较窄。如“意””字的“立”、“心”部写得较宽,而“日”部则写得较窄。

4.教师范写。5.学生练写。6.分析常见病因。

⑴ 中宽型:① “立”部过窄。

②“艹”、“口”部过宽。⑵ 中窄型:①“立”、“心”部过窄。

② “日”部过宽。

三、练习

练习书写其它上中下结构的字。

四、总结,概括本课内容。

第三课

左右结构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真读贴,分析字型特点,学习临贴方法。

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范字:相 傅

2.观察这些字的字形特点 3.交流

(1)左右相等:这一类型的字左右两部分宽度基本相等,如“相”字的“木”与“目”所占的宽度基本相等。

(2)左窄右宽:这一类型的字左半部较窄,而右半部较宽。如“傅”字的单人旁较窄,而右部则较宽。

三、书写实践与练习指导

1.教师范写,强调笔画书写方法。

2.巡视辅导学生练习书写(强调坐姿)

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3.教师小结。

第四课

左右结构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真读贴,分析字型特点,学习临贴方法。

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范字:倒 砌

2.观察这些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小结并板书:中宽型

中窄型

三、书写实践与练习指导

1.范写,强调笔画书写方法。

(1)中宽型:这一类型的字左右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较宽。重点指导“倒”的书写。

(2)中窄型:这一类型的字左右两部分较宽,而中间部分较窄。重点指导“砌”的书写。

2.巡视辅导学生练习书写(强调坐姿)

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

2.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3.教师小结。

第五课 半包围结构

(一)教学内容: 半包围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讨论、评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左下包右上、左上包右下、右上包左下三种包围结构的字。并学会左下包右上、左上包右下、右上包左下三种包 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2.本课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3.本课教学,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喜欢学习。教学重难点:三种包围结构字的特征及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田字格、奖品等。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1.书法作品欣赏(营造一种写字的意境及氛围)

2.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对大家提几点要求:(激励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断进取)(1)写字姿势要端正

(2)上课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3)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发给奖品,奖品分为:最佳进步奖、最佳作品奖、最佳发现奖、最佳创作奖。

一、情景导入(得出课题)

1.出示 :迷

成咸

2. 这些字是什么结构呢?

3. 课题《半包围结构》(学生齐读)

二、归类探究(得出半包围特征)

1. 你能将这些字分一类吗?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类?

2.引出包围特征(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左下包右上、左上包右下、右上包左下)

3.练习反馈:根据包围的特征这九个字可以分为左下包右上、左上包右下、右上包左下三种,下面请大家判断以下九字分别属于哪种半包围结构?

过渡:大家已经能够准确地辨别出半包围的三种特征,这三种包围结构的字究竟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讨论:

三、讨论归纳(得出半包围结构字的写法)

(一)分析 “迷 建 逢”三个字

媒体出示:迷 建 逢

1.提出问题:请大家从这三个字的形状、空白及主要笔画三个方面仔细观察一下,并说一说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如有疑问可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回答情况,教师及时引导及鼓励。(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多方面的,也可能是不太合理的,教学中尽量多引导,多鼓励,尽量体现民主,宽容这样的一种境界)

3.媒体演示:(学生根据演示情况补充说说想法,并完整地来说一说)4.小结:根据大家的回答,老师编一首儿歌 5.教师示范(边示范边讲解书写要领)6.集体练习(每个字写一遍)

(二)分析 “ 历 辰 度 厥”

媒体出示: 历

1. 请大家也根据前面的观察方法(形状、空白、主要笔画)来仔细观察一下,说说这五个字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2.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有选择性地显示特征(媒体制作成了交互的方法,学生观察出了什么地方,就能选择显示什么地方)

3.小结: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要让里边的部件向外框稍稍靠拢,不要把字写散。4. 教师示范(边示范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练习(每个字练写一遍)5. 反馈:

(1)教师示范讲评(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2)集体品评:学生将自己或别人的作业投影展示,评品

(3)同桌相互评一评

(根据情况给学生发奖品)过渡:前面的知识大家都学得很好,也评论得很积极,你能根据学习前面 几个字的经验来学好“ 戒”字吗?

(三)分析 “戒”

1.试写两遍,稍后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大家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更好一些)

2.反馈并小结:你为什么认为老师写得比你好,好在哪里呢? 你能像老师一样把这个字的特点编成一首儿歌吗?(根据学生编儿歌的情况,发给最佳创作奖)

过渡:同学们回答得太好了,简直能到一位出色的作家了,你能不能试着来当一位医生呢? 3.出示典型错误例字,请学生点评

过渡:大家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出和说出什么字是漂亮的,什么字是不漂亮的,是不是眼睛看看,嘴上说说就能把字写好呢?那么就来练一练吧!

(四)练习反馈(掌握半包围结构字的写法)

1.齐练(每个字练写一遍),教师巡视指导(音乐伴奏)(及时提醒写字姿势并鼓励)2.反馈:

(1)学生互相评一评(根据时间关系选择评还是不评)(2)集体品评:将学生作业投影展示,请学生品评(根据情况发给奖品)3.优秀作业展示

(五)小结迁移

第六课

半包围结构

(二)包围结构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三面包围和全包围结构字的特点; 2.能分析病例,通过上下对照查出病因; 3.会写这两种类型的包围结构的字。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包围结构

2.包围结构分为两大类: 1 全包围;2三面包围

3.你觉得怎样才能写好三面包围和全包围结构的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讲解三面包围的写法

(1)从三个方面对字心进行包围: ①出示例字:同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③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

上包下:包围部分较长,其被包围部分应向上靠拢。包围部分的两竖要写

直。下包上:包围部分较短,其被包围部分就要写的长大,并有一半左右露出

包围。

左包右:包围部分的上横较短,下横较长,其被包围部分则半露半藏。④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2.讲解全包围的写法

全包围的字可依据字框两竖下端内斜和两竖垂直的不同分为两类。字框两竖下端内斜的有小方型和扁方型两种。(1)讲解小方型: ①出示例字:口、四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口”字,分析它的写法。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2)讲解扁方型字的写法。①出示例字:

四、皿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

⑥出示“皿”字,分析它的写法。⑦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

3.字框两竖垂直类的有长方型和大方型的两种。(1)讲解长方型:

①出示例字:目、日、且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⑥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2)讲解大方型字的写法。①出示例字:因、困

②让学生分析一下两部件的包围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③出示示意图

④教师讲解书写的方法。⑤看书上的病例分析病因。⑥学生临摹,师巡视指导。三、练习

1.写一写; 2. 想一想。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七课 独体字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临帖,分析字形特点,掌握书写方法。

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了解写字要求。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范字:小、千、夫、水

2.分析字形特点。

3.教师小结。

小:左右对称、平衡;千:中竖支撑,左右对称;

夫:两横向右上略斜,捺纵长一点;

水:左边细而轻,右边粗而重,平衡中有变化。

三、指导学生书写。

1.教师范写,强调字的平衡。

2.学生练写包围结构的字:小、千、夫、水。

3.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四、教学评价。

1.出示学生作品。

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2.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第八课 独体字

(二)教学内容:结构比例练习一(独体字)教学目标

1.学会几个独体字正确书写。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汉字艺术。教学重点:几个例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教学难点:“可、心、之”三字的书写。教学关键:认真观察仔细书写。教具:笔墨纸砚。学具:笔墨纸砚。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课件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书法家呀?能告诉老师吗? 生:颜真卿„„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现在老师再给大家介绍几位书法家,欣赏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放课件)(生发出感叹)

师:是呀,这些字多美呀!你们知道吗,这些著名书法家,从小都是认真写字,刻苦练习,最后才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同学们想不想把字也写得这么漂亮?那我们就要按要求认真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大家还记得写字的要求吗?(放课件:看仔细按笔顺写正确、写美观)让生齐读要求

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观察最仔细,字写得最漂亮

二、复习汉字结构

师:我们都知道,汉字有好几种结构,老师来考考你们,这些字是什么结构?(出示可、心、之)

生分析独体字结构特点:独体字,直接由笔画组成,一般笔画较少,分取中结构的字和偏斜结构的字。

三、指导

(1)学生观察(2)提问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体会中心轴线在平衡中的重要性。(3)学生观察(4)提问

通过提问,使学生认识到笔画位置及形态的合理安排能够使字得到平衡。3.示范

在音乐《渔舟唱晚》声中,教师范写“子”。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启发学生想象性思维。(教师归纳总结,使学生确立书写方法。)4.练习

(1)在音乐《渔舟唱晚》声中,学生模仿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指导。(2)展示学生作业,点评。

四、评选“写字小能手”

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书写独体字,要特别注意把主要笔画写好,把重心安放在中心线上,才能使写出的字站得稳。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听得很专心、看得很仔细、写得很认真,班上的写字小能手越来越多。老师相信只要大家刻苦练字,一定会写出一手漂亮的字。

六、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书写与“子”形态相近的字,布置课后作业。

第九课

教学内容:学习‘形

友’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真读贴,分析字型特点,学习临贴方法。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1.师生问好,检查上课的准备情况。.2.引入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出示范字:形

友 2.观察这些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小结并板书:撇画较多,撇头对起,撇画间距离相等。横为主笔,横长撇短,撇为主笔,横短撇长。三.书写实践与练习指导

1.教师范写,强调笔画书写方法。2.巡视辅导学生练习书写(强调双姿)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2.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3.教师小结,布置课后练习。

第十课

教学内容:学习‘食 类

板’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真读贴,分析字型特点,学习临贴方法。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1.师生问好,检查上课的准备情况。.2.引入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出示范字:食 类 板 2.观察这些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小结并板书:一个字有两个捺画,书写时注意除主要的捺画外,另一个一般要变成点画。三.书写实践与练习指导

1.教师范写,强调笔画书写方法。2.巡视辅导学生练习书写(强调双姿)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2.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3.教师小结,布置课后练习。

第十一课

教学内容:学习‘冷 雷 羔’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真读贴,分析字型特点,学习临贴方法。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师生问好,检查上课的准备情况。.4.引入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出示范字:冷 雷

2.观察这些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小结并板书:点画要注意上下呼应,左右呼应。三.书写实践与练习指导

1.教师范写,强调笔画书写方法。2.巡视辅导学生练习书写(强调双姿)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2.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3.教师小结,布置课后练习。

第十二课

教学内容:学习‘松

精’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真读贴,分析字型特点,学习临贴方法。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1.师生问好,检查上课的准备情况。.2.引入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出示范字:松

精 2.观察这些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小结并板书:

(1)横右略高,竖穿横右,直撇斜左,点不超横,公立右中。(2)平撇平短,竖起撇中,直撇斜左,点不超横,中字略长。(3)点撇相向,竖穿横右,直撇斜左,点不超横,青字略长。三.书写实践与练习指导

1.教师范写,强调笔画书写方法。2.巡视辅导学生练习书写(强调双姿)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2.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第十三课

教学内容:学习‘息 照 京’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真读贴,分析字型特点,学习临贴方法。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1.师生问好,检查上课的准备情况。.2.引入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范字:息 照 京 2.观察这些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小结并板书:。

(1)自字端正,左右斜左,卧钩平斜,三点相离,上窄下宽。(2)日字窄长,左右同高,左右斜左,三点右斜,下宽托上。(3)点局横中,口字居中,竖对中点,两点对称,上宽下窄。三.书写实践与练习指导 1.教师范写,强调笔画书写方法。2.巡视辅导学生练习书写(强调双姿)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2.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第十四课

教学内容:学习‘海

绿

钱’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真读贴,分析字型特点,学习临贴方法。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1.师生问好,检查上课的准备情况。.2.引入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出示范字:海

绿

钱 2.观察这些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小结并板书:

(1)点斜右下,中点稍左,提斜右上,距离相等,左窄右宽。(2)撇折尾尖,两笔靠紧,提略靠紧,中横较长,左窄右宽。(3)直撇斜左,横起撇中,横距相等,竖提穿横中,左窄右宽。三.书写实践与练习指导

1.教师范写,强调笔画书写方法。2.巡视辅导学生练习书写(强调双姿)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2.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第十五课

教学内容:学习‘顺

很 创’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真读贴,分析字型特点,学习临贴方法。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1.师生问好,检查上课的准备情况。.2.引入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出示范字:顺

创 2.观察这些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小结并板书:

(1)左右两边高低.长短.宽窄基本一致。

(2)左边窄,右边宽。左边笔画少略疏,右边笔画多略紧。(3)左边宽,右边窄。左边笔画多略细,右边笔画少略粗 三.书写实践与练习指导

1.教师范写,强调笔画书写方法。2.巡视辅导学生练习书写(强调双姿)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2.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第十六课

教学内容:学习‘峰 励 和’ 教学目标:

1.学会认真读贴,分析字型特点,学习临贴方法。2.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要求。

1.师生问好,检查上课的准备情况。.2.引入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出示范字:峰 励 和 2.观察这些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小结并板书:左小稍偏上,右宽长。左边略宽,右边略低。左边长,右边短居中。三.书写实践与练习指导

1.教师范写,强调笔画书写方法。2.巡视辅导学生练习书写(强调双姿)四.教学评价。

1.指导自我评价。2.检查学生书写情况。

6.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六

(2014---2015第二学期)

年级: 五(1)、(2)班 科任: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

第一课时:春天在哪里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大自然中春天的景象,以及相关知识。2.能力目标:学会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品德。

教学准备:展现春天的图片、儿歌、课件。

教学重难点:给同学们展现春天里的各种景物,让同学说出春天体现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引入:春天是怎样的?你们能在我们校园里找到春天的影子吗?„„ 2.师:关于春天,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填写在“问题银行”里。

3.师: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方式来讲述春天的故事呢?(提示:诗歌、绘画、童话剧、调查报告等。)

二、表达与交流

(一)故事与绘画

1.出示图片。这是美丽的春天图,图上有什么?(太阳、云、树、草地)看着这张图可以讲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先讲图上有的东西,然后再讲图上没有的和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边看图边思考。(提示:想象屋子里、树下或草地上有一些什么动物,正在干什么?)

2.请一同学们讲述,可以和老师说的不同,但要有次序地说清楚。评价同学们的讲述,启发同学们大胆地展开想象。

(二)童话剧

1.在教室里开辟表演区,让提前布置的同学戴上头饰,表演《小公鸡找春天》。2.播放歌曲“春雨沙沙”,讨论下春雨的情景。组织同学们演唱并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

3.观察图片说出种子的发芽过程,并做动作表现春雨中的事物。布置作业

初步思考寻找春天的计划。板书设计:

春天在哪里

春天的景象 : 长新叶 小鸟欢歌唱

开红花 太阳暖洋洋

发嫩芽 春雨沙沙响

画一幅美丽的春天图

第二课时 寻找春天

课型:实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春季的一些特点,了解春天里种子是怎样发芽的。2.能力目标:知道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能自己探究事物季节的变化。3.情感目标: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实验中让同学们自行发现种子发芽的奥秘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讲述本课目标

本课制定“寻找春天”的计划,确定展现春天特色的表达方式,并开始实施。

二、制订计划

1.选择研究春天的合适问题。引导学生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比如:春天有哪些正在发生的变化?春天的气温怎样变化?春天的种子怎样发芽?等等。

调查、实验、种植、观测等,都是比较实用的方法。儿歌、绘画、观察日记、研究报告等都可以利用。

有部分小组的主题可能不适合探究,教师要帮助他们修改为可行的活动。2.填写书面计划

① 结合教材上的表格,教师指导学生绘制计划表。② 填写具体的行动步骤。3.分工

① 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② 准备材料。③ 日程安适。

三、实施计划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分别进行调查、编写儿歌、彩排舞蹈、绘画、实验等活动。

比如,指导学生采集、制作花的标本。(1)讲述:春天的花是很美丽的,如果我们把这些花采集起来,夹在书中,多好啊!书上这幅图告诉了我们采集花和夹花的方法。(2)采花要注意的事项:

①不要采公园里的花,可以采野花或家里养植的花。

②采集的花要完整,要带上一些枝叶。不要采虫咬过的花。③采集春天的花后,把它们按照开花日期的先后夹在书页里。

④夹花时,要把花的姿态摆好,放平,夹住,压一下。隔一二天,再把书打开看一看,夹的花不要与书页粘连。如果时间不够,则再增加一个课时。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围绕“谁选择的表达与交流方式比较合适?谁表达的内容清晰准确、形象生动?”展开讨论。2.填写“评议鉴定书”。

五、总结

指导学生概括大家的表达与交流方式,填写表达与交流方式概念图,总结表达与交流的常用形式及其方法,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

六、活动延伸

开展“季节信箱投递”活动,引导学生随时发现各个季节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将研究过程和结果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投向季节信箱,在今后的学习中与大家一起交流。

七:板书设计: 寻找春天

分小组采集春天的景物

温度小组 花、叶小组 种子小组

第二单元

变幻的天气

第一课时

气象万千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气象基本常识。

2.能力目标: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能够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3.情感目标:培养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研究结果进行合理的猜测,并设计探究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用具:

各种气象的多媒体资料 ;

风的成因演示器材:中国地图、香、蜡烛、火柴、玻璃罩、笔等 ; 云的成因实验材料:广口瓶、小漏勺、冰块、温水;雨量器 ; 科普小报制作材料。

教学重难点:对气象知识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确定主题,感受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关心天气。

每年的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这个日期与 我们有什么关系吗? 外星人友友 又将与同学们一起经历编写《气象科普小报》 的全过程,我们来给他说说地球上的气象吧。

师生举例:草船借箭、借东风、排涝抗旱等事例。

讲述:世界上有些地方没有冬天,终年炎热,挥汗如雨,人们不知道雪是什么模样。有些地方千里冰雪,寒冷刺骨,人们住在冰块砌的屋内烤火取暖。有的时候,晴空万里,骄阳当头;有的时候,阴雨连绵,寒风刺骨。这说明了在现实社会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 学习,无一不与天气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要了解每天或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了解天气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交流:还有哪些人比我们更加关心天气,为什么?(如渔民、旅客、农民、战士、建筑工人等。)

结合教材P12,教师指导学生将其他学科与科学相结合,用儿歌、古诗等描述天气情况。

2.角色扮演 : 呼风唤雨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说自己对天气变化的感受。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通过姿体语言来表达同学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达到补充、巩固的目的。

二、明确目标

讲述: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编写一份 《气象科普小报》。

1.讨论 内容

我们准备向外星朋友介绍什么?

讨论 : 全面比较地球上气象的种类,筛选出一些典型的、常见的气象,并了解它们形成的基本原因。

确定 《气象科普小报》的主要组成部分。2.了解 编辑科普小报的一般流程

(1)确定主题。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爱好或社会热点选择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特点。

(2)搜集素材。针对主题,有目的地通过实验、访谈、调查、查阅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包括文字记录、图片、表格等,并对搜集的素材进行必要的整理、选择。

(3)排版编辑。要求做到版面生动活泼,图案新颖贴切,不出现科学性错误。(4)展示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科普小报,互相参观学习,虚心听取修改意见,不断改进编辑水平。3.计划与组织

编辑科普小报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涉及诸多的环节,所以,组织、准备程序十分重要。

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参考教材P14,制定出书面的“编辑计划”。

三、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调查下一周的天气情况数据。根据各组的计划,搜集相应资料。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气象万千

常见天气:阴天 雨天 晴天 雪天

天气变化带来的灾难:干旱 洪涝 雪灾

编写一份“科普小报”

第二课时 春风拂面

课型:新授课、实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风形成的原理及原因

2.能力目标:会做模拟“风的形成”的实验。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验,了解风的成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大自然奥秘的能力,养成好学好问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对风形成的原因了解 教学过程 1.交流、提问

(1)引导: 友友所在的星球上可能没有风,这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友友对风很好奇,“风”是一种地球常见的气象,我们来 向友友介绍 一下吧。(2)交流: 介绍不同类型的风。采用了教材 上 “找词语”这种形式,要求 能用 5 个以上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的风。通过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判断使用的准确程度,来体会地球上各种不同的风的特点,以及它们与人类、环境的关系。(3)提问:友友问了许多问题,同时,同学们也可能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大家一起来填写“问题银行存折”吧。2.假设、计划

(1)教师帮助学生 确定一个感兴趣、通过实验 可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如:风是怎么形成的?

(2)作出自己的假设性解释。

(3)制定研究计划,准备验证这个假设性解释的正确性。3.验证性实验

(1)观察 P17 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提问: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后线香的烟流动的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如下要点:蜡烛燃烧的热量使南方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上升从烟囱排出;南方的 空气变少,压力变小,冷空气从左箱 北方 的孔流人补充,向南方移动,然后又受热上升„„形成空气流动,产生一股小风,这股风的动力就是蜡烛燃烧的热量。)

(4)小结: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4.研究自然界的风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1)提问:自然界里的风是什么力量产生的?是人力、电力、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2)思考并讨论:根据刚才做的模拟实验,想一想自然界里是否有类似的情况? 实验表明:由于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受热程度不同,热的空气会上升,冷的空气会下沉并向低气压区移动,空气的移动就形成了风。

(3)小结: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表面各处的气温都不相同,气温较高的地方,空气就会变轻上升,气温较低的地方,冷空气就流向了气温高的地方补充,这样空气不断流动,也就形成了风。

归根到底,推动地球上的大气流动成风的能量来自太阳。5.结束语

讲述:风的种类中包含有“龙卷风”,它威力无穷,甚至可以将人卷上天空,友友和四个小主人公就一不小心被龙卷风卷上了云端,他们在云里头有什么奇遇呢,且待下一课的学习。

第三四课时 漫步云端

教学目标

1.会观察云量,能用饼形图来表示统计结果。2.会用模拟实验来解释云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提问

讲述:友友和四个小主人公被卷到云端,待静下心来,发现除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外,云本身也有好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提问:友友就提出了“云是怎样形成的”“云是怎样变成雨的”等问题,同学们也会有更多的问题,先把它们记录在“问题银行”中,大家要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计划与组织 指导 :同学们 选择一个问题或知识点作为研究目标,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做好小组成员分工。

三、实施计划

按照 计划好的步骤,采用合适的方法,搜集必要的事实和证据,再整理这些信息,形成最后的结论。

不同的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展研究。

1.搜集资料。教材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呈现了一个案例,告诉同学们关于云的形成的知识,以及云与雾的相同与不同。除了文字资料,图片等也是常用的资料类型。

2.观察与测量。通过亲历观察、测量云量的活动,搜集数据。

a.提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b.介绍方法: 阅读教材P20图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c.室外观察:观察天空中的云量、云的高度和云的形、在观察云的过程中,将结果记录下来,以统计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并采用“饼形图”的形式来辅助表达活动结论。4.设计一实验,设计 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同学们可以在回忆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和进行实验。

四、讨论: 除了以上问题,还准备在科普小报上介绍哪些关于云的知识呢?

五、拓展活动:P22 测量雨量个实验,来演示云雾的形成。结合 三年级时已经做 过的类

第五六课时 天气预报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的流程。

2.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简单方法,能坚持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3.能制作“气象科普小报”。教学过程

一、趣味阅读

1.阅读:P23 连环画“下雨了”。

2.讨论: 下雨前的 有哪些 常见现象 ? 如:空气闷、龟壳上凝结的水、燕子低飞、乌云等。

3.讲述: 天气预报。大家经常看(或听)天气预报吗?你为什要看(或听)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带雨具等等。)

除了同学所说的以外,由于天气变化,影响着生产、交通等很多部门的活动,所以天气预报对于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并且掌握正确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的方法。4.讨论: 天气预报在生产、生活和其他领域 有哪些 重要意义 ?

二、讨论与交流

1.提问: 还有哪 些事物和现象也可以用来预报天气呢?

2.举例: 除了上面提到的现象外,一些动物、植物,包括人也能感觉到天气变化并做出反应。请 同学们列举 5 个以上“天气变化影响生物行为”的例子。3.图片分析

讲述:P24 教材上的图片,基本说明了天气预报的出台过程,大致可以把这些过程划分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三个环节。

同学们要在预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国家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长期测量 讲述:同学们可不可以预报天气呢?是可以的。除了利用身体的感觉器官来预报天气变化外,使用工具可以使我们的预报更准确。

讨论 :我们 准备预报哪几种气象?如何比较准确地预报天气?

阅读:P27,气象谚语是人们长时期观测的总结,很帮助我们预报天气。我们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 计划: 分小组,准备进行中长期的测量、预报工作。这种活动是有相当难度的,坚持、认真、责任心是做好长期测量的必要保证。

在一定的时候,教师 将 检查同学们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请大家定期整理搜集到的信息,以备将来制作科普小报时使用。

四、制作科普小报 讲述:前面的活动通过搜集资料、观测实验等方式,掌握了大量关于气象的信息,现在到了完成本单元目标的时候了。

怎样才算是一份好的《气象科普小报》 呢?请同学们阅读 教材提供 的三点标准,同学们还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修改,甚至制定出量化评价表,然后,依照标准的要求开始编辑工作。

编辑工作需要大约一节课的时间,制作完毕,大家根据事先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并把小报贴在教室外面的橱窗里,展示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丰富其他同学的气象知识,接受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五、单元评价

组织同学们对本单元的活动进行回顾,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的活动: 1.能积极参与 制作气象小报 的过程,能与小组成员和其他人愉快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

2.会收集、整理、查阅资料。能用科普小报的形式表达和传递自己的天气预报信息。

3.能长期坚持 测量天气现象。掌握简单的气象预报常 识并对未来气象进行预报。

六、作业

完成P28“挑战自我” 知道图片含义的基础上,整体理解天气预报的流程。

第三单元

玩具总动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线圈越多,磁性越强。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实验,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建立解释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让指南针的偏转现象更明显的实验讨论与设计。(短路,通电线圈)

教学准备:1 小组准备:一节干电池

电池盒一个

开关

小灯泡

灯座

导线

指南针

线圈教师准备:学生器材一套

演示用指南针

条形磁铁

铁钉

视频展示台

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设问:我国的四大发明中能指引方向的是什么?(指南针,实物展示指南针)二

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设问:①指南针在静止的情况下,它指示什么方向?(指示南北方向)②现在谁有办法在不碰指南针的情况下让指南针动一动,发生偏转?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方法一:用磁铁吸引

(利用展示台演示)

设问:磁铁为什么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板书:受到外来磁性的影响)方法二:用铁一类的物质靠近(利用展示台演示)

3小结:非常好,看来要让指南针偏转一般只有两种方法。三

快乐探究一: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偏转 1 引言引题

(板书课题:电和磁)指导学生组装桌上的电路,要求小灯泡发光。设问:①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

②请同学说一说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从正极出来,流过电路,回到负极。)3 讲述奥斯特实验的方法 ①将指南针水平放在桌上,等指南针静止后将刚才连好的电路中较长的一根导线拉直拉在指南针的上方,方向与指南针的指向一致。②接通电流,观察指南针有什么变化?断开电流,观察指南针有什么变化?并作好记录。

③改变导线的位置反复做几次,看看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板书:接通电流

断开电流)5 小组交流汇报

设问:①你们小组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板书:通电 指南针偏转,断电 指南针复位)

②针对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通电时指南针会发生偏转?)6分析解释

①让学生回顾使指南针偏转的两种方法。②设问:

在刚才的实验中指南针偏转是那种方法导致的? Ⅱ

导线的金属丝是什么什么材料做的?(铜)

看来实验中指南针的偏转是那种影响造成的?(外来磁性)Ⅳ

磁性是什么产生的呢?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什么?(电流)板书: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快乐探究二:用什么方法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设问:用什么方法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板书:增大偏转角度的方法)

①让学生独立思考。②小组内讨论(提示:启发磁性是电流产生的可能与电流的什么因素有关

导线越多是否磁性越强)

③小组汇报:可能的答案有:增加电池数量

增大电流

用线圈等。2用短路电路增大偏转现象实验 ①用展示台演示短路电路的组装。②分组实验。

③交流汇报。

(板书:增强电流---短路)3用线圈增大偏转现象实验 ①讲述线圈的做法。

②分组实验。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产生磁性吗?改变线圈的放置方法,看看怎样放,指南针的偏转现象最明显?

③交流汇报

(板书:增加线圈数目)4小结

简介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 1 用课件让学生了解奥斯特实验。2 对学生进行思教。六

总结评价 谈话:今天,我们做了一回小奥斯特,你有那些收获? 2 对于“电和磁”你还有那些疑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七

课外探究

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流 用完了的废电池,不能让小灯泡发光了,一点电都没有了吗?要求学生课外用线圈和指南针设计实验自行探究。

整理实验器材

板书设计

电和磁

奥斯特实验

通电

指南针偏转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断电

指南针复位

增大指南针的偏转角度

增强电流----短路 增加线圈数目

第四单元

“废物”知多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对“废物”种类、质量、处理方法的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在活动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废物”的处理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体验探究的愉悦。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废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

废旧物品组成的大象漫画、记录表

教学模拟课堂: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废旧物品组成的大象漫画。)

师:同学们,这幅漫画上画的是什么?

生:一头大象。

生:一头奇怪的大象。

生:一头许多烂东西组成的大象。

生:一头由垃圾拼成的大象。

师:这头大象和一般的大象不一样,它是由许多废旧物品组成的。请你看看它是由哪些废旧物品组成的?

生:组成这头大象的物品有轮胎、书本、烂笤帚、易拉罐。

生:我发现它是由轮胎、书本、纸盒、塑料袋、废纸、篮球等物品组成。

生:还有烂拖鞋、牙膏盒、石头等。

生:还有破钱包、电池、烂头盔。

生:上面还有垃圾筒、啤酒瓶、苹果核这些物品。

生:好象还有喂小孩的奶瓶、茶壶、小孩的衣服、烂搓衣板。

„„

师:组成这头大象的废旧物品很多。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头大象很脏,都是由垃圾组成的。

生:我想到生活中的垃圾太多了。

生: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产生许多垃圾。

„„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产生许多废旧物品。据统计,平均每年每个家庭产生的“废物”堆起来,占有的空间大约有这头大象那么大。多么惊人啊!当你听到我们生活中产生这么多“废物”,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我想研究生活中的“废物”有哪些?

生:我想研究“废物”有多少种?

生:我想研究“废物”的数量有多少?人们是怎样处理这些“废物”的?

生:我想研究处理这些“废物”的方法是什么?

„„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是:日常生活中的“废物”有哪些?是怎样处理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把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废物”的种类和处理方法,填写在“小科学家记录表”中。)

师:谁愿意把你的记录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家的啤酒瓶和饮料瓶,都收集到一起,卖给收破烂的人。

生:我们吃剩的饭菜都倒进垃圾筒里。

生:我们用过的废旧书本、纸箱子卖给收废纸的人。

生:做饭剩的烂菜叶都扔到垃圾堆上。

生:我穿小的衣服都送给邻居家的小弟弟。

生:我家装修房子剩下的烂砖头、土都填在路边的坑里。

生:木头、树枝都当柴禾烧。

„„

师:我们对“废物”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要详细了解“废物”的种类、数量和处理方法,你打算采取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呢?

生:我觉得到实地看一看。

生:我们可以采取分类的方法进行研究。

生:应该采取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

生:我认为可以去访问有关的专家。

生:我打算用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师:同学们都打算采用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调查研究应采取哪些步骤?在调查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应注意哪些事项?请同学们商量一下。

教师出示讨论提纲:(1)调查研究的步骤有哪些?

(2)调查研究之前,我们应做好哪些准备?

(3)调查研究时应注意什么?

(4)我们选择什么方式展示调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我们这一组认为调查研究的步骤包括:调查什么问题;调查的范围是什么;调查小组分工;实地调查并做好记录;分析调查的结果;展示成果。

生:我们这一组认为调查前首先确定调查的主题、小组的分工;然后开展调查,做好记录;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

生:我觉得还应该补充一点,还要考虑怎么调查?

师:同学们分析得比较全面,调查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边讲边出示下表)

关于的调查研究计划 调查的问题

调查的范围:

调查的目的:

调查的时间:

人员分工:

调查的记录:

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的建议:

师:在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生:调查的时候应该注意对人有礼貌。

生:我认为调查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凭空想象。

生:调查的时候,记录的数据一定要真实,有时候还要反复做两三次。

生: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工要明确。

师:同学们想得比较周到。调查结束后,你打算怎样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生:我打算写一份关于“废物”种类、处理方法的调查报告。

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写调查报告?

生:我准备把调查的过程写下来。

生:我认为应该在分析调查的数据的基础上,写出分析的结果。

生:还可以把我们的想法记在调查报告上。

师;不仅可以把我们的想法记下来,还可以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议。下面咱们分组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有关的内容,(学生分别对学校产生的垃圾进行调查研究,做好记录。因教学时间关系,调查活动没有进行结束,要求学生课后继续进行,并做好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写一份调查报告,准备交流。)

第六单元《我像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人的许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

(2)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3)学会与别人交流,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过程与方法

(1)引领学生经历调查、比较、分析与交流的科学学习过程。

(2)使学生知道调查、比较和分析也是学习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调查观察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2)、引领学生体验发现的喜悦,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见解,增强自信。

三、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

(2)课前调查家庭成员的主要特征,找出自己的相貌特征与谁相似,哪些特征与他们不像。

四、课堂教学实录

师:我们已经知道每个人的相貌都不同,课前我们对家庭成员的主要特征做了调查。说说你是怎样完成调查任务的?

生:放学回到家,爸爸、妈妈正在做饭,我在一边仔细地观察他们的相貌,并做好记录。

生:我调查的是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回到家,我把调查任务跟爸爸一说,爸爸就和我一起搞起了调查,然后我打电话给爷爷、奶奶,进行电话调查。

生:我晚上先调查爸爸、妈妈,利用双休日到外公、外婆家去调查。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都出色地完成了调查任务,让我们用掌声祝贺自己出色的表现。

(学生鼓掌祝贺。)

师:谁来把调查的发现给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妈妈和外公是双眼皮,爸爸是单眼皮,我是双眼皮。

生:我、爸爸、爷爷都是双眼皮,只有妈妈是单眼皮。

生:我和妈妈都是双眼皮,有酒窝,但是爸爸是单眼皮,没有酒窝。

生:爷爷、爸爸、妈妈和我个子都很矮,还有些胖。

生:我的眉毛像妈妈,都很浓密,而且很黑;我爸爸的眉毛比较稀。

生:我和爸爸的脸型是方形的,妈妈的脸型是圆形的。

生:我的皮肤和妈妈一样,都很白,爸爸和奶奶的皮肤比较黑。

生:奶奶和爸爸的头发是直的,妈妈和我的头发是卷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还观察其他方面的特征了吗?

生:观察了。师:请把你的发现给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的大拇指能往后翘,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都不能。

生:我还观察了嘴唇,奶奶、爸爸和我的嘴唇比较厚,妈妈的嘴唇比较薄。

生:我和弟弟都很像爸爸、妈妈,舌头能卷起来。

生:我和哥哥走路的样子很像爸爸和妈妈。

生:妈妈是近视眼,爸爸不是近视眼,我是近视眼。

生:妈妈、爸爸额头都比较大,我的额头比较小。

生:我和爸爸、妈妈头上有一个顶,弟弟却有两个顶。

生:我和爸爸的脾气很暴躁,妈妈和妹妹的脾气却很温柔。

生:我们全家五口人都是低鼻梁。

生:爸爸、爷爷和我做事情比较粗心,妈妈做事情比较细心。

生: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手指都是又细又长。

„„

师:同学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对家庭成员的特征进行了调查和观察,请你们把这些调查记录整理一下,看看能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完成自己的《家庭成员特征调查报告》。待会儿和大家一起交流。

(学生整理调查记录,填写《家庭成员特征调查报告》。)

师:请把你的《家庭成员特征调查报告》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让大家也分享你的发现。

生:我发现,我和爷爷是单眼皮,爸爸、妈妈和外婆是双眼皮;我和妈妈有酒窝,爸爸和爷爷没有酒窝;我和妈妈、外婆都是卷发,爸爸和爷爷是直发;我和妈妈、外婆的大拇指能往后翘,爷爷和爸爸则不能。从这些特征看,我比较像妈妈和外婆,不像爷爷和爸爸。

生:我和奶奶有耳垂,头发都是卷发,爸爸、妈妈没有耳垂,也都是直发。从这可以发现,我和奶奶长得像,不像爸爸和妈妈。

生:我和弟弟、爸爸、外婆都是单眼皮,舌头都能卷起来,嘴唇比较厚,做事情也比较细心;妈妈和外公是双眼皮,舌头不能卷起来,嘴唇比较薄,做事情比较马虎。从这些特征来看,我和弟弟、爸爸、外婆比较像,和妈妈、外公长的不像。

生:我和妈妈的眼睛比较大,并且不近视,睫毛比较长;而爸爸的眼睛比较小,是近视眼,睫毛比较短。可以看出,我比较像妈妈,不大像爸爸。

生:我比较像爸爸,都是双眼皮,大拇指都能往后翘,皮肤都比较黑,眉毛像扫帚;但是脸型、嘴唇、脚掌不像爸爸,而像妈妈。

生:我和弟弟比较像爸爸,但也有点像妈妈。

生:我的这些特征不全像爸爸、妈妈,也有一点变化。

„„

师:在家庭成员特征的调查与整理过程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真奇怪,我们班的学生不像爸爸,就像妈妈。

生:我发现,我有的地方像爸爸,有的地方像妈妈,为什么不单一地像爸爸或像妈妈。

生:为什么孩子既像爸爸,又像妈妈?

生:爸爸、妈妈都是健康的身体,为什么生的孩子有的是残疾的?

生:为什么孩子的特征只像亲人?

生:为什么爸爸、妈妈都比较聪明,而孩子却比较苯? 生:为什么爸爸、妈妈都只有5个手指,而有的孩子是6个手指头?

„„

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可能没有弄明白。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请你们从调查结果中选取一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看看自己的特征与哪些成员相似?与哪些成员有差异?小组进行研究。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研究。)

师:把你们研究的结果给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觉得我的酒窝、眼皮可能是从爸爸那儿得到的。

生:我觉得我的头发、脸型、脾气这些特征是从妈妈那儿传来的。

生:我的嘴唇是从妈妈那儿传来的,但也不完全一样。

生:爸爸给我带来了脸型、耳垂等;妈妈给我带来了酒窝、皮肤、睫毛等特征。

生:我的双眼皮不是爸爸、妈妈传给我的,而是爷爷给我带来的。

生:虽然妈妈、爸爸和我都是双眼皮,但形状也不完全相同。

„„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孩子的特征有的像爸爸,有的像妈妈

生:我知道了孩子的特征像自己的亲人。

生:孩子的特征有的像爸爸,有的像妈妈,但是还存在许多不同。

生:不仅我们的家庭有这样的相同和不同,其他家庭也存在着这样的相同和不同。

„„

师:孩子总是有的像爸爸,有的像妈妈,总是与父母保持着相似的特征,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教师边总结边出示课件:科学家研究表明:子女总是与父母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就是遗传。人的面貌、身高、体型、音色等许多方面都可以遗传。但是,子女又会与父母存在着某些差异,有的甚至还十分明显。这种现象就是变异。不仅人类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其他生物也都存在这种现象,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可以说,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延续;有了变异,生命世界才能够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

师:为什么会有遗传和变异现象,这里边有什么秘密,课后查阅资料,下节课继续研究。

二、制订计划、准备展示

【设计思想】

目标:确定展示的内容,撰写行动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计划的主要结构包括:展示主题、展示形式、小组分工,等等。

如果对学生的计划不放心,可以增加一个教学环节:对各组的行动方案进行互评,及时修正不合理、不可能完成的计划,避免无谓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前期准备工作可能会延续到课后,有些要回家才能完成,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责任心和荣誉感的教育,并隔天到班级作专门提醒,使学生能认真完成自己制订的计划,保证下节课展示工作的顺利进行。

【模拟课堂】

师:我们首先要确定展示主题,也就是你想告诉别人什么?用什么形式告诉别人?各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主题,然后汇报。)

组1:我们组打算展示本学期制作的那个电磁铁玩具,让观众现场做实验,了解玩具的原理。

组2:我们准备用展板和照片向别人展示天气预报的过程。

组3:我们准备制作一些小发明,展示废物的其他用途,进行环保教育。

„„

师:很好,这些都是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们制订这个展示计划(发放《展示活动计划表》),大家特别注意展示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便于观众理解我们的主题思想。对于各组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我会尽可能地提供。同时,同学们也应该考虑计划的可行性,实在不能完成的任务,就得进行更改了。

(学生分组填写《计划表》,填写完毕经教师审核同意,开始准备工作。)

三、展示、评价

【设计思想】

目标:通过亲自举办展示会,巩固学生的展示技能,进一步认识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性。

各组可以同时在座位上展示,也可以先后上台展示,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决定。

在《计划表》的反面设计一个《评审表》,格式与第一节课相同。每个小组将对其他组的展示工作进行评分。

【模拟课堂】

师:准备好了吗?我们的“五下科学探究成果展”即将揭幕。每个小组有部分同学留守展台,担当讲解和宣传任务;其他同学手持《评审表》作为观众,到各组去参观,并评审打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分工协作,进行布展与参观活动。展示时间大约20分钟。)

师:同学们回到座位。对各组的展示工作进行回顾,大家对第一小组的“电磁铁玩具”有什么评价?

生:他们的展品又少又小,我们根本没机会玩。

生:他们组设计了现场实验的形式,对认识电磁玩具的原理还是有帮助的。

生:讲解员声音小,不够大胆,准备还不充分。

师:请学习委员收集各组的评分,计算出平均分。

7.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篇七

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 在20 世纪80 年代才被引入中国,它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其关注的核心是文本的诠释, 这与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解读有着一致的指向。 从一定意义上说,解释学的中心问题是“ 理解”,以原文的意义、作者的心境、读者的解读这三者的关系为主线, 就意义问题研究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区分“ 说和听”“ 写和读”两种模式,辨析理解原文意义和读者自我理解的关系[1]。 本文拟从解释学的视角阐述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的技术路径。

一、 对话文本,触摸文字背后的丰富信息

为了理解文本,一个人必须进入与文本的对话,向它提问,并让自己接受它的提问,从而探知表面言辞背后的意思[2]。

1.初次阅读后感知到的整体信息

文本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部分是宏观理解阅读,即对文章整体形式与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 我们把前者称为文章的结构性阅读, 后者称为文章的信息性阅读。 绝大多数读者拿到一篇文章的第一次阅读都是以文章的信息性阅读为主, 这种阅读侧重于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 教师解读文本教材也往往是从这一步开始,首先了解文本“ 写了什么”。

以《 水》 为例,教师初读后就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写了:“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缺水的村子,全村老小在雨中洗澡很痛快, 母亲用一勺水给兄弟四人冲凉,“ 我们”很舒服。 这些是最浅表的阅读感知。

2.局部语言文字传递的零碎信息

西方解释学主要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醒我们:“ 我们试图要理解的是符号所指的东西 ———意思或思想。 ”“ 话语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指向某个确定意义的符号;相反,一个人必须学会倾听除了它们之外它们所带来的一切。 ”[3]文本是内在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作者的思想和接受者( 读者) 的中介。 再次面对文本,教师要做的是对文章潜在信息进行推论。 而要理解这些,则要放慢阅读的脚步,细细揣摩文字传递的信息。

( 1) 平常表达传递的信息。 文本中某些司空见惯的表达很容易被读者忽略, 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表达背后其实有着作者的隐藏信息。 如《 水》 的第一自然段, 几个带数量词的短语就值得咀嚼:“ 十公里之外”———路太远了;“ 一处很小的泉眼”———泉太小了;“ 一个小时”———人太多了;“ 挑上一担”———水太少了……教师解读教材文本时, 就需要提炼出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 2) 陌生表达传递的信息。 解释是对陌生意义的理解和翻译, 所以当文本中出现一些基于作者独特体验的文字表达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用学生熟悉的言语范式去表述,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陌生意义所表达的东西。 如《 水》 中有一句比喻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跟前。 ”把人比作“ 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比喻对学生来说新鲜而有趣。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这样的比喻写出了什么, 继而让学生把“ 狗尾巴草”替换成“ 白杨树”“ 仙人掌”,辨析是否合适,从而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比喻形象而贴切,既符合人物生活的环境, 又写出了四兄弟因为严重缺水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

3.整合文本后获得的全面信息

德国语文学家、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阿斯特提出, 每一个人的心灵的表达都必须要求根据它的整个上下文( 及它所从属的整体) 来理解[2]。 当然,不同的哲学家对于“ 整体”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教师教材解读这一行为来说, 完整的教材文本必定是一个“ 整体”。 教师在经历了初读时的整体感知,再读时的细细咀嚼之后,需要再一次回归文本整体,进行深入的文章结构性阅读, 关注文章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篇章布局、写作意图、表现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上文提到《 水》 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数量词各有其隐藏信息, 教师解读教材时需要将这些零碎信息整合,得出“ 生活在极度缺水地方的人们太苦了”,这才是作者想通过第一自然段传递给读者的完整感受。把这一段放在全文这个整体中来看, 又可以发现作者写缺水之苦仅用了短短一个自然段, 却用很大的篇幅在写“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带给大家的“ 痛快、舒服”,这是一种以“ 乐”衬“ 苦”的写作手法。 第一自然段写村民远道挑水像电影中的远镜头, 文中母亲腰间挂着的钥匙又像一个特写镜头, 最后“ 勺水冲凉”时的舒服则是用慢镜头一样的语言详细描摹的,统观全文就会发现, 强烈的镜头感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之一。

二、 对话作者,体察文本背后的写作心境

德国解释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 解释的最终目标是要进入语言背后的思想深处,“ 外在的” 言说必须通过联系作者“ 内在的”思想才能被理解[2]。 文本理解的过程就是体会、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要想实现理解的客观性、正确性,就必须和作者对话。

1.还原文本后捕捉的真实信息

教材文本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已经经过了编者的“ 手术”。 编者出于教材体系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了改编。 有些改编后的文章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写作思想,教师就需要在教材文本解读时将文本还原。

《 水》 这一文本在选编进教材时就经过了改编。原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 为了水, 邻里之间隔三差五地要闹出一些磨擦。 特别是到了夏秋断水的季节,村里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编者将其改成了短短的一句:“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 改编后的句子高度概括了原文的意思,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但是,原文的语句却更真实、具体地传递出了水对村民的重要, 更符合作者的行文风格。 再如,原文写大家雨中洗澡后,有这么两句:洗过澡后,大家碰了面,相互都会吃上一惊,一个人说:“ 啊呀,你怎么胖了? ”一个人说:“ 啊呀,你原来是这样白。 ”如此富有情趣的文字被编者删去了。《 水》 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色就是反衬, 用有水的“ 乐”反衬出缺水的“ 苦”,而原文中的这几句话正是大家“ 苦中作乐”的体现。 这样的文字基于作者的独特体验,是学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需要揣摩编者的意图,也需要越过编者直接与作者对话,还原文本,直抵作者最真实的思想, 这样的理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理解的客观性。

2.观照写作心境后得到的客观信息

施莱尔马赫认为, 理解和解释文本时要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在文本创作时的心境、情绪,将文本视作作者意识、生活的再现,努力去认识和构造作者的思想,避免误解。 因此,要合理解读教材文本,教师还需观照文本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创作心境。

1967 年,《 水》 的作者马朝虎出生在浙江常山天马镇。 有些教师武断地认为浙江水资源丰富,作者文章里的描述不真实, 因为找不到能体现天马镇缺水严重的图片和文字,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形象的感知,就找了我国别的干旱缺水地区的资料代替。这种做法说明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只关注了有限的文字,而没有去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而把体会“ 缺水之苦”当成了教学重点。 文本描写了三个场景———“ 远道挑水”“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 这三个场景中直接体现缺水之苦的“ 远道挑水”花的笔墨是最少的, 后面两个场景则是越来越具体。 除了运用“ 以乐衬苦”这一写作手法外,作者在三个场景中扮演的角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当时还是个孩子,“ 远道挑水”更多是大人的事,因此,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用短短数语勾画了这一镜头。“ 雨水洗澡”时,作者也是狂欢队伍中的一员,体会真切,印象深刻。“ 勺水冲凉”时,作者成了主角,感受自然,而且更为丰富。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写的内容却是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经过那么多年还能留存于记忆中的镜头经过一遍一遍的温习,特征会越来越放大、鲜明,苦的愈苦、乐的愈乐,正因如此,作者描写“ 勺水冲凉”时的文字也格外细腻、夸张。 综上所述,将品味作者基于独特感受的独特语言文字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才更适宜。

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材文本解读才能更为客观,教学重点的确立也才能更准确。

三、 对话自己,获得超越文本的独特解读

1.理性对待前见,实现两种视域的融合

“ 前见”也叫“ 前理解”,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都是在一种先入为主的“ 前理解”基础上而存在的[4]。他同时提出:“ 解释者的前见只具有消极的价值,它们作为成见和主观性只能阻碍正确的解释。 ”这样的论断未免失之偏颇,与之相比,伽达默尔的说法则更为理性:前见并不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是两种视域的融合。 的确,既然“ 前见”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 前见”为正确进行文本解读助力。

如在读《 水》 这一文本之前,每一个阅读者由于自己身处的生活环境,对“ 严重缺水”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如果读者与作者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在读“ 远道挑水”这一场景时会联想到更为具体的细节,读到“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这两个场景时,更会引起共鸣,丰富其阅读感受。 这样的“ 前见”,可以使读者走进作者写作心境,从而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 如果读者从来没有过缺水的体验,形成理解上的障碍, 那么就要想办法在这两种不同的体验中搭建桥梁, 比如说通过图文了解“ 严重缺水”地区的生活状态,甚至可以利用两种不同体验的巨大反差,去观照作者心境,正确解读文本。 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要理性对待“ 前见”,努力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生存的环境中,走进作者内心,实现读者视阈和作者视阈的融合。

2.包容多元解读,尊重超越文本的体验

在解释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奥古斯丁认为,我们的语言并不是我们内在思想的精确复制, 它们所表达的只是一个人要说的某一方面, 而不是内容的全部。 这提醒我们,不要将语言符号看成是最终的符号,它所展示的总是一个不完全的解释,它总期待更多要说的东西[2]。

文本解读不是单向还原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一起去生发文本意义的过程。 文本的意义不单是由作者赋予的, 而要有赖于读者的二次建构, 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重新表述和重构过程[5]。

《 水》 这一文本中, 有几处对母亲形象的刻画:“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 ”“ 母亲锁上水窖, 笑着对我们说:‘ 你们真的饿坏了。 ’”有的教师把母亲看成了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代表,从母亲的两次“ 笑”中解读到了她面对艰苦环境淡定、乐观的生活态度。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母亲,所以“ 严重缺水”的日子给作者留下的仍是快乐的记忆多。 这样的解读就很有道理,我们应该尊重读者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要入乎其内,努力倾听作者的真意,同时也要出乎其外,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5]。 但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化解读、 创造性解读而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最终扭曲甚至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教材文本解读是一个多向对话的过程, 教师在和文本、作者、自己对话的过程中,细腻触摸语言文字, 用心走近作者心境, 就能更好地探寻到文本的真意。

参考文献

[1]李润洲.教育解释学[EB/OL].http://www.doc88.com/p-9059006923567.html 2014.01.27/2015.06.02

[2]让·格朗丹.哲学解释学导论[M].何卫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H.-G.Gadamer,”Von der Wahrheit des Wortes”,载Jahresgabe der Martin-Heidegger-Gesellschaft(1988),p.17.

[4]鲁苓.解释学的路径——从海德格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9(3):27-300.

8.五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篇八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三、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发愤 乐坛 享受 不屈不挠

B. 码头 撕裂 游厉 人山人海

C. 赠送 沉寂 残生 波涛滚滚

四、按要求答题。(20分)

1.请你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

a.扶老携幼( ) ①带, ②提着, ③拉着手。

b.惊叹不已( ) ①完成, ②停止, ③已经。

c.严阵以待( ) ①等待, ②对待, ③停留。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4分)

倾诉 倾注

①好久不见,大家在一起尽情地( )。

②妈妈将毕生的精力( )于教育事业。

增强 增进

③他为( )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

④知识( )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分)

心( )诚服 ( )臂一呼 ( )经风霜

夜以( )日 互通( )( ) ( )定自( )

4.照样子,写词语。(3分)

①化险为夷(含有反义词)

②奇珍异宝(含有近义词)

③浩浩荡荡(AABB式)

5.按要求写句子。(6分)

①阿炳非常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②请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比喻句。

上一篇:难忘的一件事作文:补鞋老人下一篇:经典情感文章